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民健保對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下降影響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全民健保對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下降影響之探討"

Copied!
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全民健保對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 下降影響之探討 The decline in the middle-aged 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n Taiwan-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研究生:張芷瑜撰 指導教授:許聖章.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六月.

(2) 誌謝詞. 時光飛逝,轉眼間兩年的研究所生涯將告一段落,回想當初懷著忐忑不安 的心進入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時,總覺得畢業離我好遠,但如今終於畢業 了。這兩年中,在應用經濟系與所上老師的悉心教誨下,使得我的專業知識更 為充實增長,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對自我的肯定與信心。 在高雄大學兩年的研究所生涯中,承蒙恩師 許聖章教授於生活上的協助與 研究上的悉心指導都讓學生獲益良多,在此向恩師致上最誠摯的感謝。論文審 查期間,感謝逢甲大學經濟學系 郭祐誠老師以及本所所長 李揚老師在百忙中 抽空審查並細心斧正,使論文更加完整,在此亦表達最誠摯的謝意。論文撰寫 過程中特別感謝瑞宏、光原、俊豪及其他經管所同學在生活上給予的鼓勵與幫 忙,還有男友合隆的陪伴與支持。因為有你們,才能使我順利完成研究所這兩 年的學業,在此謹致上深深的謝意。 最後僅以本論文以及再高雄大學所獲得的一切榮耀獻給我的家人與曾經鼓 勵、支持我的好友與老師,再次感謝你們!. 張芷瑜謹識於 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 民國 96 年 6 月. I.

(3) 全民健保對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下降影 響之探討 指導教授:許聖章 博士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學生:張芷瑜 國立高雄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 摘要. 在 1995 年之後,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相較於日本、韓國、新加 坡呈現大幅的下降,其由 1995 年的 83%下降至 2005 年的 78%,跌幅達 5%之多。 從相關文獻中,我們知道全民健保對女性勞動參與率有負向的影響。所以本文 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 1995 年實施的全民健康保險是否為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 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我們的實證結果卻發現全民健保對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 有正向的影響。其可能原因為在健保實施後,雇主可以藉由不用幫勞工保勞、 健保而減少全職人員的雇用而增加臨時或部份工時的人員,或增加低薪資者的 雇用,以節省雇用成本。而勞工在健保實施後,由於健保是屬於強制保險,因 此對僱主幫其保險的需求降低,加上從事低層工作之勞工多屬於教育程度較低 之藍領階級,找工作較不易,他們的保留工資較低,因此較願意從事短期性的 臨時工。其中又以中高齡男性符合以上之特性,因此全民健保實施後,短期中 高齡臨時工的僱用明顯增加許多,使得其勞動參與率上升,但這背後政府所付出 的代價是政府的支出負擔因此而加重。. 關鍵字:全民健保、中高齡、勞動參與率. II.

(4) The decline in the middle-aged 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n Taiwan-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Advisor: Dr. Sheng - jang Sheu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 Chih-Yu Cha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whether the availability of subsidized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Taiwan affects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iddle-aged men. We find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subsidized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a one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i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mong married men. This result is opposite with our expectation. The possible reason is that the employers in order to save the employment cost reduce the full-time employment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of temporary worker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1995, all people gain access to the health insurance even if they do not work. Thus for middle aged men the demand of health insurance from workplace is reduced. Additionally, most of middle aged men are less killed and have lower reservation wages. They are willing to engage in the short-term temporary work. As a result, it may cause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middle-aged men to increase. However,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government is exacerbated because most of the cost of health insurance is paid by the government now. Keyword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Middle-aged Me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II.

(5) 目錄 誌謝詞---------------------------------------------------------------------------------------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錄------------------------------------------------------------------------------------------ Ⅳ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Ⅷ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女性勞動參與之文獻回顧---------------------------------------------7 第二節 女性勞動參與之文獻回顧---------------------------------------------9 第三章 影響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之因素--------------------------- 14 第一節 現階段中高齡男性勞工之勞動情勢------------------------------ 14 3.1.1 中高齡男性就業情勢---------------------------------------------- 14 3.1.2 中高齡男性失業情勢----------------------------------------------- 15 第二節 產業結構改變------------------------------------------------------------16 第三節 產業外移------------------------------------------------------------------20 第四節 外籍勞工的引進------------------------------------------------------ -- 23 第五節 五五專案的實施---------------------------------------------------------26 第六節 全民健保的實施---------------------------------------------------------29 3.6.1 勞工保險-------------------------------------------------------------- 30 3.6.2 公務人員保險-------------------------------------------------------- 31 3.6.3 農民健康保險-------------------------------------------------------- 31 3.6.4 全民健康保險--------------------------------------------------------32 第四章 實證模型------------------------------------------------------------------------ 37 第一節 差異中之差異法之理論------------------------------------------------37 第二節 估計方法------------------------------------------------------------------39 IV.

(6) 第五章 資料來源與實證結果分析--------------------------------------------------- 42 第一節 資料選取與來源---------------------------------------------------------42 第二節 變數說明---------------------------------------------------------------- 42 第三節 實證結果與分析------------------------------------------------------- 45 第六章. 結論與研究建議--------------------------------------------------------------- 61. 參考文獻------------------------------------------------------------------------------------ 64. V.

(7) 表目錄 表 1-1. 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年齡與性別區分---------------------------------------- 2. 表 1-2. 各國 2004 年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 3. 表 3-1. 2005年中高齡男性從事之職業------------------------------------------------. 表 3-2. 2005 年中高齡男性失業者按教育程度分------------------------------------ 15. 表 3-3. 1950 年代至 2000 年代台灣產業結構變化-----------------------------------16. 表 3-4. 歷年輕、重工業佔製造業總產值比------------------------------------------- 18. 表 3-5. 1978 至 2000 年代台灣就業結構之變化--------------------------------------19. 表 3-6. 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分業統計------------------------------------------------- 22. 表 3-7. 外籍勞工在台人數─按國籍分------------------------------------------------- 24. 表 3-8. 歷年外籍勞工在台從事之行業------------------------------------------------- 25. 14. 表 3-9 歷年全國公務人員與公教人員占人口總數比率----------------------------- 27 表 3-10「公務人員退休法」民國六十八年版與民國八十二年版--------------------- 28 表 3-11 各保險投保人數佔總人口百分比-------------------------------------------- 34 表 4-1. 差異中之差異法------------------------------------------------------------------- 38. 表 5-1. Logit model 之變數統計量------------------------------------------------------ 45. 表 5-2. 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之 Logit 模型,1989-2001(妻子在公部門 工作之中高齡男性為對照組,妻子為非公部門 1 之中高齡男性 為實驗組)------------------------------------------------------------------------ 47. 表 5-3. 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之邊際效,1989-2001(妻子在公部門工作 之中高齡男性為對照組,妻子為非部門 1 之中高齡男性為實驗)----- 48 VI.

(8) 表 5-4. 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之 Logit 模型,1989-2001(妻子在公部 門工作之中高齡男性為對照組,妻子為非公部門 2 之中高齡 男性為實組)----------------------------------------------------------------------- 50. 表 5-5. 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之邊際效,1989-2001(妻子在公部門工作 之中高齡男性為對照組,妻子為非公部門 2 之中高齡男性為實 驗組) ----------------------------------------------------------------------------. 51. 表 5-6. 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之 Logit 模型,1989-2001(妻子在公部門 工作之中高齡男性為對照組,妻子為非公部門之中高齡男性為實 驗組) --------------------------------------------------------------------------------52. 表 5-7. 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之邊際效,1989-2001(妻子在公部門工作 之中高齡男性為對照組,妻子為非公部門工作之中高齡男性為實 驗組) -------------------------------------------------------------------------------- 54. 表 5-8. 歷年來全民健保各類投保人數------------------------------------------------- 56. 表 5-9. 保險費負擔比率-------------------------------------------------------------------58. 表 5-10 政府負擔健保保障對象為第二類與第六類之支出------------------------- 59. VII.

(9) 圖目錄 圖 3-1. 歷年對大陸投資金額與中高齡男性失業率走勢--------------------------- 23. 圖 3-2. 歷年外籍勞工佔台灣地區國中及以下勞動力之比例--------------------- 26. 圖 3-3. 歷年公教人員退休比-------------------------------------------------------------29. VI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時間的變遷,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以及衛生條件的改善,國人的平均 壽命延長,加上出生人口急速的下降,台彎 65 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增加, 1990 年底為一百六多萬人,約佔總人口之 6.2%,至 2005 年已增為兩百二十一 萬人左右,佔總人口之 9.7%,已邁向高齡化社會。隨著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所 致,勞動力老化的問題也日益嚴重,如中高齡勞動力比率由 1987 年的 25%提升 至 2005 年的 31%,也就是每三位勞動人口中就有一位是中高齡者。根據就業服 務法第 2 條規定,所謂中高齡者是指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國民。他們大 多是家庭經濟的主要負責人,加上本身已屆退離勞動市場的時刻,因此不論是 身心或是工作所得都有其特性存在(吳惠林,2001),因此關於中高齡男性的勞動 參與議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注意。 然而由於過去男性勞動力相較於女性勞動力而言較穩定,因此有較少的討 論,相反地由於經濟的發展、教育的普及、女性地位的提升等因素的影響,家 庭不再是婦女生活唯一的重心,越來越多的婦女投入勞動市場,使得女性勞動 參與呈現多樣的面貌,因此以往許多勞動相關文獻所探討的對象多集中在女性 的勞動力供給狀況的討論。但根據主計處的資料顯示(見表 1-1),台彎的中高 齡勞參率在這 23 年(1978-2005)來一直在 60%上下擺動,變化不大,但這並不表 示台灣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行為一直處在平穩的狀態。如果仔細分析,可以發 現中高齡男性勞參率從 1978 年的 86%,到了 2005 年已減少至 78%,下降 8 個 百分點左右,跌幅約 9%,其中 1978-1985 年和 1998-2005 年均各有一次約 4 個 百分點的下降;相反的,中高齡女性勞參率在這段期間內逐步的上揚,大約上 升 6 個百分點。. 1.

