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位公幼教師實施音樂教學歷程之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一位公幼教師實施音樂教學歷程之探究"

Copied!
1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美惠博士. 一位公幼教師實施音樂教學歷程 之探究. 研究生:李曉瑩 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六月.

(2) 謝誌 韶光荏苒,不經意間畢業鐘聲已悄悄響起,猶記得剛入中教大時,看著學姐們捧著 論文,臉上流露出愉悅的神情辦理離校手續,對當時的我而言,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自身已四十而不惑之年,重拾書本若非內心一股強烈的求知慾、家人的支持和大學時期 教授們的鼓勵,恐難如願以償。每每夜闌人靜,伴隨在我身旁是一疊疊堆積如山的書籍、 期刊、滴滴答答的鐘聲和那台老舊的筆電,但心中的喜悅非筆墨所能形容。我心悉知, 未來一年的歲月裡,即將經歷研究生最菁華的階段,唯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感受到這是 一種甜蜜的負擔;亦是意涵著人生的學習,即將經歷一場淬鍊,才能有如鳳凰浴火重生。 撰寫論文過程中若非有許多貴人的協助,恐難完成此論文。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魏美惠老師,在教學上生動、活潑且力求創新,在學術領域向來力求客觀、嚴謹的您, 雖為了行政工作忙得焦頭爛額,卻仍不辭辛勞審視我的論文,並時時給予明確的指導, 在您的眼裡我們永遠都是最優秀的,您總是和顏悅色的指導我,每每到研究室找您,除 了滿載而歸的靈感外,那兒更是心靈最佳補給站。書寫過程中有您明確的指導,任何瓶 頸都可以迎刃而解,您總是不厭其煩審閱我的論文,書寫過程中縱使錯誤百出,您總是 輕聲細語的指導我,在我的身上未曾感受到別人口中所言的,書寫論文是研究生最痛苦 的煎熬。反之,在我的內心卻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因為一路上有您,細心審查論文中 的隻字片語,讓我的研究更聚焦並順利完成。另外,感謝口試委員張耐教授、蔣姿儀教 授在百忙中撥冗審閱我的論文,除了提出切要的指導與充滿建設性的建議,更具體的告 知改進方向,使論文更臻完備,在此致上誠摯的敬意與謝意。 此外,感謝系上所有授課教授在專業領域上提供殷切的指導。當然爾,更感謝論文 的幕後大功臣,陽光幼稚園的蝴蝶老師及其工作夥伴們(園長、瑛瑛老師、愛玉老師、 百合老師)等,若非她們接受我進入其教學現場進行觀察與研究,由於他們的不藏私, 分享個人教學理念及提供相關資料,使得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 再則,感謝幼研二甲的同學:禧慧、君玳、小金魚、亞萱、皮皮、文鳳、文意、珊 珊、怡珊、思涵、牛牛、品均等十二位漂亮寶貝,在課業上給予我諸多的協助外,更讓 我抓住青春的尾巴,感受青春的氣息、享受青春的快樂。補習班內的工作夥伴:純青、. I.

(3) 璿卉、慧齡、孟琳等老師,對補習班經營及運作上給予諸多的幫忙與協助,讓我無後顧 之憂順利取得碩士學位。更要感謝大學求學時期的教授盧綉珠博士、張楓明博士在專業 領域上給予的協助及鼓勵。 最後,感謝家人(母親、先生、三位寶貝及兩位姊姊)、補習班的家長、學童一路 上的支持及鼓勵,有你們的關懷及支持,成為我追求成長最佳的動力與後盾,家人的愛 與鼓勵是我能量的加油站,這趟的研究所學習生涯,除了精進了自己的專業領域,更讓 家中的三個寶貝了解到只要肯努力,不放棄學習永遠不嫌晚,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唯有把握學習的機會,才能因應多變的社會。. 李曉瑩 謹誌 西元 2011 年 6 月. II.

(4) 一位公幼教師實施音樂教學歷程之探究 李曉瑩 摘要 本研究為一質性之個案研究,旨在探討一位幼稚園教師蛻變成為幼兒音樂教師之歷 程。研究者針對個案以觀察、訪談、照片及文件等多元資料蒐集,運用內容分析法探究 個案教師在音樂教學領域的專業成長、音樂教學活動特色及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歷程。 依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結論: 個案教師基於對音樂的熱愛,透過親子共學音樂的經歷,提昇自身音樂教學能力, 設計多元創意的音樂活動運用於融合班,並積極參與音樂相關進修課程。研究者透過觀 察及訪談協同教師、園長及研究對象,了解個案教師擁有音樂專業知能,高情緒智商、 自省力、積極的行動力與追求創新等人格特質。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包括(1)個案教師音 樂教學方法以美育、奧福為主。(2)教學內容涵蓋了戲劇、遊戲、體能、舞蹈、認知等 音樂性活動。(3)培養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節拍及音樂賞析等能力,充分將音樂活動 涵蓋「認知」、「情意」、「技能」三種音樂教學範疇。 此外,多元的音樂教學活動及教師積極教學態度,讓個案教師成為一名快樂的幼教 音樂人。個案教師在音樂上的教學效能可從幼兒對音樂的參與態度看出端倪,他們從排 斥到期待、樂於參與及自由展現肢體創作之過程。文中研究者並針對教育單位、幼稚園 教師及後續研究方向提出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議題參考之依據。. 關鍵字:幼兒、音樂教學. III.

(5) A Study of the Process of Music Education by a Public Kindergarten’s Teacher Lee, Hsiao-Ying. Abstract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disclose the process that a kindergarten’s teacher becomes a music teacher of young children. The ways of data collection were classroo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photos, documents gathering. The researcher used conten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the feature of music teaching and the process of young children’s participation in musical activiti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briefly summed up as following: Based on this teacher’s enthusiasm of music and the experience of parent-child music learning, this teacher enhanced her abilities of creative musical activities design and applied this ability to her teach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is teacher ha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music teaching and had the personalities of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reflected, progressive, and pursuit of innovation. The major finding of this study included (1)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is teacher was based on Aesthetic and Orff; (2) The course’s content included the activities of music drama, games, fitness, dance, and music cognition; (3)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children sense of music changes, rhythm and music appreciation, this teacher integrated "cognitive", "affection", and "skills" three dimensions in her teaching curricula of music. Furthermore, the multiple mus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actively teaching attitudes of this teacher made the teacher a happy music teacher of young children. Teaching efficacy of this teacher could be observed from children attitudes of participating musical learning. Children attitudes changed from rejecting to join in musical class to having high expectation of musical class. In addition, children were free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musical class.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er also provided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Young child, music teaching. IV.

(6) 目 次 目. 次…………………………………………………………………………………… Ⅴ. 表. 次…………………………………………………………………………………… Ⅷ. 圖. 次…………………………………………………………………………………… Ⅸ. 第一章. 緒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 究 動 機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幼 兒 音 樂 教 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二節. 幼兒音樂教育教學 ………………………………………………………… 21. 第三節 台灣幼兒音樂教育之發展歷程 …………………………………………37 第四節. 第三章. 國內幼兒音樂教育師資之背景 ……………………………………………45. 研究方法 …………………………………………………………………61 61. 第一節. 研究方法………………………………………………………………61. 第二節. 研究程序……………………………………………………………63. 第三節. 研究場域……………………………………………………………66. 第四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訓練………………………………………………69.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70. 第六節. 研究品質的信度與效度……………………………………………73. V.

