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客庄天主教耶穌會的發展與變遷─以老湖口天主堂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客庄天主教耶穌會的發展與變遷─以老湖口天主堂為例"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客庄天主教耶穌會的發展與變遷─

以老湖口天主堂為例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Catholic Church in Hakka

manor─A Case of Mary THE QUEEN Church in LaoHaKou

研 究 生:江細珠

指導教授:羅烈師 教授

(2)

客庄天主教耶穌會的發展與變遷─以老湖口天主堂為例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Catholic Church in Hakka

Manor─A case of MARYTHEQUEEN Church in LaoHuKou

研究生:江細珠 Student:His-Chu Chiang

指導教授:羅烈師 Advisor:Lieh-Shih Lo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gree Program of HakkaSociety and Culture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Degree Program of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July2012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3)

i

客庄天主教耶穌會的發展與變遷─以老湖口天主堂為例

學生:江細珠 教授:羅烈師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

摘要

天主教在台灣素有「麵粉教」或「奶粉教」的稱呼,顧名思義就是天主教早 期在傳教過程中會發放麵粉、奶粉……等的民生物質,這種有動機的信仰,似乎 不太堅固。本研究以老湖口天主堂為研究範疇,藉由文獻蒐集和實際的田野調查, 探究天主教耶穌會在湖口老街的擴張與衰退原因,期望可以呈現天主教在客庄的 發展與變遷風貌。 本研究共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中,清楚說明本研究的動機目的、文獻 回顧、研究方法、研究範圍和章節安排。第二章「耶穌會在湖口」,說明耶穌會 由開啟中國福傳門,一路輾轉台灣、新竹、湖口到照亮老街傳福音的歷程。第三 章「老湖口天主堂」的介紹,完整呈現 1953─1993 年老湖口天主堂的全貌。第 四章和第五章為分析,第四章探究耶穌會這個外來信仰可以在湖口老街這個客家 庄萌芽發展的原因;第五章說明耶穌會可以在湖口老街深根發展的理由。第六章 歸納出老湖口天主堂停止一切教務的原因。第七章為「結論」,說明本篇論文的 研究結果、研究意義和研究展望。 研究結果顯示天主教耶穌會可以在湖口老街萌芽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為湖口老街 帶來救濟品、惠眾儲蓄互助社與興辦多所幼稚園等多項慈善事業;而可以繼續深 根發展的因素,則是因為帶來了內在心靈感動與外在周遭環境配合。研究結果亦 顯示天主教耶穌會結束一切教務的原因為教堂位置遷移、失去社會救助功能、幼 稚園的關閉、傳教人員人手不足、新湖口天主堂滿足了湖口地區宗教與社服方面 的需求、沒有信仰的誘因、經濟起飛人口遷徙、社會環境的變遷、升學主義盛行 與民間信仰根深蒂固。 關鍵詞:天主教、耶穌會、湖口老街、慈善事業、信仰

(4)

ii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Catholic Church in Hakka

Manor─A case of MARYTHEQUEENChurch in LaoHuKou

Student:His-Chu Chiang Advisor:Dr.Lieh-Shih Lo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Degree Program of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Catholicism has a hypocorism like flour denomination or milk

denomination in Taiwan. as implied by the name, the Catholicism to

preach religion will provide the flour or milk to popularize. This faith

motivation was very unstable. This study was discuss the LaoHuKou as a

model to analysis the expansionism and recession of Jesuit of Catholicism

in HuKou street by paper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Anticipation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and of Catholicism in Hakka manor.

This study divide into seven chapters, in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d the

specific aim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nd range in this research. Chapter 2,

Jesuit in HuKou, discusses the Jesuit evangelization history from China

toHuKou. Chapter 3 introduced Mary The Queen Church in LaoHuKou,

show the full view between 1953 to 1993. The chapter 4 and 5 discussed

why the Jesuit can evangelization in . The chapter 6 shown the feeble of

Jesuit inLaoHuKou. The discussion summary the results, aims, and

Chapter 7 to anticipate the 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Jesuit can evange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LaoHuKou by alms, many charity offering and soul

touching. Our study also show that the feeble of Jesuit inLaoHuKou by

people migration, society transition, civil faith.

(5)

iii

誌 謝

我畢業了,我終於完成碩士論文了。它不僅是我心血的結晶,也是累 積了許多人的幫助和付出。 二年多前,我因為學校同事蔡主任和莎麗姐 姐的鼓勵,因此試著築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碩士夢,沒想到竟然能夠順利 進入交大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就讀。 很慶幸在求學期間遇見多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尤其是莊院長的鼓勵, 讓我有勇氣繼續向前邁進,之後又碰到我的指導教授羅烈師,他的研究精 神與文筆著實令人欽佩,當然更重要的是不厭其煩的指導,更是令人感動。 期許自己在未來教學的生涯也可以像羅老師一樣涵養豐富且有耐心。 在此除了感謝曾經授課的老師和指導教授羅老師之外,也要感謝口試 委員呂欣怡教授和汪文麟教授所給予的寶貴建議,讓我可以了解自己寫作 上的盲點,讓這篇論文更臻成熟。當然也要謝謝同學們一路的支持與鼓勵, 尤其是海哥、愛鈴和永恩,從提計畫到口試的幫忙與陪伴。還有學校的同 事藝珊、莉娟、美熹、正瑋、建發、姵錡、德榮和佩玲,不時的給予協助 與關心。還有可愛的專班助理旻秀,常常得提醒這個稍嫌迷糊的我。當然 還有我的訪談人,要是沒有你們的幫忙,我想肯定無法完成這篇論文。最 後要感謝我摯愛的家人,老爸您不用再緊張我還缺資料需要幫忙囉!老媽 您的好手藝讓我一點都沒有因為讀書而消瘦,老姐謝謝您小心翼翼幫我整 理那些泛黃的資料,還有我的心肝寶貝寬寬和浩浩,謝謝你們這兩年來能 夠體諒媽咪的辛勞而分擔許多的家事,並且不時的為媽咪加油打氣,真的 很謝謝您們,讓我在忙碌又辛苦的求學過程終中備感溫馨。 慕然回首這兩年來的研究所之路,讓我的視野更加的開闊,雖然一路 走來十分辛苦,但是卻很充實,很高興自己沒有辜負這兩年來的光陰,心 中除了感恩之外也增添了些許的滿足。 細珠 2012年7月

(6)

iv

目錄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文獻回顧... 2 第三節研究方法... 6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章節安排... 11 第二章耶穌會在湖口... 13 第一節耶穌會開啟中國福傳門... 13 第二節耶穌會深耕台灣顯主榮... 15 第三節耶穌會覓得新竹薪傳地... 16 第四節耶穌會善牧湖口建新堂... 19 第五節耶穌會照亮老街傳福音... 23 第六節小結... 24 第三章老湖口天主堂... 26 第一節地理背景... 26 第二節歷史沿革... 31 第三節建築、文物... 39 第四節組織架構... 44 第五節神父、教友... 51 第六節小結... 55 第四章慈善事業... 56 第一節救濟品... 56 第二節惠眾儲蓄互助社... 61 第三節幼稚園... 68 第四節小結... 80 第五章信仰... 81 第一節內在心靈感動... 81 第二節外在週遭環境的配合... 90 第三節小結... 99 第六章停止教務的原因... 100 第一節教會本身的困境... 100 第二節社會環境的變遷... 104 第三節教友結構的改變... 106

(7)

v 第四節教堂與社區關係的轉變... 108 第五節小結... 110 第七章結論... 111 第一節研究結果... 111 第二節研究意義... 113 第三節研究限制、建議與展望... 114 參考文獻... 117 附錄... 122 附錄 1 教友名冊 ... 122 附錄 2 教堂建築與文物照片 ... 124 附錄 3 恵眾儲蓄會社簿記程序練習紀錄 ... 131 附錄 4 老湖口(鳳山村)惠眾儲蓄互助社章程 ... 134 附錄 5 中文聖祭經文內容 ... 149 附錄 6 聖誕龍報佳音活動 ... 156

(8)

vi 表目錄 表 1- 1 受訪者基本資料一覽表(依訪談時間排序) ... 9 表 2- 1 湖口歷任堂區神父一覽表 ... 22 表 3- 1 老湖口天主堂大事記 ... 32 表 3- 2 老湖口歷任堂區神父一覽表 ... 51 表 4- 1 惠眾儲蓄互助社 63 年度分配股息名簿 ... 66 表 4- 2 幼稚園學生教友數統計表 ... 78 表 5- 1 滿思謙神父(Fr.Marsecano S.J)一生大事記 ... 88

