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代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 以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當代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 以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博士學位論文 Doctor Thesis. 當代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 政 治 大 以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為例 立 ‧. ‧ 國. 學. The Body Cultivation of Inner Alchemy and Medical Rehabilit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Case Studies of CMD Huang Qiwen Cultivation Group. er. io. sit. y. Nat. n. 指導教授:謝世維 博士 a v. i l C n Advisor : Professor h e n gDr. i U Shu-Wei c hHsieh, 研究生:黃啟文 撰 Student : Huang, Chi-Wen. 中華民國一 O 八年十二月 December 2019.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 感謝 博士論文終於完稿,真是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旅程 收穫豐碩得難以言喻,卻又覺得萬分的感概 寫這篇感謝辭的時候,剛好滿五十歲 猶記得當年來念宗教所碩士班 女兒才剛念小學三年級 現在 已經高三 準備念大學 這近十年時間. 立. 深謝這一方天地人的養護. 政 治 大. ‧ 國. 學.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 謝世維老師 讓學術研究得以與醫療工作充分結合 感謝 李豐楙老師、李玉珍老師、高莉芬老師. ‧. 更要感謝上海 杜保瑞老師、北京 劉燦樑老師. y. Nat. 在此,也特別感謝已故 蔡彥仁老師寶貴的意見. al. n. 對於自己未來的學術生涯. er. io. 啟文的研究計畫才能夠有今天的成果 抱持著正確的態度 保持著信心. Ch. sit. 正因為有這群師長們的教導、關懷與建議. engchi. i n U. v. 最後,感謝母親 周幸蓉女士,因為她的愛所以我存在 最重要的是,感謝我的老婆 瑞珍以及女兒勺薰 妳們的支持陪伴與諒解,是前進最大的助力 還有所辦的榮萍、博班同學志常、長成 助理立宇,謝謝你們的關懷與協助 感恩 三界一切有情眾. i. DOI:10.6814/NCCU202000133.

(3) 摘要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是筆者於 2015 年 1 月 27 日開始建置,並持續運 營至今的團體。其理念是結合東西方醫學的優勢,並將丹道養生文化的身體實踐, 落實於現代康復醫學檢驗之中,檢證其有效性。將近五年的研究觀察過程中,丹 道仙學理論的繼承、創新與應用,透過「康復醫療方案」的設計與落實,得以充 分表現於實際的臨床治療與團體的養生活動之中。. 研究期間,臨床觀察到的具體療效—如「多系統萎縮 MSA」以及「頸椎退化. 性關節炎」等疑難重症的改善成果持續呈現,使得本研究主張—「有效性」理念. 政 治 大 漸次增加了工作坊、講座、小團體團練以及後續的住院型康復醫療方案,其間實 立 體社群之所以得以發展,進而成為當前的五種運營型態,與「有效性」的理念有 得以落實。進而可以觀察後續的變化,例如從實體「醫養團體」營隊的運營模式,. ‧ 國. 學. 直接關係。同時,本醫養團體運營的方式,在維持現場教學的規律之外,更同時 以虛擬網路社群的方式,透過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讓每一個學員不論時空的差異. ‧. 性,都可以在這個虛擬的網路社群裡,相互分享、互相砥礪,為了自身的健康長 壽,繼續精進。觀察顯示,本醫養社群得以持續發展,正是實體場域社群與虛擬. Nat. sit. io. 本研究在檢驗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的兩個領域會通的同時,亦關注本醫養團. al. n. er. y. 網路社群的良性互動結果。. i n U. v. 體得以持續運營的理念建構及其內涵。該理念為團體成員所熏習而實踐,而其所. Ch. engchi. 日用體現的內涵,所涉及的文化脈絡與思想動力,乃是現代社會人群對於自身健 康長壽追求的一種新生活型態。每個個體參與了醫養社群,因為在其中有著共同 的語言、共同的理念以及共同的生活實踐,進而形成了新型態的社會群體。此研 究成果當可視做為丹道養生當代化的創新體現。. 關鍵字:丹道養生、康復醫療、多系統萎縮 MSA、中醫、康復養生操. ii. DOI:10.6814/NCCU202000133.

(4) Abstract "Huang Qiwen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ian Medical Care Group" is a group that the author started to construct on January 27, 2015, and has continued to operate to this day. Its philosophy is to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o implement the physical practice of Inner Alchemy health culture in modern rehabilitation medical examination to verify its effectiveness. During the research and observation process of nearly five years, the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ner Alchemy theory, 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medical plan", can b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actual clinical treatment and group health activities.. 政 治 大.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clinically observed specific curative effects—such. 立. as “multi-system atrophy MSA” and “cervical degenerative arthritis”—have continued. ‧ 國. 學. to show improvement results, making this research proposition—"effectiveness" concept implemented. Furthermore, we can observe the subsequent changes. For example, from the operation mode of the physical "medical care group" battalion,. ‧. workshops, lectures, small group exercises and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medical. y. Nat. programs have been gradually added. During this time, the physical community has. al. er. i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effectiveness".. sit. developed. Furthermore, it has become the current five types of operation, which is. n. v i n C toh maintaining the regularity At the same time, in addition of on-site teaching, the engchi U. way the medical care group operates is also a virtual online community. Through the. WeChat App, each student can learn and regardles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ime and space. In this virtual online community, we share and strengthen each other, and continue to improve for their own health and longevity.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and nursing community is the result of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ysical field community and the virtual online community.. Keywords: Inner Alchemy,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multi-system atrophy MSA, Chinese medicine, body cultivation exercise. iii. DOI:10.6814/NCCU202000133.

(5) 目錄 感謝 ................................................................................................................................ i 摘要 ...............................................................................................................................ii 第一章 導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理論與研究方法.......................................................................................... 6 一、「丹道養生」、「康復醫療」與「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關係.......... 7 二、研究理論方法之說明.................................................................................... 8. 治 政 第四節 架構與章節安排.......................................................................................... 8 大 立 第二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內涵與運營 ................................... 11 ‧ 國. 學. 第一節 首例「醫養團體」—由醫而養的緣起、建置與願景............................ 11 一、緣起— 由醫而養........................................................................................ 11. ‧. 二、「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 12. y. Nat. 三、願景.............................................................................................................. 13. sit. (一)、醫患雙方重視「康復醫療方案」.................................................... 13. er. io. (二)、社會體制推動「康復醫療方案」.................................................... 14. al. n. v i n Ch 一、中心思想— 醫患共治、身心同調、中西合作........................................ 15 engchi U (一)、醫患共治............................................................................................ 15. 第二節 本團體的內涵— 中心思想、理念與課程.............................................. 15. (二)、身心同調............................................................................................ 16 (三)、中西合作............................................................................................ 17 二、養生理念的建構.......................................................................................... 18 (一)、從飲食來看養生................................................................................ 19 (二)、從運動起居來看養生........................................................................ 20 (三)、從精神情志來看養生........................................................................ 22 三、活動內容...................................................................................................... 25 (一)、生活守則— 找回生命的秩序與節奏.............................................. 25 (二)、課程安排............................................................................................ 26 (三)、課程內容說明.................................................................................... 27. iv. DOI:10.6814/NCCU202000133.

(6) 第三節 醫養團體的運營模式—現實場域與虛擬社群的交替............................ 29 一、現實場域的活動.......................................................................................... 29 (一)、營隊型態............................................................................................ 29 (二)、工作坊、講座、小團體團練型態.................................................... 30 (三)、「住院型康復醫療方案」型態.......................................................... 31 二、虛擬網路社群的活動.................................................................................. 32 第四節 小結............................................................................................................ 35 第三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丹道養生理論應用—以胡海牙為中心 ....... 36. 第一節 從陳攖寧到胡海牙.................................................................................... 37 一、研究回顧 ...................................................................................................... 37 二、修練丹道仙學的認識與態度 ....................................................................... 39. 政 治 大. 三、胡海牙的醫拳仙思想.................................................................................. 42. 立. (一)、胡海牙的生平.................................................................................... 42. ‧ 國. 學. (二)、胡海牙仙學思想的特色與貢獻........................................................ 44 第二節 胡海牙的繼承與發展................................................................................ 47. ‧. 一、三元丹法到天元清淨丹法.......................................................................... 47 二、仙學中人元丹法的要旨.............................................................................. 49. sit. y. Nat. 三、現代人的修煉關鍵— 彌補身心虧損........................................................ 52. er. io. 第三節 動靜結合—太極拳的養生價值................................................................ 55 一、以丹道仙學視角來看太極拳— 以胡海牙為中心.................................... 56. n. al. Ch. i n U. v. 二、以中醫視角來看太極拳.............................................................................. 59. engchi. (一)、論陰陽................................................................................................ 59 (二)、論經絡氣血........................................................................................ 60 三、從現代醫學視角來看太極拳...................................................................... 61 (一)、對於幹細胞數量提升的作用............................................................ 61 (二)、對脈搏波及血液流體力學的效應.................................................... 61 第四節 小結............................................................................................................ 62 第四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康復醫療方案」 ................................... 64. 第一節 靜功基礎知識—「禾一呼吸法」與操作要領........................................ 64 一、呼吸技術...................................................................................................... 65 二、靜坐要領...................................................................................................... 66 三、丹田要旨...................................................................................................... 67 v. DOI:10.6814/NCCU202000133.

