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9-1-四技二專-國文試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99-1-四技二專-國文試題"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II002-1 國文. 一、選擇題 (一) 綜合測驗 1. 下列文句「 」內的字,何者是錯別字? (A)「墨」守成規,因循守舊 (B) 膽大心細,冒險「患」難 (C)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D) 垂涎三尺,大「快」朵頤 2. 下列文句「 」內字的讀音,何者正確? (A)「傴」僂提攜:ㄎㄡˋ (C) 相形見「絀」:ㄓㄨㄛˊ. (B) 句「讀」不知:ㄉㄨˊ (D)「悖」禮犯義:ㄅㄟˋ. 3. 下列文句中的「之」,何者意義與其他三者不同? (A) 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 (B) 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 (C)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D)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4. 下列文句「 」內的兩個詞,何者不屬於可代換的近義詞? (A) 從他的衣著打扮看來,應該不是「等閒/無足輕重」之輩 (B) 他總是不「理會/用心體會」旁人的勸告,經常惹是生非 (C) 這次球賽,大家都「不服/不甘接受」裁判的判決 (D) 世界博覽會上有許多「可觀/值得欣賞」的藝術創作 5. 閱讀下文,推斷最適合填入□□□□中的詞語依序為何? 甲、學習任何知識,都應該□□□□、循序漸進。 乙、現代人喜歡使用導航系統,以為□□□□就能到達目的地,沒想到卻時常被誤導而迷路。 (A) 按圖索驥/按甲休兵 (B) 按部就班/按兵不動 (C) 按圖索驥/按兵不動 (D) 按部就班/按圖索驥 6. 下列文句,何者明顯有詞語冗贅的情形? (A) 經過多年的愛情長跑,他們終於總算結為夫妻 (B) 窗外大雨滂沱,路人都淋成落湯雞 (C) 室內的光線隨著天色緩緩移動,展現不同的美 (D) 雙方經過四十分鐘的纏鬥,總算分出勝負 7. 新聞報導除講求精確客觀外,措辭亦應妥切得體。下列報導,何者最符合上述的要求? (A) 母親節即將來臨,不少民眾為了討好母親,紛紛上網選購禮品 (B) 本期樂透彩頭獎五億元,由屏東縣一位貨車司機獨得,不料他卻捐出五百萬給屏東縣政府 作為公益基金 (C) 由於汽車數量爆增,大陸某些城市不得不改變上下班時間,以紓解越來越嚴重的交通擁堵 (D) 黃姓女子騎車與小貨車擦撞,由於傷勢嚴重,幾乎失去生命跡象,幸好經過截肢手術後, 幸運的保住了性命 8. 閱讀下文,推斷「為了夢想」一句應填入何處,可使全文最為通順? 甲 年輕人有許多彩色的夢,他們活在夢想與現實的交替中。 乙 他們努力耕耘;而當夢想 成為現實, 丙 卻又開始做一個新的夢。 丁 這不斷的替換、轉變使他們有時候會分不清夢 想和現實。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共7頁. 第 1 頁.

