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小學學校應用網路科技實踐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方案之設計與評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小學學校應用網路科技實踐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方案之設計與評估"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小學學校應用網路科技實踐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方案

之設計與評估

張原禎 徐新逸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研究生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教授

台北縣德音國小教師

cyc@tpc.edu.tw hyshyu@mail.tku.edu.tw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小學學校如何規劃教師利 用學校本位網路進修方案,提昇教師專業成長與促 進學校轉化為學習型組織。本文先探討教師專業成 長與進修形式,並介紹結合實體與網路的混成進修 模式,再說明規劃學校本位網路進修的實務,從平 台選用到教學實施,並以自由軟體 Moodle 網路教 學平台建置為例,最後提出對教育當局、學校與教 師對於執行此方案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學校本位網路進修、教師專業成長

1. 前言

近幾年來,網路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商業行為、 教育方式與生活習慣。在政府與教育單位大力推動 下,寬頻學術網路的基礎建設,已佈及全國中小學 ;同時,家用聯網的電腦普及率也慢慢提升。對中 小學教師而言,網路不僅帶來教學上的便利,更提 醒我們必須謹慎看待學生接觸網路資訊的情形,因 為如此突破時空限制的傳播媒介,必將改變原有的 教學現場與師生互動情況。 面臨這樣的科技與社會發展的情況,教師有必 要在本職學能上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順應網路的 普及,中小學教師更可趁此善用網路科技,突破時 空限制來進行專業成長,參與教學社群,進行知識 分享與教學創新。此外,教育部也逐步放寬網路進 修學位的學分上限,從政策面來落實推動網路教學 應用,帶動中小學教師以網路進行研習或進修的風 氣。 本文先探討教師專業成長與進修形式,分析現 今教師進修趨勢的演進、困境與展望。接著,介紹 結合實體與網路的混成進修模式,再說明規劃學校 本位網路進修的實務,從平台選用到教學實施,並 以自由軟體 Moodle 網路教學平台建置為例,最後 提出對教育當局、學校與教師對於執行此方案的相 關建議。

2. 教師專業成長與進修形式

教師的品質是決定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好的 老師可以帶來更佳的教育品質,甚至影響學子的一 生。面臨社會變遷與科技進展,教師一方面需要面 對不斷專業成長的壓力,另一方面獲得進修的機會 卻受到時間、研習內涵、與課務調整的限制。羅清 水(1998)提出,教育工作是一種專業工作,教師則 是持續發展中的個體,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索的歷 程,能有效提升其專業水準及表現。教師專業發展 的主要途徑,有賴教師在職進修制度的建立,惟有 從教師終身學習及終生教育著手,才是最具教育發 展的意義。 然而,現今的進修活動,仍存有許多困境(方琇 瑩,2002),包括:(1)辦理方式由上而下主導缺少 完整規劃。(2)進修機構分布不均,影響進修意願。 (3)訊息傳遞管道少,參與人數有限。(4)實施方式較 為僵硬而缺乏變化。(5)課程與教材缺少教師主動參 與機會,內容未能符合實際需要。(6)集中進修形式 必須額外處理課務問題,干擾學校正常運作,影響 學習品質。(7)缺乏評鑑機制,無法確認課程實施的 成果與影響。(8)多由教師個別參與,不易建立教師 專業社群。(9)進修經費來源不穩定,無法完整規劃 教師進修活動。(10)往返服務學校與研習場地,時 空限制無法突破,繼而影響進修品質。(11)進修活 動結束,知識無法保存。 由此可知,教師進修活動的實施,存在許多瓶 頸(如經費、時間、地域、受訓地點、交通、課程 與教材、進修資源等限制),可能造成發展教師進 修的目標事倍功半。 而隨著科技發展與網路普及,應用網路支援教 師進修的風潮漸起,吾人可以看見網路進修具有下 列優點(Zirkle, 2002):(1)分類:教材、文件、討 論紀錄、課程資訊可藉由電腦網路快速分類。(2) 編輯:授課者與學習者可輕易的編輯與更新文件。 (3)省時:網路教學平台可滿足多樣化課程需求,其 功能亦節省許多使用者的時間。(4)科技能力:提供 使用者增進個人科技能力、教學方法,進而促進教 室內有效的使用科技進行教學。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教師不僅有專業發展、 參與進修的必要,相關的進修內容、形式與場地, 也因科技與網路的協助而有所調整,善用教師網路 進修形式的機會已臻成熟。目前國內已有十個縣市 辦理教師網路進修,結合同步與非同步網路教學形 式,多由大學授予學分或是與縣市教育局合作授予

