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熱河東部金丹教、在理教的反教事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熱河東部金丹教、在理教的反教事件"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史耘 第三 、四期 一 九 九八 年 九 月

光緒十七年

(一

八九一

)熱

河東部

金丹教 、在理教 的反教 事件

一 何 淑 宜一

摘 要

清末民教相仇事件層出不窮 ,教案發生的地域不只限於 內地 ,口外 亦常發生 。本文即藉 由一八九一年 (光緒

17年

)發

生於熱河東部的金 丹教 、在理教反教事件 ,檢討其與 內地反教事件性質上的差異 ,並藉此 瞭解蒙漢雜處的 口外社會狀況 。 關鍵詞 :金丹教 、在理教 、熱河東部

(2)

壹 、前 言 清末民教相仇事件層出不窮 ,造成極嚴重之外交危機與社會問題 。 有關教案的研究 ,近年來 日受重視 ,學者無論著重於對中國官紳反教原 因的探討 ,或是個別教案的研究 ,均希望對這些影響重大之反教事件 , 提出合理的解釋 。只是學者多著重於中國內地教案之研究 ,對位處邊區 之塞外地方的研究較少 。而一八九一年發生於熱河東部朝陽 、建昌 、平 泉 、赤峰的反教事件 ,即值得吾人重視 。其發動者為民間祕密教派一一 金丹教 、在理教 ,以殺蒙仇教為口號 ,騷擾此區二個月之久 ,且旬月之 間由數千人聚至數萬人 ,對清廷造成極大的震撼 。 本文即希望藉由對熱河東部於一八九一年發生之反教事件的檢討 , 探究在邊區不同地理環境中所發生之反教事件是否與內地有性質上之差 異 ,並言及其所反應出來的口外社會狀況 ,同時檢討清朝政府如何在事 件結束後從事善後工作 ,以謀求補救 。

貳 、金丹教 、在理教起事經過概述

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

)十

月初九 日夜 ,突有頭包紅 巾 、腰纏 紅 布之金丹教民八百餘人 ,在楊悅春 、王增 、楊連元等人的率領下 ,圍攻 朝陽楊家灣子敖漢貝子府 。(註l)由於事出突然 ,府中防禦不及 ,在激戰 數小 時 後 ,敖漢貝 子等蒙古王公逃出府邸 。十 月十 日 ,教民佔 據 貝子 府 ,將府 中蒙 古人全行殺 害 ,並掘毀 貝子府墳墓 。當時眾 推楊悅 春 為 首 ,稱其 為 「開國總 教 師 」 ,改貝子 府 為 「開國府 」 ,更積 極 製造 器

罌是 鐹寒

:召::賮

:上

i蟲

傒 聳

:霮

旗 ;北路 赤峰 縣則 由李國珍等招集七 、八千人 ,往扎薩王旗 、奈 曼王 註 l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七年十 月廿 日德福奏 。

(3)

一 八 九 一 年 (光緒 十 七 年 )熱河 東 部 金 丹 教 、在 理 教 的 反 教 事 件 167 圖一 金丹 在 理 二 教 起 事 圖

‵ 、‵‵、.承

:茻

° 、 .︷甜●F吒:呼: ‵

嗯 乳瓛沌 聲

*全

只砡°平來‵螤 氏 .:9:::i;︿

) o 南 !∞ !中Km 旗 、海林王旗發展 。(註砂 (見圖一) 事件發生後 ,消息迅速在 口外傳播 ,各地金丹道徒聞風響應 ,十月 十三 日教徒聶珩 、郭海 進等 ,連同朝陽縣人李廣圍攻朝陽縣街 ,燒毀縣 署 監獄 ,放出 因犯 ,並焚燒 喇嘛 廟 ,聚眾 三 、四千 人 ,與官兵發 生 激 註2《軍機處奏摺錄副》 (中國第一歷 史檔案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12輯,北京中 華書局 ,lgB,年9月),光緒十八年一月廿一 日李鴻章奏 。

(4)

戰 。後又轉往土默特旗 。(註39同時十月十二 日 ,李國珍被推為 「掃北武 聖人 」 ,與張雙 、周寬在赤峰一帶燒殺蒙古 ,(註Φ十一月十 日佔烏丹城 北大寺為根據地 ,在該城北方按八卦方向 ,混立名 目 ,設立二十餘營 , 並分兵搶掠東翁牛特旗 。(註

