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

Copied!
2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董淑玲博士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

研究生:蔡志遠

中華民國 98 年 11 月

(2)

摘 要

國內以司馬中原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屈指可數,相關研究均聚焦於反共作品。但司馬中 原著作種類繁多,不應單純歸類為反共作家。因此,本論文以司馬中原鄉野傳說系列—— 《路客與刀客》、《紅絲鳳》、《天網》、《荒鄉異聞》、《十八里旱湖》五本作品為研 究範圍,探討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中,各類型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時代意義,統整分析作者之 寫作技巧及描繪人物特色,彰顯鄉野傳說之歷史及文學價值。 筆者以文本分析法為主,輔以文獻探討法,研讀司馬中原鄉野傳說系列作品,將各人 物類型進行分析,並歸納其特色。 本論文首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目的、作者的生平、寫作時期分析、範圍 和方法、架構,探討前人文獻,以厚實本文之理論基礎。 第二章首先界定英雄的定義,分析各類英雄人物及官府首長的形象,總結出英雄人物 實踐天道,發揮人道精神,不僅是一種純樸的美感,也是司馬中原藉以撫慰受苦百姓心靈 的表現方式。 第三章針對各類盜匪形象進行分析,並說明司馬中原透過鄉野傳說裡正面人物的英勇 表現,和反面人物的悲慘結局對比,勸導人們要多行善、少做惡,以達到暮鼓晨鐘之警世 目的。 第四章分析各類鄉野村民形象,透過鄉野傳說,讀者可以瞭解不同於現代化社會的古 老大陸北方農村生活型態,體會和尊重原始社會樸實、迷信又知足的人性,並說明百姓飽 受戰火威脅的無奈。 第五章說明本文分類依據,接著探討司馬中原塑造人物技法,總結司馬中原鄉野傳說 人物的價值,並說明司馬中原語言閱讀困難之處。 關鍵詞: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

(3)

Abstract

Domestic essays under the theme of Sima Zhongyuan are few.Releva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his works of anti-communism. But Sima Zhongyuan has variety works, and should not simply be classified as anti-communist writer.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he countryside legend series - "The Road Passenger and Swordsman", "The Red Phoenix", "Skynet", "Shortage Township Anecdote", "18 Miles Dry Lake". This thesis aimed to study what era-meaning the various types of characters has represented in his countryside legend series, to analyze integratedly the author's writing skills and describ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And finally the study will highlight the historic and literature value of countryside legends.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used is text-analyzing, supplemented by literature review, reading the countryside legend series of Sima Zhongyuan. Analyze each of the types of characters and summariz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wa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showed the motive, the analysis of writing period, the scope and methodology,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to explore their predecessors, and in order to have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paper.

Chapter II firstly defineed the definition of a hero and to analyze all kinds of heroic figures and official executive. Summed up hero enforced justice on behalf of Heaven, carried forward the spirit of humanitarianism, was not only a kind of simple beauty, but also an expression that Sima Zhongyuan soothed people who suffered mental manifestations.

Chapter III analyzeeds the image of various groups of bandits and robbers. Summarized by bravery of the positive character in the countryside legend, contrast to the tragic outcome of bandits figures ,author wanted to persuade more people to do good and less evil,an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autionary. Chapter IV analyzed the image of various types of countryside villagers, Through the countryside legend, readers can learn about the rural lifestyle of modern socie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north China. Thay coul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for primitive simplicity, superstition and contented humanity. Author wanted to express the helplessness of the people who were subjected to the threat of war.

Chapter V showed the classification which this study has based on, and then exploreed the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 of Sima Zhongyuan. Finally, it summeds

(4)

up the value of legendary figures in the countryside legends of Sima Zhongyuan,and described the difficulties that reading Sima Zhongyuan Language encountered.

(5)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類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

………

………

………

…………

………

………

1

11

1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

………

………

………

………

…………

…………

11

1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研究目的 ……… 3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司馬中原生平簡介

司馬中原生平簡介

司馬中原生平簡介

司馬中原生平簡介--

--

--

--戰亂的年代

戰亂的年代

戰亂的年代

戰亂的年代、

、堅毅的精神

堅毅的精神

堅毅的精神

堅毅的精神

………

………

………

………

………

……

……

3

33

3

一、個人生平 ……… 5

二、寫作時期分析 ……… 7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

………

………

………

………

………

……

……

1

11

11

11

1

一、以司馬中原及其作品為相關研究的碩、博士論文……… 11

二、期刊及論文集論文……… 13

三、報紙……… 20

第四

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研究範圍與方法

研究範圍與方法

研究範圍與方法………

………

………

………

………

………

………

………

……

……

……

25

25

25

25

一、研究範圍……… 25

二、研究方法……… 27

第五

第五

第五

第五節

論文架構

論文架構

論文架構

論文架構

………

………

………

………

………

………

………

……

……

……

2

22

28

88

8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英雄

英雄

英雄人物

英雄

人物

人物形象研究

人物

形象研究

形象研究

形象研究

………

………

………

………

……

… 29

29

29

29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武藝高強的遊俠

武藝高強的遊俠

武藝高強的遊俠

武藝高強的遊俠

…………

…………

………

…………

………

………

………

30

30

30

30

一、

〈路客與刀客〉的賀一郎 ……… 30

(6)

二、

〈山〉的駝背老頭兒 ……… 34

三、

〈十八里旱湖〉的沙老頭 ……… 35

四、

《荒鄉異聞》的沙季唐 ……… 36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正直憨厚型的壯漢

正直憨厚型的壯漢

正直憨厚型的壯漢

正直憨厚型的壯漢

………

………

………

………

………

………

………

38

38

38

38

一、

〈青龍橋〉的鐵鎖兒 ……… 38

二、

〈歪狐〉的牛小虎 ……… 39

三、

〈冰窟窿〉的小癩痢 ……… 40

四、

《荒鄉異聞》的喬道生 ……… 41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捍衛正義的村民

捍衛正義的村民

捍衛正義的村民

捍衛正義的村民

………

………

………

………

………

………

………

……

……

………

4

44

43

33

3

一、

〈天網〉的老湯 ……… 43

二、

〈曠園老屋〉的么叔 ……… 44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英明正直的首長

英明正直的首長

英明正直的首長

英明正直的首長………

………

………

………

… 45

45

45

45

一、

〈青龍橋〉的謝縣長 ……… 45

二、

《荒鄉異聞》的知事徐楚 ……… 46

三、

〈靖鄉〉的朱營長 ……… 48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苦難歷史的曙光

苦難歷史的曙光

苦難歷史的曙光

苦難歷史的曙光

……… 49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盜匪形象研究

盜匪形象研究

盜匪形象研究

盜匪形象研究

………

…………

…………

………

………

………

………

……

5

55

52

22

2

(7)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凶狠粗曠型的盜魁

凶狠粗曠型的盜魁

凶狠粗曠型的盜魁

凶狠粗曠型的盜魁

………

…………

…………

………

………

………

………

………

………

………

5

55

52

22

2

一、〈路客與刀客〉的鐵葫蘆 ……… 52

二、

〈山〉的祝海昌 ……… 54

三、〈十八里旱湖〉的八馬 ……… 55

四、〈靖鄉〉的牛勁府 ……… 57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陰險

陰險無情型的盜匪

陰險

陰險

無情型的盜匪

無情型的盜匪

無情型的盜匪

………

………

…………

………

………

………

………

………

………

………

………

5

55

58

88

8

一、

〈靖鄉〉的趙大蟲 ……… 58

二、

《荒鄉異聞》的童虎 ……… 61

三、

〈天網〉的楊金鏢 ……… 63

四、

〈青龍橋〉的薛大疤眼 ……… 65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一無是處的小嘍囉

一無是處的小嘍囉

一無是處的小嘍囉

一無是處的小嘍囉

………

………

………

………

………

…………

………

………

………

………

………

6

66

66

66

6

一、

〈靖鄉〉的王四掛褡 ……… 66

二、〈祝老三的趣話〉的祝老三 ……… 67

第四節 暮鼓晨鐘的警語……… 71

第四

四章

各類村民

各類村民

各類村民形象研究

各類村民

形象研究

形象研究

形象研究

………

………

………

………

………

………

………

………

………

………

………

…………

…………

…7

77

74

44

4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村長大戶

村長大戶

村長大戶

村長大戶

………

………

………

………

………

………

………

………

………

………

………

…………

…………

…………

………

…………

7

77

74

44

4

一、

、 維護鄉里型

維護鄉里型

維護鄉里型……… 74

維護鄉里型

(8)

