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獨立書店參與者之參與經驗─以嘉義市洪雅書房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獨立書店參與者之參與經驗─以嘉義市洪雅書房為例"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麗日 博士

獨立書店參與者之參與經驗

—以嘉義市洪雅書房為例

研 究 生:羅惠瓊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7 月

(2)
(3)
(4)

III

謝誌

直至論文產出的這一刻,還是無法想像自己已經走過這些日子。一路走來, 我總是特別幸運,碰到許多貴人。其中指導老師李麗日教授的用心引領和心情、 經驗的分享,開拓我的視野,讓我的研究能順利完成;而從計劃發表以來,口 試委員王為國教授及賴苑玲教授的指導與勉勵,都提供我許多寶貴建議,在此 獻上我最真摯的謝意。就讀研究所的這幾年,特別感謝中教大區社所所有老師 們的用心教導,我從老師們身上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求學問該有的態度和 熱情。也感謝研究所同學們的相互扶持和鼓勵,特別是靖玟和鴻家一直以來的 協助,有你們真好。 感謝嘉義市洪雅書房、臺灣圖書室的所有受訪者和朋友,不僅無私地分享 寶貴的人生經驗,也持續關心我、勉勵我,這些都讓我銘記在心。還有本研究 中接受訪查的 37 間獨立書店及其他未列入的獨立書店,謝謝你們,因為你們 的存在,豐富了所有獨立書店參與者的生活和心靈。 另外也感謝一開始翌帆和歪的報名資訊提供、協助;興中國小及佛公國小 校長、主任及同事們的加油打氣,讓我在工作繁忙之餘,有信心繼續在研究的 路上堅持下去。也感謝彥霈提供參考論文、小花在台中給予的幫忙,而芝辰和 致霖則一直是我有力的後盾,謝謝你們。論文能順利完成,當然要感謝媽媽、 哥哥、姊姊和姊夫,身為女兒和妹妹的我,有時未能盡責,但你們還是陪伴在 我身邊,並且永遠愛我。 最後,感謝最疼我的爸爸,一切成就來自於您與媽媽,與您分享這份喜悅。

(5)

IV

摘要

本研究以嘉義獨立書店—洪雅書房為研究場域,並進而探究獨立書店參與 者的參與經驗。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方式,以十位獨立書 店讀者、志工為研究對象,並訪談獨立書店經營者。研究發現與結論如下: 一、獨立書店舒適的閱讀空間和特色經營,皆吸引不少讀者前來。 二、獨立書店參與者認為獨立書店的選書視野具獨特性、講座主題多元,讓關 注議題的人得以在店內互動、相互分享資訊。 三、獨立書店經營者會招募志工協助書店營運或行動,有些志工在參與過程中 覺得有歸屬感、能拓展交友圈,而選擇持續參與。 四、獨立書店參與者於參與活動時面臨個人工作忙碌、自身能力不足、無法認 同經營者的困境;又因參與洪雅書房在社運方面的行動之後,對整個社運 界感到失落。有些參與者面對困境的因應之道為選擇自行調整時間或心 態,有些則積極面對,並嘗試與經營者溝通想法。 五、參與者在獨立書店中擁有多面向互動關係及管道,能在經營者的帶領下共 同參與議題。此外,獨立書店參與者也能在生活及精神上相互關心、支持。 六、獨立書店參與者除了以行動支持獨立書店,也期許獨立書店能回歸到書的 本身,並解決書店志工流動率高的問題,留住、培養有能力的人才。 七、透過參與獨立書店活動、與他人交流,獨立書店參與者除了在自我價值觀 及人際關係上獲得轉變與成長,也從經驗中獲得對生活/生命的啟示。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針對政府相關單位、獨立書店經營者、 獨立書店參與者與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事項。 關鍵字:書店、獨立書店、參與者

(6)

V

Abstract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attending experience of participants at independent bookstore in Chiayi, namely Hoanya Bookstore. This thesis us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visit and discuss with ten people, who are the readers and volunteers at independent bookstore.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listed as follow:

1. An independent bookstore with comfortable reading space and special attracting characteristics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aders.

2. To share information with each participant, an independent bookstore must have widely and unique subjects on book selection.

3. The manager of independent bookstore usually invites some volunteers to attend his activities. During the period, because volunteers can get their sense of belonging and enlarge their circle of friends, they usually continue to attend these activities.

4.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happened within participants when they are busy with work, or they can’t handle their work, or they can’t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manager of independent bookstore.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some participants try to adjust their time or state, the other participants actively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manager.

5. The participants have multi-path interactions at independent bookstore. The manager can lead them to discuss a specific subject. Besides,they also take care and support each other on whether psychological or physiological.

6. The participants not only support independent bookstore, but also try to focus on the value of book. Besides, the high turnover rate on volunteers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re also the urgent problems.

(7)

VI

7. By attending these activities with other participants at the independent bookstore, each participant can promote his/her valu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Besides, they also draw inspiration on their lives from the experienc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se research results, this thesis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manager, participants, and readers.

(8)

VII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預期成效...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書店發展歷程 ... 9 第二節 臺灣獨立書店概況 ... 17 第三節 國內書店相關研究 ...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53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取 ... 53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56 第三節 前導性研究 ... 61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65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68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71 第七節 研究的信效度 ... 74 第八節 研究倫理 ... 76

(9)

VIII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79 第一節 洪雅書房背景介紹 ... 79 第二節 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參與經驗 ... 82 第三節 獨立書店參與者間的互動特色 ...104 第四節 獨立書店參與者的轉變與成長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29 第三節 研究省思 ...133 參考文獻 ...134 附錄 ...143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43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44

(10)

IX

表次

表 2-1 國內獨立書店現況 ... 21 表 2-2 國內 2000 年至 2012 年之間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相關論文 ... 43 表 3-1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表 ... 67 表 4-1 2015.4.1 至 2015.6.17 洪雅書房舉辦的講座... 80 表 4-2 2014.10.31 至 2015.7.25 洪雅書房舉辦的活動 ... 81

圖次

圖 2-1 洪雅書房及其他相關據點位置圖 ... 3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7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60 圖 4-1 洪雅書房內的「洪雅車站」 ... 84 圖 4-2 提供舒適閱讀空間的洪雅書房 ... 89 圖 4-3 洪雅書房內的不同主題書櫃 ... 96 圖 4-4 洪雅書房的週三講座 ... 98 圖 4-5 洪雅書房門口擺放的文宣 ... 98

(11)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參與嘉義市洪雅書房的參與經驗,研究者 將從參與者的基本資料、參與者深入參與洪雅書房的活動情形、參與者之間的 互動狀況及三者互動狀況,以及參與者深入參與洪雅書房活動後的自我成長進 行分析探究。而本章緒論分為四節,分別以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 範圍與預期成效、名詞釋義進行界定與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臺灣早期的傳統書店,多為中國的出版社來台後所成立的銷售門市,並集 中在台北的重慶南路,因此有「書店街」的稱號。大多數的傳統書店除了陳售 書籍之外,也兼售文具、禮品等。另外,傳統書店規模不大,讀者必須在狹小、 書籍到處堆疊的空間中辛苦找書(陳可欣,2004),這些都是傳統書店給人的 印象。 後因經濟發展,國人生活水平提高,漸漸重視生活及消費的品質,連鎖書 店也因運而生,始於各縣市一一出現。寬敞明亮的空間、企業化的經營方式和 店內公告的暢銷書排行榜等,無一不吸引讀者的目光,同時也引領讀者的閱讀 方向。有些連鎖書店如誠品書店,甚至規畫許多講座、新書發表會等藝文活動 吸引讀者參與,此時的實體書店有了全新的樣貌(揭陽,2005)。 在連鎖書店林立的環境下,「獨立書店」,一種獨特而多樣的風景,在城市、 鄉鎮間的各個角落散發濃厚的人文氣息。不同於樣貌相似的連鎖書店,國內的 獨立書店因經營者的理念、空間的設計、主題選書或者舉辦的活動等,而呈現

(12)

