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單元

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

建立身體的界限與自主權

本單元重點

1.瞭解身體界限與身體自主權的意涵。

2.教育孩子建立身體自主權與設立身體界限,並學會尊重他人的身體自主權與界限。

3.瞭解如何陪伴孩子處理性騷擾與性侵害事件,包含家內性侵與校園性平事件處理。

   

(2)

今天,就讀國二的孩子出門上課前,我例行地要他過來 親我的臉頰一下再走。沒想到,他竟然拒絕我,而且說了讓我 很傷心的話,當時的情況如下:

二、認 識 身 體 界 限 一、暖 身 活 動

來!這個便當給你,

過來親媽媽一下!

我不要!媽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你可以不要一直叫我親你嗎?

搞得很像我是三歲小孩一樣,煩耶!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以下那些敘述是您會擔心的事情呢?

1.害怕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和自己來個溫暖的擁抱或者被親吻臉 頰,開始對這些行為感到彆扭。

2.害怕孩子越來越少跟自己談心事,開始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 裡面,做自己的事情。

3.擔心孩子交了男女朋友後,會有一些親密的身體接觸,甚至跨 越「界線」。

4.當孩子的身體界限被破壞,如遭遇性騷擾與性侵害時,不知道 該怎麼陪伴孩子,或者該如何求助。

以上的敘述其實都與一個人的「身體界限」與「身體自主權」有 關,接下來即針對以上的敘述,做更深入的討論,以解開您的擔心 與困惑。

     

(3)

三、認 識 身 體 自 主 權

如果我們是故事中的家長,難免會因為孩子在一夕之間變 得難以相處而感到受傷,並且充滿疑惑。但不妨讓我們換個角度 思考,回想自己過去在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是不是也曾覺得跟家 長親近很彆扭呢?是不是也有更多個人隱私與空間的需求、希望 保有自己的「界限」(boundary)呢?您說不定會恍然大悟,原來 孩子正在經歷自己過去也有過的心理變化呢!

上述的例子,說明了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會越來越重視自 己的身體界限。所謂的「身體界限」,代表的是一個人可以接受他 人注視、碰觸的限度。身體界限的範圍因人而異,有些人能接受與 朋友勾手搭肩;有些則討厭別人碰觸到他的身體任何部位。不過,

身體界限並非固定不變的,可能會因著對象、時間、年齡、性別、場 合與目的不同而有所改變。舉例來說,有

些正值青春期女孩子可以較自在地與同 性別的人牽手,卻不能接受與異性牽手擁 抱;有些孩子在小時候可以讓家長親暱地 摸他的頭或者親吻臉頰,但到了青春期,

則難以接受這些行為。

華華!你可以不要上課前都要 抓頭髮嗎?你是去學校念書,

不是去玩!

爸…..你可以不要一直管嗎!

抓頭髮會讓我更有自信,為什 麼不行!

     

(4)

許多的家長都發現,青春期的孩子會對「自己的身體」越來越 有主見,想要自己決定如何打扮、剪什麼樣的髮型、穿甚麼樣款式 的球鞋、誰可以搭他的肩膀,哪些人又不行……。換句話說,孩子對 於如何管理自己的身體、如何展現自己的身體,以及如何以自己的 身體與他人互動,有越來越多的想法,這顯示了他們對身體自主權 有愈來愈高的需求。具體來說,「身體自主權」,包括以下幾種內涵:

1.我有權力展現自己身體的樣貌與姿態。

2.我有權力了解跟享受身體的感受。

3.我有權力管理自己的想法與行為。

面對孩子的改變,我們總需要時間調適。雖然一開始還難以 接受孩子不像從前與自己那麼親密,並為此感到失落、感慨,或擔 心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可以保護自己、維護身體的自主權,但在 邁向成熟的路上,允許孩子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身體以及建立身 體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學習如何為自己負責,

並且尊重他人。身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如何因應這樣的轉變呢?

四、給家長的建議-身體界限與自主權篇

參考自《跳脫性別框框》一書,頁88的部分內容

     

(5)

1.調整心態,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與自主權:

根據一項美國的研究結論,青少年家長應該慎重對待孩子們在 意的事情,以增進親子關係(吳英,2011)。綜整為以下4點:

(1)尊重隱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注重隱私,這時要開 始規劃一個孩子可以獨自享有的私人空間,並且不隨意跨越 其私人領域及界限。

(2)學習傾聽:學習傾聽孩子說話,了解孩子的需求,切勿當 一個嘮叨者。

(3)了解約會需求:孩子此時可能開始有與他人約會的需求,

與其強烈禁止,不如了解其想法,以輕鬆心態陪伴孩子,才能 避免孩子用隱瞞的方式逃避我們的關心或責備,如果想瞭解 如何因應青春期子女的情感需求與相關議題,請參閱本書第 五單元。

(4)信任孩子:學習信任孩子有能力做好該做的事情,不要輕 易指責、懷疑孩子。

2.找到增進關係的新方式:

(一)調整心態與關係維繫的方式

接受孩子已經漸漸長大的事實,承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即便彼此之間擁有良好的關係,仍舊擁有身體以及空間的自主權。

此外,與其不斷地擔心、害怕及保護孩子,不如好好陪伴孩子學習,

如何成為一個可以保護好自己的人。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擁有自 己的身體界限,並讓孩子知道,當他不願意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 碰觸他的身體,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更有勇氣說出自己的需求與主 觀感受,並對自我的身體感到自信。

參考自《跳脫性別框框》一書,頁88的部分內容

   

(6)

(二)協助孩子建立健康正向的身體意象

身體自主權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我們有管理、展現及 享受自己身體的權力與能力,具體來說,即是意識到自己對身體 的看法,進而學習管理與正向肯定自己的身體樣貌。在此部分,我 們可以依據以下幾點協助孩子。

1.檢視社會如何影響我們對「身體」的看法:

身為家長的您,先問自己是否認同以下的說法?

