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易經八卦的觀點分析產品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易經八卦的觀點分析產品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技職教育組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洪榮昭 博士. 以易經八卦的觀點分析產品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 Based on Bagua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Product Design. 研究生:許晉豪 中. 華. 民. 國. 一. O. 撰 三. 年. 六. 月.

(2) 致謝 大學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有機會繼續於臺師大工教 系研讀碩士班,並且順利完成本論文,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洪榮昭博士 在這段期間的費心指導與教誨,並在論文各方面給予詳實的指導,使我 在課業與思想上均有所啟發。恩師在課程上治學嚴謹的態度及高深的學 問內涵,更是學生終身學習的目標,本論文得以完成,全賴恩師的鼓勵 與教導,謹致上最真摯的感激。 感謝口試委員張玉山博士及林展立博士在百忙中仍細心批閱、針對 本論文內容提供寶貴意見,指出疏漏及謬誤,並釐清觀念,使論文的架 構及方向更加完善與正確。在此,致上由衷的感謝。 另外,特別感謝梁桂嘉教授及填寫本論文檢核表的九位設計系學生, 沒有你們無私的奉獻及付出寶貴的經驗,本論文無法順利完成。同時希 望透過本論文的發表,能提供各位寶貴的經驗給關心產品設計發展的所 有人, 並且一起為提升臺灣設計能力而努力。 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及研究室的各位,在這些日子以來給予我最大的 歡樂與支持,並不厭其煩的互相提醒論文進度,如果不是你們,這篇論 文肯定無法順利完成,且會少了許多歡樂的時光。 最後,感謝協助我成功順利畢業的人,希望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 另一個學習的開始,願將這份學習成果與榮耀喜悅與你們分享。. 許晉豪 謹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中華民國一○三年六月.

(3) 摘要 本研究探討之八卦系統,引申易經八卦之精神、意涵,和創造性問 題解決過程融合,探討產品設計學生在不同問題型態於八卦系統之創造性 問題解決模式的差異性,及在三個問題型態應用八卦系統來解決設計問題 時,是否隨著設計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使用頻率為研究目的。運用問卷調查 法來進行資料蒐集,材質與製作回收 24 份,外型設計回收 58 份,機能設 計回收 34 份,並以卡方考驗及時間序列分析。結果發現材質與製作採用 次數最多的構面為:兌卦(環境互動)、巽卦(支持強化)、坤卦(檢校 對策)、震卦(釐清矛盾)及坎卦(情緒影響)。外型設計採用次數最多 的構面為:兌卦、坤卦及巽卦。機能設計採用次數最多的構面為:兌卦、 巽卦及坤卦。且不論是在材質與製作、外型設計還是機能設計以時間序 列分析結果發現,所採用最多的皆是兌卦,而所採用最少的皆是艮卦(獨 自思考),表示在整體設計過程中在設計時最常由環境互動中獲取設計想 法,而獨自思考為最少。. 關鍵字:產品設計、創造性問題解決、易經八卦、時間序列. I.

(4)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Bagua system, which referred to the compound of I Ching and Bagua’s sprit, connot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 We discussed further into the product design students’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problem types in Bagua system’s CPS modes, and when three problem types applied the Bagua system to solve problems, whether they would increase frequency of applying the system as the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design as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its data, for the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part, 24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external design part, 58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for the functional design part, 34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through chi-square test and time series method. Found the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part resulted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as the following constructs: Tui trigram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Sun trigram (enhance support), K‘un trigram (countermeasures calibration), Chên trigram (contradictory clarification), and Kên trigram (emotional impact). External design resulted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as the following constructs: Tui trigram, K'un trigram, and Sun trigram. Functional design resulted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as the following constructs as the following constructs: Tui trigram, Sun trigram, and K'un trigram. In brief, no matter in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external design, or functional design, the most used construct was Tui trigram and the least used one was Kên trigram (critical thinking). This showed that in overall design process, most of the students collected their idea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y less likely to think critically on their own. Keywords: Product desig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Ching and BaGua, Time series II.

(5)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v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二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三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四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5 名詞解釋 ................................................................................... 6. 文獻探討 設計的意涵、程序和產品設計 ............................................. 9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 ........................................................... 15 易經八卦 ............................................................................... 24. 研究設計與實施 研究假設 ................................................................................. 33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對象 ................................................................................. 34 研究工具 ................................................................................. 34 研究步驟 ................................................................................. 41 資料處理 ................................................................................. 43. 資料處理與分析 基本資料分析 ......................................................................... 45 次數分配與卡方檢定 ............................................................. 46 時間序列分析 ......................................................................... 76 差異性分析 ........................................................................... 117 研究討論 ............................................................................... 120. i.

(6) 第五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論 ............................................................................... 129 研究建議 ............................................................................... 13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 133 英文部分 ............................................................................................... 137 附錄 ............................................................................................... 143. ii.

(7) 表目錄 表 2-1 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各個階段與意義內涵之說明 .............................. 20 表 2-2 八卦基本象徵表 ................................................................................... 27 表 2-3 八卦和尋求想法表 ............................................................................... 30 表 3-1 兌卦題項 ............................................................................................... 35 表 3-2 艮卦題項 ............................................................................................... 36 表 3-3 離卦題項 ............................................................................................... 36 表 3-4 巽卦題項 ............................................................................................... 37 表 3-5 震卦題項 ............................................................................................... 38 表 3-6 乾卦題項 ............................................................................................... 39 表 3-7 坎卦題項 ............................................................................................... 40 表 3-8 坤卦題項 ............................................................................................... 40 表 4-1 基本資料分析 ....................................................................................... 45 表 4-2 在材質與製作方面各構面次數分配 ................................................... 46 表 4-3 在外型設計方面各構面次數分配 ....................................................... 47 表 4-4 在機能設計方面各構面次數分配 ....................................................... 48 表 4-5 在材質與製作方面次數分配(N=24) .............................................. 49 表 4-6 在外型設計方面次數分配(N=58) .................................................. 51 表 4-7 在機能設計方面次數分配(N=34) .................................................. 54 表 4-8 在材質與製作方面八卦的次數分配 ................................................... 56 表 4-9 在外型設計方面八卦的次數分配 ....................................................... 58 表 4-10 在機能設計方面八卦的次數分配 ..................................................... 59 表 4-11 在材質與製作方面八卦各構面之卡方值 ......................................... 60 表 4-12 材質與製作方面在八卦之卡方適合度考驗摘要表 ......................... 62 表 4-13 在外型設計方面八卦各構面之卡方值 ............................................. 64 表 4-14 外型設計方面在八卦之卡方適合度考驗摘要表 ............................. 66 表 4-15 在機能設計方面八卦各構面之卡方值 ............................................. 68 表 4-16 機能設計方面在八卦之卡方適合度考驗摘要表 ............................. 70 表 4-17 不分問題型態在八卦各構面之卡方值(N = 116) ......................... 72 表 4-18 不分問題型態在八卦之卡方適合度考驗摘要表 ............................. 74 表 4-19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八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77 表 4-20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變異數分析八卦摘要表 ..................................... 78 表 4-21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艮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80 表 4-22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艮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81 表 4-23 在外型設計方面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88 表 4-24 在外型設計方面變異數分析八卦摘要表 ......................................................... 89 表 4-25 在外型設計方面兌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90 iii.

(8) 表 4-26 在外型設計方面兌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91 表 4-27 在外型設計方面艮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92 表 4-28 在外型設計方面艮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93 表 4-29 在外型設計方面離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94 表 4-30 在外型設計方面離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95 表 4-31 在外型設計方面震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97 表 4-32 在外型設計方面震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98 表 4-33 在外型設計方面坎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100 表 4-34 在外型設計方面坎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101 表 4-35 在機能設計方面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103 表 4-36 在機能設計方面變異數分析八卦摘要表 ....................................................... 104 表 4-37 在機能設計方面艮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106 表 4-38 在機能設計方面艮卦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107 表 4-39 在機能設計方面震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110 表 4-40 在機能設計方面震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111 表 4-41 在機能設計方面乾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112 表 4-42 在機能設計方面乾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113 表 4-43 在機能設計方面坎卦變異數分析週次摘要表 ................................................. 114 表 4-44 在機能設計方面坎卦變異數分析題項摘要表 ................................................. 115 表 4-45 在材質與製作方面八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46 在外型設計方面八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8 表 4-47 在機能設計方面八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9. iv.

