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1-2數與數線-數線上的幾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1-2數與數線-數線上的幾何"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1-2 數線上的幾何 【目標】 能熟悉數線上兩點的距離與分點公式,以及一次不等式的圖解法;並能應用距離 的概念,解決含絕對值的一次式與一次不等式。 【定義】 1. 距離: 數線上,兩點 A(a), B(b) 的距離 AB | a  b | 。而點 P(x) 與原點 O(0) 的距離. PO | x  0 || x | 。 註: 事實上,只要 a  b 時,點 A(a) 與 B (b) 的距離 AB  a  b 恆成立。 此時, a  b  0 , OA  OB  AB , AB  OA  OB  a  b , 故 AB  a  b  | a  b | 。. 又當 a  b 時, AB  0  | a  b | 。 最後, a  b 時, AB  b  a  | a  b | 。 【說明】 數線上兩點 A(a) , B (b) 的距離 AB  | a  b | ,這是解析幾何中,任意兩點的距離公 式的最基本性質,也是平面上與空間中兩點距離公式的根源。應將代數與幾何的 關係緊密的結合,才能發揮代數與幾何相輔相成之功效。. 18.

(2) 【定理】 1. 分點公式: 給定數線上相異兩點 A(a), B(b),若點 P 在 AB 上,且 AP : PB  m : n ,則點 P na  mb 的坐標為 。 mn ab 註: AB 的中點坐標為 。 2 註: 一般情形,設數線上相異兩點 A(a), B(b) , 點 P( x) 在 AB 上,且 AP : PB  m : n , 則點 P 的坐標 x 為何呢? 首先,考慮 a  b 的情形,. 如圖 AP : PB  m : n 。 ( x  a) : (b  x)  m : n , n( x  a)  m(b  x) , nx  na  mb  mx , (m  n) x  na  mb , x. na  mb 。 mn. 而當 b  a 時,上式中, a 與 b 互換, m 與 n 互換,同樣得 x . na  mb 。 mn. 2. 中點公式: 在分點公式中,若分點 P 是 AB 的中點,即 AP : PB  1:1 , 則點 P 的坐標為. ab 。 2. 註: 中點公式是分點公式的特例。 【性質】 1. 試證:在數線上,若 A, B 都是有理點,則 AB 的中點是有理點。 註: 兩有理點之中無限多的有理點,可理解有理數稠密性的意義。此證明了兩有 理點的中點必為有理點,但兩無理點的中點不必然是無理點。 證明: 設 A(a), B(b) ,則 a, b 都是有理數。 n q , b  ,其中 n, q 是整數, m, p 是非零整數, m p ab 1 n q np  mq  (  ) 則 AB 的中點坐標為 , 2 2 m p 2mp. 令a . 其中分子 np  mq 是整數,而分母 2mp 是非零整數, 故. ab 是有理數,即 AB 的中點是有理點。 2 19.

(3) 【問題】 1. 設在數線上兩點 A(3) , B (9) , (1)若點 C 在 AB 上,且 AC : BC  2:1 ,求 C 的坐標。 (2)若點 D 在數線上,且 AD : DB  3: 2 ,求 D 的坐標。 解答: (1)點在 AB 上,依分點公式可得 C 的坐標為. 1 (3)  2  9 5。 2 1. (2)點 D 在數線上,且 AD : DB  3: 2 時, D 有兩個可能,如下圖:. ①當點 D 在 AB 上時(如上圖的 D1 ), 2  (3)  3  9 21  。 3 2 5 ②當點 D 不在 AB 上時,因為 AD  BD , 所以點 D 在點 B 的右邊(如上圖的 D2 ),令 D 的坐標為 x ,. 由分點公式得 D 的坐標為. 此時,點 B 介於 A 與 D 之間,且 AB : BD  1: 2 ﹐ 2  (3)  1 x , 1 2 即 x  6  27 ,得 x  33 ,點 D 的坐標為 33 。 21 所以,滿足(2)的條件的點 D 的坐標為 或 33 。 5. 由分點公式可得 9 . 20.