9

除襲殺蒙古 ,二教教徒並以天主教為對象 。十月十五 日金丹教徒傅 連信 、佟傑因與天主教有隙 ,率眾焚毀建昌縣三十家子天主堂 ,傷害教 民十數人 ,並與在理教民林玉山結合 ,揚言焚燒各處天主堂 。(註Φ十七 日平泉州亦有金丹 、在理教民竄入 ,攻擊教堂 ,並傳言教堂地窖中發現 無眼無心幼孩屍身無數 ,一時群情激憤 ,情勢危急 。(註

D而

教徒起事不 僅限於熱河一帶 ,更蔓延至鄰近東北義州城 。十月廿 日清河邊門防禦廣 震奏 ,在「西長營子李家店門首見有賊插黃旗 :上畫十字 ,賊首係道 人 ,率領在理教匪二 、三十人 ,敲鑼振鼓 ,到處有頭 目勸化入教 ,惟見 廟即毀 。」(註粉廿 四 日教徒楊明 、郭鳳萌 、杜把什等更打著 「奉天伐 暴 ,護國休民 ,在裡旗門 」的旗號 ,率眾至義州城境滋擾 。(註 由於熱河係避暑山莊所在 ,且接近京師重地 ,加以金丹 、在理教徒 聲勢蔓延 。為防事態擴大 ,清廷於十月下旬 ,由直隸總督李鴻章籌劃 , 著急調派奉天 、直隸 、熱河三路重兵 ,前往彈壓 。由直隸提督葉志超率 馬步練軍兜捕 ;並調 山海關 、蘆台 、北塘三處練軍 ,出石門 、喜峰口 , 由南而北赴建 昌截擊 ;(註lU)另由左寶貴率奉天練軍 ,在朝陽迤東一帶 截剿 ;豐升阿率盛字營馬隊幫同剿捕 ;而蘆台統領記名提督聶士成則添 選步隊 ,由喜峰口馳赴八溝 ,(註1l)期能分兵合擊 。 註 3同註2。 註

4

《軍機 處 奏摺 錄 副 》 ,光緒 十七 年 十二 月六 日葉 志超 奏 。 註 5《光緒朝 東華錄 》 (台北 :‘文海 出版社),第五冊 ,十 一 月葉 志超 奏 ,頁幻鈣 。 註 6《軍機 處 奏摺 錄 副 》 ,光緒 十七年 十 月十八 日德 福 奏 。

7

《軍機 處 月摺檔 》 ,光緒 十七年 十 月廿 一 日德 福 奏 。 註 8《軍機 處 月摺 檔 》 ,光緒 十七年 十 一 月五 日崇善 奏 。

9

同上註 。 註1U 《軍機處 奏摺 錄 副 》 ,光緒 十七 年 十 月廿 一 日李鴻 幸奏 。 註ll 《軍機處奏摺錄副》 ,光緒十七年十月廿八 日李鴻幸奏 。

(5)

一八 九 一年 (光緒 十 七年)熱河 東部 金丹教 、在 理教 的反教 事件 十 月廿 日後官軍與起事教徒分別遭遇 。廿二 日在朝陽界之老崖溝地 方生擒教首郭萬 昌 ,而葉志超亦 由建 昌進剿朝陽 ,擊散三十家子 、高爾 磴一帶 「教匪 」,(註12)更在建 昌附近拿獲教首佟傑等 。(註13)十一 月八 日 ,另一股 「教匪 」則盤據敖漢貝子府附近 ,上、下長皋一帶 。十三 日 聶士成派隊抄襲楊家灣一帶匪黨 ,以斷下長皋之援 ,激戰數 日 ,於廿一 日破下長皋 ,克復敖漢貝子府 。(註14)而盤據 烏丹城之 「掃北武聖人 」 李國珍 ,亦在 十一 月十六 日夜被潘萬才部 隊所獲 ,徒眾潰散 。(註15)而 此次事件的發動者楊悅春 ,在下長皋之圍後即逃往色 力虎金廠溝 山洞潛 藏 ,十一 月廿七 日被葉志超所率官兵搜得逮捕 。(註16)熱河各 地局勢亦 逐漸平穩 。 此次事件 雖僅歷時二個 多月 ,但牽連甚廣 。清廷不僅派重兵彈壓 , 更對發動起事各教首處以重刑 ,為首者只要一經逮獲 ,審訊完畢後立刻 正法 。由此可見清廷對此次事件的態度 。以金丹 、在理二教起事的過程 來看 ,可以發現 ,教徒攻 擊的主要對象以蒙古人(尤其是蒙古王公