2 獨一無二的特色風格。有些獨立書店堅持販售自己強打的主題書籍,或者固定 舉辦講座;也有一些獨立書店結合餐飲,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陳隆昊,2014)。 書店不再只是一處販售書籍的空間,更是讀者可以親身參與、與之對話或互動 的所在;讀者也在參與獨立書店的過程中,認同獨立書店是知識傳遞者及其存 在的價值。 然而,近幾年因網路科技的發達,讓消費者不僅能在實體書店買到商品, 還可在網路選書、下單的幾天後,於家中或街角的便利商店拿到所訂購的商品。 這些經營模式和其提供的服務,皆讓連鎖書店和網路書店成功且迅速地擁有通 路市場、忠實顧客群,也在進書時擁有對出版社的議價空間。除了連鎖書店和 網路書店的成功,經銷通路的障礙及資訊時代下消費者閱讀型態的轉變,皆壓 縮到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尤其是資金不足、在書市中單打獨鬥的獨立書店, 更是受到巨大的衝擊和威脅(林欣靜,2007)。 在此危機之下,獨立書店除了以特色經營吸引客群,也漸漸有了串連的行 動。同時,全台各地的獨立書店也結合文化部的政策、活動等,申請計畫的補 助、引入資金的支持、推廣文學閱讀及公共議題,或者傳達街角巷弄內獨立書 店的重要性(鄭懿瀛,2013)。國內的獨立書店集結各家獨立書店的獨立精神, 透過彼此資訊的交流、活動的協辦以及與文化部的政策相結合等,讓艱辛營運 的路上不再孤單、力量不再分散。 無論是發展自我特色、串連其他獨立書店抑或是結合政府的政策,獨立書 店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還是來自於參與者的認同及參與。在此研究中,研究 者除了藉著獨立書店讀者的視野詮釋現象,也將研究觸角拓展至參與的志工, 並佐以經營者的看法。唯有獨立書店各層面中參與者的支持及持續投入,方能 凝聚更多力量、吸引更多讀者,讓獨立書店的特有文化及精神得以遍地開花。

(13)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獨立書店的經營特色及生存危機日益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本節先針對 個人的研究動機提出說明,再進而論述本論文的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獨立書店」這個名詞在近幾年頻繁出現,其前景也漸漸引起媒體和讀者 的注意。其實,早在三十幾年前,就已出現具有獨特氛圍和人文氣息的獨立書 店,當時出版界只概稱為「一般書店」。但在連鎖書店興起及網路時代等環境 因素的衝擊下,中小型書店的生存也愈顯艱鉅,一些有理想、經營得很有特色 的書店也不例外,此時,我們才稱這些書店為「獨立書店」(王思迅,2014)。 但何以獨立書店能引起廣泛討論,甚至文化部也於 2012 年時極力推廣獨 立書店呢?研究者認為那是因為獨立書店生存在追求利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 能繼續堅持理念並致力推廣的精神實屬難得;而且不論是在城市或小鎮中,獨 立書店因各家經營的特色不同,而延伸出相關的講座、活動、讀書會或社會運 動等,獨立書店儼然成為當地的藝文活動中心。目前獨立書店在臺灣北部的密 度較高,但是這幾年間,也有一些富有理想的愛書人以多元化經營的方式,從 地方出發,透過獨立書店分享理念,吸引一群人共同在獨立書店的空間中交流 思想、相互影響。 就個人因素而言,研究者自小就喜愛閱讀,也喜愛書店裡寧靜無紛擾的氛 圍,常在書店裡一待就是半天。自台東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嘉義,始接觸到獨 立書店—「洪雅書房」,老闆爽朗的個性和介紹書籍時那熱情的眼神、不同於 連鎖書店而陳列的主題書籍等,都讓研究者對「獨立書店」充滿好奇。當天在 洪雅書房老闆的邀請下,研究者有機會進到洪雅書房擔任志工、協助日常營運。

(14)

4 也曾一邊跟隨老闆的腳步,一邊走踏洪雅書房實踐自然農法耕作的田地,聽老 闆帶領參與者體驗與大自然共生的過程。自此之後,研究者開始參與洪雅書房 大大小小的活動,如導演座談、作家分享、結合小農市集和文創商品的古墟市 集等,還跟著洪雅書房的志工們一起上街遊行,訴求反核家園;與志工及讀者 們在聖誕節共同歡度洪雅書房的生日,慶祝獨立書店依舊在城市間屹立不 搖……。在這些過程中,研究者開始關注古蹟保存、生態環境等社會議題,也 自省己身在職場或生活上有無秉持理想,進而行動、實踐。 除了看見自身的轉變及成長,研究者也觀察到洪雅書房中的這一群人皆不 計較回報,只因堅持理念而投入洪雅書房。藉著洪雅書房提供的平台,人與書 店、人與書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跟著展開。參與者能在書店裡擁有獨特 的個人體驗、獲得個人的成長;而獨立書店也因參與者的支持及參與有了更旺 盛的生命力。透過觀察、交談或活動參與等方式,研究者與其他參與者一同蛻 變,更深深體會到一間獨立書店存在的重要性。正因如此,研究者希望能以此 為方向,去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參與經驗,並藉由本研究省思獨立書店存在 的價值。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參與經驗,希望藉由本研究目的之探討, 理解其參與歷程與現象背後的意義,進而省思獨立書店存在的價值。根據以上 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參與契機及持續參與因素。 二、 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的遭遇困境、因應策略以及對獨立書店的看法與期 許。 三、 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間的互動狀況。 四、 探討獨立書店參與者的轉變與成長。

(15)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預期成效

本研究以嘉義獨立書店—洪雅書房為研究場域,並進而探究洪雅書房參與 者的參與經驗。本研究的範圍及預期成效如下: 壹、研究範圍 在研究範圍的部分,分別依研究主題、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進行說明。 一、研究主題 本研究主題為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參與經驗。研究者選定嘉義的獨立書店— 洪雅書房,並進而深入探討洪雅書房參與者的參與契機及持續參與因素、參與 過程中遭遇到的困境與因應策略、獨立書店參與者間的互動狀況,以及參與時 的轉變與成長。 二、研究場域 嘉義的獨立書店—洪雅書房自稱為「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個性書店」,其 擁有濃厚的社運色彩,除了經營者之外,尚有讀者與志工的參與,這是與其他 獨立書店不同之處;又因地利之便,研究者可順利進行訪談,故在場域特色鮮 明以及時間、人力的考量之下,本研究選定嘉義的洪雅書房為研究場域。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嘉義獨立書店—洪雅書房的參與者,參與者包括書店 的志工及讀者。由於在洪雅書房中,有人可能同時為志工及讀者;有人之前是 志工,後來是讀者的身分;或者從來沒有當過志工,只是單純參加講座及活動。

(16)

6 隨著時間或其他因素,志工及讀者之間的身分常有變化,故本研究中使用「參 與者」一詞,囊括以不同身分參與洪雅書房活動的人。 而洪雅書房的日常營運多由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負責,書店舉辦的講座、 活動等則常有忠實讀者參加;書店經營者、志工及讀者藉著洪雅書房提供的平 台,參與活動並進行互動與對談,進而獲得個人轉變及成長。故本研究選定在 洪雅書房參與書店活動年資滿兩年以上的志工及忠實讀者為研究對象,並採用 「立意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法,以求獲得豐厚的資料。 貳、研究預期成效 對於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參與經驗之研究的探討與分析後,研究者期望可達 到下列之預期成效: 一、 透過質性方法中的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分析與詮釋,貼近研究對象的 經驗世界,深入理解獨立書店參與者在嘉義市洪雅書房中的實踐、互動 與個人的轉變及成長。 二、 國內外關於獨立書店的研究並不多,除了少數的研究論文、期刊,除此 之外僅有相關的報導和文章可供找尋。故研究者為全面性了解國內獨立 書店現況,進而蒐集多方觀點的資料,也親自電話訪問、e-mail 或實地 訪查全台北中南東各家獨立書店,希冀本研究中有效的資訊,能呈現獨 立書店目前多樣化的經營樣貌,補足現今資料的不足,提供後續獨立書 店相關研究的可行方向。 三、 研究者期望針對國內獨立書店之現況與特色所進行的資料蒐集與分析, 能給予有志於加入獨立書店行列者建議及參考,並讓閱讀本研究的讀者 進一步思考獨立書店存在的價值。

(17)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 獨立書店 本研究中的「獨立書店」係指經營者基於對書的喜愛,獨資創立一間以販 售新書為主的書店。獨立書店擁有特定顧客群,而書籍的陳設主題及方式有別 於連鎖書店,呈現經營者獨特風格和品味的主題性書籍,能與店內特色活動或 提供索取的文宣等共同帶領顧客瞭解、參與各種公共議題,在新時代中能開創 新的意義。 二、 獨立書店參與者 本研究的研究場域—嘉義市洪雅書房,其特別之處,即是有志工的組成。 洪雅書房的志工除了協助維持洪雅書房的日常營運,甚至與經營者、讀者共同 深入參與活動。故在本研究中的「獨立書店參與者」一詞,除了包含洪雅書房 的讀者,尚有洪雅書房所招募而來的志工。研究者也從洪雅書房的參與者中, 擇選參與活動滿兩年的參與者,以求獲得完整的經驗述說及豐富資訊。

(18)
(19)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依本研究的研究主題與目的,將從書店發展歷程、臺灣獨立書店概況及國 內書店相關研究三大面向進行文獻探討。

