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分析研究與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分析研究與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作曲組學位論文. 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分析研究 與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 An Analysis in Davies’s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and Self-composition. 指導教授:蕭慶瑜 研究生:羅宥婷 撰. 2015 年 7 月.

(2)

(3) 謝. 辭.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稿,首先誠摯感謝研究所指導教授─蕭慶瑜教授,起初我 提出對於這首作品的強烈好奇,至決定將這做為碩士論文之題材;老師詳細閱讀 著一字一句的構念,於文字意涵仔細雕琢,使得此文更臻精粹。樂曲創作方面自 我期望之突破,亦能在她的帶領之下,築夢踏實;雖然老師總是說我的想法很不 一樣,感謝她願意包容著如此異質的我,給我空間與機會去成長,亦在緩慢的創 作路途上,鼓勵我終於有所進展。 再者感謝評審委員─錢善華教授與錢南章教授,百忙之中詳閱全文,並給予 細膩的建議。錢善華教授從民族音樂學角度,分享人聲複音之相關研究,拓展我 對音樂的認知;錢南章教授從讀者觀點,提出用字遣詞之疏漏。兩位評審委員的 疑義皆讓本論文更加完善。 研究所生涯時光如梭,感謝這期間相遇的人們與樂曲,陪伴我成長與茁壯; 下個旅程即將展開,盼帶著儲存的能量,繼續邁步向前。. 宥婷 2015.07 於台北. i.

(4) ii.

(5) 摘. 要. 戴維斯為當今活耀於英國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與指揮家。六O年代晚期, 藉由室內樂團「皮耶羅演奏家」的成立,積極嘗試音樂劇場形式之創作, 《為瘋狂 國王的八首歌曲》為此階段的巔峰之作。 本論文透過研究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探討聲樂室內樂的多元面 貌,及其延伸之音樂劇場型態,並將此創作語法運用於自身作品之中。論文共分 為五章:第一章「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並闡述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第 二章「戴維斯生平與創作歷程」 ,敘述生平、創作與音樂教育的經歷,創作歷程則 依時序先後,論述各階段的重要作品;第三章「《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樂曲分 析」 ,分述各樂曲之寫作特質,暨全曲之綜合分析;第四章「自我音樂創作理念之 實踐」 ,為筆者在探討《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後所進行的創作;第五章「結論」 , 總論全文並提出研究心得。. 關鍵字: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音樂劇場、聲樂室內樂. iii.

(6) Abstract Sir Peter Maxwell Davies is currently an active English composer, music educator and conductor. Through co-founding the chamber music ensemble “Pierrot Players”, Davies had enthusiastically explored the possibilities in music theater creation and practices in this phase.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marks the highlight of this period. The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diverse facets of human voice and its expansion in music theater practices through researching on Davies’s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The composer puts the compositional idioms into practice in her own composi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research motivation” makes a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motives, purposes and the methods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the overview of Davies’s life and works” narrates his living, compositional and music educating background in short, while his important works are briefly laid out by order of completion dates; chapter three “an analysis of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includes the respective analysis of eight songs as well as the entire work as a whole; chapter four “the fulfillment in my own music compositional ideas” is the application after finishing the research of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thesis and proposes my thoughts after the research.. Key words: Sir Peter Maxwell Davies,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music theatre, vocal ensemble. iv.

(7) 目. 錄. 謝 辭 ............................................................................................................................... i 摘 要 ............................................................................................................................. iii Abstract ............................................................................................................................ iv 目 錄 .............................................................................................................................. v 表 目 錄 ......................................................................................................................... vi 圖 目 錄 ......................................................................................................................... vi 譜 例 目 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 2 第二章 戴維斯生平與創作歷程 .................................................................................... 5 第一節 戴維斯生平介紹 ........................................................................................ 5 第二節 戴維斯創作歷程 ........................................................................................ 8 第三章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樂曲分析 .......................................................... 15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作品概述 .............................................................................. 15 第二節 第一首〈衛兵〉 ...................................................................................... 18 第三節 第二首〈鄉間漫步〉 .............................................................................. 23 第四節 第三首〈女侍官〉 .................................................................................. 26 第五節 第四首〈水上詠歌〉 .............................................................................. 32 第六節 第五首〈幻影皇后〉 .............................................................................. 36 第七節 第六首〈贗品〉 ...................................................................................... 40 第八節 第七首〈鄉村舞蹈〉 .............................................................................. 45 第九節 第八首〈回顧〉 ...................................................................................... 49 第十節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綜合分析 .................................................. 51 第四章 自我音樂創作理念之實踐 .............................................................................. 69 第一節 Bala Sramika─為中提琴與人聲的獨奏曲............................................. 69 第二節《裸奔》─聲樂室內樂 ............................................................................ 76 第五章 結論 .................................................................................................................. 83 參考文獻 ........................................................................................................................ 86 附. 錄 .......................................................................................................................... 89 【附錄一】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演出紀錄 ................................ 89 【附錄二】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出版錄音資料彙整表 ............ 91 【附錄三】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詩詞中英對照 ........................ 92 【附錄四】羅宥婷 Bala Saramika-為中提琴與人聲的獨奏曲 .......................... 97 【附錄五】洛夫《裸奔》詩詞全文 .................................................................. 108 v.

(8) 表 目 錄 【表 3-1-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各曲曲名與中譯………………....16 【表 3-2-1】第一首〈衛兵〉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22 【表 3-3-1】第二首〈鄉間漫步〉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25 【表 3-4-1】第三首〈在等待的女士〉與第一過門段落之曲式既音樂特質彙整....31 【表 3-5-1】第四首〈水上詠歌〉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35 【表 3-6-1】阿勒曼德與庫朗舞曲之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37 【表 3-6-2】第五首〈幻影皇后〉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39 【表 3-7-1】第二過門段落與第六首〈贗品〉之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44 【表 3-8-1】第七首〈鄉村舞蹈〉曲式既音樂特質彙整表……………………..…..48 【表 3-9-1】第八首〈回顧〉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49 【表 3-10-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素材的引用……………………..53 【表 3-10-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配器編排………………………..54 【表 3-10-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人聲複音記譜彙整表…………..56 【表 3-10-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四首〈水上詠歌〉 ,詩詞與音樂 分段之關係……………...…………………………………………………….....66 【表 3-10-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八首〈回顧〉 ,詩詞與音樂分段 之關係……………...…………………………………………………………….66 【表 3-10-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五首〈幻影皇后〉 ,詩詞與音樂 分段之關係…...……………………………………………………………….....67 【表 4-1-1】羅宥婷 Bala Sramika 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70 【表 4-2-1】羅宥婷《裸奔》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77 【表 4-2-2】羅宥婷《裸奔》 〈之三〉音高系列……………………………………..80. 圖 目 錄 【圖 3-10-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1972 年演出實景………………51 【圖 4-2-1】羅宥婷《裸奔》,演出器樂配置圖…………………………………......76. vi.

(9) 譜 例 目 錄 【譜例 3-2-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第一至五小節……..18 【譜例 3-2-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B 樂段,第三頁第一行 樂譜…………………………………………………………………………..…..20 【譜例 3-2-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B 樂段,第四頁第一行 樂譜…………………………………………………………………………..…..20 【譜例 3-2-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C 樂段,第五頁……21 【譜例 3-2-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C 樂段,第六頁……21 【譜例 3-2-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衛兵〉E 樂段……………….22 【譜例 3-3-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鄉間漫步〉F 樂段………….23 【譜例 3-3-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鄉間漫步〉H 樂段,第十頁 第二行樂譜………………………………………………………………………24 【譜例 3-3-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鄉間漫步〉I 樂段,第十一頁 第一行樂譜………………………………………………………………………24 【譜例 3-4-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女侍官〉J 樂段……………...26 【譜例 3-4-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女侍官〉J 樂段……………...27 【譜例 3-4-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女侍官〉J 樂段……………...27 【譜例 3-4-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主旋律……...28 【譜例 3-4-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K 樂段……..28 【譜例 3-4-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K 樂段,第十三 頁第三行…………………………………………………………………………29 【譜例 3-4-7】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L 樂段…..….30 【譜例 3-4-8】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L 樂段和聲統整.30 【譜例 3-5-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大鼓節奏…..32 【譜例 3-5-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大鼓節奏……..32 【譜例 3-5-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N 樂段…………32 【譜例 3-5-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32 【譜例 3-5-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P 樂段………….32 【譜例 3-5-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33 【譜例 3-5-7】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第十六頁 第一行……………………………………………………………………………34 【譜例 3-5-8】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P 樂段,第十六頁 第四行……………………………………………………………………………34 【譜例 3-5-9】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第十六頁 第二行……………………………………………………………………………35 vii.

