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測 後測 一般教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前測 後測 一般教學 "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前測 後測 一般教學

媒體教學 一般教學

控制組

實驗組

時間 /30~40min/ /1hr /2hr /2hr /30~40min/

活動內容 基礎 系統(1) 系統(2) 預

備 實 驗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班,自變項為使 用媒體教學與否,依變項為後測成績。

第二節 研究架構

預備實驗中的目的在求取前後測試卷之同質性、內部一致性,以 証明試卷之可信度。

控制組及實驗組之教學實施均以 Microsoft-Office 中

power-point 所制投影片上課,其教材為高中化學, 「原子與分子」章 節;兩組均使用研究者所編制之上課講義(附錄一)。在正式教學之前,

使用前測試卷;上課時數共六小時左右,教學分三主題:基礎原理、

一般判斷分子形狀的方法系統

(1)

、以軌域判斷分子形狀系統

(2)

;活 動結束後實施後測,構架以圖 3-2-1 示之:

圖 3-2-1 研究實施架構

(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預試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已完全學習過相關單 元,共兩班 64 人,有效樣本 59 份。預試對象並在施測前並沒有經過 複習或教學,也無操作媒體,同時接受前後測問卷,以皮爾森相關係 數(Pearson's r)考驗前後測問卷是否為複本;且分別測試前、後測問 卷之內部一致性 Cronbach's α,以此預備實驗之結果提供前後測問 卷之信度。

正式實驗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高中二年級學生,學生在第三次段 考已學習過原子軌域、電子組態及元素與週期表等章節;仍未學過共 價鍵、σ或π鍵、VSEPR、分子結構、極性等,在教學活動中兩位教師 教導這些概念後再練習如何判斷分子形狀。

研究者與在職教師協調之後,將四班學生分為兩組,以座號單數 一組,雙數一組,由於施測時間在上學期第三次段考之後,並非正式 上課時間,學生為自由參加,因此實得實驗組 30 人,對照組 36 人。

實驗組教師為研究者本人,而對照組教師為原班化學教師。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從訂定研究目標至撰寫論文,經過擬定計劃、預備實測正 式施測、資料分析四個階段,茲以流程圖描述如圖 3-4-1 所示:

一、擬定計劃

本階段目的是要將研究的方向、主題以及提出的問題,發展並確

定出研究架構和細部的規劃,如:決定研究方法、找尋研究對象,構

思軟體應具備功能。研究者自相關文獻,教育研究法,目前高中課本、

(3)

參考書中決定研究方法;同時尋找適當且允許的研究對象;並對多重 表徵、空間能力、媒體理論等文獻中,初步設計軟體應能帶給學習者 何種學習環境。

二、預備實測

研究架構確定後,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各研究工具的開發 (1.歐 比托軟體開發, 2.編寫前後測試卷, 3.編寫學習感受問卷);與評估 (5.預試前後測問卷, 6.評估前後測問卷信效度);以及解決實驗中的 現實條件的不足,如學生進行實驗的時間,電腦教室所能容納人數,

硬體配備,學生的意願,學校正式公文同意實驗進行等等 (4.與任課 教師、施測學校溝通)。

研究者自行開發各項工具,並對各項研究工具修正,以期各項研 究工具的完備。

三、正式施測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組與控制組各一班,實驗組教師 即為研究者,控制組教師為原班教師,操縱變因為教學媒體(歐比托) 的使用,而教師在旁輔助說明。整個教學研究所進行的工作包括:教 學前學生學習成就差異性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教學、及實驗組的 學習感受問卷調查。

四、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的包括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後測成績,實驗組學習後的

問卷調查結果及學生對軟體的意見。並將本研究所得的單項目資料加

以分析整理,提出結論與建議,撰寫成研究報告。

(4)

擬定計劃

1.決定研究方法 2.找尋研究對象

3.構思軟體應具備功能

1.歐比托軟體開發 2.編寫前後測試卷 3.編寫學習感受問卷

4.與任課教師、施測學校溝通 5.預試前後測問卷

6.評估前後測問卷信效度

1.準實驗教學設計

實驗組:教學媒體為輔助的上課模式 控制組:教師以 powerpoint 投影片上課。

2.前後測試卷填寫 3.學習感受問卷填寫

1.前後測成績分析 2.感受問卷分析 3.後測問卷分類比較

4.軌域概念與判斷分子形狀的相關性 訂定研究目標

收 集 資 料

、 文 獻

撰寫論文 資料分析 正式施測 預備實測

1.決定研究方向、主題 2.形成問題

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

圖 3-4-1 研究設計流程圖

(5)

