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能源安全治理與歐盟─俄羅斯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能源安全治理與歐盟─俄羅斯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姜家雄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能源安全治理與歐盟─俄羅斯關係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研究生:邱意晴 中華民國 104 年 8 月. v.

(2) 謝辭 這篇論文的完成,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姜家雄老師。謝謝姜老師總是仔 細地閱讀與修改我的文章,無論是論文的內容架構或是書寫文句的流暢程度, 老師莫不給予極具價值的建議與修正,使我獲益良多,而對於我論文寫作的緩 慢進度,更是給予極大的包容與支持,使這篇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其次感謝我 的兩位口試委員:盧業中老師與郭秋慶老師,謝謝兩位老師百忙之中參與口試 並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三位老師深厚的學術底蘊與對學生的關懷,讓我有機 會一瞥學術研究應有的嚴謹與熱忱,並鼓舞我在知識學習這條路上持續前進,. 政 治 大 由衷的喜悅與滿足。在如此幸運而豐富的學習環境中,這篇論文若有任何未盡 立 時時砥礪自己、提醒自己莫忘伴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回答問題」而來,. ‧ 國. 學. 之處,必定是我的疏忽與努力不足。. 就讀碩士班的這三年,我有幸與許多老師學習,無論是在課程研究或是助. ‧. 理工作上,老師們均給予細心的指導與鼓勵,更是從老師身上學習到做人處事. Nat. sit. y. 的態度與精神,徜徉於這樣的學習環境實是最大的幸運。此外,我亦十分感謝. n. al. er. io. 外交學系系辦公室在行政事務上的協助,特別是湘縈助教總是不厭其煩地提醒. i n U. v. 相關時限與注意事項,協助處理各種問題,就此真的十分謝謝助教的貼心與幫 忙。. Ch. engchi. 撰寫論文的這段期間絕非一帆風順,但很幸運地有一群好友的支持與鼓 勵,低潮過後總能雨過天青。謝謝高中摯友一直以來的陪伴,走向不同領域的 我們總還是能在每一次的聚會中,找回十年前初識的純真與對未來的熱切嚮往 而勇往直前。謝謝在外交系認識的每一位朋友以及研究室的夥伴們,與你們一 起走過讀書、考試、論文的歷練,是非常美好的一段記憶,希望未來的我們都 能繼續努力、築夢踏實。 校園以外,謝謝父母親總是為家中三個小孩撐住一片天,讓我們在溫暖的 環境中成長、學習,相信我們的努力而給予我們發揮自我的空間;今天我能夠.

(3) 完成碩士班的學業,都必須謝謝父母的信賴與支持。謝謝弟弟、妹妹,你們是 我最親愛的家人與朋友,長期包容我的焦躁與緊張;因為你們,每次回家後總 是可以重拾歡笑與信心。謝謝你們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最後,謝謝王正。謝謝你在研究所生活最後這幾個月的陪伴與支持,你總 是溫暖而堅定站在身旁,與我一起走過那些寫作掙扎與焦慮不安,讓我相信自 己可以是一個更好的人。. 立. 邱意晴 謹誌. 政 治 大. 2015 年 8 月.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摘要 本論文主要研究歐盟的能源安全問題以及歐盟與俄羅斯的能源關係,並特 別探討歐盟與俄羅斯之間能源安全治理機制的內涵與影響。在能源安全上,歐 盟與俄羅斯為彼此重要的能源貿易夥伴,歐盟自俄羅斯進口能源以補足其內部 能源生產的不足,俄羅斯則向歐盟出口能源以賺取收益。歐盟與俄羅斯均獲利 於雙邊的能源貿易關係,但基於雙方不同的進、出口國身分,歐盟與俄羅斯各 自有其能源安全考量與相應之能源政策。上述差異使歐盟與俄羅斯的能源關係 呈現既合作又衝突的樣貌,僅從單一面向並不足以解釋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能 源關係。. 立. 政 治 大. 在歐盟與俄羅斯各自能源安全考量與政策的基礎上,本論文進一步討論雙. ‧ 國. 學. 邊能源安全治理機制安排,以及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爭端。2000 年,歐盟 與俄羅斯建立「歐俄能源對話」(EU-Russia Energy Dialogue),處理雙邊的能源. ‧. 安全問題與促進能源事務合作。但後續 2006 年與 2009 年兩次俄羅斯與烏克蘭. Nat. sit. y. 的天然氣爭端,以及 2012 年歐盟執委會展開對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的. n. al. er. io. 反壟斷調查,顯示歐盟與俄羅斯在能源運輸過境與能源市場規則等議題上時有 衝突,能源安全治理機制仍有改進空間。.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治理、歐洲聯盟、俄羅斯、歐俄能源安全對話.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檢閱..................................................................................................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2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3 第二章 歐盟的能源安全............................................................................................ 15 第一節 歐盟的能源安全問題............................................................................ 15 第二節 歐盟內部能源政策發展........................................................................ 33 第三節 歐盟對外能源政策發展........................................................................ 44 第三章 歐俄能源關係................................................................................................ 52 第一節 歐盟:能源進口需求............................................................................ 52 第二節 俄羅斯:能源出口................................................................................ 60 第三節 歐俄能源市場........................................................................................ 71 第四章 歐俄能源安全治理........................................................................................ 76 第一節 歐俄能源安全治理:運作背景............................................................ 76 第二節 歐俄能源安全治理:「歐俄能源對話」.............................................. 8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三節 歐俄能源安全治理:對參與者的影響................................................ 94 第五章 能源安全治理下的歐俄關係...................................................................... 101 第一節 歐俄關係中的能源議題...................................................................... 101 第二節 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 106 第三節 能源市場的自由化.............................................................................. 116 第六章 結論.............................................................................................................. 124 附錄............................................................................................................................ 131 參考文獻.................................................................................................................... 132. Ch. engchi. i n U. v.

(6) 圖目錄 圖 2- 1:歐盟能源消費總量:能源組合(2013 年)................................................... 22 圖 2- 2:歐盟能源消費總量(能源組合,1990 年至 2013 年)................................. 22 圖 2- 3:歐盟能源生產趨勢(2003 年至 2013 年)..................................................... 25 圖 2- 4:歐盟各會員國能源進口依賴度(2013 年)................................................... 26 圖 2- 5:歐俄能源運輸管線分布 .............................................................................. 30 圖 2- 6:北溪、納布科、南溪天然氣管線計畫路線 .............................................. 31 圖 2- 7:歐俄天然氣管線運輸情況與可運輸量 ...................................................... 32 圖 2- 8: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線路線 .................................................................. 33 圖 3- 1:歐盟各會員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 .............................................. 5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表目錄 表 2- 1:歐盟能源消費總量(1990 年至 2013 年)..................................................... 21 表 2- 2:石油、天然氣占歐盟能源組合比例(1990-2012 年) ................................. 23 表 2- 3:歐盟能源生產(2003 年與 2013 年)............................................................. 24 表 2- 4:歐盟能源進口依賴度(2003 年至 2013 年)................................................. 26 表 2- 5:歐盟主要能源進口來源(2003 年至 2013 年)............................................. 27 表 3- 1:俄羅斯石油蘊藏與生產量(2010 年至 2014 年)......................................... 62 表 3- 2:俄羅斯天然氣蘊藏與生產量(2010 年至 2014 年)..................................... 62 表 3- 3:俄羅斯煤礦蘊藏與生產量(2010 年至 2014 年)......................................... 63 表 5- 1: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平均天然氣進口價格 ............................................ 110 表 5- 2:2009 年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重要事件表 ................................... 1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定義,能源安全 (energy security)係指「得以可負擔的價格,不受干擾的使用能源」,又可區分為 長期和短期的能源安全。1長期能源安全包含符合經濟發展與環境需求的能源供 應相關之投資項目,短期能源安全則注重迅速回應能源市場供需改變的能力。. 政 治 大. 能源安全係指一個國家及其大部分的民眾、企業在可預見的未來得以合理的價. 立. 格,享有充足的能源,免除能源供應中斷的重大風險。2. ‧ 國. 學.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以下簡稱「歐盟」)對能源進口的依賴為歐. ‧. 盟能源安全的一個重要面向。依據歐盟 2012 年的統計資料,石油(含其相關製 品)和天然氣為歐盟重要的能源來源:二者在歐盟 28 個成員國占總能源消耗量. y. Nat. io. sit. 的百分之五十七〈石油:百分之三十四、天然氣:百分之二十三〉。其次,歐盟. n. al. er. 相當仰賴能源的進口:其總燃料約百分之五十三仰賴進口,其中石油(含其相關. Ch. i n U. v. 製品)仰賴進口的程度約百分之八十六,天然氣仰賴進口的程度則約百分之六十. engchi. 六。最後,就其進口來源而言:俄羅斯為歐盟原油與天然氣的最大進口國,歐 盟百分之三十四的原油與百分三十二的天然氣皆來自俄羅斯;第二大能源進口 來源則為挪威〈原油進口佔百分之十一、天然氣進口佔百分之三十一〉。3此份 統計資料顯示歐盟主要的能源來源為石油和天然氣,且高度仰賴自歐盟以外國 家進口能源,其中俄羅斯為歐盟最重要的能源貿易夥伴,對歐盟的能源安全有.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http://www.iea.org/topics/energysecurity/ (檢閱日 期:2013 年 12 月 10 日) 2 Barry Barton, Catherine Redgwell, Anita Rønne, and Donald N. Zillman (eds.) Energy Security: Managing Risk in a Dynamic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 5. 3 European Commission, EU Energy in Figures: Statistical Pocketbook 2014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4), pp. 13-5. 1 1.

