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十一章 機率與統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十一章 機率與統計"

Copied!
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十一章 機率與統計

11-1 樣本空間與事件

集合的基本概念

1. 集合與元素:

(1)集合是由一些明確而且可辨認的事物所組成的群體,組成這個群體的每一個事物,稱為 這個集合的元素。

(2)通常以大寫字母 A 、 B 、C、…等表示集合,以小寫字母abc、…等表示元素。

(3)若a是集合 A 中的一個元素,則以符號「aA」表示,讀作「a屬於 A 」。

(4)若a不是集合 A 中的一個元素,則以符號「aA」表示,讀作「a不屬於 A 」。

2. 集合的表示法:

(1)列舉法:將集合中的每一個元素,逐一列在一個大括號{ }內,重複的元素列舉一次即 可,且各元素之先後順序無關。

例如:{ , , } { , , } { , , , }a b c = c a b = a a b c 均表示同一集合。

(2)構式法:將集合以符號{ |x x具有的特性}來表示。

例如:{ | 0x < <x 1 ,xR}表示介於 0 到 1 之間所有實數所成之集合。

3. 子集(部分集合):

(1)若集合 A 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則稱 A 為 B 的「子集」,以符號「 AB表示,讀作「 A 包含於 B 」。

(2)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稱為「空集合」,以符號{ }或φ表示。規定φ為任何集合的子集。

(3)任一集合A為其本身的子集,即 AA(4)若集合 A 有n個元素,則 A 的子集共有2n個。

4. 集合的相等:

若集合 A 、 B 含有完全相同的元素,則稱此兩集合相等,以符號「 A B= 」表示。

即「 AB且 BA ⇔ A=B」。

★ 子集合 ★

試寫出A={ , , }a b b 的所有子集合。

集合A={ , }a b (重複算 1 個)

集合A的子集有:

φ、{ }a 、{ }b 、{ , }a b

∴ 子集合有22 =4個

試寫出A={1, 2, 2, 3}的所有子集合。

集合A={1, 2, 3}(重複算 1 個)

集合A的子集有:φ、{1}、{2}、{3}、 {1, 2}、{2, 3}、{1, 3}、{1, 2, 3}

∴ 子集合有23 =8個

(2)

★ 集合的相等 ★ 設A={x+1, 2xy}、B={x−2, 3},若 A B= ,

試求x+y之值。

A=Bx+ ≠ −1 x 2

⇒ 1 3

2 2

x

x y x

 + =

 − = −

 ⇒ 2

4 x y

 =

 =

x+y=6

A={x+1, 7}、B={x+2 , 2}y ,若 A B= , 試求x+y之值。

A=B72

⇒ 1 2

2 7

x x y

 + =

 + =

 ⇒ 1

3 x y

 =

 =

x+y=4

集合的運算

1. 聯集:由集合 A 與 B 中所有元素所成的集合,

稱為 A 與 B 的「聯集」,

記為AB={ |x xAxB}。

2. 交集:由集合 A 與 B 中共同元素所成的集合,

稱為 A 與 B 的「交集」,

記為AB={ |x xAxB}。

3. 差集:屬於集合 A 但不屬於 B 之所有元素所成的集合,

稱為 A 與 B 的「差集」,

記為A B− ={ |x xAxB}。 ABBA

4. 宇集:在集合的問題中,若每一個集合都是某一固定集合 的子集,則稱此固定集合為「宇集」,以符號「U」表示。

5. 補集:若集合 A 為宇集U的子集,

UA稱為集合 A 的「補集」,

記為A′ ={ |x x U∈ 但xA}。 AB=AB′ 6. 笛摩根定理:

(1)(AB)′=A′∩B′。 (2) (AB)′ = A′∪B′。

7. 集合的元素個數計數:設 ( )n A 表示集合 A 的元素個數 (1)n A( ∪B)=n A( )+n B( )−n A( ∩B)。

(2) (n A∪ ∪B C)=n A( )+n B( )+n C( )−n A( ∩B)−n B( ∩C)−n A( ∩C)+n A( ∩ ∩B C)。 (3)n A( ∩B')=n A B( − )=n A( )−n A( ∩B)。

(3)

★ 集合的運算與狄摩根定理 ★ 設U ={1, 2, 3, 4, 5, 6, 7,8, 9}、 A={1, 3, 5, 7, 9}、

{1, 2, 3, 4, 5}

B= 、C={2, 4, 6,8},試求:

(1)(AB)−C (2) (AB ′) (3) A B′∩ ′。 (1)AB={1, 2, 3, 4, 5, 7, 9}

(AB)−C

{1, 2, 3, 4, 5, 7, 9} {2, 4, 6,8}

= −

{1, 3, 5, 7, 9}

=

(2)AB={1, 2, 3, 4, 5, 7, 9}

(AB ′) ={6,8}

(3)A′={2, 4, 6,8},B′={6, 7,8, 9}

{6,8}

A′∩B′=

U ={0,1, 2, 3, 4, 5, 6, 7,8}、A={1, 2, 3, 4, 5}、 {4, 5, 6, 7}

B= 、C={1, 3, 5, 7},試求:

(1)A∪(BC) (2) (AB ′) (3) A B′∪ ′。 (1)BC={5, 7}

( )

ABC

{1, 2, 3, 4, 5} {5, 7}

= ∪ ={1, 2, 3, 4, 5, 7}

(2)AB={4, 5}

(AB ′) ={0,1, 2, 3, 6, 7,8}

(3)A′={0, 6, 7,8},B′={0,1, 2, 3,8}

{0,1, 2, 3, 6, 7,8}

A′∪B′=

★ 集合的運算 ★

A={3, 4, 2a+1}、B={5, 5b−2, 7}, 若AB={3, 7},試求ab之值。

AB={3, 7}

∴ 2 1 7 5 2 3

a b

 + =

 − =

a=3,b=1

A={1, 3,x+2}、B={2, 6, 2y−3}, 若AB={3, 6},試求x、 y 之值。

AB={3, 6}

∴ 2 6 2 3 3 x

y

 + =

 − =

x=4,y=3

★★ 集合的元素個數計數 ★★

某班有 40 位學生,若期中考數學及格的有 20 位,英文及格的有 22 位,英、數兩科皆及格 的有 13 位,則數學或英文及格的有幾位?

A:數學及格 ⇒ n A( )=20 B:英文及格 ⇒ n B( )=22

AB:兩科皆及格 ⇒ n A( ∩B)=13

( ) ( ) ( ) ( )

n AB =n A +n Bn AB 20 22 13 29

= + − = (位)

全班 40 位學生,若某次考國文、數學兩科皆 及格的有 18 位,兩科皆不及格的有 8 位,則 恰有一科及格的有幾位?

