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嬰幼兒照顧者主觀覺知嬰幼兒睡眠問題之相關因素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嬰幼兒照顧者主觀覺知嬰幼兒睡眠問題之相關因素探討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楊建銘 博士. 嬰幼兒照顧者主觀覺知嬰幼兒睡眠問題之相關因素探討 政 治. 大. Infant Sleep Problems. 學. ‧ 國. 立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egivers' Perception of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張哲虹 中華民國 103 年 1 月. i. v.

(2)  .  . 謝誌 終於到了這一刻,心情竟然比想像中來得平靜許多。印象中,在幾次做白日 夢的時候,我還幻想著謝誌內容要寫甚麼,等真的要寫…早就忘光了…… 能夠走到最後一步,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在睡眠實驗室的這四年半裡,最 要感謝的當然就是我的指導教授楊建銘老師,不論在課堂、臨床上或做研究的過 程中,在老師身上學到了許多知識,感謝老師總是能在某些關鍵時刻說出激勵人 的話,提醒我要對自己有信心,鼓勵我繼續努力,或許只是不經意的幾句話,卻 好幾次能讓我再燃起鬥志繼續打拚,雖然過程中也免不了有許多挫折和痛苦,但. 政 治 大. 回想起這裡的一切仍是美好。接著要感謝我的口試委員黃啟泰老師及蔡劭瑜老師,. 立. 感謝兩位老師在做研究過程中給我的支持和鼓勵,記得論文題目未確定前,曾向. ‧ 國. 學. 黃老師提出想訪談照顧者的想法,當時老師不但馬上答應讓我到嬰兒認知實驗室 討論細節,之後也持續不斷關心我的進度,在做論文的過程中,您更是提出許多. ‧. 實用的建議,讓我受益良多。而與蔡老師的相遇一樣是讓人非常難忘,印象中在. y. Nat. sit. 美國睡眠醫學年會第一次見到蔡老師時,老師就很認真的看了我的前驅研究結果,. n. al. er. io. 鼓勵我繼續努力,在做論文的過程中,也透過您的實務經驗,提出許多問題讓我. i n U. v. 能試著跳脫研究的框架思考問題,使我的研究內容能有更豐富的呈現。另外,還. Ch. engchi. 要感謝像是隱藏版老師一般的任純慧學姊,在過程中總是很有耐心的引導我思考 研究問題、點出我許多思考脈絡和邏輯上的盲點,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瓶頸時,也 總是能提供給我許多參考資料,鼓勵我從文獻當中尋找答案,不至於停滯不前。 若不是老師們和學姊的幫助,我絕對無法走到今天,真的非常感謝您們。 接著感謝我親愛的家人,尤其感謝奶奶和爸媽,在念書過程感到挫折的時候, 總是扮演強而有力的避風港,在背後給我許多支持和鼓勵,記得剛進到研究所時 常覺得書都念不完、英文都看不懂、每天都好難熬幾度想要放棄,謝謝我的爸爸 媽媽總是告訴我努力就好,提醒我不要放棄,也容忍我亂哭一氣(笑)。尤其謝 謝我最愛的奶奶,每次聽到您在電話中搞笑的喊「加油!加油!…」都好像有種. i.

(3)  .  . 魔力,讓我能充飽電,繼續撐過這段難熬的時間,這本論文獻給最愛的您們! 再來要感謝睡眠實驗室的夥伴們,幾經多少個秋,多少個冬,和大家一起在 實驗室賣肝的日子最讓我懷念了(不過,懷念的絕對不是值夜班這件事,請不要 誤會 XD)。先要謝謝我的同屆映妤和偉誠,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有你們的陪伴, 從進到實驗室、課堂上的學習、實習時的同儕討論到做論文過程中的互相支持鼓 勵,讓人感動的事情可能要花不少篇幅來回憶,大家就心照不宣了。也謝謝雅雯 學姊、小撰、昌偉學姊、智盈、依凡、明潔、林凊、郁秀、批批、凱琪、立瀛、 偉康、小芭,太多太多人在過程當中給我的幫助,我的研究所生涯因為你們而豐. 治 政 大 除了實驗室的夥伴們,也要感謝兒童實驗室的同屆敏怡和嘉慧,雖然我們不 立. 富,在大家脫離我這個擁抱狂的魔掌之前,都來排隊讓我抱一下吧,哈哈!. 常見面,但謝謝妳們仍然持續不斷給我許多鼓勵和幫助。. ‧ 國. 學. 謝謝我的大學同學宛倫,在我搬離宿舍之後願意收留我,讓我不用流落街頭,. ‧. 在口試前常被抓來聽我練習報告,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陪我一起想解決的方法。. y. Nat. 謝謝采薇和羚雅,從妳們那裡得到許多溫暖和正面的能量,謝謝妳們不斷提醒我. er. io. sit. 莫忘初衷,堅持下去,在我難過的時候陪我一起難過,緊張的時候跟我一起緊張, 通過口試之後比我還要興奮開心,真的,有你們真好!. al. n. v i n 謝謝我的五專同學郁青、誌中,在我看不懂英文的時候隨時讓我求救,還有 Ch engchi U. 士芳、孟如和嬿彤,雖然我們分隔好幾地,但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和鼓勵, 在我遇到瓶頸的時候,陪我度過了許多難關,我保證下次火鍋會絕對不會再睡著 了,一定會加入你們烏龜翹的行列…LoL 最後要謝謝在做研究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所有朋友們,謝謝你們幫忙張貼招募. 受試者的訊息,甚至不認識的朋友的朋友,若不是大家情義相挺,我的研究沒辦 法進行得這麼順利。也謝謝來參與我研究的所有小朋友的父母們,尤其有些父母 在填完問卷後給我的正面回饋,讓我知道自己的研究真的能夠有點價值。感謝從 所有人而來的能量,希望我自己可以繼續保持對嬰幼兒睡眠議題的熱誠。 謝謝大家!我真的畢業了!!!(灑淚………. ii.

(4)  .  .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嬰幼兒睡眠的發展與睡眠問題的定義 ................................................................................ 5. 第二節. 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流行病學研究 ........................................................................................ 8. 一、 盛行率及病因探討 ................................................................................................................ 8. 政 治 大. 二、 亞洲國家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比較 ...................................................................................... 10 第三節. 立. 可能影響照顧者主觀感受之因素 ...................................................................................... 12. ‧ 國. 學. 一、 社會文化與環境因素 .......................................................................................................... 13 二、 照顧者的睡眠品質 .............................................................................................................. 17. ‧. 三、 照顧者的憂鬱情緒 .............................................................................................................. 17. y. sit. er. al. v i n Ch 研究對象 .............................................................................................................................. 30 engchi U. 研究方法 ...................................................................................................................................... 30. n. 第三章. 研究目的與假設 .................................................................................................................. 21. io. 第四節. Nat. 四、 照顧者認知因素扮演的角色 .............................................................................................. 19.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程序 ..............................................................................................................................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1. 一、 睡眠問卷 .............................................................................................................................. 31 二、 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 33 三、 照顧者睡眠知識量表 .......................................................................................................... 33 四、 照顧者對嬰幼兒睡眠認知量表 .......................................................................................... 34 五、 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 .............................................................................................. 35 第四節. 資料分析 .............................................................................................................................. 36. i.

(5)  .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38.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人口學統計資料 .............................................................................................. 38. 第二節. 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困擾之描述統計 .............................................................. 43. 一、 安撫入睡問題 ...................................................................................................................... 43 二、 夜醒問題 .............................................................................................................................. 48 第三節. 各變項間之相關 .................................................................................................................. 53. 一、 嬰幼兒安撫入睡耗時、照顧者受安撫入睡困擾程度與各變項間的相關係數 .............. 53 二、 嬰幼兒夜醒次數及夜醒再入睡耗時、照顧者受夜醒困擾程度與各間的相關係數 ...... 55. 1. 2.. 第五節. 政 治 大 睡眠品質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中介效果 ...................... 59 立 睡眠品質在嬰幼兒安撫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中介效果 .............. 57. 睡眠品質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中介效果 .......... 60. 學. 3.. 中介效果的檢驗 .................................................................................................................. 57. ‧ 國. 第四節. 調節效果的檢驗 .................................................................................................................. 61. ‧. 一、 影響嬰幼兒安撫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之調節效果檢驗 .................. 61. y. Nat. 二、 影響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之調節效果檢驗 .......................... 77. er. io. 第五章. sit. 三、 影響嬰幼兒夜醒後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之調節效果檢驗 .............. 95 討論 ............................................................................................................................................ 114. al. 第三節. 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之討論 ............................................................................................ 118.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 122. n. 第二節. v i n 嬰幼兒睡眠與照顧者困擾程度的一致性探討 ................................................................ 114 Ch engchi U 外在環境的影響之探討 .................................................................................................... 116. 第一節. 參考文獻 .................................................................................................................................................... 124 附錄一. 睡眠量表 .................................................................................................................................... 132. 附錄二. 中文版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 136. 附錄三. 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知識量表 .................................................................................................... 138. 附錄四. 照顧者嬰幼兒睡眠認知量表 .................................................................................................... 140. 附錄五. 流行病學研究中心之憂鬱量表 ................................................................................................ 141. ii.

