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排球發球實作評量之設計與實施-以雲林縣某高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排球發球實作評量之設計與實施-以雲林縣某高中為例"

Copied!
8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技術報告. 指導教授:曾建銘 博士. 排球發球實作評量之設計與實施 –以雲林縣某高中為例. 研究生:鄭立揚 撰. 中華民國 106 年 2 月.

(2) 謝誌. 在此技術報告完成之際,最先要感謝的貴人,就是我的指導教授 實務改進課程的授課老師. 曾建銘博士以及. 郝永崴教授。兩位老師在技術報告研究期間,給了我許多寶. 貴的建議與指導,使我能順利完成技術報告。老師們的提攜勉勵之情,畢生將永難忘懷。. 本論文可以順利完成,當然也要感謝在師大教育學系一起學習的同學們,尤其是評 量研究組同學康祥、昭彰、喬函、思羽和勝欽等,大家彼此提醒、扶攜,實是人生中最 珍貴的學習回憶。同時感謝我所任教學校的長官、同事和學生們,於過去一年半的碩士 學位修業期間,在工作上給了我極大的彈性、協助和配合,讓我能學以致用,順利完成 技術報告。. 更要感謝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們:我最親愛的阿嬤、爸爸、媽媽、弟弟、岳母; 我最可愛的兒子、女兒及我最摯愛的妻子。謝謝你們一路以來給予我的支持、鼓勵與包 容,使我於這一段求學生涯無後顧之憂,才得以順利完成碩士學位。我愛你們!. 最後,謹以本文將我今日所得的榮耀,獻給我在天上的阿公,希望您有看到我的努 力。. 鄭立揚. 謹誌. 中華民國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三.

(3) 排球發球實作評量之設計與實施–以雲林縣某高中為例 摘要 在排球教學活動中,排球發球實作評量時常被體育教師用來測驗學生的排球發球技 能。本技術報告旨在發展一套模擬排球正式比賽情境、採多元計分方式的排球發實作評 量方法,訂定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排球發球實作技能的評分規準,測驗學生排球低手發 球及高手發球的技術能力;並將研究者所設計之評量方法推動實施於研究者所任教之學 校的全十年級體育科期中考試。 本技術報告運用質性及量性混合研究方法,經由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會討論,並邀請 校內之排球專任教練,由專家判斷確認研究者所設計之評量方法的內容效度。再經由小 範圍預試評量、預試評量再測及擴大至全年級實施期中考排球發球實作評量,取得研究 之樣本共計 396 位,並使用微軟 Excel 統計公式計算評量試題的難易度、鑑別度、和再 測信度相關係數等。 本技術報告經理論探討與統計分析,獲致三項試題分析結果如下: (1)研究者所設 計之排球發球實作評量方法的內容效度已經由專家判斷確認其符合性; (2)研究者所設 計之排球發球實作評量方法的再測信度相關性為高度相關; (3)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 球表現評量方法的整體試題評鑑為非常優良之試題。 經由本次技術報告的進行,研究者成功於其所任教之學校的全十年級體育課程擴大 實施其所設計之排球發球實作評量方法。研究者期望能經由本技術報告之評量設計及實 施,正面影響及鼓勵其所任職之學校的其他體育教師能更重視體育科教學活動及評量的 設計,以幫助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提升校內整體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之品質。. 關鍵詞:排球教學,排球發球,排球發球實作評量.

(4) Developing and Deploying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s –A Case of a Senior High School in Yunlin County. Abstract In volleybal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s are usually conducted by teachers to evaluate students’ volleyball serve learning outcomes. This technical report aims to develop a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 with multidimensional scoring method, in order to help teachers on evaluat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of volleyball serve. The designed assessment simulates and follows the real volleyball match scenarios and rules to test students’ authentic performance of volleyball underhand serve and overhead serve skills. Th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on one class of students during pre-tests then expanded to be deployed to the whole Grade 10 classes during the midterm exam.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adopted by this technical report.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 was done through expert judgements by all Grade 10 PE teachers together with a nationally-certified volleyball coach. The sample size of the pre-test is 41; while the sample size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technical report is 396 in total. Microsoft Excel statistical functions were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index of the item difficulty, item discrimination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designed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 From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three testing item analysis findings were derived as follows: (1)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the designed assessment was assured by expert judgement method. (2)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the designed assessment is highly-relevant. (3) The overall test items of the designed assessment demonstrated very good discrimination. Through the execution of this technical report, the author has successfully deployed the developed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 method to all Grade 10 classes of the school under study. The author wishes to positively impact and encourage other PE teacher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learning in PE courses. Key words:volleyball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lleyball serve, volleyball serve skill assessment.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4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架構 .................................................................................................. 10 第五節 預期成果 .............................................................................................................. 1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12 第七節 名詞釋義 ..............................................................................................................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排球發球評量之設計 .......................................................................................... 14 第二節 評量試題分析 ...................................................................................................... 16 第三節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 .......................................................................................... 19 第三章 歷程結果與討論...................................................................................................... 20 第一節 評量內容效度之討論 .......................................................................................... 20 第二節 預試評量、預試評量再測與再測信度之分析 .................................................. 24 第三節 評量全面實施與試題分析 .................................................................................. 30 第四節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之歷程紀錄 ...................................................................... 32 第五節 學生學習單內容分析 .......................................................................................... 34 第六節 體育教師訪談內容分析 ...................................................................................... 3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41 第一節 結論...................................................................................................................... 41 第二節 其他建議與將來研究 .......................................................................................... 42 參考文獻................................................................................................................................ 43 壹、中文部分 ................................................................................................................... 43 貳、英文部分 ................................................................................................................... 44 附錄 ....................................................................................................................................... 45 附錄一 排球發球評分規準 POWERPOINT 檔及相關影音檔網路連結 .......................... 45 附錄二 104 學年度十二年級學生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 ................................... 52 附錄三 全十年級期中考排球發球實作評量成績總表 .................................................. 61 附錄四 期中考排球發球實作評量學習單 ...................................................................... 79.

(6) 表次 表 1-1. 排球發球技能評量試題與評量能力指標………………………………4. 表 1-2. 排球低手發球試題評分規準……………………………………………5. 表 1-3. 排球高手發球試題評分規準……………………………………………6. 表 2-1. 再測信度相關係數與相關性對照表……………………………………17. 表 2-2. 試題難易度等級表………………………………………………………18. 表 2-3. 試題鑑別度評鑑標準……………………………………………………18. 表 3-1. 排球發球教學課程與進度時程…………………………………………21. 表 3-2. 預試評量再測學生成績表………………………………………………21. 表 3-3. 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內容與範圍……………………………………22. 表 3-4. 評量內容效度審視資料列表……………………………………………22. 表 3-5. 預試評量學生成績表……………………………………………………24. 表 3-6. 預試評量再測學生成績表………………………………………………26. 表 3-7. 預試評量與預試評量再測每次發球平均得分表………………………28. 表 3-8. 評量試題再測信度分析表………………………………………………29. 表 3-9. 評量試題之難度指數與鑑別指數表……………………………………30. 表 3-10. 評量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表………………………………………31. 表 3-11 學習單問題(一)學生作答統計表……………………………………34 表 3-12 學習單問題(二)學生作答統計表……………………………………35 表 3-13 學習單問題(三)學生作答統計表……………………………………36 表 3-14 學習單問題(四)學生作答統計表……………………………………37 表 3-15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一)紀錄表………………………………………38 表 3-16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二)紀錄表………………………………………39 表 3-17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三)紀錄表………………………………………40.

(7) 圖次 圖 1-1. 研究步驟與架構…………………………………………………………10. 圖 3-1. 評量內容效度確認程序…………………………………………………20. 圖 3-2.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評量方法 PowerPoint 檔案介紹…………………33. 圖 3-3.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評量規準得分範例 YouTube 影片介紹…………33.

