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資訊圖表運用於國軍募兵制新進人員服役指南之創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資訊圖表運用於國軍募兵制新進人員服役指南之創作研究"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 碩士論文. 以資訊圖表運用於國軍募兵制新進人員 服役指南之創作研究 A Study on The use of Infographics on the Recruitment Guidelines of National Armed Forces. 指導教授:廖偉民 教授 研究生:胡定傑.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1    .

(2)  . 謝誌 曾經我以為軍校畢業,取得大學學歷後,我應該只能老老實實地奉行著保家 衛國的使命,全心投入於戰訓工作中,直到我還能再度從工作領域上接觸文宣與 藝術相關的事務,並正視到自己專業上的不足,才讓我再次有勇氣重新回到校園, 找回心中對設計與藝術的熱情。 在學期間,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廖偉民教授,對我的支持與鼓勵,在整個研究 與作業的過程中,我學習到如何更全面的去看待一件事物的全貌,以及背後應該 考量的多元因素等,這已讓我逐步調整我的工作方式與思維,也給了我新的目標; 感謝口試委員黃文宗教授、蘇文清教授在最後階段給我的寶貴指教,使得這份創 作研究在質與量的層面都還有再精進的空間;感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的每 一位敬愛的老師們,您在每一堂課奉獻給同學們的畢生絕學,對我來說都是新鮮 的空氣與新奇的風景,每當回顧自己撰寫過的每一份作業,雖然有些過程是辛苦 的,但卻在無形中讓我對我的專業又多了一分認識與堅持;感謝本班可愛的同學 們,你們真的是我遇過最好溝通、最理性、脾氣最好的設計工作者們,我非常榮 幸復學後能遇到大家,並且跟大家走到最後。接著,還要感謝我軍方的夥伴們, 在工作上對我釋出的最大包容;最後則是要感謝我的父母與親愛的佩佩,沒有你 們對我的支持,我可能進修的動力都沒有。 這次的進修對我軍旅生涯,甚至是人生來說都是重大的抉擇,原本應該選擇 軍事深造的我,卻因無法放下對創作的熱情,以及立志成為教師的兒時夢,選擇 走進學術的殿堂。我深深覺得,只要還能多一點點為自己生活做主的可能,就應 該去實現它、掌握它,而師大設計學系,便是我人生第二階段舞臺的起點! 胡定傑 民國一〇四年七月  . ii  .

(3)  . 摘要 本創作研究旨在以資訊圖表(infographics)的表現形式,將民眾看似艱澀的 國防事務與議題,或是較難理解的軍事內容,藉由資料的視覺化使觀者能夠以直 覺的方式,瞭解所要傳達的內容。 就職業軍人的工作內容與從業人數來說,國軍堪稱國內最大的工作團體,即 使面臨多次裁員與精簡,目前仍高達二十一萬餘人。除因不同階級職務賦予不同 性質的工作內容外,均擁有共同的規定(軍法) 、準繩(軍紀) 、用語(術語)以 及行為(軍事動作),這些統稱為「軍事素養」的事項。然而,不論是募兵或是 徵兵,對於即將要進入此工作體系的民眾而言,現有的文字和圖像資訊是否夠清 晰明瞭,能夠滿足國軍各項資料的傳達需求,都是應該被正視的問題。 本創作研究即以國軍新進人員初期最易產生的問題為例,透過問卷調查與焦 點團體訪談方式,並以官兵實際所需的專業知識為題材製作資訊圖表,過程經由 創作前測、資料蒐集、風格與字體選定、實際執行創作、發表交流、實際運用於 政策宣導並再次驗證。在創作的規範上,除了考量圖文的正確性,相關資訊均需 與政府以及國防部政策指導吻合,以避免造成未來使用人在認知上的混淆。全文 探討資訊圖表運用於軍隊體制下所帶來的創新性與便利性,以及突破既有規範的 可能性,期望藉由此研究進一步探討,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 軍中在文宣相關工作的參考。. 關鍵字:資訊圖表、新進人員、環境適應.  . iii  .

(4)  .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how infographics in the form of information.By visual information,translating the incomprehensible defense affairs,issues and military content into easy-to-understand content.Military group called the biggest domestic work because of the work content and the number.Military is still up twenty-one million people,even in the face of layoffs and streamline many times.Apart from the different roles assigned different work content,but all have a common provision(martial law),the criterion(discipline),language (terminology),and behavior(military action),which are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military accomplishment."Whether recruiting or enlistment, can the existing text and image information be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the information of military.In this study,the initial issue which new staff most likely to encounter it,which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s to realize new staffs how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they need.And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to explore image for innovation and convenience,as well as a new image of Military culture and the Military of the specific presentation.Expect further explored by this study,and to mak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findings, as the reference of military propaganda.. Keywords: Infographics, Graphics, New staffs,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 iv  .

(5)  . 目錄 摘 要  ...................................................................................................................................................  III   ABSTRACT  ......................................................................................................................................  IV   目 錄  .....................................................................................................................................................  V   圖 目 錄  .............................................................................................................................................  VIII   表 目 錄  ................................................................................................................................................  XI   第 一 章 緒 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流程、範疇與限制  ......................................................................................................................  3   1.4 主要名詞定義  ..........................................................................................................................................  6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  10   2.1 資訊圖表  .................................................................................................................................................  10   2.1.1 資訊圖表一詞的起源 .................................................................................................. 10   2.1.2 資訊圖表的發展 .......................................................................................................... 12   2.1.3 資訊圖應具備的原則 .................................................................................................. 16   2.1.4 資訊圖表的類型 .......................................................................................................... 18   2.1.5 環境中所出現的資訊圖表 ......................................................................................... 23   2.2 就視覺心理學的觀點探討資訊圖表之特性  ............................................................................  27   2.2.1 視覺是人類接收資訊的重要手段 ............................................................................ 27   2.2.2 視覺神經及各構造與資訊傳遞的關聯性 ................................................................ 28   2.2.3 色彩對資訊的重要性 .................................................................................................. 30   2.3 運用在軍隊中的資訊符號  ...............................................................................................................  31   2.3.1 運用於身份辨識的符號標幟 .................................................................................... 31   2.3.2 運用於作戰任務之軍隊符號 .................................................................................... 34   2.4 國外運用於軍隊事務及人才招募之設計型式  .......................................................................  35   2.4.1 從戰時募兵為起點的軍事文宣 ................................................................................ 35   2.4.2 因應時需與資訊圖表概念結合的軍事文宣 ........................................................... 39   2.5 軍隊中的新進人員調適作法  ..........................................................................................................  43   2.5.1 我國針對入伍役男所提供的諮詢平台 ................................................................... 43  .  . v  .

