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之研究(1895-1945)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之研究(1895-1945)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博士論文. 指導教授:戴寶村教授. 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之研究(1895-1945). 研 究 生:游智勝 2015 年 7 月.

(2) 1- Qt~~ if IM-~~~-~ -'Jf-1t (1895-1945). ~l·f{i~~~~~#~b~Jl}J o~~~ji:.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摘要. 本論文將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分為制度面與執行面為兩個主軸,並 將制度面分為港灣及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行政組織機構之沿革(包括築港、港 灣管理、以及海事管理等部門,但不包含海軍)兩章,執行面分為築港事業、以 及航線規劃兩章。如此劃分的理由在於:法規制定與行政組織規劃,乃是總督府 對於海運事務最基本的管理手段,而港灣建設及航線規劃,則是與海運最密切相 關,應能反映出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海運政策規劃的基本態度為何。並據此究明 臺灣總督府在日治 50 年當中,對於海運政策規劃、執行、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 除了探究背景因素及檢討實施成果以外,同時探討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近代化成. 政 治 大. 果如何,並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當中地位的轉變,析論臺灣在日本帝國海上 經略的位置及其意義。. 立. ‧ 國. 學. 臺灣總督府在日治 50 年期間,不論在制度面(行政組織與法規)或者執行 面(港灣修築與航線規劃)上,均相當程度的引入了日本在海運近代化發展的既. ‧. 有經驗,因此在法規上以近代法的觀念建立海事相關法規,並據此進行管理;在 行政組織上則是建立海事專門管理機關(包括海事、港灣、稅關等),並引入專. Nat. sit. y. 業人員執行相關業務;在港灣修築上,至今仍是臺灣重要商、漁港的基隆、高雄、. er. io. 花蓮、及蘇澳等港,其基礎即是在日治時期所規劃建設的;在航線規劃上,除了. al. v i n Ch 東南亞,甚至歐美、澳洲等地連接並建立經貿關係。凡此種種都是有別於清帝國 engchi U 的前近代統治,由經歷近代化洗禮的新興殖民帝國日本帶給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化 n. 使用較高速度與載運量的鋼製汽船以外,更使得臺灣得以藉由航線的規劃與華南、. 成果。 然而,就本論文的研究可知,臺灣總督府海事政策規劃在制度面所產生的包 括體制僵化、法令體系紊亂、組織龐雜、專業度低、效率不彰等問題基本上對於 整體海運制度來說都是相當根本的問題,然而總督府所採取的態度則是持續擱置, 直到戰爭時期方才有相對應的改革。執行面上則經常受到中央政府以及國內外政 經情勢的限制,而有港灣工程遠落後實際需求以及航線營運狀況不如預期的問題。 港灣建設除了漁港及避難港的建設無法回應實際需求以外,商港部分也有高雄港 相關設備不足的問題。因此,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的規劃與執行,相較前近代管 理式的清帝國,不論在制度還是執行面上都有相當的「進步」與「發展」,但如 i.

(5) 檢視其推展過程與方式,可以發現重點是在於連結臺灣與殖民母國與其他殖民地, 以及提供殖民母國必須的物資與市場兩個部分。就殖民帝國對於殖民地的雙重性 格,也就是一方面為近代化的建設者,一方面則為被殖民地物資的掠奪者來看, 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發展,毋寧是被殖民者犧牲以及被掠奪的比例遠多過於從中 獲得近代化利益。 再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上的角色來看,以 1930 年代為界,在此之前可 謂主動執行的角色,之後則逐漸轉變為協助的角色。特別是 1937 年中日戰爭爆 發之後,日本中央基於戰爭需求將臺灣納入海運統制的範圍,此時臺灣總督府執 行南進政策的「權力」,也不被中央相關單位所承認,僅被賦予協助的角色,提 供相關行政、技術等經驗、人員、資材等支援。從南進政策的推展可以看出,日. 政 治 大 施以直接統制的態度,除了部分反映臺灣殖民地的位階以外,也可說臺灣海運對 立. 本中央對於臺灣海運採取長期放任、因陋就簡的經營模式,直到有戰爭需求時再. ‧ 國. 學. 於日本的海上經略而言,實處於邊緣的地位。. io. sit. y. Nat. n. al. er. 南進政策. ‧. 關鍵字:臺灣總督府、法規制定、行政組織、港灣修築、航線規劃、戰時體制、. Ch. engchi. ii. i n U. 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19. 第一節. 港灣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19. 第二節. 1896-1938 年間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 28. 第三節. 戰時體制下的臺灣海事法規.............................................................. 46. 第四節. 港灣與海事管理相關法規之分析...................................................... 63. 小結...................................................................................................................... 68 第三章. 海事行政組織之沿革.................................................................................. 69. 第一節. 築港事務部門...................................................................................... 69. 第二節. 港灣管理部門...................................................................................... 75. 第三節. 海事管理部門...................................................................................... 94. 第四節. 行政組織與人事之分析...................................................................... 99.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小結.................................................................................................................... 114 築港事業之推展........................................................................................ 117. ‧. 第四章. 基隆高雄築港期(1895-1920) ...................................................... 118. 第二節. 地方港築港期(1921-1939) .......................................................... 129. 第三節. 戰時工業港築港期(1936-1945) .................................................. 151.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al. v i n Ch 小結.................................................................................................................... 161 engchi U. 第五章. 築港事業之分析................................................................................ 155. n. 第四節. 「臺灣命令航線」之規劃........................................................................ 165. 第一節. 統治初期(1895-1914) .................................................................. 166. 第二節. 南進時期(1914-1920) .................................................................. 176. 第三節. 不景氣至經濟大恐慌時期(1920-1937) ...................................... 181. 第四節. 戰爭時期(1937-1945) .................................................................. 198. 第五節. 「臺灣命令航線」之分析................................................................ 207. 小結.................................................................................................................... 213 第六章. 結論............................................................................................................ 215. 附錄一:〈實施海事諸法帶給臺灣之利益〉中實施 9 項海事法令之利益整理表 .................................................................................................................................... 221 iii.

(7) 附錄二:總督府於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施行之日實施之的法令整理表............ 226 附錄三:稅關執掌事務變遷一覽表........................................................................ 233 附錄四:稅關出張所及支署名稱與管轄區域變遷一覽表.................................... 236 附錄五:稅關監視署名稱與所在位置變遷一覽表................................................ 241 附錄六:歷年築港技師學經歷一覽表.................................................................... 247 附錄七:歷年海事官或海事技師學經歷一覽表.................................................... 256 徵引書目.................................................................................................................... 26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8) 表目錄 表 2- 1:1911 年〈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新增、修改之條文一覽表……………………錯 誤! 尚未定義書籤。 表 3- 1:總督府部或局下設工程部門與築港出張所(支部)築港事務規定比 較表 ....................................................................................................................... 72 表 3- 2:1904 年〈臺灣總督府稅關分課規程〉規定分課及其執掌事務 ....... 78 表 3- 3:1904 年〈淡水稅關事務分掌規程〉規定 1 部 3 課以下單位及其執掌 事務 ....................................................................................................................... 78 表 3- 4:1904 年〈安平稅關分課規程〉規定 1 部 3 課以下單位及其執掌事務 ..................79 表 3- 5:1943 年 12 月 1 日發佈之府令第 259~261 號內容整理. 政 治 大. ............................................................................................................................... 91. 立. 表 3- 6:港務局營運部分課與業務表 ................................................................ 93. ‧ 國. 學. 表 3- 7:港務局稅關部分課與業務表 ................................................................ 93 表 3- 8:1901 年 12 月 21 日〈民政部通信局事務分掌規程〉中隸屬海事課之. ‧. 船舶、航線標示、氣象 3 掛之業務執掌一覽表 ............................................... 95. y. Nat. 表 3- 9:1935 年以前海事行政管轄單位及其業務一覽表 ............................. 100. sit. 表 4- 1:建築費用與補助金或借貸金一覽表 .................................................. 148. n. al. er. io. 表 4- 2:日治時期除基隆、高雄兩港以外進行築港工程之港口一覽表 ...... 150. i n U. v. 表 5- 1:1895 年陸軍御用船航海航線表 ......................................................... 167. Ch. engchi. 表 5- 2:1896 年總督府指定日臺指定航線與臺灣沿岸郵便航線表 ............. 167 表 5- 3:1897 年臺灣命令航線表 ..................................................................... 169 表 5- 4:1899-1902 年間華南命令航線表 ....................................................... 172 表 5- 5:南洋航線與南洋甲、乙線航線表 ...................................................... 177 表 5- 6:1915 年起華南與華北航線一覽表 ..................................................... 179 表 5- 7:「臨時產業調查會」對於臺灣命令航線改善意見一覽表 ................ 188 表 5- 8:「熱帶產業調查會」對於臺灣命令航線改善意見一覽表 ................ 190 表 5- 9:高千穗丸、富士丸與高砂丸基本資料表 .......................................... 191 表 5- 10:1936 年陸軍義務航線與高雄東京線一覽表 ................................... 192 表 5- 11:1934-1935 年間開設臺灣與華北、滿洲間命令航線一覽表 ......... 194 v.