(10) 【譜例 3-5-10】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水上詠歌〉N 樂段,第十五頁.35 【譜例 3-6-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幻影皇后〉 ,Q 樂段輪旋曲…37 【譜例 3-6-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幻影皇后〉 ,Q 樂段詠嘆調…37 【譜例 3-6-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幻影皇后〉,R 樂段阿勒曼德 舞曲………………………………………………………………………………38 【譜例 3-6-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幻影皇后〉 ,S 樂段庫朗舞曲 38 【譜例 3-7-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二過門段落………………....40 【譜例 3-7-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贗品〉第二十四頁…………..41 【譜例 3-7-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贗品〉宣敘調段落,第二十五 頁…………………………………………………………………………………42 【譜例 3-7-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贗品〉詠嘆調段落,第二十六 頁第二行和第三行………………………………………………………………43 【譜例 3-7-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贗品〉第二十七頁…………..44 【譜例 3-8-1】韓德爾《彌賽亞》 〈安慰你我的百姓〉 ,第一至八小節……………45 【譜例 3-8-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鄉村舞蹈〉 ,第二十七頁……46 【譜例 3-8-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鄉村舞蹈〉 ,第二十八頁……47 【譜例 3-8-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鄉村舞蹈〉 ,第三十頁第二行.47 【譜例 3-8-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鄉村舞蹈〉 ,第三十一頁第四行..48 【譜例 3-9-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回顧〉第三十三頁…………..50 【譜例 3-10-1】哈維〈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Tempo》No. 89…….53 【譜例 3-10-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首〈衛兵〉 ,C 樂段…….53 【譜例 3-10-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四首〈水上詠歌〉第十五頁, 人聲複音的呈現…………………………………………………………………58 【譜例 3-10-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首〈衛兵〉C 樂段,第六 頁…………………………………………………………………………………59 【譜例 3-10-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七首〈鄉村舞蹈〉 ,第二十八 頁…………………………………………………………………………………60 【譜例 3-10-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第十三頁…60 【譜例 3-10-7】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五首〈幻影皇后〉,U 樂段 第二十頁…………………………………………………………………………61 【譜例 3-10-8】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七首〈鄉村舞蹈〉 ,第三十一 頁第三行…………………………………………………………………………62 【譜例 3-10-9】哈維〈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Tempo》No. 89…….62 【譜例 3-10-10】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首〈衛兵〉,第二頁第二 行…………………………………………………………………………………63 viii.

(11) 【譜例 3-10-1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八首〈回顧〉,第三十二頁 第二行……………………………………………………………………………63 【譜例 3-10-1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六首〈贗品〉 ,第二十四頁, 僅擷取單簧管聲部…. …………………………………………………………..64 【譜例 3-10-1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八首〈回顧〉 ,第三十三頁, 長笛聲部…. ……………………………………………………………………..64 【譜例 3-10-1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首〈衛兵〉,C 樂段第五 頁,僅擷取小提琴聲部…………………………………………………………..64 【譜例 3-10-1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八首〈回顧〉,第三十三頁, 豎笛聲部…………………………………………………………………………64 【譜例 3-10-1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首〈衛兵〉,C 樂段第六 頁,僅擷取鋼琴聲部…. …………………………………………………………65 【譜例 3-10-17】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八首〈回顧〉 ,第三十三頁, 大鍵琴聲部…. …………………………………………………………………..65 【譜例 4-1-1】2013 年一月,筆者於印度新德里 Mukti Ashram 採譜…………….70 【譜例 4-1-2】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二段落,第二頁第三行……………………71 【譜例 4-1-3】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一段落,第一頁第一行…………………....71 【譜例 4-1-4】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一段落,第一頁第二行…............................71 【譜例 4-1-5】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一段落,第一頁第三行…………………....72 【譜例 4-1-6】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一段落,第二頁第一行……………………72 【譜例 4-1-7】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一段落,第二頁第二行……………………72 【譜例 4-1-8】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一段落,第二頁第三行……………………72 【譜例 4-1-9】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二段落,第三頁第三行與第四頁第一行…73 【譜例 4-1-10】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四段落,第六頁第二行和第三行………..73 【譜例 4-1-11】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三段落,第四頁第二行和第三行………..74 【譜例 4-1-12】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三段落,第五頁第一行…………………..74 【譜例 4-1-13】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三段落,第六頁第一行…………………..74 【譜例 4-1-14】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二段落,第三頁第三行…………………..75 【譜例 4-1-15】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三段落,第四頁第三行…………………..75 【譜例 4-1-16】羅宥婷 Bala Sramika 第三段落,第五頁第二行…………………..75 【譜例 4-2-1】羅宥婷《裸奔》縱向和聲─泛音共鳴的和弦………………………78 【譜例 4-2-2】羅宥婷《裸奔》橫向旋律─自創十二音列…………………………78 【譜例 4-2-3】羅宥婷《裸奔》 〈之一〉第一段落………………………………….79 【譜例 4-2-4】羅宥婷《裸奔》 〈之三〉第二段落………………………………….79 【譜例 4-2-5】羅宥婷《裸奔》 〈之三〉第一段落,第三至第五小節……………..81 ix.

(12) 【譜例 4-2-6】羅宥婷《裸奔》 〈之三〉第二段落………………………………….81 【譜例 4-2-7】羅宥婷《裸奔》 〈之二〉第二段落…………………………………..81 【譜例 4-2-8】羅宥婷《裸奔》 〈之二〉第一段落,擊樂即興…………………….82. x.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西方音樂歷史之沿革,樂曲風格由古典的單純思維,至二十世紀初多元面向 的發展,當今更興起跨界之合作。音樂劇場(Music theatre)為六O年代初興起的 表演型態,盛行於北美與西歐等地,其形式似小型的歌劇規模,視覺感官與戲劇 元素亦成為重要的支配者,與音樂相抗衡。1 筆 者 曾 於 大 學 時 代 嘗 試 寫 作 ─ 結 合 擊 樂 與 人 聲 的 單 人 劇 場 ( One Man Theaters),以及具舞台走位與燈光設計的聲樂室內樂組曲,使用元好問、梁紹壬 與徐志摩的詩篇,希望藉由文學的旁徵博引,改變樂曲結構與旋律內涵。荀貝格 (Arnold Schöenberg, 1874-1951)《月下小丑》(Pierrot lunaire, 1912),開啟「唸 唱法」 (Sprechstimme)的使用,似唸似唱的音色,為二十世紀初聲樂語法的寫作, 帶來新思維。 如以音樂劇場為關鍵字詞於《牛津音樂線上辭典》搜尋,英國作曲家戴維斯 (Peter Maxwell Davies, 1934-)的作品《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1969) ,即為在相關解釋中所列舉之代表作。2筆者曾於大學期間現代 音樂的課程中,聆聽此曲起始片段,而「如何從聽覺經驗去感受音樂的時間」 ,即 成為當時課堂間師生共同探討的主題;此「瘋狂」作品的深刻印象,使筆者對相 關編制之作品產生興趣。. 1. Andrew Clements. "Music theatre."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19452. (accessed March 03, 2014). 2. "Music Theatre."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2nd ed. rev..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opr/t237/e7102. (accessed March 03, 2014). “example is MAXWELL DAVIES'S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

