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博物館展示治理實踐─以敦煌主題展示策劃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博物館展示治理實踐─以敦煌主題展示策劃為例"

Copied!
3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 美術行政與管理組 博士論文 Program of Art Administration and Art Management Stream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ollege of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博物館展示治理實踐 ─以敦煌主題展示策劃為例 The Governmentality and Practices of Museum Exhibitions: The Case of Curating Dunhuang Exhibitions. 劉憶諄 Liu, Yi-Chun. 指導教授 Advisor:王嵩山教授 中華民國 109 年 9 月 September 2020.

(2) 謝辭. 正當不知如何下筆書寫這份謝辭時,無意翻到 2011 年博士班招生准考證,記憶瞬間回到 剛生完老二的那段日子,邊哺乳邊準備考試的時光晃眼間竟九年前….. 能夠完成論文首要感謝的是指導老師王嵩山教授,想起到科博館跟著您實習至今已達 21 年,當年正是科博館第一次敦煌展的時候。猶記當年指導碩士論文時說過:「一日為師,終生 為父」。確實,這麼多年來的關懷從不間斷,無論工作、生活、家庭、課業、研究,總是關心 提點。王老師到台師大美術系兼課,得以讓我再續師生緣,對學生用心良苦,讓我感懷銘記在 心。王老師知道我工作與家庭兩頭燒,在論文書寫過程總又不忘提醒身體為要,有此恩師,真 是何其有幸。更要感謝王師母以身為母親的同理心,時常為我說情,並以精彩的繪本故事,豐 富孩子們的童年。感謝口試委員們對於論文的指正,補充論文萬般缺失,讓我獲益良多。博三 修課時,謝謝賴嘉玲老師讓我開展藝術社會學的視野,並願意擔任口試委員,提供精闢剖析; 張婉真老師審閱論文的內容相當仔細,提供許多鉅細靡遺的修正建議;廖仁義老師以博論高度 提點重要修正方向,並以學科專業給予建設性的建議;潘亮文老師在資格考時指導敦煌學知識 本體的細節,耿鳳英老師條列論文格式與研究方法等,都是要一併感謝的。 求學修課時奔波家庭、工作與課業之間,這份心情幸有唯一的同窗好友嘉翎可以傾訴分擔, 謝謝嘉翎始終陪伴、加油打氣,直到口試期間都是最佳夥伴。謝謝瑞坤學長常與我討論論文內 容與研究方法,甚至將所藏相關書籍載至台中給我參考運用,在相關論述理論消化較慢的時候, 總是現身與我長談,不時幫我梳理思緒,和條理化我的天馬行空。論文得以完成,要感謝科博 館展示組何恭算主任的支持和鼓勵,在工作與論文之間讓我找到書寫時空,並做為案例重要關 係人:接受訪談,與建議案例描述的方向和細節。同時要感恩接受訪談的科博館同事們,願意 回憶並分享諸多工作與個人心得。也謝謝許多在這段時間給予鼓勵、關心的諸多科博館同事們; 並感謝揚義與我切磋交流,且給予論文排版技術上的諸多協助。敦煌研究院婁婕主任、李濤副 主任、吳軍、苟泉、毛磊等研究院陳列中心的各位夥伴,還有美術所的趙袖榮老師,感謝您們 接受我多次到院裡的叨擾,並提供我許多資料和討論。最後,感恩諸多結緣於敦煌展的朋友們, 你們在展期或展後都給予我各種可能性的靈感,以促發論文的誕生。 當然,還有先生與兩個兒子,謝謝你們體諒媽咪常在假日缺席家庭生活,讓我專心在辦公 室思考、撰寫論文。最重要的是感謝父母的包容,這段時間您們的擔心、關懷與支持,是我完 i.

(3) 成論文的動力。若有未及之處,是內心深處無法脈絡化的力量,還是想起小王子與玫瑰花的對 話,只是人與人間的馴養關係,雖然如何構築與經營都將失去,但仍應感激曾經的獨一無二。. ii.

(4) 中文摘要. 從晚近博物館學的發展來看,展示不僅源於展示策劃者的觀念、背景而策動產生,展示策 劃者所處的機構、社會文化的脈絡也影響展示最終的呈現。展示策劃實務是一項深具挑戰的專 業運作之外,展示策劃者進行策展工作同時又涉及其隱含的治理性問題,亦即是,作為技術意 含的展示,既是指涉實務技術的方法、程序,也是意指實務技術的理論、目的。如此以博物館 展示專業技術結合治理性意識,視為一種展示治理,並藉由深度描繪和解析本研究敦煌展示案 例,以釐清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的多重意涵。 博物館展示治理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博物館做為整體文化治理的技術,如何透過展示對 觀眾進行治理,其治理的鋪陳可能隱含在博物館展示文本與展場設計之中。以 Foucault 討論治 理性的四個技術系統(生產技術、符號技術系統、權力技術系統、自我技術系統)為基礎,透 過本研究案例可以更細膩理解其間運作機制;第二個部分則是進入到整體治理性下的主體,以 展示策劃團隊與觀眾對應機構展示策劃者的關係,透過西方基督教牧養制度的概念,以討論展 示策劃團隊與觀眾如何達到自我技術切磋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博物館學所謂的展示效益。本研 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展示策劃為實踐案例,因敦煌 主題特展架構在浩瀚的敦煌學知識下,展示文本的組織變化差異性極大,而更顯示出展示策劃 者對於展示詮釋權的治理性,進而影響個體在展示實踐上的各種可能性。 首先,第一部份從當代博物館學強調以觀眾為思考基礎,並由參與展示策劃的人員出發, 展示技術工作不以線性作業的方式運作,日漸著重團隊協力共作的模式,團隊並不侷限於博物 館機構內部人員,更朝向與所在社群、相關機構等合作,激發創意與多元角度共同策劃展示。 再者,博物館具有生產知識的專業能力與性質,又透過展示將以物件為主的知識傳遞給社會大 眾,這樣的博物館專業呈現一種行之多年的知識發展與詮釋的權力系統,在這個知識詮釋與傳 播的權力制度下,主導展示策劃的策展人具有某些被期待與賦予的權威性,也因而掌握以知識 教化觀眾的權力,觀眾因為認同與信任博物館所給予的知識,進而運用展示潛移默化地影響觀 眾的精神與行為上的認知和改變。因此,本研究認為展示實踐工作最重要的即是展品有關的展 示文本組織,與相關事務之權力的支配調理,並進而在實踐過程中對於個體的主體性產生影響 力。藉由本研究案例之實務展示工作探討,發現博物館有其運作的專業制度與結構體制基礎, 依循在此之下的是一套專業技術,包含由各項展品構成的內容文本,對應展示需求的各項設計, 相互搭配的教育活動,以及行銷宣傳等實務運作上。 iii.