A:國文及格,B:數學及格

AB:兩科皆及格 ⇒ n A( ∩B)=18

n A( ′∩B′)=n U( )−n A( ∪B)

⇒ 8=40−n A( ∪B)

n A( ∪B)=32

∴ 恰有一科及格=n A( ∪B)−n A( ∩B) 32 18 14

= − = (位)

(4)

樣本空間與事件

1. 樣本空間:在一個隨機試驗中,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所成的集合,稱為此試驗的樣本空間, 以S表示。樣本空間中的每一個元素,稱為一個樣本點。

2. 事件:樣本空間S的每一個子集,稱為樣本空間S的一個事件。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的二事件,則

(1)全事件:樣本空間S是本身的子集,稱S為全事件(必然事件)。 (2)空事件:φS的子集,稱φ為空事件(不可能事件)。

(3)和事件: AB稱為 A 與 B 的和事件。

(4)積事件: AB稱為 A 與 B 的積事件。

(5)餘事件: A′ 稱為事件 A 的餘事件。

(6)互斥事件:若AB= ,則稱 A 與 B 為互斥事件。φ

★ 樣本空間與事件 ★

擲一枚均勻硬幣三次,試求:

(1)樣本空間S。

(2)出現二正面一反面的事件 A 。 (3)至少出現二正面的事件 B 。

(1)S ={(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

(反正正)、(正反反)、(反正反)、

(反反正)、(反反反)}

(2)A={(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3)B={(正正反)、(正反正)、(反正正)、

(正正正)}

擲一枚均勻硬幣二次,試求:

(1)樣本空間S。

(2)出現一正面一反面的事件 A 。 (3)至少出現一正面的事件 B 。

(1)S={(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2)A={(正反)、(反正)}

(3)B={(正反)、(反正)、(正正)}

★ 樣本空間與事件 ★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三次,試求:

(1)點數和為 5 的事件 A 。 (2)點數均相同的事件 B 。

(1)A={(1,1,3)、(1,2,2)、(1,3,1)、(2,1,2)、

(2,2,1)、(3,1,1)}

(2)B={(1,1,1)、(2,2,2)、(3,3,3)、(4,4,4)、

(5,5,5)、(6,6,6)}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兩次,試求:

(1)點數和為 6 的事件 A 。

(2)第一次點數小於第二次點數的事件 B 。 (1)A={(1,5)、(2,4)、(3,3)、(4,2)、(5,1)}

(2)B={(1,2)、(1,3)、(1,4)、(1,5)、(1,6)、

(2,3)、(2,4)、(2,5)、(2,6)、(3,4)、

(3,5)、(3,6)、(4,5)、(4,6)、(5,6)}

(5)

( A ) 1. 設A={1, 2,{1, 2}},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1} A∈ (B){1}⊂A (C){1, 2} A∈ (D){1, 2}⊂A

( B ) 2. 設A={1, 2, 3, 3},則 A 的子集共有 (A) 4 (B) 8 (C) 16 (D) 32 個。

3. 設A={2y+1,x−3},B={x−1,y−2},若 A B= ,則x+y= −1 。 4. 設A={1, 2, 3, 4, 5},,,,B={2, 3, 4},C={3, 4, 5},則

(1)A∩(BC)= {2, 3, 4, 5} ,(2) (AB)−C= {1, 2} ,(3)C−(AB)= {5} 。 5. 設A={ | 0x ≤ ≤x 4},B={ | 1x − ≤ ≤x 2},則

(1) AB= { | 1x − ≤x≤4} ,(2) A B∩ = { | 0xx≤2} ,(3) A B− = { | 2x <x≤4} 。 6. 在 1 到 200 的自然數中,

(1)是 4 或 6 的倍數共有 67 個。

(2)是 4 的倍數,但不是 6 的倍數共有 34 個。

* (3)不是 4 的倍數,且不是 6 的倍數共有 133 個。

7. 某班有 50 位學生,參加會計學測驗,通過學科有 35 位,通過術科有 31 位,同時通過學、

術科的有 20 位,則

(1)學、術科至少通過一科,有 46 位。

(2)通過學科但術科沒有通過,有 15 位。

8.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一次,則

(1)出現偶點數的事件 A= {2, 4, 6} ,(2)出現奇數點的事件 B = {1, 3, 5} , (3)點數大於 3 的事件C= {4, 5, 6} ,(4)事件 A 和事件 B 是否互斥? 是 , (5)事件 A 和事件C是否互斥? 不是 。

*題目難度較高

(6)

11-2 求機率問題

古典機率

機率的定義:設一隨機試驗的樣本空間S為有限集合,S中的每一個樣本點出現的機會 均等,若AS為一事件,則事件 A 發生的機率為 ( )

( ) ( ) n A A

P A = n S = S的元素個數 的元素個數。

★ 機率 ★

擲一枚均勻硬幣三次,試求出現一正面二反 面的機率。

A:出現一正面二反面 ( ) 2 2 2 8

n S = × × =

A={(正反反)、(反正反)、(反反正)}

n A( )=3 ( ) 3 ( ) ( ) 8 P A n A

= n S =

擲一枚均勻硬幣二次,試求出現一正面一反 面的機率。

A:出現一正面一反面

S ={(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n S( )=4

A={(正反)、(反正)} ⇒ n A( )=2 ( ) 2 1

( ) ( ) 4 2 P A n A

= n S = =

★★ 機率 ★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三次,試求點數和為 5 的 機率。

A:點數和為 5 ( ) 6 6 6 216 n S = × × =

A={(1,1,3) 、 (1,2,2) 、 (1,3,1) 、 (2,1,2) 、 (2,2,1)、(3,1,1)} ⇒ n A( )=6

( ) 6 1

( ) ( ) 216 36 P A n A

= n S = =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兩次,試求點數和為 7 的 機率。

A:點數和為 7 ( ) 6 6 36 n S = × =

A={(1,6)、(2,5)、(3,4)、(4,3)、(5,2)、(6,1)}

n A( )=6

( ) 6 1 ( ) ( ) 36 6 P A n A

= n S = =

★★ 機率 ★★

甲、乙、丙、…等 7 人排成一列,試求甲、

乙相鄰的機率。

P(甲乙相鄰) 6! 2! 2 7! 7

= × =

甲、乙、丙、…等 7 人圍圓桌而坐,試求甲、

乙相鄰的機率。

P(甲乙相鄰) 5! 2! 1 6! 3

= × =

(7)

★★ 機率 ★★

袋中有 3 紅球、5 白球,今隨機一次取出三 球,試求:

(1)取到三球同色的機率。

(2)取到一紅球二白球的機率。

(3)至少取到二紅球的機率。

(1)P(三同)

3 5

3 3

8 3

11 56 C C

C

= + =

(2)P(一紅二白)

3 5

1 2

8 3

30 15 56 28 C C

C

= × = =

(3)P(至少二紅)=P(二紅一白)+P(三紅)

3

3 5

3

2 1

8 8

3 3

2 7 C C C

C C

= × + =

自裝有 4 白球、3 紅球、2 黑球的袋中,任取 三球,每球被取到的機會均等,試求:

(1)取到三球同色的機率。

(2)取到三球異色的機率。

(3)取到一白球二紅球的機率。

(1)P(三同)

4 3

3 3

9 3

5 84 C C

C

= + =

(2)P(三異)

4 3 2

1 1 1

9 3

24 2 84 7 C C C

C

× ×

= = =

(3)P(一白二紅)

4 3

1 2

9 3

12 1 84 7 C C

C

= × = =

機率的性質

設 A 、 B 、C為樣本空間S的三事件,則 1. 全事件的機率: ( )P S = 。 1

2. 空事件的機率: ( )Pφ = 。 0

3. 任一事件A 的機率範圍: 0P A( )≤ 。 1 4. 機率的單調性:若AB,則 ( )P AP B( )。 5. 和事件的機率:

(1) (P AB)=P A( )+P B( )−P A( ∩B)。

(2) (P A∪ ∪B C)=P A( )+P B( )+P C( )−P A( ∩B)−P B( ∩C)−P A( ∩C)+P A( ∩ ∩B C)。 6. 餘事件的機率:(1) (P A′ = −) 1 P A( )。

(2) (P A′∩B′)= −1 P A( ∪B)。 (3) (P A′∪B′)= −1 P A( ∩B)。

7. 互斥事件的機率:AB= ⇒ φ P A( ∩B)= ,即 (0 P AB)=P A( )+P B( )。 8. 差事件的機率: (P A B− )=P A( ∩B′)=P A( )−P A( ∩B)。