(4) 【說明】 在數線上,一點代表一個實數,而連續的一段,就可以代表一段連續的實數,當 | x |  3 時, x 代表的點與原點的距離為 3,這樣的點有兩個,即 3 與 3 ,故 x  3 。 當 | x |  3 時, x 代表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小於或等於 3 , x 所在的範圍如圖,故 3  x  3 。 【定義】 1. 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可以標示在數線上,同時要滿足兩個不等式時,可以取二者在數 線上重疊的部分。 2. 絕對值: 若 a 是正實數,則 (1) | x | a 與  a  x  a 兩者意義相同。 (2) | x | a 與「 x  a 或 x  a 」兩者意義相同。 註: 處理絕對值時,注意是否有含等號。 【問題】 1. 設實數 x 滿足下列條件,試分別求出 x 的範圍並標示在數線上。 (1) | 2 x  1|  5 。 (2) | 3x  4 |  2 。 解答: 1 2. 1 2. 1 2. (1) 5  2 x  1  5 , 6  2 x  4 , ( )(6)  ( )(2 x)  ( )  4 , 得 2  x  3 ,圖形如下。. 1 2. ( | 2 x  1|  | 2 x  1|  2 | x  | , 1 2. 5 2. 1 2. 5 2. 故原式與 | x  |  同義, x 表與點 距離小於 單位的點)。 (2) 3x  4  2 或 3x  4  2 , 3 x  2 或 3x  6 , x . 2 或 x  2 ,圖形如下。 3. 在上例中,實數 x 若要同時滿足 | 2 x  1|  5 及 | 3x  4 |  2 ,則由 | 2 x  1|  5 , 得 2  x  3 ,而由 | 3x  4 |  2 得 x . 2 或 x  2 。作圖如下,其中兩個別條件重 3. 2 3. 疊的部分為 2  x  或 2  x  3 ,此即實數 x 的範圍。. 21.

(5) 2. 求不等式 | x  1|  | 2 x  4 | 的實數解。 註: 解不等式 | x  1|  | 2 x  4 | 時,可在數線上標出 x  1  0 與 2 x  4  0 的根,這兩 根 1 與 2 將數線分割成三段,分段逐一利用絕對值的定義去掉絕對值符號 後,才能解出各不等式在各小段(即各區間)內的解,就可得到原不等式之解。 解答: (方法一) 由於 x  1  x  (1) , 2 x  4  2( x  2) ,可將 x 以 1, 2 為界分成三段: (1) x  2 時, x  1 ,故 x  1  0 , 2 x  4  0 , 原不等式化為 x  1  2 x  4 ,即 x  5 ,合併 x  2 ,得 x  5 。. (2) 1  x  2 時, x  1  0 , 2 x  4  0 , 原不等式化為 x  1  2 x  4,3x  3,即 x  1,合併 1  x  2,得 1  x  1。. (3) x  1 時, x  2 ,故 x  1  0 , 2 x  4  0 , 原不等式化為  x  1  2 x  4 ,即 x  5 ,合併 x  1 ,得 x  1 。. 由(1)得 x  5 ,由(2)得 1  x  1 ,由(3)得 x  1 ,聯合三者得 x  1 或 x  5 。. (方法二) 因為對於任意 x , | x  1| 與 | 2 x  4 | 都是非負的數, 當 | x  1|  | 2 x  4 | 時, | x  1|2  | 2 x  4 |2 恆成立; 反之, | x  1|2  | 2 x  4 |2 時, | x  1|  | 2 x  4 | 亦成立; 因此,可利平方法去掉絕對值解之。 | x  1|2  | 2 x  4 |2 , 3x2 18x  15  0 , 3( x  1)(x  5)  0 ,得 x  1 或 x  5 。. 22.