(7) 第七節. 第四章. 研究倫理 …………………………………………………………………… 76.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的蛻變歷程及因素 …………………………………… 77. 第二節.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特色 …………………………………………………… 97. 第三節. 音樂活動幼兒之蛻變……………………………………………………… 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7 第一節. 結論………………………………………………………………………… 137. 第二節. 研究者的省思……………………………………………………………… 140. 第三節. 建議………………………………………………………………………… 142. 參考文獻………………………………………………………………………………… 144 中文部分……………………………………………………………………………… 144 英文部分……………………………………………………………………………… 156. 附 錄…………………………………………………………………………………… 157 附錄一. 研究參與同意書 ………………………………………………………… 157. 附錄二. 園長訪談大綱 …………………………………………………………… 159. 附錄三.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訪談大綱 …………………………………………… 161. 附錄四. 協同教師音樂教學訪談大綱 …………………………………………… 164. 附錄五. 家長參與音樂教學之訪談大綱 ………………………………………… 166. 附錄六. 訪談次數細目表 ………………………………………………………… 167. 附錄七. 觀察次數細目表 ………………………………………………………… 168. 附錄八. 教學日誌 ………………………………………………………………… 169. 附錄九. 專家入園指導教學綱要 ………………………………………………… 170. VI.

(8) 附錄十. 樂器採購單……………………………………………………………… 171. 附錄十一 音樂觀察之教學細目表 ………………………………………………… 172. VII.

(9) 表次 表 次 表 2-1 幼兒音樂教育意涵歸納… …………………………………………………………10 表 2-2 音樂課程與教學標準比較 …………………………………………………………15 表 2-3 濃厚國外色彩的幼兒音樂教學法之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表…………………… 27 表 2-4 融合國內本土文化色彩的幼兒音樂教學法之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表………… 32 表 2-5 幼兒音樂教學相關文獻彙整……………………………………………………… 33 表 2-6 影響音樂教師教學成效相關文獻………………………………………………… 56 表 3-1 99 學年度陽光幼稚園附蝴蝶班上、下學期一週作息表………………………… 68 表 3-2 研究者進班觀察時間表…………………………………………………………… 71 表 3-3 原始資料轉譯之符號表…………………………………………………………… 73 表 3-4 編碼類型說明表… …………………………………………………………………73 表 4-1 運動會及異國風情感恩行活動大綱及照片……………………………………… 89 表 4-2 專家、學者入園指導與討論之上課內容………………………………………… 91 表 4-3 創意音樂工作坊流程……………………………………………………………… 94 表 4-4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蛻變歷程及因素……………………………………………… 97 表 4-5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日誌……………………………………………………………112 表 4-6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之體能活動……………………………………………………115 表 4-7 金元寶兒歌及節拍…………………………………………………………………123 表 4-8 蝴蝶老師音樂教學之細目表………………………………………………………128. VIII.

(10) 圖次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65 圖 3-2 陽光幼稚園音樂教室平面圖 ………………………………………………………69. IX.

(11) I.

(12) 第一章. 緒 論. 就人類發展學觀點,胎兒在母體內首先發展的能力是聽覺,聽覺的基本神經結構早 在懷孕期間就已形成,懷孕末期胎兒便能從子宮內發揮『聽』的功能了(薛絢譯,2006) 。 因此可知,透過多變化的音調、聲響、節奏更能吸引幼兒,然而它卻受環境因素所影響。 此外音樂教育對於激發幼兒音樂潛能、情緒發展、促進生理發展與學習認知能力擴充有 著密不可分之關聯,透過各項音樂活動,能增進聽覺中的神經元與神經突觸的聯接,經 由連續性活動,刺激嬰幼兒神經系統的互相連結,細胞將連結傳達至其他的感官知覺, 進而開啟學習的黃金時期(洪蘭譯,2004;莊惠君,2000;謝佳蓉、楊承芳、周雨樺、 郭淑芬、許育愷譯,2005;薛絢譯,2006)。 音樂對幼兒的影響不僅限於聽覺系統的發展,音樂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具有陶 冶情操,增添生活情趣、輕快旋律中增進群體互動,生活中注入活力。然而音樂能力並 非特殊的天賦,主要依賴後天的環境和音樂實踐活動,幼稚園教師能藉由輕鬆、有系統 課程設計與富創造性的肢體律動,讓幼兒愉快的進行音樂活動,進而提昇幼兒智能及音 樂欣賞的能力。反之若幼兒在缺乏音樂活動的領域中成長,對於幼兒生理、心靈方面影 響將難以估算,亦錯過學習音樂與開發的黃金關鍵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在少子化之今日,各公私立幼稚園除了標榜能讓幼兒具備多方面的能力之教學課程 外,更在硬體設備上不斷推陳出新,各出奇招以達到家長的需求,不同領域的才藝專任 教師孕育而生,才藝為主導的趨勢儼然成為各家園所努力的重心。對應於此,幼兒音樂 教育雖已成為公、私立幼稚園在課程安排上極為重要的一環,然而這些音樂教師是否同 時兼具音樂及幼兒發展之專業知能令人質疑。黃麗卿(1998)指出孩子在音樂豐富的環 境中可經由「音樂律動遊戲」的引導過程,培養幼兒習得音樂的經驗。將音樂融入律動、 語言、戲劇、肢體創作,再透過教師多樣性的引導,幼兒便能像海綿一樣自行吸收,因 此可知音樂是啟發幼兒創造力最佳的啟蒙方式之一。然而,若教師在課程安排上,缺乏. 1.

(13) 對幼兒發展特徵及音樂領域發展的深入了解,可能無法適切培養幼兒對聲音的敏感性、 音樂的感悟力、理解與音樂欣賞力,也無法提升音樂創造力。 幼兒時期的音樂經驗是非常重要,悠關聯個人從嬰幼兒時期到成年的音樂進展、音 樂創作與藝術的連結(Ruismaki,1996)。身為幼教工作第一線的教師,若能隨時掌握孩 子的反應,並透過各項音樂課程中,把握學習的先機,提供適宜幼兒的音樂活動及多元 化的課程,將能培養基礎的音樂概念,進而啟發幼兒學習興趣、提升音樂能力。教師配 合多元的學習方式刺激幼兒的潛能,師生良性的音樂互動中,讓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表 達自己的音樂感悟力,將能奠定幼兒良好的音樂基礎(李玲玉,2004;林朱彥、陳詩雯, 2007;郭淑菁,2004)。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有四,茲分述如下:. (一)對公立幼稚園音樂教學現況的關懷 幼兒時期是音樂發展之關鍵期(李萍娜、顏端儀,2008;黃麗卿,1998)。現今幼 教課程強調「多元化」 、 「統整」學習,將音樂課程融入主題教學,亦有許多公私立幼稚 園在音樂教學的走向並未能呈現真正教育內涵、教學品質、師資良莠不齊、家長對音樂 教育的支持與認同度分歧。國內目前在音樂課程內涵上包羅萬象,含括音樂教學型態、 課程模式、教師的專業素養、音樂教材等等。因此更需確實進入幼教第一線場,探究音 樂教師教學與幼兒互動之狀況,是否達到以幼兒為中心的學習,進而讓幼兒感受音樂樂 趣及重要性,達成優質的教學技巧。 然而現今幼稚園音樂概念多以感官學習取向,以聽覺感官學習方式為主(林朱彥、 陳詩雯,2007),而忽略學習環境應是自然、連續性的活動方式,應著重幼兒的反應與 音樂發展基礎為學習方式。有鑑於國內針對公立幼稚園之音樂教學概況質性研究文獻較 少,故本研究將採質性研究,擬針對嘉義市一所公立幼稚園音樂教學做現場的觀察、訪 談,以瞭解幼教師在音樂教學領域中是否仍停留在分科教學、以招生為取向,訓練幼兒 成為大型表演活動的主角,或是以幼兒為主導,提供幼兒適性發展的音樂課程,以增進 其肢體動作並擴充其肢體律動,進而達成音樂的鑑賞力與創造力,藉此瞭解幼兒與音樂 教師在音樂課程學習發展與互動之歷程。. (二)對教師在音樂教學態度、 對教師在音樂教學態度、能力成長歷程之關注 能力成長歷程之關注 音樂教學之成敗關鍵除了須有適宜幼兒的音樂教材外,優質幼教師更是攸關音樂教. 2.

