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代歐洲.pdf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近代歐洲.pdf"

Copied!
1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文藝復興

14~16

th

中古近代

神本人本

一、特色:

1. 義大利  西歐

人文主義基督教人文主義

2. 古希臘羅馬文化/ 希臘文、古拉丁文

3. 全人(通才)教育

4. 世俗取向,但仍崇信基督教

(4)

文藝復興

二、背景:

1. 經濟繁榮

2. 王權提升

(5)

文藝復興

三、成就:

1. 古典文學的研究:由復古到創新

2. 方言文學

3. 藝術:油畫/透視法/人像

中古 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 羅馬式建築

(6)

文藝復興

四、影響:

1. 促成宗教改革

2. 奠定科學革命的基礎

3. 加速民族國家形成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麥地奇家族

(17)
(18)
(19)

文藝復興的傳布

課本第204頁 15-17世紀 英、法、荷蘭、日耳曼、 瑞典等地皆有可觀表現 14-16世紀 興起於義大利半島 西班牙 有出現卻未盛行 →世俗與宗教權威牴觸

傳播範圍

(20)

例 如 因 從 事 金 融 事 業 而 致 富 的 麥 地 奇

(Medici)家族,其不僅掌握了佛羅倫斯的政

治,還相當熱中藝術發展,時常贊助藝術

家,促成佛羅倫斯文藝發展的顛峰。

(21)

古騰堡與活版印刷術

古騰堡(Gutenberg, 1398-1468)本業為金匠,擁有豐富的 金屬鑄造經驗,讓他研發出特製的字母鑄造技術,並建 立了一套字母庫,幫助他在1455年用活字版印出《聖 經》。可是中國自宋代即有活版印刷術,究竟古騰堡有 沒有受中國影響,目前仍未有定論。但可確定的是,古 騰堡活版印刷術,為西方帶來激烈的知識傳播革命。 中國雕版印刷術 雖然中國從宋代就有活字版 印刷,但活版考驗工匠識字 程度、成本又很高昂,所以 明清還是以雕版印刷為主

(22)

興起背景 1. 活版印刷術 利於新知傳播 2. 經濟繁榮 3. 王權提升 人文主義的世界觀 1. 人們關注焦點從神轉向世俗的人 2. 強調個性創意、自我意識與世俗價值

現代

文藝復興

中古

富人、君主推廣文藝

文藝復興的意義

課本第203頁

(23)

成就表現

課本第205頁

文藝復興

成就

文藝創作 科學探討 古典學研究 復興古典文化 • 了解希臘、羅馬 • 學習古代語文 • 找尋古代文物 • 研究古典文獻 復古革新 • 從古典找到理想 • 賦予古典新精神 • 培養儒雅通才 • 建立完美人格 重視教育

(24)

《神曲》 • 中古晚期作品 • 作者為但丁 • 天堂、地獄遊記 • 基督教世界觀 《十日談》 • 文藝復興初期 • 作者為薄伽丘 • 背景為黑死病 • 記述社會百態 思想 轉變

成就表現

課本第206頁

文藝復興

成就

文藝創作 科學探討 古典學研究

(25)

但丁《神曲》

圖 中 但 丁 手 持 「 神 曲 」 , 左 下 有 一 群 遊 行 的 罪 人 , 後 面 是 煉 獄 , 右 下 為 佛 羅 倫 斯 城 。

(26)

薄伽丘《十日談》

《十日談》寫作背景,是發生於1348年,造成佛羅倫 斯數十萬人死亡的黑死病疫情,薄伽丘乃虛構10位男 女為躲避疫情,逃到山上整天載歌載舞,並每日講故 事度日,總計十日百餘則,主題均充分描寫現實,例 如愛情故事、揭露政府與教會的黑暗面等,但也讓薄 伽丘備受教會抨擊。 《十日談》 沃特豪斯(Waterhouse) 所繪,主題是《十日 談》中正在講故事的 男女

(27)

文藝復興

成就

文藝創作 科學探討 古典學研究

成就表現

課本第206頁 文藝復興的文學成果 • 帶動方言、大眾文學發展 • 刺激民族認同,民族王國興起 西、北歐的發展特色 • 以人文觀點研究基督教經典、詮釋教義 • 使基督教更為平易近人 人文 學者 主張

(28)