(5) 透過對於展示治理的分析,上述展示實務技術的方法所指涉的實務技術「理論」 ,與 Foucault 在主體性上所提及追求真理遊戲的四個技術有所呼應,包含:生產技術、符號技術系統、權力 技術系統和自我技術系統的對應分析。特別是後三項系統,可從組織展品/物件的策展理念和 詮釋權掌控的關係條理來實踐自我技術的層面。整合來說,其一是與展示文本直接相關的展品 組織架構,又可從策展理念、展品性質、博物館屬性、展示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理解博物館 展示發展為具有治理性的權力運作系統,如何運用符號技術和權力技術相互作用而呈現其治理 性。其二是與展示策劃過程息息相關的人(關係)連結的部分,展示策劃工作如何調理與展示相 關的各項關係,以達到各方關係的相互搭配與平衡。最後透過諸多與策展團隊訪談和觀眾書寫 所得的眾多資料,實驗性的與 Foucault 四大技術系統中的自我技術結合討論,呈現博物館展示 是否可能成為展示策劃者與觀眾自我技術的一環,也是展示效益的結果。 最後的結語部分,再度整合本研究以展示治理假設做為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的解析依據, 再回頭審視博物館學中做為策展人字源的 curator 職務,理解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在博物館整 體與國家體制下的治理理性,進而可知其策展成員與觀眾個體主體自我技術的可能性。透過博 物館展示策劃工作的治理分析,文末指出國家體制與博物館環境對應到策展團隊與觀眾,是整 體性與主體性互為作用的不可分割關係。. 關鍵字:展示策劃、治理性、展示品、關係調理、展示效益. iv.

(6) Abstract. According to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museology, museum exhibitions originate from the curator’s concepts and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curator’s organization. They are also influenc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Curating practice is a challenging field, in which a deeper level of governmentality is implicit. As such,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useum professional technologies and awareness of governmentality, exhibition governance is proposed with multiple connotations for museum curating. Exhibition governance consists of two parts. First, it is an overall cultural governing technology of museums that involves the governance of visitors. The apparatus of governance can be found in museum exhibition text and exhibition venue design. Based on Michel Foucault’s four technology systems of governmentality (technologies of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sign systems, technologies of power, and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operating mechanisms of governmentality. Seco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ality, I discuss the curating team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of visitors.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the pastoral leadership system of Western Christianity, how the curatorial team and visitors create possibilities for technologies of self in terms of learning and exchange is also investigated. This is the so-called effect of the exhibition in museology. The Dunhuang: Stories of the Caves special exhibition of the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serves as a case study, involving the vast field of Dunhuangology, leading to significant changes and variations in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exhibition text, and revealing the governmentality of the curators in terms of interpretative power, which further influences individuals’ possibilities for exhibition practices. Taking this a step further, in the first part, as contemporary museology emphasizes elements of visitors and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participating curators, exhibition and curating technologies do not operate in a linear fashion. Increasingly, a coordinated team model is being shaped. The members of this team are not limited to the museum’s internal staff. Collaboration can involve various communities and organizations to stimulate creativity and to incorporate multiple perspectives. Moreover, museums possess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and specialized nature in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exhibitions, knowledge related to exhibited objects is conveyed to the public. v.

(7) This presents a form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terpretative power system that has been in place for many years. Under this system, curators have been expected to exercise and are endowed with authority. They also have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 education of visitors. As visitors identify with and trust the knowledge offered by museums, exhibitions imperceptibly influence cognition and changes in visitors in terms of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Therefore,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exhibition practice are the organization of text related to the exhibits,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 relevant matters, and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ivity of individuals.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a special exhibition that is used to discuss curating proces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museum operation is based on professional systems and structural framework. Dependent on these is a set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of exhibit contents and text, design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needs of the exhibition, complementary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marketing and promotional activities. For the above,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is that of the four technologies of the games of truth proposed by Foucault. These include analyses of the technologies of production, sign systems, power, and the self. Especially for the last three systems, from the curatorial concepts and right to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rangement of exhibits/objects, relationship conditioning was appli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First i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xhibit arranging framework tha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hibition text. In addition, analyses of various aspects are carried out such as of curatorial concepts, the nature of exhibits, the type of museum, and the exhibition design to understand that museum exhibition development involves power operating systems of governmentality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technologies of sig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of power. Second, there is the part that is related to the people who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curatorial process and leads to the conditioning of relationships to achieve reciprocal arrangement and balance. Finally, through the data obtained from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e curatorial team and writings of visitors, the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of Foucault’s four technology systems were integrated to elucidate wheth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 exhibitions, connections between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of curators and visitors are possible, which is also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exhibition. In conclusion, by re-integrating hypotheses on exhibition governance, analyses of museum vi.

(8) curating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review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curator” in the field of museology, to understand the governmentality of museum curating in terms of the museum and nation state. Then, we determined the possibilities of individual technologies of the self of curatorial team members and visitors. Moreover, we elucidated museum curating in terms of the national and museum environments and the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curatorial team and visitors. These integral and subjective mutual effects are inseparable.. Keywords: Curating, Governmentality, Exhibit, Regulations of Relationship, Effect of the Exhibition. vii.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案例 ............................................................................................................................. 1 一、研究緣起 ............................................................................................................................................. 1 二、研究案例 .............................................................................................................................................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3 一、研究問題 ............................................................................................................................................. 3 二、研究目的 .............................................................................................................................................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10 一、研究方法 ........................................................................................................................................... 10 二、研究範圍 ........................................................................................................................................... 12 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 1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16 第一節 博物館展示發展歷程與研究回顧 ............................................................................................... 16 一、博物館展示發展歷程 ....................................................................................................................... 16 二、博物館展示研究回顧 ....................................................................................................................... 18 三、策展研究與策展課程 ....................................................................................................................... 20 第二節 展示策劃與行動者 ....................................................................................................................... 27 一、策展定義與策展人 ........................................................................................................................... 27 二、展示策劃工作 ................................................................................................................................... 31 三、展示策劃團隊與流程 ....................................................................................................................... 33 四、小結 ................................................................................................................................................... 37 第三節 文化與博物館的治理 ................................................................................................................... 38 一、文化與治理 ....................................................................................................................................... 38 二、博物館治理 ....................................................................................................................................... 43 三、展示治理 ........................................................................................................................................... 45 第三章 展示策劃實踐 ................................................................................................................................... 48 viii.

(10) 第一節 敦煌相關主題展的脈絡與界定 ................................................................................................... 48 一、敦煌歷史脈絡與石窟開鑿 ............................................................................................................... 48 二、敦煌石窟內容與敦煌學 ................................................................................................................... 51 三、敦煌研究院建院歷程 ....................................................................................................................... 54 四、敦煌學之展現:歷年對外敦煌主題展示 ....................................................................................... 57 五、小結 ................................................................................................................................................... 59 第二節、臺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 ....................................... 60 一、緣起、籌展過程 ............................................................................................................................... 60 二、展示呈現 ........................................................................................................................................... 78 三、教育活動與行銷宣傳/社群媒體 ...................................................................................................... 92 第三節、他山之石:其他機構之敦煌主題特展 ....................................................................................... 95 一、美國蓋提之「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特展 ............................................... 95 二、近年其他機構之敦煌主題特展 ..................................................................................................... 103 第四章 展示策劃理析:敦煌主題特展展示治理 ..................................................................................... 105 第一節、組織物件:展示策劃者的策展觀 ............................................................................................. 107 一、知識建構之物(物件/展品屬性) ..................................................................................................... 107 二、博物館屬性 ..................................................................................................................................... 113 三、策展理念 ......................................................................................................................................... 116 四、綜合案例分析(博物館專業與文本/展品的挑選) ......................................................................... 120 第二節、關係調理:運用策展技術以進行治理 ..................................................................................... 122 一、核心事務:展示文本、展示設計、特展專刊、展場佈展 ......................................................... 123 二、營運行銷 ......................................................................................................................................... 138 三、教育活動 ......................................................................................................................................... 142 四、其他事務 ......................................................................................................................................... 143 第三節、展示效益與專業技術 ................................................................................................................. 146 一、展示表述:展示報導、推廣演講、科普文章、展示設計 ......................................................... 147 二、觀眾回饋:觀眾問卷、觀眾留言本、社群網站 ......................................................................... 150 三、展示策劃團隊的技術與反身性 ..................................................................................................... 160 ix.

