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嵌入式電腦產業之供應鏈整合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嵌入式電腦產業之供應鏈整合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 學位學程) 碩士論文. 嵌入式電腦產業之供應鏈整合與績效關係之研究 政 治. 立. 大. ‧. ‧ 國. 學. -以 A 公司為例.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nd y. Nat. er. io. sit. Performance in Embedded Computer Industry n. v -Case aStudy l C of Company ni A. hengchi U. 指導教授:李易諭 博士 研究生:梁博雅 中華民國 107 年 6 月.

(2) 致謝 大學畢業後工作數年,再次拾起書本學習,是對自己有更高的期許,也希望 能學有所用,這兩年多的學習十分精采紮實,無論知識、思維與視野都提升到了 新的高度,感謝政大企研所的所有老師,以及一起學習的同學們,有你們讓這個 學習的旅程更加充實。 本論文的完成,衷心感謝指導教授李易諭教授的悉心指點,從題目的確定、 架構的建立、個案的探討與結論等,無論是細節的修正到論文之完成,以耐心和 細心給予指導,突破原有之盲點,不斷的提升我思維之高度,在論文或是職涯上 面都給我許多建議與方向。感謝擔任本論文之口試審查委員廖森貴教授及韓志翔 教授於口試當天給予指導,讓此研究論文能更加嚴謹確實。也特別感謝擔任我訪. 政 治 大 談對象的同事們,因為有你們的協助,才有本論文的誕生。 立 ‧ 國. 學. 最後要特別感謝我親愛的父親及家人,因為有您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在生. ‧. 活上無後顧之憂,心無旁騖地全力衝刺學業。也感謝身旁的好友們不斷的加油打. sit. y. Nat. 氣,你們的鼓勵成為我前進的動力。這本論文的完成象徵著人生里程碑的抵達,. n. al. er. io. 也將開始新的旅程,期盼更成長的自己能在工作、家庭與人際都可以為身邊的人 帶來正向的改變。. Ch. n engchi U. iv. 梁博雅 謹致於政大 2018 年 6 月 6 號. I.

(3) 摘要 嵌入式電腦產業的產品生命週期平均較長,需求量不高,需要品質穩定與長 期供貨, 在供應鏈的管理策略上,會與一般消費性電子產業有些許不同,而本研 究的探討案例為自有品牌專案,運用到了電子商務與線上社群等新興的資訊整合 方法,相信對於供應鏈管理的意涵上有其值得探討之處。 本研究探討供應鏈整合對於供應鏈績效之影響,在文獻探討中,供應鏈整合 的構面分為與供應商、與客戶以及內部整合部分,結合文獻中提到的供應鏈管 理, 並連結到 SCOR 模型中的績效評估指標,帶出本研究將探討的供應鏈整合作 法。 本研究以質化之個案訪談法,以嵌入式電腦公司之自有品牌產品線為研究對 政 治. 大. 立 象,探討在專案管理面向裡, 供應鏈整合對於供應鏈績效之正向影響。本研究發 ‧ 國. 學. 現在專案管理中,除了在研究架構裡提到的供應鏈整合,在實務上各功能單位所. Nat. y. ‧. 引導之供應鏈整合,對於績效有正向的影響 。. io. sit. 研究最後針對三個不同的供應鏈整合構面,整理專案管理中的供應鏈整合作. er. 法中,於 SCOR 績效指標之直接與間接之影響,並且針對結論提供相應之建議, a. n. v l C ni U h 期盼在實務中的供應鏈整合與管理有所助益。 engchi. 關鍵字:供應鏈整合、供應鏈管理、嵌入式電腦、供應鏈績效. II.

(4)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product life cycle of embedded industry, it requires stable quality performance and long-term supply, this will differentiate the supply chain strategy from 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As this study focus on a private brand project of the company, it has applied some knowledge sharing methodologies such as e-commerce and online communities, it would be worth to explore and implication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facet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suppliers, customers, and internal integr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linked to the performance. 政The治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the SCOR model. above大 review brings out the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method which will be 立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 國. 學. This study uses a qualitative case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mbedded. ‧. brand company's own brand product line, and explor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upply. sit. y. Nat. chain integration on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 scope. This. er. io. study finds that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o the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n. a. v. i l Cthe supply chainnintegration mentioned in the research framework, in practice guided by. hengchi U. each functional uni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In the conclusion, the study focused on three different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facets, collated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pacts of SCOR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the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method, and providing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in the conclusions.. Keywords: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mbedded computer,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III.

(5) 目次 致謝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次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政 治 大.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 國. 學.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4.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sit. y. Nat. er. io. 第一節 供應鏈 ············································································································ 5. n. a. v. l C 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 ····································································································· 6 ni. hengchi U. 第三節 供應鏈整合 ··································································································· 10 第四節 供應鏈績效 ··································································································· 16 第五節 供應鏈整合與績效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3 第三節 個案選擇 ······································································································ 24 第四節 訪談設計 ······································································································ 24. 第四章 個案研究 ······························································································· 26. IV.

(6) 第一節 嵌入式電腦產業 ··························································································· 26 第二節 企業經營環境 ······························································································· 33 第三節 專案介紹 ······································································································ 45 第四節 產品開發過程之供應鏈管理與整合實務 ······················································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56 第二節 對個案公司之建議 ······················································································· 58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建議 ··························································································· 5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59. 參考文獻 ··········································································································· 60. 政 治 大 附錄一 訪談大綱 ······························································································· 70 立 ‧. ‧ 國. 學. 附錄二 訪談內容整理 ······················································································· 7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V. iv.

