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可以說話的國文課一學思達教學法的操作與應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可以說話的國文課一學思達教學法的操作與應用"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DOI : 10.6249/SE.2015.66.2.02 收稿日期: 2015/3/12 接受日期:2015/4/15

可以說話的國文課一

學恩達教學法的操作與應用

吳勇宏*教師

國立宜蘭高級中學 J心(故錯

、籐起

高中時,崇拜教授三民主義的老師 能不看課本,便將課程內容作完整橫向 連結;隨著自己教學年資漸增,教材內 容亦日益精熟,發現上課能信手拈來、 左右逢源全憑時問與經驗,年復一年的 教學備課,所有教學重點早已了然於 胸,站上講臺,課本朝講桌一放,轉身 便能洋洋灑灑地寫下整個黑板的重點, 看學生埋首筆記,心中欣喜著自己又將 完成一堂豐富的國文課。 然這般欣喜並未持續許久,開始講 述之後,有些成績較落後的學生不是開 始大夢周公,便是神遊窗外天空,有些 則拿出其他科目作業開始書寫,其餘同 學或聽或寫,整個班級上課氣氛開始凝 重,不自覺觀看教室時鐘,離下課還有 二十分鐘,心中倒數著,我想學生大概 也有相同廠覺吧,期待著下課,好結束 令人苦悶的一節課。 有時也試著變換教學,加人問答 法,一提出問題,學生姿態更是萬千, 低頭者有之,一臉茫然者有之,個個總 想避開老師眼光,深↑白自己被點中。偶 爾傳來答案,聲音卻是候忽消失,像擔 的孩子,因此經常發生的情況 便是老師自問自答,說著單口相聲,繼

續倒數下課的鐘響。

常想著 r 走進課堂便期待下課, 這難道沒有改變的可能?我如何提供學 , 生學得更有趣的課堂? J 這問題思考 許久,一直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前年

(

2013 年)在臉書見到大學學長張輝誠

16

*本篇通訊作者:吳勇宏,通訊方式:

wuyh@ylsh

.i

lc.edu.tw

中等教育第66卷第 2期

(2)

老師分享上課講義與課堂風景,心想: 「這是值得一試的方法,上課講義與風 景亦是自己想營造的樣貌。」得知他正 運用學思達教學,並開放教室歡迎老師 隨時觀課,於是利用課務較輕鬆的一 天,請假前往觀課。 那天,上課鐘響,全班學生便開 始閱讀〈青春第二課> '閱讀完便進行 討論。老師一進教室,詢問是否討論 完成後,即抽點學生上臺發表,被抽 中的學生毫不恆,呃,快步上臺侃侃而 談,一位說完,老師詢問 r 有沒有同

學想補充? J 臺下早已有許多同學舉

手,這一幕令人震驚,學生發表的意願 竟然如此強烈。發表完畢,老師請同屬 拿出講義,內容是柳宗元(始得西山宴 遊記> '講義一開始介紹作者,便是三 頁份量的相關補充資料,輝誠老師給了 十五分鐘,只見學生安靜地閱讀資料, 於講義上畫記重點,不懂之處則利用手 上網查詢。閱讀完,各組開始討論。 J 意見不同處,相互辯難;若有不清楚 處,則相互教導。之後抽籤請學生上臺 發表,老師立即對學生回答的部分進行 回饋,正確處予以肯定,不足處則給予 引導,但始終不道出答案,誘發其他學 生爭取上臺發表的機會,終於有同學清 楚說明答案,輝誠老師一句 ryou

got

it

!

