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岸產業群聚因素對於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策略性角色變化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兩岸產業群聚因素對於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策略性角色變化之影響"

Copied!
1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碩士論文. 兩岸產業群聚因素對於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策略性角色 變化之影響. 研究生:洪士傑 撰 指導教授:方至民博士 李清潭博士. 中華民國 九十三年 六月.

(2) 謝詞. ~Everything that has the beginning has the end.~. 兩年了,已經兩年了。此時立於柴山登高遠眺的我,心裡不免一陣感觸。自 從兩年前有幸進入中山大學企研所就讀時,雖已知兩年的光陰將稍縱即逝。但此 刻,對於已站在這段旅程尾聲的我而言,還是不免訝異於『時光流逝的速度是與 年齡成正比』這句話的準確性。此刻我眼前的西灣依舊潮來潮往,海面上仍然泛 著眩麗奪目的波光,但不同的是,我即將前往下一個旅程的起點。 於西灣的兩年中,首先我要感謝的人是我的指導教授方至民老師以及李清潭 老師。方至民老師引領我走向策略管理與國際企業管理研究之殿堂,其豐富的學 養、精闢的分析能力、卓越的洞察力以及敏銳的觀察力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也 是我未來終身學習之模範。而李清潭老師在本論文的寫作上亦提供了不少寶貴的 意見,在此深深感謝兩位老師對於論文撰寫過程的啟發與協助。再來是亦師亦友 亦學長的曾志弘博士以及博士班的翁良杰學長,我非常感謝學長們對我在寫作時 遭逢問題上的協助及意見的提供。而對於蔡院長憲唐等口試委員們,在論文方面 的指導與建議,本人在此亦表示深深的感謝。 而在碩士班修業以及論文寫作這段期間,同門剴棚、惠茹、湘琳、惠芳、珮 君、佳穎之相互砥礪以及一同奮鬥的這段過程,亦是這兩年美好且難忘的回憶。 此外,參加所上的壘球隊,除了這兩年來征戰無數,拿下 MBA 盃冠軍以及立下許 多光輝事蹟等,也讓我交到一位允文允武,亦師亦友的吳基逞老師、一群好戰友、 好經理以及認真的學弟妹們,是一段光榮且燦爛的回憶。而在武嶺宿舍的兩年生 活中,與室友孔哥以及一起生活的文嘉、俊宗、超逸、震宇、冠倫、宏銘、冠宏、 聖棠、郁棠以及正雄等人,一起留下了許多種種且難忘的回憶,我永遠都會懷念 一起看電影、吃火鍋、過生日以及宿舍野球的美好時光。. 一.

(3) 除此之外,我還要感謝一起參加 TIC 創業競賽的伙伴們,包括緯立科技執行 長許超逸、財務長陳俊宗、知識長楊剴棚以及義守的伙伴們,那段一起奮鬥的日 子以及得獎的喜悅至今仍縈繞在我心頭。 此外,我還要感謝的人尚有同窗佩綺、科君、士杰、瑞鈴、舒文、禮榮、婷 婉等人,感謝你們在這兩年中的照顧與學習上之砥礪。而中山企管系辦一群勞苦 功高的職員,包括媛琳姐、育瑞姐、Jodie 姊、桂岑姐、阿惠姐以及阿滿姐等, 對於碩士班繁忙事物處理上的幫助,在此亦表達感激及謝意。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我家人及女友的支持。在碩士班兩年來的求學生涯,若 是沒有父母在背後的支持,不可能走得如此順利,而今學位順利完成,應是報答 父母最好的證明。而最後我必須特別感謝女友小君兩年來的鼓勵、容忍與支持, 是我在碩士班求學過程中的強大後盾,也因為有妳參與這兩年碩士班生活中的點 點滴滴,讓我兩年的碩士班生活變得更加完美及順利。 兩年的碩士班學習生涯即將在此告一段落,此時我的心情就像美麗的西灣夕 照一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在美麗西灣之濱、蒼翠柴山之傍的中山大學 學習實是人生一大樂事,而這也是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美好旅程及知識探索之 旅。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Everything that goes to the end will start another new beginning. ~. 洪士傑 謹誌于中山西灣 2004.06.18. 二.

(4) 摘要. 隨著大陸市場及產業群聚的興起,台灣的產業群聚效果對於多國籍企業而 言,其重要性勢必會發生變化,而此股兩岸產業群聚效果之變化,對於許多多國 籍企業台灣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已經產生轉變,因此本研究所欲研究之焦點即從 兩岸的產業群聚因素出發,來分別探討台灣以及大陸的產業群聚效果會對多國籍 企業台灣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產生何種影響。而在探討形成產業群聚效果的因素 上,本研究以波特所提出鑽石模型中的四個因素做為參考,即生產因素、市場需 求條件因素、相關性支援產業因素以及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狀態因素,來探討 兩案產業群聚效果會對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產生何種影響。此外, 由於母公司的指派以及子公司的行動亦會影響子公司本身的角色變化,因此本研 究亦分別從母公司指派觀點以及子公司因素觀點來探討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 的角色變化情形。而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來支持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之提出,並 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母體來源為鄧白式公司所出版的2000年在台外資企業 名錄,所調查的產業為製造業及服務業,MNC 母公司掌控子公司50%以上之股權、 在台運作時間超過一年以上之多國籍企業在台子公司。本研究利用多元迴歸分析 檢視前述自變數對於台灣子公司的角色變化之影響。在分析60 家MNC 在台子公 司之後,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子公司從事價值活動的完整程度、從事自發性改善行 動的努力程度、台灣產業群聚中的相關性支援產業因素以及大陸產業群聚中的生 產因素、市場需求條件因素以及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因素均會對台灣子公司的 角色變化產生顯著之影響。因此本研究之結果也呼應了Birkinshaw 所做對於子 公司角色變化影響因素之研究中,認為子公司的行為是同時受到母公司因素、子 公司因素以及當地環境因素三大因素之影響。. 關鍵詞:多國籍企業子公司角色、產業群聚。. 三.

(5) Abstract. As the rises of the market and industry cluster of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iwan’s cluster effect to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NCs)will have the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of cluster effec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have had the impact on MNC Taiwan subsidiary’s role. This thesis focuses of the cluster effec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hat changes the MNC’s Taiwan subsidiary’s role. With regard to the factors affecting cluster of industries, previous studies have based mainly on Porter’s Diamond Model, which includes factor conditions, demand conditions, related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firm strategy, structure and rivalry. Besides, according to the series research by Birkinshaw, the HQ assignment and the subsidiary’s behavior will also have the impact on subsidiary’s role. This thesis will study the changes between these three dimensions and MNC’s Taiwan subsidiary’s role. This thesis uses the case study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formation of research structure and hypothesis, which also survey to collect data. The population is the list of foreign enterprises in Taiwan published by Dun and Bradstreet, 2000. The subsidiaries belong to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The subsidiaries are owned by foreign MNC which must operate over one year in Taiwan. We use multi-regression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changes of MNC Taiwan subsidiary’s role. After analyzing 60 MNC’s Taiwan subsidiari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HQ assignment, the subsidiary’s initiative behavior and the changes of cluster effec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will have the influence on MNC’s Taiwan subsidiaries’ roles. Therefore, these dissertation results respond to Birkinshaw’s perspective. The subsidiary behavior is simultaneously influenced by HQ, subsidiary and local environment.. 四.

(6) Key words: MNC subsidiary’s role, Industry cluster.. 五.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產業群聚理論之探討..........................................................................10 第二節 多國籍企業(MNC)之定義....................................................................18 第三節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策略角色演變原因之研究..................................22 第四節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策略角色之類型..................................................30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39 第四章 個案分析......................................................................................................42 第一節 個案研究..............................................................................................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45 第三節 個案公司介紹......................................................................................46 第四節 研究個案特質比較..............................................................................55 第五節 個案研究結果與研究假設之對應......................................................58 第五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66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選取..................................................................................66 第二節 問卷發展過程及資料收集程序..........................................................67 第三節 研究變數的操作性定義與衡量..........................................................69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78 第六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79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79 第二節 研究變數基本分析..............................................................................83 第三節 研究變數信度與效度分析..................................................................86 第四節 台灣子公司資源與能力策略重要性實證結果................................100 第五節 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策略對母公司之重要性因素實證結果........10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108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8 第二節 對企業及政府之意涵與建議............................................................115 參考文獻....................................................................................................................117 中文部分............................................................................................................117 英文部分............................................................................................................118 附錄一 研究問卷....................................................................................................124 六.

