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異化主題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異化主題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心華副教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契訶夫短篇小說中的異化主題.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碩士班研究生:劉盈汐. 中華民國 一0三 年 五 月 二十五 日.

(2) 摘要 「異化」 ( alien ation )問 題 是 西 方 文 學 常 探 討 的 主 題 , 也 在 俄 國 文 學 界 造成影響,契訶夫創作年代正逢俄國社會從封建形式轉型成資本主義社會 之時,其接近生活的寫實風格反映當時俄國的「異化」現象與「異化」現 象 對 人 心 的 影 響 , 本 論 文 將 採 用 卡 爾 . 馬 克 思 ( Karl Marx) 和 馬 克 斯 . 韋 伯 ( Max Weber) 兩 人 的 「 異 化 」 理 論 , 從 社 會 科 學 的 角 度 分 析 契 訶 夫 短 篇小說中的「異化」主題。 論文主文分作四大章進行論述。第一章說明馬克思與韋伯兩人的「異. 治 政 闡 述 契 訶 夫 的 生 平 與 創 作 歷 程 , 梳 理 「 異 化大 」現象的脈絡,分析契訶夫前 立; 第 三 章 和 第 四 章 著 重 於 後 期 作 品 的 研 究 , 筆 者 將 期作品的「異化」成因 化」理論,並從歷史、思想界與文壇角度架構俄國當時社會背景;第二章. ‧ 國. 學. 「 異 化 」現 象 所 造 成 的 影 響 分 成 內 在 反 映 和 外 在 表 現 兩 部 份,藉 由「 異 化 」 理論剖析作品。. ‧. 關鍵詞:契訶夫、異化、馬克思、韋伯、祛魅、官僚、疏離、異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題獻. 獻給我的父親溫鎮賢。 不僅是這本論文,你支持了我的人生。 願你平安健康,事事順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誌謝頁 一直秉持及時行樂心態的我,即使比大部分同學都慢,但總算完成了 碩士論文。研究所四年對我人生的影響,大大超越過去二十多年的總和, 直 到 現 在,才 理 解 陳 之 藩 先 生 所 謂 的「 得 之 於 人 者 太 多,出 自 於 己 者 太 少 」 的真正意涵,因為意識到自己的幸福,除了滿滿的感謝,不知道還有什麼 可以回報。. 治 政 演 了 最 重 要 的 角 色 , 沒 有 你 們 的 支 持 和 鼓 勵大 ,論文無法完成。 立. 謝謝我的外婆、爸爸、媽媽和兩個哥哥,你們在我不用心的生活上扮. ‧ 國. 學. 謝謝我的指導教授劉心華老師,不論是論文或生活都受到老師的諸多 照 顧,在 我 迷 途、怠 惰 的 時 候,老 師 總 不 吝 伸 手 拉 我 一 把,帶 我 回 到 正 軌 。. ‧. 論文的好多章節都一寫再寫、再三塗改,謝謝心華老師不厭其煩地修正, 在最忙碌的時間仍抽空和我討論。. sit. y. Nat. er. io. 謝謝兩位審查委員李細梅老師和鄢定嘉老師,感謝你們撥出時間閱讀 我的論文,寬容我的粗枝大葉,並在審查過程中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你. n. al. Ch. 們的肯定讓我覺得一切付出都有了回報。. engchi. i n U. v. 謝謝美莊學姊和茵茵學姊各方面的協助,讓我在論文之路雖然跌跌撞 撞,但還是走到終點。 謝謝賽亞人西潟裕貴,遇到你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謝謝你一路 的體諒、包容和照顧,讓我在最脆弱的時候,知道何處可去。 謝謝在這四年間陪伴過我的每一個朋友,謝謝你們願意包容滿是缺點 的我,陪伴我度過難關,沒有你們我大概什麼也寫不出來。.

(5) 目錄 緒 論 ................................................. 1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7 第 三 節 研 究 途 徑 與 方 法 ............................ 8 壹 、 研 究 途 徑 ................................. 8 貳 、 研 究 方 法 ................................ 11 第 四 節 研 究 限 制 ................................. 12 第 五 節 文 獻 回 顧 ................................. 12 第 六 節 章 節 配 置 ................................. 16. 立. 政 治 大. 19 19 19 25 29 29 33 42. 第 二 章 契 訶 夫 前 期 短 篇 小 說 作 品 中 的 「 異 化 」 脈 絡 ...... 第 一 節 契 訶 夫 生 平 ............................... 壹 、 人 生 經 歷 ................................ 貳 、 風 格 轉 變 ................................ 第 二 節 契 訶 夫 前 期 短 篇 小 說 作 品 中 的 「 異 化 」 成 因 ... 壹 、 經 濟 .................................... 貳 、 身 份 .................................... 參 、 權 力 .................................... 第 三 節 小 結 ...................................... 44 44 44 50 54 55 63 71 81. ‧. ‧ 國. 學. 第 一 章 「 異 化 」 概 述 ................................ 第 一 節 「 異 化 」 定 義 ............................. 壹 、 馬 克 思 視 角 下 的 「 異 化 」 ................... 貳 、 韋 伯 視 角 下 的 「 異 化 」 .................... 第 二 節 十 九 世 紀 末 俄 國 社 會 的 「 異 化 」 現 象 ......... 壹 、 十 九 世 紀 末 俄 國 社 會 的 歷 史 背 景 ............. 貳、 十九世 後 期 文 論 中 的 俄 國 社 會 ............. a紀 v l C 第 三 節 小 結 ..................................... ni. n. er. io. sit. y. Nat. hengchi U.

(6) 第 三 章 「 異 化 」 主 題 的 內 在 反 映 ...................... 85 第 一 節 價 值 觀 的 扭 曲 ............................. 86 壹 、 生 活 目 的 庸 俗 化 .......................... 88 貳 、 道 德 標 準 低 落 ............................ 96 第 二 節 自 我 的 喪 失 .............................. 103 壹 、 生 活 意 義 的 缺 乏 ......................... 104 貳 、 個 人 意 識 的 消 散 ......................... 113 第 四 章 「 異 化 」 主 題 的 外 在 表 現 ..................... 第 一 節 個 人 行 為 的 異 常 .......................... 壹 、 恐 懼 ................................... 貳 、 庸 俗 ................................... 參 、 對 死 亡 的 嚮 往 ........................... 第 二 節 人 際 關 係 的 疏 離 .......................... 壹 、 僵 化 ................................... 貳 、 冷 漠 ................................... 參 、 憎 恨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at. sit. y. 125 126 127 134 142 150 151 157 166. er. io. 結 論 ............................................... 175. n. a. v. l C 參 考 書 目 ........................................... 183 ni. hengchi U.

(7)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9 世 紀 下 半 葉 , 俄 羅 斯 開 始 走 向 資 本 主 義 經 濟 發 展 道 路 , 導 致 封 建 地 主 經 濟 和 農 奴 制 的 生 產 方 式 改 變 , 產 生 極 其 尖 銳 的 矛 盾 。 1 1861 年 農 奴 制. 政 治 大. 廢 除,俄 國 正 式 踏 入 資 本 主 義。從 盧 卡 奇 的 觀 點 來 看:經 過 資 產 階 級 革 命 ,. 立. 封建等級和教會特權被消滅了,但新的階級和特權又產生了。社會發展的. ‧ 國. 學. 結 果 , 就 是 人 從 一 種 「 異 化 」( alienation ) 現 象 中 解 放 , 進 而 跳 入 另 一 種 新 型 的 「 異 化 」 當 中 。 2以 俄 羅 斯 人 民 為 例 , 他 們 從 農 奴 制 解 放 , 卻 又 陷. ‧. 入資本主義生產的桎梏。. er. io. sit. y. Nat. al. n. 「異化」問題歷史悠久,是西方文學中常探討的主題之一。在猶太-. Ch. engchi. i n U. v. 基 督 教 傳 統 中 ,「 異 化 」表 示 人 類 與 上 帝 日 益 疏 遠 ; 於 近 代 政 治 學 理 論 內 , 「異化」為人類逐漸疏遠其所生活世界的過程;在個體與社會關係的語境 中 ,「 異 化 」 則 是 社 會 做 為 一 個 整 體 對 社 會 每 個 成 員 的 個 性 和 獨 特 性 的 冷 漠 。 3 換 句 話 說 ,「 異 化 」 是 隨 著 人 類 在 社 會 發 展 中 產 生 的 一 種 狀 態 , 而 狀. 1. T. C . 格 奧 爾 吉 耶 娃 著,焦 東 建、董 茉 莉 譯, 《俄羅斯文化史》 ,北 京:商 務 印 書 館,2 0 0 6,. 頁 381。 2. 孫 伯 鍨 ,《 盧 卡 奇 與 馬 克 思 》, 南 京 : 南 京 大 學 出 版 社 , 1 9 9 9 , 頁 3 1 8 - 3 2 0 。. 3. 汪 民 安 編 ,《 文 化 研 究 關 鍵 詞 》, 南 京 : 江 蘇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11 , 頁 4 3 1 - 4 3 3 。 1.

(8) 態反過來控制人類,這股陌生的力量逐步掌握著人類的舉動,最終人不得 不受其支配。現實生活中的「異化」問題,特別是社會關係的異化,是馬 克 思 ( Karl Marx , 1818-1883) 在 創 立 唯 物 史 觀 之 初 就 予 以 重 視 的 問 題 , 其 早 期 著 作 《 184 4 年 經 濟 暨 哲 學 手 稿 》( Economi c &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在 1932 年 發 表 後 , 便 在 學 術 圈 內 掀 起 了 「 異 化 」 理 論的熱潮,此後每隔一段時期「異化」理論就會重整旗鼓,以不同的面貌 出現各個領域,而現今社會所展現的拜物與疏離更映證了「異化」理論,. 政 治 大. 並為其研究增添了許多材料。. 立. ‧ 國. 學. 契訶夫生長在資本主義開始發展的俄國,目睹了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 ‧. 激烈衝突下的社會亂象,在前後期作品中採用不同手法,忠實地呈現當代. sit. y. Nat. 俄國社會中的「異化」現象。初期,契訶夫以短篇故事幽默詼諧地表現生. n. al. er. io. 活當中的「異化」現象;到了中後期,作品風格漸趨嚴肅,篇幅也較前期. i n U. v. 作品長,反映的層面從日常生活的「異化」擴及到政治、思想等更深層的 意 識 形 態 的 「 異 化 」。. Ch. engchi. 在以長篇小說見長的俄國文學界中,契訶夫以短篇小說脫穎而出,公 認為當代俄國生活的最佳寫照,帶給俄國以及世界文壇的影響甚鉅。契訶 夫的創作主題與生活密不可分,他尤其偏愛處於中下階級的小人物,喜歡 在平淡無奇的日常中攝取題材,從生活瑣事尋找悲劇,也從中挖掘人的靈 魂 的 美。此 外,「 他 的 短 篇 小 說 簡 潔 精 煉,短 小 的 故 事 由 於 經 過 了 很 好 的 錘. 2.

