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發現、討論、結論與建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研究發現、討論、結論與建議"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研究發現、討論、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菸害預防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的菸害認知、態度、

吸菸行為及拒絕吸菸自我效能的效果。本章分成四節來說明:(一)重要研究發現,

(二)討論,(三)結論,及(四)建議。

第一節 重要研究發現

一、基本資料

受測的國中學生有 489 人,男、女各半,大部分學生的學業成績為普通或 好,認為買菸是不容易的,一成的學生有吸菸經驗;九成以上學生會拒絕朋友 與家人的邀約吸菸行為;大部分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是普通或好、家庭氣氛良 好或普通;一成的母親和五成以上的父親吸菸;九成以上的父母對於學生吸菸 行為採取不贊成的態度,九成以上的父母對於學生吸菸行為採取勸告不吸菸或 禁止吸菸的反應;六成的學生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是吸菸者。九成以上學生的好 朋友對於學生吸菸行為採取不贊成的態度,九成以上學生的好朋友對於學生吸 菸行為採取勸告不吸菸或禁止吸菸的反應,一成學生的好朋友中,有一位以上 是吸菸的;六成的學生於一週內,在室內環境中吸過二手菸,有四成學生於一 週內,在車輛中吸過二手菸。

國中學生前測的菸害知識平均答對率為 55.25%,顯示受測國中學生對於菸 害知識的瞭解程度屬中等程度;吸菸態度平均得分 3.40 分,顯示受測國中學生 對吸菸多採取反對的態度;拒菸生活技巧平均得分為 3.34 分,顯示受測國中學 生的拒菸生活技巧良好;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平均得分為 3.72 分,顯示受測國 中學生對使用題目中所列的的拒絕技巧可能性居於中度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 平均得分為 8.72 分,顯示受測國中學生對拒菸有高度的自信心。五項未來吸菸 可能性(一個月內、六個月內、一年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的得分均低於 2 分,顯示受測國中學生認為自己未來發生吸菸行為的可能性不高,傾向不可能 吸菸。

以卡方檢定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分析比較國中學生實驗組、校內對照組 與校外對照組在前測時,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好朋友因素、環境因素、菸害

(2)

知識、吸菸態度、拒菸生活技巧、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與未來 吸菸可能性上的差異情形,結果發現達到統計顯著差異的變項有父親吸菸行 為、菸害知識、拒菸自我效能三個變項,其中校外對照組學生的父親吸菸率比 實驗組、校內對照組低,實驗組的菸害知識分數高於校內對照組;實驗組的拒 菸自我效能分數低於校內與校外對照組。

二、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三組比較)

菸害預防教育介入的效果是利用複迴歸分析模式,並控制前測表現及父親吸 菸行為變項後,發現在立即效果方面,教育介入可提昇實驗組學生菸害知識,且 顯著高於校內對照組與校外對照組;教育介入可提高實驗組學生後測的使用拒絕 技巧可能性分數,且顯著高於校外對照組;教育介入也使實驗組學生後後測的吸 菸態度分數顯著優於校內對照組。但對於拒菸生活技巧、拒菸自我效能及未來吸 菸可能性的影響並不顯著。

在延宕效果方面,教育介入可提昇實驗組學生後後測的菸害知識分數,且顯 著高於校內對照組與校外對照組。但對於吸菸態度、拒菸生活技巧、使用拒絕技 巧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及未來吸菸可能性的影響並不顯著。

在學生的吸菸行為與拒菸行為分析方面,以三組學生間的吸菸行為及拒菸行 為(拒絕朋友邀菸行為、拒絕家人邀菸行為)的後測-前測改變量、後後測-前測 改變量為分析量,利用卡-瓦二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學生的吸菸行 為與拒菸行為在組別間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的吸菸率下降、拒菸行為比率增加,

可見教育介入對於學生的吸菸行為與拒菸行為有些許成效。

三、實驗組前測、後測、後後測分析

實驗組的前測、後測、後後測重複量數檢定結果分析發現,經教育介入後,

在立即效果方面,實驗組學生的後測菸害知識、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菸自 我效能明顯增加並顯著高於前測表現。在延宕效果方面,實驗組學生的菸害知 識、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有明顯增加,四項未來吸菸可能性(六 個月內、一年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均有明顯的下降,且均顯著優於前測表 現。