(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11) 第一章 緒論. 1895 年,日本開始殖民統治臺灣,當時日本已經過明治維新的現代化過程, 在殖民統治臺灣的 50 年期間,自然順勢導入日本本國近代化的經驗,使得當時 成為殖民地的臺灣,也多少分享到近代化所帶來的「進步」與「發展」,也使得 「近代化」成為日治時期臺灣史研究當中的一個主要課題。在研究或討論日治時 期臺灣的現代化過程時,基礎建設必然列位其中,而新式交通的引進與發展,更 是基礎建設當中的重點項目,被視為臺灣近代化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就海運而言,臺灣總督府透過「航海命令書」建構的「臺灣命令航線」,不. 政 治 大 區連接,使得臺灣得以透過這些航線與世界接軌,並以此發展海運產業及貿易。 立 但連接臺灣沿岸、日本本土,亦與中國華南、東北亞、東南亞、歐洲、美洲等地. 除航線規劃以外,日治 50 年所進行的港灣近代化建設(特別是基隆與高雄兩港) ,. ‧ 國. 學. 也發揮了帶動臺灣海運相關產業發展的作用。雖然上述所作的建設與規劃最終目 的是以殖民母國的利益為優先,卻也奠下日後臺灣發展海運相關產業的基礎。此. ‧. 外,當時海運業已脫離國際貿易業成為一單獨產業,且負擔有以下 8 項任務:1.. sit. y. Nat. 貿易補助機關、2.交通機關、3.通信機關、4.生產機關、5.軍事機關、6.造船及各. io. er. 種工業助長機關、7.海上移民、8.海員實地練習等,其所牽涉的層面不僅在吾人 所熟知的國際貿易與交通而已,更擔負有郵政電信、賺取外匯、戰時後勤補給、. n. al. Ch. i n U. v. 運送海上移民等功能;且海運業的發達也能帶動相關工業的發展,因此海運業在. engchi. 當時可說是牽涉到國民經濟乃至於國力的消長, 1其重要性實不亞於陸運。 另外,回顧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海上策略可知,當時日本面對當時的國際情 勢以及內政外交的危機,改採積極的對外擴張政策,特別是針對韓國與臺灣。當 時日本之所以從明治維新以前就企圖領有臺灣,甚至於 1874 年發動 「征臺之役」 , 其理由包括政治、軍事與經濟及商業價值。在軍事方面,領有臺灣可以使得日本 藉由這個「南門鎖鑰」 、 「南進跳板」向華南及東南亞擴張其政治與商業勢力,不 但可以控制東亞海權,更可做為日本海軍的戰略基地。至於商業經濟的價值,則 是著眼在臺灣富饒的天然物產及農產,以及拓展商業的市場。 2如此可見臺灣對 1. 參照畝川鎮夫,《海運興國史》 (大阪:海事彙報社,1927) ,頁 3、8-15;岡崎幸壽, 《海運》 (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41) ,頁 75-78。 2 參照梁華璜, 〈日本併吞臺灣的醞釀及其動機〉,收錄於氏作,《臺灣總督府的「對岸」政策研 1.

(12) 於日本的海上經略來說,實具有其重要的意義。. 一. 研究目的 回顧臺灣海洋史相關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是被劃分在經濟領域的貿易、產業、. 或交通部份,少部份是在社會文化領域的宗教信仰部份,至於政策或制度相關研 究部份目前研究成果並不多,以致於無法被歸類於政治領域的政策、制度或經濟 政策之下,成為一個獨立的分類。至於貿易、產業、交通等分類下的海洋史相關 研究課題目前則以清領時期的港口研究的成果最為豐碩,其餘如交通、產業、貿 易等領域的相關研究等則成果有限;日治時期海洋史研究則集中於交通產業,戰 後海洋史研究則集中於漁業等產業。 3. 政 治 大 特色為何。選擇這個時期的理由有四:一、日治時期為臺灣近代化的開端,總督 立 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即在探討日治 50 年來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之演變及其. ‧ 國. 學. 府因近代化管理之故,保存不少文書檔案及統計資料,再輔以相關的日文或中文 研究,應足以探討整個日治時期總督府的海事政策;二、目前就臺灣日治時期海. ‧. 洋史研究觀之,統整性與貫時性的研究不多,特別在政策部份鮮少有完整的探討; 三、從近代化發展的角度析論並評價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執行之成效。. Nat. sit. y. 本文另參考目前國內相關研究成果與相關史料,從中整理出本論文的問題意. al. er. io. 識,即是將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分為制度面與執行面為兩個主軸,並將. v i n Ch 管理、以及海事管理等部門,但不包含海軍)兩章,執行面分為築港事業、以及 engchi U 航線規劃兩章。如此劃分的理由在於:法規制定與行政組織規劃,乃是總督府對 n. 制度面分為港灣及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行政組織機構之沿革(包括築港、港灣. 於海運事務最基本的管理手段,而港灣建設及航線規劃,則是與海運最密切相關, 應能反映出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海運政策規劃的基本態度為何。並據此究明臺灣 總督府在日治 50 年當中,對於海運政策規劃、執行、以及其所產生的影響,除 了探究背景因素及檢討實施成果以外,同時探討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近代化成果 如何,並從臺灣總督府在南進政策當中地位的轉變,析論臺灣在日本帝國海上經 略的位置及其意義。. 3. 究》 (板橋:稻鄉,2001) ,頁 1-36。 參照林玉茹、李毓中編著, 《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 1945-2000》第七冊《臺灣史》 (臺北: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 ,頁 122-139、254-257、322-323。 2.

(13) 二. 研究回顧 如上所述,本研究的範圍包括港灣及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行政組織機構之. 沿革、築港事業、以及航線規劃等 4 個部分。在研究回顧的部分,首先回顧總體 及貫時性的研究,再按照上述 4 個研究範圍分別回顧其他的前人研究。. (一)總體及貫時性相關研究回顧 在總體及貫時性研究部分,國內以日治時期「海運」 、 「海事」或相關主題為 研究對象的專書應首推戴寶村《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4一書, 該書的研究重點為清領時期到戰後的臺灣海運發展的歷史過程,主題包括航運、 船舶管理、航運經營等多項議題,是目前國內臺灣海運史領域當中,少見的統整. 政 治 大 者對於臺灣海運的歷史脈絡有初步的理解與認識以外,也可從該書所整理從清末 立. 性、貫時性的學術研究專書。且該書探討各時期的臺灣海運的發展,除了能使讀. ‧ 國. 學. 開港經過日治時期到戰後長榮海運的一系列發展,瞭解臺灣海運與經濟發展與國 際貿易是密不可分的。. ‧. 曾汪洋的《臺灣交通史》5一書內容雖為清領與日治兩個時期的臺灣交通史, 其中重點為詳述日治時期航運、鐵路、公路、航空、郵政、電信等方面的發展,. Nat. io. 敘述,較缺乏解釋。. al. er. sit. y. 關於航運部份的篇幅佔最多。然而該文偏向整體日治時期臺灣命令航線現象面的.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 6一書,其研究重點放在. n. v i n Ch 臺灣與中國以及臺灣與日本之間的航運。該書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探討日治 engchi U 時期的兩岸航運、貿易以及海上治安;第二部份前兩章探討英商道格拉斯汽船的 臺灣與兩岸航線,第三章則探討日臺航線。該書大量使用國內少見的第一手檔案 史料與報紙新聞,例如《大阪昭日新聞》以及《大阪商船五十年史》等,雖然未 參酌《總督府公文類纂》等存放於臺灣的史料,但對於臺灣的海運史研究而言, 應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與補充作用。 在期刊與學位論文部分,劉素芬〈日治初期臺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 (1895-1914)〉 7一文的研究重點有三:臺灣總督府的海運政策與命令航路對於 4 5 6 7. 戴寶村,《近代臺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 (臺北:玉山社,2000) 。 曾汪洋,《臺灣交通史》 (臺北:臺灣銀行,1955) 。 松浦章著、卞鳳奎譯,《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發展史》 (蘆洲:博揚文化,2004) 。 劉素芬,〈日治初期台灣的海運政策與對外貿易(1895-1914) 〉 ,收錄於湯熙勇主編, 《中國海 3.