(一)〈路客與刀客〉的安大戶 ……… 74

(二)〈山〉的鄭興隆 ……… 75

二、

、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

、吝嗇無情型

吝嗇無情型

吝嗇無情型

吝嗇無情型

……… 76

(一)〈六角井夜譚〉的張撈毛兒 ……… 76

(二)〈六角井夜譚〉的張水源 ……… 78

(三)〈青龍橋〉的朱二大爺 ……… 79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鄉野村民

鄉野村民

鄉野村民

鄉野村民

…………

…………

………

…………

……

…………

……

………

……

……

………

………

………

80

80

80

80

一、

、古物鑑賞家

古物鑑賞家

古物鑑賞家

古物鑑賞家

……

………

……

……

………

………

………

………

………

………

………

………

………

…………

…………

…………

80

80

80

80

(一)〈紅絲鳳〉的李老朝奉 ……… 81

(二)〈珍珠匣〉的韓光進 ……… 84

(三)〈寶瓶〉的袁仲甫 ……… 85

二、

、固執迂腐型

固執迂腐型

固執迂腐型

固執迂腐型

……… 88

(一)〈冰窟窿〉的甘老爹 ……… 88

(二)〈七里墳的鬼話〉的老董先生 ……… 89

三、

、悲慘命運型

悲慘命運型

悲慘命運型

悲慘命運型

……… 93

(一)〈轇轕〉的曹敦文 ……… 93

(9)

(二)〈五鬼鬧宅〉的老胡淘兒 ……… 94

(三)〈斧頭和魚缸〉的陳貴財……… 96

四、

、撥弄是非型

撥弄是非型

撥弄是非型

撥弄是非型

……… 98

(一)〈轇轕〉的曹福 ……… 98

(二)〈染匠房的傳奇〉的歪嘴徐四 ……… 101

五、

、正直善良的青年

正直善良的青年

正直善良的青年

正直善良的青年……… 103

(一)〈朝觀發家〉的王朝觀……… 103

(二)〈祝老三的趣話〉的小錫匠……… 106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女性人物

女性人物

女性人物

女性人物

………

………

………

………

………

………

………

………

………

………

………

…………

…………

…………

10

10

10

107

77

7

一、

、對抗命運型

對抗命運型

對抗命運型

對抗命運型

……… 107

(一)〈荒鄉異聞〉的映姑 ……… 107

(二)〈月桂和九斤兒〉的月桂……… 108

(三)〈冰窟窿〉的小癩痢之妻……… 109

(四)〈珍珠匣〉的韓玉鳳……… 110

(五)〈青龍橋〉的銀姐……… 108

二、

、賢慧幫夫型

賢慧幫夫型

賢慧幫夫型

賢慧幫夫型……… 111

(一)〈朝觀發家〉的王朝觀之妻 ……… 112

(10)

(二)〈冰窟窿〉的郭丁香 ……… 113

(三)〈打鬼救夫〉的姚七嫂 ……… 115

(四)〈橋頭奇案〉的侯知縣夫人 ……… 117

三、

、自私型

自私型

自私型

自私型

……… 118

(一)〈天網〉的蠻子女人……… 118

(二)〈染匠房的傳奇〉的白牡丹 ……… 120

(三)〈轇轕〉的曹大奶奶 ……… 121

四、

、命運坎坷型

命運坎坷型

命運坎坷型

命運坎坷型

……… 123

(一)〈曠園老屋〉的秋菊……… 123

(二)〈六角井夜譚〉的撈毛兒之妻、豁嘴兒嫂、銀子 ……… 125

(三)〈斧頭和魚缸〉的梁月嬌 ……… 124

五、

、仙姑女巫

仙姑女巫

仙姑女巫

仙姑女巫……… 128

(一)〈歪狐〉的小張奶奶 ……… 128

(二)〈荒鄉異聞〉的謝奶奶 ……… 129

(三)〈曠園老屋〉的湯四娘 ……… 131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為廣大人民立傳

為廣大人民立傳

為廣大人民立傳

為廣大人民立傳

……

……

………

……

………

………

………

……

………

……

1

11

132

32

32

32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13

13

13

135

55

5

(11)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人物形象分類意涵

人物形象分類意涵

人物形象分類意涵

人物形象分類意涵

………

……

……

………

………

………

………

13

13

135

13

55

5

一、 彰顯強而有力的正義力量……… 135

二、強調天理循環、善惡有報 ……… 137

三、諷刺固執迂腐,破除迷信及傳統舊束縛 ……… 138

四、展現北方鄉土人物的面貌 ……… 139

五、凸顯鄉野傳說中女性角色的差異 ……… 140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塑造人

塑造人物

塑造人

塑造人

物技法

技法

技法

技法

……

……

………

……

………

………

………

………

……

……

………

………

………

1

11

142

42

42

42

一、 外型描寫 ……… 142

(一)

肖像描寫 ……… 143

(二)

情態描寫……… 146

(三)

人物命名特色……… 152

二、心理描寫 ……… 155

三、動作描寫 ……… 160

四、對話描寫 ……… 166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司馬中原語言之障

司馬中原語言之障

司馬中原語言之障

司馬中原語言之障

………172

一、夾敘夾議 ……… 172

二、夾敘夾註 ……… 174

三、使用大量成語 ……… 175

(12)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與人物的價值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與人物的價值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與人物的價值………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與人物的價值

………

………

…………

………

………

………

………

……

… 17

17

17

176

66

6

一、司馬中原以鄉野傳說奠定文壇地位 ……… 177

二、鮮明的人物形象彰顯鄉野傳說的價值 ……… 179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

………

………

………

………

………

……

……

………

1

1

1

181

81

81

81

附錄一 司馬中原鄉野傳說人物彙整表 ……… 187

附錄二 司馬中原作品分類年表 ……… 190

附錄三 司馬中原生平及寫作年表 ……… 193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在台灣文學史上,五○年代是被視為反共文學最盛行的時期。政府除了持續改善人民 生活,在政治上,為了防止思想上的左傾,由官方成立了許多文藝協會,使得當時的作家 以宣揚三民主義、描寫抗戰題材的作品為主,軍中作家充斥文壇主要代表人物有:朱西甯、 司馬中原、段彩華、田原、姜穆、鄭文來、呼嘯等。其中,前三位被稱為「三劍客」1 ,他 們經過十多年的成長,各自建立了獨特的風格。 司馬中原是個各種文體兼備的全方位作家,不應被限制在反共文學作家。隨著台灣的 本土文學逐漸推展,司馬中原的作品近來也開始描寫台灣社會的現象及風土民情2 ,顯示其 作品較其他反共作家更多元性,若單從一個角度去討論,勢必無法完整了解司馬中原的語 1 劉登翰:「所謂軍中小說家,指的是在國民黨軍隊中任職,又從事小說創作的人,這批人在台灣文壇有一 定的勢力和影響,……其中號稱三劍客的朱西甯、司馬中原和段彩華影響最大。」見劉登翰等編:〈朱西 甯、司馬中原、段彩華等軍中小說家的創作〉,《台灣文學史(下)》(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 年),頁 410。而三位作家對於「軍中三劍客」這個稱號有不同的想法。司馬中原認為:『軍中文藝』曾引領台灣 文藝風潮是事實,他從『軍中作家』起家也是事實。『人家怎麼講,就怎麼講!』他對於這個封號沒有任 何意見。」。段彩華對這個封號很有意見,他寫信給國立台灣文學館提到:「『多年來大家一提到他就要提 司馬中原與朱西甯,還被排在三人之末;但他創作不比兩人晚,成名也早,希望不要再被稱為三劍客或 三健將。』」。見陳宛茜:〈軍中作家封號 司馬中原不在乎〉,《聯合報》第 A6 版 ,2009 年 5 月 13 日。 2 從《流星雨》開始,司馬中原嘗試去發覺台灣的歷史題材,拓寬他的寫作路線。見麻念臺:〈司馬中原筆 風獨特:寫傳奇小說不忘鄉土〉,《大華晚報》第 4 版,1978 年 3 月 7 日。