第一節

書店發展歷程

本節概述書店的起源與臺灣書店在不同時代背景的發展歷程。其論述如 下。 壹、書店的起源 「書」,可以是手寫或印刷的,便於攜帶且耐久。書上記載相當長度的信 息,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且不受時空限制,主要目的為宣告、闡述、保存與 傳播知識(大英百科全書,2014)。而書籍流通的主要承擔者,即為「書店」。 書店起源於一個簡單的移動地攤,書商只要將他們所欲販售的書籍擺在毯子上 或推車上,便可在人來人往的市場中出售。若買賣形式固定,移動書攤會找固 定地點,可能憑靠街邊或教堂的門廊下建造櫃台,形成我們稱為「書店」的場 所(陳體仁譯,2007)。之後在歷史的沿革中,書店不僅承擔發行業務、出版, 有些還負責印刷。後期因出版事業的專業分工,書店開始經營書籍的發行,出 版社負責書籍的編輯及出版,印刷廠和裝訂廠則承攬書籍的印刷;而統一經營 發行業務、出版和印刷的書店已少之又少(鄭士德,2014)。以下描述中西方 書店的歷史起源,並簡要說明書店的功能。

(20)

10 一、中西方書店發展歷史 在公元前 2 世紀中國的西漢時期,即出現買賣書籍的活動。漢武帝時期士 人讀書風氣盛,為適應學生讀書,「書肆」趁勢而起。「書肆」便是書店之意, 在中國的古稱尚有書坊、書林、書鋪、書局等(鄭士德,2014)。公元 4 年時, 每月於長安擴建的太學附近,皆有太學生聚集並從事書籍和其他商品的買賣, 當時進行交易的場所則稱作「槐市」(黃威傑,2000)。紙張發明前,竹簡和絲 織品是文字的載體。紙張發明後的 1 至 3 世紀初,東漢時期出現以抄書為業的 「傭書」,有些傭書兼營書肆,自抄自賣,書肆也因紙張和傭書的出現而蓬勃 發展。而發明於唐代的雕版印刷技術,讓書肆得以利用雕版印刷技術,大量複 製並出售日曆、佛經、字書、小學、文集等書,此加速買賣書籍的行為,更促 進書肆的發展。唐代後期至五代時期(9~10 世紀),書肆在成都及長安林立。 後經歷幾代書坊業中心的轉移,明代(14 世紀後期~17 世紀中期)時的圖書 集散地已在北京、南京、蘇州和杭州,並主要經營文藝書、醫書及供科舉考試 的書籍等;清代(17 世紀中期~20 世紀初)的書店業則集中在北京琉璃廠、 南京三山街、蘇州閶門(鄭士德,2014)。 西方的書店則大約出現在公元前 1 世紀的羅馬,書店門口的楹柱會題上正 在出售的書籍名稱(黃威傑,2000;鄭士德,2014)。在公元五世紀末之前, 繁榮的羅馬文化水平高,書店眾多且競爭激烈,許多作者甚至會在書店前朗誦 自己的作品。此時的書店和其他行業相同,已成為城市的重要象徵(陳體仁譯, 2007)。中世紀時的歐洲書店,為大學的附屬設施,而大學則是基督教會的附 屬。書店除了銷售手抄書籍外,還會出售給流動書商,讓他們得以到其他地方 進行書籍的交易。而 15 世紀中葉金屬活字印刷發明後,書籍迅速被教會、大 學及改革家等當作一種宣傳工具,此時的書店也成為作者、印刷商及書商三者 組成的經營機構。直至 19 世紀之後,書店才逐漸自出版中分離出來並專門從

(21)

11 事發行(黃威傑,2000;鄭士德,2014)。 檢視並比較中西方書店的形成歷程,初期的書店多是流動的書攤或書商, 尚未形成固定的場所;而書店演變至今,由於印刷技術的改良、買賣行為促進 書籍流通、扮演宗教或教育的發聲工具等因素,書店已有固定的場所,甚至形 成書店街、書店圈,儼然為城市鄉鎮中重要的文化聚點。不論中外或早期、近 代,書店在文化思想生產、出版及流通過程中,皆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繼續 傳承人類思想與知識的火炬。 二、書店的功能 一間書店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並非只是提供書籍的販售,更藉由其理念和 活動,進而傳播思想、聯繫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並促進書籍的出版,以下分述書 店的三項功能。 (一) 傳播思想 書是人類思想的產物,在書業歷史中,作者和出版業常常須經政府的審查, 唯獨書店不受到任何限制,並提供空間交換時代思想(陳體仁譯,2007)。如 同 Bluemle(2013)指出,書店如同販售各種食物的市場,而書店餵養這個社 會的即是書中的思想、想像力及龐大的信息。但觀察前蘇聯和中國近代的書店 史,書店的成立實為宣揚政府或黨派思想的手段之一(陳體仁譯,2007)。在 中國因此成立的書店有清朝時宣揚儒學的「官書局」、20 世紀初以孫中山為首 的民主革命派、為推翻清朝帝制而成立可大量發行刊物的鏡今書局、東大陸書 局、國學社等書店;中國共產黨創辦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旨的書店等(鄭士德, 2014)。 1919 年,來自美國的絲薇雅.畢奇(Sylvia Beach)在巴黎左岸開了「莎 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便吸引許多藝文人士如作家海明威、費茲

(22)

12

傑羅和導演艾森斯坦等在書店流連、高談闊論或發表作品。「莎士比亞書店」 的第二代及第三代接續經營後所常態舉辦的戶外詩歌朗誦和文學節,更為一大 特色。此外,美國著名的政治詩人兼畫家勞倫斯.佛林格堤(Lawrence

Ferlinghetti)於 1953 年在舊金山成立的「城市之光」(City Lights Bookstore), 因出版本土、國際當代著作及激進的文學作品而頗負盛名。除了以書的出版彰 顯經營者獨特思想,書店空間的利用也直接傳遞此精神。「城市之光」的外牆 及櫥窗張貼書店主人手寫的標語,大字報時常更動且緊扣時事與各種議題,書 店成為自由與前衛的代名詞(鍾芳玲,2007)。無論是宣傳黨派思想或者個人 理念,書店皆為一提供知識與訊息的平台,人們在此聚集,以不同形式傳遞當 代的思想。 (二) 聯繫讀者 書店於作者、出版社及讀者之間,是極為重要的樞紐。除了將作者與出版 社相關的訊息傳遞給讀者,同時適時向出版社反應讀者的想法。書店聯繫讀者 的做法不一,許多書店製作讀者聯繫卡,有的書店更舉辦講座或新書發表會等, 藉活動提供讀者第一手的消息(鄭士德,2014)。尤其是在獨立書店中,經營 者能有專業的知能和樂意的態度回應讀者,甚至提供個人化服務(Li, 2010)。 遊走世界各地書店並出了幾本相關著作的鍾芳玲(2004)指出,她較喜好 與讀者互動多的書店,因在翻書與看書的過程中,還能和同好者建立關係,這 些經驗對她來說相當珍貴。其中令她最為神往的書店,即是在倫敦查靈歌斯路 84 號上的「馬克思與可漢書店」。美國女作家荷琳.漢芙(Helene Hanff)與其 書店主人書信往來十九年,兩人的話題從書、工作到生活皆無所不書。二次大 戰之後英國物資缺乏,荷琳不時訂購食物轉送給書店,書店的幾位員工還偷偷 寫信給荷琳表達謝意。不曾見面的兩人雖未曾見過面,但卻因書而成為知音。 在書店主人過世後,荷琳將兩人往返的書信出版,紀錄下「馬克思與可漢書店」

(23)

13 和讀者之間動人的故事(翟翱,2013)。 同樣位居台北的「女書店」成立於 1994 年,為臺灣第一家結合出版社的 女性主義書店,女書店中不僅陳售女性主義相關書籍,更提供做為婦女運動的 基地,複合式的空間運用,讓女書店充滿多重空間意義。書店放置的留言本、 提供的諮詢和服務、推廣的婦運及多元性別議題閱讀等,除了型塑一種以女性 為主體的社群意識,也提供讀者書寫或探索自我的空間,無形中給予讀者情感 上的認同與慰藉(趙曉慧,2002)。無論是提供與書相關的體驗或個人化的服 務,書店以不同方式拉近書與人相隔的距離,更維繫與讀者之間的情感。 (三) 促進出版 傳統出版及發行的流程是作者的作品經由出版社成書,成書後由總經銷或 經銷商將書帶至銷售通路如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後經由讀者消費,即完成書 籍的銷售流程(王承惠,2011)。而書店中書籍的銷售情形,最能反映讀者胃 口及市場需要,故書店在書籍銷售的通路中,扮演極關鍵的角色。書店可適時 將讀者及市場意見回饋給出版社,出版社則針對符合市場所需的書籍擴大生產 (鄭士德,2014)。 書店是人與書之間的橋梁,跨越地域和時空,人類的思想因書店的存在而 得以遠播、傳遞。而隨著時代變遷及多媒體技術的創新,不用透過書店提供的 閱讀平台,讀者便可在網路上閱讀甚至購書。在文化傳播多樣化及網路的無遠 弗屆下,有心擁護者如何彰顯「實體書店」的功能並進一步思考存續方式,是 現階段必須面對的課題。 貳、臺灣書店發展歷程 始於日治時期,至今已經過百年的臺灣書店,在各個時期呈現各種不同經 營樣貌。研究者參考黃議霆(2011)研究中針對書店發展歷史的時期分類方法,

