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力的意涵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造力的意涵"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創造力的意涵一四 P概述

葉明正 高雄市立小港國中生活科技教師 壹、前言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知識倍 速的爆增,科技不斷的革新,演變到 現在的資訊時代,這些端賴創造力開 發的結果。英國科學家赫勒指出: 「今日不重視創造思考的國家,明日將 淪為落後國家而蒙羞 J (張玉成,民 72) 。史學家湯恩比也曾指出: I 一個 民族或社會能否打開僵局、發展前 程,端賴其是否朝著創造的方向邁進」

(于平凡,民70) 。因此,要開創未來

的社會,培養學生具備創造思考的能 力是非常重要的。 民國八十三年公布的國民中學生 活科技課程標準中,即明訂: I 增進 問題解決和創造思考的基本能力」、 「對於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應鼓勵其 自行計劃作業以發揮其潛能並培養創 造力」。而即將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中 的十大能力指標亦包括「欣賞、表現 與創新」一項。增進學生創造力已是 教育的共識及重要的目標之一。 然而何謂創造力? '它的內涵又 為何?對於創造力的意義及概念,中

7

外學者各有不同的說法, Rothenberg 和

Hausman

(1976) 曾提出的種從希臘文 明到現代,不同的創造概念:

Repucci

(1

993

)也認為有關創造幾乎有 50至 60 個定義,而且每天在擴充中。由於各 家所持的角度與觀點不同,致使對創 造力尚未有一致且明確的定義,也因 此對於創造力的意義與內涵,專家學 者傾向以歸納分類的方式加以探討。 本文即針對較廣被接受由 Rhodes (1961) 所提出的創造四p亦即: 一、以創造者 (person) 為主:重視 創造者的人格特質 二、以歷程 (process) 為主:重視 創造者的心理歷程 三、以產品 (product) 為主:重視 創造者的產品 四、以環境 (place) 為主:重視個 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四個面向來加以闡述,以期有助 於教師對創造力的瞭解,並融入教學 實務中,以提升學生創造思考之能 力。 貳、創造者的人格特質 200211三9J1 生活科技教育 35 告9 期

(2)

下列是許多專家學者針對:專門 領域的高創造者、高創造力的兒童及 綜合性研究,所歸納出高創造者的性 格傾向之結果,茲陳述如下: 一、對於專門領域的高創造者研究 方面

Barron

(1969) 與 Mackinnon

(1965) 研究在文化上有創新成就的作 家、科學家和建築師的人格特徵如 下:重視獨立自主、智力高超、特別 喜愛智慧活動;

Roe

(1953) 和

Mackinnon

(1964) 研究一些在建構數 學、科學領域中,具有創造力的成就 者,發現其人格特質是擁有豐富的經 驗、評價的內在化、善於運用構思、 願意嘗試冒險、喜愛複雜性的活動、 容忍模糊曖昧的情境、積極的自我意 象並能全神貫注於工作(

Callahan

1978) 。 二、對自全高創造力兒童的研究方面 To叮ance (1 975) 發現,高創造力 的兒童其人格特徵為:頑皮淘氣與放蕩 不羈、所作所為有時愈越常規、處事待 人不固執,較幽默,略帶嬉戲;李德高 (民 80) 發現創造型兒童的人格特徵 有:高度注意力、生氣蓬勃、喜歡參與 多種的活動、有強烈的挑戰性、細心觀 察事物、對事物的尋求非常認真、行動 獨立、主意多而新奇、充滿好奇感、堅 強的毅力、注意力持久、想像力豐富、 不太合群、不善交際。 三、對於高創造者人格特質綜合研 究方面 2002年9月 生活科技教育35卷9期

8

賈髏茗(民 65) 綜合各家觀點, 歸納出創造者常具有的人格特徵:自 由感、獨立感、幽默感、堅執力與勇 氣;陳昭儀(民 81) 綜合國外學者研 究提出高創造者的人格特質,多半傾 向於正向的特質,如好奇心、專注 力、有毅力、開放性、其冒險性、獨 創性、變通性等;盧雪梅(民 79) 就