(9) 圖目錄 圖 2-1 設計程序 ............................................................................................... 11 圖 2-2 CPS 六階段模式 ................................................................................... 17 圖 2-3 四組相對的卦象圖 ............................................................................... 29 圖 2-4 八卦系統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圖 ................................................... 32 圖 3-1 研究步驟流程圖 ................................................................................... 42 圖 4-1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八卦各構面的時間序列分析 ............................... 78 圖 4-2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兌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79 圖 4-3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艮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1 圖 4-4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離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2 圖 4-5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巽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3 圖 4-6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震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4 圖 4-7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乾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5 圖 4-8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坎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6 圖 4-9 在材料與製作方面坤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87 圖 4-10 在外型設計方面八卦各構面的時間序列分析 ................................. 89 圖 4-11 在外型設計方面兌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91 圖 4-12 在外型設計方面艮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93 圖 4-13 在外型設計方面離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95 圖 4-14 在外型設計方面巽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96 圖 4-15 在外型設計方面震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98 圖 4-16 在外型設計方面乾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99 圖 4-17 在外型設計方面坎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1 圖 4-18 在外型設計方面坤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2 圖 4-19 在機能設計方面八卦各構面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4 圖 4-20 在機能設計方面兌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5 圖 4-21 在機能設計方面艮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7 圖 4-22 在機能設計方面離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8 圖 4-23 在機能設計方面巽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09 圖 4-24 在機能設計方面震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111 圖 4-25 在機能設計方面乾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13 圖 4-26 在機能設計方面坎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15 圖 4-27 在機能設計方面坤卦各題的時間序列分析 ................................... 116. v.

(10) 第一章. 緒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文明的快速發展,隨時都會有不同的新問題發 生,而問題解決和創造力有著密切的相關,因此具備創造力與創新能力 之人才,不僅是提升國民素質之關鍵,更是發展知識經濟的前提。過去 在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的相關研究多為單一次的研究調查,較少進行長 時間的追蹤研究。因此本研究將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與時間序列進行分 析,探討設計者在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中的使用趨勢,本章共分為四節, 分別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探討的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及 並針對重要名詞進行釋義等方面。.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科技文明的快速進步,人類的活動日趨複雜,在現今資訊爆炸、 傳遞及變遷快速的社會中,隨時都會有不同的新問題發生,所以培養問 題解決能力的訓練,已成為社會中求生存之基本能力,而在問題解決之 過程中,也常需要發揮創造力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在本質上是一種複 雜的過程,需要花費心力,並收集和處理許多想法才能解決問題。創造 性問題解決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向來被描述為將思想轉變成 許多變數,以產生想法,並且評估這些想法,以選擇最適合或最佳變數 的一種過程(Ellamil, Dobson, Beeman, & Christoff, 2012)。 不論是創新思考、批判思考或解決問題的能力,皆是未來世界公民所 需具備的重要基礎能力。創新可視為包含了知識生產、知識利用以及知識 擴散一系列的歷程,而創造力也就是創新的火苗(教育部,2003)。創新 的來源主要來自於眾多且有用的創意,然而生產力是否提升、產品品質是 否提升、是否有新產品與經營新策略,端視從業人員是否具創造特質、工 作環境是否鼓勵創造,在工作中是否刺激從業人員的參與、具有解決問題 1.

(11) 為導向的職場、引導產生新點子的訓練以及團隊裡是否鼓勵冒險等等,皆 影響企業能否創新的成果(洪榮昭,2001)。 創造力與創新能力之培育,不僅是提升國民素質之關鍵,更是發展知 識經濟的前提(洪榮昭,2001)。創造力的發展與培養不僅是針對兒童智 慧、認知、人格等發展,已是當今世界各國研究者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課 題,更是人類科技與文明不斷進步的原動力,而在許多科學研究中顯示了 創造力在人類思考及行動歷程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創新人才是企業成長 的基本,培育及善用人才則為企業經營的一大課題,目前各先進國家都將 創造力用來培育技術人才,我國企業更應對技術人才的創新能力加以開發, 同時加強管理與創新人才,使創造力源源不絕,企業才能永續經營。因此 具備創造力的人才是現今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人力資源,產業界領導人 普遍認為,在未來產業的發展,應朝向產品創新與至成創新(宣明智,1996)。 而產品若沒有持續創新,最終將慘遭失敗(Markides, 1997)。 而問題解決和創造力有密切相關,並具邏輯連接,因大部分的問題都 需要創造思考來解決,即所謂之創造力,而創造力基發的過程中,更存在 著問題解決階段(Guilford, 1988) ,而創造性問題解決特別強調問題解決者 在選擇或執行解決方案之前,應盡量想出各種可能的變通方法(程上修, 2000) ,並利用系統性思考來解決問題(鄭雅文,2002)。因此本研究將探 討設計者創作時遇到不同型態問題的影響因素、解決情形及創新歷程之思 考模式,以提升產業發展的創新能力。 Isaksen 與 Parnes (1985)指出創造力是一種思考技巧,也是一種內 在能力。創造力的技巧可以被發展,內在能力可以透過教育活動獲得刺激 與培養,洪文東(2000)主張我們應從解決問題歷程中去培養學生的創造 力,而建立良好的思考模式與有效的思考策略,更是培養創意思考與問題 解決能力的重要關鍵。Jones(1994) 、Cooper 及 Press(1995)皆指出設計 是種藝術,也是問題解決,更是創造性行為。Lawson (1990)更進一步 2.

(12) 闡述設計是一項高複雜性的技術,無法僅項運動般練習即可,還必須透過 分析、綜合判斷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來幫助下決定。而問題與解決方法 會因學生的個別差異、創作主題的不同、時間的長短、環境的差異、任務 的性質與難易等各種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問題解決被心理學者視為 複雜且高度結構化的心智活動歷程,必須協調視覺、關聯、抽象、理解、 操作、推理、分析、綜合與類化等各歷程,方能順利解決問題(Hemberr, 1992) 。 從設計的實務面而言,產品設計設計者往往在構想提案時,需要大量 的設計專業及經驗來扮演好其角色。而從專業分工的角度而言,一件成功 的產品設計背後是更多的軟硬體設計,須不斷的重複測試,與製作商不斷 創新及解決問題才有可能完成。因此,以創意及創新的設計思維來製造差 異化的產品設計世代儼然來臨。而從事產品設計者在設計初期是如何發 現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如何引導設計創意的發展,如何真正發現問題所 在,並用運用專業予以解決,細心觀察、發現新的問題以引導出產品設 計的創意,並進而創造出令人感動的產品,此為本研究之主要動機。 易經乃群經之首,是中國傳承已久之經典。大多人所知的是運用在 風水及命理上的易經及八卦,但其實易經之智慧常運用於生活中,只是 我們並不自覺。八卦的思維包含邏輯與因果關係,有著相對、順序開展 及行動的意涵,是傳承已久的一種哲學系統,可與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過 程相對應(洪榮昭,2002)。2012 年 Hong 和 Hwang 等五人的研究中,也 運用八卦系統將其結合於 CPS 的過程中,八個卦各可代表個人對於問題 解決過程中影響創造性思考的因素,對於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具可行性 及周延性等,研究結果發現各卦之間有明顯的關聯,建議學者可將此系 統運用於其它研究對象。因此,本研究將透過八卦之系統運用於 CPS 的 過程中,希望將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過程做更多元也更深入的探討與研 究。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大部分的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顯示,較後面過程的品質可能取決於較 前面過程的成功應用情形,這表示所有過程都很重要(Valacich, Jung, & Looney, 2006) 。Happ(1997)提出在解決問題時,點子獲取的管道有找他 人溝通商談、要求供應者提供資訊、上網求援助、參考他人的工作經驗、 閱讀、參考相似例子的處理方式、依前人的步驟來進行、請同事幫忙(非 同部門)、參與進修或訓練、參觀展示或會議、聽音樂、欣賞藝術品、散 步等眾多可能。 洪榮昭(2002)認為究問題解決的基本模式而言,問題解決的主要歷 程包括有: (1)意識到問題已發生或即將發生; (2)問題原因的分析; (3) 根據問題作可能的對策; (4)驗證對策;(5)綜合概念整理或新問題衍生 等。Monahan(2002)提出有效點子與無效點子的行程與驗證,有效點子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及會不斷出現點子,而這些點子及透過個人的思考、 眾人的談論、驗證篩選後成為有效點子。根據 Baynes(1967)和 Flowers (1998)的解釋,及 Hong 等人(2012)以易經八卦針對創造性問題解決 提出八卦激發創造性問題解決法。 《易經》是由轉換、衝突與和解之間的交替,以及問題狀態之間的交 替所組成的(Baynes, 1967)。本研究探討之八卦系統,以易經之八卦命名, 引申易經八卦之精神、意涵,與創造性問題解決過程結合。八卦之乾卦、 坤卦、震卦、巽卦、坎卦、離卦、兑卦、艮卦等卦各分別代表發現問題、 檢校對策、釐清矛盾、支持強化、情緒影響、邏輯推理、環境互動、獨 自思考等構面,影響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過程與結果。. 4.