(14) 育成敗的首要因素。伍鴻沂(2001)提出幼稚園教師需修習實用性音樂課程,應多以幼 兒律動、歌唱、節奏教學為主,音樂性相關理論次之,並認為師資培育機構需重新思考 並審慎評估,幼稚園教師音樂教學能力,是否能勝任音樂教學之需要。有鑒於 1995 年 公佈幼教師資培育法中明文規定,公立幼稚園幼教師資來源除了有大學幼教系畢業外, 並開放大學畢業生修滿幼教學程二十六個學分後,經實習、檢定考試及格,即取得合格 幼稚園教師。或是早期七十年代~八十年高職幼保科畢業,修滿幼教學程二十八個學分, 參加公立幼稚園教師甄試、檢定及格亦可取得公立幼稚園教師資格。由於新制與舊制的 幼教師資培育法之差異,使得幼教師在接受專業音樂訓練及養成上良莠不齊,有些公立 幼稚園教師僅修習一門音樂相關課程,鮮少參與相關音樂課程研習。有些公立幼稚園教 師不只修習音樂相關課程,除了必修鍵盤樂的四學分之外,還選修奧福音樂、幼兒音樂 與律動,除此之外更積極參與音樂課程之在職進修,如此豐富而多元性的音樂進修課 程,讓教師在音樂教學上充滿信心,亦能產生正向的教學態度,以達成音樂教學之實質 意義(李萍娜、顏端儀,2008)。反之,若幼教師僅修習基礎樂理課程,對於幼兒在音 樂發展歷程、音樂課程的教學技巧及教材的運用可能無法充分靈活運用,幼兒的音樂學 習亦恐將淪為填鴨式,缺乏思考性、盲從的接收基礎樂理訓練,此將使得教師無法引導 幼兒從音樂遊戲中累積經驗、思考、探索、啟發想像力,更惶而論之所謂樂於學習、勇 於突破、創造力、藝術教育整合及跨領域教學之概念(Leu, 2008;洪久賢、洪榮昭、林 麗娟、蔡長艷,2007)。. (三)幼兒與教師在音樂課程中之互動 幼兒與教師在音樂課程中之互動過程 互動過程 從幼稚園課程標準的內涵而言,或是從幼兒發展與學習的觀點著眼,均期盼公私立 幼稚園教師能將所學的音樂課程領域靈活運用在課程上,以生活化、統整性、多元化的 方式進行課程。教師與幼兒學習互動過程極為廣泛,舉凡音樂欣賞、創造性律動、節奏 敲擊、肢體即興創作等。在音樂這個領域之學習,教師究竟如何進行?是否能在一週上 課時數只有短短一至兩小時內,與其他課程做統整,並適時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引 導教學法、啟發教學法等則仍是未知數(許月貴、鄭欣欣、黃瀞瑩譯,2000)。雖然, 我們知道應該讓幼兒充份參與活動,學習獨立思考中發掘自我的內在潛能,然而大多數 公立幼稚園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多以直接教學法,音樂活動多運用於靜息、轉換活動 時,班級常規之控制居多,教學動機次之,以維持秩序為主,而缺乏音感節奏與統整課. 3.

(15) 程之聯結(李萍娜、顏端儀,2008)。尤其缺乏樂器的練習與敲擊,更鲜少加入肢體動 作之藝術創作。. (四)幼兒音樂教育 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打從嬰兒時期,每一個學習都是循序漸近且獨特的發展歷程,透過思考、探索的模 式累積生活經驗,因此幼兒時期是學習的關鍵期,亦是音樂學習的黃金時期,由此可知, 音樂教學之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覷。有鑑於音樂教學之重要性,多樣化的音樂課程如雨後 春筍般孕育而生,然而在統整的過程中,音樂教育之課題值得深入探究與檢視。幼教師 音樂專業素養攸關音樂教學成效之良莠。 林朱彥、陳詩雯(2007)實地入園觀察研究中發現,音樂教育可訓練幼兒運用感官 系統、生活經驗相連結進而啟發幼兒的潛能。因此音樂教育備受公私立園所經營者、幼 教師及家長所重視。從過去的研究得知以經營者的角度來看,公私立園所均希望透過多 元化的課程,吸引家長將送入幼兒園就學,私立幼稚園紛紛外聘音樂教師,而公立幼稚 園則在課後托育時段,安排音樂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期待從中吸引更多家長的認同(李 萍娜、顏端儀,2008)。由此可知,父母對音樂教育重視之程度。 此外,從師資培育的角度來看,探究影響教師音樂教學因素與教師專業,以尋求帶 給幼兒更豐富、適宜的音樂課程。呂佳陵(2005)以中南部地區之幼稚園進行量化研究, 發現幼兒在創造性音樂活動實施現況與困境因素中,創作行為與編組行為明顯不足,教 師則在音樂專業能力上尚顯不足,行為方面偏重律動方式表達創意,在音樂活動方面尚 未提升多面向的創造力展現,教師在教學技巧仍需提升。蘇郁惠(2003)的研究指出, 國小學童音樂環境的營造與音樂性向有著密不可分之關聯性,國小四年級的學童,音樂 性向已達穩定狀態,由此可知音樂潛能開發黃金期與重要性不容忽視。 從上述實證研究中,發現國內音樂教育的研究均偏重音樂課程設計、音樂師資專業 與否及幼兒的音樂創作技巧之探究。而鮮少探究公立幼稚園教師如何成為一位專業音樂 教師之歷程。有鑑於此,研究者以立意取樣的方法選擇一位在音樂教學上相當優秀的幼 教師為觀察、訪談對象。研究者將實地進入幼教現場進行觀察、訪談以及檢核,藉此瞭 解這位公立幼教師在音樂教學上如何引導音樂課程,啟發幼兒音樂智能,以便作為日後 專家、學者及其他在職之公私立幼稚園教師之學術性參考之依據。.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及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臚列如下: (一)探討一位公立幼稚園教師如何自我提升,成為一位幼稚園音樂教師之歷 程? (二)探討一位公立幼稚園教師如何實施幼兒音樂教學之歷程? (三)探討一所公立幼稚園中班幼兒參與音樂活動之學習歷程?.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公立幼稚園 立幼稚園 根據教育部頒布幼稚教育法明文規定幼稚園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設立、師資培 育機構及公立國民小學附設者皆為公立幼稚園,師資來源由各縣、市政府招考,經費來 源均來自政府單位,本研究中將公立幼稚園統稱「公幼」。本研究以位於嘉義市的一所 公幼為主要的研究場域。. 二、幼兒 依據國內幼兒心理發展階段的劃分,2~6 歲的幼童為幼兒期(周逸芬、陶淑玫,1991; 張蕙慧,2002) 。公立幼稚園大班幼兒實際年齡為 5~6 歲,小班幼兒實際年齡為 4~5 歲。 私立幼稚園、托兒所大班幼兒實際年齡為 5~6 歲,中班幼兒實際年齡為 4~5 歲,公立幼 稚園小班幼兒與私立幼稚園、托兒所中班幼兒,實際年紀相同,均為 4~5 歲。本研究將 公立幼稚園 4~5 歲小班的幼兒,一律統稱中班。. 三、音樂教學 教師藉由教師的正式與非正式的安排,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或是有建構、啟發 式引導方式,在求新、求變富趣味性的同時,更強調須同時掌握教學效度與全面性的教 學成果(莊惠君譯,2000;金信庸,2004 ) 。本研究主要探究幼稚園教師音樂教學活動, 包括幼兒在幼稚園任何音樂相關性的活動,例如:音樂劇活動、音樂賞析、唸唱、樂器 敲擊、演奏、聽力訓練、肢體律動等。. 5.