(1)女生就是要留長髮,若是要留短髮可以,但不能太短。

(2)男生就是要留短髮,若是要留長髮可以,但不能太長。

(3)進入青春期後女生要學會打扮。

(4)女生要有氣質一點,控制好自己的體重,不能過胖。

(5)男生要懂得鍛鍊身體,讓身體壯一點。

(6)保有完整的身體最好,儘量不要刺青、打耳洞等行為 (7)要穿保守一點,穿得太暴露或是壞小孩才會做的事情。

總言之,有些家長一時之間會經歷強烈地失落,但這也正是 轉換與孩子關係的良機,面對孩子的成長,適時地退一步,調整 彼此的距離,尊重孩子擁有一些專屬於自己的空間自主權,並信 任孩子,會讓孩子更願意向家長表達內心的想法,反而能為親子 關係帶來新面貌喔!

以上都是社會中對不同性別的「身體期待」之 常見敘述,無論您同意或不同意這些說法,都請試 著想想看,這些聲音、這些價值判斷是從何而來的?

對我們又有什麼樣的影響?上述的思考歷程能協助

     

(7)

我們用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身體,思考自己的態度會如何影響 青少年,唯有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去協助青少年去形成或釐清他 們的價值觀。

2.教導孩子看重及珍惜自己的身體:

青春期的孩子正開始發展第二性徵,有些孩子會對自己快 速成長的身體感到自卑與擔心,這時候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談談 他們怎麼看待自己的身體,在聆聽時可以嘗試肯定孩子的身體。

若孩子能對自己的身體懷抱正向的感受,像是相信自己的身體 能夠為自己達成許多夢想(如唱歌與肢體表演)、讓自己健康地過 生活等,就能更珍惜身體,並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有信心,同時促 使他們更願意去維護自己的身體自主權,而不是將體型視為負 擔,甚至使用節食或暴食的方式控制體型。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能 幫助他們看重自我,而不會輕易地受主流價值或他人眼光影響。

     

(8)

3.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擁有選擇權的:

作為父母,我們難免對孩子的模樣有所期待,建議家長在 提供外在價值觀給孩子參考時,我們仍然需要告訴自己,也告訴 孩子,他 們 擁有自己身 體 的樣

貌 及身體界限的最終決 定權。

教導孩子建立身體自主權,可以 讓孩子培養向他人表達自己想 法的態度與勇氣。

4.學習尊重他人的身體樣態:

尊重他人其實也是尊重自己。每個人所呈現的身體樣態,可能 是開放的、保守的、前衛的、傳統的、花俏的、樸素的、裸露的……,

我們不見得要認同,但要學習尊重每種生命的樣態、尊重每個人都跟 自己一樣具有展現自我的權力。與其消極的要求孩子遠離某類型的 朋友,用盡各種方法隔離孩子不與特定類型的人來往,還不如教導 孩子彼此尊重、擴展彈性、欣賞不同的美感,才能促進友善與和平 的環境。

     

(9)

在孩子建立身體界限上,父母應給予正向鼓勵,並且教導他們 正確的觀念。以往的身體界限教育,可能只教導孩子保護身體私密 處的重要性,並認為私密處就是泳衣遮住的部位,像是胸部、臀部 及生殖器,因此只告訴孩子這些是特別需要保護的地方,任何人未 取得自己的同意是不能觀看、觸摸,或拿這些身體部位開玩笑的。

事實上,不僅是私密處,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具有界限的,只是每 個人的界限在容許他人觀看或觸摸的範圍不同。也就是說,大人需 要理解身體界限,教導孩子珍惜身體的每個部位,只要未經當事 人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此外,他人也不能在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之下,強行暴露或 者強迫孩子觸碰他的身體,因為這也跨越、侵犯了一個人的身體 界限,如果拒絕並沒有辦法制止對方,請孩子適時向自己信任的 人,像是家人、朋友、導師、輔導室、警察尋求幫助。

最後,也要讓孩子知道尊重他人身體界限的重要性,當他人 已經說不、拒絕,就應尊重對方的想法,避免造成對方的困擾及 傷害。所以說,前面我們所談及家長身教的重要性即在此,如果 當孩子不希望我們碰他了,我們硬是勉強孩子,那孩子就很難學 會堅守自己的身體界限了。

(三)教導孩子正確的身體界限觀念

     

(10)

談完身體界限與身體自主權以後,我們也必須說明這些權力 被破壞的情形,如此一來,才知道可以如何保護自己。在近期的新 聞中,大家應該多少聽聞過美國演藝圈的「#MeToo」運動(註),

一群曾經遭受性騷擾的明星接二連三地出面指控自己在演藝圈 中遭遇過的性騷擾與性侵害事件,這則新聞引發全球譁然。許多 國家陸續響應此社會運動,抗議層出不窮的性騷擾。2018年9月 麥當勞的員工發動美國首次反性騷擾跨州罷工,全美10個城市群 起響應,而此次罷工活動也與「#MeToo」運動相呼應,他們都希 望透過實際行動來對管理階層或社會施壓,期望其能採取更嚴謹 的措施遏止職場性騷擾。這些新聞都在在提醒我們,性騷擾與性 侵害的事件並不少見,我們需要提升對性騷擾及性侵害的意識,

