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輔導通訊電子期刊第十三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輔導通訊電子期刊第十三期"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原輔導通訊第五十六期)

出版單位: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學務處 諮商輔導中心

出版日期: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執行編輯:康維芬、朱金鳳

【師生專訪特刊】前言

教育學者 Pestalozzi 曾說:「教師如園 丁,學生如花木」,老師們在每位學生的人生 旅程中十分重要,一位好老師能帶給學生終 身受用的啟發,因此本期由諮輔中心特派記 者實習諮商心理師-何佳真,採訪本校 60 級 日間部五專化工科校友楷模-王俊博先生,並 追蹤採訪其心中至為感謝的 40 年前導師-曾 勘仁老師(現定居於彰化,並為建國科大董 事、全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顧問),透過兩篇 採訪內容,期能帶給師長們跨世代的感動! < 人物專訪 > 王 俊 博 先 生 畢 業 後 曾 從事化工、塑膠與唱片業, 最後投入在遊戲產業中,現 任智冠科技董事長,其發展 有目共睹,而人生經驗也十分豐富,本次特地 前往其位於前鎮區的公司進行採訪,欲透過此 專訪,分享其就讀本校期間至今,與導師-曾 勘仁老師難得的互動情誼。本次訪談內容整理 如下:

值得珍惜與表揚的師生情

我們班與導師的互動是非常值得一提 的,當時曾勘仁老師研究所剛畢業沒多 久,擔任學校講師,原本不是我們的導師, 只教我們某一科目,但那時曾老師就像哥 哥一樣,沒什麼架子,大約在四年級的時 候才成為我們班導師,還記得畢業旅行時 老師與其家人一同參加,更增加老師與同 學間的情誼。畢業後隔四、五年,同學間 聯絡變少,曾老師也轉往他校任職,原以 為彼此不會再有聯絡,但第一次同學結婚 典禮邀請老師參加後,往後同學婚禮老師 幾乎每一場都到,讓人感到導師十分念 舊,這是十分不容易的,讓我印象特別深 刻,我覺得曾老師對學生的感情不只是師 生之間的情誼,而是像家人一樣,一輩子 的情份,這是一種老師的新典範,值得表 揚與尊敬。 此外,維繫同學間感情的主要關鍵在 曾老師身上,老師的動力讓同學間的感情 串連起來。不可思議的是三十年後老師還 會參加學生小孩的婚禮,老師雖然已年過 六十,退休了,但仍會和師母從彰化老遠 開車來參加,幾乎每場必到。 在校期間曾老師對我們的影響就是學 業上的協助,而畢業後每次看到他都感動 一次,因為師生情誼昇華為親情,這讓我 們會想要努力學習,如何像老師一樣成為 重情重義的人,這是一種身教,不只是尊 敬老師而已,而是要如何學習老師處人處 世的態度,我想這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效 果。

(2)

全力以赴,成功就是堅持到最後一分鐘 - 勉勵在校學子們 人的一生在學校讀書大部分的時間都 放在課業上,這是一個過程,但畢業後面 對社會是一個新的世界與開始,不見得在 校學的能應用在未來的工作上。畢業後出 社會是另一個學習的過程,就像是就學時 的不同階段(國小、國中……),在每個階 段都要讓自己不斷成長、累積經驗,這過 程也必須像讀書一樣要對家人與自己負 責,承擔家庭與員工的責任,在每個過程 都要戰戰兢兢。 此外,如何挑選你要全力以赴,放手 一搏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每個行業 都有其茁壯與瓶頸時期,有時並非以個人 之力能扭轉的,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自 己在從事每一種工作都是很負責的,我並 非不斷的轉換工作,當自己發現此產業是 有發展性、有願景的,就要不斷的往前跑, 這是為自己工作職業的負責。同時,自己 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此產業的未來走 向,而非一味在某種行業堅持到底。 現在社會新鮮人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太 輕易做決定,沒有反覆多角度的思考(像 是從經營者的角度或是消費者角度),往往 碰到困難就會有很大的挫折感,衝動、逃 避、倦怠是現代人轉行最常出現的態度。 所以我認為自己有沒有做最大的努力、有 沒有再堅持最後一分鐘、有沒有用冷靜的 態度去判斷與思考,是值得去進一步探討 的。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兩 性一心」,兩性指的是「韌性與耐性」,成 功者的個性要像踩不死的蟑螂,不斷努力 與嘗試,並且要堅持走到最後一分鐘;一 心指的是「包容心」,這是成功的方法,我 們要學習不居功諉過,要將成功分享給所 有的人,而失敗不怪罪他人。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在不同行業不管 做幾年都是一個過程,只要是對自己負 責,流淚播種總有收割的一天,這看似簡 單的道理,但涵義深遠,若你付出很多但 仍失敗,你要放棄還是擦乾眼淚重新出 發,有賴個人的判斷與抉擇。

