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凡此,都將造成後世評價歐陽脩的詩詞 成就時有所偏失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凡此,都將造成後世評價歐陽脩的詩詞 成就時有所偏失"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歐陽脩是宋朝一代文宗,不但在儒學、史學上貢獻良多,更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 傑出領導人物,不過一般認為其文學成就以散文最著,而較少研究其詩詞作品,究其原 因之一,可能如清朝趙翼《甌北詩話》所說:「歐陽以古文名家,其詩遂不大著。」1 人認為歐為古文大家,詩並非其專力為之的文體,詞更只是作為遣興娛賓之用,所以成 就不高。原因之二,則與唐詩、宋詩之爭有關,在中國古典詩史中,學者多崇唐抑宋,

國內對於宋詩的研究不僅晚於唐詩、量少於唐詩,而且多集中於江西詩派及宋詩成型後 的少數幾個作家,而較少注意到歐陽脩對宋詩風格形成的影響。而歐陽脩的詞,因某些 作品風格與馮延巳、晏殊相近,研究者常不細加討論就直接歸為花間遺風2,甚至以其 中少數幾首疑似偽作的艷詞來作不周全的評價。凡此,都將造成後世評價歐陽脩的詩詞 成就時有所偏失。

筆者在分別修習過詩學和詞學二門專題後,常思考一個問題:文學研究走向專而精 的分工,卻也逐漸形成將作家肢解的窘境,研究的目的在闡發與促進了解,對同一個作 家詩、詞、文的研究成果是否能進行整合與對話,進而成就更大的價值?正如陳友冰在

《中國古典詩文—比較篇》前言說的:

應當重視古典詩文的比較研究,不管是對一個人的研究或對一個作品的研究都是 這樣,不能只限於一個片段,唯有進行比較,才能更精準的掌握作家的精神風貌;

比較,才能突出作品的特異性;比較,才能找出文學創作和鑑賞的規律性。3 宋代是開始特別注意詩、詞、文各類體裁之分的年代4,因此,觀察宋代文壇盟主 歐陽脩創作不同文類時如何處理相同題材、主題,是本論文研究重點之一。然而歐陽脩 文學作品數量過於龐大,若要對詩、詞、文進行全面的比較,恐非筆者目前時間與能力 所及,因此,本論文先選擇詩、詞此二相關性較大的文類進行比較研究,遇到適合的主 題再旁參以散文與辭賦說明。再者,歐陽脩是北宋第一個詩詞兼擅的作家,對照考察歐 陽脩詩詞作品的相關性,相信對詞的文人化、雅化過程研究也能提供一些幫助。

詩與詞的關係研究向以辨體的角度強調相異之處,舉凡形式、情感、美學效果都各 有其特色,然而值得思考的是:詩詞同屬詩歌的大範疇,若無相似或相通之處又何須強

1 (清)趙翼撰,霍松林點校:《甌北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 年 4 月),頁 166。

2 例如林淑華在其論文《主體意識的情志抒寫—韋莊詩詞關係研究》中,將詞的創作群體分為主體意識 抒情寫志的東坡範式,包含韋莊、李後主、蘇軾、黃庭堅以及抒發「非我化」詩歌意境的花間範式,

包含溫庭筠、馮延巳、晏殊、歐陽脩、秦觀等人。然而,葉嘉瑩先生卻認為歐陽脩在詞中「流露了某 種心性品格甚至襟抱理想之境界」,是「作者之心性與詞之特質相結合」的產物。可見歐陽脩的詞並不 如一般人所以為的純粹是花間遺風。林淑華:《主體意識的情志抒寫—韋莊詩詞關係研究》(彰化: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頁 297。葉嘉瑩:〈論歐陽脩詞〉,葉嘉瑩 、繆 鉞:《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1994 年),頁 104-109。

3 陳友冰:《中國古典詩文(二)--比較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0 年 12 月),頁 1。