(24)

14 先探討書店萌芽至傳統書店的發展、大型連鎖書店興起背景,再到近期繽紛多 元的書店經營型態,一一回顧臺灣書店的發展歷程。 一、書店萌芽至傳統書店的發展 臺灣書店的萌芽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書店多集中在北部的艋舺和今日 台北市延平北路一帶,主要由日本書商販售日文教科書;而臺灣書商所經營的 書店則聚集在台北市重慶南路上。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為推行國語文 教育,由前「民報」主筆成立東方出版社,另外「臺灣書局株氏會社」也改組 成為「臺灣書店」。自東方出版社後,中國的老字號書店相繼來台經營書業, 如商務印書館、世界書局、東方書店、正中書局等陸續在台北車站前的重慶南 路設立(黃威傑,2000)。這些老字號書店的名稱中雖有「書店」或「書局」 二字,實質上在中國則為「出版社」,不僅出版書籍還成立門市經銷,移動到 臺灣便成書店與出版社二者合一的獨特經營模式(陳可欣,2004)。 除了中國老字號書店來台的開設,1949 年以降許多與出版社相關的經營者 也陸續隨國民政府來台,並在重慶南路開設出版社,如以國學書、醫學為主的 力行書局和出版文藝性出版品的啟明書局、明華書局等。此外有些書店中的店 員也依循此經營模式陸續在鄰近另起爐灶,以致到 1960 年代左右重慶南路上 的書店已多達 42 家,此路段也因書店的群聚而瀰漫濃厚的文化書香,至今仍 為台北重要的書店街(陳可欣,2004)。而從 1950 到 1970 年代之間,在台北 聚集的舊書攤,也因各家搜羅不少珍奇的古籍及古董,以致常吸引愛書人與各 行各業的人士前往尋寶(李志銘,2004)。書市不僅匯聚在台北重慶南路及牯 嶺街,於其他縣市的精華路段也聚集許多書店,如在台南的北門路、嘉義的中 山路等,在臺灣早期都蔚為一種閱讀文化的地標(王乾任,2003)。 196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的臺灣,經濟漸上軌道,文學也日益蓬勃發展, 洪範、九歌、爾雅、大地、純文學等「五小」以鴛鴦蝴蝶派起家的文學出版社

(25)

15 進駐閱讀市場,獲得讀者相當的反應且帶動圖書出版事業。書店受此影響,在 陳設書籍時有了以「出版社」為分類的現象。從日治時期到此時的傳統書店, 在設立時多半未考量未來添置書籍的空間,又因空間有限、書籍繁多,牆兩旁 及走道上高高擺放的書籍影響店內光線,故傳統書店多半給人空間狹小且昏暗 的感覺,但這些同時也形成傳統書店獨特的閱讀氛圍(黃威傑,2000)。 從文獻中的脈絡可見臺灣早期的書店多集聚在台北,且承襲中國傳統出版 社的經營方式,同時負責出版、發行及銷售的業務,成為全台圖書產業的中心。 而後同樣在台北群聚的舊書攤和主打文學的五小出版社也陸續吸引消費者的 目光,提供不同閱讀及消費選擇。 二、大型連鎖書店興起 1980 年以來,因臺灣政治狀況穩定、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所得快速成長及 民眾對生活品質日益重視,舊有的傳統書店已無法滿足一般消費者的需求。在 消費環境標準的改變及提升下,大型連鎖書店隨之崛起(李光祥,1998)。在 大型連鎖書店尚未出現之前,以國小教科書起家的「新學友」,在台北市東區 成立第一家大型書店,其設計風格不同於以往的傳統書店,為後來相繼成立的 臺灣連鎖書店提供經營方針(林淑儀,1996)。連鎖書店的特色在於空間風格 創新、提供專業服務,除了標準化經營及善於營造賣場情境,其行銷手法也相 當多元且新奇,吸引不少讀者至連鎖書店選購書籍(陳雅敏,2003)。 1983 年,以紡織為本業的「金石堂」在台北市汀洲路成立第一家大型連鎖 書店,除了以企業化的方法經營,其著名的「暢銷書排行榜」更引領讀者的閱 讀品味及方向,帶動企業經營連鎖書店的風氣,此被稱為「第一次書店產業革 命」。之後誠品書店、何嘉仁書店、敦煌書店、紀伊國屋書店、法雅客等國內 外書店通路集團,也相繼加入競爭激烈的戰局(揭陽,2005;黃威傑,2000)。 1989 年「誠品書店」敦南店開幕,其充滿質感和人性化的閱讀空間、跨國

(26)

16 界及跨領域的選書還有定期規劃的展演及藝文活動,都給予讀者更多閱讀的可 能,此「誠品現象」在激烈的閱讀市場中脫穎而出,也開啟「第二次書店產業 革命」,書店的經營風格開始走向富有質感、特色的設計樣貌(揭陽,2005; 黃威傑,2000)。大型連鎖書店的興起影響臺灣圖書的出版生態及行銷通路甚 深:出版社為求利潤量產暢銷書籍;大型連鎖書店向出版社要求以低價收購、 各書店間打折扣戰等(孟樊,2007)。這些在在都威脅到傳統書店的生存,不 少中小型書店因而無法繼續營業,被迫歇業(黃威傑,2000)。 在圖書產業的分工下,連鎖書店不似早期書店那般身兼出版、發行及銷售 的角色,其多元化的經營及促銷手法、新穎的空間設計等,扭轉書店給人空間 狹小、昏暗、書籍總是隨意堆放的刻板印象,讓「逛書店」也可以是一種流行 的休閒活動。於是書店紛紛以企業化、連鎖營運方式在各縣市間成立,進而在 書市中影響出版及通路,傳統書店也因此面臨生存的困境。 三、繽紛多元的書店型態 1990 年代的書店,已從傳統書店的型態走向企業化、連鎖經營。而連鎖書 店雖帶動大量的購書潮,卻因市占率大,向出版社進書的類別大量且單一,故 連鎖書店只能滿足大部分讀者的需求,無法滿足少部分對特殊議題感興趣的讀 者。在此背景因素下,富含專業、深度選書的獨立書店也因應而起,書店經營 開始朝主題式、社區化方向發展(陳書凡,2005;蘇峻弘、詹書麟,2010)。 其實早在三十幾年前的台北公館生活圈,因是交通要道且鄰近臺大、師大, 場域內多小吃店、藝文表演場所和咖啡館等,眾多文藝青年和知識份子留連此 處,進而吸引專門出版和販售社會人文書籍的「唐山書店」、有臺灣文化研究 相關出版品的「南天書局」、陳設英美文學書籍的外文書店「書林出版社」及 後期有女姓主題風格的「女書店」、關心同志議題的「晶晶書庫」等各種主題 的獨立書店在此設立(林欣靜,2007)。強調專業與個人風格的書店除了於北

(27)

17 部的閱讀市場百花盛開,在南部也逐漸被重視(李莉君,2005)。閱讀族群有 所需求、出版市場能供應其所需的出版品,獨立書店位置也要與配合鄰近生活 圈的特色,這些才是獨立書店之所以能夠設立的原因(范銘如,2009)。 又近幾年網際網路的發達,促成網路書店如「博客來網路書店」的興起, 此外其他實體書店如新學友書局、誠品書店、金石堂書店等也跟此潮流開拓在 網路上的市場。此於網路書店消費的行為既便利且無遠弗屆,吸引不少讀者(簡 逸君,2012)。 不同於早期傳統書店及中期大型連鎖書店的樣貌,臺灣近期陸續成立的實 體書店或網路書店,其繽紛多樣的經營型態不僅能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滿足 各種讀者族群的需求,更呈現多元文化社會中各種文化的豐富樣貌。尤其是在 資本社會中仍能堅持理想的獨立書店,以其主題選書、活動舉辦、連結在地資 源等特色吸引不少讀者,而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總交織出豐富的故事。研究 者將焦點關注在獨立書店,也就是因為獨立書店中擁有這麼迷人的風景。人因 閱讀而交會,因在交流互動中豐富彼此的生活,臺灣的書店正拼湊出如此獨特 的閱讀版圖。

第二節 臺灣獨立書店概況

臺灣的獨立書店各有特色,豐富了大小城鎮的風景。此節先藉由各家所述, 整理並歸納獨立書店的定義,並分析獨立書店的生存危機及生存策略。最後再 深入介紹本研究的研究場域—嘉義市洪雅書房。 壹、獨立書店定義 書店出現於不同的時代背景,眾家給予不同的分類方法及名稱。從書店發

(28)