(11) 表 1-1 年. 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年齡與性別分 45-54. 45-54. 45-54. 55-64. 55-64. 55-64. 45-64. 45-64. 45-64. 歲(男). 歲(女). 歲. 歲(男). 歲(女). 歲. 歲(男). 歲(女). 歲. 1978. 0.93. 0.33. 0.67. 0.76. 0.18. 0.51. 0.86. 0.27. 0.61. 1979. 0.94. 0.34. 0.68. 0.75. 0.18. 0.51. 0.86. 0.28. 0.61. 1980. 0.94. 0.35. 0.68. 0.73. 0.18. 0.50. 0.85. 0.29. 0.61. 1981. 0.94. 0.35. 0.67. 0.73. 0.18. 0.50. 0.85. 0.28. 0.60. 1982. 0.93. 0.36. 0.67. 0.72. 0.19. 0.50. 0.84. 0.29. 0.60. 1983. 0.93. 0.39. 0.68. 0.72. 0.22. 0.51. 0.83. 0.32. 0.61. 1984. 0.93. 0.42. 0.69. 0.71. 0.23. 0.51. 0.83. 0.34. 0.61. 1985. 0.93. 0.42. 0.69. 0.70. 0.23. 0.51. 0.82. 0.35. 0.61. 1986. 0.93. 0.44. 0.69. 0.68. 0.25. 0.50. 0.81. 0.36. 0.61. 1987. 0.93. 0.45. 0.70. 0.69. 0.26. 0.51. 0.82. 0.37. 0.61. 1988. 0.94. 0.44. 0.69. 0.69. 0.26. 0.51. 0.82. 0.37. 0.61. 1989. 0.94. 0.44. 0.69. 0.70. 0.25. 0.50. 0.82. 0.36. 0.61. 1990. 0.93. 0.44. 0.69. 0.68. 0.25. 0.49. 0.81. 0.36. 0.60. 1991. 0.94. 0.44. 0.69. 0.69. 0.25. 0.49. 0.82. 0.36. 0.60. 1992. 0.94. 0.45. 0.69. 0.70. 0.26. 0.49. 0.82. 0.36. 0.60. 1993. 0.93. 0.45. 0.69. 0.70. 0.26. 0.49. 0.82. 0.37. 0.60. 1994. 0.93. 0.46. 0.70. 0.69. 0.26. 0.48. 0.82. 0.37. 0.60. 1995. 0.93. 0.47. 0.70. 0.70. 0.26. 0.49. 0.83. 0.38. 0.61. 1996. 0.92. 0.49. 0.71. 0.69. 0.26. 0.48. 0.82. 0.39. 0.61. 1997. 0.92. 0.49. 0.71. 0.70. 0.26. 0.48. 0.83. 0.39. 0.61. 1998. 0.92. 0.49. 0.71. 0.69. 0.25. 0.46. 0.83. 0.39. 0.61. 1999. 0.90. 0.49. 0.70. 0.66. 0.25. 0.45. 0.81. 0.40. 0.60. 2000. 0.90. 0.49. 0.70. 0.64. 0.24. 0.44. 0.80. 0.40. 0.60. 2001. 0.88. 0.49. 0.69. 0.62. 0.22. 0.42. 0.79. 0.39. 0.59. 2002. 0.87. 0.49. 0.68. 0.61. 0.22. 0.42. 0.78. 0.40. 0.59. 2003. 0.87. 0.51. 0.69. 0.60. 0.24. 0.41. 0.78. 0.41. 0.60. 2004. 0.88. 0.52. 0.70. 0.60. 0.24. 0.41. 0.78. 0.42. 0.60. 2005. 0.88. 0.53. 0.70. 0.60. 0.24. 0.41. 0.78. 0.43. 0.60. 年.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2.

(12) 若把中高齡勞參率細分為 45-54 歲與 55-64 歲兩個年齡組,可以發現 45-54 歲組的勞參率在 1978-2005 年間是小幅增加 3 個百分點,反倒是 55-64 歲組的勞 參率呈現大幅度下滑的趨勢,下滑的幅度為 20%,下降約 10 個百分點,其主要 下滑的期間為 1988-2005 年。再分別觀察其各年齡組男性與女性的勞參率,則 可發現這兩個組別的男性勞參率均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值得注意的是,55-64 歲組的男性勞參率下跌幅度最大,在 1978-1985 年與 1997-2005 年這兩個年組 中,均有一波下跌的趨勢,總跌幅有 21%之多,而 45-54 歲年齡組則是在 1995-2005 這十年間小幅下跌 5 個百分點。然而,就各群組女性的勞參率來看, 兩組別的勞參率在這 23 年間都呈現上升的態勢,尤其以 45-54 歲組的女性勞參 率上升 20 百分點為最多,而 55-64 歲組的女性勞參率則上升 6 個百分點。 因此整體來說,台灣的中高齡勞參率在這 23 年來平穩的在 60%上下徘徊, 主要的原因是中高齡女性勞參率的上升與中高齡男性勞參率的下降相互抵消所 造成的。另一方面若把台灣與國際間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相比(見表 1-2),台 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相較於日本、韓國、新加坡呈現大幅的下降,不. 表 1-2. 各國 2004 年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 單位:%. 年齡. 台灣. 韓國. 新加坡. 日本. 美國. 45-49. 90.97. 92.50. 96.30. 97.00. 89.30. 50-54. 83.63. 89.00. 93.20. 95.70. 85.40. 55-59. 68.49. 80.70. 78.00. 93.20. 77.60. 60-64. 49.88. 64.80. 52.00. 70.70. 57.60.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高齡勞動統計. 3.

(13) 管各年齡層的中高齡男性勞參率皆比韓國、新加坡、日本、美國低,其中又以 55-59 歲與 60-64 歲這兩個年齡層與其他國家相差較大,而日本在各年齡層的中 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都是最高。並且可以明顯的發現台灣地區在 45-49 歲的勞 參率是最高的,但與日本相比相差了 6.03 個百分點;到了 55-59 歲這年齡層的 勞參率突然下降很快,為 68.49% ,與日本相比相差了 6.57 個百分點;而在 60-64 歲的勞參率更是低,為 49.88%,而與日本相比竟相差了 6.57 個百分點。因此本 文欲探討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中高齡男性勞參率這麼大幅度的下降?.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影響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下降之因素,但由 於影響之因素相當的多,例如景氣的波動、產業結構轉變、政府的外勞政策等, 無法一一的加以深入研究討論,因此本研究以眾多可能影響因素之一 ─ 全民 健康保險為探討主軸,進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大約簡單介紹與本研究相關的台灣健康保險的背景,在 1995 年以前, 健康保險大約可分為三大體制,分別為勞工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健康保 險,主要保險的對象分別為勞工、公務人員以及農民,投保資格為必須要有工 作才可投保,是屬於「在職保險」,並不包括眷屬保險;直到 1982 年公務人員 保險首開先例,將公務人員的配偶納入保險範圍,使得公務人員的配偶即使離 開勞動市場仍可享有保險;到了 1995 年社會保險制度出現重大的變革 ─ 全民 健保的實施,只要是持有中華民國國籍或在台灣地區設籍滿 4 個月以上的人都 必須參加健康保險,是屬於「強制保險」,這意味著在台灣任何人即使沒有工 作也可獲得保險。 而台灣於 1995 年開始實施的全民健保,不僅僅對我們的醫療支出、醫療品 質造成影響,對台彎的勞動市場也造成不小的衝擊,因此在健保實施後關於健. 4.

(14) 保相關議題廣受到學者之討論,其中在勞動參與方面,Chou and Staiger(2001) 以 1979~1985 年以及 1992~1997 年的家庭所得與支出調查來分析 1982 年公務人 員保險將公務人員的配偶納入保險範圍,對丈夫為公務人員的已婚婦女與 1995 年全民健保實施對丈夫在非公部門的已婚婦女的勞動參與的影響,結果顯示健 康保險的實施對台灣已婚婦女的勞參率有負的影響,下跌約 4 個百分點,而對 丈夫沒受高等教育的婦女來說影響更大,下跌約 6 個百分點。 本文參考 Chou and Staiger(2001)文獻之研究方法,在台灣社會保險政策從 「在職保險」之制度,轉而於 1982 年公務人員保險將公務人員的配偶納入保險 以及 1995 年全民強制投保健康保險的背景下,利用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 以 1995 年為分界點,將妻子在公部門的已婚中高齡男性設為對照組(沒 工作之丈夫借由妻子在公部門工作而獲得保險),妻子在非公部門的已婚中高齡 男性設為實驗組(妻子在非公部門工作之沒工作男性則等必須等到全民健保實 施後才獲得保險),分析全民健康保險政策的實施對中高齡男性勞參率有何影 響。. 第三節. 論文架構. 本文共分為六章,其架構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是針對研究動機、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論文架構作一 完整的描述。 第二章文獻回顧,彙整國內外與勞動參與行為相關之文獻,分別就女性、 男性勞動參與行為之研究做進一步的介紹。 第三章影響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因素之探討,節歸納出影響中 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的幾個較重要的可能因素進行討論,大致可分為五項:(1) 產業結構改變;(2) 產業外移;(3) 外籍勞工的引進;(4) 五五專案的實施;(5) 全 5.

