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Copied!
17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指導教授:魏. 艾 教授. 指導教授:范世平 教授. 研究生:林文正.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2)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inland China’s Procurement Policies to Taiwan. Advisor:Wei, Ai Ph.D. Fang, Shih-Ping Ph.D.. Graduate Student:Lin, Wen-Cheng. June 2012 Taipei,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4) 題目: 題目: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摘要: 摘要: 本研究旨在關注中國大陸在 2009 年與 2010 年對台灣進行政策性採購的事 件。兩岸在 2008 年 5 月正式開展經濟制度化的合作之後,同時中國大陸也積極 的對台灣進行採購活動,以表達其協助台灣經濟發展的善意。但是,政策性採購 屬於非制度性的經濟政策,也往往受到政治力量的左右,並兼具「強制性」與「交 易性」的經濟策略術性質。是此,兩岸既然要走向制度化的經濟合作,中國大陸 為什麼要對台灣進行採購?是基於經濟合作的目的?還是在經濟議題上進行統戰? 抑或是累積經濟制約的能量? 近年來,既有文獻對於政策性採購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面向:第一、以國內 經濟發展為主。其目標為發展國內的經濟能力,並透過採購先進國家的設備與技 術,進而提升國內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第二、拓展政治影響力。其目標為: 提升在國際上的正面形象、增加在國際組織內的影響力,以及提高對其他國的交 叉利益。因此,政府透過採購政策的制定,在經濟上有助於國家內部的經濟發展 並擴展國際市場;在對外政治上則具有外交政策的延伸效果。而本研究認為,在 特殊的兩岸關係背景下,中國大陸政府為兼顧政治目標與國內經濟發展,在採購 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會依照其政經目標的改變而調整採購政策的經濟策略術性 質,有效的將政治與經濟議題連結與分離進一步達成其特定的目標。. 關鍵字:採購、經濟策略術、經濟合作、經濟統戰、經濟制約. I.

(5) Title of Thesi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inland China’s Procurement Policies to Taiwan Abstract: This thesis aims to discuss the China’s Procurement Policies to Taiwan in 2009 and 2010.Since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launched economically institutionalized cooperation in May 2008,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active with procurement to Taiwan in order to provide friendly assistance for Taiw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stitutionalized procurement also means “non-institutionalized” economic policy, which is frequently influenced by political power and meanwhile includes economic strategies, “coercive” and “exchange”. Therefore, why does China Mainland adopt activities of procurement to Taiwan since Taiwan and China are aiming to institutionally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it because of a purpose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united front in economic issues or accumulating the energy of economic restri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current literatures toward research of policy procurement basically divide into two dimensions: one mainly targe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which aims to develop economic capability in the country and strength competence of domestic industries in the globe by purchasing facilities and technique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other is to build up the political influence, which aims to promote positive image on international, increase influences amo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enhance cross-profits to other countries. Hence, the government formulates procurement policies would be helpful to develop economy in the country as well as to exp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This causes extending effects in diplomatic policies when it comes to foreign politics. The study reckons, under the unique political circumstan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Mainland,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adjust procurement policies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goals, in order to give consideration to political goal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when execu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curement policies, which will effectively lead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s to reach a specific goal. Keywords: Economic Statecraft, Economic Cooperation, Economical United Front, Economic restriction. II.

(6)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目錄錄 第一章 緒論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 ................................................................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 10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 2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2 第六節 章節安排 .......................................................................... 24. 第二章 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的發展與演變 ................ 27 第一節 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的發展脈絡 ...................................... 28 第二節 採購策略與經濟策略術:解釋與運用 ............................. 39 第三節 比較的角度 ...................................................................... 52 第四節 小結 .................................................................................. 59. 第三章 是採購?還是統戰?「中央︾地方各異其趣 ....... 63 第一節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策略的發展 ...................................... 65 第二節 來台採購團的組成:構成與特色(2009 年至 2010 年) ... 76 第三節 對台採購策略的操作「案例的建立與解釋 .................. 82 第四節 小結「經濟合作︾統戰與制約? .................................... 94. i.

(7) 第四章 對台採購的執行與成效「台灣的視角 ................ 97 第一節 訪談資料的建構 .............................................................. 98 第二節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執行面 ........................................ 102 第三節 中國大陸�惠台政策‘的影響 .................................... 111 第四節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成效評估 .................................... 118 第五節小結 .................................................................................. 126. 第五章 結結論 ............................................................................................ 12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2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 137  . 參考文獻 ............................................................................................ 139 附����������������������������������件一 ................................................................................................. 149 附����������������������������������件二 ................................................................................................. 150 附����������������������������������件三 ................................................................................................. 156 附����������������������������������件四 ................................................................................................. 161. ii.

(8) 圖目次 圖 1-1 本文研究架構圖............................................................................ 9 圖 1-2 本文研究設計圖(個案研究法) ................................................... 20 圖 2-1 採購策略流程圖.......................................................................... 45 圖 2-2 採購策略的複合性質.................................................................. 46 圖 2-3 中國大陸商務部組織採購團的流程圖...................................... 49 圖 2-4 中國大陸飛機採購流程圖.......................................................... 72 圖 3-1 中國大陸商務部組織對台採購團的流程圖.............................. 51 圖 3-232009 年中國大陸赴台採購金額(含意向書) .............................. 80 圖 3-332010 年中國大陸赴台採購金額(含意向書) .............................. 80 圖 3-4 中國大陸對外採購決策架構圖.................................................. 83 圖 4-1 中國大陸商務部組織對台採購團的流程圖............................ 105 圖 4-2 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統計圖(1998 年至 2007 年) ............ 113 圖 4-3 台灣對中國大陸貿易占我外貿之比重(1998 年至 2007 年) .... 114 圖 4-4 中國大陸對台灣貿易占中國大陸外貿之比重(1998 年至 2007 年) .................................................................................................... 114 圖 4-5 台灣民眾認知大陸政府對我不友善態度(2002 年至 2007 年) 115 圖 4-6 台灣民眾對於兩岸交流開放速度的看法(2002 年至 2007 年) 116 圖 4-7 台灣民眾對於統一與獨立的看法(2002 年至 2007 年) ............ 117 圖 4-882005 年至 2010 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 119 圖 4-9 兩岸貿易金額統計(2005-2010 年) ............................................ 119 圖 4-10 台商對大陸(地區)投資金額(2006 年~2010 年) .................... 124 圖 4-11 台商對大陸(地區)投資件數(2006 年~2010 年) .................... 125. iii.