(6) 表目錄 表 1. 前驅研究中,六個月以上嬰幼兒是否符合睡眠問題研究標準與照顧者困擾程度之分佈情形 ....................................................................................................................................................... 12. 表 2. 前驅研究中,六個月以上嬰幼兒的睡眠環境安排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5. 表 3. 前驅研究中,六個月以上嬰幼兒的居住型態 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6. 表 4. 嬰幼兒人口學變項與年齡分佈 ................................................................................................... 39. 表 5. 填答者人口學變項分佈 ............................................................................................................... 41. 表 6. 填答者居住型態與居住地區之分佈情形 ................................................................................... 42. 表 7. 嬰幼兒入睡時間長度之分佈情形 ............................................................................................... 45. 表 8. 嬰幼兒年齡大於六個月,符合安撫入睡問題之研究標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嬰幼兒年齡大於六個月,符合安撫入睡問題之研究標準. n. al. ................................................................................... 47. er. io. 與照顧者報告孩子有睡眠之分佈情形. sit. Nat. 表 9. y. 與照顧者安撫入睡困擾程度之分佈情形 ................................................................................... 46. i n U. v. 表 10 0-3 歲嬰幼兒夜醒狀態與照顧者受夜醒困擾之分佈情形....................................................... 50. Ch. engchi. 表 11 嬰幼兒年齡大於六個月,符合夜醒問題之研究標準與照顧者受夜醒困擾之分佈情形 ..... 51 表 12. 嬰幼兒年齡大於六個月,符合夜醒問題之研究標準 與照顧者報告孩子有睡眠問題與否之分布情形 ..................................................................... 52. 表 13. 安撫入睡耗時、安撫困擾程度與各變項間的相關係數 ......................................................... 54. 表 14. 夜醒次數及夜醒再入睡耗時、夜醒困擾程度與各變項間的相關係數 ................................. 56. 表 15. 睡眠品質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中介效果 ............. 58. 表 16. 睡眠品質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中介效果 ............. 59. 表 17. 睡眠品質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中介效果 ............................. 60. 表 18. 睡眠環境安排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62. i .

(7)  .  . 表 19. 居住型態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63. 表 20. 與配偶教養態度一致性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表 21. ......................... 64. 與長輩教養態度一致性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65. 表 22. 憂鬱狀態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66. 表 23. 睡眠知識量表總分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68. 表 24. 失功能信念之限制設定分量表. 政 治 大.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69 表 25. 失功能信念之憤怒分量表. 立.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70. ‧ 國. 學. 表 26. 失功能信念之懷疑分量表. 失功能信念之哺餵分量表. y. Nat. 表 27. ‧.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72. er. 失功能信念之安全性分量表. al. v i n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75 Ch engchi U n. 表 29. io. 表 28. sit.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74. 睡眠環境安排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78. 表 30. 居住型態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79. 表 31. 與配偶教養態度一致性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80. 表 32. 與長輩教養態度一致性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81. 表 33. 憂鬱狀態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82. 表 34. 睡眠知識量表得分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84. 表 35. 失功能信念之限制設定分量表 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86. 表 36. 失功能信念之憤怒分量表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88 ii.

(8)  .  . 表 37. 失功能信念之懷疑分量表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90. 表 38. 失功能信念之哺餵分量表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92. 表 39. 失功能信念之安全性分量表 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93. 表 40. 睡眠環境安排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96. 表 41. 居住型態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97. 表 42. 與配偶教養態度一致性. 表 44. 治 政 大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立. ....................... 101. 與長輩教養態度一致性. 憂鬱狀態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03. 學. 表 45. ......................... 99. ‧ 國. 表 43.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睡眠知識量表得分. 失功能信念之限制設定分量表. y. Nat. 表 46. ‧. 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05. er. 失功能信念之憤怒分量表. al. v i n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08 Ch engchi U n. 表 48. io. 表 47. sit.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06. 失功能信念之懷疑分量表.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09 表 49. 失功能信念之哺餵分量表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10. 表 50. 失功能信念之安全性分量表 在嬰幼兒夜醒後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 111. 表 51. 影響嬰幼兒睡眠狀態對照顧者主觀困擾程度預測力的調節效果 與其預測力 β 值之比較結果,及中介效果一覽表 ............................................................... 113. iii.

(9)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圖 ................................................................................................................................. 22. 圖 2. 與孩子一起睡、小孩單獨睡兩組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62. 圖 3. 睡眠知識量高、低兩組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68. 圖 4. 懷疑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72. 圖 5. 政 治 大. 哺餵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 立. 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安撫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74. ‧ 國. 學. 圖 6. 睡眠知識量高、低兩組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84. 圖 7. 限制設定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 ‧. 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86. y. Nat. 圖 9. 懷疑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90. 圖 10. 哺餵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92. 圖 11. 與配偶教養態度一致性高、低兩組. n. al. er. sit. 憤怒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88. io. 圖 8. Ch. engchi. i n U. v. 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圖 12. 與祖輩教養態度一致性高、低兩組 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圖 13. ............................................. 99. ........................................... 101. 照顧者憂鬱程度高、低兩組 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103. 圖 14. 睡眠知識量高、低兩組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105. 圖 15. 憤怒相關失功能信念高、低兩組 在嬰幼兒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 108. i .

(10) 摘要. 研究目的: 嬰幼兒的睡眠狀態常讓照顧者感到困擾,嬰幼兒睡眠問題越嚴重,照顧者困擾程 度越高。然而,跨文化研究與前驅研究的結果發現,台灣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 者主觀感受之間的關係較不一致,有些孩子的睡眠狀態並沒有太大問題,照顧者 仍報告自己感到嚴重的困擾。因此,本研究以網路問卷的方式,分別探討外在環 境因素(如:睡眠環境安排、居住型態、與配偶及祖輩教養態度的一致性)及照. 政 治 大 信念)是否存在中介及調節的效果,影響照顧者的主觀感受。 立. 顧者個人因素(如:照顧者睡眠品質、憂鬱狀態、對嬰幼兒睡眠的知識及失功能. ‧. ‧ 國. 學.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網路進行問卷調查,透過網路招募共計 607 位 0-3 歲嬰幼兒之父母填寫. sit. y. Nat. 問卷。其問卷內容包括自編睡眠問卷用以了解嬰幼兒睡眠狀態及人口學變項;匹. al. er. io. 茲堡睡眠品質量表、睡眠知識量表、睡眠認知量表及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 v. n. 用以了解父母的睡眠品質、認知及情緒狀態。統計方式則以階層迴歸分析分別探. Ch. engchi. i n U. 討外在環境因素及個人內在因素的中介及調節效果。. 研究結果: 在照顧者知覺的睡眠問題與嬰幼兒睡眠狀態的關聯性部分,本研究發現當詢問照 顧者孩子「是否」有睡眠問題,其結果與嬰幼兒的睡眠狀態無相關或僅有非常低 的相關,但若詢問照顧者受嬰幼兒睡眠困擾的「程度」,其結果與嬰幼兒的睡眠 狀態則有中度以上的相關。在其他外在因素的部分,睡眠環境安排、與配偶及祖 輩教養態度一致性部分對嬰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困擾程度的預測力扮演調 節的角色,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則是能直接預測照顧者的困擾程度;居住型態則未. i .

