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民主義和全球化趨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三民主義和全球化趨勢"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三民主義和全球化趨勢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People"

曾玉勤本 摘要 由於交通、通訊與科技之發達,全球化之觀念與思惟衝擊並影響了全人類, 不論是政治、經濟、社會的動態,都直接反應了全球化之趨勢。 全球化是事實,亦是過程。是技術面向,也是文化面向。身處遣大洪流中, 我們應有所堅守與執行,使我們能立足於這趨勢中,立於不敗而又有所發展。 本文試著以民族主義與全球化、民權主義與全球化、民生主義與全球化來 探討其發展與趨勢,亦即三民主義內涵之發展與全球化之關係作分析探討,試 圖提出因應之道與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字:全球化、解民族化、全球運籌理、策略性結盟 一、全球化之定義、過程、趨勢 (一)定義 「全球化」確實是過去數年(也將是未來幾年)最常被使用 誤用一一和 最少被定義,或許是最常被誤解、最含糊不清且政治上影響最深的(宣傳性和爭 議性)字彙。 全球化是可經歷的日常生活行為的疆界瓦解,這些行為發生於經濟、資訊、 生態、技術、跨文化衝突和公民社會等面向,如此,基本上,全球化同時是熟悉 的和未被理解的事務,它很難被理解,卻藉著可經驗的力量在基本上改變了日常 生活,並迫使所有的人適應和回應。錢、技術、貨物、資訊、有毒物質「越過」 了邊界,似乎邊界根本不存在。甚至於各國政府想拒之於境外的東西、人員和觀

(2)

念(毒品、非法移民、對迫害人權的批評等) ,都能得其門而入。如此理解下的 全球化是:距離的消失;被捲入經常是非人所願、未被理解的生活形式;或者一 一根據吉登斯 (Anthony Giddens) 的觀點 可被定義為:不受距離(表面上分 離的民族國家、宗教、區域、各大加1) 限制的行為和(共同)生活。(註 1) 全球化既是一個事實又是一個過程。事實是世界各國及各國人民之間比以 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互依賴,而且這種依賴程度越來越高。衡量相互依賴的尺度 是貿易、投資和資金的全球性流動。 (二)過程 全球化的過程既是技術又是人類發展的過程。從技術上來說,新的國際信 息與通訊系統加強了全球化的代理人即跨國公司的地位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這 些公司的合伙人有的時候是政府。在人的方面,全球化趨勢受到消費者迅速增長 的需求的拉動,尤其是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亞洲國家,同時又為足智多謀的公司經 理人員所推動,這些管理人員自身也受到各種動力的驅使一一為他們的公司或股 東服務,為獲取財富和權力,做出最大的努力。 全球化能保証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效地傳播給迫切需要它們的人們,而 對落伍的人構成威脅,把他們排除在受益範圍之外。全球化意昧著融合和一體 化,同時也意昧著衝突與分裂。它正在逐步推翻舊的傳統,對文化、宗教和信仰 體系提出挑戰。它使世界的多樣化變得更加明顯。 全球化是不是世界上的一股積極力量將取決於它是如何受到控制的。因 此,雖然全球化看來似乎是一種經濟和技術現象,它也是一種政治現象。二十年 前,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寫道: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經濟行為的整體性特點,由於對外部因素的 越來越注意以及社會開支的增加,由於對技術變革帶來的影響需要加以控制,我 們這個時代正在發生決定性的社會變革。這一變革就是:經濟功能 屬於政治秩

序。經濟秩序的自主權(以及操縱它的人的權力)正在逐漸消亡

o (註2)

(三)趨勢 全球化是二十世紀末期以來世局發展的新趨勢,主要的驅動力是交通及通 訊科技的快速進展,使地球上兩地間的時間距離大為縮短,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遍 *曾玉動:盛達國際物流公司總經理,固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1

Ulrich

Beck 著,孫治本譯,全球化危機,台灣商務書局,民國八十八年,第三十一頁 2 喬治、;各奇著,胡延 j弘譯,全球化的管理:相互依存時代的全球化趨勢,上海譯文出版,民國

(3)