(7) 表目錄 表 1-1 工業電腦產業近年併購潮 ................................................................................... 2 表 2-1 供應鏈管理文獻整理 ........................................................................................... 9 表 2-2 供應鏈整合構面 ................................................................................................. 11 表 2-3 不同整合構面之供應鏈整合 ............................................................................. 15 表 2-4 供應鏈績效指標 ................................................................................................. 18 表 2-5 供應鏈整合與績效之連結 ................................................................................. 20 表 3-1 本研究探討之供應鏈整合活動與供應鏈績效指標 ......................................... 22 表 3-2 本研究訪談大綱 ................................................................................................. 25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表 3-3 本研究受訪者名單 ............................................................................................. 25 表 4-1 個案 A 公司在研發的投入金額年度變化 ......................................................... 34. ‧. sit. y. Nat. 表 4-2 個案 A 公司的營業收入項目比重 ..................................................................... 35. er. io. 表 4-3 個案 A 公司之近年財務表現 ............................................................................. 36. al. n. v ni C U h 表 4-4 台灣的嵌入式電腦廠商規模與主要市場 ......................................................... 38 engchi 表 4-5 個案公司之 SWOT 分析 ..................................................................................... 40 表 4-6 個案公司在新產品開發階段中的供應鏈整合與其效益之整理 ..................... 54. VI.

(8) 圖目錄 圖 1-1 本研究流程 .......................................................................................................... 4 圖 2-1 供應鏈流程 ........................................................................................................... 5 圖 2-2 企業的內部與外部供應鏈 .................................................................................. 7 圖 3-1 本研究架構圖 ..................................................................................................... 21 圖 4-1 嵌入式電腦產業供應鏈上下游 ......................................................................... 27 圖 4-2 嵌入式產業的五力分析 ..................................................................................... 31 圖 4-3 個案公司之產品線示意圖 ................................................................................. 33 圖 4-4 個案 A 公司之組織圖 ........................................................................................ 41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圖 4-5 矩陣式組織示意圖 ............................................................................................. 42 圖 4-6 嵌入式板卡與示意圖 ......................................................................................... 45. ‧. n. al. er. io. sit. y. Nat. 圖 4-7 本專案之嵌入式系統產品 ................................................................................. 45. Ch. n engchi U. VII. i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台灣素以電子產品之研發與製造技術聞名國際,在台灣有完整的產業供應 鏈,使得台灣廠商在搜尋料件、購買、運輸等成本相對便宜,建構起台灣電子產 業的競爭力。許多科技品牌公司將其產品製造外包給台灣代工廠商,甚至將部分 的研發也委託台灣廠商。這些產品從人們日常熟悉的手機至個人電腦及週邊電子 產品,甚至在非消費者常見的各類產業領域,如運輸、零售、醫療、網路通訊等 使用的電子產品,台灣也是許多研發製造公司的重鎮。 在電子產品當中,可以大略概分為消費性電子產品與工業電腦。所謂消費性 政 治. 大. 立 電子產品為一般消費者熟悉接觸,例如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智慧型手錶。這 ‧ 國. 學. 類產品生命週期短,開發時程短、以大量製造為主要特色。嵌入式電腦則大量的. ‧. 應用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例如安全監控系統、零售 POS、車站購票機台,超商. sit. y. Nat. KIOSK、金融提款機、數位電子看板等等不勝枚舉皆在此列(廖建興, 2010)。這樣. er. io. 的產品生命週期相較消費性電子產品長、開發時間也較長、每一批量的生產數量. n. a. v. l C 少,因為應用的場域的不同,對產品的客製化要求程度高。根據應用場域的環 ni. hengchi U. 境,對於產品的穩定性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須承受大範圍的溫度變化、高 濕度、極劇烈的晃動,長時間在無人的狀況下運作,所以 品質要求極穩定,而下 游系統產品的最終客戶,對產品的認證與採用非常嚴格(莊永順, 2002; 張俊欽, 2016)。讓工業電腦的製造商在原料選用的部分上,需要配合產品特性,選用品質 穩定,供貨來源也較穩定的供應商,因為少樣多量的產品特性,在供應鏈上的管 理需要相對彈性,也因為長期供貨與品質要求的緣故,一旦選用特定的供應商, 就不會輕易更換。對於嵌入式電腦而言,管理供應鏈會跟消費性電子產品有些許 不同。 在產業的收益結構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因長年進行價格競爭的結果,收益在 近年呈現低毛利率的趨勢,而工業電腦產業因為客製化程度高並且量相對較少(翟 大銓, 2004),毛利率普遍較消費性電子產業高。但近期科技產業人工智慧、雲端. 1.

(10) 運算、物聯網、大數據、工業 4.0 等概念的興起與應用,許多分析預測未來趨勢 將擴大工業電腦的產值,以上兩點造成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製造大廠紛紛跨足 工業電腦產業,以合資、併購或認股的方式參與營運。原有的工業電腦廠商利用 消費性電子廠商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提供零組件與製造的成本優勢。樺漢因母 集團鴻海的力量加持,可將產品的價格下殺,訂單模式也由過去「少量多樣」調 整為「中量中樣」,造成產業毛利率有可能下滑趨勢(富邦投顧, 2016)。未來產業 的不確定因素存在,對於經營階層都是如何調整供應鏈策略會是一大挑戰。 表 1-1 工業電腦產業近年併購潮 公司. 被併購或入股者. 金額或股份. 瑞祺電. 38.73%. 樺漢. KCI. 立. NT$ 19.2 億/ 49% 政 治 大. 德國 S&T. NT$ 54 億/ 29.4%. ‧ 國. 學. GPEG. NT$ 3 億. ‧. NT$ 1.6 億. er. io. sit. y. Nat. 研華. Innocore-Gamming. B+B Smartwork a. n. NT$ 33 億 v i l C hengchi Un Box Technologies NT$ 5.6 億. 飛捷 振樺電. KIS. NT$ 33 億. 仁寶. 安勤. 20%. 佳世達. 友通. 8.7%. 資料來源:富邦投顧(2016). 工業電腦起初的應用場域在廠生產製造流程中(Brower, 1990; Stevens, 1989),用於儀器及機器設備之控制、監視與測試,狹義的來說僅限於工業自動化 板卡系統,因此種板卡系統通常遷入在大型機箱中,所以又稱嵌入式電腦(賴俊 賢, 2016),而現在的工業電腦的產品線大致分為板卡,子系統以及系統整合解決. 2.