(9) 鍊 而 顯 得 非 常 緊 張 生 動,他 調 詞 遣 字 得 心 應 手,駕 馭 材 料 如 高 屋 建 瓴 」 (楊 宗 建 , 1987 : 142 )。 4 契 訶 夫 的 作 品 當 中 充 滿 日 常 生 活 元 素 , 也 大 量 描 繪 因「異化」產生的各種行徑,日常生活與社會的「異化」現象相互作用, 就內化成個人自身獨有的「異化」問題。契訶夫著重描寫當代社會的中下 階層人物,他們在各個層面的弱勢造成生活當中不同的「異化」現象。. 在本論文中,筆者擬從唯物主義角度出發探討「異化」現象,此理論. 政 治 大. 以 德 國 哲 學 家 馬 克 思 為 代 表。馬 克 思 肯 定 物 質 生 產 存 在 的 意 義,認 為: 「異. 立. 化」是一種社會生活的歷史現象,物質生產為「異化」提供了物質基礎以. ‧ 國. 學. 及發展平台,同時也提供了消滅「異化」的條件,能藉由分析歷史事實、. ‧. 客觀推論批判整個社會,修正社會發展的路徑。馬克思批判的重點不是物. n. al. Ch. engchi. 5. er. io. 係的異化;第二種則是社會權力的異化。. sit. y. Nat. 質生產,而是物質生產後所產生的兩種「異化」現象,第一種是指社會關. i n U. v. 由於馬克思的理論著重於客觀事實,較少「異化」現象對人心影響的 分 析 , 因 此 筆 者 將 採 用 深 受 馬 克 思 影 響 的 匈 牙 利 哲 學 家 盧 卡 奇 ( Luk ács Gyö rg y, 1885–1971)的 論 點 , 做 為 補 充 , 他 與 馬 克 思 的 理 論 同 樣 認 為「 異 化」是一種人類社會生活的歷史現象,是必然發生的結果;不同的是,盧 卡其認為物質的存在和社會的規律都和人相異化,人身處其中都勢必感到 4. 楊 宗 建 著 , 徐 祖 武 主 編 ,〈 試 論 契 訶 夫 短 篇 小 說 的 語 言 〉,《 契 訶 夫 研 究 》, 開 封 : 河. 南 大 學 出 版 社 , 1987, 頁 142。 5. 同 註 2, 頁 7-9。 3.

(10) 壓迫,而這樣的觀點忽略了具體物質在社會的客觀存在,僅著重於哲學問 題,將對社會現象的實際批判昇華成對人類價值觀的抽象剖析。馬克思與 盧卡奇兩人觀點相似,但著眼點不同,批判的「異化」現象也有所差異: 馬克思的批判重點指向現實生活中的奴役、壓迫和經濟上的榨取,盧卡奇 批判的重點則是精神層面上人的獨立主體地位和自由意志的喪失。. 6. 相 較 於 馬 克 斯 與 盧 卡 奇 以 哲 學 角 度 探 討 「 異 化 」, 德 國 社 會 學 家 馬 克. 政 治 大. 斯 . 韋 伯 ( Max Web er, 1864- 1920) 將 「 異 化 」 議 題 拉 回 現 實 層 面 。 韋 伯. 立. 認為,在現代化之前宗教為個體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廣大的意義,宗教撫. ‧ 國. 學. 慰個人,幫助個人找到自身的價值與位置,隨著世界發展,知識和科學取. ‧. 代了原本宗教的地位,一切皆有理可循,生活成為了純粹經驗性的事情,. sit. y. Nat. 許多人因此失去重心,認為生活空虛而沒有目的,韋伯稱呼這一系列的演. n. al. er. io. 變 過 程 為 「 祛 魅 ( d isenchantment)」。 7 「 祛 魅 」 的 結 果 就 是 社 會 對 個 體 的. i n U. v. 漠 視 , 而 個 體 則 逐 漸 失 去 對 所 處 社 會 的 歸 屬 感 , 兩 者 疏 離 ,「 異 化 」現 象 便. Ch. engchi. 因此產生。而除了「祛魅」之外,韋伯認為導致「異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來 自「 官 僚 制 」 ( bur eaucracy ) 。 「 官 僚 制 」是 具 有 合 法 支 配 權 力 的 管 理 組 織 , 具 有 層 級 式 機 構,權 責 大 小 由 上 往 下 遞 減。由 於 法 條 規 章 的 存 在, 「官僚制」 十 分 堅 固,命 令 的 施 行 也 相 當 強 勢,下 層 的 個 體 幾 乎 無 法 表 達 自 己 的 主 見, 只能服從上面傳達的指令,在這種狀況下,個體被壓縮,最終失去了個人. 6. 同 註 2 , 頁 5 - 11 。. 7. 同 註 3, 頁 433-434。 4.

(11) 意識與存在價值,只能麻木地聽從上層命令、遵守法令規章以及執行被指 派的任務。. 契訶夫所在時代,經濟足以影響個人價值的現象已然出現,加上農奴 制的遺毒,因此雖然資本主義在俄國剛起步,工業化也不如西歐發達,但 剝削勞工、重視金錢的現象卻與西歐並駕齊驅,中下階層所受的壓迫甚至 有 過 之 而 無 不 及 ,「 異 化 」 問 題 在 這 樣 的 社 會 狀 況 下 儼 然 成 型 。《 萬 卡 》. 政 治 大. ( Ванька ) 當 中 年 幼 的 主 人 公 萬 卡 ( Ванька ), 在 鞋 店 中 當 學 徒 , 飽 受 虐. 立. 待,期望祖父能帶他逃離壞心的鞋匠,只寫著祖父的名字和父名就把信寄. ‧ 國. 學. 出 ;《 睏 》( Спать хочется) 中 未 成 年 的 女 孩 瓦 爾 卡 ( Варька), 為 避 免 主. ‧. 人夫婦的打罵,只能沒日沒夜拚命工作,最後終於失去理智掐死所照顧的. sit. y. Nat. 嬰 兒 ; 又 或 者 是 《 牡 蠣 》( Устрицы, 1884) 當 中 貧 困 的 父 親 對 餓 昏 的 孩 子. n. al. er. io. 束手無策,欲乞討卻又開不了口,在尊嚴和現實中苦苦掙扎。在這幾篇小. i n U. v. 說中契訶夫反映了冷酷的現實,彷彿金錢就能代表人的價值,沒有資產的. Ch. engchi. 人只有被壓榨的命運,映證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馬克思批判的是物質層面的壓迫,而盧卡奇批判的「異化」現象則是 個人自由意志的喪失或已被歪曲的價值觀。除了在現實生活中飽受壓迫的 人 之 外 , 契 訶 夫 筆 下 也 有 許 多 麻 木 度 日 的 人 物 ,《 帶 小 狗 的 女 人 》( Дама с собачкой, 1899)中 的 銀 行 職 員 古 羅 夫( Гуро в), 為 了 現 實 生 活 拋 棄 自 己 的 興趣與志向,在上流社會茫然度日,發現真愛後,才發現過去生活可憎且. 5.

(12) 無 味 。 然 而 , 不 是 每 個 人 都 像 古 羅 夫 一 樣 能 從 逃 出 生 活 的 迷 霧 ,《 醋 栗 》 ( Крыжовник, 1898) 中 的 稅 務 員 尼 古 拉 ·伊 凡 內 奇 ( Николай Иваныч) 以 及 《 脖 子 上 的 安 娜 》( Анна на шее, 1895) 的 阿 尼 雅 ( Аня) 都 是 在 社 會 中 迷 失 自 我 價 值 的 範 例。前 者 竭 盡 所 能 當 上 地 主,為 了 追 求 代 表 他 的 夢 想 ── 自由生活的莊園和醋栗,拋棄所有生活的美好,連人性也逐漸消失,他卻 沾沾自喜,這樣對生活毫無警覺的態度,令人痛心;後者出身貧寒,為了 酗酒的父親以及年幼的弟弟,嫁給文官,起初她十分懼怕丈夫,但在她意. 政 治 大. 識到美貌帶來的益處後,便不再把丈夫放在眼裡,縱情欲樂,連父親和幼. 立. 弟的貧困都拋諸腦後。. ‧ 國. 學 ‧. 韋 伯 將 「 異 化 」 歸 咎 於 壓 抑 個 人 意 志 的 「 官 僚 制 」。「 官 僚 制 」 在 俄 國. sit. y. Nat. 已行之有年,十九世紀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時,相繼採用保守. n. al. er. io. 主義,政治氣氛沉悶、社會風氣保守,亞歷山大二世所採用的政策搖擺不. i n U. v. 定,時而自由時而保守,他推動了俄國的工業化,帶領俄國走向現代;同. Ch. engchi. 時 卻 又 破 壞 地 方 自 治 , 改 為 地 方 首 長 制 , 讓 專 制 的 氣 氛 蔓 延 ,「 官 僚 制 」在 此時更變本加厲,彷彿只有階級才是人的價值所在,就像〈小官員之死〉 ( 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 1883) 中 膽 小 怕 事 的 下 級 文 官 , 只 因 不 小 心 將 唾 沫 噴 到 將 軍 , 就 提 心 吊 膽 , 最 後 被 嚇 死 ;〈 在 釘 子 上 〉( На гвозд е, 1883) 中 呼朋引伴想要慶祝命名日的官員,回家後看見釘子上掛著長官的帽子,連 家 都 不 敢 回 , 只 能 在 外 苦 等 ;〈 胖 子 與 瘦 子 〉( Тол стый и тонкий, 1883) 中 原 為 兒 時 玩 伴 的 兩 人,在 釐 清 彼 此 的 官 階 後,疏 離 感 油 然 而 生; 〈合二為. 6.

