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五節 個案研究結果與研究假設之對應

經由將個案資料以及初步的研究架構及假設的對應分析後,本研究透過個案 研究以及資料整理的結果,來補足初步的研究假說之不足之處,形成接續下來實 証研究分析的較為完整的主要研究假說。而經由第四節個案公司資料的分析之 後,本研究提出對於先前研究假設之補充如下,而本研究之所有研究假說,經過 下列說明之後,將會被整理於本節最後的表 4-3:

一、多國籍企業母公司因素

在多國籍企業母公司因素上,本研究先前經由文獻探討之後,認為母公司會 以本身全球經濟原則及價值活動區位配置的最佳考量作為依據,而指派各子公司 專門負責價值鍊中的某一段活動,而海外子公司所執行之全球價值配置活動對於 多國籍企業整體越重要且完整時,由於該活動執行成果之到母公司之經營績效與 未來發展,因此子公司對於母公司全球營運策略的重要性也就相對提高。因此,

根據子公司從事主要、支援價值活動的完整程度及可替代性與台灣子公司資源與 能力對於母公司之策略重要性的關係,而推導出的 H 1-1 、H 1-2 以及 H 1-3 之三個研究假設。而經過個案研究之後,本研究發現從個案研究中,的確可以得 到此一現象,例如高雄塑酯化學公司的高階經理有下列陳述:

『 當然要維持 competence 啦,如果你 competence 夠的話,當然就很難 被取代啊。如果環境在改變的話,你不能維持的話,可能就慢慢失掉 你的競爭優勢。』

而從先前台灣飛利浦公司的個案中,也可發現原本台灣飛利浦只是扮演海外 代工的角色而已,但是隨著其執行價值活動及產品線的擴張,例如 1988 在台設 立的亞太研發中心,使其角色轉為國際生產中心,並且朝向亞太/全球事業部組

織邁進,像顯示器和電腦週邊產品兩個事業部已成為飛利浦全球總部所在地,電 子組件與半導體兩個事業部也成為亞太事業總部。因此以上個案研究資料能夠以 實務的角度來支持本研究在母公司因素上所提出的 H 1-1 、H 1-2 以及 H 1-3 之三個研究假設。

二、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因素

本研究在多國籍企業子公司因素上,所探討的是當台灣子公司透過自發 性的改善行為增加時,其資源與能力對於母公司之策略重要性的關係。在相關文 獻的探討上,本研究以 Birkinshaw(1997)以及 Birkinshaw and Hood(1998)

之研究為此部分的理論基礎,Birkinshaw (1997)發現子公司本身主導行動會 促進子公司角色的轉變。而 Birkinshaw and Hood(1998)則發現當子公司不斷 強化他所擁有的資源時,他就會減少對於母公司總部的依賴,使得子公司對於自 己的發展有較大的控制權。而本研究根據此二研究的理論觀點,推導出研究假設 H2-1:當台灣子公司採取改善性的自發性行動增加時,則台灣子公司資源與能力 之策略重要性也隨之提高。而經過個案研究之後,本研究發現的確能夠透過個案 研究的結果與資料,從實務的角度來支持此一現象,例如台灣麥當勞南區分公司 的高階經理人表示:

『 像台灣做的一些炸雞,確實也是滿符合東南亞等地區的需求的,雖然說 當時是馬來西亞先作,但是那個口味真的是只有當地的人能接受,我們 台灣也曾經推過,但就是不好吃,台灣在改良後,現在新加波、香港、

大陸都是用台灣這一種的,那之前像德國、英國也都來台灣學,所以產 品都有不同的開發。』

而台灣飛利浦高雄建元廠的高階經理人則表示:

『 總公司要子公司賺取的目標利潤是決定好的,所以子公司便要想辦法將 成本降低到可以獲取該利潤的程度,去不斷改變自己的能力來符合總公 司的要求 』

又言:

『 產品的應用是來自於子公司方面的努力,十幾年前根本不會想到會有 這種改變。過去都是向母公司購買,權利金都好幾億,請那邊研究我 們原本的產品架構,做低階改善的研發,現在是化被動為主動,主動 去開發適合目前現有技術的產品。而產品應用開發,是透過與顧客之 間的互動,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技術能力、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能力,現 在連研發都從荷蘭總部移到台灣了。』

因此,經過個案研究之後,本研究發現從個案公司的訪談中,以實務面的角 度來看,台灣子公司的確能夠透過不斷地經由自發性改善行動,來增加其資源與 能力對於母公司之策略重要性的關係,因此透過個案研究之後,則進一步的支持 本研究假設 H 2-1 的推導及提出。