(14) 本研究依據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提出下列研究目的: 一、 探討產品設計學生在不同問題型態於「八卦系統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模 式」的差異性。 二、 探討在三個問題型態應用八卦系統來解決設計問題時,是否隨著設 計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使用頻率。.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係以「產品設計專題」課程之學生為主體,探討其創造性問 題解決法之思考模式。由於本研究選擇量化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結 果雖然可以呈現現實情境中部分複雜的問題,但是人的複雜性亦形 成研究上的限制。. 二、 本研究樣本的選取,採取立意取樣,以研究者較為方便配合同意的 區域,從中選取樣本來研究,故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 究所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創造性問題解決之歷程。所以本研究 樣本,很有可能因為本身相關因素(知識層面、工作經驗、學習歷 程等), 而影響到本研究之客觀性。. 5.

(1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 1980 年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ICSID)給工業設計更新的定義:「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 品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 構造、形態、色彩、表面加工、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規格,叫做工業設計 (Bernhard, 1997)。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工業設計師應當在上述工業產 品全部側面或其中幾個方面進行工作,而且,當需要工業設計師對包裝、 宣傳、展示、市場開發等問題的解決付出自己的技術知識和經驗以及視 覺評價能力時,這也屬於工業設計的範疇。」廣義的工業設計包括三大領 域:(一)產品設計:如交通工具設計、生活類用品設計、電子類產品設 計等;(二)環境藝術設計:如室外環境規劃、室內裝飾設計等;(三) 視覺傳達設計:如企業識別系統、使用者介面設計等 (佐口七朗, 1998)。. 二、 創造性問題解決(CPS) CPS 為一種分階段解題模式,通常用來解決開放性問題。解題步驟 包含有發現事實、發現問題、發現點子、發現解答、尋求可被接受的解 答等五個階段(Parnes, 1987)。其最大特色是解題過程中每一階段都先有 發散性思考(以免遺漏任何可能的答案),而後為聚斂性思考(從諸多可 能解答中找出最佳者),而解題者則運用這五個階段來解決問題。CPS 不 只是按照一定的流程,循一定的步驟來解題。主要重點是驅使人們從事 實體(substantial)的思考、反思、想像、和批判。也就是不論是個人或是 群體在解題時,應該隨時因應不同的問題情境,而從不同的階段找出適 當的切入點。同時在解題過程中,要隨時評價任務及工作目標,適時調 6.

(16) 整解題流程,而不要拘泥於固定步驟當中(Treffinger, 1994)。 本研究使用 Hong 等人(2012)的研究提出的「問題解決與點子獲得 及運用檢核表」作為研究參考工具,檢核表內容是以八卦系統的八個構面 結合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包含發現問題、情緒影響、邏輯推理、環境 互動、獨自思考、釐清矛盾、支持強化及檢校對策等八個解題步驟。. 三、 易經八卦 易經八卦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經典,是一種哲學,在說交換與對稱。 而講什麼交換、對稱呢?講天與地、陰與陽、剛與柔、內與外、有與無、 動與靜、分與合、信與疑、明與暗等各式各樣的交換。代表自己與環境 的相對,內心與行為的相對或是因與果的相對,這種結構讓易經八卦富 含組合與對應的思維(趙世晃,2011)。 易經是中國古代聖賢於長時間觀察大自然及宇宙運行的模式與變化後, 所產生出來的智慧結晶。相傳古代伏羲氏觀天俯地,見到河圖的啟示,於 是將宇宙一切現象用八種符號來代表,就是所謂的先天八卦的由來。當八 卦八種現象重疊互動時,衍化產生八八六十四種組合變化,從易經哲理之 象、數、理、變、通,來詮釋說明宇宙間所有的事物變化都不出這六十四 種組合卦象變化中。後經周文王及周公旦研究易理並修改,後人稱之周易, 即稱為後天八卦。到春秋時代,孔子中年後專研易理,並將所得寫成十翼 與易經繫傳,說明詮釋易經哲理。易經所蘊含的意義,在講述日月往來、 陰陽相推、循環變化的哲理。從易經哲理中可體現古人對宇宙世界的認知 概念和生活哲理的價值觀。宇宙萬物在天成象,在的就成形。宇宙萬物歸 附於天地,生命孕育於其中,天是萬物的根源,地是萬物生長的根基,而 人類個體也生長於天地間。古聖人依萬物之理,類推萬物之事,推理演繹, 化繁而簡的易經哲理智慧,長期以來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與人們生活的 方式(南懷瑾,1987;唐頤,2009;無學,1998)。 7.

(17) 8.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探討的是產品設計者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創造性思考能力與問 題解決能力之情形,因此本章藉由相關的文獻來探討產品設計者創造性問 題解決歷程之相關問題,本章共分為三節,分別為設計的意涵、程序和 產品設計、創造性問解決模式、易經八卦等研究文獻整理,並綜合各相 關文獻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第一節. 設計的意涵、程序和產品設計. 一、設計的意涵 從 20 世紀初現代設計觀念形成至今,「設計」已發展成獨立、專業 的學問領域,絕非昔日的「應用美術」所能代稱,設計的意涵及涵蓋的範 圍更廣及空間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等領域(陳昭榕, 2006)。任何設計理論方法上最困難的工作之一是要達到清楚、可實行與 可接受的設計定義。自古至今的文獻研究中可發現許多啟發性的描述 (Lindbeck, 1995): (一)設計是探求簡單性與式樣。 (二)設計是式樣與構造的概念。 (三)設計是發明製作的過程,該製品顯示出新的式樣、構造、與反 應功能需求的外型。 (四)設計是自主與直覺的結果,集中在功能、材料和視覺需求的造 型。 (五)設計是式樣與構造的表現,他的目標是明確的,而且是人類尋 求樣式的表示。 (六)設計意味著企圖、方法和目的。 (七)對一個希望、可遇見的目的,任何活動的計畫與構圖所組成的 9.

