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訊組織與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資訊組織與分析"

Copied!
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資訊組織與分析

(賴 p.117-161)

一、資訊時代的重要觀點 二、圖書館與資訊組織

(一)館員的工作 (二)館員工作理念 (三)資訊系統的設計 三、資訊系統的設計

(一) (二) (三)過去 (四)現在

四、資訊時代最具生命力的行業 五、圖書館員的資訊組織工作

第一節 意義、目的與理論

(賴 p.118)

○、意義 (一)分類

(二)圖書館的分類

(三)圖書館分類的主要目的 1、辨章源流

2、因書究學 一、圖書分類與學術分類

(一)概說

1、圖書分類≠學術分類。

(二)比較

1、內容:(1)學術分類法:

(2)圖書分類法:

2、體裁:(1)學術分類法:

(2)圖書分類法:

3、應用:(1)學術分類法:

(2)圖書分類法:

4、形式:(1)學術分類法:

(2)圖書分類法:

圖書分類 學術分類

內容 體裁 應用 形式

二、生物學與認知心裡學的思考 (一)生物學中的兩大門派

1、自然分類法:

2、人為分類法:

(二)分類的困擾

(2)

(三)分類待突破的問題 (四)認知心理學

1、模糊類別:

2、無法避免:

3、舉例:

自然分類法 人為分類法

提出人 內容 關鍵

三、文獻單位(Literary Unit)與書目單位(Bibliographic Unit) (一)書目單位:包含

1、部分知識:

2、相關書籍:

3、提供查檢:

(二)文獻單位

1、部分學著的觀點: ◎構成要素:

(1)知識內容:

(2)原創作品:

(3)主要主題來源 2、Lubetzky 的觀點:

3、未來問題:

(1)對象:書目單位 缺點:

(2)對象:文獻單位 優點:

項 目 文獻單位 書目單位

釋 義 處理對象 延伸認知 書目檔的 基本單位 資訊組織 主要理念 網路資源 的影響 效 益

四、關於 (相關) (一)原意:

(二)認定:

(三)困擾:1、文獻:

2、工具:

(四)運用:Maron 的觀點

第二節 分類

○、前言

(3)

(一)意義

(二)圖書館學的分類 一、圖書分類系統的要件

◎圖書館管理首要課題

◎圖書分類系統的要件:

(一)分類表

◎義涵

◎要件 (賴 p.124)

◎館員讀者觀點有別

◎讀者最關心的分類標準為:

◎分類學家致力追求的理想 (二)分類標記 (賴 p.125)

◎關係分類表功能的發揮。

◎組成:

◎條件 (三)索引

◎功能:

◎種類:(賴 p.126)

1、相關索引:

2、列舉索引:

二、主要分類法 (賴 p.126)

◎選擇類表:

◎國內:中文圖書-

西文圖書-

(一)國會圖書分類法(LCC) (賴 p.126 胡 p.184)

1、概述 (賴 p.126)

2、結構

3、優點: (賴 p.128)

4、缺點: (賴 p.128)

5、簡史: (胡 p.184)

(二)杜威十進位法(DDC) (賴 p.128, 胡書 p.167)

1、概述

2、結構 (胡 p.168)

3、影響普及程度 4、優點

5、缺點:

(三)中國圖書分類法 (賴永祥) (賴 p.130 胡 p.160)

1、沿革:

2、原理:

3、結構:

4、優點:

5、缺點:

補充:《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 年版》正式問世

(4)

參考文獻

1.吳英美、陳友民,〈承先啟後的《中文圖書分類法》〉,《國家圖書館館訊》97 年第 1 期=總號第 115 期

(民國 97 年 2 月):頁 29-34。

2.簡秀娟,〈新紀元 新規範——啟動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建置的新措施〉,《國家圖書館館 訊》96 年第 3 期=總號第 113 期(民國 96 年 8 月):頁 29-33。

3.吳英美,〈《中文圖書分類法》的修訂與使用〉,《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7 年第 4 月號=總號第 112 期

(民國 97 年 4 月):頁 18-21。

4.國家圖書館編目組。「編目園地——中文編目規範標準:《中文圖書分類法》(2007 年版)」 。 http://catweb.ncl.edu.tw/2-1-33.htm

三、分類的步驟與程序 (賴 p.131)

(一)圖書分類前的準備工作 (二)圖書分類的工作程序

1、複本查 ( 證 ) 處 ( 理 ) 2、內容辨類:

3、類表歸類:

4、核對館藏:

5、決定類號:

四、未來分類系統的發展 (一)資訊系統成為顯學:

(二)分類主題光榮褪色:

(三)傳統分類改進組合:

(四)研究理論結果應用:

(五)未來資訊組織方向:

1、未來的圖書館:

2、未來可能的資訊組織情形為:

五、分類法的未來,主要概念

第三節 編 目

(賴 134)

一、編目的意義

(一)意義 (賴 134)

1、館員 2、讀者

(二)編目工作對象 2.1 印刷型式的圖書 2.2 編目的工作:

1 2 3

(三)編目內涵 (賴 134)

3.1 記述編目 1

2 3

3.2 主題編目 1

(5)

2 3

(四)編目工作的發展 4.1

4.2 電子資源 4.3 隨載體變 4.4 面對的挑戰

1 2

二、編目的目的

(一)目錄功能 (美‧克特,1904) (賴 135)

1.1 讀者已知○○找書 1.2 顯示一館館藏 1.3 幫助讀者選擇 (一)編目功能 (賴 136)

(二)目的 (胡 142)

三、編目規則的發展

(賴 136)

(一)西方發展

西方編目規則的起源-250 年前的法國。

1841 年-

1904 年-

1961 年-

1967 年-

1974 年-

1978 年-

1988 年-

1990 年-

199?年-

1997 年-

(二)我國發展 民 72 年-

民 84.6-

民 89.9-

民 94.10-第三版。

四、目錄的形式

p.138

(一)目錄形式的發展 1.1 傳統目錄:

1.2 電子目錄:

1.3 傳統目錄與電子目錄的不同 (二)目錄的形式

2.1 書本式目錄 2.2 卡片式目錄 2.3 微縮目錄

(6)

2.4 線上目錄 2.5 光碟目錄

(三)機讀編目格式 MARC 3.1 原名:

3.2 方式:

3.3 目的:

3.4 功能 :

3.4 美國機讀編目格式 (胡 153-154)

(資料來源:資訊組織 / 陳和琴, 張慧銖, 江綉瑛, 陳昭珍編著 .- -初版 : 空大, 民 92 頁 257-258)

3.5 我國發展簡歷 1.民國 69 年,

2.民國 70 年,

3.民國 73 年,

4.民國 78 年,

5.民國 82 年,

6.民國 86 年,

7.民國 90 年,

3.6 機讀編目格式因應電子資源發展 1990 年代,

*USMARC 的 856 欄位:

四、目錄的形式

p.138

(一)詮釋資料 4.1 釋義 4.2 類型

第一類:

第二類:

第三類:

4.3 發展:

4.4 我國情形

五、中國編目規則與英美編目規則

(一)編目規則

(二)規則內容 2.1 資料類型 2.2 著錄項目 p.143

2.3 著錄來源 2.4 標點符號 2.5 著錄層次

六、權威控制

(一)定義:

(二)目的:

(三)權威記錄種類 (四)參照關係 (五)權威記錄作法

七、書目控制

(7)

(書目控制:為圖書館活動的主要目標之一)

(一)書目:

(二)控制:

(三)書目控制 3.1 各種說法 3.2 結論(定義)

(四)範圍

(五)全球書目資訊共享 (六)種類

6.1 國家書目控制 (NBC) : 6.2 國際書目控制 (UBC) ;

八、合作編目

(一)編目工作種類 1.1 原始編目:

1.2 抄錄編目:

(二)合作編目的功能 (三)合作編目的目標 (四)實施方式

4.1 離線 合作編目 : 4.2 線上 合作編目 : (五)建置方式

5.1 實體 合作編目 : 5.2 虛擬 合作編目 :

第四節 索引與摘要

○、圖書資訊界對於管理組織資訊的方式

1 分類 2 編目

3 標題、索引典 控制詞彙:

自然語言:

○、圖書資訊學界不斷在「資訊資源」的組織與分析工作上研究與努力成果

1 演進:

2 存在:

一、控制詞彙的重要性

(一)控制詞彙重要性 1.自然語言檢索需求:

2.提高檢索結果品質:

3.自然語檢索的問題:

(二)自然語言的特點

(三)自然語言進行檢索的缺點 1.語意的不明確性:

2.語法的不確定性:

3.使用者負擔較重:

4.詞彙關係不清楚:

(8)

(四)使用控制語言的原因 (五)使用控制語言的優點

1.解決字詞問題 2.前組合效益高 3.關連結構良好 4.

主題概念結構

◎詞彙控制工具 ──符合「一致性」索引詞彙的清單

二、索引的定義、層次與種類

(一)索引的定義

1.Cleveland 和 Cleveland:

2.《辭海》:

3.結論 (二)索引工作

1.基本問題:

2.好的索引:

(三)索引編製與出版 1.索引出版的目的:

2.索引的出版型式:

(四)索引的共同目標 (五)索引編排方式

1.編排方式 2.人工系統編排,

電腦系統編排,

(六)索引編製的重要原則 (賴鼎銘,頁 151-152)

1.一致(Consistency): 2.專指(Specificity ):程度

3.詳細(Exhaustivity):程度

(七)索引種類之一:依據主題分析的詳細程度

1.逐字索引 Concordance 堪靠燈(音譯)

2.書本索引 Book Index 書後索引 3.期刊索引 Periodical Index

(八)索引種類之二:依據排列順序的方式 1.作者索引 Author Index

1.1 定義:

1.2 採行時機:

1.3 編製注意:

2.字母順序之主題索引 Alphabetical Subject Index 2.1 定義:

2.2 優點:

2.3 種類:

3.分類索引 Classified Index 3.1 定義:

3.2 適用:

3.3 優點:

(9)

3.4 缺點:

4.組合索引 Coordinate Index 4.1 定義:

4.2 舉例:

4.3 又稱:

5.排列題名索引 Permuted Title Index 5.1 定義:

5.2 優點:

5.3 種類:(1)文內關鍵( Key Word in Context, KWIC):

(2)文外關鍵( Key Word Out of Context, KWOC):

6.層面索引 Faceted Index 6.1 定義:

6.2 源起:

延伸閱讀:林雯瑤,〈層面分類的概念與應用〉 載於: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44:2(winter 2006):153-171

三、摘要的定義和種類

(一)定義:

(二)釋義:

(三)摘要與分類索引的比較

項 目 不 相 同 相 同 摘 要

分類、索引 (四)摘要與索引的比較

項 目 不 相 同 相 同 摘 要

索 引

(五)功能:輔助相關判斷 (六)範圍:

(七)摘要種類的區分準則:

1.內在目的: (賴 p.156、胡 p.230)

2.外在目的:

3.作者

(八)摘要撰寫須知 (胡 p.230)

四、索引與摘要的編制步驟

(賴 p.159-)

◎索引編制自動化:

◎索引作為內容分析方法面臨的最大挑戰

◎有助提高檢索品質:

(一)索引的步驟 1.紀錄書目:

2.內容分析:

3.決定主題:

4.轉成索引語言:

5.確認結果:

(二)摘要的步驟

◎首先考量:

(10)

1.記錄書目:

2.內容分析 3.撰寫摘要 4.署名簽名 5.排序摘要

五、結論(第四章)

圖書資訊學界對資訊資源的組織與分析方面,

(一)採用方式:

(二)追求目的:

(三)未來環境:

(四)時空轉變:

(五)資訊控制:

項 目 昔 日 今 日

1.追求目的 2.處理對象 3.處理原則 4.處理內容 5.使用工具 6.處理原理

(11)

第五章 資訊資源與檢索

◎圖書館的工作與目標 (p.171) 一、工作內容包含:

二、最終目的

◎圖書館的階段任務 一、過去

二、現在

第一節 參考資訊服務

一、圖書館業務分工 1.技術服務 2.讀者服務

二、參考服務的意義 (p.172) 1.參考工作:

2.參考服務:

3.資訊服務:

三、參考工作 reference work 四、參考服務 reference service 五、資訊服務 Inrormation service 小結:內涵

橋樑

項 目 參 考 工 作 參 考 服 務 資 訊 服 務 核心工作

強調

六、參考服務的理念 (p.174)

由 Ranganathan 提出的「圖書館五律」(圖書館五大法則)

1.圖書為使用而生(Booksareforuse):

2.每一讀者有其書(Everyreaderhashisbook):,

3.每一書有其讀者(Everybookhasitsreader):

4.節省讀者的時間(Save the time of the reader):

5.圖書館是成長的有機體(Libraryisagrowingorganism):

◎參考服務的崇高理念:

1.讀者:

2.館藏:

3.館員:

七、參考服務的範圍 (p.175)

參考工作的範疇根據 Katz 和 L.Shores 與美國圖書館學會參考服務部門,分為:

1.直接服務 Katz (1)參考資訊服務:

(2)正式或非正式指導利用圖書館 2.間接服務:

(1)內涵:

(2)範圍:

◎專題選粹服務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簡稱 SDI):

(12)

八、參考服務的政策 (p.176)

‧由於圖書館的類型與定位而不同

‧明訂於工作人員手冊與參考服務手冊。例如:

1.公共圖書館:

2.大學圖書館:

3.專門圖書館:

◎爭議性問題的處理原則需特別釐清,於實際狀況才能有所依循。 (p.177)

1.法律醫藥:

2.古書或美術品:

3.翻譯問題:

4.數學問題:

5.考試、有獎徵答和猜謎:

6.生涯規劃:

第二節 資訊資源

一、資訊資源的意義及特性 (p.177)

(一) 參考資料的定義 1.廣義:

2.狹義:

(二) 參考資料與參考資源 1.參考資料:

2.參考資源:

(三) 參考資源特性 (p.178)

1.內容廣泛:

2.濃縮整理:

3.編排特殊:

5.解答研究:

6.備有索引:

7.持續修訂,

(四) 資訊資源與參考資源

1.時代改變:過去強調「參考」,現在強調「資訊」。

2.二者無差:包含範圍皆是「紙本」與「電子版」形式的可利用資源。

二、資訊資源的類型 (p.179) 1.一次資料:

2.二次資料:

3.三次資料:

◎過去的圖書館以 為主。

◎現在的圖書館除 外,必須注意到為數龐大且極具有價值的一次資料。

◎圖書館必須注意到這些為數龐大且極具有價值的一次資料,

三、資訊資源的種類 1.指引型:

2.資料型:

(一)百科全書 (二)書目或目錄

(13)

(三)索引與摘要 (四)快速參考資料

年鑑 (Almanac):