4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八記載:「沈存中、呂惠卿吉甫、汪存正仲、李常公澤,治平中,在館中 夜談詩。存中曰:『退之詩,押韻之文耳,雖健美富贍,然終不是詩。』……」陳師道《後山詩話》則 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由此二則 史料可知宋人已注意到體裁之辨。

(2)

調相異之處?況且宋代各類藝術都出現大量的破體現象,繼而引發尊體、本色說等思潮 與之對抗,因此,我們進行歐陽脩詩詞比較時,不但要注意詩詞相離的關係,也應注意 其相即的關係。尤其研究文學史的學者似乎多認為歐陽脩的詩與詞風格差異很大,例 如:劉大杰在其《中國文學發展史》說:

在他(歐陽脩)的論文裏,表現著徵聖、宗經、明道、致用的正統理論;在詩裏,

一洗過去的華艷,表現出親切自然的風格;但他的詞,卻一反他的詩文,用著幽 香冷艷的情調,繼承著五代、南唐的詞風。5

游國恩的《中國文學史》、王忠林等著的《中國文學史初稿》也都持類似的看法。

歐陽脩的詩詞差異果如他們說的那麼大,或者這只是部分事實而非事實的全部?這種現 象現象背後的原因和意義是什麼?歐陽脩在詩詞這二種文體作品中,各自傳達著哪些相 同或相異的情感思想?差異背後的因素、形成的文學效果又如何?相信這些研究應有助 於形塑一個較完整的歐陽脩。

站在前人對歐陽脩詩詞個別的研究基礎上,本論文將探討這位北宋文壇領袖對於詩 和詞這兩種不同文類的創作習慣,我們希望除了突出其詩作與詞作的特異性及其價值之 外,也希望能藉二文體共通處之研究深入歐陽脩的創作世界,期能更精準地掌握住一代 文豪的精神風貌;藉此比較,我們更希望能找出詩詞創作和鑑賞的規律性。

第二節 研究現況

一、歐陽脩文學之相關研究

歐陽脩一生在政治、學術思想、史學、文學、甚至金石考古各方面均有極優異的成 就,因此關於歐陽脩的研究層面非常廣,然而就文學領域而言,研究其文者多,研究其 詩詞者少,二者之中,詞的研究又多於詩。

﹙一﹚臺灣地區

專書方面:1973 年張健有《歐陽脩之詩文及其文學評論》、1982 年李栖寫《歐陽脩 詞研究及其校注》、1988 年黃畬箋注《歐陽脩詞箋注》、1991 顧柔利撰《歐陽脩詠物詩 詞研究》等。其中李栖《歐陽脩詞研究及其校注》主要考證歐詞版本、評論歐詞特色並 將其與馮延巳詞作相當程度比較,而黃畬《歐陽脩詞箋注》以歐陽脩詞作的考訂、章句 註解、賞析為主。

學術論文有八篇,其中專論詩的是 1991 年臺灣大學謝佩芬碩士論文〈歐陽脩詩歌 研究〉;專論詞的有 1995 年高雄師範大學簡淑娟碩士論文〈歐陽文忠公詞研究〉、2003 年臺灣師範大學顏瓊雯碩士論文〈《六一詞》篇章結構探析〉、2004 年南華大學陳秀芳碩 士論文〈歐陽脩詞中女性描寫藝術研究〉和 2007 年嘉義大學吳政翰碩士論文〈歐陽脩 詞的六一風神〉四篇;1978 年臺灣大學江正誠博士論文〈歐陽脩的生平及其文學〉、1980 年珠海大學黃美珍碩士論文〈歐陽脩的文學與事業〉和 2004 年中山大學歐陽美慧碩士 論文〈歐陽脩詩文理論及實踐〉三篇則兼論文學理論。

5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96 年 7 月),頁 705。

(3)