(11) 第五章 結語 ................................................................................................................................................. 170 第一節 展示治理:展示策劃與效益 ..................................................................................................... 170 一、展示治理實踐的整體性 ................................................................................................................. 171 二、展示治理實踐的主體性 ................................................................................................................. 173 三、整體權力與主體實踐 ..................................................................................................................... 175 第二節 本研究之未來性 ......................................................................................................................... 177 一、博物館展示流程與專業準則 ......................................................................................................... 177 二、理論研究 ......................................................................................................................................... 178 三、博物館展示誌 ................................................................................................................................. 179 參考文獻 ......................................................................................................................................................... 181 中文書目 ..................................................................................................................................................... 181 英文書目 ..................................................................................................................................................... 186 附錄一:歷年中國(含香港)敦煌特展 ..................................................................................................... 190 附錄二:敦煌研究院歷年國外特展 ............................................................................................................. 194 附錄三:敦煌研究院歷年臺灣特展 ............................................................................................................. 197 附錄四:敦煌展工作日誌 ............................................................................................................................. 199 附錄五:《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展品目錄 ............................................................................. 209 一、文物(36 件) .................................................................................................................................... 209 二、複製洞窟 (3 件) ............................................................................................................................ 213 三、彩塑臨品(15 件) ............................................................................................................................ 213 四、壁畫臨本(41 幅) ............................................................................................................................ 215 五、模型與泥範(8 件) .......................................................................................................................... 220 附錄六:「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學習推廣活動 ................................................................ 222 一、特展定時解說服務 ............................................................................................................................. 222 二、科博館藝廊--「敦煌風華系列講座」 ............................................................................................... 222 三、特展系列假日活動 ............................................................................................................................. 222 四、「探究敦煌畫料及壁畫製作」研習 ................................................................................................. 223 五、節慶配合特殊活動 ............................................................................................................................. 224 x.

(12) 附錄七:敦煌特展行銷廣告資料彙整 ......................................................................................................... 225 附錄九:蓋蒂敦煌展-展品清單 .................................................................................................................... 242 附錄八:蓋提敦煌莫高窟特展相關報導 ..................................................................................................... 249 附錄九:蓋蒂敦煌主題特展展品清單 ......................................................................................................... 253 附錄十:博物館依藏品性質之分類圖 ......................................................................................................... 260 附錄十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觀眾意見調查 ......................................................................................... 261 附錄十二:科博館敦煌風華特展留言本整理 ............................................................................................. 264 附錄十三:訪談問題 ..................................................................................................................................... 297. xi.

(13) 表次 表格 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 11 表格 2 【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展示大綱 ........................................... 79. 圖次 圖 圖 圖 圖. 1 2 3 4. 本圖譯自 Barry Lord & Maria Piacente, 2014:234.................................................... 35 本展示流程圖譯自 David Dean, 1994: 9 .................................................................. 36 本圖譯自 Barry Lord and Maria Piacente, 2014:3 .................................................... 37 籌備工作分期與各期工作重點 ............................................................................... 63. 圖 5 科博館內部策展團隊分工圖 ................................................................................... 66 圖 6 科博館敦煌特展外部關係圖 ................................................................................... 67 圖 7 觀無量壽經變圖尺寸之變化 ................................................................................... 75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8 觀無量壽經變之展示 ............................................................................................... 76 9 經變畫展區受影響的其他經變畫 ........................................................................... 76 10 第 45 窟空間設計圖 ............................................................................................... 77 11 第 45 窟頂部、牆面與底部各角度細部尺寸 ....................................................... 77 12 第 45 窟佛龕緊急處理後之展示面貌 ................................................................... 78 13 主展場空間配置圖,黃色區塊即為石窟藝術大觀展區 ..................................... 81 14 建築裝飾展區一 ..................................................................................................... 82 15 建築裝飾展區二 ..................................................................................................... 82.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不同壁畫故事分區展示 1 ...................................................................................... 83 不同壁畫故事分區展示 2 ...................................................................................... 84 不同壁畫故事分區展示 3 ...................................................................................... 84 臥佛、彩塑技法與彩塑臨品展示區 1 .................................................................. 85 臥佛、彩塑技法與彩塑臨品展示區 2 .................................................................. 86 臥佛、彩塑技法與彩塑臨品展示區 3 .................................................................. 86 第四區實窟內的寶藏,右側為藏經洞造景,為科博館獨家設計與製作 ......... 87 壁畫修復與石窟保存修復區 ................................................................................. 88 礦物顏料之原礦展示櫃 ......................................................................................... 88 敦煌莫高窟第 61 窟 VR 節目體驗 ......................................................................... 91.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26 27 28 29 30 31. 著色遊戲之一 ......................................................................................................... 91 壁畫拼圖遊戲之一 ................................................................................................. 92 「敦煌雞啼喜臨門」科教活動之提燈 ................................................................. 93 蓋提敦煌莫高窟特展內部策展團隊分工 ............................................................. 96 蓋提敦煌莫高窟特展外部合作機構簡圖 ............................................................. 96 莫高窟展三個展區位置分布 ................................................................................. 97 xii.

