•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對課程與教學的考驗與因應─談翻轉教學法/ 10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對課程與教學的考驗與因應─談翻轉教學法/ 108"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對課程與教學的考驗與因應

──

談翻轉教學法

莊雅鈴 台中市大甲國中教師、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研究生 陳志瑋 台中市西寧國小教師、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研究生 鄧佳恩 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前言

在十二年國教的改革下,親師生皆需要適應與轉型,除了學校要回歸正常化 教學外,教師也需要專業成長並創新教學,提供孩子多元的學習機會與型態,提 升學習的成效(童鳳嬌,2012)。因此,大家最想知道的是新課綱和九年一貫課 綱的理念有哪些不同之處,而在課程與教學上又帶來了多少的考驗與挑戰。 此外,我們也希望透過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解決長久以來教學上的困境── 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筆者從事教學多年,常常有感於台上授課者講得口沫橫飛, 而台下聽課者卻是意興闌珊,提不起學習的興味來。十二年國教的實施,考驗著 教學者如何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習動機,在這樣的教學指標之下,使用 傳統式教學法、單靠課本,則略顯不足。而受網路、多媒體和行動載具影響,自 主學習、合作互助、翻轉主客,以及善用科技教育成為現今重要的教學方式,其 目的皆在於使學生能夠更有興趣、更有效率地學習。 因此,教學者如何翻轉課程與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及如何為 學生構築學習鷹架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便成了現今教育場域中不可逃避的課 題。本文欲從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理念和時下教育現場的諸多翻轉教學法的理 念與實施做一比較,探討翻轉教學的諸多教學模式是否能切合十二年國教課程綱 要的理念,且更能符合教育現場,以期藉此精進與活化教學。

二、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政策背景

(一) 基本理念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本著全人教育的精神,奠基於「自發」、「互 動」、「共好」等理念,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主體,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 教育應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其教學實施需翻轉傳統以來偏重教師直接講 述、學生被動聽講的單向教學模式,轉而根據核心素養、學習內容、學習表現與 學生差異性需求等,選用多元且適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張新仁,2014)。

(2)

(二) 核心素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分 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又再細分為九大 項目(教育部,2014)。在上述的教育理念下,相當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同儕 互動與師生互動,希冀在這樣的合作氛圍下,增進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因此, 學生的課堂生態,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如何跳脫以往考試領導教學、填 鴨式和背誦式的教育方式,成為首要之務。 (三) 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 素養導向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學習成效的檢核,以更「統整」 及更「有機」的方式進行,並以核心素養為主軸,支援各教育階段之間的連貫以 及各領域/科目之間的統整。素養導向的教學則涵蓋「知識」、「技能」、「態度與 價值」三大範疇並交織成為「素養」,最後訴諸於行動。也就是說,十二年國教 改變的不僅僅是入學的方式,教師的教學型態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正熱烈翻轉 著。 (四) 資訊科技教育的投入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在原本的七大領域之外,特別增開了第八大「科技領 域」,由生活科技和資訊科技兩門課程組成,其教學目標在於減少學生的數位落 差,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使其能因應未來社會的挑戰與考驗。 1980 年代以後出生的數位原生世代喜歡個別化的事物、集體行動或共同參 與、視覺跟影音,也喜歡探索,更喜歡立即回饋(高熏芳,2009)。面對數位原 生世代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上要能促發學生的主動學習,師生、同儕之間的 互動式合作思考、共同探索、回饋訊息,還要能引導學生操作、練習與實踐行動 (詹志禹,2013)。 綜言之,傳統教學型態已無法滿足數位原生世代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資訊科 技教育的蓬勃發展以及上述的政策背景,皆有利於翻轉教學理念的實踐與發展。

三、翻轉教學法的實施現況與分析

近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主張日益受到重視,以下則將目前教學 現場中較常使用和推廣的翻轉教學法分述如下:

(3)