並積極採取行動,才能減少這些傷害發生。

以簡單的方式來定義性騷擾,就是當有人在違反自我意願下,

跨越人際身體界限,就可能構成了所謂「性騷擾」。依據《性別平 等教育法》第2條,符合下列敘述的其中一項,但未達性侵害之程

五、認識性騷擾

註:好萊塢女星 AlyssaMilano出面指稱好萊塢金牌製片人Har vey Weinstein的性侵行徑,並鼓勵大家在Twitter分享呼籲性侵、性騷擾受 害人分享經歷,並使用「#MeToo」標籤,讓人們重視此議題。

     

(11)

為了讓孩子能免於傷害,性騷擾與性侵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以下整理出幾個防治性侵害的重要觀念。

1.危險警訊亮紅燈:教導孩子如何判斷危險的警訊,遠離危 險的人及情境是重要的。像是盡量避免很晚在外面遊蕩、隨身 攜帶防身用品,如防狼噴霧、避免跟陌生人進入密閉空間或沒 人的場域、跟網友見面要約在人多的公共場域等等,不分男孩、

女孩都應被教育以上的事項。

2.愛我請尊重我:依據衛生福利2014至2015年性侵害通報案 件,估計受害人數約有1萬454人,當中男女朋友關係者的「約會 強暴」高達19.9%,並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錯誤解讀」是 造成約會強暴的原因之一,有些人會認為「女友說不要就是要!」

或是「男友說性跟愛無法分離,因為他愛我,所以我一定要跟他 發生關係!」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進入 親密關係不代表彼此有發生性關係的義務,除了必須要符合法 定年齡以外,也要在雙方自主同意,並以尊重為前提。

3.遭遇性侵害的SOP:通常人遭遇性侵害時,會被震驚、害怕 所衝擊,而無法理性思考,因此我們應該提前讓孩子知道當遭 遇性侵害,如何處理以減少自己受害及衝擊,並降低犯罪者再 度傷害自己或其他人的機率。根據內政部《兒少保護大家一起 來-性侵害篇》的數位學習課程提到,可以教育孩子,當他面對 無法逃脫的情境,可以採取以下的策略:

(1)以保全自己性命為第一考量,盡量採低姿態,不要激怒 對方,讓對方降低緊戒。找藉口開脫,如自己生理期來、想去 上廁所、想換場所等等。

度者,就構成性騷擾:(一)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 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影響他人的人格尊嚴、

學習、或工作之機會;(二)以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作為自己或他 人獲得、喪失或減損其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之條件者。簡言之,當 他人在違反孩子的意願下,跨越孩子的身體界限,就可能涉及了 所謂「性騷擾」的議題。

看了以上的法律條文,我們可能還是不太清楚,究竟哪些行 為構成性騷擾呢?那我們可以先看看以下的說法,您同意以下那 些說法呢?

1.只是在line裡面傳黃色笑話跟裸露照,不能算是性騷擾吧!

2.只是拍拍肩膀、摸摸頭,哪能算性騷擾!

3.如果雙方處於交往關係中,就沒有所謂的性騷擾!

4.被陌生人亂摸才叫性騷擾,熟人不算!

其實,上述幾項都屬於一般大眾對性騷擾的迷思,也就是錯 誤的觀念。無論是家人、朋友、伴侶、師長、陌生人,只要違反個人 的意願,做出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的言語或行為,

而讓人感到被冒犯或不舒服,都算性騷擾的行為。青少年族群常 見的性騷擾行為,包含了開黃腔、以性別特徵或氣質取綽號、強迫 觸摸身體或傳自己裸露的照片等等。進一步觀察上述的例子,可 以發現性騷擾包含兩個重要概念,第一個概念是「違反身體自主 權」;另一個概念則是「權力不對等」,意即做出騷擾行為的人及 被騷擾的人,兩方常會具有年齡、地位、階層、資源上的差距,例如:

成人與幼童、長輩與孩子、師長與學生、強勢的學生與弱勢的學生。

權力的差距,常讓被騷擾的人因為處在弱勢地位而不敢吭聲,甚至

 

(12)

為了讓孩子能免於傷害,性騷擾與性侵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以下整理出幾個防治性侵害的重要觀念。

1.危險警訊亮紅燈:教導孩子如何判斷危險的警訊,遠離危 險的人及情境是重要的。像是盡量避免很晚在外面遊蕩、隨身 攜帶防身用品,如防狼噴霧、避免跟陌生人進入密閉空間或沒 人的場域、跟網友見面要約在人多的公共場域等等,不分男孩、

女孩都應被教育以上的事項。

2.愛我請尊重我:依據衛生福利2014至2015年性侵害通報案 件,估計受害人數約有1萬454人,當中男女朋友關係者的「約會 強暴」高達19.9%,並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錯誤解讀」是 造成約會強暴的原因之一,有些人會認為「女友說不要就是要!」

或是「男友說性跟愛無法分離,因為他愛我,所以我一定要跟他 發生關係!」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進入 親密關係不代表彼此有發生性關係的義務,除了必須要符合法 定年齡以外,也要在雙方自主同意,並以尊重為前提。

3.遭遇性侵害的SOP:通常人遭遇性侵害時,會被震驚、害怕 所衝擊,而無法理性思考,因此我們應該提前讓孩子知道當遭 遇性侵害,如何處理以減少自己受害及衝擊,並降低犯罪者再 度傷害自己或其他人的機率。根據內政部《兒少保護大家一起 來-性侵害篇》的數位學習課程提到,可以教育孩子,當他面對 無法逃脫的情境,可以採取以下的策略:

(1)以保全自己性命為第一考量,盡量採低姿態,不要激怒 對方,讓對方降低緊戒。找藉口開脫,如自己生理期來、想去 上廁所、想換場所等等。

「性侵害」是指在違反他人意願下,以強暴、脅迫、恐嚇、催 眠術或其他方法而為性交或猥褻者,已經構成犯罪行為。為了降 低孩子遭遇性侵害的機會,平時就要讓孩子了解性侵害相關知 識、了解如何設立自己的身體界限並培養孩子對身體自主權的 觀念。若是孩子不幸遭遇性侵害,我們也要了解如何陪伴孩子,

並了解哪些法律可以維護孩子權利。針對這幾點,以下會做更詳 細描述。

六、認識性侵害

有些性騷擾的案例反映了騷擾者透過各種不同條件的交換,故 需要注意權力不對等而引起的性騷擾。要讓孩子瞭解,只要有人 做出違反他的意願、侵犯他的行為時,不管對方的身分為何,都 要適時向信任、親近的人反應、求助,因為任何人都不能在缺乏 尊重的情況下做出傷害他的事情,就算是年紀比他大、位階比他 高,甚至是親人或伴侶,都沒有例外。

 

(13)

(一)防範性侵害的知識

為了讓孩子能免於傷害,性騷擾與性侵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以下整理出幾個防治性侵害的重要觀念。

1.危險警訊亮紅燈:教導孩子如何判斷危險的警訊,遠離危 險的人及情境是重要的。像是盡量避免很晚在外面遊蕩、隨身 攜帶防身用品,如防狼噴霧、避免跟陌生人進入密閉空間或沒 人的場域、跟網友見面要約在人多的公共場域等等,不分男孩、

女孩都應被教育以上的事項。

2.愛我請尊重我:依據衛生福利2014至2015年性侵害通報案 件,估計受害人數約有1萬454人,當中男女朋友關係者的「約會 強暴」高達19.9%,並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錯誤解讀」是 造成約會強暴的原因之一,有些人會認為「女友說不要就是要!」

或是「男友說性跟愛無法分離,因為他愛我,所以我一定要跟他 發生關係!」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我們必須讓孩子知道,進入 親密關係不代表彼此有發生性關係的義務,除了必須要符合法 定年齡以外,也要在雙方自主同意,並以尊重為前提。

3.遭遇性侵害的SOP:通常人遭遇性侵害時,會被震驚、害怕 所衝擊,而無法理性思考,因此我們應該提前讓孩子知道當遭 遇性侵害,如何處理以減少自己受害及衝擊,並降低犯罪者再 度傷害自己或其他人的機率。根據內政部《兒少保護大家一起 來-性侵害篇》的數位學習課程提到,可以教育孩子,當他面對 無法逃脫的情境,可以採取以下的策略:

(1)以保全自己性命為第一考量,盡量採低姿態,不要激怒 對方,讓對方降低緊戒。找藉口開脫,如自己生理期來、想去 上廁所、想換場所等等。

   

(14)

(2)仔細觀察周遭可以逃跑的路徑。

(3)當有機會攻擊對方時,可以利用身旁尖銳之物,像是木棍、

石塊、雨傘、高跟鞋等等,並在最短時間針對對方要害攻擊,像 是眼,耳,鼻,下巴,印堂,太陽穴,下體等脆弱的部位,攻擊後迅 速逃跑。

(4)逃脫後,以失火、救命來引起周遭人的注意力。

若孩子已經遭遇性侵,則要教導孩子依循下述步驟:

(1)告訴自己:「這絕對不是我的錯!」

(2)尋求安全地方:萬一遭遇襲擊,一定要先設法到達安全的 地方。切記,保護自己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3)保持現場:如果不幸遇襲,應保持現場原狀,不要移動或 觸摸任何現場器物,以利警方採證與蒐集線索。

(4)保留證據:雖然不淋浴會不舒服,但要記得,淋浴會破壞 證據,因此,不要更衣或毀壞身上的衣物;不要淋浴、洗手、刷 牙或上廁所。此外,可以的話,立刻到醫院接受檢查、採取避孕 措施、進行性病預防,也要記住性侵害的人、車特徵,以正確地 描述所看見的重點線索。

(5)求助:主動尋求可以信任的師長、家人、朋友及警察的協助,

以維護自身的權益。

參考自國民健康署《性福e學園》網站

 

(15)

(二)哪些法律知識是家長應該了解的?

處在青少年的孩子心智尚未發展完全成熟,家長可以需多留 意相關資源,以讓自己可以在適時的情況下協助孩子。其中法律 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資源,適時了解法律,能讓我們知道如何維 護自我權益。與性侵害防治相關的法律相當多,想了解的家長可 以上《衛生福利部-性侵害防治》的網頁查詢,本單元整理其中 三項重要的法規,包括: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兒童 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並說明其與性侵害防治相關的內涵。

1.家庭暴力防治法:此法主要在保障家庭及親密關係,而家內 性侵害就是屬於性暴力之一。其保障的對象包括親子、手足、配 偶、前配偶、同居對象、親戚關係等等。若是有家內性侵案發生 且成立時,家長可以透過申請保護令,還讓孩子遠離加害人的 傷害,目前的保護令最長可以有兩年效期,且不限申請延長次數。