(13) 一 〉( Двое в одном, 1883) 的 主 人 翁 則 在 長 官 面 前 唯 唯 諾 諾 、 毫 無 自 尊 , 一到尋常老百姓面前就意氣風發。契訶夫筆下的小文官多是一個模子刻出 來的,他們懦弱怕事,因為官階低而全然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韋伯認為 「異化」主要關係到無意義性和疏遠感,在官僚機構裡,個人對於群體微 不 足 道 , 只 能 屈 服 於 各 種 規 則 , 8這 也 就 是 為 什 麼 在 韋 伯 的 理 論 中 官 僚 制 會是「異化」的主要源頭了。. 政 治 大. 本論文將自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中取材,進行分析。然而,異化現象本. 立. 身極為複雜,反映在小說中更是需要從多方著手,因此作品並不能僅由分. ‧ 國. 學. 析個人的特別案例著手,必須同時從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經濟以及政治. ‧. 等各方面加以綜合研究,才能理解契訶夫作品當中的異化現象。馬克思認. sit. y. Nat. 為:人類的本質不是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繫起來的無聲的共同性,而是一. n. al. er. io. 切 社 會 關 係 的 總 和 , 9因 此 筆 者 主 要 擬 用 馬 克 思 的 異 化 理 論 切 入 文 本 , 從. i n U. v. 實際的社會氛圍中探索異化現象對人類的影響,佐以盧卡奇的觀點補充說. Ch. engchi. 明 未 盡 之 處 , 再 藉 由 韋 伯 的 理 論 分 析 「 異 化 」 的 源 頭 ──「 官 僚 制 」, 研 究 當代俄國社會的狀況,以求能以更寬廣的視野分析契訶夫短篇小說作品中 的「異化」現象。. 第二節. 8. 同 註 3, 頁 433。. 9. 同 註 2, 頁 334。. 研究目的. 7.

(14) 一 . 梳 理 馬 克 思 以 及 韋 伯 的「 異 化 」理 論 , 並 置 入 俄 國 的 時 空 背 景 做 分 析。 二 . 以 契 訶 夫 短 篇 小 說 為 例 , 置 入 上 述 理 論 , 分 析「 異 化 」主 題 的 生 成 背景。 三. 藉由契訶夫短篇小說揭露俄國的「異化」現象。 四 . 整 理 契 訶 夫 短 篇 小 說 作 品 中 的「 異 化 」主 題 , 理 解 俄 國 當 代 社 會 亂 象的始末。. 政 治 大. 立. ‧. ‧ 國. 研究途徑與方法. 學. 第三節. al. er. io. sit. y. Nat. 壹、 研究途徑. v. n. 採用「異化」概念的研究可從兩個方向出發: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與韋. Ch. engchi. i n U. 伯的異化理論。馬克思的異化理論中主要採用馬克思的觀點,再從盧卡奇 的視角出發進行補充說明。接著,採用韋伯的「異化」理論,分析為害俄 國 社 會 甚 鉅 的「 官 僚 制 」 ,同 時 探 討 社 會 與 個 體 疏 離 的 過 程。本 論 文 將 同 時 從這兩方不同的異化理論著手,分析契訶夫作品中的「異化」現象,避免 使用單一理論造成的偏見及誤讀。. 一.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 8.

(15) 在馬克思理論中:人類的物質生產為社會提供了物質基礎,原始社會 條 件 發 展 充 足 後 ,「 異 化 」產 生 是 必 然 的 結 果 ,「 異 化 」包 括「 對 象 化 」 (外 化 )、「 異 己 化 」、和「 統 治 性 」等 內 容 。. 10. 「 對 象 化 」屬 於「 物 化 」的 一 種 ,. 指 人 不 再 代 表 個 人,沒 有 自 身 價 值,僅 僅 被 視 為 其 勞 動 產 生 的 經 濟 價 值; 「異 己化」指人類毫無理性地屈從外在社會的規律,接受所有支配和操縱,無 法 出 於 自 我 本 性 作 出 選 擇; 「 統 治 性 」代 表 權 力 超 越 人 類 本 身 的 意 志,在 人. 政 治 大. 的潛意識中支配人的決定。欲採用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探討文本,必須. 立. 先架構出當時俄國的背景,再藉由客觀蒐集而來的證據分析文本中所反映. ‧. ‧ 國. 學. 的問題。. sit. y. Nat.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未說明之處,筆者將採用盧卡奇的論點補充。盧卡. n. al. er. io. 奇認為:當物質的存在與規律超出人類掌控,便限制了人類的自由,. i n U. 11. 人. v. 類和物質共同生存在社會中,容易迷失自我。盧卡奇的「異化」理論多在. Ch. engchi. 批評人類的意識受到階級力量牽制,而階級又受控於社會意識,不但個人 獨立的主體地位不復見,同時還可能喪失自由意志,所作所為皆非出自本 心。以盧卡奇唯心主義的論點補充分析作品時,必須將重點放在相對較抽 象的階級意識、個人自由意志以及伴隨而來的脫序行為。. 10. 吳 寧 ,《 日 常 生 活 批 判 ─ ─ 列 斐 伏 爾 哲 學 思 想 研 究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0 7 , 頁. 1 0 9 - 111 。 11. 同 上 註 , 頁 7-9。 9.

(16) 二. 韋伯的「異化」理論. 探 討 韋 伯 的「 異 化 」理 論 之 前,必 須 先 整 理 韋 伯 對「 支 配 」 ( domination) 的看法,他將「支配」定義為一種引起服從的命令結構,並將「支配」分 成 以 下 三 種 類 型 : 傳 統 型 ( traditional )、 奇 魅 型 ( charis matic ) 以 及 法 制 型 ( legal ), 這 三 種 支 配 類 型 是 在 不 同 的 基 礎 上 建 立 對 服 從 的 要 求 。 傳 統 型支配源自「歷代相傳」的規矩,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封建制度以及世襲制. 政 治 大. 度;奇魅型支配的存在則出自領導者對未來的願景以及其提出的改革,重. 立. 點取決於領導者的個人魅力,例如希特勒的崛起;法制型支配是根據法律. ‧ 國. 學. 條 文 行 事 的 統 治 模 式 , 具 有 合 法 性 , 典 型 的 法 律 型 支 配 則 是「 官 僚 制 」。. 12. ‧ sit. y. Nat. 韋 伯 的 「 異 化 」 理 論 將 「 異 化 」 的 源 頭 歸 類 於 「 官 僚 制 」, 理 想 中 的 官. n. al. er. io. 僚必須具備責任心和愛國意識,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但現實中官僚面對個. i n U. v. 人利益和社會大眾利益的衝突時,常常只考量個人利益,而官僚制層層遞. Ch. engchi. 減的結構更強化了上層官員的力量,他們合法地逼迫下屬服從不一定符合 公正、公義的命令,過程中讓個體失去為自身思想發聲的機會。官僚制一 旦充分實行,就成為最難摧毀的障礙,無法推翻的合法性會讓官僚制擴大 影響範圍,使個體逐漸變得麻木不仁,進而與社會疏離。. 13. 本論文將重點. 擺在「官僚制」影響人心的結果以及個體被社會逐漸疏遠的過程,分析文. 12. 馬 克 思.韋 伯 著,黃 丘 隆 譯, 《 馬 克 思.韋 伯 》 ,台 北:結 構 出 版 群,1 9 8 9,頁 9 8 - 1 0 1 。. 13. 韓 水 法 ,《 韋 伯 》, 台 北 : 東 大 , 1 9 9 8 , 頁 1 4 3 - 1 4 7 。 10.

(17) 本中所反映的「異化」現象。. 貳、 研究方法. 本論文擬採用以下的研究方法:. 一、. 傳記研究法:在第二章「異化」概述中,筆者將採用契訶夫當. 政 治 大. 代的文論,以架構出當代文學中的俄國社會全貌。. 立. ‧ 國. 學. 二、. 文本分析法:本論文擬選取大量的短篇小說文本,從中取材,. ‧. 分 析 故 事 主 題、敘 事 手 法 以 及 人 物 塑 造,探 討 契 訶 夫 所 見 的 各 種「 異. n. al. er. io. sit. y. Nat. 化」現象。. 三、. i n U. v. 演 繹 分 析 法:綜 合 各 項 觀 點,包 含 論 文 中 使 用 的 馬 克 思「 異 化 」. Ch. engchi. 理論,隨之衍生而出的盧卡奇「異化」理論,以及韋伯的「異化」 理 論 分 析 作 品 中 的「 異 化 」現 象,演 繹 出「 異 化 」現 象 產 生 的 原 因 。. 四、. 歸納分析法:將契訶夫的作品分類,由其故事內容歸納出「異. 化」現象所造成的各種後果,並深入探討。. 11.

(18) 第四節. 研究限制. 契訶夫的作品幾乎涵蓋了俄國生活的各個面向,筆者雖將採用大量的 文本分析其中「異化」的概念,但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作品眾多,筆者僅一 人之力,難保不會有所缺漏,為本論文的限制之一。此外,因為性別而產 生的「異化」現象,涉及了如父權主義、女性主義等其他文學批評面向,. 政 治 大. 筆者將著重當中「異化」現象,略過性別議題,研究方向被窄化,這也是. 立. 研究限制之一。. ‧ 國. 學 ‧. 本 論 文 將 同 時 採 用 馬 克 思 與 韋 伯 的「 異 化 」理 論 為 主,盧 卡 奇 的 為 輔 ,. sit. y. Nat. 分析契訶夫作品當中的「異化」現象,但「異化」理論複雜性高,涵蓋範. n. al. er. io. 圍甚廣,在研究文本時未必能完全引用,礙於篇幅限制,作者將從經濟、. i n U. v. 階級和權力三個層面描繪「異化」現象造成的後果,自行排除與研究內容. Ch. engchi. 較 不 相 關 的 觀 點,例 如 在 各 方 觀 點 中 都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的 宗 教「 異 化 」理 論 。. 契訶夫小說中所展現的異化現象繁多,筆者將作品區分為外在行為與 內在心理,從兩方面探討分析,契訶夫作品中的異化現象大多環環相扣, 筆者僅從當中取出最符合篇章題目的段落探討,若有疏漏,請多包涵。. 第五節. 文獻回顧 12.

(19) 本論文以「異化」理論為基礎,探討契訶夫作品中的「異化」現象。 在文獻回顧方面,首要關注的就是文本的挑選,筆者將從契訶夫的短篇小 說作品中挑選出適當文本,並自行分類。. 關 於 契 訶 夫 生 平 , 筆 者 擬 採 用 瑪 麗 雅 ‧ 契 訶 娃 ( Мария Чехова) 的 《 遙 遠 的 過 去 ︰ 我 的 哥 哥 契 訶 夫 》 ( Distant Past) , 瑪 麗 雅 是 家 中 唯 一 女. 政 治 大. 兒,和契訶夫的關係相當密切,甚至為了契訶夫終身未嫁,她以半傳記式. 立. 地描述他們的家境、成長背景、童年以及影響契訶夫一生的大事,包含了. ‧ 國. 學. 庫頁島之旅、莫斯科劇院以及契訶夫的婚事,由於本書作者與契訶夫長期. ‧. 共同生活,當中有許多珍貴史料值得研究。另一重要的參考文獻為俄羅斯. sit. y. Nat. 莊 園 系 列 的 《 契 訶 夫 與 梅 里 霍 沃 莊 園 》( А.П.Чехов и усадьба Мелихово),. n. al. er. io. 契訶夫在梅里霍沃莊園度過了他的大半輩子,梅里霍沃莊園聚集了契訶夫. i n U. v. 的親朋好友,筆者將梅里霍沃莊園視為契訶夫的部分投射,藉由研究梅里. Ch. engchi. 霍沃莊園來理解契訶夫的待人接物,此書不僅僅展示了契訶夫的親朋好友 與生活環境,還包含了在梅里霍沃莊園發生的大小事,提供了筆者不同角 度研究契訶夫。. 契 訶 夫 生 活 的 時 代 背 景 , 筆 者 擬 先 採 用 李 邁 先 的 《 俄 國 史 》、 布 羅 茨 基 主 編 的《 俄 國 文 學 史 》 ( 中 卷 )與 歐 茵 西 的《 俄 羅 斯 文 學 風 貌 》理 解 契 訶 夫 生 活 年 代 的 歷 史 背 景 、 文 壇 風 氣 ; 透 過 T.C.格 奧 爾 吉 耶 娃 的 《 俄 羅 斯 文. 13.

