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8高一下 第一次期中考歷史題庫(3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8高一下 第一次期中考歷史題庫(30)"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8

學年度第

學期高中部

科目:

【歷史】

試題卷 (

共 4 頁)

適用班級:高一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 1 頁 / 共 4 頁】

(※答案卡上班級、座號未劃記正確者,一律扣 5 分)

範圍:第一冊

L6~第二冊 L1

一、單選題:

1. 1930 年代,總督府主導成立一間官民合辦的公司,作為經營或協助各種南洋拓殖事業的開展。請問這間公司 的目標在實踐下列哪一官方策略? (A)以生物學原則統治,加強對臺控制 (B)貫徹日臺一體,內地延長 (C) 落實農業臺灣,工業日本 (D)實現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解答 D 解析 題目所指的公司為「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其目標在實踐南進政策,故選工業臺灣,農業南洋 2.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透過專賣重要物資來控制商品貨源、價格與市場,此舉雖壓抑商品經濟的發展,卻有 效使臺灣在1905 年後財政達到自主。請問下列何者不屬專賣的品項? (A)鴉片 (B)鹽 (C)樟腦 (D)糖 解答 D 解析 專賣物資包含鴉片、鹽、樟腦、菸、酒、火柴與石油等,並沒有糖 3. 日本治臺時期,曾制定「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發展目標,因此致力於建立經濟發展的基礎。關於此時期 推動的政策,下列選項哪些正確? (甲)穩定警政與法治;(乙)推行銀本位制;(丙)推動減四留六政策;(丁) 推行專賣制度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解答 D 解析 (乙)推行金本位制 (丙)清治晚期由劉銘傳所推動 4. 1920 年代中期至 1930 年代,臺灣出現嚴重的米糖相剋問題,關於此問題產生的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A) 這是農民利益權衡之後產生的結果 (B)此為政府強迫改種米作的結果 (C)由於糖業多需投資加工,因此資本 家傾向投資稻米 (D)米糖都受到原料採收區域限制,農民寧可種植利潤較高的稻米 解答 A 解析 (B)政府無強迫改種 (C)資本家多投資製糖事業 (D)只有糖受到原料採收區域限制 5. 日人非常喜歡臺灣生產的檜木,將此樹種製成家具,是時人的風雅喜好。總督府為了獲得大量原木,闢有幾 處林場,以為日本提供穩定的貨源。請問下列何者為當時的三大林場之一? (A)林田山 (B)八仙山 (C)九 份二山 (D)八卦山 解答 B 解析 官方林場以阿里山、八仙山及太平山最為重要 6. 《臺灣風情》提到:嘉南平原的人民大多食用番薯籤、番薯籤飯,很少吃到純米飯。儘管1922 年,磯永吉成 功培育出蓬萊米,並深受歡迎,但臺灣食米仍然不足。請問其原因應為下列何者? (A)米糧多輸往中國 (B) 米糧多輸往日本 (C)米糧多輸往南洋 (D)米糧多輸往印度 解答 B 解析 蓬萊米在日本大受歡迎,臺灣稻米輸出量大增,卻反而使臺灣食米不足 7. 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說:「甘蔗糖業的歷史,就是殖民的歷史。」臺灣俗諺也說:「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 請問日治時代臺灣糖業發展的特色,下列何者正確? (A)由於甘蔗非糧食作物,政府刻意打壓 (B)日本官僚 和資本家操控糖業生產,臺灣農民備受剝削 (C)政府將臺灣的白糖銷往東南亞,是當時重要的收入 (D)日人 引進甘蔗,並強迫臺灣農民改種 解答 B 解析 (A)政府無刻意打壓 (C)臺灣的白糖主要銷往日本 (D)甘蔗非日人引進 8. 