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跨世紀百年學校校園新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跨世紀百年學校校園新貌"

Copied!
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跨世紀百年學校校園新貌 湯志民 國立政治大學敎育學院副院長 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敎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教授 一、前言. 「康河」是劍橋大學的學術泉源 「紅樓」是建中的驕傲 「綠園」是北一女中青春的寫照 「老樹」是樹林國小的精神 「礦夫營」是九份國小的立基 「巴洛克花園教室」是大溪國小校園的活化. 漫步世界百年名校,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德國的海德 堡大學、大陸的北京大學,貼近風格獨具各勝擅長的百年古典建築,心靈的悸動 和震撼,難以言喻。尤其是英國劍橋大學,波光瀲灩清淺蜿蜒的康河(River Cam) 自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的數學家橋(Mathematician's Bridge)開始,環繞 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和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各學院跨越數百年的古典建築,令人嘆為觀止,漫溯康河,全歐最出 色的哥德式建築──1446 年興建,1515 年完工的國王學院禮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 ,曠世屹立於青青草原底處,學校建築之優美以此為最,無以倫比 (湯志 民,2006a)。 校園是一項藝術的作品(a work of art),不同於二度空間的繪畫,三度空間 的雕塑和建築,其第四度空間是功能(function) ,而校園還有第五度空間即規畫 (planning) (Gaines, 1991) ,其藝術的表達係透過建築與景觀融合於物質環境之 中,並反映著我們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Dober, 1992) 。Dober(2000)指出校園 景觀(campus landscape)是歷史的積疊,多元風格的形塑有其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校園景觀的規畫與設計,應尊重過去並歡迎創新。基本上,「校園文化與學校建.

(2) 築」 ,可視為表裡的互動關係, 「校園文化」可以是尋根溯源的、歷史傳承的或無 限創意的,重要在校園中文化或教育的原創、開展和延伸;「學校建築」則是校 園文化的具象表徵,反映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發展方向(湯志民,1999)。 對百年學校而言,歷史建築、史蹟文物、百年老樹的保存,舊建築拆除校園 整體規劃、閒置空間再利用等,常形成新舊建築競和與融合問題,也會有校園文 化傳延、轉型與創新的衝突與突破困境。Taylor & Enggass(2009)在《連結建築與 教育:學習環境的永續設計》(Linking Architecture and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一書中,認為教育建築環境本身和其內之物都是教學工 具或是立體的教科書(three-dimensional texbook),建築師和教育人員應以「慧眼」 (knowing eye)作整體創意的設計,並提出教育設施設計的整體性目的,包括:(1) 教育的目的使之為完整的學習者-身體(身體的學習)、心智(認知的學習)、精神(情 緒的學習);(2)建築的目的設計出完整的校舍-堅固(結構)、有用(功能)、愉悅(美 感)。Taylor & Enggass 還強調除非所有目的都符應,包括高層次美感的滿足和心 理的舒適,否則孩子的教育不完全,建築也不算未完成。百年學校校園文化和建 築環境創新,在轉型過程中,能充分使教育與建築連結,使學校建築生命力破繭 再生,必然需要更縝密的思索與應對,方不致使校園建築和環境在現代化的過程 中,失去文化涵融,失去與歷史的銜接;尤其是,一所重建的百年學校絕不能失 去對歷史文化的連結與關注,否則很容易讓人因全新的校舍建築,而誤以為這只 是一所新蓋的學校,反之,少了文化的根與建設,百年學校也會因校舍的老舊而 露出疲態。以臺北縣 26 所百年小學為例,歷史建築與古蹟,除樹林國小清咸豐 三年(1853 年)的石馬之外,根據張耿昇(2009)的研究,只剩下八里國小紅磚教室、 深坑國小禮堂、板橋國小枋橋建學碑、安坑國小孝女廖氏嬌紀念碑及宿舍。顯見 百年學校與校園建築的保存與創新,需要圓融的智慧,也需要有典範或標竿學 習,使之順利傳承、轉型,再現風華與生命力。美國歷史維護國家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2010)是一個非營利組織,過去十年來協助許多具有 歷史性的老學校,提供檢核表內容包括:選擇適當的建築顧問、經費計算、建築 法規、公眾參與、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校地計畫、建築期程、教育方案、可行性 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步驟等,使歷史性的老學校能客觀完整作可行性研究,以 決定要修復或更新。對臺灣而言,此一資訊之開發與建置,有助於百年老校之創 新與發展。 建國百年,臺灣的百年學校受到空前的重視。教育部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 年,展現我國百年教育發展歷程、教育進步成果及迎向國際教育競爭力,共同見 證百年教育之傳承,特辦理:(1)百年學校展:100 年 1 月 21 日至 2 月 10 日在全 臺灣北、中、南、東 4 區(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工 藝博物館、花蓮縣文化局園區)辦理,展出內容包括我國教育演進歷程、教科書 演進歷程及百年學校特殊珍貴文物,並從靜態文物的分享,到動態展演的參與, 讓大家一起回味教育百年來的篳路藍縷及動人記憶。(2)百年教育風華展:100 年 12 月假國立中正紀念堂辦理展覽活動,包括教育主題展、教育人物展、教育文.

(3) 物展,展出內容範圍為百年教育發展之制度、政策、校園、人物及教育活動等重 要文件史料、檔案、照片、文物及影音等資料,並以系統性方式呈現與展出(教 育部,2010;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11 年 1 月 19 日)。這些百年學校有建校跨越 三世紀的學校(臺北市市立教育大學,日據時期的牛津,是臺灣師範教育的發源 地),有橫貫兩岸的學校(清華大學、東吳大學及強恕中學),有曾是世界最大的小 學(老松國小,學生有一萬多人),有從私立變成公立學校的(成淵高中),有傑 出校友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學校(建國中學),有永續校園使之再現風華的學校(深坑 國小),有九二一地震新校園運動重建的學校(霧峰、社寮、集集國小),有百年老 數林立的學校(南大附小、樹林國小),有推展棒球運動出名的學校(太巴塱、朴子 國小),百年學校,百年樹人,教育百年大計,發展史蹟難以盡數,值得探究。 臺灣的百年學校跨越 19、20、21 世紀,近年來有許多百年學校在校園環境 營造上迭創佳績,獲得特色學校、InnoSchool 學校創新經營(校園美化)、臺北市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獎,或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獎,這些得獎百年學校的校園 新貌,也是學校教育永續經營的代表,深值探析與學習。今應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陳木金理事長之邀,以「跨世紀百年學校校園新貌」為題,撰述研究心得,以下 擬分百年學校概況分析、學校建築百年蛻變、百年學校校園新貌等三部分,分別 探討說明。提筆倉促,疏漏在所難免,敬請方家不吝賜教。 二、百年學校概況分析 臺灣在明鄭時期 1666 年興建全臺首學臺南孔子廟,清朝興建的書院 64 所, 現皆非學校。日據時代是臺灣近代學校制度成立和實施的起源,自 1895 年成立 「芝山巖學堂」(惠濟宮,現為第三級古蹟)──日據時代最初的教育機關,其 後分支並衍生設立許多各級學校(湯志民,2006a)。1850 年迄今,已有不少百 年學校蘊生,至 2011 年,計有百年學校 280 校。以下就分佈區域、設校時間、 學校規模,分別探究其概況。 (一)百年學校分佈區域分析 百年學校分佈區域,可以北部、中部、南部、東部、離島地區加以分析(教 育部,2010a、2010b、 2011a;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2011a、2011b、 2011c): 1.北部百年學校:有 83 校(大學 4 校、中學 7 校、小學 72 校),包括:(1)臺 北市:市立教育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吳大學,中山、成淵、建中、強恕、 北一女等中學,士林、大龍、老松、東門、太平、景美、松山、北投、社子、內 湖、木柵、臺北教育大學附小、南門、中正、蓬萊等小學。(2)新北市:徐匯、淡 江等中學,淡水、雙溪、安坑、汐止、金山、泰山、新店、新莊、樹林、蘆洲、 八里、大豐、板橋、深坑、三峽、二重、瑞芳、石碇、坪林、老梅、貢寮、乾華、 鶯歌、九份、三芝、瑞亭等小學。(3) 基隆市:仁愛、信義、暖暖、八斗等小學。 (4) 桃園縣:桃園、大溪、中壢、龍潭、八德、南崁、楊梅、內柵、大園、新屋、.

