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玻璃娃娃事件省思教學現場的不同道德觀點闡釋 / 14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玻璃娃娃事件省思教學現場的不同道德觀點闡釋 / 145"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5),頁 145-147

自由評論 第 145 頁

從玻璃娃娃事件省思教學現場的不同道德觀點闡釋

陳珮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莊詔雯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

一、前言

法 國 思 想 家 蒙 田 (Michelde Montaigne)曾說,艱澀是學者用來變把 戲的銅板,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洩漏他 們徒勞無功的研究。(陳信宏譯,2008) 把事情做對很簡單,只要消除所有的 錯誤,一切就會很完美。但!什麼是 錯誤?錯誤在那裡?如何消除錯誤? (沈曉鈺、黃煜文譯,2010)。 如果將玻璃娃娃的案例運用在一 般教學現場,該怎麼教,教什麼? 教學目標如下: 1. 教導孩子思考、評估、判斷的重 要性。讓孩子學會在助人之前,需先 謹慎評估自己的道德能力。 2. 教導孩子正確、適當的助人方法。

二、案例簡介

民國 89 年 9 月 13 日下午 1 時 40 分,當天顏生(玻璃娃娃)的班級下午表 訂於操場上體育課,然而因為下雨, 所以該班體育老師便將上課地點自操 場改至地下室。原本並不需要上體育 課的顏生在同班同學的詢問之下,表 示願意前往地下室。 陳生詢問顏生是否願意讓他抱下 樓,顏生說:「好」,陳生始單獨抱負 顏生下樓梯。(因為該校並未設置完備 的無障礙設施) 陳 生 抱 負 顏 生 時 , 由 於 下 雨 之 故,樓梯地板溼滑,導致顏生在過程 中自樓梯上滑落,進而造成顏生頭部 鈍創、顱骨破裂及四肢多處骨折。 事發後,顏生經同學立即送至該 校醫護室,而該時身體並未有明顯外 傷,尚與老師及同學交談,意識清楚, 一再向老師要求切勿處罰陳生,不希 望陳生因此受罰。該校亦立即通知醫 院救護車到場,並去電告知顏生的家 長,顏生的家長指示不要救護車送, 其大約十分鐘後即到達。該生導師始 告知救護車人員,並將之予以遣回。 該生家長約於 50 分鐘後始到學 校,校護曾向其抱怨為何如此遲至, 該家長表示是自己沒說清楚,而在期 間,顏生的意識仍然清楚,且有提到 腳痛,經校護檢查仍無外傷。後來經 家長自行於當日下午 3 時送至恩主公 醫院急救後,因顱內大量出血,於同 日晚間 8 時 20 分不治死亡。

三、不同道德觀點

1.亞里斯多德的德行論觀點: (1)知道何謂德行:卓越(excellence) 的 表 現 , 在 任 何 一 方 面 表 現 良 好,都可以稱為具有德行。德行 可 以 指 非 道 德 意 義 的 行 為 表 現 (知性德行),也可以指道德意 義的行為表現。 A.知性德行:是人類理性部分的 卓越表現,指的是擁有良好的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5),頁 145-147