),及

天主堂為主 ,因而屢有攻佔各地貝子府 ,破壞蒙古王公墳墓 ,及焚燒 天 主堂 ,殺天主教民的情形 。可說並非只是一次單純 的反教事件 ,牽涉到 漢民與蒙人 ,及漢民與天主教之間的衝突 。因此 ,導致這次事件爆發的 原因就更值得吾人探究 。 註也 《宮中檔光緒朝奏摺》(台,國立故宮博物院印行,1田3年12月),光緒十七年十 一 月 四 日 、五 日 葉 志 超 奏 各 摺 ,頁UBB-倒5、Cgf)-Cg1。 註1B 《宮中檔 光緒朝奏摺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十一 日葉 志超奏 ,頁Gg,。 註Ⅱ 《軍機處奏摺錄副》,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廿六 日葉志超奏 。 註1S 《軍機處奏摺錄副》,光緒十七年十二 月二 日葉 志超奏 。 註1G 同 上 註 。 169

(6)

參 、金 丹 教 、在 理 教起 事背 景探 討

一 、漢民開墾與蒙民之衝突

此次事件的發動者 ,係民間祕密教派金丹 、在理二教 ,而金丹教首 楊悅春 更 是 此 次事件 的主 導者 。雖然 事件 一 開端即顯 示出教派 的政 治 性 ,如改敖漢貝子府為 「開國府 」 ;楊悅春被推為 「開國總教師 」 。但 由楊悅春本人及起事諸人的供詞 中卻可發現 ,他們之所以起事並非純然 因宗教理想 ,欲建立另一個國度 ,如楊悅春供稱 : 向種 敖 漢 貝子旗 地 ,該貝子 自得 招 烏達 十 一旗 盟長後 ,租課 屢 增 ,又縱 其子 色二 爺 、喇嘛 四爺藉勢橫 行 ,訛索奸 淫 ,拷打 殺 害 ,無惡 不作 。受 累者 不敢 告 官伸 理 ,懷恨 甚 深 ,欲圖報復 洩 忿 。上年十 月初 間 ,伊聞該 貝子欲調 蒙兵殺 民騰地 ,當與王增 等 商議 不如 先發 制人 ,即令王增 、王幅邀 集齊灝 、楊連 元 、楊坤 、 郭洛九 、李斌等 ,聚集八百餘人 ,附近 民入 皆願隨從 。(註1η 另一教首齊保 山亦稱 : 犯 係 建 昌縣人 ,在敖 漢 貝子 旗 居 住 。素 習 金 丹 教 ,名曰 「學 好 」 ,傳徒 惑眾 。去年十一 月 、本年五 月 ,該犯胞 弟 、胞侄在 黑 山私砍 柴草 ,先後被 蒙古旗 拿獲 ,懲辦 身死 ,心懷 忿怨 。本年 十 月間 ,金丹 學好教 匪起 事 ,該犯 同潘岳淋與 蒙古均有仇恨 ,亦邀 集 同夥教 黨一千餘人 ,十月十一 日同至敖 漢 貝子府燒搶 ,殺死 蒙 古 多人 。(註1θ 因此 ,他們倡 導起事 ,蒙古王公對其生活上的壓迫應是主要原因 。但若 這只是個人的因素 ,當不致引起太大的風潮 。然這次的事件卻是 「旬 月 之間 ,由數千聚至數萬 ,人心搖動亦屬不少 ,分陷朝陽 ,焚署劫獄 ,平 《軍機處奏摺錄副》 《軍機處奏摺錄副》 ,光緒十八年一月廿一日李鴻幸奏 。 ,光緒十七年十二月二 日定安奏 。

(7)

一八 九 一 年 (光緒 十 七年)熱河 東部 金丹教 、在 理教 的反教 事件 171 泉 、建 昌 、赤峰三州縣及接壤之奉省洽邊一帶 ,大小股匪同時響應 ,多 或兩 三千 人 ,少亦數百 人 ,盤據 險要 ,蹂躪地 方 ,勢成燎 原 」 。(註19) 顯見其 「殺蒙古人 」的號召得到 口外不少漢人的支持 ,而蒙漢衝突亦成 為這次事件 的主因之一 。由此 ,不得不探究熱河地區蒙漢衝突 日益加深 的社會背景p 熱河 地區 向為蒙人居住放牧 之區 ,入清後 ,清廷為有效控制蒙古 , 採用 「分而治之 」的政策 ,實施盟旗制度 ,以理藩院監督各盟 ,並在蒙 古各地設駐 防將軍 、都統 :大臣以控制各部 。熱河即 由熱河都統管理 。 另為保護蒙人生活空間 ,減少蒙漢聯合的可能 ,更實施蒙漢隔離政策 , 其 具體 的表現 之一即 為限制漢人不得私入蒙地 。(註2U9但清初 時 限制不 甚嚴格 ,加以清廷在 內地實施 圈地令 ,導致許多民人失去原有耕地 ,而 熱河地區地近 中原 ,氣候 、土壤條件亦適於耕作 ,因而常有華北人民以 春去秋 回的 「雁行 」方式 ,向蒙人租地開墾 。早期蒙人由於人力缺乏 , 又需 要 植物性 食 糧 ,在康 熙年 間即 有 喀喇沁 三旗 (位於 東蒙 古 熱河 地 區