(11)  .  . 存在任何調節或直接預測的效果。在照顧者個人內在因素的部分,照顧者睡眠品 質存在部分中介的效果,照顧者憂鬱狀態、嬰幼兒睡眠知識量及失功能信念對嬰 幼兒睡眠狀態對照顧者主觀困擾程度的預測力亦有部分扮演調節的角色,部分則 是直接能預測照顧者主觀困擾。. 研究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過去研究發現照顧者主觀感受與嬰幼兒睡眠狀態間不一致的現 象部分可能是因為詢問方法所造成的,照顧者受嬰幼兒睡眠困擾的程度仍然會受. 治 政 大 狀態來解釋,還會受到外在環境與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在可能影響照顧者困擾 立 到其孩子睡眠狀態的影響。然而,照顧者的困擾程度仍無法完全以嬰幼兒的睡眠. 程度的因素當中,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知識量的影響是最一致的,照顧者的嬰幼兒. ‧ 國. 學. 睡眠知識量少者,孩子睡眠狀態對其主觀困擾程度的預測力較低,也就是說,父. ‧. 母較無法依照孩子實際的睡眠狀態反應其困擾程度;此外,與配偶及祖輩教養態. y. Nat. 度越不一致、照顧者的睡眠品質越差、憂鬱程度及憤怒相關的失功能信念越高,. er. io. sit. 皆可預測照顧者主觀受嬰幼兒睡眠困擾的程度越高。整體來說,此結果顯示照顧 者的認知及情緒因素在嬰幼兒睡眠狀態所帶來的困擾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應用於. al. n. v i n 臨床上,建議未來協助父母處理嬰幼兒睡眠問題時,除了評估嬰幼兒的睡眠狀況 Ch engchi U 外,需進一步了解照顧者所處環境及個人內在狀態的影響,依照顧者的個別狀態 給予協助,例如:提供睡眠衛教以增加嬰幼兒睡眠相關知識、協助增加與配偶及 祖輩教養態度的一致性、討論與修正其失功能信念、提升睡眠品質及憂鬱情緒的 介入等,以降低照顧者受嬰幼兒睡眠困擾的程度。. 關鍵字:嬰幼兒睡眠、照顧者困擾、教養態度一致性、嬰幼兒睡眠知識量、 睡眠品質、憂鬱情緒. ii.

(12)  .  . Abstract. OBJECTIVE: Sleep problem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is a common complaint of their caregivers. It is generally assumed that caregeivers’ perceived distress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dition of their children’s sleep. However, the results of a previous study and our pilot study showed an in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ants’ sleep and their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about their children’s sleep in Taiwan. Some of the parents. 政 治 大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whether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leep arrangement, 立. perceived severe distress even though their children had normal sleep. Thus, the aim. family composition, and the consistency of caregiving attitude between couples and. ‧ 國. 學. grandparents)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the caregivers (sleep quality, depression level,. ‧. knowledge of infant sleep and dysfunctional beliefs of the caregivers) play a. y. sit. io. n. al. er. level of distress.. Nat. mediating or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ant sleep and parents’. METHOD:. Ch. engchi. i n U. v. Six hundred and seven parents of infants aged from birth to 3 years were recruited via internet and completed a web-based online questionnaire about their children. The contents of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 a self-constructed sleep questionnaire about children's sleep status and demographic data,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to measure parents’ sleep quality, the Parents Sleep Knowledge Inventory (PSKI) to measure parents’ knowledge of infant sleep, the Maternal Cognitions about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 (MCISQ) to measure dysfunctional beliefs of infant sleep, and 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to measure parents’ depression level.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to iii.

(13)  .  . explore whether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l factors serve as a mediator or moderator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ant’s sleep condition and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no or very low association between parents’ rating on question asking whether their childrens have sleep problems and their children’s sleep condition. However, when asking to rate the level of distress, there was a moderat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ng and their children’s sleep condition. Among the. 政 治 大 couples or grandparents is a moderator between infant sleep and parents' level of 立. environmental factors, sleep arrangement and the consistency of care attitude between. distress. These factor also plays a role in predicting of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 國. 學.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living composi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predicting or. ‧. moderating effects on caregivers’ level of distress. Among the internal factors, parents’. y. Nat. sleep quality was found to be a mediator. Parents’ depression level, parents’. er. io. sit. knowledge and dysfunctional beliefs of infant sleep was found to be a moderator between infant sleep and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These factors were also shown to. n. al. Ch. be a predictor of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engchi. i n U. v. CONCLUSIONS: In conclusion, the in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ant sleep and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maybe due to the wording of questioning.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was shown to be influenced by infants' sleep. However,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is not explained only by infants' sleep but also by some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l factors. Parents' knowledge of infant sleep is the most consiste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The less correct the parents’ sleep knowledge, the lower the predictability of infants' sleep on parents' level of distress. In addition, lower iv.

(14)  .  . consistency of care attitude between couples and grandparents, poorer sleep quality and higher depression level, and higher dysfunctional belief about anger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 of distress. Overall, parents'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ceived distress about their childrens’ sleep. The results imply that in clinical intervention for infants’ sleep problem, the environment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parents need to be considered. The intervention may need to include procedures targeting these factors, such as increasing consistency of care attitude between couples and grandparents, giving sleep hygience education to. 政 治 大 beliefs, improving parents’ sleep quality and treating depression. 立. increase knowledge of infant sleep, discussing and modifying the dysfunctional. ‧ 國. 學. Key words: Infant sleep, parents’ distress, consistency of care attitude,. ‧. knowledge of infant sleep, sleep quality, depression..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15)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喜獲麟兒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許多人形容,小孩像是甜蜜的負擔,看著他 們天真無邪的可愛模樣,好像再辛苦的日子都能咬牙撐過。然而,多數照顧者也 有著同樣的困擾,也就是從孩子出生開始,自己的睡眠便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夜 晚常無法獲得充分的休息。父母主觀抱怨最多的困擾包括安撫孩子入睡的困難、 孩子半夜醒來次數頻繁,或夜醒後難以被安撫的狀況 ( Mindell, Kuan et al., 2006 ) 。根據過去研究顯示,三歲以前的嬰幼兒,大約有 20-40% 被認為有睡眠. 政 治 大. 問題 ( Adair, Bauchner, Philipp, Levenson, & Zuckerman, 1991; Ottaviano, Giannotti,. 立. Cortesi, Bruni, & Ottaviano, 1996; Petit, Touchette, Tremblay, Boivin, & Montplaisir,. ‧ 國. 學. 2007; Sadeh, 2004; Wake et al., 2006 ),台灣北部針對嬰幼兒睡眠問題進行調查, 亦發現在 6 個月至 3 歲的嬰幼兒當中,半夜醒來超過一次的比例為 20%-40.9%,. ‧. 入睡時間超過 30 分鐘的比例甚至高達 79.7-86.7% ( Chou, 2007 ),且有一至兩成. y. Nat. sit. 的照顧者為嬰幼兒睡眠問題感到嚴重困擾(張哲虹、穆淑琪、周舒翎、楊建銘,. al. n. 題。. er. io. 2010),此一問題在國外已經漸漸受到重視,但台灣目前仍較少研究者關注此議. Ch. engchi. i n U. v. 透過跨文化研究發現,嬰幼兒睡眠問題有顯著的文化差異。在亞洲國家中, 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比例顯著較高,而嬰幼兒的睡眠習慣、睡眠環境安排、以及父 母的照顧行為亦存在顯著的差異 ( Mindell, Sadeh, Wiegand, How, & Goh, 2010 ) 。 若單純比較亞洲部分國家與台灣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現況時,可以發現嬰幼兒的睡 眠型態沒有太大的差距,台灣、日本及韓國孩子與父母同床同房(co-sleep)的 比例皆為六至七成;入睡時間大於 30 分鐘的比例皆為兩成左右;但照顧者對嬰 幼兒睡眠問題的主觀感受卻有明顯的差異,例如:安撫入睡困難的問題,在日本 及韓國的比例比台灣多了近一倍(台灣、日本及韓國分別為 14.73%、28.44%及 29.06%),但父母主觀報告孩子有睡眠問題的比例,台灣卻較日本及韓國都來得. 1 .