(7) 第二節 靜功核心知識—陰蹻理論........................................................................ 68 一、「陰蹻脈」的來源與關注............................................................................ 68 (一)、奇經八脈概述.................................................................................... 68 (二)、陰蹻脈的循行路線............................................................................ 69 (三)、陰蹻脈的症候.................................................................................... 70 (四)、內丹修煉對「陰蹻脈」的關注........................................................ 71 二、陰蹻穴—具體的位置與修煉應用.............................................................. 72 (一)、陰蹻穴的具體位置-即「虛危穴」、「會陰穴」之處.................... 72 (二)、築基階段之前-認識並處理「精氣神」的虧損............................ 73 (三)、築基階段-陰蹻穴與下丹田............................................................ 75 (四)、採藥結丹-陰蹻穴的角色................................................................ 77. 治 政 大 一、「地遊龍康復操」........................................................................................ 78 立 二、「多系統萎縮 MSA」 .................................................................................. 79. 第三節 動功「地遊龍康復操」—以「多系統萎縮 MSA」為例 ...................... 78. ‧ 國. 學. (一)、關於「多系統萎縮 MSA」的觀點 .................................................. 79 (二)、臨床表現............................................................................................ 80. ‧. (三)、診斷.................................................................................................... 81 (四)、評估量表............................................................................................ 83. sit. y. Nat. (五)、鑑別診斷............................................................................................ 84. io. er. 三、案例— 關於「多系統萎縮 MSA」田野研究現況 .................................. 84 第四節 動功「頂樑柱康復操」—以「頸椎退化性關節炎」為例.................... 87. n. al. Ch. i n U. v. 一、「頂樑柱康復操」........................................................................................ 87. engchi. 二、「頸椎退化性關節炎」................................................................................ 88 (一)、關於「頸椎退化性關節炎」............................................................ 88 (二)、病症分型:........................................................................................ 88 (三)、病因病機:........................................................................................ 89 (四)、治療方法與評估................................................................................ 89 三、案例關於—「頸椎退化性關節炎」田野研究現況.................................. 90 第五節 小結............................................................................................................ 93 第五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研究價值 ................................................... 94. 第一節 回歸實踐的有效性.................................................................................... 94 第二節 醫養團體成員的理念建構........................................................................ 98. vi. DOI:10.6814/NCCU202000133.

(8) 第三節 實體社群與虛擬網路社群...................................................................... 103 第六章 結論 ............................................................................................................. 109. 一、首例「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與田野觀察............................ 109 二、「丹道養生」的繼承與創新性應用.......................................................... 109 三、「康復醫療方案」的創新與價值.............................................................. 110 四、穿著醫師袍的宗教學者—雙重視角下的醫養社群................................ 111 第七章 參考文獻 ..................................................................................................... 113. 附表一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訓練營 健康調查表 ................................................... 121 附表二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訓練營 生活調查表 ................................................... 122 附表三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訓練營 每日自修紀錄 ............................................... 12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vii. DOI:10.6814/NCCU202000133.