(9) 重要意義。 俄羅斯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產與出口國。依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所出版之 The World Factbook,在 2013 年,俄羅斯是世 界上第三大的原油生產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並為第二大原油出口 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亦為世界上第二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僅次於 美國,並為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且天然氣存量為世界第一。4是故,隨著國際 能源市場的價格攀升,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在 2002 年至 2007 年上升了三倍, 並在 2008 年夏天達到一桶石油 140 元美金的高峰,5俄羅斯的主要能源出口國. 政 治 大. 地位使其得以能源為手段,發展能源外交,在國際社會施展影響力。. 立. 「能源安全」成為歐盟制定對俄羅斯政策的重要考量,歐盟對外事務部. ‧ 國. 學.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EAS)針對能源與對外政策議題,有以下立 場:「基於能源需求的成長、浮動的能源價格,以及對歐盟能源輸入的干擾,歐. ‧. 盟有必要建立一個共同且一致的能源政策,以確保歐盟採取必要措施,並建立. Nat. sit. y. 可保證能源供給安全的夥伴關係」6,明確表達其對能源安全的重視。另外在歐. n. al. er. io. 俄緊密能源關係下,2000 年雙方建立「歐俄能源對話」,加強雙邊在能源產業. i n U. v. 的投資,以確保能源的持續供應、維護並加強能源運輸管道的發展,以及減少. Ch. engchi. 能源產業對環境的危害。此對話機制顯示歐俄在能源貿易上具有共同利益,雙 方也有合作的意願。惟能源貿易非單純的商品貿易,無論是出口國或進口國都 有其安全戰略考量,這也提高了達成合作的難度。 總結而言,「能源安全」關注能源的價格與持續供應,並注重長期的穩定價 格、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此亦為「歐俄能源對話」宗旨,顯示此一對話機制 對於「能源安全」的重視。因此,本論文希望探討歐盟與俄羅斯在能源安全治. 4. The World Factbook- Russia.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rs.html (檢閱日期:2015 年 1 月 3 日) 5 Richard Youngs, Energy Security: Europe’s New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 1. 6 歐洲聯盟(EUROPA). http://eeas.europa.eu/energy/index_en.htm (檢閱日期:2013 年 12 月 4 日) 2.

(10) 理上的相關政策安排,藉以檢視「能源安全」在歐盟、俄羅斯間外交政策互動 的功能與角色。此外,著眼於歷史發展,俄羅斯與主要西歐國家的關係一度緊 張而具對抗性,多數學說亦聚焦於歐俄間的安全競爭關係。惟隨著歐盟整合程 度的提升、國際關係在冷戰結束後逐漸從「兩極對立」轉為「多極並存」的國 際體系,本論文以為探討歐俄關係的角度也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希望以屬於非 傳統安全的「能源安全」角度來分析歐俄關係,試圖跳脫從冷戰時期便飽受傳 統軍事安全對立所苦的歐蘇雙邊關係,以更了解歐俄關係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 勢。. 政 治 大. 是以,本論文研究目的有二:. 立. (一) 歐盟能源安全政策的發展,以及俄羅斯在歐盟能源安全政策中的重要. ‧ 國. 學. 性。. (二) 探討歐盟與俄羅斯間的能源安全治理的發展與內涵,藉以檢視能源安. er. io. sit. y. Nat. 第二節 文獻檢閱. ‧. 全治理機制在歐俄關係發展上的功能與角色。. al. n. v i n Ch 本論文企圖探討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安全治理機制,及其與歐俄關係 engchi U. 進展的關聯,因此在相關文獻檢閱上,首先檢視能源安全在跨國層次上的意涵 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第二部分則從「安全化」談起,以了解一項議題如何 成為一個「安全議題」,並檢視國際關係有關安全的理論與分析,藉此了解「安 全治理」與前述理論有何差異及其重要性何在。最後的文獻檢閱主題是後冷戰 時期的歐俄關係,由於本論文希望檢視能源安全治理機制與歐俄關係發展的關 聯,因此必須先了解既有的歐俄關係與其分析面向,才能有效辨別能源安全及 其治理機制的影響力。 一、能源安全 3.

(11) 有關能源安全在跨國層次上的討論,依據能源安全本身內容,可分為「能 源出口國」與「能源進口國」各自的安全考量:「能源進口國」重視能源供給不 遭干擾或中斷,能源價格合理;「能源出口國」主要希望能源價格可以保證其經 濟收益,且不致對環境造成太大的破壞。7 若從能源安全對國際關係的意涵討論,則可分為「地緣政治─國家角色」 與「相互依賴─市場機制」兩種不同的分析角度。例如 Richard Youngs8、 Nikolay Kaveshnikov9、Daniel Yergin10。Carlos Pascual 和 Jonathan Elkind 則增 加了第三個分析角度「氣候變遷」。11「相互依賴─市場機制」分析者認為,國. 政 治 大 完全掌控,能源出口國或進口國對彼此都有所求,雙方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 立. 際能源經濟受到商品與金融市場擴張的影響,已非少數能源出口或進口國所能. ‧ 國. 學. 係。另一方面,「地緣政治─國家角色」分析者強調「戰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的形成、尋求特殊勢力範圍以保護供給安全、西方石油公司的競爭與在. ‧. 能源生產國的收購情形等12,重視國家間的安排、能源經濟利益與能源供應風. y. sit. n. al. er. io. 二、安全治理. Nat. 險的影響,以及生產國可能會利用能源優勢獲取政治或安全上的利益。13. i n U. v. 有關國際關係中「安全」的討論,可先從一項議題如何經由「安全化」. Ch. engchi. (securitization)而成為一項安全議題,作為相關安全研究討論的起點。安全治理 (security governance)在國際關係範疇內的討論,按是否區分研究對象,可分為. 7. Filippos Proedrou, EU Energy Security in the Gas Sector: Evolving Dynamics, Policy Dilemmas and Prospects (Burlington, VT: Ashgate, 2010). 8 Richard Youngs, Energy Security: Europe’s New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9 Nikolay Kaveshnikov, “The Issue of Energy Security in Relations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ropean Security, Vol. 19, No. 4 (December 2010), pp. 585-605. 10 Daniel Yergin, “Energy Under Stress,” in Kurt Campbell and Jonathon Price (eds.) The Global Politics of Energy (Washington, DC: The Aspen Institute, 2008). 11 Carlos Pascual and Jonathan Elkind (eds.) Energy Security: Economics, Politic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0). 12 Richard Youngs, Energy Security: Europe’s New Foreign Policy Challenge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 8. 13 Carlos Pascual and Jonathan Elkind (eds.) Energy Security: Economics, Politic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0), p. 3. 4.

(12) 未區分研究對象的「一般安全治理概念建構」、以及以特定區域為主體的「區域 安全治理研究」。 依據 Barry Buzan、Ole Wæ ver、Jaap de Wilde,當提及「安全」,國家通常 宣稱在此種緊急情況下,它有權利使用各種必要手段,以防止威脅的發展;換 言之,「安全」是一種企圖違反既定政治規則的作為,並將議題置於「一種特殊 的政治形態」或是「超越政治」的框架之中。「安全化」因此可視為是更極端的 一種「政治化」(politicization)。14根據 Buzan 等人,「安全化」是由對生存威脅 的相互主觀建構所構成,而這種威脅是有重大的政治效果的。其次,一項成功. 政 治 大 「緊急行動(emergency action)」、「因破壞規則而對行為者間關係產生影響」;安 立 的安全化必須包含三個要素或步驟,分別為「存在性威脅(existential threat)」、. ‧ 國. 學. 全化的一項重要特徵是特殊的「修辭結構」(rhetorical structure),例如強調生存 或一項行動的優先性,因此,安全化並非關乎客觀存在的威脅,而是建構什麼. ‧. 應該視為威脅、並且應該集體回應的一個過程。以語言理論的角度來看,安全. sit. y. Nat. 化的過程可視為一種「言語行為」(speech act)。15. n. al. er. io. 在「一般安全治理概念建構」方面,初期學者多從後冷戰時期全球權力結. i n U. v. 構改變、國際行為者多元化,以及安全議題領域擴大等角度,分析安全治理的. Ch. engchi. 興起背景與內涵,如 Elke Krahmann16、Mark Webber17、Emil J. Kirchner18,後 期更有學者從西伐利亞體系(Westphalian world)相關論述的角度檢視安全治理概 念,如 James A. Sperling19。. 14 Barry Buzan, Ole Wæ 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8). 15 Ibid., pp. 21-6. 16 Elke Krahmann, “Conceptualizing Security Governance,”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38, No. 1 (2003), pp. 5-26. 17 Mark Webber, Stuart Croft, Jolyon Howorth, Terry Terriff and Elke Krahmann, “The Governance of European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0 (2004), pp. 3-26. 18 Emil J. Kirchner, and James Sperling (eds.) Global Security Governance: Competing Perceptions of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Routledge, 2007), pp. 1-22. 19 James A. Sperling, “Introduction: Security Governance in a Westphalian World,” in Charlotte Wagnsson, James A. Sperling and Jan Hallenberg (eds.) European Security Governance: The European Union in a Westphalian Worl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p. 1-15. 5.