(16)  .  . 高,甚至比日本多了三倍以上(台灣、日本及韓國分別為 71.65%、19.61%、46.91%; Kohyama, Mindell, & Sadeh, 2011; Mindell, Sadeh, Wiegand, et al., 2010)。政大睡 眠實驗室於 101 年 10-12 月間進行前驅研究(pilot study)的結果中亦發現,照顧 者對於嬰幼兒睡眠問題的主觀感受與嬰幼兒睡眠狀態(如:安撫入睡的時間長度、 半夜醒來的次數、夜醒再入睡耗時以及睡眠問題發生的頻率等)有不一致的現象, 台灣照顧者自評因嬰幼兒睡眠問題感到「嚴重困擾」的人當中,僅 5.7-9.2%其孩 子的睡眠狀態符合 Mindell 等人 ( 2006 ) 對兒童失眠的定義,並同時符合安撫入 睡的時間超過 30 分鐘且每周超過 3 天以上,或半夜醒來的次數每晚超過 3 次且. 治 政 大 & Yang, 2013),顯示 符合上述的研究標準,但照顧者仍感到嚴重的困擾(Chang 立 每周超過 3 天的研究標準;然而,有 7.5-14.5%的照顧者,其孩子睡眠狀態並未. 照顧者主觀感到困擾的來源可能不完全來自於孩子的睡眠問題。若依照過去研究. ‧ 國. 學. 的概念來思考,嬰幼兒的睡眠狀態是父母報告孩子有睡眠問題的依據 ( Hiscock. ‧. & Wake, 2001 ),也是讓照顧者感到困擾的主要原因 ( Gelman & King, 2001;. y. Nat. McDaniel & Teti, 2012; Sadeh, 2001 )。因此,西方國家許多研究的重點在探討行. er. io. sit. 為取向治療法的療效,透過治療的介入,能有效改善嬰幼兒睡眠問題與降低照顧 者的困擾 ( Mindel et al., 2006 )。若台灣照顧者主觀感到困擾的來源不完全是嬰. al. n. v i n 幼兒的睡眠問題,在後續處預及治療的重點可能就會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因此 Ch engchi U. 有必要先將台灣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現象做釐清,再進一步思考如何協助台灣照顧 者降低其主觀困擾程度。 根據過去研究者的推論,不同社會文化下所認定的嬰幼兒睡眠常態、照顧者 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認知、情緒狀態等自身及社會環境因素,皆有可能影響照顧 者認為孩子有睡眠問題與否,以及主觀感到困擾的程度 ( Sadeh, Mindell, & Rivera, 2011; Scott & Richards, 1990 ) 。因此,我們可以將可能影響照顧者主觀 感受的因素分為兩大類來探討:一是外在環境因素(如:社會文化與環境的影響) , 二是個人因素(如:照顧者的情緒、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知覺等;Owens & Mindell, 2011 )。外在環境因素的部分,在台灣文化下,三代同堂、與孩子一起睡(同床 2.

(17)  .  . /同房)的比例顯著高於西方國家 ( Mindell et al., 2010 ),可能是明顯影響的因 素,前驅研究的分析結果亦支持我們的推論,與孩子一起睡與否在嬰幼兒睡眠狀 態與照顧者主觀困擾程度之間扮演著調節變項的角色,而三代同堂的調節效果則 是趨於顯著。然而,居住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究竟為何會影響照顧者的主觀感 受呢?是照顧者容易擔心孩子的哭鬧影響到家中長輩,還是照顧者需要顧及祖輩 的意見,較無法依照自己的方式照顧孩子而感到困擾?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台灣 照顧者知覺與祖輩教養行為的一致性,與照顧者生活滿意度呈正相關(王春美, 2001),雖然該研究並未針對嬰幼兒睡眠照顧行為進行討論,但或許可以推論,. 治 政 大 沒關係,讓他哭一下就能自己再睡著,但此時祖輩要求不要讓小孩哭,一哭就要 立 與祖輩相處的議題亦可能影響照顧者的主觀感受。若照顧者認為孩子半夜醒來哭. 抱起來安撫,照顧者便可能因為無法按照自己的習慣來照顧孩子而影響其主觀困. ‧ 國. 學. 擾程度,因此,與祖輩教養態度的一致性將為本研究探討的變項之一。此外,過. ‧. 去研究發現,新手媽媽的親職壓力與配偶支持有顯著的負相關(劉百純,2009),. y. Nat. 在臨床上亦常聽到照顧者提及自己與配偶對於教養態度不一致所產生的困擾,因. er. io. 的一致性納入討論。. sit. 此,除了探討照顧者與祖輩教養態度的一致性外,亦將照顧者與配偶對教養態度. al. n. v i n 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外,照顧者個人因素是本研究關注的另一個重點。首先, Ch engchi U. 分析前驅研究的結果發現,嬰幼兒睡眠狀態會透過照顧者睡眠品質的中介,影響 其主觀感到困擾的程度。除睡眠品質的影響外,照顧者的憂鬱情緒也可能是影響 孩子睡眠問題與其主觀困擾程度的因素,研究顯示,嬰幼兒的睡眠問題與照顧者 憂鬱情緒有關 ( Bayer, Hiscock, Hampton, & Wake, 2007; Hiscock & Wake, 2001; McDaniel & Teti, 2012 ),以及照顧者憂鬱情緒與其主觀報告孩子的睡眠問題有關 ( Scott & Richards, 1990 ) ,但過去並未有研究直接探討三者之間的關係。即便如 此,我們可以推論,若個體具有憂鬱性推論風格(depressogenic inferential style) 的傾向,容易將生活當中的負向事件歸因為穩定且全面的,而負向認知風格 (negative cognitive styles)使個體傾向將他們所經歷的事解讀成負向事件,對事 3.

(18)  .  . 情做出負向的解釋 ( Abramson, Metalsky, & Alloy, 1989; Beck, 1967, 1987 ),而可 能使憂鬱情緒扮演調節變項的角色,影響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感受之間 的關係。第三,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的知識也可能影響他們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主 觀感受。若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的知識不足,孩子出現睡眠問題時,照顧者可能不 知道這是個問題,而將睡眠問題視為常態因此不容易感到困擾,或者因知識不足 導致將一般的安撫時間長度或夜醒也視為是睡眠問題,而較容易感到困擾;相較 之下,對嬰幼兒睡眠知識較足夠的照顧者,則可能較以孩子實際的睡眠狀況做為 主觀困擾的依據。第四,過去研究發現,照顧者對睡眠的想法與解釋與嬰幼兒睡. 治 政 大 對限制設定想法的同意程度高(如:若我的小孩晚上哭泣我不馬上去安撫,他會 立 眠問題有關,而個體對事情的信念亦可能影響其主觀感受。舉例來說,當照顧者. 有被拋棄的感覺),在孩子有睡眠問題時,照顧者可能較容易覺得困擾,因孩子. ‧ 國. 學. 一哭,照顧者就覺得必須馬上去安撫,否則便會擔心不安撫的後果;然而,若照. y. Nat. 接受,認為不馬上安撫也無妨,而較少為此感到困擾。. ‧. 顧者對限制設定想法的同意程度低,孩子就算有哭鬧的行為,或許照顧者也能夠. er. io. sit. 根據以上描述,本研究的目的欲探討外在環境與照顧者個人因素,是否在嬰 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感受之間存在中介或調節的效果,試圖釐清台灣照顧. al. n. v i n 者除嬰幼兒睡眠狀態外,其主觀感到困擾的可能因素,期望未來能依照個別的需 Ch engchi U 求,提供符合台灣照顧者的協助。. 4.

(19)  .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欲探討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困擾感受的關係,我們必須先了解嬰幼 兒睡眠的正常發展以及嬰幼兒睡眠問題的定義,進而探討照顧者對嬰幼兒睡眠的 主觀知覺以及可能影響的因素。因此本章第一節將針對嬰幼兒睡眠的正常發展與 睡眠問題的診斷及研究標準進行回顧與整理;而後,第二節將探討嬰幼兒睡眠問 題的現況,包括流行病學與跨文化研究結果、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感受 之間的一致性,以及台灣嬰幼兒睡眠的特性;第三章則針對可能影響照顧者主觀 感受的可能因素進行討論。最後,依上述相關的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目的與假設。. 立. 第一節. 政 治 大. 嬰幼兒睡眠的發展與睡眠問題的定義. ‧ 國. 學. 嬰兒的睡眠在甚麼樣的狀況下會被稱之為有「睡眠問題」呢?若剛出生的新 生兒每晚醒來好幾次,我們可能會說這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一歲大的小孩也是每. ‧. 晚醒來好幾次呢?也許就會有些擔心,並思考是否有睡眠問題的可能性。因此,. y. Nat. sit. 在對嬰幼兒睡眠問題下定義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嬰幼兒睡眠的正常發展歷程。. n. al. er. io. 對剛出生的新生兒來說,其日夜節律及褪黑激素分泌的相關機制尚未成熟,. i n U. v. 不論白天或晚上,大約每三到四個小時會醒來一次,甚至有些新生兒會出現日夜. Ch. engchi. 顛倒的狀況。過去研究發現,嬰幼兒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以及可體松 (Cortisone)變化的能力大約在三到六個月時發展出來,褪黑激素大約在嬰兒三 個月大時可以被偵測到,其晝夜變化和清醒機制的調節則大約在三到六個月時出 現 ( Rivkees, Mayes, Jacobs, & Gross, 2004 ),大約要 3 至 5 個月大時才能穩定且 持續 5 小時以上的睡眠 ( Jenni, Deboer, & Achermann, 2006; Pinilla & Birch, 1993 ) 。此外,其獨自入睡、以及半夜醒來能夠自己再睡著的能力被認為與自我 安撫 ( self-soothing ) 有關 ( Anders, Halpern, & Hua, 1992; Blampied & France, 1993 ),而嬰幼兒自我安撫的能力通常到 3 至 6 個月大時才發展出來. 5.

