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Copied!
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資訊學院 資訊學程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gger's social network and

self-concept

研 究 生:陳志豪

指導教授:孫春在 教授

(2)

ii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gger's social network and

self-concept

研 究 生:陳志豪 Student:Jr-Hau Chen

指導教授:孫春在 Advisor:Chuen-Tsai Sun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資訊學院 資訊學程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 June 2009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iii ××××××××××××××(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的關係

)××××××××××××××

學生:

陳志豪

指導教授

:孫春在 教授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資 訊 學 院 資 訊 學 程 碩 士 班

部落格使用者日益增多,部落客藉此媒體由群眾底層發表看法、評論,不僅 是抒發情感更是記錄生活。在此一新興媒體蔚為風潮後,研究將探討部落客之自 我概念是否因此有所差異。研究樣本採用問卷調查法立意抽樣,以新竹市某一所 國中二年級學生為樣本,共收集 416 份有效問卷進行量化統計分析。從「現實生 活社會網路」、「部落格社會網路」、「性別」、「學業成就」、「部落格的有 無」五個構面探討與部落客自我概念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 1.「部落格的有無」、「部落格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無顯著相關; 2.部落格的有無,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上有明顯差異; 3.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上沒有明顯差異,但在「現 實生活社會網路」上有明顯差異。 進而得到以下結論: 1.部落格不會對部落客整體自我概念造成明顯改變,但與人際互動有關。 2. 部落格能「過濾」現實生活中不利人際關係的部分因素,利用主題特色吸引觀 眾瀏覽。 3. 部落格增加了情感交流的機會,但關係有親疏之分。

關鍵字:部落格、網誌、部落客、自我概念、社會網路

(4)

iv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gger's social network

and self-concept

student:Jr-Hau Chen

Advisors:Dr. Chuen-Tsai Sun

Degree Program of Computer Scienc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bloggers, those who express their feeling, give their comments, and record their lives by means of blogs. After this new media caused a trend, this study discussed whether the blogger’s

self-concept was changed. Research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tak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 Hsinchu for example. 416 copies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are collected and went through SPSS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blogger’s self-concept is discussed through five dimensions, the social network in reality, blog social network, gende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blog.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 existence of the blog and blog social network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elf-concept; (2) the existence of the blog has remarkable difference to the social network in reality; (3) bloggers with differ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on the blog social network, but social network reality.

(5)

v

Further,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1) the existence or the usage of the blog or change user’s self-concept obviously; (2) the blog is capable of keeping friendship; (3) the blog has the “filter” function. Even though people who use blog knew each other in the real life, but some factors which affected relationship in real life will filter through blog, and left the attractive subject on line.

(6)

vi

口試結束,老師請大家到外頭等著,口試場中此起彼落的討論聲伴隨著陣陣 的心跳聲響「噗通!撲通!」門開了,只見孫老師伸出手來一聲:「志豪,恭喜你!」 緊握著孫老師的手,心中百感交集,腦中更是飛快的閃過這兩年的一切,那一刻, 感動的淚水直滴心頭。 孫春在老師的指導不僅在論文寫作上使我獲益匪淺,更從老師身上學習為人 處事的道理,而其幽默詼諧的口吻闡述精闢的專業見解更令人讚嘆不已,在此要 特別感謝老師兩年來的指導、照顧與鼓勵,同時也很感謝王淑玲老師、林珊如老 師、袁賢銘老師在口試時給了我許多寶貴的建議。 實驗室佩嵐學姐的指導更是功不可沒。感謝學姐在實驗設計及資料分析上的 細心指導,很多小疏忽都多虧了學姐不厭其煩的耐心提醒才能順利修正;同時也 要感謝岱伊學姐在模擬口試的寶貴建議,讓整個資料分析更加完善;也要謝謝實 驗室好夥伴靜怡在問卷上的鼎力相助;而上課期間的好同學信江、威均的相互提 攜、幫忙讓我能堅持到最後,真的很感謝你們!最後要感謝小吳老師在考研究所 時的指導與鼓勵,才能有今天完成學位。 最後要感謝的莫過於家人的陪伴與支持,那是一切動力的泉源,更是在寫作 之餘休息的依靠,謝謝你們。 人因夢想而偉大,我更要築夢踏實實踐自己的夢想。完成學業已經跨出第一 步,接下來,我要朝下一個夢想邁進,我要環遊世界!希望多年之後當我再次看 到這時,已經在夢想的旅途中。 志豪 2009.06.28

(7)

vii

目 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一、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問題 ... 3 1.4 研究假設 ... 3 1.5 名詞釋義 ... 4 1.5.1 部落客 ... 4 1.5.2 部落格社會網路 ... 4 1.5.3 現實生活社會網路 ... 4 1.5.4 自我概念 ... 4 1.6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二、 文獻探討 ... 6 2.1 部落格 ... 6 2.2 社會網路 ... 8 2.3 自我概念 ... 12 三、 研究方法與設計 ... 15 3.1 研究架構 ... 15 3.2 研究對象 ... 16 3.3 研究工具 ... 16 3.3.1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 ... 16 3.3.2 社會網路關係問卷 ... 19 3.4 研究設計 ... 20 3.5 研究流程 ... 20 3.6 資料分析與處理 ... 22 四、 研究結果與討論 ... 23 4.1 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及社會網路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 23 4.1.1 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 23 4.1.2 有無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 26

(8)

viii 4.1.3 有無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 29 4.1.4 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不同 ... 32 4.2 不同背景變項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 33 4.2.1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 33 4.2.2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 33 4.2.3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 34 4.2.4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 38 4.2.5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 39 4.3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相關 ... 47 4.3.1 全體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相關 ... 47 4.3.2 男性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相關 ... 51 4.3.3 女性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是否有顯著相關 ... 54 4.4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7 4.4.1 研究結果 ... 57 4.4.2 討論 ... 60 五、 結論與建議 ... 62 5.1 結論 ... 62 5.2 建議 ... 64 參考文獻 ... 65 附錄、 ... 68 附錄一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分數及分量尺題數 ... 68 附錄二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剖面圖 ... 69

(9)

ix

表 目 錄

表 1 社會網路關係表……… 10 表 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統計表……… 16 表 3 社會網路線上問卷……… 19 表 4 有無部落格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25 表 5 有無部落格之男生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28 表 6 有無部落格之女生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31 表 7 有無部落格在現實生活好友社會網路上的比較……… 32 表 8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上的比較……… 33 表 9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上的比較……… 34 表 10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37 表 11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之描述性統計量……… 38 表 12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差異比較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39 表 13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之描述性統計量……… 42 表 14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差異比較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45 表 15 部落客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比較表………… 50 表 16 部落格社會網路好友類型次數分配表……… 51 表 17 男性部落客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比較表…… 53 表 18 女性部落客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之皮爾遜積差相關比較表…… 57