(11) 方案,板卡又稱嵌入式電腦,國內工業電腦幾家主要廠商皆是以嵌入式電腦為營 業核心(新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 2018; 邱又予, 2013)。近幾年 因為嵌入式電腦產業因其客戶身處在不同領域,不僅提供嵌入式電腦的產品外, 需要配合客戶的產業進行周邊軟硬體設備的整合(Kang, 2016),企業如何從自身出 發,整合產業供應鏈上下游的軟硬體廠商的優勢,成為現今嵌入式產業業者保持 競爭優勢的重要議題。 供應鏈管理與整合策略對於企業的經營績效的影響如何?Li, Ragu-Nathan B., Ragu-Nathan T.S., and Rao (2006)提到有效率的供應鏈管理與整合是可增進組織績 效,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劉宜蓉, 2011)。許多研究也指出供應鏈整合策略可 對經營績效存在正向影響關係(林瓊芬, 2004; 潘信助, 2007; 連苡茹, 2014),供應鏈 夥伴協同關係對於企業經營績效也有正向影響(潘信助, 2007)。但國內目前研究嵌 入式產業的供應鏈管理的文獻不多,希望可以透過本研究探討嵌入式產業常見的 政 治. 大 立 供應鏈整合策略,來分析其對於供應鏈績效的影響,以期對實務與學術皆有助.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 國. 學. 益。. n. al v 因為嵌入式產業少量多樣的特性,顧客對於產品的要求差異大,因應市場的 ni. Ch. hi U. en. gc 變化,企業在研發、採購、製造和產銷的流程必須具有彈性和即時性。故此,產 業業者在供應鏈價值活動中,不僅是內部流程的策略發展,對於上游廠商以及下 游經銷商的管理,都可以連結到供應鏈績效指標探討其效率。本研究的個案研究 對象為嵌入式電腦產業中成立已近三十載的公司,作者將研究企業推出近三年的 自有品牌專案,探討嵌入式電腦產業之供應鏈管理策略,結合績效指標做一整 理,歸納出以下幾項: (一). 就現行個案公司之專案執行實務,從內部整合與外部整合觀點談供. 應鏈整合。 (二). 探討供應鏈整合之於績效之關係。. 3.

(1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主要分為八個步驟,在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後,便確定研 究範圍與對象,開始整理相關的學術文獻,並建構研究架構與假設,在做個案公 司訪談之先,為了能更深入的探討其策略意涵,先做了產業環境調查。在訪談結 束後,分析在不同的商業模式下,供應鏈策略的意涵分析,最後得出本研究的結 果並提出具體的建議。.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範圍與對象.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整理相關文獻. n. al. y. er. io. sit. Nat. 建立研究架構. i C 產業環境調查 hengchi Un. v. 個案公司訪談與搜集次級資料. 分析策略意涵.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1-1 本研究流程. 4.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供應鏈 供應鏈(Supply Chain)通常指一個網絡間有不同組織的參與,經由上下游不同 的活動串接起來,透過這些活動為最終客戶的手中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創造價值。 (Christopher, 2016; Mark & Martin, 2007) Beamon (1998)提到供應鏈是一個綜合許多流程的過程,其中包涵不同的商業 組織(如供應商、製造商、經銷商及零售商)共同合作來獲取原物料、將原物料 轉化為指定的最終產品,以及將產品交付給零售商。供應鏈就是實體物品的往前 流動與資訊的向後流動。供應鏈由兩個基本的綜合過程組成:(1)生產計劃和 治 庫存控制;(2)分銷和物流。. 立. 政.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v. 圖 2-1 供應鏈流程 資料來源:Beamon(1998) 依據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CSCMP)之定義,供應鏈定義為: 1)從未加工的原材料開始到產出最終用戶可使用的成品,供應鏈將許多公司連. 5.

(14) 接在一起。 2)物流過程中所有的材料和資訊交換過程,從採購原材料到成品交 付給最終用戶。過程中所有供應商、服務提供商和客戶都是供應鏈中的一員。 而美國營運管理協會(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 APICS)則提到供應鏈是從材料供應商的原始供應商,到最終客戶的整個製造過程 中,所涉及的組織,人員,技術,活動,資訊和資源的系統。Mentzer et al. (2001)定義供應鏈為三個或以上的組織,直接參與在產品、服務、金流以及資訊 的上下游,從源頭直至客戶。 綜合以上學者與專業機構對供應鏈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供應鏈是由一連串 的活動連接而成,從原物料一直到最終成品的產出,過程中以上下游的形式串接 在一起,不論是服務或是產品的提供者,為提供客戶價值而參與在活動或流程 中,都視為是供應鏈的範疇。. 立. ‧. ‧ 國. 學. 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 政 治 大. 供應鏈管理是一門實務導向的研究,第一次出現的實務相關管理文獻出現在. Nat. io. sit. y. 1982 年(Oliver & Webber, 1982),從那時開始,文獻研究供應鏈管理已有 30 年之. er. 久。事實上,供應鏈管理的根本就是為了要將產品或服務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 al. n. iv. n Ch 給顧客,這當中包含了網絡間的組織、組織間的關係以及前後流程的整合等 i U e. ngch. (Ellram, 1991; Ellram & Cooper, 2013) Ellram (1991)提到供應鏈管理是以組成通路之所有成員之利益為基礎,處理 從供應商直至最終顧客之物料管制與規劃的整合方法。在滿足顧客的需求水準 下,透過網絡間成員的共同規劃與管理,使資源及產能得以充分運用。 Johnson and Wood (1996)研究在供應鏈管理中注重在供應鏈網絡間資訊的分 享,包含供應商、顧客、物流業者及通路商,這樣做可以強化組織間的關係,也 幫助提升供應鏈運作的效率。 Chen and Paulraj (2004)則說明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為了協調物流而進行的活 動,不只是實際物品的流動,也包含資訊流,其活動存在組織內部以及組織間。 其中還提到有幾項因素會影響供應鏈管理:(1)環境的不確定性、(2)以顧客為導. 6.