某時期的臺灣,雖然工業產值已經超過農業產值,卻遇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政府只好想辦法調整政策, 將重點擺在穩定金融秩序、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經濟環境、擴大內需及健全產業結構等方面,極力發展交通、 鋼鐵、能源、石油、化學等重工業。請問這是在下列哪一時期? (A)1930 年代 (B)1950 年代 (C)1970 年代 (D)1990 年代 解答 C 解析 由「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遇到全球經濟不景氣」、「極力發展交通、鋼鐵、能源、石油、化學 等重工業」,說明此為十大建設推動的背景 9.臺灣早期促成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背景為下列何者? (A)中東戰爭引發石油危機 (B)臺灣退出聯合國,遭國 際排擠 (C)美國強勢要求臺灣開放貿易市場 (D)先進國家的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外移 解答 A 解析 中東戰爭引發能源危機,由於國內工商業生產原料多仰賴國際,因此受到相當大的衝擊,為充實國 內生產實力,減輕國際問題造成的壓力,政府展開十大建設、推展重化工業 10. 臺灣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皆有其目的與影響,關於各階段經濟發展特色的描述,下列何者有誤? (A)進口 替代階段,「以工業培養農業」成為發展方針 (B)出口擴張時期,政府建立加工出口區,使臺灣邁向經濟起飛 之路 (C)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透過大型公共工程的興建,解決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 (D)產業升級的同時, 也配合自由化、國際化拓展臺灣貿易空間 解答 A 解析 (A)應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 11. 資料一:臺灣銀行以省庫的角色,藉通貨發行增加來墊付中央政府的各種款項;並以法幣作為發行準備,且 以舊臺幣與法幣之間採取固定匯率,因而法幣及金圓券在中國大陸上的惡性通貨膨脹乃藉固定匯率而輸入臺 灣。資料二:自1945 年起至 1949 年止,舊臺幣的發行額增加了 367 倍;由於物價上漲過速,臺幣供不應求。 面對資料一與二的情形,政府當時如何解決此一經濟困境? (A)利用法幣政策,廢兩改元 (B)以金為本位, 收集貴重金屬 (C)發行新臺幣,平抑物價 (D)澈底專賣制度,深入食衣住行 解答 C 解析 陳誠為穩定金融情勢,開始進行幣制改革。以中國大陸行庫遷臺時攜帶的黃金、白銀與美元為準備 金,並公布《新臺幣發行辦法》,以舊臺幣四萬元折合新臺幣一元,取消與中國大陸法幣的固定匯率, 切斷中國大陸帶來的通膨壓力,搶購物資的情形緩解 12.某時期,政府呼籲民眾「多吃麵,少吃米」,希望藉此改變國人的飲食習慣,以市場價值較低的麵粉作為主食, 而節約價值較高的白米,來作為對國家有利的用途。請問「多吃麵,少吃米」是在下列哪一背景下產生? (A) 土地改革尚未成功,稻米產量不足以自給 (B)麵粉是美援物資的品項之一 (C)麵食本就是中國北方飲食習 慣,外省人大部分源自北方各省,故有此舉 (D)白米多外銷東南亞,故臺灣缺米 解答 B 解析 1950 年代,臺灣米外銷的外匯收入高,而麵粉又為美援物資之一,因此政府鼓勵人民「多吃麵,少 吃米」 13.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開始被有計畫的研究與記錄,請問下列何人居功厥偉? (A)後藤新平 (B)八田與一 (C)磯永吉 (D)鳥居龍藏 解答 D 解析 1896 年鳥居龍藏受東京帝國大學委託來臺,加上同時期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等人的踏查與研究,使 原住民被有系統的認識