(6)  . 2.5.2 國軍現行的新進人員輔導模式 ................................................................................ 45   2.6 小結  ..........................................................................................................................................................  46   第 三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實 施  ............................................................................................................  47   3.1 問卷抽樣與施測  ..................................................................................................................................  47   3.2 問卷設計  .................................................................................................................................................  48   3.2.1 基本資料 ....................................................................................................................... 49   3.2.2 入伍前對資訊的暸解 .................................................................................................. 50   3.2.3 招募資訊的表達方式 .................................................................................................. 50   3.3 焦點團體訪談法  ..................................................................................................................................  51   3.3.1 方法概述 ....................................................................................................................... 51   3.3.2 訪談對象選定 ............................................................................................................... 54   3.3.3 訪談步驟 ....................................................................................................................... 56   3.3.4 訪談各階段探討 .......................................................................................................... 57   第 四 章 資 料 分 析 與 結 果  ............................................................................................................  59   4.1 問卷施測結果分析  .............................................................................................................................  59   4.1.1 基本資料分析 ............................................................................................................... 60   4.1.2 入伍前對資訊暸解程度 .............................................................................................. 62   4.1.3 資訊表達方式對受測者在資訊獲取上的影響 ....................................................... 66   4.2 訪談實施與結果分析  .........................................................................................................................  69   4.2.1 抽樣方式 ....................................................................................................................... 69   4.2.2 訪談大綱與實施方式 .................................................................................................. 69   4.2.3 樣本特性分析與意見綜整 ......................................................................................... 70   4.3 小結  ..........................................................................................................................................................  71   第 五 章 創 作 理 念 與 內 容  ............................................................................................................  72   5.1 創作架構與內容  ...................................................................................................................................  72   5.1.1 創作架構 ....................................................................................................................... 72   5.1.2 作品內容的選定 .......................................................................................................... 74   5.2 創作使用字體選定  .............................................................................................................................  75   5.3 創作流程  .................................................................................................................................................  77   5.3.1 作品呈現風格設定 ...................................................................................................... 77   5.3.2 圖像及物件風格 .......................................................................................................... 79   5.3.3 繪製使用軟體 ............................................................................................................... 80   5.4 本創作研究作品完成圖 ................................................................................................. 84   5.5 畢業展出及預期之推廣運用方式  .................................................................................................  89    . vi  .

(7)  . 5.5.1 畢業展出紀實 ............................................................................................................... 89   5.5.2 預期推廣運用方式 ...................................................................................................... 90   5.5 作品成效驗證與分析  .........................................................................................................................  93   5.5.1 發表與實務運用 .......................................................................................................... 93   5.5.2 問卷設計說明與施測 .................................................................................................. 94   5.5.3 問卷施測與分析 .......................................................................................................... 95   5.6 小結  ........................................................................................................................................................  100   第 六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101   6.1 研究結論  ..............................................................................................................................................  101   6.2 建議  ........................................................................................................................................................  102   參 考 文 獻  .......................................................................................................................................  104   附 錄 3.1 問 卷  ..............................................................................................................................  108   附 錄 3.2 訪 談 大 綱  .....................................................................................................................  113   附 錄 3.3 基 本 資 料 表  ................................................................................................................  115   附 錄 3.4 焦 點 團 體 發 言 順 序 紀 錄 表  ....................................................................................  116   附 錄 3.5 訪 談 同 意 書  ................................................................................................................  117   附 錄 3.6 所 有 準 備 事 項 自 我 檢 查 表  ....................................................................................  118   附 錄 4.1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樣 本 基 本 資 料 表  ............................................................................  119   附 錄 4.2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意 見 表  ..............................................................................................  120   附 錄 5.1 服 役 入 伍 相 關 蒐 整 資 料  ..........................................................................................  124   附 錄 5.2 華 梵 大 學 2015 設 計 與 文 化 學 術 研 討 會 發 表 紀 要  .........................................  126   附 錄 5.3「 行 政 院 開 麥 拉 內 閣 踹 共 」 節 目 時 間 軸 暨 圖 像 對 照  ...................................  133   附 錄 5.4 「 行 政 院 開 麥 拉 內 閣 踹 共 -國 防 部 長 網 上 談 兵 」 節 目 收 視 意 見 問 卷  ...  138  .  . vii  .

(8)  . 圖目錄 圖 1.1:建軍史漫畫  .............................................................................................................................................................  2   圖 1.2:國軍紀念月曆系列  ..............................................................................................................................................  2   圖 1.3:研究流程圖  .............................................................................................................................................................  5   圖 2.1:肖維巖洞壁畫-馬  ............................................................................................................................................  11   圖 2.2:ISOTYPE  ...............................................................................................................................................................  13   圖 2.3:ROSA URSINA SIVE SOL  ............................................................................................................................  13   圖 2.4: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  ...........................................................................................  14   圖 2.5:NAPOLEON'S DISASTROUS MARCH ON MOSCOW  ...................................................................  14   圖 2.6:MOVIES EBB TRENDS  .................................................................................................................................  15   圖 2.7:2008 北京奧運運動項目圖標  .......................................................................................................................  17   圖 2.8:資訊圖表分類圖  .................................................................................................................................................  19   圖 2.9:世界飲料水の事情  ............................................................................................................................................  20   圖 2.10:俄羅斯與烏克蘭武力對峙圖  ......................................................................................................................  20   圖 2.11:POPULATION  ..................................................................................................................................................  21   圖 2.12:WORK. MEANING AND WORRY. ART+COM  ...............................................................................  21   圖 2.13:1908 年版英國倫敦地鐵地圖  .....................................................................................................................  24   圖 2.14:貝克設計的倫敦地鐵圖  ................................................................................................................................  25   圖 2.15:現今倫敦的地鐵資訊圖  ................................................................................................................................  25   圖 2.16:從倫敦地鐵圖可透過點線標記動物圖像  ..............................................................................................  25   圖 2.17:BB 戰士模型的組裝圖  ..................................................................................................................................  26   圖 2.18:國軍現行的軍階樣式  .....................................................................................................................................  32   圖 2.19:我國陸軍官(兵)科識別圖  ......................................................................................................................  32   圖 2.20:新軍官兵所配掛的領章樣式  ......................................................................................................................  33   圖 2.21:美軍特種部隊手勢圖  .....................................................................................................................................  34   圖 2.22:一戰時期英國的募兵海報  ...........................................................................................................................  35   圖 2.23:澳洲以袋鼠作為國家象徵的募兵海報  ..................................................................................................  36   圖 2.24:以諷刺形式表現的募兵海報  ......................................................................................................................  37   圖 2.25:象徵英國軍國主義的獅群海報  .................................................................................................................  37   圖 2.26:英國最著名的募兵海報 'YOUR COUNTRY NEEDS YOU'  ........................................................  37   圖 2.27: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募兵海報 'I WANT YOU FOR U.S.ARMY'  ............................................  38   圖 2.28:美軍陸軍裝著裝  ..............................................................................................................................................  40   圖 2.29:夜視頭盔裝備使用說明  ................................................................................................................................  41    . viii  .

