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靜坐對學生偏差行為輔導之影響 -以高中生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靜坐對學生偏差行為輔導之影響 -以高中生為例"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4)
(5)

靜坐對學生偏差行為輔導之影響

-以高中生為例

學生:潘德喜 指導教授:李堯賢博士

摘要

本 研 究 主 要 探 討 在 學 生 生 活 輔 導 的 過 程 中 , 透 過 靜 坐 的 活 動 , 以 觀 心 自 省 的 歷 程 , 回 歸 人 性 的 赤 誠 與 天 真 , 期 能 匯 聚 一 股 新 的 觀 念 。 更 藉 以 改 善 學 生 時 下 一 些 似 是 而 非 的 觀 念 , 使 能 成 長 為 一 個 具 備 完 整 健 全 人 格 之 「 至 人 」 。 本 文 就 靜 坐 對 學 生 身 心 之 影 響 , 希 望 尋 找 建 構 出 新 的 輔 導 方 式 , 協 助 學 生 順 利 成 長 。 從 「 勵 學 正 心 輔 導 」 的 試 辦 , 所 獲 得 的 迴 響 , 進 而 擴 大 辦 理 , 使 偏 差 學 生 之 退 學 率 , 從 原 來 之 五 成 多 , 降 到 今 日 之 十 分 之 一 不 到 , 其 結 果 讓 人 感 覺 欣 慰 。 整 個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 不 僅 學 生 退 學 率 降 低 , 受 輔 導 學 生 在 面 對 焦 慮 、 在 學 習 態 度 與 成 效 、 在 人 際 關 係 上 皆 有 顯 著 之 進 步 , 更 提 供 學 生 偏 差 行 為 輔 導 上 另 一 個 出 口 。

另 , 從 本 研 究 說 明 及 分 析 , 及 實 務 研 究 和 學 理 印 證 , 亦 可 提 供 企 業 界 從 事 人 力 資 源 管 理 之 參 考 。 對 導 入 企 業 的 學 習 系 統 應 有 相 當 之 參 考 價 值 。

關 鍵 詞 : 靜 坐 、 偏 差 行 為 、 人 力 資 源 管 理

(6)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M e d i t a t i o n c o n s u l t i n g t o Delinquency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ent: Der-Shii pan Advisor: Dr. Yas-Hsien Lee

Abstract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of students' leavening behaviors, and that is by way of activities of meditation sitting to reflect upon humanity's sincerity and innocence through experienceing for binging out some new ideas, which will make an improvement on students' current concepts that may be right or not, and that will expect a person to be the whole person. Also, we find the study having an influence on students' bodies and minds to build up the new way of counseling for helping students with their daily life lives to grow up more smoothly. Nowadays, we've given the new way for several years on the unwell deviant students, who make us feel consoled because of the descending withdrawing rate, from three fourths to one tenth.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not only the students' withdrawing rates are getting lower, but also the counselable students have good learning attitud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are remarkably well-improved, and that gives consultants another better way to manage deviant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we can provide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implications obtained from the research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Keywords: meditation, Delinquenc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

目 錄

中 文 摘 要 ··· i

英 文 摘 要 ··· ii

目 錄 ··· iii

圖 目 錄 ··· v

表 目 錄 ··· vi

第 一 章 緒 論··· 1

1.1 研 究 動 機 ··· 4

1.2 研 究 目 的 ··· 4

1.3 研 究 架 構 ··· 5

1.4 研 究 與 步 驟 ··· 5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 7

2.1 青 少 年 常 見 之 偏 差 行 為 與 輔 導 ··· 7

2.1.1 偏 差 行 為 意 義 ··· 7

2.1.2 偏 差 行 為 之 種 類 ··· 8

2.1.3 青 少 年 輔 導 工 作 ···11

2.2 靜 坐 ···15

2.2.1 靜 坐 之 意 義 ···15

2.2.2 靜 坐 之 種 類 ···18

2.2.3 靜坐之簡介···18

2.3 靜 坐 與 青 少 年 切 身 問 題 ···27

2.4 為學與靜坐···28

2.5 靜坐之腦波變化···30

2.5.1 腦 波 ···31

2.5.2 靜坐的腦波研究···32

2.6 靜坐與健康···34

2.7 靜 坐 主 要 效 用 之 探 討 ···38

2.8 靜 坐 之 負 面 效 應 ···40

第 三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設 計 ···42

3.1 研 究 方 法 ···42

3.2 研 究 設 計 ···42

(8)

3.3 研 究 對 象 ···42

3.4 靜 坐 輔 導 實 施 步 驟 ···43

第 四 章 實 證 結 果 與 分 析 ···45

4.1 資 料 整 理 ···45

4.2 統 計 分 析 方 法 ···45

4.3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人 數 及 退 學 率 之 統 計 分 析 ···46

4.3.1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退 學 率 之 檢 定 分 析 ···47

4.3.2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處 分 分 析 ···50

4.3.3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處 分 分 析 ···53

4.3.4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缺 曠 比 較 分 析 ···56

4.3.5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獎 勵 比 較 分 析 ···59

4.3.6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獎 勵 比 較 分 析 ···62

4.3.7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德 育 成 績 比 較 分 析 ···65

4.4 非 結 構 式 訪 談 與 結 果 分 析 ···67

4.4.1 訪 談 內 容 ···67

4.4.2 訪 談 結 果 ···68

第 五 章 結 論 與 建 議···70

5.1 結 論 ···70

5.2 建 議 ···73

參 考 文 獻···75

附錄 青年高中勵學正心輔導辦法···81

(9)

圖目錄

圖 1.1 研 究 流 程 圖 ··· 6

(10)

表目錄

表 4.1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及 退 學 人 數 之 統 計 表 ···46

表 4.2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退 學 率 組 別 統 計 量 ···47

表 4.3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退 學 率 獨 立 樣 本 檢 定 ···47

表 4.4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退 學 率Mann-Whitney左 尾等 級 檢 驗 ···49

表 4.5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退 學 率Mann-Whitney右 尾檢 驗 統 計 量 ···49

表 4.6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 表 ···50

表 4.7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相 關 表 ···51

表 4.8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表 ···51

表 4.9 靜 坐 前 後 個 別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52

表 4.10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 ···53

表 4.11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相 關 ··53

表 4.12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處 分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53

表 4.13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整 體 處 分 之 Wilcoxon符 號 等 級 檢 定 表 ···55

表 4.14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整 體 處 分 之 Wilcoxon符 號 等 級 檢 定 統 計 量 ···55

表 4.15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缺 曠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 ···56

表 4.16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缺 曠 成 對 樣 本 相 關 ···56

表 4.17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缺 曠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56

表 4.18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缺 曠 之 Wilcoxon符 號 等 級 檢 定 ···58

表 4.19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缺 曠 之 Wilcoxon符號等級 檢 定 統 計 量 ···58 表 4.20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11)

量 ···59 表 4.21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相 關 ··59 表 4.22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各 項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60 表 4.23 靜 坐 前 後 個 別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統 計 量 ···61 表 4.24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 ···62 表 4.25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相 關 ··62 表 4.26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整 體 獎 勵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63 表 4.27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各 項 獎 勵 之 Wilcoxon符 號

等 級 檢 定···64 表 4.28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各 項 獎 勵 之 Wilcoxon符 號

等 級 檢 定 統 計 量···64 表 4.29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德 育 成 績 成 對 樣 本 統 計

量 ···65 表 4.30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德 育 成 績 成 對 樣 本 相 關 ··66 表 4.31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參 與 靜 坐 輔 導 前 後 之 德 育 成 績 成 對 樣 本 檢 定 ··66

(12)

第一章 緒論

不 知 是 機 緣 , 還 是 夙 緣 未 了 , 我 接 觸 了 「 靜 坐 」 、 學 「 靜 坐 」 、 更 進 而 將 「 靜 坐 」 應 用 於 學 生 的 生 活 輔 導 , 於 是 在 學 校 辦 理 了 「 勵 學 正 心 輔 導 」 , 利 用 「 靜 坐 」 來 引 導 偏 差 行 為 的 學 生 銷 過 向 善 。

從一個未知的情況,到今天,已屆數年,從「勵學正心輔導」的 試 辦 , 所 獲 得 的 迴 響 , 進 而 擴 大 辦 理 ,使 偏 差 學 生 之 退 學 率 , 從 原 來 之 四 分 之 三 , 降 到 今 日 之 十 分 之 一 不 到 , 其 結 果 讓 人 感 覺 欣 慰 , 也 使 自 己 對 本 研 究 有 更 多 的 期 待 。

我 們 知 道 , 人 最 尊 貴 的 地 方 , 就 是 他 能 思 想 、 能 對 自 己 的 生 活 經 驗 做 檢 討 , 知 道 什 麼 是 好 的 行 為 , 什 麼 是 不 好 的 行 為 , 然 後 做 出 明 智 的 決 定 , 並 承 擔 自 己 行 為 的 責 任 , 這 是 一 種 人 類 的 內 在 自 覺 性 ! 所 以 儒 家 注 重 「 慎 獨 」 的 功 夫 , 希 望 借 此 使 內 聖 作 到 完 滿 而 後 外 王 , 它 的 一 套 功 夫 就 是 : 「 格 物 、 致 知 、 誠 意 、 正 心 、 修 身 、 齊 家 、 治 國 、 平 天 下 。 」 而 基 本 上 是 從 大 學 上 的 「 知 止 、 定 、 靜 、 安 、 慮 、 得 」 開 始 做 起 的 , 能 定 靜 才 能 「 慎 獨 」 , 才 能 如 莊 子 所 說 的 「 獨 與 天 地 精 神 往 來 」 , 方 可 「 萬 物 靜 觀 皆 自 得 」 , 最 後 使 行 為 舉 動 都 能 合 乎 「 中 道 」 的 境 界 【3】。

而 我 們 所 識 的 定 靜 修 養 , 能 否 跟 現 代 的 教 育 理 論 相 契 合 呢 ? 可 從 價 值 澄 清 法 及 道 德 認 知 理 論 來 試 加 探 討 。

在 輔 導 上 常 應 用 的 價 值 澄 清 法 【49】,它的理論認為經由價值形 成 的 過 程(Precess of Naluing),個人就能更清楚的界定一個價值,而價 值 形 成 共 有 七 個 標 準 過 程 , 其 中 第 三 個 即 是 : 「 針 對 各 種 不 同 途 徑 的 結 果 都 加 以 深 思 熟 慮 後 才 做 選 擇 」 , 這 個 深 思 熟 慮 、 衡 量 比 較 , 就 是 一 個 人 的 「 定 、 靜 、 安 、 慮 」 的 功 夫 , 然 後 才 能 「 得 」 , 使 自 己 做 出 最 有 價 值 的 抉 擇 與 行 動 。

另 外,在 柯 爾 柏 格(Kohlberg)道德發展之三段六期理論中【49】,

其 認 為 道 德 認 知 由 較 低 階 段 發 展 至 較 高 階 段 的 過 程 是「 過 度 同 化(自我

中 心)→衝突→失衡→調適→平衡」,而過去亦有專家從事道德認知教

(13)