(14) 國內關於戴維斯之碩士論文尚無資料,國外則文獻較多,但針對單一作品之 研究仍匱乏,故筆者決定選擇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做為此次研究的 主題。希望經由分析,了解其聲樂室內樂與音樂劇場的結合過程,並將研究心得 運用於自身創作上。.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以筆者學習現代音樂的求學經歷出發,將研究範圍設定於二十世紀之新音樂 作品,並選定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針對其樂曲創作手法為主要探討, 並將研究所得運用於自我作品內。本論文研究方法如下: 一、 確定論文題目 以自身的創作經歷為起點,思索研究之題材,決定以聲樂室內樂為主要方向; 開始蒐集與聆聽相關編制的作品;因受戲劇元素的吸引,以及特殊的人聲複音演 唱等特質,故於各作品中選定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為論文研究主題。 二、 蒐集資料與閱讀整理 開始著手進行樂譜、影音與文獻資料的蒐集,閱讀戴維斯生平介紹與作品概 述的同時,以《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創作背景與寫作手法為研究核心。將各 式資料詳加閱讀並分類,以利日後研究之用。 三、 擬定綱要與撰寫內容 將論文主題結合步驟二的資料,統整並理解出脈絡,加上樂曲分析與自我作 品的創作,彙整出條列式的綱要。以綱要為基準書寫論文內容;由筆者自身的觀 點出發,分析《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並援引文獻資料為佐證。本文中專有名 詞的中譯,皆參酌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若有未涉 及之相關詞彙,則由筆者自行中譯。 2.

(15) 四、 自我音樂創作之實踐 經由分析《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的創作語法後,與研究所得進行統合, 將部分樂思體現於自身創作之中。 本論文之架構詳列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第二章 戴維斯生平與創作歷程 第一節 戴維斯生平介紹 第二節 戴維斯創作歷程 第三章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樂曲分析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作品概述 第二節 第一首〈衛兵〉 第三節 第二首〈鄉間漫步〉 第四節 第三首〈女侍官〉 第五節 第四首〈水上詠歌〉 第六節 第五首〈幻影皇后〉 第七節 第六首〈贗品〉 第八節 第七首〈鄉村舞蹈〉 第九節 第八首〈回顧〉 第十節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綜合分析 第四章 自我音樂創作理念之實踐. 3.

(16)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4.

(17) 第二章 戴維斯生平與創作歷程 第一節 戴維斯生平介紹 彼得‧麥克斯威爾‧戴維斯爵士(Sir Peter Maxwell Davies,後文以戴維斯稱 之)為英國當代的重要作曲家、指揮家與教育家。1934 年 9 月 8 日出生於大曼徹 斯特都會區的索爾福德(Salford, Greater Manchester),自幼即展露音樂方面的天 賦,八歲時在鋼琴老師的引導下初次接觸作曲,十九歲正式進入學院學習。1953 至 1956 年間,同時就讀於皇家曼徹斯特音樂學院(Royal Manchester College of Music)3 和曼徹斯特大學(Manchester University) ;在學期間拜師於霍爾(Richard Hall, 1903-1982)門下,並響應哥爾(Alexander Goehr, 1932-)登高一呼的號召, 與伯惠斯特(Harrison Birtwistle, 1934-) 、歐格登(John Ogdon, 1937-1989)以及豪 沃思(Elgar Howarth, 1935-)等人,組成學生樂團「曼徹斯特學派」(Manchester School),進行新音樂的創作與展演。 1957 年獲得義大利政府的獎學金,轉往羅馬隨裴特拉西(Goffedo Petrassi, 1904-2003)學習系列音樂。1959 至 1962 年間,戴維斯於賽倫塞斯特完全中學 (Cirencester Grammar School)任教,帶領學生進行定期的表演活動,彰顯藝術展 演的重要性,展現他個人對於音樂教育的重視與實踐。1962 年獲哈克尼斯獎學金 (Harkness Fellowship) ,4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攻讀碩士學. 3. 1973 年與北方音樂學院(Northern School of Music)合併後,更名為皇家北方音樂學院 (Royal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 4. 哈克尼斯獎學金的前身為聯邦基金獎學金(Commonwealth Fund Fellowships) 。1918 年, 哈克尼斯(Anna Harkness, 1837-1926)於美國成立聯邦基金,協助醫療保健的相關機構;1925 年 發起一項國際計畫,贊助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或其他英語系國家的專業人士,至美國進修相 關課程。戴維斯亦為這項計畫的受益人之一。 5.

(18) 位,師從金(Earl Kim, 1920-1998)、賽金斯(Roger Sessions, 1896-1985)與巴比 特(Milton Babbitt, 1916-2011) ,三年後順利取得碩士學位;1965 年加入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音樂教育會議(UNESCO Conference on Music in Education) ,進行國際性 的巡迴專題演講;隔年於南澳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擔任客座 教授。 三十三歲時,戴維斯回到英國發展,與好友伯惠斯特共組樂團,因時常演出 荀貝格的作品─《月下小丑》 ,樂團即以「皮耶羅演奏家」 (Pierrot Players)為名, 不但經常首演他們二人的新作品,亦時常向青年作曲家邀稿與發表;若干年後因 理念不同,樂團以戴維斯為中心,重新改組為「倫敦之火」 (Fires of London) ,直 至 1987 年方解散,成團時間長達二十年之久。 1971 年起,戴維斯定居於英國蘇格蘭東北部的奧克尼群島(Orkney),當地 樸實的海島生態與民情文化,在布朗(George Mackay Brown, 1921-1996)的詩文 和小說中完整呈現,這樣純樸的環境與獨樹一格的文學作品,深深影響戴維斯的 創作風格。他以布朗的詩為文本,寫作了聯篇歌曲、兒童合唱、混聲合唱與舞台 作品,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樂曲有《西方人》 (Westerlings, 1977) 、 《光的至日》 (Solstice of Light, 1979) 、 《為露西的搖籃曲》 (Lullabye for Lucy, 1981) ;室內樂歌劇《聖麥 格納斯的殉道》 (Martyrdom of St Magnus, 1976)、為小提琴與管弦樂團的《給綠 色玉米的一個咒語》(A Spell for Green Corn, 1993)與舞劇音樂《朔火祭》(The Beltane Fire, 1995),5皆由布朗的著作為靈感譜寫而成。 1977 年,為了將國際的音樂家、文學家與藝術家引薦至奧克尼島進行交流, 5. 朔火節(Beltane Fire Festival)成立於 1988 年,於每年 4 月 30 日夜晚至 5 月 1 日凌晨, 在蘇格蘭的卡爾頓山(Calton Hill)舉行一連串的藝術展演,並透過點燃巨大的營火,慶祝夏季的 來臨。 從《西方人》至《朔火祭》的樂曲名稱,皆為筆者自行中譯。 6.