期刊論文方面對歐詞研究較多,要者如葉嘉瑩先生〈論歐陽脩詞〉6、黃文吉老師

〈疏雋開子瞻—論歐陽脩詞〉7、宋邦珍〈歐陽脩詞中所呈現的生命情調--以「惜春」主 題為主〉8、劉靜貞〈歐陽脩筆下的宋代女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待〉9、張麗珠〈美 麗而不哀愁--試論晏、歐、蘇詞中的理性思致〉10,其中劉靜貞〈歐陽脩筆下的宋代女 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待〉屬跨文類研究歐陽脩在不同文類處理同一主題的態度、手 法,可惜限於篇幅只專注於女性書寫的部分,但也可見藉由不同文類比較,確實能更了 解歐陽脩創作的精神風貌。

﹙二﹚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關於歐陽脩的研究成果較蓬勃,2004 年曾在四川召開歐陽脩學術研討會,

2007 年綿陽市聯合來自江西、湖北、河南、安徽等歐陽脩先後生活、爲政、著文的 15 個城市,共同舉辦一系列紀念歐陽脩的慶典,並舉行紀念歐陽脩 1000 年誕辰學術研討 會。不過研究者雖眾,但偏重其政治、學術及古文成就的狀況與臺灣類似。

關於歐陽脩較重要的研究著作有 1991 年劉德清的《歐陽脩論稿》及 1995 年宋柏年 的《歐陽脩研究》,都屬全面性的介紹,對詩詞的著墨不多。詞作研究者有 2000 年陶爾 夫、楊慶辰編著《晏歐詞傳》,2001 年邱少華《歐陽脩詞新釋輯評》,二者皆針對個別詞 作逐一探討而缺乏整體風格的掌握。

學位論文方面有:2002 年華東師範大學王嵐碩士論文〈歐陽脩詞研究〉,2003 年安 徽大學廉紅紅碩士論文〈歐陽脩山水文學作品研究〉,及 2004 年東北師範大學李偉碩士 論文〈人生自是有情痴—從歐陽脩詞看他的深情特質〉共三篇,只有第二篇兼論詩詞文,

但仍不算是跨文類的研究,而是分別論述。

至於期刊論文對歐陽脩詩詞的討論約有數十篇,舉其要者,詩的研究有:〈理學、

禪學與歐陽脩詩〉〈論歐陽脩對唐詩的繼承及其詩風的形式與得失〉〈簡述歐陽脩對宋 詩的貢獻〉〈歐陽脩詩歌創作階段論〉〈歐陽脩詩歌審美追求與創作效果的矛盾〉〈論 歐陽脩對韓愈詩歌的接受與宋詩的奠基〉;詞的研究有:〈歐陽脩豪放詞探析〉〈論西江 派詞人歐陽脩〉〈歐陽脩俗艷詞的人文意蘊〉〈試論歐陽脩的詞學思想〉〈淺析歐陽脩 對蘇軾詞風的影響〉〈歐陽脩柳永艷詞之比較〉〈歐陽脩詞:詞的特質 詩的淵源〉〈歐 陽脩詞蘊勢芻議〉〈歐陽脩豪放詞探析〉〈疏雋深婉,內涵蘊藉—歐陽脩詞的藝術特 色〉〈簡論晏殊歐陽脩的詞學觀及詞作風格〉〈試論歐陽脩的詞學思想〉〈歐陽脩詞審 美特色新論〉〈簡論歐陽脩的「詩詞分工論」及詞作特色〉;兼論詩詞的研究則有〈論 歐陽脩詩詞創作不協調的原因〉。大陸學者對歐陽脩詩詞的研究角度十分多元,其中〈論 歐陽脩詩詞創作不協調的原因〉和〈歐陽脩詞:詞的特質 詩的淵源〉二文的觀點更可 於本論文對歐陽脩詩詞進行比較時提供寶貴的參考價值。

﹙三﹚海外地區

6 葉嘉瑩:〈論歐陽脩詞〉,《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正中書局,1987 年),頁 149-159。