(20)  .  . ( Goodlin-Jones, Burnham, Gaylor, & Anders, 2001 ),因此不論夜醒或需要安撫入 睡,在 6 個月大之前可能都是正常的發展過程。 目前與嬰幼兒睡眠相關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二,一是國際睡眠疾患診斷手冊第 二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I, ICSD-II)的兒童行為性失眠 (Behavioral Insomnia of Childhood, BIC;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05 ),二是由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於 2004 年專家會議中所定義的兒童失眠 ( pediatric insomnia )。ICSD-II 中的兒童行為性失眠包括入睡連結型(sleep-onset association type) 、限制設定型(limit-setting type)及混合型(combined type)三. 治 政 大 (A)由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者報告孩子的症狀符合失眠的診斷標準。 立 種分類。其診斷標準如下:. (B)孩子的症狀與以下幾個入睡連結型或限制設定型的症狀類型相符。. ( 1 ) 入睡必須在特定情境下且經過漫長過程;. y. Nat. ( 2 ) 為了入睡耗費精神且極為困難;. ‧. ‧ 國. 學. (i)入睡連結型:. ( 4 ) 半夜醒來需要照顧者的介入才能再次入睡。. n. al. (ii)限制設定型:. Ch. engchi. er. io. sit. ( 3 ) 在缺乏特定情境的連結下,入睡耗時明顯被延遲或睡眠易中斷;. i n U. v. ( 1 ) 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 ( 2 ) 在適當的時間拖延或拒絕上床睡覺,或在夜間醒來後拒絕回床 睡覺; ( 3 ) 照顧者因無足夠或適當的限制設定規範,以至於孩子無法建立適 當的睡眠行為。 (ii)混合型:入睡聯結型及限制設定型的問題同時出現。 (C)睡眠問題無法透過其他睡眠疾患、神經生理疾患、心理疾患或藥物的使用 來解釋。 入睡聯結型被認為較常發生在 6 個月至 3 歲的嬰幼兒 ( Mindell & Meltzer, 6.

(21)  .  . 2008 ),未滿六個月大之前被診斷的狀況並不常見 ( Owens & Mindell, 2011 )。診 斷標準依循的概念為入睡聯結型的問題主要是因兒童將入睡歷程與特定的刺激 或情境連結,導致在非特定情境或刺激下難以入睡或維持睡眠;例如:孩子需在 父母抱著安撫的狀況下才能睡著,若半夜醒來,也必須透過父母的安撫才能再次 入睡;或孩子需要在吃奶嘴的狀況下才能睡著,若奶嘴掉了、或半夜醒來沒有吃 到奶嘴,則需要父母協助將奶嘴塞回嘴裡,孩子才能再次入睡,因此照顧者容易 感受到安撫孩子入睡的困難及半夜醒來的困擾。而限制設定型則被認為較常發生 在 3 歲以上的兒童,主要是因父母未對兒童的睡眠相關行為建立一個適當的限制;. 治 政 大 協、小孩半夜醒來可以要求看一下電視再睡覺等,導致出現入睡時間延遲或睡眠 立 例如:由小孩決定入睡時間、小孩要求父母多講一本故事書再睡,而父母容易妥. 維持的問題 ( Byars, Yolton, Rausch, Lanphear, & Beebe, 2012; Mindell et al.,. ‧ 國. 學. 2006 ) 。而混合型則是以上兩種型態的問題同時出現;例如:睡前想盡辦法拖延. ‧. 或拒絕上傳睡覺(限制設定型的特徵),但半夜醒來後,必需透過父母的安撫或. y. sit. io. er. 結果。. Nat. 陪伴才能再睡著(入睡連結型的特徵),而這些問題都可能是行為制約所造成的. 由上述說明可以發現,這些診斷標準較強調行為制約的結果,入睡與半夜醒. al. n. v i n 來的問題並未被區分開來,而是同時描述於入睡連結型與限制設定型的診斷標準 Ch engchi U. 中,加上診斷標準並未考慮睡眠問題對孩子本身、照顧者或家庭造成的影響,因 此,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於 2004 年召集了兒童與青少年睡眠專家,進行專家會 議,其會議目的之一便是對兒童失眠 ( pediatric insomnia ) 的定義取得共識,除 此之外,也對於目前兒童失眠的藥物與非藥物處預的現狀進行了解,以及對藥物 的臨床試驗提供建議。根據會議的結果所定義的兒童失眠為「在符合其年齡的睡 眠時間與機會下,兒童仍重複出現入睡、睡眠維持、固定睡眠時間或睡眠品質的 困難,且造成兒童或家庭白天功能的損害」 ( Mindell, Emslie, et al., 2006 ),對於 藥物的討論,與會者也認同兒童失眠有以藥物治療的需求,但目前並沒有足夠的 研究結果支持以藥物治療是安全且有效的,因此建議必須執行嚴謹且大規模的臨. 7.

(22)  .  . 床試驗,了解藥物對治療兒童失眠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雖然臨床診斷標準已描述兒童失眠的症狀,但針對安撫入睡與半夜醒來的問 題,其頻率、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至今仍未有明確的操作型定義。安撫入睡困難 的爭議性或許較小,過去研究大多採用安撫時間大於 30 分鐘的定義;但夜醒問 題的定義則較不一致,不同研究者依照不同的標準來界定 ( Morrell, 1999a; Sadeh, 2004 ),而較常被引用的研究標準包括每晚醒來三次以上或醒來時間大於一小時 ( Sadeh, 2004 )、每周夜醒達五天以上 ( Richman, 1981 )、以及每周夜醒達七次以 上 ( Adair et al., 1991 ) 等。雖然 Sadeh 在 2004 年的文獻中建議臨床上採用每晚. 治 政 大 眠問題的指標,但研究上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定義仍有相當不一致的現象 立. 夜醒次數大於 3 次、醒來的時間大於 1 小時或每天總睡眠時間小於 9 小時作為睡. ( Mindell & Meltzer, 2008; Tikotzky & Sadeh, 2010 ) 。. ‧ 國. 學 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流行病學研究. ‧. 第二節. sit. y. Nat. 一、 盛行率及病因探討. al. er. io. 雖然目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定義仍未有明確的標準,但在不同定義下,西方. v. n. 國家所進行的調查研究顯示,3 歲以前的嬰幼兒大約 20-40%被認為有睡眠問題,. Ch. engchi. i n U. 其中最常見的包括安撫入睡及夜醒次數頻繁的狀況 ( Adair et al., 1991; Ottaviano et al., 1996; Petit et al., 2007; Sadeh, 2004; Wake et al., 2006 ) 。Chou ( 2007 ) 在台 灣北部針對嬰幼兒睡眠問題進行調查,發現在 6 個月至 3 歲的嬰幼兒當中,半夜 醒來超過一次的比例為 20%-40.9%,入睡時間超過 30 分鐘的比例甚至高達 79.7-86.7%。為了釐清不同國家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現況是否有差異,Mindell, Sadeh, Wiegand 等人 ( 2010 ) 在亞洲與西方共 17 個國家進行的跨文化研究調查, 結果顯示,在以相同標準定義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情況下,其比例在東西方文化下 確實存在顯著的差異。在亞洲國家中,嬰幼兒夜晚醒來的次數較多、夜晚醒來再 入睡耗費的時間較長、入睡時間超過 30 分鐘的比例較高、夜晚最長一段的睡眠. 8.