(2)

研習時數模式辦理(陳年興,2004)。 以台北縣為例,現有兩百八十多所國民中小 學,超過兩萬名教師。在地區城鄉發展差異大,老 師分佈廣闊的情形下,要能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運 用下,達成專業培訓的目標,有其相當的挑戰與困 難。由於網路教學的便利與可行性,可以方便老師 們在職進修,進而讓老師在體驗網路形式的進修之 後,更有機會促成師生網路教學應用,進行校際或 跨縣市的城鄉交流。如此看來,縮短數位落差的機 會,從老師進行網路進修與教學開始,實為一個可 行且有效之方式。 由上可知,教師進修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 專業發展,落實教師終身學習,進而提升教學品 質。從專業成長的需求與進修形式的實務面來看, 可以看見許多是以學校層級來看待每位教師的教 學表現。不僅只是關照專業發展與形式,還希望藉 由進修辦理,進而提供教師的展現專業,並激發主 動學習的動機。 而在職教師的進修規劃,有關辦理形式、進修 主題,相關的人事經費與時程,預計培訓人數與成 效評鑑等,則有賴行政機關的規劃與執行。以業務 區分來看,多由縣市教育局提供經費與規劃,再由 各校執行。

3. 結合實體與網路的混成進修

實體教學與網路教學各有其優點與限制,加以 網路教學應用的觀念尚未普及,吾人建議規劃進修 模式的選擇思考點不應是「非此即彼」的二分法, 而是思考如何善用與組合實體與網路進修的優勢 互補,以符合實際需求。混成進修模式,就是在理 論與實務考量下,依進修主題或實際需求,適切地 結合實體教學、網路同步或非同步教學模式,來規 劃進修方案(Throne, 2003)。 即使在規劃網路教學活動時,仍必須兼顧成人 學習的特性,與原有教學工作經驗結合為主(游光 昭、李大偉,2003),同時在教學經營中,鼓勵大家 彼此分享自己的數位化教學歷程檔案。善用網路非 同步的教學互動方式,可以讓教師依據自己的時間 與電腦經驗,自訂學習步調,教學活動中則鼓勵大 家勇於探索,提問與自我檢視,以培養其自我導向 學習的習慣與負責態度。 洪雪芬(2002)以 K12 數位學校為例,探討提 出 E-learning 融入數學領域教師進修之實施中,提 出二項網路課程實施方式:(1)網路課程採 CRC 運作 模式,亦即 Cyber World+Real World+Cyber World,網路課程除教學平臺教材呈現、討論與互 動外,另須配合實體面授,使網路(Cyber)與實體 (Real)不斷交互運作,唯有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 整合,才能落實資訊融入教學的理想。(2)面授與網 路課程的目的:面授課程可以讓參與進修的教師認 識網路教學平臺功能、瞭解網路教學活動安排、進 行師生聯誼等;網路課程可以讓參與進修的教師進 行跨縣市、跨時空的對談及討論,彌補傳統教師研 習深度與廣度的不足。而面授課程的安排是否新 穎,將影響教師參與的意願。 從學校層級運作來看,辦理教師實體與網路進 修的混成模式與漸進過程,也能促成逐步推廣校內 師生網路教學應用的機會。以下將以實務經驗和運 作建議說明混成進修的漸近規劃方式: 3.1 支援既有研習活動 在既有的進修形式之下,往往因為時空限制, 無法參與進修或深入討論,可以先將研習的相關講 義、網站連結整理好,建置於教學平台中。同時, 若規劃有教師實做或議題討論的部份,就可以在此 互動討論,給予充分時間實做之後繳交。若是研習 時間較長,必須分數週舉行,這樣的支援應用更顯 其效益:一來可以持續彼此的對話,也能促成老師 將研習所學理論印證於工作實務上的經驗分享。 在教育局的規劃下,可以利用教學平台整理相 關教材資源,提供各校辦理校內實體進修。例如台 北縣 93 學年教師資訊素養與網路安全課程研習(台 北縣教育局,2004),應用台北縣 K12 數位網路學 校,建置一門「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課程,整理 教育部、智慧財產局與相關新聞案例的報導,由局 端利用全縣資訊組長會議進行說明後,由各校進行 實體研習,講師可由校內教師推薦擔任,而相關講 義、網站與討論議題,則由網路課程提供支援。 3.2 搭配規劃實體與網路課程 如上述所言,若校內教師漸漸熟悉教學平台的 操作之後,可以適時地將研習課程規劃為部份應用 實體與部份網路學習。例如可以在實體活動前,將 相關教學影片與簡報提供學員學習,並上網討論, 等到實體研習時,就能更加善用保貴時間,進行更 深入的課程探討。尤其講師與學員都能彼此扮演不 同的教與學的角色,更能促成教學相長與知識分 享。 以大規模學校教師人數眾多而言,即使校內進 行教師實體研習,仍面臨場地受限與電腦教室不足 的窘境,此時即能利用大演講廳的集會形式,先向 全體教師介紹網路進修的進行方式,再依需要來規 劃分組(可依年級或領域)的實體進修活動。 同樣地,縣市教育局或輔導團可以規劃相關課 程,調集各校代表教師進行培訓與說明,再由種子 教師返回辦理實體進修與網路互動,也是從行政層 級觀點來思考的混成進修形式。 由此可知,適切規劃實體研習與網路研習的組 合,既可節省經費,又能突破場地人數與上班時間 之限制,更能保障與持續研習效益。 3.3 結合教學實務進行系統整合 此時仍非以網路研習取代所有實體研習,而是 依不同的需求與實務,規劃實體或網路的適當組 合。希望能促成教師主動學習的自發性專業成長,