(4) 觀音、介壽、南勢等小學。(5) 新竹市:交通大學,東門、新竹、北門、香山等 小學。(6) 新竹縣:北埔、竹東、芎林、峨眉、新埔、關西、六家、湖口、五峰、 橫山等小學。 2.中部百年學校:有 76 校(大學 1 校、小學 75 校),包括:(1)苗栗縣:建功、 三灣、後龍、頭份、竹南、南庄、苑裡、銅鑼、興隆、公館、通霄、建中、卓蘭、 鶴岡、斗煥、東河等小學。(2) 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忠孝、南屯、大同、 西屯、松竹、北屯、潭子、大雅、梧棲、清水、新社、霧峰、大甲、石岡、東勢、 豐原、大肚、神岡、龍井、內埔、沙鹿、日南等小學。(3) 南投縣:埔里、竹山、 南投、草屯、集集、魚池、名崗、羅娜、社寮、名間、鹿谷等小學。(4)彰化縣: 中山、永靖、鹿港、北斗、秀水、員林、和美、社頭、馬興、二水、溪湖、好修、 芬園、二林、萬興、線西、大村等小學。(5)雲林縣:鎮西、南陽、土庫、斗南、 文昌、永光、饒平、崙背、臺西等小學。 3.南部百年學校:有 85 校(大學 1 校、中學 4 校、小學 80 校),包括:(1) 嘉 義市:崇文小學。(2) 嘉義縣:民雄、朴子、新港、太保、布袋、溪口、水上、 大林、梅山、鹿滿、達邦、鹿草、蒜頭等小學。(3)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長榮 高中、長榮女中、臺南啟聰等中學,公園、臺南大學附小、立人、石門、成功、 白河、麻豆、新化、鹽水、佳里、善化、關廟、北門、東山、柳營、六甲、安定、 玉井、學甲、山上、塭內、下營、菁寮、大內、後營等小學。(4)高雄市:明誠中 學,鼓山、旗津、鳳山、舊城、楠梓、成功、苓洲、小港、鳳山、旗山、岡山、 美濃、大社、大湖、林園、內門、茄萣、永芳、嘉興、六龜、桃源等小學。(5) 屏東縣:中正、內埔、東港、琉球、萬丹、萬巒、潮州、恆春、車城、里港、佳 冬、枋寮、力里、古華、佳佐、滿州、楓港、三地、社皮、光華等小學。 4.東部百年學校:皆為小學有 29 校,包括: (1)宜蘭縣:中山、頭城、羅東、 光復、利澤、蘇澳、武淵、礁溪、三星、員山等小學。(2) 花蓮縣:明禮、樂合、 太巴塱、富里、宜昌、瑞美、東里、豐濱等小學。(3)臺東縣:臺東大學附小、南 王、新生、知本、大王、大武、忠孝、三民、利嘉、關山、都蘭等小學。 5.離島地區百年學校:皆為小學有 29 校,包括: (1)澎湖縣:赤崁、馬公、 後寮、池東、湖西、隘門等小學。(2)金門縣:中正小學。 百年學校分佈區域一覽表,參見表 1。. 表 1:百年學校分佈區域一覽表 區域/縣市 大學. 中學. 小學. 合計. 北部. 7. 72. 83. 中山、成淵. 士林、大龍、老松、東門、太平、景美、松山、. 、國立臺北教育 建中、強恕. 北投、社子、內湖、木柵、臺北教育大學附小、. 大學、東吳大學 北一女. 南門、中正、蓬萊. 4. 臺北市 市立教育大學.

(5) 新北市. 徐匯、淡江. 淡水、雙溪、安坑、汐止、金山、泰山、新店、 新莊、樹林、蘆洲、八里、大豐、板橋、深坑、 三峽、二重、瑞芳、石碇、坪林、老梅、貢寮、 乾華、鶯歌、九份、三芝、瑞亭. 基隆市. 仁愛、信義、暖暖、八斗. 桃園縣. 桃園、大溪、中壢、龍潭、八德、南崁、楊梅、 內柵、大園、新屋、觀音、介壽、南勢. 新竹市 交通大學. 東門、新竹、北門、香山. 新竹縣. 北埔、竹東、芎林、峨眉、新埔、關西、六家、 湖口、五峰、橫山. 中部. 1. 75. 苗栗縣. 76. 建功、三灣、後龍、頭份、竹南、南庄、苑裡、 銅鑼、興隆、公館、通霄、建中、卓蘭、鶴岡、 斗煥、東河. 臺中市 國立臺中教育. 忠孝、南屯、大同、西屯、松竹、北屯、潭子. 大學. 大雅、梧棲、清水、新社、霧峰、大甲、石岡、 東勢、豐原、大肚、神岡、龍井、內埔、沙鹿、 日南. 南投縣. 埔里、竹山、南投、草屯、集集、魚池、名崗、 羅娜、社寮、名間、鹿谷. 彰化縣. 中山、永靖、鹿港、北斗、秀水、員林、和美、 社頭、馬興、二水、溪湖、好修、芬園、二林、 萬興、線西、大村. 雲林縣. 鎮西、南陽、土庫、斗南、文昌、永光、饒平、 崙背、臺西. 南部. 1. 4. 80. 嘉義市. 崇文. 嘉義縣. 民雄、朴子、新港、太保、布袋、溪口、水上、 大林、梅山、鹿滿、達邦、鹿草、蒜頭. 臺南市 國立臺南大學. 長榮高中、長榮 公園、臺南大學附小、立人、石門、成功、白 女中、臺南啟聰 河、麻豆、新化、鹽水、佳里、善化、關廟、 北門、東山、柳營、六甲、安定、玉井、學甲、 山上、塭內、下營、菁寮、大內、後營. 高雄市. 明誠. 鼓山、旗津、鳳山、舊城、楠梓、成功、苓洲、 小港、鳳山、旗山、岡山、美濃、大社、大湖、 林園、內門、茄萣、永芳、嘉興、六龜、桃源. 85.

(6) 屏東縣. 中正、內埔、東港、琉球、萬丹、萬巒、潮州、 恆春、車城、里港、佳冬、枋寮、力里、古華、 佳佐、滿州、楓港、三地、社皮、光華. 東部. 29. 宜蘭縣. 29. 中山、頭城、羅東、光復、利澤、蘇澳、武淵、 礁溪、三星、員山. 花蓮縣. 明禮、樂合、太巴塱、富里、宜昌、瑞美、東 里、豐濱. 臺東縣. 臺東大學附小、南王、新生、知本、大王、大 武、忠孝、三民、利嘉、關山、都蘭. 離島地區. 7. 澎湖縣. 赤崁、馬公、後寮、池東、湖西、隘門. 金門縣. 中正. 合計. 6. 11. 263. 7. 280. (二)百年學校設校時間分析 臺灣百年學校設校時間「中學」早於「大學和小學」 ,中學最早設立的是 1850 年皆為私立,百年學校大學和小學創始學校皆源自於芝山巖學堂,大學和小學最 早設立的都是 1895 年。以下就百年大學設校時間、百年中學設校時間、百年小 學設校時間,分別探究其概況(教育部,2010a、2010b、 2011a;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資源及出版中心,2011a、2011b、2011c): 1.百年大學設校時間分析:至 2011 年,臺灣的百年大學有 6 校,最早設立 的是臺北市立教育大學(1895 年)是臺灣第一所師範學校。臺灣的百年大學,就設 校時間而言,集中於 1895 年(1 校)、1896 年(2 校)、1899 年(2 校)、1900 年(1 校)這四年;就設校區域而言,北部最多有 4 校、中部 1 校,南部 1 校。 2.百年中學設校時間分析:至 2011 年,臺灣的百年中學有 11 校。日據時代 之前,最早設立的中學依序為新北市私立徐匯中學(1850 年創立)、新北市私立淡 江中學(1882 年創立)、臺南市私立長榮高中(1885 年創立)、臺南市私立長榮女中 (1888 年創立)、臺南市啟聰學校(1891 年創立,係由 Campbell 牧師創辦的臺灣第 一所盲人學校-訓瞽堂),前 4 校皆為私立學校,另一校為特殊學校。日據時代, 最早設立的中學為臺北市立中山女中(1897 年創立,臺灣第一所公立女子學校)、 成淵高中(1987 年創立,臺灣第一所夜間學校-研修會)、建國高中(1898 年創立, 臺灣第一所公立中學)。臺灣的百年中學,就設校時間而言,較為分散,最早在 1850 年,設立分佈時間 1850 年~1891 年各有 1 校、1897 年有 2 校,1898、1899 年各 1 校,1902、1903 各 1 校;就設校區域而言,北部最多有 7 校、南部 4 校。 3.百年小學設校時間分析:至 2011 年,臺灣的百年小學有 263 校,最早設.

(7) 立的是臺北市士林國小(1895 年創立,是臺灣的第一所國小)、國立臺東大學附設 實驗國民小學(1895 年創立),臺灣的第一所原住民學校是嘉義縣達邦國小(1908 年創立)。臺灣的百年小學,就設校時間而言,最早在 1895 年,分佈於 1895 年 ~1911 年之間,設立時間集中在 1897 年(30 所)、1898 年(55 校)、1899 年(23 校) 、1900 年(21 校)這四年,之後每年約設立 10 所新小學;就設校區域而言, 北部 72 校、中部有 75 校、南部 80 校、東部有 29 校、離島地區 7 校。 百年學校設校時間統計表,參見表 2。. 表 2:百年學校設校時間統計表 創校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離島地區 時間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學 學 學 學 學 學 學學 學 學 學 學 學 學 學. 合計. 總計. 大 中 小 學 學 學. 1850. 1. 1. 1. 1882. 1. 1. 1. 1885. 1. 1. 1. 1888. 1. 1. 1. 1891. 1. 1. 1. 1895 1. 1. 1896 2. 4. 3. 1. 1. 2. 3. 1. 2. 8. 10. 1897. 2 7. 13. 8. 2. 2 30 32. 1898. 1 18. 16. 18. 3. 1 55 56. 1899. 1 8 1. 7 1. 4. 2. 2. 2 1 23 26. 1. 1. 1900 1. 3. 3. 11. 3. 1901. 3. 4. 2. 3. 1902. 1. 1. 1 3. 1903. 1 1. 5. 1. 1904. 5. 3. 2. 4. 1905. 4. 2. 7. 2. 15 15. 1906. 6. 5. 4. 1. 16 16. 1907. 1. 3. 2. 1908. 2. 2. 4. 3. 11 11. 4. 4. 1. 9. 2. 6. 2. 15 15. 2. 4. 1. 1. 29. 7. 1909 1910. 5. 1911 3 合計 4 7 72 1. 75 1 4 80. 21 22 12 12. 2 1. 1 7. 8. 1 7. 8. 15 15. 6. 6 9. 11 11 6 11 263 280.