(17) 四、奧福音樂 德國音樂家奧福(Carl Orff,1895-1982)提出運用生活素材的學習方式,讓幼兒在 豐富的音樂環境學習音樂,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韻律、歌唱的經驗及肢體律動中,以 記憶或即興方式進行音樂創演(李茂興譯,1997)。融合了語文、舞蹈、戲劇、歌唱, 運用探索、肢體模仿、即興創作與遊戲方式,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喜愛與探索,進而達到 感受音樂,讓幼兒從做中學、漸進式習得音樂(林朱彥、劉曉君、粘婉鈞,2008)。本 研究的所指的奧福音樂以美育奧福為主,其音樂活動包括戲劇扮演、認識樂器、樂器合 奏、拍子感應、聽辨長短節奏、名曲欣賞、舞蹈韻律、肢體遊戲等。.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限制 範圍限制.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公立幼稚園教師如何自我提升成為一位幼稚園音樂教師之 成長歷程,以及幼教師與幼兒在音樂課程中之互動情形。同時亦將探討教師與幼兒音樂 課程之發展過程。本研究之限制包括研究對象及時間兩個部份。. 一、研究對象範圍之 研究對象範圍之限制 範圍之限制 本研究僅以嘉義市一所公立幼稚園中班之幼兒與教師為對象,探究音樂課課程之發 展及教學之歷程,未能完全窺究幼兒於其他課程之學習及發展之歷程。. 二、研究時間範圍 研究時間範圍之 範圍之限制 由於研究者入園觀察暨訪談時間十一週,未能完全更深入了解兒學習歷程及教師課 程進行之全貌。本研究只能將公立幼稚園中班幼兒與教師音樂教學發展歷程做初步的窺 探,藉此瞭解幼兒與教師在音樂課程中之互動情形及幼兒學習歷程。. 6.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究公立幼稚園教師於幼兒音樂課程中,教學活動發展之歷程與教師如 何自我提升,成為一位幼稚園音樂教師之成長歷程。本研究先蒐集幼兒音樂教育之相關 文獻,以進一步了解幼兒音樂教育之教學法、發展歷程與師資之背景知識,藉此輔助研 究者進行現場觀察、訪談內容、資料分析等研究之參考。此外,本研究亦探究國內幼兒 音樂教育之師資培育途徑,了解目前國內幼教師從事音樂教學與外聘音樂教師之差異, 期許能充分掌握相關研究內容,並在研究方法上尋找可依循之方向及架構。 本章之文獻探討分四節進行,依序為幼兒音樂教育,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法,台灣幼 兒音樂教育之發展歷程,國內幼兒音樂教育師資之背景及相關之實證研究。. 第一節. 幼兒音樂教育. 從幼兒發展觀點而言,廣義的幼兒泛指 0 歲到 6 歲的幼童,狹義而言,幼兒意指 2~6 歲的幼童(王立杰,1990,周逸芬、陶淑玫,1991;張渝役,1998;張蕙慧,2002)。 本研究中的幼兒是指 3~6 歲的幼兒,許多研究指出「3 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音樂的 啟蒙』時期,此時音樂能培養幼兒豐富的感動力、啟發幼兒想像力、創造力,是音樂發 展的黃金時期(林朱彥、劉曉君、粘婉鈞,2008;林雪貞譯,2006;徐薇,2010;張蕙 慧,2002;黃麗卿,1998;盧美貴,1998;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許月貴、鄭欣欣、 黃瀞瑩譯,2000)。幼兒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最大的差異性,在於幼兒音樂教育非僅是 認知、技能的傳授,而著重培養幼兒審美音樂、心靈的陶冶與人格創造,進而達成幼兒 各方面和諧的發展與平衡(于亮,2009)。此外,幼兒音樂教育亦是生命的本質,音樂 教育提供幼兒的人際互動與社會性的實踐,透過音樂教育幼兒展現聽覺、視覺、觸覺等 多面向的生理發展與情緒的舒緩,進而與生活連結(張蕙慧,1995)。 幼兒音樂教育是一種遊戲,一種藝術活動,一種韻律與音調組合而成的認知。李萍 娜(2009,2010)將生活情境中的人、事、物做有意義的串聯,運用情境轉換,以「遊 戲」方式讓幼兒學習到音樂性知識。音樂能豐富心靈、滋長心靈,是帶領幼兒走進藝術 創造力的關鍵鑰匙,藉由音樂與藝術的探索中,培養幼兒喜歡音樂、聆聽音樂、創造音. 7.

(19) 樂,進而達成與不同領域的藝術活動相結合(姚世澤,1996;葉博強、盧康娥,2009; 雲雅慧,2009)。徐項(2009)、林朱彥、陳詩雯(2007)和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林佳 慧、謝瑩慧、戴文青、魏美惠(2001)認為幼童藉由分辨不同聲音、旋律、聲調與自己的 生活經驗互相連結,進而展開一系列肢體動作、語文能力、數學邏輯的思考與判斷力等, 因此音樂是串聯認知能力的總和。 音樂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是一種教育的媒介,以培養幼兒鑑賞美感、啟發創 造力、欣賞音樂美感之審美教育的歷程。綜上所述,幼兒音樂教育包含聲音、音調敏銳 力、身體律動、音樂欣賞、歌唱、唸唱、律動、樂器敲擊、演奏……等。七田真博士(2006) 亦指出以左腦學習音樂的人,易造成仰賴樂譜及無法傳遞音樂中所意涵的情感。而以右 腦式學習音樂的人,能將各種能力相互連結成一體(引自林雪貞譯,2006) 。由此可知, 音樂教育對於幼兒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本研究欲探討幼稚園教師於幼兒音樂課程中,教 學活動發展歷程,以下就幼兒音樂教育的本質;幼兒音樂課程與教學內涵;幼兒音樂教 育與幼兒能力發展及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情緒智能分別加以說明。.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本質 幼稚園教師若能掌握音樂教育的本質,將有助於喚起心靈中最真、最自然的情感。 藉由語言、聲音、樂器規律的組合展現出不同的『曲調』,進而啟發幼兒體會音樂、感 受音樂優美的旋律與節奏,藉此抒發幼兒情感,經由多面向學習過程,啟發幼兒創造力 並與生活經驗做連結。故幼兒音樂教育著重於快樂的學習,過度的倚重於音樂技巧的呈 現,將會偏離學習的本質(廖明玲,2010;莊惠君譯,2000;姚世澤,1996)。以下就 幼兒音樂教育的意涵及幼兒音樂教育之重要性,分為兩個面向進行說明。. (一)幼兒音樂教育的意涵 葉博強、盧康娥(2009)將音樂定義為: 「音樂是語言的展現」 、 「音樂是認知發展」、 「音樂是情感的抒發」及「音樂是文化的展現」等。以下就四個定義分述如下: 1﹒音樂是語言的展現: 認為音樂的意涵在培育幼兒優美的情操,人與人之間可藉由音樂抒發情感、經 由歌詞內容,豐富幼兒的語言能力(范儉民,1990)。 2﹒音樂是認知發展: 透過音樂教育將有助於擴大幼兒的生活視野,啟發幼兒智能方面的發展,例如:. 8.

(20) 在音樂欣賞和唱歌,幼兒學習歌詞可增進記憶力、專注力與想像力等一系列心 理活動,更能促進手、腦、眼、耳的並用,啟發幼兒創造思考的能力,達成幼 兒全面性的發展(曲俊霞,2010)。 3﹒音樂是情感的抒發: 幼兒音樂教育非僅是認知、技能的傳授,而著重培養幼兒審美音樂、心靈的陶 冶與人格創造,進而達成幼兒各方面和諧的發展與平衡(于亮,2009) 。幼兒亦 可藉由音樂的薰陶抒發情緒、進而修身養性,經由對自然的關注,藉此培養幼 兒對動物或形體的模仿,產生對大自然人文的關懷。 4﹒音樂是文化的展現: 透過音樂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擴展幼兒認識不同族群的文化內涵(姚世澤, 1996;雲雅慧,2009;葉博強、盧康娥,2009)。例如:賽夏族的「矮靈祭」, 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祭典,低迴的歌聲,搭配臀鈴聲,傳達出賽夏族與矮人族 的情感與追思。 對於幼兒教育的意涵,國內學者提出了不同的音樂教育之意涵,闡明甚多各具卓 見。研究者將幼兒音樂教育的意涵以表格整理如表 2-1。. 9.