)主

動呈請允許 召漢民開墾 。康 熙為妥善控制出 口漢民人數 ,乃允許 每年 由戶部發 給 印票 八百 張 ,(註21)因此熱河成為 口外漢民移墾最早 的 地區 之一 。至雍正年間黃河 氾濫 ,華北連年歉收 ,為安置大批流民 ,更 實施 「借地養 民 」的政策 。 「嗣後再有出 口種地之人 ,俱著該同知一面 安撫 ,一面移咨本籍 。查無過犯逃循等情 ,准其居住耕種 ,年終造冊報 部 。」(註”)此種 「一 地養 二民 」的政策 一 出 ,大批 災 民紛 紛 出 口謀 生 。乾隆年 間私 自赴 口外開墾的內地農民為數更多 ,而土地肥沃的熱河 地區 自然成為漢民的第一選擇 。 中國人向為安土重遷的民族 ,但自順治後卻不斷有 內地漢民離開家 鄉 ,湧入熱河等地開墾 ,這種情形的發生 ,實與清 中葉後人 口大量增加 註1g《軍機處上諭檔》 ,光緒十七年十二月三 日葉志超奏 。 註田 吳秀瓊 ,〈清朝前期漢人在蒙古的經濟活動 〉 (政大民族所碩士論文 ,1gg3年

).

註21同上註 。 註22《清世 宗實錄 》,雍正 元年由 月乙亥條.

(8)

有密切關係 。據學者研究 ,由於清初以來長期的發展 ,十八世紀初葉開 始 到 十 八 世 紀 末 為 中國人 口迅 速增長 的時 期 。(註”)表現 為 實 際的 數 字 ,即乾隆六年(一七 四一)全國在冊人數突破一億大關 ,乾隆廿七年(一 七 六二)更超 過二億人 ,到道光十 四年(一八三 四)已超過 四億 。(註舛)人 口急速增加 ,但耕地面積卻未跟隨著快速發展 ,因而乾隆中期以後 ,人 口問題造成的社會壓 力 日漸 沈重 。據梁方仲先生推算 ,乾隆十八年(一 七五三)平均每人得耕地 6.田畝 , 一年(十七六六浿U為3.“畝 ,到嘉 慶 十七年(一八一二)平均每人所得耕地已降低至 2.19畝(註 )人口的 增加 明顯反應出耕地的不足 ,在此生齒 日繁 、食指 日眾 、人浮於地的情 況下 ,若年年豐收 ,或許尚可養活眾多的人 口 。然而中國向稱 「飢荒之 國 」

,

飢 荒的原因部份即來 自天災頻仍 。據統計 ,華北地區 自乾隆 、 嘉慶後 ,發生天然災害的頻率頗高

,(見

表一

)幾

乎已達無年不災的程 度 。因此 ,天災助長耕地不足所帶來的社會壓力 ,為求溫飽 ,人民只得 出外謀生 。 表 一 、清 代 初 、中期 直隸 等省 天 然 災 害統 計 表 直

隸 山

西 受 災 次 數 受 災年 平 均 數 受 災 次 數 受 災年 平均 數 受 災 次 數 受 災年 平均 數 受 災 次 數 受 災年 平 均 數 ”頃 9台 43 2.39 16 U.89 2U 1.l1 17 U.94

康 熙 銋 1.38 45 U.74 28 U.46 32 U.52

雍 正 14 1.U8 1U U.77 8 U.62 2 U.15

乾 隆 116 l:93 77 1.28 53 U.SS 66 1.lU 註困 全漢昇 ,〈清代的人 口變動 〉,《中國經濟史論叢》 (香港 :新亞書院,l田2年 8 月),頁田9. 註

Z郭

松義 ,〈清代人 口流動與避疆開發 〉 ,收入馬汝珩等編 ,《清代避疆 開發研究》 (北:中國社會科學院 ,1ggU年),頁13。 註葯 持引自郭松義,同前文,頁13.