(9) 第⼀章 導論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1是筆者於 2015 年 1 月 27 日開始建置,並持續 運營至今的團體。其理念是結合東西方醫學的優勢,並將丹道養生文化的身體實 踐,落實於現代康復醫學檢驗之中,檢證其有效性。將近五年的研究觀察過程中, 丹道仙學理論的身體實踐操作,透過「康復醫療方案」2的設計與落實,其具體療 效─如「多系統萎縮 MSA」 、 「帕金森症」 、 「不孕症」以及「頸椎退化性關節炎」 等疑難重症的改善成果持續呈現,使得團體成員彼此之間更具信心,求醫慕道者 更透過現代網路推廣分享,人數快速累積,團體亦得以持續發展。同時,本醫養 團體運營的方式,在維持現場教學的規律之外,更同時以虛擬網路社群的方式,. 政 治 大. 透過微信朋友圈的方式,讓每一個學員不論時空的差異性,都可以在這個虛擬的 網路社群裡,相互分享、互相砥礪,為了自身的健康長壽,繼續精進。另外,本. 立. 研究在檢驗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的兩個領域會通的同時,亦關注本醫養團體得以. ‧ 國. 學. 持續運營的理念建構及其內涵。該理念為團體成員所熏習而實踐,而其所日用體 現的內涵所涉及的文化脈絡與思想動力,則可做為丹道養生當代化的創新體現參 考模型。. ‧ sit. y. Nat. 第⼀節 研究動機與⽬的. er. io. 每一個追求健康的人,都會面臨「如何才是最適合的養生方法?」的問題。. al. n. v i n Ch 《從「醫、拳、仙」的視角來看現代仙學──以胡海牙為中心》為題進行研究。 engchi U 一方面加深、加廣在「丹道養生」的理論研究與親身修證,另一方面也透過自己 而所謂養生所期望的目的,乃是「健康長壽、治病療疾」。筆者於碩論期間即以. 門診工作及「康復醫療方案」臨床實作、教學以及「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運 營實況,進行實際觀察。 作為一個中醫師,在門診期間,發現許多病人需要功能鍛鍊,給予指導並明 顯有助益之後,這些年不知覺間,逐漸增加更多的養生功法建議。接著,因緣際 會地在北京董主任的支持下,建構了「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開始了「醫養 訓練營」 、 「工作坊」 、 「康復醫療養生講座」以及「小團體團練」等項目。活動持 續至今,參與的成員遍及海內外。自 2015 年 1 月 27 日開始,至今將近五年的時. 1 2.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參見第二章。 「康復醫療方案」相關,參見第四章。 1.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0) 間,在兩岸三地:北京、上海以及台灣等地,針對丹道養生文化推廣以及康復醫 療實踐的「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進行田野觀察。 自氣功熱之後,逐漸出現了以養生來取代前述行為與概念的轉向,強調具備 對於傳統文化的掌握與理解,同時更願意在現代醫學的協助下,檢驗自身養生的 有效性。這個養生的概念,一方面來自於華人傳統文化中,對於健康長壽的追求 所作出的努力;同時,另一方面,基於思想,轉化成行動,並在實踐中獲得成果。 而這個過程,有其文化脈絡,以及諸多實踐、實證的案例,可以提供檢證。華人 文化脈絡裡的養生思維,在歷史的推進之中,有著儒釋道三家的思想,而這個田 野團體所表現出來的形式以及內涵,正符合這樣的思想,也正是筆者宗教學者視 角所關注與研究的部分。同時,筆者以自身中醫師的角度來進行自我剖析,探討. 政 治 大. 由個人出發到病家以至於整個煉養團體之間的多維度關係。從「身心同調、醫患 共治」的角度出發,不僅僅是對於疾病的認識,對於病患防病、病後乃至重症預. 立. 後的調理與發展,除了醫生施予針、藥的協助之外,提醒病家自身操作養生功法,. ‧ 國. 學. 其自身的練養水平,往往決定了身心療癒的效度表現。. 透過觀察、分析「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要探討支. ‧. 持著人們追求健康的文化脈絡的主要內涵,以及這樣的行為活動得以在社會結構. y. Nat. 中存續的條件及背景。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不僅關注「丹道養生」的內涵,. sit. 更意識到必須掌握活動背後的文化脈絡,也就是傳統文化的相關內涵以及對於生. er. io. 命養護的追求、實踐的紀錄;同時,隨著時代推進與社會人心需求的微妙變化,. al. n. v i n Ch 檢證,則是本研究中一體之兩面。換言之,即是對於所作所為之事,從思想內涵 engchi U 到外在形式,都更要求有所本,也要能有所據,所展現的養生護命的結果,要能 所展現的現代性傾向,也就是對於科學實證的偏好。因此,「康復醫療」的論述. 夠符合現代科學與醫學的檢證。同時,在這樣的狀態下,說明其「丹道養生」與 「康復醫療」之間的關聯性。並進一步透過所觀察的醫養團體,解析滿足的條件 與實踐執行的程度,進而說明,其得以在當代華人社會中,持續造福人群的關鍵 因素。最後,說明現代化進程裡,傳統文化中,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在實踐上的 當代價值。. 2.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1) 第⼆節 ⽂獻回顧 首先,本論文「當代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以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為例」 以胡海牙繼承與發展的內涵為依據,進而將養生功法應用於團體之中,並對其進 行觀察分析的田野研究。目前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學術文本著述,則尚未有人提 出。 本研究在丹道養生理論範疇中,針對「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所提出「康 復醫療方案」的「禾一呼吸法」與康復養生操系列,就所參照的丹道養生理論, 以及應用思路,主要是以陳攖寧與胡海牙師徒之間所承續推動的仙學思想與文本, 作為相關理論應用的依據。目前學者多以現存的文本來引用並藉以論述陳攖寧, 卻忽略了這些得以出版的文本,多數是由胡海牙負責整理出版的。例如 2006 年由. 政 治 大. 胡海牙總編,武國忠主編的《中華仙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 出的獨特貢獻》 (上、中、下三冊) ,此三大冊套書,幾乎囊括了陳攖寧的思想手稿與流. 立. 通於市面相關書信問答的一手資料。 《揚善半月刊》九十九期以及《仙道月報》三十. ‧ 國. 學. 期亦全部收列其中。堪稱為當時市面最完備的文本總集。2008 年,由胡、武二人主 編《陳攖寧仙學精要》 (上、下兩冊)則增補了少數文章,並精選了其中的內容。胡 海牙開始以自己的觀點,對於陳攖寧的學說做出重點整理而成書。. ‧ y. Nat. 關於胡海牙繼承與創發的醫、拳、仙思想部分,其文本《胡海牙文集──仙學、. sit. 太極拳、武當劍》以及《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最為完備。學界對胡海牙的研究論述不. er. io. 多,期刊有程志立〈陳攖寧與胡海牙師徒的養生實踐及現代意義〉、張麗霞〈胡. al. n. v i n Ch 仙學──以胡海牙為中心》一篇。學者研究參考資料則以 e n g c h i U 《中華仙學養生全書── 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出的獨特貢獻》 (上、中、下三冊)以及以下《胡海牙 海牙的道教仙學研究〉等、論文目前僅有黃啟文《從醫、拳、仙的視角來看現代. 文集》 、 《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為引用參考原典。這也是本研究論述仙學丹道時 的主要參考原典。 本研究所觀察的「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一方面採用人類學的視角,進 行觀察紀錄,同時以仙學丹道文本來論述相關內丹理論,並配合現代醫學科學來 檢證其效驗。同樣近似的研究有李亦園(1997)主持的「文化、氣與傳統醫學科 際綜合研究計畫」,這是三年期的研究計劃,其中包含相關多學科的多元研究模 式,研究中提出中醫所體現的觀念是以氣論與經絡為核心,不同於西方醫學的實 證傳統。即強調中國醫學是全人有機模式,不同於西方醫學的單一機械模式。此 一計劃是以「氣」為研究的焦點,採用文化與科學的雙取向探究來對「氣」的存 在問題加以探討,人類學相關學者,主要負責文化取向的探究,採用參與觀察, 3.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2) 以研究者本身的身心體驗作為材料,去探討各種有關氣與經絡的實踐內涵。 關於仙學丹道的部分,多關注在陳攖寧的部分。就其研究的進路來分,有下 列幾種方向。學者如吳亞魁《生命的追求:陳攖寧與近現代中國道教》 、劉延剛《陳攖寧 與道教文化的現代轉型》等,以論述其仙學的歷史定位與貢獻為主;或是如劉迅 (Xun Liu)“Daoist Modern: Innovation, Lay Practice, and the Community of Inner Alchemy in Republican Shanghai.”從田野調查出發,兼且論述陳攖寧對道教現代 化的影響、美國學者 Elena Valussi 在博士論文“Female Alchemy and Paratext : How to Read Nudan in a Historical Context.”則以女丹法的部分,說明陳氏的現代化貢 獻;或是李豐楙《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中以〈仙學獨 立與宗教新境──1949 年以前陳攖寧與李玉階的開放之路〉、李麗涼〈1949-1990. 政 治 大. 