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穿梭現代與過去:以都蘭部落為例談阿美族年齡組織Pakalungay的文化重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穿梭現代與過去:以都蘭部落為例談阿美族年齡組織Pakalungay的文化重建"

Copied!
4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穿梭現代與過去:以都蘭部落為例談

阿美族年齡組織 Pakalungay 的文化

重建

林芳誠



摘要

本研究以都蘭部落進行的年齡組織文化復振為例,利用傳統年齡組織為架構而 設計的 Pakalungay 訓練營,將部落孩童聚集起來於祭典前夕學習傳統文化,透過 集體學習的機會讓參與孩童得以體驗有別於學校教育的文化學習。經過數年的累 積,不僅促使孩童產生同儕情感與團體凝聚力,更讓原本因為失去族人參與的男子 年齡組織得到後繼人力的加入,讓部落舉辦祭典添增許多活力,也讓族人更積極投 入部落文化活動。 本文透過當代都蘭阿美人利用傳統年齡組織制度,融合多元思維模式所創造的 Pakalungay 訓練營進行文化重建工作的經驗,探討有別於傳統阿美族男性的生命過 程與訓練營文化教育模式為一新型態的文化學習,成為當代青年族人的生命經驗。 我們可以在這些現象的探討中了解傳統與現代年齡組織教育的差異性,以及部落與 外力合作之後所產生的文化效應;同時亦將女性納入教育對象時,觀察女性在傳統 與現代的角色位置和文化受教權。筆者嘗試以「文化重建」、「族群認同與凝聚力」、 「部落與外力的融合」、「當代思潮對於都蘭阿美青年的生命經驗」此四面向之議題 進行討論,針對當代進行的文化重建工作,希望從中結合眾多意見,彙整並提供思 考未來文化行進之方向,也讓試圖推動文化工作的其他社群、聚落擁有參考的案例, 將文中探討的論點衍生成為適合自我文化發展的題材。

收稿日期:2011.06.04;通過日期:2011.09.23。 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研究助理。

(2)
(3)

一、前言

本文從都蘭年齡組織(Kaput)的歷史發展談起,1 透過文獻資料與口述歷史探 討過去以男性為主的年齡組織在社會轉變、多重文化影響互動後所呈現今日的面 貌。從年齡組最低階層且最基礎的 Pakalungay 之建立切入觀察,2 檢視當代部落文 化受到影響,族人反應出的文化重構與實踐,進一步觀察當代文化重建模式。 研究剖析當代部落面臨文化斷層時,是如何透過建立在傳統制度下的現代思維 來推動文化重建工作,釐清此一模式在部落中所發生的起源、經歷與所呈現的效應, 除了將過程所發生的現象作描述以外,也希望可以經由「文化訓練營」所發生之現 象,建立文化運動發展中的反思與討論。在國立史前博物館發行的《微弱的力與美》 (盧韻芬,2003)當中,可見到近十年來花東地區許多原住民部落透過年齡組織(或 青年會)的重建提倡文化復振運動,3 而對此現象所進行的田野報導與研究,以及部 落刊印之祭典文章成果亦豐富(林頌恩,2004;亞榮隆‧撒可努,2003;初鹿青年 會,2007),使筆者能夠作為撰文思考,在多元文化的臺灣社會提供一個復振運動推 動的參考。

二、都蘭阿美族年齡組織介紹

學術界對於阿美族年齡組織的研究數量眾多,研究目的與結果也相當豐富,國 內學者早期多以部落政治、歲時祭儀性質為主要的社會觀察研究,認為男子年齡組 織主要功用在於共同防衛、集體農耕、漁獵,同時也是扮演處理部落公眾事務的主 要角色(李亦園,1957;劉斌雄,1965;阮昌銳,1969,1994;衛惠林,1953;陳 奇祿,1986;李來旺、吳明義、黃東秋,1992)。然而在時代變遷之下,與外來文化 勢力接觸之後,部落生活型態逐漸轉化為開放或半開放型態,年齡組織早期重要的

1 每一個年齡組別都稱為「Kaput」(Kapot),此一稱呼方式在南部阿美族群十分常見;以「創名制」 制度方式給予每一個 Kaput 名稱。本文統一以「Kaput」書寫。 2 目前常見的羅馬拼音共有兩種:「Pakalungay」「Pakarongay」,本文除了引用書籍內文以外,其餘則 以「Pakalungay」為統一書寫。 3

如:知本(Katatipulr)、建和(Kasavakan)、初鹿(Ulivelivek)、香蘭(Lalaulan)等部落近年來亦極 力推動部落文化重建工作。

(4)

功能性質,如:出草、防衛、集體換工……等等皆式微,4 出草與防衛的功用受到警 察制度進入後,區域間的相互爭鬥已逐漸消去,同時也讓原本以負責出草前後祭祀 人頭為主的家族性質逐漸淡薄;集體農務功能也因為國家建設的關係,轉變成為修 築水圳、道路的勞役公務,因此亦有學者開始將阿美族年齡組織的功用轉移偏向以 族人對於部落歷史記憶與族群文化認同的要素(陳文德,1986,1990;黃貴潮,1994; 黃宣衛,1998,2005a,2005b)。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的產生可用於捍衛不同目的及議題,對於團體成 員具有普遍意涵且能建構對於過去的獨特場景,此外每一種社會團體皆有其對應的 集體記憶,藉此該團體才得以凝聚及延續,進而從現在建構過去,由族群集體記憶 強化集體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Zelzier, 1995; Halbwachs, 1992;盧建榮主編,

2001:111-112)。黃宣衛(2005a)在宜灣阿美的例子中認為年齡組織是超血緣的地 域性群體,也是對村落公共事務的主要執行團體,因此本質上最能代表村落的集體 利益,是故以年齡組織最為記憶的骨架,能建立族人共同記憶的基礎,使得村落認 同感得以提升。集體記憶的產生建立於歷史脈絡既有累積而成的面向,所以除了對 於過去事物的記憶累積,互動過程所產生也是集體記憶累積的部分,敘事本身也具 有時間性(temporality),新的敘事發展也是在另一歷史情境中展開(Schwartz, 1982: 374-402)。因此集體記憶,是以「層疊」的方式不斷的在文化脈絡中進行著,團體 中的個人皆有對於集體記憶的詮釋與認知,與其他成員的認知經過不斷摩擦而形 成。這也是透過結構性的失憶(structural amnesia),弭除彼此之間原有的差異,並 藉此凝聚共識、產生共同之想像,將原本遙遠的群眾串連一起(王明珂,2001:45)。 換言之,集體記憶是透過日常生活以及儀式的實踐得到反饋,增加團體情感與凝聚 力的要素。 儀式是文化實踐的現場,族群觀能透過歲時祭儀的進行獲得參與者的注意,王 嵩山(2005:156)在鄒族的經驗中提到,定期的獨特空間界域中喚起作為「人」的 集體記憶,維繫族人的文化認同與一體情感。因此集體記憶可以是一個作為鞏固族 群情感的基礎,也是筆者探討年齡組織在部落文化受到強勢文化挑戰時得以尋求穩 定發展的要素,而且記憶具有社會的面向,個人會因本身社會群體歸屬而有不同的 記憶,有關過去的再現方式常常與當前的社會認同有關(Connerton, 1989; Fentress

4 早期集體換工的性質大致上為農耕與房舍建築;換工可指為以勞力代替金錢交易或者部落族人相互 支援的勞力工作。

(5)

and Wickham, 1992)。因此文化復振的推動順應著當代思維找尋屬於適合「我群」的 生 存 法 則 , 在 原 有 社 會 文 化 的 基 礎 上 將 現 代 性 ( Modernity ) 予 以 原 住 民 化 (Indigenization)或地域化(Localization),藉時部落的集體認同就會增強,使得部 落更加確立文化尊嚴。 傳統阿美族觀念以男性為年齡組織的主要成員,王嵩山(1995:77)認為男子 會所的存在都有象徵和增強男性團結的作用,因此對於部落內屬於以「男性」為主 的年齡組織,其活動範圍有時是女性不得介入或參加。另外他也認為年齡組織的凝 聚力會超越親屬關係,且提供更廣泛的社會連結,同時也是社會運作的動力來源。 女性一向被年齡組織範疇排除在外,被視為男性對抗其親屬組織中的權力地位,時 至今日女性的文化教育亦被部落認為是重要的傳承環節,筆者希望透過訓練營對於 部落未婚女性的文化訓練探討女性在年齡組織中的角色。羅素玫在《阿美族的年齡 組織是一個男性組織嗎?阿美族的性別觀念與文化再創造的探討》(2008)關於都蘭 婦女 在年齡組織 中所呈現的 定位 給予許 多值得參考 之處,透過 女性族人 成 為 militepulay(婦女組),從生理年齡劃分而進入文化範疇的社會性地位,此點將有利 於筆者將成年及未成年女性在部落社會角色定位之比較。都蘭婦女組並不是一個獨 立的團體,其成立與規範在執行層面上複製男性年齡組織的結構,但男女性別區辨 觀念清楚的被劃定,如在制度中女性並無自己生理年齡規範,完全依賴先生、子嗣 的階級與晉級方式被賦予社會責任及身分。因此,由集體共同創造的婦女組,既反 映出豐年祭內容實際的變遷,也延續了該社會對於文化建構的性別次序,同時也對 男女性別關係在年度週期儀式中的角色分工帶來具時代意義的詮釋。