(10)

x

圖 目 錄

圖 1 社會網路社群圖……… 10 圖 2 研究架構……… 15 圖 3 研究過程圖……… 20 圖 4 研究流程圖……… 21 圖 5 研究變項顯著關係圖……… 59 圖 6 研究變項顯著關係圖……… 59

(11)

1

一、 緒 論

本章僅尌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名詞 解釋、研究範圍與限制等章節進行說明。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誰來我家?逛到尌簽簽吧!」、「無名人氣增加法」、「改造野豬妹超 easy 上 手」、「一封感人的遺書」、「如果我是女生」、「冒險王宥勝:葡萄牙真的很多葡萄 嗎?」、「史上最全的星座排名」……諸如此類,進入到無名小站可見到各類部落 格人氣排行主題,當日瀏覽和迴響人數更常見破百破千,這是多麼驚人又快速累 積的閱覽人數啊!排行榜中的前幾名主題部落格,更是平均不到五分鐘尌有一人 回應文章,每十秒左右尌有一人瀏覽其部落格,其部落格魅力可見一般。全球部 落格搜尋引擎 Technorati(2008)的調查中發現,全球約有七千萬個部落格,平均 每秒尌增加 1.4 個;而台灣目前則大約有五百萬個部落格(動腦雜誌,2007),部 落格已經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改寫一句廣告詞「你部落格了嗎?」,創市際市場研究機構(2007)針對部落 格相關調查發現,每日花一小時以內瀏覽部落格的網友占 65.3%,兩小時以內占 82.3%。遠見雜誌(2007)調查發現青少年每日上網時間約為兩個小時,尌願意 花費相對比例如此高的時間在部落格上,這似乎已經成為每日上網不可或缺的一 部份。 而過去的部落格研究大多從外在行為著手,統計有多少部落格成立,瀏覽哪 些部落格,部落客從事哪些行為,以及部落格的功能性。然而,部落格間的高度 連結與瀏覽乃是與一般網站顯然不同之處(林克寰,2004),詴想,在部落客與瀏 覽者之間藉此構成一無形的連動關係;寫的人吸引看的人,迴響者發表意見參與 討論,瀏覽人數更強化了寫作的動機 (黃彥達,2005)。在寫、看、回應之間的關 係交錯下,產生互動。這樣的互動關係讓部落格被視為 web2.0 的代表之一,

(12)

2 O’Reilly(2006)認為其精神在於群體智慧,是一種分享與參與的架構;但 Andrew(2008)則認為這樣的分享缺乏理性而有事實的分析。詴想,部落客在如此 交錯縱橫的關係中將如何自處?部落客與閱聽者之間巧妙的關係到底對部落客本 身自我概念產生何種影響?值得我們研究。 要了解部落客自我概念可從Cooley(1902)所提出的「鏡中自我」觀點說明。 他認為自我概念是個人與世界互動的產物,他人尌像是一面鏡子,從自己與他人 的互動中,發現他人怎麼看待我,藉此勾勒出自我的樣貌,想像與評估自己在他 人心中的形象,因此個人對自我的認知會參照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亦即自我概念 是個體經由與他人的交往中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並同時想像他人對自 己的觀感,所產生的自我感受, 即為「鏡中自我」。在部落格中,個體的互動尌 是文章中的回應關係,如此的回應是否與部落客自我概念產生關聯性,吸引研究 者亟欲探知。 社會網路分析將有助於釐清部落客與閱聽者間的關係。Pattison(1993)指 出社會網路乃是社會組織中,組織或是個人間相互連結的關係集合;也可說是個 人在特定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與態度,實際上是與當時社會環境中其他個人 與主體相互交錯形成(徐慧成,2003 )。本研究將此一特定社會環境聚焦在部落 格與其閱聽者間的關係,即便形成線上部落格社會網路與線下真實生活社會網路 兩種關係。 對於線上/線下關係在過去的研究顯示,在不同的線上環境,使用者將與現 實生活產生區隔、相似或延伸的可能。陳俞霖(2002)在網路同儕與青少年社會化 的影響中認為:在網路虛擬社群中,容許個人具有多重身分,因此將可再次塑造 新個體,變換自己不同的身分角色扮演,產生線上線下兩種不同身分的表現。而 李逢堅(2001)針對青少年網路聊天室使用文化訪談結果顯示,由於網路所提供的 化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在其中暢所欲言,並與網友交談中,獲得心靈的支持, 甚至是自我想像空間的滿足。但在張玉佩(2009)對於線上遊戲的研究指出, 網路空間與現實生活一樣,是不會輕易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與他們有所互動的都

(13)

3 是原有現實生活所認識的朋友,或是經常在同一遊戲領域出現,久而久之認識。 線上關係是由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社會網路,帶到虛擬線上空間的人際網路,現 實生活與線上世界是互相交錯、融合、交雜在一起。 研究中也將藉由社會網路分析的要件呈現部落客與閱聽者間的關係,再詴著 從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網路與部落格社會網路比對,藉以找出虛擬與現實間是否 有所關連,以及部落客在部落格的環境中,是否對自我產生影響,將是本研究所 感興趣之處。

1.2 研究目的

具體而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探討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及社會網路上的差異情形。 2.探討不同背景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上的差異情形。 3.探討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的關係程度。

1.3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1.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及社會網路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2.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成績)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 著的不同? 3.部落客之社會網路(真實生活中被當做好友數量與部落格瀏覽數量)與自我 概念是否有顯著相關?

1.4 研究假設

對照上述三個研究問題,研究者所擬的三個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1:部落格的有無對於學生自我概念及社會網路有顯著的不同。 假設2:不同背景變項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自我概念上有顯著的不同

(14)

4 (1)不同性別(男生、女生)的部落客在社會網路、自我概念上有顯著 不同 (2)不同學業成尌表現(段考排名)的部落客在社會網路、自我概念上 有顯著不同 假設3:部落客之社會網路(真實生活中被當作好友數量與部落格瀏覽數量) 與自我概念有顯著相關?