(3)

依即時需要而能從網路教學系統中獲得所需知能 或尋求相關人員協助。 此外,教師可以將習得的知能立即轉化應用於 教學現場,也利用混成式網路教學概念與教學平 台,推廣到全校師生的教學活動中。如此教師們的 知識管理與教學歷程都可以有更好的紀錄、保存與 分享。此時,將可見到數位資源的利用將更為有效 多元,同時在經費的支付上則呈現更高的投資報酬 率。無論教師或學生,建立起自我導向學習的行動 力之後,隨選學習(Learning on Demand)的概念將促 使我們達成資訊教育總藍圖「資訊隨手得,主動學 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的願景(教育部, 2001)。 實體進修形式,有人際互動,即時解答的優勢 ,卻也必須付出較高成本,以及特有的時空限制。 如何善用網路的優勢加以結合,才是可行之道。在 規劃實施之初,利用系統化教學設計原則(Dick & Carey,1996),進行分析、設計、發展、實施、評鑑, 自能有效地規劃符合實務的混成式進修課程,並能 保持彈性而立即調整改進。

4. 學校本位網路進修與 Moodle 網路教學

平台

所謂「學校本位網路進修方案」的操作型定義 為「以學校為運作單位,利用數位平台之支持,配 合校務發展與教學需求,所規劃結合實體與網路形 式之混成研習模式」。本章節將從網路教學應用現 況、網路教學平台導入,進一步說明規劃學校本位 網路進修的考量與應用。 徐新逸、林燕珍 (2004)曾提出:實施網路輔助 教學,是目前中小學教師比較少使用的資訊融入教 學模式。究其原因,是由於設備不足、師生資訊素 養不夠,還是教學目標不需使用網路輔助教學?若 現在有機會可以嘗試與推動,又該以何種策略執 行,以及必須進行哪些規劃呢? 在以往的經驗中,無論是高等教育或企業體, 導入數位學習時,都以網路教學平台選擇為首要項 目。然而平台建置好之後,必須有配套處理內容提 供與運作實務,給予整體的協助才是數位學習成功 的關鍵。對於中小學而言,無法添購高價之電腦設 備與系統,在此介紹自由軟體 Moodle 網路教學平 台,作為中小學推廣應用網路教學的平台。 首先就傳統的網路教學平台與 Moodle 加以比 較,請參考表 1(林敏慧、陳慶帆,2004)。 表 1 傳統教學平台與 Moodle 比較 項目 傳統網路教學平台 Moodle 研發目的 遠距教學,教學計 畫專案、企業訓練 等服務平台 主要為教學領域 而服務,不限對象 及範圍 研發人員 聘僱專案團隊 系統為模組式發 展,任何人都可以 依需求,撰寫模組 供大家使用,即使 不會撰寫程式,也 可以自行下載模 組使用 軟體使用 權限 通過認證、購買或 是試用軟體 自由免費軟體 技術支援 依製作需求選擇 以 PHP 程式語言 為主 系統規模 遠距教學或是線上 課程,屬於大型的 網站建置規模 依教學需求可建 置大、中、小不同 類型的網站 安裝方式 專員建置管哩,需 要專用的伺服器 可自行安裝、檔案 容量小,攜帶方便 變更與維 護 不能輕易變更 可利用模組物 件,輕易安裝與反 安裝 版面配置 固定樣式,只有部 分平台功能可做版 面變更 能做版面區塊與 色系變更 優缺說明 專案管哩,具有一 定的教學規模,但 是技術複雜,機動 性低 模組物件化、機動 性高,可支援各種 性質的教學網站 依中小學實務來看,Moodle 網路教學平台具有 下列優點:(1)免費安裝、簡單輕便、相容性高、低 技術門檻介面。(2)具有內嵌式的 HTML 網頁編輯器, 可以直接進行線上教材編輯,或是展現超媒體形式 的討論發表。(3)可以依教學者需求規劃各種外掛程 式,自訂網站版面與風格。(4)課程活動可以彈性安 排,依教學進度或主題需求而立即調整。(5)可呈現 完整的線上學習歷程紀錄。