成就表現

課本207頁 文藝復興的藝術特色 • 流行裸體、人像畫,表現自我肯定 • 流行仿古、奢華建築,肯定人生享受 • 教堂捨棄哥德式風格,重回羅馬式風格 • 教堂捨棄大規模建築,改成親切小教堂

文藝復興

成就

文藝創作 科學探討 古典學研究

(29)

成就表現

課本第209頁 達文西 • 寫實的繪畫技巧與人物刻劃 米開朗 基羅 • 以繪畫、雕刻聞名 • 作品流露無比生命力 拉斐爾 • 以繪畫見長 • 作品流露個人情感

文藝復興

成就

文藝創作 科學探討 古典學研究

(30)

西班牙文藝復興

西班牙文藝復興盛行於16世紀 末葉至17世紀初,但不同於義 大利文藝復興有雕刻、繪畫、 建築與文學等全方面發展,西 班牙文藝復興僅專注在文學、 話劇上。代表人物為塞萬提斯 (Cervantes, 1457-1616),名著 《唐吉軻德(Don Quixote)》, 深刻描繪西班牙各社會階層百 態,尖銳批評各種社會問題, 反對中古時期的騎士文化。 唐吉軻德鬥風車 小說主角唐吉軻德,總幻想 自己是一位騎士,卻把風車 誤為巨人,騎上瘦馬與風車 決鬥一番。

(31)

基督教人文學者

西歐、北歐地區的學者和義 大利學者相比,較多關注於 宗教問題,沒有因關注世俗 而沖淡宗教情感。其以人文 主義觀點來詮釋基督教,以 新觀點合理化神祕、原始的 教義或儀式,還利用語言、 歷史考證等方法研究《聖經》 與早期經典。這些學者也因 此 被 稱 作 「 基 督 教 人 文 學 者」。 伊拉斯莫斯畫像 伊拉斯莫斯最大貢獻是將 《聖經》翻譯成希臘文

(32)
(33)

宗教改革

/宗教戰爭

16~17

th

開始:

1517年,日耳曼的馬丁路德提出95條論證

(34)

宗教改革

背景:

1. 教宗聲望低落、教會腐敗

2. 基督教人文主義批評教會

3. 王權提升

4. 印刷術的推廣

(35)

宗教改革

新教:

路德教派:日耳曼

喀爾文教派:瑞士,提出「預選說」,影響資本主義發展

慈運理:瑞士

英國國教:亨利八世欲強化王權

天主教改革:耶穌會

(36)
(37)

教會販售贖 罪券,成為 導火線

宗教改革運動爆發

課本第212頁 • 權力鬥爭 • 斂財求名 • 敗德縱慾 • 政教衝突 教會腐化 • 威權規範 • 獨裁管制 教義僵化

(38)

此圖為Jeorg Breu the Elder的作品「A Question to a Mintmaker」,描繪販售贖罪券的場景。

(39)

發難者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運動爆發

課本212-213頁 信徒都是解經、傳教者,可以直接 與上帝溝通,不必經過教會 能否獲得上帝拯救並非善功(教會服 務、捐款),只能憑信心、信念自處 聖經是教義的根據與權威,而非教會 馬丁路德三大主張 1517年,馬丁路德張貼〈95條論綱〉 聖經至上 因信得救 人人皆是教士

(40)

拜活版印刷術盛行之賜,有 助於推廣「聖經」,得以傳 遞 路 德 「 聖 經 至 上 」 的 觀 點。

1533年印製的

日耳曼文版「聖經」

(圖10-14)

(41)

馬丁路德

• 地方君侯保護,繼續宣揚學說 • 受宗教改革者普遍支持 新教派系在歐洲各地建立教會

宗教改革運動爆發

課本213-214頁

慈運理

在瑞士建立新教教會 因教儀理念衝突,與馬丁路德決裂

(42)

慈運理

慈運理是宗教改革時期,瑞 士最重要的神職人員、改革 家,他受到伊拉斯莫斯人文 主義基督教精神影響,反對 教會販售贖罪券與繁雜的教 儀、支持教士結婚,並支持 馬丁路德的觀點,因此在瑞 士地區進行宗教改革運動, 建立再洗禮派(Anabaptist)。 但慈運理與馬丁路德在聖餐 禮的解釋不同而決裂。 慈運理 畫像

(43)