生活管理與更務實的心理建設並進

- 對導師們的期待 目前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比過去高很 多,較沒有階級觀念,在人際管理與關係 互動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有許多老師對 學習與生涯發展的看法不見得符合學生的 需求,有的老師期待學生往最成功的典範 方向努力,讓學生產生錯誤的崇拜,每個 人都想成為佼佼者,產業中頂尖的人材, 但後來成功的人少,這會讓學生產生挫 敗。因此若老師知道有些未來方向過於理 想,就可以跟學生討論與分享未來工作不 止一種,並帶領學生評估現實狀況、給予 更務實的想法,一開始就讓每個學生擁有 清楚的概念,未來學生在面對生涯抉擇與 轉換時,才能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及判 斷。 採訪後記: 感謝王董事長願意接受本中心採訪,訪談過程 中充份感受到他真誠的態度與對工作的熱情,彷彿 讓我上了一門人生中重要的課程。王董事長在結束 採訪後也提到本校方俊雄校長十分用心經營學校 學生和校友的關係,肯定校長年輕有為、有活力, 是學校成長的動力。 期待未來能有機會再邀請王董事長蒞校分享 其豐富的人生經驗!

(3)

< 深入報導 > 採訪整理 / 何佳真 諮輔中心實習諮商心理師 40 年前曾勘仁老師於本校擔任實習處主 任兼化工科主任,期間以其令人敬佩的教育理 念及教育愛進行教學,並與學生有密切的互 動,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材。離開本校後, 曾老師陸續擔任東勢高工、海山高工、彰化高 中、台中高工、精誠中學等校校長,退休後現 任建國科大董事、全國私立學校文教協會顧 問。 搭乘高鐵終於抵達烏日站。曾 校長很熱心地前來接我至家 中進行採訪。 透過本次訪問,期待能了解曾老師與學生 的互動方式,以及其擔任老師的理念,以下是 本次訪談內容整理:

擔任導師理念與自我期許

約四十年前,我擔任化工科四年級王 俊博同學他們班級的導師,當時學生資質 都很不錯,不少人選讀工專的原因是想要 早一點進入職場發展,那時又正值教育部 放寬五專設置,我的學生擔心工專的光環 被沖淡了而感到憂心。我鼓勵學生不要氣 餒,有實力最重要,個人的努力才是成敗 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專業實務技術與學術 基礎兩者都要兼顧,前者使你在職場上能 勝任愉快,後者幫你在機會來臨時,得以 繼續深造,完成高學歷的願望,如此經營 出來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 怕工專光環不再的危機意識並不是壞 事,反而成為同學們堅持努力的動力來 源,使同學們更渴望學習、更有目標、更 不敢懈怠。我的職責就是要引領學生樂於 學習,也懂得如何學習,並能適時伸出援 手,協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與障礙, 絕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我鼓勵學生讀書要有方法、講效率, 更不能死讀書,一個人的成功還需要許多 條件的配合,例如做人處事的態度、與人 互動的要領,能否關心他人、做事是否積 極負責等等。因此除了讀書,還要撥出時 間參與正當性的活動,從中學習。 雖然是五專生,但化工科的教材全部 採用外文版本,由專二開始,普通化學、 普通物理、微積分,以至工程數學、物理 化學、有機化學、熱力學、單元操作、程 序控制等等專業科目的教科書,幾乎全部 與台大或成大化工系一樣,因為學生可塑 性高,只要反覆多提示幾次,他們也可以 學得很不錯。我還安排學生在化工單元操 作實習課時,到成大化工系實習,記得有 三年,化工科與土木科全國性高考的榜單 上只出現台大、成大、北工專及高雄工專 的學生名字,而高雄工專佔了一半名額。 身為導師的我,希望他們將來都能成 為社會上有用的人,甚至成為社會的中堅 份子,四十年後的今天,看到這些學生的 表現,感到十分欣慰。我們有緣成為師生, 我很高興能分享到他們的成就與喜悅。 寬敞的住家空間方便學 生到訪,最高紀錄一次有 兩百位學生前來拜訪曾 校長。