(19) 他創立了「聖麥格納斯藝術節」 (St Magnus Festival) ,6並擔任執行長一職近十年 之久,他也為此慶典開幕譜寫《聖麥格納斯的殉道》 ;往後,戴維斯多數的作品皆 與奧克尼島或此藝術節相關,他也投身教育的行列,為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童創作 樂曲。 1979 年獲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音樂榮譽博士學位,並受聘於 達汀頓夏季音樂學院(Dartington Summer School)任教,達十年之久,是繼葛洛 克爵士(Sir William Glock, 1908-2000)之後最成功的音樂總監;因具有達汀頓夏 令學院的行政與教學經驗,1980 年代晚期,戴維斯亦在奧克尼島為青年作曲學生 創立音樂營,此教學活動持續至 1996 年。 戴維斯不僅任職於學校,自八O年代起,亦以作曲家和指揮家的雙重身分活 耀於國際舞台,為蘇格蘭室內管弦樂團(Scottish Chamber Orchestra)的桂冠作曲 家,亦曾任職於英國廣播公司附設愛樂管弦樂團(BBC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和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並以客席指揮家的身 分與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克利夫蘭管弦樂團(Cleveland Orchestra) 、舊金山交響樂團(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 、萊比錫布商大 廈樂團(Gewandhaus Orchestra)等知名樂團合作。指揮的身分與其作曲事業相輔 相成,寫作方面亦受到許多樂團的邀請,創作大型編制的樂曲,其中《第六號交 響曲》(Symphony No. 6, 1996)即題獻予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創團五十周年 的委託創作。 有鑒於音樂方面卓越的成就,戴維斯 1981 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 , 六年後受封爵位;2004 年被聘為英國皇室御用音樂家(Master of the Queen's 6. 聖麥格納斯藝術節於每年六月舉行,活動期間為期一週,包含音樂、詩文、舞蹈與戲劇等 演出,至今仍持續舉辦(2013/6/20-28) ,並成為英國重要的藝術慶典之一。 7.

(20) Music) 。72014 年 1 月,他成為名譽勳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 CH) 8. 的一員。 現今,戴維斯仍定居於奧克尼,並持續不斷的創作,樂譜由 Boosey & Hawkes. Music Publishers Ltd.、Schott Music Ltd. 與 Chester Music Ltd. 出版。最新的作品 《音樂之牆》(A Wall of Music)於 2014 年 3 月 18 日首演,是一首給管風琴、銅 管與 180 位兒童的大型合唱作品,為慶祝南岸中心皇家節日音樂廳管風琴的啟用 音樂會所譜寫。. 第二節 戴維斯創作歷程 戴維斯的作品涵蓋各式編制,自歌劇、管弦樂、合唱作品、室內樂重奏至器 樂獨奏等,皆包含於內。葛洛夫線上辭典中,另特別為其部分作品分類為「為青 年演奏家的音樂」(Music for young performers),9應是與戴維斯長期從事音樂教 育之教學,有密切關係。 在皇家曼徹斯特音樂學院求學時期,作品《小號奏鳴曲》 (Sonata for Trumpet, 1955),使用音列技法,惟其中仍包含調性元素,由同窗豪沃思擔任首演;《為鋼. 7. 英國皇室御用音樂家創作樂曲,以紀念皇室的重要事件,例如:加冕、生日、結婚、死亡 以及其他禮儀場合;亦為皇室的音樂顧問。此職位可追溯回中世紀供養樂師的風氣,曾擔任此職 務的音樂家有─艾爾加(Edward Elgar, 1924-1934) 、戴維斯(Walford Davies, 1934-1941) 、巴克斯 (Arnold Bax, 1942-1953) 、布利斯(Arthur Bliss, 1953-1975) 與威廉森(Malcolm Williamson, 1975-2003) 。. 8. 名譽勳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是英國和英聯邦王國的一種勳章。由英皇 喬治五世於 1917 年創設,為表彰在藝術、文學、音樂、自然科學、政治、工業和宗教方面,有著 重大成就的人士;獲名譽勳位的人,可以在名稱後冠上“CH”的字樣。除了君主之外,名譽勳位 至多不超過 65 人。藝術領域獲得此勳位的人物有─賽羅塔(Sir Nicholas Serota, 1946-) 、伯惠斯 特(Sir Harrison Birtwistle) 、霍克尼(David Hockney, 1937-)與貝克(Dame Janet Baker, 1933-)。. 9. John Warnaby. "Davies, Peter Maxwell."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7299. (accessed April 02, 2014). 8.

(21) 琴的五首小品》 (Five Pieces for piano, 1956) ,題獻給好友歐格登,此曲摒棄嚴謹 的十二音列作法,改以具變化性的音組為基礎,試圖打破音列限制。爾後,留學 義大利期間,管弦樂作品 Prolation (1958)為此階段之代表作,除本身的學習歷練, 另也受到魏本(Anton Webern, 1883-1945)與布雷茲(Pierre Boulez, 1925-)作品 之啟發,此曲使用精確的系列音樂技法,將時值與力度皆納入參數考量;曲名 “Prolation”緣起於中世紀之記譜稱號,暗示著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複音音樂之引 用,以此拼貼素材做為樂曲基底。 從學生時期起,戴維斯即嶄露對宗教作品的愛好,並深耕於中世紀與文藝復 興音樂之研究,除鑽研英國作曲家塔利斯(Thomas Tallis, 1505-1585)、拜爾德 (William Byrd, 1540-1623)與紀邦斯(Orlando Gibbons, 1583-1625)的作品外, 至義大利留學期間,亦前往羅馬本篤會修道院(Benedictine Monastery),聆賞帕 勒斯特利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26-1594)與維多利亞(Tomás Luis de Victoria, 1548-1611)等人的彌撒作品,藉由最貼近原創作品的地點,更細 膩體會作品之本質。此時期的音樂研究,亦展現於創作上,從旋律片段的運用, 至曲式與題材之發想皆涵蓋於內,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對於戴維斯的影響可見一 斑。10 於賽倫塞斯特完全中學任教期間,戴維斯對音樂教育有獨特的看法,不僅提 倡展演與作曲的學習應同時並進,且將高大宜教學法(Kodaly method)引領至校 園;另為學生展演的需要,他亦為學生改編或創作數首樂曲,例如:連篇讚美詩 O Magnum Mysterium(1960)與管弦樂曲《五幅克利的畫作》 (Five Klee Pictures, 1959;1976 年再次修訂並由 Boosey & Hawkes 出版)。教學期間,以蒙特威爾第. 10. J. Peter Burkholder , Donald Jay Grout and Claude V. Palisca,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New York: W. W. Norton, 2006), 937. 9.

(22) (Monteverdi, Claudio, 1567-1643)《晚禱》(Vespers, 1610)為發想,創作一系列 作品,包含清唱劇《萊奧帕爾迪之片段》 (Leopardi Fragments,1961) ;此部清唱劇, 戴維斯初次使用世俗詩詞創作,引用十九世紀義大利詩人萊奧帕爾迪(Giacomo Leopardi, 1798-1837)的詩詞,此曲為第一首出版之聲樂作品。 六O年代初,戴維斯於留美時期完成兩幕歌劇《塔弗納》 (Taverner, 1956-1972) 的劇本。這齣歌劇由 1956 年即開始構思,以十六世紀英國作曲家塔弗納(John Taverner, 1490-1545)為主軸創作,樂譜已於 1968 年完成,卻因一場意外的大火, 造成部分樂譜的損毀且延宕演出,四年後才正式於倫敦皇家歌劇院首演。長達十 六年的創作期間,亦有以《塔弗納》為延伸的作品先行呈現與發表,例如 First Fantasia on an In Nomine of John Taverner(1962)與 Second Fantasia on John Taverner's In Nomine(1964)等。 「皮耶羅演奏家」於 1967 年初創,三年後改組為「倫敦之火」,由戴維斯單 獨指導,將樂團的發展朝現代化推進;二十年間樂團的運作,對於戴維斯的創作 與指揮皆具深切影響。Antechrist(1967),由短笛、低音單簧管、擊樂、小提琴 與大提琴組成的室內樂編制,為皮耶羅演奏家首場音樂會的演出曲目;此曲以十 三世紀的經文歌為基底,經文歌中不諧和對位,被置於樂曲起始處以突顯其刺耳 的聲響;爾後經文歌再次隱約呈現時,與另一自創旋律相融,逐漸推展至樂曲高 潮。 六O年代晚期,以樂團成立為後盾,戴維斯致力於音樂劇場的開創;同時受 表現主義的思潮衝擊,亦將此狂恣的情感呈現於作品中。11其中為女高音與器樂. 11. John Warnaby, “Davies, Peter Maxwell,”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7299 (accessed March 30, 2014). Roderic Dunnett, “Defining a musical voice,” life & career (August 2009), under “life & career,” http://www.maxopus.com/life_career.aspx (accessed March 30, 2014). 10.