學 實 驗 研 究 , 其 亦 發 現 道 德 認 知 的 發 展 必 包 括 下 列 四 個 歷 程 「 發 現 道

德 的 情 境→自覺應有行動→了解如何行動→實際採取行動」及兩大原

則 「 一 為 他 律 而 後 自 律 原 則 ; 一 為 循 序 漸 進 原 則 」 , 而 靜 坐 有 功 夫 的 人 , 容 易 收 攝 身 心 為 自 己 所 控 制 , 更 能 容 易 反 觀 自 照 , 明 白 分 析 自 我 內 心 的 衝 突 、 失 衡 、 而 調 適 、 平 衡 , 然 後 使 自 我 的 道 德 認 知 更 加 的 提 昇 。

認 知 行 為 改 變 策 略 的 主 要 概 念 在 於 個 體 具 有 其 獨 特 的 認 知 能 力 , 且 會 主 動 選 取 與 其 經 驗 有 關 的 訊 息 , 形 成 結 論 或 解 釋 , 並 將 其 擴 展 至 所 有 情 境 ; 同 時 , 個 體 的 認 知 亦 是 刺 激 事 件 與 行 為 、 反 應 間 的 中 介 變 項 , 此 種 認 知 能 力 可 以 使 個 人 從 親 身 經 驗 中 獲 得 預 期 的 行 為 後 果 , 選 擇 所 處 的 環 境 【21、24】。所有認知行為療法皆強調家庭作業,認為 當 事 人 在 治 療 中 與 治 療 外 都 應 該 負 起 積 極 的 角 色 , 並 且 使 用 各 種 認 知 技 術 與 行 為 技 術 來 改 變 自 身 不 當 的 行 為 或 想 法 。

近 些 年 來 的 一 些 研 究 如 黃 德 祥 【35】在犯罪少年的個別矯治與復 健 上 提 出,以 行 為 改 變 技 術 最 為 有 效。Little & Kendall【82】、Kennedy

【79】、Hains & Hains【75】之研究發現指出,認知行為療法對犯罪 少 年 有 顯 著 功 效。 Kennedy亦認為,經過認知行為策略的輔導後,犯 罪 少 年 更 能 產 生 適 當 的 利 他 行 為 。

認 知 行 為 療 法 主 要 的 輔 導 策 略 , 即 是 在 幫 助 犯 罪 少 年 糾 正 既 有 的 錯 誤 觀 念 與 想 法 , 協 助 其 找 出 不 當 的 認 知 內 容 , 並 結 合 行 為 改 變 的 技 術 , 使 犯 罪 少 年 從 根 本 的 認 知 及 行 為 表 現 上 產 生 正 向 的 改 變 。

由 此 可 知 靜 坐 由 於 能 使 身 心 和 諧 , 在 價 值 澄 清 或 道 德 認 知 上 都 較 能 把 握 而 提 昇 其 層 次 。 故 在 輔 導 學 生 上 , 確 有 其 一 定 的 功 效 。

俗 話 說 : 「 人 面 一 旦 垢 不 除 , 則 穢 生 也 , 人 心 一 朝 不 思 善 , 則 邪 人 也 。 」 我 們 的 心 就 如 白 紙 , 染 黑 則 黑 , 染 白 則 白 , 在 成 長 過 程 中 經 過 了 環 境 的 影 響 , 定 沾 染 不 少 不 良 的 習 性 , 須 要 「 時 時 勤 拂 拭 , 勿 使 惹 塵 埃 ! 」 而 靜 坐 正 是 淨 心 的 良 方 , 借 著 靜 坐 時 身 心 的 調 伏 , 不 斷 的 覺 悟 自 身 過 程 的 是 非 , 而 產 生 清 明 自 覺 的 智 慧 , 所 以 透 過 本 研 究 , 可 以 當 做 輔 導 措 施 的 「 清 涼 劑 」 , 希 望 教 育 界 同 仁 開 闊 心 胸 , 接 納 靜 坐

(14)

的 淨 心 作 用 , 而 使 師 生 受 益 , 如 能 風 行 草 僱 、 所 向 披 靡 , 蔚 為 風 氣 , 則 正 所 謂 「 修 道 之 謂 教 也 。 」

教 育 工 作 者 在 學 校 教 導 學 生 主 要 有 兩 個 方 向 , 一 是 教 學 生 學 會 做

事 的 方 法—生活技能,另一則是教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品德與品格

之 涵 養 。 前 者 應 從 大 事 著 眼 , 小 事 著 手 ; 後 者 則 由 小 看 大 , 須 從 小 處 落 實 。 教 育 是 百 年 樹 人 的 事 業 , 須 以 德 育 為 重 , 將 其 融 入 四 育 之 中 , 更 使 五 育 並 進 , 才 能 塑 造 出 身 心 健 全 的 學 生 。 特 別 是 , 道 德 教 育 並 非 可 單 獨 推 動 的 , 必 須 與 其 他 工 作 相 結 合 , 才 能 有 所 成 就 。

由 於 社 會 經 濟 的 快 速 變 遷 , 使 人 們 迷 失 了 自 我 。 新 新 人 類 更 由 於 生 在 「 放 任 的 富 裕 」 中 , 進 而 一 味 盲 目 追 求 個 人 的 感 官 享 受 , 凡 事 存 著 「 只 要 我 喜 歡 , 有 什 麼 不 可 以 」 的 觀 念 , 致 使 身 心 無 法 適 度 調 整 , 而 顯 現 出 失 衡 現 象 , 諸 如 : 情 感 的 之 過 度 壓 抑 或 發 洩 、 崇 尚 虛 榮 與 傲 慢 、 錯 估 人 生 的 價 值 觀 等 , 處 處 表 現 特 有 的 異 質 文 化 , 諸 如 :

一 、 事 事 都 放 任 , 樣 樣 要 擁 有 。

二 、 排 斥 傳 統 道 德 標 準 , 沈 溺 物 質 慾 望 。 三 、 不 重 視 課 業 , 只 談 自 我 慾 望 的 滿 足 。

其 造 成 原 因 不 外 :

一 、 物 質 誘 惑 太 大—到處都是浮華生活的表象,別人可擁有,我為什 麼 不 能 擁 有 。

二、權 力 的 濫 用—「暴力可以解決一切」。「道德是傻瓜才信」、「為 所 欲 為 , 才 是 英 雄 好 漢 」 、 「 消 費 是 炫 耀 自 己 」 。

因此,法院取代學校,監獄取代教室,法官代替教師。青少年的 犯 罪 率 , 不 但 越 來 越 高 , 而 其 年 齡 層 卻 有 越 來 越 低 的 趨 勢 , 實 值 吾 人 警 惕 。

而 一 個 學 生 心 目 中 敬 佩 的 師 長,應 該 是 一 個 能 將 各 種 學 問 做 深 入 淺 出 詮 釋 的 專 業 人 士 。 然 而 我 們 日 常 生 活 的 步 調 , 卻 快 得 有 如 一 部 正

(15)

在 運 轉 的 機 器 。 如 果 一 部 機 器 正 快 速 運 轉 , 想 要 了 解 它 的 原 理 就 不 可 能 , 它 必 須 慢 下 來 。 例 如 : 要 了 解 一 部 機 器 或 一 輛 車 子 , 必 須 讓 它 慢 下 來 或 停 下 來 , 才 能 研 究 。 因 此 , 讓 思 想 過 程 慢 下 來 , 心 才 能 夠 了 解 思 想 。 如 果 你 看 電 影 時 曾 經 看 到 慢 動 作 , 你 就 知 道 馬 跳 躍 時 肌 肉 的 動 作 有 多 奇 妙 , 那 種 肌 肉 的 慢 動 作 有 一 種 力 與 美 的 結 合 , 當 動 作 一 快 起 來 , 那 種 美 就 不 見 了 。 而 透 過 靜 坐 , 可 以 讓 學 生 的 思 想 慢 下 來 , 純 淨 思 慮 , 更 以 改 變 個 性 , 不 失 為 一 個 從 小 處 落 實 德 、 智 、 體 、 群 、 美 五 育 均 衡 發 展 的 良 策 【41】。

1.1 研究動機

在 國 內 各 級 學 校 面 臨 激 烈 的 競 爭 壓 力 下 , 各 級 學 校 除 了 努 力 調 整 各 項 辦 學 措 施 , 使 其 能 回 應 經 營 環 境 下 之 種 種 壓 力 與 挑 戰 。 此 外 , 各 級 學 校 也 重 視 學 校 願 景 與 學 校 特 色 之 塑 造 , 以 獲 取 社 會 大 眾 與 學 子 們 之 認 同 。

而 針 對 意 識 、 行 為 已 顯 著 偏 差 之 學 生 , 欲 啟 迪 內 在 靈 性 的 覺 醒 , 必 須 配 合 心 性 修 養 才 能 達 成 , 然 而 現 代 青 年 之 脫 序 行 為 及 心 理 感 受 , 往 往 容 易 受 到 周 遭 環 境 影 響 而 失 規 範 。 此 一 階 段 的 學 生 , 如 能 受 到 保 護 、 接 受 輔 導 , 透 過 溝 通 、 懇 談 , 應 可 挽 救 瀕 臨 破 碎 旳 心 靈 , 建 立 自 信 心 , 啟 發 潛 在 的 善 良 天 性 , 重 新 自 我 定 位 。 偏 差 行 為 輔 導 透 過 定 、 靜 、 安 、 慮 、 得 之 訓 練 , 讓 學 生 脫 胎 換 骨 , 由 內 在 靈 性 之 提 升 , 變 成 外 在 行 為 之 穩 定 及 超 越 , 促 進 和 諧 的 人 際 關 係 , 因 此 「 靜 坐 」 就 提 供 了 一 個 釋 放 心 靈 旳 絕 佳 空 間 。 透 過 「 靜 坐 」 過 程 之 沉 澱 , 如 同 輔 導 上 價 值 澄 清 法 , 去 重 塑 學 生 之 價 值 觀 與 適 當 行 為 , 亦 開 啟 了 吾 對 此 主 題 研 究 之 興 趣 。

1.2 研究目的

為 落 實 學 生 生 活 輔 導 , 防 範 屢 犯 校 規 的 學 生 誤 入 歧 途 , 進 而 導 正 學 生 偏 差 行 為 , 穩 定 學 生 情 緒 , 啟 發 學 生 心 靈 的 智 慧 及 潛 能 , 有 效 提 高 學 習 動 機 及 學 習 效 果 , 激 勵 其 奮 發 上 進 , 以 收 潛 移 默 化 之 效 。 希 藉

「 靜 坐 」 以 達 靜 心 之 目 的 , 變 化 學 生 之 氣 質 , 建 立 安 寧 之 學 習 環 境 。 更 藉 靜 坐 時 身 心 的 調 伏 、 覺 悟 自 身 行 為 的 是 非 , 而 產 生 清 明 自 覺 的 智

(16)

慧 , 改 變 怯 除 浮 燥 不 安 之 心 , 促 進 身 心 健 康 , 進 而 培 養 感 恩 及 惜 福 之 心 性 , 創 造 寧 靜 與 快 樂 人 生 , 以 臻 安 寧 社 會 之 達 成 。