Stein

(1968) 、Lingeman (1982) 、

Davis

(1986) 研究自不同領域和年齡 層的創造者,以不同的研究工真,探 討創造者的人格特質,結果發現包 括:追求成就感、有冒險的精神、審 美的、進取積極...等 72 種特質。她 指出:創造者不太可能完全其備上述 的特質,只不過創造者所擁有的創造 性人格特質多於非創造者。另外創造 者也就各事業領域之不同,而有不同 的創造性的人格特質。她也指出:好 奇、獨立、自信、精力、熱愛工作、 貫徹始終等,是所有創造者所共同具 有的特質。 參、創造的歷程 Wallas於 1926年提出創造歷程的四 個步驟: 一、準備期:蒐集有關問題的資 料,結合舊經驗和新知識。 二、阻釀期:百思不解,暫時擱 置,但潛意識仍在思考解決問 題的方案。 三、豁朗期:突然頓悟,瞭解解決 問題的關鍵所在。

(3)

四、驗證期:將頓悟的觀念加以實 施,以驗證其是否可行。

Torrance

(1988) 認為創造性心理 歷程主要包含六個階段: (1)敏於覺 察不協調的現象; (2) 證實困難所在 之處;

(3

)提出假設; (4) 驗證假 設; (5) 對假設提出修正; (6) 重 複前二階段直到找到答案; 國內學者陳昭儀(民80) 研究我 國 20位傑出的發明家,結果發現他們 的創造歷程為: (1)靈感與動機;

(2

)構思、產生構想;

(

3

)設計工 作; (4) 實驗與研究; (5) 完成發 明晶。她亦於 81 年整理 22 位學者的階 段說,將創造歷程歸納為五點:

(l)

問題的產生; (2) 尋求解決問題或困 難的方法及工作; (3) 找出最佳的處 理方案; (4) 評估、驗證;

(5

)發 表、溝通與應用。 綜合上述,不難發現各學者對創 造歷程的研究與見解雖各有不同,但 整體的模式則大同小異。事實上創造 的歷程也因人而異,並沒有一個固定 不變的模式,但是創造的發生必須對 問題有關的各項事實有明確的概念及 認知,繼而運用各種心智能力去發展 對問題解決的各項方案,最後發現並 驗證有效的方案,並付諸實施(陳龍 安,民73 )。 肆、創造的產品

Stein

(1953) 認為創造是在合理 或有用的條件下被接受的最終產品,

9

或是在某一時間內被某一團體認為滿 意之新奇作品 (new

work)

; Rhodes

(1961) 則將創造力定義為創造成果 (陳昭儀,民 8 1) ;李錫津(民 76) 主 張可以創造後的結果來判斷一個人是 否具有創造性。 創造的產晶包括那些?有學者認 為: I 成果是思想的產品 J '創造的成 果可說是創造過程的成品展現,可能 是實體的,如論文、專利或藝術作 品,也可能是理論系統的,如新的技

術之開發 (Besemer

&

Treffinger

,

1981 ;

陳昭儀,民8 1)。 而如何判斷產品具有創造性?

Mackinnon

(1978) 指出評價的標準: 一、新奇性:參考的對象包括個

人、團體或全人類。

二、適合性:可供解決問題、適應 情境的需要之標準。 三、成果是可以被再製造、證實、 評價、精進、發展,而且是可 以與人溝通的。 四、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符合真、 善、美的條件(陳昭儀,民 8 1)。 朱進財(民 82) 認為創造力的產 品應包含兩方面:認知及情感方面。 認知方面包含流暢性、變通性、獨創 性、精進性。在情感方面真有想像 力、好奇心、冒險性及挑戰性。

Besemer

&

Treffinger

(1981) 分析

了九十個有關創造成果的評價之研 究,整理出 125 種評斷的標準,並歸納

2002 {f 9月

(4)