(9)   圖 2.30:軍人購屋指南  ...................................................................................................................................................  42   圖 2.31:國軍人才招募中心網頁  ................................................................................................................................  44   圖 2.32:內政部役政署役男服役須知網頁  ............................................................................................................  44   圖 3.1:學生施測紀實  ......................................................................................................................................................  48   圖 3.2:焦點團體流程的概念性架構圖  ....................................................................................................................  53   圖 3.3:對兩場次受測學生實施填答說明  ...............................................................................................................  55   圖 3.4:訪談進行步驟圖  .................................................................................................................................................  56   圖 4.1:入伍主要原因分析柱狀圖  .............................................................................................................................  61   圖 4.2:最初資料來源分析柱狀圖  .............................................................................................................................  62   圖 4.3:入伍資料蒐集平台分析柱狀圖  ....................................................................................................................  63   圖 4.4:入伍資料蒐集平台總和分析柱狀圖  ..........................................................................................................  63   圖 4.5:入伍資料蒐集平台得分總和分析柱狀圖  ................................................................................................  65   圖 4.6:對各項招募資訊理解程度統計圓餅圖表  ................................................................................................  66   圖 4.7:樣本 A、B 之認同程度比較圓餅圖  ..........................................................................................................  67   圖 4.8:樣本 C、D、E 之比較吸引程度排序圓餅圖  .........................................................................................  68   圖 5.1:創作架構圖  ...........................................................................................................................................................  73   圖 5.2:三浦建太插畫作品《WORKMAN STENCIL》  ...................................................................................  78   圖 5.3:創作習作-徵兵募兵比一比「國外徵募兵分布」  ................................................................................  79   圖 5.4:創作習作-徵兵募兵比一比「認知程度比較」  .....................................................................................  79   圖 5.5:向量物件繪製過程  ............................................................................................................................................  81   圖 5.6:繪製海軍男性士兵夏季軍常服過程資料比對  ......................................................................................  81   圖 5.7:人物創作保留部件可調整性  ........................................................................................................................  81   圖 5.8:災害防救機制原始資料  ..................................................................................................................................  82   圖 5.9:災害防救機制流程草圖  ..................................................................................................................................  82   圖 5.10:災害防救機制流程圖  .....................................................................................................................................  82   圖 5.11:101~102 年救災資源原始資料  ................................................................................................................  83   圖 5.12:救災資源象形圖示  .........................................................................................................................................  83   圖 5.13:國軍災害防救機制完成圖初稿  .................................................................................................................  83   圖 5.14:世界各國兵役制度比較圖  ...........................................................................................................................  84   圖 5.15:我國的服役流程暨法定役期  ......................................................................................................................  84   圖 5.16:志願役生涯發展及福利待遇  ......................................................................................................................  85   圖 5.17:各種進修與深造管道  .....................................................................................................................................  85   圖 5.18:國軍簡史、發展以及法源  ...........................................................................................................................  86   圖 5.19:我國國防體制、權責與組織體系  ............................................................................................................  86   圖 5.20:當前全球暨我國周邊安全情勢  .................................................................................................................  87    . ix  .

(10)   圖 5.21:全民國防教育  ...................................................................................................................................................  87   圖 5.22:全民防衛動員機制  .........................................................................................................................................  88   圖 5.23:國軍災害防救機制與成效  ...........................................................................................................................  88   圖 5.24:展出紀實 1  .........................................................................................................................................................  89   圖 5.25:展出紀實 2  .........................................................................................................................................................  89   圖 5.26:文宣摺頁概念圖  ..............................................................................................................................................  90   圖 5.27:營區開放戰力展示活動實況  ......................................................................................................................  90   圖 5.28:暑期戰鬥營紀實  ..............................................................................................................................................  90   圖 5.29:各作品 QR CODE 連結網站內容  .............................................................................................................  91   圖 5.30:QR 碼掃描運用示意圖  .................................................................................................................................  92   圖 5.31:「內閣踹共」網路視頻截圖  ........................................................................................................................  93   圖 5.32:對各項招募資訊理解程度統計圓餅圖表  ..............................................................................................  97   圖 5.33:樣本 A、B 之認同程度比較圓餅圖  ........................................................................................................  99  .  . x  .

(11)  . 表目錄 表 2.1:資訊圖表依表現內容分類之簡述  ...............................................................................................................  22   表 2.2:資訊視覺化依屬性分類之簡述  ....................................................................................................................  23   表 2.3:眼睛功能與相機功能之對照  ........................................................................................................................  28   表 2.4:視錐細胞與視桿細胞之特性  ........................................................................................................................  29   表 3.1:焦點團體訪談實施預劃表  .............................................................................................................................  57   表 4.1:基本資料分項統計表  .......................................................................................................................................  60   表 4.2:對各項招募資訊重視程度配分統計表  .....................................................................................................  64   表 4.3:對各項招募資訊理解程度統計表  ...............................................................................................................  65   表 4.4:樣本 A、B 之認同程度比較統計表  ..........................................................................................................  67   表 4.5:樣本 C、D、E 之比較吸引程度排序統計表  .........................................................................................  68   表 5.1:各字型表達意向與比較  ..................................................................................................................................  76   表 5.2:南韓政府施政文宣  ............................................................................................................................................  77   表 5.3:作品預期採用之資訊圖表要素分類表  .....................................................................................................  78   表 5.4:物件主從性區分與比較(以人像為例)  ................................................................................................  80   表 5.5:基本資料分項統計表  .......................................................................................................................................  96   表 5.6:對各項招募資訊理解程度統計表  ...............................................................................................................  97   表 5.7:樣本 A、B 之認同程度比較統計表  ..........................................................................................................  98  .  . xi  .

(12)  .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圖表在外國報章雜誌的應用上十分廣泛,如:滿意度、銷售量等各類統 計資訊、一週天氣資訊、人際關係圖,以及為新聞事件增加地理或數據資料等。 在歐美國家,甚至有些書籍在頁面的編排上都由資訊圖表組成,例如 IKEA 出版 的食譜《Design With Food》以及 David Macaulay 的《The Way Things Work》。 資訊圖表也常出現在兒童科學讀物當中,通常用來表達難以用照片清晰表達的概 念或原理,例如各種解剖圖、天文圖、生態圖等。如今資訊設計已滲透到人們生 活的各個層面,以及各種多媒體資訊展示:報紙上的新聞圖表、公共空間與街道 上的環境符號標識、使用手冊上的說明圖等。通過視覺化的資訊表達,部分資訊 的傳遞過程不再像文本形式一般單一,資訊設計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其高效、 清晰的優勢。資訊圖表由初期為平面設計的一個子集,附屬於平面設計課程中的 一環,漸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整合多方研究領域的專家,設計不同的模式與 方法進行有效能的資訊傳遞,並且與藝術設計結合,充分展現「資訊之美」。在 運用的平台方面也隨著在社群網站與智慧型裝置越發興盛。 研究者於軍旅生涯所執行的任務多以軍史紀實性文宣設計為主,並曾分別於 2011 年、2014 年、2015 年負責編繪國軍的建軍史漫畫(圖 1.1)以及設計紀念 月曆(圖 1.2) 。於史實考證過程中,理解國軍伴隨中華民國的建國與成長,肩負 各個時期不同的任務與使命,更承擔歷史傳統的義務與職責,但也因此導致國軍 形象趨近保守,鮮少有所突破與創新。然而,軍隊在資訊傳達上,必須貼近當今 盛行的視覺形式與內容,正因資訊圖表具備跨越教育程度、種族、文化等特質,. 1  .