及經貿、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不一而足。由於經濟面的影響有真體的數字 可供佐譚,人們立即能感覺其變化,其他層面的深遠影響則漸進地產生,且也會 進而對經貿活動產生影響;因而,人們首先注意到的便是全球化趨勢下的經貿問 題。而在經貿問題上,除 7 交通及通訊科技的進步外,生產科技的進步是另一個 推動力。事實上,許多現代最終消費的工業產品都能細部分解為若干零組件,視 各零組件的性質而分別在世界不同地區生產,再集中在最合宜的地區組裝成最終 產品;這種生產模式使一九 to 年代明顯普遍的跨國公司活動產生 7 新的活力, 開始塑造全球經賀的新面貌。(註3) 由生產面帶動的全球經貿面貌涵蓋 7 大部分的經經濟活動 ;WTO 倡導世界自 由貿易是其主要產物。因為一項最終消費品既然是由不同地區生產其零組件,再 在特定地區組裝而成,則關稅成本便是項不確定因素;故而,倡導自由貿易以降 低關稅、乃至完全取消關稅,可使這種不確定因素的潛在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從 而使跨國公司活動得以尋求最好的利基。 二、民族主義與全球化 (一)社團主義 與“文化衝突論"相反,在東西方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中,西方國家正逐 步由傳統的“自由放任主義"轉變為更明顯的“社團主義"模式,在這種模式 中,“社會的需求越來越有別於消費者個人的願望,而且,前者比後者更為重 要"。 社會不只是生活在其中的個人的總和,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非個人利 益至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有著特殊和緊急的需要,這些需要超越個人的需要。 生存、公正、自尊等等的價值取決於個人對這些需要的認識。因此,個人的自我 實現取決於其在社會中的位置、對整體的認同以及對社會過程的參與。如果社會 一一工廠、鄰里或國家-一一有著良好宗旨,那么其成員對它會產生強烈的認同 感,並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如社會或社會的組成部分缺乏良好的宗旨,人們就 會疏遠它並感到失望。 (二)國際相互依存 在經濟方面,二十世紀內,資本主義經濟體制面對社會主義理想的挑戰,不 八十七年,第二頁 3聯合報社論,台灣所面臨的經貿全球化的挑戰,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四日,第二版

(4)

斷有所修正。終於,在資本主義的西歐與美國,勞資關係調整為並存而不是對立。 藉大量生產、薄利多錯的策略,產品普及,工人收入增加,地位也得到提升。大 多數國家也都一步步確立了社會福利制度。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利潤,經由國家 公權力的支配及社會各部門的協調,為大部分的社會成員所共享。中產階級成為 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成員。同時,社會主義的理想,在蘇聯與中國的共產專政下, 不但不能落實,反而出現了國家機器奴役人民的效應,以致這兩個國家都不得不 揚棄共產主義,回歸市場經濟。資本主義經濟本以國家為主體,在國際市場競爭。 然而第二次大戰以後,國家經濟體卻走向國際化、多國企業與跨國分工,逐漸將 全世界的各個經濟體編織為一個龐大的網絡。經濟全球化的後果,削弱了國家主 權的意識,加強了區域合作與國際互依的需求。正因有了國際化的經濟網絡,歐 洲列國才 步一步由民族主權國家,不斷提升其互相依存的關係,最後發展為歐 盟的組合。又如亞太經合會 (APEC) ,東南亞聯盟(亞細安組織 ASEAN) 皆是此形 態下之組織。 (三)遠距民族主義 當代民族主義研究大師班那迪克.安德森 (Benedit

R.

Anderson) 主張:電 子通訊結合了目前界經濟體系所導致的大規模人口遷徙,衍生出惡性的新形態民 族主義,稱之為「遠距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不再像以往倚賴「祖國」的領 土定位。有些最激進的錫克教民族主義者是澳洲人、克羅埃西亞民族主義者是加 拿大人、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者是法國人、中國民族主義者是美國人。網際網路、 電子商務和廉價的國際旅避,讓這些人能對自己祖國產生強大影響力,儘管他們 已經不願意住在祖國。這是全球化過程中最諷刺的結果之一;同時它也讓我們相 信:無論是在理論上或實驗上,將民族主義一刀兩斷地區分成東方的與西方的、 亞洲的與歐洲的,都沒有合理依據。(註4) (四)解民族化 依疆域原則組織起來的國家範疇,在移民 (Migration) 過程中改變了。許多 人因此有理由相信,經濟、文化以及政治全球化最終導致國家之轉型及其解民族

(七 (Denat

i ona I i zat i on)

0

(註5

)

全球化從根本上動搖了 個名為聯邦共和國,即德國,真內部同質性、與 外界有所區隔、可封閉的民族國家空間的自我形象。與此相對的,大不列顛曾是

4 中國時報,八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第十四版

(5)