(14)

言特質及寫作風格3 。 筆者查詢國內碩博士論文資料庫後,發覺國內竟無以司馬中原的鄉野傳說為研究主題 的論文,反觀美國已有大學開設研究司馬中原作品的課程4 。司馬中原不僅產量多、得獎多, 讀者擴及海內外,如此深受海內外文壇重視的作家,若無以他的作品為主題的碩博士論 文,殊堪可惜。由於皇冠書局出版的鄉野傳說系列已絕版,不易蒐羅齊全,齊邦媛女士也 曾有相同困擾5 ,幸而自 2007 年起,風雲時代出版社重新出版司馬中原鄉野傳說系列叢書。 筆者讀完〈路客與刀客〉後愛不釋手,沉迷其中的橋段、栩栩如生的武打場景及緊湊刺激 的情節。尤其主角路客賀一郎武功高強、俠義、聰明及鋤強扶弱的英雄形象,深深烙印在 腦海中,加深筆者的研究動機。 英國小說家佛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將人物列為小說組成的七個層面其中一項, 分成第三章、第四章兩章討論,佔了最大的篇幅6 。國內方面,方祖燊在《小說結構》一 書中也強調人物的重要性:「沒有人物就沒有小說;沒有生動的人物描寫,小說註定就要 失敗。」7 由此可見,人物是小說的靈魂,重要性不言可喻。因此,筆者便決定以司馬中 原鄉野傳說系列的人物為研究方向,試圖整理作者的寫作理念、寫作技巧,並將司馬中原 人物類型的敘寫手法,作完整的歸納分析。 3 從秦慧珠所統計製成之「各作家小說作品與反共小說作品之比較」中可看出,司馬中原從五○-八○年代 中總計四十七件作品,反共文學佔了三件,只佔了百分之六,是所有反共小說作家中佔的比例最少的。見 秦慧珠:《臺灣反共小說研究(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九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0 年),頁 293-294。另外,作者又提到:「《凌煙閣外》之後,司馬中原又出版了二十餘長短篇 小說,卻已不再有反共題材了。」由此可見,將司馬中原定位成專業的反共作家是以偏概全的。同前註, 頁 208。 4 邱若琪於 2009 年發表《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原、狼煙為例》碩士論文,為國內第一本以司馬中 原作品為研究主題的論文。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翻譯司馬中原作品並納入教學課程。見桂文亞:〈智慧的光 盤-中國苦難生命的代言人-司馬中原訪問記〉,《仙人掌花》(台北:皇冠出版社,1979 年),頁 155。 5 齊邦媛:「為了研究遷台後二十餘年文學創作的發展,我日以繼夜地詳讀編輯小組提出的和朋友學生們推 荐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可惜在台灣無法有系統地買到或蒐集到一切該讀的作品!)」見齊邦媛:〈司馬中 原筆下震撼山野的哀痛〉,《中國現代作家論》(台北:聯經出版社,1976 年),頁 340。 6 見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重排修定版(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年),頁 63-110。 7 見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初版),頁 334。

(15)

二、研究目的

司馬中原作品種類繁多,舉凡鄉野、懷舊、武俠、聊齋式鬼怪通俗小說、散文等質量 均佳。所有作品中,雖然鬼怪故事較被大眾熟知,但鄉野傳奇系列也頗受歡迎。司馬中原 自述:「鄉野傳奇在我的作品裡,生命最長,貢獻也最大。」8 他的鄉野傳說充滿古老大 陸的迷信、愚昧,內容包含了濃郁的民族特色、民間色彩、鬼怪靈異和英雄形象,若非他 有豐富的經驗,很難寫出如此壯闊、奇異的內容。於是,筆者便思考著:究竟作者如何刻 畫故事中的北方人物?作者的鄉野傳說在台灣文壇的評價為何?司馬中原描寫人物和寫 作的方式有哪些?筆者期盼以本文作為起點,挖掘司馬中原筆下古老大陸北方人物的獨特 之處,並讓更多人知道,司馬中原除了反共文學之外,他的鄉野傳說更有社會意義的價值。

第二節 司馬中原生平簡介--戰亂的年代、堅毅的精神

一、 個人生平

(一) 成長背景

司馬中原,原名吳延玫,1933年出生於江蘇省淮陰縣,經歷戰亂流離,抗戰勝利後移 居南京,便以南京為籍貫。「司馬中原」這個筆名的由來,是作者早年讀書偏重史學,敬 佩司馬遷治史的那種「鐵肩擔道義,棘手做文章」的精神,楊照解釋: 想以太史公司馬遷的史筆,來寫他所認識的中原事物。……然而他最熟悉的『中 原』,卻絕對不是士人、朝廷意念的那種文化空間,而是充滿盜匪、響馬、英雄豪 8 見註 4,頁 155。

(16)

傑的傳奇鄉野。9 他認為司馬中原希望能以他的筆寫出中國苦難同胞深沉的意願及卑微的希望,寫作的對象 並非以官府為主要對象,而是遍佈在民間的市井小民和英雄、盜匪。因此,他的作品充滿 鄉土味與傳奇性。 司馬中原家族在當地也算是個名門望族,他的兄弟姊妹原本有七個,後來: 除了他和一位後來學水利的弟弟以外,其他兄弟先後都死於疾病與飢餓。另有一個 妹妹活到十多歲才死。10 作者父親曾任職鄉梓鎮長,雖然習劍,但未成名。為人豁朗開明,善於幫地方排解糾紛, 頗得鄉里仰仗,對於司馬中原的啟發和影響頗為深遠。 作者十歲那年,父親便過世,於是將父親遺留下來的典籍全翻閱過,這段時間是他自 學的開始,母親後來也在戰亂中走散了。15歲參加國民黨軍隊,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 歷任教官、訓練官、參謀、新聞官等職,於1961年以上尉軍階退伍,爾後即專職從事寫作, 作品涵蓋小說、散文、雜文、時論、序文、劇本等,內容包括了古往今來的人物軼志、民 俗風情、傳說典故。由於年幼即投身軍旅,故未接受過正式教育,他是靠著自學自修獲得 今日的成就。 經歷許多戰亂,見到人心對承平的嚮往,這些走遍大江南北的回憶,提供給司馬中原 源源不絕的寫作題材。他談到自己的家庭背景時說到: 家父原是軍人,解甲歸田後,本想過個清靜的生活。沒想到日本鬼子來了,家族分 9 見楊照:〈既返鄉又浪遊的弔詭旅程--司馬中原的《荒原》〉,《自由時報》第 41 版 ,1998 年 1 月 2 日。 10 見魏闕:〈司馬中原與《狂風沙》〉,《中華文藝》 第 1 卷第 5 期 ( 1971 年 7 月),頁 215。

(17)

散,大家四處逃逸。而我從六歲開始,就在烽火下跟著軍隊到處跑。11 受到父親的影響,維護公理正義的想法便他在心中萌芽,加上後來從軍四處遊歷的 經驗,讓他興起動筆記錄所見、所聞、所感的的動機。經過不斷的鍛鍊筆力,終於塑造了 獨特的文學觀、寫作技巧及文筆風格,成為台灣文壇中優秀作家之一。