(一)都蘭阿美族年齡組織介紹

Pakalungay 則是年齡組織的最初階層,以往達到既定年齡的男孩都必須進入組 織架構裡,開啟往後會所制度的生活。5 以字根來看「Kalung」為「呼叫、使用」的 意思,而「Pa」有被動之意涵;「ay」則有形容「狀態」或者「……之人」的意思, 字面解釋為「被使喚的人」。日治時期對於都蘭部落描述的記錄可以從古野清人 (2000[1945]:50)於一九三○年代關於農耕祭儀與部分年齡組織運作的情形得知, 其中關於「預備級」Pakalungay 的著墨就有以下解釋:

5 以往制度裡,所有進入年齡組織的男子都必須夜宿會所,直到成年結婚後才可離開;若是離婚或成 為鰥夫,則再度返回會所居住。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可以離開會所,脫離會所生活。

(6)

「在都蘭社,少年(Kamangai)6如果達到所定的年齡—以前是十五、 六歲到二十歲,筆者調查時是十二、三歲到十四、五歲—就會被視為未青 年者(叫做 Pakarungai,是僕傭之意),被強制至社內青年集會所,對長 輩及老人做出種種的現身侍奉,接受各式各樣的艱苦訓練(此社分為二部 分,頭目所在的部落為大,集會所也有二個)。就這樣直到第五個年頭, 才能晉升為青年(Kapah)一組。」 另外針對於與都蘭部落風俗相近的 Falangaw(馬蘭部落),日治時期河野喜六 (2004)在《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一書中也對於馬蘭社 的 Pakalungay 有以下的敘述: 「……被編入 Pakarongay 後,每晚要住宿於集會所,為長老、中壯年人 服務,白天不管任何時間與場合,都必須替長老或中壯年人辦理私務,並 且要鍛鍊身體、意志及諸種習慣,以便將來成為強健的社民,固期鍛鍊極 為嚴格。即將進入 Kapah(青年)的 Pakarongay,禁止有洗臉、沐浴等裝 飾身體的行為,因為他們尊崇賞識蓬頭垢面、敝衣藍縷且沉默乖順、剛毅 健勇之士……。」 日治時期對於 Pakalungay 的記錄可以了解訓練模式完全是以「服從」為最高 指導原則,此時服飾賦予之身分象徵也由所配戴的臀鈴代表開始進入會所教育,據 部落長輩回憶到早期 Pakalungay 同等於部落訊息傳遞的傳令兵,因此腰上總是繫 上一串 Tangful(臀鈴)進行訊息傳達的功能。目前進入 Pakalungay 階段儀式與以 往大致相同,由頭目手持藤條象徵性的鞭打,並給予臀鈴配戴以表示從此服從上級 指揮及其社會功能。7 晉級成為 Kapah(成年)的儀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於 Pakayapay(更衣禮) 的部分,由母親或者姐妹(亦可由 Faki「舅舅」)幫忙穿上代表成年的服飾,8 Kayap

6 該字義為「孩童」之意,另一同意字為「Wawa」,無性別差異。 7 進階儀式目前為豐年祭時舉行,配戴完臀鈴後,每個 Pakalungay 必須繞場一周向所有年齡階級大聲 介紹自己的姓名,使所有族人認識自己。 8 由母親擔任成年禮著裝者除了是母系社會表徵以外,同時也對於女性社會定位從原本的自然生理狀 態轉變成為社會文化規範。請參見羅素玫(2008)。

(7)

在阿美語指稱男性下半身裙褲之意,由家人圍上 Kayap 就代表身分已由 Pakalungay 只繫鈴噹而無其他裝飾,轉變為添增裙褲、Alusaysay(披肩)與代表能夠追求異性 的 Alofo(情人袋或檳榔袋)的成年男性,但暫時仍無年齡組名稱,可以「準青年」 稱之。由於很多地方還處於成人與未成年的尷尬時期,而部落耆老也會在此時討論 所賦 予的組級名 ,因此也可 視之為對該 級「準青年 」的觀察期 。此階段稱 為 「Atangas」,意為「調皮搗蛋」,仍無法配帶男子頭飾,早期需要等候至該年底舉行 Mangayaw(狩獵祭)時,9連帶進行賦予組級名儀式才能配戴頭飾,但狩獵祭從一 九四○年代中就逐漸不再舉辦,10 目前都蘭 Atangas 正式轉為 Kapah (青年組)是 在成年儀式的隔年農曆過年時舉行,以青年組拉立委的命名儀式為例,於二○○五 年豐年祭時從 Pakalungay 晉級為 Atangas;於二○○六年一月三十日(農曆大年初 二)正式成為青年組,並命名為拉立委。 每一個組別以「Kaput」稱呼之,皆有屬於一個專屬名稱。11 早期在西方計時觀 念尚未進入部落時,當男子第二性徵開始發育即進入年齡組織。在西方記時方式引 進部落後,利用出生年份為準,大致以十二歲以後開始加入年齡組織,每一年齡組 成員年紀以三至五年為一範圍。現在則是以出生年份的「民國」計年方式作為劃分, 12 五年為一個單位,把國小高年級的男性青少年納入年齡組織範疇,每五年晉級一 次,因此一九九五年推動文化重建後晉級為青年組成員者的內部年紀最大和最小者 相差約五歲。命名方式由部落頭目與耆老針對近年部落所發生之大事給予名稱,13 此 一命名方式屬於創名制之形式。14 不同年齡層亦有特屬的名稱,可分為:Malikuda (青少年與青年組;12-41 歲)、Matataparay(或稱「Miinengay、能幹之意」,壯年 組;46-66 歲)、Tu’as(老年組:67 歲以上),不同稱呼在祭典期間亦有不同任務, 例如 Malikudaay 青少年與青年組,其名稱阿美與指為「手牽手跳舞的人」之意,

9 狩獵祭(mangayaw)是否與卑南族儀式有關,值得進一步探討。 10 日治時期開始的國家法令、軍警制度介入,除了傳統年齡組織功能漸失以外,未防族人藉機反抗, 獵槍管制與禁止也直接影響到年齡組織於傳統社會的功能性。 11 傳統觀念中若該組發生組員死亡、意外頻傳,則另請頭目及其長輩重新命名,此現象現已少見。 12 例如拉千禧組成員就以民國六十八至七十三年出生者為主。 13 例如拉千禧之名,來自於成年該年為西元二○○○年千禧年;拉中橋之名來自於紀念連接臺東市區 與海岸公路要道之中華大橋竣工。 14 年齡組織名稱代表部落發展過程,早期皆以該年齡組身體、習慣、成年前之表現特徵為依據,日治 時代至國民政府遷臺後時期則以部落發生之大事,關於命名方式的改變可參考陳文德(1989)、黃宣衛 (2005b)。

(8)

為 Kiluma’an 會場中持續性歌舞的階層。 我們可以在歷史記載與當代描述中比較 Pakalungay 角色的差異性,早期阿美 族男性在一定年紀後進入年齡組織是必然的過程,這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經驗,而部 落公共事務的推動與維繫,都緊緊牽繫著從會所教育出來的男子身上;然而對於當 代的 Pakalungay 來說,不參與年齡組織不但不會被村落排擠,也不必經過痛苦的 訓練才能夠表示自己長大成人,但身處於強勢文化不斷進入部落,造成母文化漸漸 消逝的同時,Pakalungay 的存在與否儼然成為一個部落文化精神的指標,也是教育 與維持部落文化的管道。 表 1 二○一一年都蘭年齡組織結構 分類 通名 職級名稱 2011 年 的 年 齡 組 名 稱〈專名〉 大約 年齡 15 Malitengay 靠近祖先的 人 Tu’as 老年階級 Ladihaf:在石頭陰影下乘涼的人。 拉紀念 78 歲 以上 拉嘿代 拉民代 拉新兵 拉金門 Lasfi:教導還在聚會所(sfi)的人。 拉金馬 67-77 拉傳廣 男性: Matataparay (Miinengay) 女性: Militepulay 壯年階級 Tukal:支柱、樓梯,快到爬上 tu’as 的人;也是年齡組織的支柱之意。 拉國中 62-66

Tapal:在 tukal 左右邊的人,學習 tukal。 拉經國 57-61

Culal:種子開始發芽,要開始學習上 組。 拉建設 52-56 Lomlom:生火,木頭交叉,不能斷炊 的組。 拉元簇 47-51

15 並非所有年齡組別都以「五年一級」作為區別,也有以三年或四年為區分;青年階級的拉中橋、拉 監察,該階段恰好為年齡組織斷層最為嚴重時期,因此拉中橋與拉監察曾有一段時間是屬於合併狀態, 在拉監察人數逐漸回流之後,才又分出來自成一級,因此在實際年齡上相差度不大。

(9)

Mikomoday:策動組,負責策動部落事 務。16 拉贛峻 42-46 見習期:預備進入壯 年階級 Mihiningay:17窺視,站在集會所 Sfi 外窺視準備要進入 Sfi。 拉中橋 35-41 Malikudaay 跳舞的人 Kapah 青年階級 Sakaay no kapah:青年中的哥哥。 拉監察 30-35

Saka tosa no kapah:青年第三級。 拉千禧 25-30

Saka toro no kapah:青年第二級。 拉立委 21-25

Safafaay no kapah:青年中的弟弟。 拉薩棟 17-21 Pakalungay 青少年組 Pakalungay:被使喚的人,負責服務的 年齡組織預備組。 12-16 Kayin 小姐組 Kayin:未成年、未婚女性。 12- 資料來源:二○一一年都蘭部落豐年祭大會秩序冊/筆者整理。

(二)當代年齡組織的變遷

1. 經濟體制改變 阿美族經濟體制可以利用小米與稻米的耕作、食用習慣作為分界,日治時期前 以小米農耕為主的經濟體制牽涉到傳統信仰的 Kawas 觀念環環相扣,許多歲時祭 儀活動均與小米耕作有關係。約一九三○年代稻米的大量引進耕種,則改變許多原 有的經濟面貌,同時也讓傳統信仰中的祭祀觀念有所更改,相關的祭儀、禁忌大為 減少。 水稻的定期耕作之外,國家力量進入也讓早期以物易物的形態逐漸被貨幣交易 取代(黃宣衛、羅素玫,2001:317),此時雖然經濟型態受到國家力量影響、歲時