(8) 第一章 緒論 本技術報告之目的為發展一套模擬排球正式比賽情境、採多元計分方式的排 球發實作評量方法,訂定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於排球發球實作技能的評分規準, 用以測驗學生排球低手發球及高手發球的技術能力;並將研究者所設計之評量方 法推動實施於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的全十年級體育科期中考試。本章共分為七節: 第一節說明本技術報告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研 究方法;第四節說明研究程序與架構;第五節說明研究限制;第六節說明預期成 果;最後於第七節討論本技術報告之名詞釋義。茲將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國、高中體育課程之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常於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實 施單個或多個體育項目的預備性評量、形成性評量或總結性評量,並參考學生之 學習評量結果以了解學生能力程度、調整體育課程教學計畫、了解學生的學習成 效及實施差異化教學、補救教學等。技能實作評量則是體育教師最常實施的評量 方式。然而,傳統的體育技能實作評量皆著重於測驗學生於標準動作之操作以及 動作操作之結果,較少同時融入認知與情境測驗於體育技能表現於實作評量中。 因此,於體育課程中,學生鮮少可接觸多元化技能實作評量,也失去了許多可經 由進行體育技能實作表現評量來訓練學生於該項體育項目之綜合表現能力的機 會。 就研究者本身於體育科排球課程之教學經驗,以及研究者觀察其他體育教師 之體育科排球課程教學評量計畫與實際上課情形,在排球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 多數會以實施排球發球實作表現評量來測驗學生的排球發球技能,且最常被使用 的排球發球技能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則為讓每位學生於測驗時連續執行發球數 次,教師僅記錄每次發球成功與否,最後於計算分數時再以每發球成功ㄧ次得幾 分來計算學生的總得分數。前述的評量計分方式,僅可以讓教師與學生從評量結 果了解學生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表現的能力,無法進一步得知學生發球失敗的原 因是因為不了解基本發球規則抑或是發球技術不熟稔。且通常教師欲了解學生對. 1.

(9) 於發球相關規則的認知能力,都是另行筆試測驗。由於學生每週體育課程上課時 數本來就少,體育教師一般不會雙管齊下地同時或前後一起實施排球發球技能表 現實作評量和排球發球筆試評量,學生則可能因此失去了檢視自己對正式比賽中 排球發球相關規則之認知程度。許多學生雖於傳統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時能發 球過網成功,但於正式或非正式排球比賽時卻可能因為不夠了解排球比賽之發球 相關規則,而發生發球犯規,導致發球不成功。 本技術報告之研究者本身為排球專長之體育教師,為能幫助學生經由進行 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而更有效的學習排球運動,於先前設計了一套排球發球評 量方法與評分規準,藉由讓學生體驗正式比賽之發球情境,並經由多元計分方式, 讓體育教師能於學生進行實作表現評量及從學生的評量得分結果,多方了解學生 的發球實作技能表現,進而調整持續進行中的體育課程教學活動及往後的排球教 學課程。研究者已陸續於其所任教之學校,對其所授課之班級實施此排球發球技 能實作評量,並將此教學評量活動結合研究者於補救教學之研究、差異化教學之 研究與科技應用於教學之研究等。 然而,為能更有效且更有說服力地推廣此評量方法,研究者於本技術報告中, 將持續發展其先前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並對學生評量成績之數 據進行評量試題信、效度之分析,確認評量試題有良好的信、效度,且確認其他 體育教師能從評量成績結果有效了解學生於排球發球實作技能的學習成果與分 析學生發球失敗的問題點。而為幫助更多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研究者也希望藉 由本技術報告,從原本僅實施此評量方法於其所任教之少數班級,推動擴大實施 至全十年級班級。. 2.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之背景與動機,本技術報告之目的為發展一套模擬排球正式比賽情 境、採多元計分方式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訂定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於 排球發球實作技能的評分規準,用以測驗學生排球低手發球及高手發球的技術能 力;並將研究者所設計之評量方法,從原本僅實施於研究者所任教之班級,推廣 實施於研究者所任教學校之全十年級班級。 於本技術報告進行之當學期初,經由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會,教師們共同討論 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並邀請校內之排球專任教練,以專 家判斷法確認評量方法的內容效度。本技術報告先於研究者所任教的一個十年級 班級實施預試及預試再測,並統計與分析 41 位參加預試學生之預試與預試再測 評量成績,確認評量試題的信度。並於期中考試時,擴大範圍實施評量方法於全 校其他十年級學生共 355 位(不含已參加預試之 41 位十年級學生) ,全部受試學 生共 396 位。研究者希望能藉由此技術報告的執行,藉由將所設計的評量方式擴 大實施於所任教之高中全十年級班級,推動進行體育課程教學與評量之實務改進 工作。 貳、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之研究目的,本技術報告發展出下列研究問題: 一、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為何? 二、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之信度與效度為何? 三、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之難易度與試題評鑑結果為 何?. 3.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壹、評量之設計 一、評量方法 本技術報告中所實施之排球發球表現實作評量,採技能實作表現測驗方式, 模擬排球正式比賽情境進行,設立一位裁判(第一裁判)及四位司線員,以提 高裁判判決及評分結果之公平性。並遵照排球正式比賽之規則,於評量進行中, 若有任何裁判爭議,則參照正式比賽做法以第一裁判之判決為最終結果。其中, 擔任裁判者即為評量實施班級之體育教師。 二、評量題目 接受評量的學生循正式比賽之規則,於裁判每鳴ㄧ聲發球哨後,始以執行 一次發球動作。每位學生依序先執行排球低手發球五次後,再執行排球高手發 球五次,共計發球十次。 三、評量能力指標 參照教育部於民國 98 年所訂定之國民中小學生運動能力指標,本技術報 告研究者整理了排球發球技能評量試題與評量能力指標之對照表如下表 1-1 所 示:. 表1-1 排球發球技能評量試題與評量能力指標 評量試題名稱. 評量能力指標. 排球低手發球. (1)能做出低手發球的預備動作。. 五次。. (2)能做出低手發球的擊球動作。 (3)能低手發球過網且無造成低手發球犯規(低手發球成功) 。. 排球高手發球 五次。. (1)能做出高手發球的預備動作。 (2)能做出高手發球的擊球動作。 (3)能高手高球過網且無造成高手發球犯規(高手發球成功)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

(12) 四、評分規準 本技術報告所訂定之排球發球技能評量之評分規準如下表 1-2 所述: (一) 排球低手發球試題之評分規準: 表1-2 排球低手發球試題評分規準 得分數. 分數意義. 得分範例說明. 1分. 低 手 發 球 擊 球 前 (1)未於裁判鳴發球哨後之八秒內執行低手發球。 或擊球當下犯規。 (2)執行低手發球前或當下腳踩入非發球區。. 2分. 低 手 發 球 擊 球 後 (1)球出界。 犯規。 (2)球未過網。. 3分. 無低手發球犯規。 成功發球過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製作). 1. 得1分之分數意義:學生於執行低手發球擊球前或擊球當下犯規。 發球結果得1分之範例講解如下: (1) 未於裁判鳴發球哨後之八秒內執行低手發球擊球。 (2) 執行低手發球之擊球前或擊球當下腳踩入非發球區。 2. 得2分之分數意義:學生於執行低手發球擊球後犯規。 發球結果得2分之範例講解如下: (1) 執行低手發球之擊球後,球未過網。 (2) 執行低手發球之擊球後,球出界。 3. 得3分之分數意義:學生無低手發球犯規之情事。 發球結果得3分之範例講解如下: (1)執行低手發球之擊球後,發球過網成功。 5.