(8) (三)百年學校學校規模分析 學校規模通常以班級數或學生人數來界定,本文以學生人數來分析百年學校 學校規模。現有百年學校 280 校中,國小最多,計 263 校(占 94%),根據教育部 (2011a)對 247 所的國小百年老校之統計資料,3500~ 4000 人 1 校,3000~3500 人 1 校,2500~3000 人 4 校,2000~2500 人 9 校,1500~2000 人 29 校,1000 ~1500 人 43 校,500~1000 人 76 校,500 人以下 84 校(參見表 3)。 百年小學規模最大超過 3000 人以上者有 2 校,最大的是新北市中和國小學 生有 3,876 人,彰化縣員林國小學生有 3,106 人次之;2000 人以上之百年小學有 13 校,規模由大而小依序為:臺中市忠孝國小(2,657 人)、新北市安坑國小(2,633 人)、蘆洲國小(2,578 人)、三峽國小(2,520 人)、大豐國小(2,389 人)、桃園縣南崁 國小(2,379 人)、新北市新莊國小(2,351 人)、板橋國小(2,256 人)、桃園縣大園國 小(2,245 人)、高雄市林園國小(2,138 人)、臺北市東門國小(2,069 人)、南投縣埔 里國小(2,047 人)、新北市樹林國小(2,033 人)(參見表 4)。這些規模較大的百年小 學主要集中在北部,以新北市最多。 百年小學規模最小未達 100 人者有 18 校,規模由大而小依序為:花蓮縣瑞 美國小(96 人)、臺東縣南王國小(92 人)、高雄市桃源國小(91 人)、苗栗縣東河國 小(88 人)、新北市石碇國小(85 人)、嘉義縣達邦國小(81 人)、屏東縣古華國小(81 人)、新北市九份國小(73 人)、臺南市塭內國小(73 人)、臺東縣利嘉國小(65 人)、 桃園縣介壽國小(62 人)、花蓮縣東里國小(61 人)、花蓮縣樂合國小(59)、澎湖縣 池東國小(56 人)、澎湖縣後寮國小(49 人)、臺東縣忠孝國小(45 人)、新北市乾華 國小(44 人)、苗栗縣興隆國小(27 人) (參見表 5)。這些規模未達 100 人的百年小 學,主要集中在東部、偏鄉或離島地區。 須注意的是,受少子化、人口外移、分校獨立、老舊社區印象,或鄰近新校 成立之影響,有許多百年學校面臨學校規模(學生人數)萎縮的挑戰。例如,臺北 市老松國小 1966 年學校規模到達鼎盛,班級數 156 班,學生人數 11,110 人,而 今學生人數僅有 732 人;臺北市東門國小 1966 年最大規模曾有班級數 139 班, 學生人數 8931 人,今學生人數降至 2069 人;臺北市北投國小 2001 年曾有班級 數 88 班,學生人數 3200 多人,今學生人數降至 1906 人;臺北市中正國小 1968 年規模達高峰曾有班級數 88 班,學生人數 4594 人,今學生人數降為 963 人;臺 北市景美國小最大規模曾有班級數 70 多班,學生人數 3000 多人,今學生人數僅 有 717 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編著,2011;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2009)。桃園縣 桃園國小鼎盛時期有 60 多班,學生數達 3000 多人,現僅剩 42 班,學生 1200 多人(林和春等,2009);桃園縣大溪國小本校原為 80 班之大型學校,目前只剩 30 班(桃園縣大溪國小,2010)。 學校規模大量縮減,勢必有許多閒置空間出現,這些閒置空間再利用,或運 用老舊校舍拆除重新整體規劃新建校園建築,或透過優質化工程與校園營造,可 讓百年老校脫胎換骨再現新貌。.

(9) 表 3:百年小學學校規模(學生人數)分析表 學校規模(學生人數). 校數. 3500~ 4000 人. 1校. 3000~3500 人. 1校. 2500~3000 人. 4校. 2000~2500 人. 9校. 1500~2000 人. 29 校. 1000~1500 人. 43 校. 500~1000 人. 76 校. 500 人以下 400~500 人 300~400 人 200~300 人 100~200 人 100 人以下. 84 校 16 校 9校 20 校 21 校 18 校.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11)。國小百年老校名錄。取自 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102-6.xls. 表 4:國小百年學校學生人數超過 2000 人以上一覽表 縣市別. 學校名稱. 建校年份. 校齡. 學生數. 新北市. 市立中和國小. 1907. 104. 3,876. 彰化縣. 縣立員林國小. 1898. 113. 3,106. 臺中市. 市立忠孝國小. 1896. 115. 2,657. 新北市. 市立安坑國小. 1898. 113. 2,633. 新北市. 市立蘆洲國小. 1898. 113. 2,578. 新北市. 市立三峽國小. 1900. 111. 2,520. 新北市. 市立大豐國小. 1899. 112. 2,389. 桃園縣. 縣立南崁國小. 1899. 112. 2,379. 新北市. 市立新莊國小. 1898. 113. 2,351. 新北市. 市立板橋國小. 1899. 112. 2,256. 桃園縣. 縣立大園國小. 1904. 107. 2,245. 高雄市. 市立林園國小. 1900. 111. 2,138. 臺北市. 市立東門國小. 1896. 115. 2,069. 南投縣. 縣立埔里國小. 1897. 114. 2,047.

(10) 新北市. 市立樹林國小. 1898. 113. 2,033.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11)。國小百年老校名錄。取自 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102-6.xls. 表 5:國小百年學校學生人數未達 100 人一覽表 縣市別. 學校名稱. 建校年份. 校齡. 學生數. 花蓮縣. 縣立瑞美國小. 1904. 107. 96. 臺東縣. 縣立南王國小. 1898. 113. 92. 高雄市. 市立桃源國小. 1909. 102. 91. 苗栗縣. 縣立東河國小. 1909. 102. 88. 新北市. 市立石碇國小. 1904. 107. 85. 嘉義縣. 縣立達邦國小. 1909. 102. 81. 屏東縣. 縣立古華國小. 1905. 106. 81. 新北市. 市立九份國小. 1910. 101. 73. 臺南市. 市立塭內國小. 1910. 101. 73. 臺東縣. 縣立利嘉國小. 1905. 106. 65. 桃園縣. 縣立介壽國小. 1908. 103. 62. 花蓮縣. 縣立東里國小. 1908. 103. 61. 花蓮縣. 縣立樂合國小. 1900. 111. 59. 澎湖縣. 縣立池東國小. 1902. 109. 56. 澎湖縣. 縣立後寮國小. 1900. 111. 49. 臺東縣. 縣立忠孝國小. 1904. 107. 45. 新北市. 市立乾華國小. 1906. 105. 44. 苗栗縣. 縣立興隆國小. 1899. 112. 27.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11)。國小百年老校名錄。取自 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102-6.xls. 三、學校建築百年蛻變 學校建築(school buildings)是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活動場所,此 一教學活動場所包括校舍(buildings) 、校園(campuses)、運動場(play grounds) 及其附屬設施(facilities) 。學校建築規畫(the school building planning)係以教育 理念、學校環境和建築條件為基礎,以人、空間、時間和經費為基本向度,使校 地、校舍、校園、運動場與附屬設施的配置設計能整體連貫之歷程(湯志民,.

(11) 2006b) 。因此,學校建築隨著時空的轉變,因地域文化風格之互異,而各有不同 發展之際遇。就臺灣而言,百年來學校建築的發展與空間的蛻變,實值探究。 (一)學校建築的發展 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可以日據時代為分水嶺,要分為清前時期、日據時代 和光復以後等三大時期,期間學校的設立和學校建築的發展,各有其重點和特色。 1.清前時期(1895 年以前) 清前時期,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可分為荷西、明鄭和滿清時期等三個階段 (湯志民,2006a) : (1)荷西時期(1624 年~1661 年),以西班牙天主教神父 Esquivel 在雞籠 (現基隆)創辦「學林」 (1632 年)和荷蘭基督教牧師 Junius 在新港社開辦學校 (1636 年)著稱,中古時代歐洲教會即學堂,荷蘭人開辦的學校另有校舍和教 師宿舍。 (2)明鄭時期(1661~1683 年) ,主要設置人稱「全臺首學」的承天府(臺 南)孔廟(1666 年),學校建築為「學宮」形式,採「右廟左學」的規制發展, 左學包括明倫堂、大成坊、朱文公祠、文昌閣、文昌祠、土地祠、官廳、教授廨、 泮宮石坊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建築。 (3)滿清時期(1684~1895 年) ,臺灣的教育機構主要為儒學(13 所) 、書 院(64 所) 、書房、社學和義學,並以書院的設置最為重要,書院配置空間大體 分為精神、教學、居住、行政、藏書、服務和交通等空間。 2.日據時代(1895~1945 年) 日據時代,是臺灣近代學校教育制度成立和實施的起源,國民教育方面,依 照發展順序,可概括分為芝山巖學務部學堂(1895)、國語傳習所(17 所和 57 所分教場) 、公學校(1933 年有 769 校) 、小學校(1933 年有 135 校) 、國民學校 (1944 年有 1,099 校)、蕃人公學校(1921 年有 30 所)和蕃童教育所(1935 年 有 183 所) ;中等教育方面,中學校成長的速度遠低於國民學校,男子中學校(1944 年有 22 校)和高等女學校(1944 年有 22 校) 。師範教育,極為繁複,且常有更 迭,一般分為教員講習所(1896 年) 、國語學校師範部(1896 年)和師範學校(1899 年)等三階段;高等教育方面,主要有 5 所專門學校和 1 所大學。日據時代,日 式標準化學校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所興建之建築各有特色(湯志民,2006a) : (1)日式學校建築的特色 日據時代,對學校建築與設備有基本的原則說明或具體明確的規定,例如: 「臺灣公立中學校規則」(1915、1922 年)、「公學校設備規程」(1901 年)、「蕃 童教育費標準」(1908 年)、「臺灣公立幼稚園規則」(1921 年)等,對校地、校 舍、教室、校具設備、師生宿舍、體操場或實習場地和器具等,均有明確或原則 性的規範。日式學校建築特色:1)在建校程序上,皆經縝密規畫(籌備 3、4 年), 多數是先建教職員宿舍(包括單身與家庭宿舍),使教職員能夠安心地去做籌備 開學的工作;其次是建造辦公室、教室、禮堂、特別教室、游泳池等設備;最後.

