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心理學的觀點談孝並分析青年對孝行的看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心理學的觀點談孝並分析青年對孝行的看法"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畫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教育心理學報民函, 10期 11-20頁

從心理學的觀點談孝並分析

青年對孝行的看法

1手

本女分億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心理學的觀點,對說國經看上所說的「孝行 J '試作分 析,以瞭解那些行為對行孝者本身的意義。第二部分包括一項問卷調查,以圈中、高中、及 大專學生為對象,揉討他們對於孝遁的態度和如何行孝的意見。結果發現這畫展青年中 , B5~名 以上認為在現代生活裡,向父母盡孝仍屬必要的行為;同時他們對行孝的方式,意見頗為一 致,恨不受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前雷 當社會生活形態轉變的時帳,人們的行為模式往往會相對廳的產生一些變化。頭lI\ti或許暈行為變 化的幅度,是一個頗不備學的間題。因為不同行為改變的幅度,很不一致:有的會表現明顯的、大幅 度的改變;有的甜可能只有少量的改變,由於影響其中關係的變項甚多,乃不容易作正確的估計。 近三十年來,臺灣逐漸的在自農業社會步入工商業社會,人民生活的形態產生了好些改變:人口 在向都市集中,大家庭逐漸在分解,人口流動性大為增加,西方文化通過日常生活用具和傳播接介以 高速度撞車入。傳統的中國文化此時乃受到重犬的挽戰。關心還個問題的人,很容易提取下列兩種態度 之一:一為主張全面現代化,揚棄一切傳統的行為模式,以期獲得創建的進步;一為強調固有文化的 復興,保存優良傳統,以免產生因強調物質生活而引起的蘇離之慮。其實兩者均不兔布組於極端之嫌 ,因為說們不必一定要採取「全有全無」的態度 (all

or

none) 來處置這個問題,而儘可以折衷的 立場,使現代化的和傳統的行為模式,在若干方面,建立和諧的並存情說。 孝親是我國傳統行為模式中甚受重觀的一項。近年來常成為人的討論的對象。本年四月被訂為 「教孝月」之後,更有若干學人著文申論(參見本年四月一日聯合報) ,筆者無意讀紹。不過個人認 為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應當對古人所謂孝行,先作分析,以明暸其宣揚孝遁的意義;同時宜說今日人 們對於孝親這件事的態度,試作探討,以瞭解那些孝行是他們認為今日不易實行的,那些是仍然可以 接受的。這樣所得資料,將會比較客觀,而有較參的參考價值。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將從心理學的觀點 ,對古代經籍中所言孝道,試作分析;第二部分則係一項簡單問卷調查的結果,受調查者包括園中、 高中和大專的學生,請他們以不記名的方式,對韋造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表示意見,並 提出盡孝的具體行為。這些資料不但可供一般青年參考,同時也可使一般人對於育年們在這方面的君 法,有比較客觀的認識。

幸的涵義

所謂孝追究竟是指什麼呢?一個被稱為「孝子」的人究竟會表現些什麼行為呢?既然「孝道」是 說們中國丈化的產翰,那麼自然應從我國古代典籍中去尋求孝的福義了。我國經書中論拳的專書首推 雯題,而體蓮、建章和車主中也會有多處對孝道有重要的說明。將遺些經書中對於孝遁的描述歸納起 來?乃有下列幾項:

(2)