名錄、指南 (Directories):是 (五)字、辭典

(六)傳記資料 (七)地理資料 (八)類書

類書之最

(1)最早的類書:

(2)現存最大的類書:

(3)專科性類書:

(九)政書

(1)貫通古今:

(2)專記一代:

三、電子資源

四、電子資源的種類 (p.185) (一)線上資料庫

⊙特點 與印刷形式的資料相較,特點在於

⊙國內引進 帶來衝擊

1.檢索速度 (二)光碟資料庫

⊙特點

⊙內容上 (三)網際網路 (p.187)

五、電子資源與傳統資源的比較 (p.188) (一)各有特色

(二)電子資源不便之處 (三)電子資源的方便處 六、應有的認知

第三節 資訊檢索系統與資訊檢索理論

一、資訊檢索系統

(一)Dagoben Soergel(1986)對資訊系統所下的定義:

(二)簡單資訊系統的結構 (三)資訊檢索系統 (四)廣義而言:

(五)詳細的資訊檢索系統結構)

◎系統輸入部分(Input),作業步驟為:

◎系統輸出部分(Output),其作業步驟為:

(六)詞彙控制檢索與自然語言檢索的資訊檢索系統 差別: (p.191)

二、資訊檢索理論 (一)資訊系統

(14)

(二)相關 ( Relevance) (三)生活與檢索上的相關 (四)「相關」定義的困難

1.熟悉到不需定義 2.複雜到無法定義 (五)「相關」概念的發展

1.主題相關:

2.邏輯相關:

3.情境相關:

4.心理相關:

一、主題相關 p195 (一)相關的早期定義 (二)主題相關

(三)主題相關的定義

1.Cuadra 和 Katter 相關是

2. Saracevic 薩拉塞維克,1970 以前的相關定義 二、邏輯相關

(一)概述

(二)評論「主題相關」

(三)理論思考

(四)邏輯相關的三個限制條件 (五)邏輯相關的一般性相關 (六)相關判斷的挑戰

三、情境相關 (一)概述

(二)比較「邏輯、情境相關」

邏輯相關 Cooper 情境相關 Wilson 觀點

想法 差異 (三)情境

(四)個人知識狀態 (五)顯著資訊概念

(六)主要貢獻 (相關的研究)

(七)面臨難題 (作為系統判斷相關的標準) 四、心理相關

(一)概述

(三)Sperber 和 Wilson 對個人的認知環境或知識狀態的定義

(四)Harter 將 Sperber 和 Wilson 的理論應用在圖書資訊學對「相關」的定義上 (五)Harter 對於心理相關的認知

(六)Harter 提出:書目計量學&資訊檢索的關聯性 (七)引用文獻與心理相關

(八)心理相關 整理

(15)

第四節 檢索策略與技巧

一、意義與範圍

(一)檢索策略(Search Strategy),各家說法:

(二)Marcia Bates(1979) 檢索策略定義:Information Search Tactics 二、重要檢索策略

(一)分區組合檢索 p203

(二)引用文獻滾雪球法 或稱「扇形檢索」 p207

◎1 簡易檢索(Brief Search):利用已知曉的任何欄位查詢

◎2 主題層面連續檢索(Successive Facet Strategies)

◎3 主題層面配對檢索(Successive Facet Strategies) p210

◎4.多重資料庫檢索,(在 Dialog 系統被稱為一次檢索,One Search) 三、檢索技巧 p210

(一)內容及比較

項目 檢索策略 檢索技巧

釋義 定位 規則 方案 作用

(二)近年研究成果

[陳明君(民 88)]台大學生用 PsycLIT 資料庫為例]

項目 正 向 反 向

資料庫使用經驗 與主題熟悉程度 掌握資料篇數 檢索目的 問題複雜度 使用習慣

(三)資訊檢索發展趨勢 1.現況:

2.館員責任:

3.前途看好:

(16)
(17)

第六章 資訊行為

第一節 資訊行為之定義與範疇

一、資訊心理學之發展

(一)優秀的資訊服務人員 「資料」與「讀者」間的橋樑 (二)傳統圖書館學中(重資源面)

1.資 源 面:

2.使用者面:

3.相關課題:

(三)圖書館員「對讀者」認知的落差(中外都一樣)

1.館員認知:

2.讀者心態;

◎大多數人不上圖書館,非資訊需求的首選,館員也非其諮商的對象,其原因為:

◎圖書館的角色:1.資料提供者 2.問題解答者 3.匯集同好者

◎圖書館的定位:1.文獻平台 2.資訊平台 3.詢答平台 4.知識平台 5.知識交誼平台 (四)圖書資訊學者的轉變(注意力移轉)

1.從技術服務為重轉向讀者服務 p222 2.研究教學及訓練的新重點

(五)國內圖書資訊學界 重視讀者心理與資訊行為 反映予課程中。

1.高錦雪教授:輔大「資訊心理學」課程設計,

(1)動機--

(2)強調--

2.曾慧佳教授:認為資訊心理學是 (1)透過研究讀者:

(2)幫助資訊從業人員瞭解:

(3)進而改善「資訊服務的品質」的一門學科。

3.林麗娟教授

(1)從「了解人類溝通、傳播資訊的基本行為模式」來定義資訊心理學 (2)以訊息處理理論為起點,

(六)國外:

1.Greer 葛瑞(1984):前南加大圖書館學研究所長,

(1)資訊心理學:首先提出為資訊科學四個主要領域之一。

(2)理論與方法:自各相關學科,包括資訊工程、資訊組織管理、資訊社會學、社會心 理學、行為心理學、語言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3)人類資訊行為理論知識:資訊服務人員經營圖書館或提供資訊系統是為了 要使「特定顧客群」的資訊傳遞過程更加流暢有效。為此目標,

需要具有一種與「資訊相關」的「人類行為」之理論知識。

(4)資訊心理學對於資訊服務人員之重要性:如,教育心理學之於教育人員般重要。

2.Grover 葛瑞莫(1985):

(1)主張圖書館學的核心課程中應包含

認知人類溝通、傳播資訊行為的基本行為模式 及 分析特定族群的資訊需求之課程內容。

(2)功能: (對個體需求(個人化服務)及行為模式的認知)

⊙「診斷需求」(讀者)、「設計建構」(服務),更有效整合

(18)

Needs (user)

Seeking (system)

(sources)Use 服務對象之行為、及限制的服務上做得更好。

⊙運用系統性技術來蒐集、分析服務對象資訊需求之能力,

對各種各樣的資訊來源與服務的, 選擇、組織及傳遞,亦有關鍵性的影響。

3.J.H. Shera 謝拉(1980):

強調圖書館人員應該多加了解 個體接收及同化知識 的 心智活動 與心路歷程。

二、資訊行為研究的範疇

(一)Greer,資訊心理學試圖研究或回答的問題包括:

1.產生需求:

2.決定過程:

3.搜尋策略:

4.行為差異:

5.評估方法:

6.同化行為:

7.處理風格:

8.記憶回想:

9.採用模式:

(二)資訊需求的發生到利用的過程:單向 (圖 6-1) 頁 224 1.使用者、系統與資訊源為主要的三個主體。

2.行為研究分析的對象有五個面向:需求、搜尋、蒐集、評估及利用。 P225

information seek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Informatio n evaluation

圖 6-1 資訊搜尋行為之階段歷程(P.224)

(三)資訊需求的發生到利用的過程:雙向 (圖 6-2) 頁 225

圖 6-2 資訊搜尋行為三項主體之互動(P.225)