(19) 設計過程。 (八)設計工作是問題解決的創造力。 式樣與構造的假設與期待,是上述定義的共通性。這些思想歸納出 所有設計的預期因素,是要表現出人類對某些產品的需求,並致力於有 用的事物上。傳統的設計意義是繪出一物品的圖形,接著依照圖形加以 製造或生產。然而設計含有須多嶄新的概念(侯世光、張玉山,2005): (一)設計是一種過程,不僅是構想出單一的產品,同時也包括整個 系統或環境的構建,如運輸系統、教育課程、電腦網路等。 (二)設計是一種參與,一種社會大眾所參與的決策過程。 (三)設計是一種創造力,它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潛在能力。 (四)設計是一種教育訓練,它結合了藝術與科學,甚至可能更進一 步超越此二者。 (五)設計可以延伸至產品領域之外,其本身也是生活的過程與方法 (Jones, 1992)。 創新需要規劃、研發與實踐,而設計為立定計畫時之實現。因此, 由產品的觀點來定義設計為:設計是規劃真實事物的自主、人性化的過 程,因為該事物展現出反應預定需求的新形式。另外,這個工作也意味 著一種具有創造性、有目的性、創新與分析的方法,它是區分設計與無 用空談的重要關鍵。. 二、設計的程序 設計的程序因個人、團體、設計的簡單與複雜等因素,可以花一分 鐘或好幾年。不論簡單或複雜,其過程約分為六個階段(如圖 2-1)。 (一)確定問題:首先必須確定設計需求,包括問題的範圍與限制, 及蒐集與呈現應用的資料。 (二)提出構想:設計過程的主要創意的構想為本階段形成,必須深 10.

(20) 入了解確定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構想,而原創的構想須經 過創意的階段,如腦力激盪、研究、調查或問題解決所提出。 (三)細部設計:設計的構想需要評估採用或不採用,其決定會影響 計畫的適切性,提出許多的構想,再依照資源的影響、比較預 期解決的可能性,評估繼續是否擴充或直接拒絕。 (四)分析評估:詳細評估及檢測構想,問題解決的可行性,如果是 好的構想,而後轉換為模型做為觀察,接著製作樣品、分析生 產問題、進行市場調查及執行人與環境工程的比較。 (五)最後決定:分析設計與解決的可能性,作決定並提出結果,決 定該設計是拒絕、完全接受、改變或重組。 (六)執行成果:進行最後繪圖、生產製造產品、市場行銷及成果發 表。. 圖 2-1 設計程序 資料來源: 侯世光、張玉山,2005. 11.

(21) 一個設計者的設計過程須具有前瞻性,設計過程所提出的方案及最 後結果須對自己要有信心。而每一個設計提出新的方向,必須應用此過 程。藉此從經驗中學習,不浪費時間重複研究或嚐試錯誤。設計改變針 對每一個設計問題,甚至利用設計過程的六個階段,解決的過程需要不 斷進行改變。期望每一個設計過程使用自己的方法改變與發展。 因此本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選修產品設計專題之設計系研究所學 生作為研究對象,並依照上述學者們提出的設計定義及設計程序,來探討 設計者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的創造性思考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三、產品設計 包浩斯學校(1919-1933)創校初期並沒有設計史相關的課程,後來首 任校長葛羅畢斯逐漸意識到以往的產品、傢俱與建築全都是過去某段時期 中獨特的社會和物質條件下的產物,學生或許可以從這些設計物的歷史中, 確認是否已經發現自己所處的時代中獨特的社會物質條件,進而為滿足現 代的需求和應用現代的材料發展新的適當的造形(王鴻祥,1997)。 而現代工業設計是以「人」為核心,作為問題考慮的出發點,其應用 領域遠遠超出了產品設計的範圍。基於此觀點,這裡提出一種更簡單、也 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概念: 「以有系統的方法,以合理的使用需求、 健康的消費,以啟發人人參與的主動行為,來創造新的生存方式─工作、 生活方式」。這個概念清晰地表明了工業設計的主要意義在於幫助人們創 造更合理的生存方式(佐口七朗,1998)。 產品設計是涵蓋在工業設計之下其中領域之一,而工業設計是以工學、 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它是二十世紀初工業化社會 下的產物,其設計理念從最初以形式隨機能發展至現今的符合各方面需求 兼具特色的生產。工業設計者的設計構思,應該包括產品的整體外型線條、 各種細節特徵的相關位置、顏色、材質、音效;還要考慮產品使用時的人 12.

(22) 機工程學(Bernhard, 1997) 。更進一步的工業設計構想,會考量到產品的 生產的流程、材料的選擇、以及產品在銷售中所要展現產品的特色。工業 設計者必須引導產品開發的過程,藉由改善產品的可用性,使產品更有價 值、更低的生產成本、更高的產品魅力。廣義的工業設計包括三大領域, 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狹義的工業設計一般專指產品 設計,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設計、設備儀器設計、生活用品設計、傢具設計、 電子產品設計、家電設計及其他像是玩具、人機介面等等多種產品(佐口 七朗,1998) 。目前被廣泛採用的定義,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 ICSID 在 1980 年的巴黎年會上為工業設計修正的定義: 「就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 而言,憑藉訓練、技術知識、經驗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形態、 表面、色彩加工及裝飾以新的品質和資格,叫做工業設計。」巴黎年會的 定義,拓寬了工業設計的內涵,體現了工業設計開始滲透到與產品設計相 關的包裝、宣傳等領域的趨勢(Bernhard, 1997)。但這個定義是基於產品 導向的設計理念,因此產品設計仍然被作為工業設計的核心。 產品屬於一種物質系統,是因為具有奇特殊屬性才為人們所設計製造, 而產品屬性主要是滿足機能的要求,產品的機能滿足後產品的價值也會被 滿足 (張松柏、黃明智,2005) 。Nixon(1998)和 Walsh(1995)將人因 工程歸入產品設計的範疇。Page 和 Herr(2002)的研究對消費者的產品喜 好與品質,將產品設計分類為產品功能與產品外觀兩構面。陳諺平(2002) 的研究表示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通常優先考慮產品功能及產品造型上面 的需求,而在選材及製作裝配上的需求更是不可忽視的。 產品設計包含了產品最初的構思、風格樣式、人因工程、結構設計、 功能及構造的經濟性,它的範圍是從實現全新的產品概念,到現有概念賦 予新的風格樣式,以加強在市場上的差異(何明泉、陳威羽,2000)。 McDonagh、Bruseberg 和 Haslam(2002)認為設計的功能,可以區分為具 體的功能:包括產品實際性能、人因工程、傳達外觀美感的功能。 13.

(23) 李鳳寧、林振陽和李安勝(2008)的研究將產品設計區分為,功能設 計特徵:在產品的功能性觀點,主要在於表示一個產品的功能可以提供方 便使用、構造簡單、多用途以及解決問題。人因設計特徵:是指提高使用 者效率、增加使用者對產品了解與降低使用產品時心裡負擔的設計作法, 包含安全、舒適感、容易操作等。外觀設計特徵:是指以產品的外觀為特 色,吸引消費者購買的設計做法,包括產品的造型、顏色、尺寸及材質。 Nussbaum(1998)陳述產品設計對消費者溝通產品使用與操作程序扮 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產品設計是一種產品表面配置與元素的相互安排與 配合,以提升產品在功能性、經濟性以及帶來愉悅感。消費者經常受到產 品設計的組成元素,例如顏色、材質、大小、外型等因素之影響(Verzer, 1993) 。 19 世紀由芝加哥學派建築大師 Sulliva 提出的 Form follows Function 的 理論,強調形態是隨著機能需要而設計或改變的,並非意義的裝飾活動, 這口號導致後來的機能主義的產生,包浩斯的創作教條「型態隨其機能」 造形設計以機能為主要考量,只要合乎機能性,便有美的組成(張亞凡, 2013) 。Verzer(1995)認為在產品設計的功能性觀點,主要在於表示一個 物體造型與配置,以及決定物體如何被使用。設計的美感觀點為消費者對 產品外型所產生的一種美感回應,美感回應的定義是在物體的外觀(特徵 與配置)與消費者對物體知覺之間互動的回應。溝通性觀點是以視覺化與 圖像化的線索去幫助人們解釋物體在做甚麼以及如何操作或使用,以提高 人們與產品的互動。林明杰、陳基祥和李昱辰(2007)提出產品設計所提 供之功能,將其區分為工程設計、人因設計、外觀設計及形象設計等四項 研究構面與新產品開發績效有顯著正向之關係。 綜上學者所述,產品設計在設計時所需列入考量之重要功能包含工程 設計、人因設計、外觀設計、選材及製作裝配等多項要點,依照不同的學 者提出的評價角度與觀點,本研究為了避免名稱類似及容易混淆的要點, 14.