(20) 化 史 》 與 洛 特 曼 ( Лотман ) 的 《 俄 國 文 化 漫 談 》( Беседы о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筆 者 對 當 代 俄 國 文 化 有 通 盤 性 的 了 解 ; 再 藉 由 米 羅 諾 夫 的《 俄 國 社 會 史 ──個 性 、 民 主 家 庭 、 公 民 社 會 及 法 治 國 家 的 形 成( 帝 俄 時 期 : 十 八 世 紀 至 二 十 世 紀 初 )》、 弗 列 羅 夫 斯 基 ( Флеровский Н)《 俄 羅 斯 勞 工 階 級 的 處 境 》( Пол ожение рабочего к л асса в России) 分 析 當 代 社 會 , 這 兩 本書詳實記錄俄國社會的發展歷程,是筆者對當代社會的重要資訊來源。 此 外 , 筆 者 將 利 用 白 曉 紅《 俄 國 斯 拉 夫 主 義 》、 伊 列 里 茲 基《 別 林 斯 基 的 歷. 政 治 大. 史 觀 點 》、 赫 爾 岑《 赫 爾 岑 論 文 學 》重 現 當 代 社 會 的 整 體 思 想 與 氣 氛 , 對 比. 立. 契訶夫作品,從中找尋當代思想的縮影,架構出當代社會的原貌。. ‧ 國. 學 ‧. 關於作品,中外研究契訶夫的書籍眾多。由徐祖武主編的《契訶夫研. sit. y. Nat. 究》 ,雖 然 年 代 久 遠,但 當 中 集 合 許 多 教 授 研 究 契 訶 夫 的 論 文,當 中 不 乏 從. n. al. er. io. 作品主題或是敘事風格等不同方向探討作品的文章,是研究契訶夫的重要. i n U. v. 材 料;劉 皇 杏 教 授 關 於 契 訶 夫 的 研 究 甚 多,其 國 科 會 研 究 成 果《「 契 訶 夫 的. Ch. engchi. 書 信 : 窺 視 作 家 的 秘 密 」》更 是 筆 者 研 究 契 訶 夫 觀 點 的 重 要 材 料;俄 國 研 究 契 訶 夫 的 大 家 則 是 Кат аев,他 的 著 作 有《 契 訶 夫 散 文:說 明 的 問 題 》 ( Проза Чехова: пробл емы и нтерпретации)、《 簡 潔 中 的 複 雜 .契 訶 夫 的 短 篇 小 說 與 劇 本 》( Сл ожность простоты. Рассказы и пьесы Чехова)、《 契 訶 夫 與 更 多 》( Чехов плюс)等 , 當 中 對 契 訶 夫 文 本 內 容 所 作 的 精 闢 分 析 , 讓 筆 者 在 探討文本時有更多參考觀點。. 14.

(21) 「異化」理論部分,為求深入理解「異化」理論哲學思想,得知理論 的源頭,筆者從郎咸平、楊瑞輝《郎咸平帶你重讀經典資本論與國富論》 著 手 , 先 對 馬 克 思 的 理 論 基 礎 做 通 盤 性 的 了 解 , 接 著 藉 由 馬 克 思《 1844 年 經濟學哲學手稿》 ,理 解 其 理 論 的 源 頭。孫 中 興《 馬 克 思 ﹝ 異 化 勞 動 ﹞ 的 異 話》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異化」出現的前因後果;段忠橋《重釋歷史 唯物主義》闡述馬克思理論的物質基礎;湯姆.洛克曼《馬克思主義之後 的 馬 克 思 ─卡 爾 . 馬 克 思 的 哲 學 》 藉 由 馬 克 思 學 者 的 研 究 重 新 審 視 了 馬 克. 政 治 大. 思哲學;馮景源的《馬克思異化理論硏究》是研究馬克思「異化」理論的. 立. 專書,藉由上述書籍,筆者更能深入理解馬克思義化理論的立論基礎與其. ‧. ‧ 國. 學. 批判重點。. sit. y. Nat. 盧 卡 奇 討 論「 異 化 」理 論 的 代 表 作 為 其 早 年 出 版 的《 歷 史 與 階 級 意 識 :. n. al. er. io. 關於馬克思主義辨證法的研究》 ( Hist 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 ,本 書 為. i n U. v. 盧卡奇的論文集,當中盧卡奇討論了馬克思哲學、唯物主義、階級意識等. Ch. engchi. 重 要 議 題,2009 年 的 新 譯 版 本 還 收 錄 了 盧 卡 奇 晚 年 再 次 回 顧 本 書 所 撰 寫 的 序言,自己點名了在當中出現的盲點,透過此書筆者可理解盧卡奇對馬克 思哲學的理念;研究盧卡奇理論的專書還有宮敬才的《盧卡奇的哲學思 想 》, 探 討 從 《 歷 史 與 階 級 意 識 》 到 《 關 於 社 會 存 在 的 本 體 論 》( Social Existanceontolog y ) 當 中 的 變 化 , 幾 乎 涵 蓋 了 盧 卡 奇 一 生 的 哲 學 思 想 。 孫 伯鍨的《盧卡奇與馬克思》對盧卡奇與馬克思的哲學思想都有所著墨,從 兩人思想的淵源開始論述,涵蓋範圍甚廣,是比較馬克思與盧卡奇珍貴的. 15.

(22) 資料。. 韋伯一生著作橫跨政治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等領域,研究韋伯的 專書甚多,切入角度也有所不同。筆者先從馬克思.韋伯本人對自己的評 傳《馬克思.韋伯》入門,再由朱元發《韋伯思想概論》著手,對韋伯的 理 論 有 通 盤 性 的 了 解;弗 里 茨.林 格( Fritz Ringer) 《 韋 伯 學 術 思 想 評 傳 》、 本 迪 克 斯 ( Reinhrad Bendix)《 韋 伯 : 思 想 與 學 說 》, 以 及 韋 伯 本 人 的 《 支. 政 治 大. 配 的 類 型 》、《 新 教 倫 理 與 資 本 主 義 精 神 》、《 學 術 與 政 治 》 都 闡 明 韋 伯 對 於. 立. 「 祛 魅 」以 及「 官 僚 制 」的 看 法,以 及 它 們 造 成「 異 化 」的 過 程。Ken Morriso n. ‧ 國. 學. 《 古 典 社 會 學 巨 擘 - 馬 克 思、涂 爾 幹、韋 伯 》比 較 了 三 大 社 會 學 家 的 理 論 ,. ‧. 在分析馬克思與韋伯兩人的異化理論時,極有幫助。由於韋伯的思想涵蓋. sit. y. Nat. 範 圍 甚 廣, 「 異 化 」理 論 僅 占 其 中 的 一 小 部 分,必 須 大 量 閱 讀 韋 伯 本 人 的 著. n. al. er. io. 作以及研究韋伯的專書,才能通徹地了解「異化」概念,因此除了以上所. i n U. v. 提專書之外,筆者也將採用研究韋伯思想的期刊論文輔助研究。. Ch. engchi. 第六節. 章節配置. 緒論包括介紹論文寫作的動機與研究目的,簡單說明「異化」最原始 的 概 念,並 從 唯 物 主 義 的 觀 點 以 及 馬 克 斯.韋 伯 的 視 角 解 釋 當 代 的「 異 化 」 概念,介紹十九世紀俄國社會所面臨的變化,以及選取契訶夫文本作為分. 16.

(23) 析對象的原因,同時指出希望藉由本論文達到的研究目的;之後闡明研究 途徑、方法,以及可能遭遇的限制;並回顧文獻統整及分類論文所需資料 與書籍;最後確立論文架構,並進一步說明章節安排的原因。. 第 一 章 將 說 明 本 論 文 的 理 論 背 景 ──「 異 化 」理 論 , 同 時 深 入 研 究 當 代 俄國的社會狀況。第一節先從馬克思的視角說明「異化」概念,以深受馬 克思影響的盧卡奇視角補充;接著從韋伯的角度說明「異化」現象的源頭. 政 治 大. 與後果。第二節說明當代俄國的歷史背景,包含政經狀況、遭逢的變革以. 立. 及社會風氣等,並對比當代文論,經由整理後理解當代俄國的完整面貌,. ‧ 國. 學. 以對作品有概括性的理解;第三節小結整理以上背景說明。. ‧ sit. y. Nat. 第二章從馬克思.韋伯視角著手探討與分析文本。第一節說明作者契. n. al. er. io. 訶夫的生平背景,並從故事主題、敘事手法與人物塑造等方面分析作品特. i n U. v. 色 , 找 出「 異 化 」現 象 對 契 訶 夫 作 品 的 影 響 。 第 二 節 從 文 本 中 找 出「 異 化 」. Ch. engchi. 發生的成因,主要分成三個:身份弱勢、權力弱勢以及經濟弱勢,從三方 面剖析前因後果,研究社會氛圍。第三節做出以上分析的小結。. 第三章、第四章進入筆者對文本的深入分析。筆者在閱讀文本後,將 作品中已知的「異化」現象所造成的影響分成內在和外在兩部份,第三章 探討「異化」現象的內在反映,從價值觀的扭曲和自我的喪失出發,延伸 討論生活目的庸俗化、道德標準降低、生活意義的缺乏、自我意識的消亡. 17.

(24) 四個問題,筆者將說明「異化」現象引發的問題,並採用文本論證自己的 觀點。. 第四章剖析「異化」主題的外在表現,從個人行為的異常和人際關係 的 疏 離 兩 方 面 著 手,觀 察 個 人 面 對 恐 懼、庸 俗、死 亡 的 反 應 與 人 際 間 僵 化 、 冷漠,甚至相互憎恨這些生活矛盾的來源,透過分析文本的輔助,可以理 解當代俄國人民面對生活的複雜情緒。而將此章節「異化」主題的外在表. 政 治 大. 現 對 照 前 一 章 節「 異 化 」現 象 的 內 在 反 映,就 能 架 構「 異 化 」主 題 的 全 貌 。. 立. ‧ 國. 學. 筆者擬用馬克思與韋伯兩人的異化理論對作品進行交叉分析來總結. ‧. 本論文,馬克思將重點擺在現實生活中經濟的弱勢;韋伯則關注在「官僚. sit. y. Nat. 制」中個體的相對弱勢,兩者的理論觸及異化現象的主要因素:經濟、身. n. al. er. io. 分與權力等各方面的弱勢。異化現象在社會的猖狂,影響了人類的內在心. i n U. v. 理與外在行為。兩相對照之下,更能理解內在與外在環環相扣,加深了異. Ch. engchi. 化的威力,最後異化甚至腐蝕了人類的靈魂。. 18.