(二)得獎作品及創作成果

司馬中原十四歲即在烽火中寫成《征程詩草》,十五歲完成長篇小說《大楊樹》初稿, 十六歲完成長篇小說《魔火》初稿,十八歲寫成《荒原》,二十三歲完成《狂風沙》巨構。 1952年三月以中篇小說《小疤》獲中華文藝獎,之後發表《姜效康先生》等十餘篇短篇小 說。他以《荒原》當選過全國文藝青年獎,1967年得過教育部文學獎、1971年獲十大傑出 青年金手獎、第一屆十大傑出榮民獎、第二屆聯合報小說獎特別貢獻獎、1987年再以《春 遲》榮獲國家文藝獎,並入選國內重要選集《中國現代文學大系》、《中華現代文學大系》。 從1963年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荒原》至今,創作時間超過四十餘年,已達上百本著作, 他的寫作目標一億字12 。 其中多部改編為電影,如《狂風沙》、〈打鬼救夫〉、〈月桂和九斤兒〉、《路客與刀客》、 《大漠英雄傳》、《鄉野奇談》,《失去監獄的囚犯》改名〈出外人〉及〈蠻牛的兒子〉,〈祝 老三的趣話〉改編成〈祝老三笑譚〉,〈送陰胎〉入選「2008合作製片會議」名單。另外, 〈月桂和九斤兒〉、〈斧頭和魚缸〉曾改編為電視劇13 。曾任中華文藝月刊社社長、中國青 年寫作協會理事長、華欣文藝工作聯誼會總幹事。 11 見施美惠:〈從小就在生活中打滾:訪名作家司馬中原〉,《中華日報》第 12 版,1978 年 8 月 25 日。 12 程榕寧:「總而言之,人間是寫作的源頭。司馬中原的寫作目標是:一億字。」見程榕寧:〈司馬中原談 生活與寫作〉,《大華晚報》第 7 版 ,西元 1979 年 10 月 21 日。 13 〈斧頭和魚缸〉改編成〈鳳釵魂〉,於 2006 年 4 月 30 日八大電視台第一劇場首播。

(18)

(三)家庭概況

司馬中原於1953年與吳惟靜女士結婚,因為太早結婚,他被軍中記了一支大過。原本 由大樹鄉搬至鳳山市,1967年再遷至台北市吳興街。後來因房子淹水、藏書及人口漸多, 空間不足,於是建造了辛亥路山坡上的新宅並定居。吳惟靜女士在認識司馬中原之前,也 是個詩人,兩人是從寫信開始交往的14 。婚後惟靜女士便放棄寫作,專心於家務,並剪貼 各種資料提供司馬中原寫作之用。她因連續生產導致體弱多病,由丈夫司馬中原承擔家 事。兩人有五男一女,個個都已長大成人15 。 司馬中原休閒時會下圍棋,但鮮少讓夫人參與社交活動,惟靜女士也曾抱怨外務佔去 了先生大部分的時間,但夫妻雙方均能互相體諒,因此感情分外融洽。全家人生活在上百 坪附有花園的房子裡,地下室佈置成寫作和休息室。施美惠的專訪中,惟靜女士提到對司 馬中原的看法: 他非常老實,服務心又重,所以別人有事拜託,他總是幫忙到底。16 她認為丈夫是個既腳踏實地又熱心助人的好男人。女兒融容形容爸爸「不失赤子之心」, 老四融戈說:「爸爸很忙,很少陪我們,可是他在我們心中很有份量」17 。 由此可見,司馬中原不僅是個好丈夫,也是個好爸爸,如此美好的家庭生活是他寫作 最好的支柱。 14 司馬中原:「當時,她在女青年工作大隊服務,而我在陸軍。我們經常投稿『文友月刊』,從相互通信、 談得投機,而戀愛,現在結婚都廿五年了。」見註 11。 15 從 1954 年到 1960 年共誕生了七位小孩,除 1958 年的那個孩子未及露面便早逝外,其他由大到小分別為: 融麾、融容、融賁、融戈、融昊、融哲。見註 10,頁 218。 16 見註 11。 17 同前註。

(19)

二、 寫作時期分析

司馬中原將自己的寫作生涯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塗鴉期、實驗期、墾拓期和定植 期18 。透過這四個時期的描述,可以知道他生存在戰亂的時代和困苦的環境中,對於寫作 熱情的努力不懈。

(一)塗鴉期(1933年~1948年)

司馬中原童年的遭遇,是他創作的泉源,啟發了往後寫作的動機。在〈燈前夜話:簡 記四十年寫作歲月〉中自述: 我小時候哪裡想到要寫作?根本沒想過。我只想到要耕田種地阿!看看書啊!拉拉 琴啊!也許是娶個三妻四妾過一輩子舒服的日子阿!結果抗戰把人抗變了。19 在中國北方荒野的大地中生活的孩子,所看的、所聽的、所想的,通通都是鄉野、農田、 荒地,當時的司馬中原和外界接觸較少,因此視野較為受限。後來國家發生戰亂,他離開 生活已久的大陸北方農村,但童年時期的鄉土經驗,使他對土地產生一份特殊的情感: 老阿公、老阿婆都沒有事,就講很多鄉野上神奇古怪的故事給我們聽。……我常常 18 司馬中原回顧自己的寫作生涯,曾自述:「四十年當中,我的寫作生涯,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最先是塗 鴉期,其次是實驗期,後來是墾拓期;到了目前,應該到定植期了。……塗鴉期是在戰亂中開始的,…… 我在中華副刊、聯合副刊也有作品出現了……這段時期,是我的寫作實驗期,談不上風格的形成,只在 摸索前行……五十年我退伍為民,出版了長篇小說《荒原》、短篇小說集《靈語》和《加拉猛之墓》這是 我從實驗期轉變到墾拓期的開始。」由以上這段話,可以推斷司馬中原的塗鴉期是從小時候到結婚後在 國內正式投稿 1949 年前為塗鴉期,1949 年後到退伍 1963 年《荒原》出版期間為實驗期,從此後便確立司 馬中原寫作生涯。至於墾拓期除了退伍後開始,因為作者沒有確切的說明,但依照司馬中原的說法,便 以本篇文章寫作時期(1986 年)為墾拓期的結束,定植期的開始。見司馬中原:〈燈前夜話:簡記四十年寫 作歲月〉,《中華日報》第 11 版,1986 年 2 月 22 日。 19 見李瓊絲:〈司馬中原〉,《皇冠》第 6 卷第 5(407)期,1988 年 1 月,頁 165。

(20)

在鄉野的傳說裡邊得到教育。它會把那些個年輕就發達的人告訴你;那些個年老才 發達的人告訴你;那些個歷史上成功的人怎麼成功的故事告訴你;那些個失敗的人 怎麼失敗的故事告訴你。我覺得鄉野的故事很好很好,那裡邊有太多的東西給人家 去領受。20 司馬中原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豐富了他的想像力,在童年作夢的年齡裡,陪伴著他成 長的是這許許多多武俠、鬼怪的鄉野傳說,也造就往後源源不絕的寫作題材。雖然司馬中 原自稱沒有特別的教育,但從他後來的成就來看,父母的教育可說是成功的21 。從小父母 給他寬廣的發展空間,因此後來作品種類繁多,沒有拘限。 本時期是在戰亂中開始,當時的作品〈鄉愁〉是利用廢紙隨手塗鴉的,因此沒有投稿 過。他曾提及本時期讀什麼作品,就寫一篇新的仿作,後來的作品受到許多文學家的影響 22 。

(二)實驗期(1949年~1963年)