(9)

vii 圖目錄 圖 1- 1 天主教在台灣 ... 5 圖 1- 2 新竹教區教物統計表 ... 7 圖 1- 3 惠眾儲蓄會社相關資料 ... 7 圖 1- 4 教友名冊整理 ... 8 圖 1- 5 教友資料建檔 ... 8 圖 2- 1 中國大陸地區耶穌會分布圖 ... 15 圖 2- 2 新竹縣市耶穌會分布圖 ... 18 圖 2- 3 老湖口天主堂動土典禮照片 ... 20 圖 2- 4 「老湖口聖母皇后堂」落成圖 1965.10.10 ... 24 圖 2- 5 天主堂外觀 ... 25 圖 3- 1 湖口鄉位置圖 ... 27 圖 3- 2 湖口老街街區示意圖 ... 30 圖 3- 3 清朝時竹北附近的車站 ... 34 圖 3- 4 湖口老街上最早的教堂樣貌 ... 37 圖 3- 5 湖口老街最早傳教所在地改建後樣貌 ... 37 圖 3- 6 老湖口天主堂閒置空間再利用規畫立體圖 ... 379 圖 3- 7 老湖口天主堂組織架構圖 ... 45 圖 3- 8 彭秀安老師結婚照 ... 47 圖 3- 9 祁慕耕神父和石東平老師一起送小朋友上娃娃車 ... 50 圖 3- 10 老湖口天主堂男、女教友分布比例圖 ... 52 圖 3- 11 老湖口天主堂教友籍貫分布比例圖 ... 53 圖 3- 12 老湖口天主堂教友年齡分布比例圖 ... 54 圖 3- 13 老湖口天主堂教友領洗教堂分布比例圖 ... 54 圖 4- 1 麵粉袋縫製的內衣、褲 ... 60 圖 4- 2 惠眾儲蓄互助社入社申請書 ... 64 圖 4- 3 惠眾儲蓄互助社存摺 ... 64 圖 4- 4 惠眾儲蓄互助社存摺 ... 64 圖 4- 5 惠眾儲蓄互助會入社費 ... 64 圖 4- 6 耶穌會興辦幼稚園位置圖 ... 69 圖 4- 7 仁愛幼稚園升旗空地 ... 70 圖 4- 8 小朋友排隊準備搭娃娃車回家... 70 圖 4- 9 仁愛幼稚園第 19 屆畢業照 ... 71 圖 4- 10 仁愛幼稚園第 23 屆畢業照 ... 71 圖 4- 11 仁愛幼稚園第 29 屆畢業照 ... 71 圖 4- 12 仁愛幼稚園第 32 屆畢業照 ... 72 圖 4- 13 仁愛幼稚園第 33 屆畢業照 ... 72 圖 4- 14 長嶺幼稚園現址全景 ... 73

(10)

viii 圖 4- 15 長嶺幼稚園教室 ... 73 圖 4- 16 北窩幼稚園現址 ... 75 圖 4- 17 北窩幼稚園後方的土地公廟 ... 75 圖 4- 18 長安幼稚園現址 ... 76 圖 4- 19 長安幼稚園買賣契約書 ... 76 圖 4- 20 埔心幼稚園現址 ... 77 圖 4- 21 埔心幼稚園旁的辦公室 ... 77 圖 5- 1 耶穌會義大利籍神父團體照 ... 85 圖 5- 2 滿思謙神父騎摩托車外出傳教照片 ... 86 圖 5- 3 英客(English-Hakka)字典 ... 86 圖 5- 4 神父爲教友主持婚配儀式 ... 87 圖 5- 5 彭老師婚配照片... 92 圖 5- 6 天主教友家祖先牌位 ... 97 圖 5- 7 一般客家家庭祖先牌位 ... 97 圖 5- 8 老湖口教友歷代祖先牌位 ... 97 圖 5- 9 老湖口天主堂中文聖祭經文 ... 98 圖 6- 1 滿思謙神父在老湖口天主堂服務期間受洗人數統計圖 ... 103 圖 7- 1 聖誕龍報佳音活動路線圖 ... 115

(11)

1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一張醒目的海報─ 「窩口‧傳奇」文化節,一場上演著老湖口傳奇故事的戲劇開鑼了! 一位六十多年前在湖口老街的義大利神父滿思謙。用其畢生的歲月與積 蓄為他熱愛的上帝與「窩口」,裝載了無數的情感與記憶的空間。 近六十載的時空穿越,窩口的空間、時間與人間,擁著滿滿的情與愛, 繼續上演著你、我、他真心相待現代版的傳奇故事。 邀請您和我一起……1 不僅吸引了我的目光,同時也讓我落入了思古的情懷之中。一位隻身飛越半地球 的外籍神父(滿思謙)和一座美麗的教堂(老湖口天主堂),竟然能夠成為湖口老街 的精神象徵與堡壘,讓老街一切活動從這裡開始。 老街給人的印象應該就是保有一切舊傳統,包括信仰也應該是一般民間傳統 信仰,對外來的「大鼻子」傳教士應該敬而遠之。而且一般談論到天主教在台灣 的福傳過程,大都會認為在對客家族群福傳是他們面臨最大的困難,一來是因為 南部外來傳教士的舊有經驗,西元 1864 年在溝仔墘的天主堂兩度被客家人燒毀, 西元 1866 年萬金天主堂疑似被客家人燒毀2 ;二來因為客家人顛沛流離的移民生 活,使得客家的民族性中存在著移墾社會的特色,所以很難接受外來的信仰。羅 香林先生說:「客人尚自重,喜自尊,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肯捨棄固有的語言和 習慣,……往往足跡所至,即有其特別村舍,一切習俗,不肯與外人同化,昔時 甚且不肯與外族或外系通婚,不肯學習外族外系的語言,這確是一種特殊現象3 。」 又如葛助民神父所表示:「客家人民族性格中有種難以接受外來文化的特性,即 1 資料來源:大窩口促進會活動宣傳單 2 林淑鈴,《台灣客家族群史專題研究 3》,(2010),頁 259。 3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 ,(1992),頁 172。

(12)

2 使就住在教堂隔壁,每天聽到聖歌繚繞,客家人亦從不曾好奇地想進入教堂瞧瞧 4 。」所以天主教耶穌會 1953─1993 年能在湖口老街上萌芽發展,傳教期間還建 立一座肩負傳教和教育功能的教堂,讓教堂不僅成為美援時期居民領取物資的中 心、更成為教友心靈寄託的場所和老街孩童記憶最深刻的地方,並且在教堂停止 一切教務後,讓一度外觀殘破、聖堂頂塌、一片荒煙漫草的教堂,變成今日湖口 老街一切活動的發展中心。2004 年起每年聖誕節前夕天主堂文化館還結合另一 街頭傳統信仰─三元宮的龍隊一起繞庄報佳音,天主教耶穌會在客庄的融合發展 在這裡默默呈現著,這樣獨特的現象確實値得加以好好研究。 因此本文想以老湖口天主堂為研究範疇,以天主教耶穌會在地方的發展與變 遷為主軸,探究天主教耶穌會在湖口老街的擴張與衰退原因。希望可以藉由文獻 的蒐集和實際的田野調查對這些問題做更進一步的探究。本文研究的目的在於: 一、收集與老湖口天主堂相關之紀錄與文獻,建構完整的堂區歷史。 二、藉由資料的收集與深度的訪談,找出天主教耶穌會在湖口老街擴張發展到衰 退結束的原因,以及天主教耶穌會與湖口老街居民的互動發展。 三、透過田野的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呈現天主教耶穌會與湖口老街傳統信仰的 融合發展。

第二節文獻回顧

本研究欲透過老湖口天主堂的擴張發展與衰退情形,討論外來天主教耶穌會 帶給湖口老街這個客家庄的影響。在文獻回顧方面,將分為二個部分討論:一是 從台灣天主教與耶穌會發展史的相關研究來討論;二是從天主教在地方的發展情 形來討論。

一、臺灣天主教與耶穌會發展史

台灣有關宗教信仰的研究,大多是以探討傳統民間信仰為主,而對於外來宗 教的研究,也大多以基督教的相關論述為主,與天主教相關的論著較少,目前可 4張欣儀,《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 ,(2004),頁 118。

(13)

3 供我參考的專書有單國璽(1987)《天主教在台灣現況之研究》、江傳德(1992)《天 主教在台灣》、彼得‧克勞斯‧哈特曼(2003)《耶穌會簡史》、古偉瀛(2008)《台灣 天主教史研究論》與洪山川〈2010〉《傳愛 150-天主教在台灣 150 年紀念特刊》。 單國璽(1987)《天主教在台灣現況之研究》一書,主要是透過問卷調查的方 式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透過神職人員以及傳道員的傳教經驗,分析教 會傳教的困難之處與突破改進的方法;第二個階段則是透過教友的訪問,了解造 成傳教困難的主要原因,第三階段則是分析學者專家的重要文獻,了解台灣社會 對天主教的影響,藉此尋找岀導致教務推展緩慢的外在因素。 江傳德(1992)《天主教在台灣》這本書主要是以時間發生先後順序的方式, 將天主教在台灣傳教的相關歷程、教區的成立以及教務發展的興衰,做了十分詳 實客觀的介紹。 彼得‧克勞斯‧哈特曼(2003)《耶穌會簡史》一書,說明耶穌會為天主教的 主要修會之一,其產生的背景乃回應十六世紀歐洲爆發的宗教改革運動,成立後 的一大使命,即積極參與天主教海外傳教活動,其重點就是向亞洲和美洲傳教, 這本書詳實的介紹了耶穌會的創立以及修會的組織結構和精神,以及修會的發展 還有會士人數的統計表。 古偉瀛(2008)《台灣天主教史研究論》一書,很詳細的敘述了十九世紀台灣 天主教發展策略與情形,文中他從策略、經文、學校、人物及圖像五個層面切入, 探討台灣天主教的發展狀況與大陸密切有關,藉由描述兩岸文化交流的過程,勾 勒出天主教再傳台灣後的新面貌 。 洪山川(2010)《傳愛 150-天主教在台灣 150 年紀念特刊》這一本書主要是紀 錄天主教道明會士第二次登陸台灣的奮鬥史、傳教士與當地居民的互動事件以及 百年教堂的史蹟,還有近五十年來在醫療和教育方面對台灣貢獻,並且清楚的介 紹台灣七個教區的發展歷史。 姚麗香(1984)台灣地區光復後宗教變遷之探討這篇論文,主要是在探討光復 後台灣地區宗教發展與社會經濟狀況的關係,以及社會結構變遷對宗教的影響 , 其中第四章「天主教發展趨勢分析」,更說明了光復後種種有利時機,促成天主 教成為外省籍人士和原住民的主要信仰,並且說明 1970 年代社會結構改變,使 得天主教會發展急速衰退,並且進一步分析除了社會結構的改變之外,教會神職 人員、信徒組成及教會本身的組織特色,亦是造成天主教會無法持續成長的原