1. 噩噩自己一一孝經中開宗明義章第一就會指出 I身體聲膚,受之究母,不敢毀傷,拳之輸 也 J 1 ,這等於說行孝的第一步就是做子女的應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因為子女的身體算是女母的 「遺體 J '不能將之暴露於危險的情視之下。骨子說得更清楚,認為「孝于不登高,不腫危...不興 陳行以徹幸...酸塗隘巷,不求先焉;以愛其身,以不敢忘其親也 J 2 。意思、都是十分明白的。 2. 使父母無憂一一孔于認為子女應不讓矢母為他們憂慮。因此他曾說 I父母在,不遠游;游 必有方 J 3 。會子也說過同樣的話, I不厚其身,以憂其親,則可謂孝矣J 4 。 3. 不睡美親一一意思就是說做子女的,不應當做任何不當的事,使父母蒙受羞障。這一點包括 得很廣,並不限於對父母本身的行為。詩經上就會說道 I夙興夜寐;無書吾爾所生J 5 。當子也會一 再指出這點,他說 I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厚,其下能養 J 6 。所謂「不厚」就是不羞厚父母 之意。他叉曾說 I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J 7 。足見他頗為強調這一項孝行,不僅失母生前應當如 是,連丈母去世以後,也仍然要「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 J 8 。 4. 尊敬父母一一孝敬一向是連在一塊兒說的。會于論孝時以「尊親」為上,就是這個緣故。尊 親通常是在兩方面表現的:一為恭敬的態度,一詢服從的衍為。孔子對前者非常重說,在于游子夏先 後間孝時,他都指出敬比一般口體的春養要來得重要些。他說「色難J '就是指恭敬之色。如果只有 飲食的牽養,而缺少恭敬溫和的態度,就和動物相差無幾,不能算是孝。至於子女順從父母,一般都 認為是孝行中最重要的一項,常言「孝順J '就是這個意思。但實際上古人並未教于女盲從或屈從父 母之命,而相反地是說 I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J 9 。當會于問到「從文之令J' 是否就是行孝時 ,孔子還連聲說 I是何言歡?

J

10 否定了那種說法。 5. 向父母道陳一一當父母有過失的時脹,于女應當揖言說勸,這也是孝行之一。孝經中有靜諒 一章,專門論及,足見孔子頗為重說進諜的行為。他認為「欠有學子,則身不陷於不義J 11 ;而且將 之和天子應有學臣,才不會失其天下相比擬。他進而強調他說 I故當不義,則于不可以不箏於矢」 。在那種情況之下,若是一味順從親意,孔子認為不能算是孝。論語里仁篇並會述及孔子對于女邏輯 方式的意見 I事父母幾諱,見志不從,又敬不遠,勞而不怨」尬。曾于秉承孔子之意,他曾指出: 「君子之幸也...徵請不倦J 13 ;又說 I 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若不中道則諒。...從而不辭, 非孝也 J 14 。 6. 憲聾父母一一一般人在談到孝行時,多將率養列在前面,而且多以為李養就是甘旨無缺的意 思。但是孔子及其門人則都認為幸養時的態度較量學養翰的本身更為重要。孟子離宴章上引述了會于家 兩代牽養父母的情形,指出「養志」重於「養口體」 「雷子養管智,必有活肉;將徹,必論所與;間有餘,必日右。會哲死,會元養管于,必有 酒肉。將徹,不請所典,間有餘,曰: r亡矣,將以後進也J 。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 ,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于者,可也。 J 15 所謂「養志 J '就是順若失母的意念。孝艇上也會指出 I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 其樂J 16 。意思是說子女不要祇以李養父母為責任,議是君成負擒,而是要把春養文母君成一件樂事 ,高高興興地去侍牽他們。所以孔子明白地告訴于夏:僅是「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髏J17 ; 1.孝極開宗明義章第一 2. 大裁體記曾于本孝第五十-3. 論語里仁篇 4. 大戴禮記曾于大孝第五十二 5. 詩經小雅、小苑篇 6. 大戴禮記曾于大孝第五十二 7. 大戴禮記曾于立孝第五十一 8. 大戴禮記會于大孝第五十二 9. 大戴禮記會子事父母第五十三 10. 孝經靜諜章第十五 U. 孝經詩諜章第十五 12. 論語皇仁篇 13.大鐵禮記會子立孝第五十一 14. 大戴禮記曾子事父母第五十三 15. 孟子離要章上 '16. 孝經紀孝行章第十 17. 論語為政篇

(3)

是不能稱為孝的。前人常說做子女的應當「承歡J '就是宜使丈母高興的意思。老萊子的戲蝶娛親, 也無非是使父母高興的一種方式而已。

幸行意義的分析

我們今日來討論孝的問題,重要的是能以客觀的態度來進行分析。我們自然不可能要求大家做照 兩千年前的方式去行孝,但也不宜因為某些觀念在時間上古老一點,直是完全否定它的意義和價值。我 們不肪試君從心理學的觀點,來分析上述幾項「孝行」的意義,來操討古人為什麼強調孝邁的原因。 (1)矗寧是聾子女曼擅自身,並囂買賣自載的免分發Jl-上面曾指出:古人很重觀子女對於身體的 愛護, í究母唯其E妄之憂J 18 就是勉勵子女使自己免於疾病之意,而「揚名顯親」則是希望子女能有所 成就。這實在是和子女本身的需要是完全配合的,似不能算是過分的要求。 D.