司馬中原在大陸時,便已在《江蘇省報》發表過。後來到台灣第一篇小說〈小疤〉未 發表,但曾為文藝獎金委員會採用。當兵時,都會隨身攜帶書本,並用一塊方形圖板放在 膝蓋上,坐在繩索串成的小板凳上書寫。回憶起那段日子,司馬中原說到: 20 見註 19,頁 163。 21 黃硯:「早在司馬中原還沒入師塾前,他的父親已教他認字塊,至少認了好幾百、上千個字,藉著認識的 這些字,使他在七歲前,已約略可以看懂《牙痕記》、《秦雪梅弔孝》、《李三娘磨坊產子》等小唱本」。見 黃硯:〈司馬中原-召換文學靈魂的最高音〉,《卓越雜誌》第 12 期 ( 2000 年 12 月),頁 179。另外,林淑 蘭一文中,司馬中原自己說道:「早年,我所認識的字,還不夠了解到有深度的文學作品,除聽聽戲曲、 彈詞、說書,從現實生活和歷史的悲哀,讓我能在編年史外,更能了解到民間生活真正的容貌。」見林 淑蘭:〈小說家司馬中原暢談讀書及寫作〉,《中央日報》第 11 版 ,1978 年 9 月 20 日。 22 司馬中原:「塗鴉期是在戰亂中開始的,那時寫作慾望極強,易受外界的影響,讀了什麼作品,都想摹傚。 讀了鏡花緣,便寫新鏡花緣;讀了江湖奇俠傳,便寫新江湖奇俠傳。有一個時期迷無名氏,寫出的文字 便和他極為相近,後來也迷張愛玲,但我靈性不足,學她學不來。抗戰後期,我迷過駱賓基、端木蕻良、 蕭紅等人的作品,這對我爾後作品的風格,多少有些影響。」見註 18。

(21)

在那段行軍復行軍的歲月裡,我常常撿拾逃難人遺落路上的舊書閱讀;也時以前頭 隊友的背包為桌,邊行軍邊寫作。23 把握零星時間所紀錄的資料,都成為後來創作的來源。〈征程詩草〉、〈煙鬼日記〉等作品 深受上級喜愛,斷言他會成為優秀的作家。司馬中原常與軍中同袍互相討論寫作,當時一 個沒有正式學歷的小兵所寫的作品,要找到出版的機會是微乎其微,直到《狂風沙》出版 後,才確定成為一位專業作家24 。 這時期所結交的朋友均為南台灣的作家,如鳳山的朱西甯、段彩華、張拓蕪等;高雄 的林今開、彭邦楨;左營的洛夫、瘂弦、張默;屏東的郭晉秀、郭良蕙;嘉義的羊令野、 疾夫;台南的潘壘、馬各,另外還有北部的管管、高陽、辛鬱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為著名 的詩人、文學家。 1949年到1956年是軍中文藝最蓬勃發展的階段。1953年,司馬中原與吳惟靜女士結婚 後,居住於大樹鄉的農家。〈大楊樹〉、〈魔火〉等短篇在《半月文藝》和《野風雜誌》上 發表,但大部分的作品遭到退稿。喬遷至鳳山後,仍無起色,只能住在竹屋中,蓋著軍毯 寫作。後來聽從妻子的建議,投稿《南洋周刊》,由南洋的廣東人,將他的名聲傳到香港 的《祖國周刊》。後來《南洋周刊》、《祖國周刊》、《學生周刊》等採用很多他的文章,司 馬中原才慢慢在台灣小有名氣。第一個來邀稿的是《文壇》雜誌,其次是《皇冠》。當時 的作品還沒有個人獨特的風格,尚處於摸索的階段,但稿費收入漸豐,生活也逐漸改善。 1961年軍旅退役後,陸續出版了長篇小說《荒原》、短篇小說《靈語》、《加拉猛之墓》, 逐漸度過退稿的難關,經過《魔夜》,尤其是《狂風沙》一書出版後,奠定他往後在文壇 的基礎和方向。 23 見司馬中原:〈我的起步〉,《民生報》第 9 版,1987 年 11 月 2 日。 24 司馬中原:「五十年我退伍為民,……那時已越過經常退稿的難關,我為皇冠雜誌及各報刊定期撰稿,寫 了《大夜班》 (後改名《魔夜》)、《狂風沙》,尤其是《狂風沙》一書出版後,我的寫作生活轉為真正的 專業,多年來已經沒有退稿紀錄了。」見註 18。

(22)

(三)墾拓期(1964年~1985年)

1967年兩夫妻遷居台北,這時期的司馬中原時常挑燈夜戰,以每月七、八萬字,每年 一百萬字的速度寫作,不管是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及鄉野傳說,均大量出現,三十年累積 了六十本以上的作品,是成果最豐富的時期。作品類型複雜,除了小說外,還有散文、詩、 自傳、電影劇本等,靠著豐厚的稿費和四處演講,有足夠經費搬離原來在吳興街的小房子, 到辛亥路上另造新宅。生活無虞後,司馬中原動手寫了長篇巨作《失去監獄的囚犯》,這 本書分為三部,由皇冠出版社分別於1979、1980、1981年出版,內容描寫清末戰亂的情形。 這時的司馬中原在台灣文壇,已打出相當響亮的名聲,代表作品有《狂風沙》、《路客與刀 客》等。

(四)定植期(1986年~)

到了定植時期,司馬中原不再只有鄉愁和反共意識,讀的書也不僅止於文學類,他接 觸了天文、歷史、地質、礦物等各類知識,豐富了作品內容,因此後來的著作不再侷限於 以鄉野傳說。他陸續出版了如《雲上的聲音》、《月光河》等著名的散文,和《司馬中原講 鬼系列》、《司馬中原談小說》、《司馬中原笑話一籮筐》一系列的有聲書,在中廣主持過「午 夜奇譚」,衛視中文台主持「今夜鬼未眠」、「驚夜嚇嚇叫」。在「連環泡」、「玫瑰之夜」及 「就在今夜」主持鬼故事節目,因此被稱為台灣的四小名嘴之一。25 目前受邀在各大專院 25 《文訊》中,亮軒他提及對名嘴的想法:「他很不能認同當今的所謂『名嘴』,早年他被稱為台北四小名嘴 時,年紀是 20 歲上下,其他三位是羅青、司馬中原、趙寧。當年,四小名嘴對應的是四大名嘴(孫如陵、 王藍、陳西瀅、尹雪曼),那個年代對名嘴的定義,亮軒還能接受,當年他在《聯合報》有個專欄叫『名 嘴開講』,和時下對名嘴的概念相去十萬八千里。亮軒對時下的名嘴頗不以為然:『爆料、說一些不負責 的話,漸漸甚至於狂妄、自大,他們坐在那兒,自以為是蒙著眼睛的雕像,提著天秤和劍的雕像,這是 名嘴的境界嗎?這是不行的!』亮軒說,所謂口才好,必然伴隨著人格特質、素養、機智、趣味。要言 之有物,平日的修煉、充實自己都是須累積的。」他對現在政治名嘴的表現非常不滿意,與當年名嘴對

(23)

校、電視節目、廣播節目演講。如果兒童劇團改編自作家司馬中原的三篇俠義故事,分別 為「小樵夫奇遇」、「馬老咬」與「呆虎傳」,整齣劇看似無關的三段劇情演出,卻在最後 有巧妙的串聯集結。

第三節 文獻探討

司馬中原或其作品為相關研究的碩、博士論文,目前為止計有 4 篇,尚有許多以《狂 風沙》及《荒原》、《巫蠱》等為討論之主題的期刊、報紙報導,因與本論文無直接關係, 並未列入文獻探討。另外,還有期刊論文及論文集論文共 27 篇、報紙 18 篇。茲列表如下:

一、以司馬中原及其作品為相關研究的碩、博士論文

作者 題目 摘要 秦慧珠 《臺灣反共小說研究》(一九四九年 至一九八九年)(臺北:文化大學中文 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年) 以 1949 年至 1989 年之間,在台灣發表或出 版的反共小說為研究對象,採普查與訪問、 分析與歸納等方式做研究,以了解四十年來 台灣反共小說之數量受政治路線的影響的 歷程、內涵八股化或創新化的區別、及肯定 整個反共文學在台灣文學史的地位不容忽 視。本篇論文將各反共小說家的作品數量作 比較及分析,司馬中原的反共小說在當中所 佔的比例是最少的。作者並分析司馬中原小 說《荒原》、《狼煙》及《凌煙閣外》三部長 篇小說中的反共題材。 自己賦予社會教育期許的相差甚遠。文中提及四大名嘴與四小名嘴的名單,司馬中原為四小名嘴之一。 見林麗如:〈孤獨,而卻不孤獨—專訪亮軒〉,《中央網路報》,( 2009 年 4 月 4 日)。