為 14個項目,分屬三個向度: 一、新奇性:原始初期性、原創 性、轉換性。 二、問題解決:適合性、適切性、 邏輯性、可利用的、有價值 的。 三、精進性及綜合性:引人注目 的、複雜的、極佳的、表現 的、系統組織的、巧妙的。 總括而言,有創造力者必有創造 性的產品產出,故可由產品來評定原 作者是否真有創造力。而產品是否具 創造性的品質,需符合評斷的標準, 包括:未有人產生過的新奇性;可以 解決問題或陶冶性情的適切性;可使 原本的產品變得更好、更有價值的精

進性等。

伍、創造的環境 家庭、社會、學校所構成的生活 環境,深深地影響個體創造力的發展 結果(

Torrance

,

1975

)。與創造有關的 個性、動機,以及創造力的發展等都 可以在環境中培養而成。一個文化資 料豐富,容許個體獨立自由的環境是 百花齊放的溫床;一個貧乏而多方限 制的環境,會使創造動機與表現受到 損害(郭有遍,民 66) 。

Feldman

(1999) 綜合相關學者的 論點,認為創造力應是多面向的建構 而創造性成就乃源於其間的互動、整 合而成。其中牽涉到的面向很多, 如:認知過程、社會或情緒多程、家 20021

9 月 生活科技教育35 卷9期 族層面、正式與非正式教育、領域與 學門的特質、社會文化脈絡程面及歷 史趨勢等。 可見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十分深 遠,底下針對家庭、學校、社會三方 面對創造力的影響進行探討: 、家庭方面 Gabriele於 1985 年研究 26個有創造 力者或天才學生,結果指出 75% 的學 生認為對他們創造力的貢獻最大的是

父母。

什麼類型的父母對子女的創造力

最有幫助? Weisburg 及 Springner

(

196 1)根據對具創造力兒童的父母進 行測驗與面談的結果,分析顯示出這 些父母都真有以下的特徵,無一例 外: 1.父母富於表達性,而又沒有駕御 性,父母子女間都不隱瞞情緒。

2. 接受子女的退轉作用

(regression)

,讓他們舒服的表現 稚氣。 3. 父母雙方都有獨立性,不以婚姻 或家庭作做手段,以加強他們自

己個人的地位。

4. 創造兒童的認同模式,依靠其他 各種防禦機約,如幻想等,而不 用退縮或壓抑。(郭有遍,民66)

另外, Mackinnon研究成人的創造

力發現,兒童期的家庭影響對創造力 頗為重要:包含尊重兒童、信任兒童 的能力、容許自主決定、強調動機、 努力、價值、成功等正向經驗(林麗 AV ',,且

(5)

真,民80) 。

除了父母以外,其他家庭變項創

造力亦有影響,

Mansfield and

Busse 整 理自 1951 至 1971 年間,對高創造力科 學家其兒童時期父母教養之影響的 25 個研究中,歸納出三方面家庭影響變 項,包括親子鬧係、父母特質、家庭 變項: 1.親子關係:孩子自律性培育、引 導及控制權、訓練技巧、親子關 係、氣氛、品質及給孩子智力刺 激與教育。

2. 父母的特質:父母對子女教養價

值觀及本身興趣。 3. 家庭的變項:出生序、家庭大 小、單雙親問題、社經地位、居 住環境、搬家及宗教(陳昭儀, 民79) 。 二、學校方面 許多研究皆指出:創造力是可以 教的。 Torrance (1972) 曾經評論分析 了 142個有關創造力的訓練研究,發現 使用基於 Osborn-Parnes 創造性問題方 案技巧的研究(創造性問題解決,腦 力激盪和擴散性問題)與其他特定的 訓練方法,成功率達 90% (張世慧, 民77) 。 既然創造力可經由教導而增加, 在學校中與學生學習最密切的就屬教 師。所以日本學者恩田彰等(民 7 7) 認為其備以下條件的教師較能培養創 造力學生: 1.使用創造性的教學、教法、教材