2.性侵害防治法:此法除了包含性侵害防治以外,也保障被害 人權益,被害人的隱私權即是其中一項。網路時代來臨,被害人 隱私變得難以維護,性侵害防治法在2015年修正後,任何人都 不可以以媒體或其他方式公開或揭露被害人姓名及其他足以辨 識身分的資訊,以避免二度傷害。違反者,會被處以2萬元以上,

10萬元以下罰緩,且命令其內容下架。

3.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此法於104年2月4日修正完畢,

行政院定自106年1月1日起開始 施行。條例修正後,受保護的兒

童少年範圍擴大,有下列行為之一,即為兒童或少年性剝削:使 兒童或少年為有對價之性交或猥褻行為;利用兒童或少年為性 交、猥褻之行為,以供人觀覽;拍攝、製造兒童或少年為性交或

 

(16)

猥褻行為之圖畫、照片、影片、影帶、光碟、電子訊號或其他物品;

使兒童或少年從事坐檯陪酒或涉及色情之伴遊、伴唱、伴舞等行 為。

(三)家內性侵害及校園性侵害如何處理?

1.家內性侵害處理:

當我們得知孩子被家中的親人性侵害時,心中往往會出現這 些聲音:「為了家庭的和諧,還是叫孩子忍一忍,趕快忘掉!」、「家 醜不可外揚,儘量不要讓別人知道我家孩子遭遇這種事情!」「告 訴外人對孩子沒有幫助,只會讓事情愈來愈糟。」、「如果告訴別人,

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怎麼辦?我應該怎麼求助才好?」當性騷擾或 者性侵害是發生在自己的家中,相信許多家長第一時間是感到震驚 且不知所措的,並且會卡在家庭和諧與孩子權益之間,進退兩難。

但如果以否認、逃避或負面的態度來面對這樣的危機事件,除了容 易使孩子出現羞恥、自責、懷疑、困惑等反應,也會錯失即時提供 孩子生理上與心理上協助的機會,而讓他留下一輩子的創傷。

若是想讓傷害降到最小,我們需要以正向積極的態度來處 理在家中發生的性侵害事件,在孩子受到傷害時,成為他們的 依靠,一同在相互支持的關係下度過難關。我們可以依循以下 幾點幫助孩子:

(1)撥打衛生福利部提供的24小時保護專線-113,讓專業社 工線上協助、受理兒童少年性侵害、性騷擾事件或求助諮詢。

(2)透過「關懷e起來」(https://ecare.mohw.gov.tw/)進行 線上通報(通報者的個人資料都是被保密的)。

(3)主動尋求心理衛生專業或法律專業的資源,例如:各縣市 的兒童福利服務中心、婦幼福利服務中心。

 

(17)

切記,別讓自己與孩子獨自承擔遭受性侵害後的壓力,適 時求助、妥善運用資源才能讓孩子得到立即的協助,同時減輕 家長獨自承受壓力的負擔。以上的處理方式不限在家內性侵,

若遇到家外性侵,亦可以依循以上幾點求助及找尋資源。如果 您還想知道更多相關的資訊,可以參考該手冊的友善連結。

2.校園性侵害處理:

依據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第九條說明,一 方為學生,他方為教職員工生,只要事件當事人符合以下身分,

不論發生地點是否在學校,都屬於校園性別平等事件。

(1)教師:指專任老師、兼任老師、代理老師、代課老師、護理 老師、教官及其他執行教學、研究或實習之人員。

(2)職員、工友:指前款教師以外,固定或定期執行學校事務 之人員。

(3)學生:指具有學籍、接受進修推廣教育者或交換學生。

當孩子遇到校園性別事件,家長要勇於向「性別平等教育委 員會」提出申請調查,請校方協助釐清孩子遭遇的事件始末,並 積極協助校方調查。依據2004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目 前各級學校皆需設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成立的宗旨在 於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 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其任務除了是在校園中 推廣性別課程以外,也透過校園性別事件防治組來處理學生之 間或者師生之間校園性騷擾、性霸凌及性侵害事件。

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的調查過程是匿名與保密的,所以不需 要擔心孩子身分會曝光。以下為當孩子在校園遇到性侵害、性騷

 

(18)

擾或性霸凌事件時,通報的流程圖,如下圖

家長可以先口頭/電話聯繫學校人員,

提出聲請調查或由學校提出檢舉。

家長 校方 輔導室/諮商中心

1.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校園性 平事件,並以理解、支持代替 責備。

2.主動配合性別平等教育委 員會的調查,以協助校方釐清 孩子遭遇的史件始末。

1.性平教育委員會將決議結果通知家長,如果家長對於決議 結果不滿意,得於收到書面通知次日起20日內,以書面具明 理由向學校或機關提出申復。

*校園性別事件的調查其目的是透過心理諮商及性平教育的方式,讓行為人暸解自身行為 的風險與傷害,並藉此學習教訓。除此之外,也安排關懷小組協助被害人心理輔導與諮商,

即時陪伴被害人,以降低傷害。

1.於三日內把申請或檢舉事 件送至性平教育委員會,該會 需於20日內回覆是否受理。

2.性平教育委員會組成調查 小組,調查小組由3-5人組成,

女性須占1/2以上,專家學者 須占1/3,以進行調查,並於兩 個月內完成調查,最多延長一 個月。

3.調查小組將調查結果向性 平教育委員會報告,由性平教 育委員決議,認定性騷擾、性 侵害或性霸凌事件是否成立,

並建議懲處及輔導相關事宜。

1.輔導人員進行輔導關懷,包 括事件有關之當事人、家長、

相關班級師生。

2.輔導人員建立個案輔導與 當事人相關資料,記錄並妥善 保存管理之。

3.視當事人需要,輔導人員及 其他適宜人員組成關懷小組。

4.輔導人員與校外資源連結, 協助性侵害防治中心社工師 處理相關事宜。

 