(9) 表目次 表 1-1 與本研究相關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 10 表 1-2 本文研究範圍一覽表.................................................................. 23 表 2-1 台美貿易統計表.......................................................................... 30 表 2-2 中美貿易統計表.......................................................................... 35 表 2-3 經濟策略術正面與負面獎勵的比較表...................................... 44 表 2-4 2009 年 2 月份中國大陸赴歐採購概況表.................................. 55 表 2-5 採購策略的操作:以�對象‘為主 ............................................ 58 表 2-6 採購策略的操作:以�時間點‘為主 ........................................ 59 表 2-7 採購策略的操作:以�契約履行‘為主 .................................... 59 表 3-1 中國大陸赴台農業採購概況表(緊急採購) ............................... 66 表 3-2 2009 年中國大陸赴台採購團概況表.......................................... 73 表 3-3 2010 年中國大陸赴台採購團概況表.......................................... 74 表 3-4 台採購次數分佈表(2009 年至 2010 年) ...................................... 77 表 3-5 來台採購團層級統計表(2009 年至 2010 年) .............................. 78 表 3-6 採購團團長層級統計表(2009 年至 2010 年) .............................. 79 表 3-7 2009 年至 2010 年對台採購新聞內容分析表............................ 90 表 3-8 對台採購的宣傳時機「中央與地方的交叉分析表.................. 92 表 3-9 對台採購策略的目標「中央與地方的交叉分析表.................. 93 表 4-1 訪談對象一覽表.......................................................................... 99 表 4-2 訪談問題大綱............................................................................ 101 表 4-3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對台灣經濟影響次數分佈......................... 121 表 4-4 台灣民眾的統獨立場次數分佈................................................ 121. iv.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分為五個部分,分別闡述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問題與架構、 相關文獻探討、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範圍與限制。藉以描繪本文的研究整體輪廓 與架構內容。.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008 年 12 月 31 日的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30 年」座談會上,中國大陸國家 主席胡錦濤對於兩岸政策的發展進行演說。其中,關於兩岸的經濟合作議題,他 表示:「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擴大兩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 緊密聯繫…歡迎並支持台灣企業到大陸經營發展,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大陸企業 到台灣投資興業…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兩岸可 以為此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有利於台 灣經濟提升競爭力和擴大發展空間,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有利於探討兩岸 經濟共同發展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 」1這同時也呼應了 2008 年 4 月在博鰲論壇中與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所達成的兩岸經濟 合作共識,使得兩岸的經濟「正常化」與「制度化」合作勢在必行。2似乎正如 自由主義者所言,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區域之間合作議題的廣度與深度不斷 增加並朝向互賴合作的脈絡發展。. 1. 2. 在這場會議之中,胡錦濤提出了六點對台原則,分別為:一、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 二、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三、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四、加強人員往來, 擴大各界交流;五、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帄協議。基本 上,仍然維持著「告台灣同胞書」的原則。對於經濟合作的部分,則強調加強兩岸正常化與制 度化的目標,本文主要關注於第二點的經濟合作的部分,兩岸經濟合作議題為本文討論的重 點。請參照:中評網(2008) ,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 胡錦濤重要講話〉 , 【線上資料】 ,2008/12/31, 中評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4/7/100844796_2.html?coluid=7&kindid=0& docid=100844796&mdate=1231165416,檢索日期, 【2009/05/16】 。 黎珍珍(2008),〈博鰲胡蕭會 看老蕭跨出第一步〉,【線上資料】,2008/4/15,中時電子 報,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news_homerun/970415/03-1.htm,檢索日期, 【2009/04/16】。 1.

(11)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但是,2009 年年初,美國金融市場所引發的金融海嘯危機,使得各國的經 濟保護主義蠢蠢欲動。在此之中,中國大陸適時的利用政策性採購消解其壓力並 進一步增加對外的政治影響力;3同年六月,大陸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派出「兩 岸經貿促進考察團」來台灣進行採購,首發團團長李水林更說出「上不封頂」的 豪語,展現出大陸雄厚的採購實力,這對於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的台灣無疑是一項 利多。4但是,這種由政府所推動的經濟交往模式並非屬於本文前面所描述的經 濟正常化或是制度化的合作模式,反而是以強烈的政治力量作為背後推手。.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對外經濟策略的運用日益重視並發展以經濟建設 為中心的外交戰略。在 2004 年的「中國外交」一書中正式提出經濟外交的概念, 並於 2009 年所出版的文中更加明確指出「大力開展經濟外交,因應國際金融危 機」的目標。中國大陸在經濟與外交兩個領域的相互作用之下,已經成為密不可 分的狀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9:25)。5而這類的觀點正符合現實主義 者的看法,國家重視權力(經濟)手段的運用並以增強國家權力、財富與安全作為 主要目標。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積極透過經濟策略來拓展與新經濟體 之間的關係,使得經濟策略的操作不但扮演對西方國家政治與經濟風險的「減壓 器」 ,更可能進一步轉變成為政治衝突中的「加壓器」(蔡東杰,2008:114)。其 中,策略性採購便是中國大陸對外經濟策略重要的一環。採購計畫不但可以減少 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差距,也能與發展中國家形成互惠互補的交流合作,更能 以援助的姿態對貧困國家進行協助。然而,採購計畫涉及一連串的過程,包含採 購對象的選擇、採購的時間點、採購項目的種類多寡、採購金額的大小,以及契. 3.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赴歐訪問表示,即將組織採購團赴歐洲,採購中國所需要的設備、 商品和技術。其認為德國、西班牙、瑞士、英國紛紛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貿易保護主義正 在形成。使得來自中國的貿易合作顯得更重要。強調中國是「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言行 一致的、負責任的大國」。請參照。中央社(2009),〈溫家寶:中國將迅即組織採購團赴歐採 購〉 ,【線上資料】 ,2009/2/2,中央社,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 0902020244,檢索日期, 【2010/02/03】 。 4 中評網(2009),〈李水林:有需要尌從台灣買 採購金額上不封頂〉,【線上資料】,2009/6/1, 中國評論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8/4/8/100984813.html?coluid=158&kindi d=6013&docid=100984813&mdate=0611173022,檢索日期,【2009/07/01】。 5 「中國外交」由中國各地區業務司所撰稿,中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主編,每年出版一卷,其目 的在於比較並準確的闡述中國的外交政策與中國對國際情勢的看法。相關介紹請參考「中國人 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chn/pds/wjb/zfxxgk/xxgknb/。 2.

(12) 第一章 緒論. 約履行的程度,這些採購過程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大陸對外政治與經濟議題的談判 籌碼(bargaining counters)。 然而,在國際上也不時傳出中國大陸企圖透過採購計畫的操作作為談判籌碼 的相關看法。6因此,兩岸在經濟制度合作尚未明朗化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對台 灣的採購計畫將會使得兩岸未來的經濟合作朝向正面或是負面發展? 基於以上 的論述,歸結出本文的研究動機:「兩岸既然要走向制度化的經濟合作,中國大 陸為什麼要對台灣進行採購計畫?其目的又為何?面對中國大陸一連串的採購團 攻勢對於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 。根據以上論點整理出本文的研究 目的:「透過中國大陸對外相關的採購事件與 2009 年到 2010 年對台的採購事件 進行比較,以了解大陸對台採購策略的運作與執行以及採購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進而對於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的進程提出建議與檢討」。.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 壹、交易性與強制性策略的並行: 「採購策略」的重要性 中國大陸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的意識形態基礎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雖然引入了資本主義的經濟概念,但本質上仍然是以社會主義為的計畫經 濟模式為主。7而中國大陸在經濟轉型的初期同時面臨經濟發展與對外關係的困 境(如,中蘇關係惡化、美國與歐洲國家對中圍堵策略)。於是,有策略的將計畫 經濟與政策性採購結合,進而成為中國大陸突破外部封鎖的重要手段,使得「採 6. 國際媒體經常以中國大陸對法國空中巴士的訂單數量與履約狀況為分析案例。其認為法國空 中巴士的訂單經常受到中國大陸政治力量的影響,間接表達中國政府在某項議題(如:接見達 賴喇嘛、奧運聖火)上的抗議與不滿。相關報導請參考:中評網(2009),〈中國取消空客訂 單 外 媒 指 薩 科 齊 損 失 慘 重 〉 , 【 線 上 資 料 】 , 2009/3/1 , 中 評 網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 1009/0/0/7/10090077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00771,檢索日期,【2009/10/01】。 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帄自十二大開幕詞所提出的概念,主要內容為將資本主義的概 念帶入中國社會主義的運作中。相關內容請參照:新華網(2007),〈十七大詞典:中國特色 社 會 主 義 〉 , 【 線 上 資 料 】 , 2007/10/16 , 新 華 網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6/ content_6889438.htm,檢索日期,【2010/4/01】。 3.

