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策略角色演變原因之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多國籍企業子公司策略角色演變原因之研究

早期學者在探討總部與子公司關係時,均假設子公司的企業能力優勢 (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s)的發生係來自企業總部將技術移轉至海外子 公司的網路(Vernon,1966)。然而隨著海外子公司規模的成長和自有特殊資源的 發展,許多學者認為對多國籍企業而言,總部不再是競爭優勢唯一的來源,而 MNC 內各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可能是不相同的,而從時間軸的角度來看,同一個 子公司所扮演的角色也會因為時間的經過而有所差異,而其產生的差異就隱含子 公司演化之概念(Birkinshaw and Hood,1998)。而 Birkinshaw(1998)歸納 過去探討子公司策略角色的文獻之後,整理出影響子公司策略角色的三個論點,

分別是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總部指派(Head Office Assignment)、與子公司選擇(subsidiary choice)三者。 而本文便以 Birkinshaw

(1998)整理出的三個影響子公司策略角色的論點為參考基礎,以及參照其他學 者所提出的相關理論之後,所做出關於 MNC 子公司策略角色演變因素的整理如 下:

一、環境決定論:子公司所處地主國環境狀況之變化

以 環 境 決 定 論 的 觀 點 來 看 , 子 公 司 的 角 色 被 視 為 是 當 地 環 境 的 函 數

(Ghoshal& Nohria,1989;Westney,1994)。當地環境的構面則包括區位重要 性、資源、競爭情況、當地機構(如政府、產業組織、環保組織、供應商、顧客 偏好等)等,均考驗著子公司對當地需求的回應能力並影響其創新的能力。 而 若更進一步來看,Bartlett & Ghoshal(1989)認為區位的重要性,可以反映地 主國對於 MNC 在策略上的重要性,而子公司的創新能力,則需要有地方上寬鬆的 資源作為促發創新的條件;Jarillo & Martinez(1990)則認為地區回應與全球 整合的壓力等產業因素,也會對子公司的策略角色產生影響;Nohria and Ghoshal

(1994)則認為若當地環境的複雜度提高(競爭者、供應商以及顧客之間的動態

關係很高時),使得當地知識的重要性增加,而子公司被允許對公司決策有較大 的影響力時,便具有相對上的重要角色。

而以環境決定論和 Bartlett and Ghoshal(1989)將 MNC 在海外子公司地 主國之『當地環境的策略重要性』與『當地資源和能力的多寡』將海外子公司分 成策略領袖、貢獻者、黑洞與執行者四種型態相連結對應後,則可發現當地環境 的策略重要性或是當地資源和能力的多寡改變時,海外子公司之角色也會改變。

又從 Porter(1990)『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可以瞭解,一國某產業的競爭力 是與其『鑽石體系』有關,因此若當某一 MNC 所在地主國之產業競爭力大為提 升,則對於子公司之當地環境的策略重要性與資源能力也會提升,因此子公司之 角色也會隨之改變。而 Birkinshaw and Hood(1998)從組織理論觀點,說明組 織的行動深受外在環境所影響。因此 MNC 子公司亦深受地主國環境的影響,故 當地環境特質之各種因素會促使子公司改變其所執行的活動與角色,也就是子公 司所鑲嵌之當地環境影響力的重要性。

二、總部指派之因素

Rugman and Verbeke(1992)認為多國籍企業的企業能力優勢源自於母公司,

但是在創造和維持這些優勢上,子公司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外,Bartlett and Ghoshal(1986)則假設子公司的角色是由母公司根據所認知子公司的潛能和 當地市場的策略重要性來分派的。故 Birkinshaw and Hood(1998)認為總部分 派(Head office assignment)的角色是另外一個影響子公司角色演變的原因,此 觀點認為母國公司總部有責任定義出全 MNC 的策略性命令,並且瞭解子公司的角 色必須如何被指定才能符合其策略性的命令,以及確保策略的執行。而總部指派 觀點與 Vernon(1966)的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以及 Johanson and Vahlne(1977)

的廠商國際化程序理論是有關的。在這兩種觀點下,子公司只是 MNC 執行命令 之工具。在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中,子公司的角色只是承接母公司的技術;在國際

化程序觀點方面,認為國際化的過程是受到母公司對於地主國的知識與現有承諾 以及未來承諾的相互影響,因此母公司對於地主國知識之瞭解、承諾(即投資)

與學習的過程就會促進子公司的發展,但是此理論對於子公司發展沒有考慮到子 公司衰退的情形。Birkinshaw and Hood(1998)由以往文獻中發現母公司主導 子公司演變的情形大多是在子公司早期發展階段,亦是在低附加價值階段,此時 子公司的資源與能力尚在培養的階段,很少有子公司具有全球主導地位而被母公 司所撤資。