(24) 並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環境,針對產品設計整理出本研究所使用的三種問題 型態:材質與製作、外型設計、機能設計,並列入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 本研究藉以習修「產品設計專題」課程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研究 所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創造性問題解決之歷程。. 第二節.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 一、 創造性問題解決的起源與發展 創造性問題解決是指將創造思考(creative yhinking)和問題解決 (problem solving)兩個領域合併起來所形成的一個複雜過程(Parnes, Noller, & Biondi, 1977;汪榮才,1991)。 CPS 的教學模式始於 Osborn 與 Parnes,而後由 Treffinger、Isaksen 等 人予以發揚光大。Osborn(1953)著書提倡運用個人的創造力,認為創造 力是可經由訓練而提升,並主張使用腦力激盪術來進行自由聯想,且此 想像並不加以評斷,進而尋求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 1966 年 Parnes 受 Osborn 著作的影響,提出了 CPS 的訓練方案, Parnes 將它分成五個階段,為發現事實(fact-finding, FF)、發現問題 ( problem-finding, PF ) 、 發 現 主 意 ( idea-finding, IF ) 、 發 現 解 答 (solution-finding, SF)、尋求接受(acceptance-finding, AF),同時提出了 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及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並重 的訓練方式。以下簡要說明: (一)在發現事實(FF)中,解題者可利用 5W1H (who、what、where、 when、why、how)的策略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找到收集資料 的方向及獲得各項訊息。 (二)在發現問題(PF)中,解題者要設法釐清問題,得到明確敘述 的問題。 15.

(25) (三)在發現點子(IF)階段,解題者要能找出可以解決前一階段所 得到問題的任何點子。 (四)在發現解答(SF)階段,解題者要找出各種可以評估點子好或 壞的標準,並藉以評斷點子的優劣,以找出一個最恰當的點子 作為問題的解答。 (五)在尋求可被接受的解答(AF)階段,解題者必須去計畫執行此 一問題的解法,確定此解決辦法是否有效,若無效就得回到前 幾個步驟,來得到另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法。 後來再由 Treffinger 及 Isaksen 將 CPS 擴充為六個階段(見圖 2-2), 加入了「發現困惑」(mess-finding, MF),將「發現問題」部份修改為「發 現資料」(data-finding, DF),主張有效的解題須在解題過程中找到相關 資訊,並且強調擴散性及聚斂性的思考,擴散性階段為一般性想法,聚 斂性階段則為分析、再定義及選擇想法(Isaksen & Treffinger,1985)。 在過去半世紀以來(見表 2-1),許多研究探討了創造性問題解決的 次歷程,如問題發現、問題構想、問題再定義之歷程都被廣泛的研究 (Lubart, 2001),擴散性思考則是另一個創造性問題解決的主要議題。在 結合資訊資料的方面也有許多次歷程,包含雙面思考、雙重連結性、連 結、類推、隱喻、情緒共鳴、遠程聯想、特徵繪圖,以及利用隨機、偶 然性的方式結合點子。另外,還有學者以這些次歷程組織成創造性問題 解 決 歷 程 模 式 ( Mumford, Mobley, Uhlman, Reiter-Palmon, & Doares, 1991)。在這些歷程當中,發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都扮演其中的角色, 而這些歷程的順序也可能隨著任務與解決者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洪久賢、 胡夢蕾,2008)。. 16.

(26) 擴散性. 從各種經驗中找. 問題敏感性. 發現困惑 MF. 到挑戰. 蒐集大量的資料. 發現資料. 及訊息,從不同的. DF. 聚斂性. 找到主要的挑戰, 做有系統的努力. 統整、歸納、定義 而且分析重要資料. 觀點裏瞭解事實. 詳細敘述主要問. 發現問題 FF. 題及次要問題. 列出對問題可能 解決的構想,並詳. 尋求構想 IF. 細列表. 選出最主要的問題. 挑選出最有創意或 是最有可行性的點 子. 許多評鑑的標準. 尋求解答. 列出來評估各種. SF. 選出最適切的評估 標準來檢視可行性 的點子. 意見. 考量各種助力和 阻力,找出可能的. 接受構想. 尋找最可行的解決. AF. 方案,並實際執行. 執行步驟. 新的挑戰. 圖 2-2 CPS 六階段模式 資料來源:Treffinger & Isaksen, 1985. 17.

(27) 二、 創造性問題解決 本研究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源自於 Osborn 和 Parnes 提出的 CPS 訓練模式,根據 Treffinger 及 Isaksen(1992)提出的完整訓練流程,指出 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應包含三個成分:瞭解問題、提出想法及行動計劃和 六個步驟;發現困境、尋找資料、發現問題、提出想法、尋求解答、尋求 接受(張世慧,2003)。是一種運用創意思考來解決問題的系統化思考策 略,適合ㄧ般開放性問題的通用問題解決模式(湯偉君、邱美虹,1999), 應用在企業和教育界,證實能增進學習者創造力的發展與成長。 鄭朝明(1993)認為問題就是兩個狀態的衝突(conflict)或差異 (difference) ,第一狀態是呈現狀態(presentesd) ,第二狀態是我們所希望 達到的狀態,即目的狀態(goal state) 。林生傳(1994)認為是由兩個以上 的不同變項的因果關係或特殊關係所顯示出來的待決問題。張春興(1994) 認為只個人在有目的追求而尚未只到適當手段時所感到的心理困境。劉秋 木(1996)認為問題是由下列三個要素所構成(1)動機─目標:首先個體 對所處的情境產生動機或目標。 (2)障礙:目標如能輕易達成則不構成問 題,只能算是練習。(3)探索活動:分析問題情境、條件和目標,尋求方 法以掃除障礙,達成目標。鐘一先(1997)認為人與目標之間,目前狀態 與目標狀態之間有距離、差異或障礙的存在時,問題就產生了。邱志忠 (2002)個體有希望達到某種目的或目標的企圖,但其能力卻無法立即達 成(王順福,2003)。 根據 Treffinger 及 Isaksen(1992)提出的完整訓練流程,指出創造性 問題解決教學應包含三個成分:瞭解問題、提出想法及行動計畫,及六個 步驟:發現困境、尋找資料、發現問題、提出想法、尋求解答、尋求接受 (張世彗,2003) 。吳俊諆(1999)指出創造力係一個複雜具多元性的建 構,不只需要想出主意,還需要知道如何著手處理一個問題、如何界定一 個問題、如何找尋資源來解決問題、如何評估這個解決方法的價值,及到 18.

(28) 完成解決方案的實踐。葉安琦(2000)從心理學的觀點論及,在問題解決 過程中,由於遇到新的問題情境,需對問題的情境行程有清楚明確的認知 結構,但由於在不明白問題的目的與限制條件下,此時需進行認知結構的 擴大或重組,而既然解題的方法與結果對解題者來說必然是一個全新、未 有的經驗,故對解題者的就經驗而言,可視為一種創造。由上可知,問題 解決和創造力有密切相關,且具邏輯連接,因大部分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思 考來解決,而創造力激發的過程中,更存在著問題解決階段 (Guilford, 1988), 所以「創造性問題解決」不同於「問題解決」 ,前者為使問題解決立成更 具周密的思考,而較後者強調「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的應用。 簡言之,創造性問題解決係特別強調問題解決者在選擇或執行解決方案之 前,應盡量想出各種可能的變通方法(程上修,2000) ,並利用系統性思 考來解決問題(鄭雅文,2002)。 綜言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是理論較為完整,且被廣泛用來發展人類的 創造力,及解決個人或團體、產品、計畫或專業上等問題的一種創造性思 考技術。. 19.