英國

國教派

1. 亨利八世與羅馬教廷決裂而脫教 2. 強化英國獨立地位和英王領導權 3. 英王成為政治與宗教的最高統治者

宗教改革運動爆發

課本214-215頁 1. 以瑞士為基地,更強調紀律 2. 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 3. 努力工作以榮耀上帝 4. 受西歐工商業繁榮地區歡迎

喀爾文

(44)

認為信徒能否得救,都是上帝預 選,再繁複、迷信的宗教儀式, 都無法改變上帝預選的事實,信 徒要勤奮工作、堅定信仰來證明 自己是上帝選民。後世社會學家 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認為 喀爾文教派鼓勵勞動、節制消費 等教義,促進工商階級累積資本, 形成資產階級與資本主義世界。

喀爾文教派

喀爾文畫像

(45)

英國國教派又被稱為聖公會,它是個政治產物,除 了脫離羅馬教會而獨立運作外,其餘教義、教規均 與羅馬教會雷同。聖公會最高領導者是英國國王, 但還有掌理神職事務的最高主教──坎特伯里大主 教(Archbishop of Canterbury),負責主持10年一度的 聖公宗主教會議,對聖公會所有事務擁有最高裁判 權,卻常因此與英國國王起政教衝突。

英國國教派

聖公會 徽章

(46)

耶穌會

在新教眼裡,耶穌會是固守 教規的基本教義派,例如嚴 守獨身不婚、絕對服從教宗 命令。而耶穌會為了遏止新 教擴展信仰版圖,還積極在 歐陸、海外傳教。不過耶穌 會同時積極、踴躍投入地方 慈善事業,創辦多所學校, 扭轉了教會過去腐敗、斂財 的形象。 羅耀拉畫像 為名畫家魯本斯 (Rubens1557-1640)所繪

(47)

宗教改革與政治改造

課本215-216頁 教會權勢強大,實際控制政治、社會 + 君王、諸侯不滿教會掌控民政、財稅 透過宗教改革對抗教會、壯大王權 受日內瓦地方人士支持,於該地施行神權 統治 受日耳曼貴族支持,以藉此脫離教廷、神 聖羅馬帝國控制 路德派 喀爾文派 政治產物,脫離教廷,提升英國國家意識 英國國教派

(48)

宗教戰爭

1. 日耳曼:天主教 vs 路德教派

1555年,奧古斯堡和約

(路德教派合法、日耳曼一國一教原則)

2. 法國: 天主教vs 喀爾文教派

1589年,法王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令」,

宗教寬容喀爾文教派

3. 三十年戰爭(1618~1648):波西米亞 喀爾文教派vs

日耳曼 天主教 引發新舊教國際戰爭

1648年,西發里亞和約(宗教戰爭結束)

(49)

宗教改革與政治改造

課本第216頁 1.國際關係日趨複雜

1555年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日耳曼新、

舊教諸侯簽訂〈奧古斯堡和約〉

諸侯有權規定領地內通行宗教 初步確立「一國一教」的原則

正式承認路德教會的合法性

(50)

日 耳 曼 境 內 諸 侯 分 別 組 成 新 教 的 徐 馬 爾 卡 底 聯 盟 (Schmalkaldic League) , 以 及 舊 教 的 天 主 教 聯 盟 (Catholic League)。1546年,支持舊教的神聖羅馬帝 國皇帝查理五世,對徐馬爾卡底聯盟發動戰爭,卻遭 新、舊教諸侯反對,終致戰敗。1555年,查理五世簽 訂〈奧古斯堡宗教和約〉,尊重信仰自由,但只承認 路德教派的合法地位,忽略其他新教教派,派系紛爭 仍未休止。

奧古斯堡和約

〈奧古斯堡和約〉簽約會場 1555年,查理五世與新教諸侯 簽訂和約,終結內戰。

(51)

2.三十年戰爭與歐洲列國形成 • 促成新教合法化 • 宗教衝突得舒緩 • 最後的宗教大戰 • 歐洲新國家獨立 國際社會成形 外交制度出現 國際法的制定 1648年 西發里亞和約 三十年戰爭爆發 1618年 布拉格拋窗事件 17世紀初 波希米亞欲脫離神聖羅馬帝國

宗教改革與政治改造

課本217-218頁 新、舊教國家 幾乎被捲入

(52)

