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與對策/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與對策/ 1"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與對策

黃政傑 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常務理事

一、前言

國內技職教育的大改變,源於民 間團體廣設大學的訴求及三條教育國 道的建制。1990 年代,為開拓高中高 職學生的升學進修管道,在傳統普通 大學的學術教育國道外,提供技職教 育國道,另由這兩個國道強化成人終 身學習的國道。主要策略為新設國立 大學和私立大學,另由專科學校升格 為學院,或由學院升格為大學,從此 開啟大學擴增的時代,其中以專科學 院改制技術學院及再改名科技大學為 最大宗。在社會變遷及產業需求壓力 下,大學競爭激烈,為了招收學生, 出現普通大學技職化及技職校院學術 化 的 現象 ,後 者引 發 社會 憂慮 和 批 判,甚至招致監察院糾正。本文先分 析監察院對技職教育學術化的糾正重 點,再探討技職教育學術化的現實和 影響,提出改進建議。

二、監察院糾正文的重點

監察院糾正文開宗明義列出其糾 正行政院的主旨所在,指出我國推動 教改後,技職教育日趨學術化,對技 職校院教學和特色發展及技術人才培 育與產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又未能 積極落實證照法制化以促進證照制度 及 技 職教 育健 全發 展 ,行 政院 經 建 會、經濟部、勞委會及教育部都有缺 失,乃提案糾正(監察院,2012.7.12)。 檢視該糾正文,發現監察院對技職教 育學術化的糾正重點有五。一為技職 校院大量升格改制,導致升學主義導 向;二為教師實務經驗不足,重研究 輕實務 ,課程內容 未 能落實 實務教 學,技職教育定位模糊;三為技職教 育評鑑制度未符合技職教育特色;四 為技職畢業生能力不符產業需要;五 為技職教育與一般高教應該是兩條不 同的教育國道,目前培養的目標與人 才卻相近。 糾正文分析技職教育升格的管道 包含: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專科 學校改制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部、大學 附設二年制技術系、護理類高職改制 專科學校。技職校院升格造成技職體 系追求高等技職教育的升學主義,也 造成技職高教和普通高教趨於合流, 界限愈來愈模糊,學制和生源重疊, 科技校院招收高中畢業生,普通大學 招收高職畢業生,學生的學習心態及 就業認知都有改變,這些狀況影響技 職教學、特色發展及技術人才培育與 產業發展。糾正文質問高教政策到底 要如何,技職、高教是否要合流,並 歸結技職教育日趨學術化是不當政策 所導致 ,例如大量 技 職校院 升格改 制、升學主義導向、教師升等或校務 評鑑強調 SCI 或 SSCI 等量化指標。 後果是培育的人才競爭力不足、產學 脫節、國際化程度有限、國際視野欠 缺、人才流失。

(2)

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早為社 會所憂慮,監察院的糾正只是社會憂 慮的反映,有助於敦促教育部積極改 革。回應監察院的糾正,行政院指出 國內政經社會環境劇變,產業結構快 速轉型,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服務業 產值與從業人力比重超越製造業,整 體產業發展已經邁向高科技化、資訊 化及自動化,就業市場的內涵與走向 受到嚴重衝擊,有必要再造技職教育 回 應 這 些 變 遷 ( 行 政 院 e 點 通 , 2013.9.17)。早於監察院的糾正,教育 部就已發現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嚴重問 題,自 2008 年起著手進行技職教育再 造工程。第一期計畫(2010-2012 年) 定位為強化務實致用特色發展及落實 培育技術人力角色,並強化教師實務 教學能力、引進業界師資、落實學生 校 外 實 習 課 程 等 策 略( 李 建 興 , 2009.6.1;教育部,2010;教育部產學 合作資訊網,2015);其後賡續推動第 二 期 技 職 教 育 再 造 計 畫 ( 2013-2017 年),以技職教育創新及產官學各界資 源 整 合為主要發展方 向 (教 育 部, 2013)。教育部試圖透過技職再造與深 化策略,培育技術人才,使其具備全 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專業知識與創 新能力,並與時俱進。

