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設計專利侵權之判斷及其損害賠償之計算-以美國法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設計專利侵權之判斷及其損害賠償之計算-以美國法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 碩 士 論 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Law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College of Law,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設計專利侵權之判斷及其損害賠償之計算 -以美國法為中心 A Study on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Damages: In terms of the U.S.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沈宗倫 博士 Advisor: Professor Chung-Lun Shen, S.J.D. 研究生:陳奕之 Yi-Chih Alex Chen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July, 2014.

(2) 論文摘要 自 Apple v. Samsung 案後,設計專利之制度再次引起眾人之目光,然而,探討此制度衍生 相關爭議之文獻仍舊少之又少,且多僅係針對單一爭議為論述;為期能對實務及學術研究領域 皆盡棉薄之力,並推廣相關知識,本研究選擇設計專利作為研究之標的,就權利遭受侵害時之 救濟,特別是侵權判斷與後續損害賠償計算等實體事項為主軸,利用美國設計專利制度為中心, 並適當補充我國法制與司法實務,以研究設計專利之發展與演進。 為完整探討設計專利之議題,本研究將於第二章就整體制度進行思考,並藉由歷史資料與 實證研究,全面針對制度緣起與商業應用分析比較,並概述設計專利之取得要件與救濟途徑; 復於第三章研究司法實務對設計專利侵權判斷之見解,歸納整理出判斷方式之演進,從制度面 出發,併用客觀嚴謹之法學方法與靈活之商業邏輯分析,比較我國與美國間之異同,以及見解 疏漏之處,藉由二階雙軌判斷方式之建構,嘗試解決目前困境,使專利權人得以合理期待判斷 結論;於確定侵權事實存在後,專利權人必將訴請高額賠償,法院是否能夠合理保護專利權人, 補償其損失,卻又能給予侵權人有效警惕,以嚇阻侵權之事一再發生;惟問題在於權利之主張 有如雙面刃,法院應如何計算,方為妥適-係基於法制為計算損害賠償依據,或依據商業實務 做適當判斷?本研究將於第四章以闡述我國與美國對損害賠償規範之變遷為起點,描述我國與 美國司法實務對於各計算方式之應用概況,並分析各計算方式於適用時所面臨與產生之問題, 進而提出應以遵循專利中立性所為之專利評價為依據之計算方式,嘗試於合理範圍內,適度的 保障專利權人之權利與維繫市場之公平競爭,並提高最終損害賠償計算結果之可預測性;希冀 藉由本研究之探討,能有助於設計專利制度欲維持市場公平競爭,達成專利權人、技藝利用者、 消費者三贏局面之政策目的得以順利體現。. 關鍵字:設計專利、新式樣專利、侵權判斷、通常觀察者測試、新穎特徵測試、修正式通常觀 察者測試、損害賠償計算、專利中立性. -I-.

(3) ABSTRACT Design patent system has once again caught our attention since the litigation between Apple and Samsung; though disputes remained, there are only a handful of scholarships dedicated to discuss this system and its systematic problems. More likely than not, these scholarships only focused on specific issues, rather than examine the entire system. This article intend to provide an account more broadly discuss issues within the regime, namely, problems with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associated damages in terms of the U.S. perspective; while adding Taiwan’s law and judicial opinions. Hope the thoughts provided could benefit current practices as well as academic researches. Chapter I of this article described how the research would be done. Chapter II examined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scholarships to discover the shape of design patent system to come, next compil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of design patents issued to observe how the system has been used; further, discuss the requirements to receive such patent and how the right is relieved when infringed. Relied on such background, Chapter III studied judicial opinions delivered by Taiwan’s Courts and the U.S. Courts regard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and scrutinized different standards of such determination through legal and business approaches to elaborate pitfalls of each standard; this paper then argued it would be reasonable to apply a “two-step, two-pronged test” by using “obviousness valuation” as an indicator. Recognizing for public to approach a design should not be compromised to compensate patentees’ damages, Chapter IV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disadvantages of each damages assessing method through interpreting changes of the law related and the judicial opinions; thus, proposed the damages should be assessed based on “patent valuation done pursuant to patent neutrality” to reasonably compensate patentees’ damages. Lastly, Chapter V provided a retrospect of the entire research, and wish the design patent system could achieve its purpose, then reach a triple-winning solution between patentees, general public interests, and consumers. Keyword: design patent、determination of infringement、ordinary observer test、point of novelty test、 modified ordinary observer test、assessment of damages、patent neutrality. -II-.

(4) 碩士論文學位口試及格證明. -III-.

(5) 謝誌 克服身體上之種種不便,從紐約州大取得航太工程學士,順利應屆考取政大法科所,因其 學習領域截然不同,而忐忑不安,至今記憶猶新;忽爾匆匆、光陰飛逝,三年又過,不負所期, 如今已順利完成學業,常鼓勵自己:吾心信其可行,縱有移山填海之難,仍須全力以赴,不達 目地決不罷休。經過法科所的訓練,學海無邊,愈深入學習,方知自己的不足,就所學來評估 自己,如今少了幾分自負,多了幾分自信,關關難過,關關過,感謝各方的協助與包容,心中 滿滿的都是「感謝」,而我相信一切還會漸入佳境的,再次申謝! 如今,論文已屆付梓之際,能完成碩士學位,首要感謝父母養育栽培的苦心,一路上對於 我在精神、經濟等各方面提供全力的支持,使我得以心無旁鶩,完成此一人生階段的重大目標, 感謝他們在未受法學訓練的情況下,履次以「強迫中獎」方式閱讀我的論文,期使內容論證與 用字遣詞能為一般讀者所容易理解;另外,感謝我的貼身助理 Rivayana April Yanti 三年來的 細心協助與忍受我的臭脾氣。感謝我的智慧財產權法啟蒙老師,兼指導教授沈宗倫博士,對於 我在此領域之興趣啟發與知識養成,居功厥偉,並帶領我就專利法各相關議題深入研究,不斷 撥冗與我討論,使我能夠順利完成論文撰寫;除此之外,感謝智慧財產法院熊誦梅法官與所上 李治安教授,於論文口試時見微知著的指導,明確點出論文弱點所在,使其得以修正以臻健全。 本研究共計二百餘頁,作者雖己竭盡所能的多次校對和修正,礙於時間與個人能力之限制, 想必仍有待精進空間,敬祈各位先進若對於內容有所疑惑,亦或發現錯誤與瑕疵,甚至於見解 及觀念上之指教,本研究作者將誠心接納所有願意撥冗閱讀本研究之諸先進的寶貴意見,來信 批評與指教請寄至:100652014@nccu.edu.tw。 最後,感謝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的所有老師和助理,與眾多同學及朋友們,在這三年間, 對我的幫助,有諸位的細心愛護、鼎力協助,我才得以順利畢業,僅以此論文,獻給所有幫助 過我的貴人們。 陳 奕 之 謹誌于台北內湖 民國 103 年 7 月. -IV-.

