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

第五章 能源安全治理下的歐俄關係

第二節 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哈薩克亦存在缺乏能源運輸管道的類似問題,差別在於哈薩克的地理位置較土 庫曼更有利,位處俄羅斯與中國之間使其天然氣需求安全無虞,哈薩克轉向歐 盟天然氣市場的誘因更小。18

整體而言,歐盟與俄羅斯的能源關係具有強烈的地緣政治因素,與區域內 其他國家緊密相關。自歐盟的角度而言,歐盟希望確保能源運輸安全,並藉由 興建新能源運輸管道促成能源供給多樣化的政策目標,提高歐盟的能源安全。

惟基於天然氣貿易高度仰賴運輸管線的特性,新管線興建所需之龐大資金與可 能面臨的環境衝擊等問題,以及固有的地理位置障礙,均不利於歐盟能源供給 多樣化的政策,遑論俄羅斯在此區域傳統的影響力與地理位置的優勢。自俄羅 斯的角度而言,能源運輸安全對於其賺取獲利最豐的歐洲市場的能源收益亦相 當重要;惟歐盟與俄羅斯各自有不同的新建能源運輸管線偏好,反映其能源安 全考量的差異。

第二節 俄羅斯與烏克蘭天然氣爭端

2006 年與 2009 年,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發生兩次天然氣供給中斷的情 形,能源運輸安全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其他獨 立國協國家(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CIS)必須重新建立能源貿易與 運輸關係,俄羅斯與獨立國協國家相互依賴對方的能源運輸管線與能源供給,

「能源運輸」因此是獨立國協國家之間及其與歐洲國家間能源貿易的重要議 題。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貿易與運輸情形大致符合此區域整體的能源環 境,烏克蘭的天然氣供給與運輸仰賴途經俄羅斯管線的進口天然氣,俄羅斯同 時亦仰賴烏克蘭境內的天然氣管線向歐洲輸出能源。2006 年與 2009 年俄羅斯

18 Ibid.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與烏克蘭發生兩次天然氣爭端,其主要背景即是烏克蘭未能支付天然氣款項,

在俄羅斯中止其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給後,烏克蘭移轉俄羅斯輸向歐洲的天然 氣,供其國內使用,降低歐盟的天然氣供給量,影響歐盟的能源供給安全。

一、 三方能源關係:俄羅斯、烏克蘭與歐盟

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能源關係包含以下兩個重要面向:首先,所有中亞國 家向外輸出天然氣的天然氣管線皆須經過俄羅斯,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得以完全 掌握中亞國家的天然氣供給情形。其次,在亞馬爾管線啟用以前,俄羅斯輸往 歐洲的天然氣百分之八十五經由烏克蘭、百分之十五經過摩爾多瓦,亞馬爾管 線啟用以後,白俄羅斯亦成為一個重要的能源運輸過境國。19

在 1994 年以前,俄羅斯與獨立國協國家的天然氣貿易與運輸問題是由俄羅 斯天然氣公司專門處理,1994 年以後則是由長期的政府間協定管理相關貿易問 題。這些協定與後續的附加議定書為天然氣的銷售、運輸、定價與關稅、儲存 以及合資企業的設立等問題,提供一個協商與問題解決的架構,且因係由各政 府首長簽署,而更具執行力。20由此可知,俄羅斯的對外能源運輸問題受到其 與周邊獨立國協國家的個別雙邊關係影響,而雙邊能源關係通常是以政府高層 簽署協定的方式加以管理,政治因素仍將影響能源談判的進行。

在 2006 年天然氣爭端發生以前,歐盟、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天然氣運輸情況 大致如下:2004 年,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向二十二個歐洲國家出口了 1500 億立 方公尺的天然氣,約占該年度歐洲三十五個國家總天然氣進口的百分之四十,

並占其總天然氣需求的百分之二十八。所有出口至歐洲國家的俄羅斯天然氣,

除了部分運送至芬蘭以及經由藍溪天然氣管線的出口至土耳其以外,其他管線 均經過烏克蘭、白俄羅斯與摩爾多瓦等三個國家,烏克蘭的角色尤其重要,超

19 Jonathan P. Stern, The Future of Russian Gas and Gazpro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 66.

20 Ibid., pp. 66-8.

21 Jonathan P. Stern, The Russian-Ukrainian Gas Crisis of January 2006 (Oxford: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2006), p. 1.