本 研 究 主 要 探 討 在 學 生 生 活 輔 導 之 過 程 中 , 學 校 教 師 在 面 對 偏 差 行 為 之 學 生 時 , 如 何 以 更 完 善 之 輔 導 措 施 , 去 協 助 學 生 , 如 何 透 過 靜 坐 靜 修 之 「 知 止 、 定 、 靜 、 安 、 慮 、 得 」 的 訓 練 【40】,讓偏差行為 之 學 生 脫 胎 換 骨 , 由 內 在 靈 性 之 提 升 , 促 成 外 在 行 為 之 穩 定 及 超 越 , 更 促 進 和 諧 的 人 際 關 係 , 為 自 己 做 好 在 升 學 與 就 業 出 發 前 之 準 備 。

針 對 靜 心 靜 坐 對 學 生 偏 差 行 為 之 影 響 , 本 研 究 之 目 的 有 :

一 、 探 討 透 過 靜 坐 訓 練 實 施 後 ,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角 色 知 覺 及 學 習 態 度 之 影 響 。

二 、 探 討 透 過 靜 坐 訓 練 實 施 後 ,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自 我 管 理 與 人 際 關 係 之 影 響 。

三 、 探 討 透 過 靜 坐 訓 練 實 施 後 ,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抗 壓 能 力 之 影 響 。 四 、 探 討 透 過 靜 坐 訓 練 實 施 後 ,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學 習 表 現 之 影 響 。 五 、 探 討 透 過 靜 坐 訓 練 實 施 後 ,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缺 曠 獎 懲 之 影 響 。 六 、 探 討 靜 坐 在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輔 導 運 用 上 之 成 效 , 提 供 各 級 學 校 訓

輔 人 員 , 在 學 生 生 活 輔 導 上 之 施 行 參 考 。

1.3 研究架構

本 研 究 以 靜 坐 訓 練 為 核 心 , 探 討 學 校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在 實 施 靜 坐 訓 練 後 , 對 其 學 生 之 角 色 知 覺 及 學 習 態 度 之 影 響 。 而 學 生 之 角 色 知 覺 及 學 習 態 度 影 響 程 度 , 最 後 呈 現 在 學 習 之 成 績 上 。 故 本 研 究 以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在 接 受 輔 導 前 後 其 德 育 成 績 、 所 受 處 分 數 、 缺 曠 節 數 、 接 受 獎 勵 數 及 退 學 率 等 五 個 方 面 為 架 構 , 以 探 討 此 五 個 方 面 在 接 受 輔 導 前 後 之 改 變 情 況 。

1.4 研究步驟

(17)

本 研 究 根 據 圖1.1之步驟,進行研究,從確認主題開始,展開下列 步 驟 :

一 、 理 論 依 據 之 探 討 : 從 書 籍 、 著 作 、 發 表 之 文 章 、 期 刊 及 相 關 碩 、 博 士 論 文 探 討 靜 坐 之 理 論 根 據 。

二 、 實 務 上 研 究 : 辦 理 學 校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靜 坐 輔 導 平 日 觀 察 紀 錄 , 並 做 深 度 訪 談 調 查 , 以 獲 取 實 務 上 之 相 關 資 料 。

三 、 受 輔 導 學 生 相 關 資 料 蒐 集 : 彙 整 受 輔 導 學 生 平 日 之 生 活 輔 導 表 現 資 料,如 參 加 靜 坐 前、後 之 獎 勵、處 分、缺 曠 紀 錄 及 學 期 德 育 成 績 等 行 為 表 現 資 料 。

四 、 資 料 整 理 分 析 : 是 以 歸 納 法 為 分 析 方 法 做 資 料 整 理 分 析 。

五 、 結 論 與 建 議 : 依 上 列 探 討 所 獲 致 之 實 證 結 果 , 提 出 結 論 與 建 議 , 作 為 學 生 生 活 行 為 輔 導 及 企 業 人 力 資 源 規 劃 與 發 展 之 參 考 運 用 。 研 究 步 驟 如 下 圖 :

學生學習資料蒐集 確認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建立研究架構與假設

靜坐實施 深層訪談

實證資料彙整與分析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學生學習資料蒐集 確認研究主題

文獻探討

建立研究架構與假設

靜坐實施 深層訪談

實證資料彙整與分析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社 會 經 濟 結 構 的 快 速 變 遷 , 且 在 社 會 媒 體 的 推 波 助 爛 下 , 家 庭 功 能 逐 漸 解 組 與 退 縮 。 生 活 在 此 情 境 的 青 少 年 , 物 慾 是 高 漲 的 , 競 爭 是 激 烈 的 , 價 值 導 向 是 趨 向 功 利 的 。 因 此 , 生 活 變 的 緊 張 忙 碌 , 情 緒 更 是 煩 躁 不 安 , 以 致 於 生 活 及 學 習 調 適 上 面 臨 極 大 壓 力 , 而 在 生 理 和 心 理 上 更 產 生 一 些 不 協 調 的 症 狀 【36】。

前 述 生 活 壓 力 除 了 對 青 少 年 個 人 造 成 生 理 上 和 心 理 上 的 不 良 變 化 外 , 對 於 學 習 成 效 上 及 人 際 關 係 上 亦 產 生 不 良 影 響 , 甚 至 產 生 不 當 與 偏 差 行 為 , 因 而 造 成 青 少 年 社 會 問 題 。 因 此 , 如 何 處 理 、 解 決 此 一 問 題 成 為 現 在 刻 不 容 緩 的 議 題 。

「 靜 坐 」 是 中 國 人 人 文 精 神 的 重 要 成 果 , 在 諸 多 的 研 究 顯 示 , 靜 坐 對 現 代 人 精 神 壓 力 的 紓 解 與 正 確 行 為 的 塑 造 以 正 面 的 功 效 【19】。

在 此 以 靜 坐 科 學 的 觀 點 探 討 其 對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影 響 , 俾 作 為 大 家 對 學 生 輔 導 更 進 一 步 之 研 究 與 企 業 界 對 員 工 訓 練 之 參 考 。

2.1 青少年常見之偏差行為與輔導

生 活 適 應 的 良 窳 是 個 人 身 心 健 康 與 否 的 表 徵 。 生 活 適 應 良 好 者 , 能 夠 有 正 確 覺 知 現 實 的 能 力 、 有 良 好 的 人 際 關 係 , 並 且 有 正 向 的 自 我 觀 念 ; 而 適 應 不 良 者 , 無 法 與 環 境 保 持 和 諧 的 關 係 , 在 心 理 上 容 易 表 現 出 退 縮 、 焦 慮 、 依 賴 等 不 當 行 為 , 亦 無 法 與 他 人 維 持 親 密 之 人 際 關 係 , 更 甚 者 , 可 能 產 生 反 社 會 的 傾 向 【47】。由此看來,青少年學生 如 產 生 了 不 良 的 適 應 , 將 可 能 導 致 許 多 生 理 、 心 理 、 行 為 等 問 題 的 發 生 , 如 焦 慮 反 應 、 畏 縮 、 逃 學 、 偏 差 與 犯 罪 , 此 時 便 需 要 透 過 專 業 輔 導 人 員 之 協 助 , 以 幫 助 其 儘 早 獲 致 良 好 的 生 活 適 應 。

2.1.1 偏 差 行 為 意 義

所謂偏差行為乃指學生在行為上失去常態,是以困擾他人或自己 而 妨 害 其 生 活 適 應 者 。

(19)

從 這 項 定 義 來 看 , 偏 差 行 為 之 成 立 至 少 應 具 備 兩 項 要 件 【15】:

一 、 異 常 : 所 謂 異 常 或 稱 失 常 是 指 學 生 某 項 行 為 異 於 常 態 。

二 、 有 害 : 所 謂 有 害 是 指 行 為 之 結 果 , 對 學 生 本 人 或 他 人 造 成 困 擾 , 且 妨 害 其 生 活 適 應 適 應 。

2.1.2 偏 差 行 為 之 種 類

人的偏差行為普存在於各個社會階層中,尤其在還是學齡階段的 青 少 年 中 更 是 明 顯 , 許 多 人 的 偏 差 行 為 大 概 都 是 在 這 個 時 期 養 成 的 。 臺 大 教 授 楊 國 樞 【56】把青少年學生的問題行為分為三大類:違 規 犯 過 行 為 , 心 理 困 擾 行 為 和 學 習 困 擾 行 為 。 而 違 規 犯 過 行 為 所 指 的 是 那 些 違 反 社 會 、 家 庭 和 學 校 法 規 的 一 些 行 為 , 舉 凡 作 弊 、 逃 課 、 打 架 、 說 謊 、 罵 人 等 等 皆 屬 違 規 犯 過 行 為 。 心 理 困 擾 行 為 乃 是 由 無 法 有 效 解 除 個 人 內 在 衝 突 、 挫 折 以 及 焦 慮 、 而 導 致 之 心 理 或 是 情 緒 方 面 的 困 擾 與 行 為 , 這 一 類 包 括 有 緊 張 焦 慮 、 憂 鬱 退 縮 、 及 強 迫 反 應 等 行 為 異 常 問 題 。 而 學 習 困 擾 行 為 包 括 了 那 些 妨 礙 有 效 學 習 的 不 良 態 度 、 習 慣 及 動 機 因 素 等 行 為 , 厭 惡 上 課 、 不 專 心 學 業 以 及 缺 乏 學 習 動 機 等 皆 是 。

師 大 教 授 吳 武 典 【15】認為偏差行為乃是個人的行為顯著地偏離 了 常 態 , 並 且 妨 礙 個 人 生 活 適 應 者 。 他 提 出 了 「 有 異 」 與 「 有 害 」 的 偏 差 二 要 件 , 只 有 在 此 二 要 件 同 時 存 在 時 , 才 符 合 「 偏 差 行 為 」 的 定 義 。 異 於 常 人 本 身 並 不 是 一 個 問 題 , 但 是 , 當 異 常 的 行 為 對 個 人 或 他 人 、 社 會 構 成 損 害 時 , 無 疑 地 就 是 偏 差 行 為 。 根 據 吳 氏 的 分 類 , 偏 差 行 為 包 括 有 六 項 :

一 、 外 向 性 行 為 問 題 :

即 通 稱 的 違 規 犯 過 行 為 或 社 會 行 為 。 包 括 : 逃 學 、 逃 課 、 不 合 作 、 反 抗 、 不 守 規 律 、 濫 發 脾 氣 、 撒 謊 、 偷 竊 、 打 架 、 傷 害 別 人 、 搗 亂 、 破 壞 行 為 、 欺 負 弱 小 、 粗 語 辱 罵 等 。

二 、 內 向 性 行 為 問 題 :

(20)

即 通 稱 的 情 緒 困 擾 問 題 或 非 社 會 行 為 。 包 括 : 畏 縮 、 消 極 、 不 合 群 、 不 敢 表 示 自 己 意 見 、 過 份 依 賴 、 做 白 日 夢 、 焦 慮 反 應 、 敵 意 情 緒 、 自 虐 、 自 殺 行 為 等 。