(12) 是採購圖書儀器設備,建造學生宿舍、飯廳,等一切弄妥才正式開學。2)在校舍 配置上,受設備標準的影響,係標準化的學校建築,如規格化的教室設計(室內 9m × 7.5m,加單邊走廊 2.5m),黑瓦斜頂、木樑磚造、單面走廊、拱形廊窗、 單層挑高約 4m,教室廊側臺度底下有通氣孔,校舍形式沿圍牆設置由「一」字、 「ㄩ」字型而(或)「口」字型,中間一塊操場,學校建築以操場和司令臺為重 心,莊嚴肅穆,尊重紀律與命令。3)在建築式樣上,有一些教育設施採用中世紀 風格,是日式學校建築式樣的特色,如臺大文學院(1928)和圖書館舊館(1928) 、 臺南一中小禮堂(1931)是仿羅馬風格,臺灣師大行政大樓(1928)和禮堂(1928) 是簡化哥德風格,建中紅樓(1908)則為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英格蘭磚造建築。 (2)教會學校建築的特色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興建的學校建築,呈現明顯的本土化,與日式學校建築採 用中世紀風格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各異其趣。教會學校建築的特色:1)在建校 程序上,多數由神職人員自己設計,再鳩工興築,與日本人由官方興建,大異其 趣。2)在校舍配置上,成ㄇ字型的三合院型態,採用臺灣民居的合院式建築型態, 為教會學校建築本土化的特色之一。3)在建築式樣上,大多以臺灣傳統民宅為原 型,再於開口部及內裝修上反映西方宗教的特質,係為閩洋折衷或閩南裝飾風格。 3.光復以後(1945 年以後) 臺灣光復之後(1945 年以後),大學、中小學和幼稚園急速擴充,至 99 學 年度,計有幼稚園 3,283 校(公立 1,560 校,私立 1,723 校)、國小 2,661 校(公立 2,622 校,私立 39 校)、國中 740 校(公立 724 校,私立 16 校)、高中 335 校(公立 190 校,私立 145 校)、高職 156 校(公立 92 校,私立 64 校)、特教學校 24 校(公 立 23 校,私立 1 校)、大學校院 163 校(公立 54 校,私立 109 校) (教育部統計處, 2011)。 臺灣各級學校校舍或建築設備標準的研訂,仍然規範著臺灣學校建築的發 展,例如: 「幼稚園設備標準」 (1989 年) 、 「國民小學設備標準」 (1981 年) 、 「國 民中學設備標準」(1987 年)、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2002 年)、「高級中學設備 標準」 (1999 年) 、 「普通高級中學設備標準」 (2005、2009 年) 「大學及分部設立 標準」(1999 年)和「各級各類私立學校設立標準」(1999 年)等等,對校地選 擇、校地配置、校舍建築、普通教室、運動場地、學校庭園和附屬設施等之空間 和設備或校舍樓地板面積,皆有具體規定。1945 以後,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 從一九六○年代標準化校舍的興建,一九七○年代學校建築的更新,一九八○年 代新學校建築的萌芽,一九九○年代學校建築的轉型,二○○○年代優質新校園 的推展,從標準化校舍、無圍牆學校、無障礙環境、開放空間、班群教室、學科 教室、古蹟共構、文化情境、新校園運動、綠色學校、綠建築、永續校園、友善 校園、公共藝術、資訊科技、耐震設計、創意校園、性別空間、空間美學、校園 活化、優質化工程等,使臺灣的學校建築產生令人振奮的新風貌。.

(13) (二)學校空間的蛻變 臺灣學校學校建築的發展,受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究、學校空間新政策推展 之影響,而促動學校建築新空間的蛻變,茲分別論述之。 1.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究 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究是學校空間新政策推展的基礎,以及新空間蛻變的促 動因素。 臺灣學校建築的先驅政大教研所蔡保田博士,於 1968 年創立學校建築研究 社,1986 年成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觸動臺灣學校建築的研究與發展,迄今 25 年。學校建築研究也在教育、建築和環境相關系所共同努力下逐漸拓展,學校建 築博碩士論文也逐年誕生。學校建築研究學會每年定期召開學術研討會並出版年 刊、建築學報及其他建築與教育相關學報,均有不同面向及層次的研究論述發 表,加上學校建築專書的陸續出版,使學校建築研究在幼稚園、中小學、大學校 園建立許多系統理論研究與實務探索資料,也為學校建築挹注許多新觀念。 根據統計,「博碩士論文」與學校建築、校園規劃、校園空間、校園環境、 教育設施、教育空間、開放校園、班群教室、學科型教室、新校園運動、九二一 校園、永續校園、創意校園、友善校園、綠色學校等有關之碩博士論文,計有 257 篇,其中 11 篇博士論文,246 篇碩士論文;第一篇學校建築研究論文出現於 1969 年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至 1991 年博碩士論文有 13 篇,1992 年到 2001 年 博碩士論文有 58 篇,2002 年到 2007 年博碩士論文有 186 篇,顯示學校建築研究 成倍數增長。在研究單位上,主要為教育、建築和環境相關系所,教育相關系所 最早研究學校建築,論文數量甚多,占 32% (計 83 篇),其中教育與教育行政相 關研究所為最主要的研究單位,2002 年起,其他教育相關系所,如:工業教育、 幼兒教育、成人教育、美勞教育、藝術教育、課程與教學、特殊教育等研究所, 也紛紛投入到學校建築相關領域。建築相關系所從 1980 年開始進行學校建築相 關研究,與教育相關系所相比雖起步較晚,但論文數量卻占 55%(計 141 篇), 其中建築、土木、室內設計、建築與都市計畫、建築與城鄉等研究所為主要研究 單位,其他還有景觀、園藝、營建工程、水土保持、土地開發管理等系所。環境 相關系從 2001 年才開始學校建築相關研究,論文數占 8%(21 篇) ,主要研究單 位有環境教育、環境與藝術、生態與環境教育、環境政策、環境工程等研究所(湯 志民、何昕家、湯為國,2008)。 學校建築學會的「年刊論文」從 1986 年 2010 年每年發行一本年刊,從未間 斷。至 2007 年,計有 358 篇的論文研究,除 1992、1993、1994、1995 年評介臺 灣高中、高職、國中和國小的優良學校建築外,平均每年約 20 篇的論文數量, 持續帶動臺灣學校建築的研究風潮與新觀念,包括開放空間、空間革新、新校園 運動、性別空間、學科型教室、友善校園、無障礙校園、永續校園、創意校園、 優質校園、校園活化與與閒置空間再利用等革新議題,也引發學校建築的大變 革,開啟臺灣學校建築研究與發展的新視界。.

(14) 2.學校空間新政策的推展 學校空間新政策的推展受學校建築新觀念研究的影響,也是新空間蛻變落實 的要素。 教育部自 1970 年起,推展許多學校空間的新政策,如:訂定多期「發展與 改進國民教育計畫」,改善國中小的各項教學設施。1993 年起更大幅調整國民 教育經費的補助額度,至 2000 年每年投資臺幣 100〜200 多億元 (教育部, 2009a);1996 年起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 ,以改善文化不利地區教育條件;1998 年至 2007 年推動「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計畫」 ,補助地方政府降低班級 學生人數所需的硬體建築。 2006〜2008 年度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建計畫,總計投入 172 億元整建國 中小 356 校 7,615 間教室。2009〜2012 年度提報特別預算國中小增列拆除重建經 費臺幣 100 億元,期能加速臺灣 25 縣市老舊校舍,計 228 校 4576 間教室的重建 工作。同時針對 1999 年九二一地震以前興建之建物全面評估,預計投入國中小 之耐震評估與補強經費為 116 億元,並設置校舍耐震資訊網,截至 2008 年 8 月, 校舍資料庫已蒐集全國 3,733 所學校,16,491 棟校舍的簡易調查資料(內含國中小 12,313 棟校舍) (教育部,2009a)。 教育部「2006〜2008 年度國立高級中等學校老舊危險校舍整建計畫」 ,合計 約執行臺幣 66 億元,改建 53 校約 1,512 間教室。2009~2012 年度高級中等學校 老舊危險校舍整建計畫計 182 億元臺幣,其中拆除重建 11 校 275 間老舊校舍, 重建經費 115.35 億元(教育部,2009b;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10)。 教育部 2007〜2009 年為期 3 年推動活化空間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核定補助 323 個方案,每案給予臺幣 30〜80 萬之補助款,總補助金額臺幣 1 億 5 仟萬元 (教 育部國民教育司,2009 年 6 月 18 日)。2001 年提出「綠校園獎勵推廣與改造計 畫」,2002 年推展「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2002〜2009 年止,投入臺幣 8 億 156 萬 979 元的經費,補助超過 532 所由國中小一直延伸到大學的校園硬體工 程改造及軟體課程研發。 教育部(2009c)「加速推動國立大專校院營建工程方案」,2010 至 2013 年預 計將投入臺幣 340 億元。2006 年起推動「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 畫」 ,以 5 年 500 億臺幣投資發展著有成效。並於 2004 年訂頒「獎勵大學教學卓 越計畫」 ,2005 年度編列臺幣 10 億元,2006 年度將擴增為每年臺幣 50 億元,期 望提升整體之教學水準。2005〜2009 年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獎勵 132 校, 每校臺幣 980 萬元-1 億 3500 萬元(教育部,2009d)。 此外,臺北市推動優質化工程,2005~2010 年整體改善高中職和國中小學 69 校,計投資臺幣 30 億 6000 萬元(康宗虎,2009)。桃園縣,老舊學校更新中程 計畫,2001 年至今,已超過臺幣 20 億元。還有,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推展活化校 園、特色學校和卓越學校,宜蘭縣中小學轉型樹立臺灣的典範,南投縣和臺中縣 九二一地震校園重建推動新校園運動,高雄縣政府推展空間美學,基隆市政府教 育處推展創意空間和優質校園校園等等,使校園環境品質和教育效能大幅提升。.