(14) 海運的影響,各港輪船航運勢力的變遷與貿易之間的關係以及檢討輪船對於中式 帆船貿易興衰的影響。得到的結論亦有三:1.臺灣總督府裡用航運補助政策,配 合港灣鐵道的修築,發展以基隆為中心的對日貿易,取代清季淡水對外貿易的地 位。2.臺灣總督府補助下的命令航路,引進日本輪船航運,除了決定對日貿易發 展外,也決定了日治時期臺灣港口的興衰。3.傳統中式帆船與輪船的航運競爭, 在各港發展不同,近代臺灣並無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並存的雙元經濟現象,即使 有亦極為短暫。原與中國進行帆船貿易的特別港,或告衰落,或轉以輪船進行對 日貿易,特別港仍保有國內貿易和沿岸航運特性,但進行方式與貿易對象清季完 全不同。該文除此三點結論外,更突出的是利用《英國領事報告》與日文資料如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或《調查經濟資料報告》等來互相驗證,亦因此得出相當. 政 治 大 的整體航運政策,並未探討到至日治中後期的臺灣海運發展政策等問題。 立. 豐碩的成果。然而其論文探討重點僅至 1914 年為止,且其研究對象為日治初期. ‧ 國. 學. 蔡采秀〈日本的海上經略與臺灣的對外貿易〉 8一文,則先從日本在明治維. 新以後的海上經略策略的角度出發,釐清日本領有臺灣的動機;之後再從日本的. ‧. 幾次對外戰爭以及海上的擴張行動當中,發現日本對外擴張因為經費不足,因此 必須與財團掛勾,使得財團取得優厚的補助與保護,同時壟斷海運;最後則分析. Nat. al. er. io. 易,仍建立了近代資本主義的雛形。. sit. y. 日本海上經略對於臺灣對外貿易的幫助與限制,並指出臺灣在這段時期的對外貿. 蕭明禮〈戰爭與海運-戰時南進政策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 9雖. n. v i n Ch 然是將已有相當研究成果的「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做為其研究主題,然而該論文 engchi U 的研究時段「戰爭時期」及其主題「海運事業」,卻是前人研究中較少關注的一 個議題。該文詳細探討了臺灣拓殖株式會社配合日本南進政策下投資臺灣海運事 業的情形。其中第四、五章詳細討論臺拓投資的三大海運公司的理由及其營運, 可謂將太平洋戰爭時期的臺灣海運的發展概況做一基礎的研究。 王俊昌的博士論文〈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10討論範圍包括漁業環境、 水產行政機關、水產業發展及其關連效果、水產運銷與貿易、以及漁民的生計等 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9) ,頁 637-694。 蔡采秀,〈日本的海上經略與臺灣的對外貿易〉,收錄於黃富三、翁佳音主編, 《臺灣商 業傳統論文集》 (臺北:中央疑就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 ,頁 187-232。 9 蕭明禮, 〈戰爭與海運-戰時南進政策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海運事業〉 (南投:國立暨南國際 大學歷史學研究所,2004) 。 10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民雄: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4 8.

(15) 層面。整體而言,該論文相當完整的呈現了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發展所應探討的 諸多層面,也提供本論文在相關議題上許多的參考與啟發,然而其所的議題較多 為按照年代順序的敘述,而較少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另外在法令制訂的部份亦較 少著墨。 在日文研究方面,專書部分如小風秀雅《帝国主義下の日本海運-国際競争 と対外自立》11一書以海運業來究明幕末開港以後在帝國主義世界體制下的日本 的國際自立過程。本書認為日本的海運業的自立過程是與帝國主義轉化過程同時 並行的,在當時的日本海運當中,明顯的擁有帝國主義列強化以及對亞洲帝國主 義膨脹的正式化兩種性格。片山邦雄《近代海運とアジア》12一書詳細探討日本 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東亞航運政策與所謂「國策會社」在其所承包的航路上之活. 政 治 大. 動,並從中整理日本對外各個航線(包括臺灣總督府命令航線)的構想、市場狀. 立. 況、以及特色。. ‧ 國. 學. 論文部分,三和良一〈戦前期日本海運政策史の一考察〉13一文是研究從 1867 至 1937 年之間日本海運政策發展的歷史脈絡。該文採用「經濟政策史的一般分. ‧. 析方法」 14作為研究方法,並將這 70 年的時間分為海運企業為主、航線為主、 船舶為主 3 個時期。該文認為,這段時期日本的海運發展與國際相比,有 3 個特. Nat. sit. y. 點:1.在草創期,政府採取直接的保護,而促使海運壟斷企業的形成,但為了發. al. er. io. 展貿易以及維持海運自主權,企業保護政策的出現是必然的;2.政府將補助集中. v i n Ch 而負擔沈重的政府來說,補助效率是較高的;3.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政府將補 engchi U 助政策重心放在改善船質與獎勵造船上,此與維持高度的國際競爭力有關。此外, n. 於特定海運企業的特定定期航線上,這種重點式的補助法,對於當時因軍事支出. 在評價政策的效果上,認為第 1 時期的效果最好,第 2、第 3 時期的效果則漸次 遞減。該文除了探討日本從明治維新到對中發動戰爭之間海運政策的變遷以外, 11. 小風秀雅, 《帝国主義下の日本海運-国際競争と対外自立》 (東京:山川出版社,1998,1 版 2 刷) 。 12 片山邦雄, 《近代海運とアジア》(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96) 。 13 三和良一, 〈戦前期日本海運政策史の一考察〉, 《青山経済論集》 ,36 卷 2、3、4 期(1985.02) , 頁 79-133。 14 所謂「經濟政策史的一般分析方法」是指,首先將政策的決定過程分別以 1.在客觀的利害狀 況中形成主觀厲害意識的過程,以及 2.所有的利害意識是在政策決定的政治機構當中被調整之 後,進行選擇政策目的、政策對象、政策手段的過程來掌握。其次,在追究政策實施過程的同 時,也要 1.進行政策目的達成程度,亦即政策效果的評價,2.究明因政策實施的利害狀況變化 與對應其所做的政策修正或者新政策的展開,亦即一種反饋的過程。可參見三和良一, 〈戦前期 日本海運政策史の一考察〉,頁 80。 5.

(16) 並給予適當的分期以及歷史評價,除了對於本論文在瞭解日本海運政策史有相當 的助益以外,其不論在研究主題以及研究方法上,都給予本論文相當的啟發。 中村孝志〈台湾と「南支‧南洋」〉 15一文,將臺灣與華南、東南亞的關係 分為搖籃期、大正南進期、沈滯期、戰爭期等 4 期,並分析臺灣總督府在這 4 個時期當中對於「南方關與」的施政措施及其扮演的角色。該文對於本論文在探 討臺灣總督府於南進政策當中所扮演角色的演變之討論,有相當的幫助。. (二)與本論文研究範圍相關之前人研究 以港灣及海事法規之制訂與演變為研究主題的前人研究方面,國內在日治時 期法制史的研究,基本上是對於日治時期由殖民者導入之近代法律體系的特性、. 政 治 大 究。至於日文研究部分,吉永豊實《日本海事法制史》第 5 編的第一至六章, 立. 運作方式、以及影響等進行總體的研究,較少針對個別部門的法規進行個案式研 16. ‧ 國. 學. 概述日本從明治維新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海事法制發展,除了藉此瞭解日本 戰前海事法制之發展脈絡以外,並可藉此回溯查詢重要海事法規的條文,也可以. ‧. 藉此瞭解日治時期臺灣海事相關法規制訂的參考依據為何。. 以海事行政部門之演變及人事分析為研究主題的前人研究方面,國內雖然沒. Nat. sit. y. 有相關的研究,然而蔡龍保的《殖民統治之基礎工程-日治時期臺灣道路事業之. al. er. io. 研究(1895-9145)》一書的第一章第三節〈技術官僚之人事分析〉當中, 17以臺. v i n Ch 個官員的出身、學經歷、升遷、工作概況等紀錄為基礎,再參照歷年《臺灣總督 engchi U 府職員錄》等相關人事資料,以日治 50 年以來,職司道路事業、奏任官以上技 n. 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當中保存相對完整的總督府各級單位官員人事資料中對於各. 師為中心,從整理這些人事資料當中,試圖了解這些技術官僚的專業、素質、角 色、任務之階段性變化,並給予適當的分期以及評價。該節的研究重點雖與本論 文較無直接關係,但其研究方法以及對史料的運用可作為本論文探討相關議題的 重要參考。. 15. 中村孝志, 〈台湾と「南支‧南洋」 〉 ,收入中村孝志編, 《日本の南方関与と台湾》 (奈良:天 理教道友會,1988 年) ,頁 5-31。 16 吉永豊實,《日本海事法制史》 (東京:山海堂,1985) ,頁 185-234。 17 蔡龍保, 《殖民統治之基礎工程-日治時期臺灣道路事業之研究(1895-1945) 》 (臺北: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8) ,頁 65-172。另外作者又將該節論文改寫發表,可參見蔡龍保, 〈日 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之技術官僚-以土木技師為例〉 ,《興大歷史學報》,19 期(2007.11) ,頁 309-390。 6.