18 展的時間脈絡來看,「獨立書店」多在書店呈現繽紛多元樣貌的 2000 年之後出 現;而「獨立書店」非屬專有名詞,故關於「獨立書店」並無一致的定義(簡 逸君,2012)。以下整理並歸納各家所述,試圖界定符合本研究的「獨立書店」 一詞。 於出版界耕耘許久的詹宏志,早在 1986 年便預測臺灣未來書店的經營趨 勢之一即為「品味書店」或「專門興趣書店」。「品味書店」或「專門興趣書店」 意指書店以特定主題或領域為經營風格,書店主人通常博學多聞、擁有獨到品 味,願與顧客切磋分享(詹宏志,1989)。《臺灣書店風情》(2000)一書中, 將實體書店分為標準化經營的「連鎖書店」、林立在鄉間或城市小巷的「小書 店」(販賣文具為主並兼賣一些書)、販賣二手書籍的「二手書店」及鎖定獨鍾 特定主題書族群的「個性書店」等。其中針對某特定主題為經營風格的「個性 書店」如女書店、臺灣 e 店、臺灣福音書房等,較接近詹宏志所言的「品味書 店」或「專門興趣書店」。 2004 年出版的《臺灣書店地圖》紀錄作者走訪的百家書店,書中則將實體 書店分為經營特定主題和專業領域的「主題書店」、「二手書店」、「連鎖書店」 與在地型的「獨立書店」等四種。其中「獨立書店」的讀者多為社區居民,空 間不大,但與社區居民之間有緊密的依存關係,這樣子的獨立書店包含在新竹 清華大學裡有濃厚人文氣息的「水木書苑」、恆春小鎮上關心鄉土文史及社區 營造的「春成書店」以及台北天母社區居民的溫馨書房─「天母書廬」等(陸 妍君,2004)。作者在此處提及的「獨立書店」為社區型、在地型的書店,依 書店主人的選書喜好,書店多呈現獨特主題風格,研究者認為此類型的獨立書 店也可與「主題書店」歸於同類。 鍾芳玲在《書店風景》一書中將「獨立書店」定義為存在主題特色或富有 經營者魅力,書店主人的喜好完全顯現在書店中陳設的書籍,而因此類型的書 店有系統的蒐羅某些特定主題且具有深度的書籍,故吸引志趣相投的顧客,並

(29)

19 維持獨立書店基本的運作(鍾芳玲,2007)。 劉虹風(2010)曾在文章中提及作家詹宏志曾在報紙的專訪中,將相對於 連鎖書店的獨立書店定義為一種自主進書運作、獨立作業的書店,且以經營者 的興趣為基準,進一步設立書店經營主軸。獨立書店「水木書苑」的經營者蘇 至弘將「獨立」二字的概念定義為對社會、文化、環境生態等議題的關注(蘇 至弘,2014)。獨立書店「小小書房」經營者劉虹風指出相對於與賣書為目的 的「連鎖書店」,規模小的「獨立書店」多為愛書人所獨資開業,販售的書籍 具有主題性;經營者與顧客互動良好,彼此會分享讀書心得(林秀姿,2011)。 「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於 2008 年成立時,擬定加入的對象條件 之一為必須以經營新書為主,若有二手圖書,其比例不得超過總圖書之三成; 另外,獨立書店還應經營特定社群或有特色經營主題(劉虹風,2010)。同時 為獨立書店「東海書苑」經營者及「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的秘書長廖英良 則認為,獨立書店除了相對於「連鎖書店」,更重要的基本定義是選書不以市 場為導向,而視其經營者的知識與喜好為標準;除了書籍引薦,獨立書店也透 過店內擺放的文宣和相關活動的推廣,讓顧客瞭解、參與各種公共議題。因「不 隨市場起舞」和「公共參與」的特色,臺灣的獨立書店成了文化部長龍應台心 中的特殊文化風景(楊舒媚,2013)。 無論是愛書人、作家或獨立書店經營者等,對「獨立書店」一詞皆有不同 的定義。研究者綜合以上專家學者所述並融入個人觀點,將本論文中的「獨立 書店」一詞定義為:「經營者基於對書的喜愛,獨資創立一間以販售新書為主 的書店。獨立書店擁有特定顧客群,而呈現經營者獨特風格和品味的主題性書 籍,能與店內特色活動或提供索取的文宣等共同帶領顧客瞭解、參與各種議 題」。

(30)

20 貳、臺灣獨立書店之現況與特色 以下依照研究者自行訪查與蒐集的相關報導資料,呈現目前國內各獨立書 店選書主題、結合資源及特色。 一、臺灣獨立書店之現況 本研究將「獨立書店」界定為以販售新書為主的書店,且依經營者個人專 長、理念或品味,而有不同的主題選書;此外,獨立書店舉辦的特色活動或結 合的資源等,皆能引領參與者思考及行動。根據以上定義,研究者參考 2014 年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發行的「福爾摩沙書店地圖冊」及《聽見書店的聲音》 中的書店名單,並配合國人主要閱讀習慣,排除經營二手書與簡體書的書店, 進而選取出 51 間獨立書店進行電話訪問、e-mail 或實地訪查,其中共有 37 間獨立書店願意接受訪查。本研究將訪查結果依獨立書店所在區域、名稱、成 立年代、選書主題、結合的資源及書店舉辦的特色活動整理如下:

(31)

21 表 2-1 國內獨立書店現況 區域 書店名稱及 成立年代 選書主題 結合 資源 特色活動 講座 展覽 讀書會 表演 其他 台北 書林書店 (1977) 文學 文創 ˇ 師資培訓 台北 信義書局 (1983) 人文 文創 附讀經班 台北 亞典藝術書 店(1989) 藝術 文創 ˇ ˇ ˇ 台北 臺灣 e 店 (1993) 臺灣本土 文創 台北 女書店 (1994) 女性主義、性 別、性別教育 文創 ˇ ˇ 課程/寫作班 /社運基地 台北 信鴿法國書 店(1999) 法文綜合書 籍 文創 ˇ ˇ ˇ ˇ 台北 天母書盧 (2000) 綜合 餐飲 ˇ 台北 田園城市生 活風格書店 (2004) 生活風格/設 計 文創 ˇ ˇ ˇ 台北 伊聖詩私房 書櫃(2011) 文學/藝術/ 設計/飲食/ 旅遊 文創/餐 飲/小農 ˇ ˇ ˇ 台北 遠流別境 (2012) 綜合 文創/出 版社 ˇ ˇ ˇ ˇ 台北 水牛書店 (2013) 人文 文創/餐 飲/志工 /小農 ˇ 體驗活動/盲 人按摩/送書 到偏鄉 新北 阿福的書店 (2000) 童書 無 ˇ ˇ 影片播映/說 故事 新北 淡水有河 book(2006) 文學 餐飲、社 區 ˇ 影片播映 新北 田間書屋 (2012) 文學、生態 ˇ ˇ 體驗活動/影 片播映/打工 換宿/二手書 交換

(32)

22 表 2-1 國內獨立書店現況(續) 區域 書店名稱及 成立年代 選書主題 結合 資源 特色活動 講座 展覽 讀書會 表演 其他 桃園 南崁 1567 小書店 (2012) 文學/藝術 文創/餐 飲 ˇ ˇ ˇ 體驗活動/影 片播映/說故 事 桃園 晴耕雨讀 (2013) 文學/風格/ 環境 餐飲/在 地團體 ˇ ˇ ˇ 台中 瑞城書局 (1912) 人文/心靈/ 宗教/五術 無 ˇ ˇ ˇ 影片播映/課 程 台中 豐原三民書 局(1978) 綜合 文創 說故事/簽書 會 台中 臺灣本土文 化書局 (1993) 臺灣本土 ˇ 台中 東海書苑 (1995) 人文 文創 ˇ ˇ 「臺灣獨立 書店文化協 會」 台中 闊葉林書店 (1996) 人文 文創 ˇ ˇ 台中 魚麗人文 (2006) 人文/童書 文創/餐 飲 提供書籍租 閱服務 台中 左西人文空 間(2008) 身心靈 文創/餐 飲/出版 社 ˇ 課程/工作坊 /心靈諮詢服 務 台中 自己的房間 (2009) 性別文化、女 性主義 文創/餐 飲 ˇ 工作坊/真人 書 台中 羅布森咖啡 書蟲房 (2013) 生活風格/設 計/飲食/旅 遊 文創/餐 飲/學生 志工 ˇ ˇ ˇ ˇ 台中 戀風草青少 年書房 (2013) 青少年讀物 志工 ˇ ˇ 課程 台中 桃樂絲童書 坊(2013) 童書 說故事

(33)