(15) 民健康保險的實施。 第四章實證模型,利用 difference–in –difference method 將妻子在公部門 的已婚中高齡男性設為對照組,妻子在非公部門的已婚中高齡男性設為實驗 組,分析全民健康保險政策的實施對中高齡男性勞參率有何影響。 第五章資料來源與實證結果與分析,利用行政院主計處之「台灣地區家庭 收支訪問調查」進行研究,並對 Logit 模型之實證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 第六章結論與研究建議,對實證結果作一完整之結論,並依據本文之研究 限制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與建議。 以下本文就章節順序進行討論。. 6.

(1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勞動是任何經濟社會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影響勞動量相關的因素包括 人口的多寡,勞動參與之供給,工時以及勞工素質等,但其中變化最大、影響 勞動量最深得就屬勞動參與率(張清溪,1980)。因此在勞動經濟學中,關於男性 與女性勞動參與行為的研究,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議題。而所謂的勞動參與率是 指勞動力佔十五歲以上人口的比率,其中勞動力是指年滿十五歲具有工作能力 及意願之民間人口,包括就業者及失業者(武裝勞動力與監管人口除外),此外還 包括等待恢復工作者及找到工作但未開始工作而無報酬者,這些都可視為勞動 市場中的勞動供給;非勞動力是指在資料標準週內,年滿 15 歲不屬於勞動力之 民間人口,包括因就學、料理家務、高齡、身心障礙、想工作而未找工作及其 他原因等,而未工作亦未找工作者。勞動參與率的下降意味著相對上有較多勞 動者離開勞動市場,而離開勞動市場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退休、失業過久而被 迫退出勞動市場等,但不管是失業還是待業,只要是有意願工作都算是處在勞 動市場。 因此本章節整理一些關於國內外勞動參與方面的文獻,並做一個簡單的回 顧。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為女性勞動參與方面之文獻回顧,第二部份 為男性勞動參與方面之文獻回顧。. 第一節. 女性勞動參與之文獻回顧. 綜觀世界各國的勞動市場,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共同特徵之一就是女性勞 動參與率明顯的上升(莊慧玲、林世昌,2006),女性勞動參與率的上升引起了國 際學者的注意,因此不論是理論或是實證方面的探討都有非常的豐碩的成果。 在臺灣方面,1970、80 年代,台灣從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勞力密集工業提. 7.

(17) 供了許多女性就業的機會;90 年代後,服務業部門快速成長,吸引了更多女性 投入勞動市場(李大正、楊靜利,2004)。加上女性地位的提升、教育普及,家庭 不再是婦女生活唯一的重心,使得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的變化相當大,因此有關 婦女勞動供給的研究也一直都是學者們關注的議題。莊慧玲、林世昌(2006)以計 量方法的比較為主軸來進行台灣婦女勞動供給實證文獻回顧,結果發現就研究 主題而言,有關婦女勞動供給的研究面向趨向多樣性,此外對婦女勞動供給課 題有研究興趣之學者涵蓋經濟、社會、教育等領域,使婦女勞動供給的研究深 度與廣度得以拓展。而研究的範圍也相當的廣範,例如劉鶯釧、謝嘉雯(1997) 利用台灣地區戰前的日治時期(1905-1940)資料,驗證相關因素對女性勞動參與 的邊際影響力,來確認近代勞動供給模型對早期台灣勞動市場的適用性。 在婦女個人勞動行為研究方面,發現婦女的勞動參與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加 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有遞減的趨勢(單驥,1988);未婚的女性,參與勞動市場 的機率較大(譚令蒂、于若蓉,1996)。Eissa and Liebman(1996)探討 1986 年稅制 的改革,EITC(The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的實施,對單身女性的勞參率有何 影響,結果發現相較於單身的女性,有小孩的單親婦女其勞參率下降 2.8 個百分 點,對教育程度較低的有小孩的單親婦女而言下降更多,高達 6.1 個百分點。在 有偶婦女的勞動決策分析方面,教育程度與小孩數目,是已婚婦女在決定工作 與否時重要的考量因素。而在婦女教育程度之影響方面,則有較一致的結果, 已婚婦女學歷越高工作意願也越高,對已婚婦女的勞動參與有正的影響(劉鶯 釧、謝嘉雯,1997;褚阮宗琦,2004;張素梅,1988);有小孩的婦女工作意願 較低,尤其是有學齡前(五歲以下)小孩者工作機率遠低於其他年齡層小孩(黃台 心,2000),但家中有學齡子女是否對婦女的勞動參與有所影響則較無定論,而 生育率的降低有助於婦女勞動參與率的提高。經濟不景氣的波動則會影響已婚 婦女的勞動供給(單驥,1988)。李大正、楊靜利(2004)利用 1980 年、1990 年與 2000 年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分析台灣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的轉變, 8.

(18) 結果顯示,光復後的婦女勞動參與類型沒有太大的變化,家庭仍是已婚婦女的 生活重心,就業在組織家庭前是必要的,但一旦結婚後,工作即可以犧牲。除 了上述原因外,丈夫教育程度、職務、工資所得,家庭所得、家庭財產等,也 都會影響婦女的勞動參與行為,其中以丈夫教育程度,工資所得變數為負向影響 的研究發現較為一致,但家庭財富類變數的影響結果則較沒一致的結論(莊慧 玲、林世昌,2006)。另外黃台心(2000)利用「時間序列的橫斷面資料」(TSCS) 在跨時動態架構下,推估台灣婦女勞工的跨期替代彈性,結果發現台灣已婚婦 女勞工的跨期替代彈性,介於 2.52 與 8.36 之間,此值高於美國與英國婦女的跨 期替代彈性。單驥(1988)以家庭效用函數導出夫妻兩者互為關聯的勞動供給函 數,以 24-54 歲的小家庭夫婦為研究對象,利用 3SLS 的方法估計,估算出台灣 已婚女性的勞動供給的稅後薪資替代彈性為 0.321,仍處於勞動供給曲線中正斜 的部份。. 第二節. 男性勞動參與之文獻回顧. 在勞動市場中男性一直是主要的勞動力來源,因此關於男性勞動參與行為 的研究,一直是學者所關切之重要研究議題。在男性勞動供給方面,Margo and Finegan(1993)指出 1950 年後青少年(16-19 歲)黑人男性勞參率的大幅下降,除了 是因為棉花收成的機械化與最低工資制的實施外,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就學的人 數增加,勞參率持續地下降和黑人在學校註冊的人數長期上升成一個對比的寫 照。Juhn(1992)探討 1968-1988 年間美國 18 歲以上男性的就業下降的原因,特 別是低所得與低教育程度的人為何下降那麼多。研究結果發現,1960 年後期至 1970 年初期男性的的就業下降原因來自於勞動供給面的減少;相反的,在 1970 年後期,下降主要來自於需求面就業機會的減少。單驥(1988)以台灣地區 24-54 歲的小家庭夫婦為研究對象,研究所得稅對小家庭夫婦的勞動供給效果,估計 出小家庭中丈夫的勞動供給薪資彈性為-0.069,表示台灣男性的勞動供給曲線已 9.

(19) 步入後彎的階段。張宏基、朱敬一(1986)利用 1978-1993 年的「人力運用調查」 建構 Pseudo Panel Data(PPD),進行生命循環勞動供給的實證研究,估計結果顯 示,當意料中的所得變動 1%時,男性勞動供給會同向變動 0.6%。在 25 歲至 55 歲勞動力在勞動力轉換方面,結果發現男性較有可能從非勞動力進入就業和失 業狀態,工資率越高者,變換工作的頻率較高,較容易從就業進入失業狀態, 但也越容易從非勞動力狀態轉至就業狀態,學歷越高者,越容易從失業狀態進 入就業狀態,且不輕易離職成為失業者或非勞動力(黃台心、林志明,2001)。 在勞動需求方面,台灣地區 1994 年至 2002 年 25-54 歲男性勞動參與率幅 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994 年以前,雖然年齡層民間人口快速增加,但勞動市場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情況下吸納了增加的男性勞動力;在 1994 年後雖然民間人 口成長速度減緩,但市場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幅度卻大幅下降,造成勞動勞動參 與率與就業率的下降(陳唯真,2002)。在勞動供需一起討論之文獻方面,鐘景 婷(1998)以 15 歲以上的民間人口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勞動供需之變動因素,並 且推估各項因素對勞動供需影響的程度,發現:(1)台灣勞動供給的多寡,除了 受到經濟景氣的影響外,人口年齡結構與性別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2)評估台 灣勞動需求的變動因素,顯示就業的變動主要是受到制度因素的影響(例如勞基 法),只有營造業勞動需求是受到景氣好壞的影響。 在 中 老 年 男 性 勞 動 參 與 方 面 , Schirle(2006) 利 用 U.S March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The Canadian labor Force Survey 與 The U.K Labor Force Survey 來探討自 1990 年代中期後,美國、加拿大與英國老年(55-64 歲)男性之 勞動參與率由下降轉為上升的原因。作者認為老年男性之勞動參與率自 1990 年 代中期後上升的原因與老年男性視其妻子的休閒時間與自己的休閒時間為互補 (complementary)的關係,因此隨著老年女性勞參率之增加,其丈夫的勞參率也 跟這上升。研究結果顯示,在美國妻子勞參率的增加可以解釋 1/3 老年男性勞. 10.