(13) (二)排球高手發球試題之評分規準: 表1-3 排球高手發球試題評分規準 得分數. 分數意義. 得分範例說明. 1分. 高 手 發 球 擊 球 前 (1)未於裁判鳴發球哨後之八秒內執行高手發球。 或擊球當下犯規。 (2)執行高手發球前或當下腳踩入非發球區。. 2分. 高 手 發 球 擊 球 後 (1)球出界。 犯規。 (2)球未過網。. 3分. 無高手發球犯規。 成功發球過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製作). 1. 得1分之分數意義:學生於執行高手發球擊球前或擊球當下犯規。 發球結果得1分之範例講解如下: (1) 未於裁判鳴發球哨後之八秒內執行高手發球擊球。 (2) 執行高手發球之擊球前或急求當下腳踩入非發球區。 2. 得2分之分數意義:學生於執行高手發球擊球後犯規。 發球結果得2分之範例講解如下: (1) 執行高手發球之擊球後,球未過網。 (2) 執行高手發球之擊球後,球出界。 3. 得3分之分數意義:學生無高手發球犯規之情事。 發球結果得3分之範例講解如下: (1)執行高手發球之擊球後,發球過網成功。. 6.

(14) 貳、評量之實施 一、研究場域 本技術報告之研究場域為研究者所任教之雲林縣某高中,評量之實施地點 為校內符合排球正式比賽規定的室內排球場地。. 二、研究對象 接受評量的學生,全部皆為就讀於研究者所任教之高中的十年級之學生, 共有十個班級,396 位學生。其中 41 位參加預試評量的學生,免再參加期中考 時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而參與此研究的十年級體育教師共有三位,分別 為研究者本人以及其他兩位體育專任教師。另有一位排球專任教練共同參與評 量試題內容效度之分析與確認。. 三、研究時間與內容 本技術報告中所實施之排球發球表現技能實作評量,皆安排於受試班級於當 學期的體育科排球課程授課結束後。所有受測班級當學期的排球課程為期皆為兩 星期,每星期各兩節體育課程、全部共四節課程。. (ㄧ)預試時間與內容: 參加預試之十年級班級為研究者本人所任教之班級,此班級於當學期的 排球課程安排較早開始進行,以便提早於期中考週前完成預試及進行預試再 測評量。參加預試之班級,先於課程結束後隔週進行預試評量,再於預試實 施的二個星期後,進行預試評量之再測。. 7.

(15) (二)期中考試時間與內容: 本技術報告之評量實施安排於完成當學期的體育科排球課程授課結束 約ㄧ到二個期後的體育科目期中考試期間。每個受試班級皆利用期中考週的 ㄧ堂體育課,完成全班學生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 四、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 針對此技術報告中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及評量規準,研究者 製作了PowerPoint檔及得分範例影片(見附錄一之排球發球評分規準PowerPoint 檔及高低分範例影音檔),幫助學生了解評量方法及評分規準。本技術報告中, 所有受試班級之體育教師皆於實施評量的前一堂課,於評量場地輔以投影設備, 以口頭親自講解方式詳細介紹評量實施方法及評分方式。研究者並於評量實施當 學期初之十年級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會議中,與其他體育教師共同檢視PowerPoint 檔教學內容是否能完整並清楚闡述評量之方法及評分規準。. 參、評量成績資料蒐集 本技術報告共分兩大階段實施排球發球實作技能之評量,以取得學生學生接 受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成績: 一、預試評量及預試再測評量 本技術報告中參與第一階段預試評量的十年級學生共有41位,於預試完成的 二個星期後,研究者對同樣41位參加預試的學生進行預試再測評量。. 8.

(16) 二、十年級全年級期中考評量 本技術報告於預試再測信度結果分析後,確定擴大於體育科期中考評量時實 施評量於全校其他十年級學生共355位,不包含已參加預試評量的41位學生。前 後共取得396筆十年級全年級期中考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成績。 肆、評量試題分析 一、效度分析 本技術報告採質化分析之研究方法於研究進行當學期開學時,於進行十年級 體育教師之教學研究會議中,討論教學計畫及期中考評量範圍,並邀請校內排球 專任教練共同審視本技術報告之評量方法及評分規準的適當性,採專家判斷法確 保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內容之效度。 二、再測信度、試題難度與鑑別度分析 本技術報告採量化分析之研究方法,參照余民寧(2011)所討論之適合再測 信度的評量方式及試題難度與鑑別度之分析方式,藉由統計參加預試評量的41 位十年級學生之預試評量成績及預試再測評量成績,使用Microsoft Excel的數列 相關性係數公式,計算出低手發球試題、高手發球試題及整體試題的再測信度相 關係數。 並於評量全面實施於全校十年級學生、取得期中考評量成績共396筆後,使 用Microsoft Excel計算出低手發球試題、高手發球試題及整體試題之試題難易度 與鑑別度。. 9.

(17) 第四節 研究程序與架構 本技術報告之研究程序與架構如下圖 1-1 所示:. 設計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 與 擬定技術報告計畫. 設計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方 法與評分規準 確認評量試題之內容效度 (採質化研究之專家判斷法). 實施預試評量 (41 位學生受測). 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 實施預試評量再測 (41 位學生於預測 2 周後再測) 分析預試評量試題之信度 (採量化研究之再測信度分析) 實施評量於全校十年級體育科期 中考(其他 355 位學生受測). 撰寫技術報告. 評量後進行體育教師訪談與學生 問卷調查 分析試題難度與鑑別度 (共 396 筆學生資料) 整理資料並編輯技術報告內容. 圖 1-1 研究程序與架構 10.

(18) 第五節 預期成果 本技術報告之預期成果如下: 壹、發展出一套模擬排球正式比賽情境、採多元計分方式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 評量方法,訂定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於排球發球實作技能的評分規準,用 以測驗學生排球低手發球及高手發球的技術能力。 貳、將本技術報告中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從過去原本僅實施於研 究者所任教之班級,推動擴大實施於全十年級班級之體育科期中考。 參、分析本技術報告中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的信度、效度、難 易度和鑑別度,做為持續推動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 的依據。. 11.

(19)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技術報告之研究限制有三項,說明如下:. 壹、 本技術報告所考量的排球發球方式有限 本技術報告中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設計,乃針對於研究進行當學 期,研究者所任教之高中十年級體育科排球課程內容與進度所設計,故僅考量 評量學生排球低手發球及高手發球之技能表現,並未將所有排球發球方式(如: 跳躍飄浮發球等)之技能評量方法考量入本研究之評量試題設計。. 貳、 利用學生的評量成績所作之分析項目有限 本技術報告僅針對所取得之學生評量預試成績、評量預試再測成績及全校 十年級排球發球技術實作評量之期中考成績資料,作以分析評量試題之再測信 度及評量試題之難度及鑑別度。並未進行個別、不同性別或各班學生評量表現 結果作比較分析。. 參、 學生學習單實施對象人數有限 受限於研究者的人力及課程時間等資源安排,本技術報告於實施排球發球 技能實作評量後,僅針對一個班級共 41 位學生實施並回收學生學習單,並未 請全數參加評量的十年級學生進行填寫學生學習單。. 12.