(6) 目錄 論文摘要……………………………………………………………………………………………….I ABSTRACT………………………………………………………………………………………......II 碩士論文學位口試及格證明………………………………………………………………………..III 謝誌…………………………………………………………………………………………………..IV 目錄………………………………………………………………………………………………...…V 附件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001. 第二節. 研究方法…………………………………………………………………………….003. 第三節. 論文架構…………………………………………………………………………….004. 第二章. 設計專利緣起與法制……………………………………………………………………005. 第一節. 概說………………………………………………………………………………….005. 第二節. 設計專利緣起與發展……………………………………………………………….005. 第一項. 制度之緣起……………………………………………………………………..005. 第二項. 產業應用現況-以既存專利為統計基礎……………………………………..013. 第三節. 第一款. 我國設計分類導入及產業分佈…………………………………………...014. 第二款. 美國設計分類導入及產業分佈…………………………………………...017. 第三款. 我國及美國設計在產業之分析…………………………………………...023. 設計專利法制……………………………………………………………………….024. 第一項. 工業設計之概念………………………………………………………………..024. 第二項. 相關法規………………………………………………………………………..025. 第一款. 國際公約概述……………………………………………………………...025. 第二款. 我國………………………………………………………………………...027. -V-.

(7) 第一目. 專利法…………………………………………………………………027. 第二目. 專利法施行細則………………………………………………………029. 第三目. 專利審查基準…………………………………………………………030. 第三款. 美國………………………………………………………………………...031. 第一目. 專利法(Title 35 USC) ………………………………………………...031. 第二目. 專利法與商標法施行細則暨專利商標局辦事細則 (37 C.F.R. Chap. 1) …………………………………………………….032. 第三目 第四節. 設計專利標的、要件與救濟……………..………………………………………….034. 第一項. 適格標的………………………………………………………………………..034. 第二項. 專利要件………………………………………………………………………..036. 第三項. 設計專利侵權救濟程序暨智慧財產法院之介紹……………………………..039. 第五節 第三章. 專利審查基準(MPEP) ……………………………………………….033. 小結………………………………………………………………………………….041. 設計專利侵權判斷與分析………………………………………………………………043. 第一節. 概說………………………………………………………………………………….043. 第二節. 現行設計專利侵權判斷流程……………………………………………………….044. 第三節. 從司法實務觀察判斷方式之演進………………………………………………….048. 第一項. 美國之判斷方式………………………………………………………………..049. 第一款. 設計專利之明文至通常觀察者測試(1842-1871) ………………………..050. 第二款. 通常觀察者測試之確立(1871) …………………………………………...052. 第三款. 通常觀察者測試至新穎特徵測試(1871-1984) ……………………….….055. 第四款. 新穎特徵測試之增加(1984) ……………………………………………...065. 第五款. 通常觀察者測試與新穎特徵測試間之關聯性(1984-2008) ……………..073. 第六款. 修正式通常觀察者測試之創設(2008) …………………………………...080. 第七款. 修正式通常觀察者測試後之情形(2008-2013) …………………………..089. 第二項. 我國之判斷方式……………………………………………………………..…094. -VI-.

(8) 第四節. 第一款. 2000 年-2008 年 6 月……………………………………………………..095. 第二款. 2008 年 7 月-2013 年……………………………………………….…….101. 判斷方式之分析與比較…………………………………………………………….110. 第一項. 第一款. 判斷標準之個案依賴性……………………………………………..…….111. 第二款. 判斷標準之歷史回溯性…………………………………………………...113. 第三款. 判斷標準之利弊分析……………………………………………………...115. 第二項 第五節 第四章. 不同判斷方式之利弊分析…………………………….……………………….110. 較佳判斷方式之提出…………………………………………………………..117. 小結………………………………………………………………………………….124. 設計專利損害賠償之計算…………………………………………………………...….125. 第一節. 概說……………………………………………………………………………....….125. 第二節. 設計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相關法律………………………….………………...….126. 第一項. 設計專利侵權之法律責任……………………………………………………..127. 第二項. 我國專利法有關設計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沿革……………………………..128. 第三項. 美國專利法有關設計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沿革………………………….….133. 第三節. 司法實務應用概況………………………………………………………………….142. 第四節. 計算方式之分析與比較……………………………………………………...……..146. 第一項. 第一款. 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147. 第二款. 侵權人獲利………………………...…………………………………...….150. 第三款. 合理權利金……………………………………………………...……...….153. 第四款. 專業人員判斷………………………………………………………......….155. 第二項 第五節 第五章. 不同計算方式之利弊分析…………………………..……………………...….146. 較合理計算方式之提出……………………………………..……………...….156. 小結……………………………………………………...…………………………..158. 結論……………………………………………………...……………………………….160. 參考文獻………………………………………………………………………………………...….167. -VII-.

(9) 附件目錄 附件一:S.269 號法案……………………………………………………...……………………….172 附件二:專利局 1841 年年度施政報告…………………………………………………………….177 附件三:S.220 號法案………………………………………………………………………………179 附件四:Egyptian Goddess, Inc.再審及全院聯席審理聲請書…………………………………….184 附件五:Apple Inc.法院之友意見書……………………………………………………………….202 附件六:美國專利法 1887 年增修條文…………………………………………………….………223 附件七:Mark A. Lemley 等 27 位法學教授法院之友意見書………………….………………….225.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鑑於商業活動大多係以增加獲利或提升競爭地位等有形或無形之價值為目的,. 為獲致豐碩成果,各產業均無所不用其極以擴大利基,而智慧財產權衍然成為藉由 無形資產獲利不可或缺之一環,其重要性於商業往來與競爭範疇亦與日俱增,各國 不僅皆積極參與國際組織,透過公約、條約與協定之簽署,並於國內制定各種相關 法律,概括稱為「智慧財產權法」,目前,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包括:專利法(發明專 利、新型專利、設計專利)、商標法(商標、證明標章、團體標章、團體商標)、著作 權法(著作人格權、著作財產權、製版權)、營業秘密法、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 植物品種及種苗法、公平交易法(不公平競爭)等。 智慧財產權法之議題甚廣,實無法於單一論文深入探索各種議題,基於本研究 作者另具備理工背景1,並於確定問題意識階段即展現欲設法整合所學知識之企圖心, 故本研究將以專利2為起點。 專利類型主要有功能性排他權(即發明專利和新型專利)及裝飾性排他權(即設計 專利),前者之保護標的係研發成果,而後者則係具視覺訴求之物品外觀,惟國內外 期刊及相關學術論文大多就功能性排他權予以討論,與裝飾性排他權相關文獻之質、 量皆較不充裕,然而,由此所生之爭議絲毫不亞於功能性排他權。另外,設計專利 雖不保護純功能性之物品造形與純藝術創作,但其所保護之物品外觀卻又可能同時 為著作權3及商標4所保護,此一方面於適格標的之判斷具有相當挑戰性,另一方面於 多重保護與複數請求權存在與否之議題,亦值得深究;因其具多重保護存在之特性,. 1. 作者於就讀此學位前,已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航空太空工程學士學位。 相對於其他智慧財產權法,專利制度較能夠充分結合理工知識。 3 例如:美國的自由女神像(the Statue of Liberty)即曾受著作權(美國著作登記第 9939-G 號)及設計專利(D011,023) 所保護。(該著作權及設計專利皆已過期) 4 例如:可口可樂公司之曲線瓶(the contour bottle of Coca-Cola)即受商標(美國商標第 696,147 號)並曾受設計專利 (D048,160)所保護。(商標部分只須商標權人持續為商業使用並繳交註冊,即可存續;惟該設計專利已過期) 2. -001-.