(13) 「安全治理」的理論背景沿襲自國際關係理論中有關「安全」的分析,主 要可分為「權力平衡理論」(balance-of-power theory)、「安全建制」(security regimes)以及「安全社群」(security communities)。20「權力平衡理論」長期主宰 冷戰時期的國際安全討論,但未能預測或解釋兩極體系瓦解後北大西洋公約組 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以下簡稱「北約」)的存續與功能 轉型,或是歐洲與北美間未出現競爭與企圖維持權力平衡的情形,反而出現新 型態與制度化的安全協議。 依據 Stephen D. Krasner,「安全建制」係指「在安全議題領域內,由行為者. 政 治 大 束後,安全建制並未消失,反而因為各方維持現狀的企圖、互惠規範與建制的 立. 期望所彙集而成的一套明示與默示的原則、規範、規則與決策方式」。21冷戰結. ‧ 國. 學. 制度化而得續存,且由當初確立這些建制的強權國家所支持。「安全社群」與安 全建制有類似的假設,是指「由主權國家組合而成的區域,其中的人民可以預. ‧. 期任何改變都會是和平的」,亦因強權國家的支持而更加穩固。兩者主要的區別. sit. y. Nat. 在於後者強調「集體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在促進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io. al. er. Elke Krahmann 認為「安全建制」與「安全社群」都有助於解釋為何歐洲與北美. n. 間並未出現權力平衡等競爭行為,但卻無法處理後冷戰時期安全架構內部分化. Ch. engchi. (differentiation)與裂化(fragmentation)的問題。22. i n U. v. 「安全治理」意涵的討論多以「治理」(governance)概念為基礎,強調其與 傳統「政府統治」(government)的不同。Elke Krahmann 從七個面向分析「治 理」的獨特性,分別是地理、功能、資源分配、利益、規範、決策方式與政策 執行。相較於「政府」所代表的集權(centralization)與整合(integration)意涵,「治 理」強調裂化(fragmentation)與分化(differentiation),並反映在政策制定與執行. 20 Elke Krahmann, “Conceptualizing Security Governance,”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38, No. 1 (2003), pp 6-9. 21 Stephen D. Krasner, “Structural Causes and Regime Consequences: Regimes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6, Issue 2 (1982), pp. 185-205. 22 Ibid. 6.

(14) 過程中;依據議題領域的不同,不再有單一的權威來源,政府必須與其他私部 門行為者共同決定資源的分配,具同質性的行為者可追求其共同利益,因而挑 戰了以國家主權為核心的現行規範;最後,治理的型態為政治權威的組織扁平 化,透過談判獲致決定,並仰賴各行為者自願遵守政策決定,而非透過強制力 執行政策。23Mark Webber 等人認為,「治理」意指「以特定政策結果為目的, 由多元且分立的權力單位、公私部門的介入、正式與非正式的安排所提出,並 受到論述與規範結構所影響的,一套協調後的管理與規定」24,從政策產出過 程中的「行為者」與「規範」兩層面來討論治理本身概念,分析安全治理意. 治 政 大 (heterarchy)、大量公私部門行為者間的互動、正式與非正式的制度化、受到規 立 涵。Mark Webber 等人以此界定出安全治理的五項特徵,分別為「循環階序」. 範與理解結構所影響、集體目標。25. ‧ 國. 學. 在「區域安全治理研究」方面,以歐洲為主要範圍的區域安全治理研究,. ‧. 依循一般安全治理研究理論脈絡,將分析焦點集中北約與「歐洲化」. sit. y. Nat. (Europeanization)26、歐盟在全球安全事務上的功能與角色27。Webber 等人依據. io. al. er. 安全治理的五項特徵28,來分析北約在歐洲安全治理上的功能與角色,包含北 約作為主要的行為者,並非也從未宣稱他是唯一的行為者,並與西歐聯盟. n. v i n Ch (Western European Union, WEU)在安全事務上有所分工。北約在 1990 年代與二 engchi U 十一世紀初的轉型也具有規範意涵,視其為民主、人權、法治等共享價值的代 表。. Elke Krahmann, “Conceptualizing Security Governance,”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38, No. 1 (2003), pp. 9-13. 24 Mark Webber, Stuart Croft, Jolyon Howorth, Terry Terriff and Elke Krahmann, “The Governance of European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0 (2004), p. 4. 25 Ibid., p. 8. 26 Ibid., pp. 9-19. 27 Arita Eriksson, “The EU in Global Security Governance: Lessons for Conceptual Development,” in Charlotte Wagnsson, James A. Sperling and Jan Hallenberg (eds.) European Security Governance: The European Union in a Westphalian World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pp.61-75. 28 循環階序」(heterarchy)、大量公私部門行為者間的互動、正式與非正式的制度化、受到規範 與理解結構所影響、集體目標 7 23.

(15) 三、歐俄關係 學者在討論後冷戰時期的歐俄關係時,關注的議題可分為傳統安全議題與 晚近經濟議題。大體而言,關注傳統安全議題的學者,多以歐洲睦鄰政策 (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 ENP)、俄羅斯對此政策的回應為主要觀察對 象。例如 Hiski Haukkala29、Derek Averre30。關注經濟議題的學者,則以歐盟與 俄羅斯間經濟合作安排、俄羅斯國內經濟發展為主要觀察對象。例如 Alan Jones 與 Grahame Fallo31、Ivan Samson32、Boris Frumkin33。 至於分析歐俄關係的面向,依據 Kjell Engelbrekt 和 Bertil Nygren 分類,包. 政 治 大. 含三大類:「規範、價值與制度」、「俄羅斯、歐盟與歐盟主要國家關係」與「歐. 立. 俄邊界區域」。34但這三種分類並非互斥,例如 Derek Averre 同時從規範與結構. ‧ 國. 學. 力量的角度來分析歐俄關係中較屬於傳統安全面向的睦鄰政策議題。35Cristian Nitoiu 從俄羅斯發展對歐雙邊關係的角度,關注俄羅斯與歐盟主要會員國的雙. ‧. 邊關係對歐俄合作的影響。36「能源安全」為近來探討歐俄關係中的一個重要. Nat. sit. y. 面向,並關注「地緣政治」因素在歐盟能源安全政策的重要性。例如 Mert. n. al. er. io. Bilgin 討論了歐盟仰賴自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可能的風險,以及俄羅斯與烏克蘭. i n U. v. 在 2006 年與 2009 年兩次的天然氣衝突,並認為歐盟應該要增加其天然氣供應. Ch. engchi. Hiski Haukkala, “Russian Reactions to the 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Vol. 55, No. 5 (September/October 2008), pp. 40-8. 30 Derek Averre, “Competing Rationalities: Russia, the EU and the ‘Shared Neighborhood’,” EuropeAsia Studies, Vol. 61, No. 10 (December 2009), pp. 1689-713. 31 Alan Jones and Grahame Fallon, “Russian Domestic Economic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ing Relations with the EU,” in Debra Johnson and Paul Robinson (eds.) Perspectives on EU-Russia Relations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32 Ivan Samson, “The Common European Economic Space Between Russia and the EU: An Institutional Anchor for Accelerating Russian Reform,” Russian Economic Trends, Vol. 11, Issue 3, (September 2002), pp. 7-15. 33 Boris Frumkin, “Russia-EU Relations: The Economic Dimension,” in Kjell Engelbrekt and Bertil Nygren (eds.) Russia and Europe: Building Bridges, Digging Trenches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34 Kjell Engelbrekt and Bertil Nygren (eds.) Russia and Europe: Building Bridges, Digging Trenches (New York: Routledge, 2010). 35 Derek Averre, “Competing Rationalities: Russia, the EU and the ‘Shared Neighborhood’,” EuropeAsia Studies, Vol. 61, No. 10 (December 2009), pp. 1689-713. 36 Cristian Nitoiu, “Reconceptualizing ‘Cooperation’ in EU-Russia Relations,” Perspectives on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y, Vol. 12, No. 4 (December 2011), pp. 462-76. 8 29.