(8)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9 圖2-1 Porter的鑽石體系圖………………………………………………………12 圖2-2 各國組織的一般性角色……………………………………………………32 圖2-3 Strategy Map………………………………………………………………34 圖2-4 委託自主權類型之架構……………………………………………………35 圖3-1 研究架構……………………………………………………………………38. 七.

(9) 表目錄. 表 1-1 2002 年 GDP 規模排名的前十名國……………………………………………2 表 1-2 2002 年商品交易(Merchandise Trade)出口總金額前十名國家及台灣.3 表 1-3 2000 年商品交易(Merchandise Trade)進口總金額前十名國家及台灣.3 表 2-1 多國、全球、國際與跨國企業的組織特質………………………………20 表 4-1 台灣飛利浦歷年增設的產品線……………………………………………51 表 4-2 個案台灣子公司特質彙整…………………………………………………55 表 4-3 經過個案研究結果佐證後之研究假設……………………………………64 表 6-1 產業別分佈狀況…………………………………………………………..80 表 6-2 台灣子公司母公司國籍別分佈狀況………………………………………80 表 6-3 台灣子公司成立年數分佈狀況……………………………………………81 表 6-4 台灣子公司營業額分佈狀況………………………………………………82 表 6-5 本研究變數敘述性統計分析表……………………………………………83 表 6-6 研究變項之代碼表…………………………………………………………84 表 6-7 研究變數相關係數表………………………………………………………85 表 6-8 本研究變數信度分析表……………………………………………………86 表 6-9 台灣子公司從事價值活動配置之完整程度主成分分析表………………87 表 6-10 台灣子公司從事價值活動之可移轉程度主成分分析表……………….88 表 6-11 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自發性程度主成分分析表…………………….89 表 6-12 台灣產業群聚中生產因素方面主成分分析表………………………….90 表 6-13 台灣產業群聚中之市場需求條件主成分分析表……………………….91 表 6-14 台灣產業群聚中相關支援性產業因素主成分分析表………………….92 表 6-15 台灣產業群聚中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狀態主成分分析表………….93 表 6-16 大陸產業群聚中生產因素方面主成分分析表………………………….94. 八.

(10) 表 6-17 大陸產業群聚中之市場需求條件主成分分析表……………………….95 表 6-18 大陸產業群聚中相關支援性產業因素主成分分析表………………….96 表 6-19 台灣產業群聚中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狀態主成分分析表………….97 表 6-20. 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環境之策略重要性主成分分析表………………98. 表 6-21 台灣子公司資源與能力累積程度之策略重要性主成分分析表……….99 表 6-22 本研究自變數對子公司資源與能力策略重要性因素影響迴歸係數表 100 表 6-23 本研究自變數對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環境策略重要性影響迴歸係數表 ………………………………………………………………………………………104 表 7-1 本研究假設之研究實證彙整表………………………………………….109. 九.

(11)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全球化 過去 25 年來,國際商業環境的改變為多國籍企業管理者的工作帶來革命性 的變化(Bartlett & Ghoshal, 1989)。 而這改變則明顯的表現在『全球化』 (Globalization)的浪潮日益升高的現象。而 Farazmand(1999)認為造成此 股全球化現象的原因包括了全球性市場的興起、跨國性生產的可能、產品全球 化、跨國公司的結構、全球性金融市場的建構、資訊科技的創新,以及聯合國所 屬機構的推動等因素。此外,資訊科技的創新與應用、網際網路應用的興起與擴 張之結果也加速了近 10 年來全球化的趨勢,學者 Korbin(1991)即認為資訊系 統與技術的發展,正是導致全球化經濟整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股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身處於亞太經濟體系的台灣與中國大陸在雙雙 共同加入 WTO 之後,也無法置外於其影響之下。就台灣而言,對台灣現今整體經 濟有重大貢獻的資訊科技產業(IT 產業) ,其產業中許多廠商由於採取 OEM 的經 營模式,迫使他們必須要和世界性的客戶大廠保持密切的聯繫,自無法獨立於全 球市場之外。而就中國大陸而言,由於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低廉的勞力成本, 加上這十幾年來的開放政策,已經讓中國大陸的經濟體系和全球經濟接軌,而同 時也帶給以美國、歐洲、日本為主的多國籍企業許多新的契機。. 1.

(12) 二、中國大陸市場及產業群聚的興起 中國大陸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豐沛且低廉的勞力成本以及廣大的內銷市 場。自從 1992 年鄧小平於南巡時發表著名的『南巡演講』之後,便大舉進行經 濟改革並對外開放市場。而自經濟開放改革以來到現今,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不 斷的提高,以 GDP(國內生產毛額)的規模來看,在 2002 年時,中國的 GDP 規 模名列世界第六位,僅次於美國、日本以及德、英、法(見表 1-1 『2002 年 GDP 規模排名的前十名國家』)。. 表 1-1 『 2002 年 GDP 規模排名的前十名國家 』 單位:十億美金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國家 美國 日本 德國 英國 法國 中國 義大利 加拿大 西班牙. 10. 墨西哥. GDP 金額 10,383 3,993 1,984 1,566 1,431 1,266 1,184 714 653 637. 資料來源:World Bank,本研究整理 但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眾多,因此平均國民每人的 GDP 水準尚為偏低,但是整體 GDP 的規模已經超過世界七大工業國(G7)中的義大利和加拿大,成為世界上主 要的經濟體之一。. 而 在 進 出 口 方 面 的 數 值 方 面 , 在 2002 年 時 , 中 國 大 陸 的 商 品 交 易 (Merchandise Trade)出口總金額佔全球的 5.1%,位居世界第 5 位(見 『表 1-2. 2002 年商品交易(Merchandise Trade)出口總金額前十名國家及台灣』);. 2.

(13) 商品交易進口總金額佔全球的 4.4%,位居世界第 6 位(見『表 1-3. 200 年商. 品交易(Merchandise Trade)進口總金額前十名國家及台灣』)。 『表 1-2 2002 年商品交易(Merchandise Trade)出口總金額前十名國家及台灣』 單位:10 億美金;比例:% 國家. 出口金額. 與前一年相比. 693.5 612.2 416.0 329.5 325.6. 佔世界出口 總金額比率 10.8 9.5 6.5 5.1 5.1. 排名 1 2 3 4 5. 美國 德國 日本 法國 中國. 6. 英國. 275.9. 4.3. 1. 7 8 9 10. 加拿大 義大利 荷蘭 比利時. 252.5 252.0 243.4 213.2. 3.9 3.9 3.8 3.3. -3 5 5 12. 14. 台灣(中華台北). 130.3. 2.0. 6. -5 7 3 2 22.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WTO),本研究整理 『表 1-3 2000 年商品交易(Merchandise Trade)進口總金額前十名國家及台灣』 單位:10 億美金;比例:% 國家. 進口金額. 與前一年相比. 1202.5 493.3 339.8 336.4 326.4 295.2 241.1 227.6 217.7 208.6. 佔世界進口 總金額比率 18.0 7.4 5.1 5.0 4.9 4.4 3.6 3.4 3.3 3.1.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美國 德國 英國 日本 法國 中國 義大利 加拿大 荷蘭 香港. 16. 台灣(中華台北). 112.6. 0.4. 5. 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WTO),本研究整理 3. 2 1 2 -4 -1 21 4 0 4 3.