布拉格拋窗事件

波希米亞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附屬王國,當喀爾文派 流行於波希米亞後,使堅信舊教的神聖羅馬帝國皇 帝決定復興舊教,先派遣耶穌會士進入,再任命舊 教國王,進而迫害波希米亞境內的新教徒。波希米 亞人不甘遭受迫害,決心起身反抗,將神聖羅馬帝 國派來的使者拋出窗外,宣布波希米亞獨立。 在波希米亞人的傳統 觀 念 中 ,將人 拋出窗 外 , 是 代表雙 方已經 決裂

(53)

三十年戰爭──神聖羅馬帝國

發動宗教戰爭的神聖羅馬帝國皇 帝查理五世(Charles V, 1519-1556 在位),出身於歐洲歷史上最重 要、最龐大的皇室──哈布斯堡 家族,該家族長年與其他歐洲皇 室聯姻,使得成員屢屢擔任法、 荷、西、神聖羅馬帝國……等國 家的諸侯、皇帝。如查理五世當 時身兼超過20多國的國王、諸侯, 也導致戰事長達30年,捲入大量 國家,儼如一場歐洲世界大戰 查理五世畫像

(54)

三十年戰爭──新教國家參戰

查理五世原計畫收服波希米亞後結束戰爭,但卻引起 英國、丹麥、瑞典等新教國家參戰,連本是舊教的法 國也起身對抗神聖羅馬帝國,將戰爭帶入大範圍、長 時期的混戰,當戰爭於1648年結束,粗估造成800萬 士兵、平民傷亡,其中日耳曼地區人口減少了25%, 性別嚴重失衡,神聖羅馬帝國元氣大傷,形同解體。 西發里亞條約 簽訂場景

(55)

(圖10-19)

哈布斯堡王朝掌控了西班牙、奧地利及神聖羅馬帝國等地, 以天主教保護者自居,對抗新教陣營。

(56)

三十年戰爭後,神聖羅馬帝國各邦獲得外交自主權,帝國名存實亡。 法國取代西班牙成為歐陸新霸主,瑞典及荷蘭勢力也趁勢崛起 (圖10-20)

1648

(57)
(58)

民族王國 興起原因

1. 十字軍東征

2. 火藥西傳

3. 方言文學

4. 宗教戰爭

(59)

民族王國興起

課本第221頁

導言

民族情感 王權擴張 擺脫教廷 十字軍東征 火藥西傳 文藝復興 宗教戰爭

(60)

英法百年戰爭

(1337~1453)

爭奪法蘭德斯商業區

爭奪法國王位繼承

(61)
(62)
(63)

聖女貞德(圖11-2)

英法百年戰爭在持續近百 年後,法國突然有位年僅 十 七 歲 的 農 家 姑 娘 貞 德 (Joan of Arc, 1412-1431), 聲稱自己受到神的啟示, 將帶兵收復被英軍占領的 失地,貞德多次率領法軍 擊退英軍。1431年貞德被 英軍俘虜處死,結果激起 法人的民族情感,加上火 器運用,法軍終於取得最 後的勝利。

(64)

百年戰爭促進了新戰術、技 術的革新,例如戰爭初期英 國長弓兵(弓長180公分,箭 長90公分)能射穿法國重騎兵 盔甲,屢屢擊潰法國重騎兵。 法軍為求突破,決定以步兵 取代騎兵,並改良能夠抵擋 長弓的板甲,戰局逐漸扭轉, 標示著騎兵對決的時代已經 過去,傳統騎士貴族也失去 表現舞臺。

百年戰爭──騎兵戰術的終結

步兵對決 15世紀後,騎士迅速式 微,穿著板甲的步兵對 戰成為戰爭主流

(65)

英國

玫瑰戰爭(1455~1485內戰)

 都鐸王朝亨利七世 統一英國

 亨利八世成立英國國教

(66)

玫瑰戰爭

玫瑰戰爭不代表戰爭因玫瑰而起,是指兩個以玫瑰為 家徽的皇室,彼此因皇位繼承權而大打出手。 約克家族(York) 支持者主要在英 格蘭南部和東部 蘭開斯特家族 (Lancaster) 支持者主要在英 格蘭北部和西部 亨利七世把紅玫瑰 和白玫瑰合併,成 為紅白都鐸玫瑰的 徽章 戰爭結束於兩家族間的聯 姻,並由兩家族聯姻的後 代開創「都鐸王朝」。