(17) 日文研究部分,和泉雄三《港湾行政》一書第 2 章〈戦前‧戦中時代の港湾 行政〉, 18將日本政府從明治維新到二次大戰結束前的港灣行政按照時間前後過 概括的敘述,有助於本論文瞭解日本港灣行政發展的脈絡,也有助於理解日治時 期臺灣港灣行政的發展。 以築港事業政策為研究主題的前人研究方面,國內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研究以 學位論文較多,如戴寶村〈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19中第 5、6 章關於基隆與高雄兩個港市在日治時期的發展中,即有論及日本在建港之 前的港勢調查以及築港經過,然而其時間僅限於日治初期而已。曾鷰斐〈日據高 雄築港對高雄地區之影響-以人口與產業為中心〉20以及李淑芬〈日本南進政策 下的高雄建設〉21兩本學位論文均有提及高雄建港前的兩次港灣調查與高雄港的. 政 治 大 亦有提及高雄港的港勢調查以及水產試驗調 〈日治時代安平港口機能的變遷〉 立 建設,以作為該論文之背景交代,然前者之論述與引用史料較後者為優。王信智 22. ‧ 國. 學. 查,但卻未提及促成安平建成漁港最關鍵 1930-1934 年總督府的港灣調查。簡佑 丞〈日治時期臺灣土木工程建設事業發展歷程之研究〉 23則為綜論日治時期 50. ‧. 年以來臺灣土木事業之論文,所以其中亦論及築港事業,由於牽涉層面很廣,因 此基本上僅能敘述日治 50 年來臺灣總督府的築港事業之概況,並未能深入探討. Nat. sit. y. 其中之背景因素、成果與影響等部分。謝濬澤〈國家與港口發展-高雄港的建構. al. er. io. 與管理(1895-1975)〉 24則是在第二章討論日治以前打狗港的發展以及日治時期. v i n Ch 得高雄港的性格從初始的農產品輸出港,隨著經濟發展以及政治情勢的改變而身 engchi U 兼漁港、工業港、乃至於「南進基地」等性格,而成為綜合型商港;雖然該文的 n. 打狗(高雄)港的建設,並論及臺灣總督府對於臺灣經濟發展的規劃與推動,使. 18. 和泉雄三,《港湾行政》 (東京:成山堂書店,1973) ,頁 17-32。 戴寶村,〈近代臺灣港口市鎮之發展-清末至日據時期〉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 所博士論文,1988) 。 20 曾鷰斐,〈日據高雄築港對高雄地區之影響-以人口與產業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 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 21 李淑芬,〈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高雄建設〉(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 22 王信智, 〈日治時代安平港口機能的變遷〉 (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 23 簡佑丞,〈日治時期臺灣土木工程建設事業發展歷程之研究〉(中壢: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8) 。 24 謝濬澤, 〈國家與港口發展-高雄港的建構與管理(1895-1975) 〉 (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 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作者另將該章以〈從 打 狗 到 高 雄:日 治 時 期 高 雄 港 的 興 築 與 管 理 (1895~1945)〉發表於《臺灣文獻》中,然究其內容與論文差異不大。可參見謝濬澤,〈從 打 狗 到 高 雄 : 日 治 時 期 高 雄 港 的 興 築 與 管 理 (1895~1945)〉 , 《臺灣文獻》 ,62 卷 2 期 (2011.06) ,頁 211-244。 7 19.

(18) 研究重點並非在築港政策,卻也簡要敘述了日治時期高雄港港灣發展政策之背景 因素,但其論述時代集中於 1930 年代以後,並非貫時性的研究。陳凱雯〈日治 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25與楊惠琄〈清代至日治時期梧棲港街的發展與 貿易變遷〉26兩本碩士論文,雖然有論及基隆港與梧棲(新高)港的建設,但其 研究重點是放在港口背後的城市發展。 期刊及研討會論文部分,戴寶村〈梧棲港開發史研究-清代至日據時期〉27 一文綜論梧棲港自清代至日治時期的發展,其中論及 1937 年臺灣總督府於梧棲 建設「新高港」之背景以及其經過。李若文〈臺灣與大陸兩岸商貿交流的地方個 案:東石港(1897-1942)〉 28一文,則是分析東石港在 1897-1942 年間作為與中 國帆船貿易的港口,其貿易型態與商品結構之變遷,並旁論 1930 年代東石港居. 政 治 大 則是將戰後高雄地區港口發展史研究作一綜合性的整理與回顧。拙 立. 民爭取該港建設,以求地方再創商機的可能性。夏良業〈高雄地區港口發展史研 究之回顧〉29. ‧ 國. 學. 文〈1930-1934 港灣調查之研究〉 30一文探討臺灣總督府實施 5 年港灣調查的背. 景、過程、及其成果,並從官方的實施和民間的因應兩個角度來探討官方與民間. ‧. 對於築港態度的異同。馬鉅強〈安平港的改良對策之研究(1895-1925)〉 31一文 以當時官方與報紙資料,針對安平港於日治前期地位與航運價值的改變、河川或. Nat. sit. y. 港灣調查對於安平港疏浚的影響、以及建設臺南運河後對於改良與繁榮安平港的. al. er. io. 成果等方面作探討。陳凱雯〈技師川上浩二郎與基隆築港(1899-1916)〉 32以整. v i n Ch 川上氏與基隆築港的關係,解析技術官僚對殖民地統治的意義 。另外在專書部份, engchi U 洪慶峯總編輯、戴寶村編輯《臺中港開發史》的第三章〈日據時代的梧棲〉,則 n. 理基隆築港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的川上浩二郎在臺灣臺灣的經歷為主,並透過探討. 25. 陳凱雯,〈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 26 楊惠琄,〈清代至日治時期梧棲港街的發展與貿易變遷〉 (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 27 戴寶村, 〈梧棲港開發史研究-清代至日據時期〉 , 《東海大學歷史學報》 ,第 9 期(1988.07) , 頁 105-133。 28 李若文, 〈臺灣與大陸兩岸商貿交流的地方個案:東石港(1897-1942) 〉 ,收錄於賴澤涵、朱德 蘭主編,《歷史視野中的兩岸關係(1895-1945) 》 (臺北:海峽學術,2004) ,頁 1-52。 29 夏良業,〈高雄地區港口發展史研究之回顧〉 ,《高市文獻》 ,21 卷 2 期(2008.06) ,頁 47-60。 30 游智勝,〈1930-1934 港灣調查之研究〉,收錄於若林正丈、松永正義、薛化元主編, 《跨域青 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續集》 (板橋:稻鄉,2009) ,頁 197-236。 31 馬鉅強, 〈安平港的改良對策之研究(1895-1925) 〉 , 《國史館館刊》 ,23 期(2010.03) ,頁 1-32。 32 陳凱雯,〈技師川上浩二郎與基隆築港(1899-1916) 〉 , 《臺灣學研究》,16 期(2013.12) ,頁 71-99。 8.