(14) 因此從經濟體的規模、市場面的成長、政策面的經濟改革開放以及全球經濟 中的策略投資佈局來看,中國大陸都逐漸成為全球市場中重要的一個區塊,吸引 著許多多國籍企業(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以下簡稱 MNC)及台商前往 中國大陸進行投資,希望經由在中國大陸的策略佈局,來獲得或延續本身的競爭 優勢。而在這種外商企業及台商的投資效應之下,大前研一(2002)也觀察到近 年來中國大陸發展快速的大都市及經濟區域已經逐漸形成 IT、筆記型電腦、行 動電話、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的產業群聚(Cluster) ,擁有外商的技術轉移、充 足完善的零組件供應商及優質廉價的生產要素。. 三、台灣產業群聚角色之變化 以產業發展歷史的觀點來看,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興起之一項重要關鍵成功因 素即在於台灣於『新竹科學園區』建立了完整的產業群聚體系。但是近年來,由 於大陸市場發展迅速、為了利用當地豐沛的天然資源、勞動力以及回應國際客戶 大廠的要求,使得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高科技產業產生『磁吸效應』 ,台灣的高科 技產業廠商紛紛朝向大陸投資,而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則扮演著協助母公司在 大陸設立子公司的任務。而在這種情境之下,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產業群聚若 是彼此形成替代關係,則台灣原本的產業群聚效則會漸漸的被中國大陸取代,因 此台灣對於積極尋找並設置海外價值活動區位,以獲得競爭優勢的 MNC 來說,其 重要性正日趨降低。. 四、多國籍企業台灣子公司的角色變化 在 80 年代以前,針對國際企業領域中多國籍企業子公司角色的學術研究認 為,多國籍企業在海外的據點,往往被視為是母公司策略的當地執行者,例如產 品生命週期(Vernon,1966)的概念便是母公司在比較利益的考量下,有計畫地 將產品轉移到具生產成本優勢的地區生產。. 4.

(15) 而自 80 年代之後,Bartlett & Ghoshal (1989)以『當地市場之策略重要 性』與『地方性資源能力之多寡』兩構面來劃分多國籍企業子公司角色為策略領 袖、貢獻者、執行者、與黑洞等四種不同的策略性角色,為進一步研究多國籍企 業子公司角色之開端。而之後如 Jarillo & Martinez(1990)根據『活動在當 地進行的程度』與『子公司間整合程度』兩構面來劃分自主型、接受型、與積極 型三種子公司角色;Gupta. & Govindarajan(1991)根據各子公司對知識『散. 佈』與『吸收』的程度為兩構面來劃分全球創新者、整合扮演者、地區創新者、 與執行者四種子公司角色等。因此基於上述學者的觀點,子公司所擔任的角色是 多元且各子公司間亦存在角色差異性。. 就國內探討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的相關研究而言,大多集中在橫斷面的靜態研 究部分,即將子公司的策略角色定位,再進一步探討此一策略角色與組織結構、 組織功能(例如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發展)之間的關聯性,例如莊正民、趙必孝、 陳穎峰(1999)研究國際企業海外研發動機、策略與管理之間的關聯性。. 綜言之,多國籍企業在台子公司所擔負的策略角色之相關實證研究,在國內 偏重在於企業內部能力、母公司與子公司關係間之研究上,而較少討論到企業所 面對在外在產業或國家的層次上,其經營環境的變化對於子公司的策略性角色之 影響。雖然國外學者對子公司的策略角色類型、母子之間的關係以及子公司的創 業精神等的研究不在少數,但是在台海兩岸近年來的基礎建設、要素、需求市場 與群聚效應變化之下,其所建立的發展與演化模式未必能完全應用於台灣子公司 的策略性角色變化之上,因此在全球化、自由化的趨勢下,產業與國家層次的因 素將成為探討多國籍企業在台灣子公司之策略性角色變化時極為重要的議題。. 因此本研究關心的是,在面對全球化浪潮、中國大陸逐漸形成完整產業之群 聚以及台灣產業群聚優勢相對降低之情況下,對於 MNC 在台灣的子公司而言,其 5.

(16) 所扮演的策略性角色任務的變化情形為何?會不會面臨到裁撤的命運,像飛利浦 結束新竹大鵬廠、Sony 於 2000 年宣佈結束在台灣的影音產品生產線(聯合知識 庫,2001.11.02)以及 DELL 於 2001 年 2 月宣布將台灣的『亞太區國際採購管理 總部(IPO)』移往香港等例子。因此,此為形成本研究之主要研究動機。. 6.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所言,本研究探討的焦點為『兩岸產業群聚優勢之變化 對於多國籍企業在台子公司策略性角色之影響』。隨著大中國經濟圈的發展,台 灣應如何保有原本的國家競爭優勢或者應朝哪一個方向去努力,以繼續吸引外商 投資?而就 MNC 在台子公司的角度而言,台海兩岸這些產業群聚因素之變化 MNC 在台子公司策略性角色產生何種影響?. 綜合上述所論,本研究的目的主要為: 一、. 從母公司的角度來看,台灣子公司所從事價值活動的完整程度、可 移轉程度、以及其對於兩岸市場及本身的策略考量對於 MNC 在台子 公司策略性角色產生之影響為何?. 二、 從子公司的角度來看,MNC 台灣子公司自發性的主導性行為,會對本 身的策略性角色帶來之影響為何? 三、 從產業環境的觀點來看,在大陸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群聚之後,以 及當台灣的產業群聚重要性因而逐漸降低時,其效應對於 MNC 在台 子公司策略性角色產生之影響為何?. 雖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從找出兩岸的群聚效應之變化對於 MNC 在台子 公司之影響程度為何,但是就國家/產業的層級來看,本研究也可提供制訂產業 政策之相關人員一些建議,以找出如何重塑台灣產業之國際競爭力,以吸引更多 的外資前來台灣投資。. 7.

(1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為,首先確立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即融合全球化的商業 環境、中國大陸以及台灣產業群聚因素的變化以及 MNC 在台子公司策略性角色之 變化為出發點,旨在探討在兩岸產業群聚因素之變化效應下,MNC 在台子公司所 扮演的角色變化為何?其次,根據相關文獻之整理與回顧,建立本研究之觀念性 研究架構。爾後進一步地發展研究假設,研究設計等,並利用問卷調查方式收集 實證資料,待問卷資料回收後,則利用統計研究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以及針對研 究結果作解釋及說明,並加以闡述對學術以及實務界之涵意與建議,最後則提出 後續可能相關研究之方向。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 1-1 研究流程圖』所示:. 8.

(19)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確認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 相關文獻之整理及回顧. 確認研究主題及研究架構. 發展研究假說. 個案研究. 研究假設之補充. 決定研究對象與研究設計. 問卷設計. 問卷回收. 資料分析. 解釋分析結果. 撰寫研究報告. 9.

(20)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探討. 產業群聚理論之探討. 一、產業群聚現象的定義 產業群聚(Industrial Cluster)現象存在於全球許多經濟體系地區當中, 而所形成的原因與型態並不完全相同,例如美國加州矽谷(Silicon Valley)、 東岸的128號公路(128 Route)、中國大陸北京的中關村、長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以及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等。. 而產業群聚理論起源於1950年代,學者 Dahmen(1952)最早提出以產業發 展區塊(Industrial Development Blocks)的觀念來探討產業成長與演進歷程, Dahmen(1952)認為成功的產業群聚,主要為在產業複合體中(industrial complexes),前向與後向生產鏈內部之間的有效鍊結與自發性的技術流動。而 之後到了1970年代,產業群聚的相關研究集中在公司、產業之間的網路關係 (Network Relationships),主要是建立在地理接近性和策略合作的基礎上, 合作中的公司因彼此的資源共享或利益互補和受惠。. 而到了1990年代之後,Porter(1990)於出版的『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一書中首先提到,產業群聚在全球經濟下,有關中 央、地方和地區競爭力之間,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而Porter(1990)認為產 業群聚是指在特定領域中,許多企業聚集一特定地理區域,同時具有競合關係, 包括同業的競爭者、上下游供應商、專業化支援機構(例如大學、研究機構或產 業公會)。之後,Porter(1998)又對產業群聚做了更進一步的詮釋,Porter 10.