J 給了學生最大的鼓勵。 觀課完,整節課學生的表現令人 印象深刻,原來,只要將講述課程轉換 成提供問題情境與相關資料,學生便可 以展現與傳統課堂不一樣的風景樣貌, 分分秒秒充滿學習的熱情與興趣。而老 師應該相信學生有能力進行自學、思考 與表達,亦更應該培養學生真備這些能 力,因為這才是其終身受用的能力。 回家的路上,一路都在思考如何將 學恩達教學法運用於自己的課堂,問題 如何設計,講義如何開始製作,如何向 學生說明課堂即將改變,一連串問題都 在腦中思考。既然學思遠的國文課能讓 學生得到多重能力的培養,身為老師該 做的即是讓學生得到最好的教導,於是 決定轉變自己原本講述的上課模式,讓 自己的學生來場學恩達的國文課。

貳、核心蜻神與架構

教育以完成學生學習為目標,使其 從中逐步建構能力,面對與解決生活一 切問題。若欲落實此一目標,教學設計 須著重如何培養學生能力而習得知識, 並非如何進行與完成知識傳遞;換吉 之,教師應將能力養成明確於教學活動 目的中,使「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成

為教學核心。

(3)

學思達教學法以「自學」、「思 考」、「表達」為教學主要架構,自學 目的在於訓練學生主動學習,進而發現 問題,為解決問題而進行資料搜尋與閱 讀;思考則是訓練學生對資料進行思考 分析,使之能判斷分析大量相關資料, 從中擷取所需訊息,以解決問題;表達 則是訓練學生口語能力,溝通表達是一 項重要能力,將個人想法清楚地傳達於 外,使他人能夠接收訊息,而建立交流 互動,自身想法便隨之獲得激勵、歐發

與成長。

學恩達教學的核心精神與整體架 構,如下圖 l 所示: 從圖中可見,學思達教學在自學、 思考、表達中含括閱讀理解、探索判斷 與討論交流等具體能力展現,最終希望 學生能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亦即透 過學恩達培養面對個人生活一切問題的 能力,而三者組構成雙向金字塔狀循 環,各自可為學習起點,因為問題而開 始學習活動。 閱讀理解 發現問題

C

解決問題 〈之 工〉 圖 l 學思達教學煞構圖(筆者自繪) 探索判斷 分析問題

18

中等教育第66卷第 2期

(4)

參、主課流程與具體據作

一、學恩達教學的上課流程

學思達教學法的上課流程即依自 學、思考、表達三階段進行,將教授課 程內容劃分為數個小單元,每一單元以 問題作為中心,同時提供相關資料,學 生若覺得資料不足可隨時上網搜尋,進 行自學思考表達,每個單元依內容多寡 與問題難度給予適當時間完成學習,完

成一個單元後再進行下一個單元,反覆

進行自學思考表達的學習活動。這與傳 統教學法有極大不同,傳統上課模式以 講述為主,偶或穿插問答,上課時學生 多以聽講抄寫筆記為主,學生參與課堂 程度低,學習活動較易單調,造成學習 動機下降;而學思達教學法由於上課流 程處於持續轉換的情形,學生參與程度 高,故容易維持學習興趣。 學思達教學的上課流程如下圖2所示:

,田

這~

f\\ 形丘識

找答案

發表

困難:進度

\ r

自釐清

鑑賞

度快過講述(9<a~~ ~ 1~)

教師結

困難:學生不科學知識習得一:教師不會組

圖 2 學思達教學法上課流程圖

(5)

宗元,則結合永貞新政;如李斯,則引 本為出發,輔以相關資料,進行加深加 立認知,達到知識習得的目的。 ;哲學家簡介哲學

)講義製作

講義為學恩達教學的基礎,以課 考反應與表達能力,使其面對問題能沉 穩以對,因為老師會深人詢問,亦促使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進行橫向或縱向的 整相關答案或想法,協助學生釐清與建 廣泛思考。最後則於學生發表完時,統

二、學恩達教學的具體操作

〈史記﹒李斯列傳〉 資料,亦可憑藉網路資源,搜尋作者 關資料可利用教師手冊、備課用書與光 碟提供的資料,加以剪裁,編成補充 廣的學習。國文教材內容可分為作者與 文章兩部分,製作課文作者講義時,相 生平事蹟與評論。若是古典文學名家, 則搭配史書或相關重要事蹟資料,如柳 思想;文學家則介紹其文學主張;當代 相關文學思潮亦可一併進人講義內。以