(6)教師可以自訂評分的 量尺。(7)課程可以備份匯出為壓縮檔,提供其他 Moodle 平台使用,增加分享與交流機會。(8)符合 SCORM 標準,可匯出入符合 SCORM 標準的數位教 材。(9)支援數學公式 TeX-Syntax 運算符號語言。 在校內自有網路教學平台後,提供老師體驗應 用的最好方式,就是先辦理校內的教師網路進修, 一來可以熟悉平台,體驗網路學習的感受,也進一 步慢慢思考設計,結合於校內教學時,網路教學可 以提供的助益。畢竟,大多數中小學教師在期師資 養成階段,接觸電腦者比例並不高,尤其關於網路 教學應用,更是極少接觸。 台北縣於 94 年暑期試辦學校本位網路進修(台 北縣教育局,2005),預期目標有:(1)透過數位學 校教學平台,營造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促進教師 專業發展與提昇資訊應用素養。(2)善用既有網路教 學內容,透過再利用與持續經營之活動,節省教師 研習成本,凝聚校內教師社群動力。(3)藉由校本進 修形式,提升行政 E 化專業服務,建立校內知識管

(4)

理與分享。 除了鼓勵各校可以自行教學平台之外,主要是 考量在縣級辦理教師網路進修時,必需負擔較高的 行政支援成本,若能以校內模式辦理,將可獲得更 普遍的推廣效益。同時,從學校本位的觀點出發, 尚有相關網路規劃與行政層級的實務考量: 從行政層級編制來看,學校為現今教育體制下 的最小獨立行政單位。舉凡教師的員額編制、薪資 考核都以學校為單位。教育部種子學校或是社群學 校,也是以學校單位做為擴散推廣的單元。我們檢 視「學校層級」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徐新 逸,2003),包含:(1)建立正確觀念;(2)校長領導; (3)建立學校資訊科技委員會或資訊小組;(4)訂定學 校資訊融入教學計畫書;(5)行政配套措施;(6)尋求 外部資源;(7)系統化的專業發展;(8)建立老師資訊 融入教學模式;(9)推廣成功經驗;(10)資源的公平 分配;(11)完善的管理制度與提供即時的技術支 援;(12)實施評鑑,可以發現:若能將教師系統化 的專業發展,以及各種教學實務的準備、展現,利 用教學平台的支持,將更能成功推廣。 再從國內學術網路的規劃來看,也都是以每個 學校作為劃分,並在各校編制資訊組長職務,擔任 網路管理與校內外網路主機服務建置。在學校單位 內建置網路教學平台,即可和既有的研習與教學活 動結合。從校內網路連線的狀況來看,可以視同為 內部網路(Intranet),以保障穩定的連線品質。 在既有的進修活動中,教師參加學校的研習仍 佔多數,還加上許多校內會議、每周晨會等短暫的 聚會時間。在同儕互動的模式中,大家分享彼此的 教學經驗,對學生的看法,都立即能回應到下一次 的教學實施中並獲得改進,加以能利用工作坊、教 學觀摩形式,彼此的批評指教,都有助於專業知能 的提升。只可惜在繁重的課務之外,想要多獲得這 樣的聚會時間實屬困難,也造成教師們不易分享的 缺憾。若能充分結合校內既有的校務發展與教學經 營,並由校內老師們提出課程需求,無論是網路或 實體形式,都能有助校內教師分享知識的氣氛與行 動意願,同時,在校內自行運作中,可以減少行政 報名的負擔,相關經費也能更加合理運用。 由此看來,網路教學平台到位,行政辦法研擬 施行,以及各校教師實際參與,這樣的「學校本位 網路進修模式」,將有助於解決教師進修時空限制 的問題,更能積極地促成教師專業展現與熱忱。此 外,有了進修辦法依據,未來無論是教育部或高等 機構的數位學習資源,在推廣管道與效能上,都可 以藉由各校辦理校本網路進修模式,達成更好的教 學創新擴散效率。