(20) 參率的增加:在加拿大,妻子勞參率的增加可以解釋 1/2 老年男性勞參率的增 加;在英國,妻子勞參率的增加可以解釋 2/5 老年男性勞參率的增加。另外, 作者也認為男性教育程度的提升也是一項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作者預期在未 來十年,隨著男性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升,老年男性勞參率也會持續的增加。黃 英忠(2004)利用「台灣地區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來探討台灣中高齡的勞動參與行 為,估算出台彎中高齡男性與女性的薪資彈性分別為-0.152 與-0.08,表示台彎 中高齡男性與女性的勞動供給曲線均已步入後彎的階段。而退休後再重返勞動 市場方面,中高齡受僱者人力資本愈少者傾向有較強之再就業意願,經濟因素 為影響中高齡受僱者退休後再就業意願的主要因素。換言之,中高齡受僱者有 意願退休後再就業者,多為經濟上的壓力而不得不再進入就業市場,而非個人 工作滿意與勞動市場結構所致(劉建良,1998)。 過去的文獻中有一些學者探討過社會福利制度對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率的 影 響 , 但 其 影 響 為 正 或 為 負 則 無 定 論 。 例 如 Parsons(1980) 探 討 美 國 戰 後 1960~1980 年間壯年(45-59 歲)男性勞動力嚴重衰退的原因,發現潛在的社會安 全替代率(津貼對市場薪資的比例)對一個人的勞動參與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而 社會安全津貼制度的改進與津貼發放的增加是造成勞動力衰退的主要原因,並 且不同程度的影響低工資的勞動者。同年十月,Parsons(1980)又利用橫斷面模 型(Cross-Sectional Model)來分析種族間 45-59 歲男性的勞動參與率,並且利用 10 年 panel survey 來分析健康狀況對勞動參與率的影響,實證結果發現,經濟 與健康因素為影響黑人與白人間勞動參與選擇的主要原因,經濟因素包括社會 安全替代率、福利對個人工資的比率以及失業。Haveman、Jong and Wolfe(1991) 利用 1978 年 45-62 歲的成年男性的社會安全調查,來探討 Disability transfer 對 中高齡的勞動參與有何影響,實證結果發現,預期所得越高,越傾向留在勞動 市場;年齡越大越容易離開勞動市場;預期的社會福利所得在勞動市場選擇中 係數是負的但不顯著。另外也發現,這十年來,逐漸增加的 SSDI(Social Security 11.

(21) Disability Insurance)津貼僅能解釋 45-62 歲中高齡男性參率下降之 20%,其主要 下降是受到別的因素影響。Supan and Schnabel(1998)以德國為例子,指出公共 津貼制度對老年人的勞動供給有負的影響,造成許多人提早退休,使得德國隨 收隨付制的社會安全制度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在下一個世代,工作者與領 養老金者的比例將少於 1:1,並且認為德國人民的社會保險應繳保費將會從 1998 年的 21%到 2035 年會增加為 34%。Lee(1998)觀察 1940 年之前,當時政府提供 的老年安全援助很少,公共福利制度的發展是如何使得老年男性的勞參率下 降。結果顯示,在主要的公共保險制度形成之前,老年人的勞動力在 1880~1940 年間下降很多,而且在 1940 年前,當時對老年人的兩大主要政府移轉計劃(Union Army pension and Old Age Assistance programs )的實施都無法解釋這 60 年間老 年人勞參率的下降,這結果意味著在這段時間老年人福利地位的提升並不是造 成老年男性勞參率下的主要原因。大部份的學者認為,退休所得的增加是影響 老年人長期勞動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台彎於 1995 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這是台彎社會福利制度上的一項重 大政策,不僅對我們的醫療支出、消費習慣造成影響,連帶的也對台彎的勞動 市場造成衝擊,Chou and Staiger (2001)以 1979-1985 年以及 1992-1997 年的家庭 所得與支出調查來分析 1982 年公務人員保險將公務人員的配偶納入保險範圍, 對丈夫為公務人員的已婚婦女與 1995 年全民健保實施對丈夫在非公部門的已婚 婦女的勞動參與的影響,結果顯示健康保險的實施對台灣已婚婦女的勞參率有 負的影響,下跌約 4 個百分點,而對丈夫沒受高等教育的婦女來說影響更大, 下跌約 6 個百分點。然而對老年人之勞動參與影響方面,雖然 1995 年全民健保 的實施雖然降低了老年人為了得到僱主提供的健康保險而工作的誘因,但並沒 有顯示出造成 1996 年老年人勞動參與率的下降(Mete and Schultz,2002)。 由上述文獻可知,社會福利制度的實施的確有可能對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 12.

(22) 率產生影響,但實際上影響中高齡男性勞參率的因素還有許多,因此再下一章 節本文將列出幾項影響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的幾個較重要的可能因素,並且 一一的做簡單的介紹。. 13.

(23) 第三章 影響台灣地區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之因素 影響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的因素很多,包括個人與家庭因素、社會與總 體因素等。在個人與家庭因素方面,例如教育程度、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所得等; 社會總體因素方面,例如景氣波動、失業率的增加、產業結構的轉變等,無法 一一列舉出來,因此本章節歸納出影響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的幾個較重要的 可能因素,大致可分為五項:(1)產業結構改變;(2)產業外移;(3)外籍勞工的引 進;(4)五五專案的實施;(5)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首先在探討以下五點影響因 素之前,先對目前中高齡男性勞工情勢做一簡單說明。. 第一節 現階段中高齡男性勞工的勞動情勢 3.1.1 中高齡男性就業情勢 台灣中高齡男性就業人口由 1978 年的 1211 千人,增至 2005 年的 1929 千人,23 年增加 59%,但其增加的幅度較勞動力低,中高齡男性在這段期間勞 動力增加的幅度為 62%,顯示中高齡男性就業率有下降的趨勢。由表 3-1 可看. 表 3-1. 2005 年中高齡男性從事之職業. 單位:千人. 項目別. 45-64 歲 計. 總計 1929 民意代表、企業主管及經理人員 195 專業人員 103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276 事務工作人員 71 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293 農、林、漁 、 牧 工 作人員 224 生產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工及體力工 766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14. 45-49 50-54. 55-59. 60-64. 787 81 46 127 32 111 47. 632 64 30 94 23 100 61. 329 35 17 41 11 50 57. 181 15 9 15 5 32 60. 343. 260. 119. 44.

(24) 到,台灣中高齡男性所從事的職業以生產及有關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工及體力 工為最多,佔中高齡就業男性的 40%,其次為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佔 15%。 而中高齡男性就業者的教育程度有提高的趨勢,目前雖然仍以國中以下就業人 數為最多,但已經從民國 82 年的 65%降至民國 94 年的 49%,顯示就業人力素 質明顯提升。在工作時數方面,中高齡男性每週工作時數以 40-49 小時為最多, 佔中高齡男性全日工作者的 67.75%,其次為每週工作時數 50-59 個小時,約佔 13.72%。 3.1.2 中高齡男性失業情勢 就 2005 年失業者的教育程度觀察(見表 3-2),中高齡男性失業者以國中及以 下程度者為最多,占 55%;高中(職)程度者次之,占 27%;而大專及以上程度者 僅占 18%。再就非初次尋職者之失業原因觀察,以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為 主要原因,比例約 53%;其次為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占 26%,其中,中高 齡男性因健康因素而失業的比例並不高,僅占 4%。但是根據主計處民國 94 年 《專業人力僱用調查》顯示,當廠商遇有短缺員工時不願僱用中高齡勞工的主. 表 3-2. 2005 年中高齡男性失業者按教育程度分. 項目別. 45-64 歲. 45-49 歲. 總計. 69793 (100) 41236 (55.00) 18384 (27.00) 10173 (18.00). 29169 (100) 14561 (50.00) 9267 (32.00) 5341 (18.00). 國中及以下 高中(職) 大專及以上. 50-54 歲 25467 (100) 15478 (61.00) 6172 (24.00) 3817 (15.0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15. 單位:人 (%) 55-59 歲. 60-64 歲. 10112 (100) 67129 (66.00) 2466 (24.00) 935 (9.00). 5044 (100) 4485 (89.00) 480 (10.00) 80 (1.00).

(25) 要原因為體力狀況不良,其次為生產技術不符所需。故綜合以上訊息,雖然中高 齡者因健康因素失業的比例不高,但是健康與體力因素卻是造成再就業困難的首 要原因(吳惠林等,2001)。. 第二節 產業結構轉變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因為產業結構轉變,而影響職業結構的變更,是一 個自然的現象(陳宗韓,1999)。台灣經歷 40 多年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有很大 的轉變,早期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在 1960 年代後期,台灣產業因享有廉價勞 工的優勢,產業結構逐漸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出口導向的工業社會,到了 1980 年 代,則發展為以服務業為主的趨勢(尤敏君,2001)。. 表 3-3. 1950 年代至 2000 年代台灣產業結構變化. 單位:%. 農林漁牧. 工業. 製造業. 營造業. 服務業. 1950 年代前期. 31.21. 21.51. 14.35. 4.40. 47.27. 後期 平均 1960 年代前期 後期 平均 1970 年代前期 後期 平均 1980 年代前期 後期 平均 1990 年代前期 後期 平均 2000 年代前期. 27.29 29.25 24.76 18.70 21.73 12.50 9.52 11.01 6.89 4.99 5.94 3.60 2.56 3.08 1.90. 25.69 23.60 29.06 34.33 31.70 41.00 44.68 42.84 45.44 44.43 44.93 38.92 34.23 36.57 31.05. 17.86 16.10 21.20 26.45 23.83 33.24 35.11 34.17 36.36 36.65 36.51 30.53 27.2 28.87 25.86. 4.01 4.20 3.90 4.10 4.00 4.33 6.06 5.19 4.75 4.21 .48 5.19 4.26 4.72 2.67. 47.02 47.15 46.17 46.97 46.57 46.49 45.80 46.15 47.67 50.58 49.13 57.48 63.20 60.34 67.04.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 24 卷第 5 期,2001,頁 35 行政院主計處民國 93 年國民所得年報. 16.