上補充資料儘量以整篇文字敘述為主,

而避免以表格式呈現,如此可訓練學生 , 閱讀資料與擷取、歸納內容重點的能 力,然後將資料重點設計成問題,讓學 生從資料中自行尋找答案。 習;而學思達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 是課堂主角,然所擔任的角色較傳統教 論思考,此時課堂進行著雙向的知識建 構,師生皆參與學習,這是與傳統教學 整個上課過程呈現流動,學生學習 最大不同之處。 是否有不專心的學生,予以叮嚀;各組 若未進行討論,則示範引導討論進行; 若學生自學時產生問題,則予以適當協 增加,更使老師真切地面對教學的問題 所在,進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傳統教學以老師為中心,負責教 材教授與說解,學生則聽講抄寫,教學 活動與知識傳遞較為單向,學生被動學 學更多元、更重要。首先,自學時必須 須自我充實與思考如何克服之處;綜言 之,學恩達教學不僅使學生學習參與度 進行自學思考表達的學習歷程,而老師 則負責指導學生如何自學與引導進行討 題,以深化其學習。如此可訓練學生思 周遊教室各地掌控學生學習情況,留意 樣貌不斷轉換,亦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組 合,而當中存在的困難點,正是老師必 此時,老師於課堂的角色分量看 似減輕,事實上學思達教學中老師雖不 助。其次,學生發表時,及時給予回 饋學生,若有想法歧誤之處,進行引導 修正;若論點正確,則追問更進一步問

2。

中等教育第 66卷第 2期

(6)

課文部分則依文章架構劉分成數 個部分,與作者講義相同,運用備課光 碟,提供相關補充形音義、修辭、文意 理解、文章賞析等資料,古文則加人白 話翻譯,做成資料,將課文內容重點設 計成問題,讓學生自學資料內容,回答 相關問題。同時可補充與課文相關作品 與資料,擴展學習範圈。 課程講義舉隅如下:

陶淵明〈桃花源記〉作者、題解與課文補充講義

吳勇宏編 問題一:請閱讀課本作者、題解與資料一、二、三 l 請閱讀課本作者。陶淵明除世稱「靖節先生」外,還有哪些稱號呢?他因何事而辭 官歸隱,終身不仕?詩作以何種內容為主?風格為何?後人對他的稱讚有哪些?他 的詩受到當時的讚美嗎?為什麼? 2.請閱讀資料一。從詩中可以看出陶淵明年輕時有何志向?為何他說「在萬歲月頹'此 心稍己去。 J ?末二句「古人情寸陰,念此使人懼。」你覺得陶淵明害怕的是什麼?

*作者補充注釋

1.陶侃:陶淵明的曾祖父,出身寒微,以軍功升任荊州刺史,後來官至大司馬,封長 沙郡公。任廣州刺史期間,每天早上把數百塊磚頭搬到室外,傍晚又搬回室內,有 人問他緣由,他說是怕自己太過安逸。也有一次公家造船,留下許多竹根、竹梢和 木屑。陶侃命人把這些東西收好,後來遇到雪停天晴時,道路因融雪而泥潭不堪, 陶侃便叫人把當初收起來的木屑鋪在地上,以免行人滑倒。當為了軍事所需而緊急 造船時,陶侃就把竹根、竹梢拿出來做成釘子。其思慮續密,由此可見。 f 虛矯(叫一么 V) : 虛偽、掩飾。 3. 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任彭澤令期間,恰有一位督郵來巡視,小吏對陶淵明說「當

束帶見之 J '結果陶淵明說

r 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J

(拳

拳,卑屈謹慎的樣子。)於是辭宮。 4.私設(戶\) :古人死後,據其生平行跡,而給予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叫「譴」。由