22 Carlos Pascual and Jonathan Elkind (eds.) Energy Security: Economics, Politic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0), p. 133.

23 Simon Pirani, “Russo-Ukrainian Gas Wars and the Call on Transit Governance,” in Caroline Kuzemko, Andrei V. Belyi, Andreas Goldthau and Michael F. Keating (eds.) Dynamics of Energy Governance in Europe and Russi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p. 172.

24 Carlos Pascual and Jonathan Elkind (eds.) Energy Security: Economics, Politics, Strategies, and Implications, op. cit., pp. 13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trading companies)運輸或供給天然氣予烏克蘭。25烏克蘭自外國進口的天然氣若 非來自俄羅斯,則是須經由俄羅斯能源運輸管線才能輸至烏克蘭,形同烏克蘭 需就其天然氣進口與俄羅斯達成協議,方能順利進行。26就此點而言,烏克蘭 的天然氣進口高度仰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給與其運輸管線。

自 2000 年開始,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經濟逐漸復甦,雙方貿易前景得以自蘇 聯解體後的政治力仍高度介入的情況下,過渡到以商業運作關係為主的環境,

但隨著俄羅斯與烏克蘭皆逐步參與全球市場,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希望能與國際 市場整合以獲得國際間資金,烏克蘭的天然氣進口價格的問題因而浮上檯面,

成為雙方爭執的重點。27

天然氣的訂價問題源自於俄羅斯給予獨立國協國家的天然氣價格未能反映 國際能源市場的價格變動,亦不符合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與俄羅斯政府的利益,

隨著能源價格攀升以及俄羅斯政府高度仰賴能源收益,俄羅斯於是有意取消對 獨立國協國家的天然氣價格優惠。俄羅斯給予烏克蘭的價格遠低於其給予其他 歐洲國家的價格,在調整其市場策略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希望能取消此類價 格優惠措施;相同問題亦存在於俄羅斯與其他獨立國協國家間,例如白俄羅斯 與俄羅斯在 2004 年與 2007 年有類似烏克蘭天然氣爭端的天然氣供應中止情 形。28表一為烏克蘭與白俄羅斯近期天然氣的平均進口價格,顯示烏克蘭與白 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遠低於歐盟的邊境價格(border prices)。

25 Simon Pirani, Jonathan Stern and Katja Yafimava, The Russo-Ukrainian Gas Dispute of January 2009: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xford: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 2009), p. 7.

26 Simon Pirani, “Russo-Ukrainian Gas Wars and the Call on Transit Governance,” in Caroline Kuzemko, Andrei V. Belyi, Andreas Goldthau and Michael F. Keating (eds.) Dynamics of Energy Governance in Europe and Russi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p. 172.

27 Ibid., pp. 173-4.

28 Simon Pirani, Jonathan Stern and Katja Yafimava, The Russo-Ukrainian Gas Dispute of January 2009: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p. cit., p.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表 5- 1: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平均天然氣進口價格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烏克蘭 50 50 44-80 95 130 179.5 232.54 257

白俄羅斯 34.37 46.68 55.08 55.08 118 126.5 148 188

歐盟邊境 價格

147.6 157.8 213.7 285.2 294.1 418.9 307.8 323.7

附註:單位為每千立方公尺天然氣的美元價格($/mcm)

資料來源:Simon Pirani, “Russo-Ukrainian Gas Wars and the Call on Transit

Governance,” in Caroline Kuzemko, Andrei V. Belyi, Andreas Goldthau and Michael F. Keating (eds.) Dynamics of Energy Governance in Europe and Russia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p. 175.