23 表 2-1 國內獨立書店現況(續) 區域 書店名稱及 成立年代 選書主題 結合 資源 特色活動 講座 展覽 讀書會 表演 其他 嘉義 洪雅書房 (1999) 人文/臺灣本 土/環境/嘉 義相關/ 文創/社 區/志工 /在地團 體 ˇ ˇ ˇ ˇ 影片播映/ 社運基地/ 導覽 高雄 慶芳書局 (1946) 綜合/宗教/ 參考書 文創/在 地團體 販售藝文活 動票券/仲 介家教 高雄 人生書局 (1966) 藝術/宗教 政府機 關 ˇ 高雄 佩績的店 (2001) 英文讀物 ˇ 繪本導讀/ 閱讀體驗營 高雄 三餘書店 (2013) 人文/高雄相 關 在地團 體 ˇ ˇ ˇ ˇ 體驗活動/ 影片播映/ 導覽 屏東 春成書局 (1999) 綜合/恆春相 關 餐飲 屏東 小陶壺書坊 (2012) 原住民相關 書籍 文創/餐 飲/在地 部落 ˇ ˇ 屏東 蕃藝書屋 (2013) 原住民相關 書籍 餐飲/在 地部落 /KTV ˇ ˇ 體驗活動 台東 池上書局 (?) 綜合 餐飲/社 區/在地 團體 宜蘭 小間書菜 (2014) 文學 ˇ ˇ ˇ 體驗活動、 以書換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4)

24 研究者訪問 37 間獨立書店之現況、特色等並整理如上方表格之後,發現 有 16 間獨立書店位於北部、11 間位於中部,南部的獨立書店有 8 間,東部則 僅有少數 2 間獨立書店,而離島地區則未有書店符合本研究中所界定的獨立書 店定義。此顯示獨立書店多集中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西部,尤其中北部的 獨立書店分佈較多。而研究者判斷在東部及離島地區缺少獨立書店林立之因素 可能為位處偏鄉,進書不易且經營成本較高,故鮮少有經營者願意下鄉打造獨 立書店。此表顯示獨立書店在國內的分佈為之不均。 研究者從表 2-1 發現獨立書店多成立於 1990 年代之後;獨立書店各別擁 有不同的選書主題,如文學、臺灣本土、童書等;或許因賣書所得的利潤微薄, 故獨立書店須加賣餐飲,也結合來自文創、社區等資源的輔助;另外,可能因 場地的限制,獨立書店內所舉辦的特色活動以講座、展覽、讀書會等靜態活動 居多。經由表 2-1 的整理及呈現,驗證自 1990 年代之後,臺灣書店經營模式 已從連鎖書店的經營型態朝主題式及社區化方向發展,並在各城市、鄉鎮間, 以繽紛且多元的樣貌陸續崛起、茁壯。 二、臺灣獨立書店之特色 表 2-1 除了顯示目前國內獨立書店經營的現況,也呈現各間獨立書店的與 眾不同。根據研究者的實際訪查及相關資料蒐集,本研究進一步從獨立書店主 題選書、特色活動及平台功能三個面向,詳述獨立書店的特色。 (一) 獨立書店選書具主題性 每位經營獨立書店的人,皆是對書及閱讀成癡的愛書人,且他們擁有豐富 的知識與能力,能將適合的書引薦給讀者(Leonard, 2014)。依經營者的喜好 及專長,獨立書店各擁有不同的選書主題。例如從表 2-1 可得知位於台北的「臺 灣 e 店」、台中的「臺灣本土文化書局」及嘉義的「洪雅書房」皆主打臺灣本

(35)

25 土文化書籍。水瓶子(2014)說明位在台北的「臺灣 e 店」成立於 1993 年, 成立之因與當時臺灣的時代背景有密切的關聯。經營者吳成三因感於臺灣本土 文化的重要性,於是自美國歸國,成立一間關於臺灣文化的書店。書店內除了 書籍,還陳列許多討論日治時期建築或農業研究的紀錄片、鐵道出版品、地圖 及研究原住民的相關論文等。吳成三集中與臺灣相關的出版品,繼續在深耕本 土意識的崗位上堅持理想,盼屬於臺灣文化的思想扎根並傳承。 在屏東原住民地區的「小陶壺書坊」與「蕃藝書屋」與在地部落相結合, 陳列原住民相關主題的書,深耕原住民文化(見表 2-1)。而在屏東縣瑪家鄉三 和村的獨立書店—「蕃藝書屋」,是由投入原住民文化研究超過三十年的排灣 族人林明德所成立的。因家中收藏有大量的原住民史料及書籍,林明德認為這 些珍貴的歷史故事應該讓更多人看到,因此成立蕃藝書屋,讓讀者了解部落的 文化及傳統價值。 也有以外文相關書籍為主題的獨立書店,如台北「信鴿法國書店」及高雄 「佩績的店」,分別以法文與英文的書籍為主軸,讀者可在其中找尋到豐富的 外文資源(見表 2-1)。信鴿法國書店團隊(2014)介紹書店是由施蘭芳教授在 1999 年成立的,因著對法國文化的喜愛,所以一生在臺灣竭力分享及推廣法國 文化,扮演傳遞法國文化使者的角色。希望透過書店,讓讀者能進一步學習法 文與法國文化。2014 年「信鴿法國書店」更榮獲法國文化部國家圖書中心頒贈 的「海外法語指標性書店」認證,肯定了書店成立十四年以來,在台法文化交 流上的辛勤耕耘。 獨立書店的經營不易,能繼續在臺灣各地發光發熱,皆因經營者自身擁護 一種價值理念,並堅持展現獨特的自我。通常也是這樣的樣貌,吸引到無數駐 足於獨立書店的客群。

(36)

26 (二) 獨立書店結合特色活動 獨立書店因經營者理念、空間或參與者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現風景各異且 多元的樣貌。如位於台中「左西人文空間」不僅陳列與身心靈相關的書籍,還 開設心靈課程或工作坊,讓讀者將書中的知識實踐在生活中。新北市的「田間 書屋」和宜蘭的「小間書菜」藉由講座、活動體驗或打工換宿等方式,帶領讀 者或當地居民回歸簡單樸實的生活,「小間書菜」甚至身兼在地農產直賣所, 還提供以書換菜的服務,找回農村的人情味(見表 2-1)。 表 2-1 可見除了新北市的「田間書屋」和宜蘭的「小間書菜」,台北「水 牛書店」也與小農結合,並另外結合與閱讀相關的活動。姜彥竹、陳庭毅(2013) 在發表的文章中介紹水牛書店是由淡出政壇的羅文嘉回到家鄉桃園縣新屋鄉 所開設的,為在偏鄉推廣閱讀,水牛書店不僅常舉辦講座,還規畫只要十八歲 以下的學生在新屋圖書館借閱書籍達二十次,該店便會贈送一本書籍。除此之 外,一般民眾也可帶著自己的書籍到水牛書店交換。水牛書店把「分享」的精 神注入書店,除了與讀者分享閱讀的喜悅,無形中也帶動當地閱讀的風氣。 而表 2-1 中位於高雄的「三餘書店」,除了一樓書籍和相關產品的展售, 其餘二、三樓加上地下室皆為食堂、表演及展覽等的空間。除此之外,三餘書 店還不定期與高雄在地組織如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地球公民基金會、廢核小組 等共同舉辦公共議題講座,讓書店不再只是書店,更是高雄公民發聲的平台之 一(三餘書店,2014)。不以營利為目的,獨立書店的經營者們身體力行,從 獨立書店出發,結合閱讀、視聽等相關活動,讓人與人、人與書之間留下更多 迷人的故事,也將人文風氣擴散到城市鄉鎮的每個角落。 (三) 獨立書店為知識分享的平台 從表 2-1 可見現今的獨立書店多會舉辦講座、讀書會、課程等活動,也將

(37)

27 店內空間當作展覽或表演的場所,提供更多閱讀的可能性。台中「自己的房間」 是一間以性別文化、女性主義為主題的獨立書店,經營者定期舉辦性別讀書會、 邀請講者開設工作坊,也提供「真人書」的預約服務,讓閱讀不只是單向進行, 讀者也能透過此管道與分享者面對面溝通。 北部還有一間小而美的獨立書店,即是座落在淡水河畔的「有河 book」。 店內特有的風景是一大片落地窗,每位到訪的詩人皆會在上頭寫下一首短詩, 與書店的讀者們分享(水瓶子,2014)。有河 book 陳設有關電影、文學、生態 和旅遊等類別的書及產品,還不時放映電影或舉辦讀詩會。成立者 686 與隱匿 希望將書店打造成一個分享的平台,所以在有河 book 的部落格上除了可看到 分享文章或活動預告等,還可閱讀到其他讀者投稿到店內「每週詩話投遞處」 的創作(李欣如,2007)。常到有河 book 的讀者以書會友,漸漸形成一個社群 (水瓶子,2014),體現 686 與隱匿讓「書店不只是書店」的理念。從都市到 鄉村、平地到山區,獨立書店在臺灣各個地方佇立,藉由閱讀和活動的致力推 廣,結合當地文化、引起當地共鳴,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交流互動。 參、獨立書店的生存方式 獨立書店是臺灣人文環境中一頁美麗的風景,不過,雖然每一間獨立書店 都別具特色,但因為獨資的獨立書店規模和市占率皆小,面對的衝擊皆影響到 其生存。以下敘述獨立書店的生存危機和其因應的策略。 一、獨立書店的生存危機 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的衝擊、經銷通路的障礙和近幾年消費者閱讀形態的 轉變,即為獨立書店面臨生存危機的主要原因。