16 該階段族人習慣稱為「策動組」,角色與海岸阿美群之「Mama nu Kapah,青年之父」類似,負責管 理祭典期間一切事務進行。 17

Mihiningay 這個階段有時會被歸為已經進入 sfi,成為 matataparay(壯年組)的一員,有時又會與

Kapah(青年組)一同舞蹈,被歸為青年組。這一組即將從青年階段轉變成為壯年階段,也是即將成為 策動組(Mikomoday)掌管策劃部落事務的責任,因此也必須學習策動組如何在祭典期間扮演的角色; 如同 Pakalungay 要進入 Atangas(準青年)的觀察期一樣,Mihiningay 這個階段時必須經過五年的見 習期,因此族人會自嘲此階段為壯年組的 Pakalungay。此點與卑南族人在大獵祭當中所呈現的生命階 段跨越有類似的禮儀意義,可參考陳文德(1989)〈年的跨越:試論南王卑南族大獵祭的社會文化意義〉 一文的觀點。

(10)

祭儀行為改變,但人口外流卻因為東部地區交通不便,且經濟體制仍以農業為主, 因此遷徙情形並不高。年齡組織架構雖因為國家政治力量介入而產生新型態的運作 模式,如以年齡組織為架構組成的青年團(黃宣衛,2005a:115)進行鋪修道路、 水圳……等工作,其工作範圍仍圍繞著部落鄰近地區的形態,直到一九五○年代。 一九六○至七○年代臺灣經濟型態改變,農業經濟逐漸減少轉變為工商業,此 時的部落經濟面貌也同樣轉化,年輕人大量外出部落尋找工作機會,外出工作者以 粗重勞動性質工作,如:板模、貨車運輸、遠洋捕魚、紡織廠、加工出口區……等 等為主,部落經濟收入來源為這些出外工作的年輕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口大量 遷移至都市尋求發展機會的比例增加,因此影響到傳統年齡組織的運作,人口的遷 移使得平時無法在部落中看到多數年輕人的身影,即便到了祭典期間,也因為工作 無法請假或者往返車程時間過長,而導致年輕人返鄉參與部落活動的意願降低。一 九八○年代族人工作型態轉化為基礎建築營造工人,而遷徙地點也大量前往北部(黃 宣衛、羅素玫,2001:203)。此時出外工作年輕人口比例在年齡組織中多半是青壯 年組別的身分,因為就近照顧家人的因素而舉家遷徙至都會地區,使得依賴人口組 成的年齡組織面臨「族人無法參與」的窘境。 上述都蘭經濟型態的改變同樣也是東海岸許多阿美族部落常見的人口外移因 素,另一項經濟體制與都蘭新東糖廠營運有關。一九六○年代紅糖業蕭條之後,工 廠人力需求減少,間接導致部落族人外出尋求工作機會;一九九○年都蘭新東糖廠 正式歇業,族人記憶中煮糖的甜味在空氣中散去,使得提供族人穩定經濟來源的條 件消失,人口再度開始往外遷移,然而此時的遷出比例已較一九八○年代減少。先 前遷出尋求就業、就學機會的族人多半因生活需求就在異鄉定居,雖本身因為生長 環境的關係仍對於故鄉有情感連結,但部分第二代或第三代則因為遠離母體文化, 導致對其陌生而脫離文化軌道。 2. 宗教因素影響 西洋基督宗教約在一九六○年代開始於東海岸各族部落進行傳教,在物資短缺 的年代,教會藉由提供麵粉、衣物……等等生活必需品來吸引族人入教,目前常見 的基督宗教可分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基督教真耶穌教會,以及天主教系統。各教

(11)

派教義不盡相同,這三種教派以真耶穌教教友參與傳統祭典的比例最低,18 而天主教 教友則是三者裡參與程度最高,時至今日幾乎每個部落裡都可以看到分屬於不同教 派的教堂佇立其中。 對於傳統阿美族觀念中「萬物皆有靈」的想法與真耶穌教教義相抵觸,於是族 人進入教會的時間長久之後,自然依照教義規範將行為反應於參與祭典活動,另外 服飾、藤編……等等具有傳統符號的物品,也遭到較激烈教友的燒毀或丟棄。對於 真耶穌教會的強力禁止,長老教會早期也禁止族人參與傳統活動以及使用帶有傳統 符號的物品,但近十幾年來有不強迫限制參與祭祀活動的現象,19 但相對真耶穌教家 庭對其子女的全面阻止,長老教會的族人不太干涉自己子女參加豐年祭的行為。 信奉天主教的人數比例在都蘭最高,也由於天主教近年成立青年會的緣故,使 得原本因人口外流而造成的教友流失現象也稍微得到舒緩,多半青年教友會趁返鄉 之際參與教會活動。筆者在天主教辦理的「豐年祭」中發現舉行時間都比部落舉行 的豐年祭早兩、三天,20 活動為期一天,分上、下午兩個時段進行。上午活動主要為 感謝天主保佑,寄望能夠使教友來年平安之意;下午則是教友之間的聯誼時間,在 聚會過程中亦有 Malikuda(手牽手大會舞)的進行,參與對象也近全數為四十歲以 上的壯年、老年人口,21 年齡組織與 Kakita’an(頭目)形式雖然與部落舉辦的 Kiluma’an 相較不明顯,但教友仍會自動依照年齡區分所坐的位置及由年紀較輕的 教友負責倒飲料、跑腿……等工作。 基督宗教對於部落居民參與祭典的約束力至今雖然隱約可見,但隨著臺灣本土 運動推行與原住民意識的上升,提倡多元文化的氣息亦在部落、年輕人的想法中出 現,家庭約束力仍然抵擋不住同儕之間對於訓練營或是部落活動的口耳相傳、相互 邀約,畢竟「學校」與「同學」是青少年時期人格發展與生長環境接觸頻率最高的 條件,相互邀約參與祭典的結果往往造成家人的反彈,因此在族人大量加入教會活

18 真耶穌教會教義中認為耶穌是宇宙唯一真主,其他信仰皆為邪惡之靈,禁止膜拜行為,於是嚴禁教 友參與任何與其他信仰有關的祭祀活動。 19 特別在於四十歲下的青壯年人口參與祭典的比例逐年提昇,年紀較長、入教時間較長久的族人仍較 少參與傳統祭典活動。 20 天主教舉辦的 Kiluma’an 在都蘭面臨文化斷層時仍然持續的運作,筆者認為藉由宗教力量聚集族 人,也是使日後推動文化重構的有利動機之一。 21 多數年輕天主教族人對於較少參與天主教舉辦之 Kiluma’an 原因為請假不易,所以盡量參與以部落 為主的活動。

(12)

動之際即造成傳統祭典的消失。對於都蘭部落來說,許多傳統祭儀的舉行與儀式方 法,如:祈雨祭(pakao’rad)、祈晴祭(pakacidal)便不再舉行,直到現在真耶穌教 教友仍不參與部落所有關於傳統祭典的活動。 3. 教育環境改變 傳統性質的年齡組織對於任何一個阿美族男性來說就同等於一座學校,Sfi(男 子會所)就是一間教室;長輩們就是所有生活技能學習的老師,而自己所屬於的年 齡組就是永遠都同一個班級的同班同學。日治時期國家體制進入部落之後,由於日 本進行的內地延長主義,希望藉由教育政策將臺灣人原有生活習慣徹底改變;到了 國民政府時代所提倡的國民義務教育,則完全將年齡組織系統打破,原有的型態在 時代變遷之下逐漸轉型。黃宣衛(2005a:159)在宜灣的例子中提到一九三六年初, 部分 Pakalungay 尚未晉級成為青年組之際就決定在公學校畢業之後離家到臺東等 地升學,而並非如以往在公學校畢業之後留在家中務農,雖然此舉受到當時宜灣 Kakita’an(頭目)的支持,卻也引起部落內部反對的聲浪,不僅造成爾後其他組員 紛紛效仿,也讓原本年齡組織人力來源發生短缺的情形,使得年齡組織倫理秩序不 得不改變原有統御型態,不再像先前如此嚴厲對待晚輩。 同樣的情形在不同的時代依然發生,進入國民政府時期的國家義務教育,年輕 人逐漸認為年齡組織當中長輩對待晚輩的方式十分不合理,除了打罵以外還得不斷 的幫忙跑腿,這些接受過國家教育的年輕人普遍會因認知差異導致不平衡心態產 生,認為這些長輩讀的書沒有自己多,如何能夠教訓自己,於是就發生了頂撞上級、 不願依照指示做事的情形發生。此外目前都蘭地區最高學府為都蘭國中,若繼續升 學則得前往臺東市區或者其他縣市,22 交通往返的時間性過長,因此青少年多必須住 校或者在外租房,間接造成青年就學後不常返回部落、畢業後更是直接在外就職, 間接促使人口向外遷移。

三、當代 Pakalungay 訓練營發展

都蘭部落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於豐年祭(kiluma’an)前針對部落青少年舉辦的

22 臺東縣地區高中職計有 9 間,除關山工商、成功商水兩間職校以外,其餘皆在臺東市區,另有臺東 大學一間大專院校。

(13)