(14) 圖 32 莫高窟展影片 ....................................................................................................... 101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33 莫高窟展第 45 窟佛龕場景影片 ......................................................................... 102 34 莫高窟展第 45 窟外觀場景影片 ......................................................................... 103 35 科博館敦煌風華再現特展的展示策劃事務 ....................................................... 123 36 敦煌風華再現莫高窟第 158 窟臥佛涅槃像 ....................................................... 132 37 引導性動線 ........................................................................................................... 133 38 非結構性動線 ....................................................................................................... 134 39 固定單一動線 ....................................................................................................... 134 40 科博館敦煌風華再現特展動線圖 ....................................................................... 135 41 此區右側為彩塑工藝模型介紹,對應左側的面板說明文字,達到均衡配置原 則................................................................................................................................ 137. 圖 42 觀眾問卷結果 1 .................................................................................................... 151 圖 43 觀眾問卷結果 2 .................................................................................................... 151 圖 44 觀眾問卷結果 3 .................................................................................................... 151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觀眾問卷結果 4 .................................................................................................... 152 觀眾問卷結果 5 .................................................................................................... 152 觀眾問卷結果 6 .................................................................................................... 153 觀眾問卷結果 7 .................................................................................................... 154 觀眾問卷結果 8 .................................................................................................... 155 有關伯希和的插畫留言 ....................................................................................... 156 各式形象的插畫留言 ........................................................................................... 157 年紀較小的學童插畫留言 ................................................................................... 157. 圖 53 藏文留言與參觀場景插畫留言 ........................................................................... 158 圖 54 Foucault 有關真理追求四大技術應用展示治理上的關係圖 .............................. 176. xiii.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案例. 一、研究緣起. 做為敦煌主題特展內涵的的敦煌學有其多元面貌,得以組織成各式展示文本的可能性,無 論從其最初被開鑿為具佛教傳播和信仰功能的宗教性,或是傳達佛教意涵的壁畫、彩塑藝術性, 以及做為中古世紀中亞歷史研究的歷史性,當代敦煌石窟所面臨的石窟文物保存維護與各項內 容研究方面的科學性等,可成就展示呈現的豐富知識本體。2017 年 4 月 26 日至 10 月 1 日國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辦理「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1(以下簡稱敦 煌風華特展),2016 年 5 月 7 日至 9 月 4 日在美國蓋提(The Getty)也辦了一個與敦煌主題相關 的特展(特展全名為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以下簡稱敦煌莫高窟特展)2,蓋 提敦煌莫高窟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沈雪曼 2017 年 5 月 9 日至臺灣輔仁大學進行策展經驗分享講 座3,筆者因正籌備完成敦煌主題相關特展,故特地前往聆聽,從其演講中發現,該展籌展過程 面臨諸多挑戰與難關,展出內容也與筆者籌備的敦煌特展差異甚大。講座後與其交流策展心路 歷程,促發筆者研究策展工作的起點。 做為一個機關展示策劃工作者,長期投入展示規劃工作,面臨各式主題與挑展,發展故事 動線與撰寫展示文本,各項行政、專業事務進行的時程規劃與推動,多方人馬的關係競力與調 和,經費預算的籌募與控管,展場設計與美學、知識的融合衝突,展示推廣與媒體社群等,這 些策展工作必須掌握的實務雖已熟稔,然而策展工作真能如同標準化流程進行與推動嗎?為何 同樣的兩個相同主題的特展卻呈現相當不同的展示面貌呢?身為展示策劃實務工作人員自然 明白箇中滋味,然而策展工作諸多理性與感性且細膩的「情節」如何為人所知呢?臺灣許多長 期投入博物館展示工作者不在少數,從許多大型國立博物館的籌備建館歷程開始,臺灣博物館. 1. 該特展可參閱 http://web2.nmns.edu.tw/Exhibits/106/DunHuang/index.html。 蓋提的敦煌主題特展可參閱蓋提的特展回顧網址: http://www.getty.edu/research/exhibitions_events/exhibitions/cave_temples_dunhuang/index.html。 3 講座資訊可參閱 https://goo.gl/jMjUHJ。 1 2.

(16) 專業人員逐漸因實務工作而建立一套工作準則,也多以文章或專書出版分享策展經驗。例如近 期有陳媛的《博物館四論》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李如菁的《策展的 50 個關鍵》 、蘇芳儀的《博 物館策展:跨界難不難!?用展示寫夢想》,在這個人人都想策展的時代,她們各以其多年來 策展案例分享方式,說明介紹策展作業與規劃工作的實務,以及策展工作將會面臨的各式問題 與解決方式。當代藝術領域中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直接開設策展相關學程,以鼓勵、培養新一代 的年輕策展人4,臺灣已迎向以策展專業為主課程的新興潮流。而從事策展工作已達 15 年的筆 者面對策展實務工作的同時,希望突破眾多分享策展經驗的專書與討論,而帶給臺灣博物館相 關工作者能有另一個解讀策展工作的方向與理論,並做為自身工作的反思研究,試圖建立有別 於西方博物館運作的臺灣博物館策展模式。. 二、研究案例. 選擇敦煌主題特展做為展示策劃研究的案例,緣於沈雪曼的演講之外,其次是以敦煌學為 基礎的敦煌主題展有其世界性的價值與意義,更牽涉到本研究需要釐清的國家、機關/制度之 於個體,與博物館物件知識建構的本質性。敦煌學起始點雖仍有爭議,但無論是 1900 年、1904 年、1907 和 1909 年,至今都已超過百年(劉進寶,2009);且因敦煌莫高窟藏經洞文物外流英、 法、日、俄、美等國家,促使敦煌學有其國際性,成為國際知名的重要專業學科,代表東方文 化的藝術成就。敦煌研究院自 1944 年成立以來,以推廣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相關的展覽不計 其數,分以不同時期而有不同呈現方式與展示目的,近年來又因應中國文化治理的政策,敦煌 研究院對國內與國外又以不同面貌與需求進行各項展示與文化交流(敦煌研究院歷年特展彙整 如附錄一、二、三)。然而敦煌研究院所辦理的相關特展眾多,本研究選取案例的立基點為何 呢?做為筆者展示策劃案例的研究,以選擇筆者參與展示策劃之案例為主要分析展示治理實踐 的重點,輔以蓋提的敦煌莫高窟特展。一來是因為科博館的敦煌風華特展與蓋提的敦煌莫高窟 特展展出時間相近,對應敦煌研究院不同時期的展示呈現方式有較為接近的呈現主軸和方式; 其次,兩者皆為具規模的博物館機構,相對於近年敦煌研究院與歐洲合作的特展多半是在大學 校園或是圖書館等空間5而言,兩個案例的博物館空間是在規模與展示設計等方面較為相近的。 4. 相關課程可參閱 https://ccsca.ntue.edu.tw/,第二章第一節也有深入分析策展有關課程。此外,有關策展的討 論與研究文章篇幅甚多,也在該章節有進一步的介紹說明。 5. 從附錄三中可知 2012 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展出時,地點是在米瑪爾‧錫蘭大學文化中心;2014 年在法國巴黎 2.

(17) 第三,兩者均與敦煌研究院有交流淵源,並非第一次合作,對於特展的籌辦各有不同歷史背景, 也促發機關間關係建立與運作的比較性。最後,兩者策展機構人員因位於不同國家、文化、宗 教等背景差異,且兩館分屬科學類和藝術類博物館,對於敦煌主題特展應有不同專業面向的展 示文本組織方式和側重的角度,得以顯見展示治理實踐面臨的多層次問題與面向。 本研究以一個展示策劃者角度反思展示策劃工作的出發點,對於展示治理實踐的分析討論 著重在科博館的敦煌風華特展案例,蓋提的敦煌莫高窟特展則呈現對照不同制度、機關、文化、 宗教脈絡下之差異性,提供展示治理實踐依循博物館專業技術運作準則下呈現的部分參考。.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一、研究問題. 從晚近博物館學的發展來看,展示不僅源於展示策劃者的觀念、背景而策動產生,更是展 示製作者所處的機構、社會文化的脈絡相當程度左右了展示最終的呈現。以本研究案例中相同 主題的兩個展示來看,兩個特展的內容焦點完全不同,筆者認為可能是立基於兩個國家分處東 西方不同的歷史文化脈絡下而產生的專業認知差異,或者是西方殖民主義時期所延伸的問題。 這樣的差異不僅是展示策劃者專業訓練與素養的問題,更進一步來看也可能是其所處的環境 (國家、機構、社會、文化)造就展示策劃者的不同行動?策展人在進行策展行動時是如何選 擇內容?怎麼思考主題的展示物件與文本關係?如何進行與展示相關的機構內外人員之間的 溝通協調?包含物件選取、機關間合約簽訂、相關經費控管、展示設計與現場施作、佈展、開 幕與教育活動、宣傳推廣等事務。最後成就如何的展示面貌以迎接入場觀眾的各式挑戰。筆者 認為展示策劃實務是一項深具挑戰的專業運作之外,展示策劃者進行策展工作同時又牽涉到更 深層的可能隱含的治理性問題,如此以博物館專業技術結合治理性意識假設為一種展示治理6。 展出時,是在中國文化中心;2016 年在俄羅斯莫斯科時也是在中國文化中心,且是以數位化的輸出內容為主; 2017 年在奧地利維也納聯合國大廳展出莫高窟第 285 窟複製洞窟;2017 年在英國倫敦英國王儲傳統藝術學院展 出;2017 年在美國羅德島州布萊恩特大學圖書館展出數位化的壁畫;2018 年在義大利威尼斯大學展出等,2014 年雖在日本秋田美術館展出,但內容以數位化的輸出品為主,與本館的臨摹壁畫真跡不同,較難做為比較基 礎。 6 本研究採用「策展治理」這樣的用詞,聚焦在策展人工作的治理性上,策展人採用 curator 一詞,策展工作則 是使用 curating,第二章第二節中會有歷史探源與詳細說明。而治理兩個字,本研究則是以 Foucault(Foucault M.) 所談的治理性(governmentality)為主,governmentality 在臺灣文化研究或社會學中被翻譯治理性或統理性,包含 王志弘、劉俊裕,後續將在第二章第三節詳細說明。 3.