(11) 故設計專利堪為智慧財產權法制之整合5,此與本研究作者欲成為整合性人才之想法 相符,希冀完成之研究成果能結合實務及學術領域,以符合現今產業之需求。 設計專利除具有整合之特性外,基於其保護標的為工業產物之設計或物品外觀, 依巴黎公約第 1 條(Article 1)與第 5 條之 5(Article 5quinquies)規定,於簽署該公約之 國家,均應受到保護,惟「設計」究應以何種智慧財產權加以保護方為妥適,礙於 各國於公約簽訂與修訂時皆無法達成共識,故公約中並未明文規範,而係由簽署國 自行決定,此爭議延續至今,仍懸而未決;目前世界上主要可分為兩種保護類型: 一為本研究所欲探討,以設計專利為導向的保護制度,採取此制度者,包括我國、 美國、中國、日本等;另一種則係透過類似著作權導向的保護制度,即工業設計或 設計權加以保護,而採行此作法者包括法國、德國、西班牙、英國等;有關設計之 概念與國際相關規範,本研究將於後續介紹之6。 辨明設計專利之適格標的後,專利之取得僅須申請之設計符合各種專利要件, 始足當之,至於如何將專利商業化,以獲取利益和提升競爭力,與如何於專利遭受 侵害時,透過適當救濟管道獲得充分補償,實係較為困擾之議題;就兩者性質以觀, 前者係專利權人「積極」且「主動」,對既有市場版圖進行擴張,屬於「攻擊性」 手段,而後者則係專利權人「消極」且「被動」,於競爭對手攻城掠地,侵蝕市場 版圖時,採取之應對措施,屬於「防禦性」手段,縱使最好的防禦即係攻擊,惟於 競爭對手兵臨城下時,如何運用適當救濟管道力挽狂攔,透過訴訟加以防禦,獲得 充分補償,仍舊相當重要,故本研究將針對專利遭受侵害時之救濟為探討。 有關專利遭受侵害時之救濟,在專利權人能夠獲得充分補償前,必須通過侵害 判斷及損害賠償計算等兩大重要關卡,又設計專利不具有如同發明專利與新型專利 皆包含相當程度技術內涵,侵害判斷及損害賠償計算較易尋求客觀判斷標準之特性, 設計專利因其抽象性,相關爭議之判斷往往易淪為主觀意識,故為設計專利發展出 一套客觀與有說服力之標準,不僅具有挑戰性,且至為重要。 5. 除專利、商標、著作權外,該物品外觀公開前,屬營業祕密保護範疇,權利取得後之行使,則有維持公平交易 之考量。 6 參照本研究第二章.第三節.第一項、第二章.第三節.第二項.第一款。. -002-.

(12) 承前所述,因公約未限制各國應如何保護設計,從而權利內涵將因地域而有所 差異,即便係採取專利制度之國家,基於專利制度係遵循屬地主義,故亦未必相同, 綜觀各國制度,美國對設計之保護從申請與審查,乃至後續侵害判斷皆較為完善, 且與我國高度相似7。經重複定位與辨明範圍,本研究欲以美國設計專利制度之救濟 為中心,亦即針對設計專利之侵害判斷及損害賠償計算加以著墨,並適當補充我國 法制與司法實務,作為對本土之回饋,故將本研究題目訂為「設計專利侵權之判斷 及其損害賠償之計算-以美國法為中心」。 值得注意者,就本研究作者所搜集之文獻以觀,法制層面似乎僅對於損害賠償 範圍有進行規範,針對應如何判斷侵害則必須仰賴司法實務發展,始能一探究竟; 因此,本研究於侵害判斷章節將利用不同時期之司法裁判為論述基礎,而針對損害 賠償章節將回歸法制沿革為介紹。.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作者係先概略性的檢索並檢視既存文獻以便建立問題意識,待研究題目. 確定後,便著手由不同管道搜集相關文獻,資料來源包括: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LII)、the Library of Congress (THOMAS)、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Westlaw®、LexisNexis®、 ProQuest®、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SSRN)、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臺 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等不同管道。. 7. 我國法律制度雖與歐陸法系國家(如德國、法國)較為相似,惟專利法制因受到國際公約、條約與協定,及美國 貿易談判代表(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之影響,故與美國較為相近;又美國司法裁判實務之取得 亦較其他國家容易,從而,我國法院於專利之侵權認定及損害賠償額計算,亦時常參考美國所採取之標準;因此, 本研究決定以我國及美國之法制與判決為討論基礎,以確保有較高之相似度。. -003-.

(13) 完成初步資料搜集後,本研究作者進一步將其歸類為:專書等級、法規文件、 專利文件、訴訟案件、期刊等級、論文等級,且每一類別皆再依中、英文分別歸類, 並加以研讀。礙於資料數量龐雜,恐面臨無法依照預定進度進行研究,計劃之解決 方案為選擇專書與數篇基本概念描述較為詳盡之文獻深入研讀,就針對特定裁判或 細部爭議之文獻,將主要依據關鍵字及文獻作者之見解深入研究,並且註記本研究 作者因此衍生之想法,嗣後再反覆驗證,使本研究成果臻於完善。.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研究除緒論與結論外,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緣起與法制、侵權判斷與分析、. 損害賠償之計算(詳參前揭目錄)。因本研究作者希冀研究成果能對於實務及學術研究 領域皆有所貢獻,並期盼藉此推廣相關知識予一般讀者,故上述三大部分首先將以 淺顯方式呈現設計專利之緣起與法制,使讀者能初步知悉何謂設計專利、產業應用 現況發展、我國與美國之相關法制、如何取得設計專利,與權利遭受侵害時之救濟 管道;次藉由分析我國與美國之司法裁判實務,以完整闡述侵權判斷流程之發展, 並進行利弊分析,再嘗試建構較佳之判斷方式;專利權人在確定侵權事實存在後, 必將盡可能的訴請高額賠償,以充分補償其損失,基於法制為計算損害賠償數額之 依據,本研究將逐步闡述損害賠償規範之沿革,並分析相關計算方式於適用時可能 產生之問題,以嘗試提出較合理計算方式。. -004-.

(14) 第二章. 設計專利緣起與法制. 第一節. 概說 作者於本章將先簡述專利制度之本質及其政策目的,介紹設計專利制度於台灣. 與美國之起源,並以數據與圖表方式呈現既存專利於各產業之分佈情形,嘗試建立 讀者對此議題之興趣,進而鳥瞰相關法制與如何取得權利,概述權利遭受侵害時之 救濟程序,以建構後續理解侵權認定及損害賠償計算之基礎。 欲探討專利相關議題,首先要了解「專利」與「專利物」之差異;與其他智慧 財產相同,專利本質上係無體財產,亦即其與一般動產或不動產係實質有形存在之 特性不同,其研發成果或創作為抽象且無形,須透過實施行為,方能以「專利物」 此種實質有形之形式存在。 專利制度之基本目的係為促進產業發展8,惟發明人、新型創作人或設計人必然 不願將其投入大量時間、人力、金錢所完成之研發成果或創作,無條件與大眾分享9; 因此,國家藉由專利制度創造類似「交易」之概念,透過專利之授予為誘因,鼓勵 發明人、新型創作人或設計人將研發成果或創作揭露予大眾,而其所取得之專利, 則能夠於一定時間與範圍內享有排他權,一方面占有先行者利益,以提升競爭優勢, 二方面則能夠藉此回收成本10。 應注意者,「充分揭露」與「賦予排他權」此種交易,係國家為達成促進產業 發展目的所採取之手段11;換言之,專利權人賦有義務充分揭露其研發成果或創作予 大眾,作為取得排他權之對價,消極面向係藉由專利之公示性,使大眾得預見系爭 專利之保護範圍以避免侵權,且使揭露內容於專利權期限屆滿後,得為大眾所利用12, 積極面向則係允許,發明(設計)所屬技術(技藝)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Person having. 8. 參照專利法第 1 條。 Greg S. Fine, To Issue or not to Issue: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Method Patent Controversy on the Internet, 42 B.C. L. REV. 1195, 1197 -98 (2001) (“Generally, society needs patents to motivat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10 Id. (“Patents assure innovators that marketable inventions will generate profits for themselves, not their rivals. This protection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inspire innovations si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can be extremely high.”). 11 See Dan L. Burk; Mark A. Lemley, Is Patent Law Technology-Specific?, 17 BERKELEY TECH. L.J. 1155, 1161 (Fall 2002) (“Indeed, this disclosure ‘bargain’ between patentees and the public is central to patent policy.”). 12 Id. (“… it permits competitors to make use of the patented invention once the patent expires, ensuring that the invention will ultimately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9. -005-.