(29) 三、 創造性問題解決的內涵及運用 Stanish 與 Fberle(1997)指出,創造性的問題解決(CPS)包括:發 現混亂之處(mess finding)、蒐集資料(data finding)、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蒐集構想( idea finding)、尋找對策(solution finding)、接 受構想(acceptance finding)等六大歷程,以下由表 2-1 分別就此六個階段 說明: 表 2-1 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各個階段與意義內涵之說明 階段 發現混亂之處(mess finding) 蒐集資料(data finding). 意 義 內 涵 警覺到極需改善的情境與事物,並決定 要加以改善。 提出問題來引出線索收集資料來增進瞭 解;將資料加以分類、組織、反覆審視; 逐漸出現條理。. 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 將許多問題以組織;將問題加以細分; 選擇一項較小(bite – size)的問題;將 問題以 IWWMI(In what ways might I?) 的形式來陳述。. 蒐集構想(idea finding). 天馬行空、腦力激盪,列出許多問題解 決的構想,但暫不評論;選擇有利於解 決問題的構想。. 尋找對策(solution finding). 列出評斷的規範;篩選構想;選出最佳 的構想。. 接受構想(acceptance finding). 採納構想,決定出行動計畫的每一步驟。. 資料來源:Stanish & Fberle, 1997. 20.

(30) Howe(1997)曾總結各種 CPS 模式的共同特色,包含以下幾點: (一)利用多階段方式循序達到創意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每一階段都使用了聚斂性思考和擴散性思考。 (三)每一階段都開始於擴散性思考,而結束於聚斂式思考,後者是 用來評價釐清並聚焦於前者生成之成果,並為下一階段思考的 內容作準備。 (四)可用於群體也可用於個人的解題。 (五)可只使用其中一部份的階段即可。 (六)各階段不一定要依照一定順序來使用。 (七)各步驟不須以線性模式呈現,而可以交互螺旋型的出現。 不同學者在這些 CPS 模式中,建立的各階段步驟或多或少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學者們所建立的各階段步驟,皆表示學習者主要的思考方式取向 為「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若能把握此二種思考方式的取向原 則,應該就可把握住其中的主軸精神。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也許會遇 到熟悉或不熟悉的部份,此時就須透過擴散性思考和聚斂性思考的非線 性的交互作用,來激發解決問題的動機與提高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張振松, 2002)。 在 CPS 的活動歷程中,許多學者亦建議引用一些工具或技巧來幫助 發散思考與收斂思考(Parnes, 1976; Isaksen, Treffinnge, & Doval, 1994) 例如可刺激構想產生的形態分析法(morphological approach)、強迫關係 法(forced-relationships)、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屬性列舉法 (attribute-listing)、檢索表(checklists)等等,以及可以幫助選擇相關資 料與結果、比較優先次序或作決定的 ALU 法(advantages limitations and uniqueness)或評估矩陣法(evaluation matrix)。而 Isaksen 等人研究指出, CPS 是極富彈性的,無論是參與個人或團體,人們所學習到或設計的任何 工具或技巧,皆可以隨時的進行此過程(Isaksen, Treffinger, & Dorval, 21.

(31) 1994)。 對於 CPS 活動的運作,亦有學者提出一些原則(Parnes, 1967; Isaksen & Treffinger, 1985;陳龍安,1998;王怡勝,2000),期望能夠 幫助模式的創造性操作,本研究整理如下: (一) 不滿原則:對於事實或處理事情的過程與結果不滿意,而力求 改進。 (二) 開放原則:運作時需去除心裡障礙,自由運作;無論是問題發 現或概念構思, 皆以開放性為首要原則。 (三) 流暢原則:腦力激盪在整個活動的運作過程中,需求以大量構 思的產生,期望以量取質,求得創造性想法。 (四) 聯結原則:保持思考的多樣面貌,藉由一個引出一連串相關的 想法,並可利用檢索表與其它工具的協助,來產生類推或隱喻 的認知能力。 (五) 延緩判斷原則:暫時保留評估點子的好壞,點子的價值判斷要 留在最後,而且不妨礙思考的流暢性,來增進任何可能解決方 案的產生。 (六) 客觀評估原則:藉由評估的標準,客觀地判斷想法的價值性與 可行性。 (七) 增加知識原則:連續不斷延伸心靈或感官經驗的作業,以求知 識的富豐性,尤其創造活動的相關知識之擷取,更可幫助活動 的運作。 Isaksen、Treffinger 與 Dorval(1994)對 CPS 模式的研究,提出了「要 素觀點」(componential view)。成為創造力的三大要素:了解問題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產生構想(generation of ideas)及計畫行動 (planning of action),並提出模式構成要素運作的架構。他們認為 CPS 並不是為對應一個固定或預定結果的一種過程,也並非是描述一種固定 22.

(32) 數目或種類的步驟,更是一種動態、彈性的系統。Isaksen 及 Treffinger (1985)曾說:「CPS 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可得到或需要的工具之下, 幫助個人或群體從事問題解決或開放性的任務」(Runco, 1994)。郭有遹 (1994)亦指出,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的伸縮性很高,各階段問題的次序 可予以變動。過程中每一階段的運作,也應按問題的性質與需求加以變 通,若是每一階段做完聚斂的工作後,仍沒有獲致滿意的效果,應再作 擴散的工作。 當然,正向與負向的情緒是相輔相成的,在創造的擴散性思考階段, 正向安全的情境是較為重要的,而在創造末端的檢視以及聚斂性思考的 階段,則是需要較為保守嚴謹的心情。然而就「不如意十之八九」觀之, 要嚴肅悲傷並不困難,但快樂與幽默是要主動地去營造與追求。況且, 擴散性思考是創造力最重要且最開始的步驟,因此,幽默能提昇擴散性 思考效能,必然對創造力有所助益(陳學志、卓淑玲、賴惠德,2005)。 無論國內或國外的研究皆顯示,CPS 訓練方法對創造力發展的影響, 質與量的研究皆有成長(Parnes, 1967;陳淑娟,1991;林廷華,1995)。 Davis(1986)表示,此模式是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案,不僅是一個創造的過 程,也是最能用來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問題解決、教導 有效創造性的解題策略、增進對創造歷程的了解,還可以提供學習者有 漸增的創造性思考經驗(蘇芳柳,1990)。而 CPS 模式亦被認為是一富彈 性的方法模式,其應用範圍極廣,亦能跨學科地被使用。 綜觀上述得知,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與設計創造活動其內涵是相通 的,設計是問題的解決活動,皆是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的總和,同時也 具有效率的人腦思考運作流程。同樣都必須憑藉對問題的敏感,將現有 的知識與經驗,交互運作擴散性與聚斂性的思考去重新加以轉化,以產 生具價值性、創新性的作品、觀念或創造性的反應。兩者間出發點相同, 歷程相似,目標也是一致(柯景耀,2005)。總之,在 CPS 模式的運作, 23.