(15) 上述教育部局處,所推展的校園環境政策,主要為老舊校舍整建、閒置空間 再利用、特色學校發展、充實教學基本設施、無障礙設施、性別平等空間、資訊 科技、永續校園和優質校園營造等,這些綠建築、永續、活化和再利用、安全、 健康、友善(性別平等、無障礙)、精緻、優質的學校建築新觀念,促使臺灣學校 建築與空間,朝向新世紀的優質校園代步邁進。 3.學校建築新空間的蛻變 學校建築新觀念的研究和新政策的推展,大力為臺灣的學校建築空間與規劃 注入新生命。1945 以後,臺灣學校建築的發展,以每十年做一分段重點說明: 1.一九六○年代標準化校舍的興建:六○年代,國中校舍是標準化設計的代 表,以 1968 年校舍「波浪式屋頂」和「標準圖」(10 種)為其特色,波浪式屋 頂象徵「倫理、民主與科學」 、 「九年國民教育」 、 「成為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 2.一九七○年代學校建築的更新:七○年代,「危險教室」係國民中小學學 校建築上的一個特殊問題,包括老舊校舍、老背少結構和海沙屋等,教育部在 1977~1981 年度五年內,計改建國民中小學危險教室 22,529.6 間。其次,學校 建築的進展,雖然校地在擴充中,校舍也積極的修、改或重建,但各項設施設備 的缺乏,卻顯而易見,尤其是體育設施,簡陋的風雨操場(通常為力霸輕鋼架結 構),數量極為有限的體育館和游泳池,都值得我們關切。另值得注意的是,有 些學校校舍應用了中國古典建築的元素及特徵,例如淡江大學是臺灣的第一個校 園實驗場(有歇山頂教室等),中國文化大學是臺灣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最密集 之大本營。 3.一九八○年代新學校建築的萌芽:八○年代,臺灣學校建築規畫,有較長 足的進步,不僅新興大學和中小學等各級學校發展迅速,宜蘭縣首創全縣中小學 校園更新,成為臺灣學校建築更新和發展的新典範,許多無圍牆的新學校,所塑 造出獨特風格的宜蘭經驗值得學習。 4.一九九○年代學校建築的轉型:九○年代,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等, 在學校建築的規畫和轉型中,推出無障礙環境、開放空間、班群教室、學科教室、 古蹟共構、文化情境等空間革新理念,大放異彩。 5.二○○○年代優質新校園的推展:二十一世紀伊始,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 校重建剖開序幕,教育部推展「新校園運動」,南投縣和臺中縣等震災重建學校 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於新世紀。隨之,學校建築學術研究和教育部及縣市教育局 處的相繼推展,綠色學校、綠建築、永續校園、友善校園、公共藝術、資訊科技、 耐震設計、創意校園、性別空間、空間美學、校園活化、閒置空間再利用、優質 化工程等,使臺灣的學校建築產生令人振奮的新風貌。尤其是,2005 年臺北市 系統性推展優質校園營造,2010 年臺北縣卓越學校環境營造,以安全校園、健 康校園、人文校園、藝術校園、自然校園、科技校園、學習校園和生活校園,為 臺灣建構二十一世紀的優質新校園。 臺灣學校建築與空間的演變,從個別興建到整體規劃,封閉到開放、有圍牆.

(16) 到無圍牆、單一功能到多用途、廠房校舍到創意空間、造型單調到寓富美感、危 險教室到安全耐震、粉筆板到 e 化教室、單一教室到班群教室和學科教室、老舊 校舍到古蹟共構、綠化美化到綠建築、動線不良到無障礙環境,更發展到性別平 等空間,有些立法強制(如綠建築、無障礙設施、公共藝術、耐震設計等),有些 依課程教學需求(如資訊科技、班群教室、學科教室、創意和性別空間等),有些 因應社區文化(如無圍牆、古蹟共構等),有些因應人口和經濟發展(如閒置空間再 利用、優質化工程等),符合整體化、教育化、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彈性 化、多樣化、現代化和社區化的世界各國優質校園的發展趨勢(湯志民,2006b), 此一兼具安全與健康、自然與科技、人文與藝術、學習與生活的優質校園新空間, 持續發展將使臺灣的學校建築,再邁向另一個新里程碑。 四、百年學校校園新貌 近年來,有許多百年學校在校園環境營造與創新經營上迭創佳績,獲得特色 學校(教育部,2011b)、InnoSchool 學校創新經營(校園美化)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2011)、臺北市優質學校校園營造獎,新北市卓越學校環境營造獎(參見表 6),這 些得獎的百年學校皆有其值得學習之處。因限於篇幅,特以筆者曾擔任評審、協 助規劃設計,或有代表性者,包括臺北市成淵高中、國北師附小,新北市新店國 小、樹林國小,桃園縣桃園國小、大溪國小,宜蘭縣中山國小、羅東國小,以及 花蓮縣太巴塱國小等 9 所高中或國小,作為案例,介紹其校園新風貌,以了解百 年學校創新校園之梗概。. 表 6:近年來百年學校獲得特色學校、InnoSchool、校園(環境)營造獎一覽表 校名. 特色學校. InnoSchool.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 學校創新營獎. 卓越學校環境營造. (校園美化)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08 2009 2010 臺北市國北師附小. 2009. 2010. ◎. 臺北市成淵高中. ◎. 新北市新店國小. ◎. 新北市樹林國小. ◎. 新北市乾華國小. ◎. ◎. 新北市九份國小. ◎. ◎. 新北市老梅國小. ◎. 新北市瑞芳國小. ◎. 新北市石碇國小. ◎. ◎. ◎.

(17) 新北市坪林國小. ◎. 基隆市八斗國小. ◎. 桃園縣桃園國小. ◎. 桃園縣大溪國小 苗栗縣南庄國小. ◎. ◎. ◎. ◎. ◎. 雲林縣崙背國小. ◎. 嘉義縣溪口國小. ◎. 臺南市學甲國小 臺南市菁寮國小. ◎. ◎. ◎. ◎. ◎. 屏東縣恆春國小 屏東縣三地國小 宜蘭縣中山國小. ◎. ◎ ◎ ◎. 宜蘭縣羅東國小 花蓮縣太巴塱國小. ◎. ◎ ◎. ◎. ◎. (一)臺北市立成淵高中校園新貌 臺北市立成淵高中創立於 1897 年,用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故地(今中山堂 址),是日據時代臺灣最早的夜間中學,1898 年於臺北市內南門街新築小規模之 校舍,1906 年合併「私立臺灣學習會」,命名「成淵學校」,1922 年 12 月立案 為「私立成淵學校」,1941 年 4 月 1 日,奉准改稱「私立成淵中學」,1946 年 共用福星校舍之故,命名「臺北市立福星初級中學」,1952 年市府於雙連現址 徵收校地,合併福星初中與大龍峒中級補習學校為「臺北市立初級中學」,1953 年新校舍 14 間落成遷入新址上課。1954 年奉准成立完全中學,校名為「臺北市 立中學」,1956 年 10 月准予更改校名為「臺北市立成淵中學」,1968 年實施九 年國教,易之「臺北市立成淵國民中學」,1996 年改制高級中學,試辦綜合高 中課程,校名易為「臺北市立成淵高級中學」,三度回復高中學制,歷經易名、 改制、合併、遷校之歷程,可謂建校不易,備嘗艱辛(李瑞明,2011;臺北市立 成淵高中,2011)。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荀子勸學>,百年學校成淵高中位於大同區,校 地面積 2.9 公頃,高中 36 班國中 30 班。筆者應陳世昌校長之邀,曾參與成淵新 校舍大樓的規劃設計與徵圖,對該校有一份特別的情感,2010 年 4 月 27 日,因 優質學校校園營造評審造訪成淵高中,一探校園跨越百年的新風貌。一所百年學 校,不見滄桑,卻見學校建築的新生命力逐一湧現。新建專科教室大樓,為校舍 全面更新完成最後一塊拼圖;明亮大方的簡報室,室內醒目的「成淵高中歡迎您」 燈板,吸引無數外賓照相留念,也是學校行銷的高明策略;設計新穎的校史館(如 圖 1-A),室外綿延百年的校史看板,室內旋轉展板、文史展品併簡報座位,成.

(18) 為一間最好的歷史教室;超大型圖書館和演藝聽、教師辦公室設置「浮流中心」 (如圖 1-B),優雅的英語情境教室(如圖 1-C),精美的交通安全資料室,充裕的電 腦教室和數位化語言教室,班班有電腦和單槍,空調電源裝設晶片讀卡機,為百 年學校創建不少新設施。還有許多創意設計,如川廊設置精巧的休憩空間(如圖 1-D),裝置二手電視,設計輕巧旅行書架(如圖 1-E),擺置自由取用二手書,隨 手可讀;學務處後走廊米老鼠班功課區,是高關懷學生完成每日課業之地,前走 廊開架式「愛心商店」(如圖 1-F),每月匯集萬元仁愛基金,是一個培養自律與 愛心的創意空間;運用校園畸零角落,規劃休憩庭園、設許願池、種果樹;合作 社有豐富的餐點和餐飲互動環境(如圖 1-G),圖書館前也設置貼心的餐飲區,讓 夜自習的學生可溫飽;尤其是,風格獨樹一幟,樣式新穎的現代化廁所,有籃球 風(如圖 1-H)、可樂風、自然風和人文風,讓如廁成為一種風趣,一種另類選擇, 創意十足。創新、活力、新建築,百年成淵新風貌,令人激賞。 圖 1:臺北市立成淵高中校園新貌. A.設計新穎的校史館,室內旋轉展板、 B.教師辦公室設置「浮流中心」 文史展品併簡報座位,是最好的歷史教 室. C.優雅的英語情境教室. D.川廊設置精巧的休憩空間,裝置二手 電視.