(23)  .  . 時間與夜晚睡眠總時間皆較短。令人好奇的是,甚麼原因讓亞洲國家嬰幼兒睡眠 問題的比例顯著高於西方國家呢?此外,嬰幼兒的睡眠習慣、睡眠環境安排、以 及父母的照顧行為…等變項亦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些變項是否亦可能和嬰幼兒睡 眠問題有顯著的關係。 若仔細思考其中可能的原因,亞洲國家的父母與孩子一起睡(co-sleep)的 比例顯著高於西方國家是可能的解釋之一。過去研究發現,與孩子一起睡的父母, 因為與小孩同床或同房的關係,對孩子半夜醒來的觀察比分房睡的父母敏感,較 容易觀察到夜醒的問題,實際上孩子夜醒的次數未必顯著較高 ( Ramos,. 治 政 大 的解釋之一。在安撫入睡問題的比例較高的解釋部分,過去研究發現,照顧者睡 立 Youngclarke, & Anderson, 2007 ),這是亞洲國家嬰幼兒睡眠問題比例較高的可能. 前的哄睡或陪伴等介入行為是造成嬰幼兒睡眠問題的主要因素 ( Anuntaseree et. ‧ 國. 學. al., 2008; Bhargava, 2011 ),睡前的介入行為越多,孩子越無法順利發展出自我安. ‧. 撫的能力,進而出現安撫入睡困難與夜醒次數頻繁的問題,而亞洲父母睡前以哄. y. Nat. 睡或陪伴等行為介入的比例也確實比西方國家來得高。Mindell 等人 2010 年於美. er. io. sit. 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等 17 個國家進行跨文 化研究,透過網路問卷的方式,比較不同國家照顧者的行為與嬰幼兒睡眠問題,. al. n. v i n 詢問照顧者如何安撫孩子入睡(如:讓孩子自己睡、餵母乳或抱著直到孩子睡著 Ch engchi U 等)及孩子夜醒時的處理方式(如:讓他自己哭到睡著、口頭安撫或餵奶等)。. 研究結果發現,在亞洲國家中,照顧者睡前餵奶、哄睡(無論抱、搖等安撫方式) 的比例皆顯著高於西方國家,若孩子出現夜醒的問題,同樣以餵奶、給奶嘴或抱 起來安撫的比例亦顯著高於西方國家;相較之下,西方國家的父母較傾向讓小孩 自己入睡,若孩子半夜醒來,也較傾向讓小孩自己哭到睡著、口頭安撫或等小孩 哭一段時間再去安撫 ( Mindell, Sadeh, Kohyama, & How, 2010 ) 。雖然跨文化研 究結果仍支持父母睡前的介入行為是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成因之一,但和西方國家 相比,亞洲父母的睡前介入行為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預測力卻比西方國家來得低 ( Mindell, Sadeh, Kohyama, et al., 2010; Sadeh et al., 2011 ),顯示這中間仍應有許 9.

(24)  .  . 多可能的相關因素未被釐清,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 亞洲國家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比較 為了試圖釐清亞洲國家嬰幼兒的睡眠問題的異同,透過上述 Mindell 等人 ( 2010 ) 同一篇跨文化研究的結果,單純比較台灣與亞洲部分國家嬰幼兒睡眠問 題的現況,結果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台灣、日本及韓國孩子與父母同睡 (co-sleep)的比例皆為六至七成、入睡時間大於 30 分鐘的比例皆為兩成左右, 孩子固定睡前活動的比例及夜晚睡眠總時數等睡眠型態亦沒有太大差異,然而,. 治 政 大 的問題,在日本及韓國的比例比台灣多了近一倍(台灣、日本及韓國分別為 立. 照顧者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主觀感受卻有明顯的差異。舉例來說,安撫入睡困難. 14.73%、28.44%及 29.06%) ,但詢問父母是否認為孩子有睡眠問題時,父母主觀. ‧ 國. 學. 報告孩子有睡眠問題的比例,台灣卻是日本的三倍以上(台灣、日本及韓國分別. ‧. 為 71.65%、19.61%、46.91%; Kohyama et al., 2011; Mindell, Sadeh, Wiegand, et al.,. y. Nat. 2010)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照顧者認為孩子有睡眠問題的比例在亞洲 12 個國家. er. io. sit. 中排名第二高(僅次於中國) ,雖然嬰幼兒入睡時間大於 30 分鐘的比例排名第三 高(僅次於菲律賓及韓國),但夜醒次數及夜醒再次入睡的耗時卻較其他國家來. al. n. v i n 得低,分別是倒數第三及第六。照理來說,嬰幼兒的睡眠狀況應該是父母報告孩 Ch engchi U 子有睡眠問題的主要依據 ( Bayer et al., 2007 ),也是讓照顧者感到困擾的主要原 因 ( Gelman & King, 2001; McDaniel & Teti, 2012 ),預期日本及韓國應該會有比 台灣更高比例的照顧者認為孩子有睡眠問題。但從過去研究發現,亞洲國家照顧 者的主觀感受卻較不能以嬰幼兒的睡眠狀態來解釋,反而與人口學變項(如:教 育程度較低、就業水準較高、年紀較低、孩子為獨子等)的相關較高 ( Mindell, Sadeh, Kohyama, et al., 2010; Sadeh et al., 2011 ) 。此外,政大睡眠實驗室於 101 年 10-12 月間,為進一步了解台灣社會文化與環境因素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影響, 以及台灣照顧者對行為取向治療法處理嬰幼兒睡眠問題接受度的初探而執行前 驅研究(pilot study) ,共有 299 名 0 至 3 歲嬰幼兒的照顧者填寫網路問卷,內容 10.

(25)  .  . 包括嬰幼兒的睡眠型態、睡眠問題嚴重程度、照顧者的困擾程度、對行為取向治 療法的接受度及與社會文化及環境相關的人口學變項等,結果亦發現照顧者主觀 感受與嬰幼兒睡眠狀態有不一致的的現象,其分析六個月以上共 228 位嬰幼兒資 料的結果如表 1 所示,台灣照顧者自評因嬰幼兒睡眠問題感到「嚴重困擾」的人 當中,其孩子僅 5.7-9.2%的睡眠狀態符合 Mindell 等人 ( 2006 ) 對兒童失眠的定 義,並同時符合安撫入睡的時間超過 30 分鐘且每周超過 3 天以上,或半夜醒來 的次數每晚超過 3 次且每周超過 3 天的研究標準;然而,有 7.5-14.5%的照顧者, 其孩子的睡眠狀態並未符合研究標準,但照顧者仍感到嚴重的困擾 ( Chang &. 治 政 大 響台灣照顧者的主觀感受呢?而此議題之所以值得關注,主要是因嬰幼兒睡眠問 立 Yang, 2013 ) 。這不禁讓人疑惑,除嬰幼兒睡眠狀態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影. 題必須仰賴照顧者的觀察及報告,而照顧者困擾的來源也會影響後續治療的介入. ‧ 國. 學. 重點。舉例來說,過去西方國家的研究發現,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指標是照顧者主. ‧. 觀報告孩子有睡眠問題的因素,也是照顧者主觀感到困擾的來源,因此,當照顧. y. Nat. 者向專業人員求助、報告孩子有睡眠問題,或抱怨自己受到孩子睡眠問題的干擾. er. io. sit. 時,理論上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協助照顧者改善嬰幼兒的睡眠狀況,如此一來,孩 子的睡眠問題被改善,照顧者自身睡眠受到影響的程度也會下降,正因如此,過. al. n. v i n 去研究將研究重點放在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成因以及治療方法的討論,並透過實證 Ch engchi U. 研究,探討不同治療法處理嬰幼兒睡眠問題的效果 ( Mindell, Kuhn, et al., 2006 ) 。 舉例來說,行為取向治療法以操作制約理論中的增強及削弱概念進行,標準化削 弱法 ( Standard extinction ) 要求父母完全忽略小孩的哭鬧,漸進式削弱法 ( Graduated extinction ) 則教導父母以逐步降低出現次數、逐步遠離小孩房間等方 式,直到成功訓練小孩能夠獨自入睡而不需父母在旁陪伴,研究結果顯示,有安 撫入睡困難或半夜醒來次數頻繁的孩子,經過治療有 80% 的睡眠狀況能獲得改 善 ( Mindell, 1999; Mindell et al., 2006 ),且嬰幼兒睡眠問題獲得改善,照顧者的 主觀困擾及情緒狀況也會被改善 ( Hiscock & Wake, 2002; Mindell, Telofski, Wiegand, & Kurtz, 2009 ),顯示針對嬰幼兒睡眠問題做處理,對降低西方父母的 11.