控制組

製作計劃

介面設計

軟體內容設計

決定軟體系統

問題設計 練習題設

組合

程式設計 腳本修訂

腳本撰寫

實際教學

成效評估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節分三部分介紹研究工具:一、軌域混成軟體「歐比托」 ;二、

前後測問卷;三、實驗組情意問卷。混成軟體「歐比托」以分為三部 分介紹:(一).軟體開發、(二).軟體內容介紹、(三).軟體實際應 用;而前後測問卷介紹其信效度來源為目的。

一、軌域混成軌體—「歐比托」

(一).軟體開發

實驗組在教導「判斷分子形狀」時主要教學工具為研究者所開 發軟體「歐比托」 ,其開發流程參考(O'Near,1986;洪榮昭,劉明洲,

民 86;楊煥謀,民 87)多媒體設計流程圖如圖 3-5-1 所示:

圖 3-5-1 多媒體設計流程圖

(6)

(二).軟體內容

為研究者自行設計之多媒體,以 FLASH MX 編製完成。檔案大小 11.7 MB,只需至

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triggerpages_mm com/flash.html 下載執行檔 Micromedia Flash Player 6.0,即可執

行,除此之外不需其他工具軟體。研究實驗學校之電腦校室皆有灌 Flash Player,因此學生不需再上網下載 Flash Player,任一部電腦 皆可使用本教學媒體。以下將以:1.操作介面及軟體功能、2.軟體 限制、3.多重表徵與歐比托、4.歐比托與化學學習等四點做介紹:

1.操作介面及軟體功能:

主要分為四個區塊:左欄「元素」 ;上欄「提示訊息」 ;右欄包含

「外接元素」 、 「鍵角」 、 「形狀」三部分;中間欄位又分為外框及內框,

外框包含「s p _ - - -」 、 「返回」 、 「開始混成」 ,內框則為「動畫視 窗」如圖 3-5-2 所示,以下就操作順序及各按鍵功能介紹之:

外接元素

圖 3-5-2 歐比托操作介面

(7)

步驟一.產生中心原子:使用者決定一分子之中心原子。

「元素」 ,列出 2A 到 7A 常用的原素符號,供使用者拖曳元素符號 至「動畫視窗」之藍色正方形區塊中。此時「s p _ - - -」右方小 區塊會出現代表電子數的箭號及所選之元素符號; 「動畫視窗」則出 現代表空軌域的淡透明動畫如圖 3-5-3。

步驟二.填入價電子

使用者必須依據苞利不相容原理、罕德規則,將箭頭正確拖曳至

「s p _ - - -」上,完成原子價電子之電子組態。

若使用者在填入電子(拖曳箭頭)的動作有誤, 「提示訊息」則會顯 示訊息提示使用者需利用哪一個原理。如圖 3-5-4、圖 3-5-5 表示:

圖 3-5-3 歐比托動畫視窗

圖 3-5-4 歐比托提示訊息 1

(8)

若填入價電子的動作正確無誤, 「動畫視窗」中則以黃色代表已填 入電子之軌域,以黑色點代表電子如圖 3-5-6:

步驟三.選擇外接原子

右欄「外接元素」 ,有 1A,6A,7A 三種外接原子可供拖曳至淺藍 色框框內,學生可依題目或個人的想法,選擇外接原子的種類和個數。

圖 3-5-5 歐比托提示訊息 2

圖 3-5-6 電子填入空軌域圖

(9)

步驟四.混成與結果

選擇外接原子之後,按下中間欄位外框下的「開始混成」 ,即可在

「動畫視窗」觀看到混成動畫, 「s p _ - - -」也將隨混成理論作出 能階變化;在上欄「提示訊息」則會提供其他同型的例子;同時在右

欄下「鍵角」 、 「形狀」會顯示此分子的鍵角和形狀。另外,有一 隱藏按鍵「觀看結果」出現於中間欄下方右,按之可使視窗欄中動畫 作三維翻轉。如圖 3-5-7 所示:

另外,若選擇的外接元素個數與中心原子無法順利形成化合物,

如中心原子選擇碳 C,外接原子選擇 5 個氫(拖曳 5 個 1A 元素), 「提 示訊息」即會顯示:混成失敗。

中間欄下方「返回」鍵可清除螢幕,重新開始。

圖 3-5-7 歐比托混成結果

(10)