一個世界帝國,全球化是對該帝國的美好紀念。雖然德國也早就是一個堅匯集世 界各種文化及其矛盾的全球性地區,然而直到目前為止,此一事實為大多數德國 人所接受的同質民族的自我形象所遮蓋。所有這些都在全球化的論過程中被凸顯 出來,因為如同前述,全球化主要意謂著:解民族化一一這是民族國家的腐蝕, 但也可能是由民族國家到跨民族國家的轉型。 三、民權主義與全球化 (五)政治平等 國父曾說 r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此外,他又認為要解決以往國內 的專制和不平等,應運用「民權主義」來提倡人民的權利,而「提倡人民的權利, 便是公天下的道理.J但在此一「天下為公」的社會中,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 可見 國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與民權主義的政治社會乃是一致的一一是一個人 人皆享有平等政治權利的社會。 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孫中山先生稱之為直接民權。在全球化的 時代,網際網路所連結而成的地球村,將有助於直接民權的落實。人民掌握國家 的最高權力,擁有對於國家事務的最後決定權,此即人盡皆知的「主權在民」的 觀念。有此主權在民,再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具體的直接民權,合而 吉之,就是孫中山先生所說的民治。這樣的一種民治,為現代民主政治所僅有, 不為傳統民本政治所有,全民參與式的民主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己真正的到來。(註 (六)自由權利 一般民主國家除實行民權外,更重視自由和人權的保障,在各國憲法保障 之項目中,除過去美國的「人權法案」所曾列舉者外,人民更享有教育、工作、 生活權利等的「免於置乏的自由.J以及人人有不受極權統治壓迫,和不受國際 戰爭威脅的「免於恐懼的自由.J使自由的內容更加豐富。 在資訊無國界,民智大開的全球化裡,任何一個國家的民主制度施行成功 與否,其他不管鄰近國家或同一區域組織,甚至聯合國 (UN) 都會給予關心或協 助。同樣的,在全世界的國家都是在追求自由與權利的同時,蘇聯己是瓦解,南、 北韓近已簽訂和談約定,似乎僅剩中國大陸還在堅持其共產主義了。 6 王鈞林, ;r.幸中山民權主 2月與儒家的民本主義第二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 研討會」論文,台北市國父紀念館,第十五頁

(6)

(t) 孔子「仁愛」思想與西方個人主義

哈佛大學燕京學社主任杜維明指出,孔子思想和儒家的人文主義,曾在西 方價值觀強勢主導下,被排斥甚至「邊緣化.J但從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可以 映證,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中,孔子學說和「仁愛」觀念,不僅可補強西方強 調的「個人主義.J讓社區、社團更和諧,更可重組為人類文明尋找出路的價值 觀。(註 7) 我們已可確認所謂「全球化」將促使地球村的形成,但這地球村卻應是容 許差異性,而非分化,所以各文明間的溝通、對話分外重要,這樣才可為人類文 明找到一個共同的出路。 今人巴可看出,儒家所提供的價值觀愈來愈不容忽視,它建立了一個穩固、 深刻的發展基礎,相對於西方以個人為中心的思想,孔子的「仁愛」思想是自利 利人,從家庭漸次自向外發展,既尊重個人,也能實踐社會責任,這種分享的本 質,同時也是「天人合一」、包含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宇宙觀。 孔子愿相不僅已是亞洲國家發展的共同基礎,也能與西方價值結合,更能 整合人類文明朝現代化的方向進行。 四、民生主義與全球化 (一)貨暢其流/全球運籌 孫中山先生曾提「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J 0 (註8) 而貨暢其流 亦即是目前政府力倡全球運籌之濫觴。 過去二十年來,可說是全球經貿體制變動最劇烈的時期。 1980 年代,美國 雷根政府與英國柴契爾政府開吞了自由經濟的風潮, 1990 年代資訊革命風起雲 湧,意謂著全球無國界地球村的形成。為了掌握這一波自由化、全球化的浪潮, 政府在 84 年提出「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J進行全面性的制度變革。 這個計畫推動至目前為止,已完成 84 項法律案及 165 項行政命令的增修。而為 進一步落實自由化與國際化經濟政策,前行政院院長蕭萬長於 89 年元月行政院 院會中宣示推動台灣成為「全球運籌管理中心」的決心。陳水扁總統新政府則倡 導綠色矽島,加上科技,以完成全球運籌。 7聯合報,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第十四頁 I 國父全無 J 上李鴻章書

(7)