11

組合等。 2. 不斷探索新知的求知慾。 3. 形成創造性的班級氣氛。 4. 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索的態度。 5. 佈置創造性教具、資源及環境。 6. 表彰創造性活動及發現。 另外,學校的特徵對學生的創造 力也有影響,包括:學校大小、行政 安置、學校地點等(陳宗逸,民 84) 。 三、社會方面 社會的文化、歷史、資源、互動 等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該社會創造 的質與量。

Arieti

(1976) 綜合有關創造與社 會文化的關連,提出八項較有利於創 造表現的文化特質,如:適當的文化 條件、接納創造的刺激、蛻變的壓 力、自由接觸文化訊息無任何岐視、 接觸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文化刺激、 容忍並注意異己的觀點、文化體系中 重要人物互動的機會及獎賞與誘因等 (楊智先,民 88)

Amabile

(1 988) 歸納出九項促進

創造力及九項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 因素。前九項為:自由、鼓勵、具挑 戰性、認同與回饋、充裕的時間、充 足的資源、適當的壓力、良好的專案 負責人、以及正面的組織特徵;後九 項為:限制多、不足的資源、缺乏時 間壓力、不適當的評鑑、缺乏組織熱 忱、不良的專案負責人、負面的組織 特徵、組織內的競爭、及過分強調現 況(鄭英耀等,民 87) 。 2002!,F-9Jj 生活科技教肯F35 在'9期

(6)

好奇、冒險、專注、富想像、 積極、獨立等創造傾向的人格 特質。因此教師可以適時的激 發學生的創作動機;教導學生 相關的知識,並引導其靈活應 用;多加觀察學生的人格特 質,對於有創造傾向特質的學 生應多鼓勵其進行創作的活 動。 三、創造的歷程有其階段性,包 含:靈感或問題的出現;產生 構想或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 最佳的方案;評估及驗證;產 出創造成果。許多學生常有創 造的動機與靈感,卻很少有成 果的產出,主要由於升學導向 的課業壓力,壓縮學生應有的 自主時間所致。希望新的教育 改革能還給學生多一點自主時 間,以塑造更好的創造環境。 四、創造的成果包含形而下的實體 產品或形而上的觀念、理論, 但須符合創造性的評斷,亦即 獨特、新穎且真有價值性。因 此生活科技教師對於無法長時 間相處的任課學生,可盡量使

其動手實做,並從其完成的作

品,依據上述的評斷標準,判 斷學生是否具有顯著的創造 力。 五、創造力能經由適當的教育訓練 而增強。故善用腦力激盪法、 自由聯想法、重組法 000000 等創

Csikszentmihalyi

(1996) 在其

「創造力」一書中提出,不管是在科學 界、商業界或是在藝術界之創造者都 提到社會互動的重要性。以科學界為 例,科學家無法單從其所閱讀的書籍 及所進行的實驗中學習,而必須從許 多的研討會、會議、工作坊及期刊文 章中吸收新知學習(楊智先,民88) 。 總言之,一個創造者從動機的激 發到創造成果的產出,甚至於性格的 養成,都與所處的環境:家庭、學校 及社會,有密切相關,如同學者毛連 溫所表示:有創造力的環境才能培養 創造的人格特質、創造的環境有利於 創造動機的產生、發展創造思考技能 有賴於創造環境提供練習的機會、創 造的環境有利於創造行為的持續進行 及創造的環境使創造的產品得以顯現 其價值(林幸台,民87) 。 陸、結語 總結本文對創造力的意義與內涵 之探討,有以下幾點結論: 一、在愈自由、民主、容忍異己、 具挑戰性、資源豐富等支持性 環境之下,創造表現的空間愈 大,且量更多,質更好。因此 自由民主、多元開放、關懷容 忍的社會發展,是我們必須堅 持,也是教育下一代的重要目 標之一。 二、創造者本身需具有:強烈的創 造動機;足夠的知識與經驗;

1:ili--12

2002 年 9月 生活科技教育 35 卷 9期

(7)