(19) 有簡要的敘述當時總督府在梧棲建「新高港」的過程,其中包含對於該港的調 查。 33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蕭明禮〈邊陲地區政商網絡--東臺灣產業界與官方築 港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1920-1940)〉34一文指出,1920 年後期東臺灣築港運動 的興起,是由在地的產業界以及官員所主導,再加上總督府南進政策受挫而將目 光轉向東臺灣開發,因而推動臺東新港以及花蓮港的建設。而至 1930 年代後期, 因為總督府工業化政策再加上戰時體制的影響,對於東臺灣產業政策進行重整, 而作為產業政策一環的築港事業的進展,在地產業界基本上已經無法置喙。該文 探討並比較了 1920 年代與 1930 年代後期促使臺灣總督府在東臺灣進行築港工程 的背景因素,雖然較著重於比較東臺灣產業界在這兩個時期對於總督府築港政策. 政 治 大 一文以立 1930 年代臺灣總督築港政策為研究對象,指出總督府. 的影響力。還有拙文〈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 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 策轉變之背景〉 35. ‧ 國. 學. 於此時期改變築港政策,與水產業發展、舊有港灣當地官民持續請願、以及東臺 灣築港請願成功有相當的關係,但由於總督有築港的預算與技術,因此並不一定. 少數以築港政策為研究視角的論文。. ‧. 會回應地方官民的請願,其地方築港也不一定符合地方的需求。以上兩篇是國內. Nat. sit. y. 日文研究在專書部分,寺谷武明《日本港湾史論序説》一書的第一至第四. al. er. io. 章,36分別探討「明治時代的港灣政策」 、 「東北開發與野蒜築港」 、 「橫濱築港」 、. v i n Ch 的關連,但可以藉此瞭解在臺灣從事近代化建設的日本,在築港事業發展上的軌 engchi U 跡,同時也能藉此瞭解在戰時體制下日本港灣政策的發展,以及其對於當時臺灣 n. 以及「戰時經濟下的港灣」等 4 個主題,雖然與日治時期臺灣築港事業並無直接. 港灣政策之影響。 在論文部分,井上敏孝〈日本統治時代の基隆築港事業-港勢の変遷と基隆 港における輸移出入状況を中心に〉,37分析基隆港從日本領臺初期的軍港為主, 轉變為軍、商港並重,再轉變為「平時商港,有事軍港」,而逐漸朝向商港機能 33. 洪慶峯總編輯、戴寶村編輯, 《臺中港開發史》 (豐原: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7) ,頁 48-61。 蕭明禮, 〈邊陲地區政商網絡--東臺灣產業界與官方築港政策之間的互動關係(1920-1940) 〉 , 《臺灣文獻》,57 卷 2 期(2006.06) ,頁 142-190。 35 游智勝, 〈從大港集中邁向小港分散:1930 年代臺灣總督府築港政策轉變之背景〉 , 《臺灣文獻》 , 65 卷 3 期(2014 年 9 月) ,頁 276-305。 36 寺谷武明,《日本港湾史論序説》(東京:時潮社,1972) ,頁 1-120。 37 井上敏孝〈日本統治時代の基隆築港事業-港勢の変遷と基隆港における輸移出入状況を中 心に〉, 《現代台湾研究》 ,36 号(2009.09) ,頁 1-23。 9 34.

(20) 整備,最後兼具漁港、煤炭補充港,成為多機能港灣的歷史過程。其研究視角與 國內一般偏向港灣與都市發展的研究視角不同。另外,井上敏孝〈台湾総督府の 港湾政策に関する一考察-基隆港.高雄港の南北 1 港への「集中主義」方針を 中心に-〉,38以及根據該文改寫之〈台湾総督府の築港事業〉39兩篇論文,都將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築港政策定位為「南北一港之集中主義」,其結論難免有 受限於戰前日文官方資料的問題,但仍是少數討論日治時期臺灣築港政策的研究。 以臺灣總督府航線規劃為研究主題的前人研究方面,蕭明禮〈殖民地附庸下 的殖民地海運-1895-1937〉, 40將日治時期臺灣海運的發展與同時期日本本國海 運發展作連結,認為臺灣海運為日本海運之附屬,隨著日本帝國構造的發展脈動, 成為向外擴張之殖民地海運。蕭明禮〈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自營海運事業. 政 治 大 拓自營海運事業為例,反映出日本自 1930 年代以來,藉由海運聯繫日本本國、 立. (1938~1942) :戰時南進政策下建構殖民地國海運中繼站的縮影〉41一文是以臺. ‧ 國. 學. 臺灣、朝鮮、東南亞等地,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自給經濟圈之過程,當 然這個構想最後因歐美之海空封鎖而導致戰爭失敗而破滅。另外筆者的碩士論文. ‧. 〈日治時期臺灣沿岸「命令航線」 (1897-1943)〉42中的第二章〈總督府對臺灣沿 岸命令航線之規劃〉除了探討清代以及日治初期的沿岸航運以外,亦將 1897-1943. Nat. sit. y. 年的「沿岸命令航線」分為 3 個時期,並探討 3 個時期航線規劃的背景、特色及. al. er. io. 其異同,但其討論重點侷限於臺灣本島,並未旁及日本本國以及世界因素。. v i n Ch 的研究成果居多,統整性與貫時性的研究並不多,特別是政策以及法令相關的研 engchi U 究課題目前多是在研究港口或海運相關題目時,順帶提及或間接相關者居多,因 n. 回顧前人研究可知,目前國內日治時期臺灣海洋史研究基本上仍是屬於「點」. 此仍有相當多尚待後人研究與開發之研究議題。至於本論文所能蒐集到日文研究 成果雖然偏重於日本本國當時的歷史發展脈絡,但統整性及貫時性的研究較我國 38. 井上敏孝〈台湾総督府の港湾政策に関する一考察-基隆港.高雄港の南北 1 港への「集中 主義」方針を中心に-〉, 《現代台湾研究》 ,40 号(2011.09) ,頁 51-67。 39 井上敏孝, 〈台湾総督府の築港事業〉收錄於松田吉郎編著,《日本統治時代台湾の経済と社 会》 (京都:晃洋書房,2012) ,頁 143-163。 40 蕭明禮, 〈殖民地附庸下的殖民地海運-1895-1937〉 ,收錄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臺灣大學歷史系、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主編, 《九十二年度林本源中華文教基金會暨臺灣史研 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3) ,頁 1-45。 41 蕭明禮,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自營海運事業(1938~1942) :戰時南進政策下建構殖民地國海 運中繼站的縮影〉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39 期(2007.09) ,頁 135-168。 42 游智勝,〈日治時期臺灣沿岸「命令航線」 (1897-1943)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 10.

(21) 的研究多出許多,可作為理解日治時期臺灣海事政策發展的背景知識,亦可從中 追溯或整理出推動或制訂某項政策或法令之根源為何。. 三. 研究資料與方法 在研究資料部份,本論文主要應用臺灣總督府海事相關單位出版品,港灣及. 海運相關報告書與研究,臺灣總督府及各州廳公報、職員錄、事務成績提要及法 令彙編,統計書,報紙雜誌,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等資料, 分別敘述如下: (一)臺灣總督府海事相關單位出版品 築港事業部分例如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臺灣の港灣》、基隆築港. 政 治 大 全島或該州廳海洋事務的簡介,不但具有貫時性,且涵蓋範圍廣,對於本計畫在 立. 出張所《基隆港要覽》、高雄築港出張所《高雄港要覽》,以上這些史料的內容為. ‧ 國. 學. 一般性海洋事務的探討,以及瞭解明治至大正期間海洋事務執行而言,是相當具 有參考價值的史料。另外臨時臺灣總督府工事部《基隆築港誌》、土木局高雄築. ‧. 港出張所《高雄築港誌》等,則提供築港之前的港灣調查之經過,可作為探討港 灣事業政策部份的篇章之史料。. Nat. sit. y. (二)海運及港灣相關報告書與研究. er. io. 在海運部分,臺灣海務協會所出版之《臺灣海運史》 43一書主要敘述. al. v i n Ch 太為總督府交通局海事相關官員,其資歷豐富,因此該書應能相當程度的反映總 engchi U 督府各個時期在航運上的規劃及其政策,可作為探討臺灣總督府規劃臺灣命令航 n. 1895-1937 年間臺灣各航線之興衰、貿易狀況與利弊得失等,本書作者吉開右志. 線時的基本史料。 此外,1922 年出版、由伊東米治郎撰寫之《日本の海運》, 44則是在敘述日 本海運的沿革、海運補助政策、以及日本海運現狀以外,探討海運政策(包括補 助政策)、海員養成保護、以及船舶合同等議題,並兼論當時日本重要海事會社 的發展概況。 1927 年出版、由畝川鎮夫撰寫之《海運興國史》, 45基本上當時海運相關的. 43. 吉開右志太著、淺香貞次郎編,《臺灣海運史》 (臺北:臺灣海務協會,1941) 。. 44. 伊東米治郎, 《日本の海運》 (東京:東京寶文館,1922) 。. 45. 相關出版資料可參見註 1。 11.