(13)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購團」的運作以及動向成為外界觀察中國大陸政經動向的焦點。以下將分述中國 大陸對外採購概念的形成以及中國大陸採購團的特色,以說明研究研究中國大陸 對外採購政策的重要性。. 一、中國大陸對外採購概念的形成 皮爾遜(Pearson, 1991: 112-13)認為中國大陸雖然在 1979 年改革開放以後 走向市場經濟的發展,但是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仍脫離不了社會主義的運作方 式,而最具代表性的經濟政策為五年一次的計畫,其透過計畫經濟有效的控制外 來投資以及對外採購(包含輸入技術與設備的項目)的運作方向。以中國大陸第七 次的五年計畫為例,其計畫內容的任務以經濟發展為主,提升基礎建設、產業技 術以及人力資源等。其中,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l2,960 億元,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五年為 8,960 億元,(包 含基本建設投資 5,000 億元,更新改造投資 2,760 億元,其他投資 l,200 億元)五 年新增固定資產 6,000 億元。8由於,此時工業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與人才大量 過剩,中國大陸對於固定資產的投資在政府的引導下形成進行一波波對外的採購 計畫並創造難以估算的利益,進而使得各國企業競相爭取進入中國大陸的採購名 單之中。. 其中,採購計畫不但成為中國大陸發展內部經濟的來源,也逐漸發展成為重 要的對外經濟交往政策。以 1990 年 10 月中國大陸赴美國採購為例:中美經貿關 係在 80 年代快速發展,但是受到 1989 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之後使得中美關 係停滯。隔年,中國大陸隨即派出大型的採購團,採購 7 億美金的商品、技術以 及設備,不但受到美國的肯定,也對中美關係產生正向的幫助(何中順,2007: 8. 第七次五年計畫期間的主要任務為:一、進一步為經濟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 環境,努力保證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基本帄衡,使改革更加順利地開展,力爭在五年或更 長一些時間內,基本上奠定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礎;二、保持經濟持續 穩定增長,在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前提下,大力加強重點建設、技術改造和智力開發, 在物質技術和人才方面為九十年代經濟和社會的繼續發展準備必要的後續能力;三、在發展 生產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繼續改善人民生活。相關內容請參照:新華網(2005),〈第 七 個 五 年 計 畫 ( 1986-1990 ) 〉 , 【 線 上 資 料 】 , 2005/10/7 , 新 華 網 , 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5-10/07/ content_3590245.htm,檢索日期,【2011/02/01】。 4.

(14) 第一章 緒論. 181-84)。在此之中,中國大陸在「以經濟促外交」基本發展模式下,持續的透 過採購策略來拓展與其他國家政治與經濟的交流,使得派遣採購團執行採購計畫 成為常態的交流模式,不但促成國內外的經濟連結,更提升國家在國際上正面的 形象。. 二、中國大陸「採購團」的特色 政治經濟學學者指出: 「雖然政治與經濟是兩個不同的實體(realities) ,卻相 互牽動,並成為汲取社會資源(權力與利益)兩種不相悖的方法與手段」(宋鎮照, 2005:6)。這種政治與經濟相互配合的運作形式,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更是如此 (如,亞洲四小龍)。由於,發展中國家的政策運作多以「國家」的利益作為主要 決策核心,而在政治與經濟的互動下,則經濟政策便可能成為遂行國家意志的工 具。克諾爾和克雷格(Knorr and Trager, 1977)認為大國可以透過經貿的援助或 制裁,可以促使(或是逼迫)目標國改變對內或是對外的政策。對於經濟政策手 段運用的研究,包含經濟制裁(sanctions) 、經濟援助(assistance) 、經濟滲透以 及經濟誘勸(inducement)等。進一步將策略分類,則可分為強制性策略(coercive statecraft)與交易性策略(exchange statecraft)兩類。然而,中國大陸「採購團」 的經濟政策卻難以歸類,因為其採購團具有「複合式」的經濟策略術性質。由於, 採購計畫涉及一連串的運作過程,從一般的採購技術分析,其包含採購的時間 點、採購對象的選擇、採購項目的種類與數量多寡、採購金額的大小,以及契約 履行的程度,最終目標是將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的配置以達利益最大化(王忠 宗、許成,1991:30-57;許振邦,2004:4-7)。9而中國大陸政府便可以在這些 採購的過程之中進行操作以獲取國家利益,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其特色:. (一) 採購對象與項目皆受到計畫經濟的影響 中國大陸對外的採購計畫並非漫無目標的採購,而是由中央政府主導重要的 經濟運作。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五年所決議一次的 計畫經濟,而計畫經濟的內容將會牽動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並成為跨國企業的重 9. 形成採購的要素共有五項:供應商、時間、價格、數量與品質。其原則為適時適當,以利企 業資源有效的降低成本以及有效率的運用,已獲取最大獲益(王忠宗、許成,1991:30-57; 許振邦,2004:4-7)。而筆者認為在這一連串的過程,若政府透過技巧性的政策操作可以有 效影響被採購方的利益,進而使得被採購者在不同議題上妥協。 5.

(15)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要投資標的。. (二) 重大的採購項目多為國營企業(或準國營企業)所承攬 由於,中國的國營企業擁有龐大的資金並掌控國家重要的專營事業,所以大 型的採購案,尤其是配合國家政策發展的採購案,都是由國營企業所主導簽訂 (如:華為、中國聯通、海航集團、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南方航空等航 空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等)。10而國營企業對政府政策的配合度高也容易管 理,況且一般民間的採購團能力有限,無法有效承接額度與規模較大的採購案, 不同於國營企業有政府作為經濟支持的後盾。. (三) 採購計畫受到中國大陸政府部門的指導 在對外投資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之下,政府部門對於國內資金的流動方向有重 要的引導功能,而中國大陸重要的商會皆受到政府的監督與指導,再加上中國大 陸重要的採購計畫主要由國營企業所承攬,因此對外採購計畫受到政府部門的影 響效果較大,而私營企業亦可伴隨這些大型的企業進行投資採購而從中獲取利 益,進而集結形成龐大的採購集團。. (四) 重視採購團採購目的與成果的宣傳 在進行採購活動之前,由政府機關事前發布訊息並說明採購的目的、項目與 金額,事後便積極的宣傳簽定的狀況並關注簽訂的合作案與經濟效益,藉以突顯 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以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 在上述四項的特色,可以看出中國大陸採購團受到政府力量左右的影響大。 中國大陸的採購團不但受到政府主導與操控,也擁有國家龐大資源與資金作為後 盾,若是在採購計畫過程中利用政治力量的影響並依其政經目標而進行不同的調 10. 中國大陸大部分的國營企業直屬於中央部門之下,如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太科技集 團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五礦 集團公司等約 120 家企業。相關內容請參照: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名 錄〉,http://www.sasac.gov.cn/n1180/n1226/n2425/index.html。 6.

(16) 第一章 緒論. 整,將使得中國大陸的採購計畫兼具強制性與交易性的效果。. 貳、研究問題:經濟合作還是經濟制約? 雖然經濟議題在政治學領域中屬於低階政治(Low Politics),但在兩岸互動 的過程中,經濟議題往往成為政治角力的重要場域(或稱為,經濟問題政治化), 因此,兩岸經濟互動便為兩岸關係的核心議題。經濟合作的政策往往會伴隨強制 (constraint)或是轉化(transformative)的效果,並進而改變目標(對手)的行 為或是雙邊貿易的狀態(Kahler, 2006: 523-24) 。11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各個國家 積極尋求「共向」的發展。尤其,特別重視經濟議題的整合與分工(如,世界貿 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 WTO〉)。12而兩岸經濟發展似乎也受到 全球化的趨使,也正走向區域經濟整合的路途(張亞中,2003:70-2)。但是, 台灣學界對於兩岸經濟合作的看法仍大相逕庭,正面的看法,諸如經濟互賴和帄 論、整合的功能論等,而負面的看法則有經濟吞併、經濟制約等,而這些論點皆 重視經濟力量影響政治運作的過程。因此,本研究欲釐清兩岸關係的互動過程 中,中國大陸對台採購政策的本質,是基於兩岸經濟交流必然的發展歷程?還是 在經濟議題上進行統戰?抑或是累積經濟制約的能量。在此之中,中國大陸對台 灣進行的採購政策又扮演了何種角色?對於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是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第一、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發展脈絡為何?在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同 時面對經濟改革與修補對外關係的難題,卻能有效的透過採購計畫將經濟發展與 對外政策結合,使其同時達到政治與經濟目標。本文首先回顧中國大陸對外採購 策略的發展與其演變輪廓。其次,透過比較的方法分析中國大陸對外經濟策略的 異同之處,期望透過能從其他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發展的經驗中尋找借鏡,作為他. 11. 卡勒(Kahler, 2006)認為經濟合作(economic engagement)會將經濟與國家政策綑綁(tie) 在一貣,進而改變對手的行為與雙邊貿易關係,經濟合作的影響將成為國際關係學者的關注 重點。 12 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為:一、消除貿易歧視;二、自由貿易;三、透明度原則;四、公 帄 競 爭 原 則 ; 五 、 鼓 勵 經 濟 改 革 。 相 關 內 容 請 參 照 WTO 網 站 , 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 whatis_e/tif_e/fact2_e.htm,檢索日期,【2010/10/01】。 7.