(13)  . 且其表現形式與軍隊強調「具體呈現」特性相當吻合,以簡單扼要的圖像取代複 雜的文字內容,以及中性立場的比較,更能客觀詮釋各項國防事務、政策。 本創作研究藉由探討當前國軍推動及實行中的「募兵轉型」政策,針對義務 役或是志願役軍人在初次加入軍隊環境下,最易產生的問題作為構想內容;並結 合新兵訓練中心,自新兵報到起的運作機制至退伍後的教育召集等常見問題,運 用資訊視覺化的呈現方式,取代原有的繁瑣文字內容,並實際針對現役官士兵、 軍校學生、即將入伍以及退伍後的民眾抽樣訪談,探討資訊圖表設計運用於軍事 文宣,如何有效提升民眾對於相關政策推行上的理解程度。同時以此檢視現行的 文宣表現手法及作業流程,研究其改進的空間,建構出新形態軍事圖像的分類與 呈現方式。. 圖 1.1:建軍史漫畫 (資料來源:胡定傑,2011,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 圖 1.2:國軍紀念月曆系列 (資料來源:胡定傑,2014,建軍 90 週年及抗戰勝利 70 週年紀念月曆。).  . 2  .

(14)  . 1.2 研究目的 「訊息」無非是人類最早的文化起源,隨著時代的演進,它不但能夠產生大 量的資訊,更跨越不同文化的種族與國家,成為全人類共通性的圖文或符號,甚 至間接形成了另一種新的語言,取代了繁瑣的文字表述。而本創作研究藉由探討 資訊圖表的特色與表達方式,將我國軍事意象與政策透過「資訊化」、「圖像化」 的過程,除了探討軍事美學嶄新的可能性,更期望藉此達到以下的目的:。 (一)將創作與當前推廣及實行中的「募兵轉型」政策結合,使資訊圖表能有助 於國人暸解國防政策。 (二)以職業軍人的軍旅生涯為週期,將自新兵報到起的運作機制至退伍後的教 育召集,透過資訊圖表的特性與表現手法整合原有繁瑣資訊。 (三)實際針對現役官士兵、軍校學生、即將入伍以及退伍後的民眾抽樣訪談, 探討「資訊化」設計運用於軍事文宣,如何有效提升民眾對於相關政策推 行上的瞭解程度。 (四)檢視現行的文宣表現手法及作業流程,研討其精進空間,進而建構出新形 態軍事圖像的分類與解讀。. 1.3 研究流程、範疇與限制 本創作研究透過對於資訊圖表以及軍隊意象的基本認識,置重點於如何運用 資訊圖表的理念與表現手法,協助軍隊招募新進人員適應環境並有效降低服役可 能產生的疑惑,以其結果作為日後軍隊文宣精進的方向,現有軍事政策、組織架 構或文宣取向不包含在本創作研究探討及創作的最後結果中。.  . 3  .

(15)  . 在流程上本論文依序有以下的安排。首先第一章為緒論,介紹研究形成的動 機、研究問題及研究流程,並對與本創作研究相關之名詞提出解釋與說明。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乃介紹資訊圖表的起源及運用,再就視覺心理學相關的 層面探討資訊與圖像為人類生活的帶來的轉變;另針對我國軍隊兵役對於引導新 進人員融入不同於以往的生活與工作所採取的輔導作為,是否能夠藉由運用資訊 圖表的特性,有效提升效率、解決既有問題,故本章作用主要目的是強化研究背 景,並介紹國內兵役制度現況、視覺心理等相關研究。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與實施,將以「擬定研究方法」 、 「分析現有作法」及「創 作表達形式」等三個方向分別進行,並以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訪談等兩種研究方 法進行資料蒐集,希冀透過量化與質化的兩種資料,使研究能更客觀且有深度; 在實作上,首先藉由問卷調查暸解初入伍的志願役官兵及軍校學生在申請入伍 (學)的過程中,是否能從現有的官方招募管道獲得並暸解所需要資訊,接著再 以焦點團體訪談法進行座談,藉由討論歸納出上述人員對現行軍隊新進人員引導 方式的參考意見,藉此分析出改進意見。 第四章針對前一章的問卷統計及訪談結果,分析現有資訊的改進意見與作品 設計的方向,使創作呈現上能符合實需,而非單純只是用於政令宣導的文宣品。 第五章歸納上述作業流程擬定創作規劃並實施實作,並在創作期間,依階段 提供部隊運用,並參考官兵意見反饋,作為改進參考。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將綜論各分析的結果,並對研究問題具體進行回應。 同時針對研究之結果與發現,提出軍隊新進人員引導之具體精進作為,供其作為 強化此一要務之參考,進而改善現有方式,最後提出研究上所遇到之限制,並對 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上述流程以圖形來解釋呈現,乃得出圖 1.3 之研究流程。.  . 4  .

(16)  . 另一方面,本創作研究並不探討在創作上是否可能有技術層面的窒礙因素, 而將重點放在所傳達的圖像與資訊,就美感、藝術性的觀點以及理性的思考來創 作信息傳遞的介面。. 圖 1.3: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創作研究).  . 5  .

(17)  . 1.4 主要名詞定義 1.4.1 資訊圖表的定義 資訊圖表「infographics」是由 information(資訊)和 graphics(圖表)二 字結合而成的新名詞,同時也為資訊設計(Information Design)的分支。隨著資 訊設計範圍的擴展和參與人員的增加,平面設計師為了區別數據統計領域的資訊 設計,便開始使用資訊圖表(Information Graphics),這個詞可以表現平面設計 在資訊設計的重要性。(孫皓瓊,2012)起初,這個名詞本並不常見,直到1993 年西班牙普洛納市(Pamplona)開始舉辦「Malofiej 國際資訊圖表設計獎」 (Malofiej International Infographics Awards),「infographics」這個名詞才逐漸 被廣為使用。維基百科將「資訊」一詞解釋為一個發展中的動態範疇,它會隨著 人類社會的演變而相應地進行擴大或收縮。在古希臘,則將它表示成理想的身分 或事物的本質,在拉丁文中則譯為「Informare」,代表一種告知的行為。廣義來 說,資訊是一種可傳遞的知識,其形式可能為文字、數據或是想法。雖說資訊設 計與資訊圖表的設計意義相似,但資訊設計涵蓋的範圍廣泛,只要是對於資訊的 設計與整理,即可稱之為資訊設計。而資訊圖表雖為資訊設計的分支,但是所被 認定的範圍更加明確,它是一個從視覺傳達角度來解釋訊息與設計的關係,因此, 資訊圖表與平面設計關係極為密切,密不可分,從基本設計開始到字體、色彩、 編排等等,皆是製作資訊圖表過程中的重要元素。 資訊圖表是以傳遞資訊為目的之圖解。早從三萬年前遠古時代的洞穴壁畫開 始,符號與文字的進化,幾何學圖解、天空星體位置圖、航運及探險地圖的繪製, 透過測量與分析的過程,漸漸演變成現今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資訊圖表。資訊 圖表承載的不只是單純的圖像設計,而是一種輔助分析、管理與溝通的媒介,更.  . 6  .