(26) 從農、工及服務業三級產業產出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變動來看(見表 3-3) , 在 1950 年代前期農林漁牧產值比率為 31.21%;服務業佔的比率為 47.27%;工 業佔的比率為 21.51%,其中製造業佔的比率為 14.35%;在 1950 至 1960 年代後 期,工業緩慢的成長,直到 1970 年代,工業的比重逐年增加,至 1986 年達到 最高峰(47.11%),之後工業所佔的比率便開始下降,到 1990 年代後期,工業的 比重為 34.23%;而服務業在 1950 年代至 1970 年代前期一直都處在平穩的階段, 直到 1980 年代後期突破 50%,之後便大幅度的上升,到了 2000 年代前期已達 67.04%;農林漁牧佔的比重僅剩下 1.9%。 再由製造業生產結構來看(見表 3-4),1987 年以前,輕工業(勞力密集工 業)佔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較重工業(資本與技術密集工業)高,為製造業的主 流;1987 年以後,重工業所佔的比重首度超過輕工業,之後持續的增加,到了 2005 年已佔製造業總產值的 81.93%。由上敘述可知,1980 年代以後,台彎勞 力密集的輕工業在製造業中所佔的比率逐漸衰退,而資本與技術密集的重工業 所佔比率則大幅的上升(蕭峯雄,1995)。 若從就業結構的變化來看(見表 3-5),1970 年代後期,農林漁牧的就業 比率為 21.96%;工業佔的比率為 41.20%;其中製造業佔的比率為 32.00%;服 務業佔的比率為 36.84%;到 2000 年代前期,農林漁牧佔的比重只剩下 7.33%; 工業佔的比率為 35,69%;服務業則上升至 56.97%。農林漁牧慢慢的萎縮,工業 緩慢的成長,服務業快速的擴張。由此可之,台灣產業結構的調整,已明顯反 應在勞動就業市場。勞動密集產業關廠、歇業,低技術勞動力大量被釋放出來, 生產及有關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工及體力工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逐漸惡化,失業 人口急劇的增加。其中隨著產業結構由工業轉為服務業,女性在職場上受到重 用的機會增加,相對地男性的工作機會減少(Wilkie,1991)。再加上台灣中高 齡男性多屬於技術性低之基層勞工,所從事的職業以勞力密集的產業為主,因. 17.

(27) 此當產業結構發生改變的時候,中高齡男性勞工受到的衝擊特別顯著,進而可 能影響他們的工作意願,最後選擇退出勞動市場。. 表 3-4. 歷年輕、重工業佔製造業總產值比. 單位:%. 年別. 重工業. 輕工業. 1986. 46.97. 53.03. 1987. 48.38. 51.62. 1988. 51.30. 48.7. 1989. 53.02. 46.98. 1990. 54.31. 45.69. 1991. 55.32. 44.68. 1992. 57.12. 42.88. 1993. 59.69. 40.31. 1994. 61.45. 38.55. 1995. 65.25. 34.75. 1996. 66.02. 33.98. 1997. 68.66. 31.34. 1998. 70.28. 29.72. 1999. 71.78. 28.22. 2000. 75.05. 24.95. 2001. 74.83. 25.17. 2002. 76.83. 23.17. 2003. 78.35. 21.65. 2004. 80.77. 19.23. 2005. 81.93. 18.07. 註:重工業劃包括了化學及化學製品、石油及煉製品、非金屬礦業製品、基本金屬、金屬製品、 機械、電機電氣器具、運輸工具等九大類。 輕工業包括了食品製造業、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印刷及有關事業、皮革、毛皮及其 製品製造業、木竹製品製造業、傢具及裝飾品製造業、紡織業、成衣及服飾品製造業、雜 項製品製造業等九大類。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生產統計」. 18.

(28) 表 3-5 1978 至 2000 年代台灣就業結構之變化 農林漁牧. 工業. 單位:千人 (%). 製造業. 營造業. 服務業. 1970 年後期 (1978~1980) 1980 年代 前期 後期 平均 1990 年代 前期 後期 平均 2000 年代 前期. 1403. (21.96). 2640. (41.20). 2050. (32.00). 506. (7.89). 2360. (36.84). 1288. (16.32). 2945. (41.84). 2322. (33.4)0. 546. (7.49). 2824. (41.84). 1157. (10.29). 3389. (38.46). 2741. (28.25). 585. (9.64). 3534. (51.25). 1223. (18.28). 3167. (41.73). 2532. (32.87). 565. (7.76). 3179. (39.99). 1019. (14.36). 3443. (41.95). 2520. (33.94). 868. (7.23). 4298. (43.70). 827. (11.65). 3490. (39.32). 2572. (28.80). 871. (9.89). 4965. (49.03). 923. (8.29). 3467. (37.60). 2546. (27.71). 870. (9.39). 4632. (53.47). 698. (7.32). 3405. (35.7). 2613. (26.57). 747. (7.83). 5433. (56.97).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 24 卷第 5 期,2001,頁 35 中華民國 93 年 6 月統計月報. 然而多數的學者僅探討產業結構轉變與結構性失業之間的關係,或是對產 業結構變動來源作探討,對於是否會影響勞參率的變化並沒有多加著墨,例如 辛炳隆(2005)探討產業結構調整對就業的影響與因應之道,發現資本與技術密集 產業比重的增加,除了可能導致就業機會不足外,更會使結構性失業問題惡化; 產業發展區域化可能引發就業市場區域性失衡;鄭素珍(2003)探討 1982 至 2000 年,台灣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轉變對勞動生產力的影響,研究發現 1990 年以後, 金融服務業與電子業的勞動生產力趨緩,部份傳統產業呈現勞動節約技術進 步,凸顯台彎缺乏勞動生產力快速提升、可吸納勞動的產業之隱憂;王金利、 孫智陸(1990)探討台灣地區 1960 年至 1980 年間,工業化的過程中各產業結構變 動量的需求面來源因素,研究發現農業部門產值結構下降的主要因素為國內需 求的降低;劉小蘭、薛志文(2001)則以要素稟賦的觀點來分析台灣製造業結構的 變遷,研究結果發現 1980-1997 年前期,「勞力」是較具有競爭優勢的要素稟. 19.

(29) 賦,但到了 1980-1997 年代後期,則以「生產技術」與「資本」為較具競爭力 的要素稟賦,而「勞力」的競爭優勢逐漸的消退。雖然我們並不知道產業結構 的轉變對中高齡男性勞工的影響有多大,是否會影響他們留在勞動市場的意 願,但無可否認的,產業結構改變確實可能是影響中高齡男性勞參率下降的因 素之一。. 第三節 產業外移 近年來台灣經濟趨緩,造成許多工廠倒閉,或者因資本外移而關廠,加上 東南亞國家工業漸漸的興起以及中國開放改革的影響之下,政府因此開放企業 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設廠,使得許多產業紛紛外移。其中,中國因為擁有廣大 的土地、低廉勞工所產生的生產成本優勢,以及驚人的消費人口,因此在改革 開放後,很快地吸引大量的外國投資。加上中國給予台灣許多投資上的優惠與 中國與台灣之間在語言上,文化上有很多相似處,因此,台灣對大陸投資在短 短幾年間也吸引了許多台商加入。台商赴大陸投資,據中共對外經貿部的統計, 始於 1993 年,不過在 1987 年台灣政府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後才出現大批的中 國投資熱潮(高長,2001)。台商赴大陸投資的實際數字是很難計算出來的,因為 有些台商利用海外子公司進行大陸的在投資活動,或是與外商合作,聯合外資 一起赴大陸投資,這些都是兩岸政府統計難以分辨的(王明輝,1997)。按台灣政 府的統計,1991 年經濟部核准台商赴大陸投資的件數為 237 件,投資金額為 1.74 億美元;1993 年因為政府公布實際「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 鼓勵已經赴大陸投資者,如能在期限內完成補登記,則既往不就,因此這一年 向經濟部補登記的台商人數暴增許多,赴大陸投資的件數為 9329 件,投資金額 為 31.68 億美元;在 2003 年,投資的件數已增加為為 5440 件,投資金額為 76.99 億美元,佔台彎對外總投資比重的 53.66%。然而,雖然中國對外宣布的投資件 數與金額與台灣政府所公布的有所出入,但自 1991 年至 2004 年 3 月累積投資 20.