(33) 對於設計的創造性思考有重大的意義,也就是設計問題須賴於創造性問 題解決,而創造性問題解決則是設計創造力的呈現。因此,創造性問題 解決模式與設計創造力間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產品設計者若能有效運 作此模式的概念於產品設計的創作上,更能符合設計創造活動的本質, 亦能達到相輔成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節. 易經八卦. 一、易經(Bagua of I-ching) 一般認爲《易經》出自聖人之手,是講哲理的書。但自二十世紀後, 許多學者對於《易經》一書的性質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它是哲學 書籍,有人認為是倫理經典,也有人認為是政治著作,是歷史的書,更 有人認為是管理先驅。還有數學、天文學,甚至認為與美學及醫學都有 關係。《易經》雖為中國古老的典籍,但卻博大精深,包容萬象。尤其在 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易經》隨著政治的變遷,及其理論對社會的需 求,其性質也有所不同。因此,也就無法取得關於《易經》的屬性的一致 看法。但大體而言,以政治書、筮占書、哲學書和歷史書等這幾種觀點 較受到重視,且影響較為深遠(陳郁環,2006)。 《易經》的內容包含「義理」和「象數」。所謂義理,就是做人處事 的道理,要按照天道的啟示來安排人生的作為。主要目的是為了趨吉避 凶,而方法則是鼓勵人在「德行、能力、智慧」等方面不斷修煉。此種積 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全然符合儒家的孔孟之道。所以《易經》不是算命, 更不是迷信(傅佩榮,2011)。《易經》的卦爻辭以自然現象來比擬人事, 藉以注意到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也意識到吉凶得失的不定,其對人 們產生了勸戒及教育的意義,且表現出中國特有的人文及哲理特質,成 為周代傳統禮制中的重要部份,也成了卜筮活動中的重要依據(陳郁環, 24.

(34) 2006)。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文化發展史上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理性文 化開始與卜筮文化脫離,並取得主導的地位,也為易學及其思想提供了 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這些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大變革,易學也 逐漸擺脫了卜筮的束縛,而趨於思想化及哲理化。尤其透過各國史官及 孔子等諸子各家的研究,使得易學逐漸演變為一部蘊涵深遂哲理的文化 典藉(張濤,2000),且因當時的帝王諸侯無不深信占卜之道,以決斷國 家的大事,這更使得易學在迷信的神秘面紗下,無形中也成為一部涵蓋 社會政治管理思想的智慧寶典。 讀《易經》要先認識「易」的三個意思,第一是變易:也就是《易經》 是一本談變化的書,英文譯成" The Book of Changes" ,告訴我們,人生 就是不斷在變化。即使現在很順利,也要懂得收斂。第二是不易:萬事 萬物皆不斷變化,但是不論外在怎麼變,原則是不能變的(傅佩榮, 2011)。第三是簡易:宇宙間凡是很複雜的事物與現象,都可以簡化,使之 成為原理原則。簡化的原理原則有兩種:一是易知;二是易從。易知為 便於理解,易從為便於實踐。當事物容易理解和實踐時,就會讓人親近 並有興趣,而且長久堅持(王章陵,2004)。 《易經》也是一部辯證哲學的經典,最基本的概念是陰與陽,其基本 的辯證法為陰陽易變。並揭示一陰一陽的相反相生、相生相成,運轉不 斷、生生不息,為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也闡述了宇宙大 自然變易而不易,複雜而簡單,生長而衰亡,極動與極靜,致剛與致柔, 在變化中發展,在反覆中統一,在相錯中保持和諧的變化規律。崇尚陽 的剛健正大,也沒忘記陰的柔順謙和(王奇偉,2001)。 《漢書‧藝文志》載:「《易》道深遠矣,人更三聖,時歷三世,及 秦燔書,而《易》為卜筮之事,傳者不絕。」易學古經的問世,歷經了上 古時期的伏羲氏、中古時期的周文王及春秋時期的孔子等歷史性的過程, 或許因為占筮的因素,使其歷經了秦火而能倖免被焚。無論如何,其博 25.

(35) 大精深的智慧,卻是不爭的事實。《易經》思維雖是古代先哲智慧與實踐 的結晶,然其古為今用之道,對於後代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運用的範 圍方面,除了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及家庭外,甚至包含人們的 品格修養、待人處事等諸多領域。尤其在管理的理念上,《易經》除了含 有經邦濟世的帝王之術,且又以「保和太合」作為《易經》思維的終極目 標。從多元思維的角度來看,《易經》對於現代企業管理上的應用,更具 有宏觀且實用的意義與價值(陳郁環,2006)。. 二、八卦 《易經》的卦是由「爻」組成,爻又分為「陽爻」和「陰爻」,陽爻 是一段中間不斷的橫線,代表剛健進取的生命力,陰爻則是中斷的橫線, 代表接受。一個主動,一個被動,兩者配合才能產生變化(傅佩榮, 2011)。三個爻組成一個卦,稱之為「三畫卦」,也就是「經卦」。總共 有八個,分別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 所謂卦的陰陽,皆由爻的數量決定。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爻 算一,而因為陰爻分成兩段,所以算二。乾卦(☰)由三個陽爻組成,三 是奇數,所以為陽性。震卦(☳)、坎卦(☵)、艮卦(☶)皆是五畫, 同屬奇數陽性。而坤卦(☷)為六畫,巽卦(☴)、離卦(☲)、兌卦(☱) 皆為四畫,皆屬偶數陰性。 八卦的基本象徵非常重要,其相關資料可參考〈說卦傳〉。〈說卦傳〉 對八卦在自然界的解釋為: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 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本身的性質:乾是不斷運行、坤是順從與接 受、震為震動、巽為順利與順風、坎為流動危險、離是光亮、艮是停止、 兌是喜悅。象徵性:乾象徵天的自強不息,恆久主動;坤象徵地的厚德 載物、安順貞吉;震象徵春雷發動,地下震動;巽象徵風的無孔不入, 草木順勢伏地;坎象徵水的難以治理和深淺莫測;離象徵火的明亮,終 26.

(36) 將由燃燒物的灰飛煙滅而止息;艮象徵山路難行,有停止不前的念頭; 兌象徵澤的反應天象,賞心悅目。在家中的角色為: 乾為父、坤為母、震 為長子、巽為長女、坎為中男、離為中女、艮為少男、兌為少女。代表 人的身體器官:乾代表頭、坤代表腹部、震代表腳、巽代表大腿、坎代 表耳朵、離代表眼睛、艮代表手、兌代表口。代表的動物:乾為馬、坤 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豬、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曾仕強、劉 君政,2010;傅佩榮、2011)。 表 2-2 八卦基本象徵表 自然界. 本身性質. 象徵性. 乾 ☰. 天. 不斷運行. 坤 ☷. 地. 接受. 震 ☳. 雷. 震動. 巽 ☴. 風. 順利順風. 坎 ☵. 水. 流動危險. 離 ☲. 火. 光亮. 艮 ☶. 山. 停止. 兌 ☱. 澤. 喜悅. 自強不 息恆久 主動 厚德載 物安順 貞吉 春雷發 動地下 震動 無孔不 入順勢 伏地 難以治 理深淺 莫測 火的明 亮煙滅 止息 山路難 行停止 不前 反應天 象賞心 悅目. 家裡角色 人的器官 代表動物 父親. 頭部. 馬. 母親. 腹部. 牛. 長男. 足部. 龍. 長女. 大腿. 雞. 中男. 耳朵. 豬. 中女. 眼睛. 雉. 少男. 手. 狗. 少女. 口. 羊. 資料來源:整理自曾仕強、劉君政(2010)、傅佩榮(2011) 27.

(37) 三、八卦和創造性問題解決法 八卦來自《易經》,代表陰(破損;負面)和陽(完整,正面),是 解決問題創意的來源(Pham, Liu, & Dimov, 2006)。Pham 等人(2006) 指出,每個爻都包含陰陽,陰陽形成兩極。八卦中的三個爻對應每一種基 本解決方案的三的構面,於是,2×2×2=8 陣列就成為八卦,並可進一步分 成 24 個子參數。此外,依據 Baynes(1967)和 Flowers(1998)的解釋, 本研究將乾卦描述為問題的開始;坤卦代表最終解決問題的成效;兌卦與 衍生想法的行動有關;艮卦與平靜下的冥想有關;震卦是一種可喚醒修正 過程的對抗力量,巽卦是有各種想法的支持力量,離卦代表邏輯思維,賦 予所有事情光明面;坎卦代表熱情和情緒的改變(見圖 2-3)。. 28.