(18)  . 可以說是人類文明技術及發展的根基,好比遠古時代人們用火及狩獵的壁畫般, 即使在文字尚未被發明的情形下,仍能透過圖畫敘事,故可說人類文明所有的知 識和生活都是資訊傳遞的一環,也因此得以進步並永續發展。. 1.4.2 軍隊文化的定義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隨時因應戰爭與威脅就是軍隊建立的主要目的,在 合法授權的前提之下,軍隊是可以使用武裝力量的團體,反之,則恐淪為暴力。 B.James(1995)認為軍隊文化,實是軍隊為了因應任務需求所發展出來的一種 特殊生活方式,亦可說是規定外的淺規則。蔡萬助(2000)認為這一套異於一般 社會的特殊性質,諸如權利義務的合理化、團體紀律的要求、競爭精神的追求、 研究者潛能的重視、專業智能的培育、生命價值的尊重,在在都為成功遂行軍事 任務、切和國防事務需要。 另外,相較於民間機構,軍隊文化之所以能夠形成,大致可由以下觀點探討: (一)軍事組織的特質除了成員們過著共同的生活,就連穿著、用餐,甚至 是物品的擺設方式也都需依照團隊的規則行事。相較於一般組織,軍 隊的這種特質也可說是以制約的方式,期望所屬成員能達到行為與認 知上的共通性,使其藉由強迫習慣,達到養成習性的目的。 (二)「階級化」是軍隊有別於其它穿制服的組織或公司所特別強調的,藉 由服裝上的軍階級職務,即使人與人之間並非熟稔,仍舊可透過視覺 上第一時間的訊息接收,對彼此間權利義務的行使,能有基本的認 知。 (三)承上點,這樣的組織裡有個指揮系統,由上而下的傳達命令,其目的 就是要讓命令能夠執行,由此引進「紀律和控制」(Soeters,Winslow.  . 7  .

(19)  . &Weibull,2006,轉引自陳德龍,2013,頁 5-6)。軍事組織在處於 強調制度化、階層化及紀律取向的價值系統下,使得成員之間形成共 同的文化體系,即軍隊文化。. 1.4.3 新進人員訓練的定義 一般來說,軍中的「新進人員」泛指到工作單位報到後三個月內的官兵,若 引用人力資源發展(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HRD)的概念,公司自新進 員工加入開始,便不斷地藉由講習、經驗分享、實作訓練等方式,在每個員工身 上給予投資和發展,以期達成人才培育的效果。如同王品集團對新進員工的魔鬼 訓練課程,期間不乏藉由高分貝斥責、體能訓練及信心重建等方式,其目的不只 在鍛練員工的體力、膽識、還要激發潛能,為公司帶來更好的形象與盈利,更重 要的是在於協助初入公司之新人,能儘早適應於公司,加快對業務執掌上的熟悉, 故多數公司都會為新人們辦理「新人引導」訓練課程(Orientation training program), 這不但是企業人力投資的開端,更是新人展開社會化歷程的第一步。 回到我國軍隊的訓練方式來看,這樣的做法及理念就好比新兵入伍後第一個 接觸的「入伍訓練」 ,其目的等同於協助社會上初入公司之新人,能儘早適應於 團隊工作及作息模式,減少不安與疏離感,加快對工作業務上的熟悉,步入軌道 並成為團隊戰力,所以,不管是在民間公司或是軍隊體系, 「新人引導」訓練課 程絕對是協助新進人員社會化的重要過程與助力。 此外,Schwarz 與 Weslowski(1995)曾提出完善的新人引導應該要具備以 下三大項內容,分別是:.  . 8  .

(20)  . (一)組織層次的資訊:如公司概況(願景展望、公司歷史與經營理念)、 重要政策和行事程序、薪酬制度、員工的福利服務與義務、工作安全 和意外事件防護、員工與工會間關係、工作環境設備、公共關係等。 (二)部門層次的資訊:如各辦公室、部門功能和執掌、部門政策與方針、 標準作業程序、工作環境參觀以及認識工作夥伴。 (三)其他各式各樣的資訊:公司週邊環境、附近社區、交通概況、居住與 家庭安置。 若將軍隊現行作法結合上述理念,打從新進官兵入伍教育起,單位幹部便會 安排個人資料的撰寫、認識生活設施與單位內機構部門、接著還會安排長官的座 談,但這只能算是初期階段的做法;結訓分發後,除了仍會比照新訓方式協助其 認識環境,還會依其入伍前所學及專長,安排短期受訓及業務銜接,不管是從事 文書性質或是技術類型的工作,都會由資深官兵以一對一方式帶領並予以教育, 而資深人員通常也都是該項業務即將離退人員,此模式也就是當過兵的人俗稱的 「師徒關係」,這樣的作法似乎也是多數部隊在人員運用與訓練方面所採取的主 要方式之一。所以,軍方在「新人引導」的概念下,算是採取了兩階段的作法, 第一階段以生活輔導為優先,第二階段則是以工作執行面為導向,其目的都是為 使新進人員進快熟稔單位運作,且儘可能解決其生活中的疑難雜症。.  . 9  .

(21)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資訊圖表 資訊的存在與發展,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存在,不論是在食、衣、 住、行、育、樂等各方面,皆透過適切的資訊表現方式來進行傳遞與接收。因此, 資訊圖表(Infographics)設計便成為了近來被廣為應用的新型態資訊表現形式,藉 由大眾認知中普遍理解的符號或圖像,將複雜的資訊收斂整合、簡化,並納入視 覺設計感,進而成為清楚明晰的圖表,除了有效地吸引讀者的目光,更能使資訊 傳達的效率大幅提升。. 2.1.1 資訊圖表一詞的起源 資訊圖表「infographics」是一種圖文結合的典型表現,泛指可直接展示統計 資訊(數量、時空因素等),對資訊感受達到關鍵作用的圖形結構。為使所表達 的資訊更加生動,且讀者閱讀上不易產生疲勞,在編排上,透過將資訊設計為圖 表,使複雜議題簡單化、系統化,更達到了語言和文字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而構成資訊圖表最重要的要素,便是「資訊」,亦或稱為「訊息」。在人類 尚未發明並運用文字前,世界上最早在信息傳遞使用上的發現,可追溯到已經擁 有超過約32000年歷史的肖維巖洞(法語:Grotte Chauvet),其中存在著當前世 界上年代最為久遠的洞穴壁畫群(如圖2.1) ,這些運用紅赭石和黑色顏料作為雕 刻及繪畫的主題有馬、犀牛、獅子、水牛、猛瑪象或是打獵歸來的人類,而在中 國的古遺址上也發現距今超過8000多年的刻劃符號,這些都是最早的視覺傳達實 例,即使是在現今這樣一個資訊發達,且以視覺為主導的文化環境中,我們也無.  . 10  .

(22)  . 法完全藉由這些圖像斷定其實際用途還是精神目的,但毫無疑問地,這些符號和 圖像都影響了我們人類爾後的生活與文化發展。. 圖 2.1:GROTTE CHAUVET 壁畫-馬 (資料來源:http://www.bayvoice.net/b5/video/funs/creative/2014/06/25).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創造出文字,Colin Ware 曾於《資訊視覺化:設計的 察覺》一書提及「圖像適合描述空間的結構、位置與細節,而文字則適合呈現程 序資訊、邏輯條件和抽象的語言概念」,相較於文字和圖像兩者,文字需要透過 教育與學習後習得,而圖像的辨識則可說是人類最基本的認知能力,如同幼兒學 會說會前透過肢體比劃方式表達感受,因此在收視圖像時,其吸引力與理解力皆 較文字有更為直覺的感官刺激,進而引響對資訊的記憶性。因此,綜合兩者特性, 若能靈活運用圖像與文字以產生圖文並茂的資訊,除了能互補其優缺點,也能加 強資訊傳遞時的正確性與完整性。 當人類發展進入科學階段後,科技快速的進步使得了文字與圖像大量被運用 於生活中,人們可以在各種產品上看到文圖並茂的裝飾與使用說明,這便是透過 了上述的圖像特性,先引導使用者瀏覽圖像訊息,進而至文字的詳細敘述。發展 至今,視覺化資訊已漸漸成為閱讀的主流趨勢,如智慧型手機中各種動態或是靜 態的應用程式,都採將資訊透過圖像化的設計編排與順暢的互動操作性,讓使用  . 11  .