Snygg and A. W.

Combs 二氏(1947) 在論及人額的需要時,認為所有的需要均可歸納成為一項,那就是「保全並且發

展主觀的自我J0

K.

Goldstein

(1957) 也認為「謀求自說充分發展J

(self

actualizatiou) 乃是人頭

行為的主要動機 (master

motive)

0 還原是不難瞭解的。凡是有生命的個體,一方面需要保衛它的 身體,開時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生長,把其本身所具備的各項晶質,遲漸施表現出來,並且要使之 獲得克分的發展。 Erich Fromm 氏 (1947) 對於遠點,會有很好的說明:他以為要求生存是與生 俱來的特性,而生存與發展個體的特質乃是同一回事;所有的有機體,都有發展的特殊潛能的先天傾 向。實際上今日教育的設施,也是配合此項基本需要的。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安排適當的環攪和輔導, 使正在生長中的見童和青年,得以克分發展其身心的潛能。保護乃是發展的必要躲件。今日說們實施 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不也都是在教見童與背年知道如何保護他們的身體,使其兔於書長病和傷害嗎? 孝經上雖然提出了要子女愛護自己的「身體聲膚 J '但並不是僅限於身體而言,而是指整個的自 己。能愛護自己,珍惜自己的人,才會努力去謀求完賣自己、發展自己。西方學者成認為 rself regardJ 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也是間樣的理由。筆者數年前曾為文述及此點,並呼籲我們應培養 兒童及青年愛己的精神(黃堅厚,民五六)。因為唯有愛己者輸能愛人,也J概有愛己的人能樂意接受 社會的規範。我們可以根樺逅代人格發展的理論來閻明這些,不過難得的是我國先哲們已早在兩千餘 年前論及了。 (2)童學乃是使子女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一一兒童出生後,通常最先接觸到的人就是他的失母,親子 關係也就是所有人間關係的起點。兒童要在和父母相處的情況中,學習認識別人的面貌、瞭解別人行 為和語言的意義,同時也學習如何表現適當的反應。典人相處的基本原則,就是要能瞭解別人的需要 ,問時在可能的情況下,給于耳其幫助對方獲取滿足。孝行中的「尊敬、華養、承歡J '所指的也就是 這些。尊敬是不用多作解釋的;奢華通常是供幸父母飲食,也可泛指所有身體方面的侍牽;而承歡則 是設法使父母高興,使他們在心理方面的需求有滿足的機會。嚴格說來,這並不祇是對父母廳有的態 度,而是對所有的人皆當如是。 這種處人的基本態度,自以愈早建立愈好;而事實上兒童與父母的關係'是會影響及其日後對人 的態度的。因此教見童自幼對父母表現適當的態度和行為,是很具重要性的。而且在一般情形下,文 母對於幼年子女,都是愛之、撫之、育之,使後者的需要,多能獲得滿足,因之易於建立良好的親子 關係;有了這種關係為基髓,所謂「孝行」也常是于女極自然的反應,這些反膳又會為父母的「愛」 所增強,就將習以為常,而無領加以「嚴格訓練」的了。 行為學習的頓化作用和轉遷,是研究教育者所熟知的現象。古人之所以強調孝行的重要性,一部 分可能是重視那些行為模式的推廣和轉運的教用。孝艦上孔子說得很清楚 í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 18. 論語為政篇

(4)

為人失者也」。文曰 I君子之事親季,故忠可移於君,

...J

19 這都表示孝行不止於父母,也不止

於在家庭之內,而是希望它能擴而充之,可以及於所有的人間關係。如是「孝行」就常被視為一般人 間關係的預測敷:標,正同今日行為學者以幼年親子關係作行為發展的預捌敷標有類似的意義。

(3)孝行是要使子女聲個行,有良好的適應一一嬰見在出生之際,還是一個純生物性的個體,而後

還漸社會化,慢慢地接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成為社會性的個體。如果用佛洛伊德的說法,見章是由一