2.軟體限制

(1) 選定外接原子時,只可拖曳相同種類的外接元素。

(2) 沒有 d 軌域相關。

(3) 只能出做單一中心之分子。

(4) 無法主動操弄動畫,只能觀看。

(5) 無法表現出「軌域為機率密度」的想法。

(6) 無法表現出同一種軌域的能量大小,如 2p < 3P < 4p…等。

3.多重表徵-DeFT 與歐比托

軟體依多重表徵 DeFT 中的設計參數理念檢視「歐比托」 ,列表 3-5-1 如下:

表 3-5-1 以 DeFT 檢視歐比托 設計參數

A 資訊 原子軌域

(1)「s p _ - - -」可表徵能階,價電子組態。

(2)「動畫視窗」可表徵 S、P 軌域形狀,位置,電子填入 順序。

混成過程

(1)「s p _ - - -」可表徵混成能階之能量均分,電子躍 遷等概念。

(2)「動畫視窗」可表徵混成軌域 sp

x

的形狀,電子躍遷,

還可推斷分子形狀,孤對電子的位置,σ或π鍵。

B 型式 (1)符號與圖形(如 s、p 等與能階圖與軌域形狀) (2)動態表徵(三維動態翻轉圖形)

C 轉換 「s p _ - - -」與「動畫視窗」為同步畫面

(1)電子能階能量、形成的軌域形狀依據填入規則同時表 徵。

(2)混成時能階變化與混成軌域能互相轉換。

(11)

(3)符號之間的轉換(如 s + P

x

P

y

P

z

→sP

3

混成軌域) D 數目 就化學表徵而言,此章單元並沒有巨觀表徵。軟體環境

中,使用者可操弄中心原子(符號)、電子填入能階(微 觀)、外接元素(符號),觀看「動畫視窗」中動畫(微觀)。

E 順序 (1)按照由軌域判斷分子形狀的流程順序,使用者需先了 解電子如何填入原子軌域,才進階至考慮外接原子可能 形成分子之種類。

(2)並不完全開放由使用者自行決定學習順序,採階段性 任務, 「提示訊息」則具有鷹架的效果。

4.歐比托與化學學習

Wu & Shah (2003)著重於空間能力和化學學習的關係,歸納了五 點原則,有助於研究者或設計者發展化學學習的工具,研究者試將歐 比托以此五點原則檢視之:

(1)提供多重表徵及描述

歐比托本身提供多重表徵如上段 DeFT 所介紹,但軟體本身並沒有 提供文字描述對應或引導,因此在本實驗附有上課講義及使用手冊等 等。而軟體的使用時機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軌域概念判斷分子 形狀,研究者設計軟體時乃採用建構主義者的學習模式(Appleton, 1989),此模式提供學習的四種可能:a.同化(assimilation);b.失衡 (disequibrium)後調適(accommodation);c.失衡後進入錯誤調適;d.

失衡後拒絕學習。

歐比托帶給學生新(混成、混成軌域、判斷分子形狀)、舊(價電子 組態、軌域)概念的接續,為了避免學習者產生失衡時進入 c.和 d.,

研究者並不讓學生作完全程的判斷後得到錯誤的分子形狀,利用「提 示訊息」及時在學生出更大錯誤前踩煞車,並給與小提示作鷹架。

(2)顯著參照連結

(12)

軟體本身文字描敘不是很多,主要為符號表徵與微觀表徵的連 結。因此學習者手上都有一本使用手冊,引導使用者目前在做什麼樣 的活動;提出問題,要學生從操作軟體中找尋任務所需的答案;進而 在活動之中發問或表示意見,都是加強參照連結的方式之一。

(3)呈現化學之動態和互動本質

化學過程的本質即粒子(分子、原子、電子…等)之間的互相及動 態模型。過去的研究顯示動畫對學生視覺化模型很有助益,且能有效 幫助學生產生動態心像。本軟體之互動在於學習者可操弄電子填入及 選擇外接原子,同時觀看動畫,及錯誤反映模式;也可觀察混成時的 動畫,可展現化學動態的本質。

(4)提升 2D、3D 之間的轉換

研究指出低空間能力的學生在二維及三維表徵之間順利轉換,例 如缺乏在心中翻轉分子模型的技能;近年來許多化學軟體或網站即著 重在支持學生在這方面技能的不足。歐比托雖無法讓學生任意操弄三 維動畫,但研究者(設計者)將動畫設計為三百六十度的旋轉,並在右 下欄位顯示形狀、鍵角關係,以支持學習者 2D、3D 之轉換。

(5)明確及整合資訊以減少認知負擔

以往對混成的教學會條列教導學生:1.軌域混成後形狀改變。2.