(2) II002-1 國文. 9. 下列文句「 」內的解釋,何者不正確? (A) 「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牆東的狗向西面吠叫,形容親族情疏,有如陌路 (B) 「觥籌交錯」,起坐而諠譁者,眾賓懽也:酒杯、酒籌交互錯雜,形容暢飲盡歡 (C)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認為向他人拜師學習是可恥的一件事 (D)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從小兩人就沒有嫌隙猜疑 10. 閱讀下文,推斷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說「得為眾人而已邪?」的意涵為何?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 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 人而已邪?」 (王安石〈傷仲永〉) (A) 我們不可能像仲永一般,所以宜安份守己,不必妄想成為天才 (B) 天才往往是靠學習而成就出來的,所以應勤於學習 (C) 我們即使學習,也只能成為一般人,何況是不學 (D) 我們的資質或許不如仲永,但只要努力學習,就會成為天才 11. 閱讀下文,推斷蹇叔勸秦穆公不要出兵攻打鄭國的原因為何? (秦)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 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左傳.蹇叔哭師〉) (A) 秦國士兵已經非常疲累,以致無法戰鬥 (B) 鄭國派來的間諜一定會回去密報秦國進攻的消息 (C) 秦國距離鄭國太過遙遠,長途跋涉去打仗,勝算不大 (D) 秦國沒有必要勞師動眾去攻打小國 12. 閱讀下文,推斷為何蘇軾能在遊松風亭的途中,突然轉換心境? 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私欲就床止息。仰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如何到得。良久忽曰: 「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心若掛勾之魚,忽得解脫。 (蘇軾〈記游松風亭〉) (A) 領悟隨遇而安的道理 (B) 體認到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C) 相信自己一定會到達目的地 (D) 感到進退兩難 13.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讀書求學的層次。下列何者所描述的 對象也具有層次關係? (A)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B)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D)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壯無疾者乎?愛天下者,有如君之愛身者乎 內的文句為何? 14. 閱讀下文,推斷最適合填入 小時候,就常聽長輩教訓我們說:「你不能『吃一、挾二、想三、怕四』!」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嘴巴吃著一塊肉,筷子也挾著第二塊肉,心裡又想著盤中的第三塊肉,同時又怕第四塊肉被 別人挾走!的確,有時候人「很貪」,貪到想把什麼都「弄到手」,但是,結果卻是什麼都「失掉 了」。所以,古人說:「 」 (戴晨志〈幽默加油站〉) (A) 鳥飛於上,其慾在下,故死於網;魚潛於下,其慾在上,故死於鉤 (B)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C)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D) 君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 2 頁. 共7頁.

(3) II002-1 國文. 15. 下列是一篇中間拆散的短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由於客人少,這家咖啡店每天只預備個位數的貝果, 甲、但是我總覺得鹹貝果才是真正猶太貝果 乙、帶甜味的大約四五枚 丙、帶鹹味的只有兩三枚 丁、女生大多偏愛甜貝果 (張系國〈亂世貝果〉) (A) 丁乙丙甲 (B) 乙丁丙甲 (C) 丁甲乙丙 (D) 乙丙丁甲 16. 下列「 」內的文句,何者沒有謙虛的語氣? (A) 二十「忝」功名,聞喜宴獨不戴花 (B)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 (C)「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D)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17. 韓愈〈師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故意將上下兩句的詞語順序對調, 安排得參差不齊,以增加文章變化的美感。下列文句何者也使用相同的造句方式? (A) 山猿谷鳥,哀鳴啾啾 (B)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C)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D)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18. 閱讀下詩,推斷其所歌詠的歷史場景與人物為何? 他們可以囚禁你的身/卻不能囚禁你的心/你的靈魂/他們可以殺你的身/砍你的頭/卻不能偃 息你的浩然正氣/於是,你可以在圍觀的眼淚下/從容遊市/在滿城的嗟嘆中/意氣昂揚 (向明〈先知的召喚〉) (A) 憂憤投江的屈原 (B) 盡忠報國的岳飛 (C) 出師未捷的諸葛亮 (D) 從容就義的文天祥 19. 下列哪一個教育措施最不可能為孔子所主張? (A) 學校應該推動校園有禮運動,培養學生彬彬有禮的氣質 (B) 老師應該隨順學生的本性發展而不加干涉,讓學校充滿自由氣息 (C) 講求五育並重的教學,而不是一味填鴨,單方面追求智育的發展 (D) 希望學生能舉一反三,應該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老師不宜過度指導 20. 閱讀下文,選出符合下列條件的作家: 作品師承《紅樓夢》、《金瓶梅》傳統,具古典美感,尤擅於描繪都市男女的情感糾葛,細膩刻劃 小說人物的心靈世界。著有《傾城之戀》、《半生緣》等作品。 (A) 琦君 (B) 簡媜 (C) 張愛玲 (D) 龍應台. (二) 篇章閱讀測驗 ▲ 閱讀下文,回答第 21-23 題 (魏)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趙寇至,且入界」。魏王釋博,欲召大臣謀。公子止 王曰:「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復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頃,復從北方來傳言曰:「趙王 獵耳,非為寇也。」魏王大驚,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趙王陰事者,趙 王所為,客輒以報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註:博:下棋;舉烽:點燃烽火,發出警報. 共7頁. 第 3 頁.