(24)

劉秀美 《臺灣通俗小說研究 一九四九-一九 九九》(臺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 士論文,2000 年) 本論文以 1949 年至 1999 年間的臺灣通俗小 說為研究範圍,說明臺灣通俗小說之界定及 流變、臺灣社會言情小說、臺灣武俠小說、 臺灣科幻小說、臺灣歷史小說、臺灣推理小 說和鄉野傳奇之性質與發展及侷限,臺灣通 俗小說之社會性,最後說明通俗小說值得研 究的理由,以及拓展未來通俗小說方向、提 昇通俗小說價值的方法。她為鄉野傳說下定 義,分析司馬中原在鄉野傳說領域獨占鰲頭 的原因,並說明台灣鄉野傳說逐漸沒落的完 因。 莊文福 《大陸旅台作家懷鄉小說研究》(臺 北: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2 年) 本文以 1949 年前後旅台的作家,在台灣出 版懷念大陸故鄉之人、事、物為主題,或是 表達民族、家國意識的小說為研究範圍。這 類懷鄉文學在台灣文學史中佔有極重要的 份量。本文以小說為研究範疇,探討懷鄉小 說產生的原因、主題與類型、寫作特色及價 值與侷限。本文介紹關於司馬中原人物形象 當中的英雄人物,並定義何謂「英雄」。

(25)

邱若琪 《司馬中原小說的戰爭書寫-以荒 原、狼煙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碩士論文,2009 年) 作者認為司馬中原身為抗日及國共戰爭的 親身經歷者,其小說中的戰爭書寫具有歷史 見證意義,透過文學書寫的過程來重現其特 殊的風貌,人民苦難的面孔被詳細地描繪, 英雄與奸邪的對比更能凸顯亂世中的人性 善惡,戰爭導致的悲歡離合、戰場上的犧牲 與悲壯都是此種文類所特有的。本論文以 《荒原》、《狼煙》為例,探討內容結構及情 結特色分析,歸納出兩本作品主旨在反抗一 切暴力來源,不應單純被歸類為反共文學而 失去其見證歷史的價值。 四篇論文中,秦慧珠和莊文福以不同的角度看司馬中原的小說,經仔細比對,兩者的 作者生平相同。莊文福分析文本主題外,分析小說英雄人物。而秦慧珠製作反共作家作品 統計表,界定反共小說的意涵,且以司馬中原的《荒原》、《狼煙》、《凌煙閣外》為文本, 分析作品的主題及風格。劉秀美第六章第二節為「鄉野傳奇的發展和侷限」,首先界定鄉 野傳奇的範圍和內容,並以司馬中原生平及作品為主要分析對象,說明司馬中原獨特的背 景帶給他作品的豐富、新奇性。邱若琪歸納出司馬中原戰爭小說主旨及其價值,並統整司 馬中原的生平及創作理念。以上四篇論文對筆者資料整理、對英雄的定義及分析司馬中原 鄉野傳說在台灣文壇的價值有所助益。

二、期刊論文及論文集論文

以司馬中原及其作品為主題的相關期刊、論文集論文共計26篇。經筆者依內容分成 三類,列表如下:

(26)

(一)「介紹司馬中原生平及寫作歷程」的論文一覽表(共計 4 篇,依發表時間排序)

作者 題目

摘要

孫瑋芒 〈司馬中原〉,《書評書目》第10 期 ( 1973年2月) 作者簡介司馬中原的生平及寫作歷程,說 明司馬中原作品氣魄的雄偉,對自然的描 寫也很細緻生動。 知言 〈司馬中原〉,《新文藝》第253期 ( 1977年4月) 介紹司馬中原寫作的風格,及其小說如何 引起國外教授的興趣,並說明司馬中原在 文壇的事蹟、家庭及軍中作家的寫作特性。 李瓊絲 李瓊絲:〈司馬中原〉,《皇冠》第 6卷 第 5 期 ( 1988 年 1 月 ) , 頁 160-165 作者採訪司馬中原談論童年生活,在中國 北方農村裡的老爺爺,老奶奶說鄉野傳奇 的日子,及後來戰亂對寫動機的啟發。 林芝 〈勤於筆耕的司馬中原〉,《漫卷 詩書 》(台北:正中出版社,2005 年), 本文談論司馬中原早年讀書與寫作的歷 程,並紀錄司馬中原憑藉多年寫作經驗整 理出的寫作理念:用平常心表現在內的生 命就是最好的方法。

(27)

(二)「與司馬中原作品語言及文學觀」相關的論文一覽表(共 20 篇,依發表時間排

序)

作者 題目

摘要

李英豪 〈試論司馬中原〉,《靈語》(高雄: 大業出版社,1964 年) 本文評論司馬中原作品的特色,整理出其 思想、人物刻畫、語言及寫作目的。司馬 中原從寫實主義出發,發展出自己的文學 觀、寫作風格和文體。並肯定司馬中原不 斷的成長,未來必定在小說界會有屹立不 搖的地位。 上官予 〈略說司馬中原〉,《皇冠》第182 期 ( 1969年4月) 作者將司馬中原的作品分為時代性、自然 性、感覺性、動亂性及奇情趣事等五類, 認為司馬中原作品應有其綜合性,以這五 種手法表現種種人生,正是他最重要和為 人重視的特長。文中說明司馬中原小說主 題不脫離一般鄉野百姓,和充滿俠義的精 神。語言文字也以民間口語及自己的經驗 表現出複雜的人生及社會全貌。 魏闕 〈司馬中原與《狂風沙》〉,《中華 文藝》 第1卷第5期 ( 1971年7月) 簡介司馬中原的生平、家庭,並分析司馬 中原對不同小說文體的寫作方式,強調創 作應與生活結合。 魏闕 〈司馬中原的語言-論《荒原》與 《狂風沙》〉,《幼獅》 第34卷第6 期 ( 1971年12月) 作者簡介司馬中原的生平,剖析他作品中 人物單一性的原因,及小說的三點語言閱 讀障礙:黑話、作者介入及情節的蔓蕪。

(28)

齊邦媛 〈 司 馬 中 原 筆 下 震 撼 山 野 的 哀 痛〉,《中國現代作家論》(台北: 聯經出版社,1976 年) 齊邦媛女士分析司馬中原的作品題材及風 格。首先他說明司馬中原題材,有一半是 在抒發鄉愁,另外,將作品按主題和表現 形式分為史詩性的如「荒原」為代表;純 抒情的如「黎明列車」;鄉野傳聞如「狂風 沙」等共三類。並針對第三類做較詳細的 語言及讀書的介紹,突顯司馬中原作品當 中英雄、天道及人道的主題。 桂文亞 〈傳奇故事「遇邪記」〉,《 橄欖 的滋味》(台北:皇冠出版社,1977 年), 本文以傳奇故事〈遇邪記〉為媒介,強調 傳奇主要的目的除了娛樂性高外,最終目 的在勸人為善、警惕人生。 姜穆 〈司馬中原的世界〉,《文藝月刊》 第106期(1978年4月) 本文剖析司馬中原生長背景對作品的影 響。強調司馬中原小說創作目的具有教化 人心的社會功能,分析司馬中原的文學 觀。作者將他的小說分為寫實與傳奇兩 類,並肯定後者「寓人生哲學於自然教化 中」的價值。 陳明智 〈由「流星雨」談司馬中原的小說 世界〉,《文壇》 第250期 ( 1981 年7月) 本文由九位作家針對司馬中原的作品《流 星雨》進行評論,對於故事的情節和語言 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情節太單純,語 言不夠道地,但總歸來說仍給予肯定的評 價。 姜穆 〈為苦難的國家寫史作註:側寫 司馬中原及其作品〉,《文訊月刊》 第4期 ( 1983年10月) 作者肯定司馬中原創作的目的,並說明他 如何在困苦、戰亂的環境中自學,並以其 獨特的文筆奠定在台灣的文學史地位。