三、討論

國內大學擴增固然具有回應社會 和產業發展需要的理由,只是 1990 年 代的社會運動要求廣設高中大學,仍 是深具影響力的因素。由於整體高教 資源有限,全然用新設國立和私立大 學 的 方式 絕不 可能 充 分回 應社 會 需 求,且緩不濟急,以辦學績優專科學 校升格改制乃不得不然,而最終卻導 致技職學術化的嚴重後果,乃是政策 推動始料未及之事。 實際上,早在公私立技術學院初 設不久,社會上就已經在討論到底技 術學院應如何辦學,其方向是要向普 通大學看齊,還是要辦出合乎校名的 特色。舉例而言,常問的問題是技術 學院的工科系所,和大學工學院的系 所有何不同?技術學院的商管系所, 和普通 大學的商管 學 院系所 有何差 異?答案若是「無」,那為何要成立技 術學院,直接擴充普通大學的相關系 所和招生名額就好;答案若是「有」, 接著就要問,差別在那裡,現在有沒 有辦出特色,未來該怎麼辦?很遺憾 地是,早期這類討論固然存在,但並 未確實找出答案並落實改革,以致這 類問題一直存在,大家或視而不見, 或刻意隱藏,似乎只要眼不見為淨。 以技職高教的推動而言,先要確 定的是學術教育辦到大學,技職教育 為何不可;實施學術教育的大學是大 學教育的主流,為何不能讓技職教育 的大學迎頭趕上,齊頭並進。這個前 提確認後,接著就是要思考如何發展 技職高教。專科學校及技術學院升格 政策開始推動之後,教育界並未有充 分可資參考的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典 範,只好向普通大學取經,借用學術 教育的經驗做為升格的重要參考,思 考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的辦學,要和 普通大學相同、以普通大學為典範到 何程度,訂出設立標準及評鑑標準。

(3)

把技職教育的學制提升到大學確 定後,接著要考量到校數,這方面並 無明確的目標。若基於三條教育國道 的觀念,技職和高教在數量上是否要 相同,甚至於更多,便值得討論。科 技校院的發展都是先把學士班建立起 來,先把專科學校比較強的科改為學 系,逐漸地把所有的科都改為學系, 學系之上再搭碩士班。再考慮設研究 所,但由於研究所的設立標準較高, 尤其是博士班,因而除了少數科技校 院外,都只以成立碩士班為目標,但 慢慢起步,一開始沒有,後來先在全 校設一個,再進到各學院設一個。轉 型比較快的方式是新設系所,不在老 系所打轉,新設系所當然要參考普通 大學;改名科大後學院成立,和普通 大學愈來愈像,現在科大連人文社會 學院都成立了。課程方面,辦科技校 院也是把普通大學各系的課程拿來參 考,再考量技職所要發展的特色來調 整。課程上出現的問題,最嚴重的是 實習和技術實務課,這些在普通大學 較不受重視。學校升格科技校院後規 模變大,辦起來費力費錢,加上人才 培養未對應市場需求,能支持實習和 實務教學的產業不足,只好把實習和 實務課犧牲掉。 接著是師資問題。專科學校一向 不重視助理教授或副教授以上師資, 但 升 格大 學要 提升 高 職級 師資 的 比 例,也重視博士學位的師資,其中科 技大學的師資標準比技術學院的標準 來得高。擬升格的學校其因應方式是 鼓勵校內教師到普通大學修讀博士學 位,取得學位後便以副教授或助理教 授起聘,或鼓勵現職教師提出升等著 作送審,通過後可以升等。更常採用 的是進用在國內外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的師資,速度最快,不過這類師資大 多數是普通大學培養出來的,不見得 符合科技校院的需要,反而讓科技校 院定位出問題。較有抱負的升格學校 對於校長及重要行政和學術主管的遴 用,常想辦法從普通大學借調或聘請 過來,以其學術表現和聲望來帶動校 內的學術研究和行政改革。既然科技 校院的系所設置、課程教學及師資和 校長主管都參考普通大學了,那麼校 地校舍、圖儀設備標準也要達到普通 大學要求條件,自不待言。 不過,專科學校升格的政策,還 是得考量技職教育的特色。科技校院 既然是大學,都要具備大學的共同基 準,在基準之上再去發展技職特色。 科技校院要受到大學法和技術及職業 教育法的雙重規範,在專科學校升格 發展的過程中,顯然大學法的規範遠 大於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科技校院的 設立和發展,不時要問這樣的學校像 個大學嗎?合乎大學水準嗎?然後才 問這樣的大學像是技職校院嗎? 可確 定的是專科學校和技術學院升格後, 因已成為大學法規範的大學,是大學 的一種類型,當然要辦得像個大學, 只是它們又都是技職學校,因而必須 依循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的規範,把學 校辦成優良的技職學府。科技校院把 學術教育當成理想圖像,忘了技職教 育的定位和目標,確實需要好好檢討 改進。

(4)