7 黃文吉:〈疏雋開子瞻—論歐陽脩詞〉,《宋代文學研究叢刊》創刊號(1995 年 3 月),頁 29-53。

8 宋邦珍:〈歐陽脩詞中所呈現的生命情調--以「惜春」主題為主〉《中國語文》(2002 年 2 月),頁 66-70。

9 劉靜貞:〈歐陽脩筆下的宋代女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待歐陽脩筆下的宋代女性--對象、文類與書寫期 待〉,《台大歷史學報》(2003 年 12 月),頁 57-76。

10 張麗珠:〈美麗而不哀愁--試論晏、歐、蘇詞中的理性思致〉《國文學志》(2006 年 6 月),頁 99-116。

(4)

放眼海外,韓國有關歐陽脩詩詞的現代研究數量不少11:1974 年車柱環發表〈歐、

梅的詩論〉,1982 年宋龍準〈歐陽脩抒情詞考〉,同年有延世大學高仁德碩士論文〈歐陽 脩詞研究〉,1983 年 Seoul 大學權鎬鍾碩士論文〈歐陽脩詩論研究〉,1984 年李永朱〈北 宋詩文革新運動與歐陽脩〉、淑明女子大學金貞賢碩士論文〈歐陽脩詞研究〉,1985 年車 柱環〈歐陽脩詩觀〉,1986 年權鎬鍾〈歐陽脩詞淺考〉、啟明大學鄭恩真碩士論文〈歐陽 脩詞研究〉,1987 年邊成圭〈歐陽脩詞研究〉、延世大學柳在潤碩士論文〈歐陽脩詩研究—

以說理詩為中心〉,1991 年 Seoul 大學李南鍾碩士論文〈歐陽脩詩研究〉,1992 年 Seoul 大學權鎬鍾博士論文〈歐陽脩詩研究〉,1997 年魯長時〈《六一詩話》小考〉,1998 年宋 龍準〈歐陽脩的詩論與詩〉。分析這十五篇論文可知韓國學者對歐陽脩詩詞研究往往注 重從小的選題切入,通過具體問題來進行研究,也十分注重運用整體、發展的觀點進行 考察,得到的成果十分豐碩,此外他們也擅長以比較的方式進行分析以彰顯歐詩與韓 愈、李白、杜甫三人的淵源、歐詞對馮延巳的繼承與發展、對秦觀與蘇軾詞的影響等,

比較特別的是認可歐陽脩創作艷詞的見解似乎已在韓國學界取得優勢,與臺灣地區學者 多持審慎保留態度的狀況不同。

前行學者或對歐陽脩文學與生平進行全面考察,或選擇單一文類進行深入研究,為 我們提供很紮實的基礎,也由此可觀察到,關於歐陽脩詩詞作品的比較研究尚有發揮的 空間。

二、詩詞比較之相關研究

在詩詞比較方面的研究很零散,臺灣目前還搜尋不到相關專著,而研究論文有三 篇,分別是 1989 年政治大學李寶玲碩士論文〈五代詩詞比較研究〉,1999 年中山大學李 宜學碩士論文〈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2002 年彰化師範大學林淑華碩士論 文〈主體意識的情志抒寫—韋莊詩詞關係研究〉。單篇論文方面則羅師宗濤曾撰有〈溫 庭筠詩詞比較研究〉12,該文啟發出李寶玲的〈五代詩詞比較研究〉,黃坤堯有〈晏殊詩 詞藝術的審美比較〉13,施寬文有〈晚唐詩人溫庭筠為何以詞名世?--從溫庭筠詩詞藝術 的相同處談溫詞之開創性〉14,蘇珊玉〈「人間詞話」詩詞審美平議--「詩之境闊,詞之 言長」15等,這些前行學者的研究方法對筆者有許多啟發,不過,這些專家詩詞比較的 研究有些只限語彙、意象,有些只論相同處或相異點,有些則未探討現象背後的原因或 剖析藝術效果的差異性,由此,筆者想:在詩詞比較的研究範圍及方法上或許能貢獻自 己一得之愚。