(16) 來源。37Elena Kropatcheva 分析了歐盟、烏克蘭、俄羅斯三個行為者在能源議題 領域上的互動,主張即使三方具有共享的利益並面對共同的挑戰,地緣政治因 素仍有其重要性,因而損及彼此間可能的合作關係。38 從文獻檢閱結果可以看出,在能源安全上,歐盟與俄羅斯為彼此重要的能 源貿易夥伴,歐盟為能源進口一方,俄羅斯則為能源出口國。但歐俄在地緣上 的鄰近性及雙方各自地緣政治的考量,使得單純的國際能源市場分析角度並不 足以解釋歐俄能源關係,也使得歐盟的能源安全內涵更加複雜。其次,歐俄關 係的討論面向多集中於傳統安全議題中,歐盟與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可能衝. 政 治 大 言,無論是強調歐俄關係中衝突或合作面向的討論,均較少關注「能源安全治 立 突;雙方合作面向的討論則以能源議題與經濟合作為主要觀察重點。總結而. ‧ 國. 1.. 學. 理機制」在歐俄關係中的功能與角色。因此,本論文嘗試回答以下問題: 歐盟能源安全:歐盟內部的能源政策發展過程與主要內容為何,能源. ‧. 安全如何成為歐盟對外政策的一環?. y. Nat. 歐盟─俄羅斯能源關係:歐俄能源關係對歐盟能源安全的重要性為何,. sit. 2.. n. al. er. io. 能源議題在歐盟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發展上扮演何種角色? 3.. Ch. i n U. v. 能源安全治理:能源安全治理的內涵為何,如何解決能源安全的相關. engchi. 問題?歐盟與俄羅斯的能源安全治理機制為何,是否有助於解決衝突 或有利於歐俄共同利益的發展?.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徑. Mert Bilgin, “Geopolitics of European Natural Gas Demand: Supplies from Russia, Caspian and the Middle East,” Energy Policy, Vol. 37 (2009), pp. 4482-92. 38 Elena Kropatcheva,“Playing Both Ends Against the Middle: Russia’s Geopolitical Energy Games with the EU and Ukraine,” Geopolitics, Vol. 16 (2011), pp. 553-73. 9 37.

(17) 新自由制度主義(Neo-liberal Institutionalism)關心國家在「國際制度」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下的國際合作現象。與傳統自由主義不同的是,新自由 制度主義並未揚棄新現實主義中,有關「國家」為主要行為者、以及「國家利 益」與「權力」等要素的假設:Robert O. Keohane 以「國家」為國際關係主要 的行為者,並關心國家如何考量其國家利益,以及國家在參與國際合作時所可 能面臨的權力結構限制。39惟新自由制度主義在「國際合作的可能性」與新現 實主義有很大的不同,新自由制度主義強調在國際制度下,由於交易成本的降 低與互信溝通的建立,國家可能改變其對自身利益的認知,並得以化解國家間. 政 治 大 本論文的研究問題為歐盟與俄羅斯雙邊在能源安全議題上的合作,與新自 立. 合作的障礙;因此,國際合作是有可能發生的。40. ‧ 國. 學. 由制度主義所重視的「國際合作面向」研究重心相吻合。惟歐盟與俄羅斯短期 內較難有效解決雙方在地緣政治上的競爭關係,因此探討歐俄關係時仍須重視. ‧. 權力要素;在這方面,新自由制度主義亦未完全忽視「權力」、「國家利益」在. sit. y. Nat. 國際關係上的影響,因此仍可處理歐俄關係中的權力競爭面向。本論文的另一. io. al. er. 研究問題為「安全治理」,安全治理的要素之一為行為者所共享的規範;在這點 上,新自由制度主義亦關心國家長期以往的互動方式,如何內化至國家利益考. n. v i n Ch 量的一部分,進而成為國家之間所共享的規範。因此,本論文將以新自由制度 engchi U 主義為研究途徑,分析歐盟與俄羅斯在能源安全議題上的合作面向,以及能源 安全治理對歐俄關係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 歷史文獻分析 本論文預計採用質性分析方法,觀察歐俄能源相關事件的背景與發展脈. 39.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40 盧業中, 「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 ,問題與研究,第 41 卷、第 2 期(民國 91 年 3、4 月),頁 43-67。 10.

(18) 絡,並由作者的解釋得到研究結果。另外,本論文也將採用文獻分析方法,檢 視相關文獻內容,以分析各事件的意涵與後續影響。文獻又可分為第一手與第 二手資料,就本論文而言,第一手資料主要包含官方出版品,例如歐盟(含內部 會員國)與俄羅斯官方所發表的談話、會議紀錄或文件報告;第二手資料則以相 關學術期刊與專書為主,也包括學者在報章雜誌所發表的看法與政策建議。 本論文欲探討歐俄雙方在能源安全議題上的相關政策安排與歐俄關係的進 展,因此必須檢視歐盟與俄羅斯雙方針對此議題的政策聲明與相關機制的建 立。就此,本論文主要使用之第一手資料為歐盟與俄羅斯的官方文件,包含. 政 治 大 外事務部」的新聞稿與政策聲明、「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立.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發布之會議備忘錄與政策報告、「歐盟對. ‧ 國. 學. Union)的新聞稿與政策報告、俄羅斯總統府官方網站的新聞稿與相關文件。本 論文也將引用「國際能源總署」、「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所提供的年度報告與數據資料等,以掌握. sit. y. Nat. 各時期歐盟與俄羅斯間的能源關係。在第二手資料部分,本論文將以學者所著. io. al. er. 之學術專書與期刊─包含 European Security、Europe-Asia Studies、Perspectives. v. n. on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y、Cooperation and Conflict、Review of. Ch. International Studies 等進行分析。. engchi. i n U. 為加強研究之可信度,除相關理論探討外,本論文將以第一手資料為主, 即歐盟與俄羅斯官方所發布的會議紀錄、政策聲明與政策報告等資料進行分 析,介紹雙方合作背景、解釋合作動機,並預測可能合作方向。其次,由於歐 俄關係的發展亦為本論文分析重點,本論文也將適時結合第二手資料,如學者 看法、學術專書、期刊等資料內容,以得到更完整的歸納與分析,回答本論文 研究問題。 (二) 個案研究 本論文在歐俄關係的討論上,將以「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與「能 11.

(19) 源市場自由化」為個案研究,檢視在這兩個衝突成分較重的個案中,歐盟與俄 羅斯的能源安全治理所提供的功能或扮演的角色,藉此了解歐俄之間的能源安 全治理機制對於歐俄關係有何影響,以回應本論文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在「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個案中,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兩次的天 然氣爭端皆影響到歐盟的天然氣供給安全,歐盟與俄羅斯以外的第三國因素及 其後續的能源運輸安全問題,成為歐盟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環,同時影響歐盟與 俄羅斯能源關係。在「能源市場自由化」個案中,歐盟與俄羅斯對於能源市場 規範的認知存有差異,並反映在其各自所欲推行的政策上,成為歐盟與俄羅斯. 政 治 大 查即為一例,顯示歐盟與俄羅斯之間能源市場規範的差異亦將影響歐盟與俄羅 立 能源關係中另一項衝突來源。歐盟執委會對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展開的反壟斷調. ‧ 國. 學. 斯的能源關係。. 整體而言,本論文希望藉由研究「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與「能源. ‧. 市場自由化」兩個個案,進一步了解歐盟與俄羅斯能源安全治理在促進合作項. Nat. sit. y. 目以外,處理歐俄雙邊衝突或爭端的效力,以求更加廣泛地理解歐盟與俄羅斯. n. al. er. io. 能源安全治理機制的功能與角色。. Ch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e. ngchi. i n U. v. 一、研究範圍 本論文研究範圍如下: (一) 時間範圍 本論文關注歐盟與俄羅斯之間有關能源安全的治理機制與安排,因此主要 以 2000 年「歐俄能源對話」建立為討論的起點,並以本論文資料蒐集截止之 2014 年為終點。是以本論文的研究時間範圍為 2000-2014 年,惟仍將依分析需 要,納入 2015 年上半年所發生之重要事件。 12.