1.5 名詞釋義

為避免造成讀者混淆,研究者先對幾個重要的相關名詞作定義,使其意涵更 加明確:

1.5.1 部落客(blogger)

根據維基百科 wikipedia 的解釋,部落客又稱為網誌作者、博客,一般是指 有撰寫部落格的人。而本研究所稱的部落客乃指擁有部落格之人,無論是長久持 續經營,或是間斷使用、發表文章,皆包含在內。

1.5.2 部落格社會網路

本研究採用袁方(2002)社會網路方析法中的主體網路分析。經由線上問卷調 查,填寫我最常瀏覽哪五位同學的部落格,範圍限制在同校同年級的學生。有效 樣本為 416 人,將結果加總,即可了解有多少人經常瀏覽自己的部落格,每個部 落格所得到的他人瀏覽總數即是部落格社會網路分數。分數越高表示有越多人瀏 覽該人部落格,分數越低表示越少人瀏覽該人部落格,此一分數僅能代表樣本內 部有多少人經常瀏覽自己的部落格。

(15)

5

1.5.3 現實生活社會網路

本研究採用袁方(2002)社會網路方析法中的主體網路分析。經由線上問卷調 查,填寫我最要好的五位同學,範圍限制在同校同年級的學生。有效樣本為 416 人,將結果加總,即可了解每個人被他人當作最要好朋友的總數,即是現實生活 社會網路分數。分數越高表示越多人把該人當做好友,分數越低表示越少人將該 人當做好友,此一分數僅能代表樣本內部每個人被多少人當做好朋友。

1.5.4 自我概念

研究中採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兒童版第二版(TSCS:2S)做為自我概念分 數取得來源。量表更細分為四個效度分數(不一致反應、自我批評、故意表現好和 極端分數),做為檢查反應偏向用;兩個摘要分數(自我總分、衝突分數)、六個 自我概念分量尺分數(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會自 我、學業/工作自我),以及三個補充分數(自我認同、自我滿意和自我行動分數)。 經由量表五點反應類別「1:完全不符合」、「2:大部分不符合」、「3:部份符合」、 「4:大部分符合」、「5:完全符合」的填答結果獲得 1 到 5 分,並輸入量表所附 電腦程式得到結果報表。

1.6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之樣本為新竹市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男生 226 人、女生 203 人,共 429 人,因此研究結果的推論與解釋需與本研究相仿之研究對象為佳,做相關研究之 推論應謹慎考量對象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本研究將樣本限定在同校同學間的社會網路分析,僅考慮同校、同年級學生 間的部落格瀏覽數量、被視為好友的總數量,屏除部落格中不確定對象的瀏覽, 與部落格中呈現之實際瀏覽人數有所差異;並將不同校的朋友屏除在外,與外校 朋友間的好友認定皆不考慮在內。

(16)

6

二、文獻探討

基於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在了解部落格之社會網路與部落客自我概念的關 係,因此對相關研究進行了解,故本章節尌部落格、社會網路及自我概念三個主 軸延伸,了解彼此間的交互關係,進而凝聚本研究之探討焦點。

2.1 部落格

部落格是Blog 的譯名,Pyra Lab(現在的blogger.com)的創辦人之一 Hourihan(2002)認為部落格是以張貼文章為中心,通常會連結到其他網站或部落 格,並且提供讀者對文章做評論;林克寰(2004)認為部落格實際上是一種強調吸 收資訊及分享的生活態度,象徵著作者的價值觀與信念,是一種以作者為中心的 傳播媒體。而最佳部落格的共同點則是文章具有相當程度的迴響(Dan Gillmor,2005)。以上對於部落格的定義可歸納出其特點在於以作者本身為中心, 發表見解、傳播訊息,並經由讀者加以評論。而這讀者與部落客本身的關係即構 成部落格之社會網路。 根據美國McCann大學在2008年針對29個國家17000個網路使用者的研究指 出,部落格在社交方面是重要的,除了利用部落格聯繫原有的朋友外,同時可加 以認識新朋友,藉以維繫並擴大社交圈(University McCann,2008)。而在維持 並擴展個人社會網路方面,利用社交網站以成為時下年輕人的趨勢。更由於社會 環境的變遷,不同與以往的面對面交往,青少年在社交網站上經營個人社會網路, 必須學習展現個人風格,經營出個人特色,這同時也是在不斷的嘗詴與學習,那 是一種青少年透過互動所學習來的社交知識,必須有效經營個人所亟欲展現的樣 貌與風格,藉以拓展人際關係(Boyd,2007)。根據他人的反應與回饋,不斷的調 整自我,成為心目中所欲展現在大眾面前的特定形象(張玉佩,2005)但此一形

(17)

7 象卻非絕對的真實與虛擬的分隔,反到是呈現彼此交錯縱橫的狀態,也尌是線上 與線下的性格界線模糊,現實中所展現的自我與虛擬世界所欲呈現的自我乃彼此 交互影響(施力群,2004 ),即符合Hoelter (1985) 提到自我乃是個體認為自 己在某個特定範疇、角色和活動中自我形象的概述,而人們在自我複雜性上的不 同,即因不同環境、角色和關係而產生的自我層面的數目及多樣性上有所不同 (Linville, 1985)。 Blood(2002)將部落格分為三種類型:過濾型(filters)、個人日記型 (personal journals)與記事本型(notebooks)。過濾型乃在記載論述個人以 外的事情,有諸多不同議題或風格,主要內容是書寫部落格作者的外在世界,如 世界上發生的大事:九一一恐怖攻擊,或張貼新聞時事等。而個人日記型的內容 則是描寫部落客個人的內心世界或感觸與想法等。至於記事本型的內容則兼具以 上兩種,特色是文章較長,一篇文章以一個議題為中心。根據Blood 的說法,現 在部落格以個人日記型居多。同時在創市際市場研究調查(2005)針對部落格使用 意見調查中更支持以上論點。有53.4%的網友最常發表的是「日記型」的部落格, 並且認為主要功能在於分享生活以及抒發情感,而沒有使用部落格的人則有60.9 %的人認為部落格屬於愛交朋友的人,這也反映出部落格的普遍印象具有聯繫友 誼的傾向。在全球部落格搜尋引擎Technorati(2008)的調查則將部落格依其性質 不同分為個人型(Personal)、專業型(Professional)、公司組織型( Corporate), 但同樣的也是個人型部落格居多。因此,本研究將研究範圍限制在個人部落格為 主。 另外Nardi 等人(2004)在探討部落格作者為什麼要寫部落格之後,得到五 個主要書寫的動機:為了紀錄自己的生活而寫部落格、使用部落格發表自己的評 論與意見、使用部落格來抒發情感、使用部落格來整理思緒以及在部落格上交流 意見。以上觀點可發現,部落客書寫部落格不僅僅只是自身的記錄,更藉由閱聽 者的迴響構成意見交流,更多的迴響同時也是促成部落客寫作源源不絕的動力之 一,也尌是電子報作者黃彥達(2005)針對部落格的現象發表評論,他認為要成為

(18)