(18) 一般談論博物館治理時多半是從文化治理延伸過來的,而博物館治理可以包括上面權力 (國家、政策等等)對博物館的治理/管理,也可包括博物館/人透過博物館實作來對社會文化、 觀眾產生視覺、身體的影響力或治理,例如李慈敏 2013 年討論臺灣博物館治理專業的發展趨 勢、國家、文化政策與組織定位--博物館與行政館的比較研究,柯立業 2008 年則以法國為例, 討論博物館治理自主性問題。曾信傑 2006 年以英格蘭地區國立博物館的自治探討為例,探討 博物館治理的問題。另外,有關展示方面的治理,臺灣也有以行政法人化的討論,例如耿鳳英 2008 年的行政法人化對博物館特展之影響: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例7。以上這些案例雖是 臺灣有關博物館治理研究部分案例,但可發現這些討論多半集中在國家管理、行政管理、文化 政策等部分,以博物館外的政治、行政、國家、政策為討論架構。文化治理概念來自於文化研 究中對於權力與文化之間關係的討論,其中 Benntte 認為文化政策的探討有其重要性,且博物 館是文化技術之一(Bennett,2003)。這些關於治理的面向,主要是針對博物館外在大環境的討 論居多,甚至是在於都市與空間上的治理討論應用,例如王志弘。另外,與文化政策,或是文 化活動、儀式慶典來進行文化治理的研究與分析,在臺灣又有劉俊裕的相關研究。而本研究嘗 試運用 Foucault 的治理性(governmentality)概念探討博物館展示策劃工作,以微觀角度希望針 對展示策劃有細膩、深入、直接,以及反身性的探討。因為經由兩個相同主題的展示策劃實務 經驗可以發現,展示治理這個概念可以更深入、具體地被聚焦於展示策劃者/團隊之策劃展示 行動上,是更強調策展行為本身所受到的諸般「力量」的作用(諸如國家政策改變、館長/領導 者的觀念、館員背景/專業、社會風潮、新技術的引入等...),像是把展示策劃當作一個「行為 場域或力量場域」,其中展示策劃者的「能動性」受到各種力量的力矩作用而有不同的展示樣 貌,並進而作用到與展示相關的個體。換言之,展示治理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是博物館做為整 體文化治理的技術,如何透過展示對觀眾進行治理,其治理的鋪陳可能隱含在博物館展示文本 與展場設計、對外表述的文本、搭配的教育活動等。以 Foucault 討論治理性的四個技術系統(生 產技術、符號技術系統、權利技術系統、自我技術系統)為理論基礎,透過本研究案例可以更細 膩理解其間運作機制;第二個部分則是進入到整體治理性下的主體,以展示策劃團隊與觀眾對 應展示策劃者的關係,透過西方基督教牧養制度的關係,以討論展示策劃團隊與觀眾如何達到 自我技術切磋交流的可能性,也是博物館學展示效益的評估。 7. 這些文章包含有李慈敏 (2013) "論臺灣博物館治理專業的發展趨勢"、(2015) "國家、文化政策與組織定位--博 物館與行政館的比較研究",柯立業 (2008) "博物館治理邁向自主化的趨勢:以法國為例",耿鳳英 (2008)"行政 法人化對博物館特展之影響: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例",曾信傑 (2006) "評 Autonomy for the National Museums and Museum Services in the Netherlands: Background and Documentation"等。 4.

(19) 本研究提出展示治理的概念,希望以 Foucault 的治理性來探討展示策劃工作,並釐清與此 有關的策展概念與專業工作。策展一詞的界定在台灣過於簡化8,一方面是翻譯語詞的關係, 一方面是當代概念的廣泛使用。本論文希望藉由策展工作的來源與定義,討論展示策劃行動除 與展示策劃者本身的專業學養密切相關之外,往往與外在環境也有不可切割的連動關係,甚至 在自覺與不自覺的意識中皆存在著各式可能且無可避免的影響力,進而牽動著展示文本的組織, 與展示面貌的呈現。此外,談論到展示治理,指涉展示有關外在策略性的面向,例如機構的展 示政策、目標、標準化的展示作業流程、技術探討和展示理念等,也包含最重要的展示策劃者 和其主導的團隊所進行的展示規劃工作。策展人的策展行動有意無意間常在無形中被大環境影 響,有時候外在的大架構並無意識要去治理,策展人不自覺被治理。但策展人仍能在被治理下 有其行動模式,行動模式與策展人出身背景、個體成長環境與學術養成過程等有關。Foucault 提出的治理藝術描述為「治理是對於事物的正確配置」(Government is the right disposition of things)(Foucault, 1991)。這裡的事物(things)對策展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兩個:物與關係(人)。 要談治理策展,可以區分為兩個部分來說,一個是「物件」 (物、文本) ,另一個是「關係」 (人、 制度)。掌握這兩件關鍵要素是策展人對於一個展示的架構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過程中可能 會出現的變化與預期有所出入,策展人隨時可能必須想出各種「策略」以因應,而完成其「任 務」。以相同主題的特展進行分析比較,更可凸顯策展人的展示策劃行動在展示呈現上的不同 實踐。更進一步地說,Foucault 分析權力與治理之間的關係時,他強調治理不是一個制度或管 理方針,而是導引個體或群體行為的方式,甚至還須經過精準的考量與計算形式後,才產生的 行為模式。傾向團隊進行展示策劃工作的博物館,各項有關於「人與物」間的調理,也就是權 力的運用與支配,在實踐時更形重要。此外,以博物館學而言,博物館是一座具有規訓與儀式 化的場域,對於參觀的觀眾具有可信的權威與正當性(Hooper-Greenhill,1989),因而在教導社 會大眾學習知識和教化的功能上,展示是其中一環。將物件所涵蓋的知識,透過詮釋設計的方 式,調理組織為展示計畫,實踐博物館專業準則,得以傳播知識。這是博物館展示專業制度能 夠取信於觀眾的原因。因此,展示治理最後仍是朝向參與的團隊成員與參觀展示的觀眾兩個群 體中個體的自我主體性。 然而當策展人對於展示有如此關鍵的主導性時,對不同性質、主題的展示,主導權限都是 8. 徐文瑞曾在 2008 年的「重回策展:國際策展趨勢與觀察座談會─策展機制的形成與未來走向」中表示 curator 中譯為「策展」會對其概念有很大的扭曲,林宏璋 2013 年也曾表示:「從『curator』歷經數百年來的變化看 來,中文翻譯為『策展人』實不足以言稱該字的豐富意涵,因為它不僅意指製作展覽的人,更重要的是還被賦 予守衛藝術品的身分與職責」 。更多有關策展人與策展定義的演繹將在第二章第二節再進行深入討論。 5.