文化訓練營至今(2011)已十六年,其中已經有三個青年組(拉千禧、拉立委、拉 薩棟)23 經過安排的文化課程中進入傳統阿美族社會制度脈絡,透過本身被賦予的社 會責任再對下階青少年進行文化傳承的任務。「文化訓練營」模式的出現,不僅讓早 期面臨文化斷層的部落文化獲得延續的機會,更是在儀式過程中出現文化再製造的 現象,透過與當代思潮與傳統價值觀、族群觀的融合所推出的文化培育模式,已成 為新一代都蘭人所創造出來的「傳統」。 但訓練營的辦理並不全然仰賴部落內部力量完成,所謂「與當代思潮融合」即 為透過與外部資源的合作推動文化重振的工作,一九九五年首屆訓練營的成立就已 經和來自政府機關與學生團體的合作,在訓練營建立起基礎的 Pakalungay 系統 後,往後訓練營模式則以向政府部門申請活動經費、配合政府觀光文化政策執行文 化產業為主,24 並且將規模擴大,如:二○○四年與文建會共同辦理的訓練營即將招 收對象由原本部落青少年,擴大為非原住民身分的社會人士,以文化體驗模式吸引 學生或者對異文化感興趣者參與。25 二○○八年開始合作對象因為訓練營策動者的更 動轉變為與民間團體合作,對於活動主導性的掌握較為積極,使得經費核銷、活動 內容呈現更為彈性,但不免俗的仍需進行成果驗收、感恩餐會之類的聯誼性質活動 「反饋」予贊助團體。二○一○年開始,訓練營除去與外界合辦的模式,將外力介 入因素降到最小,改由策動者與內部族人籌募活動經費以及課程規劃設計,轉向自 主性質的對內活動。 因此訓練營策劃模式大致可分為四種,分別為:「學生社團型」、「政府部門型」、 「傳統民間團體」、「藝文性質團體」。筆者將針對三個不同外力合作模式進行比較、 分析各自對於部落文化復振產生的影響,一九九五年至二○一一年文化訓練營模式 轉變,可由下表得知:

23 拉薩棟為二○一一年新成立之青年組,「薩棟」為「Datong,巨木之意」命名依據為二○○九年莫拉 克風災使得許多巨木沖刷順流至都蘭灣使然。 24 由於與政府單位合辦,行政核銷以及政策措施皆有其目的性,所以此時的文化訓練營通常會配合政 府政策的模式推動,因此二○○四、二○○七年的訓練營皆招收近百位外地人士共同參與。 25 詳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ca.gov.tw/cforum/related/06151_2.htm,檢索日期:2008 年 9 月 21 日。 「……這次『基路馬安與海洋的對話』活動中,報名的青年朋友非常踴躍,總共有 135 名年輕朋友投件 報名,由於相關條件限制下,僅能錄取 80 名。所有參與的青年包括蒙古籍青年、美國籍青年、原住民、 客家、閩南及外省籍同胞,他們都將進駐社區家庭,了解都蘭部落阿美族人的生活,互相學習,用開放 的心傾聽四百年來臺灣在地的聲音。這只是剛開始、只是一小步,卻是推動文化無障礙、族群文化融合 的重要一步。……」

(14)

表 2 訓練營策劃內容比較表 年表 1995 2000 2004 2007 2008 2009 2010 部落對外 聯繫窗口 都蘭國中 阿度蘭阿美 斯文化協進 會 阿 度 蘭 文 化 協 進 會 、 都 蘭 山劇團 都 蘭 山 劇 團 Su 個人 Su 個人 Su 個人 策劃者 F F F、Si Si Su Su Su 主要外力 合作對象 淡 江 大 學 樸毅社 行政院原住 民委員會 行 政 院 文 化 建 設 委 員 會 、 山 海 文 化 出 版社 行 政 院 青 年 輔 導 委 員會 財 團 法 人 大 稻 埕 扶 輪 社 臺 灣 好 基金會 臺 灣 好 基金會 招收對象 部 落 族 人 與 臺 東 縣 東 海 岸 境 內 四 所 國 中 具 有 阿 美 族 身 分 之學生 部落族人 部 落 族 人 與 外 地 人 士 部 落 族 人 與 外 地 人 士 部 落 族 人 部 落 族 人 族人、鄰 近 部 落 青少年 活動日期 5 天 4 夜 5 天 4 夜 6 天 5 夜 4 天 3 夜 4 天 3 夜 4 天 3 夜 4 天 3 夜 備註 第 一 屆 訓 練營 首屆訓練營 成員晉級青 年組(拉千 禧)、第二批 Pakalungay 開始接受訓 練 部 落 首 次 開 放 非 阿 美 族 身 分 人 士 參 與 訓練營 訓 練 營 課 程 首 次 為 小 姐 組 設 計課程 部 落 首 次 與 民 間 團 體 合作 由 部 落 策 劃 者 全 程 主 導 活 動 內容 首 次 自 行 籌 措 經費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當我們論述部落與外力合作模式之前,可從文化訓練營策劃者與部落對外聯繫 窗口談起。訓練營至今十六年期間,共有三個族人擔任主要策劃者,他們分別為國 中教師退休的 Fo、部落木雕藝術家的 Si,以及演藝人員的 Su。因為本身職業的關 係,因此策劃訓練營時的方式及與外力合作模式不盡相同,前後任策劃者仍可能參 與訓練營的活動規劃團隊,或在其中負責重要工作。訓練營原本就不是一傳統制度, 只是為建立年齡組織基礎人力來源的文化再造產品,因此策劃者本身並沒有被賦予 傳統的權力身分,亦無明確的職稱、就任時間,以及交接時間,通常擔任策劃者一 段時間後若無意願接續,則經過溝通挑選或自願的方式,轉由下任擔任。策劃者主

(15)

要職責在於統籌訓練營期間人力(含幹部、師資、參與青少年)、課程內容、伙食住 宿等相關事項。另外也按活動需要藉由部落聯繫窗口尋求外力合作。

(一)歷屆策劃者、課程轉變與部落對外聯繫窗口

1. 歷屆策劃者與課程規劃 Fo 是一九九五年首屆訓練營部落對外主要聯繫人,因長期擔任教職工作的關 係,對於公部門申請經費的手續極為熟稔,回憶起最初策劃訓練營的想法,Fo 說道: 我是民國六十七年來到都蘭國中擔任教師,那時就恰好部落推動媽媽婦女 室,也因此拉近了學校與部落之間的關係。而當時都蘭的豐年祭幾乎都看 不到什麼年輕人的參與,我們深怕會有斷層之疑慮,剛好有人提出了以訓 練營招集 Pakalungay 的想法,我們向頭目建言可以推動,藉以重建斷層 的年齡組織。 Fo 同樣身為阿美族人,又能以流利的阿美語與長輩們溝通,加上擔任教職人員 所推動活動以學校名義進行,皆能獲得學生家長信任使得參與人數踴躍。許多參與 第一屆訓練營的族人指出,活動前夕恰好是放暑假的時候,學校已在期末期間宣布 七月初會有一個文化學習的活動希望同學們參與,學生及家長自然認為是學校活動 就應當參加,過程中除了幾名因為宗教因素被家長帶走的學童外,其他青少年都是 在規定時間前往集合點報到,也有家長帶領孩子前往參加者,因此第一屆訓練營參 與的學生人數比例非常高,也奠定往後 Pakalungay 人數的基礎。 Si 是部落裡人人熟知的雕刻藝術家,創作作品多以部落神話故事為主題,透過 藝術作品的實體呈現,達到文化傳播的效果。他在二○○一年成立都蘭山劇團,二 ○○二年開始加入訓練營的策劃活動行列;二○○四年以都蘭山劇團為部落窗口, 在文化訓練營期間和 Fo 一同與文建會合辦「基路馬安、與海洋的對話:向自己挑 戰」活動。當時 Si 的年齡組織階級屬於青年組當中 Sakakay nu Kapah(青年組最 大階),他的積極參與對於自己年齡組與下層階級起了帶頭作用,透過訓練營期間青 年幹部的互動,加強於年齡組織產生斷層的拉中橋與拉監察兩青年組返鄉參加豐年

(16)

祭的觀念,26 有效提昇兩青年組人員參與祭典比例。 Su 的身分為職業歌手,27不同於前兩任訓練營策劃者皆以文化組織(阿度蘭文 化協進會、都蘭山劇團)作為部落窗口向外招募活動經費;二○○七、二○○八年 間,Su 利用樂團巡迴演唱的機會,先以「圖騰脫鞋趴」為名稱,28 將門票所得半數 回饋給部落作為承辦訓練營的經費。同時 Su 也以個人名義在演唱場合募集訓練營 活動經費,特別的是,有時 Su 也帶領 Pakalungay 共同演出,他認為此舉可以增 加 Pakalungay 自信心,讓表演形式更貼近籌措訓練營經費的意義。利用個人表演 機會獲得訓練營經費,Su 也積極與民間團體尋求更多合作空間,二○○八年經友人 介紹獲得民間團體支持辦理該年訓練營,二○○九年 Su 則轉向與藝文性質組織共 同舉辦「海邊的孩子」座談會,29 先以講座的方式在全臺共 14 間大專院校進行活動 分享,之後再以演唱會收入作為訓練營活動經費。 表 3 歷屆文化訓練營策劃者介紹表 歷年文化訓練營策劃者 名字 職業 主要策動時間 聯繫窗口 Fo 退休教師 1995-2002 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 Si 木雕藝術家 2002-2007 都蘭山劇團 Su 演藝人員 2008 迄今 個人 2. 課程規劃的轉變 訓練營原本就是為了重建年齡組織而成立,因此主要教育對象就是男性青少 年;一九九五年訓練營所招收的女性青少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團康性質的大地 遊戲。女性作為陪襯的角色據策劃者指出也是迫不得已的方法,由於當時是以「文