(22) 議題幾乎全部包括在內,且除了整理海運相關議題的歷史發展脈絡以外,也探討 海運對於日本國防、貿易、產業、甚至整個國家的意義與重要性,同時也陳述作 者對於日本海運將來的看法。應能從中較全面的瞭解到昭和期(1925 年)以前, 日本海運發展的歷史脈絡。 1938 年出版、由岡崎幸壽撰寫之《海運》, 46其探討範圍亦相當全面,包括 日本在 1920 年代以後於世界海運市場的競爭、近代海運的重要性、海運的經營、 船舶、海事會社、海運保護政策、海運統制等。該書在 1941 年發行改訂版,因 應當時海運統制的加強,特別在此一項目上增加不少篇幅。 47 1942 年出版、由麻生平八郎撰寫之《海運及海運政策》, 48首先概述海運、 船舶、海員、航線、商港、海運業、運費等意義與發展概況,之後則主要論述從. 政 治 大 理與補助政策,同時也旁及當時世界主要國家的海運政策。 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間恐慌期、到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為止的日本對於海運的管. ‧ 國. 學. 在港灣部分,除前述的出版品有提及港灣相關調查以外,在全島性調查部份 有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下卷 49中關於全島港灣的調. ‧. 查,1930-34 年總督府進行全島港灣調查後所遺留之公司寮港、大安港、淡水港、 以及安平港等調查報告書,50;在地方港灣部份,則有田代安定《臺東殖民地豫. Nat. sit. y. 察報文》 51、鹿子木小五郎《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 52兩份報告當中提及日治. al. er. io. 初期東臺灣的港灣狀況,以及 1936 年的《梧棲港調查書》 53等史料可資參考運. n. v i n Ch 1935 年由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纂之《熱帶產業調查書:港灣ニ engchi U 關スル事項》,當中, 除了概述臺灣全島港灣狀況以外,更著墨在 1930 年代臺 用。. 54. 灣港灣管理之狀況,舉出其利弊得失,並提出改善當時港灣管理缺失之建議。大. 46. 岡崎幸壽, 《海運》(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38) 。 相關出版資料可參見註 1。 48 麻生平八郎, 《海運及海運政策》(東京:巖松堂書店,1942) 。 49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下卷(臺北:編者,1905) 。 50 齋藤四郎, 《安平港調查記》 ,1931-1932,未出版;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 《大安港調 查書》 ,1932-1933 年,未出版;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 《公司寮港調查書》 ,1933 年, 未出版;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淡水港調查書》 ,1934 年,未出版。 51 田代安定,《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 (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 33 年排印本影印) 。 52 鹿子木小五郎, 《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 (臺北:成文,1985,根據明治 45 年石印本影印) 。 53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梧棲港調查書》,1936 年,未出版。 54 熱帶產業調查會, 《熱帶產業調查書-港灣ニ關スル事項》第 30 冊(臺北:同作者,1935)。 12 47.

(23) 田修吉、鈴木斗人調查並寫作之《港灣行政制度の研究》一書, 55綜論港灣之定 義、港灣行政管理制度(包括日本本國、臺灣以及歐美諸國)、以及當時日本本 國對於港灣行政制度的改善,並提出對於臺灣港灣制度改善之建議。就兩書的成 書年代觀之,應可適度反映自 1895 年至 1930 年代初期臺灣港灣制度發展的歷史 脈絡。以上兩書可作為探討港灣事業政策當中關於港灣管理部分的重要參考史 料。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湾史》第 1 編第 1 章〈近代港湾修築の黎明(戦 前)〉,56主要概述日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港灣修築與整備概況;第 2 編第 1 章〈管 理‧運営〉57則是概述戰前日本港灣行政與諮詢機關以及港灣相關法規的發展過 程。. 政 治 大 日本海事行政機構、海運、造船、船員、燈塔等管理機構與法令的變遷。 立. 在海事行政部分,郵政省編《戦時海事行政史》 58一書則是整理二次大戰期間,. ‧ 國. 學. (三)臺灣總督府及各州廳公報、職員錄、事務成績提要及法令彙編. ‧. 此處的「公報」係指《臺灣總督府府報》以及 1920 年地方制度改正後由各 州廳發行之州廳報。王世慶認為,這兩種政府公報是將臺灣總督府及縣、廳、州、. Nat. sit. y. 市役所,經過判行的有關行政司法命令之公文書及施政資料排印公布出版,與經. al. er. io. 刊行公文的原檔案有同樣的史料價值,並列舉其 18 項資料價值,其中「官制組. v i n Ch 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已將《臺灣總督府府報》數位化並建立「臺灣總督府府 engchi U (官)報資料庫」。 n. 織及行政區域調整資料」、「司法資料」、「經濟、產業資料」、以及「交通資料」 59.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則詳載總督府至地方等各級機關(不包含軍事單位) 的各級公務員之官銜與姓名,再搭配《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當中關於公務員之 履歷資料,可作為本計畫探討海洋相關組織之人事方面之重要基本史料。中央研 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已將之數位化為「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55. 大田修吉、鈴木斗人,《港灣行政制度の研究》(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33) 。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湾史》(東京:成山堂,2008) ,頁 1-18。 57 日本港灣協會編,《日本港湾史》,頁 217-226、240-248、269-277、291-306。 58 郵政省編,《戦時海事行政史》 (東京:日本海事振興會,1963) 。 59 參照王世慶, 〈日據時代臺灣政府公報及其史料價值〉 ,收錄於氏作, 《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 (板橋:稻鄉,2004) ,頁 311-317。 13 56.

(24) 至於法令彙編部份,則有總督府遞信部《臺灣遞信法規類纂‧海事篇》 60、 《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附屬法令》 61、以及臺灣總督府於 1942 年編輯之《臺灣 法令輯覽》 62第 11、12 輯關於產業、交通、電氣、瓦斯相關法令編輯等,可以 作為探討大正以及昭和期間施行於臺灣海事相關法令的重要參考或引用資料。 另外臺灣總督府編纂之《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可以提供明治至大正年 間的港灣海運相關事務之參考史料。. (四)統計書 統計書最重要為臺灣總督府每年出版之《臺灣總督府統計書》,其中提供關 於海洋事務相關之量化統計資料,另外亦可參酌各州廳之統計書,與總督府之統. 政 治 大. 計書相互對照,可降低數據錯誤之發生率。. 立. ‧ 國. 學. (五)報紙. 報紙主要為《臺灣日日新報》 ,該報出刊期間為 1898 年至 1944 年,長達 47. ‧. 年,雖然其官方色彩濃厚,但某種程度有反映輿情的作用,可作為探討海洋事務. Nat. al. er. io. 總督府公文類纂. sit. 報數位化並設立資料庫。. y. 實際執行層面以及其它章節的重要補充史料。目前大鐸與漢珍兩家公司均已將該. 由於現今保存之公文類纂為「永久保存」與「十五年保存」兩類, 63而海事. n. v i n Ch 相關文書檔案經使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i U e n g c h「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與專賣局數. 位化檔案資料庫」檢閱後發現相當有限,然而仍可做為前述史料之補充。另外臺 灣省文獻會出版之《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一~四冊, 64將明治 時期臺灣總督府官制史料加以收集並翻譯成中文,可作為探討海事相關組織章節 之重要參考。. (六)戰前日文史料與文獻網路資料庫 60.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臺灣遞信法規類纂‧海事編》(臺北:同作者,1930)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附屬法令》 (臺北:同作者,1933) 。 62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法令輯覽》,第 11、12 輯(臺北:同作者,1942 年版) 。 63 王世慶,〈介紹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檔案〉 ,收錄於氏作, 《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頁 49。 64 徐國章編譯,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官制類史料彙編》一~四冊(南投:臺灣省文獻會(國史 館臺灣文獻館) ,1999-2004) 。 14 61.

(25) 此處包括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以及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之「臺灣研究古 籍資料庫」與國立臺灣圖書館之「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 「日治時期期刊 全文影像系統」等。 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原名為「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該網站提供大眾 免費搜尋及下載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外交史料館」、以及「防衛研究所」所 收藏之數位化史料。由於臺灣總督府在編成預算與及法律案之後,必須送交日本 由內閣以及國會進行審議與審查,而該網站所收藏的數位資料,可供本論文搜尋 臺灣海事或港灣相關法案及預算之編成理由以及最後決議,藉此可瞭解日本內閣 及國會在不同時期對於臺灣總督府海事政策之態度。另外,也可從中搜尋臺灣現 有相關史料當中缺少的部分,藉此更充實本論文之論述依據。. 政 治 大 書館」 、 「南方資料館」及臺灣省圖書館購藏帝大教授藏書等日文古籍數位化後並 立.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之「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是臺史所將「臺灣總督府圖. ‧ 國. 學. 建置該資料庫,其中亦包括戰前海運相關研究與專書。. 國立臺灣圖書館之「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 ‧. 則是將該圖書館典藏之日文舊籍之膠捲再加以數位化而建置成的系統,上述第一 項「臺灣總督府海事相關單位出版品」絕大部分可從此系統獲得。. Nat. sit. y. 就目前所能掌握的史料而言,基本上仍是保存或收藏在臺灣的部份佔大多數,. er. io. 至於日本當地的相關史料與研究,限於學養與時間金錢等因素,所獲較為有限,. al. v i n Ch 史料、文獻、及前人研究等,並善加運用量化與比較的方法,分析各章節所探討 engchi U 主題之特色,並詮釋其意義所在,期能重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海運政策的實施 n. 但仍希望透過廣泛周延的利用兩地史料與研究,並仔細的整理、分析、歸納這些. 及演變之過程,同時檢討其實際成效,並賦予適當之歷史解釋與評價。. 四 論文架構 如前所述本論文共包括 4 個部分,因此除了第一章緒論及第六章結論以外共 分為四章。第二章「法規之制訂與演變」,由於海事相關法規種類繁多,本論文 選擇港灣以及海事管理兩個面向探討。第一節「港灣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是以基隆與高雄兩個「開港」的管理規則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並論及 1940 年公 佈實施之〈花蓮港港則〉以及戰爭時期港灣管理,以究明日治時期臺灣港灣管理 15.