(15) 向、(3)高階經營階層的支持、(4)供應鏈策略、(5)資訊科技的應用、(6)供應鏈網 絡、(7)管理顧客與供應商之間的關係。. 圖 2-2 企業的內部與外部供應鏈.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Chen and Paulraj (2004) 立 ‧ 國. 學. Li et al. (2006) 研究供應鏈管理與競爭優勢和組織績效間的關係。研究中定. ‧. 義,為了要極高供應鏈的效率,供應鏈管理應該是一個組織內,不同種營運活動. sit. y. Nat. 的組合。而研究結果顯示一個有效率的供應鏈管理可以成為一家公司的競爭優. al. er. io. 勢,也可以改善組織績效。. n. v ni U Vickery, Jayaram, Droge, and Calantone e n g c(2003) h i 提到供應鏈管理,是一連串的. Ch. 活動、功能與系統組織而成,目的是為了要為市場帶來產品與服務。供應鏈管理 應該被視為一個完整的個體或系統。所以在供應鏈中,所有的活動、功能與系統 應該要被整合起來。整合的供應鏈策略會將整合商業流程,視為是為公司的客戶 創造價值重要手段,而這些流程可以超越企業的界線、將供應商與客戶拉近這個 創造價值的流程裡。 Kannan and Tan (2005) 提到供應鏈管理是嘗試整合買方和供應商的決策過 程,以期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有效管理供應鏈被視為縮短交期與材料成本、 提高產品品質和回應速度的驅動因素。供應鏈管理整合生產流程中的物流與採購 功能等,為了要為顧客提高附加價值。. 7.

(16) 近年來的供應鏈管理文獻則提到許多新技術的應用,用以改善供應鏈管理效 率。如 Sarac, Absi, and Dauzère-Pérès (2010)提到 RFID 應用在供應鏈管理的優 勢:(1)改善產品及流程的可追蹤性及可見度,(2)增進流程效率與速度,(3)增加 資訊的準確度,(4)減少存貨損失,(5)透過實時資訊促進管理效率。 科技應用於供應鏈管理的還有電子商務(E-Commerce),根據 Yu, Wang, Zhong, and Huang (2016)電子商務主要區分為兩種模式,B2C(Business to Customer) 與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 前者則是個體購買者前往網站下單後, 企業將商品交付給客人,後者為企業跟企業進行下單,通常金額就為前者模式較 高。研究針對數個知名的電子商務應用實例進行研究,發現電子商務的應用於供 應鏈管理可減少供應鏈的營運成本。在供應鏈管理實務面, 企業會將貨物運送外 包、租賃倉庫等作為節省成本的做法,對於增加營業額也有幫助(J. Li & Ding,. 治 2014)。而 Sultanow, Chircu, and Chircu 政(2016)針對實際案例的研究也指出電子商. 大 立 務的應用可以減少庫存與降低成本,電子商務也幫助企業達到更高程度的供應鏈 ‧. ‧ 國. 學. 整合(吳佳蓉, 2017)。. 近幾年的文獻則多提到大數據(Big Data)與商業分析(Business Analytic)於供應. y. Nat. er. io. sit. 鏈管理的應用,Wang, Gunasekaran, Ngai, and Papadopoulos (2016)說明大數據分析. n. 近年來在供應鏈管理逐漸受到重視,並且幫助企業提升總體績效 (Schoenherr & a v. l C ni U h engchi Speier-Pero, 2015)。供應鏈管理容易遇到的議題為不效率及浪費,像是運送延. 遲、高漲的油價、供應不連續以及不斷增加的客戶期待。企業需要大數據與商業 分析的技巧,來幫助供應鏈管理提升可見度、彈性、流程間的整合及更有效率的 管理需求及成本的的變化(Genpact, 2014)。 本節所探討的供應鏈管理,從早先的研究裡可以發現並不單純只是單一組織 為了傳遞各戶價值而進行內部價值活動,也包含與組織與組織間的流程整合,先 從內部的流程整合開始著手,從而成功的將外部的供應商以及合作夥伴納入到供 應鏈管理的範疇內,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近年來的供應鏈管理文獻,則多專注 在如何運用科技,來幫助供應鏈管理更有效率的進行決策。前述包含 RFID、電 子商務以及大數據分析來增進供應鏈運作的效率與減少浪費。就下表來整理本節 所提到的供應鏈管理文獻來做一總結:. 8.

(17) 表 2-1 供應鏈管理文獻整理 文獻提出者. 供應鏈管理內容. Ellram (1991)、 Ellram. 供應鏈管理為組織內部與組織間的流程整合。. and Cooper (2013) Ellram (1991). 提到供應鏈管理是以組成通路之所有成員之利益為基 礎,處理從供應商直至最終顧客之物料管制與規劃的 整合方法。. Johnson and Wood. 重在供應鏈網絡間資訊的分享,包含供應商、顧客、. (1996). 物流業者及通路商. Chen and Paulraj (2004) 供應鏈管理應包含整合供應鏈中的物流與資訊流 供應鏈管理為整合組織內各種流程活動,並延伸至組 立. 學. ‧ 國. Li et al. (2006). 政 治 大. 織外部。. ‧. Vickery et al. (2003). 供應鏈管理為一連串的活動、功能與系統組織而成,. y. Nat. al v 供應鏈管理是嘗試整合買方和供應商的決策過程,以 ni n. Kannan and Tan (2005). er. io. sit. 目的是為了要為市場帶來產品與服務。. Ch. hi U. en. gc 期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物流。 Sarac et al. (2010). RFID 應用在供應鏈管理終可幫助提升供應鏈的績 效。. Sultanow et al. (2016). 電子商務於供應鏈管理的運用可助於提升企業經營績 效,如庫存的減少。. Schoenherr and Speier-. 供應鏈管理與大數據分析的結合在近年來逐漸受到重. Pero (2015). 視,並且幫助企業提升總體績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9.