(21) 表 2-1 幼兒音樂教育意涵歸納表 學者與年代 曲俊霞 (2010). 幼兒音樂教育的意涵 幼兒透過不同的音樂活動,充分運用不同的感官活動,促進手、腦、眼、耳的並 用,學習到記憶力、專注力與想像力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啟發幼兒創造思考的能 力,進而達成身心平衡的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 羅 巍 (2010). 幼兒音樂教育極為重要的一環便是引發幼兒的聯想、心靈的共鳴,透過潛移默化 薰陶培養出幼兒自信心、激發內在的情感及良好的生活紀律,透過不同角色的模 仿,如:四季的變化、植物的特性等,讓幼兒感受音樂來自自然,進而習得關懷 大自然。. 葉博強 盧康娥 (2009) 雲雅慧 (2009). 以音樂為媒介,藉由欣賞、唱歌、跳舞及扮演的歷程,體驗各種不同的文化之美, 從中學習尊重、欣賞、同理心與獨立自主,產生對生命的關懷與審美能力。 透過音樂用最自然的方式傳達內在心靈的情感,具有人格形成之力量,藉由音樂 觸動人心,學習與人之間的溝通,進而了解不同文化內涵,豐富情感及增廣見聞。. 陳蕙齡 (2003). 幼兒經由不同方式的音樂活動中,例如:角色扮演、模仿活動、肢體律動中盡情 展現自我,統整不同領域的學習,並透過活動的歷程學習人際互動、與同儕互助 合作,激盪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進而達成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郭美女 (2002). 透過簡單歌唱活動,辨別音樂的節奏、欣賞音樂,幼兒藉由聲音的刺激,啟發內 在之音樂潛能,培養聽覺及音感的能力,音樂除了認知活動外,更可透過自由創 作的過程中,藉此提升語文技巧。. 姚世澤 (1996). 音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幼兒透過音樂活動中除了展現個人才華,更 是一種能提升生活品質與精神層次的活動,透過人與人的互動中,學習尊重並欣 賞不同的生活文化,使幼兒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 范儉民 (1990). 幼兒音樂是一種語言,透過節奏遊戲培養中培養幼兒數學邏輯與思考力,且透過 肢體活動的展現,培養藝術創作及自省的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據文獻歸納整理). 綜上所述,幼兒音樂教育的意涵是希望透過音樂教育,發展出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不單只是藉由肢體律動,發展幼兒的大小肌肉、手、眼、耳協調運用外,更透過閱讀音 樂繪本的教學過程中,經由歌唱中認識更多字彙語詞,從中訓練幼兒寫作能力,利用各 種不同圖片讓幼兒充分達自己內在的情緒與想法,由音樂傳達敏銳的聽覺能力、舞出不 同的旋律、肢體動作與簡易數的概念,增進幼兒的語文能力的發展、發揮創造力、獨立 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國外學者 Logue, Brown, 和 Waite(2009)以 4~5 歲的幼兒進行實. 10.

(22) 驗性研究,幼兒藉由閱讀音樂繪本,能增進讀、寫能力外,隨著音樂旋律用畫筆勾勒出 簡單的線條、動作,且幼兒能隨著不同的線條,進行舞蹈創作。因此,選擇適宜幼兒年 齡的音樂活動,有助於幼兒與生活經驗連結外,經由音樂活動中落實幼兒語文、繪畫與 舞蹈合而為一,進而培養人文氣質外,更能發展健全的人格,達成全人的發展。以下針 對幼兒音樂課程的意義、目標及教學之意義、目標加以探討。. 二、幼兒音樂課程與教學的內涵 幼兒音樂課程與教學的內涵 音樂教育的學習歷程中,有些父母從娘胎時便開始胎教,讓胎兒時時沈浸在充滿音 樂的環境,安排一系列的胎教音樂、有些父母自嬰兒時期,便以床頭音樂提供幼兒音樂 欣賞的環境,有些父母則在孩子周歲後,安排孩子參加專業音樂才藝班,無非不是希望 自幼給孩子一個音樂環境。希望提供幼兒接觸音樂的機會、體驗音樂教學所帶來的樂 趣,藉由音樂,培養幼兒能洞察自己與週遭所有美的事物(陳曉雰,2002)。然而教師 設計音樂課程及教學的意義及目標為何?以下針對上述兩點作系統性的探討。. (一)幼兒音樂課程之意義與目標 1.. 幼兒音樂課程之意義 國內學者對於幼兒音樂課程之意義各有不同見解及闡述。許瑛珍(2004)認為幼兒. 期是人一生當中聽力、節奏感、音感發展最快速時期,運用此關鍵時期,讓幼兒藉由音 樂遊戲唱唱跳跳中,接觸不同性質的音樂活動,使幼兒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愉悅,培養氣 質與涵養,音樂所帶給幼兒的將是終生受益無窮。 鄭方靖(2001)指出音樂課程是彈性且開放的學習活動,經由不斷修正中,教師採取 活潑、創新的教學,以滿足幼兒的需求。蘇品樺(2008) 、陳啟榮(2005) 、余政賢(2005) 對於音樂課程下了更明確的定義,以下分別論述: 課程即是教材;即是計畫;亦是經驗,舉凡教師上課時,所使用的任何與音樂相關 書籍、繪本或材料,設計一系列有系統的活動,教師注重幼兒的興趣與學習過程中所獲 得的經驗,讓幼兒在快樂中有效的學習。 林朱彥、顏筱婷(2008)認為幼兒音樂課程的意義則是運用教師的「教」轉為幼兒 的「學」,以幼兒為學習中心,教師成為幼兒學習音樂的催化者,讓幼兒在音樂領域中 藉由欣賞、唱歌、韻律、敲奏樂器,自由自在中即興發揮,經由不同的表達經驗,發展 出屬於個人對音樂獨特見解及自我表達能力。. 11.

(23) 研究者綜合各學者的看法,將幼兒音樂課程的意義歸納如下: (1)幼兒音樂課程以音樂為核心,具彈性、開放的特性並與其他領域連結,以尋求 幼兒學習上真正的需要,而非只是幼兒獨自唱唱跳跳的音樂而已,課程應涵蓋師生間互 動性、同儕間互動學習。 (2)幼兒音樂課程具備統整性、計畫性,使幼兒音樂課程能真正涵括六大領域,使 學習兼具知識性、完整性、趣味性與豐富性。 (3)幼兒音樂課程應以幼兒為主體,須與幼兒生活經驗、幼兒發展及能力為考量, 培養幼兒主動參與為原則。 2.. 幼兒音樂課程目標 幼兒音樂課程目標強調幼兒感受音樂元素,擴大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強調以統整. 教學為原則,經由幼兒提出舊經驗,將新經驗整合於現有的基模中,使幼兒音樂課程提 升為主動學習與充滿樂趣(李萍娜、顏端儀,2007;周淑惠,2003;蔡瓊慧,2009)。 呂丹雁(2008)研究發現幼兒透過有計劃的課程與經驗的轉換,習得音樂概念外,並統 整知識與各領域結合。因此,音樂課程目標是以學習者經驗為起點,發展重心則強調幼 兒的興趣與需要,提供寬廣的學習領域。教師運用環境、教材協助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活 動,並隨時掌握幼兒的生理與心理的發展(郭靜晃、陳正乾譯,1999;邱憶惠,2003; 陳淑琴等人,2001;張蕙慧,2002)。. (二)幼兒音樂教學的意義與目標 1.. 幼兒音樂教學的意義 教學的意義包含的層面極為廣泛。林進財(2000)指出教學是有計劃、有組織的指. 導過程;是學習歷程與結果的總和;亦是師生間雙向回饋的歷程。幼兒音樂教學的意義 可分為狹義與廣義。狹義的幼兒音樂教學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教師經過事前的規劃與設 計,採用適合幼兒的音樂教學方法。通常音樂教學中會以歌唱、敲奏樂器、音樂欣賞、 肢體律動等方式呈現。除此之外教師以鼓勵、引導或同儕合作激發幼兒自發性的學習, 展開音樂學習活動。廣義而言幼兒音樂教學,應是著重於培養幼兒發展音樂創造思考的 精神、創造能力與獨創能力的展現(高廣孚,1998;張翠娥,1998)。 陳淑琴等人(2001)提及任何教學需以理論為根據,還需運用適當的方法與技巧引 導幼兒,除了幼兒本身、師生間互動外,更含括同儕間互動多面向的學習。呂燕卿. 12.