(25) 第一章. 第一節. 「異化」概述. 「異化」定義. 壹、 馬克思視角下的「異化」. 治 政 大爾( Georg Hegel,1770-1831) 馬 克 思 的「 異 化 」 ( alienation)理 論 與 黑 格 立 ‧ 國. 學. 息 息 相 關 , 他 早 年 受 黑 格 爾 啟 發 , 從 人 道 主 義 ( гуманизм) 出 發 的 價 值 批 判 曾 在 其 早 期 著 作《 1844 年 經 濟 學 哲 學 手 稿 》中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 當 時 馬 克. ‧. 思已經看出隨著私有制發展,人類步步將自己關進牢籠。馬克思認為,從. y. Nat. io. sit. 原始以物易物的社會進步到以金錢為媒介的商品交換體系時,商品的價值. er. 對人類有了神祕的力量,這股力量彰顯在錯誤的追求物質生活、對金錢和. al. n. v i n 商品過度迷戀上,然而,馬 指出其中關鍵:物品具備的力量源自於人 C克 h思 engchi U 類主動和它產生的連結,而這個連結則是由資本主義猖獗的社會關系所型 塑,對物質過度的信仰導致人們相處時容易將彼此視為商品的所有者,在 人際間感受到威脅、爭奪,喪失了個體間的單純關係。. 14. 初期,馬克思的. 理論中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到了後期,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形 成,態度轉趨理性。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就是從那時起,開始了有別於. 14. K e n M o r r i s o n 著 , 王 佩 廸 、 李 旭 騏 、 吳 佳 綺 譯 ,《 古 典 社 會 學 巨 擘 ─ ─ 馬 克 思 、 涂 爾. 幹 、 韋 伯 》, 台 北 : 韋 伯 文 化 國 際 , 2 0 1 2 , 頁 11 8 - 1 2 2 。 19.

(26) 黑 格 爾 式 唯 心 主 義 的「 異 化 」理 論 發 展,他 逐 漸 揚 棄 缺 乏 證 據 的 價 值 批 判 , 對歷史事實的科學分析取而代之成為唯物理論的基礎。需要特別注意的 是,馬克思並非將價值批判棄如敝屣,只是對他而言,價值批判的出發點 與尺度都必須經由歷史事實和客觀邏輯來評斷,不能與科學脫節,基於這 樣的原則,他開始深入考察市民社會的經濟生活,將所觀察到的事物納入 理論,在實踐精神下開創自己的「異化」理論道路。. 政 治 大. 不同於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常將「物化」和「異化」混為一談,馬克思. 立. 在 其 著 作 《 1844 年 經 濟 學 哲 學 手 稿 》 中 遵 循 了 黑 格 爾 對 「 異 化 」 的 看 法 ,. ‧ 國. 學. 已 觀 察 出 「 物 化 」( made m ateri al) 和 「 異 化 」( alienation) 的 區 別 。 馬 克. ‧. 思 將 「 物 化 」 區 分 為 兩 種 : 一 種 是 「 對 象 化 」( objectification), 另 一 種 則. sit. y. Nat. 是 「 異 化 」。「 對 象 化 」 的 定 義 為 : 勞 動 的 產 品 ( product ) 做 為 不 依 賴 於 生. n. al. er. io. 產 者 的 力 量( power independent), 與 勞 動 相 對 立 , 勞 動 生 產 出 的 產 品 就 是 勞 動 者 的 對 象 化,. 15. i n U. v. 換 句 話 說,產 品 就 是 勞 動 者 的 現 實 化,人 做 為 生 產 者 ,. Ch. engchi. 將自己投射到產品的實際價值中,以產品的模式存在。而此處所指稱的勞 動,則同時包含了體力勞動以及腦力勞動兩種勞動的廣義定義。對象化是 指人類勞動在經濟關係中自然產生的物化,是人類勞動生產出價值的證 明 , 對 於「 對 象 化 」, 馬 克 思 並 無 非 議 , 甚 至 認 為 這 是 對 人 能 生 產 具 體 價 值 的 一 種 肯 定,馬 克 思 真 正 批 評 的 是 第 二 種 物 化 ──「 異 化 」 。 「 異 化 」定 義 為 : 人做為勞動者,通過對象化的物化成為勞動產品後,就喪失了勞動產品的. 15. 孫 中 興 ,《 馬 克 思 ﹝ 異 化 勞 動 ﹞ 的 異 話 》, 台 北 : 群 學 , 2 0 1 0 , 頁 2 3 - 2 4 。 20.

(27) 所有權,受限於勞動過程,並在產品完成後反過來遭受勞動產品奴役。. 16. 青年時期,馬克思深受黑格爾影響,並繼承了黑格爾唯心主義色彩極 重 的「 異 化 」思 想,馬 克 思「 異 化 」勞 動 的 觀 點 出 發 自 抽 象 的 人 的 類 本 質 , 他曾說: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徵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動物的 生命活動就是動物本身,並不區別意識與生活;人則不同,人的生命活動 就 是 本 身 意 識 和 意 志 的 對 象,自 由、有 意 識 的 活 動 就 是 人 的 類 本 質。 「異化」. 政 治 大. 勞動卻使得這種關係本末倒置,以致人正是因為有意識,才必須將本質變. 立. 也就從毀壞了人類的類本質。. 學. ‧ 國. 成 維 持 自 己 生 存 的 手 段, 「 異 化 」勞 動 從 人 類 手 中 奪 取 了 人 類 的 生 活 對 象 , 17. ‧ sit. y. Nat. 奠基於「異化」對人類的影響,馬克思將「異化」簡單區分成四種型. n. al. er. io. 式。首 先 是 工 人 與 其 勞 動 產 品 的「 異 化 」 ,產 品 在 生 產 過 程 結 束 後 就 成 為 了. i n U. v. 獨立的存在,和生產者毫無關連;在意識上也違背了生產者的自我發展,. Ch. engchi. 因為生產者僅能獲取微薄的薪資,沒有對產品的掌控權,這時異化帶給工 人的影響包含了生命活動的消耗、勞動產品被剝奪,以及關係的本末倒置 ──人 身 為 生 產 者 , 為 了 謀 生 卻 必 須 依 賴 產 品 。 第 二 , 馬 克 思 認 為 , 工 人 與 自身的生產活動是相脫離的,工人無法在生產活動中發展任何屬於自己的 能力,只有在諸如吃、喝和生殖等「動物本能」中能夠自由主動,. 18. 在這. 16. 同 註 15, 頁 27-29。. 17. 段 忠 橋 ,《 重 釋 歷 史 唯 物 主 義 》, 南 京 : 江 蘇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0 9 , 頁 3 8 9 。. 18. 馬 克 思 著 , 中 共 中 央 馬 克 思 恩 格 斯 列 寧 史 達 林 著 作 編 譯 局 編 譯 ,《 1 8 4 4 年 經 濟 學 哲 21.

(28) 樣的情況下,生產者受限於僅能維持肉體生存的動物水平,無法讓自己有 進 一 步 的 發 展 。 從 以 上 兩 種 型 式 的「 異 化 」, 馬 克 思 推 斷 出 第 三 種 類 型 , 即 在現代社會中工人與人類生活相脫離,為了滿足生活的各種需求,現代人 多被禁錮在生產者的角色,丟失了生活其他的可能性,馬克思進一步地指 出:工 人 與 自 己 的 身 體、本 性、精 神 生 活 甚 至 一 般 的 人 類 生 活 中 都 有 隔 閡 , 無法自在活動。基於前面三種「異化」的論述,馬克思定義了第四種「異 化」 ,也 就 是 最 後 一 種 型 式:個 人 不 僅 與 自 己 相 分 離,而 且 與 其 他 人 相 分 離,. 政 治 大. 這是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個體間的聯繫都是建立在某種利益流通之中,不是. 立. 著難以跨越的疏遠感。. 學. ‧ 國. 真正的人際關係,過成中參與者也不具備自己的意識,人與人的關係存在 19. ‧ sit. y. Nat. 隨著馬克思理論的發展,馬克思的歷史觀轉向以科學做基礎的唯物史. n. al. er. io. 觀,在「異化」的思想上也是如此,他的「異化」概念出發點轉變成現實. i n U. v. 的人,以對歷史事實的科學分析為基礎進行價值批判。馬克思將滿足日常. Ch. engchi. 生活所需的生產活動視為人們為了生存而開始的第一個歷史活動,為了能 夠生活,人們每天固定完成工作。這樣實際的物質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 的必須,只有科學地研究了人類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過程,才能揭示「異 化」現象的來龍去脈。. 學 手 稿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 2 0 0 0 , 頁 5 1 - 5 5 。 19. 湯 姆 . 洛 克 曼 著 , 楊 學 功 、 徐 素 華 譯 ,《 馬 克 思 主 義 之 後 的 馬 克 思 ─ 卡 爾 . 馬 克 思 的. 哲 學 》, 北 京 : 東 方 出 版 社 , 2 0 0 8 年 , 頁 1 0 1 - 1 0 2 。 22.

(29) 馬克思分析了「物化」和「異化」的差異後,將「異化」現象同現代 工業化社會結合,他認為「異化」是一種社會生活的歷史現象,是隨著社 會發展必然產生的結果,物質生產為「異化」提供了物質基礎以及發展平 台,能藉由分析歷史事實、客觀推論,進而開始批判整個社會發展。馬克 思將社會中「異化」的存在區分成以下兩種大情況來探討:第一種是隨著 長時間的歷史演進,社會關係從原本單純的人與人的關係轉變成物與物的 關係,接著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開始支配人的意識,進一步控制人的行. 政 治 大. 為,成 為 一 股 不 可 抵 抗 的 社 會 力 量,最 顯 著 的 例 子 就 是 商 品 拜 物 教 的 出 現;. 立. 學. ‧ 國. 第二種是社會權力與人相異化,社會財富、權力聚集在少數人手中,被少 數人支配,用來控制、奴役社會上的大多數勞動者,其突出的表現就是資 20. ‧. 本與制度的異化。. sit. y. Nat. n. al. er. io. 盧 卡 奇( Luk ács G yörg y, 1885 –1971)以 馬 克 思 的 觀 點 為 基 礎 , 發 展 出. i n U. v. 自己特有的論點。盧卡奇與馬克思一樣,認為「異化」是一種人類社會生. Ch. engchi. 活 的 歷 史 現 象 , 是 必 然 發 生 的 結 果 ; 不 同 的 是 , 盧 卡 奇 只 有 區 分「 對 象 化 」 與 「 異 化 」。 在 盧 卡 奇 看 來 「 物 化 」 就 是 「 異 化 」 的 最 初 階 段 , 他 認 為 : 單 純 的 以 生 產 使 用 價 值 為 目 的 的「 對 象 化 」勞 動 不 會 導 致「 異 化 」, 例 如 為 了 生產食物而捕魚、農耕都是此種單純的「對象化」勞動類型,但隨著勞動 融入社會、物質生產與社會發展,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等經濟關係出現,. 20. 孫 伯 鍨 , 同 註 2, 頁 7-10。 23.