(29)

張素貞 〈司馬中原的「山」:化戾氣致祥 和的駝背老頭兒〉,《細讀現代小 說》(出版地:東大圖書出版社, 1984年) 本文說明作品〈山〉的主題:1.只能怨人, 不能怨天;2.力挽狂瀾的老人;3.王道精 神的闡揚;4.敘事觀點的活用。作者說明 司馬中原反對一切的暴力,除了戰爭外, 包括日本人、漢奸及共產黨對於這片土地 上人民的傷害。他的作品常常閃爍著對鄉 土、對鄉民、對生命的熱愛。 張素貞 〈司馬中原的「沙窩子野舖」:一 段 錯 失 的 情 緣 〉,《 細 讀 現 代 小 說 》(台北:東大圖書出版社, 1986年) 本文討論司馬中原「沙窩子野舖」這一篇 鄉野傳說,將其中的的人物做分析,並點 出本文主題:把人為機緣的疏失歸之為天 道,充滿著悲天憫人的情懷。 陳明智 〈悲苦的境遇.深坑的尊嚴:由 「復仇」輕探司馬中原的小說世 界〉,《文藝月刊》第203期 ( 1986 年5月) 本篇期刊是王苔雲、白蘊華、鍾鳳美、陳 明智四人,以《復仇》書中八篇文章為評 論對象,集結而成的會議紀錄。文中總結 司馬中原小說世界的特色:1.鮮明的形 象;2.為廣大人群立傳;3.狂風沙的語言; 4.思古的情懷。並肯定司馬中原為人民發 聲而寫作的價值。 王震亞 〈具象化的鄉愁--司馬中原與 《紅絲風》〉,《台灣小說二十家》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年) 本文分析〈紅絲鳳〉的題材,是屬於藝術 品逸話。其特色如下:1.展示人物活動的 背景,十分重視;2.充分注意人物形象的 刻畫;3.對故事情節的發展,有巧妙的安 排。 陳信元 〈 鄉 野 的 捕 描 者 - - 司 馬 中 原〉,《中學白話文選》(台北:故 鄉出版社,1993 年) 本文簡介司馬中原的生平,並評定他不僅 是個好的小說家,更是個優秀的散文能 手,他的散文表達出內心蘊藏的感受、生 命成長的的記憶和印象。

(30)

劉登翰等編 〈朱西甯、司馬中原、段彩華等 軍中小說家的創作〉,《台灣文學 史(下)》(福州:海峽文藝出版 社,1993年) 本文介紹朱西甯、司馬中原、段彩華軍中 三劍客。司馬中原的部分,將繁多的作品 分為抗日、國共戰爭為主題及鄉野傳聞兩 類。鄉野傳聞又分為許多不同的小主題, 均反應人們在壓力之下的生活。司馬中原 以人物活動貫穿全文,語文通俗順暢、北 方鄉土語言大量運用及人物形象鮮活可 觀,呈現鮮明的地方色彩。 錢佩佩 〈司馬中原靈異小說 〉,《翰海觀 潮》(台北:文建會,1997 年) 本文說明司馬中原寫鄉野、靈異小說的主 要特色及目的,司馬中原充滿神秘而鄉土 的文字,傳述了中國廣大鄉野的人們在孤 絕、詭異、荒涼的環境中生存的意念和事 實,他的作品肯定了「人」價值及光明面。 易齋 〈法古鑑今的人文薪傳者-司馬 中原〉,《國魂》第650期 ( 2000 年1月) 作者以比干、白居易等古人和李叔同、吳 濁流等作家來鋪陳司馬中原的文學地位。 說明司馬中原如何從苦難中磨練出文以載 道的目的,蘊含處世道理,展現文學大家 的精神氣度。 黃硯 〈司馬中原-召換文學靈魂的最 高 音 〉,《 卓 越 雜 誌 》 第 12 期 ( 2000 年 12 月) 作者簡介司馬中原的生平、閱讀及寫作的 來源,說明司馬中原寫鬼故事的文學目的 是要反應人生,警世人生,還要提領人生, 更重要是要創造人生。司馬中原感嘆現代 的生活缺乏靈魂,希望生活能與文學相結 合,能發揮樂天知命的文學靈魂。本文對 於筆者研究司馬中原的生平及文學觀有所 助益。

(31)

鄭碧交 〈菲南德斯與司馬中原的奇幻作 品中的「幽默」比較〉,《中外文 學》 第31卷第五期(2002年10月) 作者以西方的作家「菲南德斯」與司馬中 原寫作方式比較。司馬中原方面,首先介 紹其受五四運動及現代主義影響,以傳統 的寫實主義為根基創作。文中並論述司馬 中原受農民及戰爭等民族悲劇影響的可能 性。 司馬中原 〈淺談長篇小說之寫作〉,《文訊》 第246期 ( 2006年4月) 司馬中原說明自己的寫作理念,短、中、 長篇小說及散文不同的寫作方法,小說的 取材價值觀應該是主觀的,而表現的方式 是客觀的,如此便可融為一體。要當長篇 小說家必須要有死而無悔的信念、深明生 命的價值及題幽闡微、懲惡誦善,不必假 道學,但應有自己的價值觀。寫作要有深 度生活、透視歷史文化、廣博的用詞及能 適當運用文字等基本能力。

(三)「訪問司馬中原的紀錄稿」一覽表(共計 2 篇,依發表時間排序)

作者 題目

摘要

陳義芝、楊 亭 〈春風一樣悠悠地吹著:司馬中 原先生專訪〉,《中華文藝》第14 卷第1期 ( 1977年9月) 本文為司馬中原談及童年生活、戰爭的遭 遇及對文學創造的啟發,雖然經歷慘痛的 經驗,但對生命的熱愛及世界的嚮往絲毫 不減,鄉野傳說不過是顯露民族裸現的心 靈,代表著公正、公理。強調要豐富生活 經驗、多觀察、多體會,寫作才能豐富、 感人。

(32)

桂文亞 〈智慧的光盤 中國苦難生命的 代言人-司馬中原訪問記〉,《仙 人掌花》(台北:皇冠出版社,1979 年) 本文介紹司馬中原的生平,並述說鄉野傳 說創作的動力及題材、文學觀、人物寫作 技巧及對台灣現代小說寫作的期許。

三、 報紙

與司馬中原相關的報紙、報導共計18篇,依內容分為三類,列表如下:

(一)「介紹司馬中原生平為主」的報導一覽表(共計 3 篇,依出版時間排序)

作者 題目

摘要

拓跋瑞 〈司馬中原要寫史詩長篇〉,《聯 合報》第 12 版 ,1978 年 6 月 28 日 本文說明司馬中原長篇小說《失去監獄的 囚犯》的寫作理念、「司馬中原」筆名由來 以及對於想繼承他寫作理念的小說家之期 望。作者分析他的創作背景,以及國內外 有關司馬中原作品的相關研究,最後介紹 他幸福的家庭生活。 林淑蘭 〈小說家司馬中原暢談讀書及寫 作〉,《中央日報》第 11 版,1978 年 9 月 20 日 內容敘述司馬中原童年的成長環境及軍中 閱讀的書籍,透過讀書激發觀察時代的能 力。「讀得多」與「生活即寫作」是司馬中 原讀書、寫作的態度。 司馬中原 〈我的起步〉,《民生報》第 9 版 , 1987 年 11 月 2 日 本文以「八年抗戰」為起點,描述司馬中 原提筆寫下心中所感的決定,行軍中如何 撿拾逃難者書籍閱讀。他形容自己的作品 是描寫「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悲劇」。

(33)

(二)「與司馬中原作品語言及文學觀」相關的報導一覽表(共 11 篇,依出版時間排序)