8 寫作不輟的部落客會經歷幾個階段:(1) 一時興起的熱情(2) 熱情暫熄,為了對 自己的承諾而寫(3) 讀者多了,為了對讀者的承諾而寫(4) 內化為生活信仰與習 慣。部落格讀者與作者的關係與互動形成社會網路。

2.2 社會網路

關於社會網路,相關學者提出以下的看法: Pattison(1993)認為社會網路 是指社會組織中,組織或是個人間相互連結的關係集合;Mitchell(1969)認為 社會網路是指某一群體中個體的相互關係,其整體的結構,可作為說明該群體中 個人的社會行為。徐慧成(2003)認為是個人在特定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與 態度,實際上是與當時社會環境中其他個人與主體相互交錯形成,因此如果把關 係中的每一個個體當作一點,你我關係是為一條線,那麼連接群體中個體間的關 係,其結構與動態過程即是社會網路概念(蔡勇美、郭文雄,1987)。所以社會 網路至少應包括以下三個要素: 1. 行動者(actors)或點(Node): 網路中所定義的人、事、物,為網路的主體,可以是社會分析的任何 單位,如個人、群體、組織、社區等。當行動者由於某種原因消失時,行 動者本身的網路將隨之消失。 2. 連結(linkages)或連帶(ties): 表示彼此之間的特定關係。當行動者想要和另一位行動者建立某種形 式的關係時,必須透過某種途徑(path)直接或間接地達成關係的建立, 此行動者互相連結(link)的基本單位稱為「連繫」(ties),聯繫可分 單雙向及有跟無。 3. 關係(relationship): 為網路中特定繫結種類的集合(Wassweman& Faust 1994)。兩個行 動者間由於某種關係的存在而影響彼此之互動。不同關係型態或關係內容

(19)

9 常使網路呈現不同的面貌。但在一個社會網路中有時可以考察的不單只有 一種關係;當兩個點之間的關係僅存在一種關係,我們稱為單一關係;否 則稱之為多元關係。例如兩人之間只是朋友則屬於單一關係;倘若是朋友 又是同學,則稱為多元關係。 簡單說來,社會網路分析尌是在測量與調查特定社會系統中各個點的特徵與 相互之間的連接關係,將其用網路的型式表現出來。 社會網路根據不同的研究,袁方( 2002)認為大致有以下三種分析類型: 1. 主體網路(Ego-Centerd Networks)分析 從該網路每一個點出發,探討自己與他點的關係,每一個關係網即便 是一主體網路。比如說某一人的朋友有多少人?是哪些人?他與朋友群有 哪些特點?因此,主體網路分析僅判斷每一個點與周遭連接點之間的關 係,不去涉及間接傳遞關係。 2. 關係的分析 分析重點是連接線而非點。例如A、B、C三者相互認識,而A與B是朋 友,A與C也是朋友,但B與C是敵人,則A夾在B與C之間容易產生不和諧關 係。 3. 整體網路分析 考慮整個網路間所有不同點的特性以及點與點之間的關係,藉以分析 整個網路結構。以公司為例,董事、經理、員工是不同特性的點,其相互 之間存在著平行或是上下階級關係。 本研究中所有的點皆為班級學生,從自編之社會網路問卷調查個人部落格的 瀏覽狀況以及被當作是好友的總數,目的要了解線上線下社會網路之間的關係, 因此採用主體網路分析。如下圖所示:

(20)

10 圖1 社會網路社群圖 上圖範例中,共有三位學生,分別為A、B、C。其中A指向B、C,在現實生活 社會網路中代表A把B、C當成好朋友;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中則代表A去瀏覽B、C的 部落格;而B和C之間為雙向箭頭,代表B、C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中相互選為好友, 若是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中則表示相互瀏覽彼此的部落格。由箭頭的入分支度得到 三人的現實生活(或是部落格)社會網路分數為A:0分;B:2分;C:2分。將此圖 以矩陣方式表示則如下表1所示。其中1表示有連結關係,0表示無連結關係;下面 加總分數即為樣本中每個人的現實生活社會網路分數或是部落格社會網路分數。 表1 社會網路關係表

A

B

C

A

0

1

1

B

0

0

1

C

0

1

0

加總

0

2

2

研究中為了解部落格與現實生活社會網路的差異,將從線上線下的關係進行 了解。探討虛擬網路世界的人際關係與現實社會的人際關係是否有其相關聯之 處。葉勇助等人(2001)的研究指出線上的交友模式與真實世界有相仿之處。既有

(21)

11 的社會關係網路同時對線上社群的發展與形成產生影響,線上虛擬社群的發展基 礎乃從真實社會原有的關係網路開始建立,但穩固與強連結的友誼關係較易形成 群聚的效應,造成線上人際關係發展的阻礙 (Grano vetter,M.S.1973) 。 對線上、線下關係的研究,陳俞霖(2002)在網路同儕與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 中認為:在網路虛擬社群中,容許個人具有多重身分,因此將可再次塑造新個體, 變換自己不同的身分角色扮演。更因為網路無須直接與他人面對面即可產生互動 的特性,將有助青少年自我展演的可能,同時滿足在人際方面的需求,不再感到 孤單,減少寂寞感,獲得歸屬感,進而達到自我肯定與自我實現的功能。此論點 更呼應了劉家儀(2001)的研究結果,認為部分青少年會將網路中的人際關係視為 現實生活人際關係的延伸,對於部分使用者而言,則是將網路人際關係做為對現 實生活人際關係不滿足的替代。而李逢堅(2001)針對青少年網路聊天室使用文化 訪談結果顯示,由於網路所提供的化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在其中暢所欲言,並 與網友的交談過程中,獲得心靈的支持,甚至是自我想像空間的滿足。 張玉佩(2009)對於線上遊戲的研究指出,由於線上玩家具有匿名功能,因此 經常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是區隔開來的,但研究中發現,網 路空間與現實生活一樣,是不會輕易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與他們有所互動的都是 原有現實生活所認識的朋友,或是經常在同一遊戲領域出現,久而久之認識。其 研究認為線上關係是由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社會網路,帶到虛擬線上空間的人際 網路,現實生活與線上世界是互相交錯、融合、交雜在一起。也尌是說線上人際 關係社會網路並非因為匿名而處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反倒是由現實生活社會網 路為出發,藉由生活圈的人相互引領進入線上世界,人際關係乃從現實生活圈帶 到線上社會網路。 綜合以上論述,本研究將採用袁方(2002)社會網路分析類別中的主體網路分 析,樣本皆為國中二年級學生,考慮點與點之間的相互關係。將其社會網路分為 線上部落格社會網路、線下現實生活社會網路,藉由主體網路分析,將每個人的 部落格瀏覽數加總,得到部落格社會網路分數;將每個人被他人當做好朋友的數