(一) 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 「翻轉教室」所謂的翻轉,是指將課堂「知識講授」和學生回家自行練習「作 業」的順序對調。實際作法是將課堂講授的部份錄製為影片,當作作業讓學生在 課外先觀看,而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於練習、問題解決或討論等教學互動,以提 升學習的成效。其教學邏輯就是讓老師能在課堂時間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環境 中,真正進行雙向溝通的教學活動(田美雲,2015)。 因此,運用數位科技來翻轉教育的主張日益受到重視,希望能從傳統以教師 為主的型態,轉向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老師 原本主導的角色則轉化為提供學習的引導及協助。學習者可以依照自己的學習步 調,安排學習的環境及課程的順序,進而自主學習。 翻轉教室中「讓學生先看影片」成為其中一種方法,但在那之後,國內有許 多的教學法也都開始吸納翻轉的精神,透過轉化與在地化,以老師認為最適合自 己班上學生的方式,造就「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風貌。 (二) 學思達教學法(張輝誠,2013) 1. 意義 學 思 達 教 學 法 是 一 套 以 學 生 學 習 為 主 的 教 學 法 , 訓 練 學 生 自 「 學 」 (Learning)、「思」考(Thinking)、表「達」(Expressing)的能力。 學思達強調讓學生成為學習主角,將學習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而老師則是要 想盡辦法引起、維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因為好奇心和思考是學生學習最大的 動力。 2. 作法 其主要的教學流程依序為:學生自學、思考問題、組內討論、上台表達、老 師補充。該教學法同時需掌握三大教學操作細節與關鍵,分別是: (1) 教師於課前先製作「以問題為導向」的講義,並準備充足且完整的資料 給予學生自學。 (2) 讓學生們透過合作分組討論這些問題,並讓會的同學去教不會的同學, 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4)

(3) 分組討論完,可用抽籤的方式讓同學上台發表討論的結果與答案。最後 再由老師進行補充。 綜言之,學思達教學法希冀透過學生的學習,訓練學生自學、閱讀、思考、 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能力。並強調把講台讓給學生,把主角與說話 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三) MAPS 教學法(王政忠,2015) 1. 四個核心元素: (1) 心智繪圖(Mind Mapping) (2) 提問策略(Asking Questions) (3) 口說發表(Presentation) (4) 同儕鷹架(Scaffolding Instruction) 2. 設計理念和主張 (1) 以學生為中心,希望學生能夠自學、思考、表達。 (2) 強調教師專業與學養的重要性,希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3) 強調在課堂內利用課內文本學會如何學習。 (4) 不強調科技的唯一必要性,主張對於低成就、低動機的孩子而言,教師 的引導陪伴與關注支持、同儕學習的實體鷹架搭建與現場競爭合作,皆 是無可取代的協助與激發。 (5) 不認為可以被完整複製到所有課堂及領域:MAPS 教學法特別適用於國 文領域以及閱讀教學,但是在藝文及數理領域的運用則有其局限性。

(5)

(四) BTS 翻轉教學法(葉丙成,2015) 1. 課前準備 (1) 公告預習影片連結 (2) 選好課堂上要用的題目 (3) 設定好「影片預習進度回報」之 Google 表單 (4) 設定好「課堂評分回報」之 Google 表單 2. 課中操作 (1) 課堂詢問學生影片不懂之處,並加以回答。 (2) 將「影片預習進度回報」Google 表單之連結分享到臉書社團,要求每組 作答。 (3) 開始做題目。 (4) 隨機抽一人上台解說,學生需在三十秒內把答案拿到實物投影機下投影 到螢幕上,並解說給同學聽。若答對,所屬的組得一分,答錯則零分。 (5) 在學生解說完後,老師針對學生的解法講評,加深台下學生印象。 (6) 接著給台下學生三分鐘訂正,不管剛剛是否做錯,都有機會補救。 (7) 每一組將自己的解答交由下一組同學們批改,並於下課前回報。 (8) 公布新的題目,重複操作步驟 3-7,直到下課前三分鐘。 (9) 將「課堂評分回報」Google 表單之連結分享到臉書社團內。 如此一來,授課者不用再辛苦改作業,更不用擔心學生不訂正不知道自己錯 哪。學生學習有問題,老師第一時間就可以發現並加以補救,學生的作業都在教 室完成並訂正,更能透過小組合作與評分制度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自 學的能力。