★ 餘事件的機率 ★

擲一枚均勻硬幣三次,試求至少出現一反面 的機率。

S:樣本空間 ⇒ n S( )= × × =2 2 2 8 A:出現 0 反面

A={(正正正)} ⇒ n A( )=1

P(至少一反面) 1 7

1 ( ) 1

8 8

= −P A = − =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兩次,試求點數和小於 10 的機率。

設 S:樣本空間 ⇒ n S( )= × =6 6 36 A:點數和10

A={(4,6)、(5,5)、(5,6)、(6,4)、(6,5)、

(6,6)} ⇒ n A( )=6

P(點數和<10) 6 5 1 ( ) 1

36 6

= −P A = − =

(8)

★ 機率的性質 ★ 設 A 、 B 為二事件,若 ( ) 0.3P A = 、

( ) 0.6

P B′ = 、 (P AB)=0.2,試求:

(1)P B (2) (( ) P AB) (3) (P A′ ∩B)。 (1)P B( )= −1 P B′( )=0.4

(2)P A( ∪B)=P A( )+P B( )−P A( ∩B) 0.3 0.4 0.2 0.5

= + − =

(3)P A( ′ ∩B)=P B( )−P A( ∩B) 0.4 0.2 0.2

= − =

設 A、B 為二事件,若 1 ( ) 2

P A = 、 1 ( ) 3 P B = 、 ( ) 1

P AB =4,試求:

(1)P B′ (2) (( ) P AB) (3) (P AB′)。

(1) 2

( ) 1 ( ) P B′ = −P B = 3

(2)P A( ∪B)=P A( )+P B( )−P A( ∩B) 1 1 1 7

2 3 4 12

= + − = (3)P A( ∩B′)=P A( )−P A( ∩B)

1 1 1 2 4 4

= − =

★ 互斥事件 ★

設 A 、 B 為互斥事件,且 1 ( ) 2 P A = , ( ) 3

P B′ = 4,試求 (P AB)。

AB為互斥事件 ∴ P A( ∩B)=0

又 1

( ) 1 ( ) P B = −P B′ =4

( ) ( ) ( ) ( )

P AB =P A +P BP AB

1 1 3

2 4 0 4

= + − =

設 A 、 B 為 互 斥 事 件 , 且 ( ) 0.6P A′ = , ( ) 0.3

P B = ,試求 (P AB)。

AB為互斥事件 ∴ P A( ∩B)=0 又P A( )= −1 P A′( )=0.4

( ) ( ) ( ) ( )

P AB =P A +P BP AB 0.4 0.3 0 0.7

= + − =

★★ 機率的應用 ★★

從 1 到 100 的自然數中,任取一數,每個數 被取到的機會均等,試求取到 2 或 3 的倍數 之機率。

S:樣本空間 ⇒ n S( )=C1100 =100 A:2 的倍數 ⇒ 100

( ) [ ] 50 n A = 2 = B:3 的倍數 ⇒ 100

( ) [ ] 33 n B = 3 = AB:6 的倍數 ⇒ 100

( ) [ ] 16 n AB = 6 = 故取到 2 或 3 的倍數之機率為

( ) ( ) ( ) ( )

P AB =P A +P BP AB 50 33 16 67 100 100 100 100

= + − =

某公司徵求三名員工,有甲、乙、丙、丁、

戊、己等 6 人應徵,每個人被錄取的機會均 等,試求甲或乙被錄取的機率。

S:樣本空間 ⇒ n S( )=C36 =20 A:甲被錄取 ⇒ n A( )=C11×C25 =10 B:乙被錄取 ⇒ n B( )=C11×C25 =10 AB:甲乙均錄取 ⇒ n A( ∩B)=C14 =4 故甲或乙被錄取的機率為

( ) ( ) ( ) ( )

P AB =P A +P BP AB 10 10 4 4 20 20 20 5

= + − =

(9)

幾何機率

設樣本空間S對應一幾何圖形,若AS亦為一幾何圖形,則 ( ) ( ) ( ) P A m A

= m Sm 為幾何度量,幾何度量可以為長度、面積或體積。

★★ 幾何機率 ★★

在集合S ={ | 2x ≤ ≤x 10,xR}中任選一數,

試求滿足不等式|x−5 |≤ 的機率為何? 2

|x−5 |≤2 ⇒ − ≤ − ≤2 x 5 2

⇒ 3≤x≤7

故所求機率 7 3 1 10 2 2

= − =

如右圖,在圓形基地中,扇形 區域佈有地雷,敵人在基地中 行走,踩到地雷的機率為何?

(每個扇形的圓心角皆為 30°)

所求機率 30 1 3 360 4

= × ° =

°

條件機率 1. 條件機率: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的二事件,且 ( ) 0P A > ,則在事件 A 發生的條件下,事件 B 發生的

條件機率為 ( ) ( )

( )

( ) ( )

n A B P A B P B A

n A P A

∩ ∩

= = ⇒ P A( ∩B)=P A( )×P B A( )。 2. 條件機率的乘法公式:

設 A 、 B 、C為樣本空間S的三事件,且 ( ) 0P A > 、 ( )P B > 、 ( )0 P C > 、 (0 P AB)> , 0 (1)P A( ∩B)= ( )P A ×P B A P B( | )= ( )×P A B( | )。

(2) (P ABC)= ( )P A ×P B A( | )×P C A( | ∩B)。

★★ 條件機率 ★★

擲一枚公正硬幣三次,在第一次出現正面的 條件下,試求恰出現二正面的機率。

A:第一次正面,B:恰出現二正面 A={(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

(正反反)} ⇒ n A( )=4 AB={(正正反)、(正反正)}

n A( ∩B)=2

⇒ ( ) 2 1

( | )

( ) 4 2 n A B

P B A

n A

= ∩ = =

擲一顆公正骰子兩次,在出現點數和為 6 的 條件下,試求骰子點數相同的機率。

A:點數和為 6,B:點數相同 A={(1,5)、(2,4)、(3,3)、(4,2)、(5,1)}

n A( )=5 {(3, 3)}

AB= ⇒ n A( ∩B)=1

⇒ ( ) 1

( | )

( ) 5 n A B P B A

n A

= ∩ =

(10)

★★ 條件機率 ★★

設 A 、 B 為 樣 本 空 間S 中 的 二 事 件 , 若 ( ) 1

P A =3, 1 ( ) 2

P B = , 3

( )

P AB =4,試求:

(1)P A B (2) ( | )( | ) P B A 。

( ) ( ) ( ) ( )

P AB =P A +P BP AB

⇒ 3 1 1

( )

4 =3+2−P AB

⇒ 1

( )

P AB =12 (1)

1

( ) 12 1

( | )

( ) 1 6

2 P A B P A B

P B

= ∩ = =

(2)

1

( ) 12 1

( | )

( ) 1 4

3 P A B P B A

P A

= ∩ = =

設 A 、 B 為 樣 本 空 間 S 中 的 二 事 件 , 若 ( ) 1

P A =4, 2 ( )

P AB =3, 1 ( )

P AB =6,試 求:(1) ( | )P A B (2) ( | )P B A 。

( ) ( ) ( ) ( )

P AB =P A +P BP AB

⇒ 2 1 1 3= 4+P B( )−6

⇒ 7

( ) 12 P B =

(1)

1

( ) 6 2

( | )

( ) 7 7

12 P A B P A B

P B

= ∩ = =

(2)

1

( ) 6 2

( | )

( ) 1 3

4 P A B P B A

P A

= ∩ = =

★★ 條件機率的乘法公式 ★★

袋中有 3 紅球、4 白球,每次取一球,連取二 次,取後不放回,設每個球被取到的機會相 同,試求:

(1)第一次取到白球的條件下,第二次取到紅 球的機率。

(2)第一次取到白球且第二次取到紅球的機率。

A:第一次白球,B:第二次紅球

則 4 4

( ) 3 4 7 P A = =

+

(1)∵ 第一次取到白球不放回,故袋中剩 下 3 紅球、3 白球

∴ 第二次取到紅球的機率為

3 1

( | )

3 3 2 P B A = =

+

(2)第一次取到白球且第二次取到紅球的 機率為P A( ∩B)=P A( )×P B A( | )

4 1 2 7 2 7

= × =

袋中有 4 紅球、5 白球,每次取一球,連取二 次,取後不放回,設每個球被取到的機會相 同,試求:

(1)取到 2 球都是白球的機率。

(2)取到 2 球都是紅球的機率。

(1)設A:第一次白球,B:第二次白球 ( ) ( ) ( | )

P AB =P A ×P B A 5 4 5 9 8 18

= × =

(2)設C:第一次紅球,D:第二次紅球 ( ) ( ) ( | )

P CD =P C ×P D C 4 3 1 9 8 6

= × =

(11)

獨立事件

1.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的二事件,

若 ( | )P B A =P B( ),即P A( ∩B)=P A( )×P B( ),則稱 A 、 B 為獨立事件,否則稱為相依事 件。

2. 若 A 、 B 為獨立事件,則

(1) A 與 B′ 亦為獨立事件 ⇒ P A( ∩B′)=P A( )×P B( ′)。 (2) A′ 與 B 亦為獨立事件 ⇒ P A( ′∩B)=P A( ′)×P B( )。 (3) A′ 與 B′ 亦為獨立事件 ⇒ P A( ′∩B′)=P A( ′)×P B( ′)。

★★ 獨立事件 ★★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中的二獨立事件,已

知 5

( )

P AB = 6、 1 ( ) 3

P B = ,試求:

(1)P A (2) (( ) P A′ ∩B) (3) (P A B′| )。 (1)∵ P A( ∪B)=P A( )+P B( )−P A( ∩B)

AB為獨立事件

P A( ∪B)

=P A( )+P B( )−P A( ).P B( )

⇒ 5 1 1

( ) ( )

6=P A + −3 P A ×3

⇒ 3

( ) 4 P A =

(2)∵ AB為獨立事件

A′B亦為獨立事件

( ) ( ) ( )

P A′∩B =P A′ ×P B

3 1 1

(1 )

4 3 12

= − × =

(3) 3 1

( | ) ( ) 1

4 4 P A B′ =P A′ = − =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中的二獨立事件,已

知 1

( ) 3

P A = 、 3

( )

P AB =4,試求:

(1)P B (2) (( ) P AB′) (3) (P B A′| )。 (1)∵ P A( ∪B)=P A( )+P B( )−P A( ∩B)

AB為獨立事件

P A( ∪B)

=P A( )+P B( )−P A( ).P B( )

⇒ 3 1 1

( ) ( )

4=3+P B − ×3 P B

⇒ 5

( ) 8 P B =

(2)∵ AB為獨立事件

AB′亦為獨立事件

( ) ( ) ( )

P AB′ =P A ×P B

1 5 1

(1 )

3 8 8

= × − =

(3) 5 3

( | ) ( ) 1

8 8 P B A′ =P B′ = − =

★★ 獨立事件的應用 ★★

袋中有 3 紅球、4 白球、5 黑球,每次取出一 球,連取三次,取後放回,試求所取三球依 序為紅球、白球、黑球的機率。

A:第一次紅球,B:第二次白球,

C:第三次黑球

∵ 取後放回,球數不變,視為獨立

P A( ∩BC)=P A( )×P B( )×P C( )

3 4 5 5

12 12 12 144

= × × =

袋中有 6 紅球、3 白球,每次取出一球,連取 二次,取後放回,試求所取二球依序為紅球、

白球的機率。

A:第一次紅球,B:第二次白球

∵ 取後放回,球數不變,視為獨立

P A( ∩B)=P A( )×P B( ) 6 3 2 9 9 9

= × =

(12)

★★ 獨立事件的應用 ★★

甲、乙二人射擊同一目標,甲的命中率為3 4, 乙的命中率為2

3,今二人同時向目標射擊,

彼此互不影響,試求:

(1)二人同時命中目標的機率。

(2)恰有一人命中目標的機率。

(3)此目標被擊中的機率。

A:甲命中,B:乙命中 ( ) 3

P A =4, 2 ( ) 3 P B =

∵ 互不影響 ∴ AB為獨立事件 (1)P(二人同時命中)

( )

P A B

= ∩ 3 2 1

4 3 2

= × = (2)P(恰有一人命中)

=P(甲命中)+P(乙命中)

( ) ( )

P A BP AB

= ∩ + ∩

3 2 3 2 5

(1 ) (1 )

4 3 4 3 12

= × − + − × = (3)P(此目標被擊中)

= −1 P(二人均未命中) 1 P A( ′ B′)

= − ∩

3 2 11

1 (1 ) (1 )

4 3 12

= − − × − =

甲、乙二人解題,甲平均每 3 題答對 1 題,

乙平均每 2 題答對 1 題,今二人同解一題,

互不影響,試求:

(1)二人同時解出的機率。

(2)恰有一人解出的機率。

(3)此題被解出的機率。

A:甲解出,B:乙解出 ( ) 1

P A = 3, 1 ( ) 2 P B =

∵ 互不影響 ∴ AB為獨立事件 (1)P(二人同時解出)

1 1 1

( )

3 2 6 P A B

= ∩ = × =

(2)P(恰有一人解出)

=P(甲解出)+P(乙解出)

( ) ( )

P A BP AB

= ∩ + ∩

1 1 1 1 1

(1 ) (1 )

3 2 3 2 2

= × − + − × = (3)P(此題被解出)

= −1 P(二人均未解出) 1 P A( ′ B′)

= − ∩

1 1 2

1 (1 ) (1 )

3 2 3

= − − × − =

機率的應用

1. 設A 、1 A 、2 A 為樣本空間3 S的三個兩兩互斥 的非空事件,且A1A2A3=S,若BS,則

1 2 3

( ) ( ) ( ) ( ) P B =P AB +P AB +P AB

1 1 2 2 3 3

( ) ( | )+ ( ) ( | )+ ( ) ( | ) P A P B A P A P B A P A P B A

= × × × 。

2. 重複試驗:

在某一隨機試驗中,若一事件發生的機率為 P ,則在n次試驗中,

(1)恰發生 r 次的機率為C Prn r(1−P)n r(2)至少發生 r 次的機率為 (1 )

n

n k n k

k k r

C P P

=

(3)至少發生一次的機率為1 (1− −P)n

(13)

★★★ 機率的應用 ★★★

甲袋中有 2 個紅球、3 個白球,乙袋中有 3 個紅球、3 個白球,依機會均等原則任選一 袋,再從此袋中任取一球。

(1)求取出紅球的機率。

(2)已知取出為紅球,求此紅球取自甲袋的機 率。

(1)P(紅) 1 2 1 3 9 2 5 2 6 20

= × + × = (2)P(甲|紅) ( )

( ) P

P

= 甲∩紅 紅 1 2 2 5 1 2 1 3 2 5 2 6

×

=

× + ×

4

= 9

假設某學校男女生的比例為2 : 3,其中男生有 50%戴眼鏡,女生有 60%戴眼鏡。今自學生 中隨機抽取 1 人,若每位學生被抽取的機會 均等。

(1)求此學生戴眼鏡的機率。

(2)已知此學生戴眼鏡,求其是男生的機率。

(1)P(戴眼鏡) 2 3 14

50 60

5 5 25

= × %+ × %=

(2)P(男|戴眼鏡)

( )

( )