造性教學策略及創造性問題解 決模式於教學實務中是增進學 生創造力非常重要的工作。 現今網路已無遠弗屆,知識的取 得在彈指之間即可多如牛毛,因此未 來的主宰者並非取決於知識的多寡而 是取決於創造力的強弱。因此增進學 生創造力是刻不容緩的事。期望透過 本文能加強教師對創造力的認知,並 有利於教學工作,培養更多富高創造 力的下一代,使社會對未來更具有競

爭力。

參考資料

于平凡(民70) ,文明是怎樣創造的。 台北:大林。 朱進財(民 82) ,幼稚園創造性教學的 一個模式與教學實例。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幼稚園課程與教材教法」

學術研討會實錄,頁37-59 。 李錫津(民 76) ,創造思考教學研究。 台北:台灣書店。 李德高(民 80) ,創造心理學。台北: 五南。 林麗真(民 80) ,了解創造力。國教世

紀 '27

(2)

,頁2-5 。

林幸台(民87) ,創造智能。資優教育 教師專業知能研討會一多元智能與 成功智能的理論與實務報告。 張玉成(民72) ,教師發問技巧及其對 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台 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 1 月 張世慧(民77) ,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案 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性 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和問題解決 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恩田彰等著(民77) ,創造性心理學 (陸祖昆譯)。台北:文笙。 郭有遇(民66) ,創造心理學。台北: 正中。 陳昭儀(民79) ,創造者人格特質研 究。資1憂教育季刊,

35

'頁的 -45 。 陳昭儀(民 80) ,創造歷程階段論。創 造思考教育,

3

'頁46-49 。 陳昭儀(民 81) ,創造力的定義及研

究。資優教育季刊 '44 '頁 12-17 。

陳龍安(民 73)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 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 究所碩士論文。 陳宗逸(民 84) ,家庭背景、教師行 為、市11 握信念與國小學童創造思考 相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 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賈髏茗(民的) ,英才教育。台北:開 明。 鄭英耀等(民 8 7) ,創意思考的相關因 素。技術創造力研討會報告。 盧雪梅(民 79) ,創造性的人格特質。 創造思考教育 '2 '頁 19-20 。

Barron

,F.(

196的.Creative

Person and Creative

2002tl三9月

(8)

/;7

1

[在j6 至l~£ 品時軒|注目!尤 fJ6;l (WOζ f、':;l :mS1日‘ μnO:)l~H:)[lO λ M.:;l

N'lqgnoqlJO

P~叫 i﹒(9Z61 )s~n~j也

'SS

:;l

ld

AHS1:;lA!U 丘。gppq ﹒叩它J: 司10 λM.:;l N·~L-Z17' 正HAn~ :;llJ

JO

:;lml~N :;l

q

.L

"(P

tI

)gl

:;l

qU1

:;l

lS'['

l[

'U1

S閃閃的呵!

U!

lS:;lJ!U~ 叩S~ Al!An~:;l l:)

JO

:;lml~U :;lq .L"(886 1)d 且‘:;l :)U~ll0.L

6

£1

-0

£1‘

(Z)61

法{l:;l抖它n (j PH可 J

P

:;l

Y!O'UOP

:;l

lP:)PHq:)

1~:;l P! :;l

ql

lSU!~g~SlU :;ll~d pu~Sl :;lq:)~ :;ll ‘U :;llPH 可:)gU!SS :;lSSY"(~L60d' tI‘:;l:)U~ll0 .L ZZt>Il£‘好‘ Agoloq:)ASdJOI~ Ulnof ":;l

mHn:)

pu~正 HAn~:;l lJ'(£~61)T 叫‘U! :;llS

"SS

:;l

ld

Al!Sl :;lA!U 且叫no :J'N‘回官司 mo

'uoqs

:;l

n

(j

Al!Aq~ :;llJ :;l

q

.L

﹒(9L60' l['J ‘U~ 叩sn~H 有'?