(四)資訊服務人員應有的認知:(Greer 強調)

(五)資訊行為研究重心: p225 1.資訊取用行為心理:

2.個體資訊認知過程:

3.客群需求行為特徵:

user with a need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sources information use

(19)

4.環境政策衝擊影響:

(六)資訊行為的研究目的:

1.診斷顧客需求能力:

2.設計資訊服務系統:

3.適時適當資訊適人:

(七)資訊行為研究的關注項目 1.瞭解項目:

2.研究對象:

3.關心情境:

(八)資訊行為研究的注意事項 1.只關心單一組織

2.無法使資訊從業人員 三、資訊行為之重要概念

(一)資訊行為的定義:(T.D. Wilson,威爾遜 1997)

內涵包括四大要素—

(二)資訊行為研究 企圖瞭解 1.如何找

2.為何找 3.判相關 4.怎麼用

(三)讀者研究與使用者研究: p227

讀者研究(圖書館) 使用者研究(資訊系統)

對象 意義 重點 目的

範圍 小 大

一般慣例:使用者研究(圖書館使用者+系統使用者) ≧ 讀者研究(圖書館使用者) (四)五十年來資訊行為概念之演變: (資訊行為的概念愈來愈廣)

(五)資訊行為研究的領域

◎探討之課題:

1.資訊環境:

2.資訊需求:

3.資訊來源:

4.個人特徵:

5.學校圖館特徵:

6.研發人員特徵:

7.職場人員特徵:

8.資訊組織:

9.人機關係:

10.參考晤談:

11.傳播使用:

12.系統影響:

(20)

13.應對原則:

▲總結:

第二節 資訊行為之相關理論

◎資訊行為

資訊行為 可 透過 傳播學者的角度

來認識 資訊 與 人類行為心理 間的關連 (一)傳統傳播學 的研究角度

(二)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的角度 一、傳播理論的發展 p231

(一)口語系統時代:

(二)傳播理論萌芽:

(三)近代傳播理論:

(四)整合傳播理論:

項目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1.時間 2.背景因素 3.發展階段 4.代表理論/

人物 5.特色 6.重要理念 7.傳播模式

(一)第一階段:

1.西元前 5 世紀

2.起源:Corax 柯拉斯,研究希臘法庭上的演說 3.口語系統時代

(1)亞里斯多德:

溝通是一種口語活動 有技巧的說詞之建構 有技巧的傳遞主張 說服聽眾

達其本身的目的 (2)柏拉圖,

修辭學:解釋人類的行為

研究:字辭本質、人類本質 (3)重點:公開演說

Speaker → Argument → Speech → Listeners 說者 個別的重點 整篇之演講 聽眾 (二)第二階段:

1.20 世紀早期 2.現代傳播理論開始 3.代表理論

(1)Lasswell Model

Who(speaker)→ What(message)→ Channel(or medium)→ Whom=Effect(audience/listener)

(21)

誰 說了什麼 透過什麼管道 影響了誰

=> 傳播過程:誰對誰在什麼管道說了什麼、產生了什麼效果 (2)Shannon & Weaver’s model

Information Source(message)→Transmitter(signal)→Channel(noise source)→Receiver(received signal)→Destination

(3)突破:A.演說、寫作→所有人類行為 B.強調:訊息、訊號的不同

資訊源、轉換器的不同 接收器與目的地的區別 (三)第三階段:

1.1954 年 2.代表理論

(1)Schramm’s Model A.傳播是:a.發訊者與

b.收訊者間 c.有目的地

d.努力建立共識的過程

B.經驗領域:個人經驗影響訊息解讀

C.特色:強調「回饋」──克服雜訊的手段及方法 (2)Westley and Mclean’s Model

A.傳播由收訊開始 B.個人詮釋

C.產生新訊息

=> 訊息在傳遞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如內容失真、重要性消失等 (四)第四階段:

1.1960 年代 2.傳播理論整合 3.代表理論

(1)David Berlo 的理論

A.四要素:a.發訊者(Source) b.訊息本身(Message) c.管道(Channel) d.收訊者(Receiver)

=> S→M→C→R

B.強調:a.訊息是一種程序 b.訊息詮釋取決於意義 c.轉變:傳送→詮釋 (2) Rogers and Kincard’s Model

A. 達到爲 a.兩人之間

管道

(22)

b.對某一議題或焦點 c.相互了解,所產生的一 d.連續性、具有進展性的 e.傳送與收訊過程

B.傳播結果:知悉彼此看法 非誰說服了誰 (五)傳播理論的回顧

◎古典傳播理論

1.S→M→R,以「發訊者」及「訊息」為中心的「S→M→R」典範環境。

2.MS=MR,單向的角度與靜態的觀念,重視訊息的建構,認為傳播過程是

(1)訊息的傳送;

(2)自發訊者向收訊者的「單向」傳送;

(3)發出什麼就收到什麼的 MS=MR 觀念。

3.重視項目:公開演說。

◎近代傳播理論

1.思考模式:以「收訊者」及「意義」為中心思想。

2.思考架構:循環式或旋轉式的角度,

3.觀 念:程序導向的觀念。

4.重視項目:幾乎包括所有人類的行為。

(六)傳播理論的應用 p236 1.廣告行銷:

2.輿論共識:

3.人際關係:

4.系統設計:

二、資訊接收的過程 p238

過程:選擇  詮譯  保留記憶

功用:將訊息、資料、線索轉化成現在或未來可用的形式 (一)選擇

原因:

過程:

結果:

◎選擇性注意力的奇蹟:

(二)詮釋、解釋 定義:

過程:

結果:

(三)記憶、保留 1.定義:

2.功用:

3.三段式記憶 ──

(1)短期記憶區:

2.長期記憶區:

3.長久記住:

語意網路:

(23)

三、影響資訊吸收因素 (一)個人因素

1.需求:

2.信仰 (能力、價值體系):

3.目標:

4.能力:

5.使用:

6.溝通風格:

7.習慣:

(二)訊息因素

1.來源:

2.方式:

3.實體特徵:

4.組織:

5.新穎性:。

(三)資訊來源因素

1.鄰近性:

2.吸引性:

3.可信度(可信度及權威性):

4.動機企圖(動機及企圖及表達方式):

5.身分權威(身分地位、權力及權威):

(四)媒體與環境因素

1.媒體:

2.環境:

四、圖書資訊學理論

以圖書資訊學角度來看,對資訊行為的理論基礎之研究,基本概念有四:

(一)資訊需求

1.Taylor 泰勒(1968)需求層次說: p247

(1)模糊概念時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性需求 (2)知有意識時期:楚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但未能明確描述 (3)言語陳述時期:可以用語言文字清楚陳述

(4)系統妥協時期:可以用資訊系統的語言來表示的妥協後需求 參考晤談的重要性:

由 Taylor 的資訊需求層次概念知

人們所感知的需求與所能表白的之間可以有相當的落差

參考服務員只憑讀者的第一句話提供解答,往往未能滿足需求

2.Belkin 貝爾金提出「知識渾沌說(ASK 模式)」: p247

(1)知有異常:認知到既有的知識體系發生異常的狀況。

(2)尋找資訊:尋找非事實性或與某主題相關的知識。

(3)無法表白:所要的資訊是什麼無法清楚表白。

3.Dervin 德爾溫提出「意義建構論(Sense-making model)」 p248

在一連串的行動所構成的生活中,人們不斷尋求對周遭事物的理解,以便於持續進行各種 行為活動。

(1)狀況:自由行動受阻,面臨當下發生的狀況,內在知識不足了解外在所發生的事物。

(2)差距:已經知道的與所需要知道的之間有差距。

(3)使用/幫助:尋求資訊

三段模式:「狀況-差距-使用/幫助」

(二)資訊搜尋行為

影響資訊搜尋行為的因素:

1.需求的迫切

(24)

2.需求的重要性 3.個人的時間與精力

早期資訊科學家認為資訊行為是一種理性行為,只發生在特定的地方,求最佳的策略(the best strategy)和結果(the best result)。Ex-圖書館

1.Bates 貝茲)(1989)提出「採莓說(Berry-picking Model)」 p250

找資訊的歷程像在採草莓。

2.Kuhlthau 柯勒(1988,1989,1993))研究高中生學期報告的寫作計畫執行中發現六個過程 1.開始。思想充滿不確定,感受到焦慮, p250’254

行動為到圖書館尋求一般參考資料,瀏覽各種資訊。

2.聚焦前的探索。

3.聚焦。

4.搜尋。

5.撰寫。

6.結束。

3.Chatman 查特曼(1991,1996)長期研究中低階層及弱勢團體的成員

以心理學角度說明個人所處的社經地位、人際網路、社群經驗影響資訊搜尋和交換行為 (三)資訊使用行為 p250

1.解決問題,Dervin

2.逃避、安慰、激勵的作用,Dervin

就一般市民而言,資訊除了用以解決問題,還有逃避,安慰,激勵等感性上的作用。

3.Simmon,支持決策

取得的資訊也未必被用於幫助決策的形成,常是用來支持,合理化已經作成的決策。

4.Taylor(1990):IUE(information use environment)概念 資訊使用環境 從使用的角度來了解搜尋的前因或資訊需求的緣起,

說明工作中人們為何尋找資料、需要何資訊 判斷資訊可用性的標準依據何在。

(四)人機互動研究

虛擬世界的資訊行為--Marchionini(1993,1995)提出兩點 1.查詢

2.瀏覽:

3.影響資訊系統表現的因素

個人需求 主題知識 所在情境 搜尋策略 資訊系統 檢索介面 檢索結果

4.圖書館的資訊行為—

1.Belkin 提出 ISS(information search strategies)資訊檢索策略

2.Borgman,1989,1995 和 Ingwerson 從認知的角度提出資訊檢索的心智模式

第三節 個人情境中的資訊行為

一、情境─差距─使用:傳播資訊學者 Dervin〈1992〉

○資訊行為是個人意義建構的過程,並受所在的情境所影響。

○資訊搜尋歷程是非常個人化,

◎是 資訊搜尋者面對受阻情境時,

主動尋求各式各樣的訊息

並在內在世界試圖建構出對事物的了解。

二、意義建構論

◎個人試圖從生活世界中理出頭緒,

了解一個現象,而

從中產生個人意義的過程,稱之。

◎意義建構論延伸運用 在 組織管理

組織成員 面對工作環境送出曖昧不明的訊息時,常不知如何應對,

經理人 應協助其建構意義,

對此環境訊息與組織之關係賦予意義,可以加強凝聚共識。

(25)

◎資訊搜尋的個人化特質 Kulhthau 應用此一理論 強調

資訊搜尋歷程 是 個人從許多,且彼此或與個人原先的理解可能不協調的資訊中,

試圖尋找出道理,

建構自己能明白的歷程。

○資訊系統與資訊服務的設計,如何將

主觀的資訊和知識納入考量, (而非只是給予主題相關的客觀資訊) 協助主客觀知識的互動。

第四節 教育機構與工作組織中的資訊行為

◎研究工作職場上的專業人士,如工程師、律師、醫護人員、經理人等發現 人們的資訊需求與搜尋行為受其1.工作任務、2.目標與 3.角色所影響。

◎在工作環境中:最早受到圖書資訊學研究者重視的社群是

1.學術單位 2.企業研究發展部門 的 科學家。

比較項目

1.角色任務 2.資訊行為 3.資訊重點

一、科學家 p253 1.角色任務:

2.資訊行為:

3.資訊重點:

二、經理人 p253 1.角色任務:

2.資訊行為:

3.資訊重點:

三、社群差異的應用

應用於企業資訊提供之服務設計與組織內資訊中心的經營管理。朝向:

目的:

四、六階段資訊搜尋模式 Kuhlthau 對美國高中生的資訊行為從事長期研究

1.開始 思想充滿不確定,感受到焦慮,行動為到圖書館尋求一般參考資料,瀏覽各種 資訊。

2.聚焦前的探索 3.聚焦

4.搜尋 5.撰寫 6.結束

◎學生在每一階段,三個層面上具有不同的特徵:1.思想: 2.感受: 3.行動:

1.剛剛開始:思想充滿不確定,感受到焦慮,行動為到圖書館尋求一般參考資料,瀏覽各 種資訊。

2.決定主題:思想較為確定,感受到有希望有信心,行動進一步找尋「相關」資料。

3.定題目前:痛苦恐懼,思想上須理解所蒐集的不同資料間是衝突或支持關係。

但,與原有的知識體系不協調或無法理解, 可能被迫放棄所選的題目。

4.漸入佳境:順利經過痛苦期,隨著報告的進行,越來越由信心,行動上,只找適切可用 的資料。

5.順利完成:鬆一口氣。

(26)

◎觀察

1.大致雷同:

2.順序不定:

◎小論

◎應用 圖書資訊學界 1.資訊素養的課程

2.圖書館利用教育及參考服務上

第五節 社會中的資訊行為

一、主要關切 二、網路資訊行為

三、資訊行為的使用者分析 九十年代 四、重要發現

1.瀏覽行為(資訊掃瞄行為):以前忽略的 因為:超連結、數位圖書館技術的發展。

2.新的議題:資訊系統如何支援各種瀏覽行為,創造便利的閱讀環境。

五、注意焦點 社會學家關心的現象

資訊貧富差距,或稱(知識鴻溝論), 指因 1.

教育程度 或 2.

資源取得的障礙 , 使得社會上

1.教育程度較低,或

2.經濟上無力購買適當的電腦相關硬體及軟體設備的社會階層,

無法取得所需的資訊。

六、政府對策 政府政策如何 支援全民共享的資訊社會,

1.縮短貧富差距,

2.提升全民的素養….

研究課題:圖書館等公共資訊系統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影響如何?應如何評估?

第六節 小 結

在不同的情況下,展現不同的資訊模式,如:

※ Belkin 知識渾沌說適於解釋人們在學術研究環境找尋主題資訊情境

※ Dervin 意義建構論奠定一般生活中資訊行為的理論基礎

※ Kuhlthau 資訊搜尋模式(高中生六階段)說明一般公共系統與教育環境下的使用特徵 人類的資訊行為是多樣的,經由認識資訊行為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資訊服務與資訊系統, 要求人適應機器 → 要求系統來適應人 未來

朝向 個人化服務的發展趨勢

提昇 各種層面(個人團體)的資訊服務品質。

(27)

第七章 資訊服務與行銷

第一節 圖書館資訊為什麼需要行銷?