(2)

108

學年度第

學期高中部

科目:

【歷史】

試題卷 (

共 4 頁)

適用班級:高一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 2 頁 / 共 4 頁】 14. 某一臺灣中部的原住民族群,會以「公媽籃」(即祖靈籃)作為與祖靈之間的祭祀媒介,請問此族群是下列何 者? (A)西拉雅族 (B)邵族 (C)泰雅族 (D)賽夏族 解答 B 15.臺灣原住民信仰多信奉祖靈,並認為遵守族內的規範才能得到保佑。其中,有一族群特別強調成年時男子獵 首後紋面,方可結婚生子,請問這是下列哪族? (A)撒奇萊雅族 (B)西拉雅族 (C)泰雅族 (D)噶瑪蘭族 解答 C 解析 成年時男子必須獵首後紋面,方可結婚生子的規範,為泰雅、賽德克、太魯閣族所遵守 16. 森丑之助曾表示:「對蕃人的迷信,不可心存輕侮,仔細推究其內涵,可發現蕃人的迷信是一種『祖先的教 訓』……。」賽夏族有一個特別祭典,是因為祖先曾與另一族群起衝突,日後害怕該族群報復,因此告誡後 代要以此祭典餉亡靈。請問此祭典是下列何者? (A)矮靈祭 (B)猴祭 (C)打耳祭 (D)聖貝祭 解答 A 解析 賽夏族祭典中以矮靈祭最為重要 17.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之後,原住民信仰改宗的情況更加明顯,關於原住民的信仰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傳教士配合醫療服務與物資援助深入傳教 (B)政府強制原住民放棄原有信仰 (C)佛教以因果輪迴理論,讓 90%的原住民改信佛教 (D)教會致力排除原住民的歲時祭儀,造成世代的隔閡 解答 A 解析 (B)政府未強制原住民放棄原有信仰 (C)佛教對原住民信仰改宗的影響不及 90% (D)教會對原住民 的歲時祭儀採寬容態度 18.臺灣原住民對於成年儀式非常重視,關於布農族重要的成年禮,下列何者正確? (A)矮靈祭 (B)豐年祭 (C) 戰祭 (D)打耳祭 解答 D 解析 打耳祭為布農族重要的成年祭典 19. 早期漢人移民入臺,多會因分類械鬥等因素同籍聚居,共同祭祀原鄉守護神,成為族群團結的象徵。有關原 鄉信仰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同安人信奉廣澤尊王 (B)安溪人信奉清水祖師 (C)潮州人信奉保生大 帝 (D)南安人信奉開漳聖王 解答 B 解析 (A)同安人信奉保生大帝 (C)潮州人信奉三山國王 (D)南安人信奉廣澤尊王 20. 早期臺灣常有人因械鬥或經濟因素客死異鄉,鄉民害怕這些無主孤魂作祟,因此會將其屍骨收埋,並建廟奉 祀。請問這些被奉祀的孤魂在民間的稱呼為下列何者? (A)義民 (B)地基主 (C)阿立祖 (D)有應公 解答 D 解析 (A)協助清廷平定在臺叛亂而殉難者 (B)源自西拉雅的阿立祖信仰 (C)西拉雅族稱祖靈為「阿立祖」 21.每逢伊斯蘭教開齋節,臺北火車站便可看見許多穆斯林集結歡慶。