·y'gl

:;l

qU

:;l

qlO

l[ 'p:;l l!田 n 正P~ :;l曰 :)[10λ M.:;lN ﹒(ZZZ-91

Z'dd)

q:)l~:;l S:;ll[ AHAn~:;l lJ

JO

Sl:;l!lU 01丘 ‘(P tI)U :;lS 耳~S1

'O'S

U1

'Al!An~:;l lJ

JO

S!SAI~uy uy﹒(196 1)'間‘白poq l[ ':;lgppq 凹的:平0λ M.:;lN ﹒("IZI

-8I

l'dd"p:;l耶 17)正 l!Aq~:;ll:)

JO

:;l

mwu

:;l

q

.L

('P

tI

)gl

:;l

qU1

:;l

lS

'[ 'l [ UrAl!An~:;ll:)

JO

SUOmUu

:;l

o

.

(£66

1)'

J'

'l

'p:)nd

:;ll[ '18Z-£LZ ‘OZ ‘lS 自0loq:)ASd u~:)P:;l田 V "l~nU:;llOd :;lAn 它:;l 1:)

JO

uOn~ZH~:;l l:;l可 1 pU~正 m~UOS1:;l d﹒(~960' 此"0 ‘UOUU 問。呵呵 ﹒("Z~l ‘Z17ZLO~8 JYY'ON)'968'I~UOn~U1:;llU 1 SP~llsqy UO!何 P:;l SS!O (U!suo:)S!此 JO正 l!Sl:;l A!U口‘ UOn~p:;l SS!P l~lO pOO) 向mq~

JOld

:;l

:)uo:)Jps

pu~lU :;l間。A :;l悶。它 l~np:;l IPlU!

JO

101lUO:)

I~U1:;l lX:;l -1~Ul:;l lU!

uo

Sp:;l1. m:p:;l呵呵的 pU~

P

:;l

y!g

S~uon~:)unU :;lpr(~86 1)'A' l[‘:;lppq~O 'U:;l lpH可。 I~Uond:;l:)X :;l 10J

E:)uno:)

:;lq .L:~!U!g 月A ‘P :;llU :;lI~l pu~

P

:;lU!

g

:;l可l U!正 l!An~:;l l:) gU!dOPA:;l O﹒ (8L6I) 'J他﹒ 3‘ u~q~II~J 'SS :;l

ld

Al

!Sl:;l A凹且:;l gppq田官 J ::;lgppq 田~J

'(98I

-69I'dd)Al!Aq~:;llJ JO耳 ooqpu~H ‘

(P

tI

)gl

:;l

qU1

:;l

lS'f

l[

U1

"Al!An

~:;llJ

JOlU

:;l

wdoPA

:;l

O

:;lq .L﹒(6660' H'0 ‘U~ 田PP 丘 'IHH圖M. ~lO呵呵 :)[lq λ M.:;lN ﹒l~qU :;llOd PU~SS:;l lgOld:正 PAP~:;l lJ"("Otl) 10IA~.L "j心 JU1 心!Aq~ :;llJ

JO

S!“ I叩 V ﹒(1860'['0 ‘l:;l gm耳:;l 1.L有 '?"d'S‘1 :;l凹的9 日

SU!M.

'UOl

pU~p~q :;lUnl ‘HOH:)[lOλ M.:;lN'SS :;l:)Ol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印度教:世界由梵天創造,人有永恆的靈 魂,依循「業力」而輪迴,透過對神、家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

批判性思考 + 創造力 創造力示例二 創造力 創造力 示例二 示例二: 示例二 : :環境調查 :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從物料、媒介和 形式的選擇、技 術掌握、及個別 作品的處理,以 判斷所表現的創. 意及想像力

古代希臘人對幾何學的貢獻,眾所周知。有位數學家把它

[r]

這是一尊日本造像的佛陀,臉孔像是日本人,表現出一種男子氣 慨、帶有嚴肅威武的相貌,創作者或許認為這樣的相貌才能代表佛的 莊嚴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