為解決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問題, 教育部繼第一期技職再造方案,推動 第二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包括制度 調 整 、課 程活 化和 就 業促進 三大面 向,以及政策統整、系科調整、實務 選才、課程彈性、設備更新、 實務增 能、就業接軌、創新創業及證能合一 等九項策略,要達成高職、專科或技 術 校 院畢 業生 具有 立 即就 業的 能 力 (旺 e 報,2012.7.18;教育部,2013)。 制度調整重在系科調整,銜接產業需 求,優先補助重點產業及基層技術人 力缺乏領域;課程活化重在延攬業界 專家進入技職體系授課或擔任顧問, 共同規劃課程,形成「雙導師」制, 並擴大推動學生校外實習,建立學生 正確工作態度及團隊合作精神,強化 受雇能力。促進就業重在加強產學合 作,共同規劃學程,企業提供 3 至 6 個月實習時間,提供學生實習,並將 落實「證能合一」,技職學校每一科系 有對應的專業證照。 技職再造方向尚稱允當,但策略 及推動項目有待更加深化和整體化, 且要做到全體卓越,而不是僅照顧少 數菁英學生,更要徹底改造技職學術 化 的 辦學 思維。 要把 技職高教辦成 功,絕非一蹴可幾,必須有決心和毅 力,長期努力。重要的是方向要正確, 且策略和推動項目要密切配合。基於 這個認知,科技校院必須審視社會變 遷、產業及學生需求,檢核技職教育 再 造 計畫 成效 ,並 注 意下 列改 革 要 項,以有效解決目前技職學術化的問 題: (一) 定位科技校院的教育目標,銜 接於職業學校和專科學校,以學生在 國內外就業為導向,培育就業需要的 技術、實務、知識和情意等能力。教 育目標尚須包含學生作為大學生應備 的生活和公民素養。 (二) 重新評估學系設置,以產業所 需人力對應設系,並就校系聲望、學 生素質和產業類型定位人才培育位階。 對科技校院獨有的學系,宜檢視其是 否具備明確的就業進路,是否能培育 對應產業的人才,並檢核本校獨有的 特色為何,是否具有競爭力和吸引力。 對於科技校院與普通大學名稱相同的 學系,宜檢討其是否具備科技校院特 色,其定位和普通大學有何差異,又 與其他科技校院有何差別,若不能發 揮科技校院的特色,宜檢討其存在的 價值,儘速進行變革。 (三) 科技校院辦理研究所招生愈 來愈困難,辦學品質有低落的現象, 宜全面檢視其定位、招生、課程、教 學、師資、設備及研究生學習成效的 品質,對於不符研究所品質標準者, 要儘速改善或退場。 (四) 配合就業能力要求(職能基 準)、校系定位、人才培育目標、地區 特色等因素規劃課程,以技術實務本 位設計專業課程和實習課程,學生畢 業應符合校系所訂的最低標準,並以 重大社會議題、校內外服務學習和國 際志工貫穿共同課程和專業課程的學 習。

(5)

(五) 科技校院的教學方法,宜配合 課程的技術實務特色,在基本必要的 講解外,採取體驗、練習、實作、設 計、製作、創作、展演等方式,發揮 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精神,貫徹翻轉學 習成效。 (六) 配合科技校院課程教學和學 習的技術實務本位,學習評量和教學 評鑑均宜調整,在紙本測驗外,更重 視技術實務表現的學習評量,並重人 際互動、領導、合作、問題解決及創 新思考能力。由於情意能力也很重要, 對於情緒控管、工作習慣、工作安全、 專注負責、團隊精神等業界用人條件, 宜視為教學、學習和評量的重點。 (七) 師資條件宜重新訂定,不要 求老師都具備博士學位。實際上並不 是每個學術或專業領域都培養博士人 力,有的最高只到只到碩士或學士, 甚致只有副學士或職校學歷,重要的 是師資應具備堅實的技術實務能力, 包含其工作經驗和表現、職業技術證 照取得、創作展演水準、國內外競賽 得名等。科技校院專業課程師資宜以 技術實務本位予以重建,建立新的技 職師資學術標準,用技術實務能力區 分任用職級及升等,不宜和普通大學 相同。科技校院師資條件和來源擺脫 傳統大學的學位約束,才能進用合適 的技職師資,教導學生更高層級的技 術實務能力。 (八) 產學合作教育為科技校院培 養人才的重要媒介,由產業界人才加 入科技校院的教育,合作教授專業課 程和實習課程,實習宜包含參觀、見 習、單項工作實習、完整工作實習, 在科技校院可用的圖儀設備和場地外, 也運用業界資源和情境。此外,職訓 機構的配合也很重要,科技校院亦可 建立學、訓或產、學、訓合作的教育 模式。 (九) 科技校院人才培育需要昂貴 的資源配合,辦學宜縮小規模,勿以 大取勝,而應求精求實,招生以學校 有能力教導及學生畢業找得到工作的 數量為準。選才方法應有別於目前的 考試方式,選才標準以技術實務能力 為本位,務必招收適合就讀的適量學 生入學,把他們栽培成業界歡迎的人 才,適才適所。這樣的科技校院,才 能確實引導高職及專科學校以技術實 務教學為重心,而非限於培養學生紙 筆測驗的應試能力。

