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 人間佛教融和發展的未來路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歷 人間佛教融和發展的未來路徑"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間佛教融和發展的未來路徑

史學博士,現任西華師範大學歷史 文化學院教授、副院長,曾任四川 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 人員,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南京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 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

  主要從事佛經文獻、佛教史及相關宗 教文化研究。在相關學術刊物發表〈古代 印度彌勒信仰在民間的流布〉、〈宗教生態 關懷的三個基本向度〉、〈《星雲大師人間 佛教思想研究》評介〉等二十餘篇學術論 文;在地方佛教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上傾力

王雪梅

西華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2)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粗略算來,我接觸佛光山人間佛教、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已有七、八年時間,

但真正能夠身臨佛光山這是第一次。二

一四年承蒙人間佛教研究院邀請擬參加第二屆

﹁人間佛教座談會﹂,但因為簽證問題未能與會,殊為遺憾;這次能夠順利與會,真是感

謝各方的助緣促成。二

一四年的座談會提交了一篇我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解的小文。 二

一五年十一月底有幸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參加首屆﹁人間佛教寫作獎學金﹂論文發

表會的評議工作,期間除了聽取二十三位優秀碩博生發表論文外,還聆聽了依空法師、程

恭讓教授對人間佛教相關問題的精彩講演與專題報告,不論是青年才俊還是長老教授,他

們對佛教、對人間佛教的真知灼見以及對家國社會的至誠關懷,無一不讓人欽佩,也激發

我對佛教、人間佛教的審視和思考。

結合近期閱讀的人間佛教研究院寄來的︽人間佛教高峰論壇︾論文集,此次座談我

想就人間佛教融和發展的路徑談點我個人的看法,敬請諸位專家批評。我曾經在第三屆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關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特質﹂的思

考,認為人間佛教終究不是以建立一種﹁模式﹂為標的,終究也不是要建立一個宗派為要

旨,而是一個圓融︵一些學者也使用了﹁融合﹂或﹁融和﹂一詞︶的佛教。那篇文章中我

也提及:在現代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上,太虛大師當年就曾試圖建立一個新宗派

﹁慈

(3)

宗﹂,但十年後︵即一九三二年︶太虛大師很快意識到宗派建立的局限,於是對﹁慈宗﹂

給予了新的闡釋,提出﹁慈宗﹂是一個融攝全部佛法、以總持義面目出現的佛教發展的新

方向,以此弱化、消解此前的宗派意識。我們從太虛大師建立﹁慈宗﹂、對﹁慈宗﹂內涵

的前後闡釋之差異,以及百年人間佛教的歷程,可以清楚的看到,以建立復興宗派的形式

來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勢必走進狹路。那麼,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路徑該當如何?人間佛

教如何突破一宗一派,成就不偏於一時一地一宗的﹁圓融﹂的佛教呢?我想,從大處說當

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人間佛教不同教團、寺院的融和

現代的人間佛教走過百餘年的歷程,在台灣和大陸都各有發展,雖有分歧但更要共

識,不僅台灣的人間佛教的教團、寺院、佛門高僧要加強聯繫融和起來,也要與大陸人間

佛教的教團、寺院聯繫起來,建立一個人間佛教的長期聯繫機制,比如中華人間佛教聯合

總會等,達成人間佛教的最基本共識,發表人間佛教共同宣言,定期舉行人間佛教教團、

寺院代表的溝通協調,推進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達成彼此在弘法事業全面的協作

支持,共同推動人間佛教的未來發展。

(4)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二、人間佛教與傳統佛教的融和

人間佛教是指近代太虛大師推動佛教革新運動逐漸形成的適應現代社會的佛教新形

態,傳統佛教則主要指唐宋以來的各種佛教宗派以及沿襲明清佛教特質的佛教,從這個意

義上講,目前大陸佛教仍是以傳統佛教為主。人間佛教在未來推展的重要場域無疑是在大

陸,因此,人間佛教如何與傳統佛教共處共生、互鑒融和,如何以佛教的本位共同因應當

下和未來佛教以及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這不僅關切人間佛教也關切到佛教的未來發展。

人間佛教在尊重傳統佛教的同時,當積極吸取傳統佛教優勢資源,推動人間佛教與傳統佛

教在理論實踐上的優劣、異同比較研究,使人間佛教和傳統佛教進一步互動促進,互鑒融

和,互為提升,共同讓佛教成為當今和未來中國人重要的精神信仰力量。

三、人間佛教與東亞佛教的融和

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佛教對於東亞文化文明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東亞