(18) 第三節 供應鏈整合 在前述的供應鏈管理研究文獻裡,數篇文獻指出供應鏈管理的範圍不僅僅是 供應鏈的組織之間,甚至連組織內部的流程都算是供應鏈的環節。其中 Ellram (1991)、Chen and Paulraj (2004)、Kannan and Tan (2005) 都提到供應鏈管理是流程 與組織間,物流及資訊流的整合。Vickery et al. (2003) 強調供應鏈的整合應該從 內部的流程整合著手,進而整合至外部的供應商與客戶。 Cooper, Lambert, and Pagh (1997) 、Ellram and Cooper (1990) 提到供應鏈管理 整合了從終端使用者到最源頭供應商之間的所有商業流程,包含提供產品、服務 以及資訊。 新產品開發就是一個很好的供應鏈整合範例,所有的商業流程包被包 含在其中,如行銷與市場的發想、研發實際產品的內容、製造物流以及財務募資 等方面。而除了內部流程的整合,為了讓產品快速上市,整合外部組織也是重要 治. 政. 大. 的環節,包含在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就與供應商甚至與供應商的供應商合作。 立. ‧ 國. 學. Whitten, Green, and Zelbst (2012) 提出在供應鏈管理是不僅整合內部生產、行. ‧. 銷與財務等價值活動,還要顧及供應鏈中所有夥伴的價值活動。供應鏈應該要專. Nat. sit. y. 注於最終消費者的市場,並要有能力對於市場的變化做出回應。供應鏈中每一個. er. io. 組織的成功會影響整體供應鏈是否能快速回應,調整組織中的行銷、製造與財務. al. n. iv. n Ch 策略來達成上述目標。以上的研究都顯示供應鏈的整合應該從內部的流程整合著 i U e. ngch. 手,進而擴散到外部的組織整合。 前面整理了文獻中提到的供應鏈整合的內涵,而整合的構面由以下的文獻可 以知道:Morash and Clinton (1997) 提到提到內部的整合橫跨了運輸、採購、製造 與銷售,目的為了要提高客戶的價值與滿意度。而外部的整合則是經由原料商, 製造商與顧客間的整合,來達到較佳的績效表現。Vickery et al. (2003)則提到大致 上可以把供應鏈整合分為以下三種:企業的跨功能整合(Cross-function integration)、與顧客的整合(Customer integration)、以及與供應商的整合 (Supplier integration)。在 Rosenzweig, Roth, and Dean (2003)研究針對消費性產 品製造業,發現整合程度越深,越具有競爭優勢,而研究將供應鏈整合分為四種 類型:跨功能整合(Cross-function integration)、供應商整合(Supplier. 10.

(19) integration)、配銷商/零售商整合(distributors/retails integration)與顧客整合 (Customer integration)。 Zhao, Huo, Selen, and Yeung (2011)說明供應鏈整合涵蓋內部的整合與外部的 整合,內部的整合是啟動外部整合的關鍵,因為企業必須先發展流程、資訊或系 統的內部的整合,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外部整合(Vickery et al., 2003)。 表 2-2 供應鏈整合構面 作者與研究發表年. 整合的構面. 度 Morash and Clinton. 內部的整合與外部的整合. (1997). 治. Vickery et al. (2003). 政 內部的整合、與顧客的整合、以及與供應商的整合 大. Rosenzweig et al.. 內部的整合、供應商整合、配銷商/零售商整合、與顧客. (2003). 整合. Zhao et al. (2011). 內部的整合與外部的整合. 立.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n. al 資料來源:黃泰維 (2012)及本研究整理 iv. Ch. n engchi U. 綜合以上研究結論,本研究將採用 Vickery et al. (2003)之結論,將供應鏈整 合分為三個區塊:企業的跨功能整合、與顧客的整合以及與供應商的整合,來探 討個案公司的整合策略。以下就文獻來探討不同整合構面的供應鏈管理策略: l 與顧客間的整合 Lau, Tang and Yam (2010)在本篇研究提到客戶的整合是由數個流程將客戶及 製造商整合在一起。對於在產品開發階段,最重要的客戶整合實務就是資訊的分 享,還有與客戶協同進行產品開發。資訊分享涵蓋科技、行銷、製造與庫存等 等。每一個供應鏈都有其資訊分享的管道,其平行或是領先於實體的物流移動。 而供應商與客戶參與在產品開發過程也同等重要,產品協同研發可以是協同設. 11.

(20) 計、流程與製造。特別是製造業者,在產品開發的過程當中,幾乎不可能將顧客 與供應商排除在外。 顧客整合在產品開發中的不同階段,可以提供不同的貢獻,通常是顧客的建 議與抱怨會促成概念的起始,在概念還在發展階段,顧客可以協助給予更多的意 見,在產品開始設計的階段,顧客也可以參與其中,甚至可以協助做概念產品的 測試並回饋結果。 (Brockhoff, 1998; Enkel, Perez-Freije, & Gassmann, 2005) Edvardsson, Kristensson, Magnusson, and Sundström (2012)也提到使用者是服 務開發中,非常重要的資訊來源。例如 NASA 的使用者貢獻系統、微軟與思科的 開源技術、Facebook 與 Youtube 等社群媒介、樂高有其公司專屬網站專門開放給 認證過的使用者及超級使用者(Super user),這些都是使用者在企業發展產品與服 務扮演重要角色的例子。. 立. l 與供應商的整合. 政 治 大. ‧ 國. 學. 與供應商的整合被許多研究提及對於供應鏈與企業的績效有正面的影響(陳. ‧. 詩敏, 2017)。產業中的上下游業者互動若僅止於金錢與商品的往來,對於市場端. Nat. sit. y. 與產品的資訊甚少有分享,在供應鏈上無法將效率極大化,增加雙方的資訊交. er. io. 流,可為產業鏈中的上下游業者創造最大的利益(劉鎧華, 2014; 朱建龍, 2016)。. al. n. iv. n Ch Srinivasan, Mukherjee, and Gaur (2011)研究提及良好的供應商關係的確對供應鏈績 i U e. ngch. 效產生正向影響。與供應商有良好的關係,對於供應鏈中的不確定因素較能有彈 性的反應,減少監督成本,這些都會幫助公司的整體績效。 Das, Narasimhan, and Talluri (2006)提到供應商的整合可以透過科技與關係資本的建立,實務的做法在 前者例如 ERP、EDI,後者例如跨部門團隊合作、供應商關係的建立、讓供應商 參與在產品設計與流程之中。 Maloni and Benton (1997)指出與供應商成為合作夥伴,與傳統的供應商管理 模式有些做法上的不同,傳統的選商模式注重在價格,與供應商合作夥伴則有好 幾個選商的標準。前者與供應商的關係建立在短期合約上,和後者有長期的聯盟 關係;後者比起前者更注重資訊的分享與共同解決問題。與供應商成為長期的合 作夥伴,享有經濟規模上的效益、降低行政成本。. 12.