26

拉中橋、拉監察時為青年組最大(Sakaka’ay nu Kapah)、次大(Sakatusa nu Kapah)階級。

27 Su 的樂團曾經在二○○六年發行專輯《我在那邊唱》,該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獎提名。另外因參 與電影《跳格子》的演出,在二○○八年獲得金馬獎最佳新人獎,二○一一年以個人創作專輯獲得金曲 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 28 圖騰拖鞋趴(Totem Party)二○○七、二○○八兩年間在臺北、臺中、臺南、高雄一連舉辦共 10 場 的音樂會,所得經費平均分配運用於團員的部落文化發展。 29 臺灣好基金會是由一群企業家、藝術家從反對蘇花高建築的機會下共同產生的信念,希望透過尋求 臺灣各地特色與文化,喚起臺灣人對於自己土地的熱愛。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前華視總經理徐璐、 美學家蔣勳、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等人皆為共同創辦者。目前基金會於臺北市設有辦公室兼展覽中 心,已於二○○九年三月十日正式運作。

(17)

化教育」名目向政府教育單位申請經費,若未將女性內入受教範圍,可能無法順利 獲得政府認可,男女青少年授課差異的現象在 Fo 擔任策劃者期間一直不曾改變。 男性青少年文化教育課程則以「傳統歌舞」、「傳統器具製作」、「認識傳統領域、神 話故事」為主,透過集體行動與共事的過程,建立起團體集體記憶,並且逐一凝聚 年齡組織應該具備的「團體」概念。 二○○○年訓練營的活動課程(表 4-1)中可以得知,當時課程重點仍在製作豐 年祭所需物品,四天課程中共花了 12 個小時進行,也因此項課程只針對男性,所以 女性無法參與。另外七月十三日當天所策劃的獵山豬活動,就傳統觀念亦以男性為 主,所以二○○○年訓練課程女性青少年除了參與認識野菜以及部落歷史、古蹟巡 禮的共同科目以外,有大半的時間是不被納入授課對象,只有練習傳統、現代歌舞 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文化活動進行。 二○○四年部落與文建會合辦的訓練營(表 4-2),課程內容偏向文化體驗的形 式,招收大量來自部落以外的人士,因此針對課程內容就不再以性別作限制。以往 竹器製作是以男性為主的活動,為了配合文化體驗性質,開始也有女性參與;雖然 部落內部女性青年仍受傳統觀念限制,真正參與製作的女性為外來人士,可是已經 不再禁止與男性區分,能夠在旁觀看。課程規劃也新增許多項目,如:認識阿美族 傳統服飾、母語時間、紀錄片欣賞、成果驗收晚會。以男女共同進行的方式,間接 讓小姐組的共同參與程度與時數增加,而不再是附屬角色。 二○○七年與行政院青輔會合辦的遊學臺灣行程,同樣提供外來人士部落文化 體驗之形式展開,且課程安排上已經開始出現專門為部落女性青少年的課程(表 4-3)。為遵循 Pakalungay 不得接近女性的傳統禁忌,30 授課期間男女在同時間在不 同授課地點展開活動。針對以往女性無法對於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接觸,策 劃者特別設計了十字繡與情人袋的編織課程,理想規劃上是希望能夠湊齊女性學員 (包含外來人士)所製作的十字繡布拼成一整片作品,但十字繡的工藝技巧較具挑 戰性,且需要花費長時間進行,導致無法讓此作品順利完成,但針對女性而設計的 課程已出現,也讓參加訓練營的小姐組成員們能夠接觸到訓練營所學習的傳統編織 物品。

30 「Pakalungay 不得隨意與未婚女性交談」的禁忌現今雖不強烈禁止,但祭典期間仍可由性別區分的 團體形式觀察出來。

(18)

二○○八年訓練營因策劃者變更,合作對象的轉換使得授課對象完全以部落族 人為主,同時也讓課程安排過程排除政策干擾,並且針對女性青少年出現專門的授 課內容。二○○四年是女性青少年開始擺脫歌舞練習的模式,能夠多方參與其他活 動的契機,二○○七年則出現專門為女性設計的課程;但兩次的訓練營皆為配合政 府合辦的文化體驗活動而解除男女性別的限制,當授課對象回歸到部落族人為主 時,課程安排觀念已有所改變,讓女性成員可以真正在訓練營當中學習到部落文化。 課程安排除了共同項目(認識部落歷史文化)以外,已全然將男女分開接受訓練。 小姐組成員對於該年訓練營之心得大多表示收穫良多,許多課程都是從來沒有經歷 過的,對於能夠將成果展現於豐年祭會場感到驕傲。許多家長也覺得小姐組在二○ ○八年的訓練營中所學習到的傳統技能較以往多,對於看到自己孩子能夠製作這些 傳統手工藝不僅驚訝也很欣慰。 表 4-1 二○○○年訓練營課程表 7/10 7/11 7/12 7/13 7/14 8:00-9:00 報到編組 6:30-7:00 號角響起 6:30-7:00 夢醒時分 6:30-7:00 號角響起 6:30-7:00 夢醒時分 9:00-10:00 始業式 7:00-7:30 晨操 7:00-7:30 晨操 7:00-7:30 晨操 7:00-7:30 清理東西 大掃除 10:00-10:50 精神訓練及歌唱練習 7:30-8:00 清粥小菜 7:30-8:00 清粥小菜 7:30-8:00 粗茶淡飯 7:30-8:00 清粥小菜 8:00-11:50 小竹杯製作 8:00-11:50 檳榔葉橇製作及 Bakahel 8:00-17:50 獵山豬活動 8:00 交接 11:00-12:40 認識社區常用植物、 果樹、藥用植物 11:50-12:30 午餐 11:50-12:30 午餐 12:40-13:30 午餐及與午休 12:30-13:30 午休 12:30-13:30 午休 13:30-15:30 認識野菜與藥用野生 植物 13:30-17:50 製作拉瓦斯 (竹水壺) 13:30-16:30 認識古蹟 巡禮活動 16:00-17:50 部落歷史及遷移 16:30-17:50 老照片回顧展

(19)

21:00-22:30 組長會議 21:00-22:30 組長會議 21:00-22:30 組長會議 21:00-22:30 青少年組選舉幹部 22:30 就寢 22:30 就寢 22:30 就寢 資料來源:二○○○年都蘭部落豐年祭大會秩序冊/筆者整理。 表 4-2 二○○四年都蘭部落訓練營課程表 7/12 7/13 7/14 期 待 你 的 來 臨 6:30-7:00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6:30-7:00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7:00-7:30 健康人生 7:00-7:30 健康人生 7:30-8:30 溫馨早餐 7:30-8:30 溫馨早餐 8:30-12:00 製作文化器具 1. 檳榔橇 2. 竹林 3. 竹水壺 4. 竹筴 認識阿美服飾 參觀糖廠文化館 8:30-12:00 社區公益 1. 整理會場及布置 2. 協助搭建耆老會所 3. 分配人員至各年齡階層學習與 服務 12:00-16:00 報到 12:00-13:00 風味餐 12:00-13:00 風味餐 16:00-17:00 開訓時間 13:00-14:00 午休 13:00-14:00 午休 17:10-18:30 我是誰 14:00-15:30 糖廠至都蘭鼻深度之旅 14:00-15:30 史前遺址及遺址和部落之關係 18:30-19:30 原味餐 15:30-17:30 紀錄片欣賞 15:30-17:30 敬老獻物 19:30-20:00 母語時間 17:30-18:30 回程及沐浴 17:00-18:00 紀錄片欣賞 20:00-20:30 教唱 18:00-19:00 原味餐 18:00-19:00 原味餐

(20)

20:30-21:30 舞蹈 19:30-20:00 母語時間 19:00-19:30 母語時間 21:30-22:30 宵夜及沐浴 20:00-20:30 教唱 19:30-20:00 樂舞練習 22:30 星光夜語 20:30-21:30 舞蹈 20:00-21:30 成果驗收 21:30-22:30 宵夜 21:30-22:10 宵夜及沐浴 22:00 星光夜語 22:30 星光夜語 資料來源:二○○四年都蘭部落豐年祭大會秩序冊/筆者整理。 表 4-3 二○○七年青輔會遊學臺灣暨都蘭部落 Pakalungay 訓練營行程表 7/11 7/12 7/13 7/14 14:00 集合分組 10:00 會場準備 06:30 聽著浪潮聲慢慢張開眼睛 04:00 邀請部落耆老至都蘭鼻 15:00 作分配 14:00 集合時間、頭目、 長老、講師介紹 07:00 阿美式早操 05:00 男:mife’tik(祈福) 迎曙光、敬祖靈 女:加入婦女組 17:30 掃地 掃廁所 15:00 注意事項說明、 分組、放行李 07:30 早餐 08:00 早餐 18:30 晚餐 08:20 男: 製作民生用品: 檳榔橇、竹壺、竹杯、竹 編 女:十字繡、情人袋製作 15:30 先告訴你: 都蘭部落歷史 08:30 男: 部落青年一起佈置 Kilumaan 會場 女:十字繡大拼布完成 17:00 告訴你 2: 巨石文化與部落 的關係 11:00 告訴你 1: 認識阿美族常用野菜 12:00 午餐 12:00 午餐 17:30 參觀糖廠及原住 民藝術作品導覽 13:30 告訴你 2: 海祭的功能與技能 13:30 男: 部落青年一起佈置 Kilumaan

(21)