(21) (1998)認為『產業群聚』是在某特定領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鄰近、有交互關連 的企業和法人機構,並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補性相連結,其規模可以從單一城 市、州、國家、甚至到鄰國聯繫成的網路。而產業群聚具有許多不同的形式,端 視其縱深程度和複雜性而定。不過,絕大多數產業群聚包含最終產品或服務廠 商,專業元件、零組件、機器設備以及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及其相關產業的 廠商。產業群聚也包含下游產業的成員(如通路、顧客),互補性產品製造商, 專業化基本架構的供應商,政府與其他提供專業化訓練、教育、資訊、研究和技 術支援的機構(如大學、智庫、職訓機構),以及制定標準的機構。而對產業群 聚有重大影響力的政府機關,也可視為產業群聚的一部份。最後,產業群聚還包 括同業公會,和其他支持產業群聚成員的民間團體。. 二、產業群聚的組成要素 如前所述,產業群聚的現象的例子存在於全球許多的經濟體系中,但是組成 要素卻不盡相同。而Porter(1998)認為,要找出產業群聚的組成要素,應該從 大企業或類似廠商的集中情形開始,接著觀察縱向連結關係上下游的企業和法人 機構,接下來觀察水平連結關係的透過共同通路,或生產互補性產品和服務的產 業,之後找出提供專業化技能、技術、資訊、資金或基礎建設的機構與其他包含 產業群聚成員的集合體,最後,則找出對產業群聚成員產生重大影響的政府或其 他制定規範的機構。. 而 Porter(1998)發現產業所處的地理區域與環境對其本身的競爭優勢扮演 相當重要的角色。同時,Porter(1998)也認為要掌握某地點產業環境的本質以 及該產業群聚的緣起,則可以用他於1990年所出版『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所提 出鑽石體系的四股交互關連的影響力,來說明產業群聚的形成要素。而這四股交 互關連的影響力即為: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援性產業、企業策略-結構--競爭等四大基本條件,共同形成鑽石體系(見圖『2-1 Porter的鑽石體系 11.

(22) 圖』)。茲分別說明如下:. 『圖2-1 Porter的鑽石體系圖』. 企業策略 企業結構 同業競爭. 生產因素. 需求條件. 生產因素. 資料來源:Porter,1990,『國家競爭優勢』. (一)生產要素 生產要素指一個國家在特定產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表現。其分類在不同的 文獻中或有差異,但涵蓋的範圍大致類似,根據 Porter(1990)的看法,可分 為人力資源、資本資源、知識資源、天然資源與基礎建設等。在國際貿易理論中, 十分重視各國間生產要素相對的優勢,也認為由於生產要素的絕對比較利益或相 對比較利益,以及要素稟賦的相對豐沛程度,使得各國間產生了貿易活動。這些 生產要素有些是先天決定的,有些是需要靠長期的開發與培育的,而 Porter 認 為後者的重要性應該更重要,也是形成競爭力的主要來源。而有關人力資源、資 12.

(23) 本資源、知識資源、天然資源與基礎建設的解釋如下: 1.. 人力資源 指技術能力、工作量和人事成本等,同時也考慮標準工時和勞動倫理表. 現。此處又將人力資源劃分為金字塔形狀,如技師、電子工程博士。. 2.. 天然資源 此處所指的天然資源泛指一般的先天資源,應包含先天資源的充沛與否、. 品質好壞、土地價格、水力、礦產、林產與漁產等有形資源。一產業的地理位置 會影響到它對市場、供應、運輸成本等的適應力。氣候與產業的地理位置、面積 一樣,也是天然資源的一種,對高科技公司而言,舒適的氣候也成為吸引優秀人 才進入的條件之一。. 3.. 知識資源 一個地區的科學、技術和市場知識上的發展,也會影響到產業產品的開發. 與品質。一般來說,知識的資源存在於大學、政府研究機構、私立研究機構、政 府統計部門、商業及科學期刊、市場研究報告與資料庫、同業工會等。. 4.. 資本資源 金融產業所提供的資本資源,對於需要大量資金投資的企業而言,是一重. 要的助力。而可運用資金的來源往往與一國的金融體系好壞有莫大的關係,如信 用貸款、抵押貸款、垃圾債券、創業投資的運作等。另外,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 也會影響到資本資源的條件,國際間巨額資金在各國間流動的情形,會使各國的 資本條件更趨於一致。. 5.. 基礎建設 一個地區的基礎建設型態、品質和使用成本都會影響到產業的競爭力。如 13.

(24) 運輸系統、通訊系統、郵政、付款、轉帳、健康保險等都屬於基礎建設的表現。 其他如房屋的供給和文化機構等因素,也會影響到該地的生活品質及人員的工作 意願等。. (二)需求條件 Porter(1990)認為國內需求條件是鑽石體系中的第二項關鍵因素,認為 產業所在地的國內市場需求條件往往是帶動產業發展的原動力,它會刺激企業 的改進和創新,而國內市場的影響力主要是透過客戶需求的型態和特質而來, 本地的廠商往往會因市場的壓力而改善創新其產品進而提高其競爭優勢。市場 規模與市場特質都會對競爭力造成影響,內需市場一方面透過規模經濟提高產 業內廠商的生產效率,一方面若內需市場對品質有較高的需求,特別是擁有一 些挑剔的精緻型客戶,則產業內廠商將可以掌握市場的脈動,也會有更多創新 與發展的動機。一般而言,本國市場的需求條件應具備下列三項特色:. 1.. 區隔市場需求結構 市場需求結構必需呈現多樣的區隔,因為有效的市場區隔可以調整企業的. 注意方向和優先發展順序,較大、重要且高附加價值的生產環節比較早會受到 企業的注意,而提前其發展順序。. 2.. 內行而挑剔的客戶 假如國內客戶對產品、服務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在國際間數一數二,會使得. 企業為滿足客戶而更注重發展與創新,追求高品質、完美的產品和更精緻的服 務。另外,挑剔型的客戶有時也可能是下游的經銷商,並不只侷限於最終的消費 者。 3.. 預期型的需求 如果國內市場需求能預先反映市場上的客戶偏好,則會成為一種敏銳的預 14.

(25) 告指標,能夠協助廠商掌握新產品訊息與趨勢,而這個過程正可以刺激廠商的產 品不斷的升級與改進,增強新型態產業環節的競爭力。. 此外,市場未來的成長性、市場內的廠商的多寡以及轉換成國際市場需求 的能力等,也可能是影響需求條件的可能因素 。. (三)相關與支援產業 Porter(1990)認為,當一地區特定產業的競爭優勢與其他地區相比時, 則當產業上下游相關產業能發展得更健全,及提供更完整相關與支援產業時, 則所處於該產業的廠商會更具有競爭優勢,此一產業在國際競爭中亦將更具有 優勢。由於各產業間互為投入產出,相關與支援性產業對於該產業的影響,可 以透過產業關聯的直接與間接效果表現出來。而除了相關與支援產業本身是否 具有競爭優勢外,產業間的互動,特別是協調與合作的機制,以及研發成果間 的外溢與擴散程度,都是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其影響的方式可 分為以下兩種:. 1.. 由上而下的擴散流程 下游產業因與上游支援產業相近,因此在來源上具備及早反應、快速、有效. 率,與降低成本等優點。且本土廠商因地緣人脈、文化等因素,更容易能持續與 多方合作,形成更完整的供應鏈。另外,供應商會協助企業認知新方法、新機會 與新技術的運用,而企業也會提供供應商新點子、新資訊和市場視野,帶動供應 商自我創新,努力發展新技術,並培養新產品研發的環境。. 2.. 相關產業內的拉拔效應 相關聯的產業競爭力強的一方往往會有拉拔提攜新產業的效果,因為它們之. 間的產業價值相近,可以合作、分享資訊,有時甚至在硬體如電腦、設備,應用 15.