(30) 的總金額差異不大。就台商在大陸投資的產業別來看(見表 3-6),台商歷年來對 大陸所投資的產業大多以勞力密集的製造業為主,1991 年累計至 2006 年 7 月核 准在大陸投資的製造業為 29,613 件,佔總累計件數的 84%,投資金額為 46,166,384 千美元,佔總累計金額的 90%,其中又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及 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製造業累計投資金額為最多,兩者加起來佔製造業總投資 金額的 30%,其次為服務業,佔總投資金額的 9%。至於其他產業方面,農民漁 牧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營造業及水電供應業佔總投資金額的比率皆不到 1%。若在仔細觀察,在 1991 年,台商在大陸投資件數為前五名的產業分別為 紡織類製品製造業(31 件)、塑膠製品製造業食品(30 件)、飲料及菸草製造業(19 件) 、橡膠製品製造業皮革(18 件)、毛皮及其製品製造業(16 件);若依投資金額 來分,前五名的產業分別為橡膠製品製造業(31,943 千美元),紡織類製品製造業 (26,823 千美元)、食品、飲料及菸草製造業(19,308 千美元)、電腦、通信及視聽 電子產品製造業(13,926 千美元)、皮革電力機械器材及設備製造修配業(12,647 千美元)。到了 2005 年發現,台商在大陸投資件數為前五名的產業依序分別為 批發及零售業(143 件)、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135 件)、電力機械器材及設 備製造修配業(125 件)、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123 件)、金屬基本工業及金屬製 品製造業(98 件);若依投資金額來分,前五名的產業分別為電腦、通信及視聽 電子產品製造業(985,156 千美元)、電子零組件製造業(850,106 千美元)、電力機 械器材及設備製造修配業(560,706 千美元)、金屬基本工業及金屬製品製造業 (547,911 千美元)、機械設備製造修配業(438,951 千美元),由上述可知,早期台 商赴大陸投資主要是以勞動密集的傳統產業為主,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已經轉 變為以服務及高科技為主的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產業。顧瑩華(2002)曾利用經濟部 統計處《工廠校正資料》來分析廠商對外投資的與否是否會影響其雇用行為, 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國投資的廠商生產線外移的情況普遍,可能使得國內雇用 的生產性勞工減少。早期台商至大陸投資,大多回台採購原料,其投資型態能. 21.

(31) 表 3-6. 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分業統計表 合計. 金額單位:千元美金. 農民漁牧業. 製造業. 營造業及. 服務業. 礦業及土石. 水電供應業 年. 件. 金額. 件. 金額. 件. 金額. 件. 1991. 237. 174,158. 0. 0. 235. 173,058. 0. 1992. 264. 246,992. 0. 0. 262. 246,382. 1993. 9,329. 3,168,411. 155. 30,003. 8,435. 1994. 934. 962,209. 13. 9,464. 1995. 490. 1,092,713. 4. 1996. 383. 1,229,241. 1997. 8,725. 1998. 件. 金額. 件. 金額. 0. 1. 200. 1. 900. 0. 0. 0. 0. 2. 610. 2,956,138. 79. 11,245. 653. 167,940. 8. 3,085. 811. 886,592. 16. 3,797. 89. 59,709. 5. 2,647. 2,149. 410. 998,912. 5. 4,720. 69. 83,688. 2. 3,244. 3. 7,100. 321. 1,115,355. 4. 6,634. 52. 249,076. 3. 7,355. 4,334,313. 210. 48,646. 7,776. 3,908,263. 39. 27,314. 662. 343568. 38. 6,522. 1,284. 2,034,621. 25. 21,080. 1,124. 1,830,689. 6. 3,380. 124. 458,818. 5. 3,084. 1999. 488. 1,252,780. 5. 4,629. 422. 1,166,098. 0. 2,700. 58. 77,053. 3. 2,300. 2000. 840. 2,607,142. 6. 5,752. 692. 2,384,246. 7. 21,380. 134. 195,614. 1. 150. 2001. 1,186. 2,784,147. 6. 10,389. 879. 2,513,959. 29. 30,009. 270. 228,690. 2. 1,100. 2002. 3,116. 6,723,058. 47. 28,670. 2,517. 6,077,594. 9. 72,275. 532. 533,424. 11. 11,095. 2003. 3,875. 7,698,784. 54. 37,270. 3,084. 6,817,118. 23. 41,120. 695. 782,049. 19. 21,227. 2004. 2,004. 6,940,663. 5. 3,722. 1,284. 6,284,971. 27. 70,819. 677. 135,266. 10. 30,881. 2005. 1,297. 6,006,953. 5. 8,013. 901. 5,281,921. 10. 31,322. 378. 653,151. 4. 32,546. 1991~2006.07. 35,053. 51,199,422. 539. 218,497. 29,613. 46,166,384. 255. 43,435. 4532. 4,644,360. 114. 126,746.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 「95 年 7 月份對華僑及外國人投資、對外投資、對大陸投資統計. 22. 金額. 採取業.

(32) 增加台灣的就業機會;如今台灣原先供料的上中游業者陸續前進大陸設廠生 產,連帶地亦降低台灣就業機會,特別是近兩三年來的中國投資熱,便是屬於 此種類型的投資型態(朗若帆,2001)。而台灣中高齡者所從事的又是以勞力、低 技術為主的行業,因此相對上對他們的影響會更為顯著。由圖 3-1 可發現,隨 者對大陸投資金額的增加,台灣中高齡男性的失業率有向上攀升的跡象,尤其 是 2000 年至 2003 年投資金額大幅度的成長而中高齡男性的失業率在這段期間 也以飛快的速度上升,然而有關對外投資對國內就業市場的影響,究竟是正是 負,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我們並沒有直接的數據來證明對中國投資會造成國 內雇用中高齡男性的減少,進而使得他們退出勞動市場,但從上述對大陸投資 產業別及投資金額來看,赴大陸投資確實是可能影響台灣中高齡男性勞動參與 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6 % 4 2 0. 億美元 100. 50 0. 對大陸投資金額 中高齡男性失業率.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年別. 圖3-1. 歷年對大陸投資金額與中高齡男性失業率走勢.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第四節 外勞工的引進 早在 1980 年代中期,國內廠商就已雇用外籍勞工,但由於當時政府並未正 式開放引進,因而屬於非法(王素彎等,2002),直至 1989 年 10 月政府才因重大 工程的人力需求而開始正式引進外籍勞工,首先開放營建業的外勞引進,在 1991. 23.

(33) 年,開放製造業中六行業的外勞引進,那次的開放,主要以行業別為主,輔以 職種別作為開放外勞標準,同時限定開放和職種別引進外勞的人數,可說是相 當嚴格的外勞開放政策,政府在 1992 年公佈就業服務法,落實外勞開放的法源 基礎,並制定相當嚴格的管制性外勞政策,在就業服務法公佈後又陸續開放 10 波的外勞申請案,總計政府開放外勞達 13 波之多。但自 1996 年後外勞政策因 受到總體政經情勢轉變,及相關團體的反應,外勞的開放轉向緊縮,逐年遞減 外勞的核配比例,但這兩年又有增加的現象。就外勞引進的人數來看(見表 3-7) 台彎外勞總人數在 1991 年只有 2999 人,之後每年持續的成長,直至 2000 年底 達到最高峯,人數為 326,515 人,隨後每年小幅度的遞減,但到了 2002、2003 年人數又開始增加,2005 年底在華外籍勞工人數為 327396 人。按國籍來看,. 表 3-7. 外籍勞工在台灣人數─按國籍分 總計. 印尼. 馬來西亞. 1991 年底. 2,999. -. -. 1992 年底. 15,924. -. 1993 年底. 97,565. 1994 年底. 單位:人 泰國. 越南. -. -. -. -. -. -. -. -. -. -. -. -. -. -. -. 151,989. -. -. -. -. -. -. 1995 年底. 189,051. -. -. -. -. -. -. 1996 年底. 236,555. -. -. -. -. -. -. 1997 年底. 248,396. -. -. -. -. -. -. 1998 年底. 270,620. -. -. -. -. -. -. 1999 年底. 294,967. -. -. -. -. -. -. 2000 年底. 326,515. -. -. -. -. -. -. 2001 年底. 304,605. -. -. -. -. -. -. 2002 年底. 303,684. -. -. -. -. -. -. 2003 年底. 300,150. 56,437. 27. 81,355. 104,728. 57,603. -. 2004 年底. 314,034. 27,281. 22. 91,150. 105,281. 90,241. 59. 2005 年底. 327,396. 49,094. 13. 95,703. 98,322. 84,185. 79.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4. 菲律賓. 蒙古.

(34) 在華外勞以泰國籍 98322 人為最多,佔 30%;其次為菲律賓籍 95703 人,看, 2005 佔 29%;第三則是越南籍 84185 人,佔 26%。依從事的行業來看(見表 3-8), 由於最初政府只開放營建業的外勞引進,因此 1991 年底外籍勞工在台灣所從事 的全都是營造業,人數為 2,999 人,到 2005 年底,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所從 事的行業以製造業為最多,佔 51%,雖然與前兩年相比雖略為下降,但仍佔在. 表 3-8. 歷年外籍勞工在台灣從事之行業 總計. 農業. 單位:人 製造業. 營造業. 社會服務及 個人服務業. 1991 年底. 2,999. 0. 0. 2.999. 0. 1992 年底. 15,924. 70. 8,722. 6,463. 669. 1993 年底. 97,565. 426. 72,327. 17,287. 7,525. 1994 年底. 151,989. 1,044. 109,170. 28,241. 13,458. 1995 年底. 189,051. 1,454. 132,636. 37,554. 17,407. 1996 年底. 236,555. 1,384. 162,482. 42,434. 30,255. 1997 年底. 248,396. 1,144. 165,534. 42,606. 39,112. 1998 年底. 270,620. 1,109. 168,173. 47,946. 53,392. 1999 年底. 294,967. 993. 173,735. 45,446. 74,793. 2000 年底. 326,515. 1,185. 181,998. 37,001. 106,331. 2001 年底. 304,605. 1,249. 157,055. 33,367. 112,934. 2002 年底. 303,684. 2,935. 156,697. 23,341. 120,711. 2003 年底. 300,150. 3,396. 162,039. 14,117. 120,598. 2004 年底. 314,034. 3,089. 167,694. 12,184. 131,067. 2005 年底. 327,396. 3,147. 166,928. 13,306. 144,015.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統計月報,第 163 期(95 年 8 月出版) 註:農業是指外籍船員 製造業包含六行業十五種職業、六十八種行業、七十三種行業、陶瓷等六行業、新廠及擴 充設備案、經濟部加工出口區專案、三 K 行業專案、重大投資製造業、七行業專案、製造 業兩年期滿重整、傳統製造業、非傳統製造業。 營造業包含政府重大公共工程、重大投資營造業。 服務業包含外籍看護工、家庭幫傭。. 25.