(30) 人 們 開 始 無 意 識 的 衡 量 產 品 價 值 ,「 物 化 」就 因 而 產 生 。. 21. 盧 卡 奇 指 出 :資. 本社會中物質的存在與規律已經超出人類掌控,限制人類的自由,替所有 物 品 訂 定 價 值 的「 物 化 」行 為 隨 著 經 濟 關 係 發 展 轉 變 成「 異 化 」, 開 始 掌 控 人類,帶給人類無形的壓迫。. 盧卡奇直接採用「異化」的概念,以純粹的價值批評來評論社會發生 的「 異 化 」現 象 。 他 認 為 ,「 異 化 」現 象 造 成 了 一 個 存 在 於 人 之 外 的 第 二 自. 政 治 大. 然。第一自然就是自然界,人們只能藉由知識來了解它,無法用規律將其. 立. 控管;第二自然是指和自然界相對應的另一個世界,它從人類的社會活動. ‧ 國. 學. 中衍生而出,隨著社會活動發展取得了類似第一自然的自然規律,反過來 22. 人在當中生活,只能被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生活方. ‧. 主宰著社會的一切,. sit. y. Nat. 式,真正的自由卻毫無保障。在異化的社會當中,物品的價值提升,人的. n. al. er. io. 價值卻降低了,這種氛圍反映個人意識和自由的喪失,預言了異化的世界. i n U. v. 中人類的命運。盧卡奇從經濟層面著手,對異化進行價值批判的同時,也. Ch. engchi. 看到了韋伯的憂慮,他認同韋伯觀點,認為資本主義和官僚制兩者同樣藉 由分工,將人類的生活和本質切割成無數個碎塊,迫使人只能如同機械般 麻 木 地 過 活,為 了 抵 抗 這 種 悲 劇,盧 卡 奇 提 出 了 充 滿 人 道 主 義 思 想 的 訴 求: 跳脫階級,尋回人類真正的存在。. 23. 21. 孫 伯 鍨 , 同 註 2, 頁 338-341。. 22. 徐 祖 武 主 編 , 同 註 4, 頁 1-2。. 23. 張 西 平,《 歷 史 哲 學 的 重 建 ─ ─ 盧 卡 奇 與 當 代 西 方 社 會 思 潮 》,北 京:三 聯 書 店,1 9 9 7,. 頁 147-150、 152-157。 24.

(31) 馬克思與盧卡奇兩人基本上有相似的觀點,也就是:異化不論就整體 或部分而言,都存在於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從人類和日常生活的相互關 係中產生而出,. 24. 但兩人批判「異化」的視角有所差異:馬克思的批判重. 點指向現實生活中的奴役、壓迫和經濟上的榨取,盧卡奇批判的重點則是 精神層面上人的獨立主體地位和自由意志的喪失。. 25. 治. 政伯 視 角 下 的大「 異 化 」 貳、 韋. 立. ‧ 國. 學. 韋 伯 ( Max Weber , 1864 - 1920 ) 認 為 「 異 化 」 源 自 於 「 祛 魅 」. ‧. ( Disench antment )。「 祛 魅 」 為 西 方 國 家 由 宗 教 社 會 轉 變 為 理 性 社 會 一 系. sit. y. Nat. 列 的 過 程,是 韋 伯 歷 史 哲 學 和 宗 教 哲 學 的 核 心 概 念,也 可 譯 為「 除 魅 」 、 「去. n. al. er. io. 魅 」、「 去 神 祕 化 」等,是 指「 袪 除 作 為 達 到 拯 救 手 法 的 魔 魅 之 力( m a gi c),. i n U. v. 使世界理性化的過程或行為」 ,過 程 中 人 們 把 宗 教 生 活 中 一 切 帶 有 巫 術 性 質. Ch. engchi. 或宗教實踐要素,例如通過宗教冥思、聖禮儀式以求自我救贖等活動,視 為迷信與罪惡而加以祛除,日益從巫魅中解放出來,獲得自己理解世界、 控制世界的主體性地位。. 26. 「祛魅」後,人類從原本受宗教主導的地位,. 躍昇為掌控世界的一方,世界從神聖化轉變為世俗化。. 24. 盧 卡 奇 著 , 白 錫 堃 、 張 西 平 、 李 秋 零 等 譯 ,《 社 會 存 在 的 本 體 論 下 卷 》, 重 慶 : 重 慶. 出 版 社 , 1993, 頁 680。 25. 孫 中 興 , 同 註 15, 頁 7。. 26. 王 澤 應 ,〈 祛 魅 的 意 義 與 危 機 〉,《 湖 南 社 會 科 學 》, 2 0 0 9 , 第 4 期 , 頁 1 - 2 。 25.

(32) 「 祛 魅 」的 過 程 就 是 西 方 文 明 的 發 展 史,綜 合 韋 伯 的 思 想,可 以 將「 祛 魅」分成以下幾層意思:祛除宗教中的巫術、魔法和神秘性;祛除領導人 「 魅 力 」( charismat ic) 的 神 祕 光 環 , 由 魅 力 型 支 配 向 法 制 型 的 轉 變 ; 祛 除 傳 統、情 感,是 價 值 理 性 而 向 工 具 理 性 發 展 的 過 程。第 一 點,在 宗 教 上「 祛 魅」 ,西 方 國 家 藉 由 基 督 教 新 教 倫 理,幾 乎 排 除 所 有 具 備 神 秘 色 彩 的 傳 統 宗 教活動,例如:聖禮、懺悔、教會儀式,也否定經由在修道院苦修進而贖. 政 治 大. 罪的可能,認為教徒們僅能靠在生時的世俗成就來確認上帝的恩寵,證明. 立. 上 帝 的 存 在 。 第 二 點 , 在 政 治 管 理 內「 祛 魅 」, 人 們 拋 棄 對 領 導 人 盲 目 的 崇. ‧ 國. 學. 拜,以理性的眼光審視領導人的作為,使領導人不再具有神聖的光環,相. ‧. 對 理 性 的 法 律 規 章 崛 起 。 第 三 點 , 在 社 會 生 活 中「 祛 魅 」, 過 去 人 們 相 信 世. sit. y. Nat. 界是一個有意義的體系,世界上各種事件的安排都有其內在的根據和理. n. al. er. io. 由,每個人只要能與這種神聖的秩序連繫起來,就可以獲得生活的目的和. i n U. v. 意 義 , 個 體 生 命 也 可 以 在 這 種 有 意 義 的 體 系 裡 獲 得 安 頓 。「 祛 魅 」後 , 過 去. Ch. engchi. 在生活上個人意識中的神聖性被崩解,人們成為自己精神的主宰,只能從 世俗化的社會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27. 綜合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韋伯的「祛. 魅」擴及的層面不僅限於宗教,還包含了政治、社會生活。. 韋 伯 將 社 會 中 的 理 性 行 動 區 分 為 兩 種 : 價 值 理 性 行 動 ( value rational action)與 工 具 理 性 行 動( instrumental rational action), 前 者 是 一 種 完 全 接. 27. 韓 水 法 , 同 註 13, 頁 1-4。 26.

(33) 受絕對價值規範的導向的行動,行動者將一個特定的價值規範應用到行動 中,並試圖實現那種價值所要求的目標,不論其中所需的代價為何,因為 在這個行動中,最主要的是獨一無二的價值理想的實現;後者則是在行動 時將手段、目的、結果,以及可能產生的次要結果都理性考量後,所做出 的行動,追求的是「成功的極大化」與對全面狀況的掌控。價值理性與工 具理性的差別顯而易見,前者的目標確定,追求價值的實現不計代價;後 者目標多元,運用計算權衡手段、目的,以追求最大效益。. 政 治 大. 28. 「祛魅」代. 表的是隨著社會發展,工具理性逐漸凌駕於價值理性,利益超越價值成為. 立. 行動主宰的過程。. ‧ 國. 學 ‧. 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以及緊接而來的工業革命將「祛魅」活動推向. sit. y. Nat. 高潮,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掀起波瀾,人們相信通過理性與計算可以. n. al. er. io. 分 析 一 切 ,「 意 義 」、「 價 值 」等 概 念 被「 理 性 」驅 逐 , 世 界 失 去 提 供 給 人 們. i n U. v. 客 觀 意 義 和 價 值 秩 序 的 功 能,無 法 給 個 人 任 何 的 方 向 和 目 標。 「 祛 魅 」之 前,. Ch. engchi. 宗教為個體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廣大的意義,宗教撫慰個人,幫助個人在 生活中找到自身的價值與位置,這時,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同等重要,甚 至工具理性是為了價值理性當中的信仰、理想而行動,但「祛魅」後,理 性、知識,以及科學取代了原本宗教、道德的傳統地位,過程中工具理性 逐漸凌駕於價值理性之上,一切都有理可循、有利可圖,成為了純粹經驗 性的事情,但人類所追求的目標眾多,且相互衝突、難以共存,而人類內. 28. Ken Morrison, 同 註 14, 頁 442-444。 27.