P P

= 男∩戴眼鏡 戴眼鏡

2 50 5

2 3

50 60

5 5

×

=

× + ×

% %

5

=14

★★★ 重複試驗 ★★★

某生考試的解題能力為1

2,今參加 5 題的考 試,試求:

(1)恰解出 3 題的機率。

(2)至少解出 1 題的機率。

(1)P(恰解出 3 題)

5 3 2

3

1 1 10 5

( ) (1 )

2 2 32 16

=C − = =

(2)P(至少解出 1 題)= −1 P(5 題均解不出) 1 5 31

1 (1 ) 2 32

= − − =

某甲投籃的命中率為1

3 ,今甲連續投籃三 次,試求:

(1)恰投中二次的機率。

(2)至少投中一次的機率。

(1)P(恰投中二次) 23 1 2 1 1 2 ( ) (1 )

3 3 9

=C − =

(2)P(至少投中一次)

= −1 P(投三次均不中) 1 3 19

1 (1 ) 3 27

= − − =

(14)

1. 由「1、2、3、4、5、6、7、8」八個數中任選二數,則 (1)其和是偶數的機率為 3

7 。 (2)其積為偶數的機率為 11 14 。

2. 甲、乙、丙 3 人合住一室,每天抽籤決定 1 人打掃,則在 6 天中,恰好每人各打掃 2 天的 機率為 10

81 。

3. 某人拜訪有兩個小孩的夫婦,已知該夫婦至少有一男孩,求第二個孩子為男孩的機率為 2

3 。

4.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中的二事件,已知 1 ( ) 3

P A = 、 1 ( ) 4

P B = 、 5

( )

P AB =12,則 (1)P A( ∩B)= 1

6 ;(2) (P AB′)= 1

6 ;(3) (P B A′| )= 1

2 。

5.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中S的兩互斥事件,且 1 ( ) 3

P A = 、 1 ( ) 4 P B = ,則 (1) (P AB)= 0 ;(2) (P AB)= 7

12 。 6. 設 A 、 B 為樣本空間S中的二獨立事件,若 1

( ) 3

P A = 、 1 ( ) 4 P B = ,則 (1)P A( ∩B)= 1

12 ;(2) (P AB′)= 1

4 ;(3) (P B A′| )= 3

4 ;(4) (P AB)= 1

2 。

7. 擲一枚均勻硬幣五次,則 (1)恰出現三正面的機率為 5

16 。 (2)至少出現一正面的機率為 31

32 。 (3)至少出現三正面的機率為 1

2 。

(4)已知至少出現三正面的條件下,五次皆正面的機率為 1 16 。 8.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兩次,則

(1)第一次點數小於第二次點數的機率為 5

12 。 (2)第一次擲出 6 點且第二次擲出偶數點的機率為 1

12 。

(3)已知第一次擲出 6 點的條件下,第二次擲出偶數點的機率為 1 2 。

*題目難度較高

(15)

(4)點數和大於 8 的機率為 5

18 。

(5)已知點數和大於 8 的條件下,求兩次點數均相同的機率為 1 5 。 (6)已知兩次點數均相同的條件下,求點數和大於 8 的機率為 1

3 。 9. 一袋中有相同的 5 紅球、3 白球,2 黑球,設每球被取出的機會相等,則

(1)一次取出 1 球,取得紅球的機率為 1 2 。

(2)一次取出 1 球,取出後放回,連續取三次,則依序取得紅球、白球、黑球的機率為 3

100 。

(3)一次取出 1 球,取出後不放回,連續取三次,則依序取得紅球、白球、黑球的機率為 1

24 。

(4)一次取出 2 球,2 球同色之機率為 14 45 。 (5)一次取出 2 球,2 球異色之機率為 31

45 。 (6)一次取出 3 球,3 球同色之機率為 11

120 。 (7)一次取出 3 球,3 球異色之機率為 1

4 。

(8)一次取出 3 球,取出為 1 紅球、2 白球的機率為 1 8 。 (9)一次取出 3 球,至少含 1 紅球的機率為 11

12 。 (10)一次取出 3 球,至少含 2 紅球的機率為 1

2 。

*10. 甲、乙二袋中各有 15 個球,分別標記 1、2、3、…、15 等號碼,今隨機從兩袋中各取一球,

則(1)此二球數字最大者為 10 的機率為 19

225 。 (2)此二球數字之和為 10 的機率為 1

25 。 (3)此二球數字之差為 10 的機率為 2

45 。

*11. 一袋中有 15 個球,分別標記 1、2、3、…、15 等號碼,今隨機從袋中取二球,則 (1)此二球數字最大者為 10 的機率為 3

35 。(2)此二球數字之和為 10 的機率為 4

105 。 (3)此二球數字之差為 10 的機率為 1

21 。

(16)

12. 設甲、乙二人射擊同一目標,彼此互不影響,甲的命中率為3

4,乙的命中率為2

3,今二人 同時向目標射擊,則

(1)此目標沒被射中的機率為 1 12 。 (2)此目標恰中 1 發的機率為 5

12 。 (3)此目標至少被射中 1 發的機率為 11

12 。 (4)此目標恰中 2 發的機率為 1

2 。

*13. 設甲、乙、丙三人解題能力分別為1 3、3

4及2

5,現三人同解一題,互不影響,則 (1)三人皆解出之機率為 1

10 。 (2)恰有一人解出的機率為 5

12 。 (3)此題被解出的機率為 9

10 。

14. 求甲、乙、丙三人均不在同一個月份出生的機率為 55 72 。 15. 求甲、乙、丙三人,恰有兩人在同一個月份出生的機率為 11

48 。

16. 有甲、乙二個袋子,已知甲袋中裝有 2 個紅球、4 個白球,乙袋中裝有 3 個紅球、3 個白球,

現隨機選取一袋,再由此袋中任取一球,若取出者為白球,則此白球由甲袋中取出的機率 為 4

7 。

*17. 設有 A 、 B 、C三家雜誌,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10%、30%、60%,這三家雜誌報導不實 率分別為 4%、3%、2%,今任選一本雜誌閱讀,則

(1)閱讀到不實報導的機率為 1

40 。

(2)已知閱讀到不實報導,經查證來自於 C 雜誌的機率為 12

25 。

*18. 甲投籃的命中率平均每投 4 球可進 3 球,今甲投籃 4 次 (1)恰投中 3 次的機率為 27

64 。 (2)至少投中 1 次的機率為 255

256 。 (3)至少投中 3 次的機率為 189

256 。

(17)

11-3 數學期望值

數學期望值 1. 分割:

A 、1 A 、2 A 、…、3 A 為樣本空間k Sk個非空事件,且滿足 (1)A1A2A3∪ …∪Ak =S

(2)AiAj = , iφ ≠ ( i 、 j = 1、2、3、…、j k)。

則稱{ ,A A A1 2, 3,L,Ak}為樣本空間S的一個分割。

{ ,A A A1 2, 3,L,Ak}為樣本空間 S 的一個分割,

P A( )1 +P A( 2)+P A( 3)+L+P A( k)=1

2. 數學期望值:

(1)事件的期望值

設事件 A 發生的機率為 P ,若事件 A 發生可得m元,則m P× 稱為事件 A 的數學期望 值,簡稱期望值,以「 E 」表示,即E=m P× 。

(2)隨機試驗的期望值

設{ ,A A A1 2, 3,L,Ak}為樣本空間S的一個分割,且事件A 發生的機率為i P ,若事件i A 發i 生可得m 元( ii = 1、2、3、…、k),則E=m1×P1+m2×P2+L+mk×Pk稱為此隨機試驗的 數學期望值,簡稱期望值。