18:00 烤肉會互相認識 19:30 17:30 海上技能訓練 會場 女: 參加藝術家展覽 18:00 晚餐 16:00 月光小棧:看拉千禧 Suming 的表演 19:30 美語時間:歌謠 17:00 梳洗 22:30 夜宿都蘭國中體育館 20:30 米公固 18:00 晚餐 19:00 紀錄片賞析:阿美嘻哈 21:30 夜宿都蘭糖廠 19:30 營火晚會:探討阿美族階級 制度在現今的功能 資料來源:二○○七年都蘭部落豐年祭大會秩序冊/筆者整理。 表 4-4 二○○八年 Pakalungay 訓練營課程表 7/11 學員報到日 7/12 學員學習日 7/13 成果驗收日 7/14 祭典準備日 08:00-12:00 會場佈置 人員就位 06:30-07:00 起床 06:30-07:00 起床 06:30-07:00 起床 07:00-07:30 體能訓練 07:00-07:30 體能訓練 07:00-07:30 晨間活動 07:30-08:30 早餐時間 07:30-08:30 早餐時間 07:30-08:30 早餐時間 08:30-12:00 課程: 傳統器具製作 竹杯、竹壺 指導:拉千禧 拉立委 08:30-12:00 課程: 傳統器具製作 趕鳥器、檳榔撬 指導:拉千禧 拉立委 08:30-10:30 社區打掃 10:30-12:00 祭典場地佈置 12:00-13:00 工作人員用餐 12:00-13:00 中午用餐 12:00-13:00 中午用餐 12:00-13:00 中午用餐

(22)

13:00-14:00 巴卡路耐報到 13:00-14:00 午間休息 13:00-14:00 午間休息 13:00-14:00 午間休息 14:00-15:00 人 員 分 配 及 場 地 整 理 14:00-16:30 課程: 傳統海技能訓練 撒網、認識海生物 指導:拉元簇蘇錦雄 拉千禧拉立委 14:00-15:30 越野賽跑 指導:拉千禧 拉立委 14:00-15:30 祭典場地佈置 15:00-16:00 開訓儀式 15:30-16:30 歌舞複習 15:30-17:30 報訊息 16:00-17:00 都 蘭 部 落 傳 統 文 化 概述 指導:頭目 16:30-17:30 沐浴時間 16:30-17:30 體能訓練 17:30-18:30 晚餐 17:30-18:30 沐浴時間 17:00-18:00 體能訓練 17:30-18:30 沐浴時間 18:00-18:30 沐浴時間 18:30-19:30 晚餐 18:30-20:00 成果驗收晚會 (扶輪社) 18:30-19:30 晚餐 18:30-19:30 晚餐 19:30-20:30 傳統歌謠 指導:副頭目 19:30-20:30 傳統歌謠 指導:拉千禧 拉立委 19:30-20:30 傳統歌謠 指導:拉千禧 拉立委 20:30-21:30 歌舞練習 20:30-21:30 歌舞練習 20:00-21:00 長老精神訓勉 20:30-22:00 歌舞練習 21:30-22:00 宵夜 21:30-22:00 宵夜 21:00-22:00 訓練心得分享 宵夜 22:00 歸家 22:00 就寢 22:00 就寢 22:00 就寢 資料來源:二○○八年都蘭部落豐年祭大會秩序冊/筆者整理。

(23)

表 4-5 二○○八年訓練營小姐組課程表 7/11 學員報到日 7/12 學員學習日 7/13 成果驗收日 7/14 祭典準備日 08:00-12:00 會場佈置 人員就位 08:00-08:30 小姐組集合 08:00-08:30 小姐組集合 08:00-08:30 小姐組集合 08:30-12:00 課程: 傳統器具製作 月桃編織 指導:長青會月桃班 08:30-12:00 課程: 傳統服飾製作 毛線繩結編織 指導:拉贛駿 哈娜老師 08:30-10:30 社區打掃 12:00-13:00 工作人員用餐 12:00-13:00 中午用餐 12:00-13:00 中午用餐 12:00-13:00 中午用餐 13:00-14:00 小姐組報到 13:00-14:00 午間休息 13:00-14:00 午間休息 13:00-14:00 午間休息 14:00-15:00 人員分配及場地整理 14:00-16:30 課程: 傳統服飾製作 毛線球製作 指導:高淑禎、李慧美 14:00-16:30 歌舞複習 14:00-15:30 歌舞複習 15:00-16:00 開訓儀式 16:00-17:00 都蘭部落傳統文化概述 指導:頭目 16:30-17:30 沐浴時間 17:00-18:30 沐浴時間 17:30-18:30 沐浴時間 17:30-18:30 晚餐 17:30-18:30 沐浴時間 18:30-19:30 晚餐 18:30-19:30 晚餐 18:30-20:00 成果驗收晚會 (大稻埕扶輪社) 18:30-19:30 晚餐 19:30-20:30 傳統歌謠 指導:副頭目 19:30-20:30 傳統歌謠 指導:拉千禧、拉立委姊姊 19:30-20:30 傳統歌謠 20:30-21:30 歌舞練習 20:30-21:30 歌舞練習 20:00-21:00 長老精神訓勉 20:30-22:00 歌舞複習 21:30-22:00 宵夜 21:30-22:00 宵夜 21:00-22:00 訓練心得分享 宵夜 22:00 歸家 22:00 就寢 22:00 就寢 22:00 就寢 資料來源:二○○八年都蘭部落豐年祭大會秩序冊/筆者整理。

(24)

從訓練營的課程內容安排,我們得知 Pakalungay 不僅在內容上較多元,且上 課地點也因為教材的不同而隨時更換,對於上課的學童來說比較不會因為長期待在 同一場所而感到乏味。小姐組的課程雖然在二○○八年有了比較完整的規劃,學童 參與度也比先前訓練營的狀況還要積極,但是也有學童私底下反應除了服飾編織課 程以外,如果可以去海邊 Micekiw(撿拾貝類、海螺)也很不錯,因為平時也不太 有機會自己去海邊撿,二來可以多多到部落的其他地方走走,感覺會比較有活力。 3. 部落聯繫窗口 早期部落政治系統由頭目與其耆老組成的顧問性質團體配合年齡組織的調度進 行公眾事務,但在國家力量進入部落之後「社區發展協會」的法人性質組織取代原 本機制推動社區活動成為一股潮流,同時能夠透過撰寫計畫書與政府部門申請活動 經費。目前都蘭有兩個規模較大的文化團體,其一為都蘭社區發展協會;另一個為 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社區發展協會為一個原漢共組的組織,主要對應單位為 政府機關,在多元族群共享資源的前提下,社區發展協會的行政工作不全然以阿美 族為主,還需兼顧其他族群的需求,由於社區發展協會主要幹部多為漢人身分的民 意代表,因此落在阿美族人身上的資源比例偏低。有鑑於此,都蘭阿美族人在二○ ○○年時成立了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會,參與者皆以具有阿美族身分之族人為 主,且依照年齡組織,由頭目為理事長,策動組(Mikomoday)組長為總幹事,透 過年齡組織運作模式轉換為文化協進會的運作架構。以都蘭頭目選舉為例,協進會 就扮演了整個選舉過程的規劃角色,除公開候選人名單外,31 另外也負責投開票、監 票的工作,產生結果則能夠避免資格認定的問題,以及降低投開票結果引起的紛爭。 因為協進會成員全由阿美族人組成,所以自然以阿美族人需求為組織主要工作 內容,組織成員選擇偏好具有公職身分族人,因此外力合作對象通常是政府部門。 部落其他偏向藝術文化範疇團體,例如:都蘭山劇團、藍星文化舞蹈團……等等, 雖不以傳統年齡組織為社團架構,但同樣具有法人身份,一樣可以利用申請手續向 外爭取資源。也就是說目前都蘭阿美族人至少擁有三個能夠擔任對外聯繫窗口的組 織,其成員也多半為流動性質,同時間參與不同組織的狀態是被認可的,但有趣的 是這些藝文團體爭取到的外力資源在豐年祭期間仍會自動收編、統一由文化協進會

31 頭目候選資格目前以壯年組第五級(Tukal)以上的男性族人為主。

(25)

發落,因為由傳統社會組織架構建立、頭目及長老為領導團體的文化協進會,具有 文化統籌正當性,權威地位不輕易被挑戰。社會實踐過程中,新形式組織是一種基 於既有結構原則因應歷史發展而出現的人際網絡形式,傳統與現代的組織融合能夠 造成內部社會體系的凝結力,卻也可能引起對立或緊張的分離情形。所以部落仍會 在新型態組織架構中磨合,獲得傳統知識的指導並且得到互補。都蘭山劇團也在二 ○○四年與二○○七年擔任部落活動對外窗口的角色,但所爭取的資源仍以文化協 進會做最後的統籌,所以在組織連繫層面來說,劇團是屬於一個協助單位,協進會 才是主要部落整體運作組織。

(二)四種外力合作模式比較

1. 學生社團 各大專院校目前仍有許多服務性質社團在每年寒暑假皆以「返鄉服務」或者「部 落服務」作為號召,吸引許多學生社員參與,希望能夠透過所學提供資源缺乏的社 區,類似的情形大致上可以分為醫療性質服務、教育學習服務、團康育樂營隊…… 等等。 都蘭首次訓練營的促成,淡江大學樸毅社在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當社 團成員發現部落青年人口數參與祭典的比例不高時,恰好利用所學試圖推動夏令營 性質在當地舉辦活動,透過與部落頭目、耆老、青年組等群體的對話過程,藉由融 合都蘭年齡組織之特色,促成部落舉辦文化教育營隊的動機。由大學社團成員來擔 任訓練營管理者的角色,在年紀範圍不但類似年齡組織觀念中「最年輕之青年組」 帶領 Pakalungay 們,且孩童對於這些從外地來的哥哥、姐姐們充滿了好奇心,加上 團康性質的活動往往能夠帶動孩童的參與意願,使其降低「參加 Pakalungay=勞累」 的既定印象,也讓參與訓練營的意願在玩樂的過程中為之提升。以學生社團形式進 入部落參與活動,族人接受程度很高,而且也認為這與課業教學是一樣的性質,因 此部落家長也普遍樂意讓孩子接受訓練營活動。因為成效良好,對於文化復振具有 實質幫助,將原本零散的青少年統整而使得年齡組織最低階層獲得修補機會,奠定 往後文化訓練營皆以團康夏令營形式進行。有趣的是一九九五年過後的文化訓練營 部落不再與大專院校合作,並且將重點轉向與政府申請經費,營隊幹部則全然挑選 青年組成員擔任。