三 、 學 業 適 應 問 題 :

成 績 不 如 理 想 , 若 是 由 非 智 力 因 素 所 造 成 , 往 往 兼 具 有 情 緒 上 的 因 擾 或 行 為 上 的 問 題 。 包 括 : 考 試 作 弊 、 不 做 功 課 、 投 機 取 巧 、 粗 心 大 意 、 偷 懶 、 偏 愛 某 些 功 課 而 偏 惡 某 些 功 課 、 學 業 成 績 不 穩 定 、 不 專 心 、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低 成 就 等 。

四 、 偏 畸 習 癖 :

或 謂 之 不 良 習 慣 , 多 與 性 格 發 展 上 的 不 健 全 有 關 。 包 括 : 口 吃 、 偏 食 、 吸 煙 、 飲 酒 、 吸 食 藥 物 或 毒 品 、 性 不 良 適 應 , 如 : 過 度 手 淫 、 窺 視 、 作 弄 異 性 、 沉 迷 於 黃 色 書 刊 圖 片 、 作 異 性 打 扮 、 不 當 性 遊 戲 等 等 。

五 、 焦 慮 症 候 群 :

由 過 度 焦 慮 引 發 而 來 , 有 明 顯 的 身 體 不 適 症 狀 或 強 迫 性 行 為 , 通 稱 為 精 神 官 能 症 或 稱 「 神 經 質 行 為 」 。 包 括 :

(一)遭遇困難時,表現坐立不安、發抖、表情緊張。

(二)由焦慮引發消化系統與循環系統的機能障礙,如嘔吐、肚痛、

頭 昏 、 心 胸 不 適 、 全 身 無 力 等 。

(三)由焦慮引起強迫性思考、強迫性動作。

(四)遭遇困難時,表現「歇斯底里」,即身體 器官忽然產生感覺 或 運 動 機 能 的 障 礙 , 如 手 足 麻 痺 、 目 不 能 視 、 耳 不 能 聽 、 口 不 能 言 、 身 體 痙 攣 、 或 忽 然 產 生 雙 重 人 格 般 。

六 、 精 神 病 症 候 :

其 行 為 明 顯 的 脫 離 現 實 , 屬 於 嚴 重 的 心 理 病 態 。 包 括 兒 童 精 神 分 裂 症(如 自 閉 症)、 躁 鬱 症 等 , 其 行 為 明 顯 地 脫 離 現 實 , 屬 嚴 重 的 心 理 病 態 。

(21)

彭 駕 騂 【52】,綜合各學者之意見,將偏差行為歸納為下列五大 類 :

一 、 攻 擊 性 行 為 :

常 以 欺 侮 、 玩 弄 , 甚 至 以 犧 牲他 人 為 目 的 , 對 他 人 、 團 體均 具 有 破 壞 性 , 充 分 顯 示 社 會 化 的 有 欠 成 熟 。

二 、 不 誠 實 行 為 ; 三 、 衝 動 性 行 為 ; 四 、 違 規 性 行 為 ; 五 、 逃 學 、 逃 家 行 為 。

若 以 行 為 問 題 的 性 質 來 分,偏 差 行 為 可 歸 納 為 下 列 三 大 類【24】:

一 、 不 足 性 行 為 : 行 為 表 現 太 少 , 沉 默 寡 言 。 二 、 過 多 性 行 為 : 行 為 表 現 過 多 。

三 、 不 適 宜 行 為 : 表 現 不 符 合 時 間 、 地 點 及 身 分 的 行 為 。

青 少 年 問 題 行 為 種 類 繁 多 既 如 上 述 , 僅 就 目 前 校 園 中 , 較 受 各 方 注 目 的 問 題 行 為 , 進 行 深 入 的 分 析 與 探 討 如 下 :

一 、 危 害 他 人 安 全 及 利 益 的 行 為 :

如 : 偷 竊 、 以 言 語 或 暴 力 脅 迫 他 人 、 傷 人 、 、 校 園 塗 鴉 、 破 壞 公 物 、 違 規 騎 乘 機 車 、 飆 車 、 危 公 共 安 全 , 如 : 點 火 、 從 高 處 丟 擲 物 品 等 。

二 、 影 響 自 身 健 全 發 展 的 行 為 :

如 : 消 極 、 被 動 或 放 棄 學 習 、 人 際 關 係 欠 佳 、 吸 菸 、 不 合 年 齡 的 男 女 關 係 , 逃 學 、 逃 家 、 自 我 傷 害 、 說 謊 、 酗 酒 、 吃 檳 榔 、 奇 裝 異 服 、 吸 食 毒 品 、 瞌 藥 、 深 夜 遊 蕩 、 網 路 交 友 等 。

三 、 影 響 教 室 常 規 的 行 為 :

(22)

如 上 課 說 話 、 製 造 噪 音 干 擾 教 學 、 不 當 的 行 為 干 擾 教 學 、 不 聽 從 教 師 之 指 導 或 頂 嘴 、 不 接 受 幹 部 之 指 導 、 上 課 睡 覺 、 舞 弊 。 由 於 青 少 年 正 值 血 氣 方 剛 的 時 期 , 容 易 衝 動 或 被 誘 惑 , 自 制 力 薄 弱 , 加 上 此 階 段 的 身 心 發 展 未 臻 成 熟 , 一 旦 受 到 外 界 的 刺 激 或 影 響 , 容 易 產 生 思 想 或 行 為 上 的 偏 差 , 故 少 年 常 在 無 知 、 一 時 衝 動 或 失 控 、 同 儕 壓 力 等 狀 況 下 發 生 犯 罪 行 為 , 此 與 成 人 犯 罪 的 性 質 迴 異 。 誠 如 學 者 陳 孟 瑩 【42】指出,基於少年年齡要件,並考慮其生長過程中之因 素 , 以 及 少 年 為 未 來 國 家 社 會 之 基 礎 , 故 一 般 現 代 國 家 對 青 少 年 偏 差 行 為 之 處 理 , 均 以 保 護 及 輔 導 教 育 取 代 刑 罰 。 為 了 改 善 日 益 嚴 重 的 少 年 犯 罪 問 題 , 並 提 升 輔 導 工 作 的 助 益 與 績 效 , 輔 導 者 應 隨 著 少 年 犯 罪 者 的 生 、 心 理 狀 況 、 家 庭 與 教 育 背 景 、 犯 罪 類 型…等,各層面的不同 性 , 而 有 因 人 而 異 的 應 變 能 力 , 亦 即 能 夠 運 用 合 宜 的 教 育 理 論 和 輔 導 技 術 , 去 面 對 個 案 及 處 理 其 特 殊 性 , 以 俾 發 揮 輔 導 工 作 的 最 大 功 效 。 只 要 能 導 正 一 位 犯 錯 的 少 年 , 或 許 就 可 以 減 少 一 位 成 人 犯 罪 者 , 所 以 少 年 犯 罪 的 輔 導 工 作 是 刻 不 容 緩 且 重 要 至 極 的 , 它 需 奠 基 在 完 整 的 輔 導 制 度 與 專 業 的 輔 導 人 員 之 上 。

在 青 少 年 的 輔 導 工 作 上 , 各 家 學 者 皆 認 為 輔 導 工 作 對 於 犯 罪 少 年 之 行 為 改 變 有 正 面 的 效 果 , 國 外 亦 有Little & Kendall【82】、Hains &

Hains【75】等學者認為透過輔導工作,可以幫助偏差行為青少年產生 適 當 的 行 為 。 但 少 年 再 犯 率 之 高 , 令 人 不 禁 懷 疑 , 偏 差 行 為 青 少 年 的 輔 導 工 作 成 效 , 到 底 是 具 有 持 續 性 的 效 果 , 亦 或 只 是 具 有 立 即 性 的 結 果 罷 了 。 而 學 校 之 輔 導 工 作 對 青 少 年 對 於 之 輔 導 有 責 無 旁 貸 之 責 任 , 其 目 的 在 保 護 少 年 , 調 整 其 不 良 習 性 , 協 助 其 解 決 生 活 學 習 上 適 應 之 困 難 , 使 其 改 過 遷 善 , 順 利 成 長 , 並 適 應 社 會 生 活 , 故 其 功 能 對 少 年 身 心 影 響 非 常 重 要 。

2.1.3 青 少 年 輔 導 工 作

青 少 年 輔 導 工 作 實 施 於 各 級 學 校 教 育 之 中 。 一 般 說 來 , 輔 導 工 作 大 致 包 括 生 活 輔 導 、 學 業 輔 導 、 職 業 輔 導 與 生 涯 輔 導 等 類 , 而 本 研 究 係 以 生 活 、 學 習 輔 導 為 研 究 重 心 。

(23)

一 、 輔 導 的 定 義

西 方 國 家 對 於 輔 導 工 作 的 推 展 不 遺 餘 力 , 且 已 投 注 了 一 段 很 長 的 時 間 。 近 年 來 , 由 於 社 會 、 經 濟 、 文 化 等 大 環 境 急 遽 變 化 , 使 得 兒 童 及 青 少 年 教 育 愈 顯 的 重 要 , 因 此 , 輔 導 工 作 的 理 論 與 技 術 、 輔 導 項 目 的 調 整 應 變 、 輔 導 環 境 的 軟 硬 體 設 備 、 個 別 輔 導 與 團 體 輔 導 的 運 作 方 式 等 , 已 成 為 嚴 肅 的 社 會 課 題 與 嶄 新 的 社 會 脈 動 。 有 關 輔 導 的 定 義 , 歷 來 學 者 專 家 各 有 其 不 同 之 觀 點 , 略 述 如 下 :

Lester and Alice【81】指出:輔導不是強行將一個人的觀點 加 諸 於 另 一 人 身 上 , 也 不 是 為 某 人 做 決 定 ; 相 反 的 , 輔 導 是 一 種 協 助 的 工 作 , 它 會 因 個 人 的 需 要 , 適 當 的 訓 練 個 人 , 使 其 能 夠 管 理 自 己 的 生 活 、 發 揮 自 己 的 想 法 、 為 自 己 做 決 定 , 以 及 自 己 擔 負 責 任 。

鄭 熙 彥 等 【58】指出,輔導為有計畫的助人工作,其目的在 幫 助 個 人 認 識 自 身 的 各 種 特 殊 能 力 與 需 求 , 在 學 習 、 生 活 或 職 業 各 方 面 , 用 自 己 的 思 考 與 判 斷 作 明 智 的 抉 擇 , 以 最 有 效 的 活 動 方 式 , 達 成 其 最 終 的 目 標 。

馮 觀 富 【45】指出,輔導是一種合理妥善的教育方法,和幫 助 個 人 自 我 實 現 的 教 育 歷 程 。 輔 導 人 員 根 據 青 少 年 身 心 發 展 的 需 要 , 配 合 社 會 環 境 的 要 求 , 運 用 科 學 的 方 法 , 有 計 畫 的 步 驟 , 最 有 效 的 活 動 方 式 , 以 幫 助 個 人 了 解 自 己 、 發 掘 興 趣 , 進 而 解 決 問 題 。 期 之 在 學 習 上 、 職 業 上 以 及 生 活 適 應 上 , 獲 得 最 理 想 最 完 美 的 自 我 選 擇 與 適 應 , 以 達 到 自 我 的 實 現 與 成 功 , 進 而 促 使 社 會 進 步 繁 榮 。