(22)

12 目加總,得到現實生活社會網路分數,進而探討在不同的線上環境,使用者將與 現實生活中產生區隔、相似或延伸的可能。最後,從社會網路的觀點深入探討, 了解部落格社會網路以及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中部落客自我概念的關係。

2.3 自我概念

社會網路的分析將了解部落格中的群己關係,並將深入探討個體之自我概念 是否與其社會網路產生相關性,因此藉由自我概念的文獻提供理論基礎加以深入 了解。 Cooley(1902)提出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觀點說明自我概念; 認為自我概念是個人與世界互動的產物,他人尌像是一面鏡子,從自己與他人的 互動中,發現他人怎麼看待我,藉此勾勒出自我的樣貌,想像與評估自己在他人 心中的形象,因此個人對自我的認知會參照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亦即自我概念是 個體經由與他人的交往中,想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並同時想像他人對自 己的觀感所產生的自我感受, 即為「鏡中自我」。乃屬於被動式的自我概念,受 到外在他人的影響而形成自我概念。 郭為潘(1979)認為自我概念是一種形象(image),是個體所知覺與經驗到 的主觀實體,可以作為個體的行動參考架構, 也可以作為個人行為所必須探討的 對象。自我概念也是個體對自己的形象及有關人格特質所抱持的整合知覺與態 度,它的形成與發展乃是長期的人際關係交互影響的結果。此一詮釋把自我概念 當作一個動態的過程,在自我之中具有對自我行為的指引方針,以及對自我行動 中知覺的整體察覺與態度,此一動態發生於人際關係之中,亦即有人際關係始有 自我概念的萌芽。 Dusek(1996)以社會學的觀點出發,認為自我概念產生於人際關係之中, 並 由於個體社交的需要,產生不同的角色扮演,因此自我概念是我們看待自己、並 從事不同角色扮演的自我。

(23)

13

Mead(1934)的研究發現人們對自我的認知來自於與他人的互動,在每個人 所扮演的角色中,我們經由他人對我們行為的期待來發現自我(林世欣,2000) 。 Mead 認為自我是藉由個體與環境互動後逐漸形成的,個人在不同環境下透過它對 自己的反應與態度,對自己有所知覺而形成個人的自我概念(沈如瑩,2003) 。

Arkoff(1968)將自我概念分成主觀自我(the subjective self)、客觀自 我( the objective self)、社會自我(the social self)以及理想自我( the ideal self)四個部份。主觀自我乃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與瞭解,受到父母直接 的影響;客觀自我是從他人身上獲得對自己的看法。以上兩者分別從自己和他人 的角度看待自己,需互相協調以幫助自己得到更正確的自我概念。社會自我乃經 由與他人的互動產生推測,判斷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印象為何;理想自我則是自己 想要達到的理想狀態為何,我們可說社會自我與理想自我是現況與期望。前者, 經由社會自我產生現況判斷,並產生理想自我的目標而向前邁進。 Rosenberg(1979)將自我概念分為公眾的我、理想的我、現在的我三大部分。 公眾的我(the presenting self)是指個體在他人面前所展現出來的形象,目的是 想要達到個人目標、呈現自我價值以及為了維護自我的一致性和自尊,並符合社 會規範的角色;理想的我(the desired self)是指個人所希望呈現的自我,可分 為理想化的自我、承諾的自我以及道德化的自我;現在的我(the extant self)是 指個人所看到了解的自我,也尌是自我概念的內容、結構、層面與界限(趙曉美, 2001)。

Trenholm 和Jenson(李燕、李浦群譯,民84)則認為自我概念可能受到一些 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包含了:

1.多種知覺的精確性(the accuracy of various perception):自我概念 除了自己形成外,也是與他人社會環境互動的結果,進而產生自己的特定 形象表徵。

2.他人與自我的期望(expectation):自我概念可能受到自己或是他人加諸 在身上希望的目標而產生動搖或是改變,使得自我概念的明晰度產生模糊。

(24)

14 3.社會脈絡(social context):在不同社會環境常下有不同的角色扮演以 合乎其社會要求。如此環境的轉換將迫使我們調整自我以因應變革。 4.關係的脈絡(relational context):雖然在不同社會脈絡中呈現帶有差 異性的自我,但自身仍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藉以說明此差異性是合理的,並 且能夠適應其差異性。合理化的解釋個體在不同社會環境下自我概念的差 異性即是關係的脈絡。 從上述理論得知,自我概念的形成與所處之環境有極大的關係,乃是個人在 特定環境中不斷適應與學習的結果,除了自我人格特質的展現外,同時也須適應 不同環境而有所調整。因此研究中採用Trenholm 和Jenson對於自我概念的見解, 認為影響自我概念的形成並非單一要素,而是內在與外在多元因素交互影響而 成,為了解自我概念各種不同面向的表現,乃採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做為測量 依據。量表中計分方式包括四個效度分數,可依此檢查作答情形是否異常; 兩個摘要分數;六個自我概念分量尺分數,以及三個補充分數。由此得知形 成自我概念多種面向因素。 本研究更將特定環境的影響界定在部落格中,探討部落客本身的自我概念與 部落格社會網路有何相關。

(25)

15

三、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主要了解部落格之社會網路與部落客自我概念的關係,以下針對研究 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設計、資料處理與分析等五小節加以說明。

3.1 研究架構

圖 2 研究架構圖

社會網路

部落格社會網路

現實生活社會網路

自我概念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

表(兒童版)

個體

有無部落格之學 生在自我概念上 是否有顯著不 同? 部落客之社會網路與自我概 念是否有顯著相關?

性別

有部落格

成績

無部落格

不同背景變項 (性別、成績) 之部落客在社會 網路、自我概念 上是否有顯著的 不同?