(19)

(一)了解創傷的影響:

未成年的孩子因為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較 缺乏有效的因應策略,因此,性侵害對其所帶來的影響往往更加 嚴重且長久。憂鬱、焦慮、憤怒、自卑、羞愧、冷漠、疏離等情緒,

是孩子在面對性侵害事件時常見的反應。有些孩子可能會有PTSD

(創傷後症候群),並會被反覆的夢境及類似情景引發內心強烈 的痛苦,以刻意避開創傷相關話題、無法再愛人、對未來產生無望 感來因應。如果心理的創傷沒有適當地被理解與處理,極有可能 在其心中烙下一輩子的陰影,或甚至以不適切的情緒反應及行為 來處理自身的痛苦。

(二)織起安全的網絡:

除了事件本身所帶來的衝擊與傷害,負面的社會輿論壓力,也 時常會對遭遇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孩子造成二度傷害。舉例來說,

媒體的報導有時會不當地暴露個人資訊,或者在報導中使用不雅 的字眼,使得被性騷擾或被性侵害的人失去隱私的屏障,並且感 到丟臉與羞恥。另一方面,社會負向的譴責態度,也會讓他們懷疑 自己,並認為這個社會不再值得相信,甚至轉而責備自己,認為都 是「自己不夠好」、「不夠機靈」、「沒有保護

好自己」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甚至覺得「

自己的身體是骯髒」、「不值得被珍惜的」。

這些自我責備的話語不僅對於被害人不公平 以外,其傷害性比起被性騷擾或性侵害事件 本身所引發的創傷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家 長應與專業人員合作,建立安全網絡,並有 因應媒體與外界的策略,以避免孩子遭受二 度傷害。

七、給家長的建議-性騷擾與性侵害篇

   

(20)

(三)積極聆聽及肯定孩子的努力:

身為家長,絕對不能漠視孩子在性侵害事件後的心理反應。當 孩子遭受性騷擾及性侵害的衝擊,我們可以先聽聽孩子怎麼看待 自己的遭遇?有沒有出現「這是不是我的錯?」或「為什麼是我?」

的想法等,理解孩子受傷的感受,並肯定他在當中所做的努力,

避免再度責備孩子,讓他能好好地抒發心中的情緒。在孩子內心 最脆弱的時候,提供心理上的理解、支持與陪伴,並堅定地告訴 孩子:「這不是你的錯!」藉此減輕孩子的罪惡感,讓他們明白是 對方不尊重自己,並非是自己沒能好好保護自己。

   

(21)

Q&A

八、問答時間

接下來我們列舉生活中家長常見的疑問,並指 出我們在面對這些疑問時常見的心態,隨後則 說明實際的情況,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因應。

(一)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身體界限本來就很模糊,長 輩摸摸孩子應該不要緊吧?

回答:有些家長覺得家庭關係比其他的關係來得更親近一些,習 慣透過一些肢體接觸來表達對家人的愛意,並認為既然孩子是自 己的家人,親他一下或者抱他一下,應該不為過吧!無論孩子的年 紀多小,他們仍保有自己的想法與意願。大人對孩子的觸碰,若能 先尊重並徵得孩子的意願,將更能教育孩子對自己身體的自主與 尊重。

當孩子抗拒大人親密的舉動,不妨敞開心胸與孩子談談他的 想法,並且澄清大人想要與孩子擁有親密互動的原因;當孩子仍 舊堅決拒絕這些舉動,請尊重孩子的意願。透過這些對話,能幫助 孩子瞭解到:自己的身體界限被尊重,進而強化孩子對身體自主 權的掌控。

   

(22)

(二)如何教導孩子在交往關係中建立身體界限?

回答:有些青少年受媒體(如偶像劇)等的影響,孩子在不知不覺 中很容易就習慣用身體接觸表達愛意,認為「我們是男女朋友,

所以牽手、親嘴、擁抱都是正常跟應該的」。但非愛情中所有的身 體接觸都是正常且應該的,只要有一方不願意或者尚未準備好,

都應該尊重對方的想法,絕不可強迫,當然更重要的是,明確表 達喜歡與不喜歡的感受,都應該要讓孩子從小開始練習表達的 自信與能力。

那麼要如何和孩子討論情感關係中的身體界限呢﹖首先應 該與孩子建立足夠的信任和安全感。且當孩子願意與我們討論 情感關係時,我們應該對孩子表達感謝,讓孩子知道我們非常願 意聆聽與瞭解他們想法,並適當地給予孩子自由表達想法的空 間,避免急切地給予評斷或建議。

透過聊天瞭解孩子交往的情況,協助孩子瞭解愛情的真實 面貌,身體的接觸只是交往中眾多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雖然它 確實能為感情加溫,但唯有建立好相互尊重與取得同意的基礎,

才能碰觸別人的身體。

     

(23)

(三)有時候孩子在玩阿魯巴、比大小或童子拜觀音 的遊戲,覺得他們只是年紀輕而不懂事,應該沒關 係吧?