(6)

四、翻轉教學法和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的激盪及配合

(一) 翻轉教學法的理念 傳統教學裡通常都是教師講述而學生坐著聽課,此時,教學的主角是教師, 學生則是被動地吸收知識。而當談到學生的自主學習時,我們應從「教師教學」 轉向「學生學習」,並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透過不同的教學設計與策略來活化 教學,促使學生能探究問題、與同儕對話、反思批判,付諸行動。此外,我們更 可以善用各種翻轉教學的策略與方法,或輔以科技媒介與工具的應用,進行領域 內或跨領域的翻轉教學。透過翻轉教學法,能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 「求知」,讓學生從同儕的合作與競爭中尋找學習的動力與成就感。 臺灣目前有許多投入「主客翻轉」且不斷追求「教師專業成長」的老師,正 為我們揭示教師的轉型與師生教學重新定位的重要性與可行性。誠如愛爾蘭詩人 葉慈所言:「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在教育現場中,身為教 學者也應該轉型調適,給孩子能夠獨立思考且多元學習的機會,點燃孩子學習的 熱情之火。 (二) 翻轉教學法與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理念的共同點 1. 均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自主學習 由上述翻轉教學法的實施方式可知,這些翻轉教學法和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 的理念均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具有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亦能 透過與他人的合作模式溝通互動,並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目 標,如:知識應用、分析、綜合與評估的能力以及對社會議題的討論與反思,進 而達到和諧的人際關係與社會參與的願景。 2. 均強調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活化教學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理念和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 的規準,更可以運用「翻轉教學法」來活化教學,使學生朝向自發、互動、共好 的理念邁進。而這些推動翻轉教學法的教師,在面對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新挑 戰下,不僅僅是配合政令而已,更重要的是,他們皆是自覺積極的專業教師,且 願意師生共創課程,以學生為主題來設計課程與創新,並因應時代脈絡需求與教 育發展願景,培養學生成為在學習上能夠自主行動、懂得溝通互動,並樂於社會 參與的終身學習者。

(7)

五、翻轉教學法的限制與建議

從上述幾種翻轉教學法的分析可知,它的理念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並希 冀透過課程與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合作互動的能力。不過,在教育 現場的落實部分,翻轉教學仍有許多須克服和調整的限制與改革,但亦有值得我 們努力的願景所在,試分述如下: (一) 翻轉教學法的限制 1. 翻轉教學是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沒有固定的答案,教師以及教育行政人員更不應一窩蜂 追逐、迷戀某種教學模式,因為一種教學策略不可能滿足所有的教室(郭靜姿、 何榮桂,2014)。 2. 翻轉教學的運用應注意教學的複雜脈絡 學生和家長的思維和環境都很多元,教師需要溝通翻轉教學的理念和方法, 也要社會觀念和科技資源配合。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認清學習本身的錯綜複雜現 象,發展新的學習環境,超越以講述為中心的教學策略,兼採其它適合的教材, 才可能促成真正的教學改革。進行翻轉教學法時也必須考量教師的專業成長,教 師必須扮演多元角色,並設計、挑戰、反省、修正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黃 政傑,2014)。 (二) 翻轉教學法的建議 1. 教師應把握翻轉教學法的精神──以學生爲中心 翻轉(Turn Over)的意義不在載具,而是回到教育的本質──以學生爲中心。 在實務場域裡工作的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課程與教學。教師的心態也 應時時保持彈性,適時轉化和調適,才能夠確實達成幫助學生學習的目標(郝永 崴,2015)。 2. 活化教學,不可忽略學習原理,更不應僅為翻轉而翻轉 活化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善用多元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動 機,進行提昇學習成效(吳清山,2014)。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遵循有 效教學原則、學習原理與教學倫理,活化教學固然重要,但不應只重形式,更應

(8)