(17)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山之石,以了解中國大陸的對外採購經濟策略是否具有其獨特的模式。. 第二、中國大陸對台採購計畫的操作與目的為何?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對於 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視,使其新聞內容的發佈係以官方態度為主,具有相當程度的 代表性,而官方的新聞資訊對於研究中國大陸的學者而言也是重要的資料來源。 因此,筆者透過內容分析法,以「台灣」 、 「採購」以及「採購團」作為篩選新聞 資料的標的,對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新聞資料進行分析,並切入不同分析單位進 行比較,藉以了解中國大陸對台採購政策的運作與目標。. 第三、台灣內部對於中國大陸採購團的看法為何?中國大陸對台採購首要接 觸的群體為台灣相關的組織與企業,而這些群體的感受與看法對於本研究有相當 程度的代表性。對於這個部分的研究問題,本文對相關單位的專家進行訪談,透 過訪談資料從中整理其相關看法與意見,一方面與既有資料進行對話,另一方面 補足新聞內容分析資料所不足之處,進一步對各方的看法進行比較與整理,藉以 了解台灣內部對中國大陸採購團的看法與反應。. 第四,評估中國大陸對台採購是否產生實質影響?最後,為本文的研究重心。 在特殊的兩岸關係脈絡下,中國大陸的對台採購策略是否有其獨特的模式?對於 台灣的政治與經濟是否有產生實質影響?是正面、是負面、或是成為潛在的隱憂? 這些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研究議題。. 透過以上研究問題的呈現,本文主要從中國大陸對外(台)採購的「手段」、 「目標」以及「結果」三個面向進行觀察,並藉以分析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對 外採購策略的發展,進而了解影響中國大陸對外採購計畫運作的背後邏輯,最後 透過台灣各群體專家的回應來評估其採購的成效與影響。. 8.

(18) 第一章 緒論. 參、研究架構 本文的研究架構分為五個部分(圖 1-1) ,第一部分為本文的研究問題;第二 部分為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的發展,透過文獻回顧中國大陸對外經濟策略的發 展與演變,以比較的方法從其他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的經驗中尋找借鏡,作為他山 之石;第三部分以現有的新聞資料與訪談的資訊進行對話,藉以描繪中國大陸對 台採購操作的輪廓;第四部分,透過總體與訪談資料評估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策略 是否產生政治與經濟上的影響;第五部分為本文結論,提出其研究成果以及相關 研究建議。. 一、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發展脈絡. 研究問題. 二、中國大陸對台採購計畫的操作與目的 三、台灣內部對於中國大陸採購團的看法 四、評估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影響. 經濟影響政治 相 關 例 證. 採購策略與經濟策略術.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 目的與操作 對 話 與 解 釋. 一、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的發展 二、經濟策略術:運用與解釋 三、比較大陸對外採購相關案例. 一、描述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發展 二、對台採購的新聞內容分析 三、比較不同分析單位的差異(時間與層級). 一、總體資料描述(經濟與民意調查資料). 採購成效評估. 二、台灣內部的反應(訪談法). 研究結果與建議. 圖 1-1 本文研究架構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 9.

(19)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第三節 文獻探討 本節回顧近年來國內博(碩)研究生對於以經濟作為對外交往的相關研究。筆 者從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進行資料整理,透過與經濟交往相關的關鍵 字篩選出的文章約有九篇(表 1-1)。13從整理資料中發現與本研究相關的國際關 係理論應用分為新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兩派,而經濟手段的運用策略大多從經濟 外交與經濟策略術出發,對於經濟交往的行為研究則以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案例為 主,其目標主要有四種:一、追求國家經濟發展;二、增加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 (如,國際組織、區域地位);三、改變國家負面形象;四、提升對於其他國家 的交叉利益。. 筆者將在本節從「經濟影響政治」的角度來回顧既有的研究文獻,可分為五 個部分,國際關係理論的觀點、經濟外交與經濟策略術的概念,相關經濟外交案 例的評估,以及兩岸關係理論的適用性,最後對於這些研究成果進行評述。. 表 1-1 與本研究相關博(碩)士論文一覽表 年度. 論文名稱. 1991 戰後日本的經濟外交. 1993. 貿易政策在戰後日本經濟外交中的 角色研究. 2000 我國對馬其頓經濟外交之研究. 13. 作者. 周昌葉. 朱俊彥. 蘇嘉琛. 論文摘要 研究日本如何藉由經濟外交方 針,促進貿易輸出,確保資源輸 入,以經濟協力方式,發展經濟、 參與團際事務、擴大國際市場、增 加國力。 日本的外交是一種經濟外交的型 態推展,而經濟復興、累積財富、 拓展雙邊關係抑或是追求政治地 位的提昇,貿易因素考量及貿易政 策工具都是經濟外交上不可或缺 的角色。 探討台灣對建交國馬其頓共和國 經濟外交策略之運用,包括對外援 助、對外直接投資、及雙邊貿易, 檢視其實施情形及成效,藉此評估. 篩選論文標題的關鍵字分別為「經濟」、「外交」、「經濟外交」、「經濟策略術」。台灣 博碩論文加值系統為國家圖書館的資料庫之一,主要收錄全台灣博(碩)生的論文資料,透過 此資料庫可以搜尋其相關議題並了解相關的研究趨勢。論文相關內容請參考台灣博碩士論文 知 識 加 值 系 統 ,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nesVMU/webmge , 檢 索 日 期,【2010/10/01】。 10.

(20) 第一章 緒論 及預測台灣經濟外交之前景。. 2004. 日本對中共的經濟外交:ODA 之研 究. 2007 北京對英國布萊爾政府經濟外交. 石原忠浩. 吳明儒. 胡錦濤時期中國大陸經濟外交之研 究. 何秉澔. 中華民國對中南美洲邦交國經濟外 2009 交 之 研 究 - 以 榮 邦 計 畫 為 例 (1988-2007). 俞介凡. 2009. 俄羅斯經濟外交與俄德能源關係之 研究. 李孟融. 2010. 中國的東亞經濟外交政策 (2003~2009). 林雅慧. 2007. 日本對中共的雙邊政府開發援助 (ODA) ,從對外政策觀點和經濟 外交的觀點進行分析,即日本如何 實施對中共雙邊 ODA,包括其理 念、制度、政策過程、行動者等。 北京以經濟推動與英國布萊爾政 府雙邊外交關係主要原因為:1、 在各領域的合作獲得經濟利益; 2、經貿關係的時間點與雙邊外交 關係及各領域發展分佈呈現正面 關聯性。 中國大陸的經濟外交政策,與貿易 金額度較高的國家,保持合作,提 升其經濟利益;與貿易金額度較低 的國家,為中國大陸帶來部分經濟 利益,並增加對中國大陸的信任。 中華民國與中南美洲友邦的關係 是屬「交叉利益」 ,因為前者尋求 政治支持,而後者則是為了發展經 濟。兩者關係的強度與方式,乃是 取決於雙方滿足對方需求的能力。 俄羅斯利用能源的出口為手段,打 進歐洲各國的能源市場,藉此創造 對俄羅斯友好的國際環境。 論述在全球化下,所發展的區域主 義,如何反映中國近年來充分體現 透過區域經濟合作的強化,來構建 區域整合的經濟外交行動,與其經 濟外交策略的思維與實質轉變。.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請參考「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 http://ndltd.ncl.edu.tw/。. 壹、經濟影響政治:新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的觀點 新自由主義者認為權力制衡不再是維持和帄的唯一必要條件,在全球的社 會、經濟、環境等共同議題的快速發展下,使得國際組織、非政府國際組織與個 人等行為者的角色不斷被突顯,國際之間合作的廣度與深度不斷增加進而相互依 賴。其中,以基歐漢與奈伊(Keohane & Nye, 2001)所提出的「複合式相互依賴」 (complex interdependence)概念最受到重視,其認為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將會 形成不同國家行為體之間相互依賴的特徵,並受到國際交流、代價(costs)與限 制(constraints)狀態的影響。14基歐漢與奈伊更進一步提出敏感性(sensitivity). 14. 複合式相互依賴具有三個特徵,第一、多元管道連結不同社會並建立關係;第二、議題之間 11.