(20) (二) 議題範圍 本論文之研究主題為歐盟與俄羅斯,集中探討「能源安全」相關議題,並 著重討論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能源貿易;所指「能源」則為石油與天然氣,石 油與天然氣是歐盟最主要的能源使用項目,亦為俄羅斯對歐盟最主要的能源出 口項目。 二、研究限制 本論文研究限制如下: (一) 行為者:. 政 治 大 歐洲聯盟內部有 28 個會員國,各國有其政策立場,但本論文基於篇幅限 立. ‧ 國. 學. 制,無法詳列各國對所有相關議題與對俄羅斯的政策立場。因此,本論文僅能 依據歐盟本身的政策立場進行討論,並在必要時補充具有重要利益國家的政策. ‧. 立場,以此作為歐俄關係討論的基礎。. sit. y. Nat. (二) 研究資料來源:. al. n. 料來源。. er. io. 作者無參閱其他語文文獻之能力,因此將以中文與英文文獻為主要參考資.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簡述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相關文 獻檢閱,並介紹本論文的研究問題、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研究架構與章節安 排,以及研究限制。「第二章」探討歐盟的能源安全問題,包含歐盟內部的政策 形成過程,以及能源安全政策的對外面向。「第三章」依據歐盟與俄羅斯所提供 的相關數據、各機構所發布的統計資料,分析歐盟與俄羅斯雙邊能源關係,包 含雙邊的能源貿易、管線等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市場運作情形等。. 13.

(21) 「第四章」延續前二章有關能源安全與歐俄能源關係的討論,檢視歐盟與 俄羅斯的相關能源政策或對話管道的建立,以了解歐盟與俄羅斯間能源安全治 理的機制安排。「第五章」以兩個能源議題爭端為例,探討其背景、事件發展、 歐盟與俄羅斯的官方聲明與相關學者解釋,進一步解析歐盟與俄羅斯間的能源 安全治理如何影響兩國的能源或外交政策,而為歐俄關係的發展帶來不同的動 因。「第六章」將綜合以上討論,做出本論文結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n U. v.

(22) 第二章 歐盟的能源安全 能源議題在歐洲整合初期階段的 1950 年代即獲得歐洲各國的重視,並相繼 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ECSC)與歐洲原子能共 同體(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 Euratom),處理各國間能源問題。歐 盟會員國大多仰賴能源進口,雖然會員國的能源使用組合與能源政策並不完全 相同,確保能源的供給安全(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可視為是歐盟最主要的能 源安全問題,後續能源政策亦集中於解決能源供給安全的問題。核心政策則為. 政 治 大 歐盟周邊的能源供給國,採行手段則有多邊的區域整合與雙邊的能源對話等方 立 確保能源使用的永續發展、市場競爭與供給安全等三項,政策主要目標對象為. ‧ 國. 學. 式。. ‧. 第一節 歐盟的能源安全問題. y. Nat. io. sit. 如同社會科學的諸多概念,「能源安全」在學界備受討論,卻未有一個廣泛. n. al. er. 接受的嚴謹定義。學者在互異的研究架構下,對能源安全的意涵有各自的見. Ch. i n U. v. 解,且蘊涵了不同的意識形態與價值選擇,這是在評估或檢視能源安全時不能. engchi. 忽視的地方。1與此同時,「能源安全」一詞廣為決策者與學者使用,許多詞彙 亦應運而生,例如「能源來源多樣性」(energy diversity)2或「多樣化」 (diversification)3、「能源自主性」(energy independence)、「能源的相互依賴」 (energy interdependence)等,係與「能源安全」概念相關聯,但仍有差異而必須 加以區別。為有效辨別各項能源安全定義所隱含的社會脈絡,並與其他能源相. Scott Victor Valentine, “The Fuzzy Nature of Energy Security,” in Benjamin Sovacool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nergy Secur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11), pp. 56-7. 2 Andy Stirling, “Multicriteria Diversity Analysis: A Novel Heuristic Framework for Appraising Energy Portfolios,” Energy Policy, Vol. 38 (2010). 3 Gail Cohen, Frederick Joutz and Prakash Loungani, “Measuring Energy Security: Trends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Oil and Natural Gas Supplies,” Energy Policy, Vol. 39 (2011). 15 1.

(23) 關議題相區別,進一步確知歐盟的能源安全問題,本節將包含以下內容:首先 從「複合安全理論」檢視能源與安全的關聯,以及能源議題的安全化過程;其 次介紹歐盟的能源使用現況,以及其所面臨的能源安全挑戰。 一、. 「能源安全」的意涵 國際關係所涵蓋的議題甚廣,惟自近代國際關係發展以來,各國所最關注. 的議題之一即為「安全議題」;無論是傳統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安全戰略與軍事 戰略,或是隨著跨國互動增加而起的非傳統安全議題,皆為國際關係各行為者 互動時關心的重要議題。然而,並非所有互動行為皆被視為安全議題,也非所. 政 治 大. 有安全議題皆被視為影響國際關係,而在國際關係有其重要性的安全議題往往. 立. 與權力政治密不可分。4因此,在將「能源」視為一個安全議題、並試圖定義. ‧ 國. 學. 「能源安全」之前,必須先處理以下問題:能源如何成為一個國際關係行為者 所重視的國際安全議題?亦即,「能源安全」議題由何而來?. ‧. 在回答上述問題時,Barry Buzan 所提出的「複合安全理論」(security. y. Nat. sit. complex theory)5以及其後的「區域複合安全理論」(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 n. al. er. io. theory)6所採用的兩種分析方法:「領域(sectors)分析」與「社會建構主義方. i n U. v. 法」,可作為探討能源與安全關聯性的起點。「領域分析」將研究拓展到非傳統. Ch. engchi. 安全的領域,超越過去只注重軍事、政治領域的傳統安全理論;「社會建構主義 方法」對於「言語─行為」間連結有獨到的分析方式,除了能夠點出各領域中 的「存在性威脅」,亦有助於理解「安全化行為者」(securitizing actor)認知到該 威脅至將其「安全化」的過程。7Buzan 等人將「安全複合體」(security. 4. Barry Buzan, Ole Wæ 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8), p. 21. 5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righton: Wheatsheaf, 1983); Barry Buzan, People, States and Fear: An Agenda fo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1). 6 Barry Buzan, Ole Wæ ver and Jaap de Wilde,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Inc., 1998). 7 龔祥生, 「建構中的中國石油安全─一個複合安全理論途徑」 ,東亞研究,第 41 卷、第 1 期 (民國 99 年 1 月),頁 122-3。 16.

(24) complex)定義為「一組國家,彼此的安全認知及利害關係高度相互聯結,使得 他們的國家安全問題無法不經考慮對方,而單獨獲得理性的分析及解決」;安全 複合體形成的動力和結構,是源於這個複合體內國家的安全認知與互動。8 在領域分析上,Buzan 等人將安全研究的議題,從傳統的政治和軍事領域 拓展到以下五個領域:軍事、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且不再突顯軍事、政 治的主導地位;亦即,將所有領域視為一個整體,各領域都只是整體的一部 分。9在各個領域的分析上,複合安全理論在判斷各領域之中的「安全動力」 (security dynamics)及其發展趨勢上,關心其隸屬於全球(global)、區域(regional). 政 治 大 就「因果關係」方式而言,例如當一項議題肇因於全球層次並在全球層次上有 立. 或地方(local)層次,並以議題的因果關係和議題安全化的過程來回答上述問題。. ‧ 國. 學. 所影響,則是項議題即為全球議題,例如全球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等問題; 而當一項議題的起因與影響均屬於地方層次,則其可能為地方議題,例如工業. ‧. 廢料與汙水排放對水資源的汙染。就「安全化過程」而言,其關鍵在於「對誰. sit. y. Nat. 來說,安全成為其考量,又是與誰有關」,亦即在判斷一項議題究竟是屬於區域. io. al. er. 或全球層次時,除了觀察該項議題的因果關係外,不能忽略其政治角力的過程 與結果。例如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通常為區域層次的問題,主要行為者可能包含. n. v i n Ch 特定河流或湖泊地區的上下游國家和其他潛在利害關係者,這些行為者多半視 engchi U. 彼此為潛在的合作或競爭對象,而成為一般的區域安全複合體(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但若下游國家可以合作,共同推動有關水資源使用的全球規則,則 可以在全球層次上進行安全化。從上述兩個層面來看,決定議題層次的關鍵繫 於該議題周圍政治安全行為者的規模。10. 二、. 8. 能源議題的「安全化」與其影響. Barry Buzan, Ole Wæ ver and Jaap de Wilde, op. cit., p. 12. 王帆、盧靜, 《國際安全概論》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頁 52。 10 Barry Buzan, Ole Wæ ver and Jaap de Wilde, op. cit., pp. 16-9. 17 9.