(35) 華外勞人數的一半;其次為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指監護工與家庭幫傭),佔 44%,其僱用的人數在 89 年底佔總在華外勞人民僅 33%,2005 年底增加至 44%, 大幅成長 33%。外籍勞工佔台彎國中及以下勞動力的比率(見圖 3-2),在男性的 部份 1998 年大約為 8.1%,到 2005 年略為下降 1.4 個百分點,為 6.7%;但女性 的部份,則大幅度的上升,由 1998 年的 5.2%上升至 18.4%,主要原因是社會服 務及個人服務業外籍勞工的大量引進。當前的外勞引進政策下,在台外勞人數 已經過多;而自 1994 年以來,外勞引進明顯造成失業率的提高,其中原住民和 國中以下教育程度者受到衝擊的程度最大(陳嵩璋,2001)。這是因為原住民和國 中以下教育程度者所從事得行業多半是傳統製造業與營造業的低層勞工,再加 上外籍勞工與基層勞工是容易產生替代效果的勞動族群,因此對他們的影響較 大。而台灣中高齡男性勞動力的條件正巧符合上述的條件,教育程度大多是國 中以下,所從事的又是以傳統製造業為主的藍領勞工,因此對中高齡男性的勞 動參與行為也是有影響的。. 外籍勞工人口數 (男)佔國中及國 中以下勞動力. 0.2 0.15 0.1 0.05 0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年. 圖3-2 歷年外籍勞工佔台灣地區國中及以下勞動力之比例 資料來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6. 外籍勞工人口數 (女)佔國中及國 中以下勞動力.

(36) 第五節 五五專案的實施 所謂的公務人員是指各級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構、公立學校、軍警人員 等。由表 3-9 可發現,歷年來台彎公教人員佔就業人口的比率由 1991 年的 6.81 %,到了 2004 年約略下降至 5.84%。 「公務人員退休法」頒布於民國 32 年,之後又修正有六次之多,其中又以 民國 82 年修正的版本影響公務人員最大,由表 3-10 可見,在自願退休與命令 休的適用條件上沒有變動,其修改條文主要在退休金給付與計算方式的不同,. 表 3-9. 歷年全國公務人員與公教人員占人口總數比率 年底別. 全國公教人員占人口總數比 率(%). 全國公務人員占人口總數 比率(%).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6.81 6.87 6.95 6.85 6.83 6.87 6.82 6.49 6.38 6.35 6.38 6.28 6.07 5.84. 4.87 4.92 4.97 4.89 4.87 4.89 4.81 4.49 4.37 4.30 4.22 4.12 3.93 3.77. 註:全國公教人員=全國公務人員+公立學校教師(公立學校教師以參加公務人員 退休撫卹基金人數為準)。 全國公務人員係以行政機關、公營事業機構、衛生醫療機構及公立學校(職員)等 為統計範圍(不包括公立學校教師)。 資料來源: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銓敘部歷年銓敘統計指標. 27.

(37) 表 3-10. 「公務人員退休法」民國六十八年版與民國八十二年版 中華民國六十八年版. 適用對象 自願退休.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版. 公務人員. 公務人員. ◎ 任職五年以上年滿六十歲者。 ◎ 任職滿二十五年者。. ◎ 任職五年以上年滿六十歲 者。 ◎ 任職滿二十五年者。. 命令退休. ◎ 年滿六十五歲者。. ◎ 年滿六十五歲者。. ◎ 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 ◎ 心神喪失或身體殘廢,不堪 勝任職務者。. 職務者。 一次退休金. ◎ 以退休人員最後在職之月俸額, ◎ 以退休生效日在職同等級 及本人實物代金為基數,任職滿. 人員之本俸加一倍為基. 五年者,給與九個基數,每增半. 數,每任職一年給與一.五. 年加給一個基數,滿十五年後,. 個基數,最高三十五年給與. 另行一次加發兩個基數,但最高. 五十三個基數。. 總數以六十一個基數為限;未滿 ◎ 每一基數加發一個月本人 半年者以半年計。. 實物代金,另加發兩年眷屬. ◎ 一律加發兩年眷屬補助費及眷屬. 實物代金及眷屬補助費 ◎ 年滿五十五歲時得自願提. 實物代金。. 前退休,並一次加發五個基 數之一次退休金。 月退休金. ◎除本人及眷屬實物配給與眷屬補 ◎以在職同等級人員之本俸加 助費十足發給外,任職滿十五年. 一倍為基數,每任職一年,. 者,按月照在職之同職等人員月俸. 按月照基數百分之二給與,. 額百分之七十五給與,以後每增一. 最高三十五年,給與百分之. 年,加強百分之一,但以增至百分. 七十。. 之九十為限。. ◎公務人員年齡未滿五十歲而 自願退者,或年滿六十五歲 而延長服務者,不得擇領月 退休金或兼領月退休金。. 退休支應制度. ◎ 政府「恩給制」。. ◎ 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提撥 制」 。. 註 1「恩給制」:退休金支付係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退休人員無須提撥退休基金。 2「共同提撥制」:由政府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建立退休撫卹基金。 資料來源: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28.

(38) 在退休金給付方面,由「恩給制」修改為由政府與公務人員一起分擔的「共同 退提撥制」;而在一次退休金計算方面,在六十八年版本中,退休基數的計算, 以退休人員最後在職之月俸額,及本人實物代金為基數,但在八十二年版本中, 是以退休生效日在職同等級人員之本俸加一倍為基數。其中,政府為了鼓勵公 務人員與教職人員提早退休,以利人力的汰換,因此在八十二年版本中增列, 年滿五十五歲時得自願提前退休,並一次加發五個基數之一次退休金(即「五五 專案」),這項優退制度使得公教界出現空前「大換血」的景況,近年來已形成 公教人員提早退休的誘因,在這一波波的退休潮最明顯的要屬教育人員,一掃 過去數十年來「活到老、教到老」的觀念,使得符合這項優退制度的中高齡教 師紛紛提前退休。在公務人員方面,近五年來公務人員退休人數也直線成長, 退休年齡急遽下降,其中又以 50 歲至 54 歲中壯年退休人數成長最明顯,民國 九十年時申請退休公務人員有 5685 人,九四年已增至 7703 人,其中有 6600 多 人是自願退休。在 2005 年,50 至 59 歲公務員退休人數占退休人數的 70%,自 願退休退休人數的 86%。由圖 3-3 可發現,1993 年至 2005 年,公教人員的退休 比率由 0.47%上升至 2.83%,上升 1.36 個百分點。由於許多中高齡公教人員提 前退休,離開勞動市場,進而可能使得中高齡勞參率下降。. 歷年公教退休比率 0.04 0.03 0.02 0.01 0. 公教退休比率.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年. 圖 3-3. 歷年公教人員退休比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銓敘部歷年銓敘統計指標. 29. 2003. 2005.

(39) 第六節 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 健康保險是德國首相俾斯麥於一八八三年首創。名為「疾病保險」,政府 規定雇主與勞工須組成「疾病基金會」共同負責保險,對罹患重大疾病而無法 工作之勞工提供現金補助,其原先具有安撫與控制勞工的高度政治目的,但二 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社會福利的概念在世界各國逐漸興起,演變至今,不再以 控制勞工為主要目的,而是為了實現全民健康為首要宗旨(楊志良,1993)。台彎 的社會保險可歸納為四大體系,即勞工保險、公務人員保險,農民健康保險、 以及全民健康保險。以下將分別按保險制度實施的時間先後順序,一一的介紹 其法律內容與相關規定。 3.6.1 勞工保險 台彎社會保險制度的實施,源自三十九年開辦的勞工保險,為了保障勞工 生活,促進社會安全,因此制定勞工保險條例,其強制承保的對象為年滿十五 歲以上六十歲以下之勞工,受雇於公司行號之員工、職業工人、五人以上公民 營產業之工人等。勞工保險分為為兩類,一為普通事故保險(分生育、傷病、醫 療、殘廢、失業、老年及死亡七種給付),二為職業災害保險(分傷病、醫療、殘 廢及死亡四種給付)。民國 45 年 7 月,開始辦理疾病住院給付,到了民國 59 年 1 月,加辦疾病門診給付。之後陸續加辦各項保險給付,依序為民國 57 年增列 「失業給付」 、民國 68 年增列普通疾病補助費一項,民國 77 年增列職業病預防 檢查,並將精神病納入醫療給付範圍。在全民健保未實施之前,勞保是台灣地 區最多人投保的保險,高峯時約有 40.14%的人口投保。 在參加勞保所需負擔之成本方面,依勞工保險條例對各類被保險人所訂之 不同之負擔比例,其所需負擔的成本不同。一般有雇主之勞工,例如產業勞工、 公司、行號之員工、政府機關及公、私立學校之員工普通事故保險的部份為被. 30.