(26) 規則之制定、修改、或變更之因素為何。第二節「海事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則以 1931 年 11 月公佈〈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為界,探討臺灣海事管理法規在 該施行令實施前後之演變過程。第三節「戰時體制下的臺灣海事法令」,主要探 討在 1938 年 3 月 31 日日本政府公佈法律第 55 號〈國家總動員法〉之後,依據 該法所制訂實施之海事統制法規有哪些、其性質為何。第四節則綜合歸納日治時 期臺灣港灣與海事管理規則之特色為何。 第三章「海事行政組織之沿革」,將臺灣總督府海事行政部門分為「築港事 務」、「港灣管理」、「海事管理」3 個部門,透過整理與耙梳日治 50 年當中這 3 個行政部門的沿革,究明臺灣總督府海事行政部門的組織、功能於不同時期所產 生的轉變及其過程。第四節「組織與人事之分析」則綜合探討上述三個部門的組. 政 治 大 代海事管理制度,並評價三個部門的組織功能與人事。 立. 織、功能與人事之所以產生轉變之背景因素,據以瞭解總督府如何在臺灣實施近. ‧ 國. 學. 第四章「築港事業之推展」,本章將日治 50 年分為「基隆高雄築港期 (1895-1920)」、「地方港築港期(1921-1937)」、以及「戰時工業港築港期. ‧. (1937-1945)」3 個時期,將研究範圍擴大到日治時期臺灣各地進行的近代築港 事業,最後在第 4 節綜論與檢討整個日治時期築港政策與事業成果。首先按照上. Nat. sit. y. 述分期綜論日治時期港灣建設事業的發展始末,再探討每個時期港灣政策之背景. al. er. io. 因素,並著重在殖民體制、經濟發展、政府組織、經費、技術限制等面向做分析. v. n. 與探討,必要時旁及同時期日本本國港灣政策或政治經濟之發展,以究明日治時 期築港政策之發展。. Ch. engchi. i n U. 第五章「『臺灣命令航線』之規劃」 ,將日治 50 年分為「統治初期(1895-1914)」 、 「南進時期(1914-1920)」 、 「不景氣至經濟大恐慌時期(1920-1937)」 、以及「戰 爭時期(1937-1945)」等 4 個時期。本章主要探討臺灣總督府命令海事會社開設 之定期命令航線,以探討日治時期官營航線的設置、變更、及其營運狀況。本章 除了探討這 4 個時期臺灣航線的特色與其變化以外,並於最後一節綜合整理與探 討日治時期臺灣航線之特色為何,也將探討航線規劃背後的政治、經濟、以及國 際政經因素,並於最後一節綜合整理與探討日治時期臺灣航線之特色為何,以期 能對日治時期臺灣海運航線做更完整的研究與評價。 總之,本研究以整個日治 50 年作為時間軸線,透過上述 4 章從制度與執行 兩方面的研究,試圖究明臺灣總督府對於海運政策規劃、執行、以及其所產生的 16.

(27) 影響,除了探究政策形成的背景因素以及檢討實施成果以外,同時析論臺灣在日 本帝國海上經略的位置及其意義。.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7. i n U. v.

(2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8. i n U. v.

(29) 第二章 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 50 年期間,除了帶來近代化的硬體建設以外,亦引進近 代化的法律體系與行政組織來進行治理,海運部門自然也不例外。本章主要從港 灣以及海事管理兩個部分來探討日治時期臺灣海事法規之演變。第一節「港灣管 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是以基隆與高雄兩個「開港」的管理規則作為主要研究 對象,並論及 1940 年公佈實施之〈花蓮港港則〉以及戰爭時期港灣管理,以究 明日治時期臺灣港灣管理規則之制定、修改、或變更之因素為何。第二節「海事 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則以 1931 年 11 月公佈〈海事諸法臺灣施行令〉為界, 探討臺灣海事管理法規在該施行令實施前後之演變過程。第三節「戰時體制下的. 政 治 大. 臺灣海事法令」 ,主要探討在 1938 年 3 月 31 日日本政府公佈法律第 55 號〈國家. 立. 總動員法〉之後,依據該法所制訂實施之海事統制法規有哪些、其性質為何。附. ‧ 國. 學. 帶說明的是,所謂的「海事管理法規」本論文集中討論:1.船舶管理、2.船員管 理、3.引水及航海安全等 3 個部分的相關法規,如有相關或衍生之法令規定,亦. ‧. 會一併探討。第四節首先探討臺灣港灣管理規則與日本港灣管理規則之間的異同. y. Nat. 及其關連,接著分析海事管理相關法規的制定背景,並綜合歸納日治時期臺灣港. n. er. io. al. sit. 灣與海事管理規則之特色為何。. 第一節. Ch. engchi. 港灣管理法規之制定與演變. i n U. v. 在基隆港第一期工程完成的 1903 年以前,總督府並未制定港灣管理相關的 法規,僅在各個開港與特別開港場設置稅關、稅關支署來管制從這些港口進出的 人與貨物,以及設置檢疫所、臨時檢疫所來管控入港的人與獸畜所可能帶入的傳 染病。以下將從 1903 年至 1945 年間的港灣管理法規的演變分為: 「分別規則期」 以及「統一規則期」兩期,以探究法規演變的脈絡及其特色為何。. 一. 分別規則期 此一時期基隆與高雄兩港各自制定其港灣管理規則,雖然有兩港各行其是的. 問題,但也反映出兩港在建設初期發展歷程的不同。 19.

(30) (一). 〈基隆港內取締規則〉之演變. 基隆港第一期工程於 1903 年 7 月 16 日竣工之後粗具現代港灣之規模,總督 府立即於 9 月 17 日公佈府令第 62 號〈基隆港內取締規則〉共 21 條,以之管理 基隆港。該取締規則第 1 條即明訂: 「基隆港內由基隆廳長管理之」 ,並規定所謂 「基隆港內」的範圍為何。該規則包括進出港應注意事項(第 2、15 條)、公有 航線範圍(第 4 條)、各種船舶(包括駁船、舢舨)在港內航行或碇泊應注意事 項(第 2、3、5-8、10、11、17 條)、防範暴風雨(第 12 條)、發生事故及等待 救援應注意事項(第 13 條) 、禁止向港內丟棄物品及其清理與預防(第 14 條)、 清理足以造成航行妨礙或危險之物品及其費用賠償(第 16 條) 、違反相關規則的. 政 治 大 規定:「對築港用船舶而言,僅限於築港作業上不得已的狀況下不適用於本規 立. 罰款(第 18、19 條)、以及進出港申請書格式等。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第 20 條. ‧ 國. 學. 則」。 65綜合上述來看,可以發現基隆在當時被總督府設定為全臺對外貿易或交 通的唯一港口,因此該規則的制定是以維護港內船隻航行與碇泊安全做為首要前. ‧. 提,執行築港工程並非首要考慮者。此外,制訂規則之時,由於第二期築港工程 預算無法通過之故,基隆港處於保持既成疏浚區域以及維護船舶機械器具的狀態,. Nat. sit. y. 因此從第 20 條的規定觀之,可知總督府雖然認為基隆港必須進行第二期築港工. al. er. io. 程,然而因受制於現狀,而制訂該規定,以保障港灣疏浚等相關工程的進行可以. v i n Ch 將基隆港內管理權從基隆廳轉至港務所以前,除了兩次更改原有航線區域以 engchi U 外, 並無根本性的變動。 n. 不受取締規則之限制。該取締規則至 1911 年 5 月制定〈臺灣總督府港務所官制〉,. 66. 1904 年 2 月,基隆廳長根據上述取締規則第 21 條規定「關於本則實施細則 由基隆廳長定之」, 67公布實施基隆廳令第二號〈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行細則〉 共 17 條。該細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據取締規則之相關法規所制訂而 成,作為實際執行時的依據;第二部分的第 13 條規定如在港內進行港灣工程、 疏浚港口、打撈沉船或物品、從事漁業、以及在碼頭、卸貨場、海岸或者海面放 置舟車或大型物品達一日以上,都必須將設計書以及圖面送交基隆廳,並取得許. 65. 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03.09.17,第 1402 號,頁 28-29。 分別為 1903 年的府令 68 號及 1905 年的府令 57 號。詳可見臺灣總督府編, 《府報》 ,1903.10.02, 第 1409 號,頁 6;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05.08.05,第 1804 號,頁 15。 67 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03.09.17,第 1402 號,頁 29。 20 66.