(34) 心又缺乏一個共通的衡量尺度,分辨輕重緩急成了難題,許多人因此生活 在 價 值 與 目 標 的 抉 擇 之 中,失 去 重 心,生 活 空 虛 而 沒 有 目 的。. 29. 個 體 在「 祛. 魅」中逐漸失去對社會的歸屬感,而社會對個體則越來越漠視,兩者日益 疏 遠, 「 異 化 」便 因 此 產 生。簡 而 言 之, 「 祛 魅 」帶 領 人 們 走 向 進 步 的 世 界 , 但 也 帶 來「 異 化 」現 象,讓 人 對 自 己 的 生 活 產 生 諸 多 迷 惘,不 知 何 去 何 從 。. 韋 伯 認 為 ,「 祛 魅 」 促 成 理 性 化 的 法 治 型 支 配 ( legal ) ── 「 官 僚 制 」. 政 治 大. ( bureaucrac y ) 崛 起 。 他 將 「 支 配 」( domination) 定 義 為 一 種 引 起 服 從 的. 立. 、魅 力 型( charismatic) 命 令 結 構, 3 0 分 成 以 下 三 種 類 型:傳 統 型( traditional). ‧ 國. 學. 以及法治型,這三種統治類型是在不同的基礎上建立對服從的要求。傳統. ‧. 型支配確信淵源悠久的傳統的神聖性,正當性源自於過去的慣例,顯著的. sit. y. Nat. 例子有封建制度以及世襲制度。魅力型支配出自對領導者個人魅力的傾. n. al. er. io. 服,賦予領導人對未來的願景以及提出的改革神聖性,正當性源自於對領. i n U. v. 導人的特殊情感,例如希特勒的崛起。法治型支配則是根據法律條文行事. Ch. engchi. 的統治模式,確信法令、規章合於法律,承認支配者在法律下有發號施令 的 權 力 , 典 型 的 法 治 型 支 配 則 是「 官 僚 制 」。. 31. 「 祛 魅 」後 , 傳 統 型 統 治 和. 魅力型統治失去其正當性,法治型支配成為主流。. 29. 汪 民 安 編 , 同 註 3, 頁 434。. 30. 馬 克 思 . 韋 伯 著 , 黃 丘 隆 譯 ,《 馬 克 思 . 韋 伯 》 , 台 北 : 結 構 出 版 群 , 1 9 8 9, 頁 9 8 。. 31. 馬 克 思 . 韋 伯 著 , 康 樂 等 譯 ,《 支 配 的 類 型 : 韋 伯 選 集( I I I )》, 台 北 : 遠 流 出 版 社 ,. 1996, 頁 7-8。 28.

(35) 「官僚制」具有層級式機構,是最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權責大小由上 往下遞減,而每個層級的權責都有明顯的限制,在大規模的組織中,人類 幾 乎 都 無 法 避 免 官 僚 系 統 的 控 制。. 32. 由 於 法 條 規 章 的 存 在, 「 官 僚 制 」相 當. 堅固,不容易被摧毀,在命令的施行下也顯得相當強勢,下層的個體幾乎 無法表達自己的主見,只能服從上面傳達的指令,層層遞減的權力結構讓 個體失去了為本身思想發聲的機會,無法推翻的合法性則讓個體逐漸變得 麻 木 不 仁,進 而 與 社 會 逐 漸 疏 離。在 這 種 狀 況 下,個 體 被 壓 縮 得 越 來 越 小 ,. 政 治 大. 最終失去了個人意識與存在價值,只能麻木地聽從上層命令、遵守法令規. 立. 章以及執行被指派的任務。. ‧ 國. 學 ‧. 綜 合 韋 伯 的 理 論 ,「 祛 魅 」 為 「 異 化 」 現 象 起 了 開 端 , 隨 著 資 本 主 義 的. sit. y. Nat. 興盛、官僚制的日益穩固,理性化的「官僚制」與資本主義相輔相成,官. n. al. er. io. 僚系統壓抑了層級不高的小官員,資本主義則抹殺了社會底層人物的意. i n U. v. 識,強化了「異化」現象,讓人類陷入「異化」牢籠。. 第二節. Ch. engchi. 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的「異化」現象 壹、 十九世紀末俄國社會的歷史背景. 32. 同 註 31, 頁 25。 29.

(36) 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思想界中除了東正教的教條之外,缺乏自身固 有的傳統,因此當西方思潮湧入之初,俄國人無從比較,只能囫圇吞棗地 接受,自此原本純粹接受東正教教義薰陶的俄國社會,開始「理性化」的 過程,實際的觀察和分析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動搖原本穩固的俄國社會。 十 九 世 紀 四 0 年 代 起,俄 國 思 想 界 整 合 消 化 西 歐 思 潮 後,分 成 兩 派: 「西化 主義派」 ( западник)以 及「 斯 拉 夫 主 義 派 」 ( сл авянофил)。 兩 派 都 熱 愛 俄 國、重視農民、抨擊沙皇政府以及反對西歐的資本主義社會,但在實際的. 政 治 大. 作 為 上 兩 派 各 自 有 自 己 的 主 張, 「 親 西 化 主 義 派 」主 張 應 該 向 歐 洲 取 經,採. 立. 用 西 方 制 度,促 進 科 學 發 展,提 倡 個 人 權 利,拋 棄 不 切 實 際 的 宗 教 信 仰; 「親. ‧ 國. 學. 斯拉夫主義派」提倡維護東正教義,堅信俄國故有文化傳統可以帶領俄國. ‧. 走向康莊大道,認為西方的制度皆有害,過分重視現實,破壞了精神和心. sit. y. Nat. 靈的純潔,讓一切都不復單純。雖然兩派都被保守的尼古拉政府以「製造. 33. al. n. 俄國社會。. er. io. 動亂不安」的理由先後打壓,但思想開始流傳,自十九世紀中葉起影響著. Ch. engchi. i n U. v. 俄 國 克 里 米 亞 戰 爭 ( 1854-1856 ) 的 失 利 , 是 自 伊 凡 雷 帝 以 來 , 歷 經 伊 凡四世、彼得一世、凱薩琳二世、亞歷山大一世等沙皇以來對外戰爭中的 首次戰敗,全國上下一致認為俄國應該盡快進行改革,否則將無法抵擋世 界 洪 流 , 亞 歷 山 大 二 世( 1855-1881)甫 接 任 就 必 須 面 臨 改 革 的 壓 力 。 解 放 農 奴 成 為 各 界 共 同 要 求 的 焦 點,人 道 主 義 者、自 由 派、激 進 派、經 濟 學 家 、. 33. 李 邁 先 ,《 俄 國 史 》, 臺 北 市 : 國 立 編 譯 館 , 1 9 6 9 , 頁 2 3 1 - 2 3 2 、 2 4 3 。 30.

(37) 軍 事 家 , 甚 至 地 主 、 保 守 官 僚 都 贊 同 農 奴 的 解 放 , 1861 年 農 奴 制 廢 除 , 俄 國正式踏入資本主義。俄國的農奴解放由上而下,並非農奴自主發起的變 革,因此農民只獲得表面解放,僅少數農民成功翻身,成為握有土地的富 農,多數被解放的農民生活困境未見改善,仍處於赤貧。留在鄉村的農民 身分仍然是農奴,只是服務對象由地主,轉變成了國家、貴族,經濟負擔 並未減輕,甚至需繳交的稅金還加重,貧無立錐之地的困境益發嚴重。部 分 在 農 村 中 無 法 維 生 的 農 民,被 迫 前 往 都 市 工 廠 工 作,成 為 無 產 勞 工 階 級,. 政 治 大. 然而即使從農村前進到城市,被壓迫、奴役的現象絲毫未減。. 立. 34. 沙皇亞歷. 山大二世是個篤信專主專制的保守主義者,雖然在位期間俄國雖出現許多. ‧ 國. 學. 內政、財政、教育、司法、軍事等實務上的變革,但這些改革並非出自沙. ‧. 皇本身的意願,往往是由於客觀環境所逼,才迫使亞歷山大二世就範,因. sit. y. Nat. 此雖然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期間被稱為大改革時代,但專制政府的精神壓. n. al. er. io. 力、現實生活的困境卻逼得人民喘不過氣,社會風氣極其壓抑沉悶,反動 的情緒暗中漸長。. Ch. engchi. i n U. v. 1881 年 , 亞 歷 山 大 二 世 在 激 進 份 子 的 恐 怖 行 動 中 被 暗 殺 身 亡 , 大 改 革 時 代 在 風 聲 鶴 唳 中 結 束 , 亞 歷 山 大 三 世( 1881-1894 )接 任 沙 皇 , 採 用 的 政 策搖擺不定,增添社會恐懼不安的氣氛。政治上他承續亞歷山大二世的保 守主義,變本加厲地禁錮社會思想,在位的短短十三年間破壞地方自治、 限 制 大 學 自 治 權,藉 由 官 僚 系 統 持 續 對 人 民 的 高 壓 統 治,最 令 人 詬 病 的 是:. 34. 孫 伯 鍨 , 同 註 2, 頁 254、 319。 31.

(38) 他聯合貴族,以及資產階級對人民進行政治上的迫害,讓專制氣氛的陰影 籠罩俄國。另一方面而言,他是俄國工業化的推手,帶領俄國從農村社會 走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這段時期的工業建設帶領俄國往資本主義社會邁 進。在專制卻又進步的矛盾氣氛下,大多數人們生活得陰鬱、毫無目的, 恐懼、欲望時刻纏繞著他們,彷彿已經沒有任何事物具備正面意義,他們 與社會疏離,而社會也將他們遺忘。. 政 治 大. 農奴解放前的俄國勞工是工業奴隸,政府無視其意願,強制調派農民. 立. 前往工廠工作,他們目不識丁,沒有移動的自由,人在工廠,卻時時想回. ‧ 國. 學. 到農村;農奴解放後,這樣的狀況發生變化,開始有部分農民為了生活自. ‧. 願前往城市的工廠,由於教育普及的結果,他們的知識程度提高,更有學. sit. y. Nat. 習能力,勞工與土地的關係日漸冷淡,不再眷戀鄉村生活,一心仰賴工廠. n. al. er. io. 的雇用與報酬生活。十九世紀後期,城市發展影響原本的市民以及進城打. i n U. v. 工的農民,他們接觸到了非宗教、世俗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資本主. Ch. engchi. 義影響了他們的物質生活,進而動搖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變化又透過 打工者,入侵了農民的精神文化,一系列理性化的活動,衝擊了人民心中 的神聖性觀念,將他們內心崇高的信念逐一打破,面對生活時,理性、實 用,以及個人主義因素增加。. 35. 35. 米 羅 諾 夫 著 , 張 廣 翔 等 譯 ,《 俄 國 社 會 史 個 性 、 民 主 家 庭 、 公 民 社 會 及 法 治 國 家 的. 形 成( 帝 俄 時 期:十 八 世 紀 至 二 十 世 紀 初 )》,濟 南:山 東 大 學 出 版 社,2 0 0 6,頁 3 4 9 - 3 5 0。 32.