台灣仙道史──以《仙學》與《仙道》為主的考察〉前者討論並比較同時期陳攖 寧與李玉階兩人對於仙學的繼承與創發,後者說明陳氏弟子袁介圭來台發展始末;. 立. 或是如賴慧玲《二十世紀仙學大師:陳攖寧仙道養生思想研究》以陳氏的老莊觀. ‧ 國. 學. 或三教觀等思想進行詮釋,賴氏為目前相關研究中最完備者。 然而,本研究與上述所不同者,乃在於不僅基於宗教學者眼光來觀察仙學丹. ‧. 道養生的議題。乃是以胡海牙「醫、拳、仙」的思想為基礎,建置醫養團體,並. y. Nat. 形塑出一套「康復醫療方案」,再以醫療專業來檢視康復醫療的有效性。筆者以. sit. 中醫師的專業背景,配合以內丹修煉的實證與長年的教學經驗,來帶領醫養團體,. al. n. 目前為首例。. er. io. 並對之觀察與分析。綜合以上,此「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類型的團體研究,. Ch. engchi. i n U. v. 學術界對於「修煉」一詞,在近幾年由大陸學者陳進國、楊德睿以及黃劍波 所發起的新興學門「修行人類學」對於「修煉」有著一個定義─「必須是自願的, 並且是刻意為之的,而且是以『超凡入聖』為目的的學習活動」如此才算是修煉。 (2017,《宗教人類學˙第七輯》)這在我們開始論述本題時,必須為之明確定 義的。而學習的目的「為什麼修?」以及學習的手段「修什麼?」「怎麼修?」 則是有其連帶關係的。舉例來說:對一個以長生久視、成仙為目的的全真道士而 言, 「山醫命卜相」五術的學習,就不是「修煉」 ,內丹存想的功法修習,對他而 言才是修煉;同樣的,對一個基督教的牧師而言,學醫、放生不是修煉,為了進 入永生的國度,敬愛神、榮耀神才是修煉。 值得討論的是,這些看似無關的手段,真的與修煉無關嗎?我們以「傳教」 跟「做慈善」為例,在前述的定義下,重點在於施作者在做這個行為的當下,是 4.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3) 否提高了自身的境界,而非其他的社會效果。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了凡四訓」 中提到的「真善假善」「全善半善」的概念。因此,在目的與手段之間,透過觀 念與認知上定義「修煉」的基本條件之後,筆者以「內在超越」與「外在超越」 來說明其適應與表現。 就追求自身完善與實踐自我追尋的角度來看,現代人在道教修煉中的型態文 化資源表現,有「外顯的行為模式」與「內隱的心智流程」。而現代西方的二元 對立在華人的傳統文化中並不明顯。尤其在天人合一、自我神聖性的文化底蘊下, 個人化/私有化使得對外與天地合一,對內求身心統整的思想模式,形成了一個 漸次完備、成熟的道教修煉文化。因此,道教文化傳統中諸如:拜懺、超度、法 會、誦經、渡亡、祭祀等等儀式性的活動,已不再只是被當作一個外在表象的「活. 政 治 大. 動」,而是內建有宇宙論、本體論等哲思內涵的表述;而齋戒、靜坐、氣功、煉 丹、呼吸等個人身心調煉的諸多功法,更是傳統文化思維下,以道家養生思想為. 立. 核心的修煉型態的表述方式。. ‧ 國. 學. 因此,在討論「養生實踐」也就是所謂「修煉」的同時,其所指涉的即包含 了理念實踐中的宗教性意涵時,本研究參考了「宗教性」的意涵與思路方向。在. ‧. 西方學者 Elieen Baker《New Religion and New Religiosity》(2001)中提到關於. y. Nat. 「宗教性」的定義可以分為 1. 宗教團體隸屬面向以及 2. 信仰者/人們行為或態. sit. 度的面向這兩個方面來理解。而在「宗教團體隸屬面向」主要是觀察團體中身份. er. io. 的變化以及核心教義的認知的改變的過程;而關於「人們行為或態度面向」則觀. al. n. v i n Ch 活中的重要性。再進一步來看,筆者傾向於以 i U Johnstone(1997)對「宗 e n g c h Ronald. 察其儀式參與程度多寡、私人生活中祈禱的頻率以及自我評估該宗教在其個人生. 教性」的定義,即「一個人實踐其宗教信仰的強度與密度」以及學者 Jorg Stolz (2006) 「宗教性就是個人關聯到一個既有的(或自創的)宗教的體驗與行動」 。 「宗教性」的概念,一定程度的與「修行人類學」相互呼應。 同時,考慮到養生實踐作為康復醫療的可能方案與呈現型態,筆者首先以楊 鳳崗教授翻譯的《宗教市場論》作為思考的出發。該書原作者是 Rodney Stark 與. Roger Finke。(2000)其原文為《Act of Faith :Explaining of the Humane Side of Religion》Rodney Stark 以反對世俗化理論著稱,並提出對於基督教世界在現代化 浪潮中的觀察,進而有宗教經濟學理論、宗教資本理論以及宗教市場理論。自啟 蒙時代以來,世俗化理論不足以解釋宗教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因此,筆者認為借 用市場經濟原則,來解釋宗教現象的宗教市場理論,可以為以道家養生為思想主 軸的「康復醫療方案」的當代化與全球化提供啟示。例如,醫療機構、宗教團體 5.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4) 或是學校系所等,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及全球化需求,應該參考行銷手段 (marketing) ,以靈活提高營銷手段,進而提高其相關從業人員(sales)的水平, 增加市場績效,並強化服務理念(service) ,服務來自全球各地的民眾。在當前的 多元的市場,明確自身的市場定位緊而鎖定目標客層。 接著,筆者以宗樹人 David A. Palmer (2014)《Globalizing Daoism at Huashan》 的這篇文章為基礎,思考並發想本團體的意涵。該文章主要討論謝明德 Mantek Chia 的首要弟子 Michael Winn 所帶領的「Dream Tripper」團體與華山全真傳統 之間的往復交涉交流。由於「新興宗教運動」的時代背景,西方世界以自己的方 式來吸納、解讀來自東方世界的宗教內涵。1965 年的移民法修訂,使得許多來自 中國的「大師」移民到了西方,此時正值西方年輕人想在傳統機構之外,另尋精. 政 治 大. 神生活的突破口,再加上諸多中國宗教譯本的不斷推介,以《道德經》為例,此 中國經典,已是全世界僅次於「聖經」的世界級廣泛翻譯的文本。以涂爾幹對宗. 立. 教的定義:「信仰、儀式、聖物、群眾」來看,光是對於《道德經》一書的推崇. ‧ 國. 學. 與引發的潮流,幾乎已可自成一教了。附帶值得一提的是,《道德經》在美國的 第一個英譯本,是日本學者鈴木大拙 D. A. Suzuki 所譯出。作為一個思想的載體, 《道德經》是一個相當深入、普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交融現象與存在。在「絕. ‧. 地武士─星際大戰」中「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願 道/原力 與你同在)以. sit. y. Nat. 影音娛樂傳媒的途徑,呈現著道文化在西方世界融入的現況。. er. io. 關於新的傳媒途徑的論述,本團體透過虛擬網路社群的運營模式,也正是此. al. n. v i n Ch 《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所討論,正是現代網路時代的新興模 engchi U 式。廣義地來說,宗教信仰是一種需求,健康長壽也是一種需求。人群也往往因. 類田野研究中,現代化模型的一個重要部分。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如學者林瑋嬪. 為需求而結合。此需求不論是自發的,還是別人所給予創造的。目前也都以一種 迥異於以往的運營模型,在進行著傳播與連結,然後繼續地重組與再建構。在滿 足需求的同時,也在從新創造新的需求。. 第三節 理論與研究⽅法 本節討論兩個要點:首先說明「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的關係,以及以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做為田野對象的優勢因素,以確認結合三者進行研究 的範圍與研究的意義;再者表述本研究的理論方法。. 6.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5) 一、「丹道養生」、「康復醫療」與「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關係 現代人群對於健康長壽的訴求逐漸轉向養生,其中不僅包含對於傳統文化的 掌握與理解,更願意在現代醫學的協助下,檢驗自己養生的有效性。本團體即是 這樣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為了追求健康長壽,持續地學習、互動以及分 享至今已近五年的時間。這樣的養生概念與團體,起源自於華人傳統文化中,人 民樸素地對於健康長壽的追求,所作出的努力與實踐。現代人群基於思想,轉化 成行動,形塑出理念,並在實踐中獲得健康的成果。 本研究所參照的丹道養生理論,以及應用思路,主要是以陳攖寧與胡海牙師. 政 治 大. 徒之間所承續推動的仙學思想與文本,作為相關理論應用的依據。3從胡海牙及其 後繼弟子們所彙整、出版關於仙學思想的三套主要文本中,藉著書名的標題《中華. 立. 仙學養生全書──陳攖寧先生對健康長壽學說做出的獨特貢獻》 (上、中、下三冊) 、. ‧ 國. 學. 《胡海牙文集》以及《胡海牙仙學養生文集》,其實可以理解到,百歲中醫師胡海 牙,從主標題「仙學養生」到副標題「健康長壽」之間,對於仙學丹道的效益從仙 學養生上,更明確聚焦到健康長壽的述求之上。. ‧ y. Nat. 