(26)

2. 政府機關 部落舉辦活動向政府申請經費辦理為司空見慣的事情,舉凡各種大小場合,如: 都蘭山藝術節、東河鄉香丁節、東海岸竹筏大賽、各部落豐年祭(節)活動……等 等,32 都可以透過撰寫計畫書獲得活動經費,而政府機關也多半會在活動秩序冊上被 掛名為「指導單位」或者「主辦單位」。東海岸各個阿美族部落在七、八月間所舉辦 的豐年祭(節)活動更是向政府機關申請經費的主要高峰期,若該年遇到地方首長、 民意代表的選舉,祭典期間更是能夠看到絡繹不絕的拜票情形,各個候選人也會利 用到部落拜訪的期間提供許多資源,這些情形雖然不是經過正式文書案件辦理,但 對於部落獲取資源面來說,會因為候選人之間的競爭角逐而得到獲利。 都蘭尚未將文化訓練營形式化前,每年會以「舉行豐年祭」名目向政府申請經 費,不過一九九五年舉辦文化訓練營之後,連帶將訓練營經費列為申請計畫的目標, 如此一來申請對象就從單一文化機關窗口,轉為更多元的教育、藝術類型的單位接 洽。從一九九五年至二○○七年,每年的訓練營及豐年祭活動,都有來自不同層級 的政府機關之經費撥款,若訓練營活動能夠與中央層級的機關合辦,通常得到的經 費比地方政府高出許多,以二○○七年部落與行政院青輔會所辦理的「遊學臺灣: 教你怎麼 Ho Hai Ya!探索都蘭部落豐年祭中阿美族之 Pakalungay 階級」為例,活 動由都蘭山劇團向青輔會提出申請,獲得經費也比地方政府提供額度增加許多,活 動自然較能順利進行。類似救國團早期辦理的寒暑期自強活動形式,讓來自不同文 化背景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多元文化主體的營隊,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共同參與 部落活動,青輔會希望能夠讓學生藉由共同經歷過的體驗活動而更加認識原住民文 化,當地族人也因為有外地人士的參與更顯得積極參與活動,除了不願在文化詮釋 權示弱,另一方面也因為有了「看與被看」的過程獲得外部觀點進而成為部落公眾 事務時的參考。 普遍來說,政府機關介入形式通常僅止於經費補助,有時候會以宰殺豬隻作為 贊助部落活動的方法,因此對於都蘭來說此舉影響到部落祭典進行的程度較小,因 為政府補助經費減少而讓祭典舉行受阻的現象在都蘭還不曾發生過。不過因為政府 對於部落申請之經費審核標準並非部落族人能夠參與決定,所以常常會發生企圖討 好政府官員的現象,例如二○○八年豐年祭由臺東縣長帶領的觀光團體就直接進入

32 臺東地區各阿美族部落針對 Kiluma’an 或者 Ilisin 的中文稱呼多半為「豐年祭」或「豐年節」

(27)

祭典會場,原本進行的活動受到干擾必須暫停,影響豐年祭原本就有提供部落長輩 餘興節目、促進部落情感的交流時間,為了討好地方官員而改變原本當下活動進行 的主要訴求對象,使得意義大打折扣。 3. 傳統民間團體 二○○八年訓練營是部落首次與民間團體合作,該年活動策劃者 Su 經過朋友 的介紹結識團體幹部,經過幾次閒談之後,該社對於 Su 針對部落文化傳承的計畫 與訓練營活動的想法非常贊同,在社團宗旨以服務社區為前提之下,邀請 Su 前往 參加該社團固定召開的社員大會,以推廣訓練營對於傳統文化延續的議題。 民間團體和政府機關的經費申請最大不同處在於審核手續繁複程度差異,政府 機關的經費審核手續使得策劃者往往需要在活動結束後才取得經費,若策劃者手邊 沒有優渥的週轉資源,前置工作受到影響導致活動內容可能就大打折扣。但民間團 體只要經過內部會議認可就得以直接進行資源援助,因此 Su 認為對於經費調度上比 較方便,省去許多為了統整部落人力資源所花經費而設的飯局不知如何報帳的困擾。 筆者參與民間團體內部會議時發現,由於民間團體成員幾乎較有經濟能力,因 此對於社區服務與參訪提供實質上的金錢或物資需求,不同於部落與政府合辦的文 化體驗營,也不像學生社團的案例中由社員參與訓練營擔任管理幹部,民間團體訴 求在於執行服務社區的實際效應,雖然與都蘭的合作關係建立在經費的贊助,但形 式上仍然需要前往該地區進行觀察,以便作為社團公益活動的累積。都蘭與外力合 作的模式已經由早期學生團體進入部落帶動學生參加團康活動,轉變為針對政府提 出申請爭取活動經費,再到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但因為傳統民間社團與部落合作模 式不脫離「援助」、「公益」等上對下階級劃分關係,容易落入「施捨弱勢」的社會 觀感,所以策劃者 Su 利用本身演藝人員的身分轉向舉辦演唱會籌劃活動經費,並 與非營利組織合作,利用其平台宣傳演唱會資訊以推廣訓練營活動,讓社會大眾能 更輕易接觸異文化,企圖利用所學技能(演唱會)交換實質效應(門票收入)的互 惠原則。 4. 藝文性質組織 二○○九年開始,適逢策劃者 Su 在演藝事業的知名度與成績逐漸提昇,再與 另一民間團體合作的模式轉向利用其團體具有的宣傳平台,將訓練營活動透過藝文

(28)

形式推展在主流社會。與傳統民間團體不同的是,非營利組織雖無法提供優渥經費 於活動,但該團體本身就是由藝文界具有聲望的人士所組成,與策劃者呈現的觀感 相當符合,互動過程與場合皆以藝文活動為主,當實質資源由金錢轉化為來參加藝 文活動的「群眾」之後,文化訓練營蘊藏的教育意涵及阿美族傳統社會價值觀更為 推廣,免除了「上對下」、「施捨」的社會觀感;同時策劃者也可以掌控所擁有的文 化詮釋權,不會礙於合作對象因為文化差異而提出可能冒犯的需求產生誤解,將雙 方地位平等化,也能夠得到部落內部較多的支持。利用演唱會收入作為活動經費, 策劃者能夠自由運用不受牽制,非營利組織在合作過程中也能利用展覽、講座等活 動推廣本身提倡的藝文性質。二○○九至二○一一年策劃者 Su 與非營利組織合作 舉行的藝文活動如下表: 表 5-1 二○○九年與非營利團體合辦活動 2009 海邊的孩子校園巡迴講座時間表 時間 地點 時間 地點 4/8 臺灣藝術大學 5/11 臺灣大學 4/14 政治大學 5/12 成功大學 4/17 文化大學 5/13 南台科技大學 4/23 臺北藝術大學 5/14 中央大學 4/29 臺灣科技大學 5/27 輔仁大學 5/4 中原大學 6/4 逢甲大學 2009 海邊的孩子演唱會 3/21 臺灣好基金會前廣場 5/16 河岸留言公館店 5/8 MOGU 咖啡 5/23 女巫店 2009 海邊的孩子特展 3/18-5/30 臺灣好基金會 7/17-10/11 史前博物館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29)

表 5-2 二○一○年與非營利團體合辦活動 2010 海邊的孩子演唱會33 時間 地點 時間 地點 5/15 臺北 The Wall 6/13 誠品臺南店 5/21 誠品敦南店 6/20 誠品臺東店 5/23 誠品西門店 6/25 臺中浮現演藝中心 5/28 誠品信義店 6/26 誠品新竹店 6/5 誠品園道店 7/3 高雄駁二特區 6/6 誠品宜蘭店 7/4 臺東都蘭月光小站 6/12 高雄夢時代 2010 海邊的孩子校園巡迴講座時間表 4/20 高雄大學 11/2 成功大學 5/17 逢甲大學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表 5-3 二○一一年與非營利團體合辦活動 2011 海邊的孩子校園巡迴講座時間表 時間 地點 6/5 臺灣好基金會 6/12 火腿設計師藝廊 6/19 臺中呼嚕咖啡 2009 海邊的孩子演唱會 6/2 臺北好丘 6/24 高雄駁二 The wall 6/10 花蓮璞石咖啡 6/25 臺中浮現 6/11 臺東鐵花村 6/26 臺北海邊卡夫卡 6/17 臺北西門河岸留言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

33 因二○一○年策劃者 Su 發行專輯,因此活動以演唱會為主。

(30)

然而看似順利的合作過程卻讓策劃者本身的階級身分受到挑戰,先前提到的文 化協進會為聯繫窗口時,具有社會正當性,可是當 Su 利用個人名義籌募活動經費 時,卻缺乏與年齡組織觀念銜接,因 Su 的年齡組織身分已不具有帶領 Pakalungay 的功能,一方面使得「最年輕青年組(Safafa’ay nu Kapah)」在訓練營過程不能全然 具有領導權力,此違反「年齡組織不得越級」的傳統觀念;就實際觀點而言,Safafa’ay nu Kapah 本身其實也處於學習如何領導的階段,因為 Su 的主導使得低階青年組處 於被動狀態,34 此舉不僅受到 Su 所屬年齡組織的非議,同時也讓參與活動的青少年 無法與自己上階的青年組互動,對於傳統年齡組織而言是一項挑戰。35