(25) 複合安全理論並採用社會建構主義方法來理解一項議題被安全化的過程, 認為安全不僅是武力的使用,更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相互主體性」 (intersubjective)政治。在研究安全化過程時的兩項分析主題分別為:(1)如何辨 別一項議題是否為「安全議題」,亦即如何區分一項議題是遭受「政治化」 (politicization)或是「安全化」;(2)如何辨別「安全化行為者」和安全的「指涉對 象」(referent objects),以拓展安全議題範圍,同時不使安全本身意義流於空 泛。11「安全化」係指安全行為者使用有關「存在性威脅」的修辭,而使一項 議題排除於「一般政治」(normal politics)情況之外;安全化的精確定義和標準. 治 政 大 行為者企圖進行安全化卻未被聽眾接受時,這就只是一個「安全行動」 立. 是相互主體構成的,與一項有顯著政治效果的存在性威脅有關。因此,當安全. (securitizing move);此外,安全化也不僅是既有規則的破壞或是存在性威脅的. ‧ 國. 學. 存在,而必須是此類存在性威脅賦予破壞既有規則的正當性時,才被視為是一. ‧. 項「安全化」的行為。12整體來說,社會建構主義方法以「言語─行為」研究去. y. Nat. 了解一個議題安全化的安全行為者:行為者是如何依靠接受這些主張的聽眾,. er. io. sit. 使該議題成為安全事務;經過區分安全化當中的各角色與行為後,再觀察安全 行為者如何透過言語的陳述,告知聽眾所關心的指涉對象正面臨何種存在性威. al. n. v i n 脅,以及有何必須注意的行為者,進而形塑集體安全認知,完成安全化並投入 Ch engchi U 資源加以應對。13. 綜上所述,複合安全理論的兩種分析方法擴大了安全研究的議題領域範 圍,從軍事、政治安全的傳統議題領域擴大到經濟、社會、環境安全議題。其 次,以社會建構主義方法理解安全化的過程有助於了解一項議題如何成為國家 或其他安全行為者所認知的安全議題,並有其後續政治影響。對非屬於傳統安 全的能源議題來說,複合安全理論為「能源安全」一詞本身提供一定程度的理 11. Barry Buzan, Ole Wæ ver and Jaap de Wilde, op. cit., p. 19. Ibid., pp. 23-6. 13 龔祥生, 「建構中的中國石油安全─一個複合安全理論途徑」 ,東亞研究,第 41 卷、第 1 期 (民國 99 年 1 月),頁 127-8。 18 12.

(26) 論基礎,「安全化」則適合用於理解國際關係上各行為者如何就能源議題,藉由 安全相關的論述與修辭,達成安全化的目標,使得「能源安全」確實成為各方 所接受的概念與決策考量,進一步對國際關係產生影響。 惟複合安全理論對於安全研究領域的擴大雖有相當程度貢獻,但並非全無 可議之處,而將能源與安全議題相連結而形成「能源安全」一詞,究竟是有正 面意涵或是反而帶來負面影響,亦為學者所欲探討的主題。當能源成為一項安 全議題,甚至是一項影響國際關係的國際安全議題,此類「能源安全」概念的 形成,將影響日後各國國內或國際層次上的能源政策的內容與執行手段,能源. 政 治 大 源」有關,而無法不被能源問題所影響,能源議題的「總體性」(totality)將會對 立 政策因此有別於國家其他公共政策。首先,人類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都與「能. ‧ 國. 學. 「安全」概念本身和其行為產生影響。其次,各方在提及「能源安全」時,其 所指涉的對象和內容可能有所不同,這使得「能源安全」面臨究竟為「安全」. ‧. (security)抑或「安全政策」(security policy)的問題,亦即面臨理論與實務之間的. sit. y. Nat. 「閾限」(liminality)。最後,隨著能源安全一詞的使用日漸普及,「能源安全」. io. al. er. 一詞在不同情況下已有極為不同的意義、所指對象(objects)和主體(subjects)也有. n. 所不同,這個現象使得「安全」一詞顯得「平庸」(banal)。14 三、. Ch. 歐盟的能源現況與挑戰. engchi. i n U. v. 從歐盟能源消費總量(Gross inland consumption)變化的趨勢來看,歐盟的能 源使用在 2006 年達到高峰,約為 1832 百萬公噸石油當量(million tonnes of oil equivalent, Mtoe),在 2009 年因歐盟經歷經濟與金融危機而有顯著的下降,幅度 約為百分之五點七,2010 年能源消費總量重新上升,幅度約為百分之三點八。 15. 在 2011 年,歐盟能源消費總量再度下降百分之三點六,往後兩年的能源消費. Felix Ciuta, “Conceptual Notes on Energy Security: Total or Banal Security?” Security Dialogue, Vol. 41, No.2 (2010), pp. 124-5. 15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Consumption_of_energy 〈檢 閱日期:2015 年 8 月 19 日〉 19 14.

(27) 總量亦呈現小幅度的下降,2012 年下降約百分之零點七,2013 年的下降幅度約 為百分之一點二;至 2013 年,歐盟的能源消費總量為 1666.3 百萬公噸石油當 量,幾乎回到與 1990 年相同的水準。〈參考表 2-1〉16 另從歐盟各會員國 2013 年的能源消費總量來看,歐盟內部最大的能源消費 國為德國,占歐盟整體能源使用百分之十九點五,其他重要的能源消費國按其 所占歐盟能源消費比例大小,依序為法國〈占百分之十五點六〉、英國〈占百分 之十二點一〉,前三大能源消費國即占了歐盟整體能源消費總量的百分之四十七 點二,若再加上第四大能源消費國義大利〈占百分之九點六〉,德國、法國、英. 政 治 大 八,表示此四國使用歐盟超過一半的能源,也顯示歐盟內部各會員國能源使用 立. 國與義大利四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則占歐盟整體能源消費總量的百分之五十六點. ‧. ‧ 國. 學. 的情形並不一致。〈參考表 2-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Consumption_of_energy 〈檢 閱日期:2015 年 8 月 4 日〉 20 16.

(28) 表 2- 1:歐盟能源消費總量(1990 年至 2013 年).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附註:單位為百萬公噸石油當量(million tonnes of oil equivalent, Mtoe) 資料來源:Eurostat. sit. y. Nat. io. al. er. 從能源使用類別來看,歐盟的能源組合(energy mix)包含石油製品(petroleum products)、天然氣(gas)、固體燃料(solid fuels)、核能(nuclear energy)、再生能源. n. v i n Ch (renewable energy)以及非再生廢棄物與電力 waste and e n g c (non-renewable hi U. electricity)。2013 年的能源消費以石油製品以及天然氣為主,約占總能源消費之 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參考圖 2-1〉。17長期來看,石油與天然氣為歐盟主要的能 源使用來源,1990 年石油與天然氣占歐盟能源組合比例約為百分之五十五,並 逐年上升至約百分之六十,2010 年後則下降至百分之五十七左右,顯示整體而 言,石油與天然氣的使用程度自 2010 年起雖有下降,二者仍是歐盟能源組合重 要的能源來源。〈參考圖 2- 2 與表 2-2〉.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Consumption_of_energy 〈檢 閱日期:2015 年 8 月 5 日〉 21 17.

(29) 圖 2- 1:歐盟能源消費總量:能源組合(2013 年) 非再生廢棄物與 電力, 0.8%. 再生能源, 11.8%. 石油製品, 33.4% 核能, 13.6%. 固體燃料, 17.2%. 立. 天然氣, 23.2%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Eurostat〈作者自行繪圖〉. ‧ 國. 學. 圖 2- 2:歐盟能源消費總量(能源組合,1990 年至 2013 年).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資料來源:Eurostat. 22. i n U. v.

(30) 表 2- 2:石油、天然氣占歐盟能源組合比例(1990-2012 年) 年份. 石油製品. 天然氣. 總計. 1990. 37.8%. 17.9%. 55.7%. 1992. 39.0%. 18.2%. 57.2%. 1994. 39.3%. 19.0%. 58.3%. 1996. 38.5%. 21.4%. 59.9%. 1998. 39.4%. 21.6%. 61.0%. 2000. 38.2%. 22.9%. 61.2%. 2002. 38.1%. 23.2%. 2004. 37.2%. 2006. 36.7%. 治 政 23.9% 大 24.0%. 61.2%. 2008. 36.4%. 24.7%. 34.8%. 25.4%. 33.8%. 23.3%. ‧ 國. 資料來源:Eurostat〈作者自行製表〉. 61.1% 60.2% 57.2%. Nat. al. er. io. sit. y. ‧. 2012. 60.7%. 學. 2010. 立. 61.2%. v i n Ch 源生產僅有 789.8 百萬公噸石油當量,低於同年能源消費總量 1832 百萬公噸石 engchi U n. 然而,歐盟本身的能源生產量並不足以支應其能源消費,歐盟 2013 年的能. 油當量,顯示歐盟部分能源消費須仰賴進口。此外,比較 2003 年至 2013 年十 年間能源生產量的變化,可發現 2003 年的能源生產量為 933.8 百萬公噸石油當 量,2013 年的生產量與 2003 年相比,下降百分之十五點四,一部份的原因為 資源日漸枯竭,或是開採已無經濟效益。18整體而言,歐盟本身的能源生產量 原已不足以滿足其能源消費量,更在近十年間呈現下降趨勢,顯示歐盟能源消 費仰賴能源進口的情形將日益顯著。〈參考表 2-3〉. 18.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Energy_production_and_imports 〈檢閱日期:2015 年 8 月 12 日〉 23.