(24) (2002)、蔡佳珮(2007)認為音樂教學應採「螺旋式」的課程設計為原則,以幼兒發 展為主,並能靈活運用多元方式進行教學策略。教學設計並非原封不動的將預先設計好 的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而是適時提供幼兒音樂探索學習的環境,協助幼兒建構相關 音樂知識與積極參與學習之歷程,並達到音樂創造思考的精神,啟發幼兒創造能力與獨 創能力的展現(陳曉雰,2002;張新仁,2002;林格,2008)。 綜合前述可知,幼兒音樂教學的意義在於學習所產生的經驗,引發幼兒對音樂概念 更深一層的理解及感受。幼兒音樂教學須符合幼兒的年齡,兼顧幼兒音樂發展理論來引 發幼兒學習動機,以達學習生活化、趣味化、與創造力的提升。 2.. 幼兒音樂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是幼兒早期獲得學習經驗的一種方式,藉由音樂教學達成語言及非語言性. 的溝通。陳建安(2004)提出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與音樂的結合,包含認知、情意、動 作技能三方面,教師安排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培養幼兒辨別音樂的能力、例如:旋律、 、張渝役(2005) 音調、肢體動作等,藉此開發幼兒多元的創造力。陳淑琴等人(2001) 認為幼兒音樂教學的目標,在於教師安排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參與學習,課程的教學目 標可以隨著音樂活動的步調交錯運用,幼兒從中體驗除了語言外,亦可利用肢體動作做 良性的溝通、表達情感,幼兒在快樂中參與音樂活動。 依據教育部幼稚園音樂課程標準,幼兒音樂教學的目標,在於讓幼兒自幼養成對音 樂節奏的敏銳度與創造力、增添幼兒的生活情趣,音樂欣賞與聆聽的能力以陶冶性情。 黃麗卿(1998,2006)認為藉由音樂教學的目標增進幼兒與他人溝通,表達自我的意念, 對於年長的幼兒甚至可引導他們學習文字表達,以增加學習的樂趣。張翠娥(1998)、 陳妍余(2008)認為音樂教學的目標是情意、知識、技能兼備的藝術活動,透過音樂活 動幼兒能發洩情緒,表達內在情感,進而引發探索週遭事物的樂趣。 劉秀枝(2003)研究發現將幼兒音樂欣賞及教學融入單元主題中,可激發幼兒的想 像力及創造力。國外學者亦針對音樂教學的研究發現音樂教學的目標除了連結語文、文 字外,幼兒會進一步與舞蹈、藝術創作及戲劇做連結,達到音樂教學目標之精髓 (Logue,Brown,&Waite,2009;Leu,2008) 。因此,教師可在主題探索中建構音樂情境,經 由音樂律動的經驗,幫助幼兒肢體的表現,發現自己內在對音樂教學「知」的能力,如 何轉為「教學行動」能力之目標,藉由肢體活動,有助於幼兒建構音樂概念、創造力、. 13.

(25) 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者對音樂教學的目標各有不同的闡述(林朱彥,1994;教育部修訂幼稚園課程標 準,1987;張翠娥,1998;陳淑琴等人,2001;鄭方靖,1997),研究者綜合上述學者 之論點,對於幼兒音樂教學目標歸納如下: (1)促進幼兒對音樂基礎能力之建立。 (2)滿足幼兒唱歌、肢體活動的慾望。 (3)啟發幼兒對於音樂主動學習、表現力和創造力。 (4)增進幼兒欣賞音樂的能力。 (5)激發幼兒探索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 (6)預備豐富的音樂教學情境,陶冶幼兒的心靈,使身心均衡發展。 總括而言,幼兒音樂教學的目標希望藉由音樂協助幼兒宣洩內在情緒,運用肢體活 動表達情感,以增進幼兒身體發展及音樂欣賞的能力。教師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活 動,音樂教學的目標強調具體性、可觀察與評量,以確定是否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並 從中培養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與能力。 茲將教育部於(1987)年頒訂現行《幼稚園音樂課程》目標與 2000 年《幼稚園課 程綱要》及教育部於 2003 年針對五歲幼兒基本能力建構之研究《幼兒基本能力指標》 相較如表 2-2:. 14.

(26) 表 2-2 音樂課程與教學目標比較表. 1. 2. 3. 4. 5.. 幼稚園音樂課程(1987) 音樂課程目標 增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均衡 發展。 激發幼兒愛好音樂的興趣。 培養幼兒音樂的基本能力。 啟發幼兒對音樂的表現能 力。 發展幼兒親愛、合作、快 樂、活潑的精神。 *範圍: 1.唱遊。 2.韻律。 3.欣賞。 4.節奏樂器。. 幼稚園課程綱要(2000) 藝術領域教學目標 1. 安排豐富的藝術環境。 2. 鼓勵幼兒自發性的藝術探 索。 3. 允許幼兒在藝術創作上自 我表現。 4. 重視藝術創作的表現與過 程遠甚於結果。 5. 提供幼兒多元的選擇機會。 6. 擴展幼兒的藝術經驗。 7. 容納、欣賞於藝術教學活動 中。 8. 教學設計與實施統整於藝 術活動。 9. 尊重幼兒在藝術表現上的 個別差異。 10. 給予每位幼兒參與藝術表 演或展出品的機會。 *領域目標: 1.發現與探索。 2.表現與創作。 3.審美與賞析。. 幼兒基本能力指標(2003) 藝術課程目標 1. 幼兒對生活環境美的感受和 欣賞能力。 2. 鼓勵幼兒對各種藝術素材的 好奇以進行創作。 3. 培養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 情感。 4. 養成喜歡參與生活中各項其 他課程領域。 5. 了解人我、人己、人物之間 的關懷與尊重。 *目標主軸: 1.藝術與生活環境。 2.鼓勵幼兒對各種進行創 。. 研究者整資料來源整理自:《幼稚教育課程標準》《幼稚園課程綱要》《幼兒基本能力指 標》及顏端儀(2007)影響南部地區公幼教師音樂教學因素之調查研究,P.15。. 承表 2-2 比較後可發現,幼稚園在藝術教育有了重大的改變,2000 年幼稚園課程綱 要將音樂、工作、戲劇及舞蹈融合為一,展現藝術豐富性及統整性之意涵。因此,要達 到以上的課程目標,老師必須要有完備的教學計畫和活動內容,計畫能建立教師的自信 及減少時間的浪費外,並考量孩子現階段的發展,發展適合孩子的音樂活動。藝術領域 以情意教學為主導,認知與技能已統整學習中,展現生活即是藝術,藉由不同藝術活動 中呈現音樂教學,來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從中培養幼兒對於音樂的興趣與能力(顏端 儀,2007;蔡瓊慧,2009)。李萍娜、顏端儀(2008)研究發現從課程統整觀點剖析音 樂教學經常與語文、健康領域統整,而藝術領域則以戲劇、舞蹈為主。由此可知音樂課 程連結了不同的領域外,並展現了深度與廣度的延伸。. 15.