軌域混成後能量均分。3.軌域混成後電子躍遷…等文字或靜態圖片表

徵。而在歐比托上,學生在面對動畫及符號表徵時,有很清楚的「混

成」按鍵出現,以示學習者「混成」的前置動作(了解中心原子的價軌

域,選擇所需外接原子)已經完成,將進行混成的動作;並讓學生觀察

到,混成完成後,與混成前的不同。學生省去了許多文字帶來的另有

概念如:S 和 P 軌域同時出現時的位置? 電子該放在哪個形狀(圓形的

(13)

S 或是啞鈴形的 P)呢? 分子的形狀? 孤對電子在空間中的位置?等 等。歐比托簡單、清楚的介面及按鍵,常用的符號表示(黑點代表電子、

橫線高低代表能階等等),都比文字和靜態圖片等不連貫的資訊利於學 生理解軌域混成。

三.實際教學

實驗組學生需使用電腦,媒體使用環境即該校電腦教室,可容納 約四十人每人一部電腦,教師可隨時切換學生的螢幕成為教師使用螢 幕。軟體附有研究者編寫之使用手冊,見附錄五。即使不常使用電腦 的學生也能藉由操作說明很快進入狀況;操作說明中有題目可供使用 者練習之如下圖之練習一。指導者在電腦教室中先切換至主螢幕演示 如何操作,並在學習者操作過程中隨時拋出問題。

練習一.試著使用動畫找出以下的分子的資訊:

CO

2

1.中心原子的價電子 組態

2.各為何種混成軌域 3.分子形狀

4.中心原子有多少對孤對電子 (lp)

5.畫出結構式,指出何為σ,何 為π

1. 2. 3.

4. 5.

(14)

二、前後測問卷

在第二章第二、三節中,本研究由表徵討論至空間能力。根據 Wu & Shah(2004)整理化學學習與空間能力的關係,採取 Carroll(1993) 的空間能力定義:空間視覺、彈性趨合、空間關係。本研究並不記錄 空間能力的轉換速度,因此不討論彈性趨合。

混成軌域章節只在符號-微觀表徵間轉換,並不能將微觀中更細 微的變化描述清楚,因此研究者將化學表徵(微觀、符號)與空間能力 (空間關係、空間視覺)結合,並以原子、共價鍵、分子作維度,以符 號/符號、符號/微觀(再細分空間關係及空間視覺),設計題本。前後 測問卷即根據表 3-5-2 設計。

表 3-5-2 前後測問卷設計概念 (→表轉換)

符號-微觀表徵 符號-符號表徵

文字敘述概念 空間視覺

(反應理解、編碼、心理操 作空間型式的過程)

空間關係 (心理操弄物件)

原子 1.元素符號

→電子點式

2.文字敘述軌域意義

3.電子填入軌域/能階規則 軌域(空間圖形)

→能階 共價

4.結構式

→電子點式

5.文字敘述→圖形 6.三維圖形→符號 分子 7.分子式

→電子點式

9.文字敘述

→能階圖形

→混成軌域三維圖形 10.結構式

→混成軌域三維圖形

→混成軌域符號 12.結構式

→三維分子形狀 13.分子式

→結構式

→三維分子形狀

8.結構式

→三維分子形狀

→在心中做空間 關係對比。

11.分子式

→三維分子形狀

→在心中做空間 關係對比。

註:前測無題 13,但前測第 12 題為表中題 13 之同類型題目。

(15)

前後測計分方式選擇題採每題一分,非選題每個選項一分,前測 總分十九分,後測總分二十分。本試卷共分二種題型,2、3、5、6、

8、9、10、11、12、13 (前測沒有 13) 為單一選擇題共 10 題,1、4、

7 則為非選擇題共三題,共 10 個填入項目,見附錄

前後測設計為複本測驗,故研究者在正式前後測之前,於台北市 另一所高中實施預備測驗,以考驗前後測問卷之信度:(一)以皮爾森 相關係數(Pearson's r)考驗前後測問卷是否為複本,(二)且分別測 試前、後測問卷之內部一致性得 Cronbach's α。