(31) 可方能進行:第 14 條則規定在基隆港內進行繫船設備之修理、船舶下水儀式、 划船競賽、使用潛水器具、以及中元普渡祭典時,必須預先向基隆廳申報;第 15 條則是規定違反本則第 1-4、7、8、10、13、14 等法規,可處拘留或罰款;第 16 條則是規定根據取締規則與施行細則需向基隆廳提出申請或申報者,可權宜 向水上警察官吏派出所提出。68上述 4 條法規對照前述取締規則來看並無相關條 文規定,應可視為是取締規則的補充法規。 1911 年 9 月 30 日總督府公佈實施府令第 70 號,修改上述 1903 年公佈實施 之〈基隆港內取締規則〉 。 69根據同年 5 月 28 日決裁之〈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改正 ノ件〉,修改取締規則的主要原因為,當時公佈實施〈臺灣總督府港務所官制〉, 然而因並未實施相對應的開港規則,因此沿用取締規則,然而該規則規定基隆港. 政 治 大 要;至於取締規則的修改,則是將原有的取締規則與施行細則合併為一個法令, 立 由基隆廳長管理,且施行細則亦是由基隆廳長公佈,因此有修改取締規則之必. ‧ 國. 學. 修改的地方較少。70以下將 1911 年取締規則改正當中除主管機關由基隆廳(長) 改為基隆港務所(長),以及條文標號更改但內容不變的條文以外,其他新增、. ‧. 修改之條文以表格整理如下:. Nat. sit. 修改條文. al. er. io. 新增條文. y. 表 2- 1:1911 年〈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新增、修改之條文一覽表. v. n. 第 4 條:原為〈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行 第 5 條:將原第四條規定公共航線區 細則〉第二條. Ch. e n g域刪除 chi. 第 15 條:原第十三條第三項之規定. i n U. 第 9 條:將原第八條之規定新增「除 在岸壁或浮標停泊以外」. 第 18 條:原為〈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 行細則〉第 9 條. 第 10 條:在原第九條中加入〈基隆港 內取締規則施行細則〉第 5 及第 6 條. 68. 詳可見〈基隆廳廳令第二號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行細則〉 ,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永久保存, 1904 年,946-2-1、7、10-11。 69 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11.09.30,第 3337 號,頁 79。 70 〈府令第七十號告示第百五十四號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改正等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永久保存,1911 年,1851-5-1。 21.

(32) 第 21 條:原為〈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 之規定。. 行細則〉第 12 條 「基 第 26 條:修改原第 20 條規定為: 第 22 條:原為〈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 隆港務所長認定為築港作業上不得已. 行細則〉第 13 條. 之情況,得不適用本令之規定」. 第 23 條:原為〈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 行細則〉第 15 條. 第 25 條:根據前條向船舶科處罰金,. 政 治 大 船舶所有者繳納;且若未提供基隆港務 立 或第 19 條及第 20 條之費用,由船長或. ‧ 國. 出港。. 學. 所長認為適當之擔保品者,其船舶不得. ‧. 資料來源:〈基隆廳廳令第二號基隆港內取締規則施行細則〉,《臺灣總督府公文 類纂》 ,永久保存,1904 年,946-2-1、7、10-11;臺灣總督府編, 《府報》 ,1911.09.30,. y. Nat. al. er. io. sit. 第 3337 號,頁 79-81。. v i n Ch 規則第 5 條刪除了基隆港公有航線區域範圍的規定,但規定另以告示公佈之,因 engchi U n. 上表大致與前述修改規則的理由一致,但要注意的是,1911 年的港內取締. 此總督府以告示第 154 號公佈基隆港公共航線區域。 71此外,關於第 26 條之規. 定,對照基隆港第二期工程開始的時間為 1912 年,應可推測當時相關預算已獲 得認可,總督府為了將來即將進行的第二期築港工程,特於取締規則上明訂「基 隆港務所長認定為築港作業上不得已之情況,得不適用本令之規定」之條文,可 以部分反映出在相關人員的思維中,進行基隆港第二期築港工程優先於維持港內 秩序與確保船舶安全,與 1903 年取締規則是以航行船舶優先的思維不同。 〈基隆港內取締規則〉在經過 1911 年的修正之後,就不再有大幅度的修正, 就現有資料來看,僅於 1912 年 5 月公佈府令 44 號將取締規則第十八條刪除,之. 71. 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11.09.30,第 3337 號,頁 81。 22.

(33) 後 1916 以及 1919 年則是發佈告示修改基隆港內公有航線區域。 72. (二). 〈打狗港內船舶出入及運航規程〉之演變. 至於高雄港管理規則部分,1909 年 6 月 6 日總督府公佈府令第 46 號,規定: 「打狗港內出入或運航之船舶,於足以妨害築港工程的區域內,不得投錨或運航, 不得妨害築港用船艇運航或投錨之自由,亦不得在有船隻衝撞之餘時,做出超越 或橫切之行為。」上述築港工程區域,由臨時臺灣工事部長規定,並規定違反本 令之時,處船長或船舶駕駛者 2 圓以上、50 圓以下的罰金。 73由於 1910 年為高 雄港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期(1908-1912,詳可見第四章第一節) ,因此公佈實施此 府令,以維持港灣工程得以順利進行。翌年(1910)的 9 月 3 日,總督府公佈實. 政 治 大. 施府令第 64 號〈打狗港內船舶出入及運航規程〉 ,為高雄港首部管理法規,並廢. 立. 止 1909 年之府令第 46 號。 74. ‧ 國. 學. 運航規程共 17 條法條,觀其內容,第 1 至第 3 條規定打狗港以及其內港與 外港範圍為何,再規定外港公共航線區域的範圍。其餘則是有關進港船隻種類、. ‧. 船舶在港內航行或者碇泊、船舶出入許可、禁止向港內投擲物品、禁止毀損官有 營造物、以及違反相關法令的罰款與賠償等規定,均與前述〈基隆港內取締規則〉. Nat. al. er. io. 條甚至規定「港內衛生與警察等相關規定另外定之」。 75. sit. y. 類似。然而必須注意是,上述法條的規定,其管理者為總督府土木部長,第 17. v i n Ch 數,可以發現在貿易總額部分呈現年年快速成長的趨勢,如以 1896 年的貿易總 engchi U 額為基準,則 1908 年的貿易額為 1896 年的 28.39 倍,而出入船舶數雖然不如 1896 n. 再查閱打狗港從 1896 年到 1908 年築港前的島外貿易額以及出入船舶數及噸. 年多,但其噸數卻增加了 13 倍。 76可以想見當時的打狗港,一方面進行築港工 程,一方面則必須停泊噸位較大、吃水較深的船舶,還必須處理人員的上下船與 貨物的裝卸,因此必須制訂適當的規範。必須指出的是,相較於前述 1903 年〈基 隆港內取締規則〉,該運航規程將維持打狗港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做為首要目的, 至於船舶於港內航行、停泊、客貨上下、或者港內環境衛生等港內管理相關法規 72. 可參見臺灣總督府編, 《府報》 ,1912.05.16,第 3518 號,頁 44;臺灣總督府編, 《府報》 ,1916.04.01, 第 982 號,頁 1;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19.12.12,第 1992 號,頁 52。 73 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09.06.06,第 2716 號,頁 31。 74 臺灣總督府編,《府報》 ,1910.09.03,第 3042 號,頁 9。 75 以上可參見臺灣總督府編, 《府報》,1910.09.03,第 3042 號,頁 9。 76 可參見謝濬澤,〈國家與港口發展-高雄港的建構與管理(1895-1975) 〉 ,頁 28 整理的數據以 及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灣課編, 《臺灣の港灣》,昭和十三年版,頁 93、97 的統計數據。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econdly, processing religious surveys and drawing up religious laws during early colonial period had made a legal position and standard for future Taiwan religions

審查不同意 轉請申請單位裁 判長填寫「技能 競賽得免技術士 技能檢定術科測 試審查結果之意 不納入職類對照表.

二十

拾玖、本簡章經臺中市立外埔國民中學 106

二十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 A2: 黑水指的是臺灣海峽,俗稱黑 水溝。以前的人要冒險渡過臺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