數學期望值即加權平均值。

★★ 分割 ★

設{ ,A A A A 為樣本空間1 2, 3, 4} S的一個分割,

已 知P A( 1A2A3)=P A( 4), 1 1 ( )

P A =10 ,

2

( ) 1

P A =5,試求P A( 3A4)之值。

∵ { ,A A A A1 2, 3, 4}為樣本空間S 的一個分割

P A( 1)+P A( 2)+P A( 3)+P A( 4)=1 又P A( 1A2A3)=P A( 4)

1 2 3 4 1

( ) ( ) ( ) ( ) P A +P A +P A =P A = 2

⇒ 1 1 3 1 ( ) 10+5+P A = 2

3 1 ( ) P A =5

P A( 3A4)=P A( 3)+P A( 4) 1 1 7 5 2 10

= + =

設{ , , }A B C 為樣本空間S的一個分割,已知 ( ) 1

P A =2, 1 ( ) ( )

P B =3P C ,試求 (P AC)之 值。

∵ { , , }A B C 為樣本空間S的一個分割

P A( )+P B( )+P C( )=1

⇒ 1 1

( ) ( ) 1 2+3P C +P C =

⇒ 3

( ) 8 P C =

P A( ∪C)=P A( )+P C( ) 1 3 7 2 8 8

= + =

(18)

★★ 期望值 ★★

設袋中有 50 元硬幣 3 枚,10 元硬幣 5 枚,5 元硬幣 2 枚,今自袋中任取 1 枚硬幣,試求 幣值的期望值。

硬幣 50 元 10 元 5 元 金額$ 50 10 5 機率P 3

10

5 10

2 10 期望值

3 5 2

50 10 5 21

10 10 10

E= × + × + × = (元)

擲一公正骰子一次,若出現奇數點可得 10 元,若出現 2 點或 4 點可得 20 元,若出現 6 點要賠 40 元,試求此試驗的期望值。

點數 奇數點 2 或 4 點 6 點 金額$ 10 20 −40

機率P 3

6

2 6

1 6 期望值

3 2 1

10 20 ( 40) 5

6 6 6

E= × + × + − × = (元)

★★ 期望值 ★★

自裝有 3 紅球、2 白球的袋中,任取二個球,

若二球同色可得 100 元,若二球不同色可得 50 元,試求此試驗的期望值。

顏色 2 紅或 2 白 1 紅 1 白

金額$ 100 50

機率 P

3 2

2 2

5 2

2 5 C C

C

+ =

3 2

1 1

5 2

3 5 C C

C

× =

期望值 2 3

100 50 70

5 5

= × + × = (元)

某機構發行每張 100 元的公益彩券 2000 張,

其中特獎 1 張獎金 10 萬元,頭獎 2 張獎金各 1 萬元,貳獎 100 張獎金各 200 元,試求購買 一張彩券獎金的期望值。

彩券獎金的期望值

1 2 100

100000 10000 200

2000 2000 2000

E= × + × + ×

=70(元)

★★ 期望值 ★★

設袋中有 5 元硬幣 4 枚,10 元硬幣 6 枚,今 自袋中任取 2 枚硬幣,試求幣值的期望值。

硬幣 5+5 5+10 10+10

金額$ 10 15 20

機率 P

4 2 10 2

6 45 C C =

4 6

1 1

10 2

24 45 C C

C

× =

6 2 10 2

15 45 C C =

期望值

6 24 15

10 15 20 16

45 45 45

E = × + × + × = (元)

另解:

先算取 1 枚的期望值為 4 6

5 10 8

10 10

× + × =

故取 2 枚的期望值為8 2× =16(元)

(1)求擲一公正骰子一次出現點數的期望值。

(2)求擲二顆公正骰子出現點數和的期望值。

(1) 點數 1 2 3 4 5 6 機率P 1

6 1 6

1 6

1 6

1 6

1 6

期望值 1 7

(1 2 3 4 5 6)

6 2 E= + + + + + × = (2)擲一顆骰子的期望值 7

= 2 擲二顆骰子的期望值 7

2 7

= 2× =

(19)

★★ 期望值 ★★

已知單一選擇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 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若每題答對可得 4 分,

則答錯應倒扣幾分才公平?

公平 ⇒ 期望值為 0 P(答對) 1

=4,P(答錯) 3

= 4 設答錯倒扣x分,則

1 3

4 ( ) 0

4 4

E = × + × −x =

⇒ 4 x=3

∴ 答錯應倒扣4

3分才公平

擲一枚均勻硬幣二次,若出現二正面可得 200 元,若出現一正面可得 100 元,若無正面出 現,則須付出多少元才公平?

公平 ⇒ 期望值為 0 P(二正面) 1

= 4,P(一正面) 1

= 2, P(無正面) 1

= 4

設無正面出現應付x元,則

1 1 1

200 100 ( ) 0

4 2 4

E= × + × + × −x =

x=400

∴ 無正面出現應付 400 元才公平

1. 摸彩箱中有 1000 元的禮券 1 張,500 元的禮券 4 張,100 元的禮券 5 張,今自摸彩箱中任 取一張禮券,則所得獎金的期望值為 350 元。

2. 甲、乙二人玩猜謎遊戲,答對的機率分別為1 4、1

3,今二人合作解謎題,若將謎題解出可 得獎金 30 元,解錯則需賠償 10 元,則此遊戲的期望值為 10 元。

3. 某人射飛鏢的命中率為2

3,今連射 2 支飛鏢,若 2 支全中可得 20 元,只中 1 支可得 10 元,

2 支都沒中則賠 30 元,則此遊戲的期望值為 10 元。

4. 箱子內有 10 個燈泡,其中有 3 個是壞的,今隨機取出 3 個,則取到壞燈泡個數的期望值為 9

10 個。

5. 擲兩枚公正的硬幣,若出現x個正面,則得x元,若皆反面,則輸 3 元,則此試驗的期望值 為 1

4 元。

6. 擲一顆公正的骰子兩次,若出現點數和大於 9,則可得 600 元,否則賠 60 元,則此試驗的 期望值為 50 元。

7. 擲一枚均勻硬幣三次,若出現三正面可得 30 元,出現二正面可得 20 元,出現一正面可得 10 元,若無正面出現則須付出 120 元才公平。

*題目難度較高

(20)

11-4 抽樣方法與圖表編製

抽樣方法 1. 統計的意義:

統計學是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下,協助我們做出合理明智決策的一門科學。其內容包括資 料的蒐集、整理、歸納、解釋與分析。

2. 母群體與樣本:

(1)母群體:針對某一統計問題研究對象的全體,稱為「母群體」。 (2)樣本:全體研究的對象中被抽出代表性的元素,稱為「樣本」。 (3)抽樣:抽出樣本的全部過程,稱為「抽樣」。

3. 資料調查的方法:

(1)普查:針對母群體中的每一個元素,逐一加以調查,稱為「普查」。 例如:人口普查、工商普查。

(2)抽查:針對母群體中的一部分元素(樣本)加以調查,稱為「抽查」。 例如:收視率調查、民意調查。

4. 抽樣調查的方法:

(1)簡單隨機抽樣:抽樣時不加入人為因素,每一個元素被選取的機會相同,具有簡單性、

客觀性。方法為將每一個元素編號,利用卡片或隨機號碼表,隨機抽出一部份號碼為樣 本。

(2)系統抽樣:將母群體中的每一個元素編號或排列,經由隨機抽樣選取第一個樣本,以後 每隔一定間隔,選取一個元素為樣本,直到取得所需樣本數為止。如下圖所示:

(3)分層抽樣:將母群體依某種衡量標準分成若干不重疊的子群體,稱為層,依照每一層在 母群體中所佔的比例,隨機抽取若干元素為樣本,再把所得各層樣本合起來。

(4)部落抽樣:將母群體依某種衡量標準分成若干兩兩不相交的子集,稱為部落,隨機抽取 若干部落為樣本,再將這些部落做全面性的調查。

分層抽樣與部落抽樣的區別:

分層抽樣:層間差異大,層內差異小。

部落抽樣:層間差異小,層內差異大。

(21)

★ 抽樣調查的方法 ★

某校學生共 500 人,其中男生有 300 人,女 生有 200 人,為瞭解學生對兩性關係的看法,

準備抽取 100 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先將全 體學生編號,從 1 號到 500 號,大雄的編號 為 201,若以編號作簡單隨機抽樣,試求大雄 被抽到的機率為何?