(15) ordinary skill in the art,後稱「PHOSITA」). 13. 透過揭露內容,繼續累積創新,以促進. 產業發展14,從而若專利權人未履行揭露義務,不論以積極或消極面向以觀,皆係與 專利制度中「充分揭露」與「賦予排他權」之理念背道而馳,不利於產業發展。. 第二節. 設計專利緣起與發展. 第一項. 制度之緣起 相較美國於 1842 年,即開始利用專利制度保護工業設計15,我國的相關發展. 最早為 1898 年(清光緒 24 年),清廷總理衙門於維新變法期間,依光緒帝旨意, 頒行的《振興工藝給獎章程》16,不僅較晚,甚至可謂係面臨強權攻城掠地後, 身為戰敗國的妥協17。當然,美國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而係由工業產品為首的 製造商,歷經十餘年之遊說18,及許多政治巧合與經濟因素之偶然而逐漸成形19; 我國最初係因戰敗而妥協,多次修法僅係迂迴迴避承諾之義務20或受到強權壓力 21. 而為之,但隨著國人研發及設計能力逐漸提升,以及加入國際組織前後所作的. 努力,目前我國專利(以及其他智慧財產權)制度對於工業設計的保護,與歐、美 各國等已開發國家,已漸趨和諧。以下續就緣起背景敘述之。 13. 參照專利法第 26 條第 2 項與第 122 條第 2 項,依同法施行細則第 14 條第 1 項及第 47 條第 1 項,所謂「通常 知識」包含「一般知識」及「普通技能」;復依專利審查基準(2013 年版)第 2 篇第 1 章,「一般知識,指該發明 (設計)所屬技術(技藝)領域中已知的知識,包括習知、普遍使用、教科書或工具書內所載之資訊,或從經驗法則 所瞭解的事項;普通技能,指執行例行工作與實驗(設計工作)的普通能力」。See also 35 U.S.C. 103; Environmental Designs, Ltd. v. Union Oil Co. of California, 713 F.2d 693, 696 (C.A.Fed.,1983). (相較於我國,美國未於制定法中明文 定義此名詞,而係由法院判決加以建構,旨揭判決提出 6 項判斷時得考量之因素,包括:發明人或創作人之教育 程度、所涉問題類型、先前技術或技藝對該問題所採之解決方式、創新之速度、所屬技術或技藝之困難度、所屬 技術或技藝工作者之教育程度) 14 See Dan L. Burk; Mark A. Lemley, supra note 11 (“it enables others to improve on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during the term of the patent itself, …”). 15 See DONALD S. CHISUM, CHISUM ON PATENTS (2013), §23.02 Historical Development. 有論文指出設計專利制度係因巴黎公約之簽訂而生,惟巴黎公約於 1883 年簽訂,而美國則於 1842 年即賦予設計 專利保護,實有違誤;參照陳雅眉,新式樣(設計)專利修法後之差異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頁 4,2012 年。 16 李達嘉,從抑商到重商:思想與政策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82 期,頁 42,2013 年 12 月。 17 同前註,頁 19-25;鄭中人,論追加專利,智慧財產權,18 期,頁 2-3,2000 年 6 月;鄭淑貞,商人與變局- 以清末新政時期(1901~1911)為探討中心,95 年度崇光學報教師專題研究,頁 1-3,2006 年。 18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Design Patent Protection, 88 IND. L.J. 837, 841 (2013). 19 Id. at 837, 841, 866-70. 20 鄭中人,前揭註 17,頁 2。 21 同前註,頁 3。. -006-.

(16) 1830 年代,美國許多產業,包括鑄鐵工業(cast-iron industry) 22皆蓬勃發展, 惟受限於當時技術,製造之產品大多相當粗糙,雖不至於影響使用,但亦稱不上 美觀23。紐約由當時最大的鑄鐵產品製造商 Jordan L. Mott 所製造的產品主要包括 壁爐、傢俱、大型擺飾,惟其主要係擁有組裝工廠與通路,基本原件仍須由鑄鐵 原料工廠代工24,為擺脫對鑄鐵原料工廠的依賴,並提供市場品質更穩定的產品, Jordan L. Mott 嘗試建造小型熔鐵爐(cupola furnace)熔化生鐵(pig iron),自行製造 產品原件,並將其與鑄鐵原料工廠所製造者相比較,Mott 發現生鐵所製原件具有 較輕、薄之優勢,但熱應力集中時較容易龜裂,故須設法改善熱散能力25,克服 此困難後,熔鐵爐開始廣泛為鑄鐵產品製造商所使用,基於產品已達到相當品質, 不僅使各製造商紛紛透過不同形狀、設計及花樣,以提升產品價值,消費者亦有 較多元之選擇,但此時製造商亦發現,其對於產品外觀與樣式所為之努力,竟然 不受當時任何智慧財產權法所保護26!除鑄鐵工業外,紡織業亦發現相同問題, 競爭廠商開始大量製造他人受市場歡迎之設計,仿冒業甚至因而興起,而設計人 不僅無法排除他人侵害,且亦無任何法律依據得請求損害賠償27。基此,以鑄鐵 產品製造商為首的團體28開始向國會陳情,並且不斷遊說議員提案支持,以智慧 財產權法保護設計29。 當時,曾任參議院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30主席之參議員 John Ruggles 為最大 推手,參考英國於 1939 年制定的英國設計著作權法(British Copyright of Design. 22. See CARROLL SMITH, ENGINEER TO WIN 48-50 (1984).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48. 24 Id. at 848-49. 25 改善熱散能力的方法包括彎曲皺摺、鑽孔、將柱狀原件加工成空心柱等,主要概念皆為增加物體表面積;其他 方法則包括於物品外塗抹散熱係數較高之材料。 26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51. 27 Id. at 854. 28 除鑄鐵產品外,其他如紡織品、煙火、傢俱、義肢等領域之製造商亦在陳情名單之列;署名者之職位多係商人, 但亦有不少機械設計師、技師與科學家。Id. at 856-58. 29 Id. at 858 30 參議院中與專利相關之法案自司法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於 1816 年創設後,皆係由其管轄;直到 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Committee on Patents and the Patent Office)於 1837 年創設後,才將相關權限移轉,此委員會 於 1869 年更名為專利委員會(Committee on Patents),惟 1946 年立法改革法(Legislative Reorganization Act of 1946) 將該委員會予以解散,於司法委員會中,下設專利、著作權與商標附屬委員會(Subcommittee on Patents, Copyrights, and Trademarks),並於 1947 年將相關權限移轉;然而,依照 1994 年參議院程序改革決議(Senate Procedures Reform 23. -007-.