佛教從歷史以來就相互學習交流,促成了東亞佛教文化圈的形成,即謂之﹁黃金紐帶﹂。

人間佛教在推動文教方面成績卓著,其中對佛教學術的研究貢獻巨大,可以以此建立東亞

(5)

佛教學術研究中心,聚集東亞佛教研究英才,共同推進東亞佛教學術共同體、東亞文化共

同體的形成。這不僅有利於人間佛教對東亞佛教形勢的評估與研究,也可以促進東亞佛教

學術的研究,為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的拓展爭取更多的資源。關於東亞佛教學術共同體理論

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操作性,在︽二

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開放︾中,張文良教授

有比較充分的論述。茲不贅述。

四、人間佛教與中華文化的融和

我們都知道佛光山的弘法宗旨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

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佛光山的成功,固然是由諸多因緣促成,但根本來說是因為極

大地重視了文教、重視了青年而成功的。我自己在師範大學任職,可以說是天天與文教同

在、時時與青年打交道,可是,與佛光山文教事業、青年培養相比較,我們的大學教育、

師範教育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是在育人與弘揚中華文化方面缺失太多。復興中華

文化,佛教不能缺席。

人間佛教在弘揚中華文化方面有很多成功的實踐,比如佛光山的﹁三好﹂︵做好事、

說好話、存好心︶、﹁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五和﹂

(6)

一五.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自心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以及﹁佛光新戒條﹂的﹁十要

十不要﹂,這裡面有佛法,更有中華文化的諸多繼承與發揚,是以平實而精要的語言化在

生活的細節裡,化在現代普通大眾一般的生活中。

歷史上,佛教教化工作做得很好,北魏時期就曾﹁令沙門敷導民俗﹂,允許遊方僧出

入村落教化世人。佛光山人間佛教在台灣化導民俗方面、道德倫理建設方面也有豐富的經

驗,並取得巨大的成就。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佛光山的成功首先是隨順眾生對宗教勸

善、教化人心這一使命的心理期待。大陸當下正處於知識、經濟、思想、道德倫理重組重

建的時代,人間佛教完全可以主動擔當並成為當今中國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倫理教化的

重要力量,借重文教的優勢,弘揚文化,推動中華文化的復興。

以上是人間佛教融和發展的四個方面或者說四個面向,這利於人間佛教不限於一宗一

派一時一地之發展,彰顯其﹁圓融﹂佛教的特質。一是要融和﹁同質性﹂較高的人間佛教

教團;二是人間佛教要融和﹁異質性﹂較高的傳統佛教;三是人間佛教和東亞佛教從學術

研究、文化上的融和;四是人間佛教中華文化從文化傳承、道德倫理重構方面的融和。如

果說前兩個方面側重的是佛教作為宗教性質的融和發展︵當然也有學術研究特別是人間佛

教理論與實踐、與傳統佛教之關係研究等︶,那麼後面兩個方面,不論是東亞佛教學術研

(7)

究還是中華文化的融和,則側重學術文化與普世道德方面的內容。總之,人間佛教是一種

宗教信仰方式,也是一種引導、教化、淨化社會人心的價值規範。

人間佛教在弘揚傳統文化,與傳統文化接軌,與不同宗教文化融和方面,已經有了

不少典範,如佛光山組織的神明朝山聯誼會︵今更名為﹁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其包容

性、開放性、和而不流的特點,正是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樣貌特徵。

(8)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佛教與詩歌的關係極為 密切,在古印度詩稱為「伽 陀」,漢文佛典即譯為「偈 頌」,如《法句經》與《經 集》內容皆是古老的佛教 詩。佛教傳入漢地,曾倚重

這種狀況表明,佛教發展的內在邏輯要求禪教會通,融和一致,相互補充。事實上,這種發

人 間佛教是佛教歷史與現實中的 重要現象,也很有可能成為人 類未來佛教的重要現象。人間佛教已 經創造性地詮釋了深刻而新鮮的佛教 的理念、思想、學術、文化,已經以

宗 教哲學系博士,現任佛光大學 宗教學所專任教師,曾任佛光 山禪學堂副堂主、佛光山北美巡迴弘 講師、美國西來大學行政主任兼宗教

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佛學 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 宗教學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暨淨土文化研究中心

關於人間佛教的歷史定位,學術界專門研究的不多,儘管只 是在相關論述中有所涉及,但大部分學者一致認定,人間佛

從歷史分期,印度佛教先有佛陀在世時的「根本佛教」 ,自佛滅後至學派未分裂 前的「原始佛教」 (亦有合稱二期為「原始佛教」者,本文採用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