(27) 三、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能力發展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給予幼兒足夠的刺激與適切的引導方法,從一位觀 察者、傾聽者、引導者、協助者的角色出發,不給予過多得規範與限制,並適時以讚美、 鼓勵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則可增進幼兒學習的音樂的樂趣外,更能啟發幼兒多元能力(黃 麗卿,1998;王淑芳,2005)。 音樂教育對幼兒未來的發展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育單位、為人父母、教師不容 輕忽其重要性。然而,多數幼稚園教師對自己的音樂素養缺乏自信,因而鮮少將音樂列 為教學的一大主軸,實為幼兒在音樂學習上的一大缺失。以下將針對幼兒音樂教育對幼 兒能力的發展逐一加以探討:. (一)幼兒音樂啟發幼兒多元能力 嬰兒出生時,大腦首先接收與傳達的便是聲音,嬰幼兒時期學習音樂是由喃喃發聲 開始,直至發展其他有系統的學習,六歲前右腦開發以記憶、聲音、影像、音樂、想像 力及創造思維等功能為主,是右腦開發的黃金期。六歲後大腦運作漸漸偏向左腦 (Wartberg,2005;林雪貞譯,2006;洪蘭譯,2004;莊惠君,1999;陳筱軒,2005;張 嚶嚶譯,1999;蔡淑蘭,1986;薛絢譯,2006)。幼兒經由分辨不同的聲音、旋律、聲 調與自己、同儕的生活經驗互相連結,進而展開一系列人際互動,隨著音樂激發大、小 肌肉發展與各種感官能力,促進肢體動作、運動技能。看似簡單的兒歌哼唱中,連結了 語文能力與節拍、節奏概念,加強數學邏輯與推理能力連結,因此音樂串聯了聽覺、視 覺、觸覺、記憶力、專注力、社會互動能力(安怡靜,2010;吳啟通、黃永寬,2009; 徐項,2009;徐薇,2010;陳啟成,2003;陳淑勤等人,2001;陳筱軒,2005;黃麗卿, 1998)。除此之外,幼兒透過團體的音樂活動中,同儕間相互影響、相互交流、相互學 習與討論促進聽辨能力、視覺與記憶力的發展。. (二)音樂是美感陶冶的一大良方 徐薇(2010)提出幼兒經由音樂領略美的感受。看似簡單平凡的幼兒音樂,還有一 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即是心靈淨化與提升的任務,亦是美的情感體驗,幼兒自幼薰陶、潛 移默化的音樂教育,進而影響幼兒的情感意向,逐步形成審美觀後,轉而昇華為審美情 操,從中培養出高尚的美感價值觀。范儉民 (1990)認為幼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於 自小培養幼兒接觸真正優美的音樂,透過心靈的感受發揮教育的功能,讓音樂教育更貼. 16.

(28) 近生活;更貼近人的情感,如同文學家徐志摩所說:宇宙與人生的底質,是絕美的音樂。. (三)音樂開啟多元文化的視野 多元文化教育之意涵在於各族群間音樂平等與共存,強調包容、尊重、平等為音樂 教育之主流,藉由客觀的態度了解各民族所蘊含的背景、文化根源與特色,重視族群間、 種族間、國際之間的交流,除了可增進音樂的豐富性與娛樂性。以同心圓方式向外擴展, 藉此發現不同年代、不同文化所蘊含音樂之博大精深(呂翠華,2008;鄭方靖,2006)。 針對不同族群,音樂各自展現了獨特性,顯示了不同音樂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藉 此培養幼兒欣賞、尊重進而接納多面向的音樂呈現方式,並發揮屬於自己文化的特色, 從與他人互動中,發掘其他種族的特殊音樂文化,加入不同的文化元素,使融合成為跨 文化、種族與國度的天籟之音(陳淑琴等人,2001) 。例如:美國的「搖滾樂」 、英格蘭 的「風笛」 ;原住民中阿美族的「豐年祭」 ,除了祈求豐收外,更是敬老活動的呈現…… 等。. (四)音樂帶領幼兒接觸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 音樂是帶領幼兒走進藝術創造力的關鍵鑰匙,大自然界所有動物活著的動力是生 存,然而萬物之尊的人類,除了生存外,更希望生活充滿趣味、滿足與喜樂。幼兒音樂 的重要性除了在於豐富幼兒的生命外,更希望藉由音樂教育與音樂與藝術的探索中,培 養幼兒喜歡音樂、聆聽音樂、創造音樂,透過音樂延伸至舞蹈活動,結合繪畫、戲劇等 創作,建立多變性的學習活動,進而達成與不同領域的藝術活動相結合,讓幼兒的生命 更加豐富,更加多采多姿,帶領幼兒走進不同領域的藝術殿堂(李茂興譯,1997;金信 庸;2003;姚世澤 1996;郭美女,1999;葉博強、盧康娥,2009;雲雅慧,2009;張蕙 慧,2002)。. (五)音樂協助幼兒社會性能力的展開 音樂協助幼兒社會性能力的展開 幼兒音樂教育有個極為重要的功能便是「社會性」亦稱為「群性」,教師常會經由 樂器敲、奏、角色模仿、輪唱、歌舞表演等多種遊戲方式,讓幼兒相互配合展開群體性 的活動;同時亦是一種人際交流的活動,透過個體、小組或團體等方式,使幼兒領悟合 作共處的重要性,進而學習如何與人和諧相處、關懷同儕及互相幫助之人際關係(范儉 民,1990;徐薇,2010;張渝役,1998;陶保平,1999)。教師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常 會利用童謠引導幼兒合作搭橋,例如「問候歌」 、 「天黑黑」等,因此幼兒音樂教育對於. 17.

(29) 促進幼兒社會情感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音樂並非單只是認知、群育、道德養成三面向。例如:教師除了充分準備教具、教 材,引導幼兒們運用相關教具進行團體創作外,更要藉此訓練幼兒團隊合作的社會性行 為,讓幼兒透過音樂活動成為一個規律且「動」、「靜」皆宜的新一代主人翁。. (六)音樂教育有助於幼兒創造力、 音樂教育有助於幼兒創造力、想像力 幼兒教育階段,音樂教育包括了唱歌、韻律活動、音樂遊戲和打擊樂以及音樂欣賞。 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幼兒在内容豐富的音 樂活動中,運用想像力盡情創思,例如:幼兒在悠揚的旋律時,運用彩帶將自己想像成 小魚游水;小船搖槳。經由音樂活動無形中提升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達成美的饗宴 (李圓圓,2001;陳淑琴等人,2001;鄭方靖,1997;李茂興譯,1997)。 幼兒越早擁有豐富的音樂環境,進行同化、模仿、融合推衍音樂學習,培養思考音 樂的能力,經由文化的刺激,學習如何與人溝通,了解不同文化的內涵,豐富人際關係, 進而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柏拉圖所言:當音樂來自心靈最深處時,才能培育出高尚 情操、健全人格的主人翁(范儉民,1990)。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文 明、健康的社會。由此可知幼兒音樂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音樂教育之推廣刻不容緩, 為人父母者更應讓幼兒從日常生活中與音樂充份、廣泛接觸,讓音樂成為幼兒生活中最 佳的夥伴,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性的發展。 國內外學者提出關於幼兒音樂教育啟發幼兒多元能力有諸多不同見解,多數皆肯定 音樂能激發幼兒多面向的能力發展,提升幼兒身、心、靈之智慧,開發幼兒潛能。音樂 教育幫助幼兒成為一位專心、樂於學習,為幼兒發展營造一個正向學習的典範 (Wartberg,2005;李茂興,1997;范儉民,1990;洪蘭譯,2004;莊惠君,1999;陳筱 軒、2005;張渝役,1998;張蕙慧,2002;黃麗卿,1998)。有鑑於音樂教育對於啟發 幼兒多元能力,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者將進一步探討幼兒音樂教育如何增 進幼兒情緒智能。. 四、幼兒音樂教育與 幼兒音樂教育與幼兒情緒智能 幼兒情緒智能 音樂教育的意義在於每一次提供音樂經驗給幼兒,無形中都會影響幼兒的腦部、身 體與情感,幼兒的腦部、身體與情感,亦會改變幼兒的心智能力(班奈特.瑞蒙,2005)。 音樂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扮演相當地位與作用,音樂具有淨化情緒與昇華情感的作用,優. 18.