在實驗組學生的吸菸行為與拒菸行為方面,以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分析學 生的吸菸行為與拒菸行為在前測、後測、後後測的平均值正、負向改變量。結 果顯示前測、後測、後後測比較,均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但實驗組的吸

(3)

菸率下降、拒菸行為比率增加,可見教育介入有些許成效。

四、教學過程評量

在學生評量方面,八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喜歡所有的教學活動且認為是有 幫助的;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且認為是有幫助;八成的學 生能認同各節課的教學概念與瞭解教學內容,八成的學生熟練拒絕技巧及願意 在生活中要求無菸環境權。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整學期課程且認為課程是有趣 的,有幫助的,有意義的且有認真參與活動,並對上課獎勵制度覺得滿意;八 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整體上課表現是良好的;七成的學生喜歡學生手冊,

八成的學生認為學生手冊是有幫助;學生最喜歡的模組是模組三「壓力調適」

和模組五「拒絕技巧」,學生認為最有幫助的模組,也是模組三「壓力調適」

和模組五「拒絕技巧」;九成以上學生認為課程對國中生很重要且同意會將課 程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八成學生同意將課程內容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在教師教學評量方面,教師認為在班級的教學中,大部分班級的課程教學 均是順利的,但模組五的「『Say No!!』表演秀」進行較不順利;學生的參與 度高,班級氣氛良好,且教學自我評量均是「尚可」和「優良」。

(4)

第二節 討論

本節討論內容包括學生的吸菸情形、菸害知識、吸菸態度、拒菸生活技巧、

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菸自我效能、未來吸菸可能性、吸菸行為、拒菸行為等 九項,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學生吸菸情形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 489 位國中七年級學生,其中曾經吸菸率是 11.7%,

一年內曾經吸菸率是 4.3%,30 日內曾經吸菸率是 1.8%,與先前以北部區域為 調查範圍的研究之學生曾經吸菸率比較時,發現本研究的學生曾經吸菸率與張 玉青(2004)(曾經吸菸率 11.8%)及李景美等人(2000)(曾經吸菸率 12.5%)

的研究結果較接近,但與李美慧(1995)(曾經吸菸率 27.7%)、李碧霞等人(2004)

(曾經吸菸率 17.6%)的研究結果比較,本研究的學生曾經吸菸率較低。若與 馬藹屏(2000)(曾經吸菸率 24.3%)、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曾經 吸菸率 26.41%)的全國性調查比較時,本研究的學生曾經吸菸率及 30 日內吸 菸率均偏低,可能是本實驗只集中於國中七年級學生,且於開學一個多月時就 實施前測,大多數學生甫自小學畢業,是以曾經吸菸率較低。

二、菸害知識

本研究的實驗組學生的菸害知識在教育介入後,不但得分增加,在介入的 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方面,均顯著高於校內與校外對照組。此結果與國內的高 雅珠(1994)、李芳欣(2000)、高薏亭(2003)及蔡文政等人(2005)的介入 研究結論相似,在與國外研究比較時,也發現與 Evans 等人(1981)、Gilchrist 等人(1986)、Botvin 等人(1990b)、 Tennent(1991)及 Schofield 等人(2003)

的研究結果相似,均指出教育介入可以顯著提昇學生的菸害知識。此外,本研 究實驗組組內的前測、後測、後後測的重複量數分析時,發現後測及後後測分 數顯著高於前測分數。可知本研究確實可提升實驗組學生的菸害知識。

三、吸菸態度

本研究在教育介入後,發現實驗組學生的吸菸態度分數在立即效果與延宕

(5)

效果方面,均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高雅珠(1994)、

高薏亭(2003)、蔡文政等人(2005)、Gilchrist 等人(1986)、Botvin 等人(1990b)、 Tennent(1991)及 Schofield 等人(2003)的研究結果有所差異,上述研究指 出教育介入使實驗組的吸菸態度優於對照組。

探討此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吸菸態度得分並未進步,實驗組學生的吸菸態 度分數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三組的前測分數已經很 高(3.43-3.47 分),以總分最高 4 分來看時,教育介入對吸菸態度的提昇很有 限。

四、拒菸生活技巧

本研究的實驗組學生的拒菸生活技巧在教育介入後,在控制前測分數與相 關基本變項後,進行複迴歸分析後,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拒菸生活技巧分數在立 即效果與延宕效果方面,均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李芳欣

