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存齋隨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存齋隨筆"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存齋隨筆

作者:熊十力 出版社:鵝湖出版社 導讀 《存齋隨筆》是熊十力先生的最後一部著作,一九六三年完成之後,一九六 六年他遭遇到文化大革命,面臨慘烈的批鬥,而讓熊十力瀕於精神崩潰,是他無 時不喃喃自語的「中國文化要亡了」之深憂,一九六八年歲病逝於上海。在寫這 部書的時候,不僅他的身體已經衰病,心境也常陷入孤危,但書中流露心靈主體 的自信與自強,透過對佛家空性的辯析議論,凸顯儒家良知的剛健自主,格外透 顯出熊十力先生與生命人格合而為一的學思信仰。 熊十力是湖北黃岡人,少年隨著父親學習四書五經,十七歲時面對清朝末年 列強環伺割據中國的處境,深感國族變局,於是投入創建民國的革命運動,1911 年辛亥武昌首義成功,赴武昌任湖北都督府參謀,但在年三十歲的時候,「因奔 走西南,念黨人競權爭利,革命終無善果,又目擊萬里朱殷,時或獨自登高,蒼 茫望天,淚盈盈雨下」,他感受到整個民族陷入意義的危機,雖然民國創立但人 心紛亂無主,於是棄政從學,1920 年投入支那內學院歐陽竟無的門下,學習佛 家的唯識學,1922 年至北大任教。熊先生深研佛家唯識學數載,看到佛教思想 的限制,乃轉進中國的五經思想,並深契易經,於是 1932 年出版了生平第一部 重要著作《新唯識論》文言本,1944 年出版語體文本,重要著作還有《中國歷 史講話》、《讀經示要》、《原儒》、《體用論》、《乾坤衍》等。 熊十力先生不同於當時留學歐美後返國整理中國傳統思想的學者,他既沒有 出過國,也未曾上過大學,但卻是第一個以系統性的哲學語言對中國思想傳統提 出根源性的探問,從而開啟了中國思想在西潮為主的現代化社會中顯發其意義與 價值的可能。五四運動以來全盤西化的學術走向,讓中國文化頓失自信,整個民 族心靈也陷入主體危機,熊十力從個人生命意義的探索,重溯傳統經典,呼應時 代課題、思索文化困境,開啟出深植於中國文化根源的哲學路徑,之後牟宗三、

(2)

唐君毅乃緣此發展出新儒家的學風。 熊十力先生晚年的這部《存齋隨筆》,並非有系統性的哲學思惟,反而是有 感而發、信手寫出的文字,其一生與時代遭遇、生命處境相通貫的學思,最後歸 根於儒家的「仁心」,他說:「吾人與萬物痛養相關之幾、動乎不容已者,是為感。」 「吾人內部生活含藏固有生生不已、健健不息之源。涵養之而加深遠,擴大之而 益充盛,是為存。惟存也,故能感萬物之痛養。」所以將居室命名為「存齋」。 雖然這本書是隨時隨機而寫,但可以看作是熊十力由佛學轉成儒家心性、從心靈 自覺確立中國文化主體的思想總結。書中有很大的部份是議論佛家的緣起性空, 佛家的解脫思想的立基點,乃在於視宇宙為一無明的、迷闇的勢力,但熊十力認 為無明的妄執之心是後起的,只有本來的心才是絕對的、真實的。而所謂絕對與 真實並不是凝然堅住的心體與萬物相對,而是擺離了意識的染執與障蔽,直見意 識的透明與覺照。熊十力由此提出體用不二的哲學思想,他用大海與眾漚來進行 比喻,大海即顯現為眾漚,人的真實存有不在超越的時空、往生後的淨土,只在 當前世界,良知的發用當下即是個人與全體的相融一體。「體用合一」的思考遍 及熊十力的所有著作,這個思考不僅確立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根本,同時進入現代 化的哲學語彙中,它同時也成為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展開對話與會通的重要通 道。 這本《存齋隨筆》由熊十力先生的家屬交付鵝湖出版社出版,書中保留原來 的手稿字跡,在文句行氣之間,尤能感受到哲人的氣息。 【傅正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第二項係參照原優存辦法第二條第二 項規定,明定於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

24 南懷瑾《禪宗與道家》,《南懷瑾著作珍藏本》卷 4,頁 48,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一版。. 25

隨身碟是一種攜帶方便的電腦儲存裝置。若浩南有一個容量為 8GB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舉例: 中一以隨筆一作前測診斷,發現 學生的描寫多欠具體清晰.

一九八八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十六屆大會由美國西來寺主辦,星雲大師在一九八六

個晚上的打齋法事儀式,約只需四小時便完成。道⼠陳鈞告訴筆者,有些

印尼人信奉伊斯 蘭教 ( 回教 ) , 每年伊斯蘭教九 月 是齋戒月,教徒 在三十日內,由 日出到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