(67)
(68)

都鐸王朝勝利

亨利七世

亨利八世

1. 收服各地諸侯 2. 扶持新興中產階級 3. 以王室聯姻鞏固與 周邊國家的關係 1. 成立英國國教派 2. 英 王 成 為 國 家 政 治、宗教實質領袖 1455-1485 爆發內戰 1453年,百年戰爭結束 課本222-223頁

英國

敗給法國, 轉專心於國 內政局

(69)

課本第223頁

英國

18世紀英國成為歐洲海上霸權 伊莉莎白一世 (Elizabeth, 1558-1603) 1588年 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恢復英國國教派的地位 1558年 伊莉莎白一世即位為女王 英國的黃金時代 1558-1603

(70)

此圖是為紀念戰勝 西班牙無敵艦隊而 畫。女王後方牆上 可見船艦圖樣,而 其右手放在地球儀 上,則顯示其向外 擴張的野心。

伊莉莎白一世(圖11-4)

(71)

法國

路易十一世 統一法國

法蘭西斯一世,1515年與西班牙爭霸失利

1572年 宗教戰爭(胡格諾派 vs 天主教)

1598年 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令,宗教寬容(~1685路

易十四取消)

(72)

• 總攬政權、樹立權威 • 支持商業、文化發展 • 與西班牙爭奪歐陸霸權 • 對義大利半島發動戰爭 • 解決國內宗教問題、鞏固和平 • 帶來財政危機、人民不滿 法蘭西斯一世

(一)君主專制建立

課本225-226頁

法國

• 擊潰諸侯、整頓王權 • 擴張版圖、建立統一王國 路易十一世

(73)

法 蘭 西 斯 一 世 受 到 義 大 利 文 藝 復 興 的 影 響 , 大 力 贊 助 法 國 的 文 藝 發 展 , 包 括 達 文 西 等 藝 術 家 都 曾 受 其 邀 請 來 法 國 居 住 和 創 作。

「達文西之死」(圖11-6)

(74)

(二)宗教衝突

課本第226頁

(75)

胡格諾派

1559年的巴黎宗教會議中,法國 喀爾文派成立組織,稱為胡格諾 (Huguenot,意為結盟、改革者) 派,並在法國積極傳教,使工商 階級、婦女紛紛改信,甚至成功 使勢力強大的貴族波旁家族改信, 到了1562年,法國胡格諾信徒約 有200萬人上下。但新、舊教均 認為法國只能有一個國王、一個 信仰,導致雙方水火不容。 波旁家族 家徽

(76)

聖巴托羅繆節屠殺

尚未登基的亨利四世, 於1572年8月23日迎娶

現任國王查理九世(Charles IX, 1560-1574在位)

之妹,胡格諾派領導者雲集婚禮現場,天主

教徒便利用這大好機會,在婚禮夜宴大肆屠

殺,查理九世於隔日對胡格諾派領導者下達

誅殺令,使屠殺行動蔓延甚廣、維持數週,

造成5,000-30,000人遇害。此次行動,使新、

舊教紛爭轉趨嚴重,法國爆發宗教內戰。

(77)

亨 利 四 世 為 波 旁 王 朝 (Bourbon Dynasty)的建立者,他原本信仰 胡格諾派,但為了繼承王位,以 及平息長達30餘年的宗教戰爭, 決心改信天主教,並頒布《南特 詔令》給予新教徒信仰自由,暫 時平息宗教衝突,廣受民眾愛戴。 然而他卻在1610年,遭到天主教 狂熱分子暗殺身亡,後世為了感 念他,將他稱為「賢明王亨利」。

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 畫像

(78)

西班牙

1469年,亞拉岡與卡斯提爾王室聯姻

1492年,驅逐伊斯蘭最後的勢力格蘭那達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 殖民中南美洲

1519年,查理五世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6世紀後期,菲利浦二世,佔領菲律賓、合併葡萄牙

(79)

(一)建立民族王國

課本第227頁

西班牙

8世紀以來 奧米雅王朝統治 11世紀初 王朝衰微、分裂 基督徒王國擴張 13世紀末 卡斯提爾、亞拉岡 稱霸半島 卡斯提爾 亞拉岡

(80)