(20) 相同的嗎?特別是當特展物件非展出機構所典藏、擁有之時,這樣從其他博物館借展的策展方 式,策展人或是策展規劃團隊由博物館機構人員擔任,可能邀集館外相關專家學者做為諮詢或 部分參與,這樣的模式下借展機構是否擁有充足的詮釋權呢?當特展機構並非特展物件的所有 者,對於特展物件的展示權限則是相對性的弱勢與限制,因此策展人對於權力關係的協調掌握 更是重要。然而,再進一步關注的是商借自他館的展品之展示策劃工作擁有多少詮釋權呢?亦 即是借展除了須對權力關係與制度面向的掌握得宜之外,對於展示內容、文本的選擇和詮釋是 否受限呢?展示內容或文本是展示呈現的核心腳本,環繞於此的展示實務技術問題,包含展示 選件和內容架構、展場設計施工、面板設計製作、教育活動規劃、圖書出版印製等均受其影響。 因此,詮釋權的探討牽涉到策展人在策展過程中主導力度的問題,更是策展人進行溝通協調的 關鍵重點。因此研究問題將朝向兩個主要方向。 問題假設一:策展行為在實踐文化過程中又受到自身所處文化之影響。個體實踐雖有異, 仍會受制於機構、制度的框架與規範。對於與人相關的關係調理,支配與被支配之權力的行使, 都是展示治理實踐的中心問題。 如果從文化研究的狹窄文化9定義來看,策展行動或實踐是否可被定義為一個策展文化:一 種圍繞在策展行動,以策展人為溝通、協調、整合、決策中心的特展規劃模式上,形成一套表 述於外(觀眾)的話語系統10,意圖傳遞某種特定主題的概念、思想與知識,將特展視為主要符指 實踐領域的文化工作。在此文化中,策展人以展示完成為最終目標,依循展示規劃流程,掌握 機構內外既定相關政策,協調知識與權力關係,進行諸多策略抉擇、取捨、運用的判斷整合。 策展過程中雖使用專業技術與手段,但期間所須面臨的政治問題與關係,以及背後的制度條件 等,更是隱藏於後的關鍵性問題。進一步地說,策展是一種文化實踐,策展人研擬一套與讀者 (觀眾)對話的文本,過程中須運用許多政治性與策略性手法,以使展示成型。展示期間,讀者 (觀眾)藉由文本進行自我閱讀與轉化的變化過程,達到所謂學習某種知識的途徑和目標。特展 是利用某種特定的技術將建製的文本呈現出來,使其與讀者/觀眾發生自我深層導引的對話與 發生關係,可能是一種 Foucault 所謂自我技藝11的提升,這整個實踐過程假設為展示治理。進. 9. 雷蒙德‧威廉斯的著作,特別是他所建議的兩種文化之間的區分:一種作為“特殊的生活方式,不論它是一個 人、一個時代還是一個集群的生活方式;另一種是狹義的,作為智性活動的作品和實踐,特別是藝術活 動”(Bennett, 1992)。 10 各種生產或傳播意義的方式可說都是“語言”,而語言是透過表徵符號來運作,各種能形成符號代表或發揮符 號功能的意指實踐都可說是一種表徵系統,博物館或畫廊的展覽或展出也可說是一種語言,亦即是一種表徵系 統,用展示客體來產生確定的關於展覽題材的意義(Hall, 1997)。 11 自我技藝或是自我技術的問題,是 Foucault 最後幾年的重點論述,細節請參閱於第二章第三節。 6.

(21) 一步來說,策展人建製文本過程中,因應不同治理方式調節特展文本中文化領域的背後政治制 度、文化形式、機關關係等而整合為最後完成的特展樣貌,已經某種程度是在溝通、妥協、處 理各種多方壓迫性、強制性、主觀性的政治問題和關係,進而形成一套可說服自我、他者的文 本。本研究關注於策展人治理展示策劃行動過程,討論其將規畫特展中所需面對的問題與挑戰, 並探討其如何因應、選擇、形塑特展文本的背後深層可能影響他的因素,包含策展人個人或其 所在文化內的機關、乃至於其所處的整個歷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等。 Bennett 認為 18 晚期和 19 世紀初文化研究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這是因為出現了新社會管 理領域,文化被建構為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工具:就對象或目標而言,術語指涉著下層 社會階級的道德、禮儀和生活方式;就工具而言,狹義文化(藝術和智性活動範圍內)成為對作 為道德、禮儀和行為符碼等領域的管理進行干預和調節的手段」(Bennett, 1992)。因此,可以假 設當文化是治理的對象時,特展的內容是需要被掌控的;而當文化是治理的工具時,特展是進 行教養、馴化的技術手段之一。因此,特展規劃從來不是客觀中立的,特別是大型的、目的性 強烈的特展,必然有其可能受到的政治和權力關係,以及種種制度面的干預和影響。除此之外, 本論文更關注的是策展人自我治理的部分,所延伸的知識權力與政治關係等策略性的運用。 Foucault 也提到,博物館是一種特殊的語境,建構符合現實裡各種特定權力關係的實踐中,策 略與權力同等重要(Hall, 1997)。可知策展人策展過程中如何運用策略,達到權力關係的平衡至 關重要。 問題假設二:展示與知識建構及詮釋權 進一步來看展示的政治性,說明博物館展示在社會知識生產中的作用(Hall, 1997)。本論文所 討論的兩個特展案例皆是以非該機構/博物館典藏的物件為基礎而發展的大型特展,這樣的大 型特展固然是兩個博物館主動選擇的特展主題,但因展品非該館所典藏物件而更呈現出策展過 程的治理性。此治理性雖有主動選擇意志之目的性,但還有更多需要因與借展機構等其他外部 單位的協調、溝通、取捨等應變之可能,這種相對於物件掌握在自身博物館的策展模式,處於 制度與權力之間的制衡關係更加明顯,這樣的關係所呈現出來的策展內容,是策展人面臨的考 驗與挑戰,詮釋權的掌握是策展人策展治理工作的關鍵,也可說是策展實踐備受關懷的重點課 題,尤其是在當代藝術領域,多半爭議性圍繞在因詮釋權的討論,以及策展人與藝術家之主體 性的爭議。Paul O’Neil 於 2012 年曾經以策展做為藝術實踐的媒介為題,探討策展人與藝術家 之間自 1990 年代以來對抗的問題與狀況,尤其是當策展可做為一個藝術形式的表現,展覽又 7.