朝廷所立叫「官誼 J .由親友私下所立叫「私誼」。私造的稱號就不能稱作「某某

公 J (如韓愈可稱作「韓文公 J

)

,只能稱作「某某先生」、「某某子」。

5.質而實綺,而實映:文詞看似質樸,實際上極為華麗;內容看似貧乏,實則豐富。

(7)

攘,清瘦。艘,豐滿。 6. 田園詩:以描寫田園風光、歌詠田園生活為主要題材的詩作。特色為自然恬淡、洋 溢著寧靜曠放的趣味或對己失落的理想、純潔世界所作的回顧與想像。陶淵明詩風 影響許多詩人,據沈德潛說詩碎語,如:唐代王維擅長描繪山水,頗得陶詩的清 臉;孟浩然遇景便能吟詩,頗得陶詩的閒逸;柳宗元的詩雄深雅健,得之於陶詩的 峻潔。到宋代,蘇東坡有和陶詩四卷,王安石、范成大等人也頗受陶詩影響。 7. 隱逸詩人之宗:語出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 r 其源出於應噱,又協左思風力。... 至如 r 歡吉酌春酒』、『日暮天無雲dJ '風華清靡,豈宜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 人之宗也。 J (語譯:陶淵明詩源出於應噱,兼有左思的風調和筆力。語言簡潔 明淨,幾乎沒有多餘的字句。...至於「歡言酌春酒」、「日暮天無雲」之類的詩 句,清麗華美,哪裡只是農家的言語啊?他是古往今來隱逸詩人的宗師啊。〉

*題解補充注釋

﹒補充資料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小記,原題是桃花源詩并記。「詩」和「記」在體裁、 內容、寫法上各有特點,二者既相關又可獨立成篇。「記」是以散文形式記述關於桃 花源的傳聞故事,以客觀敘述故事為主,可視為「桃花源本事 J ' r 詩」則以五吉詩 歌形式寫出對傳聞的體會和感想,偏重介紹其社會面相,如「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 稅」、「姐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詩末吉 r 願盲蹋輕風,高舉尋吾契 J '直抒 胸臆與懷抱。 l 白描:文字平白如話,不施渲染、烘托的寫作風格。 2. 騏儷:吳、東晉、宋、齊、梁、陳皆建都建康(今南京市) ,故名六朝。當時盛行

耕文,辭藻華茂,講究平仄,以用典為工。

3.迴然不同:完全不同,相差很遠。

資料-

Q

〈雜詩〉其五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進四海,驀制 (r 古/ )思遠蠹(虫式\)。接 萬歲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蜈,每每多憂慮。氣力漸衰損,轉覺日不去。。塾舟 無須史,引我不得住。前塗當幾言午,未知止泊處。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語言華】

zz

中等教育第66卷第 2期

(8)

回憶自己少壯時代,即使沒有過土快樂的事情,心裡也自然地充滿了欣悅。對國 家有著超越四海的豪情壯志,期望像大鵬般展翅高飛。但是時間流逝自己年紀的衰 老,當年那種雄心已經漸漸離開了自己。現在即使遇上了歡樂的事情,也不再高興, 相反的,常常懷有深深的憂慮。我的氣力漸漸衰退,轉而成到一天不如一天了。 j呆戚 形體生命的逐漸衰老。自然運轉變化像《莊子〉中的「塾舟」一樣,即使想辦法要留 住它,也片刻留不住,使自己逐漸衰老下去。未來的人生道路,不知還有多少旅程, 也不知生命之歸宿將在何處。古時候的人珍惜每一寸光陰,想到自己一生已經虛度了 大半歲月就覺得可怕。 由上例可見,學思達上課講義編 排先揭示問題,再提供相關資料,一段 資料結合相關問題,而原本應講述的課 本相關補充資料則提供學生自學,藉由 問題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與思考表達的能 力,進行加深加廣的學習。 講義問題設計不以選擇題為方向, 而以問答題為主,優點在於問答題可以 提供思考空間,提升好奇心,而回答時 必須表述個人意見,可以訓練學生整理 思緒,亦可提供書寫表達能力。至於問 內容,應考量訓練學生何種能力為出 發,可以參考布魯姆認知歷程理論,將 題目從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 與創造等六面向進行思考,設計涵蓋各 面向的問題,如此可同時訓練學生各種 能力,講義問題應避免整份講義皆為同 一類型問題,而使學習歷程單調,能力 訓練單一忱。 以筆者所設計的歸有光(項脊軒 志〉為例: 問題一:請閱讀課本作者、題解與資料 一(小叮嚀:請別忘記完成補 充資料中表格空白處)