(20) 第七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技術報告所使用的專有名詞更為明確,以助於本技術報告問題之分析, 茲將本技術報告中所提之重要名詞及概念加以闡釋如下: 壹、 排球發球與排球發球實作評量 參考教育部(2009)所訂定之中小學生運動能力指標-基本動作所敘述,排 球發球是排球比賽開始之必要且重要的技術與能力,依技術性與種類不同,可分 為低手發球、高手發球及跳躍飄浮發球等種類。 而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乃為測驗學生實施排球發球動作技術表現能力的 評量方式。. 貳、再測信度 本技術報告所指的再測信度是將同一份測驗在不同時間對同一批學生前後 重複測量兩次,並以這兩次測驗得分的結果,求出兩次得分之間的相關係數,進 而判定評量試題的再測信度相關性,試題的再測信度相關性越高則代表其再測信 度越高(余民寧,2011)。. 13.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為探討本技術報告所參考之相關文獻,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討論排球 發球評量之設計;第二節討論評量試題分析;最後於第三節討論科技應用於教學 評量。茲將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排球發球評量之設計 貳、 排球發球技能的重要性 自90年代排球比賽規則大幅度改變成落地得分制後,排球發球動作即成為排 球比賽中主動得分的擊球動作之一。也正因發球動作不受任何前一個非發球者本 人施作的排球擊球動作結果影響,球員若能發展穩定且有攻擊性的發球技能,將 對比賽得分有正面的幫助(潘寶石、張榮祥,2000) 。因此,許多體育教師在排球 課程中會安排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排球發球實作技能。 本評量所設計之排球評量項目為排球低手發球及排球高手發球,都是正式比賽及 非正式比賽中常使用的發球方式。. 貳、評量模擬正式比賽情境 除了測驗學生的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表現,若能在評量時融入正式比賽情境, 安排學生遵照排球比賽規則進行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讓學生可經由評量的準 備和實施過程中,瞭解如何進行比賽實作發球動作,並在比賽情境中建構完整的 比賽規則、形式和體育知識。這也呼應了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所強調的,在真實 的運動情境中進行,符合實作評量的精神與作法,可以有效評量學生高層次的能 力,如理解、應用、分析與綜合及問題解決的能力(蔡宗達、闕月清,2003) 。本 技術報告中,研究者即是模擬正式排球比賽之發球情境設計學生於接受本評量時 的情境,用以評量學生之排球發球實作表現能力及對發球規則的認知等綜合能 力。. 14.

(22) 參、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的評分規準 就研究者本身之教學經驗及觀察其他體育教師之教學活動,最常被使用的排 球發球技能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乃為讓學生於測驗時連續執行發球數次,教師 僅記錄每次發球成功與否,最後於計算分數時再以每發球成功ㄧ次得幾分來計算 學生的總得分數,或是以累積發球成功次數須達規定標準判定學生是否通過排球 發球技能評量。 然而,依照前述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計分方式,體育教師在評量結束後, 只能看出學生發球實作的結果為發球成功或發球失敗。研究者認為可以依照不同 的排球發球結果給予不同的得分數(如第一章第三節中所敘述之評量評分規準之 設計) ,讓評量成績除了當作學生的學習成果紀錄之外,可讓體育教師們從學生得 分結果看出學生發球失敗的原因,進而針對不同的學生問題及需求進行個別化指 導或課程活動調整。 肆、排球發球課程之認知領域教學內容與目標 Bloom(1956)將學校教育目標分成三大類,即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 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與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 。本技術報告中, 研究者與其他兩位體育教師共同制定將於技術報告當學期之體育教學課程進行排 球發球動作技能教學,可對應至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之類別。 再參考Simpson(1972)將技能領域教育目標所分類的感知(Perception)、準 備狀態(Set)、引導反應(Guided Response)、機械化(Machanism)、複雜性的外 在反應(Complex Overt response) 、適應(Adaption)及獨創(Origination)等七個 層次,本技術報告中排球低手發球及高手發球評量試題所對應到的技能領域教育 目標層次共有準備狀態(Set) 、機械化(Machanism)與複雜性的外在反應(Complex Overt response)等層次。. 15.

(23) 第二節 評量試題分析 壹、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之內容效度分析 本技術報告於研究進行當學期開學時,經由十年級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會議, 教師們共同制定當學期之體育科排球課程教學計畫及期中考評量範圍,並討論研 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評量方法的適用性,同時也請校內排球專任教練共同審視 評量方法及評分規準的適當性。余民寧(2011)指出,由專家對評量試題與所涉 及的評量內容範圍進行評量內容之效度符合性判斷,以系統的邏輯方法來詳細分 析,又可稱為邏輯效度。 進行評量試題內容效度分析時,體育教師及排球專任教練們以研究者先前所 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見附錄二之104學年度十二年級學生排球發球 技能實作評量方法)為依據,移除當學期排球課程內容並未涵蓋的排球跳躍飄浮 發球方式評量內容,僅採先前所設計的排球低手發球與高手發球等兩種發球方式 的評量內容。同時,先前所設計之評量方法設立了兩位裁判,考量期中考周的體 育教師人力資源有限,且因為設有四位司線員已可提高判決的公平性,故教師們 建議全面實施時僅需設立一位裁判。 前述附錄二中的評量方法包含研究者先前所設計的評量評分規準,而評分規 準的制定乃參考體育課本中所述的排球正式比賽發球規則定義後,以犯規與否及 犯規時的擊球狀態(擊球後、擊球當下、擊球前)分成三個得分層次:(1)無任 何發球犯規,即發球成功,可得三分;(2)擊球後犯規,即發球未過網或發球出 界,可得二分;(3)擊球當下或擊球前犯規,即未於裁判鳴發球哨後之八秒內執 行發球或於執行發球擊球前或擊球當下將腳踩入非發球區,可得一分。此評分規 準。. 16.

(24) 貳、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之再測信度分析 再測方法為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信度估算方式。所謂再測方法,即是指以同 一份測驗在不同時間對同一批學生前後重複測量兩次,並以這兩次測驗得分的結 果,求出兩次得分之間的相關係數,該係數即稱作「再測信度係數」(test-retest reliability coefficient)(余民寧,2011)。研究者整理了以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與相 關性對照表,將使用於再測信度分析時做試題再測信度相關性之判定。 表2-1 再測信度相關係數與相關性對照表 再測信度相關係數r值. 相關性. 0.3至-0.3之間 介於0.3至0.6,-0.3至-0.6之間 介於0.6至0.9,-0.6至-0.9之間 正負1. 低度相關 中度相關 高度相關 完全相關. (參考資料:余民寧,2011) 王俊民(2007)並指出,再測方法中,兩次測驗的間隔多為兩週,有的量表 甚至因為其他需要,也有兩次測驗的間隔高達一個月或數個月的情形;再測方法 也常被使用於技能評量之再測信度分析相關研究。兩次測驗的相關若越高,則代 表其越具有穩定性。本技術報告所設計的排球發球技能評量,即在沒有事先預告 學生的情況下,以再測之方法,在預試評量實施的二個星期後,對同一批學生進 行了第二次的排球發球預試評量再測,評量結果用於分析評量試題之再測信度。 參、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之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 本技術報告對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評量試題,分別做了試題難易度分析 與試題鑑別度分析。Ebel 與 Frisbie(1991)提出了可以以試題的難易度和鑑別度 來評定試題的好與壞,並指出以下觀點:(1)個別試題的難易度,可由該試題的 答對率評定。難易度值越大表示答對該試題的人數越多,亦指該試題的題目越簡 單;反之,難易度值越小表示答對該試題的人數越少,該試題的題目越困難。 (2) 試題的鑑別度乃指對不同能力的受試者是否能反應出其答題的差異情形,鑑別度 較高的試題,對於較高能力的受試者來說答對率較高,對於較低能力的受試者來 說答對率則較低。 17.