(40) 保險人負擔 20%,投保單位負擔 70%,政府負擔 10%,職業災害保險的部份為 投保單位全額負擔;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普通事故保險的部份為被保險人 負擔 60%,政府負擔 40%,職業災害保險的部份為被保險人負擔 60%,政府負 擔 40%。 全民健康保險開始實施後,民國 84 年 2 月,依照新修正條例規定,勞工保 險各項給付除了普通事故保險之醫療給付業務移轉中央健康保險局辦理外,普 通事故保險之生育給付、傷病給付、殘廢給付、老年給付、死亡給付及職業災 害保險等之各種給付,仍由勞保局繼續辦理。 3.6.2 公務人員保險 公務人員保險制度創始於民國四十七年一月,主管機關為銓敘部,其目的 在於保障公務人員生活,增進其福利,以提高工作效率。之間經過五次的修正, 最近一次修正為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全文 26 條。保險的對象為法定機關編制內 之有給專任人員、公職人員,公立學校編制內之有給專任教職員,以及依私立 學校法規定,辦妥財團法人登記,並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立案之私立學校 編制內之有給專任教職員。同年九月中央機關的公務人員先行投保,之後各級 公務人員陸續加入保險。民國七十一年,制定「公務人員眷屬疾病保險條例」, 配偶於同年七月納入保險,父母於七十八年七月納入,而子女則到八十一年才 納入投保範圍,眷屬的疾病保險包括疾病及傷害兩項,但全民健康保險開始實 施後,於民國 88 年 5 月廢止。公務人員保險包括殘廢、養老、死亡及眷屬喪 葬四項,保險費率為被保險人每月保險俸(薪)給 4.5%至 9%,現行保險費率 為 7.15%,保險之保險費,按月繳付,由被保險人自付 35%,政府補助 65%, 但私立學校教職員由政府及學校各補助 32.5%。. 31.

(41) 3.6.3 農民健康保險 為增進農民福利,維護農民健康,因此頒訂「台灣省農民健康保險暫行試 辦要點」,自民國七十四年著手試辦農民健康保險,並於七十八年全面實施, 並規定除農會法第十二條所定之農會會員應參加本保險為被保險人外,非農會 會員,年滿十五歲以上從事農業工作之農民也納為投保對象。農民健康保險之 保險事故,分為生育、傷害、疾病、殘廢及死亡五種,並分別給與生育給付、 醫療給付、殘廢給付及喪葬津貼。保險之保險費率,由中央主管機關按被保險 人月投保金額 6%至 8%擬訂,目前核定實施為 6.8%。投保金額,由保險人按勞 工保險前一年度實際投保薪資之加權平均金額來制訂,保險之保險費,由被保 險人負擔 30%,政府補助 70%。政府補助之保險費,在直轄市,由中央主管機 關負擔 40%,直轄市負擔 30%;在縣(市),由中央主管機關負擔 60%,縣(市) 負擔 10%。 民國 84 年 3 月,全民健康保險開辦後,醫療給付的部份移撥給「中央健康 保險局」辦理,農保保險費率改為 2.55%。到了民國 90 年 1 月,農會法修正, 刪除會員雇農之資格,同年 5 月,又修正公布「從事農業工作農民申請參加農 民健康保險認定標準及資格審查辦法」第 2 條,刪除非會員雇農資格,在修正 前已以雇農資格加保之被保險人,仍可繼續加保,但修正後不得新申請為農會 雇農會員或非會員雇農參加農保。 3.6.4 全民健康保險 現行公、勞、農保制度分歧,不但增加保險行政的成本,且被保險人之間 的權利義務也不大相同,為求醫療受益與財務負擔的公平性,因此統合現行的 公勞農保等的醫療給付,建立了全面單一的健康保險。民國八十三年全民健保 法三讀通過,八十四年一月一日成立中央健康保險局籌辦保險業務,並且於八 十四年三月一日正式開辦全民健康保險。全民健保制度是一種單一制度的強制. 32.

(42) 性社會保險,其主要宗旨是人人均納保及獲得平等醫療服務的權利,因此也是 一種自助互助、危險分擔的社會保險制度。 全民健康保險投保對象為持有中華民國國籍,或在台灣地區設籍滿 4 個月 以上的人(在台灣地區出生之新生兒只要辦妥戶籍出生登記),都必須參加全 民健保,此外符合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及主管機關公告持有居留證明文件之外 籍人士,除了有一定雇主的受雇者得從受雇日參加全民健保外,應自持有居留 證明文件滿 4 個月起參加全民健保;而大陸地區配偶持有團聚事由旅行證來台, 自在台連續停留滿 4 個月之日起,亦應以眷屬身分依附台灣地區配偶參加全民 健保。凡參加保險的每一個被保險人及其眷屬,只要按規定繳納保險費,由保 險人統一管理運用,當被保險人及其眷屬遭遇到疾病、傷害、生育事故時,就 能提供被保險人適當的醫療保健服務。 在參加健保所需負擔之成本方面,台彎全民健保的保險對象類別主要分為 六類,第一類為公、私立教職員、公民營事業、機構有一定雇主之受僱者、雇 主、自營業主等。其中公務人員負擔比率為被保險人負擔 30%,投保單位 70%。 私校教職員負擔比率為被保險人負擔 30%,投保單位 35%,政府負擔 35%。有 一定雇主之受僱者負擔比率為被保險人負擔 30%,投保單位 60%,政府負擔 10%。雇主則全額自行負擔;第二類為職業工人與外僱船員,負擔比率為被保 險人負擔 60%,政府負擔 40%;第三類為農、漁民與水利會會員。負擔比率為 被保險人負擔 30%,政府負擔 70%;第四類為義務役軍人、替代役役男與軍校 軍費生,負擔比率為政府負擔 100%;第五類為低收入戶,負擔比率為政府負擔 100%;第六類為榮民、榮民遺眷家戶代表與其他地區人口,榮民本人由政府全 額負擔,眷屬負擔比率為被保險人負擔 30%,政府負擔 70%。其他地區人口負 擔比率為被保險人負擔 60%,政府負擔 40%。由表 3-11 可看到,在全民健保還 沒實施之前,僅約 50%的人有保險,當全民健保剛實施之際,93.1%的人投保全. 33.

(43) 表 3-11 年底別. 各保險投保人數佔總人口百分比 總人口數. 各保險投保人數佔總人口百分比 公教人員保險. 勞保. 農保. 全民健保. 1960. 10,792,202. 1.89. 4.43. ─. ─. 1970. 14,675,964. 2.04. 6.17. ─. ─. 1975. 16,149,702. 2.27. 9.56. ─. ─. 1980. 17,805,067. 2.45. 14.26. ─. ─. 1985. 19,258,053. 3.92. 21.03. 0.52. ─. 1990. 20,452,966. 5.30. 33.67. 7.72. ─. 1991. 20,605,831. 5.33. 35.33. 8. ─. 1992. 20,802,622. 8.2. 37.06. 8.17. ─. 1993. 20,995,416. 8.38. 38.77. 8.14. ─. 1994. 21,177,874. 8.45. 40.14. 8.2. ─. 1995. 21,357,431. 2.94. 35.77. 8.42. ─. 1996. 21,525,433. 3.02. 34.52. 8.4. 93.1. 1996. 21,742,815. 2.9. 34.49. 8.32. 94.23. 1998. 21,928,591. 2.87. 34.65. 8.25. 94.67. 1999. 22,092,387. 2.8. 35.03. 8.14. 95.46. 2000. 22,276,672. 2.82. 35.55. 7.99. 96.06. 2001. 22,405,568. 2.81. 34.72. 7.89. 96.62. 2002. 22,520,776. 2.79. 34.9. 7.77. 97.11. 2003. 22,604,550. 2.74. 35.83. 7.56. 96.88. 2004. 22,689,122. 2.72. 36.76. 7.38. 97.55. 2005. 22,770,383. 2.59. 37.5. 7.22. 97.99. 資料來源:楊志良, 「健康保險」 ,1993;主計處社會保險統計. 34.

數據

表 1-1  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以年齡與性別分 年 年  45-54 歲(男) 45-54 歲(女)  45-54歲  55-64 歲(男) 55-64  歲(女) 55-64歲  45-64 歲(男)  45-64 歲(女)  45-64歲  1978  0.93 0.33 0.67 0.76  0.18  0.51  0.86 0.27  0.61  1979  0.94 0.34 0.68 0.75  0.18  0.51  0.86 0.28  0.61  1980  0.94 0.35 0.68 0
表 3-5  1978 至 2000 年代台灣就業結構之變化                              單位:千人  (%)                            農林漁牧  工業  製造業  營造業  服務業  1970 年後期 (1978~1980)  1980 年代  前期  後期  平均  1990 年代  前期  後期  平均  2000 年代  前期 1403 1288 1157 1223 1019 827 923 698  (21.96) (16.32) (10
表 3-11  各保險投保人數佔總人口百分比  各保險投保人數佔總人口百分比 年底別 總人口數  公教人員保險  勞保  農保  全民健保  1960 10,792,202  1.89  4.43 ─  ─  1970 14,675,964  2.04  6.17 ─  ─  1975 16,149,702  2.27  9.56 ─  ─  1980 17,805,067  2.45  14.26 ─  ─  1985 19,258,053  3.92  21.03  0.52  ─  1990 20,4
表 5-1  Logit model 之變數統計量  公務人員  非公務人員 1*  非公務人員 2** 妻子職業  1989-1994 1996-2001 1989-1994 1996-2001 1989-1994 1996-2001 AGE  51.85 50.94 51.53  50.53  53.30 52.53  WIFEAGE  46.55 47.47 45.34  46.25  48.42 48.79  Husband  , s education  EDU1 9.96  6.35 52.34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現場取消未講授);三、 「中東地區的女性與發展—女性領導力(Wome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Feminizing Leadership) 」 、 「新網路世紀的創新與發展(Innovation and Growth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食道癌 發生率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 2000 多名新 病例發生,於 2017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結合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提具促進特定對象及就業弱勢者就業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banks’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n their risk and profitability in Taiwan.We takes quarterly data of 37 commercial banks, covering the period

The evidence presented so far suggests that it is a mistake to believe that middle- aged workers are disadvantaged in the labor market: they have a lower than average unemploy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