(4)

與學生像家人般地互動

在我教學生涯中都是以一貫的教學理 念對待每個學生,在校時我關心他們的學 業與行為,畢業後我也關心他們的發展, 有時還協助他們就業。不少學生畢業後仍 與我保持密切的連繫,我記得有三、四位 學生畢業後在我家住了一段日子,直到工 作有著落。此外,有好幾位學生結婚時是 我內人去提親的,而以前都是參加學生的 婚宴,現在則升格參加學生娶媳婦或嫁女 兒的喜宴,每次我參加他們的喜宴,都有 一點像在開同學會。 王俊博同學是高雄工專化工科第四 屆的學生,個性活潑開朗、待人親切誠懇、 做事熱心又負責,因很會唱歌,同學給他 「歌王」的封號,學生時代就讓人感受到 其擁有事業成功的特質(樂觀、積極、謙 虛、善良、有理想、有抱負、不怕挫折…… 等等),至今仍沒改變,事業那麼成功,和 同學的情誼至今仍維持得很好。 他們那一屆的學生都很傑出,他們在 五專畢業後大都能修完大學課程,不少人 獲得碩、博士學位,有在大學當教授的, 也有在化工廠當廠長、經理的,還有幾位 是創業有成的。例如魏國強同學很早以前 就已經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名教授,賴名言 同學事業有成之後,還擔任國際社會的要 角。 這一屆同學每隔幾年都會來我家辦同 學會,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從學生時代就相 當能幹,有一次學校要我承辦一場「技術 發表會」,對業界與學界發表,全班同學連 夜加班,主動幫我佈置場地,修補視聽教 室的老舊窗簾,活動才得順利舉行,這種 精神對其日後的發展是有正面意義的。 訪談中曾校長所闡述的 教育理念令人佩服。

學生時代是成功的關鍵期

- 鼓勵目前大學生 大學時代是人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 生理的發展以臻成熟,體能最好、活力最 強、反應快、記性特別好,加上這段時間 沒有家庭或事業的負擔及困擾,可以專心 學習、有教授可以請教、又有同學可以一 起探討,所以學習成效最高,任何一項專 業領域,只需幾年的時間就能成為專家。 但是卻有不少年輕人,不知珍惜如此 寶貴的時光,輕易地把它糟蹋了。有人告 訴他,中學讀得太辛苦了,上大學就可以 好好玩幾年,殊不知中學課程只是基礎, 大學課程才是關鍵;有人以為將來工作不 能勝任時才去學就可以,卻可能因此永遠 也找不到工作;有的人凡事依賴父母,缺 乏理想,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更欠 缺責任感,總是提不起學習動機;有的人 因基礎不紮實,課業遇到挫折就自暴自 棄、得過且過,等到時間被混完了,到社 會上因缺乏一技之長而到處碰壁、一事無 成,這時後悔來不及了,如果這時才覺悟 要發奮圖強,往往因環境的因素以及學習 能力的減退,以致事倍功半,勞碌終生。 年輕人對自己要有信心,做事要有目標, 對未來要有期待,遇到問題時要懂得尋求 解決的策略,並能付諸行動,適時檢討修 正。無論如何要把學習動機激發出來,把 自己的缺點或不足之處補救過來,如果一 次學不會,可以再多學一次,相信自己一 定可以學會。