(6) 3. 設 x 是實數,且 y  | x  1|  | x  2 | ,求 y 的最小值。 註: 將數線分割成三個區間, 利用討論法,去掉 | x  1| 與 | x  2 | 的絕對值符號後, 將 y 寫成一次式 y  ax  b 的形式, 然後在各區間內求出 y 的最小值; 最後三個區間內得出一個 y 的最小值, 才是此題所欲求的結果。 解答: (方法一) 由於 x  1  x  (1) , 可將 x 以 1, 2 為界分成三段:. (1) x  2 時, x  1  0 ,且 x  2  0 , 故 y  ( x  1)  ( x  2)  2 x  1 , x  2 時, y  3 最小。 (2) 1  x  2 時, x 1 0 , x  2  0 , 故 y  ( x  1)  ( x  2)  3 為定值。 (3) x  1 時, x 1 0 , x  2  0 , 故 y  ( x  1)  ( x  2)  2 x  1 , 由於 x  1 ,得 2 x  2 , y  2 x  1  3 。 綜合(1),(2),(3)可得 y 的最小值為 3 。 (方法二) y  | x  1|  | x  2 |  | x  (1) |  | x  2 |. 表數線上動點 x 到定點 1 與 x 到定點 2 的距離和, 由圖形可知 1  x  2 時, y 有最小值 2  (1)  3 。. 23.

(7) 【說明】 前面曾說過 | xy |  | x || y | ,即兩實數乘積的絕對值等於個別絕對值的乘積。 那麼,兩實數和的絕對值是否必等於個別絕對值的和呢? 由 | 2  (3) |  | 2 |  | 3 | 可見 | x  y |  | x |  | y | 不恆成立。事實上, | x  y |2  ( x  y ) 2  x 2  2 xy  y 2  x 2  2 | xy |  y 2  | x |2 2 | x || y |  | y |2  (| x |  | y |) 2 。. 又 | x  y | 與 | x |  | y | 皆非負數,故得到: | x  y || x |  | y | 。 【定理】 1. 三角不等式: | x  y || x |  | y | ,對任意實數 x, y 恆成立。 註: 由上可得 | x |  |  y || x  ( y) | ,即 | x |  | y || x  y | 亦恆成立。 【問題】 1. 求 y  | x  1|  | x  2 | 的最小值。 解答: 可利用三角不等式: y  | x  1|  | x  2 |  | x  1|  |  x  2 |  | ( x  1)  ( x  2) |  | 3 |  3 ,. 又 x  1 時, y  3 ,故 y 的最小值為 3 。 2. 滿足 | x  y |  | x |  | y | 的實數 x, y 有何條件? 解答: x, y 同號,或至少有一數為 0 時, | x  y |  | x |  | y | 。 理由如下: 若| x  y |  | x |  | y | , 則 | x  y |2  (| x |  | y |) 2 , 即 ( x  y ) 2  | x |2 2 | x | | y |  | y |2 , 亦即 x 2  2 xy  y 2  x 2  2 | xy |  y 2 , 故 xy  | xy | ,在 x, y 同號或 x, y 中至少有一數為 0 時成立。. 24.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不過, Stillwell 在 「(古典) 微分幾何 學」 (第十六章) 的脈絡中介紹哈里歐, 卻是 著眼於這位十六、 七世紀英國數學家對等角 螺線的弧長研究。 按照 Stillwell

Warnen 和高斯 (Gauss) 等人也相繼獨立發表了 複數的幾 何表示。 其中以高斯的工作對於後代的數學產生普遍的影響。 實際上 Euler 並不是憑 空想像推 導出 Euler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2-1-1 複變數的概念.

從幾何圖形上來看,所有指數函數,在 (0,1) 的切線斜率恰 好為一的函數也只有惟一一個,因此

如果函數是由基本函數所組成,至少需要注意:分式函 數分母會等於 0

從幾何上看,一個在區間上的每一點都連續的函數,其函數 圖形沒有分斷。直觀上,這樣的連續圖形我們可以一筆劃完

相對應的,由於這些函數可以跟雙曲線上的點做對應,所以 稱為雙曲函數,其中主要的奇組合稱為 hyperbolic sine 雙曲 正弦函數,偶組合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