(14)

4 因。 黃志弘(2006)天主教在台擴展及其區域特性之研究,這篇論文主要是透過 Haggett 區位分析的觀點,從地理學的空間概念切入,文中以「時間」為經線, 以「空間」為緯線,勾勒出天主教會在台灣的擴展策略、空間分布及其擴展下的 區域特性。 綜合以上與天主教會相關的論述與觀點,可以清楚知道天主教在台灣的發 展是始於 1626 年(明天啟六年)由西班牙傳教士傳入台灣基隆、淡水等地;1642 年,台灣北部為荷蘭佔領,西班牙傳教士被遣送巴達維亞;直到 1859 年 5 月 18 日,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及洪保祿神父等自菲律賓經廈門抵達高雄後,開始在 台灣植基,而且奠定了天主教在台灣的地位。 台灣教區原屬福建教區,1883(清光緒九年),教廷劃福建省為福州與廈門兩 教區。台灣隸屬廈門教區,台灣割讓於日本後,最初仍維持原狀,直到 1913 年(民 國二年)7 月 19 日,台灣才獨立成為監牧區。之後,大陸淪陷,外籍傳教士幾乎 都被驅逐出境,但是他們並沒有忘記為中國人傳福音的使命,所以當政府遷來台 灣時,這些神父也相繼的來到台灣。根據天主教法典,教堂都屬於主教,但可委 託修會管理。因為傳教士來自不同的修會,因此台灣天主教堂有隸屬於教區或修 會5,容易讓讀者混淆,所以筆者先以簡單圖表加以說明(請見圖 1-1)。雖然在台 灣不同的角落有著不同修會的傳教士進行佈道工作,但都服從教宗,具有相同的 信仰。 5 修會:最早只有道明會,1949 年後有 35 個男修會,修女今則有 61 個,筆者繪製的圖表只有呈 現較為知名的修會。資料來源:http://taiwanpedia.cu/ture.tw/web/content?ID:369。

(15)

5 天主教 教區 修會 耶 穌 會 方 濟 會 本 篤 會 奧 斯 定 會 慈 幼 會 道 明 會 巴 黎 外 方 傳 教 會 等 台 北 總 教 區 新 竹 教 區 台 中 教 區 嘉 義 教 區 台 南 教 區 高 雄 教 區 花 蓮 教 區 金 馬 宗 座 署 理 教 區 圖 1- 1 天主教在台灣6

二、天主教在地方的發展

有關天主教與地方社會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給筆者較多參考的論文有許育 勝(2005)天主教台中教區田中堂區之發展、張欣儀(2004)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關係、 與陳美鈴(2009)天主教會在客家村落的發展─以芎林聖心堂為例這 3 篇論文。 許育勝(2005)天主教台中教區田中堂區之發展這篇論文, 主要是以文獻蒐集 與實地的田野調查,建構一個中部地區天主教傳教三大核心之一、且長達 109 年 傳教歷史的天主教道明會田中堂區完整發展經過,並分析堂區中信徒、建築與組 織的發展過程,並提出受到自然與社會的變遷、教會體制與堂區的信徒結構三大 影響田中教區發展的原因。 張欣儀(2004)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關係之論文,是以族群為切入點,透過大 量教會文獻資料的量化分析,以桃園縣的四大堂區為例,說明天主教方濟各會與 原住民族群、福佬族群、外省族群以及客家族群所產生的文化衝突與融合的情形。 重申傳教過程中「人」比「物」重要,福傳過程的首要之務就是要將教義深植人 6圖片來源:筆者依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官網: http://www.catholic.org.tw/catholic/index.php 和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4%B8%BB%E6%95%99 資料繪製而 成。

(16)

6 心。並找尋教會福傳工作漸趨衰退的因應之道。 陳美鈴(2009)天主教會在客家村落的發展─以芎林聖心堂為例這篇論文,主 要是藉由實際的田野調查,探究天主教信仰在客家地區的發展情形,並說明影響 客家地區天主教會教友信仰轉變的主要因素為家庭的影響力、現實生活的壓力、 教會本身的拉力、社會人際網絡、親人的追思及對傳統信仰的反省。也在文中說 明客家地區天主教會發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有:民間信仰的根深柢固、社會環 境的變遷、教會體制的限制、本地聖職人員缺乏和堂區與社區關係疏離。期望透 過教友個人生命經驗的陳述,讓客家地區的天主教會以及教友的聲音有更真實的 呈現。 由以上的文獻研究發現,天主教無論是道明會在台中、方濟會在桃園、還是 耶穌會在新竹的在地化發展過程,都面臨了日趨衰退的現象。許育勝認為自然與 社會的變遷、教會體制與堂區的信徒結構是三大主要影響田中教區發展的原因。 張欣儀認為天主教會於客籍族群地區之傳播有心靈及物質上的有利因素,但客家 人的特殊民族性、對於傳統信仰的根深蒂固以及語言的隔閡都是造成教務推展的 困境。陳美鈴在芎林天主堂的研究,則認為民間信仰的根深柢固、社會環境的變 遷、教會體制的限制、本地聖職人員缺乏和堂區與社區關係疏離是天主教推展教 務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由這三位前人的研究,可以歸納出天主教在台灣發展過 程中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教會本身的困境、信徒結構轉變 和教堂與社區關係的疏離。這些發展限制與筆者研究的老湖口天主堂十分相似, 但老湖口天主堂因位處於特殊地理位置的關係,而有新湖口新市鎮的產生和一群 外省人的加入。老湖口天主堂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而激盪出更多不同於其他堂區的 故事。

第三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以「文獻分析法」與「田野調查法」,兩者相互並用的方式進行做 質性的研究。就文獻分析法而言,主要是收集和研讀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 就田野調查法而言,主要是採用質性研究途徑的參與觀察法與訪談法並行。

一、文獻分析法

(17)

7 筆者進行研究的文獻,主要是以發現於老湖口天主堂7的新竹教區教務統計 表、教友登記表、惠眾儲蓄會社相關資料、和滿思謙神父所寫的《天主教新竹教 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為主要研究資料。首先將新 竹教區教務統計表(請見圖 1-2)、惠眾儲蓄會社相關資料(請見圖 1-3)和教友登記 表複印(請見圖 1-4)以資料夾建檔(請見圖 1-5),然後再將教友名冊用 Excel 的方式 建檔〈請見附錄 1〉,欄位有姓名、聖名、性別、原籍、出生日期、受洗日期和 領洗教堂,整理出老湖口天主堂一共有 827 位教友。 7老湖口天主堂發現的資料,目前由羅烈師保管,因此本文以下關於這些資料皆寫由羅烈師提供, 不再特別註明。 8 圖片來源:羅烈師提供,2011.05.21。 9 圖片來源:羅烈師提供,2011.05.21。 圖 1- 2 新竹教區教務統計表8 圖 1- 3 惠眾儲蓄會社相關資料9

(18)

8

二、參與觀察法

質性研究會以參與觀察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所謂的參與觀察法就是研究 者將直接面對田野中的相關重要事件,予以詳實拍照和紀錄,筆者參與觀察的活 動有天主堂常設展,藉此展覽得以清楚認識天主堂內的各項文物與代表涵義;另 外就是參與聖誕龍遊庄報佳音活動,藉此活動得以觀察東、西信仰在湖口老街的 融合發展情形。

三、深度訪談法

筆者依據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先訂定訪談內容的方向,然後實際走訪湖口老 街,訪談目前老湖口天主堂堂主、地方耆老、老街居民及教友(請見表 1-1),透 過深度訪談與文獻資料做交叉分析比對,藉此獲知耶穌會在湖口老街發展的整個 完整歷程。 10 圖片來源:羅烈師提供,2011.05.21。 11圖片來源:羅烈師提供,2011.05.21。 圖 1- 4 教友登記表整理10 圖 1- 5 教友資料建檔11

(19)