(22) 帶有明確的主觀立場與部署配置,從選件到展場設計在在凸顯展覽並非是一個中立的場域,儘 管策展實踐不斷因爭論而有所調整,但兩者間的抗衡狀態仍然存在(O’Neil, 2012)。特別是獨立 策展人12的策展模式建立以後,策展人雖是藝術家的支持者,只是當這樣的「一人機構」的模 式又加強了策展人成為「品味」與「權力」的雙重中心,策展人成為展示的作者,策展人的權 力問題成為當代策展爭論不休的主題(呂佩怡,2013)。一人機構的獨立策展人因可成為「作者」 而與藝術家之間產生展示代表性的爭議,且又與機構策展人13之間形成對立/制衡的角色。林平 於 2013 年指出機構策展人與獨立策展人如同兩極光譜間的層次差異性,重點在於「態度」 。獨 立策展人具有對於專業威權的反省與體制的批判,業餘者的熱忱玩性與好奇心,更重視與藝術 家的共業關係,理念倡議與價值推動的行動性格,善於斡旋和溝通的能力等;機構策展人被賦 予緊守財務與行政管理職責,作品描述書寫能力,文物分類編目與登錄、保存維護與照料的傳 統策展人/研究人員本分,與藝術家保持一種專業的距離感(林平,2013)。事實上,史澤曼 (Szeeman)之所以脫離伯恩美術館而成為獨立策展人,即是為了跳脫體制框架而創發更具實驗 性的藝術表現與藝術理念的推動,與機構之間就是對立存在的。然而,無論是策展人與藝術家 之間,或者獨立策展人與機構策展人兩端,共同爭議的最大之處就是在於策展人所能掌握的「權 力」問題,一種可以做為詮釋展覽(作品/物件)的權力。本研究假設機構雖有體制上的限制與框 架,卻也是主體(策展人)所賴以實踐其策展治理的母體,機構體制所代表的整體,對應於主體 (策展人)在權力的支配與行使之間是如何互動,與假設問題一之差異在於物件/展示詮釋權力的 掌握,因此假設問題二從物件所代表的文本、內容詮釋權上進行分析,著重在策展人策展治理 實踐在較為內蘊、細膩的物件對話之間,理解策展人在策展理念、物件挑選、文本撰寫與展示 設計等專業內容上,體現機構策展人在體制框架侷限下的實踐。尤其是在展示品來自其他機構 時,借貸關係下的知識建構與詮釋權的操作、運轉與治理問題更加呈現層次分明的研究意義。. 12. 一般認為「獨立策展人(independent curator)」始於瑞士哈洛‧史澤曼(Harald Szeemann),原為瑞士伯恩美術館 (Kunsthalle)館長的他 1969 年策展一檔較具爭議性的展覽「腦中現場:當態度變成形式--作品、概念、過程、狀 態、訊息(When Attitudes Become Form: Live in Your Head, Works Concepts Processes Situations Information)」之 後,他離開伯恩美術館而成為號稱「一人機構」的「展覽製作者(exhibition maker)」,也就是獨立策展人(呂佩 怡,2013;林宏璋,2018)。 13 相對於獨立策展人,任職於組織機構內的策展人被稱為機構策展人(institutional curator)(林平,2013)。 8.

(23) 二、研究目的. 做為機構展示策劃工作者,思考自身策展實踐的經驗如何成為可能有益於博物館學中展示 研究或理論的建構,是個重要的關鍵問題。當代討論策展工作或是相關議題最熱烈的非當代藝 術領域莫屬,因為策展學根植於當代藝術,而所關注的目標和方法也是不停在變動,策展人被 歸類在藝術領域而非客觀審美的學科,如哲學、歷史學等。同時也因而吸引許多不同學術領域 的人進行探究,甚至參與策展實踐行動,例如羅浮宮曾經邀請導演與哲學家利用其館藏進行策 展。這樣的策展強調策展與創作有關,不停地以展覽進行藝術創作與生產藝術相關議題(招穎 思,2005)。當代策展學已儼然成型,從博物館學的一門課程中獨立出來,顯見有其發展的未來 性與獨特性。當代藝術對於策展人工作的思考,多半以訪談獨立策展人的方式進行個人策展經 驗傳承與討論的依據,例如 Carin Kuoni 主編的 Words of wisdom:A Curator’s Vade Mecum on Contemporary Art,是一本集結 60 位策展人訪談語錄的小書,以做為新鮮策展人的手冊,提供 許多寶貴建議。除此之外,臺灣許多當代藝術在 1998 年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召開的第一屆全球 華人美術策展人會議,開啟臺灣對於策展人相關議題的討論,也是台灣使用「策展人」為 curator 中譯詞的起點(呂佩怡,2013;鄭慧華,2012)。從此之後,有許多策展人的相關論壇與會議, 策展人培訓工作坊與培訓機制等逐漸在臺灣萌芽。非當代藝術領域對於策展的討論,早期不以 策展辭彙為題,但實務上與策展工作不謀而合,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987 年出版的《博物 館學季刊》中略見一二14。科博館之外,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等也都有以展示規劃工 作為題的專書介紹與說明,例如陳媛的《博物館四論》、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策展維護規範手 冊》等,以實務性的工作與案例介紹為主要內容。如前所述,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李如菁以他 策展 20 年的經驗撰寫《策展的 50 個關鍵》,提出他個人的策展見解,同館蘇芳儀也出版《博 物館策展:跨界難不難!?用展示寫夢想》,集結他的特展策劃經驗與文件提供想要跨入策展 領域的新人參考。這些博物館實務工作者各有其實踐策展工作的訣竅與關鍵策略,以實際案例 為出發點進行分享是個思考自身策展工作的機會,但實務的展示策劃工作是否有其他可分析的 層面未被發掘,或是更深刻的理論可以解析策展實務所無法探究的層理呢?因此,如何解讀、 分析、研究、理解、詮釋策展工作成為筆者思索的重要課題,本研究希望透過 Foucault 長期對 於權力與知識的論述架構稍為解決這個重要課題,提出本研究對於策展課題的觀點,以做為策. 14. 本研究針對以上當代藝術與非當代藝術對於策展工作的討論文章相關細節可參閱第二章第一節。 9.

(24) 展實踐的參考,並朝向以下三個目的: 一、策展經由深刻反身性研究出發,建立研究展示策劃的另一種可能性。 二、當代策展廣泛應用,從博物館學角度釐清策展專業。 三、東西方博物館發展經歷各異,透過實例建立臺灣博物館誌。.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以質性研究參與者的觀察/直接參與的方法為主,佐以歷史文獻回顧探討,搭配 工作日誌、深度訪談、觀眾問卷調查、觀眾留言本、社群網站分享與相關展示資料分析,做為 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參與策展工作的方式,對於特展籌備的過程有深刻的理解,特別是身為重 要決策的工作人員,時時刻刻面臨的曲折變化,與內心交雜的裡外關係,均是特別不為一般觀 察者,或是訪談可以體察與書寫出來的。因此,透過直接參與的紀錄與討論,整理為簡要的工 作日誌做為展示策劃工作的基本資料,以掌握展示策劃工作的流程與事項。另外,再透過他者 的相同主題案例,依照深度訪談與資料的整理,可讓研究者從直接參與者的深度與主觀跳脫出 來,從另一個角度檢視類似模式與相同主題的特展策展模式。這樣的研究方法得以讓研究者深 刻參與其中又有旁觀角度,進而理解策展者的技術與知識,如何讓原始脈絡(敦煌藝術)在不 同的博物館時空環境「再脈絡化」,展示治理在詮釋權與關係調節之間如何運作,特別是在不 同文化背景、社會政治等條件下,展示治理更顯差異與重要。 以實際參與的經驗篩選訪談者,以訪談重要關係人為主軸,輔以部分量化之問卷資料,以 及現場觀眾留言本、特展相關報導與社群媒體等資料,作為案例分析時的參考資訊。訪談時間 安排於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4 月間,主要是以與展示策劃間關係的重要性為優先考量,次 則考量參與程度和參與的角色。此外,因為本研究以筆者所參與的科博館敦煌風華特展為主要 參與觀察與分析的主軸,再間接佐以蓋提敦煌莫高窟特展為輔,且訪談重點主要以釐清展示策 劃工作過程中參與者的角色與其可能產生的技術性或其他方面的影響,訪談對象以科博館案例 參與者為主。因此以重要關係人而言,主要是策展人為主,策展過程是以團隊組成策展籌備小 組,以專業、經驗、職位等作為各自分工的依據,彼此互補關係,以達成兼顧內容學術專業與 10.