(9)

一八九一年 (光緒十七年)熱河東部金丹教 、在理教 的反教 事件 173 受 災年 平 均 數 受 災年 平 均 數 受 災年 平 均 數 受 災年 平 均 數 (轉引 自溫 順 德 ,《清 代 乾 嘉 時期 關 內漢 人 流移 東 北之 研 究 》 ,政大 民族 所 碩 士論 文 ,1993年7月) 在此社會經濟背景下 ,儘管清廷有限制民人出口的管制政策 ,但每 年仍有大批流民冒險出口外開墾 。而熱河地區的移墾漢民 ,主要是 「直 隸 、山東無業貧民 」或 「晉齊流寓客 」,(註

%)他

們多個種蒙人 田地 , 且早已改變雁行方式 ,而長期定居於此 。 由於 熱河漢民 日多 ,清廷為有效管理當地 ,遂將行政制度改局旗廳 雙軌制 。由熱河都 統 直 轄 ,在蒙 地已 開墾區 設 州縣 ,以州 縣官管理 漢 民 ;而以蒙旗管轄蒙人 ,並由州縣長官會 同蒙旗扎薩克處理蒙漢交涉事 件 。(註η) 早期 由於漢人移墾人數尚少 ,故蒙漢交涉事件不多 ,但隨著漢 民移 墾人數增 多 ,蒙漢衝 突事件 日增 。其中對漢民傷害最大的莫過於 ,蒙人 常為重複取 息 ,而有 「重複租個……俱令均勻分種 」(註芻)的情 況 ,或 是隨意增租奪個 ,導致懇民權益全遭剝奪 ,而對蒙人產生怨懟之心 。如 此次起事的金丹教首楊悅春即 因敖漢貝子 「租課屢增 」而心生不滿 。另 外 ,蒙古貴族亦有私立燒鍋 ,強搶民糧 ,影響民人生計之事 。如光緒 17 年敖漢貝子即被檢舉私立燒鍋 ,盜買倉穀 。後雖經查明敖漢貝子並未參 與其事 ,但該燒鍋 為其弟寶扎布台吉格什喜吉莫所有 ,並在政府因天災 荒歉禁止 開燒的情況下 ,仍正常運作 ,顯然已違反禁令 ,更影響民食 。 註26和珅 ,《熱河志》 (《影 印文淵 閣四庫全書》地理類 ,台北:士灣商務 印書館

),卷

七 、卷三 。 註η 參見吳秀瓊前 引書;林正全 ,〈清 季內蒙古墾務研 究 〉 (政大連政所碩論 ,1gB2年6 月)。 註困 《大清會典 事例一理 藩院》 (台北 ,文海 出版社

),卷

叩” 嘉慶 十六年條 。

(10)

(註29) 一遇蒙漢交涉事件 ,本應由州縣官員會同蒙旗處理 。但州縣常因畏 懼蒙古王公勢力而處理不公 ,導致漢民無處 申訴 ;甚且有遇事不理 ,非 法諸求 ,不恤民隱之事 。如光緒

17年

朝陽縣知縣廖倫明即被指為 : 「平 日在官 ,賦詩飲酒 ,不理民事 ,歷任 口外各所縣 ,雖無貪酷實跡 , 而查向富民借貸 ,債累甚多 ,其由赤峰調任朝陽 ,至為商戶遮留 ,經後 任出為調停作保 ,使得赴任 。」(註3U)因而在窮民已無生路的情況下 , 當為首者攘臂一呼 「殺貪官 」時 ,自然一呼百應 ,和者雲集 。 二 、天 主 教 傳 播 與 金 丹 、在 理 教 民 之 衝 突 明末耶穌會士來華 ,天主教正式傳入中國 ,後雖經禁教 ,但並未真 正停止傳播 。據李杕 《拲禍記 》記載 ,一八三○年由於京中禁教甚嚴 , 因而有教士遁入蒙古西灣子地方 。一八四一年已有教士在朝陽松樹嘴子 村建立教堂 。(註31)一八四四年天主教正式弛禁 ,一八六○年教士入內 地置產成為合法 ,(註笓)蒙古地區的教堂及教民人數激增 。一八七九年 教皇李奧三世將中國分為五大教區 ,蒙古即屬於第一區 。(註)一八八 三年又將蒙古地區區分為三境 ,即東蒙古 、中蒙古 、西南蒙古 ;由三位 主教分理教務 ,熱河地區即以松樹嘴子教堂為傳教據點 。到一八九○年 代此地已有教民

%UU多

人 。(註) 由於天主教之傳教受條約保護 ,因而入教之人常以教會為護符 ,遇 有衝突即以教會為保護 ;而教士則 自恃其權 ,干預民人訴訟事件 ,甚至 強行保出繫獄之天主教民 ,導致其餘民人的不滿 。如光緒十七年三月即 發生平泉州拏獲馬賊史五 ,雖贓證確鑿 ,卻被天主教士強行保出 ,而地 註幻 《軍機處 月摺檔 》 ,光緒十七年九 月一 日德福奏 。 註BU《軍機處 奏摺錄 副》,光緒十七年十二 月廿八 日李滿 幸奏 。 註S1李杕 ,《拳禍記 》 (土山灣印書館 ,光緒31年),頁鈕4。 註釳 李剛 巳主編 ,《教務紀略 》 (台 :文海 出版社