(4) II002-1 國文. 21. 上文中「趙王田獵耳,非為寇也」的意義為何? (A) 趙王只是來刺探軍情,並非攻打我國 (B) 趙王只是遊獵,並非要攻打我國 (C) 趙國的匪寇逃亡至我國,趙王請求捉拿人犯 (D) 趙王已經派兵捉拿趙國的匪寇 22. 對於魏公子能夠充分掌握消息管道,魏王有何反應? (A) 非常敬佩魏公子的賢能,希望和他商議政事 (B) 非常敬畏魏公子的賢能,羞於在他面前討論國家大事 (C) 畏懼魏公子的能力,不敢讓他參與政事 (D) 害怕魏公子與外國勾結,暗中派刺客殺害他 23. 依上文推測,魏公子應該具有什麼樣的長處? (A) 懂得揣測長官的心理,臨機應變 (B) 擁有傑出的外交手腕,能促進國際和平 (C) 能夠禮賢下士,由此獲得門客的幫助 (D) 臨危不亂,即使遭遇生命危險也能處變不驚 ▲ 閱讀下文,回答第 24-26 題 中國人是全世界善吃的民族。普通人家,客人一到,男主人即上街辦吃場,女主人即入廚羅酒 漿,客人則坐在客堂裡口嗑瓜子,耳聽碗盞刀俎的聲響,等候吃飯。吃完了飯,大事已畢,客人拔 起步來說「叨擾」,主人說「沒有什麼好的待你」,有的還要苦留:「吃了點心去」,「吃了夜飯去」。 遇到婚喪,慶弔只是虛文,果腹倒是實在。排場大的大吃七日五日,小的大吃三日一日。早 飯、午飯、點心、夜飯、夜點心,吃了一頓又一頓,吃得來不亦樂乎,真是 。 過年了,輪流吃年飯,送食物。新年了,彼此拜來拜去,講吃局。端午要吃,中秋要吃,生日 要吃,朋友相會要吃,相別要吃。只要取得出名詞,就非吃不可,而且一吃就了事,此外不必有別 的什麼。 (夏丏尊〈談吃〉) 24. 由上文推測,為什麼作者說「中國人是最善吃的民族」? (A) 每件事都可以作為吃飯的名堂 (B) 中國新年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C) 中國人最擅長烹調食物 (D) 中國人最喜歡請朋友吃飯 25. 文中說吃完了飯,有的主人會留客人「吃了點心去」,「吃了夜飯去」。下列選項中,哪一個不能 代表這種習俗的意義? (A) 表現主人對客人殷勤款待 (B) 表現主人和客人感情甚篤 (C) 表現主人客套性的禮貌 (D) 表現主人家境非常富裕 26. 由上下文推測,上文中 (A)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C)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的部分,應填入下列哪一句? (B) 酒可為池,肉可成林 (D) 敬酒不吃吃罰酒. ▲ 閱讀下文,回答第 27-29 題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 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劉義慶〈世說新語.庾公乘馬有 的盧〉) 註:的盧:馬名。從額頭到嘴部皆白色的馬,稱為的盧。傳說是凶馬,騎乘的人將招致橫禍。的,音ㄉㄧˋ。. 27. 庾公說:「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這句話的意思和下列哪一句相同? (A)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B) 子不語怪、力、亂、神 (C)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D)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 4 頁. 共7頁.