(25) 策展經驗等為目標的人員為主,兼及特展相關的教育、媒體行銷、科技專業等執行人員,進行 展前規劃、展期維護與展後評估等業務。因此,本研究訪談對象將包含策展人;教育活動規劃 與執行人員,如研究人員、導覽解說人員、現場志工管理;特展推廣與行銷人員等共 19 位, 詳如表 1-1。 表格 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代名. 職務身分. 教育背景. 服務單位. 參與工作內容. 受訪者 HK. 研究人員. 地質學. 展示規劃、研究. 展示策劃. 受訪者 LJ. 研究人員. 美術創作. 展示規劃與執行. 展示策劃. 受訪者 LE. 研究人員. 考古學. 人類學. 展示策劃. 受訪者 CY. 研究人員. 多媒體資訊 圖書資訊. 節目規劃. 受訪者 CI. 研究人員. 博物館學. 科學教育. 教育活動規劃. 受訪者 HM. 研究人員. 博物館學. 典藏管理. 展品運輸保險. 受訪者 LC. 研究人員. 科學教育.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LR. 約聘人員. 化工.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CS. 約聘人員. 中文.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YV. 約聘人員. 歷史.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WP. 約聘人員. 藝術管理.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LI. 約聘人員. 語文.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HW. 約聘人員. 教育.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WU. 約僱人員. 大氣科學.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WY. 約僱人員. 博物館學. 科學教育. 導覽解說. 受訪者 HU. 行政人員. 新聞媒體. 營運. 行銷宣傳. 受訪者 SP. 約僱人員. 室內裝修. 展示設計. 空間設計. 受訪者 HC. 約聘人員. 視覺設計. 展示設計. 平面設計. 11.

(26) 受訪者 LS. 約聘人員. 中文. 科學教育. 志工管理. 受訪者 LM. 約聘人員. 勞工安全. 科學教育. 志工管理. 本研究採取的此種參與執行研究方法,意在實踐反身性方法論中的反思研究。所謂的「反 身性」被視為有關於「反作用於並反思於既存觀看方式的觀看方式」(Clegg &Hardy, 1996:4, 轉引自 Mats Alvesson、Kaj Sköldberg, 施盈廷等譯 2011:377)。反身性研究又常被提到與反思 之關係與比較,甚至被搞混,雖然某種程度上是雷同的。嚴格地從文獻上來看,反身性與反思 的差異在於兩者為詮釋知識產製過程,與此過程中各種交涉其中脈絡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知 識產製的參與者。反身性概念是是不斷考量知識與處理知識方法之間的關係,而反思在處理經 驗資料上更朝向一種針對內在的思考,對於經驗素材的全是發動批判性的自我探索,包含研究 脈絡中研究者個人、相關的研究社群、整體社會、智識和文化傳統,以至於語言和敘事(表達的 形式)的核心重要性及本質。因此,反思的經驗研究中,重點會從資料的處理,盡量轉移到知 覺、認知、理論、語言、政治與文化環境的考量上,進而形塑出詮釋的背景,又滲透到詮釋之 中(Mats Alvesson、Kaj Sköldberg, 施盈廷等譯 2011:7-9)。因此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的兩個角色: 策展人與研究者,一方面在作為策展人的角度,如何實踐策展行動,將觀眾不熟悉的主題內容, 轉化為觀眾能夠接受、易於理解的文本。又作為一個研究者,反思策展行動,如何解析一個案 例的展示治理過程,理解一個展示的產製過程是如何可能、為何成形與成就什麼,並成為下一 個展示的可能模式或運用參考。. 二、研究範圍. 西方博物館策展相關的討論資料多半以藝術類博物館為主,特別著重在獨立策展人、策展 人與藝術家等範疇,臺灣博物館界的討論亦然。因此,本論文希望藉由自然史博物館的策展經 驗與實例,分析不同類型的博物館策展人策展行動與模式,試圖建立依循在臺灣歷史文化脈絡 中的策展觀點。因此,本研究將以策展相關文獻回顧為基礎,理解多年來西方策展概念的發展 與模式,進而以臺灣自然史博物館的案例為剖析對象,一方面對應不同類型博物館的策展模式 異同;再者,藉由世界性敦煌學為本的敦煌主題特展,以西方博物館/美術館策劃過程為例, 進一步反觀對應於西方模式之臺灣經驗,也理解策展觀點的呈現脈絡與歷史文化背景差異。最 12.

(27) 後則是以科博館敦煌風華特展案例分析展示治理成為個體自我技術實踐的可能性。本文界定的 研究範疇以非藝術類博物館與藝術類博物館為兩個機構論述,比較東西方不同歷史文化背景脈 絡下相似主題特展的策展過程,與其兩方對應借展單位的關係脈絡、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治理協 調行動,但不涉及藝術史對於敦煌佛教藝術的討論,或深層的藝術史價值與意義。此外,雖論 及東西方博物館發展背景差異,但不在於國家政治性的議題討論,例如西方殖民主義或政策, 以及臺灣被殖民的歷史背景等。 本研究雖主要有兩個展示案例的細部說明,且整理敦煌研究院多年在中國內外各地的敦煌 主題特展清單,然而做為反身性研究,所關懷的主要還是以筆者參與實踐與觀察的科博館敦煌 風華特展為分析主軸,蓋提敦煌莫高窟特展為參酌對象,以釐清國家與歷史等背景對於展示策 劃行動的影響性,特別是展示文本/展示物件的組織、特展涉及的關係調理等部分,最後的展 示效益影響因需要掌握更多完整細膩的資料為分析基礎,故僅以科博館敦煌風華再現特展為分 析對象。其次,本研究所探討的展示策劃工作因案例主要是談博物館機構展示策劃工作,因而 朝向非藝術類的展示策劃團隊形式,與當代藝術中的策展理論、獨立策展人等展示策劃方式不 同,呈現分析的是傳統博物館學中展示規劃的專業運作原則為準。. 第四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本研究以 Foucault 治理性概念探討展示策劃實務,假設為展示治理的概念,以呈現展示策 劃工作為展示文本/物件的組織,與展示策劃過程關係調理,以及最後參與展示策劃者與觀眾 自我技術實踐的可能性。展示策劃工作依照物(展品)與人(關係)兩個主要軸線,分別探討依循 在物(展品)所代表的知識建構與詮釋層面,與以人(關係)為連結的權力部分,進行知識與權力 上的分析架構,最後彙整至 Foucault 晚期的論述重點:自我技術的治理。Foucault(1982)提到人 類文化中以不同方式發展出各種知識,而了解這些知識不是只按照表面價值,而是將這些科學 視為一種真理遊戲來分析,並且都與具體技術結合成為了解人類自身的工具。這些技術有四種 類型:生產技術系統、符號系統技術、權力技術和自我技術。生產技術使我們能夠生產、轉換 或操控事物;符號系統技術為一套符號、意義、象徵物等意指活動;權力技術是決定個體的行 為,可能屈從於某特定目的或支配權,讓主體客體化;最後的自我技術則是以自己的力量或是 別人的幫助,對自身進行一系列有關身體、靈魂、思想、行為方式的操控,達成自我的轉變, 1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