(30) 美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有益健康的激素,調節血液流量和神經細胞興奮的作用外,還 能消除疲勞,平緩心情、穩定心律(方銘健,1997)。有鑑於國內學者對於幼兒音樂教 育與幼兒情緒智能有許多研究發現。因此,研究者特別將音樂教育對幼兒情緒智能的影 響進一步探討。 近幾年情緒智能日漸受重視,它打破了傳統觀念,以往父母、師長會將智力界定為 語文及算術能力為代表的智力觀,近年來研究顯示人類的智能是無法用傳統智力測驗來 代表 IQ ,一個人能否成功,除了包含生活經驗豐富性外,還能適度處理自己與他人的 情感(魏美惠,2005) 。Salovy(1990)認為「情緒智能」是洞悉自己與他人的情緒,適 當處理不同的情緒訊息,並引導自己思考與行動的能力。許游雅(2009) 、饒見維(2004) 提到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靈反應,包括愉快、害怕、輕鬆、緊張、憂鬱、悲傷……等。 輕鬆、愉快使人產生正向情緒,恐懼、悲傷使人產生負面情緒,長期處於負向情緒,影 響層面不僅是個人的健康問題,更包括個人成就、人際互動及生活品質。 張花順(2009)、張嚶嚶譯(1999)認為經由音樂展現不同力度,如:強、弱、稍 強、稍弱等,藉此刺激聽覺能力、傳達豐富的情感,使人達到情緒宣洩、轉移。因此, 音樂具有安撫的作用與安定情緒,在教育上著實成為有利的工具。此外,李曉玲(2008) 、 張金華(2009)、雲雅慧(2009)指出情緒智力包含智力活動及情感上依託,是一種整 合了情意與認知技巧的心理能力,這些能力促使腦部神經產生變化,改變幼兒的心智及 行為。此外,王振德(2004)、蔡玉瑟、張妤婷、謝孟岑(2006)提出「情緒智力」相 關用詞包含社會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人事智力(personal intelligence)、非學業性智力 (nonacademic intelligence)等。因此,可知情緒智力包含五個層面的能力,即是認識自 我、妥善管理自我的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的管理。以下分別探討 音樂教育如何增進幼兒情緒智商:. (一)運用音樂教育讓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 透過引導式教學可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表達正面情緒,削弱或消除幼兒負 面的情緒,能激發審美愉悦功能及幼兒學習的樂趣,促進幼兒妥善地調節情緒,陶冶性 情和情感潛移默化(余思靜,2005;李曉玲,2008;許月貴、鄭欣欣、黃瀞瑩,2000)。. (二)引導幼兒自我激勵學習 幼兒音樂教育能淨化、舒緩情緒,優美的旋律有助於激發學習,促使人體分泌有益. 19.

(31) 健康的激素,進而協助幼兒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具有獨立思考與行動的能力,宣洩情緒、 轉移負面情緒,達到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勇於接受挑戰、不輕言放棄,展現意志力 及維持高度的學習慾望(李曉玲,2008;余思靜,2003;張金華;2009;張嚶嚶譯,1999) 。. (三)音樂教育培養幼兒開擴 音樂教育培養幼兒開擴的胸襟 教師透過音樂教育從小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胸襟,學習從多面向的角度及理智的 態度調節自我的情緒(李曉玲,2008)。除此之外,幼兒學會獨立思考外,並欣然接受 他人的創意,進而達到與人互動時更為融洽。. (四)音樂教育的成效不僅侷限於音樂力的表現 音樂教育的成效不僅侷限於音樂力的表現 幼兒音樂有一部分在於淨化人心,透過藝術活動如:音樂欣賞、律動舞蹈,帶領幼 兒接近內在真正情緒。提供幼兒展現崇高的思想與情感,以達到淨化人心(郭俊賢、陳 淑惠譯,1999)。. (五)音樂教育建立幼兒自尊與自信 幼稚園的音樂教育往往藉由教師的引導和幼兒的參與下並行的,使幼兒經由參與、 表現的機會,產生興趣,逐漸產生自信心。透過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如領唱、打擊,可 使一些膽怯、羞澀、自卑的幼兒在音樂舞台上找到自信,變得勇敢、自信、堅强,漸漸 學習表現自我,產生自尊、自立的性格(李曉玲,2008;班奈特.瑞蒙,2005;張金華; 2009)。 Reimer(2005)研究發現音樂能增進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透過聆賞中 建構個人獨特的音樂經驗,幼兒音樂教育會影響大腦(brain)、身體發展(body)與情 緒(feeling)的發展。李維齡、郭世和、張利中(2004)研究發現個體的音樂偏好,能 有效預測情緒智商,包含「社交能力」、「自我激勵」及「情緒的調適」,因此,音樂是 增進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相當重要的媒介之一。 由於國內情緒教育相關研究在幼稚園部分多偏向以課程為主,較少針對幼兒音樂教 育及情緒智能做探討。許游雅(2009)針對國小學童音樂偏好與情緒感受的研究中發現, 音樂的偏好與情緒特質、個人情緒感受力有顯著之相關性,學童在滿足的情緒中,有較 高的音樂偏好,當厭惡的情緒產生時,對音樂的偏好則偏低。國外學者 Adachi 和 Trehub (1998)以 160 位 4-12 歲的幼兒及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用影音紀錄的方式, 藉此瞭解幼童唱歌時,會呈現什麼樣的的聲音、動作與姿勢。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歌唱. 20.

(32) 時幼童傳達出屬於自己個人內在不同情感及情緒,每個孩子所呈現的肢體動作各有差 異,顯現每個孩子對音樂旋律有著不同的詮釋方式。 因此可知,音樂是提供幼兒放鬆與紓發情緒好方法,教師應提供多變性或創意性的 音樂活動,以增進幼兒建立自信心,經由肢體或臉部表達情緒,例如:生氣、哀傷、喜 悅、哭泣……等,充分抒發內在情緒,因此,幼兒音樂教育是增進幼兒情緒智商極佳管 道之一。. 第二節. 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法. 21 世紀以後,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幼兒教育之重要性逐漸受重視;順應世 界各國所提倡的多元化教育方式及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幼兒教育逐漸從傳統的分科教 學,轉而以統整教學或提倡讓幼兒經由遊戲、情境中學習之教育為主導。開放教育除了 強調教師須安排豐富的學習環境、強調人性化的學習,主動關心每位幼兒的學習歷程 外,更著重生活即是學習,強調學習必須與生活經驗結合,幼兒是學習的主人 (陳淑琴 等人,2001;魏美惠,2005)。 呂佳陵(2004)指出,幼教師在音樂教學技巧上、蒐集音樂教材、音樂空間及設備 資源上,甚至在教學信心及態度上,都曾出現許多困擾,使得音樂教學無法成為真正的 「藝術教學」,而只停留於音樂技巧的訓練。隨著幼兒音樂教育受到開放思潮及國外四 大音樂教學法的影響,幼教老師教導音樂教育時融合了其教學。王昇美、陳淑芳(1999) 、 李萍娜、顏端儀(2007)研究發現,公立及私立幼稚園音樂教學內容頻率多是音樂欣賞 活動,將近有七成是用在管理秩序,只有一成的教學活動。教師雖然瞭解音樂教學的理 念與教學方法,卻未將實施音樂教育的精神落實於教學活動中。因此音樂活動流於音樂 教學的形式及技巧上的學習,而非帶領孩子享受、欣賞音樂。 孩子的學習應是全面性的學習,幼兒音樂教育的內涵是以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及參 與創造性音樂活動,並以統整課程的理念實施,才能讓幼兒音樂學習歷程成不是零碎地 知識,而是真正落實音樂所帶給孩子的快樂。 由上述之論述及研究發現,音樂教育工作者,更應熟知本世紀著名音樂教學法—達 克羅士教學法、奧福音樂教學法、高大宜音樂教學法、鈴木音樂教學法及日本山葉音樂 教室;本土音樂教學法—朱宗慶打擊樂教學教室、吳美雲幼兒音樂教學法及美育奧福音. 2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 Indicate the type and format of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message body. „ Content-Length: the length of th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