(21) 在買主與供應商的關係中,若要達到高效率的解決問題,需要高程度的信任 與溝通,以進行科技、資訊或人員的交換。許多研究顯示供應鏈中的成員對於緊 密的合作關係、開放的溝通與信任的確存在需求,這樣的形式也就是合作夥伴關 係或是策略聯盟。(Joseph & Lisa, 1994) l 內部流程的整合 Lambert and Cooper (2000)定義了供應鏈的整合是企業內部跨部門之間活動整 合,滿足顧客的需求是驅動供應鏈的主要因素,本篇研究定義數個企業內部重要 的供應鏈跨部門管理流程:顧客關係管理、顧客服務管理、需求管理、訂單達 交、製造流程管理、採購、產品開發與退貨等八項。 在 Zhao et al. (2011)的研究裡提到數個企業內部的不同功能之間的整合作 用,製造與銷售之間的整合是重要的一環,像是產品開發、流程開發、銷售規劃 治. 政. 大. 與製造流程規劃等(O’Leary-Kelly 立& Flores, 2002)以及製造、採購與物流之間的整. ‧ 國. 學. 合(Pagell, 2004)。 Swink and Nair (2007)也提到設計與製造之間的整合,實務面包. ‧. 含設計協同製造(Design-for-manufacturing)與同步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io. sit. y. Nat. (Gerwin & Susman, 1996; Hartley, 2017)。. er. 跨部門整合之所以重要是因其對於週期時間的減少,顧客價值的傳遞以及顧. al. n. iv. n Ch 客服務有一定比例的影響。如果跨部門協作不順利,對於以提供更優質的客戶服 i U e. ngch. 務為目標會產生危害。為了能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品質,企業應使用適當的激勵 機制與獎勵措施。適當的激勵與獎勵機制可以促進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為了同 一目標而努力。(Ellinger, 2000) 內部的整合中,同步工程為一種為讓產品更快上市,更有效率的開發所產生 的供應鏈實務,常被應用於製造業中(Hartley, 2017; Hauptman & Hirji, 2002)。許 多的知名的跨國公司,如 General Motors, Ford, Motorola, HP 與 Intel 皆在新產品 開發中融合了同步工程的概念。企業透過同步工程不僅可以改良產品品質,且有 效降低開發時間與開發成本(Sapuan & Mansor, 2014; Sohlenius, 1992) ,減少不確 定因素與增加組織的競爭能力(Koufteros, Vonderembse, & Doll, 2001)。. 13.

(22) 傳統的新產品開發模式中,從概念發想、產品設計、測試與製造等活動是連 續的,一次只被一個單位執行。但在同步工程的概念中,不同的單位會在同時間 一起合作,執行同一項活動,以期達成專案或產品的不同目標。產品開發的過程 中,控制與責任不會只集中在同一個單位身上,而是多個單位共享。舉例來說, 製程工程師不會等到產品規格開發完畢才設計治具或測試流程。相反的,製程工 程師會與產品設計者同步合作設計產品與製程,如此一來,製程工程師可以藉此 簡化製造流程,讓產品易於生產,此應用在同步工程中稱為設計協同組裝 (Design for Assembly) 或設計協同生產(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Swink, 1998)。 關於同步工程中的內涵,Koufteros et al. (2001)提到,同步工程有三項核心要 素:同步工作流程(Concurrent work-flow),產品開發團隊(Product development team)與不同單位的早期參與(Early involvement 政 治 of constituents)。這些要素讓組織. 大 立 間的不同單位,透過溝通與澄清資訊,可以更有效率並減少不確定性,幫助產品 ‧. ‧ 國. 學. 的創新與提升獲利。.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14. iv.

(23) 表 2-3 不同整合構面之供應鏈整合 供應鏈的整合構面 內部整合. 供應鏈整合 •. 同步工程(Hartley, 2017; Hauptman & Hirji, 2002; Koufteros et al., 2001; Swink, 1998). •. 跨功能團隊運作(Ellinger, 2000; Gerwin & Susman, 1996; Hartley, 2017; Lambert & Cooper, 2000; O’Leary-Kelly & Flores, 2002; Pagell, 2004; Swink & Nair, 2007; Zhao et al., 2011). 供應商整合. •. 與供應商成為合作夥伴(Joseph & Lisa, 1994; Maloni & Benton, 1997) 讓供應商參與在產品開發過程(Das et al., 2006). •. 整合顧客意見於產品開發過程(Brockhoff, 1998; 立. 政 治 大. 學. Enkel et al., 2005; Lau et al., 2010). ‧ 國. •. io. sit. Na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al. n. y. ‧. 使用者資訊整合(Edvardsson et al., 2012). er. 顧客整合. •. Ch. n engchi U. 15. iv.

