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技專校院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困境與因應策略/ 5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技專校院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困境與因應策略/ 58"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8-6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技專校院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困境與因應策略

黃玉幸 正修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副教授

一、前言

「 教 師 專 業 學 習 社 群 」 (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PLC) 為校內外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 組成的學習與成長團體,聚在一起面 對面互動討論,共同探究和解決教學 相關問題,以提升教師教學技巧和促 進學生學習成效。 教育部於 2017 年 4 月公布「技專 校院 106 年教學創新先導計畫」(以下 簡稱教學創新計畫),鼓勵各技專校院 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以下簡稱社 群),協助教師透過同儕互助之力量, 增進實務教學專業知能,以提升教學 品 質 及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 教 育 部 , 2017)。此計畫推動要點含推動教師專 業成長學習、共同規劃及研發課程教 材、推動試課制度及推動共備觀課制 度等項目。 本文以上述四項目說明推動社群 之困境,說明可行因應措施,提供建 議以為各技專校院推動社群之參考。

二、推動社群之困境

(一) 社群辦理教師專業成長學習 教學創新計畫說明社群辦理教師 專業成長學習,可從學生學習數據分 析 學 生 學 習 需 求 、 教 師 教 案 設 計 分 享、教學內容調整規劃再精進、學習 評量方式調整等討論回饋教學,促進 教學經驗交流,透過工作坊、觀摩會, 將教學技巧分享傳承,協助社群教師 專業成長。 各技專校院教師偏重研究,習以 學術專業自主進行教學,無論時間或 空 間 缺 少 同 領 域 或 跨 領 域 之 教 師 互 動,遑論組成社群研討教學相關議題。 社群須有召集人,召集志同道合 教師自發性組成社群,有誘因激發教 師願意擔任召集人,組成不同成員和 人數的社群,討論社群設立宗旨或目 標、運作方式、持續評估與檢討執行 成效。 由此可見,教學創新計畫之教師 專業成長學習能否取代教務處或各教 學單位辦理之專業成長學習,必須深 切考量。再則各校教師教學專業文化 是否有志願之召集人組成人數不一之 社群,在共同時間辦理工作坊、觀摩 會,分享教案設計,調整規劃教學內 容、學習評量方式,傳承教學技巧等, 教學現場有其困境。 (二) 社群共同規劃及研發課程教材 教學創新計畫說明社群過不同領 域教師互相溝通對話及合作,共同開 發跨領域課程內容及創新教學方法, 分享優質課程內容教材,提供其他教 師觀摩學習。 第 58 頁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8-6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目前教師上課之教材來自個人著 作或編撰出版社提供之參考書籍,授 課科目與研究專長領域有整體或個人 因素,授課教材因修讀學生學習特質 而有差異。 由此可見,教務處或各教學單位 規範之授課教師課程內容大多由教師 專業決定,欲經由不同領域教師在社 群研發跨領域課程內容教材,分享創 新教學方法,彼此觀摩學習,受限缺 乏尊重高等知識之教師,挑戰高等教 育之學術自主與知識權威的校園組織 文化。 (三) 社群推動試課制度 教學創新計畫說明社群教師得於 課程規劃前,擷取主題式章節透過工 作坊,規畫學生試課,學生參與學習 後分享,社群教師依學生回饋意見討 論修正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及學生上 課時間,教師並輔導學生訂定個人學 習計畫及規劃彈性學習型態與採計學 分,擴大學生修讀選課。 教務處規範之選課、加退選為學 生修讀各學期課程的時程,學則之選 課辦法、畢業學分為學生修讀各學期 課程之學分數,開學兩週之加退選為 全校學生試課。 由此可見,教學創新計畫之推動 試課制度,社群是否涵蓋全校教師均 為社群成員,如以徵求教師志願參與 社群,僅有部分學生參與試課,且在 教師課程規劃前學生參與試課,時程 顯然與各技專校院現有規範衝突。 (四) 社群推動共備觀課制度 教學創新計畫說明社群教師透過 共時協同授課,共同備課,互相觀課, 提供彼此教學建議,並可搭配參與式 行動研究,改善教學。 目前教師實施業師協同教學,由教 學單位或授課教師聘請業師至課堂協同 教學,美其名為「雙師協同教學」,實際 情形為業師依其職場經驗演講式單向教 學,而原授課教師也「尊重」聘請之業 師,「禮貌地」離開教學現場。 技專校院教師學術自主,大多數教 師有課在教室上課,沒課或許忙於研 究、推廣服務或輔導,且在學術或教學 專業自主之校園氛圍,未曾教師互相觀 課之機制。 由此可見,教學創新計畫之推動 共備觀課制度,社群教師要找到共同 時間共同備課或議課,規劃課程或教 案設計,或多時協同教學,相互觀課 提供彼此教學建議,搭配參與式行動 研究,改善教學,仍有待突破。