(31) 表 2- 3:歐盟能源生產(2003 年與 2013 年).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附註:單位為百萬公噸石油當量(million tonnes of oil equivalent, Mtoe) 資料來源:Eurostat. ‧ y. Nat. io. sit. 在原油與天然氣仍為主要能源消費項目的情況下,兩者合計占歐盟 2013 年. n. al. er. 能源總消費量百分之五十五點六,原油與天然氣生產量的下降使得歐盟的能源. Ch. 使用情況更加不利。〈參考圖 2-1〉. engchi. i n U. v. 從能源類別觀察 2003 年至 2013 年十年間的能源生產變化,可發現除了再 生能源生產量成長百分之八十八以外,其餘能源項目皆呈現下降趨勢。此十年 間,原油與天然氣下降幅度最大,分別下降百分之五十四與百分之三十四點 六;固體燃料下降幅度為百分之二十四點九,核能下降幅度最小,下降百分之 十二。19〈參考圖 2-3〉. 19.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Energy_production_and_imports 〈檢閱日期:2015 年 8 月 12 日〉 24.

(32) 圖 2- 3:歐盟能源生產趨勢(2003 年至 2013 年). 資料來源:Eurostat. 立. 政 治 大. 從歐盟能源消費與生產量的差距可知,歐盟的能源使用仰賴進口,2013 年. ‧ 國. 學. 歐盟的能源進口依賴度(import dependency)為百分之五十三,其中石油的進口依 賴度為百分之八十八點四、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為百分之六十五點三,固體燃. ‧. 料進口依賴度稍低,為百分之四十四點二。〈參考表 2-4〉。2003 年至 2013 十年. Nat. sit. y. 間,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上升百分之十三點三,高於原油的上升幅度百分之九. n. al. er. io. 點九、以及固體燃料的百分之九點二;此外,在 2004 年歐盟的能源進口量超過. i n U. v. 其能源生產量,亦即超過一半的能源消費量仰賴能源進口。20惟須特別注意的. Ch. engchi. 是,歐盟係由各會員國組成,各會員國能源進口依賴度並不相同〈參考圖 24〉,不同的能源使用情形使各會員國有其各自能源安全考量,影響歐盟整體能 源安全政策的可行性。. 20.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Energy_production_and_imports 〈檢閱日期:2015 年 8 月 12 日〉 25.

(33) 表 2- 4:歐盟能源進口依賴度(2003 年至 2013 年). 附註:單位為占歐盟能源消費總量之百分比 資料來源:Eurostat. 圖 2- 4:歐盟各會員國能源進口依賴度(2013 年).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n. al. sit er. io. 附註:單位為進口量占能源總消費量之百分比 資料來源:Eurostat. Ch. engchi. i n U. v. 歐盟在不同的能源使用上有不同的進口來源,但不乏同時提供歐盟多樣能 源的進口者,例如俄羅斯在 2003 年至 2013 年間為歐盟原油、天然氣的主要進 口來源,並逐漸成為歐盟固體燃料的主要進口來源。除了俄羅斯以外,挪威在 2003 年至 2013 年間為歐盟原油與天然氣的第二大進口來源。21整體而言,歐盟 的能源使用以石油、天然氣為主,且進口依賴程度高,其中俄羅斯又為最重要 的進口來源;是以,歐盟的能源安全問題主要在於能源使用高度仰賴能源進 口,按其進口來源的比重,與俄羅斯的能源關係將成為日後歐盟能源政策發展. 21. Eurostat, http://ec.europa.eu/eurostat/statistics-explained/index.php/Energy_production_and_imports 〈檢閱日期:2015 年 8 月 12 日〉 26.

(34) 的重點。〈參考表 2- 5〉. 表 2- 5:歐盟主要能源進口來源(2003 年至 2013 年).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sit er. io. al. y. Nat. 附註:單位為占歐盟能源進口量之百分比 資料來源:Eurostat. i n U. v. 基於歐盟的能源使用高度仰賴進口,能源運輸安全也成為歐盟能源安全問. Ch. engchi. 題的一環,反映在各項能源運輸管線的興建計畫與相關爭議上。現有的石油運 輸管線以 Druzhba 管線為主,近百分之七十的俄羅斯與中亞原油係經由此管線 運輸至歐洲。Druzhba 管線興建於 1964 年,全長近 4000 公里,以俄羅斯東南 部的 Samara 為起點,在白俄羅斯的 Mozyr 分為兩支線,一為往北的 Druzhba I (Northern Druzhba)管線,經由白俄羅斯通往波蘭與德國,二為向南的 Druzhba II (Southern Druzhba)管線,途經烏克蘭通往斯洛伐克、捷克與德國。22〈參考圖 2-5〉. Ksenia Borisocheva, “Analysis of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s-Links between EU and Russia: An Account of Intrinsic Interests,” Centre for Russia and Eurasia, Athens, Greece (2007), p. 5. 27 22.

(35) 現有的天然氣運輸管線則主要有亞馬爾天然氣管線(Yamal-Europe)、兄弟管 線(Brotherhood)、北輕管線(Northern Lights)及藍溪天然氣管線(Blue Stream)四大 管線,其中亞馬爾天然氣管線途經白俄羅斯通往波蘭和德國,且可進一步經由 英國與歐洲大陸間的 Interconnector 管線將天然氣輸往英國。兄弟管線完工於 1967 年,連結俄羅斯、烏克蘭、斯洛伐克與西歐,此管線的運輸量占西歐天然 氣消費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占俄羅斯輸往西歐天然氣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北 輕管線完工於 1983 年,與兄弟管線匯合於烏克蘭,並輸往斯洛伐克、奧地利與 德國,運輸量占俄羅斯輸往歐洲天然氣總量的三分之一。最後是 2005 年啟用之. 政 治 大. 藍溪天然氣管線,管線經黑海海床抵達土耳其,不經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 23. 多瓦等國。 〈參考圖 2-5〉. 立. ‧ 國. 學. 近期天然氣運輸管線計畫包含歐盟支持的納布科管線(Nabucco)、俄羅斯支 持的南溪天然氣管線(South Stream)與北溪天然氣管線(Nordstream)。〈參考圖 2-. ‧. 6〉。2006 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發生天然氣爭端後,歐盟開始計畫興建納布科天然. sit. y. Nat. 氣管線,希望自土耳其東邊,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與匈牙利,運送中亞的天. io. al. er. 然氣至歐洲,此一計畫最大特點為排除俄羅斯,因而有強烈的地緣政治意涵, 受到各界關注。起初參與納布科天然氣管線興建的公司包含匈牙利石油與天然. n. v i n Ch 氣公司(MOL)、德國 RWE 公司與奧地利石油公司(OMV),但匈牙利在 2012 年 engchi U 表示匈牙利可能退出,管線興建計畫並不明朗。24 相較於納布科天然氣管線計畫,俄羅斯支持南溪與北溪天然氣管線計畫。 2007 年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宣布南溪天然氣管線的興建計畫,預計跨越黑海,連 結俄羅斯與保加利亞,並經保加利亞運送天然氣至奧地利、斯洛維尼亞與義大 利,惟 2014 年 12 月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已正式放棄南溪天然氣管線的興建。25 23. Ibid., p. 7. James Kanter and Paul Geitner , “Hungarian Leader Says Pipeline Project Is in Trouble,” New York Times (April 23, 2012), http://www.nytimes.com/2012/04/24/business/global/hungarian-leader-sayspipeline-project-is-in-trouble.html?ref=topics&_r=0 〈檢閱日期:2015 年 7 月 14 日〉 25 Michael Kahn and Tsvetelia Tsolova, “Sinking of Kremlin Gas Project Leaves South-East Europe High and Dry,” Reuters (December 2, 2014), http://uk.reuters.com/article/2014/12/02/uk-russia-europe28 24.