5. 學校網路教學應用的推動策略與建議

吾人更應進一步思考:學校本位網路進修的規 劃,實為促成校內推動網路教學普及應用的策略。 學校本位網路進修,不單只是研習形式的轉變;網 路教學平台,更絕非只能提供教師專業成長而已。 藉助教師專業知能提升與網路教學平台引入的過 程中,有助於促成自發性的組織變革,知識管理, 並可提供老師在規劃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時,有效協 助與促進學習的表現。藉助學校本位網路進修方案 的實施,加以 Moodle 網路教學平台的應用,可以 將網路教學的效益擴散到每個學校,盡可能顧及每 位師生。而每個老師的單位時間應用效益,將因網 路進修愈熱絡而愈見價值,相對地在行政負擔上, 只要設計得宜的話,應不致負擔太多。以下提出對 教育當局、學校與教師執行此方案的相關建議: 5.1 給教育當局的建議 教育當局的首要業務即為擬定政策方案,規劃 推廣策略並提供經費支援,以協助各校在既有的基 礎之下,實踐更好的教學創新,同時將可行的成功 案例加以集結,再藉助縣級力量來分享與擴散。 實施學校本位網路進修,初期即能因為既有數 位課程再利用的方式而節省研習成本,未來還可以 引入相關數位課程供各校利用。同時,更應結合有 關校務評鑑、教師評鑑等制度,落實教師教學檔案 系統的建立與分享機制。尤其各縣市之內也有許多 城鄉差異的學校,更應提供最大最多的服務與協 助,消弭因城鄉差距、教師流動率偏高而造成的數 位落差。 5.2 給學校行政成員的建議 若能激起每位老師自發性專業成長的動機與 專業實踐,就能促成校內知識的創造與分享,推動 學校 E 化並轉化為學習型組織。帶動校內教師自我 學習的風氣,有賴校內行政與教學團隊之間保持良 性的對話機制,在相關政策推展時,整合校內人力 並提供支持性的行政服務。 學校可以妥為設計:藉由學校本位網路進修的 導入過程,將學校內的教學平台做為資訊融入教學 時的平台,提供教師更為順暢地將自身學習與教學 專業展現。加以善用教學平台功能與歷程紀錄,可 以超越課堂中的教學,而促成學生延伸學習的機 會。讓每位學生在校內多年的學習過程中,都能以 相同身分帳號進行學習並保有完成的學習歷程紀 錄。 5.3 給老師的建議 對教師個人而言,可以藉此累積自己的數位化 教學歷程檔案,不僅體驗網路上的教與學,同時參 與校內集體的教學專業知識分享。在校內同儕間, 除了面對面交談之外,如今增加非同步形式的網路 互動,如此更可以不受時空與課務限制地充分表 達。 面對所教導的國中小學生,由於每堂課見面的 機會多於網路互動,教師則應善用網路平台建立學 習歷程檔案、鼓勵學生上網互動討論與發表,或是 規劃遠距師生的交流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此

(5)