個純由本我 (id) 支配的人格,而先後有自我 (ego) 及起我 (superego) 的發展,終於形成一個由三 方面共同支配的人格,而其行為也要受到現實原則與道德原則的限制了。:!!t國古人雖不倡精神分析說 ,拇也會注意到人格發展與行為社會化的歷程,而用「禮」字涵蓋了現實限制和道德說範二者,孔于 會強調禮是行為的基本守則,所以有「非種切麗、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種幼動」的指示。當孟懿 子向他間孝時,他很矗鬆地說了「無違」兩個字,意思是說無論生前的事率和死後的祭葬祇是不違體 就行了。說得再廣泛一點:在各樣事法拉禮法行事,就是行孝,並不一定是在對女母的行為上。曾于 更明白指出 I故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幸也;罷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 戰陣無勇,非孝也。 J 2。這種列舉的,祇是舉個而已。實際上就是所有各方面的行為,表現得不對, 都算不孝。這也就是會子認為行孝聽不厚親的道理,賞、師孝殼的子女,在各方面的行為上,都會右良 好的表現,不會有任何事使父母蒙受羞厚。他要是做官,必定是個賢明盡職的官吏;他要是從哦,必 定是個勇敢衛國的軍人;他要是做老百姓,必定是個莊敬自強的國民。這些行為與父母並無直接的關 係,原祇是子女本身立身行事的情況。但古人都將之列入孝行之內。從這個角度君 I百善孝為先」 這句話,就不難暸解了。所以古人才將孝祖為「天之經也,地之義也J

'

I德之本也 J '而認為它是 一切行為適應的基礎。換句話說,勸促于女行孝,並非一定會讓父母獲得了什麼;而實在是促使子女 在其整個行為有健全與良好的發展。

目前膏少年對於拿過的看法

在論到孝道時,一般成認為今日世人都不復重祖孝道,青少年們為尤然。但此種想法迄未獲得驗 誼。筆者為求對此有實切的暸解,會於本年三月末以簡單問卷一種,調查育少年們對於孝道的意見。

問卷中共有八個問題,讓被試表示:在現代社會中,子女對父母行孝的必要性和困難的程度,並列舉

在一般人所說的孝道中,最不合現代生活觀念、最不易實行、和他最不贊成的是什麼?再讓他們在十 等分量尺上評定自己對父母盡孝的情況,最後請他們寫出三種最重要的「孝順的行為」。問卷填答時 量要-向丈母矗擎的必要性

人數|百分比|人數 l百分比|人數|百分比|中中|中

l 完全沒右必要 l

1

2. 沒有太多必要

1 I 0.15

6

3. 仍然有些必要

83 I 12.08

51

4. 仍然十分必要

6Oli87們

253

19. 孝經廣至德章第十三,廣鐵名章第十四 20. 大戴禮記曾于大孝第五十二

0.321

O

1.

931

O

35

8

1.3

163

~

學|中 學

(5)

均不須記名,使作答者可自由表示意見。接受調查的對象計有園中學生687人,高中學生311 人,大專 學生 198人。各組男女人數夫略相等。革將所得皮暉,摘要陳述於次。 1. 盡萃的必要性一一對此一問題,受調查者可在「完全沒有必要」、「沒有太多必要」、「仍 然有些必要」及「仍然十分必要」四個答案選一作答。各組學生的反應情況有如表一。 照上表所示,一般背少年幾乎都認為在現代社會中,對女母盡孝仍然是必要的。在整個數逾千人 的樣本中,只有極少數幾個人持相反的意見。而國中學生在還方面的反暉,顯著地超越了高中和大專 學生,至於後兩組之間,都沒有什麼差異。 2. 行擎的困難程度一一此一問題的四個答案是 r十分困難無法行孝」、「有些困難」、「略 有困難,但無多扮再」、「沒有困難」。各個受調查者可選一作答。照表二資料顯示,大多數背少年 都認為在現代化生活中盡孝道無多困難,不過如果說分組的反應來君,園中學生認為盡孝的困難最少 ,高中學生認為盡孝的困難較多,而大專學生中認為「有些困難」的比較更多。三組之問題相互的差 異都到7統計上顯著的程度。 現代生活中行擎的困難程度

1 十分困難

.無法行孝 2. 有些困難 3 略有困難 .但無多紛轉 4. 沒有困難

中 I*---WI面一再高一天1 大國

(人數 lZ J 入對 [Zl 中中 i 中專 l 專中

:;:i

心:;l 心;lz 叫 =15.61\χ

P<

.