(23)  . 者可以輕鬆獲取想接收的資訊。這種以「文」佐「圖」的資訊傳達模式,不僅受 到人們的高接受度,所樹立的風格也慢慢成為現今資訊圖表的傳達形式。. 2.1.2 資訊圖表的發展 最早的資訊圖表以西元前1300年由蘇美人刻寫在粘土上的城鎮地圖為此一 範疇中最具代表性的的設計之一,粘土中除了刻劃了詳細的城鎮布局以及排水處 理系統的位置,還做了楔形文字的註解,如同地圖上的地名圖示,藉此發揮其良 好的使用目的性與便利性,更可直接地向讀者傳遞信息。而資訊圖表除了成為了 一種記錄方式、圖形繪制和地圖外,後來還逐漸發展到專題製圖和統計圖形,將 單調的數據變得更生動且易於理解,進而使用圖形化的設計方法表達數據並將其 用於科學研究。 資訊圖表的概念,最早是由奧地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 Otto Neurath 在1925 年所提出,其目的是希望透過有系統的圖像來取代文字,形成一種世界共通的符 號或語言,其核心主旨便是「利用設計來達到溝通的目的」。Neurath 的團隊從 1929年開始,由德國的木刻師 Gerd Arntz 設計了一套簡化的圖形標誌,表示工 業、人口、經濟、政治等人事物,一共超過4,000個圖形標誌,這也就是現今所 見 ISOTYPE 的設計(如圖2.2) ,而1930年統計圖冊《Gesellschaft und Wirtschaft》 的發表,則為 ISOTYPE 建立了一系列設計準則,如:將圖形設計標準化、圖 標設計不用透視,以最優化的方式表現事物的特點、數量的表示以多個和多樣大 小的圖標呈現,而不是更大的圖標,以便可以更精準的比較差異等等,ISOTYPE 的影響從奧地利維也納開始,向外擴張影響了蘇聯、荷蘭、英國等歐洲國家。.  . 12  .

(24)  . 圖 2.2:ISOTYPE (資料來源:http://newrosis.blogspot.tw/2008/12). 到了1626年,最早研究太陽系星群的天文學家 Christoph Scheiner 在著作 《Rosa Ursina sive Sol》當中繪製出太陽自轉與移動的過程,可說是最早將文字與 圖像綜合呈現的代表(圖2.3),而當初這樣的運用形式被現在視為是示意圖 (Diagram)的一種表現。. 圖 2.3:ROSA URSINA SIVE SOL (資料來源:http://grreporter.info/en/history_infographics/9917?page=2 ). 1786年,蘇格蘭工程師 William Playfair 所發表的《貿易與政治圖集》開創 了統計圖表的先河,書中首次出現包含統計圖表的設計,直線圖、 長條圖以及 圓餅面積圖都是由他繪製而成並沿用至今(圖2.4)。.  . 13  .

(25)  . 圖 2.4: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 (資料來源:http://grreporter.info/en/history_infographics/9917?page=2 ). ISOTYPE 的概念雖非全面性的成功,但其從原本政治、經濟上的宣傳功能, 深深的影響日後應用在公共場所、交通運輸等環境識別系統的設計,全世界的設 計皆深受其影響,如1857年英國護士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於將克里米 亞戰爭期間英軍士兵的死亡因素繪製成圓餅分析圖,進而發現醫療資源的缺乏是 當時戰爭的主要死因;1861年,由法國工程師 Charles Minard 所繪製的《Napoleon's disastrous march on Moscow》,也可以清楚看到拿破崙戰爭時的軍隊規模、戰鬥序 列、戰鬥路徑、戰場溫度、地形地貌、戰敗因素等在圖像上的變化(圖 2.5), 此類圖表都是資訊圖表發展歷史中是具有開創性的代表作品。. 圖 2.5:NAPOLEON'S DISASTROUS MARCH ON MOSCOW (資料來源:http://grreporter.info/en/history_infographics/9917?page=2 ).  . 14  .

(26)  . 到了19世紀中後期,資訊視覺化的平面設計技巧,伴隨著許多複雜化的產品 製程被繪製成視覺圖表現而極速成長,1970年至1990年間,英國雜誌《The Sunday Times》 的美術編輯 Peter Sullivan 大量應用視覺化的資訊圖表來編輯各類文稿, 將原先繁瑣的文字資訊轉化為讓讀者們可以快速理解的圖像量表,這樣的編輯方 式讓資訊圖表的設計掀起一陣風潮,各家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紛紛仿效他 的設計模式,如圖2.6所呈現的1989年至1992年間電影票房流動圖,即已跳脫傳 統線性圖的表現形式,使得以往多運用於報章媒體上的示意圖逐漸轉變為資訊圖 表的表現形式。. 圖 2.6:MOVIES EBB TRENDS (資料來源:http://neoformix.com/2008/MoviesEbbAndFlow.html). 到了現今,資訊圖表伴隨科技以及電腦繪圖工具的快速發展,不但使設計品 質與製作效率大大提升,也為其創作風格與表現手法帶來個多的風貌,在傳達效 率上,除了平面印刷的表現形式外,更能藉由網際網路、社群網站的高效率即時 呈現,充分發揮資訊圖表「以圖為主」吸引目光的特色,也容易被更多的人運用、 閱讀以及分享。此外,資訊圖表的概念在實際運用上也相當普遍,例如在醫院中 可在不詢問他人的情況下,透過地面或牆面上的指引線條,快速的找到所要前往 的診間,此種環境識別系統即是運用資訊圖表闡述信息,把複雜抽象的事物或口 語描述變得具體且容易理解,減少因造成理解誤差而衍生的問題。其他如交通號 誌、人們每天使用的手機APP程式等,都是我們每天能接觸到的資訊圖表設計, 透過這些設計所傳達簡明清晰的信息,除了活化我們的資訊,美化空間與環境, 更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 15  .