四、結語

監察院的糾正文公布迄今約有三 年,技職教育學術化的弊病仍看不出 有多大改善,主要問題出在改革只重 點狀或片面,忽略整體性及根本性。 再者技職再造只在技職教育領域思考 改革,未完全回應技職教育學術化的 問題,包含技職校院的定位,技職和 高教合流或分流,科技校院招收高中 畢業生及普通大學招收高職畢業生, 其課程教學如何因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調整,技職教育評鑑如何扭轉技職教 育學術化問題,技職師資進用及評鑑 如何導正等。技職和高教到底要合流 分流或折衷,必須好好研究,建立共 識,展開計畫和實踐,不論如何,切 不可脫離高教多元培育優質人才的目

(6)

標。各級技職教育人才培育的定位及 職能標準,需要教育部內跨單位及跨 部會協商規劃。技職校院要求學生考 職業證照,有賴行政院勞動部等權責 機關,建立並實施完整的職業證照分 類分級和法制,以利技職學生在學取 得證照,畢業後把證照和就業連結起 來。 技職教育學術化造成技職國道的 文憑主義及升學主義,高職及綜合高 中學生大多以升學為目標,若不趕緊 改善此一教育取向,優質的技職教育 將成為空談,人才培育成為神話(中 央通訊社,2013.2.12)。在現制下,宜 全面促成科技校院招生選才以專業技 術能力做為標準,不適合科技校院設 立的學系研究所早日退場,改辦適合 科技校院辦理的學系,科技校院的課 程教學和師資安排,要能教導學生更 高階的技術實務能力。技職體系學生 採取區間車方式升學進修的生涯發展 新方向,值得推動。學生在高職或專 科學校好好學技術實務,畢業後到業 界工作,精熟及創新所學能力,賺錢 生活,為社會服務;若要繼續深造, 再透過終身學習管道進入適合的大學 校系學習,生活和學習得以兼顧,也 不用像現在這樣背著大筆學貸。 參考文獻  中央通訊社(2013.2.12)。高職也拚 升 學 學 術 化 缺 乏 特 色 。 取 自 http://www.cna.com.tw/topic/newstopic/ 411-6/201302120005-1.aspx  行政院e點通(2013.9.17)。再造技 職 教 育 的 春 天 。 取 自 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16. aspx?n=E9B83B707737B701&s=F930 A731BD79B638  李建興(2009.6.1)。技職教育再造 方 案 評 。 取 自 http://www.npf.org.tw/3/5944  旺e報(2012.7.18)。避免技職學術化 教 育 部 推 配 套 http://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 w&aid=33708  教育部(2010)。技職教育方案。 取 自 chrome-extension://gbkeegbaiigmenfmjfcl cdgdpimamgkj/views/app.html  教育部(2013)。第二期技職教育再 造計畫 (行政院 102 年 8 月 30 日 院臺教字第 1020052561 號函核定)。 臺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2015)。 關 於 計 畫 。 取 自 https://www.iaci.nkfust.edu.tw/Industry/CP .aspx?s=11&n=26  監察院(2012.7.12)。糾正案文。 取 自 http://www.cy.gov.tw/sp.asp?xdurl=./CyBs Box/CyBsR2.asp&ctNode=9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4.6

近年,各地政府都不斷提出相同問題:究竟資訊科技教育的投資能否真正 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這個問題引發很多研究,嘗試評估資訊科技對學習成果 的影響,歐盟執行委員會聘請顧問撰寫的

在 2019/20 學年起,在教師職位學位化政策全面推行的情況下,資助學校核准編制內的所有教席均為學位教師職位。在 2019/20

制定校本的「就學政策」 ,以便教職員能按程序及早協助經常遲到/缺課 的學生。(詳情可參閱教育局通告第 1/2009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