),卷

三 ,頁1勿∼l巧。 註BB徐宗澤 ,《中國天主教傳教 史概論 》 (民國叢書,民國 η 年版),頁2BU。 註銋 同註B1。

(11)

一八九一年 (光緒十七年)熱河東部金丹教 、在理教的反教事件 175 方官亦莫可奈何的事件 ,(註“)當時人情積怨已深 。四月間建 昌縣屬三 十 家子 地 方又發 生 天 主教徒 聚眾 搶糧 ,該莊 社首林 玉 山 、徐濴 同往 理 論 ,不料 徐 濴立即 被 教堂槍 斃 ,「林 玉 山逃 脫 ,教堂 因林 玉 山先入理 教 ,恐其糾眾報復 ,鑄造大砲五尊 ,按日操演 ,逢集斂費 ,凡糧食牲畜 皆有教釐捐 」 ,(註鉑)當時知縣章奏凱雖曾往看視 ,但並未預等辦法 , 導致人心更 驚惶不安 。(註39)因而 當聽 聞朝陽亂信 時 ,林玉 山即偕 同佟 傑揭竿而起 。 由此可見 ,平時天主教 民即 因教士的護持 ,而所行率 多橫恣 ,早已引起 其他 民人之不滿 。但 每遇民教訴訟事件 ,地方官員並不能秉公處理 ,反 多畏教士之力 ,民人在得不到政府公權力的保護下 ,只能尋求 自救 。 金丹 、在理二教當即是在此背景之下盛行於熱河地區 。至於二教如 何傳入此區 ,由於史料缺乏 ,考證頗為困難 。但據金丹教首楊悅春的供 詞 ,稱其乃受道於江南老道郭姓 ,得傳 「夢首經 」六種 ,楊再將之輾轉 傳給王幅 、楊連元 、齊灝 、郭洛九等人 ,並取名 「聖道 門 」 ,又名 「金 丹教 」 。後經 由齊灝等人的傳播 ,逐漸流傳於朝陽 、建 昌 、平泉一帶 , 其教以 「勸人學好 」為宗 ,楊且兼施醫藥 ,為人治病 。(註銘)又據 石佛 溝 李洛道 供 稱 ,其習 「五 聖道 工 夫 」 ,又名 「學好 」 ,已三十餘 年 。 (註”)因而 可知 ,金丹教 當在咸豐年間已流傳至此地 。據 日本學者佐藤 公彥推論 ,此教或與道光年間流傳於 中國南部的青蓮教 (又名金丹道 、 金丹大道

),有

所關連 。(註4U9 至於在理教 ,早為流傳於華北的祕密教派 。據傳其創教者為明天啟 年 間 山東即 墨人楊 澤 ,字廷 賢 ,道號來如 ,人稱 「羊祖 」 。以 「奉佛 註3S《軍機 處 月摺 檔 》 ,光緒 十八 年一 月廿 九 日李鴻 章奏 。 註SC同上註 。 註η 《軍機 處 奏摺 錄 副 》 ,光緒 十七年 十二 月廿八 日李鴻 幸奏 . 註3B《軍機處奏摺錄副》 ,光緒十八年一月廿一 日李滿幸奏 。 註3U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十六 日定安裕祿奏 。 註如 佐藤公彥,〈一八九一年熱河金丹道 Φ蜂起 〉 (《東洋史研 究》媳:2,m肛年),頁 〞 ∼S3。

(12)