(27)  . 2.1.3 資訊圖應具備的原則 簡‧維索基‧歐格雷迪(Jenn Visocky O'Grady,2009)與肯‧維索基‧ 歐格雷迪(Ken Visocky O'Grady)曾於2009年提到資訊圖運用於圖型符號 設計上應具備的三個原則: (一)認知原則 第一,資訊圖表應具備認知原則,圖像在經過設計師的設計、歸納和 整理後都應該以易於理解、清晰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受眾,因為它的圖形呈 現就是要讓信息接收者一眼就能辨識出它所傳達的訊息、代表的意義以及 所要表達的內涵是什麼。因應現今資訊的發達與多樣化,人們對信息圖像 的可接受度變廣的同時卻也越來越挑剔,怎麼樣才能夠讓圖像接收者在複 雜多變的信息中有效且清楚的瞭解所要表達的意涵,這便是身為設計師所 應深思的問題,就以我們常在公共空間中看到的「盥洗室」識別號誌來說, 它的運用通常已不再需要文字輔以解釋,也就是認知原則的具體表現。18 世紀初,蘇格蘭工程師和政治經濟學家的威廉・普萊威爾(William Playfair), 為了讓讀者更加容易理解復雜的數字在視覺呈現上的表達與象徵,進而創 造了線形圖、圓餅圖和條狀圖來取代以往單純以數據表達的方式,這使得 讀者更加清晰明瞭數據之間的對比與增減關係。 而就視覺上的層面來說,以手機界面中的APP圖形設計為例,智慧型 手機之所以能夠智慧,在於它所要給用戶帶來的是最直接的信息傳遞與使 用上的便利度。設計師考量了用戶在使用手機時,藉由直覺式的圖像直接 聯想其功能,故設計上應優先考量的,就是圖形的簡潔與象徵性。例如計 算機的功能圖示,便是直接引用了實體計算機的造型,使其意象恰如其分 地傳遞了這個圖形所連結的功能。這些圖像之所以能夠很容易的被使用者  . 16  .

(28)  . 接受,最關鍵的因素,便是設計師運用了接收者在視覺上的“認知”與“記 憶”這兩項特質。 (二)交流原則 其次,資訊圖表應具備交流原則,交流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彼此間 相互溝通,意旨圖像在設計上不能僅是信息設計師單方面的自我感覺良好, 而是要和接收者形成互動,了解任何圖像對接收者的意義、意見的反饋與 是否符合所需。所以對資訊圖表中的圖形設計來說,了解接收對象的生活 習性、文化素養和使用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這些直接影響了接收者 對圖形的喜好與接受程度。 (三)美學原則 第三,圖像在設計上之所以能吸引目光,絕大部份在於設計師對於美 感的造詣與投入,美學原則也成為了設計師在設計上最低的要求。現代資 訊傳遞的管道與手法相當便利且多元,相對影響設計的因素也就越來越多, 但不變的是,圖像設計師必須具備美學素養,這也是視覺設計最根本的條 件與要素。. 圖 2.7:2008 北京奧運運動項目圖標 (資料來源:fishel and gardner,2006, logo lounge 3).  . 17  .

(29)  . 圖2.7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各個體育項目圖像,在體育歷史上,自有奧 運會各體育項目圖像出現後,每一屆奧運會的圖像都會有些許甚至是極微小 的差異,但是在視覺總體的呈現上,仍保有其共通特性或理念,北京奧運文 化活動部張副部長在當時對這套圖標曾做出以下的說明「該圖像以篆書字體 及筆畫為主要結構,巧妙運用了象徵中國傳統水墨效果的強烈黑白對比效果, 並融合中國古代甲骨文的趣味,和現代圖形在呈現上的簡化特色,且仍能符 合體育圖像易於識別、記憶及使用的要求。使北京奧運會體育圖標呈現出不 同以往的鮮明意象與文化特徵、優雅古典卻又不失的動態美感的意涵,達到 了中國哲學上形與意的和諧統一」。這套圖像不但融入了主辦國的特色與形 象,而且十分簡潔明確,可說是圖像設計中美學原則的一個重要設計典範, 也將中國傳統“篆書之美”發揮的恰到好處。. 2.1.4 資訊圖表的類型 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媒體的即時性以及網路的便利性使資訊的流通變得 更加有效率,面對多元且複雜的資訊類型,資訊圖表在表現手法與形式上也日趨 新穎多變,《視覺資訊的力量-讓數字故事「更好看」抓住眼球經濟的「資訊圖」 格式全書》一書中將資訊圖的格式分類為靜態資訊圖、動態資訊圖以及互動資訊 圖三類,使設計者能夠因應使用者特性、背景因素與溝通目的而產生不同的圖像 格式,進而達成資訊傳遞為目的。三者中,又以靜態資訊圖較符合本創作研究欲 探討之資訊圖表表現方式,除了適合以印刷品方式呈現,更能快速的透過網路或 社群網站散佈,達到傳達與推廣之目的。而靜態資訊圖又可依「表現形式」區分 為三個類別,研究者依其關聯及表現形式的區別,整理如圖2.8。.  . 18  .

(30)  . 圖 2.8:資訊圖表分類圖 (整理自:視覺資訊的力量-讓數字故事「更好看」抓住眼球經濟的「資訊圖」格式全書). 針對資訊圖表依表現形式區分的三種類型,將其特色與差異性分述如下: (一)向量表現 設計者透過將圖面元素、物件以向量繪圖的設計方式呈現,營造出趣味 性、強烈的對比效果與鮮明的視覺風格,除了突破人們對於現實生活中實體 物件的既有印象,更可藉由不同的平面設計手法以及排版方式凸顯重要資訊, 圖2.9為世界主要飲用水產銷與進出口分析圖,整體設計運用藍色調帶給讀 者如同飲料般清涼的視覺感受,右側的統計表雖與主圖採相同色系,但透過 設計師的巧思與安排,依然能清楚地暸解相關資訊。其次,向量圖也能因應 多媒體平台對於顯示螢幕解析度的要求,讓設計者可以因應不同規格的輸出 尺寸調整圖面架構,更有利於作品在網路上傳輸與流通,成為深受設計師們 的喜愛的表現形式,近年來,隨著多媒體平台的推陳出新,以及電腦繪圖軟 體的強化,讓向量表現的資訊圖在風格上越來越多元,所能表達的議題也越 來越廣。  . 19  .

(31)  . 圖 2.9:世界飲料水の事情 (資料來源:http://visual.ly). (二)照片表現 不同於向量資訊圖的表現形式,照片資訊圖則是直接利用照片中的實物 或實景進行圖表設計的規劃與排版,除了能清楚傳達資訊的內容,強化圖表 內容的真實性,也營造出寫實的視覺風格,圖2-10為日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 武力對峙圖,透過實體攝影的照片與衝突時間軸,充分表現出兩國的緊張關 係,此種資訊圖表現形式較常使用於報章雜誌或是商業廣告當中,除了從視 覺上吸引讀者,也透過照片所展現的真實畫面增強說服力。. 圖 2.10:俄羅斯與烏克蘭武力對峙圖 (資料來源:聯合晚報).  . 20  .

(32)  . (三)資訊立體化 資訊立體化,即資訊圖的立體呈現形式,可依其所運用的表現媒材,區 分為平面立體化與實體立體化兩類,平面立體化是指在靜態的平面媒介中, 利用3D立體化的圖像或是運用影像合成的方式,將常見的向量表現轉變為 立體多層次的型態,進而使平面資訊具備空間感的視覺呈現方式(如圖2.11); 而實體立體化則將資訊圖轉變為真實立體物件,並透過空間結構出的資訊, 圖2.12乃比利時一間名為 Coming Soon 的設計工作室,即是運用了此一方 式,在展示空間中以實體構圖來詮釋資訊圖表,這樣的表現手法雖然新穎且 引人注目,但製作上需考量空間與結構,較適合運用於展覽等時機。但不論 是平面或是實體立體化,立體化的資訊圖設計跳脫了傳統的二維平面,而轉 變成三維立體空間的手法,使資訊圖在表現形式上有了更多元的樣貌。. 圖 2.11:POPULATION (資料來源:http://www.picamemag.com/ilha-formosa/). 圖 2.12:WORK. MEANING AND WORRY. ART+COM (資料來源:http://thesis.armina.info/node/148)  . 21  .