(25) 本技術報告將使用微軟Excel 表格進行每次發球得分結果的排列整理(高分優 先排列) ;再以Excel之數列平均值公式,計算出得分最強前三分之一難度係數和得 分最弱後三分之一難度係數。最後再參照難度指數公式與鑑別指數公式計算出每 次發球的難度指數和鑑別指數,並參考下表2-2之試題難易度等級表與表2-3試題評 鑑度評鑑標準,分析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之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 表2-2 試題難易度等級表 試題難度指數. 難易度等級. 0.8≦P 0.6≦P<0.8 0.4≦P<0.6 0.2≦P<0.4 P<0.2. 極容易 容易 難易適中 困難 極困難. (參考資料:Ebel & Frisbie, 1991). 表2-3 試題鑑別度評鑑標準 試題鑑別指數. 試題評鑑. 0.40 ≦D 0.30≦D<0.40 0.20≦D<0.30 D<0.20. 非常優良。 優良,但可能需修改。 尚可,但通常需修改。 劣,需淘汰或修改。. (參考資料:Ebel & Frisbie, 1991). 18.

(26) 第三節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 本技術報告中,研究者針對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及評量規準, 製作了PowerPoint教學檔以及高手發球與低手發球得分等範例影片。所有受試班級 之三位體育教師皆於實施評量的前一堂課,於評量實施場地輔以投影設備,以口 頭親自講解方式,詳細地介紹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的實施方法及評分方式。研 究者於PowerPoint教學檔及得分範例影片內容分別以文字、圖片及影片等多元的多 媒體內容,呈現評量方法及評分規準的敘述,並且於口頭親自講解時,適時地以 現場動作示範高手發球與低手發球的基本動作。 研究者於PowerPoint教學檔中,針對排球發球規則的文字敘述,乃希望幫助學 生學習排球發球規則;排球發球支解動作的圖片,乃希望幫助學生經由靜態圖片 看清楚排球發球正確動作的示範;而得分範例影片,則希望幫助學生了解於進行 發球評量時不同的發球結果所對應到的得分結果。正呼應了Smaldino、Lowther 與 Russell(2012)所提出的,有效的教師於教學課堂中,能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內 容呈現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並且支援學生們不同的學習目標。. 研究者亦希望藉由將自行製作的PowerPoint教學檔及得分範例影片等資源分 享給其他體育教師的方式,可以節省其他教師花費在製作相關教材的時間與精力, 並藉此增進其他教師們使用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徐新逸,2003)。而PowerPoint 教學檔也上傳至雲端共享硬碟,開放共同編輯,讓所有需要使用到此教學資源的 體育教師們,將來可持續地共同改進教材內容,並且有效地重複利用於體育課程 的教學活動中。. 19.

(27) 第三章 歷程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為討論本技術報告之實施歷程與結果,共分為六節:第一節討論評量 內容效度;第二節討論預試評量、預試評量再測與再測信度之分析;第三節討論 評量全面實施與試題分析;第四節記錄科技應用於教學與評量之歷程;第五節分 析學生學習單內容;最後於第六節分析體育教師訪談內容。茲將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評量內容效度之討論 為確認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試題內容效度,研究者 於技術報告當學期初之體育教師教學研討會中,連同校內其他二位十年級體育教 師及一位排球專任教練,共同討論當學期之排球教學課程內容與及體育科期中考 技能評量計畫,討論之歷程及範圍如下圖所示: 所有十年級體育教師共同討論當學期之 排球發球教學內容與進度時程. 所有十年級體育教師共同討論當學期之 排球發球課程評量方式與範圍 所有十年級體育教師與排球專任教練 共同審視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評量方法 所有十年級體育教師與排球專任教練 共同確認評量試題符合教學內容與目標. 所有十年級體育教師 共同討論並確認期中考評量實施方法與計畫 確認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 評量的內容效度 圖 3-1 評量內容效度確認程序 20.

(28) 壹、 討論排球發球教學課程與進度時程 本技術報告中,參與實施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的體育教師一共有三位,於 實施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的當學期初,共同召開全十年級體育課程教師研究會, 討論當學期之全十年級體育課程排球發球教學課程內容與進度計畫,如下表3-1所 列。並決定當學期之體育科期中考技能實作評量將參照排球發球教學課程而訂。 表3-1 排球發球教學課程與進度時程 課程節數 排球發球教學課程內容 第一節課 第二節課 第三節課 第四節課. (1) (2) (1) (2) (1) (2) (1) (2) (3). 排球低手發球動作技能教學。 排球低手發球動作技能實作練習。 排球高手發球動作技能教學。 排球高手發球動作技能實作練習。 排球低手發球動作技能教學。 排球高手發球動作技能實作練習。 排球低手發球動作技能實作練習。 排球高手發球動作技能實作練習。 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介紹。.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對應Bloom的教育目標領域分類與Simpson的動作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層次,本 技術報告中排球低手發球評量試題與高手發球評量試題所對應的教育目標領域與 層次如下表3-2所示: 表3-2 排球發球評量試題V.S.教育目標領域與層次對照表 評量試題. Bloom’s 教育目標 領域分類. 評量能力指標. Simpson’s 技能領域 教育目標層次. (1) 能做出低手發球的預備動作。 準備狀態 低手發球. 技能動作. 技能實作. 領域. (2) 能做出低手發球的擊球動作。 機械化 (3) 能低手發球過網且無造成低 複雜性的外在反應 手發球犯規。 (1) 能做出高手發球的預備動作。 準備狀態. 低手發球 技能實作. 技能動作 領域. (2) 能做出高手發球的擊球動作。 機械化 (3) 能高手發球過網且無造成高 複雜性的外在反應 手發球犯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1.

(29) 貳、 討論排球發球課程評量方式與範圍 於確認前述之排球發球課程內容與進度後,三位體育教師共同討論期中考實 施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的內容與範圍如下表3-3所示:. 表3-3 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內容與範圍 評量方式 評量項目 技能實作. (1) 低手發球技能實作。 (2) 高手發球技能實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參、 審視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評量方法 於初步確認本技術報告當學期之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的內容與範圍後,三 位體育教師連同另一位排球專任教練共同審視研究者於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下表 3-4中之評量試題內容、評分規準與PowerPoint檔等評量設計內容資料:. 表3-4 評量內容效度審視資料列表 項目 評量設計內容資料 評量試題. 排球發球技能評量試題V.S.評量能力指標. 試題評分規準. 排球低手發球與高手發球試題評分規準. 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 排球發球實作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PowerPoint教學檔 介紹PowerPoint檔 評分規準得分範例影 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評分規準示範影音檔 音檔 最高分範例影音檔. 最高分範例影音檔. 最低分範例影音檔. 最低分範例影音檔.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2.

(30) 肆、. 確認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的內容效度. 於審視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評量方法內容及相關資料後,三位體育教師與一 位排球專任教練一致認同並確認:(1)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評量試題與方法皆符 合當學期排球發球教學課程之內容範圍與進度;(2)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評量方 法及評分規準符合排球正式比賽之發球規則與公平性;(3)本技術報告中所設計 之排球發球評分規準PowerPoint檔,能清楚說明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排球發球實作 技能評量法與評分規準。 綜合以上結論,四位體育領域專家共同確認了本技術報告所設計之評量方法 內容的效度。三位十年級體育教師並共同決議,將於當學期之全十年級體育科期 中考試實施本技術報告所設計的排球發球實作技能評量方法。. 23.