(2000)的研究結果類似,但與 Murray 等人(1984)、Botvin 等人(1990b)及 Botvin 等人(1990a)的研究是有所差異,此三篇國外研究結果認為教育介入會 使實驗組的拒菸生活技巧優於對照組。

探討此項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拒菸生活技巧分數與校內、校外對照組 無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有下列兩項,一項是三組的前測分數已經很高(3.33- 3.36 分),以總分最高 4 分來看時,教育介入對拒菸生活技巧的提昇很有限,另

一項可能原因是生活技巧的訓練需要長期練習才會有明顯的效果,介入課程的 拒菸生活技巧的授課時數可能不足,提供的練習可能不足、才使學生的拒菸生 活技巧的進步有限。

五、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

本研究的實驗組學生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在教育介入後,發現實驗組學 生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分數在立即效果顯著高於校內、校外對照組,在延宕 效果方面,實驗組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分數與兩個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此研 究結果與 Gilchrist 等人(1986)、Botvin 等人(1990b)、Langlois, Petosa, & Hallam,

(1999)及 Langlois, Rick, & Jeffrey(1999)的研究指出教育介入改善青少年拒 絕技巧的結果相似。進一步分析,本研究在實驗組組內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

(6)

前測、後測、後後測的重複量數分析時,發現後測及後後測分數顯著高於前測 分數。因此本研究之教育介入在立即效果上,確實可提升實驗組學生的使用拒 絕技巧可能性。

六、拒菸自我效能

本研究的實驗組學生的拒菸自我效能在教育介入後,在控制前測分數與 相關基本變項,進行複迴歸分析後,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拒菸自我效能分數在立 即效果與延宕效果方面,均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國 內的高雅珠(1994)、高薏亭(2003)、Langlois, Petosa, & Hallam,(1999)及 Langlois, Rick, & Jeffrey(1999)的研究指出,介入可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的結 果有所差異。進一步分析,本研究在實驗組組內的拒菸自我效能前測、後測、

後後測的重複量數分析時,發現後測及後後測分數皆顯著高於前測分數。

探討此結果發現,經教育介入後,實驗組的組內分析拒菸自我效能是有進 步,但是實驗組自我效能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其可能原因是三組 的前測分數已經很高(8.35-8.99 分),以總分最高 10 分來看時,教育介入對拒 菸自我效能的提昇有限。

七、未來吸菸可能性

本研究的實驗組學生的五項未來吸菸可能性(一個月內、六個月內、一年 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在教育介入後,在控制前測分數與相關基本變項,

進行複迴歸分析後,發現實驗組學生的五項未來吸菸可能性分數在立即效果與 延宕效果方面,均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李芳欣

(2000)、洪非箴(2004)研究結果相似,但與高雅珠(1994)、高薏亭(2003)、

Langlois, Rick, & Jeffrey(1999)、VanDyke & Riesinberg(2002)的研究指出教 育介入可以降低吸菸行為意向的結果不同。近一步分析,本研究的實驗組組內 的未來吸菸可能性前測、後測、後後測的重複量數分析時,發現四項未來吸菸 可能性(六個月內、一年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的後後測分數均顯著的低於 前測分數。

探討此結果發現,經介入後,實驗組組內的未來吸菸可能性前測、後測、

後後測分析是有進步,表示教育介入仍有部分成效,但實驗組的未來吸菸可能

(7)

性與兩個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其可能原因是學生前測的吸菸可能性平均分數均 在 1.2-1.8 分之間(得分範圍 1-4 分),亦即所有學生的未來吸菸可能性原本就 很低,是以教育介入能降低學生吸菸可能性的空間有限,建議未來在問卷題目 的計分範圍,可由原來的 1-4 分增加為 1-10 分,可能更能區分組別間的差異。

八、吸菸行為

本研究的實驗組學生的吸菸行為在教育介入後,將前測、後測-前測改變 量、後後測-前測改變量作為分析量,利用卡-瓦二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進行分析,

發現實驗組學生的吸菸行為改變量在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方面,均與校內、校外 對照組無顯著差異。此研究結果與李芳欣(2000)、洪非箴(2004)研究結果相似,

但與 Botvin 等人(1990a)、Botvin 等人(1990b)、Evans et al.(1981)、Jøsendal, Aarø, Torsheim, & Rasbash(2005)等研究指出教育介入可以降低吸菸率的結果不同。