(5) II002-1 國文. 28. 由上文推測,庾公應該會如何處置的盧馬? (A) 把馬留在身邊,避免他人騎乘 (C) 請孫叔敖幫他殺馬,永絕後患. (B) 把馬賣出去,以免招來橫禍 (D) 仿效孫叔敖,把馬傳承給後代子孫. 29. 讀完上文,可以推知本文應該收錄在《世說新語》的哪一篇? (A) 言語 (B) 德行 (C) 雅量. (D) 識鑒. ▲ 閱讀下文,回答第 30-32 題 我的成長經歷台灣社會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小時候家教嚴格,不太有機會發言,父母總覺得 小孩子一開口就會講錯話。記得過年時,家裡有許多禁忌,許多字眼不能講,例如「死」或是死的 同音字。每到臘月,母親就會對我耳提面命。奇怪的是,平常也不太說這些字的,可是一到這個時 節就會脫口而出,受到處罰。後來,母親也沒辦法,只好拿張紅紙條貼在牆上,上面寫著:「童言無 忌」,不管說什麼都沒有關係了。 那個時候,要說出心事或表達出某些語言,受到很多約束。於是我與文學結了很深的緣。有時 候會去讀一本文學作品,與作品中的角色對話或者獨白,那種感覺是孤獨的,但那種孤獨感,深為 此刻的我所懷念,原因是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 現在資訊愈來愈發達了,而且流通得非常快。除了電話以外,還有答錄機、簡訊、傳真機、 e-mail 等聯絡方式——每次旅行回來打開電子信箱,往往得先殺掉大多數的垃圾信件後,才能開始 「讀信」。 然而,整個社會卻愈來愈孤獨了。 感覺到社會的孤獨感約莫是在這幾年。不論是打開電視或收聽廣播,到處都是 call in 節目。那 個沉默的年代已不存在,每個人都在表達意見,但在一片 call in 聲中,我卻感覺到現代人加倍的孤 獨感。尤其在 call in 的過程中,因為時間限制,往往只有幾十秒鐘,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 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我忽然很想問問那個被打斷的聽眾的電話,我想打給他,聽他把話說完。其實,在那樣的情況 下,主持人也會很慌。於是到最後,連 call in 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直接以選擇的方式:贊成或不 贊成,然後在螢幕上,看到兩邊的數字一直跳動一直跳動…… 我想談的就是這樣子的孤獨感。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 裡的話丟出去,卻無法和自己對談。 (節選自蔣勳〈孤獨六講〉) 30. 上文的主旨在敘寫什麼? (A) 台灣是愈來愈孤獨的社會 (B) 文學作品中,孤獨意象的經營 (C) 生命存在的本質就是絕對的孤獨 (D) call in 節目與科技發展造成人際之間的疏離 31. 依據上文,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把話講完。」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A) 每個人的自我意識都很強烈,都想表現自我,而不願傾聽他人的心聲 (B) 身處科技時代,人與人的交往,往往只有幾十秒鐘的自我表達時間 (C) 人類無法面對深層的自己,只是靠說話來逃避內心的空虛 (D) 政治對立造成人心的撕裂,彼此無法忍受對方的立場 32. 有關本文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是作者的看法? (A) 現代人愈來愈缺少與文學作品中的角色對話或獨白的機會,因而人心益發荒涼孤獨 (B) 科技與資訊愈發達,人與人之間見面的機會卻愈減少,虛擬交往取代實際的互動,因而社 會更加孤獨 (C) 媒體自由化,意見表達卻被化約為贊成與反對的兩個數量,抹殺其間的豐富內容,所以備 顯現代人的孤獨 (D) 作者小時候的家教嚴格、禁忌很多,但禁忌與處罰並未帶給作者太多不愉快的心理壓力, 因為作者投身於文學世界. 共7頁. 第 5 頁.