預試學生為高三生,共兩班,有效樣本 59 份

(一).前後測問卷採研究者設計之複本測驗。

1.複本測驗(alternate-form reliability):

複本信度是指將受試者在同一個時間點,接受兩份測驗(一份為 正本,另一份為複本),然後以受試者在正本與複本的兩個總分,求 其相關係數,即可得到複本信度。複本測驗必須在內容、題型、難度、

測試時間等均須相同,才能稱為複本測驗。

2.複本信度(alternate-form reliability):

將同一測驗之甲式對某組施測,然後把同一測驗的乙式對同一組 測試。兩次得分的相關係數高,表示受試者在兩種測驗的表現相同;

亦即測驗的樣式如是相等,即是一致的表徵。

測驗者如欲決定教學效能,複本信度顯得十分有用,可避免因回

憶或練習帶來的影響。研究者以統計軟體 SPSS10.0 計算前後測問卷

之間的相關性為.838 的高相關(王文科、王智弘,民 93),可考驗出

前、後測問卷為複本。如表 3-5-3 所示:

(16)

表 3-5-3 預試前後測相關性

(二)前、後測問卷之內部一致性

內部一致性係數是由一次施測的結果,去估算信度的數值,主要 關注於試題的同質性。研究者分別以統計軟體SPSS10.0計算前、後測 之Cronbach's α,作為一張試卷可信程度的標準,可信度可對照表 表3-5-5可信度高低與Cronbachα係數之對照表(吳宗正、吳育東,民 89年);研究者所得前測預試結果α =.7114,後測預試結果α

=.7127,皆顯示前後測問卷內部一致是很可信的。

三、實驗組情意問卷

目的為了解學生對於本研究使用之軟體、教學方式的態度與建 議。本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五等第之勾選題,欲得知學生對軟 體:1.使用的建議 2.興趣 3.幫助理解混成課程的內容 4.幫助心象 5.對課程精熟的程度;第二部分為開放性問題,目的為了解學生對這 次的教學的喜好程度,及對本軟體提出批評和改進的地方,以及對整 個教學活動配合的感想和建議。問卷內容詳見附錄四。

平均數 標準差 總數 前測卷 9.27 4.50

Pearson 相關

顯著性 (雙尾) 後測卷 11.17 4.74

59

前後測卷 之相關

.838** .000

**在顯著水準為 0.01 時 (雙尾),相關顯著。

(17)

第六節 研究進度甘特圖

本研究從撰寫計劃開始至研究報告撰寫完成,歷時近兩年,工作 所進行的各項工作進度時間如表 3-6-1 所示:

西元紀年

03 04 05

月份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文獻蒐 集、閱讀

與整理

提研究計 劃

編制後測 紙筆測驗

開發混成 軌域軟體

教學活動 進行

資料整理 及分析

撰寫研究 報告

表 3-6-1  研究進度甘特圖

數據

表 3-5-3  預試前後測相關性   (二)前、後測問卷之內部一致性  內部一致性係數是由一次施測的結果,去估算信度的數值,主要 關注於試題的同質性。研究者分別以統計軟體SPSS10.0計算前、後測 之Cronbach's α,作為一張試卷可信程度的標準,可信度可對照表 表3-5-5可信度高低與Cronbachα係數之對照表(吳宗正、吳育東,民 89年);研究者所得前測預試結果α =.7114,後測預試結果α =.7127,皆顯示前後測問卷內部一致是很可信的。  三、實驗組情意問卷      目的為了解學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個別或小組 合作寫出森鐵 與花東評論比 較文章 2.自主撰寫森 鐵仿寫文章..

Flash 平台 Macromedia 公司宣佈全世界 97.3%的網路瀏覽器都有內建 Flash player 播放器,只要在 Internet Explorer 或 Netscape 瀏覽器,安裝了 Flash Player 播放程式,就可以播放

進行參考 使用兩個 T-BERD/MTS 2000 平臺與一個 OTDR 模組,其中包括雷

首先,在套裝程式軟體 Matlab 中執行 k-means 分群法,將前置樣本中的 學測成績分成三群或四群。特別注意的是,在執行 k-means

Step 3: : : :模擬環境設定 模擬環境設定 模擬環境設定 模擬環境設定、 、 、 、存檔與執行模擬 存檔與執行模擬

除了酒店、交通及景點,還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 做好的 Flash 動畫除了要儲存起來,方便日後再 載入 Flash 中編輯外,想要讓 Flash 動畫能夠在 其它應用程式播放,例如用 Microsoft Media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