9 表 1- 1 受訪者基本資料一覽表(依訪談時間排序) 姓名 性別 訪問時間 受訪原因 徐敏超 男 2011.10.05 2011.10.11 2011.10.20 九十四年度客遊世界築夢計畫─「義大 利尋根之旅」提案人,對滿思謙神父有 深入了解。 陳焜全 男 2011.10.15 大窩口促進會理事、湖口老街資深導覽 員,熟悉老街的發展概況。 羅美搖 男 2011.11.27 2011.12.04 2011.12.23 湖鏡村村長、湖口三元宮管理委員會主 任委員、新竹教區道教協會理事長、大 窩口促進會執行長,實際參與老湖口天 主堂再造活動。 范國銓 男 2011.11.27 2011.12.04 2011.12.23 大窩口促進會志工隊長、新竹縣農業處 處長,熱心參與老湖口天主堂再造活 動。 汪文麟 男 2011.12.23 大窩口促進會理事長、老湖口天主堂主 任司鐸,了解老湖口天主堂的發展歷 史。 彭秀安 女 2011.12.11 2012.01.05 2012.01.12 2012.01.18 2012.02.01 2012.02.18 71 歲,是老湖口天主堂附屬仁愛幼稚園 工作超過 25 年的退休老師。 盧先生 男 2011.12.11 72 歲,北窩天主堂舊址的現任屋主,曾 到天主堂領取救濟品。 曾塘妹 女 2012.01.08 2012.01.19 2012.01.23 76 歲,老湖口天主堂資深教友。 羅美汴 男 2012.01.19 2012.01.23 老湖口天主堂教友,傳統客家男性改宗 信奉天主 溫智恆 男 2012.01.25 2012.01.30 33 歲的新埔天主教教友,對老湖口天主 堂充滿濃厚的興趣。 俞先生 男 2012.01.22 56 歲,父母皆為天主教教友,小時候常 上教堂領救濟品,現在未曾再上教堂。 黃奶奶 女 2012.01.31 81 歲的湖口老街居民,不是教友,但教 堂有發放救濟品時卻經常上教堂領取 救濟品。 羅世淦 男 2012.01.31 59 歲的湖口老街居民,不是教友,但因 家人常上教堂領取救濟品,所以常享用 教堂發放的救濟品。 羅奶奶 女 2012.01.31 2012.02.01 76 歲的老街居民,不是教友,但教堂有 發放救濟品時卻經常上教堂領取救濟

(20)

10 品。 羅香婷 女 2012.01.31 2012.02.01 2012.02.02 2012.02.23 61 歲曾擔任仁愛幼稚園老師的老街居 民,也是天主教教友。 姜登美 女 2012.02.18 2012.02.25 湖口鄉耶穌聖心烏蘇拉會修女,了解湖 口耶穌會發展情形和歷任神父。 馮德山 男 2012.02.29 2012.03.01 2012.03.15 是老湖口天主堂第十任堂區神父,清楚 了解耶穌會的發展史和歷任神父。 汪淑英 女 2012.002.28 2012.03.03 91 歲,是老湖口天主堂資深教友,和先 生戴雲峰是老湖口天主堂多位教友的 代父母。 盧廷淵 男 2012.03.04 73 歲,長安幼稚園舊址的現任屋主。 魏兆霖 男 2012.03.04 80 歲,老湖口天主堂傳教員。 葉秋蘭 女 2012.03.04 72 歲,曾是仁愛幼稚園老師,與魏兆霖 是夫妻關係。 古東錦 男 2012.03.04 78 歲,長嶺幼稚園舊址的現任屋主。 吳奶奶 女 2012.02.28 埔心幼稚園舊址對面的居民,不是教 友,但兒子曾經就讀埔心幼稚園。 涂秀菊 女 2012.03.06 43 年次,長安幼稚園教師。 筆者的主要訪談人是以彭秀安、曾塘妹和汪淑英三位為主,因為這三位訪談 人不僅是老湖口天主堂的資深教友,目前仍維持每星期天固定上教堂的習慣,而 且她們都擁有一個先生與孩子都共同信仰天主的家庭。由她們的訪談內容可以更 加清楚的勾勒出天主堂發展全貌。 彭秀安生於西元 1942 年,湖口鄉長安村羊喜窩人,是老湖口天主堂附屬仁 愛幼稚園工作超過 25 年的退休老師,仁愛幼稚園是她生活點滴的所在地,也可 說她是仁愛幼稚園的靈魂人物。天主堂神父中不僅與滿思謙神父相處最久,連婚 姻大事也是由滿神父促成一生一世的承諾。 曾塘妹生於西元 1937 年,新竹市人,是一位領洗將近六十年的教友,因婚 姻關係來到老湖口這個客家庄,婚後先生也受其影響而領洗成為教友。 汪淑英生於西元 1922 年,遼寧省遼陽市鑲藍旗人,是一位領洗即將邁入 六十週年,參加聖母軍工作超過四十年,西元 1998 年還榮獲教宗冊封為耶路撒 冷「聖墓騎士」的老湖口天主堂教友,和先生戴雲峰是老湖口天主堂多位教友的

(21)

11 代父母12。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天主教在客庄的發展與變遷,探討的地點是以新竹縣湖 口老街為主要範圍,並以老湖口天主堂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以新竹教區教務統 計表、教友名冊和堂區歷史資料為主要材料,呈現老湖口天主堂在湖口老街的發 展全貌。

二、章節安排

本論文一共分成七章。章節安排及說明如下: 在第一章「緒論」中,清楚說明本研究的動機和目的。文獻回顧以天主教和 耶穌會的發展史為主,藉以說明天主信仰在湖口老街萌芽發展的時間與經過。還 有討論天主教在地方發展的相關研究,作為分析耶穌會爲湖口老街所帶來影響的 重要依據。接著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最後簡介本研究的範圍和章節安排。 第二章「耶穌會在湖口」,首先由耶穌會開啟中國福傳門說起,接著述說耶 穌會深耕台灣顯主榮、覓得新竹薪傳地和善牧湖口建新堂的過程,最後說明耶穌 會照亮老街傳福音的歷程。筆者試圖完整呈現耶穌會義大利籍神父由大陸一路輾 轉來到湖口老街傳教的完整風貌。 第三章「老湖口天主堂」,主要是介紹老湖口天主堂的地理背景、歷史沿革、 建築、文物、組織架構、歷任神父和教友。筆者試圖完整呈現 1953─1993 年老 湖口天主堂的全貌。 第四章和第五章為分析,第四章從「耶穌會帶給老湖口天主堂的慈善事業」, 探究耶穌會這個外來信仰可以在湖口老街這個客家庄萌芽發展的原因;第五章由 12代父母:在天主教的傳統裡,不論是成人或兒童入教,每一位候洗者都必須有一位代父或代母。 代父母的選立並非為了入門聖事儀式上的要求,而是因為候洗者本身分享了教會團體的信仰,而 代父母就是教會團體的代表。

(22)

12 「耶穌會在老湖口天主堂的宗教活動」,說明耶穌會可以在湖口老街深根發展的 理由。 第六章為歸納「停止教務的原因」,經由前面第二章到第五章的研究與分析, 筆者歸納出老湖口天主堂停止一切教務的原因。 第七章為「結論」,說明本篇論文的研究結果和研究意義,並且說明研究的 限制、建議與展望。

(23)

13

第二章耶穌會在湖口

這一章主要是在介紹耶穌會來到湖口老街的經過,首先由認識耶穌會開始介 紹,接下來說明耶穌會如何開啟中國福傳門,然後深耕台灣顯主榮、覓得新竹薪 傳地、善牧湖口建新堂,最後呈現照亮老街傳福音。耶穌會不僅爲湖口老街帶來 天主信仰,並且建立老湖口天主堂。

第一節耶穌會開啟中國福傳門

耶穌會的會士有神父及終生修士。成員並沒有專門的制服,一般會在其名字 後面加上 SJ 的字母。耶穌會的成員必須發誓他們將生活貞潔、貧窮,對修會和 教宗的命令絕對服從。申請人不但要有神學的畢業證書,還要有另一項課程的大 學畢業文憑。耶穌會非常重視佈道和針對年輕人的工作,開辦學校和大學、協助 人祈禱、從事社會工作以及幫助難民。1540 年教宗保祿三世認可耶穌會是天主 教的一個正式修會。 1491 年,耶穌會祖聖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of Loyola)出生於西班牙北部山 區,原本醉心追逐功名,期待成為戰果輝煌的騎士,不料在一場戰役中右腿受傷, 粉碎了他的夢想,恢復期中天主向他招手,於是他開啟了另一個夢:到耶路撒冷 朝聖,並奉獻生命忠實追隨耶穌基督,於是到巴黎求學,求學期間他遇到了一群 志同道合的夥伴,1534 年與其他六位巴黎大學生成立了耶穌會。其中兩位是他 的大學室友─伯鐸.法伯爾(Peter Faber)和方濟.沙勿略(Francis Xavier),法伯爾從 1532 年起,決定跟隨依納爵過貧窮的生活。法伯爾個性沉穩內斂、執著剛毅, 沒有優異的領導長才,也非雄才大略,卻平凡地獻身投入在那些尋求天主的人群 中,做他們靈修上的夥伴。沙勿略出生於 1506 年,24 歲時便取得巴黎大學哲學 學位和教職,他身強體健,前途似錦,原想藉由學識贏得尊榮的他,卻在遇見依

(24)