回答: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漸漸會對「性」產生好奇,並開始透過同儕 之間的遊戲來探索對性的理解。國立臺灣大學教授畢恆達指出,有 些孩子會透過「阿魯巴」來學習男子氣概,或藉由其他遊戲來形成對 團體的認同與凝聚力。也就是說,孩子可能會因為對性的好奇、同儕 的壓力,或甚至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玩了一些與「身體探索」有關的 遊戲。然而,這些遊戲可能會碰觸某些人的身體界限,而使對方覺得 哪裡怪怪的,這些怪怪的感受需要好好地處理,甚或萬一在遊戲過 程中,沒有拿捏好分寸,而造成任一方的身心傷害就必須更要嚴正 看待。

因此我們需要留意孩子玩些什麼遊戲?是否逾越了彼此的身體 界限、侵犯到彼此身體的自主權;如果孩子是被迫玩這些遊戲,或者 在玩的過程中感受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是感受到被侵犯、被霸凌,

家長就應該有後續的處理。有些孩子不懂事態嚴重,面對這樣的處 境,我們可以用較嚴肅的態度與孩子溝通,但並非責備孩子,而是詢 問他們玩這些遊戲的原因,幫助他們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已經跨 越他人的身體隱私,也讓他們知道,如果引發他人的反感,這已經構 成性騷擾或性霸凌了!明確地告訴孩子,一個好的遊戲的基礎,是所 有的玩家皆能尊重他人的,也保護自己的身體界限。倘若孩子是明 知故犯,抑或玩得太過火,刻意對他人的性別特徵或特質進行貶抑、

攻擊或威脅,像是取笑別人胸部是「飛機場」、說別人行為「娘娘腔」

     

(24)

幫別人取「gay炮」綽號等,或是強迫他人玩「阿魯巴」(註)、「童 子拜觀音」等遊戲的話,將構成「性霸凌」的情事。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條第5項的定義,「性霸凌」是指 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於他人之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 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之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

依同法條第25條第2項規定:學校、主管機關或其他權責機關為 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懲處時,應命加害人接受心理輔導之處 置,並得命其為下列一款或數款之處置:(一)經被害人或其法定 代理人之同意,向被害人道歉。(二)接受8小時之性別平等教育 相關課程。(三)其他符合教育目的之措施(如記過、退學等);依 所犯情節輕重,也可能要負擔刑事及民事的責任喔!總而言之,

家長一定要謹慎看待此事,除了要幫助孩子學習維護自己的身 體界限,也不能忘記學習尊重他人的身體界限以及自主權。

註:雙掌合起,用雙手食指瞄準另一人的肛門區域做大力突刺的遊戲。

     

(25)

(四)當孩子遇到網路性騷擾該如何處理?

回答:依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8)調查發現,85.8%的 學童曾經藉由網路認識陌生網友,而37.7%的學童曾使用交友 APP,由此可知網路交友已是年輕E世代的趨勢之一。網路交友的 便利性及即時性,確實讓部分青少年拓展人際圈、增加歸屬感及 自尊等等,但網路資訊快速與大量的傳遞,難以一一過濾,加上 電信通訊發達,使得青少年很容易接觸到情色資訊,並可能遭遇 網路性騷擾,如青少年收到色情文字或色情圖片、陌生人說服青 少年互相交換私密裸照、收到具有性歧視或侮辱的文字、未經同 意將孩子的私密照張貼在公開網路。

以上各項行為我們可以依性騷擾防治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刑法第310條第2項加重 誹謗罪,保障孩子的權益。若孩子被恐嚇威脅而提供更多私密照,對 方則涉及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否有 經過本人之同意,在網路上散布他人裸照之行為,原則上都會觸犯 刑法第235條規定,且犯行若經調查成立,得判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更詳細的法律資訊可以參考《全國 各區法律網》http://www.lawgov.org/law7.html,該網站亦有提供 免費諮詢專線。

當孩子遭遇網路性騷擾,並與我們討論時,我們首先要先感 謝孩子願意告訴我們這麼重要的事情,並表達自己願意與孩子一 同面對,讓孩子先安定心情,接著請孩子把所有的對話紀錄都截圖 備份,並擷取出最重要的部分列印出來,之後可依據孩子的遭遇

   

(26)

情況的不同,可採取行政救濟(申訴),或採取民事訴訟、刑事訴 訟等不同法律途徑,關於該採取何種法律途徑,可以先電話諮詢 法律相關人員,或者直接帶相關證據到警察局報案處理。

以時代的趨勢來看,我們無法禁止孩子接觸網路及透過網 路社群結交朋友,因此我們需要多花心思與孩子討論網路世界 的虛實,以及網路交友應有的份際及自我保護,且可試著多了解 孩子的網路交友狀況並給予引導,以避免孩子陷入不必要的危 機。我們可以帶領孩子去思考,對方為什麼這麼吸引你?如何清 楚向網友表明自己的界限?如何在網路上建立穩定持久的人際 關係?讓孩子明白即使在網路世界裡,仍要看重自己的身體,並 注重個人隱私。當然也要注意青少年的隱私權,盡量以開放的心 態詢問、關心孩子網路交友的狀態,而非偷看他手機、電腦,倘若 孩子覺得自己隱私權被冒犯,父母干涉他交友的自由,就會拒絕 再跟家長分享自己的交友生活。

 

(27)

(五)是不是只有女生會遇到性騷擾跟性侵害?