(23) 室內樂的獨腳戲─12《啟示與降落》 (Revelation and Fall, 1966) ,1968 年由皮耶羅 演奏家首演,是戴維斯表現主義的重要作品之一,13使用奧地利表現主義詩人特 拉克爾(Georg Trakl, 1887-1914)的詩詞,樂曲受荀貝格作品影響,將人聲器樂 化並呈現歇斯底里的情緒。而為朗誦者與器樂室內樂的仿作彌撒(parody mass) ─《彌撒武裝人之歌》 (Missa Super L'Homme Armé, 1968,於 1971 年再次修改), 援引十五世紀彌撒《武裝人之歌》為仿作題材,敘述者講述路加福音中猶大背叛 一事。 1969 年為此階段創作的高峰期─《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Vesalii Icone、 《聖 托馬斯的甦醒》 (St. Thomas Wake, 1969)與 Worldes Blis,這幾首樂曲的成功,為 他帶來聲譽與名望,並奠定其作曲家的歷史定位。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給予《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極高評價,稱這部作品為「作曲家最 傑出與最扣人心弦的成就」。14舞蹈組曲 Vesalii Icone,係為一位男性舞者與大提 琴獨奏的室內樂作品,共十四首樂曲;創作靈感源自於人體解剖學創始者維薩里 (Andreas Vesalius, 1514-1564)的著作─《人體的構造》 (De humani corporis fabrica, 1543) ,書中詳細描繪錯綜複雜的人體解剖圖,這些人體常呈現怪異的諷諭姿勢。 管弦樂曲《聖托馬斯的甦醒》為德國城市多特蒙德(Dortmund)的委託創作,此 曲尚具一副標題 “Foxtrot for orchestra on a pavan by John Bull”,引用英國作曲家 布爾(John Bull, 1562-1628)之同名帕望舞曲(St. Thomas Wake pavan and. 12. Monodrama for soprano and instrumental ensemble.. 13. 參閱學者 John Warnaby 與 Roderic Dunnett 之文獻,亦將 Missa super L’Homme Armé(1968)、Vesalii Icones(1969)、St Thomas Wake(1969)與 Stone Litany(1973)歸納為表現主義的作 品。 14. “One of this composer's finest and most moving achievements.” The Daily Telegraph, April. 1969. 11.

(24) galliard) ,樂曲編制似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 ,另附帶一規模較小的室內樂團, 演奏狐步舞曲(foxtrot)15素材。管弦樂曲 Worldes Blis,拼貼十三世紀之單音音 樂,樂曲描繪霍伊島(Hoy)廣闊與荒涼之孤獨。 七O年初期,結識女中音演唱家─托馬斯(Mary Thomas, 1932-1997),為其 譜寫數首聲樂作品,例如清唱劇 From Stone to Thorn(1971) 、聲樂室內樂《唐小 姐的幻想》(Miss Donnithorne's Maggot, 1974)、獨唱樂曲《中期》(The Medium, 1981)與聯篇歌曲 Winterfold(1986)等。中期階段,戴維斯甫著手進行第一號交 響曲(Symphony No. 1, 1976)之寫作,此曲受倫敦愛樂管弦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委託,並由第一號交響曲規劃延伸出其後的第二號與第 三號交響曲。樂曲演出大受好評,更加穩固其作曲家的身分;爾後,每隔四至五 年均有交響曲之新作發表。 1987 年是戴維斯職涯上的轉捩點,16除「倫敦之火」解散外,亦辭去聖麥格 納斯藝術節執行長一職;將創作重心轉往與各樂團的合作,例如十首《斯特拉思 克萊德協奏曲》(Strathclyde Concertos, 1987-1996),即受蘇格蘭室內管弦樂團之 邀稿所寫;挑戰各式協奏曲編制,如第三號為法國號與小號的雙協奏曲 (Strathclyde Concerto No. 3, 1989)、以及第十號管弦樂團的協奏曲(Strathclyde Concerto No. 10, 1996)17等。另受拿索斯唱片(Naxos Digital Services Ltd.)邀約, 創作系列室內樂作品《拿索斯弦樂四重奏》 (Naxos Quartets, 2002-2007) ,共十首. 15. 狐步舞曲將於第三章第八節詳述,故在此僅簡要提及。. 16. John Warnaby, “Peter Maxwell Davies’s recent music, and its debt to his earlier scores,” in Perspectives on Peter Maxwell Davies, ed. Richard McGregor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75. 17. Concerto for Orchestra. 12.

(25) 樂曲。而兩幕歌劇《熱血青年》 (Kommilitonen!, 2010) ,18則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Royal Academy of Music)與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共 同邀約,是戴維斯第五部歌劇作品。近期交響曲新作發表─《第十號交響曲:尋 找博羅米尼》 (Symphony No. 10: Alla ricerca di Borromini, 2013) ,受多個樂團共同 委託,19日前由倫敦交響管弦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首演(2014 年 2 月 2 日),Schott Music 出版樂譜。 戴維斯早期以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及聖經題材為主要素材創作;中 期除表現主義思維的融入之外,與自身樂團合作的多首劇場音樂亦陸續發表;至 晚期大量寫作合唱曲、管弦樂曲與歌劇,樂曲風格逐漸轉往自然景象的描畫,並 善用英國民謠為基底拼貼。至今許多作品仍經常於各地演出。今年,為慶祝戴維 斯八十歲大壽,英國廣播公司附設愛樂管弦樂團將於 6 月 19 日為其舉辦生日音樂 會。. 18. 歌劇標題 Kommilitonen! (Young Blood!),筆者取其英文標題之意,中譯為《熱血青年》。. 19. Peter Maxwell Davies, “COMMISSIONER” Symphony No. 10: Alla ricerca di Borromini, under “work list,” http://www.maxopus.com/work_detail.aspx?key=572 (accessed May 28,2014). “Max’s Symphony No. 10 is co-commissioned by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the Orchestra of the Accademia Nazionale di Santa Cecilia and the Tchaikovsky Symphony Orchestra.” 13.

(26) 14.

(27) 第三章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樂曲分析 第一節 創作背景與作品概述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寫作於 1969 年二月至三月間,同年 4 月 22 日假 倫敦伊莉莎白女王音樂廳(Queen Elizabeth Hall)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擔任指揮, 與戲劇演員哈特(Roy Hart, 1926-1975)及皮耶羅演奏家共同演出。此曲為涵蓋 戲劇元素的作品20,演出長度約三十分鐘。歌詞為喬治三世國王(George III, 1738 -1820)的對話語錄,經現代作家斯托(Randolph Stow, 1935-2010)改寫而成。 戴維斯將此曲題獻予致力中世紀研究的英國歷史學家─朗西曼(Steven Runciman, 1903-2000)。 樂器編制為長笛(兼短笛)、單簧管、擊樂、鋼琴(兼大鍵琴)、小提琴、大 提琴與男聲朗誦, 是一首七重奏的聲樂室內樂;此曲挑戰人聲極限,音域橫跨四 個八度,除唸、唱之變化外,亦加入音堆的想法。配器使用方面,每首樂曲皆賦 予不同的對話安排,例如第三首是人聲與長笛的應答、第四首係大提琴、第六首 為單簧管、第七首則是小提琴。就心理層面的意涵而言,男聲象徵著喬治三世國 王,而這些與人聲對話的獨奏樂器,即象徵紅腹灰雀(bullfinch)─瘋狂國王試 圖教導牠歌唱。擊樂持續陪同人聲,做為其輔助與支持;鋼琴演奏者則必須在鋼 琴與大鍵琴間轉換,呈現伴隨者、第二擊樂聲部或新增獨立聲部等不同角色。 第七首樂曲的後半段為全曲高潮,國王穿越了演奏者的鳥籠,搶奪小提琴並 將它摔毀: 「這不僅暗示著紅腹灰雀的死亡,亦是國王蓄意地進行儀式性的謀殺;. 20. 作曲家於個人官網上,將此作品歸類為「戲劇作品」(Dramatic work)。. Peter Maxwell Davies, “CATEGORY,” Eight Songs for a Mad King, under “work list,” http://www.maxopus.com/work_detail.aspx?key=2 (accessed March 2, 2014). 15.

