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 佛法無界限|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 佛法無界限|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佛法無界限 | 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立台灣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國立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文學 院佛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台大佛學 研究》編審委員會委員、佛學數位圖書 館暨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

  學術研究專長為圖書文獻學、書籍 文化史、訓詁學、佛教思想等。著有

《觀海堂藏書研究》、《黃丕烈〈百宋一 廛賦注〉及相關問題研究》、《圖書文獻 學考論》、《文獻學之傳承與探新》等學 術專書,以及學術論文四十餘篇。並獲 二○一三、二○一四年度國立台灣大學 研究績效獎勵、二○一四年科技部人文

趙飛鵬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2)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人間佛教﹂是台灣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一個佛教運動。台灣許多重要的佛教

團體或寺院叢林,都以﹁人間佛教﹂的推展做為最主要的活動目標。其中,以星雲大師創

辦的佛光山體系推動最力,成就也最受矚目。然而環繞著人間佛教而來的種種討論、研究

甚至批評,也如汗牛充棟一般,難以計數。筆者在此僅是站在前賢的基礎上,就所見、所

思,略為陳述個人對於人間佛教思想底蘊的看法,以就教於星雲大師與各位專家學者。

所謂﹁思想底蘊﹂,就是思想底層的基礎,也就是構成某種思想的動力或原因。筆者認

為: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不遺餘力,背後有其更為深刻的思想底蘊,值得進一步探討。

一、從佛陀的生平與教法來看

首先,﹁人間佛教﹂一詞,重點在於﹁人間﹂,以示與﹁傳統佛教﹂有所區隔。這

是因為﹁自明、清以降,中國佛教

特別是僧團,因政治和社會所迫,或自願走入山

林,僧眾或閉關獨善,或專職從事祭奉鬼神、超度亡靈的工作,使得佛教失去服務人群、

社會、世界的動力。﹂

1也就是說,佛教變成只對﹁來世﹂︵超度︶或﹁他方世界﹂︵鬼 註解:113-14

(3)

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神︶有意義的宗教,卻對正在進行中的現實人生,失去作用。因此﹁人間佛教﹂的﹁人

間﹂,應是特指﹁人類的世界﹂而言,對照傳統佛教﹁六道輪迴﹂的說法,就是指﹁人

道﹂。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佛教的這種缺失,並不是一直是這樣的,尤其在佛陀住世

的﹁原始佛教﹂時期,佛教其實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風貌。

依據現存最接近佛陀時代的經典︽雜阿含經︾的記載,佛陀的出家、成道、傳法、

生活,完全都是在人間,其說法、教育的對象,也都是人類

2。親承佛陀教誨的諸大弟子

們,也仍然是在﹁人間遊行﹂,到處教化。可見﹁佛教﹂做為一個宗教,一開始就是在人

間發展、流布,不涉及其他的世界。而佛陀的主要教法︵四聖諦︶,也是針對﹁如何解除

人的苦惱﹂而建立的,所謂:﹁世尊說正法律: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涅槃;

及身觀察,緣自覺知。﹂

3佛陀所說的解脫法,正是指導人類在當下、當前、當生,看清

楚煩惱的根源,走出煩惱的牢籠,轉迷為悟,清涼自在。所以,佛教從來也不是只為他

註解:2

CBETAT03

2 ,No.9 9 。

(4)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生、他界服務的。

星雲大師說:﹁當我和人間社會接觸時,卻感到佛法的原意,應該是佛陀為了示教利

喜,為了教化人間,一切以﹃人﹄為主而宣說的。﹂﹁我認為我們要把幸福、快樂在當下

成就,不必將希望寄託於未來;今生行善、修持的所有福慧功德,現生就可以得到回報,

而不必把希望寄託於來生。﹂

4正是點出佛教原本就是﹁人間﹂的,提倡、推動人間佛

教,就是﹁回歸佛陀的本懷﹂。

或許有人會質疑:﹁回歸佛陀本懷,難道是要完全恢復到原始佛教的制度與修行方式

嗎?﹂其實,這是不了解回歸佛陀本懷的意義,所產生的誤解。﹁回歸佛陀本懷﹂指的是

回到佛陀教法的基本精神,也就是﹁知苦離苦﹂,得到解脫的自由與清醒,而不是單純形

式上的復原。﹁知苦﹂即是知道苦的根源,主要是來自於人人都執著於有一個﹁我﹂,於

是處處以﹁我﹂為中心,事事以﹁我﹂為標準,形成﹁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以致煩惱、糾纏不斷。要離苦就是要遠離我相、自我中心,融入當前。︽六祖壇經︾云:

註解:419

7 、24 3 。

(5)

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

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亦正是打破人我界限、遠離苦因之意。

二、從星雲大師的人生經歷來看

星雲大師出生於一九二七年,十二歲出家︵一九三九︶,一九四九年到台灣,時年

二十二歲,一直到現在,在台灣度過了六十六年歲月,比在大陸的時間長得多。然而早年

在大陸及台灣,大師卻曾經歷過幾次生死交關的危機

5。筆者認為,這些危機的出現與化

解,都與形塑人間佛教的基本精神有關。例如一九四七年,曾因不明原因,大師被挾持數

天,險些喪命,後被不知名人士搭救獲釋。一九四九年,又因政府以匪諜嫌疑,逮捕大陸

來台僧侶,被關押二十多天,經過許多社會知名人士奔走呼籲,終於平安釋放。又如在台

灣,早期也曾受到一些其他僧團或個人的不公平對待,大師也都隱忍而過,不予計較。

註解:5157-160

(6)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對於這些事件,星雲大師的態度是:﹁當時我們年輕,根本就分不清國民黨、共產

黨,因為關閉在寺廟裡面,對社會的情況不太了解。﹂﹁所幸佛門裡有忍辱的修行,忍,

不但是力量,而且是智慧。﹂也就是在佛法的智慧之中,大師將個人的生死、得失都可以

看淡、看破,從而堅定了實踐人間佛教的決心。

6

還有一件事是星雲大師最感慨的,就是許多人批評他是﹁政治和尚﹂,只因為大師

曾被任命為國民黨的﹁黨務顧問﹂以及﹁中央評議委員﹂,平時又與許多政界人士保持來

往。其實這兩個職務都是榮譽性質,沒有實權,許多社會賢達、知名人士都曾受聘為﹁黨

務顧問﹂或﹁評議委員﹂,而台灣佛教界與政治界有深厚關係的,也不僅星雲大師一人。

有人從﹁政教分離﹂的角度,反對出家人關心政治,然而誠如有學者所指出的:﹁所謂的

﹃政教分離﹄,是指政治不能干預宗教信仰的自由︵如國教之限制︶,並非宗教不能保有

政治主張或立場,因為那是基本人權。﹂

7

註解:6162-164

○○227

(7)

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星雲大師對於政治一向是持開放而關懷的態度,贊成太虛大師提出的﹁問政不干

治﹂,並說:﹁我是一個普愛世人的出家人,不應該對這個世間有黨派的觀念。我做和

尚,終生不悔;我做了國民黨的黨員,也是終生不悔。出家也沒有﹃出國﹄,為什麼

不可以關心國事呢?﹂

8而人間佛教的精神,就在於﹁佛教與政治之間,有如唇齒相依,

彼此脫離不了關係。身為國民,大家都應該關心國家大事;身為宗教家,更應為全人

類福祉盡心盡力。不但不能置身事外,而且應該積極關心,直下承擔,這才是人間佛教菩

薩道的實踐。﹂

9

三、從兩岸當前的交流狀況來看

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以國民政府遷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北京建立,告一結

束。從此海峽兩岸進入分立分治的狀態,直到現在。星雲大師是一九四九年春天到台灣

註解:8

226 2 。

○○289

5 。

(8)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的,當時被視為是﹁外省和尚﹂,連到處掛單都很不容易。一九五三年創立宜蘭念佛會,

才有了此後建設佛教事業的基礎。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四十多年來,已成為遍布世界

五大洲的佛教事業體,也成為台灣人間佛教的主要代表。一九八○ 年代末期,台灣開放

兩岸探親、交流,開啟封閉了近四十年的大門,星雲大師也順此因緣,將人間佛教傳回大

陸。此時,大師又被大陸人士稱為﹁台灣和尚﹂,引起大師另一重感慨:﹁我究竟是哪裡

人?不得已,貧僧就自嘲說:我是﹃地球人﹄。﹂

10

種以一個人的出身、來歷做為判別

的依據,就如同前述政黨立場一樣,也是一種﹁界限﹂,也正是造成人與人之間對立、紛

爭、憂惱的原因之一。

大師說:﹁在貧僧的心目之中,沒有什麼地域觀念,沒有什麼種族的分別,同是頂天

立地的人類,每一個人都有父母兄弟姊妹,尤其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何必要把界限畫得那