1.

r 項脊軒」命名的用意為何? (項脊軒 志〉為何以「志」為名而不名為〈項脊 軒記) ?命名取字都有其意義存在,請 解讀自己名字中的意義為何? 此題由數個小題組成,第一小題 答案在課本題解中有提及,學生只須從 課本找出資料即可,此即是「記憶」型 的題目;第二小題則提供記與誌的內容 的資料,學生閱續資料後,先了解兩者 定義,再與課文內容進行分析,以得出 此題答案,此題便包含「了解」與「分 析 J 最後一小題,則是讓學生了解取 名命自有其用意後,思考自身名字用 意,此便是「應用」型題目。藉由不同

(9)

能力問題設計,訓練學生不同能力,同 時使之有變化而引發學生興趣。 (二)分組學習 學思遠教學法須將學生分組,四人

為一組,進行自學與共學。分組方式依

班級學生整體程度而定,若程度差異不 大,可以座位相近的四人分為一組,方 式為第一排與第二排的第一、二位同學 為一組,第三、四位同學為一組,以此 類推。優點是自學完畢即可立即進行討 論,同時不須過度移動位置,而對其他 組同學造成平擾。 若學生程度差異大,可進行異質性 分組,依照學生表現高低,依序區分為 A 、 B 、 C 、 D 四組學生,分組時由 D 組 學生先選A組學生,再由此被選的A組學 生選B 組學生,最後由 C組學生選要加人 哪一組,依此順序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平 組,因為各組成員有表現高低不同,在 討論時可以相互教導。 同時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容 易問題指定程度落後學生回答,困難問題 則由程度較佳學生回答,藉由相互合作學 習與討論,學生減輕學習負擔,程度好的 學生能強他與深化所學,程度落後的學生 能學得課程內容基本知能,使程度不同的 學生都能在課堂中習得知識。 (三)自學、思考與討論 自學開始,先請學生閱單講義上的 問題,掌握閱讀與思考方向,然後閱讀 所附相關資料,搜尋資訊,閱讀結束緊 接著進行討論,讓各組學生相互交換或 檢證自己的意見想法,進而豐富或修正 自己的答案,此時間依資料與問題困難 度而定,時間控制約十至十五分鐘,時 間結束則立即停止自學討論,進行下一 個學習歷程,如此可訓練學生自學與思 考速度,並學習把握時間。 教師在學生自學時應留意學習與討 論情況,若有不專心者,適時提醒;學 習困難者則瞭解其問題,協助解決;若 未能形成討論,則詢問相關簡單問題, 提供思考方向,引導學生進人討論。因 為自學,教師可以立即發現學習問題而 給予解決,提升學習效果。 (四)抽籤發表與評分 自學討論完,即抽籤發表,抽籤目 的首先在於營造公平性,使每位學生都 有上臺發表機會;其次則可讓學生有不 確定戚,使其專心進行自學,完成學習

C

活動。 抽籤方式則先抽組別籤,再抽組員 籤,如此可讓教師掌握上臺發表學生, 提供更公平的發表機會。抽籤完則立即 講學生上臺發表,教師則於學生發表後

24

中等教育第66卷第 2期

(10)