以 上 各 學 者 的 說 法 , 認 為 輔 導 最 主 要 之 目 的 不 外 乎 在 幫 助 個 人 解 決 問 題 , 計 畫 目 前 與 未 來 的 生 活 方 向 , 並 增 進 其 生 活 適 應 。 因 此 , 綜 合 上 述 專 家 學 者 之 所 言 , 輔 導 為 「 由 專 業 人 員 協 助 受 輔 者 , 使 個 體 能 夠 了 解 自 己 、 有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並 且 為 未 來 的 生 活 做 好 計 畫 , 在 生 活 的 管 理 、 職 業 的 選 擇 或 知 識 的 學 習 上 獲 得 滿 足 且 有 效 的 成 果 , 以 適 應 生 活 , 達 到 自 我 的 實 現 。 」

(24)

二 、 輔 導 工 作 的 範 疇

根 據 專 家 學 者 所 言 : 輔 導 工 作 的 內 容 大 致 包 括 生 活 輔 導 、 學 業 輔 導 、 職 業 輔 導 與 生 涯 輔 導 等 類 。 本 研 究 以 學 習 輔 導 與 生 活 輔 導 為 重 心 。 僅 將 輔 導 工 作 之 內 容 , 分 述 如 下 。

(一)學習輔導

學 校 教 育 的 兩 大 重 點 , 一 為 傳 授 生 活 技 能—即 謀 生 能 力 ; 另 一 為 提 昇 精 神 生 活—道德水準。使青少年學生能順利 成 長 , 以 致 於 適 應 社 會 生 活 。 因 此 , 當 青 少 年 學 生 從 進 入 學 校 開 始 , 其 個 人 的 行 為 活 動 便 是 圍 繞 著 學 習 在 進 行 , 而 學 習 的 效 果 會 直 接 影 響 到 學 生 發 展 的 成 功 或 失 敗 。 社 會 學 習 論 者 班 度 拉 (Bandura , 1986) 【 28】 曾 經 指 出 , 自 我 效 能 (self efficacy)是 學 生 在 學 習 中 以 及 生 活 適 應 上 的 重 要 關 鍵 , 自 我 效 能 的 高 低 , 會 影 響 學 生 學 習 意 願 及 自 我 價 值 的 判 斷 。 Johnson【78】的研究亦指出,學生的學業成就是造成少年犯 罪 的 一 個 強 壯 而 明 確 的 因 素 。 由 此 可 知 , 有 效 的 學 習 輔 導 不 僅 代 表 了 教 育 的 成 功 與 否 , 更 攸 關 了 少 年 未 來 的 發 展 。

何 奇 英 等【5】指出,所謂學習輔導,是指教師或輔導人 員 協 助 學 生 激 發 學 習 動 機 , 掌 握 學 習 方 法 與 策 略 , 以 增 進 學 習 效 率,充 分 發 展 潛 能 及 促 進 自 我 實 現 的 歷 程。陳 金 定【43】

認 為 , 學 習 輔 導 的 主 要 目 的 在 給 學 生 安 排 有 效 的 學 習 環 境 , 使 學 生 在 學 習 活 動 中 , 領 悟 有 效 的 學 習 方 法 , 養 成 良 好 的 學 習 習 慣 , 建 立 正 確 的 學 習 態 度 , 發 揮 學 習 的 潛 能 。

綜 合 上 述 , 所 謂 學 習 輔 導 , 意 即 在 教 師 或 輔 導 人 員 的 協 助 下 , 使 學 生 養 成 良 好 的 學 習 態 度 、 獲 得 正 確 的 學 習 方 法 、 並 養 成 良 好 的 學 習 習 慣 , 使 其 在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得 到 良 好 的 適 應 。

(二)生活輔導

由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於(民 91)所 做 的 青 少 年 生 活 狀 況 調 查 中 發 現 ,12~18 歲之少年對目前生活感到不滿意者高達五成以 上 , 而 不 滿 意 之 原 因 有 學 校 問 題 、 課 業 問 題 、 家 庭 問 題 及 感

(25)

情 問 題 等 , 要 如 何 解 決 這 些 問 題 , 使 少 年 的 生 活 可 以 回 到 正 常 的 軌 道 , 實 有 賴 於 家 庭 、 學 校 及 社 會 大 眾 的 同 心 協 力 。 而 協 助 青 少 年 培 養 正 確 的 價 值 觀 及 生 活 方 向 , 以 健 全 其 身 心 發 展 , 更 是 學 校 教 育 中 生 活 輔 導 的 主 要 目 標 。

而 生 活 輔 導 的 目 的 在 幫 助 個 體 的 生 長 與 發 展 , 並 從 實 際 生 活 中 , 養 成 良 好 的 生 活 習 慣 , 學 習 生 活 知 能 和 待 人 處 事 的 正 確 態 度 , 進 而 培 養 健 全 的 人 格 , 增 進 生 活 適 應 的 能 力 , 俾 能 解 決 自 己 的 問 題 , 以 達 自 我 發 展 與 自 我 指 導 的 最 高 目 的 。 馮 觀 富 【45】 認 為 , 生 活 輔 導 即 指 教 師 或 輔 導 人 員 協 助 學 生 從 事 家 庭 、 學 校 及 社 會 等 生 活 , 使 其 獲 致 良 好 適 應 的 歷 程 。

葉 眉 君 【44】 認 為 生 活 輔 導 的 意 義 , 就 是 幫 助 個 體 運 用 本 身 的 天 生 條 件 , 並 充 分 發 揮 自 己 的 潛 能 , 與 周 遭 的 環 境 保 持 良 好 的 互 動 , 產 生 充 實 、 愉 快 而 有 自 信 、 有 意 義 的 生 活 。 綜 合 以 上 學 者 之 見 , 可 知 生 活 輔 導 旨 在 協 助 個 體 養 成 良 好 的 生 活 習 慣 , 學 習 生 活 知 能 , 使 其 充 分 發 揮 潛 能 , 並 且 能 夠 適 應 學 校 、 家 庭 與 社 會 生 活 , 與 環 境 維 持 良 好 的 互 動 , 過 著 充 實 而 有 意 義 的 生 活 。 生 活 輔 導 與 青 少 年 的 身 心 發 展 密 切 相 關 , 而 其 行 為 適 應 的 良 好 與 否 又 奠 定 了 往 後 成 人 生 活 的 基 礎 , 因 此 , 教 師 及 輔 導 人 員 應 協 助 學 生 , 使 其 能 有 效 的 管 理 生 活 , 使 其 在 學 校 生 活 中 能 夠 適 應 良 好 , 更 能 察 覺 自 己 的 需 要 , 學 習 具 備 生 活 應 有 的 能 力 。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因 為 違 規 行 為 的 緣 故 , 很 容 易 對 自 我 形 象 產 生 懷 疑 或 不 認 同 , 甚 至 未 來 出 校 後 有 可 能 會 因 為 社 會 所 給 予 的 標 籤 化 , 而 在 人 生 的 道 路 上 比 一 般 人 遭 遇 更 多 的 阻 礙 , 因 此 , 在 輔 導 的 過 程 之 中 , 輔 導 員 必 須 接 納 犯 罪 少 年 不 同 的 生 活 經 驗 及 價 值 觀 , 並 避 免 加 入 自 己 主 觀 的 看 法 , 真 誠 的 接 納 犯 罪 少 年 , 幫 助 他 們 找 到 生 活 的 重 心 , 了 解 自 己 所 存 在 的 價 值 , 發 展 有 計 劃 、 有 希 望 的 未 來 。 而 本 研 究 亦 希 望 透 過 學 習 輔 導 及 生 活 輔 導 , 更 進 一 步 了 解 偏 差 行 為 學 生 在 學 校 內 之 生 活

(26)

適 應 狀 況 , 提 供 輔 導 工 作 者 新 的 輔 導 知(技)能,協助學生順利成長。

2.2 靜坐

「 靜 坐 」 是 自 古 以 來 即 為 人 類 所 共 同 追 尋 的 最 佳 養 生 之 道 , 尤 其 各 方 的 學 者 , 無 不 是 從 靜 中 體 悟 大 道 。科 學 家 、 發 明 家 也 無 不 是 從 靜 中 開 發 智 慧 。 同 時 , 它 對 於 男 女 老 幼 身 體 的 健 康 , 以 及 疾 病 防 治 , 也 都 有 獨 到 之 處 ,使 每 人 在 家 庭 方 面 感 受 到 全 家 和 氣 ,知 足 即 是 福 ,無 病 即 是 樂 的 妙 趣 。 在 社 會 方 面 , 人 人 崇 尚 道 德 , 安 定 祥 和 。

根 據 高 級 神 經 活 動 學 說 的 解 釋 , 「 靜 坐 」 可 以 使 大 腦 皮 質 受 到 保 護 性 的 抑 制 作 用 , 使 機 體 的 高 級 神 經 獲 得 充 分 的 休 息 , 進 而 調 解 並 恢 復 神 經 的 功 能 , 自 然 的 推 動 到 有 關 內 臟 以 及 身 體 的 其 它 各 部 門 , 所 以 能 收 到 不 可 思 議 的 功 效 。

在古典醫學史料中曾記載有「七情傷身」這四個字,所謂七情就 是 喜 、 怒 、 哀 、 樂 、 愛 、 惡 、 慾 。 七 情 為 什 麼 會 傷 身 呢 ? 因 為 七 情 往 往 造 成 心 靈 的 不 平 衡 , 比 如 人 一 旦 受 到 外 界 環 境 的 影 響 , 心 理 上 就 會 產 生 時 而 興 奮 , 時 而 憂 愁 , 時 而 恐 懼 , 時 而 悲 傷 、 驚 慌 。 致 使 呼 吸 血 液 循 環 , 經 常 處 在 緊 張 的 情 況 之 下 , 引 發 起 各 種 需 要 長 期 療 養 的 慢 性 病 , 如 肺 癆 、 神 經 衰 弱 、 心 臟 病 、 慢 性 腸 胃 病 、 風 濕 病 、 手 腳 痲 痺 、 關 節 酸 痛 、 失 眠 等 。 這 就 是 心 病 影 響 身 病 的 原 因 所 在 【32】。

但 是 學 習 「 靜 坐 」 就 不 同 了 , 因 為 「 靜 坐 」 能 使 七 情 歸 於 平 靜 , 七 情 一 旦 平 靜 , 呼 吸 血 液 循 環 自 然 順 暢 , 呼 吸 血 液 循 環 , 一 但 順 暢 , 五 臟 六 腑 就 能 得 到 正 常 的 新 陳 代 謝 與 滋 養 效 果 , 另 方 面 也 因 「 靜 坐 」 而 使 得 精 神 意 志 力 集 中 , 使 心 境 日 漸 開 朗 愉 快 , 這 些 都 是 足 以 增 強 對 疾 病 的 抵 抗 力 , 最 後 必 能 克 服 病 魔 轉 弱 為 強 。 達 到 有 病 治 病 , 無 病 強 身 的 目 的 【46】。