胡海牙所主張「醫、拳、仙」的學術思想,就其中醫針藥與太極拳對於健康長. sit. 壽的部分,諸多研究已可支持其實用價值,其有效性自不待言。但仙學丹道養生的. n. al. er. io. 實效部分,主觀上來說,必然結合修煉者的自證部分,兼且見諸歷代文本所載亦實. i n U. v. 有效驗,但就客觀而言,仍易流於自說自話,欠缺足夠的科學檢證支持。. Ch. engchi. 因此,本研究的模型即是以筆者身為中醫師、宗教學者、丹道養生實修以及 功法教學實務等多元身份,建置「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並結合東、西方醫 學的優勢,將丹道養生文化的身體實踐,落實於現代康復醫學檢驗之中,檢證其 有效性。將近五年的研究觀察過程中,丹道仙學理論的身體實踐操作,透過「康 復醫療方案」的設計與落實,其具體療效─ 如「多系統萎縮 MSA」 、 「帕金森症」 、 「不孕症」以及「頸椎退化性關節炎」等疑難重症的改善成果持續呈現,使得團 體成員彼此之間更具信心,求醫慕道者更透過現代網路推廣分享,快速累積,本 團體也得以持續發展,本研究後續相關項目亦得以繼續進行。4 3. 參見第三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丹道養生理論應用──以胡海牙為中心 本研究收集的丹道養生相關臨床報告,已有「多系統萎縮 MSA」 、 「帕金森症」 、 「不孕症」以 及「頸椎退化性關節炎」等疑難重症的改善成果,部分參見第四章。目前其他慢性病如「糖尿 病併發症」 、 「癌症術後後遺症」 、 「阿茲海默症」以及「精神疾患」等病案已在收治觀察中。. 4. 7.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6) 二、研究理論方法之說明 學者李豐楙提出「丹道研究法」有四個要素:經典文本(text)、歷史文獻 (history) 、田野調查(field study)以及實踐經驗(practice) 。李氏強調在理論與 實踐的配合之下,學者的研究方可避開宗教學常見 insider 與 outsider 這種立場上 的兩難情境。也就是丹道研究者必須維持「入而復出」的相對客觀距離。5參照上 述理論,強調實證研究,保持能出能入 in-between 的狀態,且以自我人類學路徑, 紀錄分析自己的團體,正是本研究的基本態度與方法。關於仙學丹道的歷史、理 論以及其現代性等相關研究方面,均已有學者論述,中醫學、現代醫學與養生理 論等作各別專門研究的學者亦不乏其人,但針對丹道養生,以康復醫療有效性作. 政 治 大. 檢證,並進行團體田野調查分析─這部分應是丹道養生學說當代化的新嘗試─目 前仍未見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分別從丹道養生理論應用與康復醫療臨床檢. 立. 證的綜合角度,以特定團體為田野觀察研究範圍,一方面說明其丹道養生理論應. ‧ 國. 學. 用的現象,一方面則透過臨床觀察,紀錄康復醫療的有效性。. er. io. sit. y. Nat. 第一章 導論. ‧. 第四節 架構與章節安排. n. al 第二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內涵與運營 iv. n U engchi 本章說明作為華人首例,以中醫全科醫師、宗教學者、丹道養生等專業背景. Ch. 出發,並以自我人類學路徑,進行實證研究的「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 內涵與運營。首先從黃啟文中醫師「由醫而養」的理念出發,記述近五年來醫養 團體的緣起、建構的過程以及願景;接著針對本團體的內涵,分中心思想、理念 與活動內容三方面提出說明;最後介紹現實場域與網路虛擬社群並行的運營現象。. 第三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丹道養生理論應用─以胡海牙為 中心. 5. 參見李豐楙、翁太明、龔瑞璋主編:《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一書 「導論」內容說明。 8.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7) 主旨說明延續筆者自碩論《從醫、拳、仙的視角來看現代仙學──以胡海牙 為中心》以來的理論基礎與相關方向。本章說明,本研究在丹道養生理論範疇中, 針對「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所提出「康復醫療方案」的「禾一呼吸法」與康 復養生操系列,就所參照的丹道養生理論,以及應用思路,主要以陳攖寧與胡海 牙師徒間所承續推動的仙學思想與文本,作為相關理論應用的依據。並以胡海牙 的繼承與發展,從中醫針藥、仙學丹道與內家拳進一步論述動、靜功的理論。. 第四章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康復醫療方案」 本章說明筆者臨床上,除了根據中醫理論對症開立針藥處方之外,更在「康 復醫療」的基礎思路上,提供了創新的「康復醫療方案」。即中醫針藥結合丹道. 政 治 大. 養生理論,並具有針對性,且因應不同病症、人群,所規劃設計的養生康復操系 列,也正是本研究中所探討的焦點之一。章節一開始,首先提示「禾一呼吸法」 ,. 立. 並就其中的呼吸方法、靜坐要領、丹田要旨進行解說。靜功的核心知識「陰蹻理. ‧ 國. 學. 論」則單獨以第二節來介紹,就其源流依據參考文本爬梳,說明由陰蹻脈發展為 陰蹻穴的過程與重要性。動功部分,則分成三、四兩個小節,介紹因應不同病症 需求,所規劃設計的「康復醫療方案」內容。這部分內容透過病案進行說明。第. ‧. 三節以「多系統萎縮 MSA」為例,設計了針對腦部退化疾患的「地遊龍康復操」 。. y. Nat. 另外,第四節以「頸椎退化性關節炎」為例,設計了針對大量亞健康人群、伴有. er. io. sit. 核心脊柱變形、肌肉關節活動受限病患的「頂樑柱康復操」。. n. al 第五章「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研究價值 iv. n U engchi 本章從三個方向「質的改變」 、 「理念的改變」以及「關係的改變」檢視「黃. Ch. 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研究價值,並分為三個小節來說明。首先觀察到的,是 人群在本質與需求上的轉變。這個轉變表現在階層、智識水平以及後來的實用與 有效性。這個過程,使得本研究與現代醫學的檢驗相結合的初始模型,在思路上 得以清晰,因此對這個部分加深論述;其次,是團體成員對於理念的貫徹。關於 追求健康長壽人群,此理念的建構過程,本身也是個修煉的過程,因此以專節加 以討論。透過訪談論述個別案例,對比胡海牙的理論,再參酌本團體的運營觀察, 此類型理念的成功建構,實是傳統文化對於生命追求的一個實證典範;最後,是 關係上的改變。這部分特別著重實體場域活動與網路虛擬社群的互動現象。本研 究從實體「醫養團體」營隊的運營模式,漸次增加了工作坊、講座、小團體團練 以及後續的住院型康復醫療方案,其間實體社群與網路虛擬社群之間的互動,具 有新社會群體的形塑現象與研究價值。 9.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8) 第六章「結論」 則是本論文的研究貢獻與創新,以及筆者自身的檢討與研究展望。分為四個 小節說明。. 一、首例「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與田野觀察: 以健康作為追求的思維前提下,有許多的社會團體、組織以及操作型態, 但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以修煉為本質,以醫療臨床效驗為檢證,並持續為 學員所關切,且持續成長發展的社會團體,則僅有筆者長期參與、關注研究 的這個「醫養團體」。其所內涵「由醫而養」的思維,體現出人群基於防病 治病所付出的努力;其存續發展的模式,更是面對社會變遷與挑戰,傳統養 生文化繼承與創新的展現。. 立. 政 治 大. 二、「丹道養生」的繼承與創新性應用:. ‧ 國. 學. 此處所探討的「丹道養生的繼承與創新性應用」乃是對於本論文在研究 貢獻上的綜合性評述。透過養生文化的脈絡及其醫養團體的建置發展,進一 步提出「康復醫療方案」的臨床實踐,並以重症案例「多系統萎縮 MSA」. ‧. al. sit. io. 三、「康復醫療方案」的創新與價值:. er. Nat. 的創新性應用。詮釋其間的當代性意涵。. y. 的實際治療過程與效果,一方面說明所以繼承的內涵,一方面展示得以檢證. n. v i n Ch 新,其中包含了中醫針藥、養生功法以及哲思方面的日常實踐。論文中藉著 engchi U 「多系統萎縮 MSA」等病案進行說明,指出現代醫學的處境,以及目前中、 本論文中「康復醫療方案」的內容,乃是基於傳統養生文化的繼承與創. 西醫學的對策與效果;然後,在現代醫學檢驗的協助下,觀察病案在接受本 「康復醫療方案」後,病案生理身體上症狀的改善與成效,確認「康復醫療 方案」的有效性,而這個結果,不僅是這幾年田野紀錄「養生實踐」有效性 的依據與證明,更是「康復醫療方案」的創新與價值之所在。. 四、穿著醫師袍的宗教學者─雙重視角下的醫養社群: 本節著重論文創新貢獻之後的反思,作為一個宗教學者對於這樣的一個 議題的研究與推進,是疊加在一個中醫學專業之上的。以這樣的雙重視角, 並兼具 in-between 身份所能建構的醫養社群並對其觀察分析,最終能提交出 來的研究成果與經驗,或許面對現代社會多元化的現象,可以提供學界做為 參考。 10. DOI:10.6814/NCCU202000133.