自由評論 第 146 頁 思考技能。例如,善於規劃、 易於掌握問題的重點等。 B.品格德行:是人類非理性部分 聽從理性的卓越表現,指的是 擁有良好的氣質傾向。例如, 勇敢、仁慈、慷慨等。 (2)分析品格德行的成分: A.品德是人在從事決定時的一種 氣 質 傾 向 , 品 德 是 經 後 天 訓 練、養成習慣而獲得的氣質傾 向。 B.品德由「中庸」構成,中庸的 標準是相對於行為者,品德是 兩 惡 ( 過 和 不 及 ) 的 適 當 狀 態。 C.中庸由理性定義,而理性則由 實 用 智 慧 (practical wisdom) 定 義 。 實 用 智 慧 包 括 慎 思 、 理 解、經驗、聰明、綜合判斷能 力。 (3)統整 一 個 人 在 適 當 時 間 、 適 當 情 境、對適當的人、以適當的動機和 適當的方式,擁有適當的情感或行 為表現才是中庸,而這就是良好品 德的展現。因此推論,助人的同學 不具道德。 2.心理利己主義的觀點 任何明顯的利他行為,我們都 可以找到某種形式的解釋來否定其 中的利他性,並代之以自我中心的 動機 (林逢棋譯,2010)。心理利己 主義認為所有的利他的行為,背後 的真正動機都為了滿足行為者的某 些 欲 望 , 這 些 欲 望 可 以 是 有 意 識 的;而有些看似行為者完全奮不顧 身 、 完 全 沒 有 想 到 自 己 安 危 的 行 為,則是基於無意識的利己動機。 利己主義認為,不利己的行為是不 可理解的,在道德上是正當的行為, 完全是因為這個行為對行為者能形 成最大的利益,而個人對社會改善最 可能的貢獻方式是,理性的追求自己 長期的最佳利益(林火旺,2009)。 3.效益論的觀點 以 行 為 的 整 體 或 全 面 結 果 決 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就是以結果 的好壞來評斷道德的對錯。而產生 全面結果(人類社會,宇宙整體)最 大的善(幸福)或最小的惡的行為, 就是道德上對的行為。所以,效益 主義要求我們的行為合乎效益最大 化,但並不涉及該行動之動機,雖 然動機和評斷行為者的價值有關, 卻 和 判 斷 行 為 的 對 錯 無 關 。 所 以 說,效益主義是目的論的一種。 (1)行為效益主義 行為效益主義是以具體行為來 計算效益,將效益原則直接運用到 個別行為。其效益原則是,直接計 算 個 別 行 為 是 否 達 成 效 益 的 最 大 化,來決定該行為在道德上是否正 當。陳生(背人的同學),基於省卻 所有人的麻煩,讓行動不便的顏生 (玻璃娃娃)可以上體育課,此一考 量符合效益原則。但此事件最後的 結果未達成效益的最大化,即造成 顏生死亡,因此,這個行為在道德 上是錯的行為。 (2)規則效益主義 規 則 效 益 主 義 是 以 統 稱 行 為 來計算效益,也就是以一般道德規 則為標準,來決定自己該如何行動 的道德思考。以一般道德規則(彼此 照顧、好心、助人)來計算陳生行為 上的效益,是符合效益原則。而陳 生 的 行 為 也 合乎 道 德規 則 (彼 此 照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5),頁 145-147

自由評論 第 147 頁 顧、好心、助人),因此這個行為在 道德上也是對的行為。

四、結語

利己主義或許使人感到氣餒,但 「 世 上 存 在 著 某 些 普 遍 的 個 人 利 益」,當許多「利己」朝著同一個方 向前進,一定可以帶來改變。 雖然效益主義不符合人性,但如 果每個人,在行事時能多考量大多數 人的幸福,將個人利益置於後,相信 世界會更加美好! 德 行 論 對 於 現 今 多 元 且 複 雜 的 社會而言,彷彿是「道德的烏托邦」, 似乎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境界。但是 對於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來說,卻不失 為提供我們不同思維與良好倫理教 育的方向。 參考文獻  林逢棋(譯)(2010)。道德哲學要 義(原作者:James Rachels)。臺北市: 桂冠。  林火旺(2009)。基本倫理學。臺北 市:三民書局。  沈曉鈺、黃煜文(譯)(2010)。鴨子 中 了 大 樂 透 ( 原 作 者 : Juian Baggini)。臺北市:麥田。  陳信宏(譯)(2008)。一把鑰匙,走 進哲學(原作者:朱立安.巴吉尼)。臺 北市:麥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規準=自省的方向 觀課=互學的策略 檔案=教學的分享 社群=團隊的增能.. 1.教學前會談與共同備課的學習之路

現場觀課 錄影觀課 觀課後會談 小組長紀錄 教專規準 外部觀點... 現場觀課 錄影觀課 觀課後會談 小組長紀錄 教專規準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mind on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mountain school(山家) and the branch (山外) of the T’ien-t’ai School” as a case study,

紡織 紡織 電機 電機 電器電纜 電器電纜 化學 化學 生技醫療 生技醫療 玻璃造紙 玻璃造紙 鋼鐵 鋼鐵 橡膠 橡膠 汽車 汽車. 營建 營建 航運 航運 觀光 觀光 貿易百貨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2017 Learning Content of

2017 Supplement to Mathematics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Guide: Learning Content of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