伊斯蘭教在臺灣發展時間久遠,有關其發 展的軌跡,下列何者正確? (A)唐宋時期,伊斯蘭教隨漢人移民傳入臺灣 (B)臺南一帶是臺灣伊斯蘭信仰之 始 (C)戰後大批穆斯林隨政府遷臺,部分居住在臺北、桃園 (D)陳誠積極推動臺北清真寺的建立 解答 C 解析 (A)1660 年代後,伊斯蘭教才隨漢人移民傳入臺灣 (B)鹿港、臺西一帶 (D)白崇禧 22. 臺灣開港通商後,基督宗教再度來臺,許多傳教士亦引進西方文明。其中有位傳教士以淡水為主要傳教區, 之後擴及宜蘭等地,在拔牙行醫之餘,更致力於發展教育,建有女學堂。請問此人為下列何者? (A)郭德剛 (B)甘為霖 (C)馬雅各 (D)馬偕 解答 D 解析 由題幹「以淡水為主要傳教區」、「建有女學堂」,可知是馬偕 23.附表為基督宗教不同時期來臺宣教的比較,請問表中哪項敘述完全正確? 時期 17 世紀 19 世紀 (A)傳入背景 工業革命 臺灣開港通商 (B)教士人數 較多 較少 (C)宣教方式 研究平埔族語,以利傳教 提供教育、醫療及社會救助 (D)宣教對象 漢人及原住民 原住民 解答 C 24.道教提供的宗教服務中,設有紅頭司公跟烏頭道士等。前者以紅巾纏繞頭部,幫人祭改、安太歲等;後者通 常頭戴網巾金冠,兼行度生與度亡的齋醮。從以上的宗教服務中,可以推論出道教的哪一特點? (A)司公是 唯一的神職人員 (B)神職人員所行的儀式,具有安撫人心作用 (C)透過文字書寫,提升人民的識字率 (D) 融合佛教,以普渡眾生、立地成佛為宗旨 解答 B 解析 (A)非唯一 (C)無此特色 (D)無此宗旨 25.道教傳入臺灣後,大致呈穩定發展,直到某時期官方下令臺人把廳堂中祖先的牌位收起,改供奉某宗教的神 衹。之後更將寺廟中的神像請出焚毀,使道教發展一度受挫。請問這種現象最可能發生在下列何時? (A)1830 年代 (B)1880 年代 (C)1910 年代 (D)1930 年代 解答 D 解析 1930 年代日本推動皇民化運動,透過正廳改善、寺廟整理等政策,欲以神道教取代臺灣傳統信仰 26. 資料一:一位傳教士寫信向教會報告宣教成果:「某些地區,80%的居民接受了基督教教義,其中半數會閱讀 並使用羅馬拼音文字。」資料二:一位清代人的回憶:「原來我們沒有文字,傳教士來後幫我們創造一套文字, 這套文字在傳教士離開後,我們在土地契約上,繼續使用至少 150 年。」有關這兩則資料的解讀,下列何者 正確? (A)兩則資料和荷蘭傳教士在臺傳教有關 (B)兩則資料所指的傳教士是指天主教傳教士 (C)兩則資 料所指的文字是指岸里社語和文書 (D)「地區」和「我們」是指宜蘭的噶瑪蘭族 解答 A 解析 由題幹「其中半數會閱讀並使用羅馬拼音文字」,說明此為荷治時期基督新教傳教士為傳教所需編寫 的新港語 27. 「東螺、貓兒干間,有讀書識字之番,有能背誦毛詩者,口齒頗真;往來牌票,亦能句讀。」請問文中內容 呈現下列何種事實? (A)書院教育中資優原住民學習的表現 (B)原住民在義學中突出的表現 (C)原住民在 社學教育啟迪下的成果 (D)社學教育中,漢人和原住民互相學習研討的成效 解答 C 28. 附圖為小花撿到的紙條,上面記有一些關於臺灣文學發展的訊息,請問紙條所記 資訊應發生於下列哪一年代? (A)1930 年代 (B)1950~1960 年代 (C)1970~1980 年代 (D)1990 年代