法 ,習儒理 ,修道行 」之三教合一為宗 ′勸人改過遷善 、戒除菸酒 ,並 用 自製黃苓茶膏替人治病 ,在華北一帶吸收信徒 。乾隆年間輾轉傳與直 隸 鹽 山人 尹 岩 ,道號 來鳳 。後 尹岩出 山海 關傳教 ,此教遂漸流 傳於 關 外 。(註41)由此可推知 ,金丹 、在理二教均為流傳於華北的民間祕密教 派 ,清中葉時隨著移墾漢民逐漸傳播於 口外 。 此二教 由於均勸人為善 、學好 ,且教首均善於施藥 ,為人治病 ,因 而在 口外流傳時甚能相容 ,加以到 口外開墾的漢民大多為貧苦小農 ,屢 遭蒙人及天主教欺凌 ,在生活環境惡劣的情況下 ,更需要給予希望 ,可 寄託來生的宗教慰藉 。而 口外 「吏職不修 ,武備弛頓 ,間閻積苦 ,久不 聊生 」 ,(註親)在政府無法提供人民生活上的保 障時 ,宗教團體所展現 出來 的 互助 力量 更容 易吸 引民人 入教 。因而 當金丹 、在 理 二教 宣稱 : 「相從入教 ,則從此不受蒙古欺 負 」(註芻)時,自然為民人生活的痛苦 帶來希 望 ,加上當時熱河天災頻仍 ,民人已因顆粒無收而無以為生 ,但 政府的鐲緩措施 ,卻因 「塞外漢民向無土著 ,皆係個種蒙古 田地 ,不徵 錢糧 ,無可獨緩 」 ,(註聑)使漢民無法得實惠 。然蒙古王公卻又任意增 租 ,更加深漢民的怨恨 。因而當二教起事時 ,民人 自易聞風響應 。 註姐 趙東書,《理教棄編》(台北 :趙東書發行 ,1g,B年4月二版),頁l19∼lgg° 註妮 《軍機處奏摺錄副》 ,光緒十七年十二月九 日奎斌奏 。 註芻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十六 日定安裕祿奏 。 註姐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七年十月廿八 日戶部郎中汪隸 昌等奏 。

(13)

一八九一年 (光緒十七年)熱河東部金丹教 、在理教的反教事件 177

肆 、清廷之善後處理措施

亂平後 ,清廷檢討此次事件之緣由 ,除將失職官員降職 、罷斥外 , 亦認為問題並非只是單純的民蒙相爭或民教衝突 ,而是由於蒙漢雜處 , 糾紛 日多 ;而天主教士

:教

民行為亦多橫恣 ,加上地方行政缺失所 引 起 。因此除採取賑恤民蒙的措施外 ,御史徐樹鈞提出善後事宜七條 :認 為吏治武備宜分途專任 ,遇蒙民交涉事件則由理藩院司員及州縣審理即 可 。另因知府事務繁多 ,因此府縣宜分任而治 ,如此才能各行其職 。而 稅務宜量減 ,州縣更宜整頓 ,以減少藉端苛派 、勒索民人之事 。且應在 各蒙旗設立聯莊會 ,聯絡民蒙 ,使之聯為一氣 ,互相保衛 。地方官處理 旗面詞訟事件 ,更應秉公不可偏袒 ,如此才能民蒙相安 。(註俖) 後經直隸總督李鴻章及熱河都統奎斌的斟酌 ,認為 「都統 」始設於 嘉慶十五年 ,即因口外內地民人流寓 日多 ,為便於吏治察核 、刑名事項 而設 ,今若令其不管地方事件 ,而專歸道員統轄 ,恐因官階較小 ,事權 過重 ,且有無所稟承之弊 。(註伯)因此建議 ,應針對現行制度加以改 正 ,即都統公費宜增加 ,應增將軍 、府尹之養廉銀 ,以備其用 ,並杜賄 成婪索 ,相競 自大之風 。道府宜改為邊要調缺 ,以期得人 。由於 口外民 蒙雜處 ,事務繁雜 ,非通曉事務之吏斷不能勝任 ,且雖早有滿漢兼用之 令 ,但前此政府調缺多因地係蒙古 ,所以專用旗員 ,而八旗人員多不習 蒙語 ,故臨事並無法妥善處理 ,故應落實滿漢兼用 ,且以熟習此地事務 者調任 。另稅課應改歸州縣徵收 ,並將稅額量為酌定 ,此地稅額 自乾隆 十三年起即由理藩院派員徵收 ,但稅員二年一換 ,情形又不熟習 ,因而 常有稅書巡役把持之事 。故應就近改由州縣經理 ,以收管理之效 。再針 對民蒙租個事項 ,則認為應由都統派員會同地方官 ,查明個種若干 ,應 交租若干 ,及田地四趾 ,編列魚鱗冊 ,待秋收後由州縣代徵 ,再由蒙古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八年一月廿二 日御史徐樹鈞奏 。 《宮中檔光緒朝奏摺 》 ,光緒十八年三 月十八 日李鴻幸奏 。

(14)