圖 3 學生上臺發表 給予回饋,答案完整詳實者追問更深人 問題,答案不足者則開放給各組學生舉 手上臺補充,教師不可輕易說出答案, 要持續引導學生在腦力激盪中得出想法。 在完成發表後,教師可針對學生所發表的 內容進行統整,幫助學生釐清並整理自己 所得到的知識,完成知識習得過程,同時 進行下一個學習問題,重新進行自學、思 考、討論與發表的學習活動。 發表同時訓練學生聆聽,方式為製 作評分衰,評分表樣式如下表格所木。 組員欄依座號大小依序填寫,座 號小者為該組第一位,依次為第二、第 三與第四位,每組一張,每次上課時輪 流由各組一位同學負責評分,同組同學 上臺則不予評分,評分採鼓勵性質,讓 學生依同學發表內容的好壞給予一至三 分,若未上臺與上臺不發表者則予以扣 分,同時可登記每位學生上臺次數,最 後合計為發表分數,再轉成平時成績, 老師可選擇一週、二週或配合月考公布 次成績,以吸引學生投入學習。 表 l 國立宜蘭高中 103學年度上學期 113 國文科教學課堂發表評分表 (第組:

)

日期:第

/

'"

/

在且別 組員

/

/

/

/

/

/

發表次數

總計

一 一

(11)

三、學恩達教學的困難與解決

當教學轉為進行學恩達教學,課堂 便會產生許多教學困難,這並非因學思 達教學才產生的問題,而是原本課堂教 學即存在相同問題,只是因為原本以老 師為主的講述,教師僅需將知識傳遞於 學生,課堂呈現單向進行,所有問題便 不容易顯現於外,而容易被教師忽略。 在進行自學時,首先出現的便是 學生不知如何自學的問題,因為學思達 教學以問題為主進行學習,提供資料讓 學生閱讀理解以解決問題,當學生不會 自學,問題便是學生不懂如何在龐大資 料中摘取重點,此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 先閱單問題,然後說明問題的重點是什 麼?接著以問題為出發,從資料的一小 段落練習摘錄關鍵字詞,再從中延伸成 關鍵句,最後組成答案以解決問題。 其次是學生不知如何討論,討論 是學生相互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然一 開始學生會不知如何討論,教師首先可 以鼓勵不會的同學先請教同組同學,接 著巡視各組了解每個學生自學情況,若 有未討論的組別,則主動詢問學習情況 有無困難,鼓勵組內同學相互詢問與討 論,檢驗學生自學成果,並對於其不足 的部分加以提問,激發學生進行思考與 討論。 再者出現的便是進度的問題,因為 學恩達教學中,學生需要自學、思考、 發表與老師統整,這些活動進行需要時 間,且時問長短會因學生程度而有所不 同,然各科教學時數固定,教材內容亦 不少,若編寫講義時提供較多、較難的 補充資料時,往往延誤教學進度,造成 教師上課的壓力。為避免進度延誤,可 以在編寫講義前,根據課文內容,思考 教學核心與能力,選擇最重要的核心能 力為教學重點,並依此剪裁資料,設 計成問題進行學習,至於認知部分的學 習能自學則改為自學,僅需檢驗有無自 學,而不需經過思考討論,針對重點部 分進行全體自學、思考與討論發表,便 可解決進度延誤問題。 此外,學生自學速度亦不同,教師 可規定一段自學討論時間,訓練學生自 學速度,同時可鼓勵速度較慢的同學主 動詢問同組學習較快的同學,學習較佳 的同學樂意教導較落後的同學,讓同學 問形成互助共學的和諧氛間。 最後則是教師不知如何主持與統

整,學思達教學中教師角色轉為主持課。

堂,因此教師應聆聽學生發表的內容, 而由於學生發表的內容有時略顯凌亂, 教師有時亦須協助學生統整發表內容, 以完成學習。教師可以在學生發表時記

26

中等教育第66卷第 2期

(12)