「全球運籌管理~

(Global Logistics

Management) 概念的興起與目前全

球產業發展趨勢密不可分。由於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

走向多樣性、個性化發展、對交貨時間需求更為嚴格,全球從汽機車零件業、紡 織、機械到電子資訊業者,為了接近市場、迅速服務客戶,必須在全世界各地廣

設生產基地或發貨倉庫,藉由物流和通訊技術,整合企業內的各個活動,努力由

昔日原廠委託製造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及原廠委託設計製造

(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 導向,轉型為兼具製造與物流供貨的服務導向, 以提升在全球供應鏈的附加價值,創造競爭力。換句話說,所謂「全球運籌」即 是強調四流(物流、資訊流、商流、資金流) 透過供應鏈的管理,使製造、銷售與維護管理均能從全球性的眼光找到最佳組合 之整合管理模式。(註9) (二)經賀企業全球化 貿易與投資急速增加、新技術不斷創新與移轉擴散、資本及金融市場整合 的爆炸性進展,令多國籍企業 (Mu

I t i nat i ona I Enterpr i

se) 正在蛻變為全球性企 業 (Global

Enterpr ise)

,隨著國際經濟體系之日益開放,企業跑到全世界各角 落去投資、生產和貿易,已幾乎不受國界的約束,其所雇員工、經理人、投資股 東均日益不受國籍限制,致企業股權走向全球化,就企業而盲,國籍的意義已日 益混滅。另方面國與國間在複雜而頻密之經濟交流網下,彼此間相互依存關保升 高,全球化的意義亦應涵蓋各國政府在經濟事務方面,進行廣泛而密切的協調與 合作,例如:維持開放的貿易體系、創設一個能適切反應匯率之外匯市場,解除 或減緩資本移動的障礙等。 由於對外投資激增、基本建設改善、通訊技術進步、貿易自由化潮流, t勻 導致貿易擴張,而服務業之急速發展,許多生產沾動中服務成份增加(如售後服 務)與加值服務,致產業內部貿易與服務業貿易成長驚人,同時亦加快了全球化 之腳步。 新產品日益需集結多種生產技術,許多企業在世界各地尋覓新技術及加速

技術移轉之方法,透過購併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技術交換、相互授

權、合資、合作生產及行銷等策略性結盟 (Strategic

AII

iances) 之方式,企業 彼此間因相互投資而產生大量相互貿易,貿易與投資之界限趨於模糊、企業間是 競爭抑或合作亦日益混淆。龐雜交錯的內部協定與網狀關係 (Networking) 促使

(8)

市場相依與全球化。(註 10) (三)

GATT-WTO

從 1947 年日內瓦回合 GATT 談判始,至去年於西雅圖之 WTO 部長會議,攸 關全球關稅、貿易、服務業等之開放,在全球化之步伐下,亦直接衝擊著 我們,以下簡表即列明台灣加入 WTO 之好處與衝擊。(註 11) 好處

衝擊

﹒享受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只要和 .台灣相對必須對所有會員國開放市 135個世貿會員 場,同時以相同 國做生意就可以享受最低關稅,同時 的國民待遇對待。 和當地的公司享 有一樣的權利義務。 .可以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範。參與制 .制定規範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談判的 定遊戲規則, 最大效益,可 可以價先考量國家的利益。 能必須犧牲一些利益。 .透過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經賀糾紛, .爭端解決機制的實行曠日費時,可能 譬如:過去和 種訟數年都無 美國發生貿易事端,因對美貿易巨額 解。目前,爭端解決機制執行過程的 順差,美國態 透明和民主都 度強勢。未來則交由第二者公評。 備受爭議。 .創造就業的機會,提晶國民所得。預 .產業調整,以勞力為主的農、工階層

計加入世貿組

面對嚴重的失 織之後,中長期效益將逐漸顯見,每 業間題。 年可增加國內 生產毛額 o .tt% 以上。 促進產業升級,改善企業體質。藉開 .改造的過程痛苦,缺乏競爭力的產業 放的外力壓迫, 面對被外商全 改革本國企業的競爭力。 面攻佔的威脅。 .擴大國際空間,提升國家地位。藉由 .台灣和大陸在世界貿易組織運行的

參與國際組織

架構下,勢必將 的機會,不但增加台灣的曝光率,同 有更深入的貿易往來,兩岸關係,將 時可以藉由貿 面對一個轉變 易交往,打開和其他國家接觸的機 的起點。 會。 10 胡春雷,世界經濟全球化之分析,美國月刊,第七卷第五期,第一一六頁 11 天下雜誌'第二二四期,民國八十九年一月,第三十四頁之簡表