探討此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的「一年內吸過菸」的吸菸率下降,兩個對 照組的「一年內吸過菸」的吸菸率增加,但實驗組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 差異。教育介入未達成組間差異的可能原因是學生前測的「一年內曾經吸過菸」

的吸菸率本來就非常低(2.0%-5.3%),教育介入能降低吸菸率的空間有限,而 教育介入確實降低實驗組學生的「一年內吸過菸」吸菸率,表示教育介入仍有 部分成效。

九、拒菸行為

拒菸行為分成「拒絕朋友邀約吸菸」及「拒絕家人邀約吸菸」兩項,茲分 別說明如下。

(一)拒絕朋友邀約吸菸

本研究實驗組學生的拒絕朋友邀菸行為在教育介入後,將前測、後測- 前測改變量、後後測-前測改變量作為分析量,利用卡-瓦二式單因子等級變 異數進行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拒絕朋友邀約的改變量在立即效果與延宕 效果方面,均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二)拒絕家人邀約吸菸

本研究實驗組學生的拒絕家人邀菸行為在教育介入後,將前測、後測-前 測改變量、後後測-前測改變量作為分析量,利用卡-瓦二式單因子等級變異

(8)

數進行分析,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拒絕家人邀菸改變量在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 方面,均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探討此結果發現,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學生的拒絕朋友及家人邀約吸菸比 率增加,對照組的拒絕朋友及家人邀約吸菸比率降低,但是實驗組的拒絕朋友 及家人邀約吸菸行為與校內、校外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可能原因是學生前測的 拒絕朋友及家人邀約行為比率原本就很高,均達九成以上,教育介入能降低拒 絕朋友及家人邀約吸菸比率的空間有限,而教育介入確實增加實驗組學生的拒 絕朋友及家人邀約吸菸比率,表示教育介入仍有部分成效。

(9)

第三節 結論

本研究對國中學生的菸害預防教育是有成效的,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以下幾 項結論:

一、教育介入能提昇實驗組學生後測的菸害知識分數,並顯著高於校內、外對照 組,兼具立即與延宕效果。

二、教育介入能立即提升實驗組學生的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並顯著高於校內、

校外對照組;但無延宕效果。

三、實驗組學生的吸菸態度、拒菸生活技巧、拒菸自我效能、未來吸菸可能性、

吸菸行為、拒菸行為在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方面,均與校內、外對照組無顯 著差異。

四、在實驗組組內分析方面:

(一)教育介入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的「菸害知識」、「使用拒絕技巧可能性」、「拒 菸自我效能」,兼具立即與延宕效果。

(二)教育介入能顯著降低實驗組學生後後測的四項未來吸菸可能性(六個月內、

一年內、五年內與二十年內),且均顯著優於前測表現,只有延宕效果。

五、教學過程評價

在學生評量方面,八成的學生對於兩次教育介入的全部課程與教 學活動、教師授課表現、及學生手冊均有正向的評價,並認同教學概念與瞭 解教學內容,能熟練拒絕技巧及願意在生活中要求無菸環境權。八成的學生 認為課程對國中生很重要,且願意將課程內容運用到生活中,並願意將課程 內容和家人與朋友一起分享。學生最喜歡、最有幫助的模組是模組三「壓力 調適」和模組五「拒絕技巧」。

在教師教學評量方面,教師認為在班級的教學中,大部分班級的課程教 學均是順利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參與度高,班級氣氛良好,教學自我評量均 是「尚可」和「優良」。

(10)

第四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研究推動過程經驗、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一)青 少年菸害預防教育介入實務;(二)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

一、青少年菸害預防教育介入實務

在菸害預防教育介入實務的建議部分,分成課程教學、學校行政、及教育 與衛生行政單位三方面說明如下。

(一)課程教學方面

1.課程授課時數可分兩年實施教學

本研究中的課程授課時數長達 10 節課,雖已分成兩學期授課,每學期 5 堂課,但要在一學期中花五節課來上菸害預防課程,仍不免時間緊迫,授課 教師建議可分為兩年授課。建議未來在課程實施時,課程授課可分散在國中 一、二年級實施,至於課程授課安排方式,建議可在國中七年級上學期進行 模組一「菸的資訊」、模組二「媒體廣告的影響」和模組四「作決定的技巧」