05|

P<.OOl

P<.OOl

91

'、 J 弓, LM 戶 3ro

..

nyno -d 吋 L

123

%

46

.4

3

要三

數 i

165

319

2

27

89

201

3. 對「首善掌.先」一語問買賣的程度一一對此一問題,受調查者可有三個答案供其選擇,那就 是 r不同意」、「部分同意」、「完全同意」。由衷三中數值顯示,三組中還答「不同意」者極少 ,園中組和高中組學生對該語句「完全同意」者均超過半擻,在分配上兩組間沒有顯著差異。大專組 期還此答案則低於半數,其與國中、高中兩組的差異,均具統計上的意義。 對「冒醫學屬提」一語間囂的程度 要三 s 國 中

人數 1%

1.

601

l 不同意 l

11

4

4

2.02

x2=

1.00:

x2=4.34~.

l2=

1O

.28

262

38.14

130

100

50

.5

1

D.8.

的5i

kOI

2. 部份同意

札曲|

3. 完全同意

414

60.26

177

56.91

94

47.47

4. 對於量事情濟的自我評量一一當遣些背年對自己向女母盡孝的情祝進行評量時,他們都給了 自己中等以上的分數,但詞也不太高。(該十點量尺上最低為 1 分,表示最不孝順;最高為 10分,表 示十分孝順〉園中學生自評均數為6.闕,高中學生自評均數為6.75 ,大專學生自評均數較高,為7.25 。 這種結果是不難瞭解的。受調查者均為在校學生,平曰:犬概也不會有什麼「不孝順」的行為;在中國 社會裡'孝親仍是社會重觀的行為,也是一般學校所常列為德目的,因之絕大多數都能在女母面前有

(6)

良好的反應。至於自評分數不高,乃是意料中事。在拉國人向重謙虛,在作自發評定時,恆不肯給高分 ,沒有人會自稱為「孝于J '正同人們不會稱贊自己「聰明」讀「美麗」一樣。筆者在過去的研究徑 ,就會發現我國會年在自說評量時,給分較蘇格蘭青年自評為低,曾指出這和文化因素顯有關係(黃 堅厚,民六三)。 5. 不持合現代生活觀念、不屬實行、及最不贊成的「孝衍」一一這些都是開放式油開題,由受 調查者自行填答的。其出現次數最多的反暉,可見衰四: 會年們.. r不持合現代生活J ,、「不屬實行」、及「最不贊成」的舉行

l 閩中生(高中生 1

z

l 絕對順從,百依百順

(

絕對順從,百依百順

1 合 l 傳宗接代 i 傳宗接代

!

1

由父母安詳婚姻

J

物質方面的春養

i

!

物質方面的擎養 「二十四孝」中的掌行

里 l 和女母岡居一處

(糊由父母安啡

|

絕對順從

(

絕對服從

(

和失母問屑一處 l 經常表現愉快的面容

|

使父母快樂、眾歡 | 和文母同居一處

|

擎養女母

!

使女母快樂、承歡

i

得好成績以表示孝順

!