(19) 第⼆章 「⿈啟⽂中醫師醫養團體」的 建置、內涵與運營 前⾔ 作為華人首例,以中醫全科醫師、宗教學者、丹道養生等專業背景出發,並 以自我人類學路徑,進行實證研究的「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6,是以黃啟文中 醫師創建的醫養團體作為觀察對象,論述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的會通現象與現代 化的貢獻。本章節說明本團體的建構與運營。首先從黃啟文中醫師「由醫而養」 的理念出發,記述近五年來醫養團體的緣起、建構的過程以及願景;接著針對本 團體的內涵,分中心思想、理念與活動內容三方面提出說明;最後介紹實體場域 與網路虛擬社群並行的運營現象。實體場域的活動,由「醫養訓練營」的營隊型 態,漸次發展出工作坊、講座、小團體團練等型態,2019 年 10 月更以「住院型. 政 治 大. 康復醫療方案」型態,更加豐富了本團體的運營模式。. 立. ‧. ‧ 國. 學. 第⼀節 ⾸例「醫養團體」—由醫⽽養的緣起、建置與願景 一、緣起— 由醫而養. y. Nat. sit. 筆者自幼修習傳統養生功法,自大學時代擔任國術社長,即開始帶團體教學,. er. io. 至今已然超過三十年。醫學院畢業之後,即從事醫療相關工作,在近 20 年的中. al. v i n Ch 一方面在傳統養生文化自身實踐的基礎上,教導病人習練康復養生功。在給予指 U i e h n c g 導並明顯有助益後,持續研發改良,提供更多有效的養生功法建議,更進而有了 n. 醫執業期間,發現許多病人需要康復鍛鍊,因此,一方面以中醫理念進行治療,. 系統性教學的相關活動,進而成立了「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同時這般「由 醫而養」,既是治病的醫師也是教養生的老師的雙重身分狀態,如此這般教學相 長的醫病關係也一直持續到現在。 2011 年就讀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期間,即以中醫與丹道仙學做為研究方向, 兼以涉略身體與修煉等宗教相關議題。於 2015 年提交碩士論文《從醫、拳、仙 的視角來看現代仙學——以胡海牙為中心》後,隨即順利考上政大宗教所博士班。 繼續研讀博士班期間,即決定以筆者建置的醫養團體作為觀察對象,開展當前的 研究。 6.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意指黃啟文中醫師所建置的「醫養團體」 。本論文於其後章節,以 「本團體」指稱之。 11.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0) 二、「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 自 2015 年 1 月 27 日開始,在北京開啟「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建置, 展開「醫養訓練營工作坊」 、 「康復養生講座」等項目,將養生修煉人群的觀察與 研究,由早期以個人為對象,轉向為以醫養團體為標的。基於此轉向而展開相關 活動,持續至今已超過 100 場次,參與的成員遍及海內外。在兩岸三地:北京、 上海以及台灣等地,持續推動並實踐中醫與丹道的養生觀念。 自本團體建置以來, 「醫養訓練營」營隊活動遍及兩岸三地。7共同合作並一 起推動醫養訓練營、工作坊、講座等活動的合辦對象,包含了地方政府單位、企. 政 治 大. 業界社團、大學院校、公司團體、醫療機構甚至由病患發起自願組織者亦有之。 雖然活動本身有收取部分費用,但場地、食宿交通等費用仍舊是個不小的花費。. 立. 本研究觀察期間,常有高層領導認可支持活動理念,有直接提供場地者、有提供. ‧ 國. 學. 贊助住宿者、甚至也曾有直接場地、食宿、交通接送全面贊助的情形。 本團體的活動,在活動天數的時間安排上,有著明顯的階段性調整,由七天. ‧. 改為後來的兩天為主。主要是因為配合實際現代家庭生活規劃與工作時間,所以. y. Nat. 「醫養訓練營」活動安排漸漸再由三天,轉變成如今較常態舉辦的兩天模式,一. sit. 般來說以週末舉辦為主,並開始系統性的舉辦與推廣。這個階段成員以病患為主,. er. io. 並邀請有興趣的家屬及親友參加活動。開始舉辦「醫養訓練營」初期,時間安排. al. n. v i n Ch 活動練習康復養生功法。之後教學團隊也漸次成型,活動內容也逐漸確定下來。 engchi U 課程教學中,由筆者負責動靜功法的教學示範,然後在活動期間,由助教群負責. 為七天,由參與的學員尋找、提供場地,並同時擔任筆者助教,協助給大家舉辦. 各自小組的動作複習與問題釋疑。道家養生經典講述,則多與合作機構的主講教 授互相配合。近期為例,如在上海周邊舉辦活動,則多與杜保瑞教授共同負責; 若在北京周邊舉辦活動,則與劉燦樑教授互相配合。 本團體活動一開始,主要是以來醫院治療疾病的病人作為招募對象。因應著 疾病治療的需求,提出了一套兼具醫療保健與養生健體的「康復醫療方案」8,配 合基本動靜功法,設計了一系列的康復養生操。例如,針對亞健康族群,教授「禾. 7. 「醫養訓練營」具代表性的營隊活動說明,詳見本章第三節—現實場域活動。 「康復醫療方案」是本研究「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核心理念。由筆者基於中西醫專 業、丹道實修以及臨床教學實證的背景下,針對不同病症需求,對症設計的治療方案,其中包 含康復養生操系列。. 8. 12.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1) 一呼吸法」9,對於虛勞症及關節退化症族群,就教授「頂樑柱康復操」10等。 活動期間,許多參加學員對於「身體實踐」養生相關的動靜功技術有了深刻 的認識與體悟時,紛紛在每一天傍晚的提問時間裡,對於自己的身體感受與心理 變化提出分享,針對功法不理解的部分也進行討論。其中更有許多罹患慢性病的 學員,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膝關節退化、長年坐骨神經痛以及失眠的症狀,由 於堅持練習「康復醫療方案」的「康復養生操」,往往從剛開始的不適與疼痛, 漸漸地有了明顯的改善,這個過程與成果,則成為學員間相互鼓勵的信心基礎, 也成為了相約堅持練習、持續參與活動的團體氛圍。 時至今日,「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養生社群依舊活躍,透過實際的課. 政 治 大. 程與虛擬的網絡社群,與筆者形成一種特殊的連結,既是醫患關係,也是師生關 係,更是一同修煉養生的同修道友。. 立. (一)、醫患雙方重視「康復醫療方案」. Nat. y. ‧. ‧ 國. 學. 三、願景. sit. 現今中西醫學界仍舊對許多的疾病,為了提出更好的治療方案,也仍舊繼續. er. io. 在探索與研究。本研究「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的「康復醫療方案」兼具了中. al. n. v i n C「康復醫療方案」對於動靜功法的學習要求,其 中。透過本研究的觀察與分析, hengchi U 實是需要學習者有意為之的。. 西醫的優勢,並將丹道養生傳統文化的身體實踐,落實在實際療效的客觀檢證之. 就醫者本身來說,這種需要持續修煉才能有效掌握的技術,也唯有自己真正 確實練習、掌握到其要領,在面對患者需求時,才能夠更好地傳遞給大家。特別 對於一個中醫工作者而言,自身的健康長壽的樣態,對於求醫者來說,其相關的 治療方案與建議,是最具備說服力的。. 9. 「禾一呼吸法」是筆者綜合三十年的養生康復運動經驗,配合動靜功法,實踐領悟的一種呼 吸技巧。此法簡單易行,著重形神合一的當下,透過這個呼吸方法煉化精氣神,達到健康袪疾 的目的。於第四章第一節具體說明。 10 「頂樑柱康復操」是筆者「康復醫療方案」康復養生操系列中,主要是針對「頸椎退化性關 節炎」的病患所設計的。臨床上,罹患「頸椎病」 、 「脊椎側彎」 、 「僵直性脊椎炎」以及「虛勞 症」的病患也有明顯效益。於第四章第四節具體說明。 13.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2) 對於患者,甚至是一般民眾而言,這樣一種「康復醫療方案」的第一要件, 一定是建立在其有效性,方能藉此說服患者。而醫者本身的實踐程度與自身的健 康型態,自然也起到了一個明確的帶頭作用。而當醫患關係建立,存在這樣的「康 復醫療方案」教學關係,同時,治病防病的有效性又得以落實的情況下,便能有 機會向下一個願景推進。 (二)、社會體制推動「康復醫療方案」 此處所謂的社會體制,意指政策面的制度,也就是進入國家的保險制度之中。 以中國內地的醫保為例,目前已經在規劃,預計將相關的中醫康復醫療技術,納 入醫療保險之中。在這裡所要主張的是,本研究中的「康復醫療方案」其有效性,. 政 治 大. 不僅能對世紀重症「多系統萎縮 MSA」有顯著療效(第四章) ,更因其所含涉的 整體社會意涵,對於國家人民的醫療福祉更可以有貢獻(第五章)。那麼以下從. 立. 進入醫保項目到進入學校體制分兩段來說明。. ‧ 國. 學. 歷來,中國文化中的丹道養生功法其效驗毋庸置疑,但卻因為社會發展迅速, 人民對於相關的知識掌握不足,因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時有所聞。未來若在醫保支. ‧. 付項目裡,由專業的醫師來針對病患症狀開立「康復醫療方案」處方,並由醫療. y. Nat. 