(21)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與脆弱性(vulnerability)的概念,建構政治與經濟指標來計算各個國家之間相 互影響的狀況。15 但是,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並不代表爭議性問題可以有效解 決,其認為非對稱的相互依賴(asymmetries in dependence)可將權力視為控制結 果的能力,依賴性較小的一方將相互依賴作為權力的來源,並藉由互賴程度的大 小來影響其他議題的運作,進而從中獲取利益或是達成國家在政經上的目標 (Keohane & Nye, 2001: 8-10)。. 同樣在全球化的過程中,現實主義同時面臨了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 與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挑戰,因而形成了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 和守勢現實主義(defensive realism)的辯論。16兩者對於國際無政府狀態的性質 (國際結構)、反應(合作與競爭)以及獲取安全(安全與權力)的方法等問題 上有所差異(鄭端耀,2003:14)。前者,認為國際處於無政府狀態並缺乏強而 有力的中央政府存在,衝突與競爭是常態,國家在無法確認彼此意圖的狀態下, 為了安全必頇尋求自身的權力最大化(Mearsheimer, 2001:33)。因此,要衡量一 國的行為必頇先檢視相對實力與外部環境,以決定何種對外政策可獲取最大利益 (Rose, 1998: 149) ;後者,則認為國際結構是良性的,由於國家經歷過歷史經驗 的教訓,採取擴張或是侵略將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制衡,將採取自制的政策,而衝 突與戰爭只會發生在認知(perception)錯誤的時候(Gilpin, 1983: 51; Evera, 1999: 6) 。兩者皆同意權力是確保國家生存的方式並以安全作為主要目標,但是對於權 力需求的多寡看法有所不同,攻勢現實主義著重攻擊性策略,守勢現實主義強調 自我防禦策略(Yuan-kang Wang, 2004: 177;鄭端耀,2003:14-17)。. 筆者觀察新自由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概念之後發現,兩者皆認為國家仍是國際 沒有層級關係但是會相互影響;第三、軍事能力成為次要手段 。相關內容請參照(Keohane & Nye, 2001: 20-32)。 15 敏感性的概念為「在某種政策架構下,某國發生變化而導致另一國反應的速度快慢與付出代 價的大小(costly effect from outside),可能是經濟、社會或政治方面的」;而脆弱性指的是「行 為者選擇替代性選擇方案後的承受能力與代價」。因此,政策調整的成本和意願(willingness) 成為為國家評估政策的依據(Keohane & Nye, 1977: 11-4;許淑敏,2004:204-05)。 16 現實主義的基本假定為:一、國家中心論,國家為國際政治主要的行為者,而國際組織、跨國 企業與個人的影響力來自政府力量的支持;二、國際處於無政府狀態,國際上缺乏一個強權來 維持秩序;三、國家尋求權力與安全的最大化,以實現生存和發展的目標;四、國家會透過武 力確保自身的利益與安全目標的達成;五、國際結構的權力分布會影響國際政治的運作與國家 對外關係(Goldstein, 2008: 43-8)。 12.

(22) 第一章 緒論. 間重要的行為者,而國家之間的互動無法忽略權力運作的影響。然而,在全球化 的發展下,特別是經濟的全球化的影響,使得權力的概念不再限縮於傳統所認知 的外交、領土、軍事武器等。而經濟力量成為國家權力的重要來源,並形成「非 對稱相互依賴」(或權力大小不均等)的常態,但是這種不均等的常態並非完全 與傳統權力形成正比,反而是在經濟議題上佔有優勢的行為者具有較大的權力。 另外,全球化也使得各領域廣泛連結成為「全球性議題」無法再由單一強權所獨 力承擔,相對的,若是有單一國家想在某一項議題上獨攬利益將會受到其他國家 的制衡,因此,國家之間必頇透過權力的互動來保障自身的利益與安全目標。在 此之中,全球性的經濟議題不斷擴張,從經濟領域外溢到政治領域,經濟力量成 為國家行為者互動的重要來源,不但是政治與軍事之外的衍生力量,也是一種協 調國家之間糾紛的工具,更擴展成為左右國際政治與經濟議題的重要手段。. 貳、經濟外交與經濟策略術的概念 貿易政策與國家對外行為有密切的關係,不但是國家獲取財富的手段,也是 國家間交往的方式。外貿可能成為一種外交手段用來獎勵與酬謝友好國家,或是 和非邦交國家建立單向的貿易依賴關係,進而將經濟轉化成為政治力量來影響對 手國在特定議題或是外交政策上的合作(林碧炤,1987)。由此可見,經濟外交 與經濟策略術的概念是一體兩面的,其相關研究主要有三位代表學者,分別為赫 希曼(Albert Hirschman) 、鮑德溫(David A. Baldwin) ,以及克諾爾(Klaus Eugen Knorr)。. 赫希曼(1969:13-52)從對外貿易政策出發,將對外貿易做為國家力量的展 現,並利用貿易工具達成對外政治的目標,以德意志帝國透過經貿槓桿來操作小 國內政的案例進行分析。17其認為在二次大戰前,德意志帝國利用經貿實力的優 勢,在經貿往來的過程中,以各種形式的整合和滲透手段與中東諸歐小國形成不 對等的經貿依賴狀態。主要採用兩個方法:第一、強調貿易供給面。擴大經貿往. 17. 赫希曼認為德意志帝國的貿易手段有兩種特色:一、貿易供給面效應(supply effect);二、 貿易的影響效應(influence effect)。其方法為,增加與貿易夥伴國的經濟利益以提升其經貿策 略調整的困難、在貿易夥伴國內創造與德國親近的利益團體、進口替代性高的產品並出口替 代性低的產品(Hirschman , 1945: 21-35)。 13.

(23)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來,以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購買「高替代性」農產品,成為小國農產品的主要出 口市場,以壟斷小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第二、出口中間財、戰略物資以及 替代性低的壟斷性商品。透過進出口結構的操控,鞏固與小國之前不對等依賴的 貿易結構,造成產業高度集中與資源配置的移動困難,進而使得小國屈服之 (Hirschman, 1945:21-35;耿曙、林宗盛,2005:18-9)。. 鮑德溫(1985:39-42)以國家戰略的角度研究,重視經濟手段的運用,將經 濟政策視為達成政治外交目的的工具。鮑德溫主要針對經濟策略術的運用,其認 為有三個構成要素:政策工具的類型、企圖影響的領域、企圖影響的範圍,並將 經濟外交的概念分為四個部分:一、強調手段的運用更重於目的;二、目標可能 是政治也能可是經濟的;三、政策工具的所有權概念;四、經濟策略術的技術定 義。其特別重視經濟策略術手段的運用,將經濟手段分為正面獎勵與負面獎勵兩 類,對於「貿易往來」與「資金運用」兩個貿易策略來進行操縱。. 克諾爾(1975:169-70)透過國際關係理論,分析經濟援助與制裁手段所能達 成的政治與經濟目標。克諾爾對於採取經濟援助所能達成預期效果的研究,分為 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兩個時間點:一、短期利益:刺激國內生產與出口、消耗國 內剩餘物資、維持投資友好關係、建立軍事同盟、鞏固國家的軍事地位,以及建 立國家正面形象等;二、長期利益:提升受援國的經濟發展、建立雙方穩定關係、 輸出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等;而對於經貿制裁預期結果的研究,則以二次世界大戰 後採用貿易制裁手段的 25 個國家作為研究案例,其發現採取制裁手段達成目標 的機率較低,主要原因有三個:無法排除其他國家的援助、制裁的能力與效果有 限,以及受制裁國內的民族主義壓力。. 透過相關資料的整理,發現經濟外交與經濟策略術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 部分,一、以經濟問題為主要的對象,以實現國家各種經濟利益為主要「目的」; 二、以經濟做為外交工具,透過經濟援助與制裁的「手段」來達到外交目的。而 「以經濟議題作為對象的外交」與「以經濟手段作為工具的外交」兩個概念是可 以相互引用的(石原忠浩,2004:3-4) 。所以,經濟外交的概念較重視何種「目 的」的達成,而經濟策略術的概念則是採取「手段」的類型。因此,經濟外交與 14.