作者 題目 摘要 沙金 〈由「雲上的聲音」談司馬中原的 文字〉,《中華日報》第 7 版 ,1976 年 9 月 20 日 作者以《雲上的聲音》為範本,認為司馬 中原的文字充滿了靈氣,有詩的意境,不 僅融合紅樓、水滸及三言兩拍的特色,且 具備悲天憫人的胸懷。 麻念臺 〈司馬中原筆風獨特:寫傳奇小 說不忘鄉土〉,《大華晚報》第 4 版 ,1978 年 3 月 7 日 作者認為司馬中原為不僅是反共及懷鄉 作家,還是關懷台灣本土文學的作家。因 為個人語言的限制,導致作品《流星雨》 引來脫離現實的批評。 黃武忠 〈談小說的文字運用:訪司馬中 原先生〉,《臺灣時報》第 9 版 , 1978年 5 月 26 日 司馬中原談論小說的三個元素:事件、背 景、心理狀況。他認為小說文字顏色感及 音樂感的運用很重要,提出文字運用的四 種方法,並說明現在年輕人描寫人物的毛 病,最後提供文字快慢運用的方法。 黃忠慎 〈習作者的指針——「編寫譯的 技巧」簡介〉,《中央日報》第 11 版 ,1979 年 2 月 28 日。 本文為「編寫譯的技巧」一書的簡介,有 十四位作家聯合主筆,介紹朱西甯、趙滋 藩和司馬中原三位作家對小說寫作的看 法。司馬中原力貶意識流小說,並強調生 命經驗的重要。

(34)

史玉琪 〈司馬中原從文學到鬼學〉,《中 央日報》第 18 版 ,1979 年 6 月 28日 本文紀錄司馬中原的童年,以及他從槍林 彈雨中存活下來,暗自發誓要了解並學習 自己的民族的願望。司馬中原說明超靈與 科學之間奇妙的關係,以文壇中的農民自 居,他認為讀者便是衣食父母,必須以謙 和的心,尊重和體會所有生命的感受。 程榕寧 〈司馬中原談生活與寫作〉,《大 華晚報》第 7 版 ,1979 年 10 月 21 司馬中原自述他從童年、軍中時期,直到 晚年的寫作歷程。對於拓展作品領域,他 提出三個方向:生活、讀書、感悟。文中 說明小說寫作準備及統馭小說中人物等 議題。最後還說明人間便是寫作的源頭。 司馬中原 〈燈前夜話:簡記四十年寫作歲 月〉,《中華日報》第 11 版 ,1986 年 2 月 22 日 司馬中原將自己寫作四十年分為四個時 期,分別說明這四期寫作的背景和情形, 最後抒發他對文學的熱愛。 張國立 〈 司 馬中 原原 故 事裡 的傳 奇 世 界〉,《中華日報》第 11 版 ,1986 年 5 月 7 日 本文為訪問司馬中原的紀錄,說明生活及 長期剪報是他傳奇故事的來源。他認為寫 作要進入別人的內心深處,達到「我中有 人,人中有我」的目的和「抑、揚、節、 宣」的文學功能。

(35)

陳素芳 〈寫人說鬼.現代鍾馗.司馬中 原裸現民族的靈魂〉,《中華日報》 第 15 版 ,1990 年 10 月 17 日 本文介紹司馬中原鬼故事作品和廣播節 目,說明司馬中原寫作的動機和「司馬中 原」筆名的由來,寫作的背景和目的,及 在台灣文壇的地位,泛論寫作理念和技 巧,總結出司馬中原有深刻的生命體驗、 能廣泛的追求學問,及具備一顆善與人同 的心。 楊照 〈既返鄉又浪遊的弔詭旅程 - - 司馬中原的《荒原〉,《自由時 報》第 41 版 ,1998 年 1 月 2 日 本文介紹司馬中原生平、筆名及寫作風 格,總結「鄉野小說」一貫的特色:濃厚 的傳奇性、強烈的反官情節及鮮活獨特的 語言。 盧家珍 〈吹了半世紀的狂風沙亦俠亦儒 的司馬中原〉,《人間福報》電子 報,2007 年 11 月 10 日 本文說明模仿是司馬中原創作最初的動 力,介紹司馬中原的生平、作品。司馬中 原的小說粗獷豪邁,他的散文則深沉典 雅,腦袋像百寶箱,一打開,詩詞經文源 源不絕。司馬中原自喻為「老爬蟲」,他 藉著高度的文字運用技巧,抒展胸襟懷 抱,並決定師法趙州和尚,以積極的態度 來面對亂世,期許自己能藉著文字與演 講,給予世人更多的啟發。

(36)

(三)

「訪問司馬中原的紀錄稿」一覽表(共計 4 篇,依出版時間排序)

作者 題目 摘要 施美惠 〈從小就在生活中打滾:訪名作家司 馬中原〉,《中華日報》第 12 版 ,1978 年 8 月 25 日 司馬中原述說童年逃難時的生活、和 吳惟靜女士相識並結婚組成家庭的過 程,以及紀錄惟靜女士及女兒對司馬 中原的評語。 莊秀美 〈通過歷史的長河:訪小說家司馬中 原先生〉,《大華晚報》第 版 ,1985 年 12 月 25 日 司馬中原述說少年時代和軍旅生涯寫 作的過程,談論個人寫作技巧和創作 目的,最後介紹他的散文和電影。 周淑媚 〈 愛 情 是 永 恆 的 長 篇 ? 浪 漫 的 短 篇?〉,《中央日報》第 12 版 ,1990 年 7 月 25 日~26 日 本 文 為 司 馬 中 原 與廖 玉 蕙 女 士談 論 「愛情」,可提供司馬中原家庭生活及 作品中「婦女」人物探討參考之用。 周昭翡 〈他們的書桌是軍用的畫圖板〉,《中 央日報》第 16 版 ,1994 年 5 月 4 日~5 月 5 日 本文為「軍中三劍客」司馬中原、朱 西甯、段彩華談論寫作的紀錄。內容 包含三位作家軍中寫作的生活,強調 反共文學並非一文不値,是有其時代 背景。司馬中原,述說自己的文學觀, 認為文學不應有省籍的壓抑和排斥。

(37)

經過整理歸納,上述文獻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介紹司馬中原的個人生平、家庭、軍中生活的文獻。這類文獻可以讓筆者了 解司馬中原鄉野傳說創作背景、不同時期的寫作技巧,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第二類為探討司馬中原的語言及文學觀。有的是從單一文本作分析,有的是司馬中原 自己闡述的寫作理念,有的分析司馬中原的英雄人物。但均未深入探討,無法呈現司馬中 原筆下的人物語言、特色,此為本文研究重點。 第三類為司馬中原的訪問記錄,包含司馬中原自己對於生平、家庭的感想,最重要的 是他的寫作技巧、文學觀,以及鄉野傳說的寫作目的,均為零碎的口述資料。筆者期望透 過分析比較,統整出司馬中原的人物寫作技巧、特色,及闡明鄉野傳說的價值。 本文將以人物類型為研究主軸,分析各種人物的特色及社會教化意義,務求呈現司馬 中原鄉野傳說系列人物完整的風貌。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研究範圍

依據劉秀美《臺灣通俗小說研究 一九四九-一九九九》對鄉野傳說的定義: 鄉野傳奇類通俗小說包含範圍廣泛,舉凡古老奇異的傳說、人物傳奇故事、神秘事 件、靈異傳奇等都可用為寫作題材。這類小說比較接近野史和民間傳說,作者往往 用紀錄所見所聞的筆調來敘事,而以具有傳奇性的人物或事件為敘述重點,因此小 說中往往充滿著驚奇、冒險的趣味,頗能引發讀者的興致。26 26 見劉秀美:《臺灣通俗小說研究 一九四九-一九九九》(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analyze the questions about biograph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an masters in literatures of Buddhist Monks' biographie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and employment of Taichung metropolitan area by economic-based analysis to provide for govern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