三、解決推動社群困境之作法

(一) 規劃不同組織型態之社群 教務處或教學單位規劃教師社群,須 考量不同社群成員或不同組織型態,鼓勵 教師自發組成社群,社群成員共同推舉召 集人,提供教學資源協助教師於社群辦理 教師教學成長研習或工作坊,攜手與時俱 進,精進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與學習評 量,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第 59 頁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8-6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二) 聚焦提高學習成效之教師增能 教師社群成立之目標在於學生學 習 有 別 於 昔 往 被 動 或 單 向 之 學 習 型 態,教師共同備課議課在於以分析學 生學習特質之共同教學設計;學生試 課在於先瞭解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方 式,提供教師修改或調整課程內容與 教學方式;教師多師共時之教學模式 在於教師相互觀課,提升教師同儕間 專業領域的經驗交流,且能回饋學生 學習評量結果而改進教學。 (三) 整合多層次之教學支持系統 教師社群討論社群目標、規劃活 動內容與方式及成效,教師社群之召 集人、成員及運作因組織大小而有不 同功能,彈性措施協助教師社群多元 發展,如大型社群成員為全校或各院 教師 80 人以上,可聘請校外教學專業 學者之教學專業知能研習,中型社群 成員約 8-25 人,可由社群教師辦理學 生試課制度、課程規劃、改進教材內 容、調整評量方式及輔導學生訂定自 主學習計畫等,大型社群成員 3-5 人, 經由社群教師共同備課、共同議課及 互相觀課、多師共時協同教學、分享 教案設計、研發教材等。 小型社群以代表學校參加國內外 獲獎之績優學生為教學助理,協助教 師引導學生運用不同觀點理解與思考 課程議題、帶領小組討論、引領學生 蒐集資料撰寫學期報告、考核學生使 用教學網站情形,以及協助教師考評 學生學習成績。 (四) 強化學生為主體之教師增能 社 群 活 動 安 排 多 次 專 業 對 話 交 流,以主題報告、議題討論、專業對 話、成果分享、教學觀摩等方式進行, 社 群 主 題 包 括 共 同 專 業 領 域 課 程 研 討、教學方法及技術討論、跨領域知 識整合以及其他教學相關問題研究等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召集人召集討論與交流,分享教 案設計、改進教材內容、調整評量方 式,共同開發跨領域課程內容及創新 教學方法,課程規劃結合業界職場經 驗,以動態、實作或檔案評量等評估 學生學習成效。 中、小型社群召集人集思廣益, 推動課群組修讀學生試課制度,課程 規劃前擷取主題式章節,引導學生思 考修讀課程之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與 個人學習風格之適切性,增強學習動 機並由教師輔導學生擬定個人修讀計 畫。從學生參與試課之回饋,社群討 論修正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及學生上 課時間,規劃彈性學習型態與採計學 分,擴大學生自主修讀選課,增強學 生自我導向學習。 (五) 形塑教師同儕成長之組織文化 教師自發性組成社群,以多元角 度參與討論,彼此開啟對話,交流不 同專業領域之教學經驗。 社群藉由不同系所教師們互動, 有效營造教學成長環境,透過共同探 討學科內涵核心概念,分享結合業界 第 60 頁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10)

,頁 58-61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主題評論 人士之教學經驗,促進教師間互動交 流與經驗分享,多元主題的討論、分 享與經驗交流,以落實教師同儕教學 分享機制,增進教師教學專業知能與 教學技巧,進而促進教師同儕專業教 學成長。

四、結語

教學創新在於學習創新,教師社 群 能 打 破 較 封 閉 的 教 師 同 儕 互 動 現 況,在實際互動交流,規劃社群目標、 運作方式及預期成效。 各社群辦理不同層面之教師專業 成長學習,提供社群教師分享相互觀 課、創新教學方法或研發跨域教材、 調整學習評量等教學知能研習,結合 業師經驗及教學資源,辦理教學專業 工作坊分享傳承教學技巧,協助更多 教師專業成長,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及主動學習的機及態度。 各社群規劃課程結合業界職場經 驗,研發教材及多元學習評量,經由 共同備課、共同議課及互相觀課,分 享傳承教學技巧,協助教師透過同儕 互助力量,增進實務教學專業知能, 形塑校內同儕教師分享、互動、對話 及討論的社群文化。 為深化教師社群,本文建議提供 各社群間之分享,如評選績優社群或 辦 理 社 群 成 果 發 表 , 交 流 各 社 群 經 驗,不同社群間相互切磋學習,協助 社群召集人經營社群,以提高社群實 施成效。 參考文獻  教育部(2017)。「106 年技專校院 教學創新先導計畫」申請須知。民國 106 年 8 月 15 日。取自 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021 7161130F0B192&s=2CAE5ECB59E60 62F 第 61 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當時的我,因為行政業務之故,進行相關規畫與申請,在校內辦理相關 的研習、認證及專業社群、教輔任務等。 97

請持續配合本部 政策推動藝術教 育、師資供需評 估、辦理教育實習 及 教 師 進 修 工 作,建議針對提升 國民中學專長授 課比率教師進修 第二專長學分班 辦理部分,可後續 追蹤。.

規準=自省的方向 觀課=互學的策略 檔案=教學的分享 社群=團隊的增能.. 1.教學前會談與共同備課的學習之路

集體備課 (教材 教法 評量) 公開授業/觀課 (分享 錄影) 共同議課 (反思 紀錄)..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