(一)建立民族王國

課本第227頁

西班牙

伊斯蘭政權:格拉那達王國 1492年 征服格拉那達王國 1469年 卡斯提爾、亞拉岡 聯姻與統一 推行中央集權 提倡基督教

(81)

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

◦ 1137年,巴塞隆納伯爵拉蒙貝倫格爾四世迎娶了亞拉岡王國的女王彼得 羅妮拉。自此加泰隆尼亞與亞拉岡王國合組亞拉岡聯合王國 ◦ 1469年,卡斯提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亞拉岡聯合王國國王斐迪南二世 結婚,標誌了西班牙王國的誕生 ◦ 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作為亞拉岡故地的加泰隆尼亞持續在地方衝突中喪 失自主權,權力愈加集中於馬德里的中央政府 ◦ 20世紀初,加泰隆尼亞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自治權。2017年9月6日,加泰 隆尼亞議會以72票贊成、11票棄權的大比數表決通過將舉行獨立公投, 11日適逢加泰隆尼亞民族日,仍有百萬人走上巴塞隆納街頭高喊獨立

(82)

課本第227-228頁

西班牙

(二)國勢逐漸強盛

16世紀前期 西班牙因海外探險而迅速暴富 查理一世(Charles I, 1516-1556在位) • 1519 年 獲 選 神 聖 羅 馬 帝 國 皇 帝 (即引起三十年戰爭的查理五世) • 繼承西班牙、南義大利、荷蘭等地 • 取得許多美洲殖民地 • 厲行中央集權,成高度專制王國

(83)
(84)

(二)國勢逐漸強盛

課本228頁

西班牙

菲利普二世 (Philip II, 1556-1598在位)

• 稱霸義大利 • 占領菲律賓 • 擊敗鄂圖曼海軍 • 合併葡萄牙 • 連年戰爭,財政日窘 • 領地叛亂 • 1588年無敵艦隊輸給英 國

(85)
(86)

(圖11-12)

(87)

馬雅文明

(3~10世紀)

城邦

(88)

提卡爾城 (Tikal) 在瓜地馬拉的北部,曾是馬雅最大的 古城。據估計提卡爾城從西元前6世 紀開始蓬勃發展,到西元9世紀達到 高峰。其金字塔和埃及不同,側面為 梯形,下部為階梯

(89)

馬雅文字

馬雅的象形文字(圖11-11) 文字是由神明的頭像加以誇張化和抽 象化而製成,有表意和表音符號。 馬雅文字不同於漢字一字一音原則,單一文字是多個 音節組成。馬雅人會書寫於樹皮紙,或是刻在泥板、 石碑或牆壁上,然而西班牙人於16世紀大量焚毀,目 前僅剩傳教士流傳的抄本、微量的殘存石碑見世。現 今的猶加敦半島仍有數百萬人使用馬雅語,但早已改 用羅馬拼音書寫,導致古典馬雅文字一度失傳。不過, 經過長期研究下,90%的馬雅文字已被破譯。

(90)

阿茲特克文明

(15~16世紀)

墨西哥,首都塔諾奇提蘭(人工島),玉米主食

殺人祭神,統治殘暴

(91)

阿茲特克神話

今日墨西哥的國徽源自阿 茲特克的神話,據傳阿茲 特克祖先來自北方,隨著 主 神 威 齊 洛 波 契 特 里 (Huitzilopochtli) 的 帶 領 下 , 來 到 特 斯 科 科 湖 ( Lake Texcoco ), 在 湖 上 看 見 一 隻站在仙人掌上,嘴巴叼 著蛇的老鷹。族人將此視 為神蹟,便決定在這裡填 湖築城,發展成日後的塔 諾奇提蘭城(Tenochtitlán)。 墨西哥國徽

(92)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塔諾奇提蘭是阿茲提克人在特斯科科湖的人工島,為 當時阿茲特克人政經中心,有完善規劃的住宅區、街 道、水利系統,還有華麗壯觀的神殿、宮殿群。但西 班牙人到來後,摧毀整座城,又將整個特斯科科湖填 平,重新造了一座新西班牙城,即為今日的墨西哥首 都──墨西哥城。 塔諾奇提蘭想像圖 墨西哥城是建立於濕 軟地基上,有嚴重地 層下陷問題,每當地 震就容易災情慘重。

(93)