(9)

五、結論 全球化有助於增強或重振經濟實力。事實上,從長遠看,通過貿易和投資 促進國際融合將大大改善發展中國家以及工業國家的福利一 有助於輝和對 抗、建立信任,並將競爭納入和平的軌道。然而,這一過程需要已開發國家和未 開發國家進行艱難的調整。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在世界經濟中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一一一許多國家不是被人忽視,就是容易陷入了混亂的深淵。 另外,全球化帶來了許多問題,我們必需思考的,如:全球化的規範,資 本全球化之影響,異文化、異宗教與異語吉問題,弱勢團體之維護,全球化 vs 本地化之衝擊,國家未來之定位、功能等。 我們認為有三點是必須堅守與執行的:

1

.國際合作:國際問之相互依存關係益見明顯,處於1也球村之國際環境裡,必 須加強與他國之合作關係。

2

.重建制度,因應全球化之市場、金融、貿易、資訊之迅速變化,國內之機制、 制度必需靈活調整。

3

.提昇競爭力,如 Michael

E.

Porter 所吉,提昇國家之競爭力,提高生產力 與全民素質,才可立足於目前之全球化大趨勢中。. 參考書目

1. 國父全集。

2. Harod

James 著,朱章才譯,經濟全球化,麥田出版,民國八十九年。

3. 蔡進丁著,全球經濟未來,書華出版,民國八十四年。

4.Christopher

Ä.

Bartlett. Sumantra

Ghoshal 著,李宛蓉譯,無國界管理, 遠流出版,民國 t十九年。 5. 大前研 著,王慧堂、郝明義譯. 21 世紀企業全球戰略,經濟與生活出版,民

國 t十四年。

6. 大前健一著,李璞良譯,無國界經營趨勢,絲路出版,民國八十年。

7. 徐作聖著,全球化科技政策與企業經營,華泰書眉,民國八十四年。 8. 小島明、岡部直明、藤村幸義、小池洋次、走尾正敬、齋藤哲、和田昌親、脅

(10)

佑三共同執筆,雅思譯,世界經濟大視野,牛頓出版,民國八十七年。

9. Joel

Kotkin 著,賈士葡譯,全球族,聯經出版,民國八十三年喬治、洛奇著,胡 延泓譯,全球化的管理:相互依存時代的全球化趨勢,上海譯文出版,民國八

十七年。

10. U I r i ch

Beck 著,孫治本譯,全球化危機,台灣商務書局,民國八十八年。 12. 胡春雷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之分析,美國月刊,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出版,

民國八十一年五月。

13. 台灣所面臨的經貿全球化的挑戰,聯合報社論,民團八十九年四月四日,第二 版。 14. 安德森著,李巧雲、閻紀宇合譯,東方與西方的民族主義,中國時報,民團八 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第十四版。

15. Richard J.

Barr叭,

John

Cavanagh 著,陳秀娟等譯,無遠弗屆一一跨圍企 業與世界新秩序,牛頓出版,民國八十四年。

16. John

Gray 著,陳碧芬譯,虛幻曙光一一資本市場全球化的危機,時報出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惟經本局向中國大陸 CITES 主管機關查證,均係偽造 之 CITES 證明書。異議人既為以出進口為常業之廠 商,且已知悉報運進口貨品為本部公告列管物種之

應標示中華民國製造或中華民國台灣製造,...但輸往美國以外之無邦交國 家或地區者,得標示台灣製造或同義之外文」規定,廠商出口本國產製之貨品

對製造業廠商整體績效而言,移工使用人數對廠商營運績效具有 正面影響,而針對有使用 3K5 級制及 Extra

資源化產業為有工廠 登記之製造業,須檢 附下列之資格證明文 件之一:.

是所有正向指標中最低者;其次是「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固定資 本形成之變動率」與「製造業與營造業合計之 GDP 成長率」,二者 的平均值分別為 5.10 分與 5.13

一、申請人、出口人及貨品 製造廠商之姓名、住 所、身分證字號;如 係廠商,其名稱、住 所及統一編號。.

二、貨品之加工、製造或原材 料涉及我國與其他國家或 地區共同參與者,以在我 國境內產生最終實質轉型

在國外從A國將外國製造貨品出口至B國 可能受 出口管理法規規範,前提是外國製 造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