錄內容重點,亦可於製作講義時,自己 對於問題先有約略的答案,如是可協助 教師在學生發表時驗證學習成果,若發 現有不足處則引導學生進行再思考與學 習,學生若有別出心裁的觀點亦可當場記 錄作為補充。而學生若答對,先予以鼓 勵,接著追問相關問題,以深化學習。 教學改變,即會發現課堂問題蜂擁 而至,此時,教師該做的便是不斷針對 問題思考解決之道,因為教師努力思考 解決課堂問題,學生學習與課堂風景便 隨之持續提升,最終達至教師所設定的 教學目標。

肆、學恩達的課堂風景

學生剛開始進行學思達,需要一 段適應期,習慣此種上課方式後,整體 上課參與度增加,課堂會呈現流動的樣 貌,同學問相互討論交流的情況增加, 並勇於發問,同時對課程得學習自信心

增加。以下摘錄幾位同學的戚想:

一、我認為老師更改的教學方式,讓班 級參與學習度增加,雖然班上在段 考時的成績並沒有太大的進步,這 卻讓我在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定的進 步,並在大學可以充分利用。 二、自從老師改變了教學方式後,每個 人都有上臺發言的機會,藉此每個 人都可以充分咬收課程內容,以及 訓練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一次 上臺時,我非常緊張,講話聲音在 顫抖,而當上臺次數一多,就顯得 比較自然,較能表達自我的想法, 因此,我覺得老師這種教學方式使

我受益良多。

三、剛開始老師說要討論時,心裡是既 興奮又擔心,興奮的是可以擺脫以 前死氣沉沉的上課方式與老師提出 問題卻很少人回答的窘境,而且自 己很喜歡那種討論的氯氣和合作討 論出答案的成就戚,我一直擔心自 己不太擅長文學,怕自己無法說出 完美的答案,但老師常說 r 不要 怕失敗 J '讓我有信心多參與討 論,這種上課方式確實能激發自己 想法,同時聆聽別人的意見,上課 氣氛活潑許多,真是太棒了。 從以上可見,學生對學恩達教學法 皆能清楚戚受到自己上課參與度增加, 並且可以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隨 之培養自己的自信。而學生在自學時學 習專心閱讀,在討論時學習如何輕聲交 談而不影響他人,在發表時學習清楚表 達意見,專心聆聽別人想法,並給予評 價,甚至提出疑惑,這些都是傳統教師 單向講述課程所無法達到的訓練。 同時,師生對於課程內容的互動亦

(13)

隨之增加,因為學生自學,老師可以容 易地發現其學習問題,立即予以指導解 決。從前學生成績表現不佳,總是鼓勵 他多用功、多花心思,而實際上很難看 出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藉由學思達教 學的自學活動,可以明顯發現學生學習 問題,而加以指導,並於其中,使學生 戚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無形中增進師 生關條。 圓 4 學生進行自學、思考與討論

恆、學恩達教學的應用

學思達教學法不僅可運用於課本範

文教學上,亦可運用於閱讀指導與作文

教學上。其方式亦是尋找相關素材,再 依素材內容設計問題,達成老師所設定 的教學目標。以閱讀為例: 課外閱讀:江振誠的米其林名廚之路 吳勇宏編 問題一:請觀看影片資料 1.江振誠先生為何要到法國?後來又為何 離開?從他的法國生活當中,展現出哪 些人格特質?你覺得哪一個最重要? 2. 他的料理有何特色?餐廳有何特色?為 什麼他不開更多餐廳?他能夠受到國際 讚譽的成功條件是什麼?你覺得在這當 中對你目前的學習生活有何想法? 3. 他給年輕人什麼建議?對你而言哪一項 最重要?目前的你可以怎麼做? 因為期末時想讓學生學習積極努力 的精神,並努力找出自己的路,於是先 從 youtube 網站搜尋有關江振誠先生的 相關報導,再從報導中所提到其努力過 程、成功關鍵與他對年輕人的建議,設 計成問題,讓學生看完影片後討論與發