顯親揚名

i

l

絕對服從

物質芳面的奉養 l

傳宗接代

| 天下無不是的失母 | 「二十四孝J 中的斬

(

生 耙對願徒,百依百順 傳宗接代 和父母同居一處 芥連進 物質方面的牽養 絕對順從 和父母問居一處 晨昏定省 不遠遊 使女母快樂、承歡 學

要回

不易實行者

絕對順從 物質方面的春養 天下無不是的女母 由女母安排婚姻 傳宗接代 絕對順從 物質方面的牽養 和父母間居一處 由父母安韓婚姻 賺犬鐘以表示孝順

個人最不贊成者

從表四上,我們可以察見背少年們對土述三個間題的答察,是頗為一致的。他們所認為「不符合 現代生活觀念的孝行J '也就是他們認為在今日「不屬實行的掌行J '也就是他們「最不贊成的孝行」 。這個事實倒是頓令人告慰的一個現錄。因為遣表示背少年之所以不贊成某些行擎的方式,主要的是 由於在今日的生活情況下不易實行;他們認為某些行為不椅合現代生活觀念,也是基於同一理由。換 言之,他們在基本態度上並沒有不主張向父母盡孝之意,而祇是顧慮到實際實行時的困難而已。 如果我們再細察表四內所列擎的項目,更不難君出它們在實行上確是有其困難。胡如「絕對順從 父母,百依百順」一項是出現次數最高者。青少年們指出:文母們的君法和意見,不一定是完全正確 的,子女位難完全服從,也不應「盲從」或「屈從」。很多背年更說明:今日社會情說變遷甚缺,新 知增加甚遠,老年人對很多事不一定知道,他們的意見自難層盡善盡美。 同樣地, r和父母間居一處,以便待李」也是被認為「不易實行」的一項。背年們列擎的理由也 至明顯:由於工作和房會的情視和過去不間,子女常因就業而必須離開父母,單獨居住;問時今日的 房舍多數是為該心家庭設計的,也不甚適合「三代同堂」的理想。和這有連帶關係的是「矢母在,不 遠道」的原則,也不適用於今日;而「承歡膝下J '事事討矢母歡喜,也是不易於做到的。 另一個被提出來的「季行J '是「傳宗接代J '因為過去會將「無接」列為三不孝中之最犬脅。

(7)

但是今日社會倡人口政策,生女生于聽聞等觀之。沒有人能保霞在「兩個孩子恰恰好」的原則下,文 可兼顧「傳宗」的責任。 此外「物質方面的春養J 是女家共同列舉的一頃。園中學生認為遺種孝行有困難,是由於他們備 在求學階鹿,未具生產能力,實無力以牽甘冒。高中及夫專學生則多指出給予父母物質方面的滿足, 並不一定能代表孝敬欠母的意思。因為那並不一定能滿足女母心理土的需要。部分背2年並謂若干人以 為祇要「按時寄錢給失母,就是孝順 J '實屬不正確的觀念。 事實上會年人對於土述那些行孝的方式,不袁寶間,是不必責怪的。因為其中若干事項,並芥是 季造中所要求的。飼如「絕對順從父母」就原非必要的條件。當骨子提出「從失之令,可謂孝乎」遣 個問題時,孔子連聾作了否定的答覆,並且明白指出 r故嘗不義,則子不可不學於女 J 因此完全 聽從究命,不能算是孝;育年們不贊同「絕對順從女母J '不但是與孝邁不相連,而且芷是行孝。 再如「物質方面的牽聲 J '也並非孝行中很重要的項目。關於遣點,前面已略述及。會子說道: 「孝有三:大有E尊親,其次不悸,其下能養」。顯示擎養並莽撞重要的事。而且從前面所引孟子評述 骨子家兩代奪養父母的情形時,可以君出孟子頗為種觀「口體之養」。所以不贊間強調「物質方面的 擎養J '乃是合理的態度。 至於「和父母間居一處J 和「不遠遊 J '在以往農業社會中白無問題,而在目前工業社會極,人 們由於工作的關係,流動性犬為增加,子女常須離開矢母,外出求學說就業,故難再遵守那兩項原則 。而在現時生活設備下,一般家庭對人克的需要巴大為藏低,子女離家不致增添父母生活的困難;加 上變通便利,連道已經是夫家習以為常的事,女母已不再為連遊的子女擔憂;而在外鄉的子女也常可 隨時返回家來。何況古人所強調的是「游必有方J '只要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向就可以了。因此過去 按現為嚴重的問題,今已不再構成困擾,那麼它們在孝行中的重要性,自亦不如往昔了。 因時代而改變得比較明顯的,可能是對「傳宗接代J 的君法。古人認為「不幸有三,無後篇大」 '是唯.;"&斷了祖宗的祭起之意。現在家庭流動性犬,一般人對於吞火延續一事,已不若從前重觀;再 衰草膏年們..重要的舉行

園中生(

1.牽養女母,使他們過愉快的!

晚年 (8) 2.聽從交母的教誨(1) 3. 幫助做家務,減輕父母負擔!

(2)

4. 間功讀書,以好成績顯輝矢 母 (4) S. 順從文母的心意 (9) &注意自己的健康,以免失母 撮心 (10) 7.便失母高興快樂,不惹其在 氣 (3) 8. 關心失母的起居健康 (11) 高中生 1.順從女母的心意 (2) 2. 關心女母的健康、起居 (4) 3. 使父母高興、快樂、不意其 生氣 (5) 4.聽失母的話,不頂嘴(1 0) S. 幫助家務,誠少父母勞苦

(1)

6.和顏悅色地牽養女母 (9) 7.努力讀書 (3) 8.光耀鬥楣以顯親 (11) 9. 父母111\-喚,立即答應 (6)

I

9. 保持家庭的和諧,與父母常

!