11 關於韓國歐陽脩詩詞研究狀況之介紹,主要參考韓籍學者黃一權〈韓國歐陽脩詩詞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一文,《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 年第 2 期(2001 年 3 月)。

12 羅宗濤:〈溫庭筠詩詞比較研究〉,《古典文學》第七集(1985 年 12 月),頁 527。

13 黃坤堯:〈晏殊詩詞藝術的審美比較〉,《嶺南大學中文系系刊》第 5 期(1998 年 6 月),頁 53-63。

14 施寬文:〈晚唐詩人溫庭筠為何以詞名世?--從溫庭筠詩詞藝術的相同處談溫詞之開創性〉《大陸雜誌》

101 卷 3 期(2000 年 9 月),頁 36-47。

15 蘇珊玉:〈「人間詞話」詩詞審美平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高雄師大學報》16 期(人文與藝術 類)(2004 年 6 月),頁 235-254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研究歐陽脩的詩詞,應以《歐陽脩全集》為文本,本研究所依據的底本是由宋代周 必大編校《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清乾隆年間歐陽安世刊印,嘉慶年間歐陽脩 的二十七世孫──歐陽衡據安世本重新編校,二○○一年李逸安整理點校,北京中華書 局出版的版本。其中共收錄詩作九五五首,內含存目二首,斷句十三首;詞作二六四首,

內含斷句一首。詩作部分較無疑義,詞作的部分則因歐詞有與馮延巳、晏殊、張先等人 作品相混以及偽作的情況,歷來考辨者甚多,為求謹慎,今參考唐圭章《全宋詞》《宋 詞互見考》,李栖《歐陽脩詞研究及其校注》,簡淑娟〈歐陽脩與他人互見詞表及討論〉

和黃文吉老師〈疏雋開子瞻—論歐陽脩詞〉16等學者研究,選定其中較可信的作品二○

六首,其餘爭議較大或已經考訂作者非歐陽脩的作品就暫時擱置不論。

研究進路方面:本論文既已選定以歐陽脩詩詞作為比較的對象,則研究的重點就在 於觀察歐陽脩寫作詩與詞這兩種不同文類時的寫作特點,同題材或同主題在不同文類下 呈現的特色之異同,並分析異、同的緣由或藝術效果。此外,本論文希望藉由詩詞共通 點之研究,更深入歐陽脩創作的精神世界,因此,筆者將分別從歐陽脩詩詞作品主題、

意象、章法與修辭等層面進行比較,最後探討詩詞異同之因素或藝術效果,並提出歐陽 脩詩詞比較之結論。希望藉由這樣的研究進路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更精確掌握歐陽 脩的創作風貌、進一步發掘歐陽脩詩詞的價值,以及找到詩詞這二種文類的共同審美規 律。

16 李栖《歐陽脩詞研究及其校注》,簡淑娟〈歐陽脩與他人互見詞表及討論〉和黃文吉教授〈疏雋開子瞻—

論歐陽脩詞〉即考訂《近體樂府》偽作廿三首,誤題及互見卅首;《醉翁琴趣外篇》偽作七首,存疑 廿八首,刪除偽作及存疑的五十八首後,才是比較接近歐詞真正面貌的作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孟浩然等所作的詩歌的詩意 譜寫而成,歌詞原文以德文 寫成。香港舞蹈團曾於 2002 年演繹這首作品,並邀請了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學習活動 討論、角色扮演、專題講座 經驗分享、 訪問 、 資料蒐集 學習材料 兒童故事、兒歌、古詩 圖書 、日常生活經驗

(一)

至於在台灣的學術佛教,基礎相當脆弱,自 1950 年至 1960 年代,在台

Keywords: RFID, Mobile Learning, Sequence knowledge, Bloom’s cognition taxonomy, Ubiquitous Context-Aware. Distance learning has impacted and transformed conventional

(1999),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with Multiple Minimum Supports," Proceedings of ACM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San Diego,

But the network security, the perceive risk of online insures behaviors, the cognitive of e-life insurance products, allow them to maintain reservation about the online