阿茲特克戰士

阿茲特克最精銳的戰士都是貴族,一種是歷經嚴格訓 練,手拿嵌上黑曜石刃的木棒,身著豹皮大衣的豹戰 士,另一種是使用槍矛,頭戴鵰頭造型頭盔的鷹戰士, 但他們最終仍敵不過西班牙人的槍砲與傳染病。 鷹戰士(左) 豹勇士(右)

(94)

科提斯征服阿茲特克

科提斯登陸中美洲後,首先聯 合長期怨恨阿茲特克殘暴統治 的特拉斯拉斯坎人(Tlaxcallan), 迅速攻陷阿茲特克帝國首都, 逼迫阿茲特克皇帝蒙特蘇馬二 世(Motecuhzoma, 1475-1520)投 降,但平民打死蒙特蘇馬二世 後,庫奧赫特莫克(Cuauhtémoc) 繼位繼續抵抗,但阿茲特克勇 士不敵槍砲與天花,庫奧赫特 莫克於1521年戰敗投降,遭絞 殺身亡。 被監禁的末代皇帝 庫奧赫特莫克

(95)

印加文明

(15~16世紀)

南美洲安地斯山脈,首都庫斯科(祕魯)

梯田、灌溉、交通、結繩文字、馬鈴薯主食、金

雞納樹(奎寧)可治瘧疾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比薩羅征服印加 描繪比薩羅(圖中留鬍子 持劍者)與西班牙士兵俘 虜 印 加 帝 國 國 王 ( 圖 中 者)的想像圖。

印加帝國的滅亡

比薩羅只用了不到200人、幾匹馬、1門砲,根本不 是用千軍萬馬,但為何能征服印加?其實印加人無 法抵抗天花傳播,大量戰士病死,再加上比薩羅重 金收買反抗印加的部落,迅速攻克庫斯科,絞殺印 加皇帝。可是印加帝國境內仍有零星抵抗,西班牙 直到1572年才完全平定,花費了40餘年。

(103)
(104)

歐洲臨海各國 積極海外探險 1.西方殷切需求東方貨物 2.鄂圖曼帝國居中掌控東西 貿易,造成價格不斐 歐洲人欲直接赴東方貿易 3.航海技術進步、富商贊助、 海外傳教……等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4頁

(105)

(一)葡、西首開海外拓殖風氣

葡萄牙人

激起西歐國家對海外拓殖的興趣 1. 1492年,哥倫布抵中美洲西印度群島 2. 1519年,麥哲倫橫越太平洋抵達亞洲 麥哲倫於菲律賓遇害,船員繼續航行 3. 1522年,麥哲倫船隊完成環遊世界 證實地圓學說

大航海時代

課本234-235頁 1. 15世紀初找到前往非洲西岸的路線 2. 1498年達伽馬繞過非洲抵達印度

西班牙人

(106)
(107)

葡 萄 牙 探 險 家 迪 亞 士 (Bartolomeu Dias,1451-1500)於 1488年首度抵達好望角,但糧 食耗盡而放棄東進印度的計畫。 接 替 迪 亞 士 的 達 伽 馬 (1460?-1524)從1497年葡萄牙啟航,正 式越過好望角,於隔年抵達印 度西南端,1499年滿載黃金、 貨物返抵葡萄牙,為首位直接 越過非洲抵達印度的歐洲人。

達伽馬(Vasco da Gama)

達伽馬畫像

(108)

十六世紀時的果亞(圖11-19) 果亞成為葡萄牙在亞洲貿易和傳教的基地, 直到1961年葡萄牙才將果亞歸還給印度。

印度西岸的度假天堂-果亞(Goa)

葡萄牙人殖民果亞長達450年,即便印度於1950年脫 離英國獨立,葡萄牙人仍不願歸還果亞,直到印度於 1961年以武力收回,為目前的果亞邦。果亞邦為現今 印度的觀光重鎮,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地區。

(109)

1494年,教宗子午線,劃分西班牙與葡萄牙

(110)

沉重勞役以及無法抵抗 歐洲人帶來的疾病 使得原住民人口銳減

十六世紀

西班牙人占領

中、南美洲

1.搶劫原住民、進行欺騙性貿易 2.強迫開採金銀礦藏,大量運往 西班牙 3.建立大型經濟作物種植園和畜 牧場,以原住民作為奴隸 (二)各國競相加入: 1.掠奪中、南美洲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5頁