聊天 (6) 10.出們,回家稟告父母(

5)

I

10.究ß III\-喚,立即答應 (7)

大學生

1.擎養失毋,使其次食無缺

(1)

2. 聽從究母的意見 (2) 3. 留意究母健康、起居情況

(3)

4.學有所戚,以顯失母 (9) S. 不讓矢母為自己撮心、搶憂

(5)

6. 便宜母艦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8)

7. 體諒父母的心意 (6) 8. 儘可能依父母的顧單行事

(12)

9. 不做對不起父母的事 (1月 10宿空多陪伴失母 (7) *表中各句首之敏次為各該組男生反應次數之等級,次數最高者為 1 ,括弧內數字為同組女生反應次數等級。

(8)

加上人口政策的實施,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很多人對于闊的君法,己和過去甚不相同。背年人認為 「無後」不宜觀為本素的行為,是頗值得同情的。 6. 曹年們..重聾的掌行一一還是問卷土最後的一個問題,要求受調查者照自己的意見寫出三 項重要的「孝順行為」。現在將園中、高中、大學三組學生所列事項中次數最高的幾項列舉於表主: 照上表所示,我們立刻會注意到兩個有趣的現象:一為各組青年所列舉的項目,夫都十分相近; 其次則是各組男女兩性的意見,甚為一致。這表示在我國社會中,大家對於向女母行孝遣件事,不惟 在原則上都能接受,而且在行拳的方式上,都有頗為一致的看法,即使在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土彼 此相殊的青年,其所認為重要的幸行並沒有多少出入。這實是很值得重觀的一項事實,能讓我們君出 兩千多年來,我國社會各方面對孝遁的宣揚教導,實巴產生既廣且潔的教果。 在整理歸納遺些資料時,我們儘可能保存受調查者的原意,避免在歸頓時損失了他們所提出的主 要行為。筆者之所以重視這些實科,乃由於它們是背少年們自己的意見,是他們自己認為重要的行為 ,也就將是他們所顧意表現和樂於表現的行為。將這些意見提出來供一般背少年們參考,自然比由成 年人所提出的要更恰當,更容易被接受些。因為既為他們所列舉,在實行上應是沒有多大困難的。 如果將遣軍青年人的意見,和本文前段所述說國經書中的孝道相比較,將會發現兩者頗相胞合, 沒有什麼明顯抵觸的地方。還可能是許多人所未料及的。近年在談到幸遇時,會有少數人士認為在現 代社會生活形態下,向父母盡量乎是「不可能」的事,是會受到背年人所「抗拒」的。他們在作這種論 調時,參數係憑藉直覺,並沒有事實為依揮。從此次調產所得,證明那些少數人的君法是錯誤的。目 前的育年對於向父母盡孝遷回事,隊拇對少數行孝的方式有異議之外,並無枕拒的態度;而且他們所 認為重要的孝行,從實質上來說,和古人所說的孝道並沒有什麼差距。這位乎顯示了兩個事實:第一 :按國經籍所霄孝道,雖然始自兩千餘年以前,但其主要意麓,和現代人閉關係及行為發展的觀念, 並無很多抵觸;因此仍可為今日背年所接受。第二:接受本研究調查的背年,生活在今日的社會中, 頗受西方思想的衝擊,但仍能體會到對女母盡孝是必要而且無多困難的。近年圍內學術界人士關心我 國社會及文化發展的問題,認為我們應在各方面力求現代化,這白是夫恆地義毋庸辯說的。不過也有 少數人在鼓吹現代化時,受了兩分法的精制,將「現代的J 和「傳統的」視為兩個絕不可相容的兩個 範疇,是五相對立的;因此他們認為在現代化的生活裡,所有傳統的觀念和行為模式都不應該存在。 他們強調新的觀念和行為模式,認為祇有新的觀念和行為模式,才是可以和現代化生活相符合的。事 實上這種極端的想法之有夕之正確,是至為明顯的。在本研究調查中,青年學生所表現的態度很值得重 觀:他們很率直地指出某些「孝行」不符合現代生活觀念,指出了某些「孝行」今日本易實行,也指 出了某些「孝行」是他所不贊成的,但卸並沒有因此而否定了整個孝遁的價值與可行性。置正是公允 的態度,也是合理的態度。 有人也許會認為將某些觀念讀行為方式冠上「新」的標幟,讀會容易被人所接受些,用意倒也無 可厚非。但這種做法並不很理想。說們應該鼓勵一般人遇事捧取懺恩賜辨的態度,對它有了明確的瞭 解之後,再決定是否接受,而不僅根揮其外觀識標記來定取捨。對青年學生,似更宜冒11聽其揉取遣種 明辨的態度:認識其所接觸的事物。無論它是具體的讀抽券的,傳統的讀現代化,都當以審慎的態度 子以研察,作有系統而無成見的分析,這才是科學研究的態度;也正是現代背年應當學習的態度。 結語 「百善孝為先」遺句話,在我國兩千多年來是六家所率為至理的名言。在今日社會結構形態和生 活方式已有明顯變異的時脹,這旬話是否仍能存在呢?為7 回答道個閑題,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從心理 學的觀點,對拉國經籍上所論孝邁進行探討。發現古人所倡孝行,祇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以失母或