(36) 北溪天然氣管線計畫起點為俄羅斯,經波羅的海至德國,從德國可再連結至英 國與荷蘭。26圖 2-7 為 2013 年各天然氣管線的運輸情況與可運輸量。 另外一項興建中的天然氣管線為「跨亞得里亞海管線」(Trans Adriatic Pipeline, TAP),,以希臘為起點,經阿爾巴尼亞抵達義大利,運送裏海生產之 天然氣至歐洲。〈參考圖 2-8〉。此一管線於 2003 年完成可行性初步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於 2013 年完成前端工程設計(Front End Engineering Design, FEED),並陸續取得阿爾巴尼亞和希臘政府達成地主國協議(Host Government Agreement),且取得阿爾巴尼亞政府發給之環境許可證。此一管線預計興建期. 政 治 大. 間為 2015 年至 2019 年,並於 2019 年開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27. 立. 整體而言,歐盟面臨能源使用仰賴進口的能源安全問題,其中石油與天然. ‧ 國. 學. 氣有高度的進口依賴,俄羅斯則為歐盟最重要的石油與天然氣進口來源,歐盟 的能源安全問題因此與俄羅斯緊密連結。其次,能源運輸安全也成為歐盟所必. ‧. 須處理的能源安全問題,其中能源運輸管線的興建計畫為歐盟與俄羅斯皆高度. Nat. sit. y. 關注的議題,雙方基於各自能源安全考量而有不同的管線偏好。歐盟為確保其. n. al. er. io. 能源供給安全,追求能源供給的多樣化,避免過度仰賴俄羅斯的能源進口,而. i n U. v. 希望在能源運輸管線上避開俄羅斯,並自中亞進口替代的天然氣;俄羅斯則不. Ch. engchi. 願依賴能源運輸過境國向歐洲輸出能源,而希望避開烏克蘭、白俄羅斯等過境 國,興建新的能源運輸管線。確保能源供給與運輸安全於是成為歐盟面臨的主 要能源安全問題。. pipeline-losers-idUKKCN0JG12W20141202 〈檢閱日期:2015 年 7 月 14 日〉 26 Ksenia Borisocheva, “Analysis of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s-Links between EU and Russia: An Account of Intrinsic Interests,” Centre for Russia and Eurasia, Athens, Greece (2007), p. 16. 27 Trans Adriatic Pipeline Website, http://www.tap-ag.com/the-pipeline/project-timeline/tap-projectmilestones〈檢閱日期:2015 年 7 月 14 日〉 29.

(37) 圖 2- 5:歐俄能源運輸管線分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Steven Woehrel, “Russian Energy Policy Toward Neighboring Countrie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RL34261 (2010), p. 22.. 30.

(38) 圖 2- 6:北溪、納布科、南溪天然氣管線計畫路線.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l. n. v i n Cfuels 資料來源:BBC News, “Energy 'Great Game' in Europe,” (9 June, 2009) U h enew i h n gc http://news.bbc.co.uk/2/hi/europe/8090104.stm. 31.

(39) 圖 2- 7:歐俄天然氣管線運輸情況與可運輸量.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資料來源:RT, “Gazprom announces final nail in the South Stream coffin,” (January 14, 2015) http://rt.com/business/222619-bulgaria-south-stream-gazprom/. 32.

(40) 圖 2- 8:跨亞得里亞海天然氣管線路線. 資料來源:Trans Adriatic Pipeline Website, http://www.tap-ag.com/the-pipeline. 治 政 第二節 歐盟內部能源政策發展 大 立 ‧ 國. 學. 2009 年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生效,根據該約第 194 條,歐盟在能源政 策(energy policy)開始享有正式權限,該約認為:在內部市場的建立與運作,且. ‧. 各會員國秉持團結一致精神的情況下,歐盟的能源政策應確保能源市場的正常. Nat. sit. y. 運作以及聯盟內部的能源供給安全,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與節能,以及發展新. n. al. er. io. 型態的再生能源,並提倡能源網絡的相互聯結程度。28「里斯本條約」是歐盟. i n U. v. 首次明確將能源議題納入其職權範圍,雖仍屬於「歐盟」與「各會員國」共享. Ch. engchi. 權限的議題,但較之以往已有進展,且為日後歐盟執委會所推出的各項政策提 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礎。29 以下首先說明歐盟能源政策的歷史發展,隨後根據學者分類與歐盟所發表 之政策內容,討論歐盟在內部能源安全政策的發展上的重要政策目標,並以歐 盟本身決策方式為基礎,介紹各行為者在能源政策產出過程中的角色與功能。 此外,本節亦將介紹歐盟內部能源市場的發展與內涵,以利討論後續歐盟對外. 28.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Article 194 (2008). Vicki L. Birchfield and John S. Duffield (eds.) Toward a Common European Union Energy Policy: Problems, Progres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 p. 6. 33 29.

(41) 能源政策形成與發展。 一、. 歷史背景 「能源」可謂是歐洲整合的起點,歐洲各國於 1950 年代相繼成立歐洲煤鋼. 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隨著大部分西歐國家在能源使用上漸以石油和天 然氣取代煤炭,後續的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在油氣事務上卻未享 有明確的權限;油氣事務成為歐洲整合的過程中各會員國與歐盟執委會僵持不 下的政策議題,會員國力圖捍衛各國國內政策權限,以及在此類戰略性領域的 獨占地位,歐盟執委會則是偏好建立內部能源市場(Internal Energy Market)和共. 政 治 大. 同能源政策(Common Energy Policy)。30. 立. 1973 年爆發的石油危機是歐盟油氣相關能源政策發展的起點,但至 1980. ‧ 國. 學. 年代後期為止,歐盟在此方面的政策仍僅為缺乏法律拘束力的政策方針或建 議。1990 年代以前,歐盟在能源政策發展上的一大進展是單一歐洲法(Single. ‧. European Act, SEA)下的有關內部市場(Internal Market)的改革;1990 年代後,歐. y. Nat. sit. 盟採納一系列有助於能源市場整合的指令,主要有關於歐盟大部分的電力、天. n. al. er. io. 然氣運輸網絡,亦包含電力、天然氣價格的透明度。歐盟能源政策的進展仍非. i n U. v. 順利,1990 年執委會提議將「共同能源政策」(Common Energy Policy)納入《歐. Ch. engchi. 洲聯盟條約》(Treaty of the European Union)成為獨立一章,政策目標包含歐盟的 能源供給安全、能源市場的穩定度、內部能源市場的發展、因應能源危機的政 策措施、高度環境保護等,惟這項提議遭到會員國否決,「共同能源政策」未能 獲得發展的動力,具對外面向的歐洲能源政策在此時期也僅獲得小部分的進 展。2000 年開始,歐盟的政策改革促進了歐盟會員國在電力、天然氣產業的自 由化,初期的歐洲能源政策(European Energy Policy)亦逐步拓展至環境領域,重. Michael Natorski and Anna Herranz Surrallés, “Securitizing Moves to Nowhere? The Fram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s Energy Polic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uropean Research, Vol.4, No.2 (2008), p. 73. 34 30.

(42) 視再生能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問題。31 儘管歐盟內部的能源政策主要是以歐盟本身機構及其會員國為主,仍會因 歐盟外部的事件,而取得不同的發展動力;這點因為歐盟高度仰賴區域外能源 進口來源而更加明顯,許多外部事件也被視為是歐盟能源政策發展的「機會之 窗」(windows of opportunity)。也因此,歐盟在其能源政策發展上無法忽視對外 能源政策面向,其內部能源政策亦有可能包含外部因素,例如在確保能源供應 無虞時與能源供應者的雙邊關係,以及發展內部能源市場時外部行為者的參與 情形與影響力等。 二、. 歐盟的能源安全目標. 立. 政 治 大. 2000 年執委會提出了“Towards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the Security of Energy. ‧ 國. 學. Supply”的政策綠皮書,並在 2002 年作成一份 “Final Report on the Green Paper ‘Towards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the 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這兩份文件強. ‧. 調歐盟在能源供給安全上面臨了結構、地緣政治、社會與環境等四個面向上的. y. Nat. sit. 不足,尤其是在有關歐盟在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義務。322000 年的政. n. al. er. io. 策綠皮書以「需求」與「供給」兩個面向來規劃歐盟的長期能源戰略。執委會. i n U. v. 首先強調,提升歐盟本身能源供給無法有效改善歐盟能源問題,歐盟必須有更. Ch. engchi. 為明確的「需求面政策」,這包含了消費者行為的實質改變,又以賦稅相關措施 較為重要,例如以賦稅措施節約能源消費、促進環境保護等:賦稅以外的措施 包含運輸和建設產業的節能政策與使用無汙染能源等。在「供給面政策」上, 執委會強調應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重要性,新型態和再生能源的發展是此過程的 關鍵,而為了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歐盟或會員國必須採行補助、減稅和 財政支持等財政措施,例如現階段獲利較豐的石油、天然氣與核能產業可向再 生能源產業提供資金,再生能源產業與石油、天然氣產業不同,尚未接受足夠. 31. Michael Natorski and Anna Herranz Surrallés, op. cit., pp. 73-4.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Final Report on the Green Paper “Towards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the Security of Energy Supply,” COM (2002) 321 final, (2002), p. 2. 35 3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e  ArrayList class is an example of a  collection class. • Starting with version 5.0, Java has added a  new kind of for loop called a for each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