2.2.1 靜 坐 之 意 義

「 靜 坐 」 , 就 字 面 意 義 而 言 是 「 靜 心 安 坐 」 。

「 靜 心 」 係 指 我 們 的 身 心 處 在 一 種 寂 靜 的 狀 態 中 ; 而 「 靜 坐 」 則 是 使 身 心 達 到 寧 靜 的 方 法 。 而 時 下 流 行 的 「 氣 功 」 並 不 完 全 同 於 「 靜

(27)

坐 」 。 因 「 靜 坐 」 以 開 發 智 慧 為 主 ; 而 「 氣 功 」 則 較 類 似 於 道 家 的 煉 養 術 , 以 健 身 為 主 。

靜 不 是 停 止 , 靜 的 本 意 是 平 衡 。 靜 是 宇 宙 間 最 大 的 力 量 。 坐 的 解 釋 為 自 在 , 坐 到 定 了 才 能 不 動 不 想 得 大 自 在 。

靜是身心平衡的狀態,坐是安然自在的境界。「靜坐」是捨離一 切 煩 惱 妄 想 , 打 破 身 心 束 縛 , 超 出 時 空 限 制 , 感 應 宇 宙 本 能 , 回 歸 自 性 本 來 的 修 行 方 法 。 《 六 祖 壇 經 第 五 品 - 坐 禪 品 》 所 載 :

師 示 眾 云 : 『 此 門 坐 禪 , 元 不 看 心 , 亦 不 看 淨 , 亦 不 是 不 動 。 若 言 看 心 , 心 原 是 妄 , 知 心 如 幻 , 故 無 所 看也 。 若 言 看 淨 , 人 性 本 淨 , 由 妄 念 故 蓋 覆 真 如 , 但 無 妄 想 , 性 自 清 淨; 起 心 看 淨 , 卻 生 淨 妄 ; 妄 無 處 所 , 看 者 是 妄 。 淨 無 形 相 , 卻 立 淨 相, 言 是 工 夫 ; 作 此 見 者 , 障 自 本 性 , 卻 被 淨 縛 。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

即 是 自 性 不 動。善 知 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

與 道 違 背 。 若 看 心 看 淨 , 即 障 道 也 。 』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得,外 於 一 切 善 惡 境 界 心 念 不 起 , 名 為 坐 ; 內 見 自 性 不 動 , 名 為 禪 。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

內 心 即 亂 ; 外 若 離 相 , 內 心 即 不 亂 。 本 性自 淨 自 定 , 只 為 見 境 思 境 即 亂 。 若 見 諸 境 心 不 亂 者 , 是 真 定 也 。 善 知識 ! 外 離 相 即 為 「 禪 」 , 內 不 亂 即 為 「 定 」 , 外 禪 內 定 , 是 為 「 禪 定」 。 菩 薩 戒 經 云 : 「 我 本 性 元 自 清 淨 。 」 善 知 識 ! 於 念 念 中 , 自 見 本性 清 淨 , 自 修 、 自 行 , 自 成 佛 道 。 』 【34】

在前述內文中有兩個重要之意義:一為諸法空寂,佛無定相,禪 定 的 關 鍵 , 不 在 於 長 坐 , 而 在 於 悟 , 悟 則 坐 臥 皆 禪 , 不 悟 則 坐 臥 皆 非 禪 ; 一 為 外 離 相 為 禪 , 內 不 亂 為 定 。 外 禪 內 定 , 是 為 「 禪 定 」 。 若 見 諸 境 心 不 亂 者 , 是 真 定 也 。 亦 即 通 過 靜 坐 得 修 養 功 夫 , 徹 底 擺 脫 由 生 理 而 來 的 欲 望 、 忘 掉 外 在 的 物 質 世 界 , 也 擺 脫 自 己 心 智 的 形 體 , 而 與 大 道 融 通 為 一 。

(28)

處 在 現 在 這 樣 煩 雜 的 社 會 裡 , 想 要 擁 有 一 個 健 康 的 身 體 與 一 份 喜 悅 的 心 , 是 每 一 個 人 都 希 望 得 到 的 。 如 果 在 獲 得 這 兩 樣 東 西 的 同 時 , 又 能 調 理 我 們 的 意 識 , 使 它 更 清 明 ; 並 且 改 變 我 們 的 氣 質 , 使 它 更 完 美 , 那 才 是 最 有 意 義 最 有 價 值 的 事 情 了 , 這 件 事 就 是 「 靜 坐 」 。

「 靜 坐 」 並 非 阻 止 思 考 , 而 是 幫 助 人 們 在 靜 中 排 除 紛 雜 的 意 念 , 集 中 注 意 力 於 所 欲 解 決 的 問 題 上 。 如 此 一 來 , 將 節 省 許 多 的 能 量 以 解 決 更 多 的 問 題 。 現 在 的 學 生 學 習 無 效 率 , 是 因 為 他 們 無 法 抓 住 學 習 的 重 點 。 「 靜 坐 」 若 與 學 習 結 合 , 將 能 幫 助 學 生 集 中 精 神 。 在 最 短 的 時 間 內 , 將 課 程 的 內 容 重 新 整 理 一 遍 , 加 強 學 習 的 效 果 。 因 此 , 與 靜 坐 結 合 的 學 習 , 才 是 有 效 而 快 樂 的 學 習 。

大 學 有 云 : 「 知 止 而 后 有 定 , 定 而 后 有 靜 , 靜 而 后 能 安 , 安 而 后 能 慮 , 慮 而 后 能 得 」 。 即 明 示 靜 能 陶 冶 人 的 性 情 , 使 人 從 容 不 迫 , 安 祥 有 禮 , 對 事 情 能 深 思 熟 慮 , 而 有 清 晰 的 歸 納 【40】。靜坐與學習結 合 , 可 培 養 學 生 的 綜 合 能 力 , 提 高 學 習 的 效 率 。

在 中 國 宗 教 領 域 中 , 儒 家 、 道 家 與 中 國 佛 家 都 談 到 以 靜 坐 作 為 一 種 個 人 自 我 靈 性 提 升 、 超 越 凡 俗 的 宗 教 修 持 技 術 , 只 不 過 各 家 對 靜 坐 的 理 解 不 大 相 同;儒 家 的 靜 坐,講 求 身 體 及 語 言 方 面 的 靜,有 所 謂「 知 止 、 定 、 靜 、 安 、 慮 、 得 」 , 目的 在 「 養 氣 」 , 儒 家 典 籍 《 大 學 ‧經 一 章 》 載 : 「 知 止 后 有 定 , 定 而 后 能 靜 , 靜 而 后 能 安 , 安 而 後 能 慮 , 慮 而 後 能 得 」 謂 之 。 道 家 「 丹 道 派 」 的 靜 坐 , 講 求 「 性 命 雙 修 」 , 重 在 明 心 見 性 的 自 家 心 地 上 做 功 夫 , 透 過 靜 坐 中 的 煉 精 、 煉 氣 、 煉 神 的 內 丹 修 煉 , 即 可 在 生 命 終 結 的 關 鍵 時 刻 , 達 到 理 想 的 生 命 境 界 , 亦 即 所 謂「 得 道 飛 昇 」、「 證 聖 成 仙 」【7、49】。佛教(禪宗)的靜坐,即

「 禪 定 」 , 是 以 破 除 思 想 上 的 虛 妄 執 念 , 達 到 煩 惱 解 脫 、 了 卻 生 死 輪 迴 的 終 極 目 標 。 雖 說 三 家 靜 坐 方 法 稍 有 不 同 , 但 大 體 上 都 已 經 過 吸 收 佛 家 禪 坐 原 理 , 達 到 相 互 會 通 的 階 段 【38】。

而 在 心 理 學 的 範 疇 中 有 關 靜 坐 的 探 討 , 主 要 是 關 於 意 識 研 究 的 課

題 【14、49】。另外,與靜坐相似的概念為「冥思」,意指「沈思的

方 法 」 , 也 就 是 修 煉 者 透 過 沈 思 冥 想 , 將 意 識 達 到 某 種 境 界 的 方 法 。 不 過 目 前 心 理 學 家 研 究 的 靜 坐 , 較 類 似 印 度 佛 教 瑜 伽 派 的 靜 坐 , 反 而

(29)

是 排 除 腦 中 所 有 的 思 考 動 作 , 不 預 作 任 何 期 待 , 務 使 充 分 寧 靜 , 進 而 達 到 忘 我、無 我、忘 物、無 物 的 靜 息 境 界,稱 為「 開 放 式 靜 坐(open-up meditation)」。

2.2.2 靜 坐 之 種 類

由於中文典籍中並未對靜坐詳細定義與定界,而只談其方法,可 能 因 國 人 將 其 視 為 達 到 最 高 智 慧 之 重 要 方 法 所 致 。 國 人 常 用 之 詞 有 靜 坐 、 打 坐 、 禪 坐 、 禪 定 等 。

倒是西文中對其有較多之定界,在西文中發現 Meditation 一詞被 廣 泛 運 用,其 分 類 可 達 六、七 種 之 多。Thomas【84】提出,在文獻研 究 中 常 見 者 有 :

一 、 超 覺 靜 坐 二 、 禪 坐 三 、 凝 神 靜 坐

另,冥想、印度瑜珈………等,皆為靜坐之一種法門。

在 國 外 至 少 有 500 篇以上的文獻,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靜坐之效 用 , 亦 有 相 當 多 的 研 究 支 持 靜 坐 之 效 果 , 但 因 缺 乏 良 好 之 實 驗 設 計 , 因 此 結 果 之 可 信 度 受 到 質 疑 【71】,到 1994 年 Alexander 等人【67】

以 統 合 分 析 分 析 了 數 百 篇 研 究 後 , 肯 定 靜 坐 之 正 面 價 值 。 也 因 此 靜 坐 被 應 用 各 個 層 面 , 如 : 企 業 的 壓 力 減 輕 課 程 【68、77】、心理的輔導 領 域 【80】等,皆有良好之成效。

2.2.3 靜 坐 之 簡 介

一 、 靜 坐 的 環 境 與 坐 具

本 處 在 介 紹 靜 坐 的 環 境 , 及 須 準備 的 坐 具 。 內 容 包 括 靜 坐 的 場 所 、 時 間 、 坐 具 及 衣 著 等 。 靜 坐 的 準 備 工 作 雖 然 簡 單 , 但 卻 不 能 疏 忽 【23、28、37、46】。

(30)

(一)靜坐的場所

初 學 者 只 要 找 一 靜 室 即 可 靜 坐 , 但 要 注 意 以 下 各 點 : 1. 空氣流通:

應 避 免 密 閉 或 空 氣 不 好 的 靜 室 。 但 也 不 可 讓 風 接 吹 到 身 上 , 以 免 風 寒 入 侵 。

2. 光線明暗適中:

光 線 太 亮 , 容 易 刺 激 視 覺 神 經 、 致 心 神 散 亂 ; 光 線 過 暗 , 則 易 昏 沈 欲 睡 、 或 引 起 幻 象 。

3. 他人不易打擾:

靜 坐 之 處 最 好 能 隔 絕 外 人 的 干 擾 , 因 靜 坐 時 , 有 人 出 入 , 容 易 分 心 。 另 , 他 人 的 呼 叫 、 碰 觸 、 搖 動 亦 應 避 免 。 這 些 干 擾 , 小 則 使 靜 心 功 效 消 失 , 大 則 影 響 身 心 健 康 , 不 可 不 慎 。 有 些 學 生 或 在 外 租 屋 的 人 , 由 於 須 與 他 人 同 處 一 室 , 更 應 特 別 留 意 。

此 外 , 環 境 的 整 潔 、 房 間 的 色 調 和 諧 , 色 彩 對 比 不 宜 太 過 強 烈 , 也 有 助 於 培 養 安 定 的 靜 坐 情 緒 。

4. 安靜的環境:

選 擇 最 安 靜 的 地 方 靜 坐 , 避 免 吵 雜 紛 鬧 , 如 此 才 不 易 受 到 干 擾 。

5. 適當的時間:

可 依 自 己 需 要 選 擇 靜 坐 時 間 。 繁 忙 之 人 , 朝 可 於 起 床 漱 洗 後 靜 坐 半 小 時 至 一 小 時 , 暮 則 於 晚 上 就 寢 前 再 靜 坐 半 小 時 至 一 小 時 。 因 清 晨 精 神 最 好 、 空 氣 清 新 , 最 宜 靜 坐 。 晚 間 則 是 工 作 完 成 身 心 放 鬆 , 最 宜 靜 坐 。 不 過 , 若 有 下 述 情 形 , 應 避 免 靜 坐 。

(1) 太疲倦時:

身 心 疲 倦 、 亟 需 休 息 時 , 若 勉 強 靜 坐 , 可 能 心 神 不 濟 不 易 收 效 。

(31)

(2) 飯後 30 分鐘內:

飯 後 不 宜 馬 上 靜 坐,否 則 食 物 會 積 聚 於 胃 內,造 成 腸 胃 不 適 , 故 須 於 用 餐 30 分鐘後才靜坐。

(3) 飲酒後:

飲 酒 後 酒 精 充 塞,精 神 昏 沈、無 法 控 制,靜 坐 徒 使 心 思 混 亂 。

靜 坐 的 時 間 應 以 固 定 , 使 之 養 成 習 慣 , 則 每 日 固 定 時 間 靜 坐 , 自 然 易 於 入 坐 , 定 力 也 較 易 增 長 。

(二)靜坐的坐具

包 括 以 下 三 項 : 1. 小坐墊:

使 用 小 坐 墊 , 較 易 放 鬆 身 心 、 背 部 亦 較 易 挺 直 。 如 無 小 坐 墊 者 , 可 以 厚 毯 疊 起 替 代 。

2. 方墊:

置 於 小 坐 墊 之 下 , 用 以 隔 絕 地 氣 。 如 無 方 墊 , 可 以 塑 膠 布 置 地 上 、 其 上 再 放 毯 子 。

靜 坐 的 位 置 可 在 地 板 上 , 或 特 製 的 禪 座 上 , 面 對 任 何 方 向 皆 可 。 地 上 舖 設 約 二 尺 四 寸 見 方 的 方 墊 , 墊 上 再 放 置 小 坐 墊 。 以 單 伽 跌 靜 坐 者 , 小 坐 墊 高 度 可 稍 高 。 靜 坐 時 由 於 毛 孔 張 開 , 易 受 風 寒 , 尤 其 雙 膝 與 後 頸 部 , 在 有 風 直 接 吹 時 , 應 特 別 注 意 防 護 。 若 沒 有 墊 子 亦 可 坐 椅 子 , 以 正 襟 危 坐 方 式 實 施 。

(三)靜坐的衣著

以 寬 鬆 為 原 則 。 靜 坐 前 宜 先 取 下 眼 鏡 、 手 錶 ; 女 性 的 束 胸 、 男 性 的 腰 帶 , 都 應 鬆 開 。 除 去 身 體 的 束 縛 , 才 容 易 放 鬆 身 心 靜 坐 。 避 免 穿 著 西 裝 、 牛 仔 褲 等 無 伸 縮 性 的 衣 服 ; 可 著 運 動 服 、 休 閒 服 或 功 夫 裝 。 勿 穿 著 短 褲 、 裙 子 靜 坐 , 以 免 得 風 濕 , 靜 坐 仍 似 長 褲 為 宜 。

(32)

(四)靜坐的姿勢

靜 坐 的 姿 勢 , 一 般 可 採 用 佛 家 「 昆 盧 遮 那 七 支 坐 法 」 , 所 謂 七 支 即 是 包 括 足 、 背 、 手 、 肩 、 口 、 眼 、 頭 等 七 個 應 注 意 部 分 。 另 , 於 其 他 坐 姿 方 面 , 可 用 「 正 襟 危 坐 」 方 式 , 使 學 生 們 在 上 課 時 可 以 運 用 ; 並 避 免 不 當 坐 姿 的 產 生 【28】。

二 、 靜 心 靜 坐 法 簡 述

本 段 為 本 研 究 過 程 中 實 施 之 靜 坐 方 法 。 以 天 帝 教 靜 心 靜 坐 法 為 主 要 心 法 【46】。

(一)靜坐前之準備

1. 準備一張椅子(如前述),高矮適中(坐先天坐)。或準備墊 子(坐盤坐),軟硬各一塊(亦如前述)。

2. 處理大小便。

3. 穿著寬鬆舒適之衣服。

4. 取 出 身 上 不 必 要 的 物 品 , 如 眼 鏡 、 手 錶 、 手 環 , 放 鬆 腰 帶 。

5. 焚香乙枝或檀香一爐(環境不許可則可免),虔頌人生守則 三 遍 。

6. 準 備 溫 開 水 一 杯 , 於 上 坐 前 喝 半 杯 , 於 下 坐 後 再 喝 剩 餘 之 半 杯 。

(二)上坐

1. 扳腳排濁氣:

端 坐 椅 上(約 坐 椅 子 前 緣 三 分 之 一 處 ), 切 勿 靠 在 椅 背。或 端 坐 墊 子 上(約坐墊子前緣三分之一處)。腰、背自 然 挺 直 , 雙 手 置 於 膝 蓋 上 , 雙 腳 自 然 伸 直 、 腿 部 放 鬆 、 兩 腳 掌 直 立 , 腳 尖 向 上 扳 , 雙 眼 注 視 腳 拇 指 指 尖 使 全 身 合 一 , 保 持 自 然 均 勻 之 呼 吸 , 收 攝 身 心 , 默 唸 人 生 守 則 三 、 五 、 七 、 九 遍 , 至 雙 腳 完 全 舒 軟 輕 鬆 。

2. 收腿上坐:

如 坐 先 天 坐 則 使 小 腿 自 然 下 垂 與 大 腿 約 成 ㄧ 直 角 ,

(33)

兩 腳 著 地 約 與 肩 同 寬 , 腳 尖 朝 前 。 如 坐 盤 坐 則 兩 腳 收 回 自 然 交 叉 , 男 性 左 腳 在 外 、 女 性 右 腳 在 外 , 雙 手 手 掌 置 於 膝 蓋 上 。 頭 要 正 頸 要 直 , 腰 背 自 然 挺 直 , 兩 肩 放 鬆 , 自 然 而 舒 適 。 牙 齒 輕 扣 、 閉 嘴 、 舌 尖 輕 抵 上 顎 , 眼 睛 可 全 開 、 全 閉 或 半 開 半 閉 、 隨 個 人 之 習 慣 , 但 以 半 開 半 閉 為 原 則 , 因 全 閉 容 易 昏 沉 而 打 瞌 睡 , 全 開 則 容 易 受 外 界 干 擾 而 不 易 收 斂 身 心 。 保 持 自 然 均 勻 之 呼 吸 (勿 用 口 呼 吸 , 且 宜 細 宜 長 , 氣 以 吸 入 腹 部 為 宜) 。 收 心 , 默 引 人 生 守 則(默唸或稍為出聲),並以意念觀想每一字皆從天門 引 進 , 而 降 至 臍 輪 為 原 則 , 此 為 要 訣 , 氣 降 臍 輪 時 , 即 不 用 意 , 順 其 自 然 。 無 始 無 終 而 生 生 不 息 , 如 同 臍 帶 一 般 經 頭 部 而 進 入 身 體 連 接 在 肚 臍 之 內 , 就 像 母 親 的 營 養 一 般 滋 潤 並 調 理 我 們 的 身 心 。

3. 當 身 心 完 全 充 滿 人 生 守 則 , 並 相 互 融 合 時 , 我 們 已 經 與 人 生 守 則 所 代 表 的 天 地 正 氣 合 而 為 一 , 此 時 沒 有 了 一 切 妄 想 煩 惱 , 而 身 心 清 清 明 明 。

4. 每 次 靜 坐 時 間 由 數 分 鐘 至 數 十 分 鐘 甚 至 數 小 時 不 等 、 量 力 而 為 。

(三)下坐

收 雙 掌 於 胸 前 , 指 尖 向 上 , 雙 手 掌 心 上 下 搓 熱 , 約 九 下 以 上,以 掌 心 之 熱 能 按 摩 下 列 各 部 位(各部位最少按摩九次以 上 , 並 取 單 數):

1. 雙眼(以雙手掌由鼻樑往兩側按摩)。

2. 太陽穴(以雙手掌按摩)。

3. 玉枕穴(位於頭部後腦處,以雙手掌上下按摩)。

4. 前胸(以雙手掌自胸口往腹部按摩)。

5. 命門穴(位於肚臍之正後方,以雙手掌上下按摩)。

(34)

6. 腎俞穴(位於命門穴旁開兩寸,以雙手掌上下按摩)。

7. 雙手臂(以右(左)手掌自左(右)肩至左(右)手指尖,先按摩 左 手 再 按 摩 右 手)。

8. 膝蓋(以雙手掌按摩雙膝)。

9. 最 末 扳 腳 再 次 排 濁 氣 , 並 默 唸 人 生 守 則 三 、 五 、 七 、 九 遍 後 整 裝 下 坐(此 時 扳 腳 之 時 間 應 比 上 坐 時 扳 腳 時 間 稍 長)。

(四)靜坐過程解說:

靜 心 靜 坐 是 一 種 方 便 法 、 沒 有 時 間 或 場 地 的 限 制 , 以 安 定 身 心 為 目 的 。 在 繁 忙 的 今 日 社 會 中 , 靜 心 靜 坐 實 是 最 好 的 修 行 方 法 。 現 在 , 把 前 面 所 述 的 靜 心 靜 坐 法 的 要 領 做 一 說 明

【2】:

1. 背 脊 伸 直 的 目 的 是 使 我 們 有 一 個 正 直 的 身 心 , 以 使 天 地 正 氣 在 我 們 身 上 自 然 充 滿 , 當 然 這 樣 有 益 於 全 身 氣 脈 的 暢 通 。