(24) 第一章 緒論. 經濟策略術的研究焦點在於,國家透過主導對外的經貿活動,以國家利益作為考 量,限制與某些特定國家進行經貿往來,尋求提升國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使得 無論何種形式的經貿政策,本質都是以「政治考量」介入國際經貿的比較利益法 則,亦即「以國家力量與市場機能相抗衡,企圖達到預期的政治與經濟目的」 (冷 則剛,1998:17) 。. 參、經濟外交的案例評估 關於經濟外交案例的研究對象主要有兩個國家,分別是美國與日本。對於美 國經濟外交的研究以「經濟制裁(管制)」作為主要的研究主題。依美國憲法規 定 經濟制裁的規劃與執行是總統的專屬權力(Ovenden, 1985: 82) 。其相關立法 有「與敵國貿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 Act)、「國際安全與發展合作法」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ct)、「聯合國參與法」 (United Nations Participation Act)等,也另外對個別案例與個別國家制定專屬制 裁法規(包含進出口管制、投資限制、貸款限制等),負責執行貿易制裁的機構 為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美國海關與聯邦調查局。關於美國採用制裁的經濟外交 政策,以美國對南非的「廣泛反種族隔離法」最受到關注,美國國務院在制定相 關法條時,結合了有關人權的政治考量來管制業界的投資規範,並透過一連串的 制裁策略,最終使得南非的人權問題有顯著的改變(冷則剛,1998:19-23)。. 日本的經濟外交研究則是以「政府開發援助」的策略(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簡稱 ODA)為主。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以促進經濟發展為國 家首要目標,隨著經濟力量的成長與中美關係的改變,日本的總體目標從內向經 濟型轉變成為政經並行。其中,東南亞國家對於日本而言,象徵了資源與市場以 及經濟重建與擴張的必需品,而日本透過經濟上的優勢,對東南亞國家採取經濟 援助的外交政策(Mendl, 1997: 7)。主要有三個目標:一、短期目標,在 G8 高 峰會議塑造東亞領導國家或是代言人的形象;二、中程目標,緩和或減低東南亞 國家的反日情緒並透過技術移轉的計畫復甦援助區域的經濟以深化雙邊的關 係;三、長程目標,塑造「適切的安全角色」將日本朝向普通國家的目標奠基, 15.

(25)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藉以恢復合理的國際地位(柯玉枝,2000:71-87)。而對於日本 ODA 政策的研 究案例則是以中國大陸為主,其經濟援助的形式包含:請求主義、無償資金合作、 技術合作、有償資金合作四類。日本對中的 ODA 政策主要目標為:一、使中國 大陸持續改革開放的政策,維持既存的國際秩序;二、透過經援促進中國大陸經 濟與社會的發展,進而促使中國大陸的民主化發展;三、具有戰爭賠償(補償) 的內涵。然而,即便經援促進中日兩國的互信關係,但是遇到台灣、歷史、人權 等有關中國大陸合法性問題時,日本的經援並沒有任何的抑制力,反而成為化解 中日僵局的「妥協」策略,進而發現日本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策略術的效果受到不 同議題的限制(石原忠浩,1998:56-8;61-2)。. 根據上述資料,對於經濟外交的案例分析,各案例想要達成目標主要有四 項,分別為:追求國家經濟發展、增加國家的國際地位、改變國家負面形象、提 升對於其他國交叉利益。若更進一步將經濟外交的目標進行歸納則可以分為四 類:一、改變特定事件中目標國的行為;二、改變目標國的政治領導、政治制度 與軍事能力;三、國內的政治要求;四、國際上的意識形態、規範與價值的影響 (Kuo Cheng Tian, 1994: 83)。本節將在下一部分,透過上述文獻的回顧與檢閱 對於兩岸關係理論進行補充與對話,以說明經濟策略的運用對於兩岸關係理論的 適用性。. 肆、兩岸關係理論的適用性 由於台灣與中國大陸長期以來「政冷經熱」的基本發展模式,使得兩岸的經 濟連結日益緊密,卻又形成經濟不均等互賴的狀況。這對於台灣政府而言,經濟 議題將可能會受到中國大陸政府的主導,甚至有可能擴展到敏感的政治議題,進 而使得台灣的兩岸經貿政策的互動過程舉步維艱。. 兩岸關係學者也從經濟影響政治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18高朗(1999:43-53; 18. 兩岸關係的相關研究,諸如:整合理論、分裂國家理論、權力不對稱關係、美中台戰略三角 等。而本文主要說明的是前面三項以政治經濟角度切入的相關研究。特別說明,即便是從外 部因素的研究角度切入,同樣也可以得出經濟影響政治的解釋。以美中台戰略三角關係為 例,中國大陸透過經濟議題的操作(如,2008 年的金融海嘯),將使得美國在對台軍售的議題 中逐漸減低了對抗的意圖,以獲取中國大陸在經濟議題上的協助,而台灣方面在缺乏外在力 16.

(26) 第一章 緒論. 62-71)從整合理論的角度出發,分別論述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新功能主 義(neo-functionalism)與聯邦主義(federalism)三個派別的論述。19功能主義 論者以「功能」作為主要取向,認為整合的策略必頇先從爭議性較小、非政治性 的經濟與社會領域合作,然後再擴及到政治領域;新功能主義者認為經濟與科技 因素將會產生「擴散效應」(spillover effect)並形成國家之間普遍性的壓力,而 問題的解決必頇透過政治力的互動,進而發展成政治領域的整合;聯邦主義者則 重視「政治體制」的設計與建立(如,鄧小帄所提出的一國兩制),希望藉由制 度的設計使不同政治體之間的心理、社會與經濟進行連結,並逐步的進行整合。 自 1988 年以後兩岸經貿快速發展,並透過經濟的聯結走向功能整合的過程,但 是在政治上的互動始終緩慢。由於兩岸在心理、社會與政治菁英之間的認知仍有 差距,因此兩岸在政治上未達成共識之前,即便在經濟議題上進行整合,台灣民 眾也不見得完全的信任中國大陸政府,反而會對兩岸經濟的過度整合感到威脅。. 張五岳(1999:79-81;103-05)觀察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四個分裂國家(德、 韓、越、中國)發展其「分裂國家模式」。主要以東、西德和南、北韓對於主權 問題的處理進行討論,共有六項相同的特徵。20其中,透過第五項的「特殊性質 的內部關係」與第六項建立「制度化」與「法治化」關係的原則,發展出分裂國 家特殊的經濟模式。以東西德的經貿往來為例,兩德在 1951 年簽訂柏林條約之 後,在明確的規範下,發展出獨特的貿易型態,西德將東德視為內部的交易行為, 以突顯不同於國際貿易的規範(如,營業稅法、貨幣結算單位),而這種經貿方 式最大的受益者卻是東德。然而,兩德之間的特殊交易方式得以維持的主要原 因,在於西德期望憑藉著自身強大的經貿實力,從政治層面作為考量給予東德各. 量的支持則有可能選擇傾向中國大陸的經濟策略。相關論點可參考包宗和(1999:339-63); 吳釗燮(2009:1-32)。 19 關於功能主義論、新功能主義論,以及聯邦主義論的討論,請參考各派代表學者的研究,分 別為 David Mitrany(1966)、Hass(1964)、Daniel(1964)。 20 東西德與南北韓兩個分裂國家的共同特徵有六項,分別為:一、正視國家分裂狀態;二、雙 方遵守聯合國憲章所揭櫫的和帄解決爭端原則;三、相互承認與尊重對方的對等地位;四、 雙方在外交上接受雙重承認與雙重代表;五、雙方關係屬於一種「特殊性質的內部關係」; 六、在上述基礎,雙方透過制度化的溝通協商,在正常化的基礎上建立「制度化」與「法治化」 的關係(張五岳,1999:103-05)。 17.