(24) 第四節 供應鏈績效 如前所述,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提升供應鏈績效,進而提升客戶 滿意度,維持組織的競爭優勢。在數篇文獻中都有提到組織間的合作網絡與關係 是提升績效很重要的因素之一(Lorenzoni & Baden-Fuller, 1995; Luo, 2003; Luo & Ho, 2001; Zelbst, Green, Sower, & Reyes, 2009) 。至於該如何衡量績效?Mentzer and Konrad (1991) 提出效率(Effectiveness)與效用(Efficiency)兩種指標。更 詳細說明之,效率指的是目標達成的程度,效用則指的是資源被使用的程度,前 者是衡量產出的指標,後者則用於衡量輸入的資源。 衡量供應鏈績效,除了上述兩種衡量產出與輸入的兩種指標,Xu and Beamon (2006) 點出了三個衡量供應鏈績效的指標,分別是資源(Resource)、成. 治. 政 本(Cost)以及彈性(Flexibility)。衡量資源的目標是為了達到最高的效率,因 大 立. 為有效率資源左右獲利能力。衡量產出則是以達到高度的客戶滿意度為訴求,如. ‧ 國. 學. 果符合需求的產出,客戶就會轉向其他的供應鏈尋求替代。衡量彈性,意即在變. ‧. 動的環境下,供應鏈必須要有隨改變而反應的能力。任何一種衡量供應鏈績效的. y. Nat. io. sit. 方式,都必須至少談到三個指標的其中一種。 如果衡量供應鏈只採用單一指標,. n. al. er. 可能會造成其他的指標無法被達到。例如一味追求最低成本的供應鏈,可能會導 致客戶滿意度的降低。. Ch. n engchi U. iv. 在 1996 年成立的 Supply Chain Council ,提出了 Supply 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SCOR),此模型可運用在不同的產業,建立的目的在分析供 應鏈的架構及營運流程,同時也主張將績效指標量化,把企業現況與該產業的標 竿企業做比較,來改善現有的流程 。SCOR model 績效評估的指標有三個不同的 評量尺度。第一階層的評量尺度有五個面向,包含了運送可靠度(Reliability)、 回應力(Responsiveness)、彈性(Agility)、成本(Costs)與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 Efficiency)。此五大構面可分為顧客取向指標與公司內部取向指 標。顧客取向指標為運送可靠度、回應力與彈性,公司內部取向則是成本與資產 管理指標。. 16.

(25) 在顧客取向指標方面,運送可靠度(Reliability)與客戶滿意度做連結,為是 否按照顧客期待完成交貨,關於運送可靠度的指標有準時、正確的數量與正確的 品質等(王文鹿, 2012)。回應力(Responsiveness)則是定義公司交貨的速度,指 標的訂單履行前置時間,指的是平均履行客戶訂單的週期時間,起算於接受訂單 至客戶收到訂單內容為止。彈性(Agility)則是能否在外界的影響下,很快的回 應市場的變化來增加或維持競爭優勢,指標包括了回應時間與生產彈性,回應時 間指的是訂單一定數量的變化下,需要供應鏈多久的時間來反應,而生產彈性則 指生產流程如何彈性的反應數量的變化。 在公司取向指標方面,成本(Costs)的定義是所有運作供應鏈的成本,舉凡 直接人工成本、物料成本、運輸成本、所有其他的管理成本。典型的成本指標及 是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 Efficiency)的 定義是有效使用資產的能力,資產管理的指標中,現金周轉期是指從購買存貨時 政 治. 大 立 支付現金到收回現金這一期間的長度 。供應存貨天數是指企業從取得存貨開始, ‧ 國. 學. 至消耗、銷售為止所經歷的天數,每一個產業的供應存貨天數平均不同,企業常. ‧. 見的評量方式有需求預測準確度、冗餘庫存與資產利用率 。資產週轉率為被定義. sit. y. Nat. 為銷售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之比。第一階層式屬於高階層評量單位,會橫跨好幾. n. al. er. io. 個不同的供應鏈運作流程,第二階層是各階層的細部評量單位,第三階層則用於 確認績效與計畫之間的差異。. Ch. n engchi U. 17. iv.

(26) 表 2-4 供應鏈績效指標 績效特性. 績效特性定義. 第一階層評量指標. 供應鏈可靠度. 是否按照顧客期待完成交貨與提升客. 運輸績效. 戶滿意度。. 達成率 訂單是否完整交貨. 供應鏈回應力. 交貨的速度。如:交期。. 訂單履行前置時間. 供應鏈彈性. 能否在外界的影響下,很快的回應市. 供應鏈回應時間. 場的變化來增加或維持競爭優勢,指. 生產彈性. 標包括了回應時間與生產彈性. 政 治 大. 所有運作供應鏈的成本。. 立. ‧. 供應鏈管理總成本 生產力附加價值. n. al. er. io. sit. y. Nat. 供應鏈資產管理. 產品銷售成本. 學. ‧ 國. 供應鏈成本. Ch. n engchi U. iv. 有效使用資產的能力。. 保證維修/退貨處理 成本 現金周轉期 供應存貨天數 資產週轉率. 資料來源:SCC (2004). 18.

(27) 第五節 供應鏈整合與績效 許多研究都顯示中應鏈整合會於供應鏈的績效有正向的影響。Stanley and Cooper (2001) 研究實證發現,企業要維持成功,比起競爭,更重要的是提升客戶 滿意度。企業為了要提升客戶滿意度,必須要發展自身核心的競爭能力。流程的 整合就是維持自身競爭能力的重要關鍵。 Stank, Keller, and Daugherty (2001)研究表示,增強和供應商或是合作夥伴之 間的關係,有助於降低管理供應鏈所產生的總成本,並且提升顧客滿意度,進而 提升供應鏈的績效。供應鏈中的協作始於滿足顧客的需求,並且會驅動供應鏈中 每一個參與組織,包含最終ㄒ產品的製造、原物料的供應商、所有產品與服務的 提供者,所以整合不只會發生在組織內,也會存在於組織之間。. 政 治 大 Perols, Zimmermann, and Kortmann (2013)則強調了整合供應商的重要性,供 立 ‧ 國. 學. 應商的參與可以加速產品上市的時間,而產品上市的時間越快,對企業的有許多. ‧. 正向的影響,包括提高市佔率(Carpenter & Nakamoto, 1989)、增加資源效用. sit. y. Nat. (Eisenhardt & Tabrizi, 1995)、有較高的獲利空間與更高的客戶忠誠度(Dröge,. er. io. Jayaram, & Vickery, 2000)。企業會藉由整合供應商獲得資源、加快產品上市時. n. al 間、促進創新、減少製造成本與提升產品品質(Liker i v& Choi, 2004) ,這些都可以 直接或間接地提升供應鏈績效。. Ch. n engchi U. Vanpoucke, Vereecke, and Wetzels (2014)指出許多企業嘗試同時兼顧流程的彈 性與降低供應鏈的成本,而達成此目標的方法則是持續不斷改善供應鏈整合的能 力。研究顯示出供應鏈整合能力的增加,可以降低供應鏈營運的成本,提升供應 鏈績效,間接提升競爭優勢。 Petersen, Handfield, and Ragatz (2003)提到許多企業為求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增進產品品質與降低產品成本,會讓原材料供應商在產品開發的初期加入,提供 產品設計的概念,或是讓供應商對於產品或系統的提供負起全責。這樣的實務技 巧已被許多企業採用並證實對上述的效益有明顯的影響。. 19.