專業團隊來教「養生康復操」,再藉由醫學的檢驗與評估機制,來觀察、確認患. sit. 者的病程與療效。那麼坊間宣稱練功發功治病的不肖行為,自然沒有發展機會,. er. io. 就能避免民眾受騙受害,延誤病情。若能如此,當是社會之福。. al. n. v i n Ch 另外關於專業醫師及其醫療團隊的養成,則需由國家將此「康復醫療方案」 engchi U 的內容與理念,藉由學校教育開始從基礎扎根。如此一來,從小範圍來看,只要 是治療疾病相關的康復養生業務,都交由醫師來執行,減少社會問題;從大範圍 來看,因為國家政策以及社會風氣都已在此方向推動,醫患對此都能深具信心, 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時,從治病的有效到防病的落實,自然減少看病治病的開 銷,國家醫療的財政支出也可以減輕。. 14.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3) 第⼆節 本團體的內涵— 中⼼思想、理念與課程 一、中心思想— 醫患共治、身心同調、中西合作 本團體的中心思想,即是「醫患共治、身心同調、中西結合」,其內涵均強 調其有效性。對應諸多疑難重症的治療需求,與當前養生防病的趨勢,如此這般 結合中西醫學優勢,並基於傳統文化身體實踐理念的「康復醫療方案」,更是本 團體中心思想的具體展現。參見下圖 1。 圖 1. 團體中⼼思想圖. 立. ‧ 國. 康復鍛鍊—丹道養生功法、病理推拿、心肺肌力訓練 ㄒ. 傳統哲思—養生文化、生命科學. ‧. 中 西 合 作. 政 治 大. 中醫針藥—針灸、中草藥治療. 學. 身 心 同 調. 醫 患 共 治. n. al. er. io. sit. y. Nat. 西醫實證—體檢、疾病指標檢測. Ch. i n U. v. 目前所提出來的「康復醫療方案」,乃是基於中醫理念及中國丹道養生的傳. engchi. 統文化交融。其中包含了中醫針藥、丹道養生功法,同時配合了中國傳統哲思的 熏習,而其效驗則兼容了西方醫學的檢驗技術作為有效性檢證。這一套「康復醫 療方案」理念模型,使得「多系統萎縮 MSA」等這類重大疾病,得以出現治療 的契機。這不僅是讓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落實在現代醫療康復技術,至此,更完 善了一個創新的華人治病防病的全新模型。 本團體的中心思想分為三個方面,分別說明如下: (一)、醫患共治 「醫患共治」觀念的建立,是維持良好醫病關係的重要基礎。現代人很多臨 床疾病的發病因素,必須歸因到自己不良的生活型態。例如飲食、作息、情志等 15.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4) 方面。因此,當病患前來尋求治療協助時,雙方對於疾病的治療責任,應該重新 加以建立。在本研究特別要強調的,就是醫病雙方都需要負責任。對於具備正確 的身心狀態的必要性有所認識,並理解「康復醫療方案」的修練意旨,然後認同 作為自身練養康復養生操的雙向重要性。也就是,作為醫生,要掌握這套技術, 並能充分實踐然後才能去教導病人;作為病患,想要更有效地恢復健康,自己要 能夠生活規律,掌握生活的秩序與節奏,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從現在醫患衝突的社會現象來看,醫師的工作雖說是治療疾病,但是如同上 段說所,患者自身的責任亦是關鍵的一環。兩者之間的關係,更應該像是合作來 處理疾病這個問題。本研究主張的「康復醫療方案」,其對於疾病治療的關鍵技 術,明確地指涉由醫病雙方來共同掌握,但醫生負起康復醫療相關知識的指導與. 政 治 大. 療效監督,患者則負起信任、配合,充分參與的角色,對疾病的治療與健康的再 造,雙方各自負有不同責任,方才能充分體現「醫患共治」的中心思想。. 立. ‧ 國. 學. (二)、身心同調. 「身心同調」強調的是身心是相互影響的,必須要建立身體與心理兩者,一. ‧. 起調攝養護的專業知識與態度。在「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課程中,安排了身. y. Nat. 體的康復養生功法,透過動靜的技術調理身心;同時也經由傳統經典的講述,11. sit. 透過思惟經典文意,進一步建構正確的養生心態。對於身體、生活以及生命有了. er. io. 正確的態度,對於身心技術有了正確的掌握,自然就朝「身心同調」的境界前進。. al. n. v i n C h「身心同調」則是病人該有的認識與態度。若 從病人就醫的角度舉例來說, engchi U 肺癌病人前來求治,卻仍然不戒菸;腦損傷、中風、關節退化的病患來院求治, 卻一點也不想動配合復健。換句話說,當病患口頭上表達說想要治好病,但是觀 察其實際作為,卻是不配合任何需要勞動身體的康復養生操等醫療方案;又或者 看似配合治療方案,但是心態上卻並不真的認同,只做了表面工夫。這樣的態度 對於治療是沒有效益的。這部分的現象,在實務上十分常見。此時重點在於心態 的調整。基本在醫療團隊中醫務人員的解說,以及相關案例的見證分享之後,患 者信心增加就願意參與。隨著配合度增加,在看到自身療效之後,本身自然就成 為見證分享的案例。. 11. 「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課程中講述的傳統經典,計有《菜根譚》、《黃帝內經》、《道 德經》、《莊子》以及《列子》等。主講者除筆者外,亦不定期分別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杜保瑞 教授以及台灣淡江大學劉燦樑教授,於課程中宣講上述道家養生經典。 16.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5) (三)、中西合作 本研究「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強調有效性的論述依據,不僅來自患者主 觀的療癒感受,同時更強調在現代醫學的檢驗之下,透過可見的評估與相關數據, 來作為有效性的客觀佐證。台灣學者李亦園(1997)主持的「文化、氣與傳統醫 學科際綜合研究計畫」,即是以現代醫學檢證,來分析中醫理論與養生氣功的相 關研究。12參照本研究觀點之主張,對於中西醫結合來進行醫學上的研究,實應 以有效性為準則。 依此,氣血理論是中醫的一項重要理論依據,藉以對應人體疾患來論治,可. 政 治 大. 以明確釐清與臟腑、經絡之間的對應關係。在當前中西醫的重症治療領域,筆者 所提出的「康復醫療方案」對於腦病的臨床有效性,確實可以從主客觀的角度,. 立. 來觀察與進行檢證。13任何原因引起的大腦神經組織損傷,都可稱為腦病。常見. ‧ 國. 學. 腦病分為三大類:一是腦部發育不良造成的小兒腦癱,智力低下等;二是外傷造 成的急性腦損傷後遺症、腦血管病造成的腦中風後遺症等;三是因中樞神經纖維 損傷,造成腦神經細胞衰老退化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如多系統萎縮、腦萎縮、帕. ‧. 金森、阿茲海默(老年癡呆)等。其他則是因腦部功能異常,引起的癲癇及各類. y. Nat. 精神疾患,如抑鬱症、孤獨症、躁郁症、多動症等。這個時代,腦病嚴重地威脅. sit. 人類健康,據調查,腦病、神經損傷性疾病占人類疾病總數的 30%,其中腦梗塞、. er. io. 腦出血,更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等四高特徵。. al. n. v i n Ch 眾多腦病中,又以「多系統萎縮」最為棘手,其結合「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 engchi U 「帕金森」 、 「小腦萎縮」及「錐體束征」四種神經系統退化于一身的疾病,自 1969 年被命名以來,迄今全世界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自確診後,患者平均生存年限 為 6~8 年。時至今日,傳統中醫對腦病之治療已有所本。腦病的成因歸納有以下 幾類:1.先天不足,肝腎虛損;2.後天失養,脾腎虧虛;3.痰瘀互阻,腦竅閉塞; 4.肝腎陰虛,虛風內動。總體來說,仍舊著眼於氣血方面來論治,五臟虧虛所導 致的髓海失養也好,經絡痰濕瘀阻腦絡也罷,都離不開中醫理論的五臟、經絡、 以及氣血理論,其中又以氣血理論對於腦病雜症,起著提綱挈領的關鍵影響。氣. 12. 以台灣學者李亦園(1997)主持的「文化、氣與傳統醫學科際綜合研究計畫」為例,該研究 後續發展的相關論文有余舜德(1998、1999、2000a、2000b) 、羅正心(1999、2000、2001) 、 張文智(1999、2000)等。同樣近似的研究有外國學者,任教香港的宗樹人 David A. Palmer (2003、2008、2011、2014)多篇論文的觀點互相交涉; 13 參見本論文第四章第三節「地遊龍康復操」— 以「多系統萎縮 MSA」為例。 17.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6) 血不足,運行自然不暢,經絡便容易瘀堵,五臟逐漸運化失常,筋骨肌肉拘緊震 顫,精氣神漸難聚合;腦髓也失其所依,神智漸散,衰老失智舉措失常。 此基於丹道養生、康復醫療以及醫學檢驗等多元的視角,來看養生修煉對治 療方案的漸次形塑,也就是在臨床工作進行中,同時關注本研究的科研計畫,在 眾多疑難雜症中,腦病的治療效果評估,成為了檢證綜合效益的最佳標的。. 二、養生理念的建構 本研究「黃啟文中醫師醫養團體」養生理念的建構,乃是以醫道會通的路徑 作為理論基礎,並在實際課程中,以《黃帝內經》引導學員認識養生,屬於觀念. 