一、行銷的必要性

行銷的必要性,與 資訊環境變化 和 圖書館處境 是有其關連性。

(一)外在環境 1.經濟環境→

2.社會環境→

3.科技環境→

4.政治環境→

(二)內在環境

1.組織環境→(1) (2) 2.專業環境→

3.心理因素→

二、面對時代的態度 p269

三、面臨的問題 1.不是唯一選擇。

2.不知讀者所要。

3.不知館員好處。

四、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缺乏認識的原因 五、圖書館推動行銷的「觀念」障礙 p270

1.商業,

2.公關,

3.不解,

4.不願,

六、行銷理論的意義 1.提供思考架構。

2.提供有利工具。

第二節 行銷的本質

p270

1.行銷是一種交換關係 2.行銷是一種需求管理

◎行銷的定義

行銷是由(人) 個人或組織

透過(物) 產品、服務、概念的創造,

以及(法) 定價、配銷及促銷活動,在

動態的環境之下, 加速「另人滿意的交易活動」的進行。(榮泰生 現代行銷管理 p6民89)

一、行銷是一種交換關係 1.行銷本質:

2.交換關係發生五個條件:Kotler

3.行銷核心:自願性的價值交換關係。(推銷變得不必要)

4.圖書館的行銷文化

5.兩種價值交換關係:同一服務產品

(1)付費,有效率的文獻傳遞服務。時間重於金錢 (2)免費,以時間換取金錢,多一點等待而使用。

二、行銷是一種需求管理

(28)

(一)定義 Kolter(供需關係)

(二)大要

三、圖書館的行銷 p272

1.需求 瞭解讀者的資訊需求。

2.交換 促成資訊使用者和提供者交換關係 3.滿足 同時滿足二者的需求

是圖書館資訊服務所努力追求的目標。

第三節 行銷的主要概念

p273

一、以 「顧客為中心」的管理哲學,並具有競爭意識。

二、重視「消費者研究」及「市場調查」

三、以 「市場區隔」為手段,選擇「目標市場」

四、以 「行銷組合」為工具:4P's-a:產品b:價格c:通路d:推廣e:人員f :程序g:實體程序→7P’s 五、以 科學方法評估與管理:個人→反省;服務作業評估;行銷的結果;行銷的過程與結果;行銷重視

一、以「顧客為中心」的管理哲學,並具有競爭意義 (一)理念

(二)組織導向機構的特質 Kotler

(三)圖書館員不安於以「行銷顧客為中心」的情形

(四)組織是否會努力達成有利的「交換關係」,隨組織目標(重心)而異 其重心影響到作為

1.產品:(1)圖書館:負全責,提供好東西或服務。 同業競爭 (2)讀者:基於對圖書館的信任態度,來選擇其服務。

2.生產:(1)圖書館:證明資源管理完善。 異業競爭

(2)讀者:基於比其他競爭者更有效率,而選擇其服務。

3.銷售 / 推廣 :(1)圖書館:持續且有創意,吸引讀者來。

(2)讀者:基於對吸引力的感受,而選擇其服務。

4.顧客滿意程度:(1)圖書館:行銷導向,掌握讀者的認知、喜好、需要及願望。透過產 品、定價、溝通、傳遞的設計滿足讀者。

(2)讀者:透過對產品、定價、溝通、傳遞的滿足,而選擇其服務。。

(五)大學圖書館

1.潛在讀者:教師、研究生、大學生。(職工、產學合作)

2.設立宗旨:支援「教學與研究」。

3.輕大學生:大學圖書館,未支援學生學習。

大學生認為,圖書館是自修、借書之處,不知參考、如何利用 4.Reneker 大學成員的資訊需求與搜尋行為

5.以顧客為中心的作法 圖書館成為校園生活中心 p276

(六)「消費者為中心」的現代圖書館

1.讀者為主:瞭解消費者的需要與喜好,調整組織資源,滿足目標市場的需要及欲望。

2.服務導向:強調資訊服務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達到組織目標。

二、重視「消費者研究」及「市場調查」

(一)行銷理論重點 1.達成以顧客為中心

2.著重消費者研究及市場調查。

3.調查研究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為出發點,有系統的 蒐集分析顧客

(29)

(1)長期及短期的

(2)需要、欲望、偏好、滿意程度。

(二)運用實例

1.要經由消費者(讀者),才能達成『以顧客為主』的目標。

2.以圖書館使用者為例 (1)是學校的哪些成員?

(2)他們的代表性?

(3)誰從沒使用過圖書館?

(4)是否為重要的成員?

(5)資訊來源如何?

(6)圖書館館員知道嗎?

(三)消費者研究的基本問題:5W1H

1.什麼人使用?(Who):新聘教員、研究員(生)、大學生等。

2.為什麼用?(Why):做作業、交報告、解決問題、撫平情緒、打發時間等。

3.何處使用?(Where):總館、分館、系館、辦公室、宿舍、醫院等。

4.何時使用?(When):中午、空堂間、週末、課後、每週特定一日等。

5.使用什麼?(What):哪些書刊、設備(影印、光碟)、服務(光碟講習班)等。

6.如何使用?(How):情況(查特定書名作者或主題查詢等)或翻閱最新雜誌。。

(四)調查方法:

1.問卷 2.訪談 3.觀察 4.文件分析 5.小組約談

6.聯合運用以上方法與工具。

(五)美國加州柏克萊及洛杉磯分校圖書館使用的方式:

1.小組約談方式 → 問卷 → 根據結果,重新分配組織資源

2.例如針對大學生 利用 圖書館 所作的調查發現最有幫助的資源有三方面:

(1)手冊 / 傳單。

(2)圖書館內指示性或導引性的標示。

(3)參考服務台的館員。

(六)西印度大學針對教師族群使用圖書館 30 種服務的問卷調查 1.目的

(1)了解教師對各項服務的認知比例。

(2)得知潛在顧客的需要與偏好之推廣方法。

2.發現

(1)50%的教師知道一半的服務項目。

(2)93%的教師需要且想要有更多的資訊。

(3)書面傳單或館訊為最受歡迎的推廣媒介。

(4)與熟悉館務者接觸,能增加其對圖書館服務的認知。(學年中諮詢 10-20 次者知 道最多,從未諮詢過者最低分)

3.結論

館員與顧客的溝通十分重要。

(七)行銷注重:

1.○○○○經由各種媒體向顧客告知、提醒或說服。

(30)

2.○○○○取得顧客的回饋。

(八)行銷的功效

三、以「市場區隔」為手段,選擇「目標市場」

(一)市場區隔的觀念:將可利用的土地分等級

每一區隔市場是一群具有共同需求、喜好的人 (二)市場區隔以人口統計做區分:如年齡、職業、性別、教育、程度等

1.以應用「圖書館手冊」為例:

(1)老師與研究生-強調安排圖書館及使用效益 (2)國際學生-說明本國圖書館分類編目系統

2.亦可應用在「館藏資源的推廣活動」及「專題書目的編製」

(三)以使用頻率來做區分:

1.不上圖書館 2.偶而上圖書館 3.經常上圖書館

(四)目標市場的選擇:根據組織資源強弱,按不同的政策作最佳選擇 (五)行銷的「市場區隔」觀點指出兩個事實:

1.圖書館,無法滿足「每個人」的「所有需求」;

2.圖書館應該先將資源集中在服務最有「成本效益」的族群上。 老師 ﹥學生 選擇目標市場可以是一個或多個

3.Roberts 調查中顯示:「資淺教師、資深教師」→代表兩種市場區隔 認知程度受四個因素影響

(1)教員的職銜

(2)是否為圖書館委員會的委員 (3)使用圖書館的頻率

(4)諮詢館員的頻率

6.「目標市場」:偏頗、僅滿足特定人員

◎針對目標市場的努力成功,

可產生示範作用,吸引潛在市場加入,或

目標市場的成員,進而對圖書館的其他服務產生接觸與使用興趣。

四、以「行銷組合為工具」

◎一 般:產品、價格、通路、推廣(4P’s)