(17) Act),及註冊設計法(Design Registration Act),並於 1841 年 2 月 27 日向第 26 屆 參議院提交 S.269 號法案31(詳參附件一),賦予為法案列舉類型之製造物(article of manufacture),而為之(made for)新穎與原創(new and original)之設計,一年之專屬 「複製權(copy-right)」32,惟其須經「專利局」審查,確認符合要件後,始核發 證書33;該法案未經修正即通過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之審查,並且由委員會主席 參議員 Samuel Prentiss 於 1841 年 3 月 3 日付印34,惟當天係會期末日,且參議員 John Ruggles 之任期亦於當日屆滿,因未獲連任,故此法案即胎死腹中35。. Resolution of 1994, S.RES.227),若干參議院之常設委員會及其附屬委員會皆有所調整,其中即包括專利、著作權 與商標附屬委員會,因該附屬委員會自 1995 年起即告解散,相關權限則直接由司法委員會管轄。See United State Senat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 History, A Brief History of the 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 and Patent, available at http://www.judiciary.senate.gov/about/history/Patents.cfm; National Archives, Guide to the Records of the U.S. Senate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 (Record Group 46), Chapter 13. Records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and Related Committees (1816-1968), available at http://www.archives.gov/legislative/guide/senate/chapter-13.html; Bill Summary & Status - 103rd Congress (1993-1994) - S.RES.227, available at http://thomas.loc.gov/cgi-bin/bdquery/z?d103:S.RES.227:. Last Visit on Feb. 23rd, 2014. 因本研究之探討標的為設計專利,又相關立法過程皆發生於 1840 年前後,故於參議院中,職掌相關法案之組織 為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 31 See S. 269, BILLS AND RESOLUTIONS, 26th Cong., 2nd Sess. (1841), available at http://rs6.loc.gov:8081/cgi-bin/ampage?collId=llsb&fileName=026/llsb026.db&recNum=1249 (本法案共計 5 頁,連結 所示為第 1 頁,欲閱讀完整法案,將連結中“1249”依次修改為 1249-1253 即可). Last Visit on Feb. 23rd, 2014. 32 Id. at §1 ( “That every proprietor of a new and original design made for the following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and not published before the first day of April next, shall have the sole and exclusive copy-right to use the same, for such purpose, for the term of one year …”). 33 Id. at §§4-5. (“… duty of the Commissioner of Patent, …, to receive and register such design, if on examination, the same appears to be new and original, or, if the contrary does not appear, …” and “That upon any original design so registered, …, the Commissioner of Patent, shall certify, under his hand and the seal of the Patent Office, that the design has been so registered, …”). 34 See CONG. GLOBE, 26th Cong., 2nd Sess. 226 (1841),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cg&fileName=008/llcg008.db&recNum=241; See also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63. 有學者指出參議員 Ruggles 之法案迅速通過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審查,係因時任 委員會主席為參議員 Samuel Prentiss,而該二人為合作已久之同事;惟該二人係代表理念相反之政黨,故此說法 似乎有待商榷。See Id.; See also John Ruggles at the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vailable at http://bioguide.congress.gov/scripts/biodisplay.pl?index=R000502 (參議員 Ruggles 屬於民主黨前身 Jacksonian Democrat 陣營); Samuel Prentiss at the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vailable at http://bioguide.congress.gov/scripts/biodisplay.pl?index=P000510. (參議員 Prentiss 屬於共和黨前身 Whig 陣營與 AntiJacksonian 陣營). Last Visit on Feb. 23rd, 2014. 本研究認為參議員 Ruggles 之法案迅速通過委員會審查的關鍵,毋寧係其長期關注專利相關事務,並為 1836 年 專利法(Patent Act of 1836)起草者,且為專利局同年發生大火,提案加速核撥重建經費之議員,又係專利與專利局 委員會之首任主席,這些因素或許皆使其於該委員會中持續占有相當地位;另外,本法案之所以會如此倉促提出 (於 2 月 27 日提出,距離會期末日僅剩 4 日),無非係因其未獲連任之情事所逼,導致最終雖然通過委員會審查, 卻未能成功完成立法程序。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62-63; See also USPTO, December 15th Marks the 165th Anniversary of The Great Patent Office Fire of 1836 - Flames Destroyed a Significant Period of U.S. Patent History,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com/speeches/01-60.htm; Senate Historical Office, Chairmen of Senate Standing Committees 51 (Feb. 2014), available at http://www.senate.gov/artandhistory/history/resources/pdf/CommitteeChairs.pdf. Last Visit on Feb. 24th, 2014. 35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59-63.. -008-.

(18) 然而,前述團體仍繼續向國會陳情,對於遊說議員之努力亦未間斷,參議員 Ruggles 雖然離開了參議院,但與其同黨,且亦曾為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主席之 參議員 Daniel Sturgeon36接續先前努力,於 1842 年 3 月 2 日,向第 27 屆參議院 再次遞交前述團體之陳情書37;而參議員 Prentiss 則係參考當初參議員 Ruggles 所提之法案,與時任專利局長 Henry L. Ellsworth 於 1842 年 1 月完成之「專利局 1841 年年度施政報告(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Patents for 1841)」 38. (摘錄首頁及設計保護相關部分,詳參附件二),於 1842 年 4 月 6 日向第 27 屆. 參議院提交 S.220 號法案39(詳參附件三)。 相較於當初參議員 Ruggles 所提之法案,相當不易辨認其究係賦予設計何種 智慧財產權之保護,亦即其一方面主張賦予「複製權(copy-right)」,但卻須經過 「專利局」審查,由「專利局長(Commissioner of Patents)」核發證書40;參議員 Prentiss 所提之法案明確許多,法案指出應賦予為製造物所為新穎與原創之設計, 7 年之專利權(patent)41,權利內涵包括製造、使用、販賣、要約販賣或複製(“obtain an exclusive property or right therein to make, use, and sell, and vend the same, or copies of the same”)42。. 36. See Daniel Sturgeon at the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vailable at http://bioguide.congress.gov/scripts/biodisplay.pl?index=S001046 (參議員 Sturgeons 屬於民主黨前身 Jacksonian Democrat 陣營,與參議員 Ruggles 相同); See also Senate Historical Office, supra note 34 at 51 (其曾於第 26 屆參議 院會期擔任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主席).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37 See CONG. GLOBE, 27th Cong., 2nd Sess. 272 (1842),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cg&fileName=010/llcg010.db&recNum=287; See also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1 at 864.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38 專利局長 Ellsworth 於 1842 年 1 月完成該報告,並分別於同年 2 月 7 日及 2 月 15 日,向參議院與眾議院提交 並付印;其中報告第 2 頁即主張賦予專利於參議員 Ruggles 所列之物品類型。Se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Patents 1841, S. REP. NO. 27-169, available at http://www.myoutbox.net/poar1841.htm; or H.R. Doc. No. 27-74, available at http://www.mocavo.com/Annual-Report-of-the-Commissioner-of-Patents-1841-Volume-1841/999014/90#8 (“The law, … should embrace alike the protection of new and original designs ... simply authorizing the Commissioner to issue patents for these objects, under the same limitations and on the same conditions as govern present action in other cases.”); See also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65.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39 See S. 220, BILLS AND RESOLUTIONS, 27th Cong., 2nd Sess. (1842),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sb&fileName=027/llsb027.db&recNum=851 (本法案共 4 頁,連結所示 為第 1 頁,閱讀完整法案,將連結中“851”依次修改為 851-854 即可).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40 See S.269 §§1, 4-5, supra note 31. 41 See S.220 §2, supra note 39 (“…duration of said patent shall be seven years…”). 42 Id. (“… have invented or produced any new and original design for …, …, any article of manufacture, or any new and original shape or configuration of any article of manufacture, …, may make application in writing to the Commissioner of Patents expressing the desire, and the Commissioner, on due proceedings had, may grant a patent…”).. -009-.