(26) 軟體上都能互補。一般而言,拉拔效應通常與產品的互通技術比例的高低有關, 且拉拔效應最強的時機通常是產業生命週期的初期階段,而行動快的企業受益最 大。. (四)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 企業的策略與結構常常受到社會、文化、歷史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作法, 進而表現在產業內競爭中,形成不同的競爭型態。這方面Porter 探討的因素相 當多,但並沒有一致性的看法,而 Bosch 和 Prooijen(1992)甚至認為可以用 更模糊的因素:產業文化加以衡量。由於產業/國家層次的因素中可能影響企業 策略與結構的因素相當多,再加上涵蓋了時間與空間的影響,欲從來源面分析殊 不容易,但各種因素對企業策略、結構的影響最終都將反映在產業的競爭程度 中,因此若觀察產業內的競爭結構,應可較明確的掌握此一因素的精神。而競爭 的程度越高,表示國內的競爭對手能給予產業內廠商直接而明顯的壓力、淘汰不 具有效率的廠商,並形成企業向國際市場發展的動力,因此應可有助於產業國際 競爭力的提昇。企業如何競爭、組織、與管理,都深受所在地的環境與歷史的影 響。若企業的根據地獎勵創新,有政策與規則鼓勵企業往教育訓練、技術研發、 與長期資產投資,企業自然有競爭力。另外,當地若是有很強的競爭對手,也會 刺激企業不斷的創新與改進。一個鼓勵競爭的環境,可讓企業不斷的持續升級與 成長。. 而除了以上四大因素外,鑽石模型又探討兩項外生變數:政府與機會,而兩 項外生變數都會先透過影響四大鑽石因子,再對競爭力產生影響。Porter(1998) 認為政府的角色對四個因素的影響相當微妙,且影響方向既非正面,也非負面, 理想的政府應該在干預與放任中取得平衡。另外,機會亦是 Porter 所特別提 出,其概念應是源自於產業經濟理論的看法;過去許多文獻指出,影響產業結構 與企業發展的因素應包括了源自於產業內或企業內的隨機性因素,如此才可以解 16.

(27) 釋廠商間面臨相同環境、擁有相似資源時卻仍有不同的競爭結果,不過此一觀點 卻也遭致最多的批評,最主要是此類影響重大的因素不但不能操作化,甚至驗證 的過程常常是從結果去推論其原因,對於哪些可能是影響競爭力的重大隨機性因 素甚難有一致性的判斷。況且,對於無法解釋的原因即歸類於隨機性因素,反而 會使得鑽石模型在解釋競爭力時失去學理上的嚴謹性。因此後續學者對鑽石模式 進行實證或修正時,大多並未對機會因素加以探討。也因此在本研究對於形成產 業群聚的因素上,將不考慮把鑽石模型中的外生變數放入本研究討論。. 因此,根據上述相關對於產業群聚理論的回顧與整理,本研究對於產業群聚 所採取的定義為:. 產業群聚是在某特定領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鄰近、有交互關連的企業和法人 機構,並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補性相連結,其形成的構面為生產因素、需求條件、 相關與支援產業及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 而對產業群聚之形成因素所採取的定義為:. 1.. 生產要素:一個國家在特定產業中有關生產方面的表現,可分為人力資源、 資本資源、知識資源、天然資源與基礎建設等。. 2.. 需求條件:本地市場對於產品或服務的需求本質。. 3.. 相關與支援產業:具有本國競爭力的本國供應商、產業間的互動、研發成果 間的外溢與擴散程度。. 4.. 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該國企業如何創建、組織與管理的相關條件,以及 該國的國內競爭型態。. 17.

(28) 第二節. 多國籍企業(MNC)之定義. 本節在探討多國籍企業(MNC)之相關文獻研究上,依序分為『多國籍企業 之定義』與『多國籍企業進行海外投資之動機及目的』兩個部分,以探討先前學 者所研究之相關文獻對於本研究在形成研究架構時之影響為何:. 一、多國籍企業之定義 隨著多國籍企業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研究此領域的學者大為增加,而由於 各家學者對多國籍企業的研究目的與重點不同的結果,使得多國籍企業的定義產 生了許多不同的操作性定義。例如 Vernon and Wells(1968)認為多國籍企業 的定義為:『跨國間生產性資產的的所有權及策略之形成與執行的法人團體』; Bartlett & Ghoshal(1979)則認為多國籍企業為『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控制 資產、工廠、礦產、銷售點的企業』;Vernon(1977)則認為多國籍企業為『必 須要有大規模的地區營運,財務與人力資源要由總部來統籌調配,且年銷售額達 一億美元以上。』;Porter(1986)則依價值活動協調與分佈狀況,將企業分為 全球企業與多國企業;而以 Bartlett and Ghoshal(1989)的觀點來看,多國 籍企業具有『在海外有實質性的直接投資(Substantial Direct Investment)』 以及『對海外資產有積極的管理活動,而非僅是握有財務上的股權』的兩大特徵。. 而在多國籍企業的型態劃分上,Bartlett & Ghoshal(1989)從產業與組織 整合與回應的觀點的兩個構面將多國籍企業劃分為四種不同的型態,分別是多國 企業、全球企業、國際企業與跨國企業:. (一)多國企業(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此種類型的多國籍企業藉著將母國產生的技能與產品轉移到國外市場,在不 同的國家中修正其產品、策略以及管理方式,以發展出能夠有效回應每一國家不 18.

(29) 同顧客需求的子公司,並傾向在當地市場建立整套的價值創造活動。因此,多國 企業的策略能力係來自於藉由對各國差異性的敏銳度所建立起的快速回應能 力,並且建立起強而有力的本土企業形象。. (二)全球企業(Globalization Corporation) 此種多國籍企業主要是追求低成本策略,由某些具有成本優勢的地方生產標 準化產品,然後供應全球市場,以達到全球性的規模經濟效果,進而降低成本與 售價。此種多國籍企業的策略能力係來自於藉由集中式的全球規模生產據點所產 生的高效率,所獲取的低成本優勢。. (三)國際企業(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企業面對的是相對較低的當地回應壓力和成本遞減壓力,企業將產品創新 功能集中於母國公司,而藉著轉移由母國公司所發展出的新產品到海外市場來 創造價值,其策略能力來自於利用母公司的知識和能力,並進行全球性的移轉 和調整。. (四)跨國企業(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此種多國籍企業面臨所面臨的是高的成本壓力和高當地回應壓力,以同時 達成低成本與差異化優勢。為此,企業必須利用以經驗為基礎的成本效益和位置 經濟,轉移企業內的特異能力,並同時注意當地回應的壓力,而形成同時兼顧當 地回應能力、效率與學習的企業組織型態。. 而為了進一步描繪出上述這四種類別的多國籍企業之差異性,Bartlett & Ghoshal(1989)從『資產和能力的配置』、『海外據點的角色』與『知識的發展 與推廣』這三個構面來描述不同的多國籍企業型態有何不同的組織特質,如『表 2-1 多國、全球、國際與跨國企業的組織特質』所示。 19.

(30) 『表 2-1 多國、全球、國際與跨國企業的組織特質』 組織特質. 多國企業. 全球企業. 國際企業. 跨國企業. 資產和能力的 地方分權及各 中央集權及全 核心能力的產 分散廣泛、互 配置. 國自己自足。 球規模. 生來自中央集 相依存、專門 權,其他則地 化。 方分權。. 海外據點的角 體察並利用. 執行母公司. 調整母公司能 來自各國的差. 色. 的策略. 力,再加以運 異化,組成了. 當地機會. 用. 全世界整合的 運作. 知識的發展和 每個據點自行 由中央來發展 由中央發展知 世界各據點共 推廣. 發展並保有知 及保有知識. 識,再移轉給 同開發及分享. 識. 海外據點. 知識. 『資料來源:Bartlett & Ghoshal "Managing Across Borders"(1989)』. 二、多國籍企業進行海外投資之動機及目的 在 MNC 進行海外投資的動機上,Dunning(1993)在研究 MNC 海外投資的行 為時,將 MNC 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動機歸納為四點:尋求資源、跟隨顧客、尋求 市場以及寡佔互動。Punnett and Ricks (1992)則將 MNC 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動 機分為被動回應以及主動利用兩層面探討。首先,被動回應是指當企業不能控制 之外在因素變化時,企業被動地必須對外在改變的情況作回應,這些外在改變的 情況包括了貿易障礙、國際顧客、國際競爭、新的管制規定;而主動利用動機是 指企業主動尋求國際化可能的機會或好處,嘗試並加以利用,這些可利用的機會. 20.