◎服務業:加入人員、程序、實體呈現(7P’s) (一)產品策略

凡能引起市場注意,經由取得、使用、消費 以滿足人們的 需求或欲望 的任何事物 均可成為組織行銷的產品

產品:可以是實質的東西

也可是一種經驗、感受或觀念 ( 體驗 ) 1.產品觀念中應區別

(1)核心產品:

(2)有形產品:

(3)延伸產品:

2.產品五大特徵

(1)品質:產品相對的優良度或完美程度 「適切性」

(2)特色:

(31)

(3)風格:

(4)品牌:產品的命名,包括活動名稱 (5)包裝:外在吸引力

3.產品四階段 (1)引進 (2)成長 (3)成熟 (4)衰退 (二)成本價格策略

1.讀者的成本 p283

(1)實際成本:

(2)機會成本:

(3)心理成本:

2.圖書館定價目標 (三)通路策略

1.通路:取得產品或經驗服務的地方

2.重要性:通路決策,對於引導產品從生產者傳遞到使用者,有關鍵性影響。

3.種類:

4.結論:

(1)服務產品的特性(包括:「服務理念」)

無形性,無法觸摸。

不可儲存性,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

透過一些程序傳遞出去。

(2)注意事項:

實體呈現。

服務流程設計。

如:參考服務應將無形服務內容,化成有形文字。

(四)推廣策略

1.重要觀念:推廣(或促銷)在本質上是一種溝通,可區分三種類型。

(1)告知:告知讀者訊息內容。

(2)說服:說服讀者好處何在?

(3)提醒:提醒讀者使用產品。

2.推廣利益:要發掘消費者的需求後,推廣產品利益而非產品特性。

3.公共關係:

(1)推廣工具:為推廣的工具之一,有利於圖書館各項活動的宣傳與推廣。

(2)忠誠顧客:是為使消費者對組織產生好感,建立並維持信賴感的系列活動。

4.圖書館推廣工具 五、以科學方法評估與管理

(一)主要概念:以科學方法評估與管理行銷結果。

(二)反省意義:

(三)服務作業評估 (四)行銷結果評估之意義 (五)行銷重視之處

(32)

1.事前:市場調查。

2.事後:市場反應的評估與檢討。

第四節 小 結

一、行銷

1.非短暫流行的「管理理論」觀念。

2.落實:必須與圖書館的管理規畫結合。

二、行銷導向圖書館的經營管理原則 (是一種組織文化、是一種態度)

三、推行行銷的障礙 1.誤解:

2.不解:

3.不願:

4.心態:

四、行銷障礙的對策:在對外進行行銷活動前,要先做好內部行銷。

五、行銷關鍵

六、21 世紀非營利事業(資訊服務)的行銷 七、達成目標之憑藉:在以客為尊的觀念裡。

(33)

第八章 圖書資訊學的未來議題

第一節 資訊社會的興起

一、起源

1962 年 Fritz Machlup馬克魯,

1973 年 Daniel Bell貝爾,

1978 年 Marc Porat波瑞特與 M.Rubin盧賓,

1984 年 Naisbitt奈思比,

1956 年白領階級超過藍領階級。

1957 年蘇聯發射首顆人造衛星。

1994 年 Toffler杜佛勒,認為 1955 年左右是美國歷史性的轉戾點,白領超越藍領 二、分析

(一) Mchlup馬克魯,將知識分類:

(二) Porat波瑞特與 Rubin盧賓,將 440 種職業分類整理 三、職業結構的改變

(一) Mchlup馬克魯,將四百餘種職業化分成三大類:

1.白領階級:

2.手工和服務業:

3.農地工作者:

(二)三大類的人口成長率

1.白領階級: 1900 年,500 萬人 ↗ 1959 年,2700 萬人 2.手工與服務業:1900 年,1300 萬人 ↗ 1959 年,3100 萬人 3.農地工作者: 1900 年,1100 萬人 ↘ 1959 年,600 萬人 (三) Mchlup馬克魯,統計後發現

(四) Porat波瑞特與 Rubin盧賓的分類法 1 第一類職業:

2 第二類職業:

3 第三類職業:

四、Mchlup馬克魯與 Porat波瑞特及 Rubin盧賓之不同 (一)知識生產者:

(二)非知識生產者:

第二節 資訊社會引發的問題

○、前言

(一)進入資訊社會:突顯知識或資訊服務人員之重要 1.傳統圖書資訊人員:

2.現今圖書資訊人員:

(二)資訊社會引發之三大問題 p305 1.資訊超載與資訊焦慮

2.資訊富者與貧者之差距 3.資訊商品化的問題 一、資訊超載與資訊焦慮

(一)資訊超載

1.Naisbitt奈思比:在《大趨勢》中預測 2.產生問題

(34)

(二)資訊焦慮 p 306 1.資訊過量產生焦慮:

2.有意義才稱為資訊:

3.關懷資訊意義價值:

4.資訊與理解成反比:

(三)Seidman 席德曼﹝Seidman,1991﹞

(四)Theodore Roszak 羅斯札克﹝Roszak,1994﹞

(五)Jean Baudrillard 巴德利亞

我們正身處在一個資訊越來越多,意義卻越來越少的宇宙 (六) Seidman 席德曼、Hamelink 漢林克

二、資訊富者與貧者的差距

(一)Burstein 伯斯坦 and Kline 克萊恩(1997):

(二)對資訊掌握者的看法 1.資訊少數掌控:

2.資訊增會用少:

3.資訊設備昂貴:

4.資訊使用不均:

(三)鍾蔚文(民 77):

(四)李明水(1986)

(五)徐佳士(1997)

(六) Dordick 朵迪克(1993)

(七) Trevor Haywood 海伍德(1995)

(八) Wilson P. Dizard 狄拉德(1989)

(九)闞大成(1997)

三、資訊商品化的問題 (一) Kumar 庫馬(1995)

(二) Schement 許曼特 and Lievrouw 李夫羅(1987)

(三)資訊的商品化對現代社會造成衝擊 (四)資訊商品化的公共圖書館

1.Webster 韋伯斯特 指出 2.公共圖書館特色 p311

(1)人人免費使用:

(2)獨立自主營運:

(3)專業公平服務:

3.公共圖書館受到批評 (1)娛樂休閒為主:

(2)商業應付費用:

(3)館藏不足所需:

(五)資訊商品化下的現象 1.資訊建置失衡:

2.尚失平等精神:

3.付費成為矛盾:

第三節 資訊社會下圖書資訊學的議題與展望

一、資訊超載的因應之道 p312

(35)

(一)方法 (二)辦理機構 (三)圖書館的危機

(四)提升國家總體競爭力之道 1.鼓勵知識加值產業。

2.鼓勵二次資訊生產。

(五)智庫 p313

1.以「資訊分析技術」所累積下來的研究成果,集合成「諮詢庫」。

2.「諮詢庫」,中的檢索與儲存是以課題為導向,

是科技文獻的高級知識加工產品的總稱。

吳萬鈞:科技知識服務系統的發展過程

流程階段 知識資源 組織加工 思維加工 知識檔案 知識服務 圖 書 館

資訊中心 資訊分析 中 心 智 庫

二、如何幫助資訊貧者獲取資訊 (一)資訊素養

1.狹義:

2.廣義: (吳美美,1996)

(二)資訊素養者應具備的能力 (林美和,1996)p314

(三)國民的資訊素養

三、加強公共資訊系統以克服資訊商品化的危機 (一)克服資訊產品化的利器:

(二)公共資訊系統現況,以圖書館為例

(三)我國的圖書館事業,急迫需解決的問題 (《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1989) 1 國家圖書館

(1)人員編制員額與預算不足 (2)缺乏歐洲語文人才 (3)學科專家與典藏空間不足 (4)館員質量有待充實 2 公共圖書館

(1)組織不健全 (2)人力缺乏 (3)人員編制不固定 (4)職級太低 (5)主管單位不一 (6)缺乏統一領導體制

(7)發展經費短絀

項目 國際標準 我國公共圖書館現況

每館服務人數 3000 人 6 萬 1225 人

專業人員 要有 大部分沒有

(36)

每人擁有圖書冊數 1 冊

2200 萬人 藏書 15,60 萬 2,955 冊

不足 640 萬冊 3.大專校院圖書館

(1)館藏資料數量不足 (2)圖書館員訓練不夠 (3)編制及任用缺乏彈性 (4)館舍面積過小

(5)欠缺專業人力 4.中小學圖書館

(1)人力與經費仍未能符合標準

(2)圖書館主任多為教師兼任,缺專業人員輔助,圖書館無法與教學活動相互配合 (3)館舍由舊建築改設,無法配合服務需求

(4)網路化架構需求不足、圖書及多媒體館藏不足,無法成為學習資源中心 5.專門圖書館的問題

(1)同質性專門圖書館多未能密切合作,資源無法共享

(2)缺乏深入知識加值與知識服務系統,無法提供決策參考資訊

(3)缺乏統籌規劃的單位,發展規模不一,服務、館藏資源及館際合作無整體規劃

(37)

《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

第四章 未來圖書館事業發展策略

為達成圖書館事業願景,追求圖書館發展目標,必須針對圖書館事業十二項困境及各類型圖書館的問題 予以解決,分別從政策、資源、經營,以及圖書館專業等四方面提出十六項策略。政策面期望做為政府研擬資訊 政策參考;資源面在提供圖書館主管機關資源分配參考;經營面在提供圖書館人員規畫及提供資訊服務參考;

專業支援面在提供專業學會於引領圖書館事業發展方面參考。為經營一個有氣質的、文化的,理性與感性兼具 的學習社會、資訊社會,你我宜不分彼此,上下一心就這四個方面,分別努力。

第一節 政 策 面

在政策面,促請行政與立法機關積極重視圖書資訊服務相關法規制訂,持續修訂相關法規標準,作為圖 書館法源依據,因應圖書館發展需要。

一、建立法制管理基礎,訂頒修訂圖書館相關法規標準

說明:圖書館事業健全發展有賴於相關法令的制訂,俾便於各機關遵行。圖書館法立法工作是首要之務,

該法係圖書館事業發展母法,應儘速通過。出版法廢止後,圖書送繳制度應納入圖書館法中。各級圖 書館組織章程與營運基準是各級圖書館營運管理的準繩,應由各主管機關儘速審議並公布實施。全 國資訊發展政策攸關我國資訊蒐集、整理與提供服務,應由主管機關儘速制訂。

策略:(一)建請政府儘速研訂公布「圖書館法」,以為各類型圖書館建設之依據。

(二)研訂及修訂各類型圖書館營運基準與規範,如中小學、公共及專門圖書館員額編制、設備標準等 規範,作為推動圖書館館務依據。

(三)訂定全國資源共享的法律規範,使資源共享得有法令依據。

(四)除「圖書館法」外,籲請政府同時注意資訊服務相關政策及立法課題,如「政府資訊公開法」、

「隱私權法」、「著作權法」等相關資訊法案制訂公布,以大幅提升資訊服務環境,促進圖書館資 訊服務推展。例如,資訊時代的圖書館皆須規畫發展數位館藏,然受限於國內尚無語文著作權 仲介團體,相關規範未能建立,影響著作權授權機制與數位館藏的發展;另「政府資訊公開法」

和「寄存圖書館」必須落實,以確保民眾「知的權利」。

二、健全各類型圖書館組織及輔導體系

說明:各類型圖書館不僅需要縱向的輔導體系,並需要橫向聯繫、彼此協調合作。因此不但亟需建立各級 圖書館管理機制,更需各級圖書館主管機關設有專責監督與管理圖書館發展的單位或委員會;整體 圖書館業務也亟需成立中央統整規畫機制,建立各類型圖書館輔導體系,作為橫向的聯繫,如此方 能落實人力與經費等資源制度化。

策略:(一)政府應成立全國性圖書館業務規畫專責單位,建議在行政院下設置「圖書資訊建設發展委員會」,

整體規畫與協調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並研訂國家資訊服務政策。

(二)各地政府機關依據地方自治法設置圖書館委員會,負責規畫、督導,以及考核事宜,推展地方 圖書館事業。委員會成員應包括:各級地方首長、民意代表、教育首長、圖書館行政專業人員,

圖書館館長為當然委員。

三、設立圖書館事業發展與研究基金

說明:圖書館事業發展為永續經營事業,需設置圖書館事業發展與研究基金。建議該基金初期由政府編列 預算支應,鼓勵民間共同參與。該項基金主要用途係支助與圖書館事業發展有關項目及專案研究,

以鼓勵及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與研究。

策略:(一)建請政府編列預算,設立圖書館事業發展與研究基金。

(二)鼓勵民間共同參與,支援圖書館事業研究發展。

四、整體規畫建立各學科知識服務系統

說明:知識服務體系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資訊內容多以英文資料為主,整體規畫各資訊服務單位職能與 主題分工,共同建立本土化各類主題知識庫,如科技、農業、醫學、立法及工商資訊等書目、索引、摘 要、術語庫、索引典、引文檢索系統等,提升中文知識庫的數量與品質,使學術發展兼顧國際化和本 土化的目標;進一步利用資訊計量和引文分析等科學方法,進行知識評鑑與科技發展預測,為各行 業提供專精的資訊服務。

策略:(一)建立各類型圖書館館藏資源聯合目錄,透過「全國圖書資訊網路系統」傳布。

(二)成立全國性或區域性期刊文獻中心,提供便捷文獻傳遞服務。

(三)整體規畫國家圖書館暨全國性資料中心,分工建立各主題索引、摘要系統、主題術語庫及主題資 料庫,完成全國知識服務系統。

(四)各資料中心提供知識加值服務,供決策規畫及預測參考。

第 二 節 資 源 面 在充實資源方面,提出四項建議:

一、增加經費以充實各類型圖書館館藏、館舍、人員等圖書館基礎建設

說明:圖書館能夠提供民眾良好的資訊服務乃奠基於充足的人力、經費與館藏等基礎建設。在圖書館相關 法令中明定各類型圖書館所需基本標準,方能使圖書館永續經營。在人力方面,應先改善中小學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ooking for a recurring theme in the CareerCast.com Jobs Rated report’s best jobs of 2019.. One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

6ppm-10ppm 中度吸菸者 11ppm-20ppm 重度吸菸者 21ppm

你知道我國的國花是哪一種花,以及它

(試說明為什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新的系學會希望能創立自己的系刊,內 容可以有更多生動有趣內容的報導與互動的

從「【A Story】 以巴衝突介紹」的圖片及故事中,你覺得最特別或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