(31) 第二節 預試評量、預試評量再測與再測信度之分析 本技術報告中參與第一階段預試評量的十年級學生共有41位,於預試完成的 二個星期後,研究者對同樣41位參加預試的學生進行預試再測評量。再測時所實 施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評量試題實施順序、評分規準、裁判(評分員)、 司線員、場地、受測者進行評量之順序等條件,都維持與第一次正式施測時相同。 本研究於取得41筆預試再測評量得分結果後,用以計算預試評量及預試再測評量 結果之間低手發球試題之再測信度、高手發球試題之再測信度及總體試題之再測 信度。 壹、預試評量之實施與學生成績統計 本技術報告當學期,研究者共擔任其所任教之雲林縣某高中三個十年級班級 之體育教師,研究者選擇其中之一個最早結束排球課程進度的班級,參照本技術 報告第一章第三節所敘述之評量方法。此班級共有41位學生,學生於評量預測所 得之成績則為其當學期期中考之評量成績。參加預試共41位學生的預試評量成績 如下表3-5所列: 表3-5 預試評量學生成績表. 學 生 座 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學 生 性 別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男. 低手發球. 高手發球. 得分數. 得分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3 3 2 3 3 2 1 2 2. 2 2 3 2 3 1 2 3 3. 2 3 2 3 3 3 2 3 3. 3 2 2 2 2 1 3 2 3. 1 2 2 2 2 2 2 2 3. 2 3 2 2 2 2 2 1 1. 2 2 2 3 3 1 1 2 2. 2 1 2 2 2 2 2 2 3. 1 2 2 2 2 2 2 2 2 2 3 1 1 2 1 2 2 2 (續下頁). 24.

(32) 學 生 座 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學 生 性 別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低手發球. 高手發球. 得分數. 得分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2 3 3 3 3 3 3 2 2 3 3 2 1 3 2 3 3 3 3 2 2 1 2 3 2 2 3 3 1 2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1 1 3 3 3 3 2 3 3 2 2 2 2 3 2 2 3 2 3. 3 2 1 2 1 2 3 2 3 3 3 3 2 3 3 3 3 3 3 3 3 1 2 2 3 3 2 2 2 2 2 3. 2 2 3 2 2 2 3 3 3 2 2 3 3 3 1 2 3 3 2 2 3 3 2 2 2 3 3 3 2 3 2 2. 2 2 3 3 2 3 3 3 2 2 3 3 3 2 2 2 3 3 3 3 2 2 2 3 3 2 3 1 2 2 3 2. 3 1 3 2 2 2 3 2 2 3 2 2 2 2 1 2 2 3 2 2 3 2 2 3 2 1 3 3 1 2 2 3. 2 2 2 2 2 3 3 2 2 2 3 2 2 1 2 3 3 3 2 2 1 2 2 2 2 2 2 2 1 2 2 3. 3 3 2 1 2 2 3 2 2 1 2 3 1 2 2 2 3 3 3 2 2 1 2 2 2 1 3 2 1 2 2 3. 2 2 2 2 2 2 3 2 1 2 2 3 2 1 1 2 2 3 2 3 3 2 2 2 3 3 2 2 2 3 2 3. 2 1 2 1 1 3 3 3 2 2 3 2 2 1 1 2 3 3 2 3 3 2 2 1 2 2 2 2 2 2 2 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5.

(33) 貳、預試評量再測之實施與學生成績統計 為計算研究者所設計之評量試題的信度,於預試評量實施二個星期後,研究 者對參加預試評量的十年級班級共41位學生,再一次實施其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 能實作評量,且仍參照本技術報告第一章第三節所敘述之評量方法進行。預試評 量再測時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評量試題實施順序、評分規準、裁判(評 分員) 、司線員、場地、受測者進行評量之順序等評量方法與各項條件,都與評量 預測時相同。參加預試評量再測共41位學生的預試評量再測成績如下表3-6所列: 表3-6 預試評量再測學生成績表. 學 生 座 號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學 生 性 別 女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男. 低手發球. 高手發球. 得分數. 得分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2 3 2 3 3 2 2 3 3 3 2 3 3 3 3 3 2 2 2 2 3. 3 3 3 3 2 3 2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3 3 3 2 3 3 2 3 3 3 3 2 2 2 3 3 2 3 3 3 3. 3 2 2 2 3 2 1 2 2 2 2 2 2 3 2 3 3 3 2 3 3. 3 3 2 3 2 2 2 2 2 2 2 1 2 2 2 3 3 2 2 3 2. 2 2 3 2 3 3 2 2 3 3 3 3 3 1 3 3 2 2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3 3 2 2 3 3. 2 3 2 3 2 1 2 1 2 2 2 2 1 2 2 3 2 2 2 2 2. 3 1 3 2 1 2 2 2 2 3 2 2 1 2 1 2 2 2 3 1 2 2 3 2 2 2 3 1 2 3 3 2 2 3 1 2 2 2 2 3 2 2 (續下頁). 26.

(34) 學 生 座 號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學 生 性 別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低手發球. 高手發球. 得分數. 得分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2 3 3 2 2 3 3 3 2 2 2 3 3 1 3 2 1 3 3 3. 2 3 2 2 3 2 2 3 2 3 3 3 3 2 2 3 2 2 3 3. 2 2 2 3 3 3 3 2 3 2 2 2 2 3 2 2 2 2 2 3. 3 2 3 2 3 3 2 2 3 3 2 2 2 3 2 3 2 3 2 3. 3 1 2 3 3 3 3 2 2 2 2 3 2 2 3 1 2 2 2 2. 1 2 2 3 2 3 3 3 3 1 2 2 2 1 2 3 2 2 1 2. 1 1 1 2 3 3 3 2 3 2 2 2 3 2 3 2 1 2 2 3. 2 1 3 2 3 3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3. 2 2 1 2 2 3 2 3 2 2 2 1 2 2 2 2 2 3 2 3. 3 2 1 1 3 3 1 2 2 2 2 2 2 2 2 2 3 2 2 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7.

(35) 參、評量試題再測信度之分析 於預試評量實施及預試評量再測實施後,分別取得41位學生的預試評量成績 和預試評量再測成績,並參考王俊民(2007)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文獻資料進行 評量試題再測信度之分析,分析步驟如下:. 一、 計算每次發球的平均得分數 研究者使用微軟Excel 數列平均值統計公式,計算出預試評量每次發球的全部 學生平均得分數及預試評量再測時每次發球的全部學生平均得分數,整理後如下 表3-7所列。 表3-7 預試評量與預試評量再測每次發球平均得分表 低手發球 項 目 名 稱 預試評量 每次發球 平均得分 預試評量再測 每次發球 平均得分. 高手發球. 得分數. 得分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2.44 2.41. 2.49. 2.39. 2.37. 2.12. 2.10. 2.07. 2.10. 2.02. 2.51 2.59. 2.54. 2.41. 2.24. 2.34. 2.15. 2.10. 2.10. 2.05.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8.

(36) 二、 計算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 於計算出每次發球的平均得分數後,依下列步驟分別計算出低手發球試題、 高手發球試題和整體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 (一) 取表3-7中之預試評量低手發球共五次之試題平均得分數數列和預試評量再 測低手發球共五次之試題平均得分數數列,並使用微軟Excel 數列相關係數 統計公式,計算出低手發球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為0.73。 (二) 取表3-7中之預試評量高手發球共五次之試題平均得分數數列和預試評量再 測高手發球共五次之試題平均得分數數列,並使用微軟Excel 數列相關係數統計公 式,計算出高手發球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為0.77。 (三) 取表3-7中之預試評量全部發球次數共十次之平均得分數數列和預試評量再 測全部發球次數共十次之平均得分數數列,並使用微軟Excel 數列相關係數統計公 式,計算出整體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為0.89。. 三、 分析試題之再測信度 研究者於計算出前述所列的各試題再測信度相關係數後,參考本技術報告第 二章第二節中表2-1之再測信度相關係數與相關性對照表,歸納本研究者所設計之 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試題的再測信度相關性如下: (1) 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 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中,低手發球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性為「高度相關」 ; (2) 研 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中,高手發球試題之再測信度相關性為 「高度相關」 ; (3)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的整體試題再測信 度相關性為「高度相關」。研究者並將結果整理如下表3-8所列。 表3-8 評量試題再測信度分析表 評量試題. 再測信度相關係數. 再測信度相關性. 0.73 0.77 0.89. 高度相關 高度相關 高度相關. 低手發球試題 高手發球試題 整體試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9.