(6) II002-1 國文. ▲ 閱讀下文,回答第 33-35 題 就我對「哲學」這個詞的理解,它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學問。一方面它和神學一 樣,包含著對於那些迄今為止,仍為人類「確切的知識」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揣測;但另一方面, 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無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信仰的權威。我 是這樣主張的:一切「確切的知識」都屬於科學;而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都屬 於神學。但是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還有一片受到雙方攻擊的無人之域;這片無人之域就是哲學。 一切被思辯的心靈所感到興趣的問題,幾乎都是科學所不能回答的;而神學家們的信心百倍的答 案,也已不再像它們在過去的世紀裏那麼令人信服了。世界是分為精神(心)和物質(物)的嗎? 如果是這樣,那麼心是什麼?物又是什麼?心是從屬於物的嗎?還是心具有獨立的能力呢?宇宙有 沒有任何的統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著某一個目標演進的呢?究竟有沒有「自然規律」的存 在呢?還是我們相信「自然規律」僅僅是出於我們天生喜好秩序?人是不是如天文學家所看到的那 種樣子,是一小塊不純粹的碳水化合物,軟弱無能地在一個渺小而又不重要的星球上爬行著?或者 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樣卓越?也許人類同時兩者兼具?有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而另一 種是卑賤的呢?還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屬虛幻無謂?假如有一種生活方式是高貴的,它所包含的內 容又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夠實現它呢?「善」,為了能夠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須是永恆的嗎?或者 說,即使宇宙是堅定不移地趨向於死亡,「善」還是值得加以追求?究竟有沒有「智慧」這樣一種東 西存在?還是看來好像是「智慧」的東西,其實只是愚蠢的不斷改良呢?對於這些問題,在實驗室 裏是找不到答案的。各派神學都曾宣稱能夠做出極其確切的回答,但正是他們的這種「確切性」,才 迫使近代人抱著懷疑去觀察他們。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而不是對於它們的解答,就是哲學的任務 了。 (改寫自羅素〈西方哲學史〉) 33. 閱讀本文,關於「哲學」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 一方面哲學和神學一樣,研究人類理性所不能了解的事物,因而充滿了揣測 (B) 一方面哲學像科學一樣,以人類理性來研究問題,因而排斥各種權威 (C) 哲學的領域介乎科學與神學之間,為追求確切的知識,反對教條權威 (D) 哲學的問題,不是像科學家一般,透過研究就能精準歸納出來的 34. 依本文的標準,試判斷下列何者屬於「哲學」的研究範疇? (A) 人類身體的組織結構 (B) 上帝創造世界的歷程 (C) 人在宇宙的存在地位 (D) 宇宙星體的演化歷程 35. 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錯誤? (A) 「宇宙有沒有任何的統一性或者目的呢?它是不是朝著某一個目標演進的呢?」本段表明 哲學在探討宇宙演變的事實,而非探問宇宙存在的意義 (B) 「人是不是如天文學家所看到的那種樣子,是一小塊不純粹的碳水化合物,軟弱無能地在 一個渺小而又不重要的星球上爬行著?或者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樣卓越?」本段表明 哲學在探討人類生命的價值問題 (C) 「『善』,為了能夠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須是永恆的嗎?或者說,即使宇宙是堅定不移地趨 向於死亡,『善』還是值得加以追求?」本段表明哲學在探討善是否具備普遍必然性?還是 只具備相對性 (D) 「究竟有沒有『智慧』這樣一種東西存在?還是看來仿佛是『智慧』的東西,其實只是愚 蠢的不斷改良呢?」本段表明哲學在探討智慧是否具有絕對性、權威性. 第 6 頁. 共7頁.