(27)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項優惠條件,藉由密切的經貿關係克服兩德日益加深的疏離感。東德雖然了解其 意圖,但是在實質利益的制約下,卻不願意破壞此種經貿交易的方式,而這種形 態的貿易關係為兩德關係正常化的過程中提供了穩固的基礎,進而促成兩德經貿 往來快速發展,也使得東德無法擺脫對西德在經貿上的依賴(張五岳,1992: 375-77) 。同樣的,中國大陸對於台灣的經濟政策安排也有濃厚的政治因素考量。 一方面,希望透過兩岸經貿往來獲取台灣的技術與資金以推動其國內經濟改革; 另一方面,藉由經濟交流爭取台灣內部的認同,以期望台灣走向一國兩制的統一 道路。. 吳玉山(2009:32-7;52-4)從「權力不對稱」的角度來討論兩岸關係的研 究。中國大陸在改革開放後轉變發展策略,使得兩岸的差距逐漸縮小,不但在外 匯存底以及 GDP 的快速成長,而軍事能力上的發展也是如此,因此不論從何種 角度觀察兩岸之間的情勢都必然會得出權力不對稱的結論。文中首先處理權力不 對稱的吳本立開始,再逐步討論非權力因素的吳玉山與蘇軍瑋,最後是走向政策 的下游討論唐欣偉對於小國政策和互動結局之間的關係,並說明對於兩岸關係的 適用性與優缺點,進而將權力不對稱的因素和幾個主要的兩岸關係理論結合,分 別探討權力不對等對於各種理論途徑所產生的影響。21其中,對於政治經濟學理 論途徑的補充,其表示權力不對等的關係是驅動兩岸關係與台灣大陸政策的重要 因素,兩岸的經濟差距將是構成理論預測方向轉變的重要因素。當中國大陸經濟 快速發展與台資大舉登陸,經濟利益便會驅使工商團體要求更進一步的開放大陸 政策。在這樣劇烈的趨勢之下,台灣在經濟上更為依靠對岸,雙方經濟實力的消 長驅使台灣更進一步的融入大中華的經濟圈,也迫使政府不斷調整大陸政策。然 21. 概述以上學者對於權力不對等的觀點:一、吳本立強調大小國間力量懸殊的事實決定了雙方 關係的發展,認為國家之間會透過地理區位和力量大小發展出不同的關係,使得大小兩國對於 彼此的關注程度不同;二、吳玉山透過不同大小國的案例進行比較,認為在權力不對稱和大國 對小國有主權要求的情況下,大國的政策是確定的,意圖屈服小國的意志,而小國對於大國可 能採取抗衡和扈從兩種不同策略;三、蘇軍瑋參考張啟雄的「名分秩序論」,認為小國不是只 有抗衡和扈從兩個政策選項。在正統理念下,小國會不斷的執行這個選項,無法從現實主義的 架構中獲得理解,它不是權力大小、經濟發展程度或是外援有無等物質變項所能決定,而是歷 史和理念所產生的影響;四、唐欣偉認為,一旦特定政策被選擇,則將會產生一定的結果,其 歸納了歷史資料,討論在強鄰威脅下的小國如何應對,最終的發展結果為三個雙元變項:大國 侵犯性主權要求的種類、小國有無堅強盟友、小國的回應方式,並依此建立了八個發展路徑和 小國的五種結局。請參考吳玉山(2009:31-54) 。 18.

(28) 第一章 緒論. 而,權力不對稱是兩岸關係中結構性的常態,為探討兩岸關係的關鍵因素。因此, 在了解兩岸關係和發展兩岸關係理論時,權力不對稱的因素是不可輕忽的。. 伍、文獻評論與小結 回顧上述研究,筆者發現不論是從國際關係理論、經濟外交與經濟策略術以 及經濟外交的相關案例中,國家對於經濟議題的操作是不可忽視的。以中國大陸 為例,其透過經濟策略的運用,增加本身在經濟性議題上的地位,也直接提升了 影響政治性議題的能力,並有效的對與自身相關的政治與經濟議題進行「調整」 使其達成預期的目標。特別是,經濟策略要發揮效用的先決條件在於雙方的「經 濟連結」 (economic linking)或是「經濟互賴」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程度。 而這些以經濟影響政治作為出發點的概念或是案例,正與兩岸關係發展的脈絡相 符合,對於兩岸關係的研究也相當適用。尤其是中國大陸是經濟力量強勢的一 方,經濟手段的操作也較多元;而台灣則是處於弱勢的一方,能回應的策略選擇 也有限。. 然而,在文獻的回顧中,筆者也發現本文研究所必頇關注的重點。首先,中 國大陸經濟策略的發展與演變。以美日兩國為例,其發展脈絡截然不同,美國注 重人權與自由的普世價值,也成為與其他國家經濟交往的準則與規範,進而重視 經濟「制裁」的手段;日本則是積極追求經濟發展、區域地位的提升,以及扭轉 亞洲侵略者的形象,而主要採取經濟「援助」的策略。同樣的,發展脈絡的差異 也會影響中國大陸經濟策略的「目標」與「手段」的發展方向;其次,中國大陸 對台經濟策略術的操作與目標。相較於中美、中歐關係,兩岸關係仍然有其特殊 性,而這些相異之處是否會使的中國大陸對台的經濟策略更有獨特之處?其操作 的手段是否會更多面向與細緻?欲達成目標會不會更具爭議性;最後,中國大陸 對台採購的成效評估。透過兩岸關係學者的相關研究,筆者發現中國大陸的經濟 策略主要的接收對象為政府,但是影響兩岸政策的重要群體卻是台灣內部的民 眾。因此,除了評估整體政治與經濟層面的效應之外,台灣民眾的看法與意見是 相當重要的。根據上述研究重點,筆者將在下一節說明本文的研究設計與方法。. 19.

(29)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 研究設計的功能在於讓我們能使用. 蒐集到的證據來盡可能的清楚回答原 始提問」(Vaus, 2006: 11)。 本文欲解決的研究問題主要有四個部分:一、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發展脈 絡;二、中國大陸對台採購計畫的操作與目的;三、台灣內部對於中國大陸採購 團的看法;四、評估中國大陸對台採購是否產生實質影響。根據上述問題,本文 採取個案研究法的設計(圖 1-2) ,欲透過不同的個案研究之間進行比較,觀察其 個案之間的差異,並對個案的結果進行評估,進而透過個案建立其運作理論 (Gerring, 2007: 17-32;Vaus, 2006: 242-43)。. 個案一 中 國 大 陸 對 外 關 係. 採 購 事 件. 個案二. 個案三. 個案四. 觀察值 1.1(目標) 觀察值 1.2(手段) 觀察值 1.3(結果) 觀察值 2.1(目標). X1 X2 Y. 觀察值 2.2(手段) 觀察值 2.3(結果) 觀察值 3.1(目標) 觀察值 3.2(手段) 觀察值 3.3(結果) 觀察值 4.1(目標) 觀察值 4.2(手段) 觀察值 4.3(結果). 圖 1-2 本文研究設計圖(個案研究法) 資料來源:作者自繪。22. 22. 參考自格連(Gerring, 2007: 23)的「兩個案研究設計」。從圖 1-2 可以發現與格連的個案設 計有些不同,其原因在於本文期望透過相同的觀察值進行分析,藉以尋找中國大陸採購策略的 操作邏輯,因此將分析的個案數目增加。圖說明:Population=中國大陸對外關係;Sample=採購 事件;Case=採購策略的操作;Observations=採購的過程;Variables= X1 X2 Y. 20.