(5)

此外,因為科技進步、資訊發達,現 代的年輕人都會運用電腦查尋資料或輔助 學習,既方便又有效,只要肯努力學習、 肯請教老師,想成為專業高手並不困難。 然而,想找到好的機會,就要先建設好自 己,如果經日游手好閒又不學無術,以為 找到機會就能發展,或以為眼前找不到機 會,一定要到遙遠的地方,踏遍千山萬水 去找,那麼結果一定落空。其實機會到處 都有,也常在你眼前飄過,如果你沒有能 力,你就看不到它,也抓不到它,機會總 是飄來飄去,稍縱即逝。機會是留給準備 好的人用的,如果你沒有準備好,既使看 到機會,不但抓不到它,它也不會等你, 更有意義的是,如果你的能力夠卓越,你 甚至可以為自己、為別人創造機會。 除了學業之外,大學生要學的東西還 很多,例如:做人處事的道理、終身學習 的能力、興趣才能的培養、社團活動的參 與、結交益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為追 求一生的幸福,也應開始認識異性朋友, 大學的時間有限,想要面面俱到,要懂得 妥善規劃,並有效運用你的時間,則未來 你的人生一定是彩色的!

不斷看到學生的優勢,責備不如引導

我覺得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老 師如能撥出一些時間認識學生,了解學生 在生活上及課業上有哪些困難,並指導學 生予以補救改進,同時也能了解學生的優 點,鼓勵學生積極向上,使其學習順利, 這樣對學生幫助很大。其次,以過來人的 身份,分析現況及未來的趨勢,協助學生 拓展視野,強化人生的目標,並激勵學生 學習動機,開發學生的潛能。再其次,激 勵學生營造成功的特質,加強學生人際關 係的發展、自信心與挫折容忍力的培養, 積極負責態度的建立……等等。 故總統經國先生說過「我們輔導青年 的方針,是愛護青年,而不是迎合青年, 要理解青年,而不是放任青年」,所以「教 育就是要運用你的智慧來啟發學生,發揮 你的愛心來教導學生,特別是以自己的人 格來陶冶學生」。 總之,身為一位老師,用心很重要, 多一份指導,學生可減少許多挫折與摸 索;多一份關心,學生可獲得更大的信心 與成就;多一份真摯的感情,學生將會懷 念你一輩子。 這天風塵樸樸從高雄 前往彰化秀水鄉採訪 曾校長,訪談過程中 如沐春風的感受,就 如秀水鄉的好風景, 讓我感受到身為一位 教師,不僅只傳授學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生活常規 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當校長與夫人送我離開彰化時, 我帶著滿滿的感動與收穫結束訪問返回高雄。而這次我 獲得最棒的禮物,就是認識兩位值得學習的長輩與朋 友!

<教職員工輔導知能研習>

1.講題:治療性卡片在學生輔導上的應用 講師:黃錦敦 諮商心理師 時間:100/06/14(二),13:30-16:30 地點:諮商輔導中心 會議室 2.期末教職員工輔導知能研習 講題:影響我一生的老師和親友 講師:劉大潭 先生 時間:100/06/27(一),09:30-11:00 地點:行政大樓 B1 國際會議廳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將某位學生的座位調整到教室後方,但是該班導師未在第一時間通知家長與家

人群分裂成不同的光 譜,我們堅持正治不 入校園,製定全面關 顧學生的指引,讓學 校成為⼀塊平和的⼟.

首先第一個是堅強 ,每當自己想放 棄做一件事時,我會想起孤兒們的 情況,我們也要學像他們一樣堅強 起來。第二個是 笑

她寫道,當我們在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義務時,最能 感受到 Ikigai 。關於 Ikigai ,感受就是最誠實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

(1999) Resiliency in Action) ,我們 對組員在強化活動中有高 的期望,期望他們能為學校 作出貢獻,同時亦希望藉此

本學年,我們在Google Classroom 建立各級「德育及成長」課室,發放 有關內容的素材,關顧學生在疫情期

我們衷心感謝各協作學校的參與,並在實施的過程中與我們進行專業交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