14 失去自己的靈魂,有何益處?」透過依納爵的循循善誘,他毅然就走上了傳教之 路,後來被稱為《東亞宗徒》。他一心懷著前往中國傳傳布福音的夢卻一直不得 其門而入,於 1552 遙望中國本土,病死於廣州近海,年僅 46 歲。 ──若說依納爵是「不倦的旅人」,那麼沙勿略就是「無懼的航者」,在巴黎 大學的寢室裡,依納爵、法伯爾與方濟,三位室友的小小團體,即形成建立 耶穌會的最初雛型13 。 在沙勿略病死的這一年,他的後繼者利瑪竇誕生了。1583 年,利瑪竇來到 廣東,1601 年進入北京,以其真才實學透過與知識分子在學術與心靈方面的互 動,分享天主對普世大眾的愛與救贖。這樣的模式後來紛紛被許多相繼來華的耶 穌會士所採用,這也使得耶穌會數百年來,在中國的文化、教育、宗教、以及中 西文化交流方面,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直至滿清入關,仍然重用西方來 的傳教士,順治皇帝年間湯若望出任十八年的欽天監正賜光祿大夫,是官階最高 之遠臣,當時領洗信徒高達 15 萬;康熙年間信徒已高達 27 萬。天主福音的種子 已悄悄在中國萌芽滋長了。1925 年以前,在中國的 2 所天主教大學皆為耶穌會 創辦:1903 年在上海創立震旦大學,1922 年創立天津工商學院。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歷經八年抗日戰爭,人民深深期盼能有一個長治 久安的新局面,而教廷也在 1939 年解除三百多年的禁令,准許教友用傳統的方 式祭祖及祭拜孔子,眼看福音就可以廣被於中國這塊土地上。1950 年,耶穌會 有 913 名會士在中國傳教,占全世界的 1/5。耶穌會在中國負責河北、江蘇(含上 海)、安徽 3 省 10 個教區(請見圖 2-1),共五百多座教堂。 法國耶穌會神父負責海州監牧區(由上海教區分岀)。 西班牙耶穌會神父負責安徽省蕪湖教區(由上海教區分出)和安慶教區(由蕪湖教 區分出)。 義大利耶穌會神父負責蚌埠教區(由蕪湖教區分出)。 13 《天主教竹北耶穌聖心堂五十週年特刊》,(2007),頁 17。

(25)

15 加拿大耶穌會神父負責徐州教區(由上海教區分出)。 匈牙利耶穌會神父負責大名教區(由獻縣教區14分出)。 奧地利耶穌會神父負責景縣教區(由獻縣教區分出)。 美國耶穌會會士負責揚州監牧區(由上海教區分出)。 愛爾蘭耶穌會會士負責香港的教育事業。 葡萄牙耶穌會會士負責澳門的教育事業。 圖 2- 1 中國大陸地區耶穌會分布圖15

第二節耶穌會深耕台灣顯主榮

由於中國國民黨在國共戰爭中失去政權,於 1949 年撤退台灣,1950 年外籍 傳教士開始被驅逐出境,本國籍的傳教士有些被捕下獄,有些被下放勞改。為了 保存修會的薪火,部分會士隨著大批的逃亡潮離開中國。1951 年,美國籍的牧 育才神父來到台灣,他是政府遷台後首位來臺傳福音的耶穌會士。1952 年及 1953 年,愈來愈多的耶穌會士,在遭受毀謗、、禁錮和剝奪財產的痛苦,甚至還有人 民公審及殘酷的監禁後被驅逐出境。然後在香港經過短暫的休養身息後,這些大 14 獻縣教區:在中國河北省中部偏南,是滄州市下轄的天主教一個教區。 15 圖片來源:筆者依馮德山口述內容由 Google 地圖繪製而成。

(26)

16 部分的中年傳教士就被交付給副視察員殷保祿神父。殷神父認為台灣很適合耶穌 會的發展,因為台灣是真正中國人住的地方,有說國語的官員,也有土地是一開 始就交付給耶穌會傳福音。但當時耶穌會會士的心態是他們只是暫時的停留在台 灣,就如馮德山神父說的: 當時大家都認為只是暫時到台灣佈道,等到反攻大陸,我們這些從 中國來的外籍神父就會離開台灣,回到中國繼續去傳福音。誰知道這一 待也就到現在了16 。 反攻大陸的口號一直未實現,耶穌會會士也就繼續留在台灣服務人群、傳佈福 音。 耶穌會會士剛到台灣時,以台灣北部的新竹、台北為福傳工作起點。立即面 對到的問題就是:不同的語言、族群和文化所帶來的挑戰。會士們本身就是來自 四面八方不同國籍;而居住在台灣的人,有的是剛隨政府從大陸來台,操著各種 口音的外省人;本地的台灣人則有說閩南話、客家話的;而有些長者還有說日語 的;此外也有不同部落、講著不同語言的原住民。面對如此多元的文化,已經累 積相當豐富經驗的耶穌會士,只能繼承著利瑪竇的精神,努力學習本地的語言文 化,試著融入本地人的生活。戰後的台灣百廢待舉,耶穌會士不只關心人民的信 仰生活,也在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方面提供許多的支援。

第三節耶穌會覓得新竹薪傳地

耶穌會在新竹區的開教元勳是費濟時監牧(Mgr.Eugene Fahy S.J.),費監牧於 1952 年由江蘇省揚州教區被驅逐來台,當時受台北教區總主教委託來新竹福傳。 費濟時主教是中國聖統制17的一員,不需聽命於耶穌會會長,但他傾向於取得一 個堂區般的地方,可以和一些加州耶穌會士一起工作,這樣比回美國當一個失業 16 引自馮德山的訪談稿,2012.03.07。 17 中國聖統制: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皇統治時期。天主教正式在台重建北部教會始於 1887 年, 原隸屬於福建教區,後改屬廈門教區,至 1952 年,教廷宣布台灣成為中國聖統,第 21 教省。

(27)

17 的主教好多了。1952 年 6 月底,殷保祿神父寫信給費濟時,告訴他郭若石主教 準備提供新竹,一個擁有 15 萬人口的城市給耶穌會,牧育才神父請費主教趕快 拜訪台灣。 1952 年 7 月 22 日,費主教和其他從揚州監牧區被釋放的傳教士來 到台北,數日後就開始了臺灣的傳教訪問。費主教和其他耶穌會士都覺得新竹是 最佳的選擇。郭主教對此表示很歡迎,但費主教此時卻又不準備到新竹,因為當 時山東陽穀主教牛惠卿被中共驅逐之後,就住在新竹市。1952 年 8 月 7 日,教廷 新設了嘉義監牧區,並派遣牛主教擔任署理主教。副視察員殷保祿神父此時寫信 給總會長,希望得到他的批准,派遣費主教及加州耶穌會士到新竹。於是在 1952 年 9 月 2 日從菲律賓寫信,內容如下: 郭主教著急的要在新竹地區福傳,費濟時主教同樣著急的要接管此區, 我的參議們都同意暫時地接管這個地區,好給我們的年輕傳教士一塊福 傳園地。 去年當我訪問過台灣後,我覺得新竹對我們的神父最適合。獨立地,費 主教在訪問過台灣後,也有相同的結論。雖然目前一位逃難的中國主教 牛惠卿住在那裡,但他已獲得兩個新監牧區之一(另一個給了外方傳教 會),使得新竹空出來了。 我們建議由費主教自郭主教處取得這個地區,在暫時的情況下,由他擔 任總鐸,然後再由費主教邀請耶穌會來進行福傳工作,我們認為這樣做 比較平順18 。 9 月 27 日,羅馬聖部同意「這些上述所說的新竹教區」。等牛主教搬離到嘉義監 牧區的斗六以後,費主教首先在新竹市東山街租了一間日式房子。 一切從 1952 年 11 月 1 日星期六,諸聖瞻禮開始,費主教帶著兩個大箱子抵 達新竹。同一天戴文彬修士,從台中北上和費主教會合。在東山里 2 巷 13 號的 房子裡,僅有一張桌子、四把椅子和一個炭爐。白天在小房間的桌上辦公、接洽 18「天主愛在新竹」 》新竹教區成立五十週年系列活動論壇,(2011),頁 9。

(28)

18 事務,夜間則直接睡在房間的榻榻米上,過著十分克難的生活。 自 1952 年 11 月 1 日開始費主教擔任新竹地區的會長,負責管理原屬於中國 傳教區,即將不斷增加被派往新竹的耶穌會士。到了 1953 至 1955 年間,耶穌會 士紛紛由大陸各教區相繼被驅逐來台,因此費濟時主教兼總鐸,便分配他們到新 竹縣市各鄉鎮,展開福傳工作。劃分地點如下: 揚州教區的美籍神父:新竹市鐵道北部。 景縣教區19的奧籍神父:新竹市鐵道南部。 蚌埠教區的義籍神父:湖口鄉、新豐鄉。 蕪湖教區的西班牙神父:新埔鎮、竹北市。 徐州教區的加拿大神父:關西鎮。 獻縣教區的法籍神父:芎林鄉、橫山鄉和尖石鄉。 安慶教區的西班牙籍神父:竹東鎮、五峰鄉。 上海教區的法籍神父:北埔、峨嵋和寶山鄉。(請見圖 2-2) 圖 2- 2 新竹縣市耶穌會分布圖20 19 景縣教區:是天主教中國河北省衡水市一個教區。 20圖片來源:筆者依《天主愛在新竹論壇手冊》資料參考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 E6%96%B%E7%AB%B9%E7%B8%A3繪製而成。