三、子公司選擇因素

第三種子公司演化因素來自子公司抉擇(Subsidiary choice)。從策略選擇 的觀點(Child , 1972)來看,子公司的角色可能是子公司選擇的結果,即子公 司管理階層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之內去決定自身的角色及管理。這個觀點中存在的 假設是子公司較總部更瞭解當地的市場與潛能,因此能以最佳的狀況來決定子公 司角色如何扮演,而角色決定之因素來自子公司的特有資源和能力,子公司自我 管理的渴望和子公司員工的主動和努力(Birkinshaw ,1995;Etemad & Dulude, 1986; Roth & Morrison ,1992)。因此,Birkinshaw and Hood(1998)提出 子公司主動選擇(subsidiary choice)的觀點,他們認為子公司主動選擇觀點 是與 MNC 網絡觀點與決策觀點有關,從網絡觀點來看,子公司不一定是母公司 總部的附屬品,其能力可以和母公司總部同等或是超過。因此當子公司不斷強化 本身所擁有的資源時,就會漸漸減少對母公司總部的依賴,使得子公司對於本身 的發展有較大的控制權。

從上述對於 Birkinshaw and Hood(1998)對於子公司角色演變因素的探討 中,可以發現他們具體的提出子公司的演化是由環境決定、總部分派以及子公司 抉擇三者機制互動來決定子公司的角色。之後,Birkinshaw and Hood(1998)分 別就子公司演化過程,整理出五種理論基礎,分別是『產品生命週期模型』

(Vernon,1966)、『國際化過程模型』(Johanson & Vahlne,1977)、『網路觀點模 型 』 (Johanson & Mattson,1988; Ghoshal & Bartlett,1991;Rugman &

Verbeke,1992)、『決策過程模型』(Bower,1970) 以及『區域發展模型』(Young, Hood & Peters,1994)來探討子公司演化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職責。

(一)產品生命週期模型(Product Life cycle)

產品生命週期模型係由 Vernon(1966)所提出,將產品生命週期分成新產品 階段、成熟產品階段及標準產品階段來描述國際化的過程,分述如下:

1. 新產品階段

在此階段中多國籍企業在母國市場製造、銷售,並從事創新活動,將創新的 產品出口至某些外國市場,藉以達到生產之規模經濟。

2. 成熟產品階段

多國籍企業出口該創新產品一段時間後,為了滿足產品需求的擴張,低成本 的生產變得重要,而且面臨國外競爭的威脅,開始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

3. 標準產品階段

當主要市場已飽和,且產品趨於標準化,該創新產品就需移向工資低廉的國 家生產,歷經品質改善後,會反過來輸入原創新國。最後當地主國的成本提高已 無競爭力時,生產則移向更低成本的地主國。

產品生命週期模型說明子公司的角色移轉朝向高附加價值活動的發展過 程,從服務當地市場到調整技術來適應當地的規格,然後回銷母國市場,最後有 助於產品發展。然而在此階段中子公司經常是總部的從屬關係,而且子公司衰退 的可能性亦不被考慮,子公司完全接收來自母公司技術的移轉,母公司則扮演剝

削的角色。

(二)國際化過程模型(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國際化過程模型指出企業國際化是漸進的,其演進的方法決定於多國籍企業 對 國 外 事 務 涉 入 的 經 驗 和 風 險 改 變 的 認 知 (Young, Hamill, Wheeler &

Davies,1989)。其演進的程序為先設立代理商出口商品,漸漸對海外市場瞭解 後,再轉成海外直接投資,所以國際化是個學習累積的過程,多國籍企業母公司 與子公司之間仍為從屬關係,母公司基於市場經驗而投資於海外市場之子公司,

故子公司角色為接收母國公司經驗的接收者。此外,母公司希望透過當地子公司 學習有關當地市場的經驗,並將其移轉回總部,故子公司的演進仍來自於總部指 派的觀點。因此,若由 MNC 子公司發展歷程來看,國際化過程和產品生命週期的 觀念是一致的(Young, Hood & Hamill,1988)。故子公司發展的驅動力中,總部 分派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Jarillo & Martinez, 1990)。

(三)網路觀點模型(Network Perspective)

Benson(1975)認為網路觀念源自社會心理學和組織間關係理論,從網路的 構成來看,網路是節點(個人、組織或事件)相互連結而形成的關係,網路成員藉 由 連 結 關 係 的 安 排 , 取 得 持 續 性 的 競 爭 優 勢 (Johanson & Mattsson,1987;

Jarillo,1988)。而從交易的觀點來看,網路又是介於市場與層級之間的統治型 式(Jarillo,1988)。在網路模型觀點中,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可能由從屬地位 轉向平等,甚至可能為領導地位。因此,Rugman & Verbeke(1992)認為 MNC 子公司在能力上的優勢不一定必須得由子公司與母國連結而產生,可能經由子公 司間本身自行取得或發展而成。此外,Ghoshal and Bartlett(1991)亦將 MNC 母公司與子公司以及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關係視為一種的組織內的網路關係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由母公司與一群地理分散、目標分歧的海外 子公司所組成的實體,而鬆散的連結給予子公司自由地發展特殊資源的機會。網

路模型提供子公司演進過程中,一種有機式(organic)的演化過程及方式,其演 化過程建立於子公司特殊資源和價值的衰退和成長。如果子公司的特殊資源的存 量增加,則可減少對其它實體(entity)的依賴,更可完整的控制自己的命運 (Prahalad & Doz,1981)。

(四)決策過程模型(Decision Process)

決策過程觀念源自於個別經理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假設。

Burgelman(1983)研究內部企業冒險投資(Venturing)行為時,認為此種策略行為

Burgelman(1983)研究內部企業冒險投資(Venturing)行為時,認為此種策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