2. 在 我 們 用 人 生 守 則 將 天 地 正 氣 接 入 臍 輪 之 後 , 就 不 必 再 去 擔 心 或 控 制 它 的 去 向 , 因 為 當 您 由 於 天 地 正 氣 的 接 引 而 感 應 到 與 天 地 合 一 時 , 您 的 肉 身 已 經 屬 於 宇 宙 , 您 所 有 的 只 是 一 個 與 天 地 合 一 的 本 心 , 它 超 越 肉 身 , 所 以 不 必 擔 心 肉 身 與 氣 的 融 合 問 題 , 此 時 人 生 守 則 已 經 深 深 的 進 入 您 的 潛 意 識 之 中 , 成 為 您 生 命 的 一 部 份 , 它 在 您 的 生 命 裡 種 下 善 良 的 種 子 , 不 但 培 養 定 力 , 也 開 發 智 慧 。 3. 將 手 放 在 膝 上 是 為 了 使 身 體 上 下 合 而 為 一 , 不 只 是 為 了

氣 的 自 然 流 通 , 也 有 收 攝 色 身 、 回 歸 本 心 的 意 義 。 4. 扳 腳 排 濁 氣 是 因 為 濁 氣 比 較 容 易 積 在 下 半 身 的 緣 故 , 假

使 濁 氣 被 牽 引 到 了 上 半 身 , 會 造 成 憤 怒 、 衝 動 、 以 及 不 安 、 煩 燥 等 現 象 , 如 果 我 們 把 濁 氣 排 掉 了 , 我 們 就 有 足

(35)

夠 的 條 件 去 接 受 由 人 生 守 則 所 接 引 下 來 的 天 地 正 氣 。 5. 舌 尖 輕 接 上 顎 是 為 便 於 將 上 顎 析 出 的 津 液 再 回 收 , 使 它

慢 慢 透 入 臍 輪 , 成 為 身 上 能 量 循 環 的 補 充 品 。 還 有 , 當 人 的 身 上 被 氣 所 充 滿 的 時 候 , 舌 尖 也 會 自 然 的 向 上 捲 , 我 們 將 舌 尖 輕 接 上 顎 , 是 有 助 於 適 應 這 些 狀 況 的 。 6. 靜 坐 中 , 一 切 感 官 都 應 印 向 內 心 而 對 外 不 起 任 何 作 用 ,

可 是 在 工 夫 尚 未 成 就 以 前 , 如 果 睜 開 眼 睛 、 容 易 散 神 , 如 果 閉 著 眼 睛 又 容 易 昏 沉 , 那 麼 , 讓 它 視 之 不 見 吧 , 這 樣 不 論 睜 眼 或 閉 眼 都 沒 有 關 係 了 。

7. 請 記 住 在 下 坐 的 時 候 務 必 再 一 次 扳 腳 排 濁 氣 。 因 為 在 靜 坐 中 , 我 們 的 身 心 已 經 經 過 了 調 整 , 並 將 原 先 藏 在 上 身 的 濁 氣 轉 入 下 身 , 當 然 我 們 不 希 望 帶 著 這 些 濁 氣 離 開 , 所 以 需 要 再 一 次 扳 腳 , 把 它 們 排 掉 , 這 樣 , 我 們 有 了 一 個 新 的 開 始 。

8. 下 坐 前 搓 手 並 按 摩 身 上 的 目 的 , 是 一 種 自 我 補 充 的 功 夫 , 因 為 雙 掌 是 可 以 發 放 能 量 的 竅 門 , 有 些 法 門 用 雙 手 結 手 印 去 運 轉 無 形 能 量 , 也 是 基 於 這 個 道 理 , 我 們 在 初 學 的 階 段 運 用 自 己 的 雙 掌 來 集 結 身 上 的 能 量 作 自 我 補 充 , 不 但 可 以 自 助 , 也 可 以 助 人 。

(五)靜坐中可能遇到的情形【29】

1. 身體搖晃

靜 坐 時 如 果 遇 到 身 體 或 是 頸 部 搖 擺 現 像 , 千 萬 別 害 怕 , 因 為 這 只 是 靜 坐 之 人 , 氣 血 不 通 , 經 過 靜 坐 後 , 氣 機 發 動 的 原 因 , 所 以 這 只 是 某 些 人 靜 坐 的 過 程 而 已 。 有 些 人 , 一 旦 靜 坐 就 會 胡 思 亂 想 、 神 經 緊 張 、 意 識 作 祟 , 而 產 生 全 身 顫 動 。 這 種 情 形 對 靜 坐 並 無 幫 助 。 此 時 應 抱 持 平 常 心 不 刻 意 去 執 著 , 過 些 時 日 當 自 停 止 。

2. 氣動

(36)

氣 動 會 在 體 內 亂 穿 的 現 象 , 有 時 會 跳 動 , 這 也 是 靜 坐 的 過 程,可 以 不 必 去 管 它,過 一 段 時 間 它 會 自 然 停 止 。 此 種 情 形 並 不 是 每 個 人 靜 坐 都 會 發 生 , 也 只 是 身 體 的 某 一 部 份,氣 血 不 通。等 氣 血 暢 通 後,它 自 會 然 恢 復 平 靜 。 3. 幻相

靜 坐 一 段 時 間 之 後 , 可 能 有 些 會 看 到 幻 相 , 有 些 人 就 看 不 到,這 沒 有 一 定 的 標 準,但 最 好 是 什 麼 都 看 不 見 。 可 是 有 些 人 看 到 幻 相 , 就 為 自 己 得 到 天 眼 通 , 其 實 這 是

「 氣 」 刺 激 腦 神 經 的 反 射 作 用 而 產 生 的 種 種 幻 相 。 如 果 靜 坐 之 人 執 著 這 些 幻 相 , 那 麼 就 等 於 走 入 了 魔 境 。 為 什 麼 呢 ? 因 佛 陀 在 金 剛 經 上 說 : 「 凡 是 一 切 所 有 相 , 皆 是 夢 幻 泡 影 , 如 露 日 亦 如 電 , 應 作 如 是 觀 」 。 又 云 : 「 是 諸 相 非 相 , 即 見 如 來 」 。 所 以 靜 坐 的 人 絕 不 可 著 相 , 這 樣 對 靜 坐 才 能 更 上 一 層 樓 , 如 果 貪 看 幻 境 , 「 貪 、 嗔 、 痴 」 的 魔 境 , 必 定 相 繼 產 生 , 這 將 使 自 己 走 入 五 里 霧 中 而 迷 失 自 己 。 所 以 靜 坐 之 人 不 可 不 慎 , 更 不 可 不 知 。 只 要 秉 持 「 見 怪 不 怪 , 其 怪 自 敗 」 的 原 則 , 幻 相 幻 境 自 然 會 慢 慢 消 失 , 而 邁 入 定 、 靜 、 安 、 慮 、 得 的 心 境 。 4. 雜念

初 學 靜 坐 的 人 , 往 往 有 一 種 感 覺 , 那 就 是 「 不 去 靜 坐,雜 念 尚 少,一 旦 靜 坐,雜 念 反 多 」。這 是 什 麼 原 因 ? 世 人 的 雜 念 都 是 很 多 , 只 是 平 時 在 動 中 沒 有 發 覺 。 就 好 比 室 內 的 灰 塵 , 本 來 就 很 多 , 不 過 平 時 看 不 見 而 已 , 一 旦 有 陽 光 從 門 縫 中 射 進 來 , 那 麼 就 會 看 到 很 多 灰 塵 。 再 以 鬧 鐘 的 滴 答 聲 音 比 喻 吧 , 白 天 聽 不 到 聲 音 , 到 晚 上 就 聽 得 特 別 清 楚 , 那 是 因 為 白 天 周 圍 環 境 吵 雜 , 所 以 聽 不 到 , 晚 上 大 家 都 休 息 了 , 周 圍 環 境 清 靜 下 來 了 , 所 以 才 聽 到 它 的 聲 音 。 靜 坐 也 是 一 樣 , 平 時 雜 念 叢 生 , 自 己 沒 發 覺 , 等 到 靜 坐 下 來 了 , 才 發 覺 自 已 的 妄 念 , 這 倒 是 一 件 好 事 , 為 什 麼 ? 因 惟 有 知 道 自 己 有 病 , 才 能 治 病 , 如 果 不 知 道 自 己 有 病 , 也 不 去 治 病 , 那 麼 等 到 大 病 就 更 難

(37)

醫 了 。 5. 昏沉

靜 坐 之 後 , 雜 念 漸 漸 少 了 , 可 是 雜 念 少 了 之 後 , 昏 沉 的 毛 病 又 跟 著 來 了 。 遇 到 這 種 情 形 , 不 妨 起 身 稍 作 運 動 , 等 精 神 提 起 之 後 , 再 入 坐 , 如 果 是 因 自 己 工 作 疲 勞 過 度 或 睡 眠 不 足 的 原 因 , 則 不 妨 先 上 床 睡 覺 , 等 睡 足 了 再 靜 坐 , 就 不 會 有 昏 沉 的 現 象 了 。 因 此 , 靜 坐 的 昏 沉 , 大 部 份 都 在 夜 裏 發 生 較 多 , 如 在 早 上 靜 坐 , 就 少 有 這 種 現 象 發 生 。

(六)注意事項

1. 靜 坐 時 , 腰 背 要 挺 直 , 但 不 可 用 力 , 全 身 要 放 鬆 。 呼 吸 宜 用 鼻 子 , 不 可 用 口 呼 吸 , 順 其 自 然 , 而 且 越 細 越 好 。 2. 靜 坐 地 方 空 氣 要 流 通 、 新 鮮 , 但 是 不 要 讓 風 直 接 吹 到 身

上,因 為 靜 坐 後,毛 細 孔 容 易 張 開。如 果 讓 風 直 接 吹 到 身 上,容 易 引 起 感 冒。尤 其 是 玉 枕 穴(後腦部份)、腰部與膝 蓋 , 最 怕 風 寒 侵 入 。

3. 不調息、不運氣、不導氣、不守竅。

4. 酒醉後或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都不適宜靜坐。

5. 光 線 不 要 太 暗 或 太 亮 , 因 為 太 暗 容 易 昏 沉 , 太 亮 容 易 緊 張 。

6. 靜 坐 時 , 應 該 放 棄 一 切 希 求 之 心 , 因 為 一 念 心 動 , 即 是 妄 念 , 有 了 妄 念 , 就 不 能 進 入 無 念 的 境 界 。

7. 靜 坐 之 人 , 不 可 好 奇 玄 虛 , 好 高 騖 遠 , 也 不 要 盼 想 未 來 境 界,因 為 心 情 急 躁,求 功 過 切,不 但 無 效,反 而 於 事 無 補 。

8. 隨 時 隨 地 均 可 靜 心 靜 坐 , 但 飯 後 宜 先 稍 事 休 息 三 十 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the sea).. The

(Keywords: general education, learning passport, cultivation in humanity, activities of music and arts, democracy and constitutionalism, the silky way over the sea)..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Jesus falls the second time Scripture reading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The remaining positions contain //the rest of the original array elements //the rest of the original array elements.

Most of the studies used these theme parks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mainly focused on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ossible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