(31) 包括新增資源、低成本、投資誘因、新興市場、廠商特有優勢、規模經濟、綜效 效果、租稅等。. 雖然 MNC 出自於許多不同的動機來進行海外投資活動,但綜言之,MNC 進行 海外直接投資所追求的最終目的即為創造 MNC 整體的競爭優勢。Porter(1998) 認為全球化讓企業藉著到海外尋求原料、資金和一般性的科學知識等資源,甚至 有選擇的分散價值活動,以獲得低成本勞動力或資金的優勢。MNC 必須這麼做以 獲得作業效益,否則未能分散活動以獲得比較性利益時,將會落入競爭上的劣 勢。但是 Porter(1998)也說明了比較性利益未必會帶給在海外不同地點投資 的 MNC 直接明顯的優勢,海外地點帶給 MNC 的競爭優勢在於此環境能夠提供企業 更有生產力的作業、持續創新以及升級到更精密的層次競爭。而在 Porter(1998) 的研究中,認為創造地點的競爭優勢因素,即是他提出的『鑽石體系』,也是在 本研究文獻探討第一節中所提到的產業群聚形成因素,即為生產因素、需求條 件、相關與支援性產業及企業策略和競爭的時空背景。而這些因素也顯示出了 MNC 海外投資地點之產業群聚現象之成長、創新和生產力之間的關連性,以及 MNC 如何利用子公司位於可提升生產力的地點之競爭優勢來強化 MNC 整體的競爭優 勢。 因此綜合以上所述,在本研究中對於多國籍企業(MNC)所採取的定義,即 為: 『MNC 在兩個國家(地點)以上有直接且實質性的資產,並進行不同價值活 動的地點選擇,以及積極地從事經營管理活動。』. 21.

(32) 第三節.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策略角色演變原因之研究. 早期學者在探討總部與子公司關係時,均假設子公司的企業能力優勢 (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的發生係來自企業總部將技術移轉至海外子 公司的網路(Vernon,1966)。然而隨著海外子公司規模的成長和自有特殊資源的 發展,許多學者認為對多國籍企業而言,總部不再是競爭優勢唯一的來源,而 MNC 內各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相同的,而從時間軸的角度來看,同一個 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也會因為時間的經過而有所差異,而其產生的差異就隱含子 公司演化之概念(Birkinshaw and Hood,1998)。而 Birkinshaw(1998)歸納 過去探討子公司策略角色的文獻之後,整理出影響子公司策略角色的三個論點, 分別是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總部指派(Head Office Assignment) 、與子公司選擇(subsidiary choice)三者。 而本文便以 Birkinshaw (1998)整理出的三個影響子公司策略角色的論點為參考基礎,以及參照其他學 者所提出的相關理論之後,所做出關於 MNC 子公司策略角色演變因素的整理如 下:. 一、環境決定論:子公司所處地主國環境狀況之變化 以環境決定論的觀點來看,子公司的角色被視為是當地環境的函數 (Ghoshal& Nohria,1989;Westney,1994)。當地環境的構面則包括區位重要 性、資源、競爭情況、當地機構(如政府、產業組織、環保組織、供應商、顧客 偏好等)等,均考驗著子公司對當地需求的回應能力並影響其創新的能力。 而 若更進一步來看,Bartlett & Ghoshal(1989)認為區位的重要性,可以反映地 主國對於 MNC 在策略上的重要性,而子公司的創新能力,則需要有地方上寬鬆的 資源作為促發創新的條件;Jarillo & Martinez(1990)則認為地區回應與全球 整合的壓力等產業因素,也會對子公司的策略角色產生影響;Nohria and Ghoshal (1994)則認為若當地環境的複雜度提高(競爭者、供應商以及顧客之間的動態 22.

(33) 關係很高時),使得當地知識的重要性增加,而子公司被允許對公司決策有較大 的影響力時,便具有相對上的重要角色。. 而以環境決定論和 Bartlett and Ghoshal(1989)將 MNC 在海外子公司地 主國之『當地環境的策略重要性』與『當地資源和能力的多寡』將海外子公司分 成策略領袖、貢獻者、黑洞與執行者四種型態相連結對應後,則可發現當地環境 的策略重要性或是當地資源和能力的多寡改變時,海外子公司之角色也會改變。 又從 Porter(1990)『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可以瞭解,一國某產業的競爭力 是與其『鑽石體系』有關,因此若當某一 MNC 所在地主國之產業競爭力大為提 升,則對於子公司之當地環境的策略重要性與資源能力也會提升,因此子公司之 角色也會隨之改變。而 Birkinshaw and Hood(1998)從組織理論觀點,說明組 織的行動深受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 MNC 子公司亦深受地主國環境的影響,故 當地環境特質之各種因素會促使子公司改變其所執行的活動與角色,也就是子公 司所鑲嵌之當地環境影響力的重要性。. 二、總部指派之因素 Rugman and Verbeke(1992)認為多國籍企業的企業能力優勢源自於母公司, 但是在創造和維持這些優勢上,子公司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外,Bartlett and Ghoshal(1986)則假設子公司的角色是由母公司根據所認知子公司的潛能和 當地市場的策略重要性來分派的。故 Birkinshaw and Hood(1998)認為總部分 派(Head office assignment)的角色是另外一個影響子公司角色演變的原因,此 觀點認為母國公司總部有責任定義出全 MNC 的策略性命令,並且瞭解子公司的角 色必須如何被指定才能符合其策略性的命令,以及確保策略的執行。而總部指派 觀點與 Vernon(1966)的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以及 Johanson and Vahlne(1977) 的廠商國際化程序理論是有關的。在這兩種觀點下,子公司只是 MNC 執行命令 之工具。在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中,子公司的角色只是承接母公司的技術;在國際 23.

(34) 化程序觀點方面,認為國際化的過程是受到母公司對於地主國的知識與現有承諾 以及未來承諾的相互影響,因此母公司對於地主國知識之瞭解、承諾(即投資) 與學習的過程就會促進子公司的發展,但是此理論對於子公司發展沒有考慮到子 公司衰退的情形。Birkinshaw and Hood(1998)由以往文獻中發現母公司主導 子公司演變的情形大多是在子公司早期發展階段,亦是在低附加價值階段,此時 子公司的資源與能力尚在培養的階段,很少有子公司具有全球主導地位而被母公 司所撤資。. 三、子公司選擇因素 第三種子公司演化因素來自子公司抉擇(Subsidiary choice)。從策略選擇 的觀點(Child , 1972)來看,子公司的角色可能是子公司選擇的結果,即子公 司管理階層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之內去決定自身的角色及管理。這個觀點中存在的 假設是子公司較總部更瞭解當地的市場與潛能,因此能以最佳的狀況來決定子公 司角色如何扮演,而角色決定之因素來自子公司的特有資源和能力,子公司自我 管理的渴望和子公司員工的主動和努力(Birkinshaw ,1995;Etemad & Dulude, 1986; Roth & Morrison ,1992)。因此,Birkinshaw and Hood(1998)提出 子公司主動選擇(subsidiary choice)的觀點,他們認為子公司主動選擇觀點 是與 MNC 網絡觀點與決策觀點有關,從網絡觀點來看,子公司不一定是母公司 總部的附屬品,其能力可以和母公司總部同等或是超過。因此當子公司不斷強化 本身所擁有的資源時,就會漸漸減少對母公司總部的依賴,使得子公司對於本身 的發展有較大的控制權。. 從上述對於 Birkinshaw and Hood(1998)對於子公司角色演變因素的探討 中,可以發現他們具體的提出子公司的演化是由環境決定、總部分派以及子公司 抉擇三者機制互動來決定子公司的角色。之後,Birkinshaw and Hood(1998)分 別就子公司演化過程,整理出五種理論基礎,分別是『產品生命週期模型』 24.

(35) (Vernon,1966)、『國際化過程模型』(Johanson & Vahlne,1977)、『網路觀點模 型 』 (Johanson & Mattson,1988; Ghoshal & Bartlett,1991;Rugman & Verbeke,1992)、 『決策過程模型』(Bower,1970) 以及『區域發展模型』(Young, Hood & Peters,1994)來探討子公司演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職責。. (一)產品生命週期模型(Product Life cycle) 產品生命週期模型係由 Vernon(1966)所提出,將產品生命週期分成新產品 階段、成熟產品階段及標準產品階段來描述國際化的過程,分述如下:. 1.. 新產品階段 在此階段中多國籍企業在母國市場製造、銷售,並從事創新活動,將創新的. 產品出口至某些外國市場,藉以達到生產之規模經濟。. 2.. 成熟產品階段 多國籍企業出口該創新產品一段時間後,為了滿足產品需求的擴張,低成本. 的生產變得重要,而且面臨國外競爭的威脅,開始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 3.. 標準產品階段 當主要市場已飽和,且產品趨於標準化,該創新產品就需移向工資低廉的國. 家生產,歷經品質改善後,會反過來輸入原創新國。最後當地主國的成本提高已 無競爭力時,生產則移向更低成本的地主國。. 產品生命週期模型說明子公司的角色移轉朝向高附加價值活動的發展過 程,從服務當地市場到調整技術來適應當地的規格,然後回銷母國市場,最後有 助於產品發展。然而在此階段中子公司經常是總部的從屬關係,而且子公司衰退 的可能性亦不被考慮,子公司完全接收來自母公司技術的移轉,母公司則扮演剝 25.