(26)  .  . 主觀困擾來說是很有效的。然而,若台灣照顧者主觀感到困擾的來源不完全是嬰 幼兒睡眠問題的指標造成,在後續處預及治療的方向就會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 因此有必要先將台灣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現象做釐清。下一節則將會進一步針對可 能影響台灣照顧者主觀感受的因素進行探討。. 表 1. 前驅研究中,六個月以上嬰幼兒是否符合睡眠問題研究標準與照顧者困擾程度之分佈情形 照顧者困擾程度 總合. 無困擾. 輕度困擾. 中度困擾. 政 治 大 74 (32.5%) 68 (29.8%) 立. 嚴重困擾.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228. Nat. 不符合( % ) 199 ( 87.3% ) 符合( % ) 29 ( 12.7% ). io. 12 ( 5.3% ). 13 ( 5.7% ). 0 ( 0% ). 2 ( 0.9% ). 50 (21.9%). 61 (26.8%). 63 (27.6%). 54 (23.7%). 49 ( 21.5% ). 60 ( 26.3% ). 57 ( 25% ). 33 ( 14.5% ). 1 ( 0.4% ). 1 ( 0.4% ). al. n 第三節. 17 ( 7.5% ). 66 ( 28.9% ). y. 夜醒問題的標準. 44 ( 19.3% ). 74 ( 32.5% ). ‧. ‧ 國. 符合( % ) 27 ( 11.8% ). 30 (13.2%). 學. 不符合( % ) 201 ( 88.2% ). 56 (24.6%). sit. 228. 6 ( 2.6% ). 21 ( 9.2% ). er. 安撫問題的標準. v i n Ch 可能影響照顧者主觀感受之因素 engchi U. 根據過去研究者的推論,不同社會文化下所認定的常態、以及照顧者對嬰幼 兒睡眠問題的認知(包括:對睡眠問題的知識、對睡眠問題的信念),皆有可能 影響其主觀認定孩子有睡眠問題與否 ( Sadeh et al., 2011 ) 。過去研究提及嬰幼 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感受不一致的狀況,僅 Scott 及 Richards 在 1990 年於 英國進行的調查研究中有提及類似的結果,照顧者報告孩子的睡眠是中度至重度 問題者佔總人數的 16.7%,其中 13.2%的嬰幼兒夜醒次數確實符合研究標準(每 周大於 5 次以上) ,僅 3.5%的嬰幼兒夜醒次數並未符合研究標準 (每周小於 5 次) , 但照顧者仍報告孩子的睡眠是中度至重度的問題,整體來說,大多數照顧者的主. 12.

(27)  .  . 觀報告仍以孩子的夜醒次數作為依據。雖然此研究結果發現,孩子睡眠狀態和照 顧者主觀感受不一致的比例並不高,但研究者仍提出可能的原因,包括照顧者情 緒較不開心以及對小孩的想法較負向,照顧者越容易報告孩子的睡眠問題是中度 至重度的;而照顧者對住的地方不滿意、家庭中人數較多、抱怨生活壓力較大、 對小孩的描述有較多負向的形容詞等,則與照顧者困擾及壓力有關因此,我們或 許可以將可能影響照顧者主觀感受的因素分為兩大類,一是外在環境因素(如: 睡眠環境安排與居住環境)、二是個人因素(如:照顧者的情緒、對嬰幼兒睡眠 問題的知識、想法與解釋等;Owens & Mindell, 2011 ),本節將進一步根據可能. 政 治 大. 影響台灣嬰幼兒照顧者對嬰幼兒睡眠問題主觀感受的因素進行文獻回顧。. 立. 一、 社會文化與環境因素. ‧ 國. 學. 在台灣文化下,三代同堂、與孩子一起睡(同床/同房)的比例高,可能是. ‧. 最明顯影響的因素。為初步了解這些因素在台灣文化下對照顧者主觀感受的影響,. y. Nat. 以及在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感受之間是否存在調節效果,因而再次分析. er. io. sit. 前驅研究中已蒐集到的資料,包括居住型態及睡眠環境安排,以試圖回答此問題。 分析結果如表 2 所示,睡眠環境安排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照顧者受安撫. al. n. v i n 困擾程度的預測力間存在調節的效果(△R =.015, F=4.225, p=.041) ,讓孩子獨自 Ch engchi U 2. 睡的照顧者,其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主觀困擾程度的預測力較高 ( β=.808,. p<.001 );與孩子一起睡的照顧者,其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度對主觀困擾程度 的預測力則較低 ( β=.426, p<.001 )。此外,如表 3 所示,居住型態在嬰幼兒夜醒 次數對照顧者受夜醒困擾程度預測力的調節效果趨於顯著(△R2=.012, F=3.859, p=.051) ,居住在小家庭中的照顧者,其嬰幼兒夜醒次數對主觀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可能較高 ( β=.651, p<.001 );居住在三代同堂家庭中的照顧者,其嬰幼兒夜醒次 數對主觀困擾程度的預測力可能較低 ( β=.534, p<.001 )。然而,三代同堂為何有 可能影響照顧者的主觀感受呢?是否因為居住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照顧者需要 顧及祖輩的意見,較無法依照自己的方式照顧孩子而感到困擾?過去曾有博士論. 13.

(28)  .  . 文探討,台灣幼稚園幼兒照顧者知覺與祖輩教養行為的一致性,與照顧者生活滿 意度呈正相關(王春美,2001),與祖輩的教養行為越一致,照顧者的生活滿意 度越高。雖然該研究中並未針對嬰幼兒睡眠照顧行為進行討論,但或許可以推論,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與祖輩相處的議題亦可能影響照顧者的主觀感受。舉例來 說,若照顧者認為孩子半夜醒來哭沒關係,讓他哭一下或許就能再睡著,但此時 祖輩要求不要讓小孩哭,一哭就要抱起來安撫,照顧者便可能因此無法按照自己 的習慣來照顧孩子而影響其主觀困擾程度。此外,過去研究發現,新手媽媽的親 職壓力與配偶支持有顯著負相關(劉百純,2009),感受從配偶來的支持越多,. 治 政 大 產生的困擾,因此推測與配偶教養態度的一致性也會影響其主觀困擾程度,加上 立 親職壓力越低,而臨床上也常聽到照顧者提及自己與配偶對於教養態度不一致所. 過去研究並未針對此議題進行討論,因此,本研究期望以探索性的方式,進一步. ‧ 國. 學. 了解三代同堂、與配偶及祖輩教養態度的一致性、以及與孩子一起睡是否影響照. ‧. 顧者的主觀感受,期望透過本研究來了解外在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除了社會文. y. Nat. 化與環境因素外,照顧者個人因素也可能對主觀感受造成影響,以下將針對照顧. n. al. er. io. sit. 者個人因素進行討論。. Ch. engchi. 14. i n U. v.

(29)  .  . 表 2. 前驅研究中,六個月以上嬰幼兒的睡眠環境安排在嬰幼兒安撫入睡時間長. 度對照顧者夜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B. SE B. β. △R2. R2. F. 1. 安撫入睡時間長度. .712. .092. .464***. .215. .215. 59.875***. 2. 安撫入睡時間長度. .705. .093. .46***. .209. .001. .276. 睡眠環境安排. .262. .499. .032. 3. 安撫入睡時間長度. 1.357. .33. .885***. .221. .015. 4.225*. 睡眠環境安排. 1.825. .908. .221*. .344 -.502* 治 政 大 + 嬰幼兒夜醒次數與居住型態的相乘積 立 交互作用+. -.706. ‧ 國. 學. B:未標準化迴歸係數,SE B:未標準化迴歸係數標準誤,β:標準化迴歸係數, R2:決定係數,△R2:決定係數改變量,F:決定係數改變量的 F 檢定. ‧. *p<.05, ***p<.00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5. i n U. v.

(30)  .  . 表 3. 前驅研究中,六個月以上嬰幼兒的居住型態在嬰幼兒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夜. 醒困擾程度解釋力的調節效果 B. SE B. β. △R2. R2. F. 1. 夜醒次數. 1.213. .116. .573***. .328. .328. 108.49***. 2. 夜醒次數. 1.213. .117. .573***. .328. <.001. .004. 居住型態. .017. .258. .004. 3. 夜醒次數. .605. .33. .286◎. .34. .012. 3.859◎. 居住型態. -.56. .39. -.119. 政 治 大 + 嬰幼兒夜醒次數與居住型態的相乘積 立 交互作用+. .463. .236. .33◎. ‧ 國. 學. B:未標準化迴歸係數,SE B:未標準化迴歸係數標準誤,β:標準化迴歸係數, R2:決定係數,△R2:決定係數改變量,F:決定係數改變量的 F 檢定. ◎. ‧. p<.1, ***p<.00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n U. v.