(19) E.設計輕巧旅行書架,擺置自由取用二 F.開架式「愛心商店」,每月匯集萬元 手書,隨手可讀 仁愛基金,是一個培養自律與愛心的創 意空間. G.合作社有豐富的餐點和餐飲互動環境 H. 風格獨樹一幟,樣式新穎的籃球風現 代化廁所,讓如廁成為一種風趣. (二)國立臺北教大附小校園新貌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2011)創立於 1905 年,時名大安公學 校,1927 年更名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1941 年改稱臺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 國民學校,1943 年改名臺北師範學校附屬第二國民學校,1945 年臺灣光復改稱 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附屬國民學校,1946 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附 屬小學,1964 年師範升格師專,改稱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小學,1968 年實施九年國教改稱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國民小學,1983 年依國民 教育法施行細則規定,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1987 年師專升格師院,改稱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1991 年 師院改隸教育部,改稱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2005 年師院改名 為教育大學,改稱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國北教大附小校地面積 2.3799 公頃,校舍總面積 11,631 平方公尺,班級數 44 班,學生總數約為 1300 人。筆者曾參與該校新校舍大樓的規劃設計,對該校.

(20) 有一份特別的認識,2009 年 4 月 28 日,因優質學校校園營造評審造訪國北教大 附小,一探跨越百年校園新貌。跨越三世紀的百年學校,不見滄桑,卻能看到學 校建築的生命力明顯湧現。一入校門,狹小的前庭規劃人車分道的動線,車輛由 西側門出入(如圖 2-A),正門讓學生昂首入校,單此現代化校園的停車規劃,巧 妙的出現在百年校園狹小空間之中,即令人驚豔。人文氣息濃烈的紅樓建築,與 歷史輝映,昂揚屹立於校門區,細數無盡英豪(如圖 2-B);精緻的校史館,系統 呈現歷史軌跡(如圖 2-C),百年樹人,作育英才,學校的豐功偉業,激起歷史傳 承的共鳴班班有電腦及單槍投影機,推動電子白板教學,提供無線網點和數位教 學環境。難能可貴的是,歷史不是陳舊,引進環保新觀念,建置和生態園區,校 舍和圖書館改採 T5 節能燈(如圖 2-D)、增闢透水性鋪面、擴增校園綠覆地、設計 雨水回收和雨撲滿(如圖 2-E);掀開才知道的巧妙植物標示解說牌,寬闊多樣安 全的運動、遊戲設施,結合草丘、休憩空間與座椅(如圖 2-F),讓小朋友的奔馳、 藏、遊、休憩有整體的環境支持,益增下課的休閒活動內涵。還有,地下室的學 生畢業藝術作品展(如圖 2-G)、藝廊、彩繪藝術牆面使籃球場更顯活力(如圖 2-H), 百年老校透過校園活化、科技化、藝術化,成為展現新生命力的優美校園。 圖 2:國立臺北教大附小校園新貌. A.狹小的前庭規劃人車分道的動線,車 B.人文氣息濃烈的紅樓建築,與歷史輝 輛由西側門出入,正門讓學生昂首入校 映,昂揚屹立於校門區,細數無盡英豪. C.精緻的校史館,系統呈現歷史軌跡, D. 圖書館改採 T5 節能燈提供良好的 百年樹人,作育英才,學校的豐功偉 閱讀環境 業,激起歷史傳承的共鳴.

(21) E.精緻的雨水回收管和雨撲滿. F.休憩空間與座椅,讓小朋友的藏、 遊、休憩有整體的環境支持. G.地下室的學生畢業藝術作品展. H. 彩繪藝術牆面使籃球場更顯活力. (三)新北市新店國小校園新貌 新北市新店國小創立於 1898 年,時名新店公學校,1945 年臺灣光復,定名 為臺北縣新店鎮新店國民學校;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更名臺北縣新店鎮 新店國民小學;1980 年新店市升格縣轄市,更名臺北縣新店市新店國民小學; 2010 年臺北縣升格直轄市,更為現名,安坑、屈尺、雙峰、青潭、直潭國小皆 為其分支學校(新北市新店區新店國民小學,2011)。 百年老校新店國小位處臺北盆地處南方邊緣,新店溪繚繞,三面環山,緊鄰 碧潭,校園內老樹眾多,庭園寬廣,生態豐富物種多樣,校地面積約 2 公頃,學 生數 934 人。2010 年 4 月 28 日,因卓越學校環境營造評審造訪新店國小,最令 人驚豔的是將閒置地下室整體改造為有如「誠品」造型之圖書館(圖 3-A),優雅 舒適的閱讀空間、小舞臺、巧妙的收納間,兼作雙層牆的隔間走道,連接雙併設 備精巧的資優資源教室(圖 3-B),浩瀚如海的知識庫與資優生連結,甚為巧妙。 蝴蝶園有 100 多種蝴蝶,2004 年水災崩塌的閒置角落順勢整建為厥園(圖 3-C), 潛藏危機的舊翠園,整治增建具碧潭吊橋意象的臺灣池,庭園中老樹林立,難得 一見的百年肖楠和麵包樹,矗立校園直入雲霄,考據動物圖鑑,彩繪栩栩如生的 動物石像,如斑馬經志工教師 20 小時一筆一筆彩繪,與長頸鹿等,增添庭園童 趣,更連繫著歷年學生的生活回憶;小提琴造型的教學生態池和具遊戲巧思的生.

(22) 態學習步道,益增庭園感性與知性;以校園生態動植物大圖輸出作為背景牆,點 活單調司令臺(圖 3-D)。班班有單槍、2 臺電腦(1 臺為二手電腦)和電視(圖 3-E), 全校無線上網環境,多媒體資源網站、教學檔案和合作學習平臺等,e 化校園環 境建置,甚具成效。簡易的游泳池首創委外經營(OT),開拓每年 500 萬元的經費 收入(圖 3-F),堪為環境營造典範。 圖 3:新北市新店國小校園新貌. A 將閒置地下室改造為有如「誠品」造型之圖書館. B 兼作雙層牆的隔間走道,連接雙併設備精巧的資優資源教室. C 水災崩塌的閒置角落順勢整建為 D 以校園生態動植物大圖輸出作為背 厥園 景牆,點活單調司令臺.

(23) E 班班有單槍、2 臺電腦(1 臺為二手 F 簡易的游泳池 OT,每年 500 萬元收 電腦)和電視 入. (四)新北市樹林國小校園新貌 新北市樹林國小創立於 1898 年,時名樹林公學校,校址為仰山齋書房,新 北市海山地區(中和、永和、板橋、土城、樹林、三峽、鶯歌)最早設校者,1913 年三月於現址增購校地 2780 坪興建校舍,1941 年改為樹林國民學校;1968 年實 施九年國民教育,更名臺北縣樹林鎮樹林國民小學;2010 年臺北縣升格直轄市, 更為現名,柑園、武林、大同、育林國小皆為其分支學校(樹林國小 110 週年校 慶籌備委員會,2008)。 百年老校樹林國小,校園老樹眾多,庭園寬闊,生態豐富,校地面積約 2.17 公頃,班級數 69 班,學生人數 2038 人。2010 年 5 月 18 日,因卓越學校環境營 造評審造訪樹林國小,首先印入眼簾的是蒼勁挺拔的百年老樹肖楠和樟樹(如圖 4-A),高壯俊挺的羅漢松,還有難得一見的百年木麻黃聳立於校舍之間,展現深 遠的歲月與智慧,也為「樹林」國小立下最佳註腳。國家第三級古蹟「石馬」立 於入校門區左側(如圖 4-B),為清咸豐三年(1853 年)的作品,頭高 4 尺 6 寸,形態 為中國系蒙古種,以全塊花崗石雕刻而成,原新竹巿望族林家所有,1914 年樹 小整建校園,師生入山間搜集樹木花材等,於溪底發現,並獲林家後裔捐贈,搬 移至校園。新建校舍福祿樓、慶福樓,公共藝術點綴牆面,益增校園景致美感, 前庭化糞池巧妙整建為咖啡景觀臺,增添百年學校門區趣味(如圖 4-C)。簡報之 處為新北市 9 所國際文教中心之一,建置豐碩的多元文化和新住民教育教材(如 圖 4-D),情境雅致。運用社會資源建置「趙清發紀念科學館」,內有豐富的蝴蝶 和昆蟲標本(如圖 4-E),「永傳校史紀念館」跨越百年的歷史資料井然有序,還 有有少見的「奉安庫」(如圖 4-F),是日據時代放置天皇教育敕語之處,教育敕 語是學校有重大儀式,如畢業典禮、新生入學典禮、紀元節(2 月 11 日,日本建.

(24) 國紀念日)、天長節(4 月 29 日,昭和天皇誕生日)等,校長必須朗讀,參加儀式的 師生、來賓立正低頭恭聽(湯志民,2006a;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編著,2011)。班 班有電腦、單槍、電話、電視,提供優良的 e 化教學環境,廊道置放開架式自由 取用的跳繩和呼拉圈、球場邊放籃球,校園內利用枯樹枝設計的昆蟲裝置藝術, 增添庭園童趣(如圖 4-G),以塑膠管包覆榕樹氣根使之順勢成長,2、3 年後變為 支柱根,成為最自然生態的老樹柺杖,讓老樹屹立不倒(如圖 4-H)。老樹、自然、 生態、文化、歷史交織,讓百年樹林綻放校園新貌,傲立於新北市,將昂首邁向 嶄新的百年。. 圖 4:新北市樹林國小校園新貌. A.蒼勁挺拔的百年老樹肖楠和樟樹,為「樹林」B.清咸豐三年(1853 年)的第三級古 國小立下最佳註腳 蹟「石馬」立於入校門區左側. C.前庭化糞池巧妙整建為咖啡景觀臺,增添百 D.國際文教中心之一,建置豐碩的 年學校門區趣味 多元文化和新住民教育教材.