王公派員赴州縣提領 。如此可杜任意加租之弊 ,亦可在佃戶賴租 、賒欠 時妥為主持 。(註η) 另於 武職人員 ,李鴻章亦認為 ,由於 「建 昌切近喜峰 口一帶 ,赤峰 則接攘 圍場 ,朝陽則界連奉省 ,實為熱河保障 ,畿北屏藩 ……馬賊出沒 靡常 ,緝盜衛民責成極重 ,兼以近年蒙漢民教仇怨尋仇 ,至上年冬間釀 成巨亂 ……非精明幹練 ,勤於緝捕之員不克勝任 。現在 口內旗缺都 司守 備 多係部推人員 ,或初任尚少閱歷 ,或邊防未經習練 ,若仍拘守成例 , 循資遷轉 ,控制稍不得力 ,貽誤實非淺 」 。故應因時變通 ,將都 司守備 改為 「滿漢兼用 」 ,「嗣後遇有缺出 ,在於通省現任都 司守備千總 內 , 揀選諳練 戎機 ,講求捕務 之員 ,分別請調請升 。如一時不得其人 ,即以 在直年 久 ,熟悉邊情 之後補人員請補 ,以收人地相宜之效 。」(註硱)自 此熱河行政制度經過一番調整 。 因此也可看出 ,晚清時期清廷對此地的改革 ,為因應時勢 ,防衝突 再起 ,及有效守衛邊防 ,不得不然的改變 。雖然蒙地的正式放墾直到清 末才實施 ,但此次事件後所從事的善後措施 ,即已替 日後蒙地放 墾奠定 基礎 。

伍 、結 論

自西人傳教之禁解 除後 ,傳教士大批來華 ,教案也 隨著基督教 (此 指廣 義 基督 教

)的

傳播 ,與日俱增 ,且地域 不限於 內地 ,口外 亦 常發 生 。但檢討此次金丹 、在理二教的起事 ,卻可發現 ,這次起事並非只是 單純的反基督教 ,實有其更複雜的因素 ,其中包括蒙漢的衝 突 、民教的 相爭 。 由於 自清初起即有 內地漢民赴 口外開墾 ,雖然政府始終以禁令 限制 漢民移墾 ,但因管制時鬆時嚴 ,所以私出 口外者仍然很多 ,熱河即 因地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八年三月廿一 日李鴻幸奏 。 《軍機處 月摺檔》 ,光緒十八年二月十二 日李鴻幸奏.

(15)

一八 九一年 (光緒十七年)熱河東部 金丹教 、在理教 的反教 事件 理因素成為蒙古開墾最早的地區之一 。但 因政府禁令未開 ,遂使 漢民的 移墾無法完全正式納入正常的行政管轄之下 ,而易因蒙民雜處 ,糾紛 日 多 ,而變故叢生 。因此 ,此一事件實反應 了清 中期後 ,因中國內地人 口 激增 ,不得不 向外移墾 ,謀求溫飽 的事實 。但民人移 墾 口外後卻常因各 種因素 ,受蒙古王公欺壓 ,且由於 開墾剝奪 了蒙人牧地 ,也易造成蒙人 反對 ,因此 自中期以來即蒙漢衝突不斷 。 另天主教傳播入此地後 ,亦常涉入民人的租個糾紛 ,終使一般民人 更不滿天主教士 、教民之所為 。因此觀之 ,就反教一點而言 ,此地的反 教 因素 與學者所研 究的咸豐到 同治年間反教 的原 因 ,(註的)有部 份雷 同 之處 。只是此次的反教 ,更直接導源於民教之間利益的衝突 。 再則也可看出清朝晚期後熱河一地吏治的情況 。無論是蒙漢衝 突或 民教糾紛 ,若地方官員能妥善處理 ,當不至釀成太大的事端 ,然此地由 於地 方官員的昏瞶 ,加上制度的缺失 ,使政府的力量無法有效發揮 ,民 人的生活更無法獲得保 障 。在此情況下 ,宗教的互助 力量成為人民生活 的希 望 ,將原本散亂的民人做 某種程度的連結 。卡瑪倫指出 :「當相當 數量的人 團結再一起 ,以求改變已存在的文化秩序或社會秩序 中的某部 份時 ,就會發 生社會 運動 。」(註m)而一 八九一年發生於熱河東部 的金 丹 、在理 二教起事 ,即可視為當時漢民對生活秩序不滿 ,為謀求改善 , 所激發出來的運動 。 179 註們 參見呂貴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 因》 (南港: 註∞ 卡瑪倫著 ,孟祥森譯 ,《近代社會運動》(台北: 中研院近史所 ,1gss年三版)。 牧童出版社 ,lg,S年),頁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一、本部同意臺中榮民總醫院詴驗主持人變 更為李建儀醫師。二、本詴驗主持人應任用

另,此資訊將會一併更新於今年公告之新版 Tecentriq® 主持人手冊。請委員參閱附件主持人 信函(Dear Investigator Letter,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