(38) 圖 2-3 四組相對的卦象圖 資料來源: Hong et al., 2012, 2013. Pham 等人(2006)解釋八卦代表解決問題之基本行為分四個階段: 收集想法、降低矛盾、提高支持及轉換想法,在此過程中會適應邏輯思維 的結合、分割、更換和理性情緒等要件。這與問題解決法的類別相符, 可套用在一個具有四個軸的八角形格式中。問題解決過程使用《易經》的 二進制(見表 2- 3 的 A 軸),以乾卦代表宇宙的「開始」,可用個人對世 界敞開胸懷的問題做為代表;坤卦代表「結束」,可以解釋為解決方案的 成效。 問題發現與解決的能力是要有知覺力、評估力、綜合力、探索力、 假設力、驗證力等(洪榮昭、林雅玲、林展立,2004)。《易經》則是由 問題存在狀態之間的相互交替轉換、衝突與調和所組成(Baynes, 1967)。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個人必須利用想法來確定問題的原因,並透過閱. 29.

(39) 讀、觀察和討論來假設方法,以解決結合與資料、裝置和她人進行三種 基本交互作用的問題(Bahra, 2001)。此種交互作用可定義為兌卦。另一 方面,艮卦代表一段心靈沉澱或自我觀照期,用以改進和掌握想法(C 軸)。 依據此一問題解決過程,人們應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一個想法,並在巽 卦時以不同的方法提高對該想法的支持度,或在震卦時以矛盾的方式質 疑該想法(B 軸)。此外,在兌卦和艮卦期間,或在處理巽卦和震卦時, 一個人的心智運作將會在離卦時被邏輯思維觸發,另一方面,一個人的 情緒若從喚醒至激發狀態將導致精神集中在坎卦(D 軸)。. 表 2-3 八卦和尋求想法表 軸. 代表的過程. A軸 B軸 C軸 D軸. 問題感知和經證明的解決方案 辨證 產生想法的過程 心智和情緒喚起. 資料來源:整理自 Hong et al., 2012, 2013. 接著會在以下 5 個階段的解決問題過程中產生想法和辨證(Schellens & Valcke, 2005)。 (一)透過觀察、協議、澄清和定義來比較裝置與資料。 (二)以確定和陳述、詢問和澄清,以及重申和支持的方式找出不和 諧與不一致之處。 (三)協商同意(或不同意)的事項。 (四)測試嘗試性的建構,反思對問題的理解,並提出共同建構。 (五)新建構知識的應用或辯證與最後修訂。. 30.

(40) 不過,將八卦應用在問題解決模式上只需使用四個階段就足夠了: (一)於問題開始時即已深植腦海中的解決問題歷程,將會在解決問 題的過程中浮現,包括問題的發生(乾卦),和解決問題的想 法評估(坤卦)。 (二)辯證過程必須找到一個支持的想法(巽卦)或對抗的想法(震 卦),以證明該知識適合用來解決問題。 (三)透過與他人、資料和事物(兌卦),以及自我省思進行交互作 用,產生解決問題的想法(艮卦)。 (四)在離卦和坎卦中產生心智活躍。 因此,應加強尋求想法、心態和辯證,以提升解決問題的價值 和效率。 從 Hong、Hwang 和 Tai(2013)和林岱瑋(2013)的研究發現得知, 在問題開展後之階段乃心智運作階段,認知的運作會受到象徵情緒起伏 影響的坎卦和象徵邏輯推理的離卦影響。想法的產生和資料的蒐集整理 過程,包括與人互動、資料蒐集、資源利用(兌卦),以及獨自在平靜冥 想的情況下產生的思維(艮卦),而資料蒐集整理的過程和獨自思考的過 程皆會受到個人情緒影響(坎卦)以及邏輯推理(離卦)的影響。想法轉 變的過程中會檢視想法的矛盾之處及阻礙然後修正(震卦)和運用各種方 法強化支持想法(巽卦),而這兩個構面皆可受到與人互動、資料蒐集、 資源利用(兌卦),以及獨自在平靜的情況下冥想的產生的思維(艮卦) 的影響。在最後結果合理化的過程中會產生最適當的問題解決方法,並 評估及探討其可行性(坤卦),並且受到上一個階段過程中想法的矛盾檢 視及阻礙(震卦)和想法的支持與強化(巽卦)的影響。. 31.

(41) 問題開展 Problem openness. 乾卦. 心智運作 Mental activation. 想法產生 Idea generation. 想法轉換 Idea transformation. 坎卦. 兌卦. 震卦. 情緒. 環境. 釐清. 影響. 互動. 矛盾. 發現 問題. 點子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to end. 坤卦 檢校. 離卦. 艮卦. 巽卦. 邏輯. 獨自. 支持. 推理. 思考. 強化. 對策. 圖 2-4 八卦系統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圖 資料來源: Hong et al., 2013. 關於《易經》之研究多以文學及哲學方面占較多數,直到近年對於相 關研究的發展才有運用於管理領域,八卦的概念也開始與創造性問題解 決模式進行連結,蔡巨鵬(2009)提出之「易經創造思考訓練模式之建構 與應用」研究中,發展並建構一個「易經創造思考訓練模式」,來促進學 員的創造性思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提昇,並提供給教師、顧問做為 創造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相關課程之參考。其研究歸納整理出《易經》的創 造性思維模式,並與西方的各種創造性思考模式、策略與技法,如腦力 激盪法、創造性問題解決法、TRIZ 思考法、六項思考帽、曼陀羅法、心 智圖法等,做比較分析後,進而建構出一套有系統的易經創造性思維模 式,並設計相關訓練課程,而其課程大致可分創意激發類、創新趨勢類、 知識管理類、易經思考類、生涯規劃類、職涯發展類、資訊電腦類、管 理實務類等八種課程。將之應用在學校、企業、公家機關等各個領域, 藉以驗證此易經創造性思維模式的訓練課程是否有助於提升個人及團隊 的創造性思考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32.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分析建立以調查研究法為主的研究架構, 透過問卷蒐集資料後進行資料分析,藉以獲得有效的數據。本章共分為 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節為研究方法,第三節為研究對象, 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研究步驟及第六節資料處理,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學生選修「產品設計專題」 課程設計自行車相關產品時,在創造性問題解決八卦模式各卦之間的使用 頻率差異假設。 H1-1:解決材質與製作的問題時,應用八卦之間的頻率是否有差異。 H1-2:解決外型設計的問題時,應用八卦之間的頻率是否有差異。 H1-3:解決機能設計的問題時,應用八卦之間的頻率是否有差異。 H2:應用八卦來解決設計問題時,是否隨著設計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使 用頻率。.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由於本研究試圖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學生選修「產品設計專 題」課程中設計自行車相關產品時,面對創造性問題解決的一連串歷程與 個人體驗,因此採用較容易呈現個人經歷的檢核表調查。在資料收集方面, 研究對象於每次課堂所遇到問題後,逕行填寫一份檢核表。進行八次課 堂調查,再將檢核表回收與資料整理。收集到的檢核表資料將進行統計 以發現創造性問題解決八卦系統各卦是否有相關,及遇到不同問題型態 之設計系學生在創造性問題解決八卦系統是否有差異。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stead of categorizing triggers by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ir associated services [13], we categorize by the types of information they may leak, and iden- tified three types

In the method, caching data are kept in three different version sets – current version set, new version set and invalid version set.. Further, we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In the table boldface line was the S curve means students and dotted line was the P curve means problem.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is used to analyze the product / system, the potential failure modes, identify potential trouble spots

After digest and analyze, extract valued factors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 divide into quality, cost and time three sub system, then construct causal loop model of system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ystem is to design a virtual reality learning system for operation practice of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 and to make learning this skill easier.. Students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