(37) 第三節 評量全面實施與試題分析 壹、排球實作評量之正式全面實施與學生成績統計 本技術報告於前述進行預試評量之再測信度結果分析後,與其他十年級體育 教師再次進行期中考評量前討論,並確定擴大評量範圍且實施本技術報告中所設 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於全校其他十年級學生共355位,不包含已參加預試評 量的41位學生。第二階段全面實施後取得學生成績共355筆,加上預試評量學生成 績41筆,前後共取得396筆十年級全年級期中考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成績,研 究者將成績資料整理於本技術報告附錄三之全十年級期中考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 量成績總表與計算。 貳、評量試題難易度計算與分析 一、 計算評量試題之難度指數與鑑別指數 研究者使用微軟Excel 表格進行每次發球得分結果的排列整理,以數列平均值 公式計算出得分最強前三分之一難度係數和得分最弱後三分之一難度係數後,最 後再依照公式計算出每次發球的難度指數和鑑別指數,整理後如下表3-9所列: 表3-9 評量試題之難度指數與鑑別指數表 低手發球. 高手發球. 得分數. 項 目 名 稱. 得分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一. 二. 三. 四. 五. 一. 二. 三. 四. 五.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次. 得分最強前1/3 難度係數(P ). 1.0 0. 1.00. 1.00. 1.00. 1.00. 0.95 0.91. 0.94. 0.91. 0.89. 得分最弱後1/3 難度係數(P ). 0.5 8. 0.60. 0.62. 0.63. 0.62. 0.50 0.52. 0.51. 0.52. 0.53. 試題難度指數 (P=(P + P )/2). 0.7 9. 0.80. 0.81. 0.82. 0.81. 0.73 0.72. 0.73. 0.72. 0.71. 試題鑑別度指數 (D=P - P ). 0.4 2. 0.40. 0.38. 0.37. 0.38. 0.45 0.39. 0.43. 0.40. 0.37. H. L. H. L. H. L.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0.

(38) 二、 分析評量試題之難易度與鑑別度 研究者於計算出前述所列每次發球的難度指數和鑑別度指數後,參考本技術 報告第二章第二節中表2-2之試題難易度等級表及表2-3試題鑑別度評鑑標準,歸納 本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的試題難易度及試題評鑑結果如下: (1) 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中,低手發球試題之試題難易度為「極 容易」,試題評鑑結果為「優良,但可能需修改」;(2)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 技能實作評量方法中,高手發球試題之試題難易度為「容易」 ,試題評鑑結果為「非 常優良」 ; (3)研究者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的整體試題之試題難易 度為「容易」 ,試題評鑑結果為「非常優良」 。研究者並將結果整理如下表3-10所列:. 表3-10 評量試題難易度與鑑別度分析表 試題難易度分析 評量試題. 難度指數. 難易度等級. 試題鑑別度分析 鑑別指數. 試題評鑑 優良,但可 能需修改。 非常優良。 非常優良。. 低手發球試題. 0.80. 極容易. 0.39. 高手發球試題 整體試題. 0.72 0.76. 容易 容易. 0.41 0.4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1.

(39) 第四節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之歷程紀錄 本技術報告中,研究者將其所設計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及評量規準, 製作成PowerPoint檔及得分範例影片,用以幫助學生了解評量方法及規準。以下為 將科技運用於體育課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與投影機等教學資源講解排球發球 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之討論: 壹、科技教材內容的效度 於本技術報告當學期初之十年級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會,研究者與其他兩位十 年級體育教師及一位排球專任教練,於確認本技術報告中所設計之排球發球評量 的內容效度後,共同檢閱研究者所製作之PowerPoint檔及得分範例影片,確認 PowerPoint檔之教材內容可完整並清楚的闡釋排球發球評量之評量方法與評分規 準。並同時觀賞得分範例影片,確認每一得分範例影片中所呈現的內容符合本技 術報告中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及評量規準。. 32.

(40) 貳、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之課堂歷程紀錄 於技術報告進行期間,研究者所任教之雲林縣某高中所有十年級班級之體育 教師皆於實施評量的前一堂課,於評量場地輔以投影設備,以口頭親自講解方式 詳細介紹評量實施方法及評分方式。研究者將其自身進行使用科技應用於排球發 球評量方法介紹之課堂情形,錄製成影片,取得該班全體學生同意後並上傳雲端 硬碟(見附錄一之評分規準PowerPoint檔及相關影音檔網路連結)。評量方法介紹 之課堂情影片畫面擷取如下圖4-1和圖4-2。. 圖3-2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評量方法PowerPoint 檔案介紹. 圖3-3 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評量規準得分範例YouTube影片介紹. 33.

(41) 第五節 學生學習單內容分析 於本技術報告中全十年級期中考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結束後,請參加評量 班級中的一個班級共41位學生填寫課後學習單(見附錄四之期中考排球發球實作 評量學習單)。以下為針對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學生課後學習單內容之分析與 討論: 壹、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經驗調查 為了解學生於過往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經驗,研究者於排球發球技能實 作評量的學生學習單中提問之第一題問題描述為「你以前是否有接受過排球發球 技能實作評量」,所得到的統計結果如下表3-11所示:. 表3-11 學習單問題(一)學生作答統計表 學習單問題(一) 你以前是否有接受過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單選) 學生作答 作答人數 是。 41 0 否。 41 合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學習單所統計之結果顯示,填寫學習單的全部41位學生,以前皆接受過 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此題為單選題,41位學生皆只選擇單一答案作答。. 34.

(42) 研究者並於學習單中的第二題問題調查學生以前所接受過之排球發球技能實 作評量計分方式,所得到的統計結果如下表3-12所示:. 表3-12 學習單問題(二)學生作答統計表 學習單問題(二) 你以前接受過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計分方法為(可複選): 學生作答 作答人數 (1)以前從未接受過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 0 量。 35 (2)每位學生發球數顆,每發一顆球失敗 得0分,每發一顆球成功則得分,累積發 球得分以計算總分。 6 (3)每位學生發球數顆,累積發球成功次 數達規定之次數則通過測驗,未達規定 次數則為未通過測驗。 0 (4)與本學期期中考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 評量計分方式相同。 0 (5)其他計分方式(若選此項,請於下方說 明其他計分方式為何) 。 41 合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學習單所統計之結果顯示,填寫學習單的全部41位學生中,有35位學生 於以前曾經接受過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計分方式「每位學生發球數顆,累積發 球成功次數達規定之次數則通過測驗,未達規定標準次數則為未通過測驗」;有6 位學生於以前曾經接受過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計分方式「每位學生發球數顆, 累積發球成功次數達規定之次數則通過測驗,未達規定次數則為未通過測驗」。 選擇作答「以前從未接受過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與本學期期中考之排球 發球技能實作評量計分方式相同」及「與其他計分方式(請說明)」的學生數皆 為0位學生。此題為可複選題,41位學生皆只選擇單一答案作答。. 35.

(43) 貳、科技應用於教學評量之意見調查 研究者針對其於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介紹評量方法 的教學活動調查學生意見,於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的學生學習單中提問之第三 題問題描述為「教師於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 發球教學活動,你覺得對於你了解排球比賽發球規則的幫助程度有多大」 ,所得到 的統計結果如下下表3-13所示:. 表3-13 學習單問題(三)學生作答統計表 學習單問題(三) 教師於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教學活 動,你覺得對於你了解排球比賽發球規則的幫助程度有多大?(單選) 學生作答 作答人數 極有幫助。 30 7 很有幫助。 4 有幫助。 0 沒有幫助。 41 合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學生的學習單作答統計可得知,填寫學習單的全部41位學生,針對教師於 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的教學活動,覺得對其 了解排球比賽之發球規則的幫助程度「極有幫助」的學生有30位;覺得「很有幫 助」的學生有7位;覺得「有幫助」的學生有4位;覺得「沒有幫助」的學生有0位。 此題為單選題,41位學生皆只選擇單一答案作答。. 36.