(30) 第一章 緒論. 然而,受到研究材料的限制,所能蒐集到資訊有限,因此期望透過不同層次 的資料進行互補,以有效的解決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本文主要採用以下四 個研究方法:. 壹、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進行社會科學研究重要的基礎,從既有的文獻與歷史資料進行 分析,主要分為兩種整理方法,分別為回顧(review)與分析(analysis),而本 研究法的重點在於透過分析的過程來釐清所關注事件的發展脈絡。而本文便期望 藉由文獻分析法尋找中國大陸在經濟開放過程中,其對外採購策略的定位與功 能,以找尋其相關案例的共同點與成效的評估,形成他山之石,作為本文研究個 案的參考例證,並進一步尋求其異同之處。. 貳、內容分析法 受限於研究成本的考量與限制,作者無法直接與中國大陸採購的行為者進行 訪談,以及有效獲取正確與詳細的數據資料。然而,所幸中國大陸對於新聞資訊 傳播的重視,使得本文對於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操作與目的分析有了另一個途 徑。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採取「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透過各種傳播 紀錄,觀察研究所需的相關成分與集合(資料來源,如書本、雜誌、報紙、演講、 繪畫、信件等)。而內容分析是一種對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量化的研究技 術(Berelson, 1952: 18) 。可以透過規則擬定類目與分析單位,將研究所關注的「符 號」和「特定文字」以數字的方式呈現,運用科學的方式作系統的歸納,以了解 類目之間的關係(王石番,1991:135-39)。其優點為:一、經濟性:不需要大 量的研究人員以及特殊設備,只要能獲取有效的資料尌可以進行分析;二、安全: 即使發現研究所獲取的資訊未符合預期或是效果不佳,內容分析法相較於其他研 究方法更容易重覆進行分析; 三、可跨時:可以跨時研究事件發生的過程;四、 21.

(31)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非介入性研究:減低對研究對象的干擾(Rubin& Babbie, 1997: 333-44) 。本文對 於中國大陸採購團的研究,主要透過中國大陸方面的新聞資料進行分析,並採用 不同的分析單位進行檢測,透過量化的方法進行質化的分析與討論。. 參、訪談法 上述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釐清中國大陸採購策略的操作與目的,而本文所採取 的訪談法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過程與效果,透過半結構式問卷分別針 對相關單位進行訪談,一方面了解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策略的實際運作情況,另一 方面了解台灣內部的看法,藉以補充文獻分析與內容分析資料所不足之處,進而 有效評估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成效,而訪談的相關內容(如:訪談名單與訪談問 題)筆者會在文中詳細說明。. 肆、次級資料分析法 由於本文欲探查的採購數據資料涉及商業機密不易取得,以及在成本的限制 之下無法進行調查研究,因此另外透過總體資料進行補充(包含經濟資料、民意 調查資料等),藉以更詳盡的了解中國對台採購策略的效果。其中,民意調查資 料的運用是為了更有效的解釋台灣內部對於中國大陸採購策略的反應,故本文採 用具公信力的政大選舉研究中心(Taiwan’s Elec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Study, 簡稱 TEDS)的調查資料以有效的代表台灣內部民眾的看法。.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文的研究範圍總共包含三個部分,中國大陸對美國採購、中國大陸對歐洲 採購、中國大陸對台灣採購。中美、中歐採購個案的研究主要目的在於釐清中國 22.

(32) 第一章 緒論. 大陸採購策略的發展,並作為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策略的參考。是此,所橫跨研 究的時間點較長,而本文主要觀察貣始點是在 1990 年的中國大陸的六四天安門 事件之後,由於中國大陸在此時轉變的國家發展的策略,突顯了對外採購策略的 重要性,詳細的發展將會在文中進一步討論。.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研究範圍則是著重在 2008 年金融海嘯以後的採購事件 作為分析的重點。雖然,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策略已行之有年,但是相關的資料都 是集中在農業產品的緊急採購,其採購的廣度及深度都不及 2009 年與 2010 年的 採購團(表 1-2) ,如此密集的採購策略在兩岸關係上的發展更是少見的,而這段 期間兩岸的經濟交流也正快速的發展,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策略將會對兩岸未來 的政經關係發展產生何種影響?. 表 1-2 本文研究範圍一覽表 分析時間.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計劃 來台採購團(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廣西團、海貿會-首發 團、海貿會-第二團、海貿會-第三團、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四 2009 年 川省醫藥品採購團、吉林團、四川團、廣州團、江蘇團、河南 團、2009 年面板團、北京環保團) 來台採購團(上海團、陝西電子協會、湖北團、福建團、山東 2010 年 團、四川團、河北團、吉林團、廣西團、吉林團、2010 面板團、 湖南團、大連團、廣東團)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貳、研究限制 本文的研究限制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研究成本的侷限,本文的研究對 象橫跨兩岸,即是採購供需雙方的關係。如: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相關受訪者層 次較高,因此預期研究所能訪談的對象層次有限。另外,對於採購需求方的訪談 勢必更加困難,而訪談對象僅能著重在採購供給方。然而,如何有效的選擇訪談 對象將是本研究的重要挑戰;第二、研究主題的敏感性較高,採購的內容包含了 政治爭議以及商業機密(例如:採購廠商清單、金額明細、合約內容),故能獲取 的內容較有限,難以評估其整體效果。雖然受到諸多研究上的限制,本文仍然希 23.

(33)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望藉由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互補以減低研究內容的不足,進而有效的回答本文所 提出的研究問題。. 第六節 章節安排. 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透過相關個案的分析,來描繪中國大 陸對外採購策略的發展脈絡,以瞭解哪些關鍵因素將會影響中國大陸對於採購策 略的操作,是否有其一致的邏輯?或是有其差異?第二部分則是觀察中國大陸對台 採購的操作,其內容包含,對台採購策略的發展、來台採購團的基本特徵、赴台 採購新聞事件的內涵,透過以上不同的視角進行觀察,進而描繪中國大陸對台採 購的運作。最後,說明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執行效果。是此,本文的研究目的著 重於釐清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的原則與目標,在對台採購的策略之中有什麼異同之 處?而這樣的差異又會對台灣的政治與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本研究的綱要,分別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 問題與架構、文獻探討與研究設計與方法,以建構本文欲探求的研究問題與回答 研究問題的方法;第二章主要描述中國大陸對外採購策略的發展,並闡述採購策 略對於中國大陸經濟外交發展的重要性。其次,說明採購策略與經濟策略術的操 作與運用,進一步解釋採購策略為何具有複合式的經濟策略術性質,並將其概念 套用至相關案例進行分析,藉以說明採購策略的運用不再只是傳統的「胡蘿蔔與 棒子」二分概念。最後,針對中國大陸的採購案例進行比較,以尋找其異同之處。. 第三章透過中國大陸對來台的「採購團」與採購的「新聞事件」進行觀察, 並透過內容分析法來描繪其對台採購的操作與目的。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 回顧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發展並說明其採購策略的基本定位與目的;第二、針對 24.

(34) 第一章 緒論. 中國大陸來台採購團進行基本特徵的描述,藉以了解其組成與特色;第三、建構 內容分析法所需的相關指標並進行相關檢證,並透過不同分析單位進行觀察與比 較;第四、說明中國大陸對外(台)採購的操作的異同之處。. 在分析與檢證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策略的操作之後,第四章則是關注台灣內部 的反應作為研究的焦點,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說明兩岸政經發展的概況, 包含總體經濟的變化,以及台灣內部民眾對中國大陸觀感的轉變;其次,分別透 過總體的資料與訪談的內容進行對話,進一步分析中國大陸赴台採購所產生的政 治與經濟影響;最後,則是檢視既有的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看法與本章研究發現 的差異。. 第五章為本文結論。在第二章至第四章的研究基礎上,統整本研究的分析結 果與發現,也進一步說明中國大陸對台採購的可能影響,並在最後說明其研究貢 獻、限制,以及未來的研究建議。. 25.

(35) 中國大陸對台採購之政治經濟分析. 26.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founding of the modern centuries of Buddhist Studies in Taiwan, the mainland before 1949,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1912~1949), and Taiwan from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0% of the per-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74% of

With regard to the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3%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9% and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1%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8% and 71%

With regard to spending structure, visitors from Mainland China spent 66% of their per- capita spending on shopping, whereas those from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a spent 77% and 66%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 to assist in the executive functions of financial resource management (such as procureme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handling school trading operations, acceptance of do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