(3)

108

學年度第

學期高中部

科目:

【歷史】

試題卷 (

共 4 頁)

適用班級:高一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 3 頁 / 共 4 頁】 解答 B 解析 1950 年代起,《文星》、《現代文學》引進西方現代文學理論與作品,重新定位臺灣的文學特質,以白 先勇與余光中為代表 29. 此時期臺灣因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發展,社會風氣遽變,加上外交的孤立,使臺灣文學轉而關注土地、人民的 生活,造就一股對臺灣本土描述的親切感。請問此時期的代表作家為下列何者? (A)連橫 (B)司馬中原 (C) 白先勇 (D)黃春明 解答 D 30. 「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恐怖喔~」是司馬中原在節目中的經典開場白,他除了有豐富的說鬼故事 經驗外,更曾在作品中講述北伐時期江湖俠士和北洋軍閥對抗的故事。關於其作品風格的呈現,應與下列哪 一敘述較有關聯? (A)政府大力推動具濃厚反共色彩的文學風格 (B)歐美文化伴隨著美援與留學生大舉進 入臺灣 (C)文學關注的焦點由個人的存在價值轉移到在地鄉土與社會底層 (D)透過多元角度描繪出對臺灣 族群、文化、生活與環境的情感記憶 解答 A 解析 由題幹「講述北伐時期江湖俠士和北洋軍閥對抗的故事」,可知是1950 年代反共懷鄉文學盛行時期, 當時政府大力推動反共文學 31. 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以《冷海情深》一書,傳達出原住民對自身傳統文化的認同及返鄉的甘苦。此書的 作者與題材,說明臺灣文學走向多元發展。請問有此轉變的原因,應與下列何者有關? (A)韓戰 (B)越戰 (C) 解嚴 (D)政黨輪替 解答 C 解析 1987 年解嚴後,長期以來被壓抑的各種社會議題,成為作家創作思考的來源 32. 某時期的臺灣,官方為統一思想而鼓吹「國語」教育,更廢除報刊的漢文欄位,欲將臺人塑造為忠心愛國的 臣民。請問此時期為下列何者? (A)19 世紀上半葉 (B)19 世紀下半葉 (C)20 世紀上半葉 (D)20 世紀下半 葉 解答 C 解析 1937 年,臺灣總督府開始推動皇民化政策,除推行國語(日語)運動,亦廢除報紙的漢文欄位 33. 有關臺灣新文學運動的描述,下列何者為是? (A)1911 年來臺的梁啟超說:「滄桑後,遺老無所適,相率以 詩自晦,所至有詩社」,即是描述其蓬勃發展的情形 (B)以詩的成就最高,優秀作品甚多 (C)楊逵的〈送報 伕〉、呂赫若的〈牛車〉都是鄉土文學與臺灣話文的鉅著 (D)張我軍在《臺灣民報》中攻擊舊文學,引發新舊 文學論戰 解答 D 解析 (A)是對臺灣傳統詩社的描述 (B)小說作品較多,且成就較高 (C)〈送報伕〉、〈牛車〉以日文創作 34. 〈送報伕〉描寫臺灣農民被強徵土地的悲劇:「父親拒絕賣地卻被毆傷致死,最後仍然失去土地,母親只得將 弟妹送人當養子,再用家中僅存的一點錢送長子到日本半工半讀。最後,母親以自殺來斷絕長子返回臺灣求 發展的念頭,然而長子在日本做送報伕,依舊被剝削。」請問此作品描寫的背景是下列何者? (A)臺灣人受 荷蘭人的壓榨 (B)清治時期,實施清丈土地的情形 (C)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人的剝削 (D)戰後,臺灣 人生活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 解答 C 解析 由題幹「臺灣農民被強徵土地」、「送長子到日本半工半讀」,說明此為描寫日本統治下人民生活的作 品 35. 