因每位學生被抽中的機率相等 故大 雄 被 抽 到 的 機 率 為 100 1

500=5

某連鎖便利商店共有 100 家分店,分散全國 各地。今該連鎖便利商店制定新的員工工作 守則,且想盡快了解全體員工的執行能力,

試問該連鎖便利商店應採取何種抽樣調查?

基本上,各家分店的組織結構都相似,因 此每一家分店都可以當成全體連鎖便利 商店的縮影,故可以隨機抽取一家分店或 少數幾家分店,然後再對這些分店作全面 性的調查,即為部落抽樣。

★ 抽樣調查的方法 ★

某高中共有 1000 名學生,若高一學生有 330 人,高二學生有 350 人,高三學生有 320 人。

今學校欲了解全校學生的平均身高,按年級 人數比例作分層抽樣,共抽取 100 位學生為 樣本,試求各年級學生應抽出多少人?

高一學生抽出人數為 330

100 33 1000× = 人 高二學生抽出人數為 350

100 35 1000× = 人 高三學生抽出人數為 320

100 32 1000× = 人

某校三年級學生共有 300 人,其中商經科有 150 人,國貿科有 50 人,會計科有 100 人。

若學校想要了解三年級學生的體能狀況,按 科別人數比例作抽樣調查,共抽取 60 位學生 為樣本,試求各科學生應抽出多少人?

商經科學生抽出人數為150

60 30 300× = 人 國貿科學生抽出人數為 50

60 10 300× = 人 會計科學生抽出人數為100

60 20 300× = 人

★ 抽樣調查的方法 ★

某條路上共有 40 戶人家,門牌號碼為 1 至 40,今里長欲訪視其中的 8 戶,先抽中 3 號,若採系統抽樣法,則被抽中的門牌 號碼為哪幾號?

[40] 5

8 = ,每隔 5 戶選 1 戶

⇒ 抽中的號碼為

3,8,13,18,23,28,33,38

某公司有員工 50 位,編號為 1 至 50,年終尾牙 抽取 5 位員工贈送 10 張公司股票,若採系統抽 樣法,先抽中 9 號,則被抽中的 5 位員工為哪幾 號?

[50] 10

5 = ,每隔 10 人選 1 位

⇒ 抽中的號碼為 9,19,29,39,49

(22)

資料整理與圖表編製

1. 資料整理的目的:將原本雜亂無章的原始資料,能夠以簡單而且有條理的呈現,就是資料 整理的目的,即將所得資料系統化、簡單化。

2. 資料整理的步驟:

(1)分類:將資料依特性分門別類,以減少資料的差異性。

(2)歸類:將資料依其特性規入應歸屬的類別,使複雜的資料簡化。

(3)列表:將資料編製成統計表,使資料系統化,便於作統計分析。

(4)繪圖:用統計圖可以簡單而清楚的表達統計表內的數值資料。

3. 次數分配表的編製:

(1)求全距:資料中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稱為全距,即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2)定組數:將資料進行分類稱為分組,分組的數目稱為組數。一般分組的組數不宜過多 或過少,以 5~15 組之間較恰當。

(3)定組距:每一個分組的區間長度稱為組距,組距=全距

組數(取整數)。

(4)定組限:每一組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稱為組限,最大值稱為上限,最小值稱為下限,

上下限的平均數稱為組中點。規定每一組資料均大於或等於下限,但小於上限。

(5)歸類畫記:將原始資料在所屬組內,以「 |||| 」或「正」畫記。

(6)計算次數:歸類畫記完成後,計算各組次數並記載於次數欄內,求得總和,此總和應 與原始資料的個數相符。

4. 次數分配直方圖:以連續長條的長短來表示分類資料中各類別次數的分配情形,橫坐標為 各組資料的組限,縱坐標為次數。

5.次數分配曲線圖:以各組資料的組中點為橫坐標,該組所對應的次數為縱坐標,描出各點 所在位置,並在第一組之前與最後一組之後各增加一點,由左而右依序連接起來所得的曲 線。

6. 累積次數分配圖表:

(1)以下累積次數分配表:就由小到大的組別而言,將次數分配表內各組的次數,由上而 下依序累加後,將所得的數值記載於「以下累積次數」欄內。

(2)以上累積次數分配表:就由小到大的組別而言,將次數分配表內各組的次數,由下而 上依序累加後,將所得的數值記載於「以上累積次數」欄內。

(3)以下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以各組的上限為橫坐標,該組所對應的以下累積次數為縱 坐標,描出各點所在位置,並增加第一組下限所對應的點,由左而右依序連接起來所 得的曲線。

(4)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以各組的下限為橫坐標,該組所對應的以上累積次數為縱 坐標,描出各點所在位置,並增加最後一組上限所對應的點,由左而右依序連接起來 所得的曲線。

(23)

★★ 圖表編製 ★★

某班 40 位同學的數學成績次數分配表如下:

成績(分) 人數 40~50 4 50~60 5 60~70 8 70~80 10 80~90 7 90~100 6

(1)試作以下、以上累積次數分配表。

(2)試作次數分配直方圖及曲線圖。

(3)試作以下、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

(1)以下、以上累積次數分配表 成績(分) 人數 以下累 積次數 以上累 積次數

40~50 4 4 40 50~60 5 9 36 60~70 8 17 31 70~80 10 27 23 80~90 7 34 13 90~100 6 40 6 (2)次數分配直方圖及曲線圖

(3)以下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實線)

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虛線)

某路段 40 輛汽車的時速如下:(公里)

速度(km/hr) 車輛數 60~70 4 70~80 5 80~90 9 90~100 14 100~110 6 110~120 2

(1)試作以下、以上累積次數分配表。

(2)試作次數分配直方圖及曲線圖。

(3)試作以下、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

(1)以下、以上累積次數分配表 速度

(km/hr) 車輛數 以下累 積次數

以上累 積次數 60~70 4 4 40 70~80 5 9 36 80~90 9 18 31 90~100 14 32 22 100~110 6 38 8 110~120 2 40 2 (2)次數分配直方圖及曲線圖

(3)以下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實線)

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虛線)

(24)

★ 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 ★

某班數學成績的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如 下,試求:

(1) 60 分以下有多少人?

(2) 80~90 分有多少人?

(3) 80~90 分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

(4)哪一組的人數最多?

(1)∵ 60 分以上有 32 人

∴ 60 分以下有50 32− =18人 (2) 80~90 分有13 6− =7人 (3) 7

100 14 50× %= %

(4)50~60 分的人數最多,

共有45 32 =13

某班英文成績的以下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如 下,試求:

(1) 80 分以上有多少人?

(2) 70~80 分有多少人?

(3) 70~80 分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

(4)哪一組的人數最多?