麼清楚呢?﹂

11也就是保持著這樣的胸襟,星雲大師在中國大陸,不僅與許多黨政要員、 註解:1016

6 。

11

1016 7 。

(9)

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地方官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也出錢出力,興建許多寺院、學校、公益建築等,更舉辦各

類大型活動,既改變了大眾對佛教的觀感,也間接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質與生活修養。例

如大師出家的祖庭江蘇宜興白塔山大覺寺,現在已成為宜興的一大景點,每年參觀民眾數

十萬人。

12

大師同時也基於人間佛教的精神,提出對兩岸未來的看法:﹁現在對於兩岸關係,各

說紛紜,彼此僵持不下。在我認為:只要去除法執、我執,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13

處大師所說的﹁去除我執、法執﹂,正是要打破因﹁我、我所﹂而造成的種種﹁界限﹂,

也正是前述﹁回歸佛陀本懷﹂的精神!

四、從佛教與民間信仰的融合來看

除了政治、族群的界限之外,星雲大師還致力於宗教界限的跨越與融合。早在

註解:12

1017 4 。

13

10176 。

(10)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一九八六年,佛光山就舉辦過﹁世界顯密佛學會議﹂,大師在主題演說中提到:﹁佛教流

傳至今,已不是某一地區的佛教,也不是某一宗派的佛教。佛教的發展,主要是融合貫通

― 大小乘的融合貫通,南北傳的融合貫通,僧信中的融合貫通,兩眾間的融合貫通,傳統

與現代的融合貫通。﹂

14這還是佛教內部不同宗派與傳承的跨越與融合。 到二○ 一一年,佛陀紀念館落成啟用,大師進一步提出要接納、融合民間宗教信仰

的主張:﹁佛教是一個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本意並不排斥神明,只要有歷史可考,對民間

有益,發心護持正法的護法神,都會給予接納。佛教徒雖不皈依諸天,也不應排斥神

明,對於諸天護持佛法、護祐眾生的義舉,反而應該心存回饋,給予尊重禮敬。﹂

15也就

從這一年起,佛陀紀念館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都舉辦﹁神明朝山聯誼會﹂,全台參加的廟

宇宮觀,年年增加,見證了大師跨越宗教信仰界限的慈悲與智慧。

大師曾指出:﹁人間佛教的發心,就是希望人人﹃發慈悲心,怨親平等;發增上心,

定慧等持;發同體心,人我一如;發菩提心,自在圓滿。﹄人間佛教的發展,就是由個人

註解:14

604,

15○○

4 。

(11)

人間佛教的思想底蘊 及於社會,大家共同來發展人性的真善美好,發展世間的福慧聖財,發展人際的和樂愛

敬,發展未來的生佛合一。﹂

16而這也正是展現出人間佛教依止佛法的智慧,跨越人間種

種界限的精神特色。

星雲大師以其一生的豐富經歷,深刻體會到人我對立、自畫界限所帶來的紛爭苦惱,

是多麼的無謂與可悲;因此承繼了佛陀無上的智慧,殫思竭慮,歸結為﹁人間佛教﹂的

理想與實踐之道,立足台灣,拓展於全世界,更在兩岸的互動、交流之間,搭起穩固的

橋梁,將人間佛教復興於中華大地。筆者以一介平凡知識分子,在歡喜讚歎之餘,謹以此

文,略抒淺見。

註解:16236 。

(12)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四) 報告內容:請包括前言、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含結論 與建議)…等,本格式說明僅為統一成果報告之格式,以供撰寫之參考,並非限 制研究成果之呈現方式,並以

在《哲學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雜 誌上發表論文一百五十多篇,共計約一百 多萬字。出版學術著作《觀音信仰的淵源

1.學術研究成果資料(依專書、期刊論文、會議論文、技術報告及專利加 以分類)與學術貢獻之說明。助理教授升等副教授者需有不同於博士論

《智圓佛學思想研究》、《圓教的危 機與譜系的再生 ── 宋代天台宗山家山 外之爭研究》、《中國天台宗通史》(合 著)等。另在《哲學與文化》等研究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總之,我們可以將本書看作佛學與現當代人文科學研究的一次碰撞、邏輯學者對中國佛

以上大致提出有關佛教史觀的佛學研究之個人看法,或許一個全面性的佛教史觀不只

關於人間佛教的歷史定位,學術界專門研究的不多,儘管只 是在相關論述中有所涉及,但大部分學者一致認定,人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