(28) 綜合以上文獻結論,我們可以得知整合供應鏈始於組織內部的功能與流程整 合,進和整合外部的供應商與合作夥伴,這些文獻都顯示和策略對於供應鏈績效 有正面的影響。 表 2-5 供應鏈整合與績效之連結 研究學者. 供應鏈整合內容. 績效之連結. Stanley and Cooper (2001) 內部流程整合. 提升客戶滿意度. Stank et al. (2001). 增強和供應商或是合作 夥伴之間的關係. 有助於降低管理供應鏈 所產生的總成本,並且 提升顧客滿意度. Vanpoucke, Vereecke, and Wetzels (2014). 持續不斷改善供應鏈整 合的能力. 可以降低供應鏈營運的 成本,提升供應鏈績 效,間接提升競爭優勢. 政 治 大. 立 整合供應商. ‧ y. sit. n. al. 減少製造成本與提升產 i v 品品質. er. io Dröge et al. (2000) , Liker & Choi (2004). 有較高的獲利空間與更 高的客戶忠誠度. Nat. Eisenhardt & Tabrizi (1995). 學. Carpenter & Nakamoto (1989). 加速產品上市的時間, 提高市佔率. ‧ 國. Perols et al. (2013). Ch. n engchi U. Lau et al. (2010). 顧客與供應商參與產品 設計. 促進產品創新與產品績 效. Petersen, Handfield, and Ragatz (2003). 供應商參與產品設計. 提到許多企業為求加速 產品上市時間,增進產 品品質與降低產品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

(29)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在第二章的文獻探討中,我們得知商業模式中由不同的要素構成,本研究將 針對嵌入式電腦裡不同的商業模式,探討要素裡的同異之處。而後本研究以質性 訪談,探討兩種模式裡的供應鏈策略實務,以期觀察出因為商業模式的不同,而 可能導致的不同的供應鏈管理策略。.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供應鏈績效. er. io. sit. y. Nat. 供應鏈整合. Ch. n engchi U. iv. 圖 3-1 本研究架構圖. 根據以上之文獻,下表將整理文獻中提及的供應鏈整合活動,與本研究將使 用的績效評估模式- SCOR 模型的指標做一連結,以便於個案研究的供應鏈整合 活動探討:. 21.

(30) 表 3-1 本研究探討之供應鏈整合活動與供應鏈績效指標 SCOR 指標. 供應網絡間的資訊分享. 促進整體供應鏈運作效率. 供應鏈可靠度、供應鏈 彈性、供應鏈回應力、 供應鏈資產管理、供應 鏈成本. 電子商務. 減少庫存與降低成本. 供應鏈資產管理、供應 鏈成本. 客戶資訊分享並與客戶 協同進行產品開發. 減少市場不確定性. 供應鏈可靠度、供應鏈 成本、供應鏈資產管理. 與供應商合作夥伴. 對於供應鏈中的不確定因 素較能有彈性的反應,減 政 治 大 少監督與行政成本,享有 立 經濟規模上的效益. 供應鏈彈性、供應鏈成 本. 週期時間的減少. 供應鏈回應力、幫助供 應鏈管理成本的下降與 增加供應鏈彈性. ‧. 跨部門整合. ‧ 國. 供應鏈績效. 學. 本研究探討之供應鏈整 合. er. io. sit. y. Nat. 促進部門之間的協同合 供應鏈可靠度、供應鏈 al iv n C 作,促進整體供應鏈運作 彈性、供應鏈回應力、 hengchi U 效率 供應鏈資產管理、供應 鏈成本. 同步工程. 不僅可以改良產品品質, 且有效降低開發時間與開 發成本, 提高產品附加價 值. n. 激勵機制與獎勵措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 供應鏈成本、供應鏈可 靠度.

(3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採用的是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裡的個案 研究法(Case Study)。質性研究是一種比起數字,更重視社會事實的呈現與描 述,其包括個案研究、田野研究、紮根理論、自然方法、民俗誌、歷史研究法、 評估研究法與評鑑力評量等。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對於個案研究法的定義,個案研究法屬於科學研究方 法,是運用技巧對特殊問題能有確切深入的認識,以確定問題所在,進而找出解 決方法。個案研究法通常是以一獨特的個人、家庭、團體、機構或者社區為研究 對象,深入瞭解案例並廣泛搜集資料,以了解問題之癥結所在並找出適切方法解 決問題。. 政 治 大 而在質性資料研究方法中,根據內容來源需求,本研究使用的方式為訪談法 立 ‧ 國. 學. (Interviewing)以及次級資料法(Secondary Qualitative Study)。針對產業環. ‧. 境,因為大量涉及整體產業之趨勢,以及產業內主要競爭者之銷售產品,使用次. sit. y. Nat. 級資料法作為主要分析工具,故加入了研調機構之產業報告、公開觀測站資料與. er. io. 企業之年度財務報表。針對於個案公司的經營環境與供應鏈策略之選擇,採用了. n. al 訪談之方式得以深入瞭解事業單位在面對競爭與市場之不確定性情況下,根據自 iv. n i U e h n c g 身之資源與優劣勢,詳實評估投入成本與相應之流程調整。訪談法可以詳實的探. Ch. 討決策過程,了解事業單位如何整合資源進行產品開發,並運用通路優勢將產品 銷售至市場。.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ith the aid of a supply - demand diagram, explain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ffective minimum wage law would affect the wage and the quantity of workers employed in tha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Experiment a little with the Hello program. It will say that it has no clue what you mean by ouch.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error message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iler, but it might

Narasimhan, Ram, and Anand Nair (2005), “The Antecedent Role of Quality,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upply Chain Proximity on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vertical integration,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debt ratio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s on ROE, (2) capital intensity and market share rate

A., “Linking the Supply Chain Using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Logistical Applications an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Inventory/Buffer Manag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