(1)∵ 80 分以下有 42 人

∴ 80 分以上有50−42=8人 (2) 70~80 分有42 32− =10人 (3)10

100 20 50× %= %

(4) 60~70 分的人數最多,

共有32 18− =14人

( C ) 1. 將全部資料編號後,每隔若干個抽取一個樣本者為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層抽樣 (C)系統抽樣 (D)部落抽樣。

( A ) 2. 某班學生有 40 人,籤筒中有編號 1~40 號的籤,從籤筒中任意抽出 10 位學生,則 此抽樣方法為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層抽樣 (C)系統抽樣 (D)部落抽樣。

( B ) 3. 某校為了解學生的身高分布情形,從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中依人數比例來抽取 樣本,則此抽樣方法為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層抽樣 (C)系統抽樣 (D)部落抽 樣。

( D ) 4. 某研究人員想了解臺灣地區男女人口的比例,只針對某一縣市做調查,則此抽樣方 法為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層抽樣 (C)系統抽樣 (D)部落抽樣。

( B ) 5. 將母群體分為三層,第一層個數為 25000,第二層個數為 20000,第三層個數為 5000,

今欲以分層抽樣抽取 300 個為樣本,則下列何者正確? (A)第一層抽樣數 160 (B)第二層抽樣數 120 (C)第二層抽樣數 90 (D)第三層抽樣數 50。

(25)

( C ) 6. 右圖為某次數學競試甲、乙兩班成績的 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班人數比乙班人數多

(B)乙班在 30~40 分這一組共有 2 人 (C)乙班及格人數較甲班及格人數多 (D)甲班在 60~70 分這一組的人數最多。

7. 下表是全班 42 位同學,體重次數分配表:

體重(公斤) 次數(人) 以下累積次數(人)

45~50 2 2

50~55 x y

55~60 12 19

60~65 16 35

65~70 z 39

70~75 3 42

則 x+ + =y z 16 。

8. 某班英文成績的以下累積次數分布曲線圖如右,

則及格者有 32 人。

9. 承上題,80 分以上者有 13 人。

10. 某班某次數學考試成績的以上累積次數分配曲線圖如 右,若以 60 分為及格標準,則及格者有 32 人。

11. 承上題,80~90 分有 7 人。

12. 某班學生數學成績的次數分配直方圖如右,則全班共 有 50 人。

13. 承上題,至少 60 分以上有 23 人。

(26)

11-5 統計資料分析

算術平均數、中位數與百分等級 1. 算術平均數x X( ):

(1)未分組資料:

設一群數值為x 、1 x 、…、2 x ,則其算術平均數n X 定義為

1 2

1

1 1

( )

n

n i

i

X x x x x

n n =

= + +L+ =

。 (2)已分組資料:

設一群具有n個數值的資料,依序分為k組,各組次數為 f 、1 f 、…、2 f ,對應的組中k 點分別為x 、1 x 、…、2 x ,且k f1+ f2+L+ fk =n,則其算術平均數 X 定義為

1 1 2 2

1

1 1

( )

k

k k i i

i

X f x f x f x f x

n n =

= + +L+ =

。 2. 加權平均數(W):

w 、1 w 、…、2 w 分別為一群數值n x 、1 x 、…、2 x 的權數, n

則這一群數值的加權平均數W 定義為 1 1 2 2 1

1 2

1 n

i i

n n i

n n

i i

w x w x w x w x

W w w w

w

=

=

+ + +

= =

+ + +

L

L 。

3. 中位數(Me):將一群數值由小而大排列為x1x2Lxn,則 (1)若 n 為奇數時,中位數 1

2

e n

M =x + (最中間的那一個數)。 (2)若n為偶數時,中位數

2 2 1

1( )

e 2 n n

M x x

= + + (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 4. 眾數(M0):一群數值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值,稱為眾數。

5. 百分等級:

當某個資料數值,在整體資料中有 k% 的資料數值小於或等於它,而且有 (100k)% 的資 料數值大於或等於它,我們稱這個資料數值的百分等級為 k , k 取整數,記作PR=k

★ 算術平均數、中位數 ★

有 8 位學生的體重分別為:60,73,56,61,

59,62,67,50(公斤),試求:

(1)算術平均數 (2)中位數。

由小到大排列:

50、56、59、60、61、62、67、73 (1)算術平均數

50 56 59 60 61 62 67 73 8

+ + + + + + +

=

=61(公斤)

(2)∵ 8 位學生為偶數

∴ 中位數 60 61 2 60.5

= + = (公斤)

有 9 位學生的數學成績分別為 32,40,60,

50,70,85,46,93,55(分),試求:

(1)算術平均數 (2)中位數。

由小到大排列:

32、40、46、50、55、60、70、85、93 (1)算術平均數

32 40 46 50 55 60 70 85 93 9

+ + + + + + + +

=

=59(分)

(2)∵ 9 位學生為奇數

∴ 中位數=55(分)

(27)

★ 算術平均數、中位數 ★

某公司 40 位職員的月薪分配如下表:

月薪(元)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人數 10 10 12 8 試求:(1)算術平均數 (2)中位數。

(1)算術平均數

20000 10 25000 10 30000 12 35000 8 40

× + × + × + ×

= 27250

= (元)

(2)∵ 40 位職員為偶數

∴ 中位數 25000 30000

27500 2

= + = (元)

調查 50 個家庭的子女數分配表如下表:

子女數 0 1 2 3 4 次 數 4 9 28 6 3

試求:(1)算術平均數 (2)中位數。

(1)算術平均數

0 4 1 9 2 28 3 6 4 3 50

× + × + × + × + ×

=

=1.9(人)

(2)∵ 50 個家庭為偶數

∴ 中位數=2(人)

★★ 分組算術平均數 ★★

某公司 20 名員工的年齡分配如下表:

年齡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人數 4 9 5 1 1

試求該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

平均年齡

25 4 35 9 45 5 55 1 65 1 20

× + × + × + × + ×

=

=38(歲)

設 30 位同學的數學成績分配如下表:

成績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人數 2 6 9 10 3

試求 30 位同學的平均成績。

平均成績

45 2 55 6 65 9 75 10 85 3 30

× + × + × + × + ×

=

=67(分)

★★ 加權平均數 ★★

某人月考各科成績及每週上課時數如下表:

科目 數學 國文 英文 歷史 地理 時數 3 4 4 2 2 成績 77 82 85 73 85

以上課時數為權數,試求其平均成績。

加權平均數

77 3 82 4 85 4 73 2 85 2 3 4 4 2 2

× + × + × + × + ×

= + + + +

1215 81

= 15 = (分)

某生月考成績及各科學分數資料如下表:

科目 國文 英文 數學 物理 化學 學分 6 4 4 3 3 成績 76 82 70 72 80

以學分數為權數,試求其平均成績。

加權平均數

76 6 82 4 70 4 72 3 80 3 6 4 4 3 3

× + × + × + × + ×

= + + + +

1520 76

= 20 = (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z 方波是一週期波,其正及負峰值 存在的時間長度一樣,而兩者是 交互出現,如圖5-14所示。對一

於是我們若想要在已知函數值的某一點,了解附近大概的函

對任意連續函數,每個小區間上的取樣點 x 都選擇在函數最 大值與最小值發生的點。如下圖,淺色方塊的高度都挑選小

 本實驗測得的 pH 值與酸鹼度計測得的 pH 值差異不大,約 1%,證明了我們 也可以利用吸光值,來推算出溶液中不同分子的濃度,進而求得

估計兩母 體平均數 差時樣本 數的選擇 估計兩母 體比例差

應用統計學 林惠玲 陳正倉著 雙葉書廊發行 2006... 了解大樣本與小樣本母體常態、變異數已知與未知 下,單一母體平均數區間估計的方法。知悉

按計算機得到 log 2 的近似值的確是十分簡便,但不免有學生會好奇,以前的數學家 是怎麼求出 log

請舉出一個可以準確計算出根號值的數字。這類數字有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