(26)

16

3.2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立意取樣,對象是新竹市某一所國中八年級(國中二年級)學生, 男女合班共十三個班 429 人,完成相關問卷施測扣除無效問卷後,田納西自我概 念量表有效樣本為 416 人;社會網路問卷有效樣本為 416 人。相關背景資料如下 表所示: 表 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統計表 性別 總人數 有填自 我概念 問卷人 數 沒填自 我概念 問卷人 數 有填社 會網路 問卷人 數 沒填社 會網路 問卷人 數 有部落 格人數 無部落 格人數 男 226 216 10 216 10 105 121 女 203 200 3 200 3 144 59 總數 429 416 13 416 13 249 180 比例 100% 97% 3% 97% 3% 58% 42%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兒童版)、自編社會網路 關係問卷。分述如下:

3.3.1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兒童版)

1960 年代Fitts 所發展之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27)

17

self-concept scale47TSCS)多年來已被廣泛地應用,為描述多向度自我概 念之量表,在1999年由測驗出版社與美國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簽約正式授權後,經過幾次修訂與改進,目前已發展成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 第二版(TSCS:2)。並由國內林幸台、張小鳳、陳美光(2004)已將此量 表翻譯成中文,並經過全省施測、信效度檢定、建立本土常模,證實中文版 之自我概念量表適用於本國。 此量表分為成人版及兒童版,兩種版本皆為自我描述句,兒童版適用國 小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約11~18歲。其中兒童版共有七十六題(附件 一),採五點反應類別-「完全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部份符合」、 「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來描繪個人的自我圖像。計分方式包括四個 效度分數(不一致反應、自我批評、故意表現良好和極端分數,可依此檢查 作答情形是否異常)、兩個摘要分數(自我總分-反應個人整體自我概念與 自尊之高低,衝突分數-探討自我概念是否互相衝突或矛盾)、六個自我概 念分量尺分數(生理自我-代表受詴者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外貌、技 能與性方面的看法;道德倫理自我-代表個人理想的道德期望與實際行為表 現間的關係;心理自我-反映自我價值感、個人勝任感、對自己的性格與他 人關係之評估;家庭自我-代表受詴者與家人間關係之看法;社會自我-反映 自己與他人互動下的自我勝任趕與價值感; 學業/工作自我-評量受詴者在 工作或學習場合之表現抱持何種看法,及在此場合中他人如何看待其表 現),以及三個補充分數(反映出自我認同、自我滿意和自我行動分數)。 可從剖面圖(附件二)得知自我概念的整體概況。大部分的人在田納西自 我概念量表(TSCS:2)得分落在40T~60T,這些相當「平坦的」剖面圖代表個 人的自我概念沒有什麼異常之處,或只是稍微與一般人不同。在效度分數正 常的情況下,高分的自我概念量尺,即介於60T到70T,代表個人比較強的領 域。通常,有自信、且富彈性的個人,在所有自我概念量尺的得分都會落在 這個範圍。若受詴的分數極高(≧70T),應藉由晤談、觀察或其他測驗分數

(28)

18 來獲得相關資料,以判斷受詴者是否對自我有不切實際的正向看法。若自我 概念低於40T,代表自我概念有某些問題;量尺的得分較低或非常低的人,(低 於30T),可能無法投入諮商情境中,因為他們也許覺得自己太差了,根本不 值得努力。 量表信度方面,根據指導手冊,在中文兒童版樣本之內部一致性係數自.72 至.90(中數.77),與美國原版相近。由此結果可推知各分數之題目內部頗為一 致。而中文版重測信度以國小 36 名、國中 36 名學生考驗之,兩次施測間隔二至 三週。得分之相關系數最低為.45(不一致反應),最高為.88(自我總分),中數 為.78;變動指數自-.22(不一致反應)至+.28(故意表現良好),中數為+.16,與 美國版相近。 量表效度方面,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的內容代表性以兩方面資料進行考驗: 量表題目取自大批患者及常人所做的自我描述,發展出自我概念的兩個向度,再 由七名臨床心理學家判斷各題之歸屬。新的學業/工作自我分量表則由四名心理 學家批判。專家判斷均同意各題之分量表。

(29)

19

3.3.2 社會網路關係問卷

此問卷為研究者自編,採用網路填答方式進行,共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為 受詴者基本資料調查,第二部份為現實生活好友網路以及部落格社會網路調查。 題目如下: 表 3 社會網路線上問卷

(30)

20

3.4 研究設計

本研究在社會網路關係方面採用自編之線上問卷填答系統,而自我概念採用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兒童版紙本問卷作答,皆在電腦教室進行。在線上問卷填答 完畢後,隨即進行紙本問卷填答。然後將社會網路關係線上問卷填答結果以 EXCEL 存檔,會出成矩陣表格。最後經由所整理的研究各項資料分析,討論各變項之間 的關聯性。

3.5 研究流程

針對國中二年級共十三個班級學生進行研究活動,施測時間一週。在電腦教 室先進行線上社會網路問卷填答,時間約為 15 分鐘,待線上問卷完成後,隨即進 行田納西自我概念兒童版紙本問卷填答,時間約為 15 分鐘,每次皆為全班同時進 行,以班級為施測單位。研究過程如圖 3,研究流程如圖 4 電腦教室上網填答社會網路問卷 填答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兒童版) 圖 3 研究過程圖

(31)

21 圖 4 研究流程圖 檢核問卷是否有效 問卷資料匯入資料庫 資料統計與分析 研究對象 進行問卷施測 社會網路問卷 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 (兒童版) 結論與建議

(32)

22

3.6 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將利用 SPSS/Windows 進行量的統計與分析,而所使用的統計方法依照 不同的研究問題而有不同的分析,詳述如下: 1.獨立樣本 t 檢定 為了瞭解部落格的有無與學生自我概念間的關係、男女生在自我概念 和社會網路之差異檢定。 2.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為了解成績高低與自我概念和社會網路間的關係。若達到統計顯著性 (p<.05),進而求出效果值及差異檢定,以探討自變項對依變項的解釋 變異程度。 3.皮爾遜積差相關方法 為了解社會網路與自我概念間的關係。若達到統計顯著性(p<.05), 則求出決定係數,以探討社會網路變數對自我概念的解釋變異數程度。 4.複選題交叉表 為了解部落格好友類型為何,以觀察值百分比數值做為詮釋。

(33)

23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節依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進行結果分析與討論如下 :

4.1 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及社會網路上是否

有顯著不同?

分成兩個子節來探討,敘述如下:

4.1.1 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為了瞭解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由表 4 看出: 自我概念總分,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233.00 和 232.99,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00,p=.993>.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 「有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總分上沒有明顯差異(t =.001)。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3.58 和-3.4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252,p=.616>.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 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概念衝突分數上沒有明顯差異(t= -.096)。 生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40.98 和 40.97,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57,p=.812>.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生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007)。

(34)

24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4.15 和 34.97,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03,p=.954>.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 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 -1.212)。 心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6.94 和 37.5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20,p=.887>.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心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897)。 家庭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9.84 和 39.9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307,p=.580>.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家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122)。 社會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49.98 和 49.3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3.027,p=.083>.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 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 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社會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777)。 學業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0.45 和 30.5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02,p=.967>.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學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102)。 自我認同,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74.34 和 73.58,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定未達顯著(F=1.534,p=.216>.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 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認同上沒有明顯差異(t=.642)。 自我滿意,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55.92 和 56.61,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35)