(7) II002-1 國文. ▲ 閱讀下文,回答第 36-38 題 在我們醒著的時候,眼睛有 80%的時間專注在某個物體上,稱做「凝視」(fixation)。但在凝視 時,眼球仍會不自主地上下跳動與左右搖動,而這種非主動運動裡幅度最大的一類,叫做「微顫 動」(micro-saccade) 一般而言,靜止的物體並不會造成威脅,因此動物的腦子(包括視覺系統),不會演化出注意靜 止物體的機制。青蛙是個極致的例子,牠們對停在牆上不動的蒼蠅是視而不見的。對於這個現象, 1860 年德國醫生赫姆霍茲(Hermann von Helmholtz)提出的假說是:沒有變化的刺激會造成神經適 應;也就是說,視覺神經元會調整其輸出,而逐漸停止反應。人類的神經元對單調不變的事物,也 同樣會產生適應,但因為人類的眼球會進行不自主的運動,可將整個視野的影像在視網膜上移動, 促使視神經反應,以對抗神經適應現象,如此一來,也就避免了靜止物體從視線中逐漸消失。 另外,眼球的微顫動也協助神經科學家解開了人腦如何把視覺的世界,轉換成意識知覺所使用 的編碼。目前我們相信,這些細微的運動驅動了人類大部份的知覺,甚至還可能指出我們隱密的心 思在想些什麼。就算是我們的目光正朝向別處,微顫動也洩露了我們隱藏的思緒及想望。 (改寫自 Susana Martinez-Conde、Stephen L. Macknik 著,潘震澤譯〈科學人.跳動的靈魂之窗〉) 36. 關於眼睛的「凝視」和「微顫動」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凝視」是目光固定不動,「微顫動」是眼球上下左右的顫動 (B)「凝視」是主動的動作,「微顫動」是眼球不由自主的運動 (C) 當我們「凝視」時,眼球完全靜止不動 (D) 即使在「凝視」的時候,我們的眼球還是會進行「微顫動」 37. 本文提出青蛙的例子,應該是什麼用意? (A) 凸顯人類眼球顫動的功能 (B) 凸顯人類在生物學上的高等地位 (C) 顯示人類的視覺系統還不能像其它動物一樣靈活 (D) 增加讀者在生物演化方面的專業知識 38. 甲、避免靜止物體從視線中逐漸消失 乙、對眼前單調不變的事物產生適應 丙、驅動人類大部份的意識知覺 丁、使眼睛能夠專注在某個物體上 本文認為眼球微顫動的作用,主要是以上哪兩個? (A) 甲乙 (B) 甲丁 (C) 乙丙 (D) 甲丙. 二、寫作測驗 閱讀下列故事,從故事全貌推想它的啟示,再依框線內的指示進行寫作。 將故事所給予的啟示,結合你的生活體驗,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不必訂題目 三個年輕的工人正在砌一堵牆。 有人走過來問他們:「你們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有氣沒力地說:「你沒看見嗎?我們在砌牆。」 第二個工人笑容滿面地說:「我們在蓋一棟大樓!」 第三個工人眼光散發神采,一本正經地說:「我們在建設一座新市鎮!」 十年過去了…… 第一個工人仍然在砌牆 第二個人則坐在辦公大樓裡畫圖紙──他已經成了一位工程師 而第三個人,則是前面兩人的老闆。 (改寫自高彩鳳編著〈企業拓展培訓全案〉). 共7頁. 第 7 頁.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面對國文這個科目,需破除以往熟讀 課本 ,就能考好的觀念。國文模擬考大部分的 考題都是 閱讀題 ,注重閱讀能力及理解而非國學常識 ( 佔極少數 )

 眼睛是心靈之窗,心靈是眼神之源。在眼球後方 感光靈敏的角膜含有 1.37 億個細胞,將收到的信 息傳送至腦部。這些感光細胞,在任何時間均可 同時處理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1.1.3 檢視分三個階段 。 在過去第一、第二階段 (即由1999年 1月至2000年

• 當我們在歸類一個問題為 問題時,等於不在乎他的複雜度是 還是 之類的,只要是多項式時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