(36) 削的角色。. (二)國際化過程模型(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國際化過程模型指出企業國際化是漸進的,其演進的方法決定於多國籍企業 對 國 外 事 務 涉 入 的 經 驗 和 風 險 改 變 的 認 知 (Young, Hamill, Wheeler & Davies,1989)。其演進的程序為先設立代理商出口商品,漸漸對海外市場瞭解 後,再轉成海外直接投資,所以國際化是個學習累積的過程,多國籍企業母公司 與子公司之間仍為從屬關係,母公司基於市場經驗而投資於海外市場之子公司, 故子公司角色為接收母國公司經驗的接收者。此外,母公司希望透過當地子公司 學習有關當地市場的經驗,並將其移轉回總部,故子公司的演進仍來自於總部指 派的觀點。因此,若由 MNC 子公司發展歷程來看,國際化過程和產品生命週期的 觀念是一致的(Young, Hood & Hamill,1988)。故子公司發展的驅動力中,總部 分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Jarillo & Martinez, 1990)。. (三)網路觀點模型(Network Perspective) Benson(1975)認為網路觀念源自社會心理學和組織間關係理論,從網路的 構成來看,網路是節點(個人、組織或事件)相互連結而形成的關係,網路成員藉 由 連 結 關 係 的 安 排 , 取 得 持 續 性 的 競 爭 優 勢 (Johanson & Mattsson,1987; Jarillo,1988)。而從交易的觀點來看,網路又是介於市場與層級之間的統治型 式(Jarillo,1988)。在網路模型觀點中,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可能由從屬地位 轉向平等,甚至可能為領導地位。因此,Rugman & Verbeke(1992)認為 MNC 子公司在能力上的優勢不一定必須得由子公司與母國連結而產生,可能經由子公 司間本身自行取得或發展而成。此外,Ghoshal and Bartlett(1991)亦將 MNC 母公司與子公司以及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係視為一種的組織內的網路關係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由母公司與一群地理分散、目標分歧的海外 子公司所組成的實體,而鬆散的連結給予子公司自由地發展特殊資源的機會。網 26.

(37) 路模型提供子公司演進過程中,一種有機式(organic)的演化過程及方式,其演 化過程建立於子公司特殊資源和價值的衰退和成長。如果子公司的特殊資源的存 量增加,則可減少對其它實體(entity)的依賴,更可完整的控制自己的命運 (Prahalad & Doz,1981)。. (四)決策過程模型(Decision Process) 決策過程觀念源自於個別經理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假設。 Burgelman(1983)研究內部企業冒險投資(Venturing)行為時,認為此種策略行為 即是自主性行為(autonomous behavior),經常發生在高階管理階層以下者,且 不被高層人員主動鼓勵。自主性的發展過程是由下而上,藉由子公司管理的創業 力量來達成,而自主性行動的目標需配合子公司的特殊資源和市場機會,以增加 子公司的責任和範疇(Birkinshaw & Hood,1997)。之後,Gupta and Govindarajan (1994), Birkinshaw, Hood and Jonsson(1998)等人的相關研究也陸續指出多國 籍企業子公司發展趨動力量來自子公司主動(subsidiary initiative),亦即子 公司得以運用其特殊的資源追求國際市場機會的創業行為,並指出子公司主動是 影響子公司角色的重要因素,透過自身的主動力量來朝向更高附加價值活動演 化。由此可知,子公司的自主型行為(Burgelman,1983)是子公司角色演化的潛在 力量,因為在此種行為之下,子公司能夠有計劃的引導,並決定自身資源與能力 的發展。. (五)區域發展模型(Regional Development) Hannan and Freeman(1977),提出組織環境互動論,認為組織除了適應環境 之外,也可以透過合併、多角化、策略聯盟、董監事連結方式改變組織的環境, 故環境會限制或決定組織的行動。多國籍企業的研究者採納此種論點,認為每個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在自己特殊任務環境中營運,亦會限制或決定其子公司的活動 (Ghoshal & Bartlett,1991; Ghoshal & Nohria,1989)。所以每個海外子公司在 27.

(38) 當地環境下營運,均會受當地顧客、競爭者、供應商和政府團體等單位的影響, 所以必須調整策略予以回應。Young, Hood and Peters(1994)認為當地或區域發 展與子公司演進之間存有高度的相關,經濟成長階段是多國籍企業海外直接投資 (FDI)驅動的重要因素。同時,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在當經濟中亦扮演著引導技術 與技能發展的關鍵角色。Porter(1990)利用競爭優勢的鑽石理論探討成長階段模 型時,亦發現子公司的競爭力決定於地主國或區域的顧客、供應商和競爭者的品 質。而地主國政府的能力是透過總體經濟政策的支持和基礎建設與教育的投資, 來刺激當地環境的成長,所以地主國政府也是地主國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在聯結 區域發展與子公司發展的理論時,另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地理的接近性 (geographical proximity)和文化的相似性(cultural similarity),使得當地 公司間的技術移轉比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移轉更為有效(Porter,1990)。地理 位置愈接近,文化愈相似,資訊流通更順暢,創新的氣氛會快速擴散,自然形成 如 Porter(1990)的產業群聚的關聯,子公司更會主動參與當地市場,當地競爭 的程度亦會影響子公司的競爭力及其貢獻的角色。無疑地,海外子公司的演進受 到動態的當地企業環境所驅動,正如子公司的資源係來自多國籍企業的概念是一 樣的。. 綜合海外子公司演進五種模型的理論之後,可知產品生命週期模型提供子公 司早期發展的重要課題,但不允許海外子公司的自主性行動。而國際化過程亦是 由多國籍企業總部管理的觀點來子公司早期發展的階段。而在網路觀念和決策過 程模式則以動態能力培養的觀點來描述子公司的演進,並打破傳統的組織結構設 計,強調海外子公司與總公司,以及海外子公司與當地組織間的網路關係。最後, 在海外發展模型中,則可看出子公司角色的發展亦受到當地經濟環境或產業群聚 的影響。. 28.

(39) 如上所述,本研究探討 MNC 子公司策略性角色之演變因素時,主要來自於三 個構面,分別是:子公司所處地主國環境狀況以及環境之變化、母公司指派之因 素以及子公司自身的條件以及決策因素。. 29.

(40) 第四節.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策略角色之類型. Bartlett(1979); Prahalad & Doz (1981)認為子公司策略的概念是與 全球策略同時興起的。但是在 1980 年代以前,大部分的學術研究並未將子公司 所擔任的不同策略角色作清楚的定義與分類,其原因之一在於各國之間存在許多 的貿易與投資障礙,使得 MNC 在各國據點發展與創新的活動受限,因此在整體 公司的經營模式中,子公司淪為母公司在策略上的執行者,或為行銷上的附庸, 在策略的重要性上無法與母公司相比擬。例如在 Vernon(1966)所提出產品生 命週期的概念中,多國籍企業的海外子公司便是母公司在比較利益的考量下,有 計畫地將產品轉移到具生產成本優勢的地區生產時所設立的。. 而在早期研究 MNC 的學術領域上,除了從比較利益的觀點來看之外,另一 個重要的研究焦點在於探討母公司和子公司間的關係。然而探討母子間的關係同 時亦涉及其外在變數,例如母公司的所有權與當地環境的不確定性。但是由於未 體認子公司所擔任之不同的策略角色,因此在探討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係 時,早期學者所作出的研究成果,即存在模糊而未釐清同一企業中不同子公司與 母公司關係之缺憾。而在本文獻探討中有關子公司策略角色之探討整理如下。. 一、當地環境策略重要性與資源豐富性觀點 由母公司角度之觀點,定義子公司所擔任的角色類型的研究而言,Bartlett and Ghoshal(1989)在『各國組織的一般性角色』之文中認為,母公司根據當 地環境的策略重要性與地方資源和能力的多寡兩構面為架構,將子公司的一般性 角色劃分為:策略領袖、貢獻者、執行者與黑洞。如『圖 2-2 各國組織的一般 性角色』所示。. 30.