時,尚須掌握班級中家庭電腦的普及狀況,作為實 施資訊融入教學的考量,以免因為無心,卻造成更 大的學習落差。 未來,更可以鼓勵學生家長自行架設 Moodle 教學平台,或是與其他學校合作,在畢業或轉學 時,仍能持續為學生保存學習歷程檔案。

6. 結語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 性,也因為教師能力提升後,所有的教育投資才更 能見其效益。在現今教育經費短缺之下,非但不能 取消教師研習活動,更應該審慎評估結合網路進修 的學校本位應用模式。以偏遠學校為例,教師成員 少,難以代課;路途遙遠,外出研習或邀請講師, 相對的時間成本偏高;加以社區文化刺激少,若教 師能善用網路教學,進一步帶領孩子進行校際交 流,擴展視野,其網路進修的單位成本效益將大於 城市學校。教師省去交通的往返時間,若持續投入 教師社群的對話與學習,又帶來更多收益。 本文藉由方案與制度的設計,主要目的即為發 現與實踐網路教學應用可以提供學校與教師發展 的各種可能性。不需額外支付過多經費,期能先促 成教育行政人員在觀念上的改變,帶動校內網路教 學應用風潮,提昇教師專業而促進組織變革的歷 程。 美國(Kleiman, 2004)實施中小學教師的數位學 習經驗指出:數位平台並非絕對關鍵,課程經營才 重要。最重要別忘了:提昇教師素質,持續學校永 續經營,才是考量網路教學與教師進修應用的核心 問題。回歸本文之初,討論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 性,學校本位網路進修,有其時空與效能上的優 勢,有賴教育同仁認真思考與善用。

參考文獻

[1] 台北縣教育局 (2004)。台北縣辦理教育部九十 三年度「在職教師資訊應用培訓」研習實施計 畫。線上檢索日期:2005 年 7 月 29 日。網址: http://boe.tpc.edu.tw/edu/index2/disp.asp?kid=126 97 [2] 台北縣教育局 (2005)。校本網路進修研習。線 上檢索日期:2005 年 7 月 29 日。網址: http://boe.tpc.edu.tw/edu/index2/disp.asp?kid=144 91。 [3] 方琇瑩 (2002)。中小學教師進修網路學習課程 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 林敏慧、陳慶帆(2004)。快速建構網路教學平台 的新方案:Moodle。教育研究月刊,126 期,85-98 頁。 [5] 洪雪芬 (2002)。E-learning 融入數學領域教師進 修之實施與探討。教育研究月刊,99,100-109 頁。 [6] 徐新逸、林燕珍 (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 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研究集 刊,50(1), 175-203 頁。 [7] 教育部 (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 教育部。 [8] 陳年興 (2004)。網路學習重要觀念與小組同步 合作學習模式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25 期, 74-92 頁。 [9] 游光昭、李大偉 (2003)。網路化教育訓練概論。 台北:師大書苑 [10] 羅清水 (1998)。終身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 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5(4),1-7 頁。 [11] Dick, W., & Carey, L. (1996).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4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ing.

[12] Kleiman, G. (2004) .Meeting the Need for High Quality Teachers: e-Learning Solutions.Retrieved July 29,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nclbtechsummits.org/summit2/presenta tions/Kleiman-MeetingtheNeed.pdf .

[13] Throne,K.(2003) .Blended Learning.London: Kogan Page.

[14] Zirkle,C.(2002).Using the Internet:To enhance teacher education. Techniques:Connectin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校完全中學附設職業類科課程係為學術導向 (大學) ,與專門導向 (四技二專或就業)

一、 本報告共分為「學校本位國際教育(SIEP)申請表(主辦學校)」 、 「學校本位國際教育 (SIEP)申請表(合辦學校)」 、 「辦理計畫一覽表」 、 「經費與進度執行情形」

科技融入教學社群 PLC 老師持續研討科技融入教學的課程,而在今年 學校基於此良好基礎,爭取參與教育部「行動學習專案」與信望愛基金會 所提供之「Flyer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本校為一科技大學,學生之來源大多屬技職體系之職業高中及專科學

3.8.2 學校自評多以教師和學生的觀感作為成效 指標,流於主觀,學校及科組仍未能完全掌握運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答6: 校本支援服務一般以一學年為單位,如原定會議時間遇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