(29)

19

第四節耶穌會善牧湖口建新堂

1953 年年初,義大利籍的耶穌會士,接受了新竹教區的傳教工作,他們以 湖口21為根據地;首先來到湖口傳教的昰方志遠神父和勞民望神父,不久南懷義 神父也加入他們的行列,他們在火車站附近覓得一間平房,由於地點十分的顯眼, 於是他們在屋頂上豎起一座十字架,夜間燈亮時,進出月台或坐在火車上的人都 可以清楚看見這座十字架,他們在這兒開始給兒童們傳教,並分給他們糖果。 1953 年 5 月 3 日,天主教在湖口莊嚴隆重的舉行了開教的儀式,當時大約有 二百多個人參加彌撒,這些人已能唸各種經文。當時由於經費短絀,教堂是由火 雞場柵欄改裝的,所以只要打開馬路邊的門,空間就可以擴大一些,開教那天來 了許多好奇和觀禮者,也有來自各地的教友,也有受邀前來觀禮的地方首長。禮 成後還有一百多人參加慶祝酒會,在筵席上大家互動熱絡,並且照相留念,照片 洗出後,神父還親自送給各地方首長,藉以加強教會與地方之間的友好關係。在 1953 年以前,湖口地區包括老湖口皆未曾有過傳教員,只有幾位從大陸逃出來 的教友而已,所以耶穌會在此立足之後,積極創辦幼稚園以教育作為傳教的先鋒。 另一具活力的傳教工具就是提供醫療服務,湖口仁慈診所對居民做了許多的奉獻 服務,是湖口人有目共睹的。依照耶穌會的慣例,院長之任期為六年,到期就必 須要調職,因此方神父在湖口做了六年多的本堂神父,改由李神父接任。 1961 年 9 月 10 日杜寶晉蒙席22被任命為第一任新竹教區主教。1962 年 3 月 19 日湖口聖母升天堂落成,正式的祝聖儀式訂於聖母月的第一個主日─5 月 6 日, 恭請杜寶晉主教隆重祝聖、那天各地來的教友非常多,除了杜主教主體外,另外 還有三位主教,二十多位神父共同獻祭,地方名流:包括縣長和鄉長,軍方的裝 甲兵司令和副司令,以及三位將軍都應邀觀禮,盛況空前。1963 年方神父離開 21 這裡的湖口指的是新湖口,關於老湖口與新湖口的清楚介紹請參考第三章第一節老湖口天主堂 的地理背景介紹。 22 杜寶晉蒙席:「蒙席」指的是教會給予對教會有特殊貢獻或頗有成就的主教神父之榮譽稱呼。

(30)

20 院區到羅馬。1964 年 4 月 29 日,一批義大利國會議員由白若瑟神父領導來到湖 口參觀;同年 5 月,羅馬省會長費神父也來訪問,他也趁此次到訪的機會祝賀了 要蓋老湖口天主堂的土地(請見圖 2-3)。由這些參訪活動可以看出雖然湖口只是 一個小地方,但透過與外國籍傳教士互動留下的小小感人故事,卻對當時台灣的 國民外交與能見度留下一頁重要的歷史,證明台灣始終與世界是相聯結的。 23 圖片來源:魏兆霖提供,2012.03.04。 圖 2- 3 老湖口天主堂動土典禮照片23

(31)

21 費神父來訪前曾先求得教宗保祿六世的降福,教宗告訴他說:「帶給全體傳 教士我的特別祝福,並賜福台灣的每一位教友,求主賜給每一位傳教士神力,以 克服傳佈福音的困難,亦克服遠離家鄉的悲哀24。」1965 年夏天,華澄濤神父來 到湖口,擔任湖口第三任本堂神父,前後一共八年,華神父不僅和青年朋友建立 了深厚的感情,也爲湖口建樹良多。其中最大的建樹就是建築理耀廳。1969 年 杜主教蒞臨湖口,進行牧職訪問,並且爲許多人授洗,領堅振與初領聖體等,後 來主教回憶道:「湖口院區是一個團結的院區,教會充滿了活力,傳教士與教友 之間相處融洽,傳教工作大有可為25。」但另一位民眾雜誌的主編白盧琪寫道: 「在湖口可以呼吸到喜樂、親切和活躍的空氣!在現代化教堂的尖頂下,使我清 楚地感覺到─湖口是一個嶄新的教會,教堂中常常座無虛席,雖然因民族不同而 有溝通上的困難,使傳教工作推展困難,很明顯的就是傳教士的減少,所以領洗 之教友越來越少了26。」湖口在華神父時期,曾有二位輔助神父、四位修士、五 位修女及兩位傳教員。家居湖口的教友,共計七百六十五人。教友傳教協進會、 博愛互助社、主婦會和青年會等各種教友組織都極為活耀。 1972 年華神父離去後,由王神父接任湖口本堂神父,但只有一年的時間而 已。1973 年「仁慈診所」每天平均有一百個病患,滿神父說:「診所,是另一種 功能的傳教工作,它能影響本地的民眾,透過愛心與醫療,非但能治癒肉體的病 痛,亦能幫助信仰的改變27。」 1973 年 7 月,宋君武神父返回湖口,幾星期後他說出心中的感覺:「我所見 到的社會,與我五年前離開時完全不一樣了28。」本來以農為主的社會,突然成 為工業社會,到處工廠林立而繁榮,經濟變寬裕了。但家庭功能削弱了,因為父 母皆出去工作,大的孩子又外出念書,小的孩子在家沒人陪伴與管教,結果如何 24 滿思謙,《天主教新竹教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1993),頁 13。 25 滿思謙,《天主教新竹教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1993),頁 15。 26 滿思謙,《天主教新竹教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1993),頁 15。 筆者認為原文使用「雖然」這兩個字造成語意有些不通順,若改成「可惜」二字整體語意會較通 順。 27 滿思謙,《天主教新竹教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1993),頁 17。 28滿思謙, 《天主教新竹教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1993),頁 18。但

(32)

22 呢?在唯物主義和功利主義下,哪還會有良好適合宗教發展的空間呢? 1978 年滿神父擔任本堂神父,但後來被派到嘉義義竹天主堂做本堂神父, 湖口本堂神父改由博彪神父擔任。博神父擔任本堂神父後,對湖口的印象並不樂 觀,他說:「湖口的福傳,開始於 1953 年,還不到三十年。直到今天領洗過的教 友有 1063 位,看上去好像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大多數教友已離開湖口到別處 去了,在主日參加早晚兩堂彌撒的教友不到一百位,我在湖口十六個月中,我授 洗的人數只有四位,其中兩位是小孩。很少有教友來訪問神父,而是神父去教友 家訪問。我每天晚上偕傳教員及一位修女,去訪問教友家,和他們一起唸玫瑰經, 聊聊家常29。」 1985 年王秉鈞神父接任本堂神父,兩年後由馮德山神父接任。1990 年底, 湖口的義大利籍傳教士只剩下一位博神父。在義大利籍修女中也只剩下一位陸潔 敏姆姆,其餘都是中國人。很明顯的義大利籍神父不能再管理湖口、老湖口、新 豐、新庄子和鳳山等堂區。省會長也考慮到,無法再派其他耶穌會傳教士來,所 以決定把全部院區交給主教。主教找到韓國外邦傳教士,他們立即接受分派。耶 穌會義大利籍神父在湖口院區共計三十七年的工作就此結束,這三十七年來湖口 歷任堂區神父經整理如下表(請見表二): 表 2- 1 湖口歷任堂區神父一覽表 第一任 方志遠神父 (Fr.Francesconi S.J.) 自 1953 年至 1959 年止 第二任 李明德神父 (Fr.Sacchettini S.J.) 自 1959 年至 1965 年止 第三任 華澄濤神父 (Fr.Belfiori S.J.) 自 1965 年至 1972 年止 第四任 王秉鈞神父 (Fr.Picca S.J.) 自 1972 年至 1973 年止 第五任 宋君武神父 (Fr.Soldati S.J.) 自 1973 年至 1978 年止 第六任 滿思謙神父 (Fr.Marsecano S.J.) 自 1978 年至 1980 年止 第七任 博 彪神父 (Fr.Bobbio S.J.) 自 1980 年至 1985 年止 29 滿思謙,《天主教新竹教區湖口堂傳教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主曆 1953─1993》,(1993),頁 23。

(33)

23 第八任 王秉鈞神父 (Fr.Picca S.J.) 自 1985 年至 1987 年止 第九任 馮德山神父 (Fr.Fontecha S.J.) 自 1987 年至 1990 年止 第十任 葉由根神父 (Fr.Jaschko S.J.) 自 1990 年至 1991 年止 資料來源:姜登美提供,2012.02.18。 耶穌會在湖口神父與修女聖召方面最值得驕傲的是,培育出一位神父(甘國 棟神父)與四位修女(姜登美修女、陳昭蓉修女、尹美琪修女和楊儀華修女)。