(19) 就此,有學者43指出,目前似乎並無任何文獻充分說明,當初為何選擇利用 專利制度保護設計,而非其他智慧財產權法,亦或 1840 年代曾發生重要的相關 爭議,而使專利制度顯得較為適合,導致許多既存文獻主張以專利制度保護設計, 單純係專利局長 Ellsworth 於施政報告中發想44而形成的既成事實(fait accompli); 基於前述歷史的補充,該文作者否定歷史巧合之說法,並指出當時美國面臨財務 困境,且專利局於 1836 年發生大火後,已耗費巨額重建經費,仍不斷追加預算45, 因此當申請設計專利之費用為美金 15 元,遠超過登記著作僅須美金 15 分之提案 出現時,對國會議員於評估法案將具有相當吸引力46,可能為當初利用專利制度 保護設計之關鍵因素,亦即此法案的經濟意義實凌駕其法律意義。 縱使如此,該法案仍滯留於國會許久,遲遲無法完成立法程序,主因係美國 當時政治局勢相當混亂:首先是當時總統 William Henry Harrison 甫上任一個月, 即因身體不適且公務繁忙而去世47,又繼任的副總統 John Tyler,不願接受同黨 議員所提出解決財務困境之相關政策,並行使否決權(veto)48,導致許多政策因此 延宕,當時所屬之 Whig Party 甚至曾以開除黨籍要脅49;另一方面,參議員 Prentiss 在提案後不到一星期,即請辭並轉任法官50,該法案亦因此遭到忽略。所幸後續 接任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主席之參議員 John Leeds Kerr51就 6 月 15 日就任後52,. 43.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47, 867-68. See DONALD S. CHISUM, supra note 15. 45 參照註 27。 46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66, 868. 47 See Miller Center, Uni. of Virginia, President Harrison Dies–April 4, 1841, available at http://millercenter.org/academic/americanpresident/events/04_04.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48 Gerhard Peters & John T. Woolley, John Tyler: "Veto Message" - Aug. 9, 1842,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available at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pid=67560; See also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69-71 (出身於維吉尼亞州,曾任數屆參議員與眾議員,原屬 Jacksonian- Democrat 陣營政治人物,後加入 Whig 陣營,但政治意向始終搖擺,對於 Whig 陣營的關稅政策並不支持,曾對該法案行使否決權,惟因當時美國經濟 的確陷入困境,最後仍舊妥協,卸任後離開 Whig 陣營,企圖自行建立政黨未果).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49 See Jason Du Mont & Mark Janis, supra note 18, at 870. 50 See Samuel Prentiss at the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upra note 34; Federal Judicial Center,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Federal Judges (Prentiss, Samuel), available at http://www.fjc.gov/servlet/nGetInfo?jid=1935&cid=999&ctype=na&instate=na (其於 1942 年 4 月 8 日,受美國總統 John Tyler 提名,擔任佛蒙特州聯邦地方法院法官,於同日取得參議院批准,並於 4 月 11 日離開參議院).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1 See John Leeds Kerr at the Biographical Direc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available at http://bioguide.congress.gov/scripts/biodisplay.pl?index=K000139; Senate Historical Office, supra note 34, at 51 (其曾 於第 27 屆參議院會期,繼參議員 Prentiss 之後,擔任專利與專利局委員會主席).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44. -010-.

(20) 即積極的於 8 月 2 日再次遞交陳情書53,並於隔日懇請參議院審查先前參議員 Prentiss 所提法案54,參議院於 8 月 5 日通過該法案,並送交眾議院55,而眾議院 則於 8 月 27 日覆議56,該法案正式於 8 月 29 日經總統簽署通過57,美國也自此 有了設計專利制度。 相對於美國,在工業革命後,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了相關法律保護之演進; 我國基於不同的文化因素與價值觀,相關發展不僅較晚,且亦較為緩慢,最早為 1898 年(清光緒 24 年),清廷總理衙門於維新變法期間,依光緒帝旨意,頒行的 《振興工藝給獎章程》58。 中國傳統重農抑商之觀念,起始於春秋戰國時代,此由呂不韋所著之《呂式 春秋》,以及韓非所著之《韓非子》皆可知悉59,而中國此後歷代抑商、輕商之 政策,亦多以其為依據,如宋代時,法律禁止「工商雜類」進入官學,而於清代. See S. JOURNAL, 27th Cong., 2nd Sess. 399 (1842),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sj&fileName=033/llsj033.db&recNum=398.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3 See CONG. GLOBE, supra note 37, at 826,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cg&fileName=010/llcg010.db&recNum=841.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4 Id. at 832,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cg&fileName=010/llcg010.db&recNum=847.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5 See S. JOURNAL, supra note 52, at 543-44,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sj&fileName=033/llsj033.db&recNum=542 (“The bill (S.220)…, was read a third time, …” and “Resolved, That this bill pass, …” and “Ordered, That the Secretary request the concurrence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in this bill.”).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6 See CONG. GLOBE, supra note 37, at 911-12,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cg&fileName=010/llcg010.db&recNum=926 (眾議員 John Taliaferro 表 示有若干參議院通過之議案待審議,而眾議院專利委員會主席眾議員 Robert McClellan 則提出系爭法案); Id. at 960,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cg&fileName=010/llcg010.db&recNum=975 (“The following bills were then taken up and passed: … The bill in addition to the act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useful arts, …”).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7 See 5 Stat L. 543, STATUTE AT LARGE, 27th Cong., 2nd Sess., Ch. 263. 543-45 (1842), available at http://memory.loc.gov/cgi-bin/ampage?collId=llsl&fileName=005/llsl005.db&recNum=580 (“Approved, August 29, 1842”). Last Visit on Feb. 26th, 2014. 58 李達嘉,前揭註 16,頁 42;彭思佳,兩岸商法律戰略解碼戰--兩岸智財權實用篇,頁 190-91,2007 年 1 月。 據本研究作者考察許多相關來源,認為最可靠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達嘉之研究,其長期耕耘 此時期中國之歷史,博士論文亦係探討清末民初之政商關係,其於近期著作所揭露之論述係參考由清末民初官員 朱壽朋編著之《東華緒錄》,並摘錄當時光緒帝所下聖旨內容。然而,目前多數見解皆採 1906 年(清光緒 32 年) 頒布之《獎給商勳章程》為起源之說法,參照:鄭中人,前揭註 17;鄭淑貞,前揭註 17,頁 6-7。有部分見解則 係以「中華民國元年」為分界點;參照:智慧財產局,我國專利法規大事紀,2013 年 7 月 19 日,線上全文於: http://www.tipo.gov.tw/public/Attachment/37914202575.pdf (最後瀏覽日:2014 年 2 月 27 日)。而有少數見解則主張 以我國首部「專利法」施行時為我國設計專利之起源;參照:葉哲維、黃振榮、徐銘夆,臺灣新式樣專利之修法 脈絡與未來挑戰,萬國法律,166 期,頁 13,2009 年 8 月。 59 李達嘉,前揭註 16,頁 5。 52. -011-.