25 定未達顯著(F=.529,p=.468>.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滿意上沒有明顯差異(t=-.717)。 自我行動,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71.91 和 72.05,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定未達顯著(F=.233,p=.630>.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自我行動上沒有明顯差異(t=-.134)。 表 4 有無部落格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有無部落 格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自我概念總分 Y 245 233.00 32.415 .001 N 159 232.99 32.081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 Y 245 -3.58 15.852 -.096 N 159 -3.43 14.499 生理自我概念 Y 245 40.98 7.051 .007 N 159 40.97 7.021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 Y 245 34.15 6.137 -1.212 N 159 34.91 6.079 心理自我概念 Y 245 36.94 6.560 -.897 N 159 37.53 6.341 家庭自我概念 Y 245 39.84 7.214 -.122 N 159 39.94 7.665 社會自我概念 Y 245 49.98 7.940 .777 N 159 49.33 8.500

(36)

26 學業自我概念 Y 245 30.45 7.186 -.102 N 159 30.53 7.285 自我認同 Y 245 74.34 11.006 .642 N 159 73.58 12.657 自我滿意 Y 245 55.92 9.602 -.717 N 159 56.61 9.278 自我行動 Y 245 71.91 10.148 -.134 N 159 72.05 9.776

4.1.2 有無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為了瞭解有無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由表 5 看出: 自我概念總分,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240.62 和 234.41,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53,p=.818>.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概念總分上沒有明顯差異(t=1.389)。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73 和-2.58,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3.045,p=.082>.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概念衝突分數上沒有明顯差異(t=1.488)。 生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43.16 和 42.22,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687,p=.408>.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生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998)。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3.70 和 34.32,變異數同質性

(37)

27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204,p=.652>.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 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 -.734)。 心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8.73 和 38.06,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537,p=.464>.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心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727)。 家庭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40.90 和 39.9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44,p=.833>.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家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979)。 社會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51.88 和 49.45,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298,p=.586>.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社會自我概念上有明顯差異(t=2.068)。 學業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1.80 和 30.55,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1.207,p=.273>.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學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1.190)。 自我認同,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76.38 和 73.6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 未達顯著(F=.475,p=.491>.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由 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認同上沒有明顯差異(t=1.654)。 自我滿意,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58.72 和 57.0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 未達顯著(F=.748,p=.388>.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由

(38)

28 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與 「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滿意上沒有明顯差異(t=1.302)。 自我行動,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73.81 和 72.4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 未達顯著(F=.460,p=.499>.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由 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與 「沒有部落格」之男學生,在自我行動上沒有明顯差異(t=.975)。 表 5 有無部落格之男生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有無部落 格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自我概念總分 Y 104 240.62 32.792 1.389 N 107 234.41 32.066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 Y 104 .73 17.873 1.488 N 107 -2.58 14.282 生理自我概念 Y 104 43.16 6.947 .998 N 106 42.22 6.791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 Y 104 33.70 6.253 -.734 N 107 34.32 5.935 心理自我概念 Y 104 38.73 7.229 .727 N 107 38.06 6.225 家庭自我概念 Y 104 40.90 7.029 .979 N 107 39.93 7.346 社會自我概念 Y 104 51.88 8.404 2.068* N 106 49.45 8.630 學業自我概念 Y 104 31.80 7.927 1.190

(39)

29 N 107 30.55 7.282 自我認同 Y 104 76.38 11.011 1.654 N 107 73.64 13.015 自我滿意 Y 104 58.72 9.822 1.302 N 106 57.03 9.008 自我行動 Y 103 73.81 10.728 .975 N 105 72.43 9.630 *p<.05

4.1.3 有無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不同?

為了瞭解有無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概念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由表 6 看出: 自我概念總分,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227.16 和 230.39,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533,p=. .466>.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 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概念總分上沒有明顯差異(t=-.652)。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6.71 和-4.6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1.54,p=.212>.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概念衝突分數上沒有明顯差異(t=-.955)。 生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9.36 和 39.0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507,p=.477>.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生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300)。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4.43 和 35.79,變異數同質性

(40)

30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601,p=.439>.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 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道德倫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 -1.405)。 心理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5.61 和 36.6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1.081,p=.300>.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心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1.079)。 家庭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39.10 和 40.11,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2.374,p=.125>.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 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家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849)。 社會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48.50 和 49.1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1.976,p=.161>.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未達顯著,表示「有部 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社會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541)。 學業自我概念,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29.34 和 30.41,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670,p=.414>.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學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1.009)。 自我認同,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72.80 和 73.79,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 未達顯著(F=2.707,p=.101>.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認同上沒有明顯差異(t=-.562)。 自我滿意,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53.83 和 55.77,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 未達顯著(F=.425,p=.515>.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由

(41)

31 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與 「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滿意上沒有明顯差異(t=-1.339)。 自我行動,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70.54 和 70.963,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定未達顯著(F=.001,p=.974>.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有部落格」 與「沒有部落格」之女學生,在自我行動上沒有明顯差異(t=-.276)。 表 6 有無部落格之女生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有無部落 格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自我概念總分 Y 143 227.16 30.920 -.652 N 56 230.39 32.804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 Y 143 -6.71 13.392 -.955 N 56 -4.64 14.659 生理自我概念 Y 142 39.36 6.685 .300 N 56 39.04 7.216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 Y 143 34.43 6.026 -1.405 N 56 35.79 6.407 心理自我概念 Y 142 35.61 5.675 -1.079 N 56 36.63 6.585 家庭自我概念 Y 143 39.10 7.234 -.849 N 56 40.11 8.294 社會自我概念 Y 143 48.50 7.290 -.541 N 56 49.14 8.285 學業自我概念 Y 143 29.34 6.479 -1.009

(42)

32 N 56 30.41 7.281 自我認同 Y 143 72.80 10.726 -.562 N 56 73.79 12.217 自我滿意 Y 143 53.83 8.861 -1.339 N 56 55.77 10.031 自我行動 Y 142 70.54 9.510 -.276 N 56 70.96 10.126 *p<.05

4.1.4 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不

同?

為了瞭解有無部落格之學生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由表 7 看出:現實生活好友社會網路,有無部落格的平均數為 4.83 和 3.84, 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588,p=.443>.05),表示這兩個樣 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 達顯著差異,表示「有部落格」與「沒有部落格」之學生,在現實生活好友社會 網路上有明顯差異(t=3.884),其中有部落格之學生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顯著 高於沒有部落格之學生。 表 7 有無部落格在現實生活好友社會網路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有無部落 格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現實生活好友社會網路 Y 249 4.83 2.586 N 167 3.84 2.511 3.884*** ***p<.001

(43)

33

4.2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成績、好友類型)之部落客

在社會網路、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分成五個子節來探討,敘述如下:

4.2.1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的不

同?