(38)

28 (一) 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的衝擊 電影《電子情書》描述一段因連鎖書店獨霸市場,而迫使一間專賣兒童書 的獨立書店倒閉的故事。獨立書店在市場淡出的事情非只是在電影中發生,近 十餘年間,連鎖書店與獨立書店競爭激烈,兩者的發展產生明顯的消長情形, 連鎖書店呈現更大、更集中的型態,而獨立書店則日漸萎縮(陳書凡,2005)。 不論規模、市佔率、進書成本壓制、廣告宣傳或客層開發等,連鎖書店都擁有 相對的優勢,也因此衝擊到獨立書店的生存空間(揭陽,2005)。 另外,網路書店所擁有的獨特魅力也吸引到更多消費者。例如網路書店種 類繁多,讀者易在專業網路書店、出版社自設網站或由傳統書店發展出的網路 書店中迅速找尋到想要閱讀的書籍;網路書店即為一種媒體,藉由圖文、影音 等無遠弗屆的傳播方式宣傳書籍;只要在線上瀏覽書單並訂購,不必出門便可 在家收書等(蘇菲雅,1997)。這些書店類型和讀者消費行為的轉變,除了是 「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競爭,更為「書店」與「書店」之間的競爭(黃 威傑,2000)。以企業化模式經營的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成功吸引許多消費 者,對僅有微薄人力及營運成本的獨立書店而言,無疑是一大勁敵。 (二) 經銷通路的障礙 2007 年到 2008 年,臺灣出版產業經銷系統發生一連串事件。事件包含誠 品與往來的出版社全部轉為「寄售制」,即為供應商將書籍寄放在通路,約定 時間一到再針對銷售出去的書籍結款;而未銷售出去的庫存,供應商也須提交 相當現金買回,但庫存留在通路繼續銷售(王乾任,2005;張豐榮,2008)。 此意味長期以「月結制」養書的出版社(「月結制」為供應商每月針對書店的 進貨總額減退貨總額的淨進額進行收款),將會把出版重心放在容易銷售的暢 銷

(39)

29 書,陳售特定領域書籍的獨立書店可能無書可賣。此外,大型經銷商凌域倒閉、 經銷商大和與金石堂書店發生財務糾紛,大和將旗下二十幾家書店的圖書撤出 金石堂等,這些事件皆撼動臺灣的書市,在出版產業中的經銷通路皆受到影響 (王乾任,2005;劉虹風,2010;諶淑婷,2013)。 「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為了解出版界的變革與書籍市場折扣戰對 經銷通路各個層面的影響,遂進行長達四個多月的同業拜訪,拜訪對象包含中 大型經銷商和出版社、出版人、公會和圖書產業協進會等。一一訪問和深入了 解後,「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的執行長提出以下結論。大通路為滿足 愛折扣的消費者並又從中獲得利潤,故要求出版社降低進書成本;出版社面對 此壓力的做法即是調高書價,以維繫成本的平衡。在此折扣戰中首當其衝的, 便為毫無議價能力或不願加入折扣遊戲中的獨立書店(劉虹風,2010)。 獨立書店進書量少,無法針對經銷商的高進書成本進行議價,至店消費的 顧客又愛折扣,故獨立書店從中獲取的利潤低,難以應付高漲的店租。另外獨 立書店也曾因暢銷書被大通路搶進壟斷,面臨進不到書的窘況(林欣靜,2007)。 如國外的亞馬遜網路書店擁有大通路,可輕易操控書市的遊戲規則,也因書籍 販售有較多折扣而吸引多數消費者(Baumer, 2014)。以上連鎖書店及網路書 店掌握通路優勢、書市之間的惡性競爭等因素,皆讓獨立書店在經銷通路上窒 礙難行,存續面臨危機。 (三) 消費者閱讀型態的轉變 近幾年 iPad、PDA 等數位閱讀器快速崛起,其攜帶容易、能隨時更新訊息 等理由也慢慢影響讀者閱讀紙本書的習慣。而 2010 年也被出版業視為「電子 書元年」及「數位閱讀元年」,此波數位閱讀趨勢將造就閱讀與出版的大革命。 同年,《遠見雜誌》進行「臺灣數位閱讀大調查」,受訪對象為全台 18 歲以上 的民眾,發現在同時有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選擇下,近 1∕4 的民眾會選擇以電

(40)

30 子書的方式閱讀(林奇伯,2010)。臺灣數位出版聯盟於 2012 年也針對數位閱 讀行為實施調查,從三季的報告結果中發現目前國人接受且喜愛的電子書類別 為文學小說,且讀者已逐漸培養數位閱讀習慣;報告中也發現有一部分「電子 書籍愛好者」已大量減少閱讀紙本書和購買紙本書的意願(祝本堯,2012)。 多媒體技術日益發展,充滿聲光效果的影音終究比紙本書更能成功抓住消 費者目光。當紙本書再也非訊息傳遞的主要媒介,勢必影響書的出版及書店銷 售通路(梁錦興,2011)。在此情形下,獨立書店如何因應消費者閱讀型態的 轉變,又如何在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的環伺及經銷通路的障礙中突破重圍,是 獨立書店迫切面對的課題。 二、獨立書店的生存策略 雖然獨立書店獨立書店面臨生存的危機,但其獨一無二的品牌標誌、與時 俱進的經營模式、串連其他獨立書店及配合國家推動的文化政策,皆是獨立書 店因應危機的求生策略。 (一) 經營模式與時俱進 關於如何在競爭的市場中存活下來的問題,似乎提供書之外的價值是各家 獨立書店共同的做法,藉由作家座談、讀書會等方式,獨立書店以多元的經營 模式告訴讀者值得一遊的理由(Hajewski, 2011)。 而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書 店」已非只是「書店」,國內近幾年吸引大量關注的獨立書店,即在堅持自身 理念之下呈現豐富樣貌。如在永和的「小小書房」以招募會員及志工方式分攤 營運成本、發行《本本∕a book》的紙本書與電子書、舉辦講座及收費制的讀 書會等。「小小書房」推陳出新的經營策略,除了建立一致好評的口碑,更成 為社區的藝文據點(虹風,2014;黃議霆,2011)。為具體實現家園與美好生 活的想像,在台北內湖區的「註書店」不僅經常舉辦講座、演唱會,更提供餐

(41)

31 點及住宿,以富有人情味的服務面向照顧來自各地的讀者(朱培綺,2014)。 同樣座落在台北的「伊聖詩私房書櫃」,是一間關懷土地及環境生態保護、 支持在地農業的獨立書店,除了可從舉辦的活動、講座及陳列的書籍中得知, 書店販售的麵包、輕食餐點等都流露出這樣的精神。與日本京都的咖啡館作法 相似,伊聖詩私房書櫃提供的餐食皆註明產地,並強調原料為天然不加工的農 產品。這樣的經營方式不僅因應現代人的養生趨勢,讓消費者吃得安心,也間 接幫助到臺灣的小農(水瓶子,2014)。 創立於 1946 年的高雄「慶芳書局」,是國內唯一一間提供家教仲介的書店, 另外也兼售藝文活動的票券,這些提供的服務皆可增加書店內的營運收入。而 台北的「水牛書店」、台中的「羅布森咖啡書蟲房」、「戀風草青少年書房」以 及嘉義的「洪雅書房」皆跳脫傳統的經營模式,邀請志工一起參與書店營運或 協助活動推廣,此模式不僅可節省人事成本,也讓參與者體驗獨立書店日常營 運,影響更多人加入關注獨立書店的行列(見此節第貳部分之表 2-1)。 無論國外或國內,閱讀市場的競爭一直相當激烈,小而美的獨立書店在自 身理念的堅持下,尚須視營運情形及市場需求進行調整,期許能在艱難的現實 環境中打贏勝仗。 (二) 獨立書店的串連 2005 年在台北市文化局的支持下,位於公館的唐山書店、女書店及晶晶書 庫等八家獨立書店,以溫州街、羅斯福路、汀洲路的第一個字為名,成立「溫 羅汀文化行動聯盟」,希冀串連獨立書店以共同進書、共同行銷等方式,為獨 立書店找出一條新的出路。雖然後來此規畫案不甚成功,但活動期間相關媒體 的關注報導,有助於提升此區獨立書店的知名度(林欣靜,2007;蘇峻弘、詹 書麟,2010)。 2007 年左右,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及出版業界的變革,小小書房、東海書苑

(42)