(25) E.運用社會資源建置的趙清發紀念科學館,內 F.校史館內的「奉安庫」是日據時 有豐富的蝴蝶和昆蟲標本 代放置天皇教育敕語之處。. G..利用枯樹枝設計的昆蟲裝置藝術,增添庭 H.以塑膠管包覆榕樹氣根使之順 園童趣 勢成長為支柱根,成為最自然生態 的老樹柺杖,讓老樹屹立不倒. (五)桃園縣桃園國小校園新貌 桃園縣桃園國小(2011)1897 年創立,初名國語傳習所桃仔園分教場,社於文 昌廟內;1898 年由分教場獨立改稱桃仔園公學校,1916 年新建校舍完成遷於現 址,1939 年改稱武陵國民學校;1945 年臺灣光復,改稱新竹縣立桃園中心國民 學校,1948 年改稱桃園縣桃園鎮桃園國民學校;1968 年實施九年國教,改稱桃 園縣桃園市桃園國民小學,中山、建國、南門國小,皆為其分支學校(桃園縣桃 園國小,2011)。 桃園國小位於桃園市中心,交通便利,緊鄰火車站、文昌公園、景福宮及桃 園市立圖書館,交通便利,文風鼎盛。因國中小校長儲訓班和學分班課程,近幾 年來桃園國小十幾次,校園環境不斷蛻變,經常可見校園空間與設施改造的巧 思,令人敬佩,如入門對稱的藝文川廊,提高了老舊校舍的現代感(如圖 A),造.

(26) 型優雅的現代化鋼構展示架,呈現兒童舞蹈、兒童樂團、美術班、籃球隊等學校 百年來的重大貢獻與成效(如圖 B);維護良好具古典造型的中正堂,是學校最具 史蹟美感的建築(如圖 C),校園中庭清澈水池,錦鯉成群,怡然悠遊;配合 110 週年校慶設置開卷有益(孝經為文) (如圖 D)、羔羊跪乳、慈孝園(母鴨帶小鴨)等 藝術雕塑區,重視孝道,建置結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境教環境,搭配桃小咖 啡吧,甚富情趣;設置少見的植物診療所,以推動永續校園及診治校園植物(如 圖 E);新建的五星級廁所,明亮、舒適、具現代美感。桃小林和春校長和學校 團隊所秉持的理念為「學校環境」是教育改革中最大的「教具」,良好的教學環 境,可發揮境教的功能,完善的教學設施,可直接提升教學品質,並配合學校原 有之背景與發展特色,以營造適合兒童學習的人文校園、藝術校園、科技校園與 生態校園之全人教育樂園,讓全體學生能愉快的生活、有效的學習。近幾年,爭 取校內外資源,以有限經費,發揮環境設施改造的最大效益,讓學習無所不在, 主要的硬體設施規劃與改造(林和春等,2008、2009): 1.改造圖書館:索回被佔用十多年的校舍,有效利用空間,讓圖書館明亮、 寬敞、舒適、動線更佳,且具誠品品味(如圖 F),並搭配各項閱讀教育活動、畫 展、文物展、作品展和寒暑假作業展等,成為學校的文化重地。 2.改造美術館:運用創意美化外觀,使美術館與旁邊的科教、幼教大樓,更 具整體性(如圖 G),並整理內部,結合 E 化教學設備,讓其成為內外兼備的優質 美術館。 3.改造電腦教室:原本僅以塑膠拉門隔開的「連體嬰」教室,空間擁擠、上 課聲音互相干擾的窘況,經過創意搬遷改造與修繕,讓師生在符合人性化的教室 中上課,電腦課的教學效果更優。 4.新設榕園藝廊:兼具藝術展場與風雨走廊的藝廊(如圖 H),連繫部分無遮 雨走廊校舍,避免雨天師生在校園間奔跑,成為最富藝術人文氣息的校園美景。 5.設置「蝴蝶園」:配合自然與藝文課程,師生發揮巧思運用廢棄物,合力 化腐朽為神奇,將前門變電箱周邊的空地,透過蝴蝶幼蟲植草及成蟲蜜源植物的 栽植,吸引蝴蝶到訪,改造為蝴蝶的新天堂樂園。 6.彩繪校園女兒牆:以單調的女兒牆牆面為大型畫紙,供學生發揮創意進行 彩繪校園女兒牆,不但提高牆面防水功能,也為學生提供大型作品展場。 7.老舊宿舍拆除:積極爭取經費拆除學校旁邊的老舊宿舍,解決長年無人居 住,遊民入侵,髒亂不堪,甚至淪為吸毒場所影響治安之問題,並將此約六百坪 的空地,暫開闢為臨時停車場,兼家長接送區,以利教師停車與家長接送學生。. 圖:桃園縣桃園國小校園新貌.

(27) A.入門對稱的藝文川廊,提高了老舊 B.造型優雅的現代化鋼構展示架,呈現 校舍的現代感 兒童舞蹈、兒童樂團、美術班、籃球隊 等學校百年來的重大貢獻與成效. C.維護良好具古典造型的中正堂,是 D. 配合 110 週年校慶設置開卷有益< 學校最具史蹟美感的建築 以孝經為文. E.少見的植物診療所,以推動永續校 F.改造圖書館:索回被佔用十多年的校 園及診治校園植物 舍,有效利用空間,讓圖書館明亮、寬 敞、舒適、動線更佳,且具誠品品味.

(28) G.美術館的創意美化外觀,使之與科 H. 兼具藝術展場與風雨走廊的藝廊,成 教和幼教大樓,更具整體性 為最富藝術人文氣息的校園美景。. (六)桃園縣大溪國小校園新貌 桃園縣大溪國小創立於 1897 年,初名臺北國語傳習所大崁分教場,1898 年改稱大嵙崁公學校,1921 年更名大溪公學校,1941 年改名大溪宮前國民學 校,1945 年臺灣光復更名為大溪鎮大溪國民學校,1946 年改稱新竹縣立大溪鎮 中心國民學校,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桃園縣大溪鎮大溪國民小學, 內柵、永福為其分支學校桃園縣大溪國小(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編著,2011)。 大漢溪貫穿大溪全鎮,東南面緊依角板山系,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大溪當 時以「大嵙崁」之名,成為臺灣最內陸的河港,昔日盛景船舶雲集、商業繁華, 在淡水河運發展史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大溪老城區的發展,有歷史悠久著名的 巴洛克式建築街屋立面牌樓,以及饒富歷史風貌的石板古道、古井、小巷、歷史 建築,具體而微的刻劃著臺灣社會一百年來的發展歷程。大溪國小百年老校地處 鄉鎮中心,鄰近知名大溪老街觀光景點,因地利之便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古 蹟、自然生態美景及人文產業等豐厚資源(桃園縣大溪國小,2010)。大溪國小原 為 80 班之大型學校,因少子化及老舊社區的印象枷鎖,加以鄰近新學校的設立, 造成嚴重減班現象,現有班級數僅 30 班。筆者應同學陳正賢校長之邀,曾參與 大溪國小校舍與校園整體規劃設計、徵圖,對該校有一份濃郁之情感。2006 年 校舍更新竣工,2011 年 4 月 29 日特抽空至大溪國小一探校園新貌。大溪國小以 巴洛克花園教室活化了校園閒置空間(桃園縣大溪鎮大溪國小,2008),新校門區 「我們再創造歷史,我們也在保留回憶」紀念碑文引註校舍的新發展,成排參天 巨樹在時間洪流中見證此一空間蛻變的歷史意義。校園開放時間,進入了校園, 校門門房警衛和一位與女兒一起玩耍的老師,客氣的回答我的提問,同學們看到 我也會很有禮貌的問候客人好,百年老校的溫馨令人窩心。.

(29) 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以老街的巴洛克建築牌樓為門面的校舍造型,凸顯大溪國 小全體師生對大溪老城區和老街的情感,迴廊的老街柱式反覆一如歲月的流逝和 回憶的留存,新校舍大樓沿運動場區蜿蜒的聯絡走廊,聯繫著校舍與運動場,也 與運動場邊林立老樹提供一連串最舒適的休憩和觀賞空間,運動場中間的球場 區,有許多可愛的小朋友熟練而優雅的展現直排輪滑行技巧,現代化遊戲場與老 舊紀念圖書館相繫,舊有校舍與新整建後庭和校舍毗連,可以感受歲月滄桑與新 生之力,獨立的新建幼稚園有舒適的聯絡走廊通達校門區,方便家長接送,大溪 的人文、歷史、古蹟和步道濃縮匯集於新校舍建築之間的創意空間,使百年老校 活力在現。. 圖:桃園縣大溪國小校園新貌. 以老街的巴洛克建築牌樓為門面的校舍 迴廊的老街柱式蜿蜒反覆一如歲月的流 造型,凸顯大溪國小全體師生對大溪老 逝和回憶的留存 城區和老街的情感. 新校舍大樓沿運動場區蜿蜒的聯絡走 廊,聯繫著校舍與運動場. 運動場中間的球場區,有許多可愛的小 朋友熟練而優雅的展現直排輪滑行技 巧,.