共 4 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菸害知識與錯誤觀念的說明、規範教育(他人吸 菸率估計)、媒體廣告分析和反廣告海報標語製作、及作決定不吸菸;在國中 七年級下學期進行模組三「壓力調適」與模組五「拒絕技巧」共 4 節課的教 學,內容包括壓力調適技巧與拒絕技巧演練;國中二年級上學期進行模組六

「無菸校園環境」兩節課,內容為設計以學校為主的無菸環境推動計畫,原 因是國二學生較了解學校校園環境的問題,較能設計出契合的無菸校園行動 方案。

2.教師可依需求選取模組進行教學

本研究課程設計採用模組式設計,各模組是可以獨立進行教學的,是以 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依教師的教學需要,以自助餐式的方式,配合學生的 學習目標、由教師自行挑選模組,組合成課程授課,以利未來學校安排課程 教學時自由運用,使課程內容實施能普及化和實用化。建議未來教師可以自 行依課程教學需求,選擇數個模組進行教學。

(二)學校行政方面

1.菸害預防課程列入相關領域課程計畫或彈性課程中實施

(11)

本研究推動時,運用學校的健康教育課、綜合活動課程、輔導活動課程、

校本課程或自習課實施課程教育介入。建議未來學校在推動菸害預防課程 時,可利用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在進行的全校課程規劃會議時,將菸害預防 課程列入相關領域(如健體領域及綜合領域)的課程計畫或在彈性課程中實 施教學。

2.提供授課教師使用方便的相關設備

研究者參與課程觀察的過程中發現,現授課教師有時會因投影機與電腦 設備操作的問題,而延遲上課時間,使得原有的課程進度會因趕時間而延遲 或部分教學內容會簡化帶過。建議未來學校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宜提供的相 關設備,並能使授課教師使用方便,才能使得課程能順利進行;若學校設備 缺乏時,也可將 powerpoint 投影片資料製作成課程講義或放大覆貝成圖卡使 用,並影印學習單給學生使用。

3.與學校的行政人員及授課教師協調所有細節

本研究在實施問卷施測時,出現某一班級拒絕填答後測問卷及與教師聯 繫有問題,使得部分研究資料未齊全。建議未來研究在推行相關課程,務必 要與學校的行政人員及授課教師協調問卷施測目的、時間與方式、教學情形、

對照組的研究後回饋等細節,使學校的行政人員及授課教師能協助研究進行。

4.獎勵相關承辦業務的行政人員與授課教師

本研究進行時,不論是承辦業務教師、授課教師或相關人員均為額外的 負擔,因此建議學校可以制定獎勵的辦法,獎勵相關承辦業務的行政人員與 授課教師,在合法及經費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給予教師工作津貼及獎勵,以 慰勞承辦業務教師、授課教師或相關人員的辛勞。

(三)教育與衛生行政單位部分

1.推廣本菸害預防課程

本研究在台北市三所國中實施介入結果發現,介入可有效提昇學生的菸 害知識、使用拒絕技巧的可能性,建議未來教育與衛生單位可在各縣市的國 中推廣本菸害預防課程的教學,以提昇學生的菸害認知與使用拒絕菸品技巧。

2.多辦理師資的培訓

本研究在師資培訓上的人數有限,建議未來教育與衛生單位在推廣菸害 預防課程,宜加強師資培訓工作,辦理較多場次的師資培訓,以增加師資人

(12)

數;在辦理師資培訓課程時,為增加受訓教師的對教材的熟練度,建議師資 培訓內容,要包括請受訓教師上台練習教學。

3.長期補助菸害預防教材研發及實施教學評價

本研究菸害預防教材是針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為對象,建議未來教育與衛 生行政單位宜長期補助菸害預防教材的研發,使教材多元化,研發適合於各 學齡層的教材,並積極發展成效評價與過程評價的工具,以評價教學的成效。

二、未來研究的相關建議

1. 隨機取樣、增加研究對象人數

本研究是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選取三校,進行教學介入實驗研究,可能會 有選樣誤差,建議未來若人力與經費許可,可以隨機取樣、增加參與的學校 數及學生人數,以降低立意取樣產生的誤差。