(21) 雍正期間,更下旨諭各省督撫,應遵從「士農工商」,此由《管子》於春秋時代 建立之「四民論」排序60;儘管各朝代皆有抑商政策,但因未嚴格執行,使商人 往往能利用其財富突破規範61。值得注意者,縱使能夠突破規範,但亦無法奢求 朝廷給予創新發明或設計,如專利制度一般,得排除他人競爭之保護,此種現象 持續到清朝末期,光緒期間,「重商思想」的出現後,才有所改變。 重商思想興起之原因,主要係知識份子與西方接觸漸增,及面臨外國強權的 入侵62,惟其發展並非一夕而成,朝廷起先亦不願接受,相關的重商政策實係於 1895 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及於 1900 年八國聯軍戰爭中,不敵強權,陸續簽訂 《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後,在強權的逼迫下,才逐漸展開63。 於維新變法期間,光緒帝雖頒行了《振興工藝給獎章程》,但隨著慈禧訓政, 存續約百日的維新變法亦告失敗,而為振興工商的許多新政措施也被推翻,故此 章程似乎尚未有機會施行即不了了之64。最後是基於上述條約,因密集的通商, 使大量機具皆從外國進口,甚至工業製品皆由中國輸出原料,經外國加工製造後, 再出口販賣至中國;在權、利盡失下,為促進發明新法、新器,仿造各項工藝, 除鼓勵商人集資創辦公司以外,更頒布《獎給商勳章程》,主要參考《振興工藝 給獎章程》,與其他國家獎勵創新制度,授勳予發明新法、新器的商人或技工65。 然而,「新法」、「新器」之用語似乎皆屬於發明專利或新型專利等功能性 排他權範疇,應與設計專利無關,惟探究該章程內容,卻包括「1.能就中國原有 工藝美術,翻新花樣,精工製造,暢銷外埠,著成效者;2.能仿造外洋各項工藝、 一切物件,翻新花樣,暢銷外埠,著成效者;賞四等商勳加五品頂戴66」,考量 「工藝美術」、「新花樣」等用語,可認該規定之保護標的,係物品之新穎外觀,. 60. 同前註,頁 6-7。 同前註,頁 7-16。 62 同前註,頁 18-34。 63 同前註,頁 34-53;鄭中人,前揭註 17;鄭淑貞,前揭註 17,頁 1-3。 64 李達嘉,前揭註 16,頁 43-44。 65 同前註,頁 48;鄭淑貞,前揭註 17,頁 6-7。 66 李達嘉,商人與政治--以上海為中心的探討(1895-1914),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頁 52,1994 年;鄭淑貞, 前揭註 17,頁 7。 61. -012-.

(22) 而非其功能;相當有趣而值得一提者,如此早期之設計保護竟已包括以「商業上 成功」為要件,但究係如何審查則不得而知。另外,該章程除授勳以外,賦予之 排他權範圍為何亦無從知悉,然其既參照《振興工藝給獎章程》,勢必包含光緒 當初於一定期限賦予專利之旨意67,中國亦自此有了設計專利制度,惟其於滿清 政府遭推翻後,即被廢除,而中華民國則係於 1912 年(民國元年)6 月訂定「獎勵 工藝品暫行章程」 ,後於 1944 年 5 月制定專利法,並於 194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第二項. 產業應用現況說明-以既存專利為統計基礎 任何法律制度,若不能於社會落實,將無任何存續之價值;以設計專利制度. 而言,係藉由保護設計人,以促進產業、工藝發展,從而為產業所利用,係體現 其價值之關鍵。 基於本研究之範圍係就台、美兩國為比較,在高度國際化之社會環境,制度 若有歧異,則需先為若干轉換,始得以平行比較,並觀察其異同。參考許多既存 文獻,據本研究作者確信,並無文獻曾對此情形為完整的數據整理68或分析69; 因此,作者希冀透過以下若干圖表,及相關文字,以適當填補此缺口。 截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70,我國共核發了 168,006 筆(包含已過期者)新式樣/ 設計71專利,而美國則核發了 695,883 筆(包含已過期者)設計專利72;然而,單就 此數據僅能得知此制度的確係為產業所利用,並不足以觀察不同產業利用情形。 67. 光緒帝於 1898 年 7 月 5 日上諭:「各省士民若有新書以及新法製成新器,果係足資民用者,…,頒給執照, 酌定年限,准其專利售賣。」;參照李達嘉,前揭註 16,頁 42。 68 USPTO, Patent Counts By Class By Year (JANUARY 1977 -- DECEMBER 2012),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ac/ido/oeip/taf/cbcby.pdf (該文件僅提供 1977 年後之數據,而 1842 年至 1976 年之 數據則須自行檢索). Last Visit n March 5th, 2014. 69 有少數文獻所作之分析係就單一國家為標的,且僅以國內分類標準為依據,並未轉換為國際工業設計分類。 See Daniel H. Brean, Enough is Enough: Time to Eliminate Design Patents and Rely on More Appropriate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Protection for Product Designs, 16 TEX. INTELL. PROP. L.J. 325, 354-55 (Winter 2008) (僅以美國設計分類 標準,就美國於 1976 年後,核發之設計專利為概述). 70 目前網路相當發達,行政機關於線上更新相關資訊頻率亦相對提高,從而每日使用檢索系統皆可獲取不同數據; 基於本研究計畫於 2014 年中旬完成並發表,故以 2013 年底作為資料採樣之末日,希冀後續有志者,能不斷更新 資料,並延續相關分析,增進設計專利領域之研究,以作為產業參考之指標。 71 以往稱為新式樣專利,後改為設計專利,參照本研究第二章.第三節.第二項.第二款。 72 我國專利檢索系統較為簡單,直接勾選相關欄位即可獲取資料;而美國專利檢索系統則相對複雜,須依其定義, 使用布林語法檢索方可獲取資料,惟系統下方有提供相關資訊供參考。以本研究所須資料為例,須填入「APT/4. -013-.

(23) 欲進一步分析,則須將資料依照產業類別分類;各國為促進資料流通,以便 其他國家之設計人與專利專責機關(如我國智慧財產局、美國專利商標局等)交互 參照,皆紛紛導入依據羅卡諾協定(Locarno Agreement Establishing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Designs,後稱「羅卡諾協定」)制定之國際工業設計分 類(Locarno Classification)73,或提供得與國內分類對應之參照表74,此分類標準目 前將產業分為 32 類別75, 而每一類別中尚有不同子類別,縱使我國與美國皆非 此協定之會員國,惟基於前述目的,仍直接或間接採用國際工業設計分類。. 第一款. 我國設計分類導入及產業分佈 我國於 2001 年專利法修正後,便導入國際工業設計分類,當時係採行. 1998 年更新之第 7 版分類標準,嗣後亦分別於 2005 年、2010 年,更新至 2003 年的第 8 版,與 2008 年的第 9 版76。為維護系統一致性,智慧財產局 亦將導入前核發之 77,073 筆新式樣專利,溯及補記所屬類別,惟經本研究 以「分類瀏覽77」檢索顯示,截至 2013 年底已核發之新式樣/設計專利中, 僅 161,210 筆資料具有國際工業設計分類號,亦即仍舊有近 7 千筆資料尚未 更新可供分類瀏覽,此約占已核發總數 4%78;另由分類瀏覽檢索亦顯示, 我國申請新式樣/設計專利之標的,以「Class 12:運輸或起重工具」、「Class 13:發電、配電和變電的設備」、「Class 14:記錄、通訊或資訊再生設備」、 「Class 15:其他類未列入的機械」、「Class 26:照明設備」等五類占大宗, 數量均接近或超過 1 萬項(詳參圖一、國二)。. AND ISD/18420829->20131231」,APT 代表專利種類,4 即為設計專利,AND 為語法間之連接語,用於進一步 限縮資料範圍,ISD 代表公告日,18420829->20131231 則係指起訖日為 1842 年 8 月 29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 73 參照本研究第二章.第三節.第二項.第一款。 74 如美國。 75 國際工業設計分類於 2008 年更新時,增列「Class 32:圖形符號、標識、表面圖案、紋飾」,並將原歸類於「Class 99:其他雜項」之設計,依妥適性,分散至各個類別。 76 本研究作者與我國智慧財產局以電子郵件與電話聯繫所取得之資訊。 77 進入中華民國專利資訊檢索系統後(http://twpat.tipo.gov.tw/tipotwoc/tipotwkm),點選分類瀏覽,再點選國際工業 設計分類號(LOC)即可。最後瀏覽日:2014 年 3 月 3 日。 78 共計 6,796 筆,占 4.045%。. -014-.