(30) (七)宜蘭縣中山國小校園新貌 宜蘭縣中山國小為「蘭陽首學」,創立於 1896 年,初名為宜蘭國語傳習所, 校址位於宜蘭市東門街黃挺華先生家宅,1898 年獨立成為宜蘭公學校,1946 年 校名改稱臺北縣宜蘭市中山國民學校。1950 年新設宜蘭縣治,校名改稱宜蘭縣 宜蘭市中山國民學校。1964 年完成新建鋼筋水泥平頂禮堂(原四維堂,現址為 中山船大樓) ,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改稱宜蘭縣宜蘭市中山國民小學。 1993 年南棟教學大樓(現今旭辰樓)落成啟用,1996 年正棟行政教學大樓落成 啟用,1998 年設置校史室,拆除北棟教室,重建為日月星大樓,1999 年拆除東 南棟教室重建為中山船大樓,2001 年中山船大樓落成啟用。2003 年,後操場家 長接送迴車道完工啟用。羅東、礁溪、員山、四結、古亭、龍潭、壯圍、宜蘭、 力行國小,皆為其分支學(宜蘭縣中山國小,2011)。 宜蘭縣中山國小位居宜蘭市「蘭城新月廊帶」樞紐地位,「蘭城新月」以宜 蘭火車站為起點,沿著舊城東路、舊城南路,直抵宜蘭河畔,這塊狀似新月形區 域即為此美麗名字之由來。中山國小是日據時代縣內最早創立之學校,早期宜蘭 地區傑出人士都畢業於此,如藝術家楊英風、民主運動先軀蔣渭水等都是中山國 小校友。該校校園以世紀中山歷史學習,規畫校史步道、時光迴廊、老照片說故 事、傑出校友等系列教學佈置,串連成「歷史文化學習園區」,讓師生歷史課程 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閱讀每一幅影像彷彿進入時光隧道,故事場景重現校 園(宜蘭縣中山國小,2010)。2005 年 7 月 9 日,再次到中山國小參觀,讓人印象 最深刻的莫過於,中山船大樓以旗艦領航之英姿橫亙於校地軸心之地(如圖 A), 甲板式走廊、寬敞的川廊,連繫運動場和籃球場,日月星大樓鏤空日月造型窗與 日月星大溜滑梯相映成趣(如圖 B),超低矮的後門和無圍牆小草坡,與社區有最 親和的融合關係(如圖 C),後操場家長接送迴車道,結合停車場設計,提供導護 老師、家長和學生最舒適安全的接送環境(如圖 D)。. 圖:宜蘭縣中山國小校園新貌. A.中山船大樓以旗艦領航之英姿橫亙於 B.日月星大樓鏤空日月造型窗與日月星.

(31) 校地軸心之地. 大溜滑梯相映成趣. C.超低矮的後門和無圍牆小草坡,與社區有最親和的融合關係. D.後操場家長接送迴車道,結合停車場設計,提供導護老師、家長和學生最舒適 安全的接送環境. (八)宜蘭縣羅東國小校園新貌 宜蘭縣羅東國民小學創立於 1898 年,初名為宜蘭國語傳習所羅東分校,校 址設於羅東大眾廟(現今城隍廟),隨即正式改名羅東公學校。1907 由羅莊里仕紳 捐獻現址校地,正式展開學校新生命。1909 年 1921 年設立羅東女子公學校,1941 年改制更名為「明治國民學校」。1946 年改名為「羅東第一國民學校」,接著改 名為「臺北縣羅東區羅東國民學校」 。1950 宜蘭縣設治,改名為「宜蘭縣羅東鎮 羅東國民學校」 。1968 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更名為「宜蘭縣羅東鎮羅東國民小 學」 ,冬山、三星、五結、順安、武淵國小皆為其分支學校(宜蘭縣羅東國小,2011)。 宜蘭縣羅東國小,是一所跨越三個世紀,有著 113 年悠久歷史的學校,現有 42 班學生 1300 餘人。2005 年 6 月 29 日,再度造訪羅東國小,新穎現代化的校 門映入率先眼簾,跟隨施工中的校舍大樓,訴說百年老校即將有更大的破繭蛻變 (如圖 A),精巧的雙向司令臺,聯繫與新建運動跑道與遊戲場(如圖 B)。近年來, 校園整體規劃與營造以「校園就是一個大教具」的概念出發,結合豐沛的社會資 源,建構「博物館化」的校園環境,賦予「事事皆教材,物物為教具」活化學習.

(32) 的新定義,包括(宜蘭縣羅東國小,2010;簡信斌等,2010): 1.人文藝術園區:由文建會專案補助,設置兒童美術館、兒童圖書館、花舞 公共藝術、藝術光廊、彩繪歷史空間、船仔頭文化廣場等,除了辦理各項藝術教 育課程外,每年三~五月的「校慶藝文季」系列活動,成為學校與社區人文藝術 交流的共同平臺,已視為地方之一大盛事。 2.歷史文化園區:由羅東國小教育基金會提供資源協助發展,設置校友館、 校史室、懷舊廣場、歷史步道、歷史迴廊等規劃,整合室內及戶外景點,歷史不 再是陳舊的遺跡,透過活潑輕鬆的歷史課程介紹,為學子開啟了另一扇可貴的學 習櫥窗,引領孩子看見歷史的大未來。 3.自然科學園區:由尊親科學文教基金會提供資源協助發展,並獲農委會專 案補助設立森林故事館,校園還有科學教育中心、校園星象館、戶外科學教育廣 場、校園日晷教育觀察站、校園植物步道等,其中「尊親精神堡壘」是觀測日晷 實驗的基地(如圖 C),而百週年校慶建碑的「慈暉」雕塑,更成為觀察凹凸透鏡 的校園教材(如圖 D),校園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遊戲實驗樂園,提供學童無限創 思的空間與環境。 4.健康促進園區:由體委會專案補助全新運動場及 PP 跑道,結合運動場及 體育館、遊戲器材專區等,體育課、社團練習、校隊訓練及社區民眾運動均在此 進行,更是本校小朋友追趕跑跳的最佳場地,透過體適能多元的運動參與,促進 教職員生的身心健康,凝聚發自內心喜愛校園,進而積極爭取學校榮譽的向心力。 圖:宜蘭縣羅東國小校園新貌. A. 新穎現代化的校門訴說百年老校 B. 精巧的雙向司令臺,聯繫與新建運動跑 將有更大的破繭蛻變 道與遊戲場. C.「尊親精神堡壘」是觀測日晷實驗 D.百週年校慶建碑的「慈暉」雕塑,成為觀.

(33) 的基地. 察凹凸透鏡的校園教材. (九)花蓮縣太巴塱國小校園新貌 太巴塱國小,位於花蓮縣光復鄉,創立於 1901 年,原名「臺東國語傳習所 太巴塱分教場」,1906 年改為「太巴塱公學校」,1922 年更名「太巴塱番人公學 校」 ,1945 年臺灣光復更名為北富國民學校,1958 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改名為「北 富國民小學」,1994 年改為現名「太巴塱國民小學」。鄰近鄉鎮有許多學校原為 太巴塱國小分校或分班,後來獨立的學校,如豐濱、鳳林、光復、東富和西富等 國小(湯志民,2000)。 太巴塱(Tabalong)是阿美族發源地之一,大約 600 多年前,阿美族先民從 豐濱鄉大港口上岸,部分族人越過東部海岸山脈,到現在部落北方約 5 公里處的 「沙克沙該」(Saksakai)舊部落(今東富村 11 鄰附近)落腳,後來隨著人口的 增加,才向西,也就是現在的部落發展。早年太巴塱族人在聚落的大溪兩岸,發 現許多白色小螃蟹,好像漂動的小花,這種白色的小螃蟹稱為「Hapalon」 ,便將 該地取名為「哈巴龍」,久而久之,出現有「達巴龍」、「哈巴榮」等諧音,日本 人依音翻成「太巴塱」 ,日後逐漸發展,太巴塱成為花蓮縣境最大的阿美族部落, 人口約有 4,000 人(湯志民,2000)。 幾次經過太巴塱國小,很喜歡校園濃濃的阿美鄉土文化風,如校門有阿美族 雕飾的柱門,入口處地面以大理石鑲砌的白色螃蟹,讓人想起「太巴塱」校名的 由來(如圖 A) ,進入校園最吸引人目光的是阿美族祖先和小茅草住屋(如圖 B) , 轉進教室廊道,該校最有名的木雕隨處可見,教室名牌和課表也都以木雕為裝 飾,木雕記述著祖先的神話故事、對日月山川自然的崇敬和對偶像、美女、戀人 的表露,以及阿美族傳統生活內容(如打獵、補魚、農耕、家具、習俗、人物服 飾等)。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尊奉母親為太陽,父親為月亮,房柱上刻飾太陽和 月亮,表示時時記住父母恩和孝順父母之意。另一校門很早即出現英文拼音的校 名,實屬難能可貴(湯志民,2000)。 花蓮縣太巴塱國小(2008)活化空間成效包括:(1)自然探索空間:復育水生植 物、動物觀察生態池及闢建蝴蝶生態觀察園區,提供學生自然生態觀察體驗素 材,促進教學生動活潑,提升學生學習態度與成效。(2)特色展示空間:開闢原住 民阿美族木雕、陶藝學生作品展示空間,兼教學活動教室,課程列入藝術與人文 領域既定課程實施。(3)裝置藝術空間:將木雕學生作品裝置成木雕圍牆、壁牆, 陶藝學生作品裝置成校門裝飾藝術、原民圖騰藝術牆、班級牌、學校導覽圖等等 美化校園及學校特色景觀。(4)演藝功能空間:將學生活動中心裝飾成具原住民藝 術特色之活動場所,人文與藝術的融合,展現原住民前能與優質文化。 圖:太巴塱國小校園新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每年撥款約9億元,向 公營學校及直資學校 發放恆常的全方位學 習津貼,以支援學校 在現有基礎上更大力

辦學團體校董 受學校章程所規定, 辦學 團體校董最高人數為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