政 治 大. 方面的教學;以「丹道理論」指導學員掌握養生修煉技術,屬於實作方面的教學; 14. 以「道家經典文本」教導學員體悟經典的意涵,屬於文化思維方面的教學。15. 立. ‧ 國. 學. 本節部分以《黃帝內經》的思想出發,從飲食、起居、情志三方面進行介紹。 中國的醫學有數千年的歷史,「上醫治未病」的概念。早在《黃帝內經》成書時 期,該經典就成了醫家、養生家、仙家等等的圭臬。數千年與疾病做抗爭的過程. ‧. 中,有無數的經典與思想文化,指導著社會階層的各個成員。上自統治者的帝王、. y. Nat. 整個管理官僚系統,中到社會中堅地方賢達,下及平民百姓,都在不同程度上地. er. io. 提問:. sit. 實踐去病延年、養生護命的行為實踐。《黃帝內經》記載黃帝對岐伯養生的經典. al. n. v i n Ch 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 engchi U 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 陽,合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 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16 《黃帝內經》對於養生實踐,標舉了「知道者」之所以能夠終盡其天年,乃是因 為在思想上「法於陰陽,合於術數」,而在行為上「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 14. 本團體養生的技術又再分為理論與實作應用兩部分。丹道修煉理論於第三章說明;實際操作 與應用「康復醫療方案」則於第四章說明。 15 本論文主要論述丹道養生與康復醫療。 「道家經典文本」安排在「醫養訓練營」課程當中, 但僅在第二節末「課程安排」中略作說明,不做深入論述。 16 《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 ,卷一,頁 1。 18.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7) 作勞」 ,因此而達到了「形與神俱」 ,而養生之道的核心思想即在於此。以下從三 個方向來說明: (一)、從飲食來看養生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極度發達,飲食所產生的不當影響以及健康的危害,已經 是全民共識,透過黃帝內經的一段文字,恰可以是我們生活中,飲食養生的指導 原則。《黃帝內經˙素問 生氣通天論》有云: 陰之所⽣,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 脾氣乃絕。味過於咸,⼤⾻氣勞,短肌,⼼氣抑。味過於⽢,⼼氣喘滿,. 治 政 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正筋柔,氣⾎以流,湊理以密,如是則⾻ 大 立 氣以精。謹道如法,⾧有天命。 ⾊⿊,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筋脈沮弛, 17. ‧ 國. 學. 這裡提出了飲食養生的重要原則,若是能「謹道如法」 ,自然可以「長有天命」 。 內經認為,食物的味道不同,作用自然也就相異。例如酸味,就有收澀、斂止等. ‧. 作用,在身體的生理作用則表現為斂汗止汗、澀精止小便的臨床作用,代表食物. y. Nat. 如烏梅、山楂、山茱萸等;苦味就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等作用,代表食物如苦. sit. 瓜、苦杏仁、百合等;甘味也就是甜味,則有補益、和中、解痙攣的臨床作用,. er. io. 代表食物如紅糖、桂圓、蜂蜜、麵食粥品等;辛味也就是辣味,有發散、行氣活. n. al. i n C 以及補益陰血等作用,代表食物如鹽、海帶、紫菜等。 hengchi U. v. 血的臨床作用,代表食物有姜、蔥、蒜、辣椒、胡椒等;鹹味有洩下、軟堅散結. 我們在日常選擇飲食過程中,注意五味的調和,能更有利於健康,預防五味 的過偏,則可以預防引發疾病。經文中論述了陰精藏於五臟,而五味化生陰精, 五味的偏勝則傷害五臟,其所造成的傷害則根據其五行生剋「陰之五宮」的規律, 分別對特定的臟腑與對應的身體各部分產生傷害。這部分的概念,不僅是飲食養 生「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的重要原則,在中醫臨床用藥上,也是相當重要核心 知識與指導原則。. 飲食不當所造成的影響十分巨大,當一個人偏食不僅導致營養的不均衡,連 帶產生的臟腑疾病在《黃帝內經˙素問 五臟生成篇》有清楚的說明: 「是故,多 17. 《黃帝內經˙素問 生氣通天論》 ,卷一,頁 5。 19. DOI:10.6814/NCCU202000133.

(28) ⾷鹹,則脈凝泣⽽⾊變;多⾷苦,則⽪槁⽽⽑拔;多⾷⾟,則筋急⽽⽖枯;多⾷ 酸,則⾁胝皺⽽唇揭;多⾷⽢,則⾻痛⽽髮落。」18我們應該要能夠全面地合理 調配飲食,理解到鹹的東西吃多了,會使血脈瘀堵,甚至改變顏色;苦味的吃多 了,會引起皮膚乾燥、頭髮脫落;辣得吃多了,會筋骨緊繃、指甲顏色乾枯;酸 的食物吃多了,肌肉沒有光澤,變硬沒有彈性,嘴唇甚至會翻起來;甜的食品吃 多了,會使得骨頭疼痛,頭髮也會脫落。以上提出了「多食為害」的概念,以及 其實際造成的生理疾病現象,從反面強調了五味調和的飲食養生要點。. (二)、從運動起居來看養生. 現代人的生活型態中,運動習慣的養成,漸漸地成為了一個生活中的重要組. 政 治 大 典《黃帝內經˙素問》各篇中,就突出了許多運動養生的思想,例如強調應該要 立 成,這對於廣大的群眾保健現況而言,是非常正面的現象。在數千年前的中國經. ‧ 國. 學.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所謂的「術數」根據王冰對內經的註釋, 「術數者,保 生之大倫」即是指各種各樣的養生方法,當然也包含了各種鍛鍊身體的方式在內; 對於運動養生的原則,則從「志閒⽽少欲,⼼安⽽不懼,形勞⽽不倦,氣從以順,. ‧. 各從其欲,皆得所願。」19來體現,強調掌握好身心狀態,形勞而不倦;並反對. y. Nat. 錯誤的、過度的不當損耗與所造成的傷害,例如「久視傷⾎,久臥傷氣,久坐傷. sit. ⾁,久⽴傷⾻,久⾏傷筋,是謂五勞所傷。」20這裡所提到的任何的身體生理過. er. io. 度行為,例如「久視」 、 「久臥」 、 「久立」等等所造成的損害,就生理現象而言,. al. v i n Ch 個度,也就是陰陽平衡,也就是一開始就強調的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思想。 engchi U n. 過用造成損害,自然是相當合理的,但在經典依據裡,就又回到了一切都要有一. 透過身體的運動導引以及呼吸吐納,來追求養生達到長壽的目的,另外在《莊 子˙外篇 刻意》記載著「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申,為壽⽽已矣,此道 引之⼠,養形之⼈,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21提示著透過身體特定動作如「熊 經鳥申」以及特殊的呼吸方法「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等,可以延長壽命,是養 生追求者的經典參考依據;再者如《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則對於天地陰陽與身 體導引呼吸有以下的詮釋:. 18 19 20 21.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素問 《黃帝內經˙素問 參見《莊子˙外篇. 五臟生成篇》 ,卷三,頁 15。 上古天真論》 ,卷一,頁 1。 宣明五氣篇》 ,卷七,頁 4。 刻意》 20. DOI:10.6814/NCCU2020001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Internal assessment refers to the assessment practices that teachers and schools employ as part of the ongo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Extensions to the k-Means Algorithm for Clustering Large Data Sets with Categorical Values,"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Vol.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in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for photodetectors with ultrahigh gain and wide spectral response. II.  Photon down conversion and light trapping in hybrid ZnS nanopartcles/Si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