回答:其實不管性別是什麼,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性騷擾與性侵 害的受害者。依據衛福部2017年統計顯示,20年來性侵通報被害 人累計超過13萬,女性受害者為男性10倍,但男性受害者逐年攀 升,20年來增加60倍,性侵害其實不限於女性。但由於「男兒有淚 不輕彈」的社會期待下,男生因為擔心被他人嘲笑;或是認為「男 性之間的觸摸不算什麼」等錯誤認知,導致許多男性即便遭遇了 性騷擾或性侵害,也不太願意或不知道該怎麼尋求協助,這也使 得男性受害者的權益反而更容易被忽略。

不管是男生或女生,我們都需要教育他們關於性騷擾與性侵 害的知識,讓知識成為力量,幫助他們能夠在危急時刻保護自己。

因此與其以性別刻板印象來教育孩子:「兒子比較強壯,出去不可 能被人欺負;女兒則要被捧在手心,好好保護跟呵護。」,不如明確 地告訴孩子:「不管自己的性別為何,都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以及尊 重對方!」以避免孩子受到性別刻板印象影響而錯失保護自己的 機會,或是成為責難自己的理由。

   

(28)

(六)是不是長得很美艷、穿著暴露的人才會被性騷 擾跟性侵害?

回答:有些人認為被性騷擾跟性侵害的人應該都是長相姣好,或 是穿著「很辣」、「很暴露」的人,甚至還會責怪這些人穿得太清涼 了,才會遭遇這樣遺憾的事情。

在2018年1月時,比利時展出一場以「你們穿了什麼呢?」

(What Were You Wearing)為題的展覽,希望可以打破這樣的 迷思。展間呈現性侵受害者遭受性侵害當下的穿著其實就是日 常衣服,並無特別裸露或者妖豔,這也顯示了任何人都有可能遭 遇性騷擾跟性侵害,並非穿得樸素就不會被性侵。

我們應該讓孩子學習到,不管自己的長相、穿著為何,都不能 構成別人侵犯他們的理由。如果出門在外,可以開心地與朋友一同 玩樂,雖然享有裝扮自我的自主權,仍應知道因應不同年紀、不同 場合應有不同的穿著打扮,並且切記保持一定的戒心,例如:避免 在夜間單獨走入暗巷、評估尾隨者是否有不良企圖等。可以的話,

最好也增強自己的防備力,像是隨身攜帶防狼噴霧、預想好遇到危 險時可以的求助管道、練習基本的防身術等等。

     

(29)

(七)是不是只有陌生人才會性騷擾、性侵我們的小 孩?

回答:這是錯誤的迷思!研究指出,多數性騷擾與性侵害事件是 發生在雙方熟識的情況下,像是情侶、親友、師長、鄰居……之 間,有些人會利用熟識的關係卸下他人的心防,藉由信任而跨越 對方的身體界限。「約會強暴」就是一個很常見例子,意思是指 交往中的其中一方透過引誘、脅迫、灌醉、極力說服等方式,讓對 方在不清醒、不願意的情況下被注視、被拍照、觸碰身體,或者 發生性關係。約會強暴的當事人常常以親密關係為藉口,試圖合 理化性騷擾及性侵害的行為。

與其一味勸導孩子遠離陌生人,我們更應該讓孩子明白,不 管關係多親近,關係都不應該成為逾越對方身體界限的理由,形 成性騷擾或性侵害;而且,只要有一方是在不願意或不理性的情況 下被迫接受,就構成性騷擾或性侵害。我們可以告訴並鼓勵孩子,

在面對即將發生性騷擾或性侵害時,向對方表現出嚴正拒絕的態 度、勇敢堅決地說「不!」,避免對方錯誤解讀,且表明這樣的行為 不僅會傷害彼此關係,對方也會觸犯法律;倘若不幸事件發生,也 不要隱諱不語,家人會陪伴及協助他,必要時可以尋求行政救濟 或法律途徑解決。

SCHOOL

     

(30)

九、結語

面對孩子的成長,父母最艱難的功課就是學習放手。出自擔心 與不捨,我們總希望能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長久地守護著他們,

但其實我們都明白,放手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助益。近幾年來,

臺灣與日本相似,皆進入了「無力世代」,意指這一個世代的年輕 人,面對未來時的無希望感與無掌控感,總是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 什麼?可以要的是什麼?再加上網路科技及通訊的發達,網路媒介 的特性,讓溝通藉由網路介面以文字與符號進行,這不僅讓家人 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下降,連發展健康關係的可能也消弭於無形。

這些現象的成因,除了包含社會變得更多元、更競爭之外,孩子也 越來越缺乏支配感。

家長要謹慎別讓保護孩子的美意,變成剝奪孩子學習身心獨 立與發展健康關係的殺手。我們應選擇與孩子一同成長,調整自 己的心態,以支持陪伴作為與孩子關係維繫的方式,協助孩子認 同與悅納自我的身體,在拓展人際關係的同時,也學習保護自己、

尊重他人,遇到性騷擾或性侵害情事時,也能爭取自我權益。家長 可以是孩子在成長路上的榜樣,也是遇到困惑時的諮詢者與陪伴 者,支持孩子,學習鬆手,讓青少年能在屬於自己的人生大道上大 步向前。

     

(31)

友善連結

家庭教育資源

→全國家庭教育網

(https://moe.familyedu.moe.gov.tw/)

→各直轄市及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如附錄1)

→全國家庭教育諮詢專線412-8185(手機請加撥02)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home/index)

幸福e學園 國民健康署 青少年網站

(https://young.hpa.gov.tw/index/)

   

(32)

臺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http://www.heart.net.tw/)

董氏基金會—華文心理健康網 (http://www.etmh.org/)

心理諮商資源

→ 張老師中心(1980專線)

→ 生命線協會(1995專線)

→ 各直轄市及各縣市心理衛生中心(如附錄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十、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偵查或審

十、

十、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

十、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度發生校園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

十一、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事件,未依性別平等教育法規定通報,致再

被告為教育人員之性侵害刑事案件,其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所屬學校得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