(28) 於第八首樂曲開始時,他便宣告了即將來臨的死亡。」21 每首樂曲皆具備主標題與副標題各一,筆者自行將其譯為中文,以便後文單 曲之闡述(如【表 3-1-1】所示)。此作品內含兩個過門(Transition)段落,分別 置於第三首與第五首之後;以整體八首樂曲的架構而論,這兩段過門為對稱性的 結構安排。22在爾後樂曲分析章節中,因第一過門延續第三首樂曲的結尾詩詞, 致選擇將第三首樂曲與第一過門段落置於同一節;另一方面,因音樂連接性之考 量,則將第二過門段落與第六首樂曲共同進行探討。 【表 3-1-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各曲曲名與中譯 編號. 原文標題. 中譯標題. 原文副標題. No. 1. The Sentry. 衛兵. King Prussia’s Minuet. No. 2. The Country Walk. 鄉間漫步. La Promenade. No. 3. The Lady-In-Waiting 女侍官. Miss Musgrave’s Fancy. 中譯副標題 普魯士國王的 小步舞曲 漫步 幻想瑪絲格瑞 芙女士. Transition I 第一過門段落 No. 4 No. 5. To Be Sung On the. 水上詠歌. The Waterman. 水手. 幻影皇后. He’s Ay A-Kissing Me. 他呀正吻著我. Water The Phantom Queen. Transition II 第二過門段落 No. 6. The Counterfeit. 贗品. Le Conterfaite23. 贗品. No. 7. Country Dance. 鄉村舞蹈. Scotch Bonnett24. 蘇格蘭舞. No. 8. The Review. 回顧. A Spanish March. 西班牙進行曲. 21. Peter Maxwell Davies, A note on the music (Boosey & Hawkes, 1971), i. “This is not just the killing of a bullfinch –it is a giving- in to insanity, and a ritual murder by the King of a part of himself, after which, at the beginning of No.8, he can announce his own death.” 22. Jonathan Harvey, “Maxwell Davies’s ‘Songs for a Mad King’,” Tempo, New series, no. 89 (Summer 1969): 3. 23. 24. 原文 “Le Conterfaite” 查無此意,法文 “Contrefaite” 為仿冒、贗品之意。. 原文 “Scotch Bonnett” 查無此意,英文 “Scots Bonnet” 為一種蘇格蘭傳統舞蹈,有特定 的舞步規則;或為蘇格蘭帽。筆者取其與音樂相關的蘇格蘭舞,為此副標題的中文翻譯。 16.

(29) 《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樂譜由 Boosey & Hawkes Music Publishers Ltd. 以 手稿出版,因此在爾後章節所引用的譜例,皆為正式的樂譜出版品;若非手稿, 則為筆者自行電腦製譜而成。本首樂曲近三年的演出記錄,經彙整後詳列於【附 錄一】 ;已公開發行之錄音版本,條列於【附錄二】。筆者亦將《為瘋狂國王的八 首歌曲》之全文詩篇譯為中文,請參見【附錄三】。. 17.

(30) 第二節 第一首〈衛兵〉 第一首樂曲〈衛兵〉,副標題〈普魯士國王的小步舞曲〉,配器使用短笛、單 簧管、擊樂、鋼琴、大鍵琴、小提琴與大提琴,曲長約五分二十秒。此曲由六個 樂段組成,筆者依照樂段間的同質性,將樂曲分為序奏與三個主要段落。 序奏以一陣紛亂的音響起始,弦樂與鋼琴呈現相反的走向,豎笛則以大跳的 音程展現不確定性,僅短笛持續在高音域,維持這兩小節的平衡,而後全體一同 進入 7/8 拍的穩定節奏,但這安定的狀態並未持續,從第五小節開始,原本齊奏 的拍點開始出現前後的拉距;在此,作曲家以單簧管聲部為基準,僅使用文字描 述其他器樂的狀態,「長笛逐漸落後於單簧管聲部」、「擊樂逐漸領先單簧管聲部」 (如【譜例 3-2-1】所示),以及第七小節的「鋼琴逐漸落後於單簧管聲部」。 【譜例 3-2-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第一至五小節。.

(31) 第一段落內,戴維斯使用象徵死亡的和弦─「死亡和弦」(Death chord),此 和弦以「D- F#- E- G#」四音所組成,首次運用在歌劇《塔弗納》 (Taverner, 1970) 中的角色─傑斯特(Jester) ,做為死亡之象徵,於第一幕第四景傑斯特現身時呈現, 暗示著悲劇性結局。25死亡和弦的運用並非僅限於此,筆者參閱相關文獻,26由《塔 弗納》延伸出的管弦樂曲 Second Fantasia on John Taverner's In Nomine,亦或是同 時期的管弦樂曲 Worldes Blis 與《聖托馬斯的甦醒》,室內樂作品 Seven in nomine (1965) 、 《啟示與降落》 、Vesalii Icones 以及本文探討的作品《為瘋狂國王的八首 歌曲》 ,皆曾呈現此和弦。 第一段落死亡和弦呈現兩次,分別為歌詞“Here is the sky of the kingdom.” 時,大鍵琴聲部的最後長音(如【譜例 3-2-2】所示) ,與“next month I shall give you a cabbage.”結束樂句,小提琴與大提琴共同堆疊的音程(如【譜例 3-2-3】所 示)。這兩次的和弦安排與其詩詞有著密切的關係;文句“Undo the door!”是這 首詩的轉捩點,由國王的身分貶為囚犯,情感上亦產生極端的轉換。音樂跟隨詩 詞的變化,死亡和弦從轉折的詩句之前,即以兩種不同的音色埋下伏筆,暗示著 即將來臨的悲劇。. 25. Mike Seabrook, “Extended Note II,” Taverner Programme Note, under “work list,” http://www.maxopus.com/work_detail.aspx?key=4 (accessed February 25, 2014). “The fourth scene opens with the Jester, now revealed as Death,…,we hear from the first time the opera the Death Chord, …This chord, of D, F sharp, E and G sharp, now becomes the leitmotif of the jester in his true persona of Death….”. 26. Rodney Lister, “Sonata from in the music of Peter Maxwell Davies,” in Peter Maxwell Davies Studies, ed. Kenneth Gloag and Nicholas Jon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110. Richard McGregor, “Peter Maxwell Davies’s sources,” in Peter Maxwell Davies Studies, ed. Kenneth Gloag and Nicholas Jon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160-161. 19.

(32) 【譜例 3-2-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B 樂段,第三頁第一行 樂譜。. 【譜例 3-2-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B 樂段,第四頁第一行 樂譜。.

(33) 第二段落(C 樂段)轉為急板,運用先前的素材,在此加以變化與發展。例 如小提琴將原本第一小節的上行音群(已於【譜例 3-2-1】所示),於此再次重現 (如【譜例 3-2-4】所示) ;鋼琴聲部亦仿效先前的大鍵琴旋律(已於【譜例 3-2-2】 所示),變化其音域並展現新貌(如【譜例 3-2-5】所示)。. 【譜例 3-2-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C 樂段,第五頁。. (註:此譜例僅擷取小提琴聲部,同時仍尚有其他器樂聲部持續演奏。). 【譜例 3-2-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C 樂段,第六頁。. (註:此譜例僅擷取鋼琴聲部,同時仍尚有其他器樂聲部持續演奏。). 第三段落回復緩慢速度,人聲的情緒漸趨和緩,鋼琴聲部彈奏音堆,伴隨零 星的擊樂聲響,最終停留在極低音域,其音高的組合正是先前出現過的死亡和弦, 以此呼應前段的使用,並做為樂曲終結(如【譜例 3-2-6】所示)。. 21.