3. 可透過參與教學社群,尋找教學共備夥伴,共舞翻轉 製作學生的自學教材和教學影片都須花費教師相當多的時間,與其單打獨 鬥,不如尋找教學共備夥伴共舞翻轉教學。如此一來,既可以共同尋找或製作影 片、分享教學策略,更可以透過共備的過程獲得支持並精進教學(白雲霞,2014)。

六、結語

綜上所述,翻轉教學法的理念雖然符應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但不諱言的, 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成長也是推動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與翻轉教學法成功的關鍵 所在。故教師除了必須具備思考全球化,行動在地化的巨觀思維且不斷學習成長 因應變遷需求之外,更應致力於實踐「共有、共好、共享」的課程(王郁雯,2017), 進行教學法的翻轉,在教學歷程中,不斷地交錯與接續「情境、任務、思考、學 習方法或策略使用、行動或反思」等元素,並善用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素養發展以 及自主學習,以活化教學(吳璧純、鄭淑慧、陳春秀,2017)。 雖然在先前的諸多論述中,可以看到這些翻轉教學法仍有許多需要突破和精 進之處,但我相信這些努力對於臺灣教育而言都是一股正向的力量,讓我們在面 臨即將到來的新課綱時,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和策略可以參考與採用,也能將王政 忠老師所言:「翻轉的意義不在於教室氣氛的活化而已,也不在於學生在教室裡 的位置改變而已,更不只是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易位而已,重要的是師生回歸學 習的本質」視為進行翻轉教學法時的提醒與前進的目標,締造師生互動更頻繁且 更具效率的學習環境,適性揚才,成就每一位孩子! 參考文獻  王金國(2015)。活化教學,不可忽略學習原理與教學倫理。臺灣教育評論 月刊,4(12),107-109。  王政忠(2015)。MAPS 教學法。中等教育,66(2),44-68。  王郁雯(2017)。從九年一貫課程到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專業認同變 化。課程研究,12(2),37-59。  田 美 雲 ( 2015 ) 。 翻 轉 教 室 介 紹 。 取 自 http://ctld.ntu.edu.tw/fd/teaching_resource/page1-_detail.php?bgid=&nid=300  白雲霞(2014)。翻轉教學之探究—以實踐翻轉教室與學思達教學教師為例。 國民教育學報,11,1-48。

(9)

 吳清山(2014)。善用活化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師友月刊,559,31-35。  吳璧純、鄭淑慧、陳春秀(2017)。以學生學習為主軸的生活課程素養導向 教學。教育研究月刊,275,50-63。  郝永崴(2015)。翻轉教室:談學生看法。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 刊,1,34-52。  高熏芳(2009)。數位原生:教學革新的啟示。淡江時報,764。2013 年 10 月 31 日,取自 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20859  教 育 部 ( 2014 )。 十 二 年 國 民 基 本 教 育 課 程 綱 要 總 綱 。 取 自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 郭靜姿、何榮桂(2014)。翻轉吧教學!臺灣教育,686,9-15。  黃政傑(2014)。翻轉教室的理念、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2), 161-186。  童鳳嬌(2012)。十二年國教的因應策略。學校行政,78,157-182。  張新仁(2014)。分組合作教學—改變課堂教學生態的希望工程。師友月刊, 559,36-43。  張輝誠(2013)。學思達翻轉教學法—我的十五年教學生涯之後的全新改 革。 屏縣教育季刊, 63, 14-24。  葉丙成(2015)。如何確保翻轉教學的成功?BTS 翻轉教學法。中等教育, 66(2),30-43。  詹志禹(2013)。你誤解「教學」了嗎?親子天下,47,64-6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的 培養理性、智慧之人 培養具有基本能力之人 教學方法 古代典籍 基本學科(博雅教育) 重視教師教學能力 基礎學科(學科知識).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 大坑國小的文心蘭步道以及縱向課 程非常值得學習,最特別的是他們 的樹屋是因為來我們學校參訪後模 仿學習的,真正達到了自發互動共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項目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一般. 課程 一般與通識課程(含勞作教育、服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