三、兩岸產業群聚因素

在兩岸的產業群聚因素上,本研究所探討的是分別以台灣以及大陸的產業群 聚因素與台灣子公司所處當地產業環境策略重要性的關係。而本研究此一觀點來 自於 Birkinshaw(1998)提出影響子公司角色變化的環境決定論,Bartlett and Ghoshal(1989)將子公司角色分類之構面,以及 Porter(1998)認為 MNC 進行 價值活動的全球化配置時,其選擇價值活動時的適當地點考量因素來自於比較性 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或是當地競爭或生產力上的優勢,而上述兩點 則和子公司所位於的產業環境有關的相關觀點。而在形成產業群聚的因素上,

Porter(1998)亦認為,形成產業群聚的因素可以從他於 1990 年,所提出『國 家競爭優勢』一書中的鑽石體系的四個因素來解釋,亦即生產因素條件;市場需 求條件;相關與支援性產業條件以及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狀態四個因素。而在 本研究假設的推論上,則假設台灣產業群聚中的四個因素與台灣子公司所處當地 產業環境策略重要性是正向關係,而大陸產業群聚中的四個因素與台灣子公司所 處當地產業環境策略重要性成反向關係,而形成研究假設 H 3-1a、H 3-1b、H 3-2a、H 3-2b、H 3-3a、H 3-3b 以及 H 3-4a、H 3-4b。而經過個案研究之後,

本研究發現,本研究關於此部分的假設,的確從實務界的角度而言是存在的,而 從生產因素的部分來看,台灣飛利浦高雄建元廠的高階經理人則表示:

『 總公司還是有自己的策略考量,會去決定那些不是台灣當地的主要產 品,如果不是就會逐漸移到大陸去。所以成本因素的考量是移轉產品 的最大考量。』

而由上述的訪談中發現:區位優勢如果不再具備,總公司便會將生產的據點 移出,而這個成本的考量就是在衡量過台灣與大陸的條件後所作出的移出決定,

因此台灣子公司所處的區位仍會改變母公司決定子公司的角色定位。

而若以市場需求條件而言,台灣麥當勞南區分公司的高階經理人表示:

『 當初麥當勞取回股份獨資經營後又進一步地增資,增資的動機還是來 自於看好台灣當地的市場。』

又言:

『 以台灣的國民所得一萬兩千左右,如果加上地下經濟,可能高達兩 萬,而台灣有兩千萬的人口,消費潛力很大,推估至少1200 家才可 能是飽和點,目前只有322 家分店,因此會繼續擴點。』

但台灣康寧顯示玻璃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則表示:

『我的經驗告訴我,只要是 Mainland China 一上來,這邊就萎縮。因為 你由一個市場的角度來看的話,台灣市場的胃納量太小了,即使你的銷 售很好,但很對不起,那邊有錢賺,它就會到那裏去。』

而以相關性支援產業而言,台灣飛利浦高雄建元廠的高階經理人表示:

『 以電子元件中心來說,當初總公司看到未來Notebook、IC 等相關電子 產業,在台灣發展滿快的,所以台灣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促使總公司 必須與台灣整體發展相結。』

又言:

『 一方面可以說是群聚效應。Philippines 是與 Amkor 合在一起的,PSK

是與 ASE(日月光)合在一起的,那我們這邊也還有矽品,也有華泰。

其實在封裝測試上,台灣是比菲律賓以及泰國要強。那現在 technology 的部份,你是不是愈走愈快,以前 Amkor 是 leading,現在是 ASE 在針 對這一部份在挑戰它。飛利浦有一個策略就是,產品少的時候它會做外 包,它不會做投資,它會去丟到 Amkor,那 ASE support 這邊的能力是 愈來愈好。所以相對來講它會去考量你這個整個的地點,你這個地點能 夠貢獻些什麼。』

而以受訪者對於產業群聚整體的認知而言,例如高雄塑酯化學公司的高階經 理所言:

『 產業群聚也是一直過去啊,八吋晶圓廠在大陸的松江科學園區也是 一大票的人在做,這種群聚現象也不是你用什麼方式就可以來左右 的啊,也是利之所趨就去了。』

台灣康寧顯示玻璃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則表示:

『 地點不能講,大概是在上海外高橋附近或是蘇州那邊,你就是說那 產業聚落在什麼地方,我們就在什麼地方。』

又言:

『 Q:如果台灣產業群聚的現象還在,那還有可能留在台灣?

A:是會,但有限,因為已經到飽合了,但我們是比較特殊的,他的 melting ware(玻璃生產的前端)在台灣設立了後是不能停的,是 要 continue processing 的,除非這個產業已經沒落了,才會停掉。』

而從以上的訪談結果以及個案研究的結果可以顯示,兩岸產業群聚因素對於

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環境對母公司之策略重要性則越高。

H 3-3b 當大陸產業群聚之相關產業與支援性產業程度越高時,則 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環境對母公司之策略重要性則越低。

H 3-4a 當台灣產業群聚之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環境因素越高 時,則台灣子公司所處產業環境對母公司之策略重要性則 越高。

H 3-4b 當大陸產業之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環境因素相對優異

H 3-4b 當大陸產業之企業策略、結構與競爭環境因素相對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