四、訓練營成果與外力互動關係之轉變

(一)後續策劃者接手問題

「有心人」一直是部落對於出面辦理訓練營之策劃者的戲謔性質稱呼,因為參 與過訓練營的族人普遍認為策劃者這責任太重大,不僅要為訓練營整體活動過程負 全責,同時還因為與外力合作爭取之經費運用受到族人的質疑。除了要積極向外聯 繫、擔任部落對外窗口以外,還得想辦法爭取經費、規劃課程,所以直到目前關於 訓練營的責任歸屬依舊沒有定論,究竟建立在年齡組織架構的訓練營活動應該由哪 一個年齡階級出面負責。所以每當到了豐年祭前夕,訓練營的成行與否都是個未知 數;但也有趣的是,每年終究會有所謂的「有心人」出面承辦。 「究竟應該是誰要出面辦理?」一直是自從都蘭開始推動訓練營後最常遇見的 問題。如前所述,訓練營的辦理可以透過與外力的合作而得到經費補助,凡是牽涉 到金錢的問題勢必會因為使用的問題而發生爭執。歷年訓練營前後時間,因為外力 經費進入部落,使得策劃者或者經費經手人遭受族人質疑是否公器私用的問題也層 出不窮,所以是否將辦理權力由部落政治團體託付給指定單位(或個人),是目前部 落易起爭執的問題。或許是因為自從一九九五年開始都有族人願意承擔此項責任,

34 此情形 Su 歸屬的青年組已提出討論,起初溝通並不順暢,但在 Su 獲選該組副組長(Fuko Ngasaw) 之後因為社會職責的增加而無多餘時間顧及 Pakalungay,同時 Su 的觀念也因協調而改觀,二○一一 年開始,Pakalungay 領導權已交由下階青年組主導。 35 理論上年齡組織的互動應與本身上下階級為主,例如拉千禧上一階級為拉監察、下階級為拉立委, 此兩青年組為拉千禧之對應階級,階級表格詳見表 1。

(31)

在經歷了近 15 個年頭之後,歷年訓練營也幾乎順利成行,以年齡組織為思考,許多 部落長輩紛紛指出理應由策動組(Mikomoday)作為訓練營經費來源的部落對外窗 口,將活動過程仔細討論後,經由與部落長輩討論再下放權力至最低階青年組成員 執行。但這僅為理想狀態,顧及現實面的情況,青年族人在外工作難以請假返鄉參 與豐年祭之餘,更難有機會擔任訓練營的領導幹部,因此也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出現 妥協的狀況。

(二)訓練營成效與部落互動

1. 不能輸給弟弟的壓力 經歷過訓練營所培養出「文化再造」模式的青年組不僅引起祭典時青年人口的 回流,也讓祭典氣氛更加活絡。因為訓練營期間所接受的課程主要以迎接豐年祭為 主,無論是傳統形式的一般歌舞或者 Malikuda(大會舞),都是訓練營的重點;另 外愉悅長輩為出發點的現代歌舞表演也是重頭戲,透過參與孩童之間的創意,搭配 時下最流行的舞蹈動作,在豐年祭特別設定的歌舞比賽中呈現給每一位參與族人, 提供共同歡樂的效果。 相對於拉千禧與拉立委,較高兩個階層(拉中橋與拉監察)的組別在擔任 Pakalungay 期間因為面臨部落年齡組織斷層之際,因此並沒有參加訓練營的機會; 比較下階兩組青年組在孩提時期就已經獲得教育以及實踐的機會,很多成員都是在 後來成年之後才慢慢因為同儕邀約的關係返回部落參與活動。所以無論是從人數參 與比例或者歌舞比賽成績來看,較低階青年組獲得族人的迴響(feedback)多於高階 兩青年組。36 但傳統年齡組織觀念裡,上級總是利用豐富的經歷給予晚輩指導,面對 不同世代的想法以及部落本身所接受不同文化因素所產生的思考方式,傳統經驗法 則教育與駕馭晚輩的條件不再。在高階青年組參與人數與祭典相關觀念較為薄弱的 情況下,加上部落似乎都將焦點鎖定於低階青年組身上時,一種「弟弟優於哥哥」 的氛圍若有似無的在部落蔓延,高階兩組團體自然對其產生相互競爭的心態。筆者 在部落當中曾經也觀察到高階青年組對於低階組別的看法,部分族人會認為低階組

36 迴響效應可以從豐年祭過後族人聊天話題中觀察,若該年豐年祭發生了很特別的事情,就會成為常 常被提及的聊天內容。

(32)

別表現較好的是因為「他們是刻意配培養出來『萬眾矚目』的一群」。37 相較之下, 拉中橋與拉監察成員在 Pakalungay 時期並沒有得到如同拉千禧與拉立委(甚至是 二○一○年成年的拉薩棟)的待遇,所以低階青年組在歌舞表現較好是「應該的行 為」、「既然他們那麼好,那什麼事情就給他們做」的心態。然而忌妒的心態是刺激 團體對內凝聚的力量,從筆者二○○五年開始進入都蘭觀察的結果,拉中橋與拉監 察兩組在目前的參與人數已經有非常大的成長,除了豐年祭以外,其他例如農曆春 節青年組聚會活動,參與人數甚至還比低階組要高。另外在歌舞競賽當中,也透過 組內成員細心的編排,所呈現的效果以及得到族人的迴響也是十分優越。拉監察成 員 R 表示: 我們當然會有不能輸給弟弟的壓力啊,畢竟拉千禧和拉立委都是被培養出 來的,特別是拉千禧,那時候整個部落都超轟動。我想這是一種良性競爭 吧,畢竟作哥哥的還是要以身作則,否則弟弟根本就會瞧不起你們,所以 我們拉監察常常也會聚在一起討論一些事情,像這樣就可以凝聚我們的 心,自然會在許多地方表現出來。 拉千禧族人 Fa 認為: 你看真的哥哥們在做事情,弟弟們就會自己看,看誰比較有能力,誰比較 差。這種互動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我們拉千禧在部落似乎是特別被教育 出來的一群,但是我們也會很努力的去學一些東西,不然哪天等弟弟們都 會了,我們還不會,這樣不是很丟臉嗎?而且像現在上面的哥哥都笑我們 不會講母語,或不會射魚之類的,我們也都有人在學習了。 從兩青年組成員的談話當中,可以發現到青年組對於部落事物的學習也會有一 種「不能輸給弟弟」的因素存在。年齡組織長幼秩序的條件首先需要被晚輩敬重的 能力,如同過去以經驗法則成就長輩的尊嚴,當代雖然無法全盤皆以經驗作為被敬

37 因為較低階青年組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筆者認為此文化再造過程可與日治時期宜灣青年因受到日 本教育使得原本傳統年齡組織階級互動關係更改互為呼應,只是此時從對立轉型為相互刺激而增進上階 青年組對於文化認知的學習動力。

數據

表 2  訓練營策劃內容比較表  年表  1995  2000  2004  2007  2008  2009  2010  部落對外 聯繫窗口  都蘭國中  阿度蘭阿美斯文化協進 會  阿 度 蘭 文化 協 進會 、 都 蘭 山劇團  都 蘭 山 劇團  Su 個人  Su 個人  Su 個人  策劃者  F  F  F、Si  Si  Su  Su  Su  主要外力 合作對象  淡 江 大 學樸毅社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行 政 院 文化 建 設 委員 會 、 山 海 文 化 出 版社  行 政 院
表 4-5  二○○八年訓練營小姐組課程表  7/11  學員報到日  7/12  學員學習日  7/13  成果驗收日  7/14  祭典準備日  08:00-12:00  會場佈置  人員就位  08:00-08:30  小姐組集合  08:00-08:30  小姐組集合  08:00-08:30  小姐組集合 08:30-12:00 課程:  傳統器具製作  月桃編織  指導:長青會月桃班  08:30-12:00 課程:  傳統服飾製作 毛線繩結編織 指導:拉贛駿  哈娜老師  08:30-10:3
表 5-2  二○一○年與非營利團體合辦活動  2010  海邊的孩子演唱會 33 時間  地點  時間  地點  5/15  臺北 The Wall  6/13  誠品臺南店  5/21  誠品敦南店  6/20  誠品臺東店  5/23  誠品西門店  6/25  臺中浮現演藝中心  5/28  誠品信義店  6/26  誠品新竹店  6/5  誠品園道店  7/3  高雄駁二特區  6/6  誠品宜蘭店  7/4  臺東都蘭月光小站  6/12  高雄夢時代  2010  海邊的孩子校園巡迴講座時間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十二) 娑婆訶 (去聲。六十三) 悉囉僧阿穆佉耶 (此是藥王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四) 娑婆 訶 (去聲。六十五) 娑婆摩訶阿悉陀 (此是藥上菩薩本身。行療諸病。六十六)

年齡滿七十五歲至未滿七十六歲 一點 年齡滿七十六歲至未滿七十七歲 二點 年齡滿七十七歲至未滿七十八歲 三點 年齡滿七十八歲至未滿七十九歲 四點

甲方為未成年人時,應具備甲方法定代理人同意書及其年齡證明文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 力克 (Nick

根據這項新法,從 2021 年 1 月 1 日起,越南的男女性退休年齡將由目前的 60 歲和 55 歲,每年分別調高 3 個月和 4 個月,直到 2028 年男性退休年齡達到 62 歲,以及

 是月初八日  十四及十五   并月二十三  下九及三十   三時十五齋  受持八分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