(33)  . 資訊圖表的特點是可因應各種內容,呈現獨特的設計風格,表現出相當靈活 多元的圖像樣貌,也因此,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其分類也都抱有各自的認知與看法, 在定義上或風格上皆缺乏統整。鄭旭貿(2015)透過將各專家學者針對資訊圖表 在內容上的分類方式與表現內涵,經過彙整、歸納以及整理如表2.1。 表 2.1:資訊圖表依表現內容分類之簡述 圖表種類. 設計風格簡述. 示意圖 (Diagram). 主要使用插圖來說明、圖解事物。. 圖表(Chart). 用圖形、線段或插圖來呈現事物的相互關係。. 流程圖 (Flowchart). 用以解說事件的流程與步驟。. 時間軸(Timelines). 以時間作為一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之定點描述。. 表格(Tables). 將資訊依一定的準則整理在橫、縱軸中。. 數據圖(Numbers). 比較統計數據的大小關係或呈現趨勢變化。. 地圖(Map). 表示某個地區或空間的位置關係。. 象形圖(Pictogram). 不使用文字,以圖案直覺性地傳達事物的意義。. (資料來源:鄭旭貿,2015,資訊圖表應用於臺灣竹產業介紹之創作研究). 由上表的分類中,不難理解資訊是相當多元且複雜的,但無論是何種圖表, 在製作前,為了更周延地展現內在資訊的關係,分析時便要對這些資訊的屬性進 行抽象化的探討,進而得出一系列數據、關係或是流程等資料,再將這些資料與 圖形結合,才能使資訊圖表達到最佳效果。〈美感版型設計-文字與圖的對話〉 一書中提到資訊在視覺化時有八個基本屬性,分別是多樣性、優先性、歸屬性、 時間性、空間性、相關性與數量性。在設計圖表時需要充分考慮並運用到這些屬 性,才能使圖表具有較強的視覺表現,傳遞資料的同時,也擁有更加科學的資訊 基礎,如此在運用上才具備公信力及實用性,研究者將上述八個屬性彙整並簡述 如表2.2。.  . 22  .

(34)  . 表 2.2:資訊視覺化依屬性分類之簡述 屬性種類 多樣性 優先性 歸屬性. 內容簡述 資訊是錯綜複雜、千變萬化的,不同的屬性應採用適當的視 覺表現手法。 同一資訊在不同的主題或用途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應確定好 內部的結構成層次與順序關係。 資訊在視覺化時,會隨時間的變化而產生內容、數量和成分 變化等要素。. 時間性. 以時間作為一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之定點描述。. 主題性. 在不同的應用目標下,反映不同的主題。. 空間性. 資訊的表現具備相對的空間幾何特徵。. 相關性. 反映資訊間的相互關係。 反映資訊絕對或相對的數量特徵,也是資訊視覺化表現的具. 數量性. 體內容。. (資料來源:eye4u 視覺設計工作室,2010,美感版型設計-文字與圖的對話). 透過本節對資訊圖表分類與屬性的探討,可以說資訊圖表具有將複雜資訊透 過簡化與視覺化的步驟,並以最友善、適切且快速的方式傳達訊息,除了具備視 覺上的吸引力,更重要的,它能夠透過人們對圖像的既有理解與聯想,有效破除 不同觀者對於陌生領域的認知隔閡,因此,資訊圖表在應用上,已從常見的新聞 媒體,延伸至教育、商業活動、政策議題,以及日常生活等各種領域當中,使人 們獲得更樣化的訊息以及便利。. 2.1.5 環境中所出現的資訊圖表 資訊的出現與演進,伴隨著人類的文化發展與演變,用於辨識的圖像更是與 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男女廁標識,大眾運輸系統或 醫院看到的導視圖,交通及旅遊時使用的地圖,馬路上的信號指示燈,家中日用  . 23  .

(35)  . 品使用的產品說明書這些都無一不與資訊圖表有關。在此舉出一個著名的信息設 計案例:1931年英國的機電工程師哈里貝克(Harry Beck)所設計「英國倫敦地 鐵地圖」。舊版地圖(圖2.13)因完全忠於實際地理比例,且直接覆蓋在城市街 道圖上方,致使整張圖錯綜複雜、圖像元件與元素過多,令人難以判讀。. 圖 2.13:1908 年版英國倫敦地鐵地圖 (資料來源:http://homepage.ntlworld.com/clivebillson/tube/tube.html - 1908small). 哈里貝克(Harry Beck)為解決了地鐵線路交錯、換乘站複雜難辨等使 用問題,運用了資訊設計的概念,並可歸納三項明顯的特色: (ㄧ)以不同色系的顏色區分各路線。 (二)路線鮮少有不規則的交會,多以水平、垂直或45度三種形式呈現。 (三)路線上的車站間的距離和實際里程不以比例關係呈現。 這個設計(圖2.14)從1933年正式開始啟用。在平面圖上將複雜立體的資訊 全部展示出來卻又要精簡準確是非常困難的,於是之後人們把閱讀地圖的方式改 變為閱讀圖形,並再次做了改版設計(圖2.15),大大減少了溝通與換算距離的 時間,這就是成功運用的資訊圖表概念所帶來的便利,如今全球多個國家城市的 大眾運輸系統官方都大多採用此種原則設計線路圖,如我國捷運系統圖。.  . 24  .

(36)  . 圖 2.14:貝克設計的倫敦地鐵圖 (資料來源:http://homepage.ntlworld.com/clivebillson/tube/tube.html - 1908small). 圖 2.15:現今倫敦的地鐵資訊圖 (資料來源:http://www.tfl.gov.uk/maps/track). 此外,這樣愈是簡單的表現方式,也愈容易引起人們探求的欲望與好奇心, 就如同尋寶一般,希望能在圖像中找到樂趣。複雜的倫敦地鐵圖也被每天通勤的 上班族做了最好的創意發揮,他們從各站與路線的結構中,標記出了12隻動物圖 像(圖2.16),引起熱烈的討論,雖然這應該非哈里貝克當初設計時所植入的意 念,但的確也為資訊圖表的趣味性帶來最好的註解。. 圖 2.16:從倫敦地鐵圖可透過點線標記動物圖像 (資料來源:Google)  . 25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Describe the changing trend of daily patronage of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transport modes in Hong Kong from 2000 to 2015.. b) Discuss the possible reasons leading to

„ Indicate the type and format of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message body. „ Content-Length: the length of the message

The revelations of this study would also provide the much needed and useful information that will help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o formulate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The study of water transferring from agricultural section to other sections was emphasiz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form the 1985. Industrial section operationally

Thus, this study plans to design one refug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Taoshan Village by using the technology i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which can provide perfect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be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literature review related to quality of service refers to the heading, through depth interviews, expected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