(39) 俄國社會風氣在農奴解放後有明顯的改變,獨立性、個人意識與利己 主義漸長,資本主義帶來的束縛浮上檯面,具體表現在人們的行為上,道 德墮落、目無尊長、拋棄信仰、追求奢華等負面行為日益增加,人對物質 的追求成為生活的桎梏,. 36. 資本主義從十九世紀初起,緩慢而穩固地將俄. 國人民變成物質的奴隸。. 貳、 十九世紀後期文論中的俄國社會. 立. 政 治 大. 十 九 世 紀 初 , 自 「 十 二 月 黨 人 事 件 」( во сст ан и е д екаб ри с тов ) 以 來 ,. ‧ 國. 學. 俄國籠罩在專斷的恐怖統治下,這段備受壓抑的時期卻是俄國文壇思想萌. ‧. 發 的 黃 金 時 期 , 俄 國 文 壇 中 以 普 希 金( А.С.П ушкин)為 首 , 已 有 許 多 作 家. sit. y. Nat. 開始由人道主義出發,藉由創作來批評腐朽的專制社會,並藉由描繪小人. n. al. er. io. 物 無 奈 悲 苦 的 生 活 表 達 他 們 的 憐 憫 與 同 情。俄 國 文 學 中 的 小 人 物 專 指 那 些:. i n U. v. 與 上 層 沙 皇 統 治 集 團 相 對 立 的 人 們,例 如 在 官 僚 社 會 中 品 位 較 低 的. Ch. engchi. 小 官 吏、文 職 員、破 產 的 中 小 貴 族 以 及 貧 民 出 身 的 知 識 份 子、小 市 民 等, 卑 微 的 社 會 地 位 迫 使 他 們 必 須 在 強 者 面 前 卑 躬 屈 膝,專 制 森 嚴 的 等 級 制 造 成 他 們 唯 唯 諾 諾、逆 來 順 受、仰 人 鼻 息,以 致 完 全 喪 失 了 人 的 自 尊 、 自 愛 , 成 為 畸 形 的 人 ( 扈 娟 著 , 1987: 44)。. 37. 在文學作品中描寫小人物的角度隨著時代有所變化,普希金以貴族身. 36. 同 註 35, 頁 342、 344、 349-350。. 37. 扈 娟 著 ,〈 契 訶 夫 筆 下 的 小 人 物 〉, 同 註 4 , 頁 4 4 。 33.

(40) 分由上而下地觀察小人物,將他們視為無力反抗的弱勢族群,對其抱持悲 憫 的 態 度 , 而 到 了 果 戈 里 ( Николай Гоголь, 1809-1852) 筆 下 , 小 人 物 卻 成為被調侃的對象,作家充分運用想像力,藉由小人物辛辣地諷刺俄國當 時的亂象。. 38. 小人物在各個方面的弱勢讓他們首當其衝遭到「異化」的毒. 手,成為反映社會險惡面貌的最佳題材,藉由作品評論社會的批判現實主 義 ( критиче ский реализм) 因 而 崛 起 成 為 文 壇 潮 流 。 批 判 現 實 主 義 在 俄 國 的發展獨特且深刻,知識份子覺醒後,開始藉由各種手段誠實地揭露俄國. 政 治 大. 社會所遭遇的危機,通過評論、作品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展現種. 立. 種亂象:昏庸腐敗的官僚制度,貴族階層的空虛軟弱、地主的墮落頹廢、. ‧ 國. 學. 底層人民的落後受迫、資本主義的弊端與壓榨等,. 39. 本節將介紹影響十九. n. al. er. io. sit. y. Nat. 圍。. ‧. 世紀後半葉俄國甚鉅的幾位思想家與作家,描繪出其時俄國社會的整體氛. 一. 思想界. Ch. engchi. i n U. v. 自十八世紀下半葉以來,法國思想中的「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 ( нат урализм) 隨 著 俄 國 上 層 社 會 與 法 國 的 頻 繁 接 觸 傳 入 俄 國 , 俄 國 思 想 界深受法國影響,俄國宮廷與貴族家庭中聘用的西方教師日益增加,他們 扮 演 文 化 交 流 的 要 角 。 經 歷 了 1812 年 衛 國 戰 爭 與 隨 之 而 來 對 法 戰 爭 的 勝. 38. N o b o k o v, V. L e c t u re s o n R u s s i a n L i t e r a t u re . N e w Yo r k : H a r c o u r t B r a c e. J o v a n o v i c h , 1 9 8 1 , p . 5 4 -5 6 . 39. T. C . 格 奧 爾 吉 耶 娃 著 , 焦 東 建 、 董 茉 莉 譯 ,《 俄 羅 斯 文 化 史 》, 2 0 0 6 , 頁 4 0 5 。 34.

(41) 利,俄國軍隊志得意滿,凱旋而歸,但回國後,他們看見農奴制剝削俄國 人 民 、 君 主 專 制 壓 抑 民 眾 思 想 , 祖 國 仍 備 受 奴 役 ,「 人 道 主 義 」想 法 興 起 , 革命之心油然而生,. 40. 由青年貴族軍官領軍的「十二月黨人事件」就在這. 樣衝突的歷史背景下爆發,可說是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產物。十二月 黨 人 ( Декабристы) 堅 決 反 對 君 主 專 制 與 農 奴 制 , 認 為 這 兩 樣 制 度 違 背 人 性,應該加以消滅,他們看準亞歷山大一世逝世後,繼位人選懸而未決的 時機,發動叛亂,可惜除了少數領袖外,一般民眾對此次革命一無所知,. 政 治 大. 尼古拉一世察覺到危機發生,便迅速鎮壓,處死為首五人,相關人等流放. 立 在腥風血雨中登基,同時建立起君王威信。尼古. 至西伯利亞苦寒之地,. 41. ‧ 國. 學. 拉一世確立俄國專制治國的三位一體原則:東正教、專制制度、國民性,. ‧. 認為俄國人民必須虔誠信仰東正教,服從專制制度,並在人民精神中找出. sit. y. Nat. 俄國特有的民族性。為了避免「十二月黨人事件」重演,尼古拉一世設置. n. al. er. io. 了新的警察特務機構,負責偵查政治事件、滲透文學及戲劇等文藝活動、. i n U. v. 監 視 秘 密 組 織 與 小 組 聚 會、追 蹤 境 內 外 國 人 士、研 究 農 民 狀 況 與 暴 動 原 因,. Ch. engchi. 主旨正是防範任何與政權對立的活動,對尼古拉政府而言,任何帶有革命 性質或提倡自由的思想皆為異端,需予剔除。接著,他更大動作地設立了 書 報 檢 察 制 度,將 白 色 恐 怖 的 陰 影 嚴 密 地 覆 蓋 在 俄 國 知 識 份 子 之 上。 4 2「 十 二月黨人事件」的爆發是俄國思想界的一顆震撼彈,活動迅速被鎮壓則標 誌了俄國專制制度的高峰,事件過後,貴族階級開始沒落,平民知識份子 40. 白 曉 紅 ,《 俄 國 斯 拉 夫 主 義 》, 北 京 : 商 務 印 書 館 , 2 0 0 6 , 頁 3 1 。. 41. 孫 伯 鍨 , 同 註 2, 頁 222-223。. 42. 同 註 39, 頁 32-33。 35.

(42) 崛起,他們更貼近俄國民眾,領導了新一波的改革運動。. 平 民 知 識 份 子 以 別 林 斯 基 ( В. Г. Белинский ) 為 首 , 他 思 想 上 繼 承 十 二 月 黨 人 的 傳 統 , 堅 決 反 對 農 奴 制 , 曾 表 示 :「 若 是 沙 皇 政 府 不 廢 除 農 奴 制 、 解放農奴,這個影響問題將會以對貴族而言更慘烈百倍的方式『自行解 決 』」。( Б е л и н с к и й , 1 8 4 7 : 4 3 8 ). 43. 基於對祖國的熱愛與對壓抑人民的痛恨,. 別林斯基自大學起,就著手撰寫反專制等反動色彩濃厚的文章為民喉舌, 44. 政 治 大. 甚至因此被莫斯科大學退學。但別林斯基的文學活動並未因此中止,他. 立. 先 後 在 莫 斯 科 的 《 望 遠 鏡 》( Тел е скоп)、 其 副 刊 《 雜 談 》( Молва)、《 祖 國. ‧ 國. 學. 記 事 》( Отече ст вен ные записки) 等 期 刊 雜 誌 發 表 文 學 評 論 , 最 後 在 《 現. ‧. 代 人 》( Современник) 落 腳 。 對 別 林 斯 基 而 言 , 文 學 與 藝 術 都 有 獨 特 的 使. sit. y. Nat. 命與任務,文學評論家的責任便是讓群眾理解其中價值,因此他的文學評. n. al. er. io. 論結合文本詮釋與時事針砭,將讀者對作品的理解提升到更高層次。訓練. i n U. v. 讀者閱讀能力的同時,他更藉由評論呼籲俄國人民應起身對抗不公義的社. Ch. engchi. 會 與 制 度 , 政 府 與 當 局 御 用 文 人 不 無 諷 刺 地 稱 他 為 「 文 學 暴 徒 」。 43. 45. 別林. Б е л и н с к и й В . Г. П ол н о е со б р а н и е соч е н е н и й в 1 3 т ом а х . Т. 1 2 . М . : И зд ат е л ь с т во. А ка д е м и и Н ау к С С С Р, 1 9 2 6 , с . 4 3 8 . 原 文 : е с л и ц а р с ко е п р а в и т е л ь с т во н е о с во б од и т к р е с т ь я н о т к р е п о с т н о го п р а ва , то э то т во п р о с " р е ш и т с я с а м с о б о ю , д р уг и м о б р а з ом , в 1 0 0 0 р а з б о л е е н е п р и я т н ы м д л я р ус с ко го д во р я н с т ва " 此 處 為 筆 者 自 譯 。 44. 伊 列 里 茲 基 著,譚 善 余、丁 文 安 譯, 《別林斯基的歷史觀點》 ,北 京:三 聯 書 店,1 9 5 6,. 頁 1-3。 45. 布 羅 茨 基 主 編 , 蔣 路 、 孫 瑋 譯 ,《 俄 國 文 學 史 》( 中 卷 ), 北 京 : 作 家 出 版 社 , 1 9 5 5 ,. 頁 602-606。 36.

數據

Taba ch n i k o v a,   Ol g a  (EDT)/   U re,  Ad am   ( TR N).  Ant on   C he kh o v  T h r o u g h  t h e    Eyes   o f   Ru s s i a n   T h i n ker s : Vas i l i i  Roz an o v,  Dmi t r i i  Mer ez hko vs ki i  a n d     L ev S h es t o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監察委員葉大華於 12 日公布申請立案調查國中借課問題。葉大華表示,教育部於 2010 年組 成「教學正常化防治小組」,並於

並會由 2019/20 學年開始,公營中、小學的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因 應《行政長官 2018

答1: 學校可藉著初中數學科修訂課程於 2020/21

每本主題冊會提供一些探討該冊主題內容的建議問題,列舉主題冊內容大綱及學生在

關注事項 1 11 1: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因應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擴大, , , ,加強 加強

以下就 BCG Matrix 中的四個象限做簡短說明。Question Marks

初中考核心篇章 額外字體分數 額外寫作大綱分數

  復如何知。諸有為相。異色心等有實自性。契經說故。如契經說。有三有為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