為了瞭解有不同性別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由表 8 看出:部落格社會網路,部落客性別的平均數為 2.52 和 4.57,變異 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達顯著(F=9.182,p=.003<.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 情形有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不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 差異,表示「男部落客」與「女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上有明顯差異(t= -3.776),其中女性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顯著高於男性部落客。 表 8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部落格社會網路 男 105 2.52 3.536 女 144 4.57 5.011 -3.776*** ***p<.001

4.2.2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的

不同?

為了瞭解有不同性別部落客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由表 9 看出:現實生活社會網路,部落客性別的平均數為 4.79 和 4.86,變

(44)

34 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達顯著(F=4.077,p=.045<.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 散情形有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不相等的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未達 顯著差異,表示「男部落客」與「女部落客」,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上沒有明顯 差異(t=-.206)。 表 9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現實生活社會網路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現實生活社會網路 男 105 4.79 2.868 女 144 4.86 2.370 -.206

4.2.3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上是否有顯著的不同?

為了瞭解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上有無差異,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由表 10 看出: 自我概念總分,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240.98和227.20,變異數同質性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538,p=.464>.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t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別之 部落客」,在自我概念總分上有明顯差異(t=3.352),其中男性部落客自我概 念總分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63和-6.64,變異數同質性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5.702,p=.018<.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t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別之 部落客」,在自我概念衝突分數上有明顯差異(t=3.471),其中男性部落客自 我概念衝突分數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生理自我概念,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43.21 和 39.36,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45)

35 檢定未達顯著(F=1.279,p=.259>.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 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 別之部落客」,在生理自我概念上有明顯差異(t=4.378),其中男性部落客生 理自我概念分數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33.74 和 34.45,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033,p=.857>.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不 同性別之部落客」,在道德倫理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897)。 心理自我概念,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38.78 和 35.61,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3.344,p=.069>.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 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 別之部落客」,在心理自我概念上有明顯差異(t=3.830),其中男性部落客心 理自我概念分數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家庭自我概念,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40.87 和 39.10,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293,p=.589>.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沒有顯著,表示「不同性 別之部落客」,在家庭自我概念上沒有明顯差異(t=1.912)。 社會自我概念,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52.01 和 48.51,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3.867,p=.050≧.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 差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 別之部落客」,在社會自我概念上有明顯差異(t=3.485),其中男性部落客社 會自我概念分數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學業自我概念,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31.93 和 29.38,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7.209,p=.008<.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別 之部落客」,在學業自我概念上有明顯差異(t=2.699),其中男性部落客學業

(46)

36 自我概念分數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自我認同,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76.47 和 72.80,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定未達顯著(F=.352,p=.553>.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有顯著,表示「不同性別之部 落客」,在自我認同上有明顯差異(t=2.602),其中男性部落客自我認同分數 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自我滿意,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58.79 和 53.8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定未達顯著(F=1.292,p=.257>.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 異。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別 之部落客」,在自我滿意上有明顯差異(t=4.109),其中男性部落客自我滿意 分數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自我行動,男女部落客的平均數為 73.81 和 70.54,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 定未達顯著(F=.782,p=.377>.05),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 由假設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發現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不同性別之部 落客」,在自我行動上有明顯差異(t=2.512),其中男性部落客自我行動分數 顯著高於女性部落客。

(47)

37 表 10 不同性別之部落客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較 檢定變項 性別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自我概念總分 男 103 240.98 32.739 3.352** 女 142 227.20 31.025 自我概念衝突分數 男 103 .63 17.931 3.471** 女 142 -6.64 13.411 生理自我概念 男 103 43.21 6.962 4.378*** 女 142 39.36 6.685 道德倫理自我概念 男 103 33.74 6.273 -.897 女 142 34.45 6.041 心理自我概念 男 103 38.78 7.249 3.830*** 女 142 35.61 5.675 家庭自我概念 男 103 40.87 7.057 1.912 女 142 39.10 7.259 社會自我概念 男 103 52.01 8.347 3.485** 女 142 48.51 7.314 學業自我概念 男 103 31.93 7.847 2.699** 女 142 29.38 6.486 自我認同 男 103 76.47 11.034 2.602* 女 142 72.80 10.764 自我滿意 男 103 58.79 9.848 4.109*** 女 142 53.84 8.891 自我行動 男 103 73.81 10.728 2.512* 女 142 70.54 9.510 *p<.05 **p<.05 ***p<.001

(48)

38

4.2.4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是否有顯著的

不同?

為了瞭解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上有無差異,進行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由表 11、表 12 看出: 尌「部落格社會網路」而言,成績五等第的平均數為 3.69、4.50、3.31、2.89、 4.28,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達顯著(F=2.574,p=.038<.05),表示這兩 個樣本離散情形有顯著差異。整體考驗的 F 值為 1.017(p=.399>.05),發現結 果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部落格社會網路上沒有 明顯差異。 尌「現實生活社會網路」而言,成績五等第的平均數為 5.60、4.98、4.51、 4.04、4.79,變異數同質性 Levene 檢定未達顯著(F=1.202,p=.310>.05), 表示這兩個樣本離散情形沒有顯著差異。整體考驗的 F 值為 2.792(p=.027 <.05),發現結果達顯著水準,表示「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現實生活 社會網路上有明顯差異。 尌「現實生活社會網路」採用 Scheffe 法進行多重比較,發現學業成績「1~7 名」群體的現實生活社會網路顯著高於「22~28 名」群體,平均差異值為 1.554; 而其他各組間無顯著差異。 表 11 學業成績高低不同之部落客在社會網路之描述性統計量 檢定變項 成績五等第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部落格社會網路 1~7名(1) 62 3.69 4.961 8~14名(2) 56 4.50 5.464 15~21名(3) 55 3.31 3.990 22~28名(4) 47 2.89 3.595 29~35名(5) 29 4.28 4.070 總和 249 3.71 4.55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gt;

Courtesy: Ned Wright’s Cosmology Page Burles, Nolette &amp; Turner, 1999?. Total Mass Density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 An adaptation layer is used to support specific primitives as required by a particular signaling application. „ The standard SS7 applications (e.g., ISUP) do not realize that

專案執 行團隊

Established in 2019, The Project Futurus is an accredited social enterprise based in Hong Kong that explores the future of aging through education, advocacy

Digital PCR works by partitioning a sample into many individual real-time PCR reactions, some portion of these reactions contain the target molecules(positive) while others do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social context, self-perception,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antecedents of dropping out; (2) students’ self-factor w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