清治臺灣,仕宦人家多修築園林以彰顯身分地位,因此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園林建築。有關仕紳及其園林的配 對,下列何者正確? (A)霧峰林家的吳園 (B)鄭用錫的潛園 (C)板橋林家的林本源園邸 (D)林占梅的北郭 園 解答 C 解析 (A)萊園 (B)北郭園 (D)潛園 36.她在日本學習現代舞,返臺後融合世界各地與臺灣的表演風格,成為臺灣現代舞的先驅,影響舞蹈界頗為深 遠,請問她是下列何者? (A)蔡瑞月 (B)謝雪紅 (C)郭雪湖 (D)楊麗花 解答 A 解析 (B)共產黨員 (C)男性畫家 (D)歌仔戲演員 37. 某時期,臺灣面臨外交危機,瓊瑤愛情小說被搬上大螢幕,電影背景多以客廳、舞廳及咖啡廳為主,又稱三 廳電影,是當時臺灣人民精神的依靠與對未來的浪漫情懷。請問三廳電影出現的年代應是下列何者? (A)1930 年代 (B)1950 年代 (C)1970 年代 (D)1990 年代 解答 C 解析 1970 年代臺灣遭遇外交危機,三廳電影因能撫慰人心而深受民眾喜愛 38.此時期的繪畫風格以膠彩畫最受歡迎,當時引進西洋美術,重視田野寫生、描繪南國臺灣的景緻,開啟臺灣 新美術運動。知識分子更自主興辦□,作為藝術交流的場域。請問文中的□是指下列何者? (A)五月畫會 (B) 臺灣美術展覽會 (C)東方畫會 (D)臺陽美展 解答 D 解析 由「膠彩畫」、「開啟臺灣新美術運動」,說明此為日治時期。另由「知識分子更自主興辦」,說明此 為臺陽美展 (B)總督府支持下成立 39.臺灣民間信仰風氣盛行,寺廟建築亦造詣頗深。關於寺廟建築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外觀採粵西建築 的造型 (B)兼具民眾信仰、生活與娛樂的中心 (C)為避免冒犯神明,故不得有其他生物圖騰 (D)建築只能 採單殿式的形式 解答 B 解析 (A)閩南 (C)常見有人物或獸類塑像 (D)另有三殿式、大殿居中式等 40. 某時期,臺灣年輕人捨棄之前喜愛的西洋流行音樂,並喊出「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唱自己的 歌」等口號,造就校園民歌的誕生。請問此風潮產生的背景應與下列何者有關? (A)美援停止 (B)《對華關 係白皮書》的發布 (C)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D)太平洋戰爭爆發 解答 C 解析 1970 年代,臺灣因遇外交困境,國內年輕人為尋求自我認同而發起校園民歌運動 41. 1980 年代,一批年輕導演拍攝《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等小成本作品,意外點燃「新電影」風潮。 此類電影多改編自臺灣作家小說,和鄉土文學相呼應,因此也被稱為「鄉土電影」。請問此類電影具有下列哪 一特色? (A)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常常時光錯置,讓人看不懂 (B)依生活情境所需使用國語或閩客方言 (C)愛情衝突和幸福美滿為兩大內容主軸 (D)拍攝目的為激勵愛國情操以團結內外 解答 B 解析 1980 年代,臺灣新浪潮電影崛起,影片中在地語言交雜,反映社會寫實面 ( C ) 1. 「祖宗設立某個官職,只不過是文學侍從,其職務至多止於在奏章上簽註處理的建議,呈請皇