(41) (一)策略領袖 其特色在於擁有卓越的內部能力,而且處於策略地位重要的市場區位,因此 其功能除了偵測市場變化所產生的早期警訊,並且須全力參與分析變革所產生的 機會與威脅,發揮其卓越的能力追求有利的市場機會或對威脅加以因應。. (二)貢獻者 其特色在於子公司擁有強大的技術能力或豐富的地方性資源,但是由於所處 的市場重要性不高,因此總公司將設法獲取當地子公司良好的能力或設備所產出 的利益,並將此利益運用到更廣的世界據點,一方面使得子公司所擁有的能力能 極致發揮槓桿效益,另一方面則是透過給予其全球性的任務而留住人才。. (三)執行者 此種子公司角色之特點在於子公司所處的市場重要性與所擁有的資源能力 相對較低,其任務在於維持公司的商業活力,透過他們所創造的資金來支持公司 的策略和創新程序。因此,執行者是否能掌握規模經濟以提升效率,將和貢獻者、 策略領袖的創意表現是同樣的重要。. (四)黑洞 其特色在於子公司所處的市場地位非常重要,而原本被母公司期盼與賦予策 略領袖的角色任務,但是由於其本身能力與資源的不足,而無法對公司整體的策 略優勢有所助益,並且當公司體察到當地市場的重要性而決定加碼當地投資金額 時,由於當地市場的重要性已呈現,因此在競爭情況激烈且競爭者擁有先佔優勢 的情況下,往往使得公司加碼的動作未能改善當地子公司的窘境。. 31.

(42) 『圖 2-2 各國組織的一般性角色』. 高 低. 當地環境的策略重要性. 黑洞. 策略領袖. 執行者. 貢獻者. 低. 高. 地方性資源和能力的多寡 資料來源:Bartlett & Ghoshal 『Managing Across Borders』(1989). 二、全球策略的觀點 除了 Bartlett & Ghoshal 所作的分類之外,在研究國際企業策略的文獻 中,學者分別提出不同的分析架構,例如 Porter(1986)依據『不同國家環境 之關聯性』,將產業劃分為各國關聯性高的全球性(global)產業、各國關聯性 低的多國籍『multi-domestic』產業,而企業依據其所屬之產業類型,在構型與 協調兩構面的架構中制定其策略,可分成全球性策略、國家中心策略、出口導向 策略、與高度海外投資而子公司協調性強之策略。. 而當 MNC 的全球策略考量,反應在子公司之策略角色上時,Roth and Morrison (1992)曾歸納整理執行全球策略下的兩種子公司角色類型,一是以 合 於 全 球 經 濟 原 則 來 考 量 的 子 公 司 角 色 ( Global subsidiary rationalization) ,係為指派各子公司專門負責價值鏈中的某一段活動,或是其 活動的績效與其他子公司相關( Korbin , 1991);二是全球委託自主權的子公 32.

(43) 司(Global subsidiary mandate) ,係指子公司與總公司一起發展與執行策略, 子公司被賦予特定產品或產品線的全球職責,包括研發、製造與行銷等相關管理 活動。. 三、整合與回應的觀點 在考量 MNC 當地子公司之當地本土化以及整體公司整合程度文獻研究上, Jarillo & Martinez(1990) 以『價值活動在當地進行的程度』與『子公司間 整合程度』兩構面來劃分自主型、接受型與積極型三種子公司角色(如『圖 2-3 Strategy Map』所示) 。其中自主型子公司的特徵在於其經營活動多在地主國進 行,而且與其他子公司以及總部較無互動與整合;接受型子公司特徵是只有少數 價值活動在當地進行,而與其他子公司以及總部充分整合;積極型子公司的特徵 是扮演 MNC 網路中的一個積極的節點。. 而在此觀點下,子公司的策略角色與母國總公司的策略具有高度一致性,其 中自主型子公司與多國公司(multi-domestic)以及多當地國產業相關;接受型 與全球公司( global )、全球策略相關;至於積極型則與跨國策略相關。但必須 注意的是,並不是任何一種形式的產業或公司僅有單一一種子公司策略之角色。. 33.

(44) 『圖 2-3 Strategy Map』. 高. 積極型. 低. 活動整合程度. 接受型. 自主型. 低. 高 活動本土化程度. 資料來源:Jarillo & Martinez 『Different roles for subsidiaries:The cas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Spain ,1990 , SMJ』. 四、全球委託自主權之觀點 Birkinshaw(1995)在對進行子公司的分類時發現,全球委託自主權這一類 型 是 與 其 它 學 者 研 究 中 的 類 型 等 相 關 , 如 策 略 領 袖 ( Bartlett & Ghoshal ,1989)、主動型(Jarillo & Martinez , 1990)、整合扮演者(Gupta & Govindarajan , 1991)。因此他進一步根據『策略相關性』與『特殊附加價值』 兩構面,劃分委託自主權(mandate)的四種型式,分別為必需品型、整合型、 利基型、及孤獨型,如『圖 2-4 委託自主權類型之架構』中所示。. 34.

(45) 『圖 2-4. 委託自主權類型之架構』. 高 策略相關性. 整合型. Commodity Mandate. Large Integrated. 利基型. 孤獨型. Niche Mandate. Isolated Mandate. 低. 必需型. 低. 高 特殊的附加價值. 資料來源: 『 Birkinshaw, “ How multinational subsidiary mandates are gained and lost",1996, JIBS 』. 而在本研究整理子公司策略性角色之相關文獻的過程之後,在有關 MNC 子公 司所擔負的策略角色之相關實證研究上,本研究綜合先前學者研究出的觀點之 後,發現子公司所擔任的角色是多元及存在角色差異性,並且子公司會以所處的 環境相對於母國公司策略重要性以及當地資源能力的多寡來找出本身的角色定 位。但是由於先前的研究偏重在於企業內部能力、母公司與子公司關係間之研究 上,而討論到在產業環境或國家的層次上,則偏重於靜態的分類研究。對於產業 環境或國家之動態變化對於子公司的策略性角色之影響則相對著墨不深。而在台 海兩岸近年來的基礎建設、要素、需求市場、企業競爭策略及結構與環境等產業 群聚因素變化之下,先前學者所建立的發展與演化模式未必能完全應用於台灣子 公司的策略性角色變化之上,而在全球化、自由化的趨勢下,產業與國家層次因 素之動態變化將成為探討多國籍企業子公司之策略性角色變化時極為重要的議 題,對於 MNC 台灣子公司亦然,而這也是本研究所欲研究出的結果。. 35.

(46) 而本研究在劃分多國籍企業在台子公司策略角色時,所採用的分類架構即以 Bartlett and. Ghoshal﹝1989﹞所提出的『各國組織的一般性角色』中『當地. 環境之策略重要性』與『地方性資源及能力多寡』兩構面作為衡量 MNC 在台子公 司之策略性角色的理論基礎。但是由於 MNC 在台灣設立子公司的考量為從執行本 身的全球價值活動分工出發,並著重在台灣子公司之生產製造能力上,而非全然 著眼於台灣的市場潛力及規模。因此為了符合本研究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在此將 構面中『當地市場之策略重要性』修正為『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環境之對母公司 策略重要性』。以及將『地方性資源及能力多寡』之構面修正為『台灣子公司在 母公司全球營運策略的重要性』. 3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When a system undergoes any chemical or physical change, the accompanying change in internal energy, ΔE, is the sum of the heat added to or liberated from the system, q, and the

The research proposes a data oriented approach for choosing the type of clustering algorithms and a new cluster validity index for choosing their input parameters.. Th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 name common laboratory apparatus (e.g., beaker, test tube, test-tube rack, glass rod, dropper, spatula, measuring cylinder, Bunsen burner, tripod, wire gauze and heat-proof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research outcome shows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fac- tor of teacher empowering and school ’s image enhancement is the highest, and the factor loading of item 47- “if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