32 及洪雅書房等獨立書店共組聯盟「集書人文化—獨立書店聯盟」,後於 2008 年 11 月用個人名義正式成立「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透過聯合發聲與共同 分享,與不景氣的臺灣書市、連鎖書店及網路書店的折扣戰對抗(陳宛茜,2009; 劉虹風,2010)。成立之後,集書人文化推動古巴影展、聯合書展、反折扣戰 研討會等活動,但因各獨立書店人力、時間及財力有限,集書人文化只好在 2010 年對外宣告暫停所有業務。儘管如此,集書人文化的成立,確立獨立書店不打 折扣戰,而其存在就代表永遠對抗主流文化,堅持維護書店的獨特性與價值(諶 淑婷,2013)。 2013 年 3 月 10 日,唐山書店、水木書苑、有河 book 及洪雅書房等獨立書 店代表齊聚台中市的東海書苑,繼續串連起孤軍奮戰的理想,並吸取之前聯盟 的經驗,成立「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除了將定期 邀請學者到各地獨立書店座談、籌辦獨立書店∕獨立出版書展等,也積極配合 文化部促成獨立書店的創立。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更進一步想與亞洲鄰近的 獨立書店串連,互相訪問邀請,延伸小眾但多元的精神。協會一成立,吸引 40 幾間獨立書店陸續加入,除了團結大家的力量、互相協助之外,也集結各家獨 立書店特有的文化風景,持續在臺灣的城市或鄉鎮間發光發亮(鄭懿瀛,2013)。 獨立書店所具有的獨特性,吸引到許多擁護的忠實顧客。然而一間書店的資源 有限,僅靠自身的力量單打獨鬥,勢必無法在不景氣的環境中維持書店營運; 若集結各家獨立書店的力量和網絡,則獨立書店將不再孤立無援。 (三) 結合國家文化政策 自 2012 年文化部成立,便將獨立書店納為政策關懷對象之一,並推出「獨 立書店地圖」供民眾索取,以宣傳全台各地獨立書店的資訊與特色(文化部, 2013)。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在當年度 7 月親自到獨立書店—小小書房主持「文 化國是論壇」,與其他獨立書店代表做相關政策討論。而於 2012 年 10 月 3 日

(43)

33 頒布新修訂的「補助辦理文學閱讀推廣作業要點」中,文化部將獨立書店列入 補助範圍,若國內合法立案的獨立書店提出關於閱讀、出版、文學交流、甚至 行銷平台的計畫書,都可向文化部爭取補助經費(文化部,2012)。獨立書店 可透過文化部一連串的推廣活動與資源挹注,提升獨立書店的服務品質與競爭 力,豐厚獨立書店的活動能量,協助其穩定發展。 除了文化部推廣的相關文化政策,獨立書店代表們認為若要遏止威脅獨立 書店的折扣戰亂象,必須由政府針對「圖書統一定價制」、「公平交易法」進行 立法和修法(劉虹風,2010)。例如法國於 1980 年推動的「朗恩法」,即是以 統一書價因應當時書價折扣戰亂象,解決當時中小型獨立書店的生存危機(諶 淑婷,2013)。其中位於嘉義的獨立書店—洪雅書房也表示,若政府公部門強 力行銷各地的獨立書店,將獨立書店列為城市指標性風景,拋磚引玉讓作家來 店賣書、捐書販賣,並由總統和文化部部長親自蒞臨買書,定能將獨立書店打 開知名度;此外,政府也應減免獨立書店的房屋、地價稅或電費,以減輕獨立 書店的經濟負擔(余國信,2012)。而諶淑婷(2013)在研究中也提及購書免 稅在英國、加拿大、挪威、義大利等國家已有先例,若政府能考量並納入政策, 可刺激讀者購書,資助圖書產業發展。每一家獨立書店皆呈現不同的經營型態, 別具獨特性,且經營者致力推廣文化,將獨立書店打造為提供知識的平台,成 為臺灣獨特的文化地標。若國家的文化政策與獨立書店能相互配合,相信獨立 書店可成功創造更多人文風景。 肆、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個性書店─「洪雅書房」 獨立書店多分布在北部,而位於嘉義的獨立書店─洪雅書房,以「濁水溪 以南最活躍的個性書店」的招牌,揭示洪雅書房為南臺灣獨立書店的代表(吳 惠斐,2011)。本研究的研究場域為洪雅書房,研究者透過洪雅書房的成立經 過和經營特色,理解其在社會的實踐與對獨立書店參與者的影響。

(44)

34 一、「洪雅書房」成立經過 來自雲林水林的子弟—余國信就讀嘉義高工時,於嘉義市中正路偶然接觸 「臺灣圖書室」,在張宏榮醫師與其他朋友共同經營的臺灣圖書室裡,擺放許 多臺灣歷史、文化、政治等極具本土意識的書。受到張醫師及相關書籍的啟發, 使家鄉只有文具店的余國信萌生想開書店的想法(余國信,2014;楊淑婷,2004)。 兩年後在台南就讀的余國信,某次在二專學長的帶領下,在台南七股看到黑面 琵鷺。經由這次的經驗,余國信積極投入環境保護行動,也是在行動中,體會 到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並關注到最早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原住民,進而探 索臺灣的歷史演變(陸妍君,2004;黃國芳,2008)。 1999 年 921 大地震發生,因感人生有限,余國信辭去電台職務,在熟悉的 嘉義市全心投入書店的創立。同年 12 月 25 日,「洪雅書房」於西榮街市場內 開幕。「洪雅」(Hoanya)二字始自日治時期人類學家移川子之藏對群居在嘉義 縣市、雲林及鹽水一帶平埔族的命名,余國信認為此名稱有著族群、原住民及 移民的話題,故取「洪雅」為名以供讀者撫今追昔並宣揚愛鄉愛土的情操(余 國信,2014;楊淑婷,2004)。 為活絡洪雅書房、使之成為提供知識的平台,余國信積極邀約講者於每週 三晚上進行座談;不僅舉辦書房內的靜態活動,也以洪雅書房為根據地,將觸 角延伸至熟悉的社運活動(鄭榮文,2005)。宣傳相關座談與活動的方式除了 透過書面傳單和部落格公告,更寄送電子報徵招志工、連繫讀者、廣為宣傳(吳 惠斐,2011)。漸漸地,洪雅書房打響了知名度,2003 年還將書店版圖擴充到 台南市百達文教中心的閱覽室。因有書店收入、社區大學及百達文教中心的經 費資助,洪雅書房才得以繼續經營。經營一年、完成階段性任務後,余國信結 束在洪雅書房台南店的經營,將重心擺回嘉義市,並將原先在市場內的洪雅書 房移至位於文教區的長榮街(鄭榮文,2005)。

(45)

35 2008 年,余國信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除 了效仿蔣渭水於 1921 年成立之臺灣文化協會,也冀望洪雅文化協會的成立能 聚集更多資源,進而積極推展鄉土文化教育、保存文化資產、關懷生態環境等 活動(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2008)。近幾年嘉義市洪雅文化協會以洪雅書房 為基地,陸續將中山路上的「臺灣圖書室」、北門車站附近的「玉山旅社」、及 車站附近的老屋「二通 672」納入營運版圖;2011 年及 2013 年也標下林務局 的案子,並協助林務局管理營運嘉義製材所建築群之一的「動力室」,期望透 過不同據點的串連力量,落實在地文化的呈現(余雪蘭,2013;吳惠斐,2011)。 洪雅書房及相關據點皆鄰近嘉義車站、北門車站與阿里山森林鐵路,鐵道 歷史及文化的傳承一直是洪雅書房關注的話題,店內除了以車站作為佈置主題, 也擺放許多相關的書籍及文創商品,更常舉辦相關講座或者導覽;另外因洪雅 書房及其他據點皆位在市中心,每每舉辦活動都會吸引許多讀者前來參與(見 圖 2-1)。由洪雅書房所發起的行動,體現獨立書店不只是書店的願景。創立至 今已邁入第 14 年的洪雅書房,正繼續用行動帶領讀者一同實踐書中的精神。

(46)

36 圖 2 -1 洪雅書房及其他相關據點位置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二、「洪雅書房」經營特色 嘉義的獨立書店─「洪雅書房」成立以來,其呈現的特殊風格、舉辦的講 座及活動等,吸引一群支持的志工及讀者。研究者自新聞內容、採訪報導等資 訊統整歸納,將洪雅書房的經營特色分成以下五項:

數據

圖 3-2 研究流程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t would be game-changing to form a class atmosphere that encourage diversity and discussion, formed of groups with different microculture that optimize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The contents of this essay are to demonstrate that one can get the ultimate achievements by Separate-teaching also, to clarify the value of Separate-teaching and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I can’t get to sleep.’ The gecko said,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fireflies (Open and close his hands) to stop flashing their lights.’ And the Chief told the gecko

1.8 Teachers should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attend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special needs and

The individual will increas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consumption because the subsidy will raise his private value by the size of external benefit, and because of

These activities provid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work on their own, to apply their economic concepts, to develop a critical attitude and, above all,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1972,請參看台書名:The Fontana History of the Mathematical Sciences: the Rainbow of Mathematics 作者:I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