(24) (圖一)台灣新式樣/設計專利-依數量、2008 年國際工業設計分類產業類別 Class 32:圖形符號、標識、表面圖案、紋飾. 3046. Class 31:其他類未列入的食品或飲料製作機械的設備. 911. Class 30:動物的管理與馴養設備. 3214. Class 29:防火、預防事故及救援裝置和設備. 470. Class 28:藥品、化妝品、梳洗用品和器具. 5514. Class 27:煙草和吸煙用具. 1368. Class 26:照明設備. 10149. Class 25:建築構件和施工元件. 2435. Class 24:醫療和實驗室設備. 6369. Class 23:液體分配設備、衛生、供熱、通風和空調設…. 7819. Class 22:武器、火藥用品、狩獵、捕魚及捕殺有害動物…. 2475. Class 21:遊戲、玩具、帳篷和體育用品. 2973. Class 20:銷售和廣告設備、標誌. 779. Class 19:文具用品、辦公設備、藝術家用品及教學材料. 3080. Class 18:印刷和辦公機器. 2612. Class 17:樂器. 7398. Class 16:照相、電影攝影和光學儀器. 3307. Class 15:其他類未列入的機械. 9582. Class 14:記錄、通訊或資訊再生設備. 15168. Class 13:發電、配電和變電的設備. 13207. Class 12:運輸或起重工具. 14369. Class 11:裝飾品. 7518. Class 10:鐘、錶和其他計測儀器、檢查和信號儀器. 8609. Class 09:用於商品運輸或裝卸的包裝和容器. 4211. Class 08:工具和五金器具. 4233. Class 07:其他類未列入的家用物品. 5292. Class 06:家具. 6141. Class 05:紡織品、人造和天然材料片材類. 2777. Class 04:刷具類. 1230. Class 03:其它類未列入的旅行用品、箱子、陽傘和個人…. 1665. Class 02:服裝和服飾用品. 2895. Class 01:食品. 394 0. -015-. 4000. 8000. 12000. 16000.

(25) (圖二)台灣新式樣/設計專利-依比例、2008 年國際工業設計分類產業類別 Class 01; 394; 0.24%. Class 32; 3046; 1.89% Class 03; 1665; Class 02; 2895; 1.03% 1.80%. Class 31; 911; 0.57% Class 29; 470; 0.29%. Class 30; 3214; 1.99%. Class 04; 1230; 0.76% Class 05; 2777; 1.72%. Class 28; 5514; 3.42%. Class 06; 6141; 3.81% Class 27; 1368; 0.85%. Class 07; 5292; 3.28% Class 08; 4233; 2.63% Class 09; 4211; 2.61%. Class 26; 10149; 6.30% Class 25; 2435; 1.51%. Class 24; 6369; 3.95% Class 10; 8609; 5.34% Class 23; 7819; 4.85% Class 11; 7518; 4.66% Class 22; 2475; 1.54% Class 21; 2973; 1.84% Class 12; 14369; 8.91%. Class 17; 7398; 4.59% Class 13; 13207; 8.19%. Class 15; 9582; 5.94% Class 14; 15168; 9.41%. Class 16; 3307; 2.05%. Class 18; 2612; 1.62%. Class 20; 779; 0.48%. Class 19; 3080; 1.91%. -016-.

(26) 第二款. 美國設計分類導入及產業分佈 有別於我國採取直接導入之作法,美國則係使用自行制定之美國設計. 分類,後於 1997 年 5 月 6 日再額外導入 1993 年更新的第 6 版分類標準, 採取美國設計分類與國際工業設計分類雙軌制 79,惟對於導入前已核發之 140,553 筆設計專利,則未回溯補記所屬類別80,僅於線上提供 US-to-Locarno Concordance 對照表,因而於導入前所核發者,僅單純具有美國設計分類, 而導入後所核發者,則同時具有兩者;目前係採用 2008 年的第 9 版,前述 對照表亦已於 2012 年 8 月更新81,惟僅供內部使用,線上提供之版本仍僅 更新至 2003 年的第 8 版分類標準82。 美國除間接、不溯及既往導入國際工業設計分類外,另一特色係專利 審查人員,若認為審查中設計專利申請案之圖式或說明,未來可作為其他 設計類別申請案之先前技藝時,可自行增加其他設計分類號,且若圖式或 說明尚具有實用性(useful),且揭露足夠充分(disclosed in sufficient detail and clarity),足以構成特定發明專利類別之先前技術時,亦可增加所屬分類號, 以便交互參照83;而此機制於發明專利亦適用84,惟此將會造成同一專利於 分類顯示的資料庫中,重覆或多次出現,致使總數膨脹。. 79. See USPTO, Seven - Classification of Design Patents,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patents/resources/classification/handbook/seven.jsp#Design Patent Classes. Last Visit on March 3rd , 2014. 80 此處所指之補記,係就國際工業設計分類而言;美國專利商標局於美國設計分類更新時,會回溯將先前核發之 專利一併更新至最新版本之美國設計分類。 81 本研究作者與美國專利商標局多次以電子郵件與電話聯繫所取得之資訊;特別感謝該局資深分析人員-Paul Harrison 先生不厭其煩的多次協助,其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及如何取得相關資料之指引。 82 USPTO, US Classes by Number with Title Menu, available at http://www.uspto.gov/web/patents/classification/selectnumwithtitle.htm. Last Visit on March 3rd , 2014. 本研究作者業已向 Paul Harrison 先生,提及有關資料未更新之疑問,並獲得其將要求資訊公開部門為適當處置之 善意回應。 83 舉例而言,美國設計專利 D028633 號,具有「D19/93 ; 222/588; D19/84; D9/526」四種類別,粗體之 D19/93 為 原始分類,即「Office equipment - Inkwell」之設計,其他如 222/588 即代表其亦可為「Inkwell - Dip opening below peak level of supply」之發明所參照;而 D19/84 與 D9/526 則分別代表其可為 「Office equipment - Instrument supported vertically or angularly」與「Bottle, Jug, or Jar - Oblique or perpendicular relationship to base」之設計所參照。 84 舉例而言,美國發明專利 1405744 號,具有「2/91 ; D2/500」兩種類別,粗體之 2/91 為原始分類,即「Body garment - Mufflers」之發明,而 D2/500 即代表其亦可為「Scarf, Handkerchief, or Similar Accessory」之設計所參照。. -0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Let us emancipate the student, and give him time and opportuni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s mind, so that in his pupilage he shall not be a puppet in the hands of others, but rather

We obtain several corollaries regarding the computational power needed by the row player to guarantee a good expected payoff against randomized circuits (acting as the column player)

shall be noted. In principle, documents attached by the employer shall be affixed with the seals of application unit and owner. The application and list shall be affixed with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linear-time algorithm for the k-tupl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 for graphs in which each block is a clique, a cycle or a complete bipartite graph,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