表戚想。至於作文教學,操作模式亦相

同,找出相關範文,加以分析,設計相 關問題,最後讓學生嘗試習作,一方面 訓練構思,另一方面練習書寫表達。 類似模式還可運用於親師座談會, 只要教師設定討論主題,找到相關資料, 讓與會家長閱讀、討論與發表,不僅可以 促進親師之間交流,家長間亦可交換想 法,充分達到親師座談會的目的。

陸、結詣

以前,若看到不錯的素材,總會 影印分享,或讓學生於課後閱讀,並未 檢視其成效如何,以為只要有一、二位 學生看,這份資料便值得了。自從進行

28

中等教育第66卷第 2期

(14)

學思遠教學,對好素材的第一想法便是 如何製作成學恩達講義,讓學生能好好 閱讀,當然,為了製作成講義,自己必 須不斷皮書Z 資料內容,亦使自己深化閱 讀,而為了讓學生加深加廣地學習, 更是讓自己閱讀更多資料並學習剪裁資 料,以切合教學目標所需。換言之,且 思遠教學不僅使學生加深加廣學習,為 達成此目標,老師亦持續學習以滿足此 需要,形成師生同時成長的情況。 現今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輔以 網路工具發達,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 知識的唯一管道,許多我們奮力抄寫於 黑板的知識,只消上網搜尋,立刻有龐 大的資料呈現於眼前,面對這般變化, 教師應落實能力培養,而不是知識的傳 遞,著重培養學生面對與解決未來生活 的能力,而非知識,因為這一秒的新知 識,下一秒可能便已過時,唯有能力才 能隨著時代而不移。

然能力養成並非一蹦可幾,需要

時間不斷累積,傳統講述法由於是單向 知識傳遞,所以不易培養學生自學、思 考、表達、合作、討論等能力,而這些 正是學生面對未來不可或缺的武器,因 此如何在課程中讓學生完成能力培養, 這是每位老師必須深切思考之處。當自

己改變教學,進行學思遠教學,發覺課

堂學習開始訓練學生能力,學生亦清楚 廠受到自己和從前的不同,筒中差異令

人欣喜。

當課本知識不是唯一素材,考試自 然不是終極目標,學思達教學法並非提 升學生考試成績的特效藥,而是養成學 生能力的滋補品,當能力養成,一切便 水到渠成,學習成效自然展現。成績只 是一時,現在成績優異並不代表往後必 然成功,因此,成績不該是教學追求的 目標,當學習只為追求數字高而努力, 便容易失去筒中充沛的樂趣,只存有如 機械般反覆練習的動作,單調乏味的學 習自然無法引發參與的動機,再好、再 有效的教學亦將失去教育生命力,扼殺 其揮灑的空間,最後只會逼迫學生自課 堂中逃離,學習動機低落。 學恩達教學法中能力提升與師生互 動是其最為述人之處,走進課堂,看見 學生整節課專注地學習,彼此針對問題 相互交流切磋'以及得出答案的喜悅。 師生共同教學相長,如此課堂是之前教 師講述的課堂所見不到的風景,這便是 身為教師的成就所在。

數據

圖 3 學生上臺發表 給予回饋,答案完整詳實者追問更深人 問題,答案不足者則開放給各組學生舉 手上臺補充,教師不可輕易說出答案, 要持續引導學生在腦力激盪中得出想法。 在完成發表後,教師可針對學生所發表的 內容進行統整,幫助學生釐清並整理自己 所得到的知識,完成知識習得過程,同時 進行下一個學習問題,重新進行自學、思 考、討論與發表的學習活動。 發表同時訓練學生聆聽,方式為製作評分衰,評分表樣式如下表格所木。組員欄依座號大小依序填寫,座號小者為該組第一位,依次為第二、第 三與第四位,每組一張,每次上課時輪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我們堅信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而且在智能方面,各有所長 。 因此,擬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時,要適當引導學生了解聽、說、讀、寫的

聽、說、讀、寫,以 及分析、評價等能力 例:設計課業,讓學生 應用所學,並運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