(9)

親子關係為對家的;而大部分姆是包括了子女本身的發展、人閉關係的調適、及一般行為適應的原則 。實乃子女立身行事之道。不過古人統以「季造」稱之。就其基本原則霄,是聽不受時間限制的。在 向園中、高中、大學學生的問卷調查的結果,也證現了遣項事實:今曰:夫多數青年均認為在現代生活 中,對父母盡孝仍有其必要性,也無多大困難;他們難對部分過去認為重要的孝行,持有異議,但對 於整個擎的觀念,是樂於接受的。本文也將青年們認為重要的學行,列舉出來,供一般參考。

參考文獻

黃堅厚:培養愛己的精神孫亢奮等編:現代教育論叢開明書局民五七年 黃堅厚:應用語義辨別法比較中國及蘇格蘭背年之社會態度割驗年刊第二十一輯民六三年 39-47頁

Fromm

,

E.

Man for

hims叫f,

1947

,

119-12

1.

Goldste妞,

K.

The organism

New York: American Book

00.

,

1939.

Snygg

,

D.

& Co

mbs

,

A. W.

lndividual behavior.

1st ed.

,

Harper

&

Row

,

1947.'

耐記:本文中調查資料之收集,參承林清山教授、吳武典教授、張文哲先生、及本系系主黃稿、 申苦虹、陳淑漠、要玉貞、李燕萍、施麗姐、奧克螂、張曉燕、謝錦霞、筒鳳婦、王勝賢、

(10)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7,

10, 11-20.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hina.

FILIAL PIETY FROM PSYOHOLOGIOAL POINT OF

vmw

CHIEN-HOU HWANG

ABSTRACT

Filial Piety

,

one of the main teachings of Confucius

,

has often been regarded as the

proper ways a ch

i1

d shows his love and respect to parents. An analysis of this concept

in the old classics (e.g. Hsiao Ching or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and others) from the

psychological viewpoínt

,

however

,

reveals that filial piety deals much more than mer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It

involves the principles of self-development

,

gener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one's everyday adjustment. It seems that filial conducts

,

when

performed with correct understanding

,

would not cause inconvenience or

di伍culty

in

modern family life. A survey with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reveals that over 85%

of Chinese adolescents feel that filial piety is still necessary in modern societies. Their

suggestions concerning its practice is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Variables such as age

,

sex

,

and

educatiom主1 !It~tnll h~vf' r.~n!lf'rI 1; 什1 1" rlHff'rf'n r.f'電 ;n lIlIr.

h

or、1n;nnq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兒院門口,A 一直是孤單的 一個人生活著,直到上小學 的時候認識 BC 這兩位好朋 友,ABC 之間的關係就像家 人一樣,之間一點秘密也沒

星雲大師演講中常提到「我是佛」的觀念,在佛學理論中談「眾

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說得頭頭是道。遺憾的是大都沒有實證

從幾何圖形上來看,所有指數函數,在 (0,1) 的切線斜率恰 好為一的函數也只有惟一一個,因此

第二位是慈惠法師, 1934 年出生,宜蘭人,1965 年出家,同年

綜合不同說話者觀點、論點」,在初中階段,可選用較簡單的

年青的學生如能把體育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便可提高自己的體育活動能

從地理位置上作一觀察,中國可說是「東盟」最親密的近鄰。「東盟」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大致上分為兩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