(34) 【譜例 3-2-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衛兵〉E 樂段。. 關於樂曲〈衛兵〉之曲式與音樂特質,筆者將其彙整為【表 3-2-1】。其中速 度與拍號的運用,因非單一不變,故皆以整體性且穩定為基準,例如 A 至 D 樂段 中,雖部份樂句亦使用拍號記譜,但因變化繁複,故暫略;直至樂曲進行到 E 樂 段,呈現持續且穩定的 4/4 拍時方列於表中。 【表 3-2-1】第一首〈衛兵〉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 段落. 樂段. Introduction (A). 速度. 拍號.  = 88 /  = 40. 器樂導奏.  = 44, rit…  = 66. 加入人聲. I. 先後於大鍵琴與弦樂演奏死亡 和弦。由緩板進入急板樂段。. (B) II. 附註. (C). presto. 以擊樂做為急板樂段的先鋒。. (D).  = 60. 由急板回復至緩板速度。. (E).  = 40 recitando. III. 4/4 22. 以鋼琴彈奏死亡和弦,呼應 B 樂段的呈現。.

(35) 第三節 第二首〈鄉間漫步〉 第二首〈鄉間漫步〉,副標題〈漫步〉,屬於以擊樂與弦樂為主軸的樂曲,曲 長約三分四十秒。此曲依練習號碼可分為四個樂段,其中 F 與 G 樂段,使用的素 材具一致性,故將這兩個樂段歸為同一段落。此曲由緩板開始,呈現鬆散單薄的 聲響,中段時逐漸趨向密集,而後又漸次削弱張力。配器方面並無管樂音色的安 排,筆者臆測,是為了以人聲與長笛二重奏的第三首樂曲做準備,方選擇在此省 略管樂樂器;致使前後接續的兩首樂曲能於音響色澤上加以區分,並突顯各自特 質。 由旋轉鼓(Rototoms)與小提琴一組為起點,共同演奏由密至疏的音群(如 【譜例 3-3-1】所示),隨之引導出大提琴的旋律,大鍵琴則和緩地彈奏著無節奏 規範的零星音群。 【譜例 3-3-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鄉間漫步〉F 樂段。. 至 H 樂段,改由小提琴與大提琴為一組,相互堆疊成三度和弦,或是一同轉 化為快速音群,旋轉鼓雖為另一獨立聲部,但亦以密集的敲擊,與弦樂共同累積 音樂的密集張力;人聲在此樂段大量運用音堆的技巧,使致每個字詞皆由多個泛 23.

(36) 音所組成(如【譜例 3-3-2】所示)。有關人聲的音堆技巧與記譜,將於爾後第十 節綜合分析時,做進一步的探討,故此處僅略述音樂現象。 【譜例 3-3-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鄉間漫步〉H 樂段,第十頁第 二行樂譜。. 自第三段落起,配器上回復至旋轉鼓與小提琴的搭配,共同演奏穩定的八分 音符節拍;大提琴則為另一獨立聲部,在每組由疏至密的音群中,加入旋律線條 (如【譜例 3-3-3】所示)。 【譜例 3-3-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鄉間漫步〉I 樂段,第十一頁 第一行樂譜。. 24.

(37) 筆者將〈鄉間漫步〉的樂曲特色整理為【表 3-3-1】,由此可綜觀節奏特色上 的安排,即可彙整出其間的相似性與發展性;例如最初由密至疏的音群,至結尾 段落的穩定節奏,以及由疏至密的音群等;且前後段落使用相同的樂器組合。 【表 3-3-1】第二首〈鄉間漫步〉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 段落. I. 樂段 (F). (G). II. III. 速度. 節奏特徵與配器組合. lento recitando. 由密至疏的音群: Rototoms, Vln. 由密至疏的音群: Rototoms, Vln.. 無小節線記譜。每個 聲部樂句的起始,皆 交錯無序,形成散落 的聲響。 聲部間趨向一致性 的聲響,如弦樂共同 演奏音程,或與人聲 有齊奏的拍點。節奏 密度漸緊密,擊樂使 用三十二分音符的 滾奏,而弦樂演奏稠 密的顫音。. (H). (I). 附註. 穩定節奏:Rototoms, Vln. 由疏至密的音群:Vlc.. 25. 回復至第一段落的 零星聲響,符值倍增 至八分音符之長度。.

(38) 第四節 第三首〈女侍官〉 如前文所述,本節之探討範圍除第三首樂曲〈女侍官〉外,其後的第一過門 段落亦含括於內。第三首樂曲〈女侍官〉,副標題〈幻想瑪絲格瑞芙女士〉,係應 為長笛與人聲的二重奏,曲長約兩分五十秒,使用圖像記譜,鳥籠的圖形更加突 顯國王與紅腹灰雀的意象(如【譜例 3-4-1】所示)。第一過門段落,曲長約一分 三十秒,由擊樂節奏開始,續以英國舞曲為素材,27惟各樂器皆以自身獨有的調 性呈現,致多種不同調同時平行演奏,形成特殊的複調聲響。 【譜例 3-4-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女侍官〉J 樂段。. 27. Jonathan Harvey, “Maxwell Davies’s ‘Songs for a Mad King’,” Tempo, New series, no. 89 (Summer 1969): 3. “The first transition is a parodied English dance which accelerates and gets denser and louder.” 26.

(39) J 樂段中,直向旋律為國王的聲部,演唱者以“t、k”“ch、k” “tu、ka” 此三組子音發音,模仿鳥叫聲,展現出王者試圖與鳥溝通的情境。橫向樂譜則為 長笛旋律,長笛可自行安排此五小節的次序,另一方面又必須亦步亦趨地跟隨人 聲聲部,模仿其片段素材,使長笛與人聲形成交疊或呼應的對答。本樂段中已呈 現完整詩詞,而在重複使用的詞句上,作曲家亦採用相近的旋律,例如“I mean no harm”與“to remember”(如【譜例 3-4-2】與【譜例 3-4-3】所示) 。樂曲進行間, 擊樂演奏者吹奏鳥笛,點綴式地伴隨著人聲與長笛;而其他樂器演奏者,則各自 手持一個以發條控制的機器鳥,製造出零星的鳥鳴。 【譜例 3-4-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女侍官〉J 樂段。. 註:上列樂譜取自於不同樂句,藉以觀察相同歌詞間音高配置的關係。 【譜例 3-4-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女侍官〉J 樂段。. 註:上列樂譜取自於不同樂句,藉以觀察相同歌詞間音高配置的關係。 27.

(40) 當人聲演唱完畢,機器鳥的聲響也漸次微弱時,即接續進行以擊樂為首的第 一過門段落。以大鼓為基底,逐漸加入其他的鼓類樂器,例如小鼓、邦哥鼓(bongos) 與塔布拉鼓(table)等,皆以雙手拍擊,並使其成為自由的獨立聲部,且於接近 曲末時速度逐漸加快,並加入吊鈸。此擊樂樂段一直持續,至下一首的樂曲開頭, 朗誦者第一個字詞“sweet”的正拍,即為此段擊樂聲部的頂點。除最初大鼓有兩 小節的記譜之外,其餘部分作曲家僅以文字敘述,提供演奏者即興發揮的空間。 K 樂段以英國舞曲的旋律為主體,四小節為一句,兩個樂句為一循環(如【譜 例 3-4-4】所示)。此樂段一開始,為大提琴與人聲相互接續所構成的單旋律,人 聲延續演唱最後的詩詞“no harm”;此單旋律以舞曲的旋律為主軸,使用倒影手 法創作而成(如【譜例 3-4-5】所示)。 【譜例 3-4-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主旋律。. 【譜例 3-4-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K 樂段。. 28.