第五節耶穌會照亮老街傳福音

1953 年陶伯鐸神父從新湖口來到老湖口傳教,原本的老湖口連一位教友都 沒有。陶神父開始傳播福音,他開了一間小小的圖書館,請了一位小姐來管理, 陶神父是老湖口的第一位本堂。1954 年,堂區才在老街上租得三棟民宅,設置 教堂和圖書館。1955 年 1 月 2 日,費蒙席祝賀這些房屋。 任瑪諾神父是第二任本堂。1956 年,陶神父與任神父二位都返回義大利後, 由勞民望神父和盧琦神父接替他們。 滿思謙神父繼勞神父後,於 1959 年管理教堂,並在這裡待了八年。他開了 四所幼稚園,一所在北窩,一所在長安,一所在長嶺,一所在埔心。這時盧神父 離開老湖口去鳳山居住,並在那裡建了一座聖堂。同時勞神父也離開了老湖口去 水汴頭。 經過耶穌會神父的無私付出與努力佈道,滿思謙神父當堂區神父時,老湖口 天主堂的教友已有二百多位,再加上新來的教友,教堂已嫌太小了。於是滿神父 買了目前天主堂的地方,亦即原來荒廢的湖口驛站,籌建教堂。1965 年,教堂 建造完成,名為「老湖口聖母皇后堂」(請見圖 2-4)。10 月 9 日,高理耀公使由 台北來祝聖此堂。1966 年,教堂西側完竣成立了附屬仁愛幼稚園,繼續提供老 街一帶居民原先的幼教空間。

(34)

24 圖 2- 4「老湖口聖母皇后堂」落成圖 1965.10.1030 1966 年,滿神父離去後,由吉幽德神父接任。二年後,由祁慕耕神父管理 教堂。《東方之音》31就在老湖口出版,由祁神父主編,刊物內容以義大利文為 主,目的是要讓義大利人知道台灣目前有關傳教方面的相關訊息。祁神父任本堂 七年,直至博彪神父來接替。 1990 年底,湖口地區的義大利籍傳教士就只剩下一位博神父,義大利籍修 女也只剩下一位陸潔敏姆姆,其餘都是中國人。耶穌會面臨人數逐漸減少的情形, 尤其是在西歐部分的年齡老化問題最為嚴重,因此除了在印度和非洲之外,耶穌 會不得不把遍及全球的各項工作逐步轉交給平信徒合作者來完成32。由此可見義 大利籍的耶穌會神父沒辦法再管理湖口地區的教堂了。省會長考慮到,不可能再 派耶穌會傳教士來,所以決定把全部院區交給主教,1993 年耶穌會正式完全退 出老湖口天主堂。老湖口天主堂因此停止了一切的教務就此關閉了。

第六節小結

這一章主要是藉由耶穌會開啟中國福傳門、深耕台灣顯主榮、覓得新竹薪傳 30 圖片來源:汪淑英提供,2012.03.03。 31姜登美修女說:《東方之音》主要是祁慕耕神父要將台灣發生的事透過文字紀錄寄回給義大利 的教友看,由於都是使用義大利書寫,台灣人能看董者寥寥無幾,因此目前在台灣並未保存。 32 彼得.克勞斯.哈特曼,《耶穌會簡史》(2003),頁 113-115。

(35)

25 地、善牧湖口建新堂到照亮老街傳福音的清楚說明,來呈現耶穌會到湖口老街建 立老湖口天主堂的完整發展過程。位於農村的湖口老街,居民的信仰一直都是傳 統的三元宮信仰,外來信仰先有馬偕博士與張仁壽相遇大湖口時曾經激盪起小小 的浪花,其後又有耶穌會在湖口老街的建立與發展,這一基督教與天主教的歷史, 應該都是湖口歷史的一部份。台灣史專家莊永明先生也曾表示:「有古蹟才有記 憶,有記憶才有歷史。」老湖口天主堂這座讓老街人擁有無限回憶的教堂建築, 不僅是老街街口醒目的建築(請見圖 2-5),更能完整呈現出耶穌會在湖口老街發 展的歷史風貌。以下章節將完整介紹老湖口天主堂的地理背景、歷史沿革、建築 與文物、組織架構以及神父和教友。 33 圖片來源:筆者於 2011.12.11,拍攝於老湖口天主堂。 圖 2- 5 天主堂外觀 33

(36)

26

第三章老湖口天主堂

天主教耶穌會滿思謙神父於 1965 年在湖口老街成功興建了老湖口天主堂, 讓老街教友終於可以擁有一個正式又舒適的聚會空間,也見證了天主教在老街 發展的全盛樣貌。這一章主要是希望藉由老湖口天主堂的地理背景介紹,讓讀 者清楚認識老湖口、新湖口與湖口老街不同地名的由來;經由歷史沿革的說明, 帶領讀者知道老街這兒曾經發生的一切故事;透過建築與文物的介紹,感受傳 教士當時的用心與無私的付出;依據天主堂組織架構的介紹,還原當時天主堂 的整個運作情形;以及神父和教友的介紹,可以更加明顯感受當時教堂熱絡的 氣氛。藉由以上這五個部分的介紹與說明,可以讓讀者對當時整個老湖口天主 堂的人、事、時、地、物有更加完整的認識。

第一節地理背景

湖口鄉位於新竹縣的北部,東南、北端及西北分別與桃園縣與楊梅鎮及新屋 鄉接壤,西鄰新豐鄉,西南面與竹北市相接,南面則與新埔鎮毗鄰,整個鄉域呈 三角形(請見圖 3-1)。

(37)

27 圖 3- 1 湖口鄉位置圖34 而湖口鄉的地形可以用嘉慶年間地理師林瑯的大湖口詩來加以清楚說明: 大地生在老湖口,形式金獅朝北斗; 長崗嶺來作正案,波羅汶來把水口; 穴是王侯將相地,金龍到此不肯走; 誰人有福做得到,金銀財寶萬萬斗。 所以大湖口舊稱大窩口,所謂金獅指的是大湖口山,長崗嶺為右砂,波羅汶之圓 山是左砂,中腹則為溪流平野,三者構成一個大型的山窩,而位居窩口的波羅汶 正是水流並經之下游。35然而,儘管大窩口這個地名頗有來歷,但是見諸正式文 件紀錄,大窩口皆稱為「大湖口」。大湖口庄開庄於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經過 五十年拓墾後,此時大湖口庄已經是通衢大路,遠近村落居民以雙肩雙腳或單板 拖車,運輸貨物來此交易。清朝光緒五年(1879)在當時最新的台灣輿地圖上,已 經記載了「大湖口街」這個地名。五年後,台灣建省,並且新築鐵路行經本庄, 設立車站。大湖口商業昌盛,人口密集,是竹塹地區除竹塹城之外,人口最密集 的庄頭。西元 1910 年代,也就是日據大正年間,大湖口在原來街道的基礎上, 建築了新街,這條新街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湖口老街36 34 圖片來源:左邊,湖口鄉誌 P13;右邊,筆者依 Google 地圖匯製而成。 35 羅烈師,《老街講古》(2004),頁 31-32。 36 羅烈師,《廟宇廟語》(2002),頁 1-2。

(38)

28 有關湖口老街的研究以羅烈師的大湖口的歷史人類學探討、老街講古及廟語 廟宇最為人所熟知。羅烈師(2001)《大湖口的歷史人類學探討》這本書,主要是 從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與社會等面向總論湖口,對於湖口從清朝到日治時期 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變遷有很詳實的紀錄,這本書是以較傳統的方式談論清 朝到日治時期靜態的湖口,可以清楚知道大湖口廟會社區的演變歷史,並且明白 因為大湖口有一種穩定的力量。王鈞正(2010)宗族與當代地方社會─以湖口陳四 源為例這篇論文,主要也是在探討宗族在湖口老街,其對內、對外的人際關係網 路的連結37。尤其是探討了宗族對政治部分的關係轉換和連結,作者認為在現今 社會脈絡下,宗族關係的建立雖以血緣為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平時往來的互動, 而這樣的互動旨在建立神聖而不帶公立性的關係,唯有透過建立神聖關係,才有 可能轉換成其它形式的關係,例如選舉中的投票行為。羅烈師(2001)《老街講古》 這本書是以「講古」的方式呈現湖口老街的社會歷史文化,用著不同的故事,來 訴說相同的老街心情,有助於一般居民及外來遊客對老街的認識。羅烈師(2002) 《廟宇廟語》這本書主要是在介紹湖口老街的傳統信仰─三元宮,讓讀者可以清 楚知道三元宮信仰與湖口老街的互動關係。 湖口老街,一條「大正式街屋建築」的老街,不僅擁有充滿歷史味的建築和 傳統客家美食,更與眾不同的是這條老街曾經有過三個不同的名字:大湖口 (1798-1936)、老湖口(1936-2000)與湖口老街(2001-迄今),而這三個不同的名字正 代表著湖口老街在不同時代的歷史變遷。 一、大湖口(1798-1936): 湖口舊名大湖口,開庄於清朝乾隆嘉慶之際的十八世紀九十年代,經羅、陳、 戴、葉、周、張等宗族五十年的墾殖,至道光年間,在地方政府的文書裡,已將 大湖口描述為「四方肩挑輻輳之通衢大道」,在西元1879年正式出現在地圖上, 這樣的大湖口是一個地區商業中心;街頭的三元宮,奉祀三官大帝、媽祖與觀音 等神明,大湖口是地方宗教信仰中心;而清朝時期的大湖口總理區與日據時期的 湖口庄,大湖口街向來也是地方行政中心。 37 王鈞正,《宗族與當代地方社會─以湖口陳四源為例》,(),頁 91。