(4)

108

學年度第

學期高中部

科目:

【歷史】

試題卷 (

共 4 頁)

適用班級:高一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 4 頁 / 共 4 頁】 帝裁決。這個官職獲得委任的權力,和前代宰相絕不相同,以不具實權之官職,卻攬權在手, 其勢必敗。」請問:此處所指的官職是指下列何者? (A)唐朝的中書令 (B)宋朝中書門下省 (C)明朝的內閣大學士 (D)清朝的軍機大臣 ( A ) 2. 某朝立國之初,記取前朝過度役使民力,導致人民叛亂而亡國的教訓,制度上雖承襲前朝架構, 卻在治國理念上做出修正,讓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並希望能求取集權與分權之間的平衡。請問: 「某朝」所指為何? (A)西漢 (B)西晉 (C)宋朝 (D)清朝 ( B ) 3. 從漢初的三公制、唐朝的三省制,到明清的內閣制,觀察其間皇權和相權的變化,下列何種說 法對兩者關係的理解較為正確? (A)皇權與相權始終處於平衡狀態,並無明顯消長 (B)大體而言,皇權漸長,三省制以後,相權不斷被削弱 (C)相權高漲,皇帝逐漸失去實權 (D)皇權雖有增長,但不影響相權的發展 ( D ) 4. 日本自三世紀大和國整併地方分裂勢力起,逐漸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請問:哪些 人曾在此一集權體制中處於權力頂點?①征夷大將軍;②兩班;③天皇;④地方世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 ( B ) 5.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越南曾多次被中國納入版圖,直至哪個時期才真正完成獨立建國? (A)吳朝 (B)丁朝 (C)陳朝 (D)阮朝 ( A ) 6. 捨棄租庸調法改採兩稅法,這個由實物為稅收過渡到繳納現錢的辦法,是中國賦役制度上的重 大轉折。請問:導致兩稅法最終取代租庸調法,成為歷史上新賦稅形態的主要原因為何? (A)均田制出現授田不足的困境 (B)是政府變法改革下的必然結果 (C)為配合府兵制的實施而做的調整 (D)是世族主導下的政策調整 ( B ) 7. 日本自古以來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據聞某座佛寺保有記錄兩地交流的文件,文件中記載有來 自中國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的船隻,滿載著貴重商品及儒家典籍,其中包括《史記》、《漢 書》、《三國志》各十部、《四書集注》百部。請問:此一文件記載的現象最早可能發生於哪 個朝代?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B ) 8. 清朝某位皇帝誇耀自己為國家組織做了有效的調整,使得軍、政等機關既不相統屬且彼此對 抗,大權總攬於皇帝手中。請問:這位皇帝是誰?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慶 ( C ) 9. 某一時期,周天子因財政困難,必須派遣大臣向諸侯要求金援。齊、晉兩國也經常派遣使臣朝 覲周天子,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原本與周天子關係最密切的魯國反而漸漸疏遠。這種現象最可 能的原因是: (A)周人滅商,始建國家,但基礎不穩 (B)西周末年,外族常入侵,政局惡化 (C)春秋時代,周王室衰微,霸主興起 (D)戰國時期,大國崛起,戰爭頗頻繁 106.學測 古時朝鮮社會將臣民分成兩班、中庶、良人與賤民四個階級。兩班屬於貴族階級,他 們最重要的職責是學習儒學,通過科舉成為官員,協助君王治理國家。兩班做為統治階級 的一分子,在教育上享有特權並得以壟斷官職。他們承擔教化百姓的責任,並憑藉著經濟 優勢和人脈關係,為自家子女的教育紮下良好且厚實的基礎,以確保能夠滿足統治體系的 需求,在政治上占一席之地。 但到了十八世紀,教育和身分之間的對應關係開始瓦解,多數兩班開始沒落,失 去在身分和經濟上所擁有的特權,其他階層開始通過商業或農業經營,聚集大量財富, 新的教育體制逐漸形成。 請問: 【綜合題 組】 ( C ) 1. 根據上文所述,兩班階級的形成,與下列何事直接相關? (A)豪強崛起 (B)政權自主 (C)儒教治國 (D)教育普及 2. 在教育制度方面,兩班家族享有特權並得以壟斷官職,他們通常透過何種方式確保其政治地位歷久不 衰? :為自家子女的教育紮下良好且厚實的基礎。 ( AB ) 3. 上列文本是從哪些角度分析兩班的衰微現象? (A)經濟 (B)教育 (C)軍事 (D)階級 (E)思想 D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為辦理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

這個部分是我最滿意的檔案資料,單元或學習任務完成時,我會 利用時間整理教學成果,並且及時寫下省思,這些省思有利於下

一、應考人如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於甄選前發現者,撤銷其應考資格;各甄選階段發現者,予以

一、應考人如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於甄選前發現者,撤銷其應考資格;各甄選階段發現者,予以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一) 工資按月給付,甲方每月給付乙方薪資為新台幣 24926 元(依臺中市政府 教育局規定之薪資為准,調整時亦同)。.

各縣市政府於提報自評資料時,下列四個考核項目權重為就業服務或就 業服務臺績效執行佔

各縣市政府於提報自評資料時,下列四個考核項目權重為就業服務或就 業服務臺績效執行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