(41) 舞曲的主旋律,由單簧管以 G 大調正式呈現;自第三小節起,附加弱音器的 小提琴與原有的大提琴,分別以 D 大調與 d 小調,加入此旋律的演奏;三者齊聲 演奏,融合出特殊的複調聲響,此聲響也因調性的安排,構成以五度音程為基底 的音響色彩(如【譜例 3-4-6】所示)。 【譜例 3-4-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K 樂段,第十三 頁第三行。. 至 L 樂段加入大鍵琴,因鍵盤樂器具備可同時演奏多聲部之特質,故調性方 面亦特別安排,例如高音聲部使用非一般常見的大小調調號─F#、Bb、Fb,低音 聲部則為 C 大調;且節奏方面,以 8:6 的比例領先其他聲部,故原本八小節的 旋律,在大鍵琴聲部,僅需六小節的時值即演奏完畢(如【譜例 3-4-7】所示)。 如此獨特的調性與節奏,再加上大鍵琴本身顯著的音色,綜合這些參數,使得原 本單純的複調旋律,忽然間變得錯亂且無序。. 29.

(42) 【譜例 3-4-7】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L 樂段。. L 樂段開始兩小節後再加入短笛,調號與小提琴相同皆為 D 大調;因調性上 的伏筆,短笛與單簧管堆疊成五度音程關係,共同演奏舞曲旋律;而小提琴聲部 也從原本的單音線條,增厚成五度音程。聲響方面,因為樂器的添增以及單音的 擴張,五度堆疊之音程關係亦向外擴展,聲響色澤顯得更加厚實(如【譜例 3-4-8】 所示,此為【譜例 3-4-7】方框中音高之統整)。 【譜例 3-4-8】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L 樂段和聲統整。. 筆者將第三首與第一過門段落之音樂特質,彙整為【表 3-4-1】。第三首以貫 穿式(through-composed)體裁創作,樂曲為單段體。而第一過門段落,演奏英國 舞曲之旋律,配器由擊樂為基底,逐漸疊入各項樂器,最後短笛的加入,使其成 為器樂齊奏;這層層推疊的過程中,每項樂器皆各擁獨特的調性,故聲響上交織 成特殊的複調色彩。 30.

(43) 【表 3-4-1】第三首〈在等待的女士〉與第一過門段落之曲式既音樂特質彙整表 曲目. 第 三 首. 樂段. 速度. 調性. 拍號.  = c.54 (K). (L). (M). 備註. 人聲、長笛、 圖像記譜 擊樂. (J). 4/4. 擊樂. 以大鼓為主體 背景,樂曲進 行間逐漸加入 其他鼓類樂 器。. 加入 d 小調. 6/4. 加入大提琴. 英國舞曲旋律 倒影呈現。. 加入 G 大調. 6/4. 加入單簧管. 英國舞曲旋律 正式演奏。. 加入 D 大調. 6/4. 加入小提琴.  = c.40. 第 一 過 門 段 落. 配器使用. 高音聲部為 F#, Bb, Fb 低音聲部為 C 大調. 6/4. 加入大鍵琴. 加入 D 大調. 6/4. 加入短笛. 綜合以上調 性,產生複調 音響。. 31. 大鍵琴聲部節 奏與其他聲部 為 8:6 的不均 等關係。. 延續 L 段落的 全體器樂齊 發展。 奏.

(44) 第五節 第四首〈水上詠歌〉 第四首樂曲〈水上詠歌〉,副標題〈水手〉,此曲以人聲與大提琴為主,擊樂 扮演襯底與點綴的角色,曲長約二分四十秒。大鼓延續第一過門段落的節奏,做 為整體聲響背景(將【譜例 3-5-1】與【譜例 3-5-2】相互參照) ,並加入零星的吊 鈸敲擊,為樂曲添增金屬色彩。 【譜例 3-5-1】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第一過門段落,大鼓節奏。. 【譜例 3-5-2】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大鼓節奏。. 此曲可分為三個樂段,而三段的詩詞皆以“Sweet Thames”為起始;在每次 出現時,亦安排相同的音高,分別為 A 與 C,其音域位置會隨段落的改變,而逐 漸增大(如【譜例 3-5-3】、【譜例 3-5-4】與【譜例 3-5-5】所示)。 【譜例 3-5-3】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N 樂段。. 【譜例 3-5-4】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 【譜例 3-5-5】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P 樂段。. 32.

(45) 在 O 與 P 樂段中,人聲聲部被賦予一特定音型,由 D 至 A 四度下行的曲調 為首,在不同的詩詞中,皆以此旋律呈現。從“flow soft”開始,先以短的樂句 做為暗示,而後於“Flow, burdened by my people”、“to Eden garden”與“unto Eden garden”才完整敘述;大提琴在此扮演著輔助的角色,為人聲提供音高上的 支持(如【譜例 3-5-6】所示) 。 【譜例 3-5-6】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 P 樂段中亦有相同歌詞“flow soft”,與前樂段使用一樣的音型,但移低八度 演唱;此音域的向下延伸,應是為其後大跳張力做準備─由下至上跳往四個八度 之遠的高音(將【譜例 3-5-7】與【譜例 3-5-8】相互參照)。. 33.

(46) 【譜例 3-5-7】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水上詠歌〉O 樂段,第十六頁 第一行。. 【譜例 3-5-8】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P 樂段,第十六頁 第四行。. 此曲詩詞中括號內的句子,28在樂曲中以極低音域,幾近同音的連續反覆, 呈現出呢喃語氣,並逐漸轉為氣聲,與前後的歌唱樂句,安排截然不同的音響處 理。作曲家藉此音響變化,展現出這句詩詞在文體中的特殊性(如【譜例 3-5-9】 所示) 。. 28. “ deliver me from my people; they are within.” 34.

(47) 【譜例 3-5-9】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水上詠歌〉O 樂段,第十六 頁第二行。. 筆者將第四首樂曲之音樂特質,彙整為【表 3-5-1】。此曲詩詞依“sweet Thames”分為三段,音樂亦遵循詩體的段落創作;全曲雖分為三段,但其段落間 的音樂性格皆相仿,僅 N 段落的最後一個樂句除外。此樂句以突如其來的強音及 快速的齊奏,與前後樂段,產生極大差異的氛圍(如【譜例 3-5-10】所示)。 【譜例 3-5-10】戴維斯《為瘋狂國王的八首歌曲》 〈水上詠歌〉N 樂段,第十五頁。. 【表 3-5-1】第四首〈水上詠歌〉曲式暨音樂特質彙整表 樂段. 速度 = 56. 擊樂使用. 備註. 大鼓由強至弱. 呈現緩慢而鬆散的性格。. 敲奏。. (N)  =100 (O). = 56. (P). = 56. 大鼓與吊鈸 大鼓隱約敲奏. 此段落最後一個樂句,與前後樂段有不同的 聲響安排,其速度增快且加入吊鈸的音色。 回至最初速度,維持在弱的音量演奏。. 一小節 大鼓隱約敲奏. 人聲大跳演唱,並輔以大提琴的上行音群, 累績此曲高潮樂句的張力。. 35.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In fact, his teachers believe that it is his good ear for music that has helped him with the precise pronunci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 especially with a tonal language like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Yuen Shi-chun ( 阮 仕 春 )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ficer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is the foremost innovator in the construction

pop

According to Ho (2003), Canto Pop “has developed since the early 1970s with a demand from Hong Kong audiences for popular music in their own dialect, Cantonese. Cantonese is one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 有向圖(directed graph)、無向圖(undirected

達、創意及思 維,透過音律 的演繹,具體 地展現. 靈活運用在創 作上,樂曲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