(111)

果亞 馬來 半島 印尼 群島 澳門 1557年

爪哇 巴達 維亞 1602年 十六世紀末 荷蘭東 印度公司

英 國

1600年 成立英國 東印度公司 十六世紀初 (二)各國競相加入: 2.設立亞洲貿易據點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6頁 拓展東南亞 印度勢力

(112)

(二)各國競相加入: 3.北美洲的殖民 1. 十六世紀末開始企圖 占據北美東岸 2. 十七世紀初東北部已 出現移民聚落

英國

於北美哈德遜河口建立 據點 1. 探索加拿大東岸 2. 建立魁北克基地

法國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7頁

荷蘭

(113)

(二)各國競相加入: 4.非洲的黑奴貿易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7頁 歐洲國家在北美墾殖 引進黑人,紓解勞動力 黑人 金銀、農產品 獲取 高額利潤 欺騙、強擄非 洲黑人為奴

(114)

物價

革命

1. 大量白銀流入歐洲 + 歐洲人口成長 物價上漲(尤其是糧食) 2. 土地貴族遭受打擊、買賣商人獲得利益 商人迅速致富

(三)歐洲的轉變

1. 中古後期銀行業興起,資本活動趨於便利 2. 16世紀後各國商人擴大商業範圍,帶動商業 資本主義的興盛 3. 新商業組織股份公司組成,多從事遠距貿易

商業

革命

大航海時代

課本237-238頁 帶動國際貿易發展

(115)

荷蘭東印度公司代表旗幟 VOC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縮寫,上 方字母代表該船從何港口派出,例 如A代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

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只是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雖以公司為名,但它卻得到荷蘭官方 授權,可以建立私人武裝,公司代表可以對外宣戰、 媾和,而公司對殖民地有全權的行政權、立法權、司 法權、收稅權。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如同外派殖民 地的統治機關,與一般營利性質導向的公司不同。

(116)

1. 流行於16、17世紀 2. 搜刮殖民地物資(尤其是金銀),富裕國庫 3. 管制工商、鼓勵外銷,賺錢積蓄國力 4. 整軍備戰→壓制殖民地反抗、外國競爭

重商

主義

(三)歐洲的轉變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8頁

(117)

(四)東西物產的交流

十六、十七世紀物產交流與貿易商品示意圖(圖11-21)

大航海時代

課本第238頁

• 美洲玉米、番薯、馬鈴薯成為全球性主食 • 非洲咖啡大量種植於東、西印度群島

(118)

玉米 一粒小玉米粒,可以長出一 根完整的玉米,得到成千上 萬顆玉米粒!投資報酬率非 常高!

美洲作物紓解歐亞糧食危機

玉米是中、南美洲原住民主食,當年西班牙人看見玉 米是驚訝不已,因為一顆小小的玉米粒,就能培育出 數千數萬顆玉米。除此之外,還有在任何環境、土壤 皆能生長茁壯且多產的馬鈴薯、番薯。這批歐洲殖民 者將美州農作物推廣至歐、亞地區,解決了這些地區 長期的糧食短缺問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巴拿馬與中美洲五國自由貿易協定第七章規定,依 GATT 1994 第六條 及第十六條、GATT 1994

歐洲地區方面,雖然外圍環境轉好,但歐洲整體經濟表現未及美國理想。受到企業投資 持續減少,消費者信心仍然低迷,加上德國經濟表現又未能帶來驚喜,歐元區第三季經濟只

以小組形式,討 論對「考試」的 感受及看法,是 否贊成以「持續 評估」作為考核 成績等,從而帶 出「考試」源出 隋唐科舉制,並 被史家及歐洲視 為偉大發明。.

你認為1760年代英國對北美洲殖民地 實施的經濟政策對當地人民生活帶來 甚麼負面影響?參考資料A,解釋你的

人類文明的發源 近代歐洲的興起 20世紀的

法新社報導,歐洲國際機場協會(ACI Europe)27 日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 影響之下,搭乘飛機的旅客人數驟降,而歐洲機場

歐盟於 8 日表示,每當歐洲男性賺進一歐元時,女性從事同樣的工作僅能賺進 0.86 歐元,為了消除女性與男性的薪資落差,歐洲國家訂定 11 月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