2.未來加強質性資料的收集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作為評估工具收集介入成效資料,以量化為主。建 議未來可加強質性資料的收集,於問卷題目中,加入部分開放性回答的題目,

以收集研究對象的主觀想法;並可於課程授課結束後,立即抽樣部分學生,

進行個別訪談,收集質性資料,以瞭解學生的想法。

3.設計追加課程使國中階段有完整的菸害預防課程

本研究課程未設計追加課程(booster sessions),由文獻探討中發現,

追加課程有助於維持並加強介入教育的成效。建議未來研究可在國中二、三 年級增加追加課程,使國中階段有完整的菸害預防課程,以維持並加強介入 教育的成效。

4.控制問卷的總題數不要太多

本研究的教育介入成效評估問卷「學生菸害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問卷」

因題目高達 139 題,問卷題目過多,問卷施測時間較長(約 40 分鐘),可能 影響學生填答時的專注力、認真程度及意願,或因部分學生在缺乏耐心的情 況下,會出現不願意作答或隨意亂寫,造成資料的損失。建議未來相關研究 設計問卷時,要控制問卷的總題數不要太多,儘量讓學生 30 分鐘內可輕鬆填 答完成較為理想,各次量表的題數分配適當、每個量表以指標性的概念設計 題目內容,以利資料收集。

(13)

5.採用輔助方法提昇學生自填式問卷的可信度

本研究的教育介入成效評估問卷「學生菸害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問卷」

為自填式結構問卷,學生主觀性填答的真實性不易評估。建議未來研究可經 由以下兩項方法提昇學生自填式問卷的可信度,一為請導師或家長填寫問卷 以取得學生的吸菸狀態資料,來核對學生的填答結果的可信度;在經費與人 力許可下,可收集受測學生的唾液加以分析其是否吸菸,或測量學生呼氣的 一氧化碳濃度,作為是否吸菸的驗證資料。

6.改善施測方式提昇學生對於吸菸行為填答的誠實度

本研究的教育介入成效評估問卷時,因為要進行前、後測的配對比較,

要求學生以具名方式填答問卷。因為學生吸菸在國民中學被視為是一件重大 違規行為,學生可能畏懼處罰,而在填答吸菸行為時,填寫不實答案,導致 進行調查時,學生吸菸行為發生率會低於實際情形。建議未來研究進行問卷 施測時,可事先將問卷編號,請學生依號碼領取問卷;或請問卷施測人員取 得學生座位表以作記號的方式,取得學生的基本座號資料;或事先取得學生 座號名單,在施測時請學生依座號順序入座,收卷時再依順序收回,再馬上 進行編碼的方式。

7.增加課程中拒菸生活技巧的訓練

本研究結果發現,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學生的拒菸生活技巧分數沒有進 步,其可能原因是本課程設計時,對於規範教育的設計時間不足,只安排一 個教學活動約 15 分鐘,時間不足,及課程設計內容對五種拒菸生活技巧的示 範與練習的時間不足。建議未來的課程設計對於各項的生活技巧練習,宜有 兩節課以上的時間,內容包括生活技巧的示範、練習與教師回饋,以強化學 生的生活技巧使用能力。

9.邀請家長、社區參與學校的菸害預防計畫

本研究主要以學校內學生為對象,並以課堂教學為主。建議未來研究可 進一步結合社區組織的力量,邀請家長與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營造無菸害校園 及社區環境,並請轄區的警察機關協助學生在校外的吸菸行為管制,期使青 少年菸害預防教育能維持長期效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基礎研究強調 科學問題的突 破 ,應用研究則強調 實務問題 的解決 ,專題研究計畫應透過 加強計畫執行方法及步驟的可行 性,使研究工作能確實執行並產 生效益。透過專題研究計畫

一、 動機與目的 二、 問題分析 三、 相關文獻 四、 行動設計 五、 實施程序 六、 結果與討論 七、 結論與建議 八、 檢討與省思.

為降低藥品安全性與有效性試驗的成本與其耗費的時間, 合併第一期

共同業務 教師成長 C/Q/S E/R/A 專業發展 C/Q/S E/R/A 實驗研究組 科學活動 C/Q/S E/R/A 研究發展 C/Q/S E/R/A 資料出版組 出版刊物 C/Q/S E/R/A 國際教育 C/Q/S

發表好歌詞定義 2.教師引導學生 小組討論曲調旋 律與歌詞的對應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