(44) 研究者於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的學生學習單中提問之第四題問題描述為 「教師於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教學活動, 你覺得對於你了解排球發球動作操作的幫助程度有多大」,統計結果如下表3-14:. 表3-14 學習單問題(四)學生作答統計表 學習單問題(四) 教師於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教學活 動,你覺得對於你了解排球發球動作操作的幫助程度有多大?(單選) 學生作答 作答人數 極有幫助。 20 18 很有幫助。 3 有幫助。 0 沒有幫助。 41 合計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學生的學習單作答統計可得知,填寫學習單的全部41位學生,針對教師於 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的教學活動,覺得對其 了解排球發球動作操作的幫助程度「極有幫助」的學生有20位;覺得「很有幫助」 的學生有18位;覺得「有幫助」的學生有3位;覺得「沒有幫助」的學生有0位。 此題為單選題,41位學生皆只選擇單一答案作答。 參、學生學習單內容分析之總結 從課後學習單作答統計可歸納出,填寫學習單的41位學生中: (一) 所有學生於過去皆曾經接受過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 (二) 所有學生過去所接受過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計分方式,與本技術報 告中所設計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計分方式皆不同。 (三) 所有學生皆認為教師於本技術報告中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 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教學活動,對於其了解排球比賽之發球規則是有幫助 的。 (四) 所有學生皆認為教師於本技術報告中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 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球教學活動,對於其了解排球發球動作之操作是有幫助 的。 37.

(45) 第六節 體育教師訪談內容分析 研究者於本技術報告中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結束後,對其他兩位十年級體 育教師(體育教師T1與體育教師T2)進行訪談,以了解其他體育教師對於本技術 報告中所設計和實施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看法。 壹、 體育教師訪談內容實錄 訪談題目共三題,茲將訪談內容記錄整理於下表3-15、表3-16與表3-17: 表3-15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一)紀錄表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一) 您對於本學期期中考所實施之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方法與評分規準的看法 為何? 體育教師T1 這次體育科期中考實施的排球發球實作測驗,安排學生 在正式比賽情境下進行發球實作,給了學生非常好的發 球練習機會,就好像讓他們真正上場比賽一樣。有的學 生發球動作很標準、發球力道拿捏很好,但若是不懂比 賽規則,參加正式或非正式排球比賽時都可能因為疏忽 踩線或不知道八秒規則而造成犯規。這次的評量計分方 式特別將這部分的規則以得一分凸顯出來,跟因為球未 過網或球出界的發球失敗得兩分區分開來,可以幫助學 生特別注意要先避免什麼犯規狀況,才可以至少得兩 分。這樣的評分規準設計,對學生漸進式的學習很有幫 助。 體育教師T2 這次模擬排球正式比賽的評量方式,可以訓練學生在比 賽情境下決定何時擊球及操作發球動作的能力。不只能 測驗出學生的發球技能表現,也能測驗出學生對排球比 賽發球相關規則的認知程度。以往體育課時我個人較常 使用的排球發球評量方法,有時候是讓學生自行連續發 球,沒有鳴哨。就算有鳴哨聲指示學生發球,也不會這 麼正式的設司線員,讓學生知道排球正式比賽有司線員 規定。另外,在講解這次的評量方法時,等同在講解正 式比賽規則,也是一種教學。而評分規準的設計,把發 球失敗得分依照失敗原因區分,可以引導學生分階段學 習,先搞懂基本規則,再練技術。技術沒那麼好的學生, 因為知道只要不超出發球區或不超過八秒才擊球就能得 兩分,可以先為自己設下至少要得兩分的目標,再經過 多練習來往得三分的目標前進。這跟一般較常使用的發 球失敗得零分、成功才有得分的計分方式比較起來,讓 學生可更有效率分階段達到學習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8.

(46) 表3-16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二)紀錄表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二) 您對於使用科技融入本學期排球課程教學活動的看法為何? 體育教師T1 以前我的體育課排球教學,就使用科技融入教學課程 的教學活動這方面來說,最多是室內課利用網路或多 媒體工具,播放線上排球比賽影片或排球教學示範影 片。之前完全沒想到可以利用學校排球場地的投影設 備,以PPT講解完比賽規則及圖片動作後,交叉作現場 示範教學,甚至讓學生看完文字敘述或圖片中的分解 動作後可以馬上實地演練。學生用眼睛看文字圖片、 用耳朵聽我們講解以及就地練習,多種學習模式都啟 動了,領悟得也特別快。 體育教師T2 用PPT以文字和圖片講解排球比賽規則及標準動作,同 時馬上做發球實作練習,可以有效地兼顧到排球發球 規則認知和發球動作技能的教與學。老師們可以一起 共用這樣的教學資源,不需要自己花費時間從空白的 PPT作起,每個學生都可以受惠,是很棒的教學資源共 享經驗。體育科有很多項目的教學其實都可以這樣 做,大家以後可以一起合作。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9.

(47) 表3-17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三)紀錄表 體育教師訪談問題(三) 本學期期中考後,您是否有將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之學生成績結果運用於其 後的體育課教學活動中?若有,請描述您的如何運用。 體育教師T1 有的。期中考後安排的是羽球課程,跟排球場在同一 個場地,在課堂上學生自由練習羽球對打的時間,把 期中考後需補考排球實作的學生,特別拉出來另外安 排了分組教學。通過期中考的條件是每個學生都必須 至少發成功5顆球,須補考的學生內,期中考得分結果 只要有任何一題得一分的學生,分配到需要加強發球 技術練習和加強輔導發球規則認知的那一組。其他學 生則分配到只需加強發球技術的那一組。 體育教師T2 有的。期中考後、補考前,我針對需要補考的同學們, 進行了分組教學。那些期中考時有得一分的同學,主 要都是因為不熟悉發球規則或是容易忽略不能踩線, 所以在加強發球技術練習的同時,還要加強他們發球 規則認知的部分。而另一組同學期中考都沒有得一分 的狀況,只要加強發球練習。以前發球失敗一律得零 分的評量計分方式,評量得分結果就無法作這樣的利 用,這部分是這次評量計分方法設計的優點之一。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貳、體育教師訪談內容之總結 從以上兩位體育教師訪談內容可歸納出,兩位教師一律認為: (一) 本技術報告中所設計的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模擬正式比賽情境進行發 球時作,對學生於發球規則認知和發球技能的學習,都是有幫助的。 (二) 本技術報告中實施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前,以PowerPoint檔進行排球發 球教學活動,能夠提供文字、圖片、口語及現場肢體示範等多元的教學內容呈現 方式,幫助學生學習。 (三) 本技術報告中排球發球技能實作評量的評分規準,能被教師在評量後經由 運用學生的得分結果,針對不同需求的學生以進行分組教學的方式,幫助其學習。.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eachers may consider the school’s aims and conditions or even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approach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and ability; or develop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1.8 Teachers should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attend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special needs and

- Teachers can use assessment data more efficiently to examin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to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learning progress with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their

• Is the school able to make reference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assessment data and provide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to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in order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a) Describe the changing trend of daily patrona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transport modes in Hong Kong from 2000 to 2015.. b) Discuss the possible reasons leading to

Teachers can design short practice tasks to help students focus on one learning target at a time Inferencing task – to help students infer meaning while reading. Skimming t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