自 2000 年後,俄羅斯與烏克蘭已認知到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應以歐洲天然氣 的「淨價格」(netback prices),即歐洲市場價格扣除額外運輸成本,作為前蘇聯 加盟共和國天然氣的進口價格。但雙方對於天然氣價格調整的方式、時間及成 本的分攤等問題,卻難以形成共識,導致 2006 年與 2009 年俄羅斯與烏克蘭之 間發生兩次天然氣供給中止的情形。29

「債務問題」是俄羅斯與烏克蘭間能源關係的另一個重要面向,起因於烏 克蘭無力支付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費用,因而有巨額債務問題,俄羅斯為促使 烏克蘭付款,對輸往烏克蘭的天然氣時而短期性減量;面對天然氣減量,烏克 蘭則私自轉移俄羅斯擬運輸至歐洲的天然氣供烏克蘭國內使用,影響歐盟天然 氣的供給與穩定。俄羅斯於是向烏克蘭施壓,有意取得烏克蘭境內的基礎設 施,交換烏克蘭對俄羅斯所積欠債務的免除,降低俄羅斯仰賴烏克蘭能源運輸 管線的程度。30

29 Ibid., p. 174.

30 Simon Pirani, Jonathan Stern and Katja Yafimava, The Russo-Ukrainian Gas Dispute of January 2009: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p. cit., p. 5.

31 Jeffery Mankoff, Russian Foreign Policy: 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9), pp. 252-254.

32 Simon Pirani, Jonathan Stern and Katja Yafimava, The Russo-Ukrainian Gas Dispute of January 2009: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p. cit., p. 22.

33 Simon Pirani, “Russo-Ukrainian Gas Wars and the Call on Transit Governance,” in Caroline Kuzemko, Andrei V. Belyi, Andreas Goldthau and Michael F. Keating (eds.) Dynamics of Energy Governance in Europe and Russia, op. cit., p. 1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氣過境 1.6 美元的關稅。34其次,俄羅斯與烏克蘭並決定合資成立

RosUkrEnergo 公司,負責經營烏克蘭天然氣的運輸管線,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將 不再運送俄羅斯天然氣至烏克蘭,烏克蘭天然氣公司也不再出口來自俄羅斯的 天然氣;RosUkrEnergo 公司將與烏克蘭天然氣公司在 2006 年 2 月 1 日成立另 一個合資公司,負責烏克蘭境內經俄羅斯輸入之天然氣之銷售。35

RosUkrEnergo 公司的天然氣來源組成如下:

1. 土庫曼:向俄羅斯天然氣公司 的子公司 Gazexport 公司36和 RosUkrEnergo 公司,購買 410 億立方公尺的土庫曼天然氣。

2. 烏茲別克:向俄羅斯天然氣公司 的子公司 Gazexport 公司購買烏茲別克至 多 7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交換輸往高加索地區國家。

3. 哈薩克:向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的子公司 Gazexport 公司購買哈薩克購買至 多 8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交換輸往高加索地區國家。

4. 俄羅斯:向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以每千立方公尺 230 美元的價格購買至多 17 億立方公尺的俄羅斯天然氣。

在銷售方面,RosUkrEnergo 公司與烏克蘭天然氣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在 2006 年上半年,將以每千立方公尺 95 美元的價格,出售 340 億立方公尺的天 然氣至烏克蘭國內市場,至 2007 年則會上升至 580 億立方公尺;上述天然氣僅 供烏克蘭國內市場使用,不得再出口至烏克蘭以外地區。最後,這份協議是由 三家公司:烏克蘭天然氣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與 RosUkrEnergo 公司的代表 所簽訂。37

第二次爭端延續較久,俄羅斯與烏克蘭在 2009 年 1 月 19 日達成兩份天然 氣供給與運輸的契約,1 月 20 日開始恢復歐盟的天然氣供給,並在兩天後回復

34 Jonathan P. Stern, The Russian-Ukrainian Gas Crisis of January 2006, op. cit., p. 9.

35 Ibid.

36 自 2006 年起,OOO Gazexport 更名為 OOO Gazprom Export。

37 Jonathan P. Stern, The Russian-Ukrainian Gas Crisis of January 2006, op. cit., p.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至爭端前的供給水準。38兩份契約為期十年,供給契約內容包括:在供給量方 面,2009 年烏克蘭將獲得 40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自 2010 年開始至契約期

至爭端前的供給水準。38兩份契約為期十年,供給契約內容包括:在供給量方 面,2009 年烏克蘭將獲得 400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自 2010 年開始至契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