(39)

29 清代中期之後,縱貫台灣南北的官道即經過大湖口;光緒十三年(1887)臺 灣巡撫劉銘傳新築鐵路,光緒十九年通車至新竹城,並且設站大湖口街,大湖口 商業因之更形昌盛。大湖口街包含「街頭」「橫街」「新街」三條街,其中「街 頭」最早建立,時間約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其次是「橫街」;最晚出現的「新 街」則逐次建成於1910至1920年代,而這新街也就是目前外人所慣稱的湖口老街 (請見圖4) 38 大正九年(1920),日本政府實施地方行政改革,將大部份原先三個字的地 名,改成兩個字,大湖口因而改稱湖口。昭和四年(1929)年北部鐵路加舖複線, 新竹線段因地勢的關係調整路線,結果湖口境內的鐵路向北遷移,湖口站由大湖 口街改設於下北勢,至此大湖口街的商業機能逐漸被新興商業區下北勢所取代。 昭和十一年,湖口庄役所也自大湖口遷往下北勢,湖口的行政中心機能至此結束, 下北勢取走「湖口」這個地名,鄉民稱之為新湖口,至於大湖口街則成了老湖口, 由一個鄉級的商業與行政中心,變成被農村環繞著的住宅區39 二、老湖口(1936-2000): 湖口老街是(請見圖 3-2)一條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殖民地建築物,建物之間的 風格不盡相同,整條老街最容易吸引遊客停下腳步駐足欣賞的是從事花生油產銷 的吳建寅店號,它建成於大正九年(1920),山牆裝飾富麗,牌樓立面雅緻,被 封為湖口老街最漂亮的一棟房子,其山牆扁額題「爰得其所」的文字,主要是告 訴過往行人自己是多麼自得其樂於這幢華屋。湖口老街其實並非是臺灣獨特的建 築,它和迪化街、三峽、大溪、北埔及金門等地之老街,都是所謂日據時代的「大 正式店面街建築」。然而,湖口老街的特色在於它幾乎完整保留了昔日鼎盛時期 的風貌,並不會像其他老街一樣隨意被新式建築所取代。湖口老街之所以能被完 整保留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老街土地與建物分別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屋主受 38羅烈師,〈在歷史街區崛起:一個客家社區咖啡廳的故事〉 ,收入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 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智勝文化,2007),頁 166。 39羅烈師,羅烈師,〈在歷史街區崛起:一個客家社區咖啡廳的故事〉,收入丘昌泰‧蕭新煌主編, 《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智勝文化,2007),頁 166-167。

(40)

30 制於拆屋就要還地的壓力,而地主也因無限期租約無法收回土地,於是兩相掣肘, 店面街屋全數保留下來;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老街商業機能因火車改道而急凍, 欠缺了投資的效益,也連帶使得改建或重建店面的商業活力幾乎微乎其微。因此, 湖口老街的完整風貌就此意外地被保留了。 圖 3- 2湖口老街街區示意圖40 三、湖口老街(2001-迄今): 西元 2001 年是湖口地方史上的另一個重要年代,這一年的一月,湖口老街 重新被戶政單位正式命名為「湖口老街」。這個故事要從西元 1995 年說起,這一 40圖片來源:羅烈師,〈在歷史街區崛起:一個客家社區咖啡廳的故事〉,收入丘昌泰‧蕭新煌主 編,《客家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智勝文化,2007),頁 167。

(41)

31 年漢聲雜誌社出版了《長住台灣 3──案所集》,挑出三十一個台灣「聚落保存 與社區發展」的案例,依進入規畫的時間先後及狀況的不同,分為四個階段,並 將每個案例分為「認識、規劃、執行、目前情境」詳細介紹,為台灣環境變遷及 社區規畫狀態,提供了相當全面性的視野。湖口老街的名字被列入第四階段中, 而這可以算是湖口老街第一次正式被這樣稱呼,第一次被引入傳統聚落保存的議 題中。西元 1999 年,集集大地震(九二一地震)撼動全台,也意外地搖出嚴重 傾斜之湖口老街的轉機。同年年底內政部營建署核定五千九百萬辦理「湖口老街 傳統建築群緊急搶修工程」,隔年老街的立面搶修完成,同時再度核定一千三百 二十萬辦理「湖口老街景觀維修工程」,內容包括各線的地下化與道路舖面景觀 等,於是湖口老街建物與景觀得以確保41。 民國九十年五月,老街東端的地方信仰中心湖口三元宮經縣政府指定公告為 縣定古蹟,隨即獲得內政部營建署核定三千五百餘萬投入古蹟修護工程;而位於 西端停止運作已八年的天主堂,無償借用給社區團隊使用,並在行政院文建會閒 置空間再利用的計畫中,開始進行空間的整修。於是鄉民在三元宮宗教公益組織 「花鼓隊」、「民俗技藝協會」以及社區發展協會的架構上42,於西元 2004 年設立 了「新竹縣大窩口促進會」,「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也在此時正式成立,鄉民從 老湖口天主堂一起出發,共同籌畫湖口老街的未來。

第二節歷史沿革

老湖口天主堂是一座見證了劉銘傳鐵路歷史、老街興衰歷史和耶穌會傳教歷 史,歷經風光、興盛與閒置時期的教堂。雖飽受歲月摧殘仍屹立不搖,沿著教 堂兩旁的石階而上,讓人彷若走進了時光的迴廊,空氣中的味道,讓人置身在 神父無私付出的過往歲月中;在這發生的故事(請見表 3-1)是老街人深埋記憶中 41羅烈師,〈在歷史街區崛起:一個客家社區咖啡廳的故事〉 ,收入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 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智勝文化,2007),頁 170。 42羅烈師,〈在歷史街區崛起:一個客家社區咖啡廳的故事〉 ,收入丘昌泰‧蕭新煌主編,《客家 族群與在地社會:台灣與全球的經驗》(台北:智勝文化,2007),頁 171。

(42)

32 永遠的天堂。 表 3- 1 老湖口天主堂大事記 時間 發生事件 西元 1893 年 劉銘傳時期興建台灣第一條鐵路,從基隆到新竹,經過湖口老街 並在湖口設站,名為「大湖口站房」,即天主堂前身。 西元 1895 年 因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給日本,大湖口站房更名為「湖口驛 站」。 西元 1929 年 火車站移至新湖口,湖口驛站因此閒置下來。 西元 1940 年 涂敏正神父 1 月 4 日曾花三天時間再湖口開教┘可惜當時正處 於戰亂,福音種子雖然播下,但卻沒有後續的經營。 西元 1952 年 10 月費濟時主教和耶穌會士們來到新竹地區,而耶穌會內義大 利籍的神父們選擇了湖口一帶落腳。 西元 1953 年 8 月陶神父來到湖口老街傳教,開了一間小小的圖書館,陶神父 是老湖口天主堂第一位本堂神父。 西元 1954 年 陶神父在老街買了幾棟民宅開始傳教。 西元 1955 年 由費蒙席祝賀這些民宅,並舉行隆重開幕儀式。由任神父擔任第 二任本堂神父,而滿思謙神父此時也落腳在老湖口,展開在這個 淳樸小鎮的傳教生涯。 西元 1956 年 陶神父與任神父返回義大利,由勞民望神父和廬琪神父接替。 西元 1958 年 出版滿斯謙神父與吉愛慈神父合編的英客字典。 西元 1959 年 滿思謙神父接替管理教堂。 西元 1963 年 滿思謙神父買下荒廢的湖口驛站,籌資建天主堂。 西元 1965 年 教堂建造完成,名為「老湖口聖母皇后堂」。 西元 1966 年 教堂西側成立附屬幼稚園,提供老街一帶居民作為幼教空間。滿 神父離去,由吉神父接任管理教堂。 西元 1968 年 祁慕耕神父接任管理教堂,祁神父主編出版「東方之音」。 西元 1975 年 博彪神父接任管理教堂。 西元 1989 年 仁愛幼稚園第三十三屆,也是幼稚園最後一屆畢業典禮。 西元 1993 年 耶穌會退出了老湖口天主堂。 西元 1997 年 羅美搖村長與社區熱心人士成立「大窩口文史工作室」。 西元 2000 年 羅烈師開始整理老街文獻,舉辦第一次湖口老街文獻展,年底舉 辦「龍騰花鼓老街情」,老街居民終於重回天主堂。 西元 2001 年 天主堂的轉捩點。社區居民推動老街新生,社區無償取得老湖口 天主堂的租用權。把天主堂營造為社區活動的中心。 西元 2002 年 康旻杰在中華大學湖口老街研究室學生的協助下,與老街居民共 同完成《新竹縣老湖口天主堂閒置空間再利用規劃案》。 西元 2003 年 天主堂閒置空間再利用提案,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補助。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Breu and Kirk- patrick [35] (see [4]) improved this by giving O(nm 2 )-time algorithms for the domination and th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s and an O(n 2.376 )-time algorithm for

Quadratically convergent sequences generally converge much more quickly thank those that converge only linearly.

denote the successive intervals produced by the bisection algorithm... denote the successive intervals produced by the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y's issue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midst of pandemic disruption..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