(31)  .  . 二、 照顧者的睡眠品質 雖然過去並未有研究直接探討照顧者睡眠品質在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 主觀感受間扮演甚麼樣的角色,但研究發現,嬰幼兒睡眠品質會影響照顧者的睡 眠品質,進而增加照顧者的憂鬱程度,並降低對夫妻關係的滿意度 ( McDaniel & Teti, 2012 ) ;而嬰幼兒睡眠狀態亦會透過睡眠品質的中介,影響到照顧者的心 理健康 ( Bayer et al., 2007 ) 。此外,前驅研究中曾詢問照顧者「目前您的睡眠 受到孩子影響的程度有多大(0-7 分,分數越高代表受到的影響越大)」,雖然僅 以一題作為照顧者睡眠品質的依據,但為進一步了解睡眠品質是否也可能影響照. 治 政 大 ,在加入照顧者睡眠品 預測照顧者的睡眠品質(β=.150, p<.05 至 β= .616, p<.001) 立. 顧者主觀感受,因而分析前驅研究的資料。結果發現,嬰幼兒睡眠狀態皆可顯著. 質後,安撫入睡時間對照顧者主觀受安撫困擾程度的預測力從 β=.462, p<.001 降. ‧ 國. 學. 至 β=.410, p<.001;夜醒次數對照顧者受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會從 β=.579,. ‧. p<.001 降至 β=.332, p<.001;夜醒再入睡耗時對照顧者受夜醒困擾程度的預測力. y. Nat. 亦會從 β=.329, p<.001 降至 β=.220, p<.001,顯示嬰幼兒睡眠狀態對照顧者主觀困. er. io. sit. 擾程度的預測力會受到照顧者睡眠品質的部分中介,影響其主觀困擾的程度,支 持照顧者睡眠品質會受嬰幼兒睡眠的干擾,而可能對照顧者主觀感受造成影響,. al. n. v i n 因此推論睡眠品質可能扮演部分中介的角色。然而,除了照顧者睡眠品質外,仍 Ch engchi U 有許多可能與照顧者個人因素相關的變項是前驅研究中未蒐集到的資料,包括照. 顧者的情緒狀態、對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知識,以及對嬰幼兒睡眠的想法及解釋等, 因此,接下來將進一步針對以上可能影響照顧者主觀感受的因素進行探討。. 三、 照顧者的憂鬱情緒 過去已有許多研究探討嬰幼兒的睡眠問題與照顧者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發 現兩者有顯著的關聯性 ( Bayer et al., 2007; Hiscock & Wake, 2001; McDaniel & Teti, 2012 ),嬰幼兒睡眠問題越嚴重,照顧者的憂鬱程度越高 ( Lam, Hiscock, & Wake, 2003 ) 。為了釐清憂鬱情緒與嬰幼兒睡眠之間的關係,Teti與Crosby ( 2012 ) 17.

(32)  .  . 透過路徑分析的方式,試圖以母親導向模式(mother-driven model)及嬰幼兒導 向模式(infant-driven model)兩種模式來驗證,檢驗何種模式較能解釋嬰幼兒睡 眠問題與母親憂鬱情緒之間的關係。母親導向模式的概念假設,照顧者的憂鬱情 緒可以預測父母在孩子睡前有較多的介入與身體接觸,而照顧者的睡前介入多則 可以預測孩子有較頻繁的夜醒問題;而嬰幼兒導向模式則假設,嬰幼兒的夜醒次 數可預測照顧者的睡前介入行為,而照顧者睡前介入行為則可以預測照顧者的憂 鬱狀態,研究結果則較支持母親驅動模式的概念。在對於孩子睡眠問題主觀知覺 的部分,也有一篇研究探討照顧者對自己親職角色的感受、對孩子的評價以及本. 治 政 大 對自己親職角色較不開心、對孩子的評價較多負向形容詞者,較容易報告孩子的 立 身的幸福感(well-being)與知覺孩子的睡眠問題的關聯性。結果發現,照顧者. 睡眠是中度至重度的問題,而照顧者幸福感程度也與主觀報告嬰幼兒睡眠問題的. ‧ 國. 學. 嚴重程度有關,幸福感程度越低,越容易報告孩子的睡眠是中度至重度問題(Scott. ‧. 與Richards,1990 ) 。雖然透過上述研究得知,嬰幼兒的睡眠問題與照顧者憂鬱. y. Nat. 情緒有關,而照顧者憂鬱情緒與其主觀報告孩子的睡眠問題有關,但過去並未有. er. io. sit. 研究直接探討三者之間的關係。若個體具有憂鬱性推論風格(depressogenic inferential style)的傾向,容易將生活當中的負向事件歸因為穩定且全面的,而. al. n. v i n 負向認知風格(negative cognitive C hstyles)使個體傾向將他們所經歷的事解讀成負 engchi U. 向事件,對事情做出負向的解釋 ( Abramson et al., 1989; Beck, 1967, 1987 ),是否 憂鬱情緒也會影響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感受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憂 鬱程度較低的人,他對孩子睡眠問題的主觀感受可能皆依據孩子的睡眠狀態而來; 然而,憂鬱情緒較高的人,雖然孩子的睡眠狀態沒有甚麼問題,但照顧者主觀上 仍有可能對於正常的入睡歷程或夜間醒來有過度負面的解釋而覺得有嚴重困擾, 更不用說孩子的睡眠狀態確實有問題時,照顧者更有可能感受到嚴重的困擾。從 這個角度來思考,情緒在當中可能扮演調節變項的角色,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 者主觀感受之間的關係,會因為照顧者的憂鬱情緒高低而有不同的結果。為釐清 憂鬱情緒是否在嬰幼兒睡眠狀態和照顧者主觀感受之間扮演調節變項的角色,本. 18.

(33)  .  . 研究亦將進一步探討憂鬱情緒的影響。. 四、 照顧者認知因素扮演的角色 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的知識,以及照顧者對嬰幼兒睡眠的想法與解釋也可能對 於其主觀感受有所影響,然而,過去研究並未直接探討照顧者認知因素是否影響 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困擾程度之間的關係,但有研究探討了照顧者睡眠知識 與嬰幼兒睡眠問題之間的關係 ( Schreck & Richdale, 2011 ),研究結果顯示,照 顧者嬰幼兒睡眠知識不足,可預測孩子的睡眠發展較差及睡眠問題較多,且可能. 治 政 大 子可能有睡眠問題並向專業人員尋求協助的可能性,或者在醫師詢問篩檢時,無 立. 因為照顧者不確定在甚麼樣的狀況可能表示嬰幼兒有睡眠問題,影響其知覺到孩. 法將孩子的問題提出討論。透過上述的研究結果推論,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的知識. ‧ 國. 學. 也可能影響其主觀感受,若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的知識不足,孩子出現睡眠問題時,. ‧. 照顧者可能不知道這是個問題,而將睡眠問題視為常態,因此不容易感到困擾;. y. Nat. 但也可能因為其嬰幼兒睡眠知識不足,導致將一般的安撫時間長度或夜醒也視為. er. io. sit. 是睡眠問題,而較容易因孩子的睡眠狀況感到困擾;相較之下,若照顧者嬰幼兒 睡眠知識量較足夠,則能以孩子實際的睡眠狀況做為主觀困擾依據,因此,對嬰. al. n. v i n 幼兒睡眠的知識則可能扮演調節變項的角色,影響嬰幼兒睡眠狀態與照顧者主觀 Ch engchi U 困擾之間的關係。. 除了照顧者嬰幼兒睡眠的知識外,有另一研究探討了照顧者的認知如何影響 其睡前介入行為及嬰幼兒睡眠問題,若父母認為孩子無論入睡或夜醒都必需仰賴 照顧者的協助,或認為夜醒是因為孩子感到害怕或痛苦等想法時,可預測父母有 較多的介入行為,而介入行為又與嬰幼兒較差的睡眠狀態有關( Sadeh, Flint-Ofir, Tirosh, & Tikotzky, 2007; Tikotzky & Sadeh, 2009)。而Morrell於1999年編制照顧者 認知量表 ( maternal cognition of infant sleep problem ),目的用以探討照顧者對於 嬰幼兒睡眠狀況的認知與嬰幼兒睡眠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其量表的內容主要在測 量照顧者對睡眠的想法與解釋,也可以說是照顧者對嬰幼兒睡眠的失功能信念。. 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leep quantity, sleep difficulties and their perceived consequences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ome 2000 British

[r]

Parallel Programming in Java: JavaThreads Prof.. ƒ a sleep, wait, join or IO operation or a synchronized metho. become blocked, the scheduler do not further consider

I can’t get to sleep.’ The gecko said,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fireflies (Open and close his hands) to stop flashing their lights.’ And the Chief told the gecko

(A) To explain why it takes longer for old people to sleep (B) To explain why people have difficulties in sleeping (C) To explain why people have variations in sleep duration (D)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help facilitate good sleep for children.. (A) Carefully choose the online content

4.6 現時日間育嬰園及日間幼兒園的幼兒工作員與兒童的法定比例,分 別是 1:8 及

ª創設讓幼兒⾃主探索的環境 ª滿⾜幼兒快樂遊戲的情緒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